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44 KB
- 12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开县南山大道西段邹家山隧道工程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开县南山大道(西段)邹家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阶段详细勘察)》(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10)◆《开县南山大道(西段)邹家山隧道工程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投标文件◆《开县南山大道(西段)邹家山隧道工程施工设计图》(已审批)◆《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重庆市《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国诚集团有限公司内部“质量、安全、绿色、环保”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专利成果、工法成果及多年来类似工程的
实践经验◆本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等第二节编制原则道路平面位置与道路规划的结合,满足片区路网规划的总体需求,道路线形与地形、地块相结合,并符合道路的技术指标。正确处理路线平、纵线形的组合,使道路线形组合均衡,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为道路景观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注重交通分析和组织,合理设臵与相交道路的交叉类型等,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充分考虑沿线组织排水的需要。1、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和建筑施工科学技术管理、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组织好人员和机械;利用好时间和空间;控制好质量和工期、安全和文明施工,使本工程能优质、按时交付。在施工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2、做好现场环境调查,认真研究施工部署、施工方法。具备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先进性,达到工期短、成本低、质量优、安全文明施工的目标。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流水作业。忠于设计、精心施工、相互配合、统一指挥、工期履约、保证使用、日夜奋战、质量创优。4、坚持文明施工,合理、紧凑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做好施工现路基土石方面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扬尘、噪声,加强环境保护、创安全文明施工现场。
5、在确保施工过程质量、安全前提下,力争赶前,加快施工进度,综合平衡雨天和夜间施工。做好雨季施工安排????。6、在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或有合理的意见,按公司有关规定程序形成补充方案或调整方案,实现施工方案的动态管理。第三节本工程拟定执行主要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4)◆重庆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编制验收规范(DJB50-129-201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建筑施工土石方规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180-2009)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重庆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及消防”等的规定。第四节本工程的关键工序◆土方静态爆破开挖◆土方回填;◆强夯◆软弱路基换填◆锚杆基本性能试验、钻孔与灌浆、锚杆验收实验关键工序的施工和控制方法见本方案.第五节工程重点、难点◆工程交叉作业多、投入的设备和人员多,需加强管理,合理组织施工,这是确保按期完工的重点。◆回填土(石)方时,要确保施工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多处回填区域与原地貌的横坡度大且填方高度大,结合设计图示要求填方路基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需沿回填垂直高度机械开挖并设置高度≤1.0m、宽度≥2.0m、内倾坡度不小于4%的台阶,保证回填层不发生侧向滑移。◆特别是接线段K1+590--K1+780段落最高素填土方达到18.7米,填土厚度变化大,结构松散-稍密,基岩埋深变化大、处理难度
大,设计建议该段不宜采用基岩作为场地范围内的持力层,宜对素填土进行碾压强夯夯实。施工前,在现场右代表性的场地选取一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实验性施工,确定强夯参数、夯点夯击次数、最佳锤击数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施工。针对施工区域部分需要强夯处理地段,需严格控制高填方施工质量。◆软基处理、土方开挖、回填、石方开挖等分项工程的施工必须密切配合和精心施工并减少相互间的影响。◆结合道路专业、岩土专业设计图、地勘报告等,本项目石方开挖量巨大,主要由“沙溪庙组(J2S)紫红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和灰褐色粉砂岩组成。”爆破作业对边坡基岩稳定性影响极大。且多数路段无法采用常规爆破作业,因此本工程路基挖方作业以静态爆破为主机械开挖为辅的开挖工艺。◆本项目土石方绝大部分为石方开挖,路基及边坡成型质量对后续工序施工至关重要。◆本工程外弃石方量大,达30.6万余方,需业主协调其他用于堆放弃石方场地,道路运输交通路线选择、安全文明施工、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边坡设计采用格构采用间距2.0*2.0m的C25模筑钢筋混凝土+一根HRB400级ф20钢筋锚杆(长度3m,锚筋孔径为D=91mm,M30水泥砂浆一次常压灌注,灌浆压力不小于0.4MPa)相结合方案,锚杆施工前应做锚杆基本性能试验和1根20mmHRB400钢筋的锚杆验收实验荷载为50KN的要求确保表破稳定性至关重要。
◆边坡工程施工期间的全程变形监测,指导施工期间不发生施工事故。◆项目部严格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科学组织、精心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设计不符的岩土工程问题,设计单位及时修改完善补充设计并签认。第二章项目概述第一节建设背景邹家山隧道位于南山大道西段,开州大道南侧,是连接北部新区与主城区的一条重要的东西走向干道。邹家山隧道工程起点接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歇马8号路设计终点,终点接已基本完成路基平场的平-11号路。为了保障隧道与歇马8号路及平-11号路的连接顺畅,对隧道出入口均设计了一段接线道路,邹家山隧道入口接线段长度为322米,出口接线段长度为791.66米。由于平-11号路部分区段路基工程已实施,其余工程均未实施,根据业主安排,未实施部分纳入本次设计范围,对应桩号区间为:K1+620至K1+780。
图1.1-1邹家山隧道区位图第二节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表道路名称邹家山隧道接线段道路规范值道路等级主干路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km/h)4040~60单向单侧标准路幅宽度(m)13—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BZ-100型标准车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20年20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15年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构造设防停车视距(m)4040平曲线最小半径(m)60070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600300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6005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平曲线最小长度(m)86.19670小转角平曲线最小长度(m)——500/a(117.86)超高限制——2%最大纵坡/坡长(m)-6.200%/403.3527%/250最小纵坡/坡长(m)1.2%/200(顺接现状道路)0.3%/110凸形竖曲线半径极限值(m)3500400凹形竖曲线半径极限值(m)3000450第三节横断面布置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①横断面设计在规划红线内进行。②横断面设计与交通工程管理结合。接线道路存在两种路基标准横断面,其标准路幅宽度分别为26米、26+W米;均为双向4车道,具体路幅分配如下:5.0m(人行道)+8.0m(车行道)+8.0m(车行道)+5m(人行道)=26m
5.0m(人行道)+8m(车行道)+Wm(中分带)+8m(车行道)+5m(人行道)=26+Wm机动车道路拱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2.0%。第三章工程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开县处于大巴山南麓与川东平行岭谷接合部,地形南北长,东西狭窄,境内地貌复杂,大体为“六山三丘一分坝”的地貌结构。主要类型有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剥蚀地貌、溶蚀地貌。境内山脉逶迤,河流纵横,地势高差悬殊,南低北高,海拔最低134m,最高至2626m。邹家山为假角山山脉北西侧的一座小山脉,隧道沿邹家山山脉方向穿越,山脉呈南西-北东向展布,隧址区穿过地带最高点为317.5m,隧道进口高程约为194.346m,出口高程约为211.023m,隧道穿过地带相对高差达106m。隧道最大埋深约101m。其地貌属构造剥蚀脊状低山地貌。邹家山地貌形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制约。邹家山是以假角山背斜轴部隆起为主体的“背斜脊状山”。
山脊两侧横向冲沟呈现与假角山山脉走向近垂直的山脊与沟谷相间分布的地貌特征,均为季节性冲沟,沟谷不发育。隧道所处地区主要为林区,人口、房屋较少。隧道区地形陡峻,通行困难,交通条件很差,设备搬迁艰难。2、自然地理、气象及水文开县属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境北部属大巴山暴雨区,由北向南降雨量略减,气温递增,个体气候明显。工程区临近县城,以县城为代表的中部低坝地区,年平均气温18.6℃,平均日照1463.1小时,平均无霜期304天。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266.6mm,多年年平均最大降水量1378.8mm,一日最大降水量218.4mm(1982.7.16),一次最大降水量532.3mm(1982.7.16-24),一小时最大降水量81.6mm(1982.7.16),降雨量多集中于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多年平均气温18.3℃,最高42℃,最低-4.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最小为10%;多年平均风速0.7m/s,最大风速14.7m/s;长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北风,其次是西风、西南风,南北方向风频较小。3、地质构造开县属新华夏系川东褶皱带,主要由温泉井、假角山、铁锋山背斜及其向斜组成,断裂不甚发育。构造线总体由北北东向东弯转,成为突向北西的弧形构造带,弧形构造多具扭性特点。次级及低次级褶皱往往呈雁行排列。整个褶皱形态为宽缓的屉形向斜和梳状高背斜相间排列,组成隔挡式构造。
工程区位于假角山背斜北西翼,属一单斜构造区,未见断层及次级褶曲,地质构造简单,岩层较陡。岩层产状330°~340°∠45°~46°。本次在隧道进出口砂岩进行裂隙统计,进洞口发育有3组裂隙:L1:倾向210°,倾角40°,间距约1.5m,延伸约1.5m,裂面较平直,无充填,为主要裂隙,结合程度差,为硬质结构面;L2:倾向80°,倾角70°,间距约3m,延伸1~3m,裂隙闭合,无充填,结合程度差,为硬质结构面;L3:倾向330°,倾角65°,间距2m,延伸3~5m,裂面平整,钙质充填,结合程度差,为硬质结构面。出洞口发育2组裂隙:L1:倾向210°,倾角45°,间距1~3m,延伸2~5m,裂面较平直,粘土充填,为主要裂隙,结合程度差,为硬质结构面;;L2:倾向100°,倾角75°,间距2m,延伸1~3m,裂隙闭合,无充填,结合程度差,为硬质结构面。4、地层结构工作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侏罗系中沙溪庙组(J2S),现分述如下:4.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出口连接线区域,成分主要为碎(块石)夹粉质粘土堆填,进行了一定的碾压。碎(块)石直径20~95cm为主,土石比3:7~4:6,,局部为8.5:1.5(ZK1
)。根据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修正后每10cm击数为0.9~19.95击为主,一般击数在3-7击,为松散~稍密,局部中密和架空。厚度1.0~13.2m。冲洪积(Q4al+pl):本层分布范围小,岩性有细砂及粉质粘土,分述如下:细砂土:灰黄色,湿、稍密,由粉细粒颗粒组成,级配差,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大于0.075mm约90%,夹沉积杂物及泥,主要分布于接线起点歇马沟处,钻探揭示厚度3.3-8.3m不等。粉质粘土:红褐色,呈可塑状态,冲洪积成因。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分布于接线起点歇马沟处,钻探揭示厚度4.4m。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色,流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成份为粘土矿物,含砂质,稍有光泽,微嗅。残坡积层(Q4el+dl):主要分布在山坡和槽谷。多为粉质粘土,一般为黄褐色,可塑~硬塑状,夹约10%~30%的砂、砂质泥岩风化碎石等,局部达40%,厚度一般0.3~1.7m。4.2、沙溪庙组(J2S)紫红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和灰褐色粉砂岩组成。分述如下:砂质泥岩:紫红色、暗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少量钙质团块,地表出露多为强风化岩体,呈碎屑、碎块状,岩质软弱,用手捏即碎,具遇水软化、失水干裂、易快速风化特点。钻探揭示最大厚度26.7m。
砂岩:灰褐、灰白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云母及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具交错层理和斜交层理,横向有增厚和尖灭现象,泥钙质胶结,钻孔揭示最大厚度50.05m。粉砂岩:灰褐色,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较疏松。钻孔揭示最大厚度8.6m。5、水文地质本次地质测绘过程中在隧道区未发现泉水出露点。居民用水主要为溪沟中的溪水。邹家山隧道地下水类型按含水介质和地下水动力条件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三种类型。5.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该组主要分布在隧址区相对平缓低洼地带,在进出洞口为素填土,土层相对较厚。该含水岩组水量小,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旱季水量较小,甚至干枯,对隧道充水没有多大影响。5.2基岩风化裂隙水分布于进洞口和出洞口的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砂质泥岩浅部风化带,属基岩裂隙水之亚类—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该含水层厚度较薄,无统一水位。根据本次勘察钻孔水位观察,沙溪庙组砂、砂质泥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水量贪乏。5.3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粉砂岩孔隙、裂隙,水量不丰,据钻孔揭示无统一地下水位,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以井、泉型式向地表排泄。6、不良地质作用隧址区位于假角山背斜北西翼,在进出洞口附近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隧址区区域地质整体稳定,适宜修建隧道。7、场地工程地质评价7.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0)的规定,勘察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7.2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1)K0+000~K0+050高填方路堤段该段地形较平坦,坡角一般小于10°,地表为施工区,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细砂,少量填土以及粉质粘土。第四系土层厚度0.50~9.70m,细砂呈稍密状,素填土多呈松散~稍密状,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及粉砂岩。该段最大填方高度约为15.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典型剖面可见1剖面。该路段地形较平坦,路堤回填以后,填方边坡可能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该段填方边坡可按1:1.75进行放坡。建议路堤采取支挡措施。路基须对细砂进行换填处理,以人工地基作为持力层。(2)K0+050~K0+080一般路基段
该段地形较平坦,坡角一般小于15°,地表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粉质粘土,第四系土层厚度0.50~0.70m,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含植物根系较多,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及粉砂岩。该段最大填方高度约为3.50m,最大挖方高度约为3.4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典型剖面可见2剖面。该路段地形较平坦,工程地质条件好。路堤回填以后,发生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小;路堑开挖后,边坡高度最高约为3.40m,且多为土质边坡,岩土界面较平坦,沿岩土界面发生滑动破坏可能性小。该段填方边坡可按1:1:75行放坡;挖方边坡可按1:1.00进行放坡处理。路基可选择基岩作为持力层。(3)K0+080~K0+315挖方路堑段该段地形较陡,局部地形呈陡坎,坡角一般小于35°,局部约60°,地表主要为树林,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粉质粘土,第四系土层厚度0.50~1.70m,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砂岩和粉砂。该段路堑边坡开挖以后,左侧边坡最高约为26.0m,右侧边坡最高约16.0m,为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典型剖面详见3~6。
注:左、右两侧边坡倾相相反,本图以右侧边坡分析赤平投影图该路段工程地质条件好。由赤平投影图可知:路堑左侧边坡受L1和L2裂隙的组合线控制,可以产生楔形体滑动;路堑右侧边坡岩质部分为顺向坡,边坡可能产生沿层面及裂隙L3滑动,选7剖面由计算知:直立开挖后天然工况下K=1.03,处于欠稳定状状,需进行支护。该路段两侧路堑进行放坡处理,左侧坡率取取1:1.0,右侧按顺层放坡,并采用锚杆挡墙支护。放坡处理后,边坡坡率缓于外倾裂隙倾角,边坡基本稳定。局部仍可能产生小楔形块体可能掉块,建议对松动块进行清除,且对软岩进行封闭。岩体左侧边坡破裂角取60°,右侧边坡破裂角取45.0°;其等效内摩察角取58°。
岩层层面结合一般,为硬质结构面,抗剪参数取值:С=80KPa,Ф=27°;裂隙结构面结合差,抗剪参数取值:С=40KPa,Ф=20°。路基可选择基岩作为持力层。(4)K1+320~YK1+603.910段原始地面为沟谷,现已基本填平,地形较平缓,地形坡角一般小于10º,局部呈45º,主要分布于道路右侧填方边坡。地表主要第四系素填土层,厚约3.1~13.2m,平均厚度约10m,下伏基岩主要由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岩层产状337º∠45º。钻孔中无稳定的地下水位,地下水较贪乏。道路设计高程为210.444~196.355m。第四章道路工程设计概况1.平面设计1.1路线设计邹家山隧道工程左线起点接歇马8号路设计终点,起点里程为ZK0+000.000(X=47125.679,Y=32566.396),终点接平-11号路,终点里程为ZK2+031.660(X=47883.185,Y=34429.433),全长2031.660m,其中,隧道起点里程为ZK0+322.0(X=47166.519,Y=32885.540),终点里程为ZK1+240.000(X=47516.878,Y=33727.619),全长为918.0m。邹家山隧道工程左线起点段以R=850.0m圆曲线顺接歇马8号路R=1600.0m圆曲线构成复合曲线,以直线进洞后,洞身部分区段位于R=1250.0m圆曲线上,以直线出洞顺接平-11号路。平面线型为:R=850.0m圆曲线(顺接歇马8号路R=1600.0m圆曲线构成复合曲线)
+直线+R=1250.0圆曲线+直线。邹家山隧道工程右线起点接歇马8号路设计终点,起点里程为K0+000.000(X=47125.679,Y=32566.396),终点接平-11号路,终点里程为K1+603.743(X=47680.674,Y=34041.438),全长1603.743m,其中,隧道起点里程为K0+322.0(X=47144.566,Y=32887.576),终点里程为K1+248.3(X=47495.166,Y=33738.970),全长为926.3m。邹家山隧道工程右线起点段以直线顺接歇马8号路R=1600.0m圆曲线,以R=1500.0m圆曲线进洞,以直线出洞,以R=600.0m圆曲线+直线过渡后,以R=600.0m圆曲线顺接平-11号路。平面线型为:直线+R=1500.0m圆曲线+直线+R=600.0圆曲线+直线+R=600.0圆曲线。1.2道路节点及交叉口渠化设计道路全线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大于500米),全线无弯道超高和加宽。在交叉口处对道路进行渠化设计,道路宽度变化时设加宽渐变段,加宽渐变段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形过渡,公式为:(其中ZHx桩号的位置系数:)如下图所示:
(备注:变化段起点桩号为ZH0,宽度为B0;变化段终点桩号为ZH1,宽度为B1;计算桩号ZHx处的宽度Bx,其中ZHxε[ZH0,ZH1]。1.3公交停车港设计全线共设置一处公交停车港,停车港位置及平面尺寸详见道路平面图。本次设计的停车港为划线式停车港,停车港宽3.5米,停车港站台长度为30米,减速拓宽渐变段长度为30米;加速拓宽渐变段长度为40米,共长100米。拓宽渐变段均采用三次抛物线渐变,其渐变方程见交叉口渠化设计。3.纵断面设计隧道左线起点以与歇马8号路衔接段相同纵坡1.2%(坡长200.0m)顺接歇马8号路设计终点后进洞,以纵坡2.0%(坡长为1109.288m)出洞,出洞后以与平-11号路衔接段相同纵坡-6.20%(坡长403.352m)顺接平-11号路。全线纵面线型为:1.2%/200.0m+2.0%/1109.288m+-6.20%/403.352m。隧道右线起点以与歇马8号路衔接段相同纵坡1.2%(坡长200.0m)顺接歇马8号路设计终点,以纵坡2.0%(坡长为1116.659m)进洞,出洞后以与平-11号路衔接段相同纵坡-6.20%(坡长287.084m)顺接平-11号路。全线纵面线型为:1.2%/200.0m+2.0%/1116.659m+
-6.20%/287.084m。4横断面布置及超高设计4.1横断面布置详见本方案第二章第三节。4.2路基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路面标高。路基施工标高为设计标高减路面结构厚度。本设计路线纵断面图和路基横断面图均按路面设计标高绘制。4.3超高方式道路全线圆曲线半径均大于规范规定的不设超高加宽最小半径。5路基设计说明5.1一般填方路堤道路填方地段,考虑到以后地块的开发利用,设计作放坡处理,填方高度≤8米时,按1:1.5放坡,填方高度大于8后,按1:1.75放坡,填方高度大于16后,按1:2.0放坡,中间设2.0m平台。部分路段边坡做特殊设计,详见高边坡专项设计。5.2挖方路基挖方路基边坡作台阶式开挖处理,为让边坡自身稳定,减少前期边坡支护,边坡高度≤8m按1:1.0的坡率切坡,边坡高度每间隔8m设置2.0m宽的平台;边坡高度≥8m边坡高度每间隔8m设置2.0m宽的平台,最下面一级边坡按1:1.0的坡率切坡,其余按1:1.25的坡率切坡。部分路段边坡做特殊设计,详见高边坡专项设计。5.3低填浅挖路基处治
为确保路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并利于路基路面排水通畅,当路床(即路面底面以下0~80cm)填挖高度≤80cm时,视为低填浅挖路基,为保证低填路堤及土质路堑路床范围压实度要求,视路基地质情况,超挖路面垫层下80cm范围,换填砂砾石等透水性材料,碾压密实。当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在边沟下设置碎石盲沟,以排除和降低地下水位。5.4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路基设计路基穿过鱼塘或水田时,必须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殖土,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具体处理方法如下:鱼塘、水田的淤泥或湿软土深度小于2m处,采用先清除后填筑
的方式处理。即先排干道路区鱼塘及水田里地表水,将软弱层清除干净,并晾晒数天,然后换填砂砾石并在换填层上铺一层50cm厚的碎石垫层,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按一般路基施工要求进行路基的回填分层碾压。清除宽度为路基两侧各加宽1m,并在坡脚两侧设置边沟,以拦截流向路基的水。淤泥或湿软土深度大于2m,不大于4m处,采用抛片块石挤淤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地基的强度。抛填前应先放干水田或鱼塘内的积水,并晾晒数天。片块石抛淤层应高于水面或淤泥层1m,且应碾压密实;抛投片块石最短边不小于30cm,强度不小于25MPa,抛投顺序以路堤的中部开始,向两侧扩展并超过两侧坡脚各1m,从高向低扩展,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后,然后在片块石层上铺砌厚50cm的碎石反滤层,再进行填土分层碾压。5.5陡坡路堤填挖交界路基设计填挖交界的主要处治措施,除按《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挖纵向台
阶、超挖外,还应采取必要的冲击碾压或强夯等增强补压手段,以消减填挖间的差异变形;本设计作为改善路基不均匀沉降措施之一,为控制工程造价,不宜大量采用,仅适用于填挖高差大于3m或地面横坡陡于1:2.5的情况。5.6边坡防护K0+000~K0+075、K1+465~K1+522.96段道路两侧为填方路段,放坡坡率第一级为1:1.5,第二级为1:1.75,坡面采用格构+植草草皮防护,陡坡路段(K1+465~K1+540)的填方边坡底部设置高3m的护脚墙。K0+075~K0+320左侧边坡,按1:1.25坡率放坡开挖,坡面采用浆砌块石格构处理。K0+075~K0+320右侧边坡,采用1:1(第一级)、1:1.25(第二级)、1:1.25(第三级)坡率放坡开挖,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进行加固治理。K1+240~K1+320段右侧边坡,按1:1坡率放坡开挖,坡面采用钢
筋混凝土格构锚固进行加固治理。其余填方边坡按坡率1:1.5放坡回填,坡面采用格构+植草草皮防护,其所采用的填料及压实度等要求按照道路路基设计要求执行。隧道进、出口仰坡按1:0.75坡率放坡开挖,坡面采用格构锚固支护。格构间距2.0*2.0m,格构间可采用具有一定防风化能力的方案进行绿化植草处理。边坡坡顶修建0.4*0.6m截水沟,马道级边坡坡底设排水沟,尺寸0.3*0.4m,截排水结合道路排水系统综合考虑。间距25m设置变形缝(宽3cm,深20cm),填料采用沥青麻丝或沥青木板等柔性材料。结合本项目岩土专业设计图纸,本工程部分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格构(B*H=0.3*0.4m,嵌入地面0.1m,间距2.0*2.0m,大样详见岩土专业BS-25、BS-26设计图),锚杆采用1根HRB400级ф20一次常压灌注M30水泥砂浆(灌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孔直径为ф91),单根HRB400级ф20钢筋锚杆验收试验荷载为50KN。部分采用浆砌块石格构支护(间距2.0*2.0m,B*H=0.3*0.4m,嵌入地面0.1m,大样不详????)。5.7排(截)水沟:接线道路沿线水沟均采用浆砌片石水沟(水泥砂浆级别不详,与岩土专业要求MU30毛石混凝土不符????),路堑截水沟设置在距离路堑破口5米外的位置,路堤截水沟设置在坡脚线外2米的位置,路基逐桩横断面设计图中给出的水沟沟底标高为理论设计高程,施工时应结合地面实际高程合理布设。
水沟的具体布置详见平面分图,施工时应根据地面现状选择合适的位置将水沟中的水排出路基范围。5.8清表换填:道路填筑前应将道路地基表层的松散土层清楚。6、路基工程施工要点6.1路基工程6.1.1质量标准土质路基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路床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填方路堤上路床0~0.3≥96下路床0.3~0.8≥96零填及挖方0~0.3≥960.3~0.8≥96注:1表列压实度按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路堤压实度要求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次干路上路堤0.8~1.5≥94下路堤>1.5≥93注:1表列压实度按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路床平整度:≤15mm
中线高程:+10mm,–15mm中线偏位:≤30mm横坡:±0.3%且不反坡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如下表所示: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30MPa≤288≤245石质路基≥50MPa≤2256.1.2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6.1.3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土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不小于10cm。
◆潮湿或冻融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临水路基范围内,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并采用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好的填料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人工夯实松铺厚度应小于20cm。◆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m。◆填方路基应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路堤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等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得用粉质土填筑。◆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应符合下表要求。
填料最小强度要求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填方路堤上路床0~308100下路床30~805100上路堤80~1504150下路堤150以下315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10030~805100◆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烧失量大于8%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辗压。(3)填筑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
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路基压实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构筑物安全。管道、结构物顶面50c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压实,当管道、结构物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cm~80cm时,路基压实过程中应对管道、结构物采取保护措施。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桥台和路基接合部,应分层仔细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顶以下2.5m以内应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压实度不得低于填土规定的数值。若机动车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部位填料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胸腔填料距路床顶<80CM砂、砂砾93>80CM素土92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路床顶<80CM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88管顶30CM以上砂、砂砾95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路床顶以下0~80CM砂9580CM以下砂93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
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6.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及底基层6.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道路底基层为40cm厚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底基层厚20cm,下底基层厚20cm)。(1)质量标准压实度:97%;平整度:不大于12mm;中线高程:+5,-15;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15mm;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2.0Mpa弯沉值:≤78.4(0.01mm)(2)材料要求◆水泥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水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指标进行检验:
◆集料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水泥稳定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35%,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其检测方法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进行检验。集料颗粒组成范围筛孔尺寸(mm)37.531.5199.54.752.360.60.075通过筛孔的质量百分率(%)10090-10067-9045-6829-5018-388-220-7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颗粒不应超过7%。6.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20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质量标准压实度:98%;平整度:不大于10mm;厚度容许偏差:-10mm;中线高程:+5,-10mm;横坡度:±0..3%;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3.0MPa~4.0MPa;弯沉值:≤40.5(0.01mm)(2)材料要求
◆水泥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水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指标进行检验:水泥贮存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集料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水泥稳定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30%,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其检测方法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进行检验。集料颗粒组成范围筛孔尺寸(mm)37.526.5199.54.752.360.60.075通过筛孔的质量百分率(%)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颗粒不应超过7%。6.2.3基层及底基层施工要求◆底基层最大水泥用量不大于4.5%,基层最大水泥用量不大于6%(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不宜过分追求强度而加大水泥含量),施工前应按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用合适的水泥含量,并确定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等指标以控制混合料的施工。◆基层配料:施工时应认真参照推荐级配范围确定集料组成,注
意严格控制最大粒径以免离析,严格控制粗集料与0.075mm以下细料用量使混合料形成密实骨架结构。◆拌合与运输: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损失。◆摊铺: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碾压:碾压应在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直采用12~18t压路机作初步稳定碾压,混合料初步稳定后用大于18t的压路机碾压,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当使用振动压路机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沟筑物的安全要求。◆养生:基层施工结束,即开始养生7天;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包括施工车辆),以尽可能减少底基层和基层的早期损坏。养生结束后在沥青混凝土施工前应先清除基层顶面的泥浆与杂质。◆宜在夏季组织施工,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6.3挡护工程6.3.1、材料及质量要求◆钢筋: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呢进行随机抽样送检,作力学性力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本次设计图文标示杆直径12mm及以下钢筋采用HRN300钢筋,直径12mm以上钢筋采用HRB400钢筋。◆混凝土:格构采用C25模筑混凝土,截、排水沟采用MU30
毛石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要求的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实验,其强度满脑子设计要求后,方可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灌浆材料:锚孔采用M30水泥砂浆一次常压灌浆,其灌浆压力不小于0.4MPa。◆填料要求: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压实度≧92%,分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6.3.2锚杆施工◆锚杆施工前需熟悉场地地勘报告,了解场地地质条件,掌握施工区建构筑物的基础及地下管线埋设情况。同时应分别在不同岩性地段区三根锚杆进行性能试验,已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考核施工工艺,并报送设计单位,经设计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设计锚杆间距2.0*2.0m,局部特殊情况由设计人员现场确定并签认。◆设计采用一根HRB400级ф20钢筋,锚筋孔径为D=91mm,M30水泥砂浆一次常压灌注,灌浆压力不小于0.4MPa。◆挡墙设计要求每20-25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30mm,缝中嵌沥青麻筋。本方案拟定按每25m设一道,缝宽30mm,深20cm,嵌沥青麻筋组织施工。◆钻孔:锚孔定位偏差不大于20mm;钻孔偏斜度不大于锚杆设
计长度的3%;孔深超过锚杆设计长度不小于50cm且一次性钻进。◆锚杆组装与安放:组装前,锚筋应除锈、去污,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筋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锚筋按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2米设置一定位支架(本方案拟定采用HRB300级ф8,L=150mm),杆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D20(含)以下的钢筋接长采用焊接,其焊接质量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的要求;D22(含)以上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性能等级为A级,接头质量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及《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96的要求。按规范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安放杆体时应防止扭转、弯曲,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设计长度,安放后不能随意敲击、插拔且不得悬挂重物。锚杆自由段为填方区时,应先在填土范围内的锚杆外加设PVC套管(本方案拟定自由段杆体两端150mm范围内封堵采用工程胶布固定),挡墙施工完后再回填土,时回填土不影响锚杆受力。◆注浆:本工程设计注浆材料采用M30水泥砂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伴随用,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进入浆液。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宜用水或稀释水泥润滑剂注浆管路。
孔口溢出浆液可停止注浆。浆体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一次常压注浆作业应从孔底开始,直至孔口溢出浆液。◆锚杆防腐:锚杆自由段位于中等风化岩层中时,钢筋除锈后采用砂浆封闭防腐;位于土层或强风华岩层中时,钢筋除锈、刷沥青船底漆,沥青玻纤布缠裹二涂二布防腐。施工中应使锚杆位于中部,要求杆体周围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本工程施工严格按逆作法分层分段跳槽间隔施工,每层垂直切破高度小于3m。◆上排锚杆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前不得切坡开挖施工下排锚杆。6.3.3锚杆试验本边坡工程在施工前应做锚杆基本性能试验,所有锚杆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随机抽检做验收试验,基本性能试验和验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要求进行。验收实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每种类型不少于5根,实验前应加载装置和计量仪表进行计量检定合格,且满足测试精度要求。1根20mmHRB400钢筋的锚杆验收实验荷载为50KN.6.3.4格构施工◆格构采取逆作法从上到下进行施工。开挖前应设置施工安全标志,做好施工围栏及地表截水、防渗工作。严防地表水流或雨水进入。◆人工开挖格构槽,开挖过程中严格做好施工安全工作,严防工
程事故发生。开挖过程中遇地下水时应及时做好地下水的疏排工作,严禁坑内明水浸泡。◆格构纵筋应与锚杆连接,连接长度不小于45d(d为板纵筋直径),连接方式采用双面搭接焊,在同一截面内搭接面积不得超过纵筋总面积的25%。◆格构梁嵌入坡面0.1m,梁底坡度直顺,施工前应先放布置线,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施工。6.3.4施工注意事项◆本工程边坡土石方严禁爆破施工,场平工作不得影响边坡岩土体的自身完整性和稳定性,人工进行坡面修整。◆切坡严禁大开挖,严格按逆作法分层分段开挖,每层开挖高度不超过4m,每段长度宜为10m,并及时进行每层分段边坡施工。◆各种建筑材料必须通过质检方可进场,抽检或见证送检检验合格后使用。◆边坡施工过程应全程进行边坡变形监测,雨季施工加密观测,暴雨后应立即观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业主及设计单位。不宜暴雨季节施工。挡墙施工完后,监测时间不得小于2年。◆施工期间为确保安全,坡顶距坡肩5m外设置高度不小于1.8m的临时围护,坡顶地面破裂面以内严禁堆放任何物体、增加施工荷载,严防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将开挖钻孔过程视为再勘察过程,施工时应做好地质编录,如发现地质情况与愿勘察设计不符,立即通知勘察、设计,
及时调整有关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针对调整的部分需设计、勘察单位签认。◆本工程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设计不符的岩土工程问题,设计单位及时修改完善补充设计并签认。第五章项目组织机构设置及施工组织1.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建立拟建工程项目的组织机构;项目部组织机构图及管理人员名单、岗位职责与分工等详见《施工组织设计》之“项目组织机构设置”章节。建立精干的施工班组;从公司其他工程项目抽调长期从事道路工程的精干施工队伍;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并安排好职工的生活;向施工班组、工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建立各种规章制度。2.现场施工总体平面布置结合施工现场地貌、道路交通等工程特点,施工总平面布置重点考虑临时设施布置,综合考虑交通便利,现场实际情况。项目部驻地拟建在开州事八校右侧的开阔区域设置现场驻地,面积大约为5000㎡,主要布置办公区、生活区及消防通道、临时给排水、临时用电线路等附属工程。驻地位置位于道路红线范围外。项目驻地总平面布置详见《施工组织设计》之“施工总平面布置”章节。
3.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必须做好“三通一平”,以利施工。特别是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红线修筑便道,并四周应防排水工作。施工前做好土石调配方计划,并保证现场的运输路线畅通。具体便道修筑如下: ◆K0+000--K0+320段施工便道100米,施工便道宽6米,中间修建一个错车道其宽度为8米,采用路基挖方砂岩进行回填修筑。结合现场K1+000-K0+100段需要把目前已经回填的松土全部清挖外弃,结合建设单位制定的弃土场地,外弃土石方运距约4Km,最终经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工程师、现场过程造价控制单位代表、施工单位代表等共同签字确认的运距作为编制竣工结算外弃土石方运距依据。 ◆K1+240-K1+780段施工便道拟定主要采用借用原“平11路”已建土石路基,沿道路纵向设200mm厚4000mm宽C25混凝土路面用于施工车辆通行;同时为避免开州汉丰八校上学、放学人流、车流中断施工,拟定沿原“平11路”纵向至巴渠街交叉口左侧人行道边起设200mm厚4000mm宽C25混凝土路面。◆场地内安全文明施工为达到“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有关规定要求,在项目K0+000及K1+780处各设置一座M7.5水泥砂浆砌筑MU30页岩砖沉砂池370厚(B*L*H=2m*2m*1.5m),专人冲洗车轮,清扫车辆遗漏的土块,所有污水均需二次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4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主要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设计资料,比对设计图纸与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技术规程与设计图纸拟定参数等,具体内容如下:(1)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齐全;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面的方针和政策;(2)审查设计图纸与总说明在内容上是否一致;设计图纸与其各专业组成部分、分部工程各分项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3)审查图纸在几何尺寸、坐标、标高、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正确;(4)明确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关系;建设单位可以提供的施工条件。(5)结合现场勘查情况,考虑设计放坡处理的合理性。(6)重点考虑垃圾填埋场(K0+450段附近)、K0+320段右侧隧道洞门入口仰坡(该处距离达万高速已建隧道净距约10m)等处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法、安全施工。(7)原始地貌测量,复核设计土方工程量。(8)现场勘查邹家山隧道工程设计土石比、围岩类别与现场是否相符。(9)场内外弃土石方运距暂按4.0Km考虑,待便道形成后请相关部门现场确认运距。(10)二次破碎比例按照60%考虑,并准备破碎设备。 (11)
路基填筑前应进行填方试验,试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长度不宜于100m,试验内容包括:机械设备组合;压路机碾压行走速度、碾压方式、压实遍数,填料的颗粒级配、最佳含水率,适宜的松铺厚度等;试验相关数据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作为路基填筑施工依据。(12)土工试验:对土质分别取样进行试验,测定其含水量、密度、比重,进行颗粒大小分析、液塑限联合测定,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所有试验结果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13)做好施工场地的控制网测量,根据测放的中桩,对设计断面及特殊断面进行中线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按批准后的测量成果准确放出坡口、坡脚、边沟位置,打边桩划标记。根据测量成果绘制路基横断面图,核实路基土方数量。(14)选择不同岩性地段取三根锚杆做锚杆基本性能试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考核施工工艺,报设计单位确认后组织下步施工。4.2劳动组织准备开工前落实劳力来源,按计划适时组织进(退)场,是顺利开展施工、按期完成任务、避免停工或窝工浪费的重要条件之一。路基土石方工程、边坡格构、锚杆等施工劳动强度很大,作业时间长,有时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没有健康的体格是难以完成任务的,故要选身强力壮以中青年为主的施工队伍;同时,应选择参加过
路基土石方工程、边坡格构、锚杆等施工的队伍,他们中有相对稳定的作业手、机械工、电工等技术工人,具有一定的独立施工能力。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需要,投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见下表:4.3材料准备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松动爆破雷管及炸药、静态爆破剂、油料等主要外购材料外,还有部分地方材料。挡护工程主要材料包含钢筋锚杆、钢板垫板、格构用钢筋、商品混凝土及水泥、砂等地方材料、辅助材料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主要材料拟定选用成品的5.5%和4%两种规格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因此,工程材料单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同时,材料的品质、数量、以及能否及时供应也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环节。材料准备工作的要点是:品质合格、数量充足、价格低廉、运输方便、不误使用。在保证材料品质的前提下,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广泛调查料源、价格、运输道路、工具和费用等,做好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用,同时根据使用计划组织进场,力争节省投资。4.4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其中大、中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更是施工的主力。在以往施工时,常因某一关键机械(或设备、车辆)跟不上而严重影响施工,造成很大浪费。这种现象多准备工作不充分或计划不落实所致。因此,根据现有装备的数量、质量情况和周密的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进场。其中需要维修、租赁和购置的,应按计划落实,并要适当留有备份,以保证施工的需要。主要机械设备进场见下表:主要机械设备配备情况及进出场时间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拟定进出场时间1卡特329型挖掘机(带破碎头)1.6m3台32小松360型挖掘机1.6m3台33柳工ZL-50装载机台54山推220型推土机台25徐工XS303型液压震动压路机25t台36徐工GR180型平地机台27自卸汽车8m3台308履带式钻机台69强夯机台110汽车吊12t台211凿岩机台44.5施工前外部准备◆与施工当地政府机关、相关部门、附近企业单位、当地居民加强勾通、搞好关系。◆设置外联负责人,加强与业主及相关领导部门之间的联系。◆复查和了解现场:复查和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质、文化、气象、
水源、电源、料源或料场、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城镇建设规划、环境保护等有关情况。并将拟保留的原有通信、供电、供水、排水沟管等地下设施复查清楚,在施工中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坏。◆确定工地范围: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临时需要确定工地范围,及在此范围内有多少土地,哪些是永久占地、哪些是临时占地,并与地方有关人员到现场一一核实、绘出地界、设立标志。◆清除现场障碍:施工现场范围内的障碍如建筑物、各种管线、道路、民房等必须拆除或改建,以利施工的全面展开。◆办妥有关手续:上述占地、移民和障碍物的拆迁等都必须事先与有关部门协商,办妥一切手续后方可进行。◆作好现场规划:按照施工总平面图搭设工棚、仓库;安装供水管线、架设供电和通信线路;设置料场、车场;修筑临时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道路安全畅通:路基土石方施工需要许多大型的车辆机械和设备,原有道路能否承受此种重载,需要进行调查、验算,不合要求的应作加宽或加固处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4.6总体施工部署对本工程施工制定了如下总体施工部署:◆本工程土石方主要为开挖石方、石方回填、外弃土石方,外弃石方堆放场地由建设单位协调,施工单位全力协助,本方案暂定外运弃土运距为4Km,最终经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工程师、现场过程造价控制单位代表、施工单位代表等共同签字确认的运距作为编制竣工结算外弃土石方运距依据。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直接装车,辅以推土机配合装载机装车;石方开挖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发育程度等因素确定开挖方式。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能采用机械直接开挖的采用机械开挖;针对Ⅰ类、Ⅱ类、Ⅲ类围岩(硬质岩石[Rb>30MPa(300kgf/cra2)])拟定采用松动爆破后二次破碎,其比例按照60%考虑,破碎后块石块径≤300mm,挖掘机或转载机装车。◆为保证垃圾场及K0+320右侧隧道洞口距离万达高速已建隧道的安全,采用静态爆破为主,机械破碎开挖为辅进行开挖。◆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推土机和平地机整平摊铺,洒水车洒水,压路机碾压密实,按照“四区段、八流程”法施工。四区段:填铺区、整平区、碾压区和检测区;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开挖→填筑→整平→碾压→检测→边坡整型。◆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总体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积极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和优选施工工艺,在交通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平面多工区、段内流水作业”的施工方法穿插施工各个施工作业场面按24小时不间断作业安排生产,以缓解工期紧张的矛盾。◆所有施工技术措施的制定均以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合同质量、安全要求、合同控制工期和合同总工期为基础,并保障各阶段工程形象进度如期顺利实现,满足总体工序的合理搭接,协调平衡。◆贯彻执行各项劳动保护和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程,改善劳动条件,保障作业
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创建文明工区。统筹安排,合理计划,科学组织,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努力实现均衡生产。◆组织高强度机械化施工,骨干施工设备为性能优良的施工机械,以保证施工机械的出勤率。另外还将按各单项工程高峰期的平均施工强度需要考虑一定数量的各型设备以作备用,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出勤率和完好率,确保本工程优质安全按期建成。◆顾全大局,服从建设单位统一协调指挥,处理好工程与其它标段施工之间的关系,消除施工干扰,并尽力为他人提供方便。◆工程开工后,利用现有的施工通道条件,抓紧完成供水、供电及临时施工道路的修建工作,并同时展开范围内开挖、回填地块的覆盖层的开挖工作,并随即开展场内土石方开挖、填筑作业,形成多个工作面同时开挖、填筑施工的格局,以保证总体施工进度的协调推进。◆土石方调配按“就近调配”的原则施工,以降低施工成本,并提高生产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积极协调完成借调土石方,保证顺利按期完成填方施工。◆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建立三级测量复核系统,确保施工精度和质量。◆地下构筑物、文物的保护和处置各类文物均属国家所有。在土石方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古墓、古建筑遗址等文物及化石,或其他有考古、地质研究等价值的物品时,应马上停止施工,立即保护好现场,以书面形式报告业主或监理,而不得隐瞒和私自占有。
施工过程中发现影响施工的地下障碍物时,应以书面形式报告业主或监理,共同协商处置方案。◆检验实验计划◇路基压实度每1000m2,每压实层检测3点。路基弯沉每车道、每20m检测1点。路床平整度、中线高程、横坡及边坡检验实验根据CJJ1-2008频率进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底)层:水泥强度及安定性、碎石压碎值、水泥稳定的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按同厂家(同产地)、同规格、同品种连续进场每400t为一批检验。水泥稳定类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按每400t为一批检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底)层压实度、厚度每1000m2抽检不少于1次,按JTJ059-1995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T0922)及路面测试方法(T0912)进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底)层弯沉每车道、每20m检测1点,按JTJ059-1995贝克曼梁(T0951)或自运变沉仪(T0952)进行。平整度、中线高程、横坡及宽度检验实验根据DJB50-078-2008频率进行。◇钢筋混凝土格构护岸工程根据DJB50-078-2008规定参照挡土墙的标准验收;依据DJB50-078-2008第7.1.1条重力式或衡重式挡土墙,当墙高小于6m或面积小于1200m2
时,每处可作为分项工程进行评定;当墙高大于6m或面积大于1200m2时,为大型挡土墙,每处应作为分部工程进行验收。钢筋按同厂家、同规格、同品种连续进场每60t为一批检验;不足60t按60t计算。钢筋加工及安装主控项目(受力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及一般项目(箍筋间距、横向水平钢筋间距、钢筋骨架尺寸、弯起钢筋位置)等按DJB50-078-2008规范第7.2.2条规定方法及频率进行。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根据CJJ1-2008附录K规定,挡土墙每座、每处或每工作班不少于2组取试件,标准养护28d龄期(3块边长150mm立方体为一组)。当原材料和配合比相同、并由同一拌合站拌制时,可几座或几处合并取2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评定根据CJJ1-2008附录L规定,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按每工作班不少于2组(重要及主体砌筑物)或1组(一般及次要砌筑物)取试件,标准养护28d龄期(6块边长70.7mm立方体为一组)。当原材料和配合比相同、并由同一拌合站拌制时,可几座或几处合并取2组。◇锚杆选择不同岩性地段取三根锚杆做锚杆基本性能试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考核施工工艺,报设计单位确认后组织下步施工。验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要求进行。验收实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
且每种类型不少于5根,实验前应加载装置和计量仪表进行计量检定合格,且满足测试精度要求。1根20mmHRB400钢筋的锚杆验收实验荷载为50KN。第六章主要项目施工工艺及方法 第一节施工测量1.施工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建设方提供的《控制点成果文件》◆施工图纸。2.施工测量准备施工测量是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先行工序,其测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和整体工程质量。(1)测量班子的组建:为保证工程的测量质量,项目部组建一个专门的测量班子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施工测量。由专职测量工程师担任组长,负责每次测量的看镜和测量安排,其他施工人员为组员进行配合。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复核工作。(2)为保证施工测量精度和测量控制,拟投入如下测量仪器: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用途备注1全站仪莱卡TS02台1测量控制、测量放样2水准仪DS03台3高程测量3GPS中海达V30台1地形测量、施工放样
3.测量控制系统本工程拟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基础,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再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各个细部。开工前测量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和复核测量基准点,增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控制网、复测原地形、施工放样。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根据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控制点,控制点等级为图纸导线点。为保证放样精度,我项目部布置了5个加密点。以复合导线的形式做了简易平差。导线等级按一级控制。施工控制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参照CJJ1-2008表5.2.6-2规定执行(详下表)。控制等级导线长度(m)相对闭合差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回数DJ6方位角两台差(″)施工控制1000≤1/4000150±201±40√n4.施工测量工艺流程图
5.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本次复测对全线导线进行补充加密,为保证导线测量距离及现场施工需要,对其中部分加密点进行了重新加密和取舍,其中本次测量2个点位。平差计算对照发现此次2个点位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结果符合一级导线点和二等三角高程水准测量相关技术要求规范。6.施工测量记录及成果均应在正式记录本上填写,并按规定整理测量资料,该资料时施工过程控制、工程计量、编制竣工图和竣工结算等不可缺少的原始资料之一。7.各分项工程施工测量方案详见本工程单独编制的《施工测量方案》。8测量注意事项8.1平面控制测量
测量过程中,要做到小心、仔细、认真,做到测量前要先计算,测量过程中要复算,测量完之后,做好复核工作。在选择测站基点时,要选用已经批复的加密点。仪器要调平并对准导线点位,后视点的棱镜杆气泡要居中,监测点的棱镜杆要立直,误差控制在±5mmm范围内。8.2高程控制测量水准测量,仪器要经常检校,读数时要仔细,测量采用闭合线路或者附和线路,以减小测量误差或出现测量错误。水准后视点选用已批复的可以使用的加密水准点。测量完之后,先复核,后要与现场仪器测量点位相比较,核对是否有出入。8.3仪器管理施测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必须戴好安全帽。技术室要按贯标程序文件要求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测量队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保证仪器的完好性,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并定期进行保养。测量仪器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具有检验合格证,鉴定周期满后,要技术送检校验。测量所使用的仪器精度要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确保架设的全站仪稳定性。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施测人员在施工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堆,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所用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人。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做规程作业。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即卷起。钢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技术擦净,长期储存时尺带涂防锈漆。第二节场地清理这项工作包括清理、清除残渣、去除表土、去除和处理规定范围内的所有草木和石砾,除非有些物品是指定保留在原地上的或是按照规范的其它章节的要求不清除的。这项工作还包括保护所有指定留下的草木和物质不受损害和毁坏。◆施工要求:1.监理工程师将设定工作范围,并指定各种树木、灌木、植物和其它东西的存留。承包商应保留所有指定留下的各项内容。2.清理、去除残渣、树木迁移所有没有指定留下的各种表面物体、树木、枯木、树桩、根、根株、丛林、其它草木、垃圾和其它突出的障碍物等将清理并挖掘残根,包括需要保存的处理。在施工区域内,如果将从该区域内去除表土和不合适材料,或指定进行压实,所有的树桩和根子都应去除。树根去除后所留的空隙将由合适的压实材料填充。3.去除表土:在施工区域或是由工程师指定的地方,我单位应根据工程师的指令去除表土和对之进行处理。对任何指定区域的表土去除应根据工程师的指令并达到要求的深度,原则上不少于300mm厚,
并且表土应和其它挖掘材料分开存放。如果表土被用来修筑斜坡,或由工程师指定或图纸所示区域时,表土的剥离工作将被视为包括表土的存放和需要时的去除,以及将表土置放和撒布在工程师指定的区域上。在撒布之后,表土应平整成平滑表面,不得有杂草、树根、草皮和大石头。4.指定保留区域的保护:在工程师指定的区域内,承包商将负责对现存的灌木丛、树木和长草区的保护和日常维护。5.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地方,做清除表土处理,厚度为0.3m;清除的树兜集中堆放,后装运至业主指定地点,所有弃土运距暂定4公里,最终以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工程师、过程造价工程师代表等共同签认的弃土运距作为编制竣工结算土方方外弃运距的依据。第三节路基工程本项目路基工程以石方开挖为主,主要工程量为:路基挖土方挖石方343448m3;路基填筑利用土石方36850m3;外弃土石方306767m3;UXB土工格栅1692m2;换填砂砾石2896m3;防护工程主要为浆砌片石格构护坡、钢筋混凝土格构护坡、土工格栅喷播植草等。石质路堑开挖采用浅孔微差松动爆破法为主,用风动凿岩机配合潜孔钻机钻孔,边坡采用预裂爆破,路床面采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推土机配合挖掘机清碴,自卸汽车运碴。填方地段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分层摊铺,大型振动压路机压实。◆路基施工程序:现场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
→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现场恢复→工程保修。◆路基施工方法:本项目路基本体(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工序说明如下。◇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四区段:路基填筑施工顺线路纵向按“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等四个区段进行布置,每区段纵向长度视现场情况可按100~200m左右划分。采用四区段布置路基填筑施工作业区域,是为了使各工序能够相对独立进行作业,各种机械设备各行其道,在各自的作业区域独立高效地进行施工作业,互不干扰,充分发挥其生产效能,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八流程: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按以下八个步骤进行循环作业: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成型。路堤施工中必须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m插一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压实度;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在下雨时路基上不积水;控制路基施工时,填筑面应平整,并根据现场情况做必要的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截、排水设施,防止雨水对坡面的冲刷。1、填方路基1.1填料要求
◆土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不小于10cm。◆潮湿或冻融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临水路基范围内,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并采用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好的填料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人工夯实松铺厚度应小于20cm。◆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m。◆填方路基应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路堤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
于100mm。◆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等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得用粉质土填筑。◆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应符合下表要求。填料最小强度要求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填方路堤上路床0~308100下路床30~805100上路堤80~1504150下路堤150以下315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10030~805100◆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烧失量大于8%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1.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
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辗压。1.3填筑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路基压实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构筑物安全。管道、结构物顶面50c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压实,当管道、结构物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cm~80cm时,路基压实过程中应对管道、结构物采取保护措施。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桥台和路基接合部,应分层仔细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顶以下2.5m以内应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压实度不得低于填土规定的数值。若机动车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部位填料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胸腔填料距路床顶<80CM砂、砂砾93>80CM素土92管顶以上至管顶距路床顶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88
路床顶<80CM管顶30CM以上砂、砂砾95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路床顶以下0~80CM砂9580CM以下砂93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1.4质量标准土质路基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路床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填方路堤上路床0~0.3≥96下路床0.3~0.8≥96零填及挖方0~0.3≥960.3~0.8≥96注:1表列压实度按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路堤压实度要求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次干路上路堤0.8~1.5≥94
下路堤>1.5≥93注:1表列压实度按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路床平整度:≤15mm;中线高程:+10mm,–15mm;中线偏位:≤30mm;横坡:±0.3%且不反坡。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如下表所示: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30MPa≤288≤245石质路基≥50MPa≤2251.5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1.6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填土路基采用分段施工方法进行填筑。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向内倾斜(坡度4%)的台阶(详设计图路基典型横断面(一),分层夯实,台阶宽度不小于2m
,其中挖方一侧,在行车范围之内的宽度不足一块板宽时,应挖够一块板宽,其上路床深度范围之内(路面结构层以下30cm)的原地面土应予挖除换填,并按上路床填方要求施工。施工时1.6.1试验段施工选择20-40m的路基作为施工试验段,通过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最适宜的碾压机械、最有效的填层厚度、最经济的压实遍数、最佳的控制含水量以及最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法等。经试验段施工制定出工艺标准和工艺流程后再全面组织施工。1.6.2填料选择及压实度标准所选择的填土填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应级配良好、含水量适中,并且土中含有有机质不超过5%,土中的易溶盐含量不得超出允许数量。本工程中所用填土的材料要求及压实度标准见“本节1.1填料要求”内容。1.6.3分层填筑土方路堤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填筑,填土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经碾压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确定,每层松铺厚度按照“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规定执行。如原地面不平时,则应从最低处分层填起,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每层填料要均匀一致,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不能混填,每填一层经碾压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填筑上一层。1.6.4摊铺整平卸下的填料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分层摊平,边角及小半径曲线地
段则由人工配合进行摊铺整平。1.6.5振动碾压◆填土路堤: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作业的施工顺序为: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后振动的操作规程进行碾压。碾压作业时,填行间(横向)重迭0.3~0.5m,碾压区段间(纵向)应重迭1m以上,做到无偏压、无死角、无轮迹碾压均匀。每侧应不小于路堤的设计宽度30cm,以保证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大块硬质材料,被碎后的最大尺寸不超过压实层厚度的2/3。◆填石路堤:采用18t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填石路堤在压实前,用大型推土机摊铺平整,个别不平之处用人工配合石屑找平,再用平地机整平。采取静压一遍,弱振二遍,强振五遍,为最佳组合,压路机的速度宜为3~6km/h。碾压时先压两侧靠路肩部分,后压中央,平行操作,行与行之间,要重迭0.4至0.5m,前后相临地段也要重迭1至1.5m,以保全区段碾压密实路。填筑石料的强度不应小于15MPa,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填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cm。◆土石混填路堤填料中不得采用倾填法施工,应进行分层填筑,每层摊铺厚度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不宜超过40cm。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采用人工铺填,即先铺较大块石料,大面向下,摆放平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填。采用20t(静压)以上重型振
动压路机分层压实。碾压时先压两侧靠路肩部分,后压中央,平行操作,行与行之间,要重叠0.4至0.5m,前后相临地段也要重叠1~1.5m,以保全区段碾压密实。1.6.6路基整修路基整修主要包括路基边坡、横坡、平整度等。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要达到检验标准要求,经项目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验收、签认。1.7填挖交界地段路基填方填挖交界地段路基填方(详设计图路基典型横断面(三)应按图纸要求分层填筑,避免因填筑不当,而出现路基纵向横向裂缝。半填半挖地段路堑,尽可能先填筑爆破地段半幅路堤,再爆破挖方。填筑前认真清理半填断面原地面,按要求将其翻松或挖成宽度不小于2m且向内倾斜4%的台阶后再进行分层填筑。填筑时,从低处往高处分层摊铺压实,填挖交界处的拼接压实要做到密实无拼痕。1.8结构物处的回填结构物(包括桥涵台背、堆坡、挡土墙墙背等)处的回填时应在圬工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后进行。1.8.1填筑范围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度。1.8.2填料选择
采用砂砾、碎石、碎石、碎石土等渗水性材料,当采用非透水性土时,应在土中增加外掺剂如石灰、水泥等,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cm。1.8.3主要施工方法先在涵洞背面用墨线划出每层填筑水平线,保证分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结构物处的压实度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6%。在涵洞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回填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回填,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用小性夯机夯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1.9施工排水在地表过分潮湿或水田地段,应在路堤两侧护坡道外开挖纵向排水沟,在路基范围内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除积水切断或降低地下水。开挖段两侧设排水沟,并保持雨水排泄畅通。2石质路堑开挖2.1施工准备先修通进场道路,重点抓好机械设备和防护材料的进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搞好接桩测量;架空电线、地下电缆、光缆、地下管道等要查明平面位臵和埋臵深度(或架空高度),查明开挖线外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完好程度、距开挖处距离。对道路两侧范围内存在的危石、孤石、欠稳定石层应进行清除或加固处理。根据地质情况,首先剥离表土和强风化岩石;根据地形状况先按规划建好施工排水设施,以确保爆破后坡面不受积水浸泡和冲刷。
2.2石方爆破◆路堑石方爆破前,应针对不同岩体进行爆破设计、试爆、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爆破设计和参数。◆为保证边坡的稳定,采用潜孔钻机钻孔,密眼浅孔微差爆破。◆为加快石方开挖速度,确保边坡平整度,边坡采用预裂爆破,炮孔按挖方角度布臵成斜孔,严格控制装药量及孔距,防止超挖或欠挖。靠边坡的两列炮孔采用松动爆破。◆为确保路床面的平整度,路床顶面上预留50cm左右光爆层,采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底标高宜低于设计标高10~15cm,装药时在孔底留5~10cm空眼,装药按松动爆破计算,爆破后路床面人工修整。◆零星孤石浅孔爆破大石改小,采用风枪打眼小药量爆破,以控制飞石。大石改小爆破,药包中心(或多个炮眼的药包中心)应接近石体中心,装药深度为炮孔深度的1/2左右;单个炮孔的用药量根据岩石状况确定。采取减弱震动,限制飞石的浅孔爆破时,应对炸药用量严格进行校核和控制,其参数可先由最小量起,逐次微量增加,在试爆中取值。最小抵抗线方向应避开保护对象。炮孔深度是按岩块厚度确定,即:L=(0.5~0.7)H(m)式中:L—炮孔深度(m);H—石块厚度(m)。
◆浅孔松动爆破对其采取浅孔松动控制爆破,其特点是:浅眼、密眼、少装药、微差间隔。一次钻孔到位,每爆破一次宽度5~8m,钻孔方式:采用倾斜钻孔,梅花型布臵炮眼。孔径d=80mm,孔深=(0.9~1.1)H同排炮孔间距a=(1.0~1.5)Wp多排炮孔间距b=(0.8~0.9)a超钻深度h=μWp(μ=0.1~0.33)前排装药量Q=qWpaH后排装药量Q=(1.15~1.3)qWpbH式中:q—正常松动爆破单位用药量,q=0.33K,次坚石K=1.20~1.55,坚石K=1.55~1.60。Wp—浅孔台阶爆破底板抵抗线,根据台阶高度、壁面角、炮孔直径d等综合确定。H—为爆破高度。2.3施工工艺见石方爆破作业施工工艺流程图。◆清表:人工配合推土机清除开挖范围内的杂物、表层土和风化破碎石块。◆钻爆设计:路堑石方爆破前,根据不同岩体进行钻爆设计和试爆,选择合理的参数。
◆测量布孔:根据钻爆设计及试爆结果确定的参数,用灰点或油漆定出炮眼位臵,并参照爆破方案进行复核。◆钻孔:炮孔布点完成后,安排机械进场,按爆破设计的角度和深度潜孔钻机钻孔。钻孔中随时检测孔径、角度和钻孔深度,达到要求即停钻,用石块覆盖孔口,并做标记。◆装药堵塞:装药前将炮孔内的石粉、泥浆清除干净,然后用炮棍将药卷送入炮孔,并轻轻压紧,起爆药卷在孔内的位臵要适中。装好药后,选取一定湿度的粘土和砂土,分次堵塞炮孔,并用木棍捣实。堵塞长度不小于孔深的1/3。◆网络联接、安全警戒:装好药后,专业人员进行起爆网路敷设及检查,确保万无一失。起爆之前,人员、机械撤离到安全地带,设臵安全警戒线。◆起爆清碴:起爆后应及时检查,在确认无瞎炮、危石后,由机械清碴。清碴时,随时观察坡面的稳定情况,严禁坡面掏挖。清碴后,检查爆破效果,必要时补爆或调整爆破参数。◆边坡整修、基床顶面处理:爆破后根据测量标点,拉线检查平整度,对个别凸起部位,分别采用风稿或小炮凿平,边坡凹部影响上部边坡岩体稳定时,应用浆砌片石补砌,路床凹部用石屑填平并碾压密实。2.4施工防护爆破段距原有路较近,并在既有路的上方,为保障行人行车及居民住
宅的安全,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2.4.1防护方案采用直立式或多级靠壁式排架防护,管线、建筑物附近石方爆破时为防止飞石损坏已成构筑物,可对爆破体表面覆盖“炮被”防护。2.4.2施工方法对于陡高边坡采用多级靠壁式排架防护,低缓地段采用直立式排架,排架搭设不能侵入限界,防护排架用Ф40钢管做双层竖横向骨架,竖向间距取1m,横向间距取1.2~1.5m,竖向钢管底部插入基岩,并用砼固定,保证基部牢固。横向钢管之间用圆木或竹排填充,并用铁丝固定在钢管框架上,为防止防护排架外倾,须采用支、拉固定,排架长度应超过爆破段纵向长度。2.5爆破控制要点2.5.1炮孔的布孔误差不大于5cm,炮孔底部参差长度不大于10%,同类炮孔的不平行误差不大于8cm/m。2.5.2开挖风化较严重,节理发育或岩层产状对边坡稳定不利的石方,采用小型排炮微差爆破,小型排炮药室距设计边坡线的水平距离,不小于炮孔间距的1/2。2.5.3每个炮孔的实际装药量由现场验收的炮孔位臵、方向、深度等实际量测结果经计算确定;药量调整必须由爆破技术人员同意,或指定的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不能擅自增减装药量。2.5.4每次爆破应进行炮孔编号,各炮孔所用毫秒雷管段别,装药量要能明确区分,爆破后的效果,必须加以统计分析,不断优化钻
爆参数。并做好装药记录,严禁混装、错装、漏装段别和炸药。2.5.5导爆管网路宜松驰,不得有死结,起爆网络的导爆管走线应合理,布线应避免传爆雷管爆炸时对不相关导爆管造成损伤,导爆雷管间的距离要大于1m。2.5.6如果采用分层间隔装药,药包装药分配系数应根据抵抗线、岩石夹层、软硬等实际情况加以调整。2.5.7因上一次爆破循环形成的预裂裂缝处不再进行预裂钻孔。2.5.8爆破前应加强警戒,警戒范围为半径200m,受爆破影响的施工设备,必须在爆破前迁移或做好防护,设臵明显的爆破警戒信号和划定警戒区域并设立标志。2.5.9爆破前由工点负责人指派专人检查符合要求后,并待防护和警戒工作一切就绪,方可发出点炮信号。2.6保证爆破施工安全、质量的技术措施2.6.1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技术,此起爆系统不受电干扰,安全可靠。2.6.2采用微差爆破技术,改善破碎质量和控制爆破振动。为了确保附近房屋和建筑设施不受振动的影响,可通过孔内外相结合的微差起爆形式,可做至孔与孔、排与排之间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破振动。2.6.3采用先进的爆破技术,对于石质坚硬、整体较好的岩层中进行深孔爆破时,可应用宽间距爆破技术,通过增大孔距,减少排距,充分利用炸药能量,这样在爆破面积和单位耗药量不变的情况下,可
以改善爆破质量。2.6.4为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平整度,除坚持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外,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大边坡保护层。同时不得采用大爆破,以免给边坡以后验收留下潜在的不稳定隐患。2.6.5爆破设计和现场指导由一名爆破工程师负责,并建立爆破设计复核制度,一次爆破药量较大的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实施。2.6.6在爆炸品的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中的有关条款操作,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接受当地公安机关的指导,爆炸品要做到专人专管,专人领取和专人登记的制度。2.6.7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光缆(如埋鲜明的标志)。3.土质路堑开挖3.1施工方法土方路堑的开挖方式。结合本合同的实际情况,土方路堑开挖根据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开挖方式分别采取横挖法、纵挖法及混合式开挖法三种。横挖法:对路堑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从一端或两端逐渐向前开挖的方式称为横挖法。对于开挖深度小且较短的路堑采取一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对于开挖深而短的路堑采用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土方工程数量较大时,各层纵向拉开,做到多层、多方向出土,可安排较多劳动力和施工机械,以加快施工进度。每层挖掘深度根据工作方便性和施工安全而定,机械横挖法施工时,每层台阶深度控制在2m
以上。横挖法施工时,以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运土,边坡修整和施工排水沟由人力配合挖掘机随挖随作。纵挖法:对于较长的路堑开挖,采取分层纵挖法,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挖掘前进。施工中当路堑的长度较短(不超过100m),开挖深度不大于3m且地面较陡时,采用推土机作业,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运土,当地面横坡较平缓时,表面横向铲土,下层的土纵向推运;当路堑横向宽度较大时,采用两台或多台推土机横向联合作业;当路堑前傍陡峻山坡时,采用斜铲堆土。对于地势条件不利于交通运输的地段,采用通道纵挖法,沿路堑纵向挖掘一通道,然后将通道向两侧拓宽,上层通道拓至路堑边坡后,再开挖下层通道,按此方向直至开挖到挖方路基顶面标高,通道可作为机械通行、运输土方车辆的道路,便于土方挖掘和外运的流水作业。对于工程量特别大的地段,采用分段纵挖法,沿路堑纵向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宜处,将较薄一侧路堑横向挖穿,将路堑在纵方向上按桩号分成两段或数段,各段再纵向开挖。混合式开挖法:对于路堑纵向长度和挖深都很大的路段,采用混合式开挖法,即将横挖法与通道纵挖法混合使用,先将路堑纵向挖通后,然后沿横向坡面挖掘,以增加开挖坡面,每一个坡面设一个机械施班组进行作业。路堑开挖以挖掘机配合推土机施工为主,靠近基床顶面及边坡部分辅以人工开挖;机械无法到达的部位,主要采用人工施工。弃土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弃土运到填方地段或业主指定的弃土场。
3.2施工控制◆路堑边坡:根据测设的边桩位臵,当机械开挖至靠近边坡0.2~0.3m时,改为人工修坡。施工时每10m边坡范围插杆挂线人工修刷,有防护地段应及时做好防护。边坡上若有坑穴、凹槽等,采用挖台阶浆砌片石嵌补。◆基床:当开挖接近基床顶面标高时,应改为人工开挖,并核对土质,检验地基承载力,若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改良和加固处理时,人工每10m挂线开挖至基床顶面设计标高,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整修;若需要对基床进行加固处理时,按设计要求施工。4施工技术保证措施4.1路基施工前,首先校核全线路基地面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与妥善,必要时应予以补充与修改,确保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其次要根据工程实际,设臵施工现场临时排水设施,以保证路基土石方及附属结构物能正常作业,消除路基内与水有关的隐患,保证路基工程质量。4.2路基施工中,首先进行排水工程的施工(包括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再做主体工程。4.3路基施工时,不许破坏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不得破坏既有排水系统和已成建筑物并切实做好环境和构筑物的保护工作。4.4施工场地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排水相结合。4.5雨后及时组织人员排水,确保路基面和坡脚不得积水浸泡。
4.6石方爆破要对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保管和爆破作业等整个过程按有关规定进行。4.7石方路堑开挖须从上至下进行,严禁由底部反向开挖。石方开挖接近坡面时要控制药量,以确保边坡平整,边坡上的坑穴应及时嵌补。4.8路堤填料必须按要求严格选料。4.9严格按业主指定的弃土场及数量弃碴,对弃土场的防护严格按要求施工,防止环境破坏。5特殊及软弱路基处理5.1高填路堤设臵土工格栅结构在斜坡路堤不稳定或其坡脚为软弱土基时必须采取反压,挖填、碎石桩、强夯、挡墙、抗滑桩等措施强化处理,斜坡路堤在其稳定性及工后残余沉降均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地面横坡陡于1:2.5且边坡高度大于8m时,为避免路堤不均匀降水致使路面开裂,一般在路堤中下部铺设3层土工格栅,当填方高度大于15米时,在路面底面以下铺设3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上下侧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层厚的2/3,在距格栅层8cm内的填料径不得大于6cm。土工格栅施工工序如下:◆平整场地:对地基土有其它配套处治措施(如设臵片石排水沟,塑料插板等),则需完成这些措施后再进行土工格栅施工。◆按设计拟定的位臵,斜坡路基横向铺设格栅。
铺设格栅时,把格栅连接拉平顺,格栅的纵、横间接缝可采用尼龙绳或涤纶线连接或“U”型钉连接等方法使格栅间连成整体,格栅间互相搭接宽度等不少于20cm,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格栅扭曲、皱折、重叠,则不利于其发挥利用,故铺设时应用手拉直,使格栅平顺均匀,铺好的土工格栅每隔1.5-2.0m用钩头固定于地面。◆填土在铺完格栅后,应及时(48小时)填筑填料,每层填筑应按“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严禁先填路堤中部,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土工格栅上,必须卸在已摊铺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大于1m,一切车辆、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铺好的土工格栅上行走,只容许沿堤轴线方向行驶。◆反卷格栅在第一层填土达预定厚度并经碾压到设计实度后,将格栅反卷回包2m绑扎于上一层土工格栅,并人工修整锚固,在反卷端外侧培土1.0m,保护格栅,防止人为破坏。◆按上述工序完成了一层格栅铺筑,并按图样方法步骤进行其它各层格栅铺筑,所设格栅铺完后,即开始上部路堤的填筑,其土工格栅的质量要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5.2挖淤挖填和抛石挤淤◆挖淤挖填首先利用挖机清除表土,过湿土,至到开挖至合格土质,然后填筑透水性填料,分层填筑,每层填筑小于50cm,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填至淤泥原土高层后,用隔离透水土工布封,然后按正常一般路堤填筑施工。◆抛石挤淤当软土厚度2≤H≤4.0m时,采用抛石挤淤,用大于30cm厚的片石抛入软土中,然后用重型压路机(加振动力不小于40T)分层将片石压入软基内,并反复碾压直到地基稳定。片、块石应高出水面或淤泥层1m,抛石基础应比路基宽2m,确保路基基脚稳定。再在片石上满铺级配碎石垫层50m厚作为过渡段并经碾压后方可填筑路堤,其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抛填顺序:先从路堤中部开始,中间向前突进后在渐次向两侧展开,以使淤泥向两侧挤出。级配碎石垫层应选用碎石、角砾、圆砾、砂砾,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物质,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含泥量不大于5%。
对于换填与挤淤处理段落,一般不考虑超载预压。当软土层较深(H>4m),应进行后沉降和稳定性验算,设计建议采用深层处置措施进行软基处理。5.3强夯加固处理根据本项目设计路基强夯加固设计图(LS-26)要求,设计建议K1+590-K1+780段采用点夯夯击能3000KN.m二遍,满夯夯击能1000KN.m一遍进行处理。5.3.1施工质量标准总体原则: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本方案初步拟定设一个试验段长20-40m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现场进行单点夯试验检验强夯效果,以便最后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应调整设计参数。点夯夯点间距6.5m*6.5m正方形(或梅花形)布置,满夯夯点间距D/4搭接正方形布置;锤质,尺寸及重量;全刚平底锤带有圆形气孔,直径2.2M~2.5M高0.5M~0.6M基本满足设计锤底面积不小于
4.0m2的要求,锤重15T~25T;夯锤自由落距:15M~20M。夯击方式:点夯两遍,第一遍单点夯击6~8击,第二遍单点夯击5~7击,两遍点夯不少于11-15击。第一遍夯坑控制在2.0M,即停止夯击,推平场地后重新布置夯点进行第二遍强夯;满夯一遍,夯击2击。施工顺序从四周向中间夯。每个施工段初步拟定不低于5000m2。◆收锤控制标准:单点夯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50mm;两遍夯击总数为11-15击满足上述两条既可停止该夯点的强度时间间隔暂按7天考虑,为减少强夯对建(构)物的影响,道路右线侧可考虑设置隔振沟,隔振沟尺寸深*宽=2m*0.8m(具体实施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强夯参数的确定: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夯点夯击次数各夯击点的夯击数,应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满足下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时为l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时为200mm。
◆夯击遍数:采用点夯两遍,满夯一遍的方式施工,其施工工艺参数如下表:强夯施工工艺参数强夯方式夯击能(kN·m)夯击次数夯点间距夯点布置点夯300011~15(两遍总计)第一遍为6~8次第二遍为5~7次6.5×6.5m正方形(梅花形)布置满夯10002D/4搭接注:在强夯施工开始时,由设计人员,甲方及监理人员根据试夯情况作适当调整。◆夯击时间间隔: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问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扎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由于场地的人工填土渗透性较好可连续夯击,具体视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若含水量很大,特别是遇到夯坑内有积水情况时,间歇时间要延长,直到孔隙水压力基本消失。◆夯坑深度的要求:为防止夯击能量在土中的损失,应保证夯坑深度不超过1.1m。否则,应通向坑内回填填料,填料应满足路基填料要求。◆最佳锤击数:最佳锤击数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具体操作方法:呈十字型夯锤中心点外2.0m、2.5m、3.0m、3.5m、4.5m处分别埋设小木桩,每进行一次夯击,测量小木桩的竖向位移和夯坑夯沉量,根据夯坑夯沉量与坑周隆起量,确定有效夯击数及施工夯击数。一般按设计锤击数或最佳锤击数试验确定的锤击数执行。◆强夯后路基质量要求:
路基压实系数:以道路设计路床顶面作为0线,0m~-0.8m层土的压实系数达到95%;-0.8m~-1.5m层土的压实系数达到94%;-1.5m~-5.0m层土的压实系数达到92%;-5.0m~-7.0m层土的压实系数达到90%。5.3.2强夯前的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应具备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道路总平面图(附高程及坐标控制点),强夯设计图纸及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准备施工方案的批准,并配备满足施工要求的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工作要点,明确质量责任制;计量器具准备及检查(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检查);安全培训和交底技术交底;质量要求交底;上岗人员上岗证件检查和工作经验摸底,分配每个人员适宜岗位;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点和定位桩;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点;确定起夯面高程。◆施工机具设备和人力的准备根据强夯设计图纸及工期,安排施工机具设备进场;根据总图及强夯设计图纸和工期,合理安排强夯机具设备的施工任务;根据施工方案组织管理人员和各作业人员及时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场地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环保卫生设施)查清场地及附近的环境因素,如地下管线、空架高压线、场地周围的建(构)筑物,当强夯影响上述设施安全时,业主应采取措施如挖防震沟或拆迁现有设施;
在施工场地外围设置彩旗,将施工场地封闭,施工现场设立安全警示牌。5.3.3强夯施工方法5.3.3.1平整场地:◇根据本本节总体原则试夯确定夯前地面高程,然后用推土机进行平整;◇施工前应仔细复核图中强夯场地范围的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尽量避开,否则应采取措施进行迁移;◇施工前应仔细复核强夯场地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如铁塔山箱涵)的位置及标高等,在其上进行强夯施工,应协同地勘及设计单位,采取减小夯击能等措施减小对其影响。◇平整场地还包括对场区内已建临时建筑基础、混凝土地坪的清理、排除场地积水、挖除淤泥土层与清除耕植土等。◇填料要求:夯坑填料采用中等风化石料,填料粒径不宜大于50cm。夯沉量为≤1.1m时,满夯前填筑一部分,填料颗粒不宜太大,粒径<30cm(在天气较好及填料厚度不厚的情况,可采用强风化石料);若回填厚度>1.1m,填料采用中风化石料,填料粒径不宜大于50cm,并且再加一遍点夯,点夯要求如前所述。5.3.3.2施工步骤(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推平高差控制在±20cm以内。(2)标出第一遍夯击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作记录;(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夯锤中心对准夯点,夯锤对中偏差不得超过10cm)。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作记录。(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并作记录。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换夯点,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并作记录;(9)在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5.3.3.3质量检查控制点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4.6节按“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表”进行检验。5.3.3.4质量预控措施质量目标:强夯后的地基达到设计要求,满足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工程质量达合格。◆全面深入贯彻GB/ISO9001-2000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质量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对人员进行培训,成绩合格者方能上岗,认真学习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贯彻方案设计意图。
◆现场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测量、夯沉量记录、夯击次数及施工日记等。◆质检人员应跟机上岗,严格控制质量,按施工方案及规范随意抽检施工质量检查项目,且抽检数量不少于20%夯点,保证合格率为100%。◆对施工中出现影响强夯质量的特殊情况及时向设计、监理部门汇报,采取处理措施。◆雨季施工,要有及时有效的排水措施,设置拦水坝及排水渠道,以防场地和夯坑积水。◆当夯坑底倾斜过大时,应将坑底填平后再进行夯击。◆强夯施工前,应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点。◆实行质量否决制,一切工作都必须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进行。第四节路基挡护工程根据设计本项目K0+000~K0+075、K1+465~K1+522.96段道路两侧为填方路段,放坡坡率第一级为1:1.5,第二级为1:1.75,坡面采用格构+植草草皮防护,陡坡路段(K1+465~K1+540)的填方边坡底部设置高3m的护脚墙。K0+075~K0+320左侧边坡,按1:1.25坡率放坡开挖,坡面采用浆砌块石格构处理。K0+075~K0+320右侧边坡,采用1:1(第一级)、1:1.25(第二级)、1:1.25
(第三级)坡率放坡开挖,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进行加固治理。K1+240~K1+320段右侧边坡,按1:1坡率放坡开挖,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进行加固治理。其余填方边坡按坡率1:1.5放坡回填,坡面采用格构+植草草皮防护,其所采用的填料及压实度等要求按照道路路基设计要求执行。隧道进、出口仰坡按1:0.75坡率放坡开挖,坡面采用格构锚固支护。格构间距2.0*2.0m,格构间可采用具有一定防风化能力的方案进行绿化植草处理。边坡坡顶修建0.4*0.6m截水沟,马道级边坡坡底设排水沟,尺寸0.3*0.4m,截排水结合道路排水系统综合考虑。间距25m设置变形缝(宽3cm,深20cm),填料采用沥青麻丝或沥青木板等柔性材料。结合本项目岩土专业设计图纸,本工程部分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格构(B*H=0.3*0.4m,嵌入地面0.1m,间距2.0*2.0m,大样详见岩土专业BS-25、BS-26设计图),锚杆采用1根HRB400级ф20一次常压灌注M30水泥砂浆(灌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孔直径为ф91),单根HRB400级ф20钢筋锚杆验收试验荷载为50KN。部分采用浆砌块石格构支护(间距2.0*2.0m,B*H=0.3*0.4m,嵌入地面0.1m,大样不详????)。1施工准备1.1生产准备◇由项目经理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质量、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明确各自的职责。
◇组织车辆、设备、人员进场,搭建临设,树立安全牌等设施。◇组织和协调好加油站工作和施工队伍工作的关系。合理组织施工,减少施工时相互的影响。◇在其坡脚下砌筑防护围墙,防止削坡及土石方外运时有块石等滚落。◇修筑场地周围排水明沟,相互沟通形成完整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安装好临时用水、用电:由业主提供的水源接一路水管至施工现场,再根据需要在场地内设臵供水管路;场地周围布设照明设施,作业区附近设臵移动照明,保证施工作业所需的亮度。◇选择好机具、设备进场,并进行维护、保养后进场、安装、调试。1.2技术准备◇施工方案编写与审批。◇根据施工总平图、设计图纸要求,组织专业的施工测量队伍放出控制轴线并进行交接复核。将控制点引到施工现场场地边缘,并用混凝土加以保护。◇认真仔细地阅读施工图纸,积极认真地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组织施工人员、操作人员进行施工图纸、技术、安全规程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详细了解工程特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工程质量、安全及工期要求等。
◇为确保总体计划的实现,应详细编制作业计划,在运行中进行检查,实现动态管理。做好开工前的有关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1.3主要施工方法1.3.1测量放样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图纸的要求,采用水准仪及经纬仪等测量工具放出挖机开挖的边线及控制轴线,并在挖机开挖的过程中随时复测,控制挖机的开挖坡角和一次开挖量,确保不超挖,保证开挖后为设计坡角。1.3.2边坡成型◆表土清理:测量放线后,将开挖线范围内所有杂草、树木、杂填土、种植土清理干净,转运至弃土料场。◆土石方开挖及边坡修整◇边坡开挖:将表土清理完成后,开始坡顶土方开挖,开挖时严格按照平面坐标和高程开挖,防止超挖,开挖将土方开挖至设计坡顶高程时,停止向下开挖,复测高程和平面坐标后,开始进行边坡修整。◇边坡修整:边坡修整严格按照从上到下,逐层破碎土石方进行修整,第一层(H≤8m)边坡修整完成后,即开始锚杆和格构梁的施工,待第一层锚杆及格构梁施工完成后,再以第二层(H≤8m)边坡修整-锚杆施工-格构梁施工的施工顺序循环,直至修整至边沟护脚位置。◇护脚及边沟成型:根据现场原始地貌测量,护脚排水沟均位于工商组团现状地坪以下,故必须在护脚排水沟外边5米范围开挖,形成现场临时施工便道,保证施工机械通行。◇边坡开挖成型注意事项:
开挖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上线边线平面位置,上下边线高程及边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成型。开始土石方开挖时派安全管理人员蹲守,防止掉落砸伤事故,保证安全。开始修整边坡至施工完成期间,对边坡坡顶地面位移,沉降进行观测,超出规范限值时立即停止施工,协同设计单位解决。1.3.3搭设施工平台所有施工平台要由坡脚搭设,为确保搭设施工平台的安全,在搭设施工平台时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搭设满足施工要求的架管,一次搭设架管长度为20m,搭设高度视边坡高度情况而确定,搭设宽度为3m,架管间距1.0m(沿总长方向)×1.0m(沿总宽方向)×1.5m(沿高度方向)。◆必须适当架设剪刀架以及斜撑,架管底部必须垫木块以加大受力面积,减少架管沉降。对于架管底部不平处,应凿平后,再搭设。◆在坡顶钻孔,安制地锚杆,锚杆深度为3米,间距为10米(沿总长方向)。用8#铁丝与架管连接,确保架管不倾斜,使搭设的施工平台更加安全可靠。架管外侧要挂安全网,确保施工的安全。1.3.4锚杆施工◆搭设施工平台锚杆施工区施工平台要按台阶式分层搭设,每排锚杆一个台阶。由下往上逐层台阶式搭设,锚杆逐排施工。搭设的施工平台架管间距
1.0m(长度方向)×1.0m(宽度方向)×1.5m(高度方向)。搭设平台架管的要求:◇对于架管底部地面不平处,应挖凿平整后再搭设。◇加管底部必须垫木块以加大受力面积,减少架管沉降。◇适当架设剪刀架以及斜撑,以便平台整体稳固。◆钻孔作业◇钻机定位与开孔根据设计确定钻孔方位,然后用测角仪确定主动钻杆倾角,保证钻孔与坡面垂直,钻机位臵确定后,将钻机安放在厚枕木上,再利用扣件将钻机的撑桅杆连接在排架的架管上,并将钻机在左右前后方向限位,以保证钻机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移位,保证钻孔质量。◇遇到塌孔的处理措施在钻进过程中,作好地质编录,尤其是遇洞穴、塌孔、掉块、漏水等情况应进行详细编录。遇塌孔时,可采用套管跟进的方法处理塌孔,套管长度应在2~3米。◇钻孔精度控制:钻孔过程,应经常检查钻孔的准直度,一般偏离轴线的钻孔误差不超过钻孔长度的2%。锚杆孔任何长度上偏离轴线的允许误差不大于锚杆长度的3%。钻孔入口点的误差要控制在±75mm。锚杆钻距误差不宜超过150mm。◇一般情况下钻孔的位臵不能随意变动,当受某种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在设计的位臵钻孔时,实际孔位与设计孔位的误差应小于10cm,或按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的要求施工。◆钻孔深度
◇钻孔深度是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钻孔实际深度要大于锚杆有效长度,否则,可能出现锚杆外露部分过长,影响锚固效果。按规范要求钻孔深度误差不宜大于±50mm。孔内不得有碎土、杂质及泥浆,要编号登记各孔最终参数,并用编制物将孔口堵好。◇清孔校对孔深符合设计深度后,应采用高压风管吹孔,将孔内岩粉吹洗干净。◆钢筋制作钢筋制作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对制作锚杆的钢材,型号、规格要符合要求。认真校直,人工除锈。锚杆下料长度为设计长度,如果深度有变化,要根据锚孔深度下料。锚杆的钢筋焊接、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必须对焊接钢筋进行拉伸试验。◆安装锚杆及注浆◇安装锚杆按设计要求检查锚杆是否合格,根据设计要求设臵对中支架、排气管、注浆管及止浆袋。制作完成后标记编号,便于对号入孔。臵入前检查孔内是否存有杂物和泥浆,确认没有时将锚杆沿孔向孔底推送,推送过程中禁止强行推送,送不到底时应拔出修孔后再送。送到底后检查排气管、注浆管是否畅通。◇注浆
采用灰浆泵或砂浆泵灌注,浆液按设计要求配制,注浆前先检查排气管是否畅通,确认畅通后,扎好止浆袋方可注浆。注浆管可逐段拔出,但要求注浆管端头始终保持在浆液内。注浆应连续进行,浆体必须饱满,注浆压力应按设计要求达到0.4Mpa。锚杆安装注浆后,不得随意敲击,三天内不得悬挂重物。◆锚杆的抗拉拨试验根据规范要求,大直径锚杆要进行抗拨试验。抗拨数量为5%。填写试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各种图表、锚杆所处岩层情况、所用锚杆及张拉设备情况、锚杆孔的技术指标、锚杆安装方法和时间,试验结果。1.3.5格构梁施工◆模板工程◇支模时而按图纸严格控制尺寸和标高。◇立模前须对结构层进行清理、凿毛等处理,模板在架立前须涂刷脱模剂。◇模板须注意整齐的稳定性,现浇板及楼梯下支撑须连接成整体以防滑移。底层地面须夯实,并加垫块,同时,须设立可靠排水措施以防下沉。◆钢筋工程◇钢筋工加工前须在复试合格后进行,加工前应进行翻样,经施工现场技术员同意后再加工,加工成型的钢筋应分类分规格集中堆放。◇加工成型钢筋按规格型号堆放,依施工进度所需量逐步迈入施工现场。◇钢筋绑扎时要按图纸要求定好箍筋位臵再绑扎,箍筋接头要错开,绑扎
好后的钢筋应按设计要求垫好垫块。拉结筋应随砌体砌筑沿高度设置。◆混凝土工程◇原料选用水泥必须是普通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是中砂,含泥量<3%。碎石选用5~40mm。◇钢筋混凝土格构可嵌臵于边坡中或上覆在边坡上,钢筋混凝土格构护坡坡面应平整、夯实。无溜滑体、蠕滑体和松动岩块。◇用于浇筑格构的钢筋应专门建库堆放,避免污染和锈蚀;水泥一般使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受潮和过期水泥;砂石料的杂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2012)的有关规定。1.5.6格构浆砌块石施工◆浆砌块石格构应嵌臵于边坡中,嵌臵深度大于格构截面高度的2/3。◆浆砌块石格构护坡坡面应平整、密实,无表层溜滑体和蠕滑体。◆格构可采用毛石或条石,但毛石最小厚度应不小于150mm,强度应不小于Mu30,用水泥砂浆浆砌,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7.5。◆格构每片设臵伸缩缝,缝宽2--3cm,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1.5.7锚杆施工工艺◆定位:孔位允许偏差为±15mm;锚杆孔距误差不超过150mm。◆钻孔:锚杆采用风枪打眼,锚杆轴线与水平面架设成30
度夹角,钻孔要符合以下要求:钻孔圆而直,钻孔方向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孔径要大于杆体直径15mm。钻孔深度要满足下列要求:锚杆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钻孔质量和锚杆材料质量是锚杆施工质量的基础,确保每一根锚杆都能发挥支护的作用。◆清孔:用高压风管将孔内粉尘和杂物吹出。◆砂浆制备:采用不低于42.5级且具有抵抗水侵蚀的化学稳定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按施工配合比在拌合站统一拌合锚杆用砂浆。◆锚杆准备:按设计要求截取杆体,并整直、除绣和除油。◆注浆:孔深、孔径验收合格后灌注C30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锚杆的施工要求如下:砂浆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要在初凝前用完。砂浆质量是确保粘结力和锚固力的核心,必须充分注意,严格控制在初凝前用完,并要遵守以下规定:◇注浆开始或中途暂停超过30分钟时,要用水润滑注浆罐及其管路。◇注浆孔口压力控制在0.4~0.6Mpa之间。◇注浆管要插至距离孔底5~10cm处,随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直到注满为止。◆插锚杆:注浆结束后随即迅速将锚杆体插入,锚杆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若孔口无砂浆流出,必须将锚杆体拔出重新注浆。1.5.8锚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锚杆材质检查:确保每批锚杆材料均附有生产厂商的质量证明书,并按施工图纸规定的材质标准以及监理人指示抽检锚杆性能;◆注浆密实度试验:选取与现场锚杆的锚杆直径和长度、锚孔孔径和倾斜度相同的锚杆,采用与现场注浆相同的材料和配合比拌制的砂浆,并按与现场施工相同的注浆工艺进行注浆,养护7天后剖管检查其密实度;◆拉拔力试验:按设计要求对边坡支护锚杆,按作业分区在每300根锚杆中抽查三根进行拉拔力试验;如锚杆抗拔力达不到设计值,采用扩大钻孔直径,增大早强砂浆与围岩接触面积加以解决。◆施工过程中,对锚杆孔的钻孔规格(孔位、孔径、孔深和倾斜度)进行自检,作好记录。并配合监理人员进行抽验。◆在监理人现场参加各项试验和检查,并将各项试验记录和成果以及验收报告经监理人验收,在签认合格后作为支护工程完工验收的资料。1.5.9格构施工工艺◆测量放样:在锚杆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根据设计要求在放出格构梁,压顶及镶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格构凿槽:因格构断面较小,只有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开凿,开挖时注意开凿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模板加工及钢筋绑扎:模板采用木模板,在制作场加工和拼装好后运到现场安装。钢筋在制作场地制作好后运到现场绑扎,钢筋绑扎前锚杆按要求进行拉拔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步工序。搭接及锚固长度严格按照11g101图集要求施工,钢筋入模前需将锈蚀,粘泥清理干净。钢筋绑扎完成后需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格构梁浇筑。◆伸缩缝的施工:按设计要求,护坡每隔25米设置一道分隔缝,缝宽2cm,用沥青麻丝填缝,填缝前需将缝内坚硬物如小卵石等清理干净。◆格构槽、钢筋、模板检查:检查项目按照验标规定执行。◆混凝土制备和浇筑: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输,使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养护:砼的养护在砼浇筑12~24小时后进行,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1.6护脚排水沟施工待相应锚杆和格构梁施工完成后,开始施工护脚排水沟,护脚排水沟采用坡脚垂直开挖,即不需再在护坡侧支设护脚排水沟模板,按设计要求,在护脚排水沟道顶一下30cm出,每2米设泄水孔一个,泄水孔采用10cm直接PVC管,泄水孔固定后支设模板,模板固定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1.7马道施工设计护坡部分路段设2米马道,马道成型后需立即对马道进行混凝土封闭,防止雨水进入对护坡造成损害,马道需向外形成2%
反坡便于排水,马道级边坡坡底设排水沟,尺寸0.3*0.4m,马道部分混凝土遇伸缩缝亦需隔断,用沥青麻丝嵌缝。1.8填土植草当格构养护期完成后,可对格构内进行回填植草,植草采用撒播。第五节道路结构施工根据本项目路面结构类型要求。车行道路面横坡1.5%,为抛物线形路拱,人行道横坡为2%。设置结构层如下:◆上面层: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厚4cm◆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粘层◆中面层:沥青混凝土AC-16C厚5cm◆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粘层◆下面层:沥青混凝土AC-25C厚7cm◆改性沥青稀浆封层厚0.8cm◆0.7~1.5L/m2透层油◆基层: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20cm◆底基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底基层20cm,下底基层20cm。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及基层施工1.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道路底基层为40cm厚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底基层厚20cm,下底基层厚20cm)。1.1.1质量标准压实度:97%;
平整度:不大于12mm;中线高程:+5,-15;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15mm;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2.0Mpa弯沉值:≤78.4(0.01mm)1.1.2材料要求◆水泥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水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指标进行检验:◆集料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水泥稳定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35%,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其检测方法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进行检验。集料颗粒组成范围筛孔尺寸(mm)37.531.5199.54.752.360.60.075通过筛孔的质量百分率(%)10090-10067-9045-6829-5018-388-220-7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颗粒不应超过7%。
1.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20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2.1质量标准压实度:98%;平整度:不大于10mm;厚度容许偏差:-10mm;中线高程:+5,-10mm;横坡度:±0..3%;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3.0MPa~4.0MPa;弯沉值:≤40.5(0.01mm)1.2.2材料要求◆水泥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水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指标进行检验:水泥贮存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集料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水泥稳定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30%,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其检测方法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进行检验。集料颗粒组成范围筛孔尺寸(mm)37.526.5199.54.752.360.60.075通过筛孔的质量百分率(%)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颗粒不应超过7%。1.3基层及底基层施工要求◆底基层最大水泥用量不大于4.5%,基层最大水泥用量不大于6%(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不宜过分追求强度而加大水泥含量),施工前应按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用合适的水泥含量,并确定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等指标以控制混合料的施工。◆基层配料:施工时应认真参照推荐级配范围确定集料组成,注意严格控制最大粒径以免离析,严格控制粗集料与0.075mm以下细料用量使混合料形成密实骨架结构。◆拌合与运输: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损失。◆摊铺: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碾压:碾压应在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直采用12~18t压路机作初步稳定碾压,混合料初步稳定后用大于18t的压路机碾压,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当使用振动压路机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沟筑物的安全要求。
◆养生:基层施工结束,即开始养生7天;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包括施工车辆),以尽可能减少底基层和基层的早期损坏。养生结束后在沥青混凝土施工前应先清除基层顶面的泥浆与杂质。◆宜在夏季组织施工,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1.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法1.4.1、施工重点保证质量的重点抓住“成型”保证强度。为此要做到材料合格,配比准确,含水适当,拌和均匀,避免离析、摊铺平整,层间结合,震压密实,覆盖养生,达到“成型好、强度高、不怕水泡”。1.4.2施工方案基层混合料在稳定土拌和站拌制,采用全自动电脑控制计量集中厂拌,大吨位自卸车运输,摊铺机摊铺,振动压路机压实,塑料薄膜覆盖养生的施工方案。摊铺采用一台稳定粒料摊铺机摊铺,摊铺碾压完后及时进行质量评定,平整度除采用三米直尺检测。1.4.3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先路面底基层,验收合格后在施工基层施工。◆施工准备◇材料准备水泥:使用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6
小时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325号或425号)。各集料分开堆放在干净硬化砂石场地上,标牌明示。避免混料和污染料的情况发生。水:用城市生活用饮用水。◇机械准备按“合理配套、满足需要”的原则,以稳定粒料厂拌设备为主进行配套,前述机械数量都有一定富余量,调试拌和设备、标定计量仪器和测定料斗流量曲线及供水装置的流量曲线,确保计量准确。组装调试好摊铺机,检查好压路机。◇集料要求详见本节1.2及1.2有关内容要求。1.4.4施工组织分工及技术交底根据总体施工方案基层施工由路面施工队承担,下分备料、拌和、摊铺、压实、养生五个小组。开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人员定岗定责,明确工序工艺,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1.4.5试验段铺筑及总结报批、开工报告反复正式开工前28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详细的施工方案及试验段开工报告申报批准。正式开工前14天依据施工方案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铺筑一段单幅长度不少于100m的试验路段,试验段施工中详细记录备料、运输、摊铺、及压实成型等各工序施工方法,交接验收及质量要求。压实成型后立即按自检频率的2-3倍
或监理工程师要求的频率进行检验。经试验段验证混合料的稳定性以及拌和,摊铺和压实设备的效率和施工方案,施工组织的适用性,符合规范要求后,及时确定最后施工方案和最佳人员,设备组织方式,提交试验段总结和开工申报报告,呈监理批准。1.4.6对下承层交接验收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其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有12-15T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底基层,根据压实度检查和弯沉测定的结果,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加厚底基层、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铺上层前对下承层顶面清除浮土杂物,洒水湿润。1.5施工放样恢复中桩和边桩,在直线段每隔10米,曲段每隔5米设立中线控制桩,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5米处设立指示桩。两对应中、边桩边线垂直于中线方向。在摊铺边线立模定宽度。沿立模位置外侧20cm左右架设两条平等的铝合金方管做为摊铺机电子调平器的刚性基准面,其高程、横坡度符合设计。1.6混合料的拌和
由专人控制,严格按照试验段所验证的配合比及各供料斗的门大小及电机转速进行拌和,做到配比准确,拌和均匀。拌和时,设专人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如有断料等故障马上停机排除故障,再恢复产。放料时不把储料斗放净、避免混合料中粗细集中,出现离析问题。各供料斗标明材料规格、名称,避免出现混装现象。同时在装料时,不装的过满,避免料斗间串料,确保配合比准确。料场要设置顺畅的排水系统,水泥用水泥罐储存。混合料出场前由专人检查成品料,严控离析料、水大料、水小料及缺水泥石灰料、拌和不均料出厂。1.7运输拌和料用多台自卸汽车快速运至摊铺现场,运送关,把车槽清理干净,保证混合料清洁。在拌和站装料时汽车前后适当移动以减少离析,卸车及时,停位准确,不撞摊铺机。1.8混合料的摊铺混合料的摊铺采用稳定土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关测准摊铺机熨平板高程,垫好木板,料足后开始摊铺,电子调平器搭于刚性基准面上自动找平。均衡匀速前进。摊铺过程中,由专人分工负责跟机检测摊铺厚度、测定水泥、剂量及含水量。查看拌料、摊铺均匀情况,试验室取料做强度及级配试验。各种质量信息及时反馈,有问题及时进行改正。如有离析,对粗料集中处用细料及时填补。1.9碾压碾压按由低到高,先轻后重,先静压后震压的原则进行。碾压时压路
机起动、刹车平稳,不打死弯,不调头,各台压路机从同一点起压、同点结束,做到错轮均匀,碾压匀速,无碾压、无死角。碾压遍数按试验段总结的碾压工艺控制,碾压达到一定的压实遍数后及时检疫测压实度,如部分压实度不合格则马上补压达到合格。碾压过程中,铺层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水蒸发快,及时由洒水车均匀少量补水,水浸入后及时碾压,使表面无松散、起皮、浮灰现象。碾压完成后,碾压面达平整密度,无轮迹裂纹、搓板、起皮、松散、反弹等现象。压路机下无位移。1.10接缝处理前段碾压结束后,及时用3m真尺检查末端,对低洼部分用人工垂直挖除,下次施工前在接缝处洒水湿润后紧接下段摊铺。1.11自检、自评按DJB50-078-2008第5.3节表5.6.9要求标准进行全面检测、评定,每一施工段按该分项评定均确保达≥97分。检查中松散、起皮、浮灰处及时处理,并按规范减分。1.12养护水泥稳合料碾压成型后,及时洒水并用塑料薄腊覆盖养生,始终保持其表面湿润,至下道工序开始时为止。在养生期内,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养生期>7天后及时施工其上层。2透层油施工2.1材料要求本工程的透层油采用阴离子型乳化沥青,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阴离子透层乳化沥青技术标准试验项目阴离子透层乳化沥青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T0653
筛上残留物(1.18mm筛),(%)0.1T0652粘度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8~20T0621恩格拉度计E251~6T0622蒸发残留物性质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T0651针入度(100g,25℃,5s)(0.1mm)50~300T0604延度(15℃)40T0605不小于(cm)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T06551d,不大于(%)1与粗集料的粘附性,2/3T0654裹附面积,不小于注:1.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2.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的也可以采用1d稳定性。3.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4.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后乳化沥青的要求。2.2施工技术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气温低于10℃或大风、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本工程采用乳化沥青作为透层油,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
,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油的质量应符合本设计规范的要求。◆透层油的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用量或乳化沥青的浓度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宜不小于100。透层用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允许根据渗透情况适当调整,当使用成品乳化沥青时可通过稀释得到要求的粘度。◆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应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使用的喷嘴宜根据透层油的种类和粘度选择并保证均匀喷洒,沥青洒布车喷洒不均匀时宜改用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沥青洒布车喷洒沥青时应保持稳定速度和喷洒量,并保持整个洒布宽度喷洒均匀。洒布设备的喷嘴应适用于沥青的稠度,确保能成雾状,与洒油管成15°~25°的夹角,洒油管的高度应使同一地点接受2~3个喷油嘴喷洒的沥青,不得出现花白条。◆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布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撒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摊铺机粘起的油皮,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更换透层油稠度或品种。◆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随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确保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然后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2.3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清洁沥青晒布工作面→检查验收→沥青浓度检查→机械喷晒透层沥青→晒布石屑→碾压→质量检测及验收→养护→进入下道工序施工。2.4施工准备2.4.1施工设备配备沥青洒布车1台、扫地机1台、鼓风机1台、18T胶轮1台、洒水车1台、石屑洒布车2~3台。2.4.2材料准备采用阴离子型乳化沥,用量0.7-1.5L/m2,具体用量根据渗透入基层≥5㎜为准。石屑用量:建议7~9m3/1000m2。2.4.3调试好沥青洒布车,确保沥青洒布车喷嘴能均匀喷洒沥青,并具有加热功能。2.4.4基层准备清理干净准备洒布沥青的基层工作面,使其表面整洁而无尘埃,并尽量使基层表面的骨料外露,以利于其联结。2.4.5报请驻地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对已准备好的工作面进行检查,同意后进行沥青洒布作业。2.5透层施工工艺及要求2.5.1基层准备
◆喷洒透层前,首先用扫地机把基层表面清扫干净,对表面有砂浆、水泥浆及清扫不起的泥块用钢丝刷刷去,随后用鼓风机将表面的浮土、灰尘吹至基层以外,要求使基层表面骨料外露,以利于透沥青与基层的联结。对喷洒区附近的路缘石、结构物等应用塑料薄膜或编织布加以保护,以免溅上沥青而受到污染。◆当基层表面过分干燥时,应在喷洒透层沥青前1个小时左右,用洒水车在基层表面少量洒水润湿表面,并待表面稍干以后,再喷洒透层沥青。2.5.2喷洒沥青◆采用沥青洒布车进行喷洒时,应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并保证在整个喷洒宽度范围内喷洒均匀。当喷嘴不能保证喷洒均匀时,应更换喷嘴。◆进行喷洒作业时,先喷洒靠近中央分隔带的一个车道,由内向外,一个车道接着一个车道进行,两相邻车道间不重叠或少重叠,但不能露白,否则须用人工喷洒设备补洒。当洒布车喷完一个车道后,立即用油槽接住排油管滴下的透层沥青,以防局部沥青过多而污染基层表面。在铺筑沥青砼面层前,若局部地方尚有多余的透层沥青未渗入基层时应予以清除。◆如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沥青。◆按设计的沥青用量一次洒布均匀,当有遗漏时采用人工补洒;透层沥青洒布后应不流淌,达到渗透入基层不小于5㎜,并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2.5.3洒布石屑喷洒透层沥青后,应立即洒布石屑,之后严禁车辆及行人通过。2.5.4碾压
在石屑洒布后,用18T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2遍,使之稳定。2.5.5交通管制洒布透层油后封闭交通12~24h,待透层油下渗吸收后,清扫表面松动石屑。2.5.6养护:对洒好透层的基层应保持良好状态,以便与后续工作相衔接。2.6透层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好透层沥青浓度,对每车沥青需做沥青浓度检测,浓度不符要求及时跟厂家沟通。◆严格控制好沥青用量,在当天施工上,可通过用纸板称量的方式计算沥青用量;在沥青使用总量上,通过每罐沥青用完后所施工的面积计算沥青用量。◆透层沥青洒布前,清除基层表面所有杂物,直至基层表面骨料外露并无尘埃为止。◆对沥青洒布车罐内的沥青温度应进行检查,≥50℃要求方可施工。◆为保证边缘部位透层油不漏洒,要求宽洒至基层外5cm。◆调整好喷嘴的喷射角,使各相邻喷嘴的喷雾扇或喷雾锥,在其下角能有少量重叠(一般洒布管喷嘴交角在25°~30°间,洒布管离地面25cm左右)。在洒布作业过程中保持喷射压力的稳定。洒布时,相邻洒布带间有一定量的重叠,横向重叠量为10~15cm,纵向重叠量为20~30cm
。为确保沥青洒布车匀速行驶,沥青洒布车应在起洒点前5~10m处起步,到起洒点后立即打开喷洒开关;到终点时立即关闭开关,以免发生滴漏现象。◆当下雨和刮大风时,不安排施工,施工前保持表面轻微湿润。◆当喷洒48小时后透层沥青仍未被完全吸收,尚有多余沥青未渗入基层时,应对多余沥青予以清除。2.7质量检测按DJB50-078-2008第6.5节表6.5.5-3要求标准进行全面检测、评定,每一施工段按该分项评定均确保达≥97分。检查中松散、起皮、浮灰处及时处理,并按规范减分。3稀浆封层3.1质量要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磨耗损失(湿轮磨耗试验)不大于800g/m2砂吸收量(轮荷压砂试验)不大于450g/m2稠度2~3cm沥青应洒布均匀,不应有松散、裂缝、油丁、泛油、波浪、花白、漏洒、堆积、污染其它构筑物等现象。3.2材料要求◆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要求试验方法
筛上剩余量(1.18mm),≤%0.1T0652黏度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沥青黏度标准C25.3s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60T0651针入度(100g,25℃,5s)0.1mm40~100T0604软化点,≥℃53T0606延度(5℃),≥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97.5T0507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T0654贮存稳定性1d,≤%1T06555d,≤%5T0655注:1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搅拌试验、所使用的石料有关,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刻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2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3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个别情况改性乳化沥青5d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型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近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间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4当改型乳化沥青或特种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实验,要求无粗颗粒、不结块。◆集料集料应质地坚硬、耐磨、洁净,粒径级配应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及《城市道路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中有关技术要求。3.3施工技术要求
◆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当气温在10℃及以下或风力大于5级及以上时,不应喷洒封层油。3.4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检验合格后进行级配试验,检验骨料、乳化沥青、矿物细料和其他添加剂的相容性和级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乳化沥青混合料中,由于矿粉或细集料与乳液接触后,其表面积大,吸水性很强,促使乳液过早破乳,使沥青较多地吸附于细料的表面。因此在配制乳化沥青混合料时矿料级配与热拌沥青砼应稍有不同。◆配合比设计
根据已经确定的级配,初步确定乳液及沥青用量,在小锅内拌和后用马歇尔击实装置制作试件,试件经养生后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及密度测定。通过以上试验,初步确定理想的改性稀浆混合料配合比。◆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由于现场的气温、材料、湿度等多种因素与室内试验有差别,因此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确定合理的配合比,然后在现场做试验段,再根据现场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得出施工配合比。3.5稀浆封层施工方法我项目部在接到监理工程师开工令后开工前将施工现场所需机械设备在一天内运抵施工现场。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拌和及摊铺作业采用一台稀浆封层机(徐工xf100)进行,摊铺宽度为2.4-4.5m。采用半幅施工,在现场设置通行交通警戒标志及锥形施工柱等。我方派专人)现场值守指挥疏散交通,指挥车辆从另半幅通行,防止过往车辆阻塞交通。专用机械的调试与检修。改性稀浆封层机的计算、运行、拌和、摊铺、清洗、标定与计量等各个系统的调试。3.5.1混合料拌和改性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是将材料按一定比例、一定的顺序进行配料与拌和而成。各种原材料进入拌和机,要按顺序进料,先投入矿料,边拌和边注入缓破剂水溶液或水,矿料湿润后加入阳离子乳化沥青,拌出合格的稀浆混合料。混合料稠度应为2-3cm。3.5.2混合料摊铺稀浆封层必须使用专用的摊铺机进行摊铺。混合料摊铺是改性稀浆封层施工的关键工序,采用连续式改性稀浆封层机。
用自卸卡车提供,倾卸于车的存料斗,由传送带倒运到车后骨料仓,乳化沥青、水、清洁剂等可用专车灌车,边走边装,保证连续生产的需要。稀浆封层机工作时应匀速前进,铺筑厚度应均匀、表面应平整。当铺筑过程中发现有一种材料用完时,应立即停止铺筑,重新装料后再继续进行。稀浆封层的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严禁在雨天施工,摊铺后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予铲除。3.5.3开放交通:稀浆封层铺筑后,应待乳液破乳、水分蒸发、干燥成型后方可开放交通。经养生和初期交通碾压稳定的稀浆封层,在行车作用下应不飞散且完全密水。3.6质量管理措施3.6.1严把材料关:严把材料进货关(包括本公司的破碎高台加工出的砂砾石),订货前应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取样检验,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确定后方可订购,材料进场后还应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现场见证取样进行检验,得到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3.6.2强化现场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要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针对每道工序,根据设计要求及技术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经工程师同意后在工程中实施,重大方案应交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后实施。3.6.4
实行工序交接检查制度:以工序质量入手,确保整体质量,实行“自检、互检、联检”三检工作制度,作业人员应遵循“检查上工序、干好本工序、服务下工序”的工作严则,不合格者不得转入下道工序。3.7质量检测按DJB50-078-2008第6.5节表6.5.5-3要求标准进行全面检测、评定,每一施工段按该分项评定均确保达≥97分。检查中松散、起皮、浮灰处及时处理,并按规范减分。4.道路面层施工4.1质量要求压实度:SMA路面为98%;AC路面为95%平整度:σ不大于1.8mm,IRI不大于3.0m/Km厚度容许偏差:总厚度-5%(或-5),上层厚-5中线高程:±15mm横坡度:±0.3%宽度:0,+20mm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不小于0.8mm弯沉值:≤22.1(0.01mm)4.2材料组成道路上面层采用沥青砼SMA-13,中面层采用沥青砼AC-16C,下面层采用沥青砼AC-25C厚70,各层之间洒布粘层。路面上面层改性沥青选用SBS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质沥青选用A级90号道路石油沥青),中面层及下面层选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上面层碎石采用抗滑耐磨石料,SMA-13沥青混合料采用木质素纤维。
4.3材料要求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指标检测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3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0.0T0604延度(5℃、5cm/min)cm≥20T0605软化点(R&B)℃≥60T0606运动粘度(135℃)Pa.s≤3T0625T0619闪点℃≥230T0611溶解度%≥99T0607弹性恢复(25℃)%≥75T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2.5T0661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范围%≤±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65T0604延度(5℃)cm≥15T0605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混合料类型SMA-13AC-16AC-25筛孔(mm)通过率%31.510026.590~10019.010075~9016.010090~10065~83
13.290~10076~9257~769.550~7560~8045~654.7520~3434~6224~522.3615~2620~4816~421.1814~2413~3612~330.612~209~268~240.310~167~185~170.159~155~144~130.0758~124~83~7道路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试验项目A级70号A级9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o.1mm60~8080~100T0604延度(5cm/min,15℃)cm不小于100不小于100T0605软化点(R&B)℃4645T0606闪点℃不小于260不小于245T0611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大大于2.2T0615密度g/cm3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03溶解度%不小于99.5不小于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0.8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不小于57T0604残留延度10℃cm不小于6不小于8T0605
粗集料技术要求性能指标试验方法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执行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45吸水率,不大于%3.0坚固性,不大于%-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颗粒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颗粒小于9.5mm,不大于%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软石含量不大于%5磨光值PSV不小于%42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4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表现相对密度——≥2.4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T0340含泥量(<0.075mm的含量)%≤5T0333砂当量%≥50T0334亚甲蓝值g/kg——T0346棱角性s——T0345
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SMA-13AC-16AC-25试验方法马歇尔稳定度,KN≥6.0≥8.0≥8.0T0709流值,mm-2~4.52~4T0709空隙率(VV),%3.0~4.02~43~5T0708矿料间隙率(VMA),%≥1710≥12.5T0708沥青饱和度(VFA),%75~8555~7065~75T0708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5≥80≥80T079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0≥75≥75T072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με250020002000T0728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两面各75两面各75T0702粘层应采用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其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及相关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要求: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0.1T0652贮存稳定性(5d)%≤5T0655贮存稳定性(1d)%≤1T0655沥青标准粘度C255 (秒)8~25T0621恩格拉粘度E251~10T0622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2/3T0654蒸发残留物性质固含量%≥50T0651三氯乙烯溶解度≥97.5T0607针入度25℃0.1mm40~120T0604延度5℃cm≥20T0606软化点℃≥50T06064.4粘层施工技术要求◆在沥青混凝土上下面层之间洒布粘层油,以保证界面结合良好。◆粘层油的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水泥混凝土表面验收合格并干净干燥后以及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粘层的洒布。◆乳化沥青粘层油与热融沥青粘层油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气温低于l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寒冷季节施工不得不喷洒时可以分成两次喷洒。溶剂型粘结剂应人工涂布。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涂布)粘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
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在热融沥青、溶剂型粘结剂完成固化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在洒布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不得污染环境。4.5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要求◆在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固化后,应立即铺筑面层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部颁标准或设计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进行认真的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施工工序SBS改性沥青混合料70号石油沥青混合料沥青加热温度160~165155~165矿料加热温度190~220155~165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70~185145~16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19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65145
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60135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15013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7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50注:以上温度均为正常施工条件下温度值,如果环境温度较低,要求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终压温度比表中规定值高10~20℃。◆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已运到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拌和站能满足摊铺机需要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快的摊铺,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压实效果。◆当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避免形成冷接缝;当摊铺机出现故障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修复时,应就地做成一条接缝;当日施工完毕,应在完毕处做成一条垂直接缝,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80cm。◆压路机应视摊铺时的气温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情况调整碾压工艺,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施工完毕后的路面应在24小时内禁止一切车辆通行。4.6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1)
-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2
-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 路基工程施工工艺
-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问题探析
-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研究
-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_160号
-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培训教材
- 含邻近铁路营业线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 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 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探析
-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 浅议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 铁建设[2006]141号文关于发布《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等九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
- 高强度塑料土工格栅、土工筋带如何满足路基工程施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