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8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校基建工程竣工结算内部审计的重点和策略 1高校基建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内部审计的重点 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审核是结算中最基础的数据,它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高低,所以必须进行逐项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是编制结算最繁琐的环节,计算规则多,工作量大,最容易出现多算、重算或漏算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故意写错计算数据,将计算出的工程量或数据人为改大;小数点人为后移,施工单位保持某些工程量或数据的数字不变,故意将其小数点向后移位,从而使造价增大;重复计算,主要发生在签证上,是一个事件多次签证或材料替换调整等。 定额运用和取费标准的审核 定额运用是审核的主要工作之一,它是施工单位结算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隐蔽的虚增工程造价的地方。它往往表现在:同类定额,套高不套低。定额的套用应与工程设计的内容和工艺要求一致。而施工单位往往不是按设计要求套用定额,而是人为高套,如普通抹灰套高级抹灰、刷漆遍数多套等;定额套新不联盟套旧。这是由于新标准生效前完工的工程量,套用原定额,新定额生效后完工的工程量套用新定额;取费标准,取高不取低。 材料价差的审核
工程材料费用约占建筑工程造价总费用的70%左右,材料价格的高低是决定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失去监控,就无法控制工程造价。要核对材料参考价格的选用与图纸设计是否相符,与市场价格是否相近;在审查这部分结算时应注意材料参考价与实际供应价、基准价发生价差时,只调整供应价格的差额,其差额列入工程按实结算内,不再另计取其它费用。 变更项目的审核 在审计这部分工程时,要注意施工单位只计算变更增加的工程量,不计算变更减少的工程量,从而虚增工程造价。要按照甲、乙双方提供的设计变更图纸,临时用工,改变用材,增减项目记载表等仔细核对,对内容不详的要实地测量工程量,对与设计变更的内容不相符,变更内容所套项目不正确的要当场纠正并予以修改。 2高校基建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内部审计的策略 审计资料的准备必须充分
要收集以下资料:工程项目建设计划,施工图纸,竣工图纸,招、投标书,施工合同,工程结算书,设计变更通知书、甲、乙双方购置设备、材料的原始发票及与工程有关的文件,图集、影像等资料。资料收集齐后,审计人员应认真阅读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向甲、乙双方咨询,根据提供的资料和图纸,审计人员及时到施工现场详细核对,弄清工程的施工工艺、耗用材料。 加强与外部相关部门的合作 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审计中要充分重视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合作。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包括:与工程审计机构的合作,如有的还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价;与工程监理部门的合作,内审人员应充分利用监理人员的工作,遇到专业问题时可向他们请教;与工程验收部门的合作,获知验收的重要信息和查阅验收资料,有助于审计的开展。 把工程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 工程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是指以立项为起点,以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为主线,以财务审计和工程造价审计为分支,以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为封闭终点形成闭合审计回路。财务审计是以资金走向为线索,注重对基建资金来源与分配的分析。工程造价审计以工程量入手,同时结合图纸、标的、合同、现场,核实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调研和掌握建筑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注重研究现行定额,严格界定定额适用范围,看有无高套、重套现象,这是工程造价审计的主要范围。 合理运用专业的职业判定
一是要把握重要性原则。基建项目审计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对于这些信息和资料及其所反映的问题,审计人员要充分考虑重要性水平,抓数额大、影响大的事项跟踪审计、具体审计;而对数额小、影响小的,采取点到为止的方式,能放就放。二是要把握谨慎性原则,保持适当的职业谨慎。对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和资料,审计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分析和识别,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对有疑问之处要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将情况逐个了解清楚,使原本隐蔽的信息明朗化、清楚化,积极揭示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在进行专业判定与分析时要保持独立性,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确保审计程序的规范化 基建项目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水平高的系统性工作,审计程序、方法与技巧是否得当,既是审计人员政策水平的体现,也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反映。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的有关操作规程展开审计,审前要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选择有经验和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组成审计组,要对审计对象的情况作必要的了解,掌握一些基本信息。现场要实施必要的询证、检查、观察、分析性复核等程序,并确保审计人员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对审计揭示的问题,要以政策为准绳,做到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