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9.00 KB
  • 27页

隧道S-Ⅳb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隧道S-Ⅳb洞身开挖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2、工程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隧道区属构造—侵蚀丘陵地貌区,穿越浑圆状山体,沟谷切割较深,多呈“U”型峡谷,自然坡角20~35°。山脉总体呈东西向,山顶呈圆状,多发育树枝状冲沟,沟内一般无水地表径流。地表植被不甚发育,多以稀疏林木为主,进口地带有乡间简易公路到达,交通较为不便。2.2、地质岩性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物探资料,本隧道地段围岩主要为元古代武当群(Pt2w)片岩和白垩—第三系(K-E)砾岩;两岩性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斜坡坡面和低洼冲沟内覆盖第四系残坡积(Q4e1+d1)粉质粘土层。2.3、地震基本烈度隧道场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属0.05g区,相当于原地震基本烈度VI度区。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关规定,该隧道可比基本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2.4、水文特征隧道区地表水系不发育,隧道区多发育树枝状冲沟,沟内一般无地表水径流。但在雨季会出现短暂地面渗流,流量较小,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其次为残坡积碎石质粉质粘土层中的孔隙水。分部零星、不稳定,水量亦随季节变化。3、工程概述隧道为双洞单向2车道隧道,左洞起讫里程桩号Z1K49+639—27 Z1K50+801,全长1162m。其中S-Ⅳb衬砌类型起讫桩号Z1K49+805~Z1K49+893,Z1K49+933~Z1K49+949,Z1K50+072~Z1K50+542,Z1K50+620~Z1K50+745,共699m。右洞起讫里程桩号K49+637—K50+401,全长764m。其中S-Ⅳb衬砌类型起讫桩号K49+850~K49+880,K49+920~K49+948,K50+071~K50+285,共272m。4、S-IVb开挖工程量S-IVb开挖工程量数量表序号部位桩号长度(m)开挖方量(m3)合计(m3)1右线K49+850~K49+880302905.894051.062右线K49+920~K49+948282712.083右线K50+071~K50+28521420728.044左线Z1K49+805~Z1K49+893888523.685左线Z1K49+933~Z1K49+949161549.766左线Z1K50+072~Z1K50+54247045524.27左线Z1K50+620~Z1K50+74512512107.5三、施工条件和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标准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净宽:10.25m隧道净高:5.0m设计速度:8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2.施工条件四、施工计划安排任家凹隧道S-Ⅳb洞身开挖施工计划安排如下表:27 序号部位桩号施工日期1右线K49+850~K49+8802013.06.07-2013.06.152右线K49+920~K49+9482013.05.10-2013.05.173右线K50+071~K50+2852013.01.15-2013.03.154左线Z1K49+805~Z1K49+8932013.09.01-2013.09.235左线Z1K49+933~Z1K49+9492013.08.06-2012.08.106左线Z1K50+072~Z1K50+5422013.02.20-2013.06.207左线Z1K50+620~Z1K50+7452012.12.13-2013.01.20五、施工准备1、施工前,全线已完成导线点、水准点测量数据的复测,并在线路附近增设了导线点与水准基点。2、施工拌合场地己在隧道出洞右侧建设完毕。内配配备JS750强制拌和机二台,设备及相应的小型机具的安装调试均已完成。3、施工用水取自自然沟渠,按照标准化要求设置蓄水池,采取高压变频供水。4、施工用电:供电采用400/230V三相五线系统,动力设备采用三相380V。隧道内照明成洞段和不作业段采用220V,一般作业地段用低压电源不大于36V。5、施工用风:隧道掘进左、右洞口各建一座高压风站,两个供风站内各设3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负责洞内施工用风的供应。6、施工通风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洞内作业环境满足要求,隧道内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在掘进洞口安设轴流式通风机。7、人员配备本工程开工前,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包括测量、质检、试验、材料相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内容。由技术总管主持开展技术工作,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分工。8、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机械已进场,技术状况良好。9、施工配合比27 施工所需用水泥、碎石、砂、片石材料均已由监理抽样送试验室试验合格;施工用配合比已报批,可按配比施工。10、材料准备六、机具设备及劳动组织本工法操作简单,单作业面施工机具配备见下表,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酌情调整。单作业面施工机具配备序号作业项目机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开挖空压机20m3/min台6高压供风双液注浆机BW-2504m3/h台2注浆风镐G10台6开挖修边风动凿岩机YT-28台15系统锚杆、超前支护、局部爆破钻眼挖掘机CAT320D台1开挖、装碴自卸车20t辆4出碴装载机柳工ZL50辆2装碴泥浆泵100m3/h台2排水2初期支护钢筋调直机GTJ-8/12台1加工钢筋钢筋折弯机40台1加工钢筋电焊机BX—500台6加工钢架、格栅及其他钢构件钢筋切断机GJ5-40台2钢筋加工型钢弯曲机WJ40-10台1加工钢拱架搅拌机JS750台2拌合混凝土湿喷机TK961台2喷射混凝土3量测仪器全站仪南方NTS-362RL台1水准仪DS32H台1钢尺50m个14通风通风机SD-Ⅱ-125(2×110kw)台1洞内通风27 施工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人员分配和调整应按不同工种配齐、配足,单作业面施工一般需要70人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单作业面施工作业人员配备序号作业项目作业内容人数1开挖(25人)风镐手5风枪手12挖掘机司机2装载机司机2自卸车司机42初期支护(29人)制作钢架6安装钢架、格栅8喷射手3喷射机司机3喷射机上料6搅拌机司机2装载机上料司机13技术及测试(6人)技术员1试验员1测量班长1测量员34仰拱(10人)隧底初期支护及仰拱混凝土浇筑10合计70七、洞身开挖施工方案本隧道S-IVb衬砌类型,开挖方法采用上下台阶法。(一)、施工工艺1、工艺原理27 上下台阶法是以导坑开挖为基本模式,分上、下二个台阶三个开挖面,上、下二个台阶的开挖与支护沿隧道纵向错开、平行推进的隧道施工方法。上下台阶施工采用二台阶同步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m~2m以内。下台阶左右侧错开2米开挖,及时施工仰拱和填充。台阶法开挖隧道围岩应力集中部位主要出在各开挖面附近,尤其在各转角附近。开挖线附近隧道围岩各主应力基本呈压应力状态;隧道拱顶和仰拱是围岩位移比较突出的部位;拱部开挖左(或右)半幅开挖是台阶法施工的关键。施工过程中着重加固的范围为:左右边脚墙45度范围为围岩应力松弛带。针对以上围岩应力学特性,对于IV级围岩上台阶左右拱腰以上45度范围围岩松弛带,架立的钢架拱脚增加锁脚锚杆。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弱爆破”十八字方针。2、工艺流程27 测量放样超前支护施作仰拱分段开挖隧底,施做初期支护上部导坑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左右错开开挖下台阶,施作初期支护断面检查施作仰拱填充围岩稳定性评判、修正支护参数否3、上下台阶法施工步骤先开挖上台阶,再进行下台阶开挖,微震光面爆破,装载机和自卸车出碴。(1)具体施工步骤如下:第1步,上部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开挖上部导坑。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2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45°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第2、3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3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连接筋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第4步,隧底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4~6m。27 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分段长度宜为4~6m。(2)关键工序要求①先超前支护施工,然后上台阶开挖采用开挖台架人工风枪钻眼,微震光面爆破开挖,循环进尺1~2m。②下台阶开挖后及时将钢架连接闭合,进行锚喷初期支护,灌注C25砼仰拱,C15仰拱填充施工。(二、)钻爆设计方案1、光面爆破参数:A、不耦合系数。合理的不耦合系数应使炮孔压力低于岩壁动抗压强度,而高于动抗拉强度,通常,不耦合系数采用1.5~2.5,选用1.7;B、光面炮眼间距E。一般取炮眼直径的8~15倍。在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的岩石中,应取小值;在整体性好的岩石中,可取大值,选用60cm;C、最小抵抗线W。光面层厚度或周边眼到邻近辅助眼间的距离,是光面眼起爆时的最小抵抗线,一般它应大于或等于光面炮眼间距,选用80cm。炮眼布置图及爆破参数表(附后)光面爆破宜采用细药卷,起爆时注意以下事项:(1)周边孔应该同时起爆才能保证光面爆破效果;(2)起爆顺序为先掏槽孔,再辅助孔,辅助孔起爆后再起爆周边孔、底孔;(3)周边孔的底孔应该装一个粗药卷,以克服岩体挟制作用;(4)为了减少超挖和降低工程造价,开挖过程中,加强断面量测,并及时处理个别欠挖部位,修整开挖断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隧道新奥法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工程地质查勘围岩分层及岩体计算参数的取值27 施工准备(修改施工方案)开挖程序与方法等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光面爆破减少扰动开挖(修改支护参数)监控测量锚喷支护减少围岩变形初期支护洞内观察,围岩位移测量,指导施工与设计否是否符合管理基准备是防水隔离层二次衬砌结束2、隧道开挖参数设计2.1、施工方法及顺序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遵循新奥法施工原理,软弱地质洞身开挖应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加强施工临时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中如遇实际围岩级别与设计资料不符及时与监理、设计部门联系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开挖安全,顺利进行。隧道中停车段,配电室等待隧道开挖成型后,再进行扩挖。27 2.2、炮孔装药量(1)掏槽孔Q1=η•L•r式中:η——炮孔装药系数,取η=0.9L——孔深,LIII=3.2m、LIV=2.2m、LV=1.7mr——每米长度炸药量,r=0.78kg/m经计算QIII=2.24kg,取2.2kgQIV、V=1.54kg,取1.5kgQV=1.19kg,取1.1kg(2)辅助孔QIII=η•L•r=0.8*3.1*0.78=1.93kg取QIII=1.9kgQIV、V=η•L•r=0.8*2.1*0.78=1.31kg取QIV、V=1.3kgQIV、V=η•L•r=0.7*1.6*0.78=0.87kg取QIV、V=0.9kg(3)光爆孔通常为辅助孔的1/3~1/4,取QIII=0.6,QIV、V=0.4kg,QV=0.3kg装药结构图结构形式示意图说明毫秒微差导爆管雷管间隔不耦合装药导爆索φ32mm药卷φ25mm小药卷炮泥1、此图为光爆眼装药结构图;2、孔外雷管延时;3、导爆索起爆。耦合连续反向起爆装药结构φ32mm药卷炮泥导爆管此图为掏槽眼、辅助眼、底眼装药结构2.3、隧道开挖炮孔布置图27 IV级围岩段开挖炮孔布置图IV级围岩爆破参数表起爆顺序炮孔名称炮孔数量炮孔深度(m)雷管段别装药参数备注药量(kg)1掏槽孔102.21151.每循环进尺2.0m,爆破效率87%,每循环方量168.32m3。27 2.炸药单耗0.76kg/m3;3.光爆炮眼痕迹率90%。2辅助孔632.11~881.93周边孔372.17/914.84底孔132.1816.9合计122128.62.4、爆破网络隧道爆破网络设计采用孔内延时,在各隧道口段网络联接时应根据与被保护物的距离不同,按Qmax=R3(VKP/KK′)3/a工式计算结果,控制最大单响药量,使爆破震动不超过安全规程规定。本次设计隧道爆破各进出口段30m内将按最大单响药量5.4kg控制,随着隧道掘进,爆破点距保护物距离增加,可按表1增加单响药量。3、隧道开挖爆破安全距离验算3.1、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从现场环境看来,距离隧道爆破点最近的建筑物距离为22m。爆破地震安全距离可按R=(K/V)1/aQm式中R:爆破地震安全距离,m;Q:允许段炸药量,Kg;齐发爆破取总炸药量;微差爆破或秒差爆破取最大一段装药量;取5.4kg;V:地震安全速度,cm/s;取2.3cm/sm:药量指数,取1/3;K,a: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K取200,a取1.8;代入计算:R=(K/V)1/aQm=20.97m根据公式反推,允许安全装药量计算公式:Q=R3(V/K)2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27 建筑物至爆源中心距离R(m)允许振动速度V(cm/s)2.3226.243015.824037.505073.2460126.5670200.97由上表可知,最大单响齐爆5.4kg是在规定允许范围内的,本工程隧道将按爆破地震安全距离22m和地震安全速度2.3cm/s的段最大炸药量控制。4.1放样布眼利用洞外布置导线网及水准网测量出隧道开挖轮廓线,测量人员用红油漆准确绘出,根据开挖轮廓线定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得超过5cm。4.2定位开眼采用钻孔台车钻眼时,台车与隧道轴线保持平行。台车就位后按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开眼误差周边眼和掏槽眼3cm,辅助眼5cm。4.3钻眼定人定位熟悉炮眼布置图,专人指挥,以确保周边眼外插角控制准确(外插角小于3°),尽可能使两茬炮错台小于10cm。同时,根据眼口位置及掌子面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4.4清孔装药前,用钢筋弯制的炮钩和小于炮眼直径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刮出和吹净。4.5装药装药分片分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和雷管段数自上而下进行,炮眼用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4.6联结起爆网路起爆网路为复式网路,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联结时防止导爆管打结和拉细;各炮眼雷管连接次数应相同;引爆雷管用黑胶布包扎在离一簇导爆管自由端10cm以上处。网路联好后,专人负责检查。4.7瞎炮的处理27 发现瞎炮,首先查明原因。如果是孔外的导爆管损坏引起的瞎炮,则切去损坏部分重新连接导爆管即可;但此时的接头尽量靠近炮眼。如因孔内导爆管损坏或其本身存在问题造成瞎炮,参照《公路隧道爆破安全规程》有关条款处理。4.8质量检验标准①、超欠挖采用隧道断面测量仪进行检测,平均线性超挖量控制在10cm以内。②、半眼痕保存率应大于70%。③、爆破后围岩上无粉碎岩石和明显的裂缝,也不应有浮石(岩性不好时应无大浮石),炮眼利用率应大于90%。4.9调整爆破参数,根据检测的情况适时调整爆破参数,为下一循环光面爆破提供参数。5.钻爆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5.1开挖施工前,按设计要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钻爆设计,施工时严格按钻爆设计进行布眼、装药、联线,分清各部位起爆雷管的段数,不能错装。5.2利用全站仪进行开挖工作面的测量放线,开挖断面超欠挖控制采用断面仪进行控测。5.3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及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加深15cm。5.4严格按钻爆设计进行布眼、装药,分清各部位起爆雷管的段数,不能错装。5.5各部位钻眼定人司钻,注意控制周边眼的外插角度,以减少超欠挖。5.6采用弱爆破装药结构,严格控制周边眼装药量。5.7选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的炸药,本工程采用乳化炸药。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有序起爆。5.8根据爆破效果情况及时优化爆破设计。6.超欠挖控制及处理措施6.1超欠挖控制①提高测量放线精度在开挖过程中、轮廓线的放样非常重要。为提高放线精度,采用全站仪在轮廓线处实测三维坐标,通过计算器反算推出轮廓线实测半径,与设计的差值用钢卷尺量后作点。由于隧道内施工车辆较多、为了防止对导线点及中线点的破坏,测量控制点按规定要求埋置,并设有明显标志及保护措施,定期对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②提高钻孔技术水平27 钻孔技术对隧道超欠挖的影响主要是周边炮孔的外插角θ、开口位置e和钻孔深度L。它们与超欠挖高度有如下的关系:h=e+Ltan(θ/2),外插角θ和钻孔深度L的增大,h也随之增大。θ和L主要取决于司钻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所采用钻机的某些性能,为确保控制θ和L,要提高司钻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e作为一个独立参数,当e为负值时,h会随之减小,可以允许一定量的欠挖,使e成为负值,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超挖。③完善爆破技术在控制爆破中,主要的技术参数包括:单位岩石炸药消耗量q、周边孔线装药密度g、周边炮孔布置等。合理地调整这些参数之间的配合,对减少超欠挖是至关重要的。采用合理的爆破器材(雷管和炸药)和装药方法,可减少由于爆破产生的振动和应力波对围岩的破坏作用,因而有利于减少超欠挖,提高开挖轮廓质量。④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采取动态施工的方法地质条件是客观条件,它是确定爆破参数的依据。地质条件是随掘进不断产生变化,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紧跟开挖面进行观测描述,并对围岩的节理裂隙状态进行预测,据此调整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通过动态施工来控制超欠挖。⑤强化施工组织管理在控制隧道超欠挖中,应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对爆破设计、钻爆作业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质量责任制,实行质量奖惩制度,并以预先制订的各项作业方法和作业质量标准为准则,经常检查各项作业质量。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系统,保证超欠挖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现场施工人员,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施工步骤,将超欠挖值控制在规范范围之内。6.2欠挖处理措施爆破开挖后,对于不能满足开挖轮廓线的,首先用挖机进行挖掘处理,看是否可以通过挖动来处理欠挖。若挖机挖掘不了,不能满足轮廓线要求,对于小部分的欠挖,用风稿进行人工处理。若欠挖部分较大,且岩质较硬,用风稿处理工作量大,则可以采取补小炮的方法进行处理。7.隧道出碴爆破完成后,进行通风除尘,恢复照明,并立即进行清危排险,然后利用简易台车或爆出来的碴堆,进行锚喷封闭,然后进行出碴作业。为提高运输效率,加快车辆周转,保证施工连续不间断,隧道的出碴运输采用机械化无轨运输方案,采用ZLC50C型装载机装碴,20T自卸汽车运输。施工中加强车辆调度,避免相互干扰。施工注意事项如下:27 7.1装碴作业按秩序进行,禁止抢装抢运。7.2车辆装载禁止超限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石碴坠落,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7.3车辆在同方向行驶时,两辆车的间距不得小于15m。7.4车辆行驶过程中应派专人指挥,保证施工安全。7.5卸碴外线路应设置大于1%的上坡道。卸碴码头应搭设牢固,并设有挂钩、栏杆、车挡装置,注意防止溜车。7.6应根据弃碴场地形条件、弃碴利用情况、车辆类型,妥善布置卸碴路线。卸碴应在规定的卸碴路线上依次进行,不得干扰任何施工作业或其他设施。7.7卸碴宜采用自动卸渣或机械卸碴设备和平碴设备。机械卸碴时应有专人指挥,及时平整;7.8所有弃碴堆顶面及坡脚处,或与原地面衔接处,均应按设计要求修筑永久排水设施和其他防护工程。8.质量检验8.1基本要求8.1.1不良地质段开挖前应做好预加固、预支护。8.1.2当前方地质出现变化迹象或接近围岩分界线时,必须用地质雷达、超前小导坑、超前探孔等方法探明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方可进行开挖。8.1.3应严格控制欠挖。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凸入衬砌断面,喷锚支护时凸入不大于30mm,衬砌时不大于50mm,拱脚、墙脚以上1m内严禁欠挖。8.1.4开挖轮廓要预留支撑沉落量及变形量,并利用量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8.1.5隧道爆破开挖时应严格控制爆破震动。8.1.6洞身开挖在清除浮石后应及时进行初喷支护。8.2检查项目洞身开挖实测项目27 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拱部超挖(mm)破碎岩、土(I、Ⅱ类围岩)平均100,最大150水准仪或断面仪:每20m一个断面中硬岩、软岩(Ⅲ、Ⅳ、Ⅴ类围岩)平均150,最大250硬岩(Ⅵ类围岩)平均100,最大150边墙宽度(mm)每侧+100,0尺量:每20m检查一处全宽+200,0边墙、仰拱、隧底超挖(mm)平均100水准仪:每20m检查3处外观质量鉴定:洞顶无浮石。9.隧道通风、降尘及管线布置9.1通风设计9.1.1施工中作业环境的卫生标准:洞内氧气含量按体积不小于20%;一氧化碳(CO)最高容许度为30mg/m3;二氧化碳(CO2)按体积计不大于0.5%;氮氧化物(NO2)最高容许度为5mg/m3;洞内气温不高于30℃;噪声不大于90dB;坑道内风速不小于2.5m/s,全断面开挖时风速不小于1.5m/s;供风量保证每人供应新鲜空气不小于3m3/min。9.1.2通风方式与设备:隧道开挖工作面采用机械通风,降低洞内粉尘和废气浓度。在每个隧道洞口均设置2×55KW通风机1台,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管直径为1200mm。通风机配备保险装置,当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机。通风机优先考虑采用多级变速通风机,保证施工场所的噪声不超标。9.2通风管理9.2.1本隧道通风系统简单,容易管理,由具有通风知识的技术人员专人管理。9.2.2工作内容包括:气温、有害气体的监测;通风设备的安装、维护,洞内风速、风量、风压的定期检测;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供风能力和动力消耗;根据施工状况调整通风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27 9.2.3配备相应的检测有害气体的设备且为检测试验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9.2.4配备风速仪和风速量测计,定期对洞内的风量进行测量,如有通风不足,立即采取措施加强通风。9.3降尘方法及措施隧道施工中掘进工作面产尘量最高,按照作业内容划分,以钻爆和出碴以及喷砼粉尘浓度最大。粉尘防治控制标准是每立方米空气中含量不大于2mg,应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是防尘“四化”:9.3.1湿化凿岩标准化:采取湿化凿岩使岩粉湿润,减少扬尘。9.3.2机械通风正常化:机械通风是降低粉尘浓度的重要手段,在爆破通风完毕,装碴喷射砼期间,仍需经常通风。9.3.3喷雾喷水正规化:爆破后及装碴喷雾洒水,冲刷岩壁,降低粉尘,溶解有害气体,降低作业面温度,净化空气。9.3.4人人防护普遍化:施工人员均应注意防尘,爆破后及喷射砼时作业面人员必须戴上防尘面罩,搞好个人防护9.3.5隧道掘进和出碴期间,用粉尘测定仪在隧道开挖面附近测定粉尘含量。放炮后进行喷雾、洒水、找顶、清帮。通过调整隧道供风的风速以排除粉尘。试验测定:当风速达到1.5~3.0m/s时,作业地点的粉尘可降到最小。利用射流风机进行局部通风,以消除有害气体的局部聚集。9.4排水任家凹隧道从出口方向施工为下坡施工,洞内水需设置积水坑,汇积后由水泵抽出洞外污水处理池。9.5施工管线布置洞内设动力及照明线路、高压风水管、通风管以及排水管,照明采用安全电压36V,动力用电采用380V。风水管路集中布置在远离相邻隧道一侧,不影响横通道施工。洞内管线布置见图如下:27 八、隧道监控量测任家凹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信息收集的重要过程。在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加强量测,及时反馈,以便修正设计,指导施工。1.量测的目的1.1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动态信息和稳定程度,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1.2经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分析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及时修正设计参数。1.3指导施工作业,确保施工安全,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2.洞内观察2.1隧道开挖后,立即进行工程地质状况的观察,内容包括:工作面附近围岩岩性,断层破碎带、变质带及岩石种类的观察;节理发育程度、接触面充填物的性质、开挖面稳定状态的观察;开挖面有无松散坍塌剥落现象、有无地下水等观察。以上观察内容均需做好记录。2.2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初期支护的状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支护锚杆是否被拉曲,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支撑有无被压曲现象等。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的观察。3.测量内容3.1根据本隧道围岩组成特点,按设计选择三个必测项目,三个选测项目,如下表所示:27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量测方法及频率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测点布置量测间隔时间1-15天16天-1个月1-3个月3个月以后必测项目洞内、外观察现场观测、地质罗盘等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爆破后进行水平收敛收敛计每20-30m一个断面,每断面2对测点1-2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拱顶下沉水平仪、铟钢尺或测杆20-30一个断面,每断面3对测点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地表下沉水平仪、水准尺每9-15,一个断面,每断面5个测点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选测项目锚杆轴力各类电测锚杆测力计每30—50M一个断面,每断面5测点1-2次/周1次/2天1-2次/周1-3次/月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隙量测混凝土内应变计应力计压力盒代表性地段量测每断面宜为5测点1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3.2监控量测程序图框如下:27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框图施工设计监控量测现场施工监测设点计资料调研量测结果的计算机信息分析处理A项量测的回归分析监测结果的综合评价量测结果的形象化、具体化报送设计和监理单位结构安全性、经济性判断经济类比理论分析甲方、规范要求“围岩—结构”体系动态及现状分析说明、提交修正设计意见、建议反馈设计施工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案新施工方法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或辅助施工措施B项量测的应力应变动态分析量测结果的综合处理及反馈分析是否27 3.3施工中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施工中初期阶段或地质变化显著,位移下沉量大时,量测断面间距可适当加密。当施工发展到一定程度,地质情况良好,且位移下沉量较小时,量测断面间距可取表中较大值,根据情况也可适当加宽。如围岩位移量较大,位移突然增大,位移速度加速等情况,量测频率增加,另外,进洞内状态观测时,对每个开挖面都要进行观察,一般每天观察一次.3.4对于选测项目的量测断面布置及项目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要确定。量测元件安设时,量测断面尽量靠近开挖面,与开挖面距离小于一次开挖进尺。量测元件的安设及初读的时间在爆破后24小时内,并在下一次爆破之前完成。净空位移量测在一般位置布置两条水平线,在洞口段和浅埋地段,布置三条测线。水平净空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锚杆轴力量测设在同一断面。4.量测方法4.1地质素描爆破后立即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素描,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要有照片记录。4.1.1代表性测试断面的位置形状、位置、尺寸及编号;4.1.2岩石名称、结构、颜色;4.1.3层理、片理、节理裂隙、断层等各种软弱面的产状、宽度、延伸情况、连续性、间距等;各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力学属性、粗糙程度、充填的物质成分和泥化、软化情况;4.1.4岩脉穿插情况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软硬程度及破碎程度;4.1.5岩石风化程度、特点、抗风化能力;4.1.6地下水的类型、出露位置、水量大小及锚喷支护施工的影响等;4.1.7施工开挖方式方法、锚喷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4.1.8围岩内鼓、弯折、变形、岩爆、掉块、坍塌的位置、规模、数量和分布情况、围岩的自稳时间等;4.1.9溶洞等特殊地质条件描述;4.1.10喷层开裂、起鼓、剥落情况描述4.2水准仪测拱顶下沉或地表下沉27 在地表稳定处设一固定点并引入高程,即可进行地表下沉的观测(具体式样见附图)。水平净空收敛值用收敛仪进行测量,拱顶下沉、地表下沉的量测使用精密水准仪测量,读数精确到0.1mm。4.2.1隧道开挖后,围岩向坑道方向的位移是围岩动态的最显著表现,最能反映出围岩的稳定性。因此对周边位移的量测是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意义、最经济的量测项目。坑道周边位移用收敛仪量测其中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值,来反映围岩的动态。4.2.2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开挖完成后尽快埋设测点,并测取初读数,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②测点要尽量靠近开挖断面,要求在2m以内。③整个过程做好记录,并随时检查有无错误。记录内容应包括断面位置、测点编号、初始读数、各次测试读数、当时温度、以及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等。4.3测点测设频率见下表。位移量测频率表位移速率(mm/d)距开挖面工作距(m)测设频率>50~201~3次/天1~50~401次/天0.5~140~801次/天0.2~0.540~1001次/1~3天<0.240~1001次/7~15天4.4结束量测的时间考虑到我单位监控量测的实际操作目的和意义,我单位的监控量测的结束时间定为:当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后,以1次/3天的频率量测2周,若发觉无明显变形,便结束该点的量测工作。九、质量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措施⑴人员保障成立项目经理部、施工区、专业作业队三级管理机构,在全单位范围内选拔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参与到本工程施工,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质量。27 ⑵财务保障健全财务体制,配齐财务人员,完善财务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全力保障资金用于工程和职工、劳工的工资发放上。⑶物资保障成立设备物资部,依据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材料按时到达,经检验合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后使用,杜绝劣质材料进场。⑷设备保障在全公司范围内抽调精良的设备投入到本工程的施工中来,并储备一定数量的设备配件满足正常保养和维修的需要,以保证本工程保质按期完成。2、工作保证措施⑴质量检测措施成立工程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和中心试验室,建立项目部、施工区、专业施工队三级自检体系,分部分项工程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新版本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与监理工程师一道严把质量监测关。⑵测量根据设计图纸给定的测量基线和坐标,利用全站仪进行定位和施工放样,利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控制,坚持测量三级复核制度,不经换手复核的测量结果无效。⑶试验检验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出厂日期,并进行抽检;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进行碱骨料反应试验,选择合格且无碱骨料反应的水泥和骨料。砂浆:根据设计标号,用砂筛天平和烘箱测出砂的级配和含水量、干容重来确定砂浆配比,制作试件,利用压力试验机检验其抗压强度。砼: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利用砼贯入仪根据阻力法测砼凝结时间,现场施工时需实测其坍落度,按规定制作试件,用压力试验机进行强度试验。钢材:按试验规程和合同技术规范要求取样,用洛氏硬度计检测钢材硬度,用万能试验机对钢材做拉伸和冷弯试验。石料:取样做试件,用压力试验机检验其抗压强度。砂、碎石:按规定频率取样,以砂筛和石筛做筛分试验,以确定其级配。用烘干机、天平测其含水量、干容重等。27 ⑷严格监理程序①原材料和砼配合比一律采用驻地办审批的原材料和配合比,以保证砼施工质量。②每道工序自检合格后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抽验,抽验合格、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3、技术保障措施⑴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做到科学施工;信息反馈及时,适时调整和优化施工计划,确保工序按时或提前完成。⑵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指导施工。⑶做好图纸会审、工前技术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和工后总结评比工作,使每道工序有标准、有验收、有结论。⑷加强工程试验与检验工作,建立台帐和施工记录,优选工程施工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⑸做好施工测量放样工作,坚持换手复测,确保路线及各构件定位准确。⑹实行项目总工程师技术岗位负责制,对技术总负责,行使技术否决权。十、安全保证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设后勤保安部,专职负责安全工作,工区、施工工班、组设专职安全员,形成一个组织体系。对外和当地的治安机关密切配合,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对内要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安全的超前控制,并认真组织督促,确保人员设备安全,项目部和各施工队设保健人员和必要的抢救设施以防发生不测时能及时进行抢救。2、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各级领导都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杜绝一切漏洞,保证安全生产。必须防止因车辆运输等原因造成的事故,安全工作要分专人管理,各级领导要亲自抓。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主要是主人翁责任感和安全第一的教育,本职工作安全基本知识技术教育、操作规程、排除险情和应急措施的教育,遵守规章制度和岗位作业标准教育,以及行车安全教育,人员上岗前将进行安全培训。详见《施工安全检查工作程序框图》27 施工安全检查工作程序框图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检查安全业务工作作业前检查作业中检查作业后检查十一、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和建设部有关规定,以及当地有关行政法规,开工前对参建人员进行《环保法》和文明施工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布置各种施工设施,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植被和原始地面线的破坏。施工中的废渣排放在指定的垃圾坑中并用垃圾车运至指定地点处理,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用排水沟引排至指定的污水处理地点和化粪池进行处理,对违者进行严肃的批评和经济处罚。钻孔泥浆采用泥浆车集中外运至指定地点,施工中注意不使泥浆外溢污染水源和环境。对于可视部位的植被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树立明显的严禁开挖、践踏、攀折的标志,对于必须开挖的地段采取移植方法加以保护。3、所有工点和生活区排水畅通,建立必须的卫生设施。27 4、分段、分片区进行场地规划。运输道路、材料场库、机械停放场、搅拌场、材料储备场、钢筋加工棚和生活区按总平面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布置整齐并设置围栏。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杜绝野蛮作业、坚持文明施工,经常清理施工现场,做到材料整齐堆放、设备停放有序,整个工地整洁美观。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