• 3.26 MB
  • 55页

地铁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施工方案.doc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08标段地铁车站主体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1.1施工图纸(1)、《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施工设计地铁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2)、《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地铁车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地铁车站主体围护结构盖挖路面施工图》1.1.2标准、规范(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01-41-2002)(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10)、《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DB11/382-2006)(11)、《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12)、《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13)、《安全施工管理规程》(DB11/382-2006)(14)、《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QGD-005-2005)(15)、《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06-2005)(16)、《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DL/T5083-2004)(17)、《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522-2005)(18)、《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19)、《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第三方监测方案》 1.2编制范围本方案涉及的工程范围为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地铁车站主体基坑开挖、基坑支护、盖挖路面施工(军便梁架设、铺装)等方面内容,具体工程内容包含地铁车站的土方开挖、横撑架设安装(钢围檩/格构柱)、锚索施工、桩间网喷砼、施工测量、监控量测等。1.3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2、严格执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规律。3、在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及现场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安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努力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4、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合理计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控制关键工作,实现均衡生产,连续施工。5、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确保施工质量。6、科学规划施工场地,保证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并有较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7、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保证现场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证职工身体健康。第二章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地铁车站位于首经贸北路与芳菲路十字路口,沿首经贸北路东西向布置,设计起讫里程K40+080.126~K40+570.926,总长度490.8m。路口西北、东南象限均为已建成的万年花城高层住宅小区,东北象限为待建空地,西南象限为首经贸大学,以多层房屋为主。周边建筑距车站主体结构最小距离为20m。车站基坑范围内芳菲路下南北向现状管线有天然气、上水、雨水、污水等管线,沿首经贸北路东西向存在天然气、上水、雨水、污水、电力等管线,车站基坑开挖前要将各方向管线改移出施工基坑范围。 在车站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芳菲路南北向交通正常通行,须架设军便桥,军便桥宽度同路口北侧的芳菲路相同。故在路口段结构施工前需要将南北向的管线改移出车站东端头外,同时在车站路口的东侧做交通导改路,先进行导改段围护桩及桩顶冠梁的施工,完成后进行军便梁、桥面系、桥面道路施工。导改路完成后,十字路口南北向交通导行至导改路后可进行换乘段施工,导改路下进行盖挖施工。本站为14号线与规划的16号线换乘站,车站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与16号线换乘局部为地下三层车站。车站围护结构采用钢支撑+钻孔桩,主体结构标准段、盾构段采用三道支撑,换乘段采用四道支撑,轨排井段采用两道锚索+一道钢支撑。车站主体结构标准段基坑深度为17.747~18.439米,宽度为22.9米;车站主体结构盾构段基坑深度为19.156~20.137米,宽度为26.6米;与16号线换乘部分主体结构高度为22.15米,宽度为22.9~26.89米。本车站换乘处基坑深度26.3米且为地下三层,设置四道Ф600、t=16mm钢支撑。钢支撑在此处的长度23.07~26.66m,为了防止支撑下挠失稳,在此段基坑钢支撑中部设置一排五根Ф600、t=16mm格构柱,东西两侧的两根格构柱竖向用剪刀撑连接,同时将格构柱、钢支撑用40a号槽钢联系梁连接。地铁车站设置4.5m×30m两个轨排井,里程为K40+388.409~K40+422.409,支护采用两排预应力锚索加一道钢支撑,共72根锚索。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2.2.1工程地质情况车站主体基坑通过的地层依次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三大类,并按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力学性质进一步分为5个大层及若干亚层。(具体划分见表2.1)另外,根据钻探及人工探井资料,场地土层中7.0~25.0m之间普遍分布粒径大于200mm的漂石,分布随机性较强,一般粒径20~30㎝,个别粒径大于30㎝,最大约70㎝,漂石含量约10%以上。表2.1地层岩性特征一览表 岩土名称岩土编号特性埋深(m)人工填土杂填土1杂色,松散,稍湿,含砖渣,灰渣,不连续0.65~2.6砂质粉土、粉质粉土素填土1-1黄褐色,松散,稍湿,以砂质粉土、粘质粉土为主,含少量砖渣、灰渣,不连续新近沉积砂质粉土、粉质粉土2褐黄色,稍密~中密,稍湿~湿,中低,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夹薄层粘性土,不连续4.65~8.5粉细沙2-1褐黄色,稍密~中密,湿,中低,含云母,局部夹薄层粉土、粘性土,不连续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2-2黄褐~褐灰色,可塑~硬塑,湿,高,含少量氧化铁,夹薄层粉土,不连续粉质粘土、粉质粉土2-3灰黑色,软塑~可塑,湿,高,含云母,有机质,不连续卵石、圆砾3杂色,中密,湿,低,亚圆形为主,一般粒径2~5㎝,最大粒径14㎝,细中砂充填约20~40%,连续分布10.57~14.66细中砂3-2褐黄色,中密,湿,中低,含氧化铁,局部夹粘性土薄层,透镜体分布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卵石、漂石4杂色,密实,湿~饱和,低,亚圆形,级配连续,磨圆度中等,一般粒径2~6㎝,最大粒径10㎝细中砂充填约30~40%,连续分布22.22~25.66粉质粉土、粉质粘土4-1褐黄色,可塑,中密,湿,中低,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局部夹粘土,不连续细中砂4-2褐黄色,密实,湿,低,含云母极少量卵石,透镜体分布卵石5杂色,密实,饱和,低,亚圆形,级配连续,磨圆度中等,一般粒径2~8㎝,最大粒径10㎝细中砂充填约30%,连续分布未钻穿粉质粘土、粉质粉土5-1褐黄色,可塑,密实,湿,中低,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局部夹粘土,不连续细中砂5-2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含云母及个别砾石,不连续2.2.2不良地质作用评价车站位于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冲洪积覆盖厚度约50m,场区除填土及新近沉积土层外无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风化岩及残积土的分布,也无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地震液化等不良地层。根据空洞探测结果可知,在车站基坑周边存在地质异常区,施工中应对探测结果中的地质异常区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填土、新近沉积土层及大粒径卵石、漂石予以重视。2.2.3水文概况 地铁车站勘察钻孔最大深度44.50m,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一层地下水。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卵石层中,水位埋深约27.30~28.80m,水位标高约15.98~17.54m,车站结构底板标高18.4m~26.9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该层水以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径流和"天窗"渗漏补给方式为主,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方式排泄。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及地下水位标高与结构关系,结构施工过程中不需进行降水作业,在基坑周围及基坑底部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设置规则如下:⑴基坑顶部设置截水沟,地表裂缝处应予封堵,在排水地势低凹处设置集水坑集水,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⑵喷射混凝土面层中设置泄水管,排除面层后的积水。⑶换乘节点处底板距现状水位较近(0.9-2.4m),施工中重点监测此部分水位,做好管井降水应急准备。2.3管线情况表2.2地铁车站主要迁改的管线及数量序号管线种类规格(mm)管底埋深(m)处理措施长度(m)1雨水方沟3200x14002.6临时改迁4682雨水方沟2400x14002.6临时改迁723雨水方沟1600x14002.6临时改迁754造玉沟主体施工阶段用来导流3200x1400雨水方沟中的水3475暗雨水管沟1600x14002.3永久废弃1096雨水管φ7002.2永久改移397新增暗沟1600x1400208污水管φ11005.6永久改移1389污水管φ10005.6永久改移13010污水管φ5005.6永久改移17011燃气管φ4002.0临时改迁24612电信79x361.3临时改迁53413电信60x101.2悬吊处理1914上水管φ4003.0临时改迁52415信1条1.3悬吊处理8916信35x351.3悬吊处理39地铁车站基坑范围内存在电力、电信、雨水、污水、上水、燃气、中水管各类管线共计16条管线。基坑开挖前需对影响车站的管线进行临时或永久改迁,对距离 车站较近但不影响施工的重大管线需进行必要保护。管线的数量、种类、处理措施具体见表2.2所示。第三章 工程特点及难点3.1工程特点3.1.1管线多,改移保护工作量大本站管线密集,类型较多,主体开挖施工前需对基坑范围内的管线进行临时或永久改迁,对距离车站较近但不影响施工的重大管线需进行必要保护、监测。车站内需保护、拆除、改移的管线包括:电信、电力、上水、雨水、污水等管线。管线权属单位涉及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北京市政管理处、北京电力公司、中国网通、歌华有线等,施工中需与多个单位、部门联系、沟通、协调。基坑开挖以后基坑周围的管线需进行监控量测工作,防止管线下沉、变形,影响周围居民的使用。3.1.2车站周边建筑密集车站周边以教育、居住建筑为主。十字路口西北、东南角为万年花城住宅小区;十字路口东北角为万年花城规划用地,由于地铁车站一号风道、三号出入口及各种管线路由需占用此土地,拆迁工作复杂,严重影响施工工期;西南角为首经贸大学校园。车站南侧16层居民住宅楼(万年花城小区)距车站主体基坑距离约20m,距该处出入口约3m,其余建筑距基坑约30m以外。3.1.3基坑开挖工程量大、支护结构复杂车站长度490.8m,开挖深度为17.747~18.439米,宽度为22.9~26.6米,开挖工程量大。支护结构主要有围护桩、钢支撑、桩间喷射混凝土,换乘段加设格构柱和倒撑,轨排井段支护采用两道锚索+一道钢支撑,支护结构复杂。3.2工程难点3.2.1保证明挖基坑稳定是车站施工控制的难点地铁车站纵向长、埋深大,车站基坑两侧为施工场地内临时道路、基坑周围存在各种管线,保证基坑稳定及车站周边环境安全是车站施工控制的重点。地铁车站基坑支护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钢支撑。为此,需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⑴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基坑开挖、支护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执行 ,确保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⑵加强监控量测。严格按照第三方监控量测方案对车站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管线等的布点项目、频率进行监测,保证施工数据的真实、可靠,及时反馈监测结果,使其对车站施工具备严格的指导意义。⑶编制车站施工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一旦发生基坑变形,能按照预定的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处理,控制基坑变形,避免基坑失稳。⑷做好降排水工作,保证基坑开挖及主体施工过程中的无水作业。3.2.2地表沉降、桩身变形是基坑开挖施工控制的难点本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分布有各种类型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在车站开挖破坏土体平衡后,地层将进行重新固结,存在必然的地表沉降,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控制地表沉降是本合同段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对此,拟采取如下对策:⑴车站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及时做好围护,确保基坑稳定。⑵基坑开挖后加强对地表和围护桩的监测,利用监测成果来指导施工。⑶切实做好施工准备与筹划,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基坑开挖及支护安全、连续、快速进行施工。3.2.3确保各种管线和构(建)筑物安全是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控制的难点表3.1地铁车站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工程项目部位建(构)筑物名称层数距结构边线距离地铁车站东北角待建空地东南角万年花城小区二期1号楼1620m西南角首都经贸大学教学楼3#楼637m首都经贸大学办公楼438m西北角万年花城万芳园1区17#楼1829m万年花城万芳园1区18#、19#楼929m万年花城万芳园2区13#楼。929m万年花城万芳园2区15#楼。929m注:只考虑车站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距离车站结构36m范围内的建筑物。基坑开挖后加强对周围建筑物的监控量测,本工程周边主要建(构)筑物详见表 3.1。基坑周边建筑物多,且高层建筑距离基坑较近。地铁车站施工范围内管线众多,地下管线改移后距离车站结构3~15m,需要进行管线沉降监测。需要监测的地下管线主要为改移后基坑周边φ400上水管、φ400燃气管、φ1100污水管、φ1000(φ600)雨水管,φ400中水管。为确保周边建筑和管线的安全,需对其加强监控量测。3.2.4换乘节点的支护基坑开挖施工控制的难点地铁车站为地铁14号线与地铁16号线的换乘站,换乘节点处结构复杂,为地下三层。换乘节点支护结构复杂,支护采用围护桩+四道钢支撑,支撑长度23.1~26.89m,为防止支撑竖向挠曲,东西向加设一道五根格构柱。东西两侧的两根格构柱竖向用剪刀撑连接,同时将格构柱、钢支撑用40a号槽钢联系梁连接。16号线底板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开挖阶段第四道支撑,在侧墙结构上架设一道倒撑。支护结构纵向、横向数量较多,吊装困难,是现场施工安全控制的难点。第四章施工目标及施工筹划4.1施工目标4.1.1工期目标车站主体长度为490.8米,按照工期进度安排,同时为了保证开挖过程中基坑稳定,结构施工的流水作业,在车站主体施工完部分围护桩后,将桩顶冠梁三边封闭后便可进行封闭部分的车站主体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施工由车站两端头向车站中间进行明挖施工,在车站军便桥段进行盖挖施工。土方开挖施工工期为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6月17日,施工周期为290天。4.1.2质量目标确保围檩、钢支撑加工、安装,军便桥安装、喷射混凝土等施工质量全部达到设计标准、《市政基础设施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DB11/T514-2008)、《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QGD-005-2005)、《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06-2005)及合同要求,工程质量等级达到合格。4.1.3安全目标 ⑴杜绝重伤、死亡事故。⑵杜绝重大交通事故、重大火灾事故,轻伤率控制在8‰以内。⑶职业病发病率控制在0.5‰以内。⑷各种变形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下管线不断不裂;地表建筑物及环境稳定。4.1.4文明施工目标争创北京市文明安全工地。4.1.5环境保护目标噪音、粉尘污染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规定,废气、废水(液)、废弃物按行业规定处理。4.2施工准备4.2.1施工技术准备(1)熟悉和审核施工图纸开工前对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围护结构、土方开挖、盖挖路面施工图等各种施工图进行熟悉,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完成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工作。(2)依据施工图,编制可实施性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依据设计文件、调查资料以及施工图纸,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组织实施,并在开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3)测量复核①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和测量资料,对这些点进行复测;并将交桩复测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以测量控制点控制基坑开挖标高、基坑开挖限界等尺寸,同时为钢围檩、支撑安装等工序施工提供指导。②在土方开挖施工前制订详细的施工测量方案并在施工中执行。(4)施工场地调查、管线调查、空洞调查我部进场后对场地和邻近区域进行了详细调查,已逐步掌握施工场地范围内需拆迁的建筑物和需改移的地下管线、电缆情况,并与各管线所属单位进行了协商,确定改移或保护方案,现正进行相关管线的改移施工,为基坑顺利开挖清除障碍。已完成对车站基坑开挖范围的空洞调查,空洞处理方案正处于编制报审阶段。(5)施工监控量测 基坑开挖施工前,按照施工图、《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试行)》、《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第三方监测方案》等相应规范和业主下发的要求编制车站监控量测方案并报监理、第三方检测方、项目中心审批。按照审批完成的监控量测方案对开挖施工前、施工阶段、工后进行相应的监控量测工作,保证车站开挖过程中的基坑及结构安全。4.2.2劳动力配置⑴为全面落实施工安排的组织保障,更好组织施工,切实加强技术管理、质量控制,我项目调派技术、质量、安全、测量、试验等方面有较强能力的人员组成车站工区。⑵地铁车站规模大、施工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为了顺利完成该项施工任务,我项目部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现场管理人员协调基坑开挖施工中的各个环节。⑶根据工期安排,我单位选择有较强施工组织能力、信誉高、肯吃苦的队伍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同时合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基坑支护、喷射混凝土、军便桥安装等施工。⑷进场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员入场教育、岗前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基坑开挖施工中各个工序、工种的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做好特殊工种的准备工作,特殊工种施工人员只有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才能持证上岗。劳动力配置见表4.1,施工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人员工种、数量调整。表4.1劳动力配置表编号名称数量编号名称数量1生产副经理19电工22主管工程师110焊工63质检员211龙门吊司机44安全员212信号工45测量工程师213司索工86测量员214土方队307量测工程师215钢结构队308量测人员216喷锚队204.2.3施工机械、物资准备(1)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在开工前做好物资、临建工作。(2)开工前落实各项施工用料的计划,按照相关程序要求选定合格厂家和产品,签订供货合同,并分期分批组织进场。(3)根据主要机具需用量计划,及时组织机械设备的进场、安装、调试,保证使用。 (4)大型设备进场前要进行设备报验,经过监理批复后的合格设备才允许进场施工。(5)施工物资进场后需报验,并准备相应的合格证、出场检验报告、进场复试报告,物资进场报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施工机械准备施工设备进场配置见表4.2,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类设备调整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表4.2施工设备进场计划表编号名称型号数量编号名称型号数量1长臂挖机CAT325D111千斤顶200T42普通挖机CAT320C412水泵20m363小挖机ZX110213发电机DCL2502425T汽车吊QY25214电焊机BX1-63045装载机ZL50C215切割机TQ-326龙门吊16T×2+3T216风镐G1047龙门吊45T217潜孔钻机XZ—3028自卸汽车北方奔驰1418双液注浆泵KBY-50/7019喷锚机TK-500819砂浆搅拌机UJZ200110空压机LWJ-20/8-142、材料准备施工前准备足够的材料保证工程正常施工,具体材料类型见表4.3表4.3施工材料计划表编号名称型号编号名称型号1钢管Φ600,t=16mm10U型螺栓M242工字钢I45b11楔块45号铸钢3槽钢[40a12钢筋φ84钢板10mm厚13钢筋φ205钢板12mm厚14锚索2φ15.2、5φ15.26钢板20mm厚15水泥42.57槽钢[20a16沙8螺栓、螺母M2417细石9膨胀螺栓M2418速凝剂 4.2.4生产准备按照地铁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纸要求,基坑开挖施工前完成的围护桩沿基坑纵向长度超过开挖面至少25m,并将此部分的围护桩桩顶冠梁施工完毕;同时施工现场配备足够数量已加工完成的钢围檩、钢支撑、钢筋网片、锚索,并通过驻地监理工程师的进场检查;安装好龙门吊行走轨道以及龙门吊的现场拼装、调试、并经政府主管部门检验合格。做好基坑排水工作,保证基坑无水施工。⑴施工降排水车站水位标高约为15.98~17.54m,地下水现状稳定,车站结构底板标高为18.4m~26.9m。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及基坑深度对比可知,车站地下水位距标准段结构底板的高度为8~10m,距换乘节点处底板约为0.9-2.4m。根据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前地下水位应控制在基坑结构底板以下1m,地下水对标准段基坑施工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施工中不采取管井降水只采用集水明排处理地表水。明排的作用是排除场地内及基坑内部的积水,防止坡面及基底的侵蚀。但换乘节点处底板距现状水位较近,施工中重点监测此部分水位,做好管井降水应急准备。施工期间,基坑顶面四周设排水明沟,另外开挖过程中依据开挖深度及水流情况在基坑底部设置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必要时在基坑四周增设集水井。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排水顺畅,并随时将集水井中的水流排出坑外。雨季施工时,应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及时排水,确保工程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转,做到大雨过后能立即复工。⑵围护结构本车站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支护体系,轨排井段采用围护桩加两道锚索、一道钢支撑。围护桩直径均为1000mm,间距标准段1800mm,盾构井段1600mm,换乘节点处1400mm,桩身采用C30混凝土,HPB235、HRB335钢筋混凝土现浇。钢支撑采用Φ600、壁厚16mm钢管支撑,第一道支撑水平间距6m,第二道、第三道间距3m,换乘节点处第四道支撑及倒撑采用斜撑。开挖施工前尽快施工围护结构,为保证基坑开挖安全,满足土方纵向放坡要求,冠梁完成端距土方开挖面不小于25m,土方开挖前围护桩及桩顶冠梁必须达到设计强度。施工中支撑架设与土方开挖密切配合,随挖随设置钢支撑,开挖时以作业空间和时间为出发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既要保证开挖的顺利进行,又要兼顾钢支撑跟进架设,避免开挖作业与支撑架设相互干扰。 ⑶管线改移车站施工范围内存在电力、电信、雨水、污水、上水、燃气、中水等七大类市政管线,为保证管线的安全,根据管线资料调查清楚管线具体位置,并对管线进行改移,不能改移管线施工中进行悬吊保护。4.3施工总体筹划、施工部署车站基坑开挖采用多种机械配合的开挖方案,配置1台长臂挖机、4台普通挖机,2台0.4m3小挖机。为提高工效,各种挖机分层配合,采用台阶接力式开挖,在基坑下设小型挖掘机、人工辅助开挖及清底。根据车站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图及主体结构施工顺序、流水段划分,基坑沿纵向划分为11个开挖段,具体划分情况可见方案后附图4.1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平面布置图,基坑两端各设一个开挖面向中间开挖。在军便桥段,先将军便桥部位进行围护结构施工,待围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土方至第一道支撑下,架设军便桥,施工临时路面,将道路导改至军便桥上部,然后对军便桥下土体进行盖挖作业。4.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4.4.1施工场地平面布置依据和原则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按施工场地条件及工期要求,结合周边环境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场地的布置应符合北京市对建设工程的管理规定:《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基本标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北京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基本标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保卫工作基本标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4.4.2工程用地范围及场地布置⑴工程施工范围本阶段工程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基坑支护施工。⑵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场地主要布置以下几类场地:机械物资存放处、支护材料存放区、周转模具材料存放区、混凝土搅拌站、喷锚材料存放区。 由于施工场地受限,材料加工和堆放场地需要进行一次倒运。场地布置见方案后附图4.2地铁车站平面布置图。⑶消防设施生产区及生活区内,按照相关消防法规、条例配备消防栓、灭火器、铁掀、砂堆等灭火设施。⑷洗车槽根据环境要求及施工要求设置,门口设洗车槽,洗车槽设蓄水池和沉淀池,以便车辆外出时清洗,确保不带泥上路,不污染城市交通道路。4.4.3 运输线路安排图4.3 运输线路示意图地铁车站位于首经贸北路,东西两端南北向分别为芳菲路和樊羊路,樊羊路北通丰台东路,南通南四环西路;芳菲路北通丰台东路,南通丰台南路,丰台东路可通南三环西 路。交通便利,具备通行重型车辆的条件,受北京市交通规定的约束,重型车辆需在晚上23点以后早上6点以前才可以进出四环以内。渣土和原材料的运输主要在晚上23点以后早上6点以前进行。渣土运输主要为空车通行樊羊路、首经贸南路、芳菲南路,由施工场地东门进入场地,装满渣土后由施工场地西门入樊羊路、南四环完成渣土外运。详见图4.3运输线路示意图。第五章基坑开挖施工5.1基坑开挖施工流程基坑开挖施工为地铁车站施工中一个最重要的工序,施工中按照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操作,在开挖过程中掌握好“分层、分步、对称、平衡、限时”五个要点,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区分段、先支后挖”的施工原则。⑴标准段开挖工艺流程见图5.1。满足不满足安装第三道支撑开挖剩余土方人工清底并钎探验槽施工混凝土垫层进入下一流水段施工挂网喷第四层桩间砼地基承载力要求地基处理并验收合格开挖第三层土方安装第二道支撑挂网喷第三层桩间砼施工准备开挖第二层土方挂网喷第二层桩间砼开挖第一层土方挂网喷第一层桩间砼安装第一道支撑图5.1标准断面基坑开挖流程图⑵换乘节点处开挖工艺流程见图5.2。 开挖第四层土方至东西侧桩顶冠梁处安装第三道支撑、联系梁及剪刀撑破除桩头、施工桩顶冠梁开挖第五层土方至第四道支撑下1m安装第四道支撑、联系梁及剪刀撑挂网喷第四层桩间砼挂网喷第五层桩间砼开挖剩余土方挂网喷第六层桩间砼人工清底并钎探验槽施工准备开挖第一层土方安装第一道支撑、联系梁架设军用梁、悬吊管线、施工临时路面开挖第二层土方安装第二道支撑、联系梁及剪刀撑挂网喷第一次桩间砼挂网喷第二层桩间砼开挖第三层土方挂网喷第三层桩间砼地基承载力要求施工混凝土垫层进入主体结构施工地基处理并验收合格不满足足合格图5.2换乘节点基坑开挖流程图5.2土方开挖1.施工方法基坑开挖标准段及盾构段每个作业面配置3台挖掘机开挖土方,人工配合 清底,龙门吊挂土斗配合提升出土。盖挖段及换乘节点处采用小挖机开挖,长臂挖机配合倒运。施工中为提高工效,采用台阶接力式开挖,纵向拉槽,两侧预留宽2米平台。具体就是开挖第一层土方时,将第二层的中间部分土体挖除,留设2m宽的工作平台,便于架设支撑、挂网喷锚,放坡坡度不小于1:1,开挖第二层土方时,将第三层的中间部分土体挖除,依此类推,(详见图5.3基坑开挖纵向示意图、图5.4基坑开挖横向示意图)。第一层和第二层开挖时可各分两个小层开挖,每小层开挖高度为3m,放坡坡度不小于1:1。盖挖段开挖同标准段,换乘节点处东西两侧冠梁下土体采用小挖机开挖,龙门吊及吊车挂土斗提升出土。图5.3基坑开挖纵向示意图 图5.4基坑开挖横向示意图2.基坑开挖技术要点⑴土方开挖到各层钢管支撑底部时,及时施作钢管支撑。⑵基坑开挖必须分段、分层、分区、对称进行。车站东端距离军便桥只有30m,临近盖挖段出土困难,可以采用挖机倒运和龙门吊起吊。⑶纵向放坡时,应在坡顶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土堤,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和基坑外积水流入坑内。基坑开挖后及时设置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基坑内积水。⑷基坑纵横向放坡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取开挖时的安全坡度,要求不得陡于1:1。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钢丝网水泥喷浆等坡面保护措施,严防纵向滑坡。⑸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开挖第一层土时每一段的开挖长度一般不超过12m;其余各层开挖时,每段长度一般不超过6m,开挖时间和钢支撑安装时间在16小时和8小时。⑹基坑开挖时严禁大锅底开挖,开挖至基底以上0.3m时,应进行基坑验收,并改用人工开挖至基底,及时封底,尽量减少对基底土的扰动。⑺施工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立柱,严禁机械在支撑上行走,支撑表面不允许加荷载。⑻基坑开挖时应及时施作桩间网喷层,保证桩间土体稳定。开挖至基底后及时施作接地网。⑼加强基坑稳定的观察和监控量测工作,以便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并通过监测反馈及时调整开挖程序。5.3网喷砼为了保持桩间土稳定,在桩间进行挂网喷砼支护。在桩身钻眼锚入Φ20钢筋,单根长600mm,竖向间距500mm钢筋头,并挂Φ8@150×150mm钢筋网,喷射C20早强混凝土,对桩间土体进行封闭。⑴挂网喷砼施工工艺流程图挂网喷砼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5。⑵桩间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随土方的开挖分步进行。采用自上而下、随挖随喷。 ⑶桩间支护技术要求试验室负责优选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与现场控制,喷射施工前先进行试喷,试喷合格后再投入喷射施工,并按规定制作检验试件。两次喷混凝土作业应留一定的时间间隔,为保证上下层喷射混凝土搭结质量,每层下部30cm暂不喷射,并做45°的斜面形状。土方开挖挂钢筋网钻眼、打入钢筋头喷射混凝土养护进入下一循环喷射砼搅拌钢筋进场检验钢筋网片加工桩间土体清理图5.5挂网喷砼施工工艺流程图每次喷射混凝土完毕后,立即检查厚度,若厚度不够需进行补喷达到设计厚度。禁止将回弹料作为喷射料使用。5.4横撑支护钢管支撑架设是基坑开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对维护基坑稳定、防止钻孔灌注桩位移变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支撑参数本站支撑系统由冠梁、钢支撑、钢围檩等组成。支撑采用Φ600(t=16mm)钢管支撑,钢围檩为2根I45b工字钢组合,钢管支撑之间用法兰盘、螺栓连接。标准段、盾构井段沿基坑竖向设置三道支撑,换乘节点处增设第四道支撑。第一道支撑设在冠梁上,其余各道支撑设置在钢围檩上,围檩通过三脚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围护桩上。基坑平面内采用横向水平支撑, 端部、角部及第四道支撑和倒撑采用斜撑。第一道支撑标准间距6m,第二、三道支撑标准间距3m,斜撑标准间距3m。支撑布置详见方案后附图《4.1 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平面布置图》、《5.6换乘段第四道支撑平面图》、《5.7换乘段倒撑平面布置图》。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详见图5.8钢支撑安装流程图。施加预应力测量放线钢围檩安装面砂浆找平钢围檩、支撑安装钢支撑加工、拼装钢围檩加工图5.8钢支撑安装流程图3.钢支撑制作、安装⑴钢支撑制作钢支撑由一个固定端,一个活动端和中间段组成,采用厂家定制加工、现场安装,以适应断面宽度变化及斜撑长度要求。钢管支撑体系由钢管、钢围檩、三角撑托架及其附属构件组成。第一道支撑通过冠梁上的预埋件固定架设。第二道、第三道及换乘段第四道钢支撑通过钢围檩架设。钢管与围檩(或预埋件)的连接形式为:一端直接放置在钢围檩上的托架上,另一端钢管接上活络头,活络头与钢围檩中间用钢楔嵌固,钢管与预埋件的连接形式和钢管与钢围檩连接形式相同。⑵钢支撑的安装①支撑拼装按现场测量的基坑宽度,准备好每根支撑钢管,如钢管长度需要接长时,在钢管接头处焊接上连接法兰盘,对接有法兰盘的钢管使用螺栓对角、分等分顺序 拧紧,接长至设计长度,接长示意图见图5.9。拼装好的钢支撑应检查其平直度,两端中心连线的偏差度不大于20mm,经检查合格的钢支撑应按部位进行编号,以免用错。图5.9钢管接长示意图②钢围檩的安装图5.10钢围檩安装大样图钢围檩安装前,以C20细石混凝土填平桩间凹槽,保证钢围檩与围护桩密切接触。按设计施工图的布置间距,在围护桩结构 上定出支撑中心点位,以中心的水平线为基准,准确画出支撑牛腿的位置,定出螺栓点位,在螺栓点位上使用手持电钻在围护桩上钻眼,打入膨胀螺栓。安装三角托架及斜拉筋上部固定角钢,紧靠桩身吊装钢围檩,放置在三角架上,最后安装斜拉筋并拉紧,详见图5.10钢围檩安装大样图。钢围檩要求封闭,开挖期间,分段开挖长度与钢围檩安装长度相匹配。③钢支撑的安装基坑竖向设置3道钢支撑,钢支撑在基坑外拼装成整根,采用龙门吊、汽车起重机吊装就位。三角形支撑托架安装好后吊装φ600钢支撑置于牛腿上,一端与钢围檩(冠梁预埋钢板)顶紧后,一端用千斤顶及时对钢管施加预压力。当预压力满足设计要求后,在伸缩头间加锁紧片,松下千斤顶,使钢管横向支撑于基坑两边的围护桩。第一道钢支撑与冠梁预埋钢板连接,钢支撑与冠梁预埋钢板连接可见图5.11(直撑与冠梁节点大样图)、图5.12(冠梁与支撑斜角节点大样图)。钢围檩与钢支撑的连接可见图5.13(钢围檩与支撑斜角节点大样图)、图5.14(钢支撑安装施工图)。图5.11直撑与冠梁节点大样图 图5.12冠梁与支撑斜角节点大样图图5.13钢围檩与支撑斜角节点大样图 图5.14钢支撑安装施工图基坑支护结构的直撑及斜撑均在土方开挖至其设计位置后及时安装,具体安装方法为土方开挖至钢支撑位置下方时开始安装支撑,安装时要保证支撑与桩面、桩间喷护面垂直(斜支撑要严格按照设计角度安装),并按设计要求对支撑施加预应力,顶紧后采用钢支托将钢管固定牢固,严防支撑因桩体变形和施工撞击而脱落。 倒撑在换乘节点地下三层部分墙体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85%后进行安装,安装方法同支撑。对钢支撑施加预压力时,严格按照设计预加力执行。钢支撑施加预应力后,在土方开挖和施工内部结构时,严密监测围护结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反馈信息并迅速采取措施。同时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时,派专人负责监管支撑安全工作,坚决杜绝危害支撑安全事件的发生。⑷钢支撑拆除当主体结构底板每施工完一段,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相应位置第三道钢支撑,依次施工站台层侧墙、中板、站厅层侧墙、顶板,每施工完一段且砼达到设计强度后,依次拆除相应位置的钢支撑,直至全部完工。拆除时所有钢支撑均利用千斤顶卸载抽出钢锁片后,就近整条放在相应的结构板上分节拆除,然后利用龙门吊或吊车吊出基坑进行循环利用。⑸钢支撑施工技术要点①为使桩、钢围檩、支撑结合紧密,并有效减少基坑外地层之沉陷及减少围护桩桩体的内向位移,支撑安装好后,向外施加预加轴力,施加值根据地表沉降及桩顶侧移适当调整,控制预加轴力最大值见表5.1:表5.1预加轴力最大值控制表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第三道支撑第四道支撑第一道倒撑标准段250KN1300KN800KN--盾构段350KN800KN400KN--换乘节点段200KN700KN1600KN1200KN100KN预加轴力根据施工监测情况分级施加,避免围护桩桩体发生向基坑外侧过大变形。②安装前,在地面按数量及质量要求及时配置支撑,保证支撑长度适当,支撑水平轴线偏差不大于30mm。钢管纵向对接焊缝及端部牛腿部分角焊缝为Ⅱ级,其余为Ⅲ级,支撑构架加工完毕后,先除锈,后涂一道红丹,一道面漆。安装时,钢围檩、端头、千斤顶各轴线要在同一平面上,两台千斤顶必须同步施加预应力。安装后支撑两端中心标高偏差不大于20mm,同层支撑中心标高偏差不大于30mm。③分层分小段(约6m长)开挖土方和相应安装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应控制在24h内完成。开挖中应及时测定支撑安装点,确保支撑端部中心位置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值内。 ④钢围檩和围护桩接触面应垂直和平整。特别是斜钢支撑处的节点构造,应根据支撑轴力,对预埋件及焊接构造进行设计验算,满足钢结构规范有关抗剪要求。⑤所有钢支撑端部支托和连接构造都要能防止因碰撞而移动脱落。上部两道支撑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因压力消减造成的支撑端部移动脱落。⑥车站端头井采用斜支撑,施作时必须小心谨慎,严格按设计要求加工制作和安装,支撑头设计安装时必须确保支撑轴向受力,不产生偏心,以免支撑失稳。⑦支撑体系的拆除施工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拆除应分级释放轴力,避免瞬间预加应力释放过大而导致结构局部变形、开裂。利用主体结构换撑时,主体结构的楼板或底板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⑧施工时加强监测,对支撑竖向挠曲变形在接近允许值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支撑挠曲变形过大,保证钢支撑受力稳定,确保基坑安全。5.5格构柱换乘段钢支撑跨度较大,为了防止支撑架设后中部产生弯曲变形,在此段基坑钢支撑中部设置一道五根Ф600、t=16mm格构柱,将东西两侧的两根格构柱竖向用剪刀撑连接,同时将格构柱、钢支撑用40a号槽钢联系梁连接。使格构柱、钢支撑、剪刀撑、槽钢联系梁连接成为整体,共同受力。格构柱设置位置见方案后附图《4.1 支护结构平面布置图》。5.5.1工艺流程格构柱施工工艺见流程图5.155.5.2格构柱的制作与施工1.格构柱的制作格构柱上部为长26.47m、φ=600mm、t=16mm的钢管,基础为φ=1000mm、长6m的混凝土桩,钢管与基础混凝土桩钢筋笼用钢板焊接,联结方式见下图5.16。钢管锚固到混凝土桩中2m。格构柱上部钢管连接采用法兰盘,接长示意图见图5.9,由于格构柱需在换乘段结构封顶后拆除,为方便拆解,法兰盘设置位置要求避开结构底板、中板、顶板及钢支撑、联系梁。法拉盘设置位置见图5.17,法兰盘到底板、中板、顶板的距离控制为15cm。 钢管与基础钢筋笼加工钻孔清孔、检查孔深、孔径分节下放钢筋笼、导管水下混凝土灌注测量砼高度是否符合设计否是回填钻孔试块制作试块养护抗压试验第一次开挖强度符合要求后不符合要求设置第一道联系梁、钢支撑第二次开挖设置第二道联系梁、钢支撑第三次开挖设置第三道联系梁、钢支撑第四次开挖设置换乘段南北向冠梁第五次开挖设置第四道钢支撑第六次开挖至基底格构柱完成图5.15格构柱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16 钢管与基础钢筋笼的连接方式 图5.17格构柱法兰盘设置位置2.格构柱的施工格构柱基础采用钻孔成孔,钻机钻到设计深度时清孔,钢管与钢筋笼下放采用分节下放,先下放第一节钢管+基础钢筋笼长度为7170mm,然后各节钢管依次下放,每节钢管用法兰盘与螺栓可靠连接。严格控制钢管下放深度,高程允许误差为+3cm/-5cm,桩身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钢筋笼距离孔底200mm,下导管灌注水下C30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0mm,灌注到设计标高上500mm时停止灌注,格构柱浇筑完成后,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后,将格构柱钻孔回填,用碎石、沙回填密实,防止开挖时由于横向无支撑造成格构柱失稳。3.换乘段开挖及联系梁的安装⑴换乘段进行第一次开挖时,向下开挖到冠梁底标高后,桩顶凿至新鲜混凝土面,清除桩顶残渣、浮土和积水,模筑桩顶冠梁。冠梁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安装第一道钢支撑及第一道联系梁。联系梁与钢支撑的连接见图5.18(支撑与联系梁连接大样图)。联系梁与格构柱的连接见图5.19(槽钢联系梁与格构柱连接大样图)。柱钢管及横梁槽钢拼接时采用X型坡口对焊,详见图5.20(X型坡口对焊大样图)图5.18支撑与联系梁连接大样图 图5.19槽钢联系梁与格构柱连接大样图 图5.20 X型坡口对焊大样图⑵第二次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开挖面后,安装钢围檩,设置第二道钢支撑及第二道联系梁。⑶第三次开挖至第三道钢支撑开挖面后,安装钢围檩,设置第三道钢支撑及第三道联系梁。⑷第四次开挖至第四道钢支撑开挖面后,安装钢围檩及第四道钢支撑。⑸第五次开挖至基底。4.剪刀撑的安装东西向两侧两根格构柱竖向需要用剪刀撑连接,剪刀撑采用[20b,与临时立柱钢管可靠焊接。剪刀撑平面设置位置见方案后附图《4.1 支护结构平面布置图》。剪刀撑立面布置图见下图5.21 图5.21剪刀撑立面布置图5.换乘段格构柱及联系梁的拆除⑴换乘段开挖到基底后,人工清底并钎探验槽,检验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后施工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及底板,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85%后,设置第一道倒撑,拆除第四道钢支撑。⑵施工地下三层侧墙、混凝土柱、顶板,待地下三层顶板强度达到85%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三道钢支撑、第三道联系梁及倒撑。⑶施工地下二层侧墙、混凝土柱、顶板,待地下二层顶板强度达到85%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二道钢支撑和第二道联系梁。⑷施工地下一层侧墙、混凝土柱、顶板,待地下一层顶板强度达到85%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一道钢支撑、第一道联系梁及格构柱。⑸拆下的钢支撑、格构柱、联系梁、剪刀撑要先分节拆解,然后用龙门吊或吊车吊出基坑。5.6锚索施工地铁车站西端从K40+388.409~K40+422.409设置4.5m×30m两个轨排井,支护采用两道预应力锚索加一道钢支撑,锚索横向间距为1800mm,竖向间距为6921mm,共72根。锚索平面布置见方案后附图《4.1 支护结构平面布置图》和《5.22轨排井段剖面图》。第一道锚索采用两根φ15.2mm钢绞线,长度1700mm,倾角为20°。第二道锚索采用五根φ15.2mm钢绞线,长度2050mm,倾角为15°。锚具由锚环、夹片和承压板组成。混凝土钢围檩采用C40钢筋混凝土。5.6.1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详见图5.23锚索施工流程图。5.6.2锚索的制作安装1.轨排井段开挖轨排井段开挖采用30m分层开挖,第一次开挖到第一排锚索孔位标高下1m时,停止开挖,进行第一排锚索支护施工。第二次开挖到第二排锚索孔位标高下1m时,停止开挖,进行第二排锚索支护施工。第三次6m一段分段开挖到钢支撑开挖面时,设置钢支撑。第四次开挖挖到基坑基底。 锚索安装锚索质量检查锚索孔固壁注浆、扫孔锚索注浆张拉注浆体试件强度确认张拉系统率定外锚头保护预应力值观测施工结束不合格格钻机就位钻孔钻孔角度、孔径、倾角确定钻孔质量检查混凝土试件强度确认搭设脚手架锚索编制浇筑砼腰粱腰粱立模配筋并预埋钢套管、承压钢板钻孔位置确定图5.23 锚索施工流程图2.钻孔⑴由于孔底标高在砂卵石地层中,锚索钻孔采用潜孔钻机风动冲击回转钻进工艺造孔。采用全站仪结合控制点坐标确定开孔位置,地质罗盘和倾角仪分别校正方位角和倾角。开孔后,给水回转钻进,送泥浆清出残渣。当钻至设计深度后,要检验孔底的岩芯残留,保证清孔质量降低沉渣。在成孔过程中,若出现泥浆漏失或涌水现象,必须用跟管钻进方法进行处理,直至上述现象消失为止。⑵开孔时应严格控制钻具的倾角及方位角,当钻进20cm-30cm后应校核角度,在钻进中及时测量孔斜及时纠偏,终孔孔轴偏差不得大于孔深的2%,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3°。钻孔完成后,将孔内残留的废渣和积水冲洗干净。3.锚索的制作与安装 ⑴锚索的预应力钢绞线均采用符合ASTMA416-90a标准1860MPa的φ15.2mm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⑵设计长度相同的锚索,其钢绞线下料长度应相同,其长度误差不应大于±10mm,下料采用切割机,并彻底清洗钢绞线。⑶沿锚索长度方向安设隔离架,隔离架间距为2m,其间距允许偏差5cm;编束时,每根钢绞线必须平顺,不得发生扭曲、交叉和钢绞线污染、锈蚀现象。⑷锚索入孔前重新对钻孔进行检查,并将孔内集渣清理干净。锚索入孔时用力要均匀一致,不得转动锚索体,随时检查隔离架及绑扎丝,发现有移动、损坏、脱落等要及时处理,必要时更换重新编制。⑸注浆管随锚体一起放入钻孔,注浆管距孔底5-10cm,锚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一致。锚体放入孔中长度不小于锚索长度的95%。将锚索体推送至预定深度后检查排气管和注浆管是否畅通。锚索编制详见方案后附图《5.24锚索大样图》。4.混凝土腰梁的制作混凝土腰梁C40混凝土施工前,要求将腰梁范围内的桩间支护面凿平,按设计要求布置钢筋笼、预埋承压钢板、预埋钢套管并使其中心线与锚索中心线重合。详见图5.25混凝土腰梁施工图和图5.26混凝土腰梁平面图。图5.25 混凝土腰梁施工图5.注浆锚索安装到位后,即进行全孔一次性注浆。灌浆管设置2根φ20mmPVC管 作为进、出浆管。注浆采用水灰比为0.38~0.45水泥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值M30,注浆压力为0.5MPa,为确保施工安全,不影响开挖施工进度,在浆液中掺入适量对锚索无害的早强剂,实施前先进行试验验证。砂浆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掉入浆液,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可停止注浆。注浆时宜适当加强注浆压力,使浆体饱满,并与地层密贴。图5.26混凝土腰梁平面图6.锚索张拉按设计要求,当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80%即24Mpa,并且混凝土腰梁的承载强度达到80%以上时,方可进行张拉施工。根据不同的锚固荷载,分别采用YCW-250型和YCW-400B型千斤顶配合ZB4-500型高压电动油泵整体张拉。张拉设计轴力及锁定荷载见表5.2。表5.2锚索简表锚索类别倾角长度设计轴力锁定荷载第一道锚索20°17m251KN200KN第二道锚索15°20.5m696KN555KN各锚索均为一桩一锚,锚索采用1X7标准型钢绞线(fptk=1860MPa),公称直径15.2mm。张拉作业在锚固体达到80%设计强度后进行。张拉前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作为张拉的依据,并在正式张拉前用10%或20%的设计拉力进行张拉,以便锚索各部位接触紧密,索体完全顺直。锚体张拉,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张拉按五级张拉(即设计吨位的25%、50%、75%、100%、110%),前四级稳定为6分钟,后一级为30分钟,然后进行锁定,锁定轴力为锚索设计轴力的80%,第一次张拉后6~10天根据监测信息,如预应力明显损失的,需再进行一次补偿张拉,以便补偿锚索的松弛和地层的蠕变等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锚索张拉时,对地表面加强观测,以免土体胀起。张拉完成锚索锁定。 5.6.3锚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钢绞线、张拉设备及锚具等均需有出厂合格证,钢绞线进场后需进行力学性能试验;(2)孔位、孔深、孔径和孔斜等均需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锚固段的固结灌浆严格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要求进行;(4)剥除锚索内锚固段的塑料套管,钢绞线表面油脂清洗洁净,彼此平行伸直不扭曲。钢绞线必须采用切割机下料,严禁使用电弧或乙炔焰切割,雷雨时不应进行室外作业;(5)锚孔注浆从通至孔底的PVC注浆管开始,确保注浆密实,灌浆记录要求准确、完整、清晰;(6)腰梁承压钢板孔道中心线与锚孔轴线重合,腰梁钢筋混凝土施工需满足规范要求;(7)分级均匀施加张拉荷载,并控制加载速率,张拉设备必须配套标定并绘制相关曲线;(8)按锚索总数的5%随机进行抽样验收试验,合格标准按应力控制为:实测值不大于设计值的5%,或不小于设计值的3%。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6.1制度保证施工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责任制,向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工程质量标准,做到人人尽职尽责,保证质量,创优质工程。项目部设置专职质检员,负责围护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6.2原材料质量的保证措施6.2.1建立原材料采购制度⑴原材料采购须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按技术部门提出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制定。⑵工程材料(包括施工用料)和设施的采购文件包括以下内容:①项目名称、工程使用部位、规格、数量、时间及价格要求;②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规范、标准;③ 工程招标技术规范的要求;④运输和交货条件;⑤质量鉴定和检查方法。⑶按采购计划制定书面的采购定货单,选择供应商,预定交货地点和日期。6.2.2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制度⑴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进行验收。参加验收的人员包括质量、技术、物资部门及施工队的有关人员。⑵验收的内容包括:①进场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符合采购计划;②供应厂家的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齐全;③产品现场质量检查,并填写检查验收记录;④取样进行试验,并填写试验报告。⑶按验收程序收货后分类保管,做好标记并保管好样品。质量检查记录和试验报告随样品一起保存备查。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马上清除出场,不得在场内存放。6.2.3建立健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管理制度检查合格、同意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要分类、分批堆放,并设立标志和帐卡,坚持按用途归档保管、发放,不得混杂。对易受潮的物品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6.3基坑开挖施工质量保证措施⑴基坑开挖要严格按编制的基坑开挖方法组织施工,确保日出土量指标满足进度的需要。⑵基坑开挖至支撑(锚索)设计标高时,必须及时架设相应的支撑(锚索),并挂网喷射砼。⑶为减少对围护桩的影响,基坑靠近桩0.5m的土方采用人工开挖。⑷开挖过程中,周期性的对桩位点和埋设的水准点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的数据控制开挖,减少基坑的变形。⑸为减少对基底原状土的扰动,基底以上30cm的土用人工开挖。⑹基坑开挖检验标准见下表6.1 表6.1基坑开挖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轴线位置±5mm纵横轴线4经纬仪测量2长、宽以轴线控制,不小于设计值,且应考虑围护结构的施工误差、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等的厚度适当外放整个基坑8经纬仪、钢尺测量3基底标高+10mm,-20mm每一基坑分段5水准仪测量,每5m长为一分段4边坡坡率不小于设计值每一边坡断面1观察或坡度尺量6.4桩间喷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6.4.1钢筋网片质量保证措施钢筋网采用工厂制作,钢筋网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图纸所要求的品种、规格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质量标准。进场钢筋需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进场钢筋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见证取样及组批。a、同一厂别、同一炉批号、同一规格的、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b、每一验收批取一组试样(拉伸2个、弯曲2个)。C、进场钢筋网的网格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的偏差为±10mm。6.4.2网喷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⑴所用材料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水泥需先进行复检,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⑵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计量、搅拌、喷射,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⑶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混凝土试件,保证喷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⑷挂网前检查钢筋网片的焊接质量、网格尺寸,喷射混凝土前检查钢筋网片的搭接,网片搭接不小于一个网格,误差不大于5cm。 ⑷混凝土喷射前钢筋网上绑扎混凝土垫块,保证混凝土厚度,防止喷射混凝土结构出现脱落和露筋现象。⑸喷射混凝土前清除搭接处虚渣、覆土,喷射混凝土结构不得夹泥夹渣,严禁出现夹层。⑹混凝土喷射完成后靠尺检查混凝土表面平顺度,平顺度要符合允许偏差。6.4.3桩间喷射混凝土检验标准桩间喷射混凝土检验标准要符合下表6.2表6.2 桩间喷射混凝土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钢筋网网格尺寸±10mm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搭接长度±50mm保护层厚度3cm+10mm-5mm2喷射混凝土厚度80%大于设计设计厚度(10cm)尺量检查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2/3(7cm)平整度100mm靠尺检查6.5钢支撑及钢围檩质量保证措施⑴根据设计要求做到先撑后挖,和挖土密切配合,工序搭接要稳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进度。⑵钢支撑结构焊接均要遵照规范进行,焊缝长度、厚度需满足设计要求,做到焊缝饱满平顺,并随时加强电焊的质量检查。⑶每贯通一根钢支撑,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检查构件安装节点焊接质量,若有问题,需整改好加焊,待全部节点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加预应力,再重新检查结构节点一遍,确认安全可靠后,才可继续挖土工序。预应力施加采用超高油压泵站控制油压千斤顶,预应力精度值±3T,预应顶力值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时做好记录,并请甲方和监理及有关人员到场监察。 ⑷支撑结构要做到安装节点紧密,支撑安装允许偏差满足设计要求,并力求完好。⑸支撑安装完毕后在使用阶段,派专人值班,加强检查围护桩位移情况,做好维修服务工作及按工程技术要求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⑹整个施工过程中和基坑监控量测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做到信息化施工。⑺支撑系统检验标准见表6.36.5格构柱质量保证措施⑴根据设计要求对格构柱直径、长度、需浇筑长度等进行复核,确保每根格构柱位置都符合设计要求。钻进时随时检查泥浆比重及地层分布情况。⑵格构柱钢筋笼、钢管焊接均需遵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焊接完成后需报监理工表6.3 支撑系统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钢围檩高程±30mm水准仪测全站仪测钢卷尺量钢支撑高程±50mm水平间距±100mm2水平轴线偏差不大于30mm两端中心标高偏差不大于20mm同层支撑中心标高偏差不大于30mm3预应力±50KN程师检查合格后使用。⑶格构柱钢筋笼及钢管下放时先进行清孔,浇筑采用C30混凝土水下浇筑,钢筋保护层厚度70mm,为保证格构柱基底强度,浇筑高度比设计基底位置多灌50mm。浇筑完成后对格构柱钻孔回填,回填采用碎石、沙,并保证回填密实,防止开挖时格构柱横向无支撑造成立柱失稳。⑷换乘段安装第一、二、三道钢支撑前后要安装格构柱联系梁,钢支撑架在联系梁上,使用U型螺栓和夹板固定。东西两侧的两根格构柱竖向用剪刀撑连接,各种焊接和螺栓联结均需符合规范要求。⑸格构柱检验标准见下表6.4 表6.4格构柱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立柱标高±30mm水准仪测平面±50mm垂直度5‰2下部桩基础桩径±5mm尺量检查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10mm钢筋笼直径±10mm钢筋笼长度±25mm保护层厚度±5mm3各连接部件±30mm6.5锚索施工质量保证措施⑴测量人员在现场施工部位标明锚索开孔位置,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cm;搭建钻机平台要求稳固牢靠,钻机倾角及方位角要进行严格校验,在钻孔施工过程中要求加强钻机的导向作用,及时检测孔斜误差,孔轴偏差不得大于孔深的2%,合理采用纠偏措施,并做好施工记录。终孔孔深宜大于设计孔深40cm,终孔孔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10mm。⑵锚索钢绞线进场后,按规范要求抽检进行破坏性试验。每根钢绞线下料长度可按以下公式进行控制:钢绞线下料长度=锚固段+自由段+预留。剥除锚固段塑料套管后钢绞线上的油脂、污渍必须用棉纱擦洗干净,要求表面乌亮,手感滑腻无涩滞感。沿锚索长度方向均安设隔离架,隔离架间距为2m,误差不得大于50mm,相邻两隔离架之间安设束线环(绑扎丝)对锚索进行绑扎固定。隔离架需 能使锚索入孔后周围有足够的保护层,钢绞线彼此平行伸直不扭曲。锚索编制完成后要编号,分类存放在专用场地并加以保护。⑶锚索入孔前重新对钻孔进行检查,对孔内集渣清理干净。在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前,不得将锚索安装入锚索孔内。锚索入孔时用力要均匀一致,不得转动锚索体,随时检查隔离架及绑扎丝,发现有移动、损坏、脱落等要及时处理,必要时要更换重新编制,并确保将锚索体推送至预定深度后排气管和注浆管畅通。孔外露钢绞线要满足设计要求。⑷锚固段固结灌浆按规范(SL62-94)进行,采用水灰比为0.38~0.45水泥浆液进行纯压式灌浆,进浆管伸至孔底,按设计锚固段长度要求在孔中设置止浆塞封闭。止浆塞有良好的膨胀性和耐压性能,在灌浆过程中不得产生滑移和串浆现象。灌浆泵和灌浆孔口均安有压力表,灌浆压力需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详细的灌浆记录。⑸混凝土腰梁承压钢板要求牢固地焊接在钢筋骨架上,且其预留孔的中心位置与锚孔轴线一致,承压钢板与套筒必须正交,误差不得大于0.5°,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表面平整。模板要求根据混凝土腰梁几何尺寸专门定做。混凝土浇筑时要充分振捣,承压钢板底部混凝土必须充填密实。⑹锚体张拉,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张拉按五级张拉(即设计吨位的25%、50%、75%、100%、110%),前四级稳定为6分钟,后一级为30分钟,然后进行锁定,锁定轴力为锚索设计轴力的80%,第一次张拉后6~10天根据监测信息,如预应力明显损失的,需再进行一次补偿张拉,以便补偿锚索的松弛和地层的蠕变等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⑺锚索施工完成后,要求钢绞线在锚具外的外露长度不大于2cm,多余部分予以切除,外露部分钢绞线用混凝土进行封锚保护。⑻锚索质量检查标准见下表6.5表6.5锚索质量检查允许误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检查方法1锚索位置±50mm每孔全站仪测,尺量2钻孔倾斜度±1°每孔测钻机倾角3钻孔深度±50mm每孔尺量4钢绞线下料长度±10mm每根尺量5隔离架间距±50mm每根尺量6.5施工测量精度保证措施在施工中,为达到中线和标高的测量误差均在限差内的目的,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⑴施工放样前将施工测量方案设计与意见报告监理审批,内容包括施测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配备等。 ⑵固定专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设备,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⑶建立测量复核制度,按“三级复核制”的原则进行施测。每次施测后,须经测量工程师复核。⑷加强对测量用所有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损坏,要立即报告监理,并与监理协商补救措施。⑸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鉴定资格的部门鉴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⑹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如发现疑问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得到答复后,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⑺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簿中。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资料必须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抄录资料,亦须认真核对。⑻外业前,测量技术人员对内业资料进行检查,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测量所用桩点以及测量要达到的目的向测量工进行交底,做到人人明白;外业中,中线和高程测量要形成检核条件,满足校核条件要求的测量才能成为合格成果,否则返工重测。⑼经常复核地面有变形地方附近的导线点、水准点,随时掌握控制点的变形情况,关注量测信息。在测量工作中,随时发现点位变化,随时进行测量改正。严格遵守各项测量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⑽外业后,检查外业记录的结果是否齐全、清晰、正确,由另一人复核结果无误后,向工区技术主管交底。⑾工程所用的导线点、水准点、轴线点(或中线点)要设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坚固稳定、不易受破坏且通视良好的地方。定期对上述各桩点进行检测,测量标志旁要有明显持久的标记或说明。⑿外业前,列出所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检查是否完好。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要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并对上次测量成果重新作出评定。⒀测量过程中,必须消除干扰,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证测量精度。各种建筑物放样时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⒁ 积极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联系、沟通和配合,满足测量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第七章监控量测地铁车站基坑总长490.8m,标准段宽23.1m,最深18.558m,盾构段最深20.139m,换乘节点处最深26.305m,属超大深基坑,基坑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变形保护等级为一级。施工中必须做好基坑稳定监测工作,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实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换乘节点处离现状水位点较近,为保证基坑无水施工,在此部位重点做好地下水位监测。基坑开挖监控量测见《监控量测方案》1、监测目的⑴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由于设计所用的土压力计算采用经典的侧向土压力公式,与现场实测值相比较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迫切的需要知道现场实际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与设计时采用值进行比较,必要时对设计方案或施工过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⑵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支护结构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大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如有周密的监测控制,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2、监测布置和实施⑴监测项目监控量测项目见表7.1。 表7.1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表序号量测项目方法及工具监测范围及测点布置量测频率1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基坑开挖后1次/1天2建筑物裂缝游标卡尺距离基坑36m范围内的建筑物1次/1天3建筑物沉降水准仪距离基坑36m范围内建筑物;建筑物拐角、高低悬殊、伸缩缝、沉降缝、和不同深埋基础两侧。⑴基坑开挖期间:基坑开挖深度h≤5m,1次/3天;5m<h≤10m,1次/2天;h>10m,1次/1天。⑵基坑开挖完成后:1~7天,1次/天;7~15天,1次/2天;15~30天,1次/3天;30天以后,1次/1周;稳定后1次/1月。出现异常时增大监测频率。4地下管线沉降水准仪距离基坑36m的范围内的管线;重要管线及管线接头处;沿管线延伸方向每15m左右布设1个沉降测点。5地表沉降水准仪距基坑10m的范围内沿坑边设沉降测点,点距40m左右。6桩顶水平位移经纬仪或全站仪沿基坑长边设置22个主测断面,短边设置两个测点。⑴基坑开挖期间:基坑开挖深度h≤5m,1次/7天;5m<h≤10m,1次/3天;h>10m,1次/2天。⑵基坑开挖完成后:1~7天,1次/2天;7~15天,1次/3天;15~30天,1次/7天;30天以后,1次/1周;稳定后1次/1月。出现异常时增大监测频率。7桩顶垂直位移水准仪沿基坑长边设置22个主测断面,短边设置两个测点。8桩身变形测斜仪和测斜管沿基坑长边设置15个主测断面,短边设置两个测点。9钢支撑轴力应变计、轴力计、频率接受仪沿基坑长边设置14个主测断面(含盖挖段),该断面全部支撑均设测点。短边设置四个监测断面。 10锚索轴力锚索测力计频率接收仪轨排井处设置一个主测断面,该断面四根锚索均需监测一天一次⑵测点布置测点布置见图7.1(标准、盾构断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图7.2(换乘节点断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图7.1标准、盾构断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7.2换乘节点断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⑶监测方法、周期监测方法见监控项目量测表。施工期间要对全过程进行观测。各项监测工作的监测周期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开挖卸载急剧阶段,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其余情况下可延至5至10天。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加密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监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提出补充修正意见,经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后酌予变更。3、施工安全性判别根据监测内容,本站选用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钢支撑轴力两项设定预警值,作为围护结构施工安全判别标准(对周边环境的监测每项均需要设预警值)。项目监测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制定监控量测控制标准,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反馈和控制。其安全性判别标准如下:F=实测值/容许值围护桩水平位移容许值:第二步开挖:16mm;第三步开挖:25mm;第四步开挖:30mm。⑴黄色预警:实测位移(或沉降)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容许值的70%~85%之间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达到极限值的85%~100%之间而另一指标未达到该值时。 ⑵橙色预警:实测位移(或沉降)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容许值的85%~100%之间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达到极限值而另一指标未达到时;或双控指标均达到极限值而整体工程尚未出现不稳定迹象时。⑶红色预警:实测位移(或沉降)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极限值;与此同时,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实测的位移(或沉降)速率出现急剧增长;基坑支护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同时裂缝处已开始出现渗流水。⑷发出“黄色预警”时,监测组加密监测频率,加强对地面和建(构)筑物沉降动态的观察,尤其加强对预警点附近的雨、污水管和有压管线的检查和处理。⑸发出“橙色预警”时,除需继续加强上述监测、观察、检查和处理外,还要根据预警状态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针对该状态的预警方案,同时对施工方案、开挖进度、支护参数、工艺方法等做检查和完善,在获得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执行。⑹发出“红色预警”时,除需要立即向上述单位报警外还要求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经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分析和认定后,改变施工程序或设计参数,必要时立即停止开挖,进行施工处理。4、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均须提供监测资料、简报及处理意见。监测资料整理要及时,以便发现数据有误时,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时,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监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原始数据经过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可供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绘出各观测项目观测值与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及开挖过程的关系曲线。列出的图表力求格式统一,以便装订成册。观测资料经整理校核后,列出阶段或最终成果表,并绘制有关过程线和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各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说明围护结构支撑体系和建筑物在观测期间的工作状态、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或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供研究解决问题的参考。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始终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和“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的原则,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安全意识,编制安全预案,订立安全措施,实施目标管理,全面实现安全目标。1.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获得安全上岗证,特殊工种的工人必须持有北京市特殊工种操作证或临时操作证。2.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建成安全标准工地。在施工现场设立防护网、防护拦等安全设施齐全,易燃易爆品妥善保管,工程材料合理堆放,各种交通、施工、安全信号标识明晰,正确使用风、水管路及供电线路,施工工序有条不紊,现场管理井然有序。3.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任权利相统一,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到每一级领导,落实到每一个工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职工。严格考核,奖罚严明。4.项目经理部和工程队均要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各级第一管理者任组长,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总结和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安全培训教育,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等。5.项目经理部设安全监察部,配专职安检工程师2名持证上岗,工程队配专职安全员1名,班组配兼职安全员。安检人员工作责任心强,有施工现场工作经验并经过安全管理培训。6.加强班组建设,执行“三工、三检”和“周一”安全活动,集思广益,找隐患,查问题,杜绝“三违”,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7.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严格遵守施工程序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保证防护设施的投入,使安全生产建立在管理科学、技术先进、防护可靠的基础上。8.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①必须抓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场地设施管理,做到图物相符,井然有序,此外还要做好环保、消防、材料、卫生、设备等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②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安全网、围护、洞口盖板、护栏、防护罩、竖井防护栏杆等,各种限制装置必须齐全、有效,不得擅自移动。③施工现场除设置安全宣传标语牌外,危险地段必须悬挂按照GB2893—82《安全色》和GB2894—82《安全标志》规定的标牌,主要作业场所和安全疏散通道设立24小时的36伏安全照明,夜间有人经过的坑洞等还需设红灯示警。9.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要有方案设计,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要求进行设计、验收和检查。②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③开工前,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施工用电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④施工现场用电实行三相五线制和双级漏电保护措施,做到用电设备“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保护开关”。⑤施工现场的电线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确保绝缘良好。⑥施工现场的电器设备均设防雨棚防雨。⑦电焊机的一次线长度不大于5m,二次线必须使用专用线缆,多台电焊机同时工作时,禁止使用公用回路。⑧施工现场的变压器由专人定期检查,并作好记录。⑨施工现场电工值班室设有现场供电系统图和值班记录。⑩电器配电箱及电器设备、电缆线路的安装,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执行,配电箱电器组件做到完整可靠。10.基坑施工安全措施基坑开挖前,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对施工区域进行空洞调查处理、地下管线改移保护。按设计要求在基坑内外作好排水准备工作,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基坑内部设置集水井,做好排水准备。做好雨季防汛物资和设备的准备。基坑四周用钢管设置1.2m高防护栏进行围护,并涂刷醒目标记确保夜间施工安全。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编制的施工方案进行,操作时应加强基坑的巡视,发现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躲避。开挖过程中周期性对桩位及埋设的各种监测点进行观测,及时掌握桩的位移、基坑沉降,确保基坑开挖安全稳定。加强对周边建筑和管线的监测,确保周边建筑和管线的安全。当土方开挖到相应支撑处,必须按设计要求及时安设锚杆系统,使基坑的变形满足设计要求。经常检查锚杆、钢围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若发现松动及轴力损失要及时补充,防止松动脱落。 第九章绿色施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节约资源,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将康,在施工中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责任制度,定期开展自检、考核和评比工作,切实做到绿色施工。1.资源节约⑴土地节约①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严禁使用粘土砖。②土方开挖施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⑵节能①制定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耗量大的工艺制定专项将耗措施。②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③施工机械设备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机械宜采用高效节能电动机;单相用电设备接入三相系统时,宜使三相平衡;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⑶节水①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②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在水源处需设置明显节约用水标识。③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有条件的宜收集遇水再利用。④施工现场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对废水进行回收后循环使用。⑷节约材料和资源利用①选用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②根据施工进度、材料周转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采购计划,并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造成积压或浪费。③对周转材料进行保养维护,维护其质量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按照材料存放要求进行材料装卸和临时保管,避免因现场存放条件不合理而导致浪费。 ④施工现场需建立可回收再利用物资清单,制定并实施可回收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提高废料利用率。2.环境保护⑴渣土运输防抛洒的控制①制订完善的清土运输实施计划,取得渣土处置许可证后,进行渣土清运。②雇用的承运单位具有运输散体物料《道路运输证》,并带有防止渣土撒漏设施。③对渣土运输车辆超载和覆盖实施监督,超载或覆盖不严的,不得驶出现场。④对驶出现场的运输车辆进行清洗,未冲洗干净的不得驶出现场。⑤如发生因渣土超载、覆盖不严、带泥上路污染市容环境事件,按照《北京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愿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⑵扬尘污染控制①施工现场主要道路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土方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固化、绿化等措施。②施工场地大门口设置冲洗车辆设施。③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转运施工,减少土方扬尘污染。④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场地平整坚实。⑤施工现场建立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的清运采用响应容器运输,严禁凌空抛掷。⑶有害气体排放控制①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②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要符合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③建筑材料需有合格证明,对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⑷水土污染控制①施工现场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可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②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需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需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③食堂设隔油池,并及时处理。④施工现场设置的厕所化粪池要做抗渗处理。⑤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设置过滤网,并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畅通。 ⑸噪声污染控制①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采取对强噪声设备进行封闭等降低噪音措施。②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做到轻拿轻放。⑸光污染控制①安排合理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要时的夜间施工,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在保证现场施工作业面有足够光照的条件下,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②在高处进行电焊作业时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弧光外泄。3、职业健康与安全⑴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①现场办公区、生活区要与施工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要符合安全要求。②施工现场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开水房、文体活动室(或农民工夜校培训室)、吸烟室、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及盥洗设施等临时设施。③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要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需具有产品合格证书。⑵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①施工现场采用封闭式硬质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②施工现场要设置标志牌和企业标识,按规定需有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③施工现场高大脚手架、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与架空输电导线保持安全距离,高压线路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安全防护。④施工期间对建设工程周边临街人行道路、车辆出入口采取硬质安全防护措施,夜间需设置照明指示装置。⑤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施工季节、气候和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施工现场需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达到文明安全施工条件。⑶职业健康 ①施工现场需在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②定期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③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④施工现场需采用低噪声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密闭化施工工艺,降低机械噪声。作业时,操作人员需戴耳塞进行听力保护。⑤在粉尘作业场所,采取喷淋等设施降低粉尘浓度,操作人员需佩戴防尘口罩;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面罩、护目镜及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⑥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⑷卫生防疫①施工现场员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需符合卫生标准。②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负责。③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④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⑤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⑥施工现场设立医务室,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⑦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