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9 KB
  • 13页

挡土墙施工规范及要求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挡土墙施工规范及要求  篇一:混凝土挡土墙施工要求  1、当H4m时,每高2-3m须再设置一排泄水孔,上下泄水孔交叉布置,最低一排泄水孔必须高出地面或常水位30cm,泄水孔采用Φ100PE管(PE116-100),泄水孔进口用25*25cm透水土工布包裹,泄水孔进口底部填筑30cm厚的粘土。  2、伸缩缝间距一般为10m,当墙高H  3、墙背填土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0°,基地承载力不小于250Kpa。  4、施工时,基坑开挖后,基底压实度须夯至95%以上,然后分层回填夯实碎石土,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到较大冲击。挡墙砂浆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  5、挡土墙基底纵、横向坡度不得大于5%,否则应做成台阶状,台阶的高宽比不大于1:2。  6、挡土墙基础埋深一般不宜小于1m,沿河冲刷路段,基底埋深低于冲刷段以下不小于,岩石地基基础须嵌入不易风化稳定基岩50cm以上,嵌入强风化岩1m以上。  7、透水土工布技术要求:单位面积质量800g/m,膜材厚度,断裂强度>25KN,CBR顶破强度>4KN,撕破强度>。  8、挡土墙高度>8m时,由下向上每隔4m设置一层30cm厚的C20现浇混凝土连接层。   9、襟边宽度b的取值:坚硬岩石不小于1m,碎砾石土不小于2m。  10、挡土墙两端嵌入原地层的深度:土体不小于,风化软质岩层不小于1m,微风化岩层不应小于。  11、当020m,m=2。  篇二:挡土墙施工技术和验收规范实施细则  挡土墙施工技术和验收规范实施细则  1、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和技术力量;  2、审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施工组织设计;  3、对进场原材料包括合格证和试验资料以及有关的砂浆配合比报告单进行核验;  4、中间验收和终验:主要对定位测量放线、位置尺寸、线板及各砌砖隐蔽部位,对砂浆试块制作及试验报告、砌体分项、分部验收记录以及隐蔽记录进行中间验收和终验;  5、审批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交底书;  6、1)地基处理:根据基土的种类、强度和星度按照设计要求结合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不得使基底浸水和长期暴露,深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砌筑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  3)砌块厚度不应小于150㎜,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0~300㎜,宽为厚的1~倍,长为厚的   ~3倍,镶面要修凿,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第一皮应座浆,并大面朝下,砌筑灰缝宜20~30㎜,-石料应放置平稳,丁顺相间砌筑,拉结丁石长度应比相邻顺石宽度至少大于  150㎜,且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至少一块,同皮中距不大于1米,每日砌筑不应超过米;  4)砌筑砂浆强度、稠度要符合设计要求,配合比要准确,所用水泥、砂、水规格、质量应符合要求,并现场制作试件,标准养护,28天试压;  5)砌筑要求表面平整,不得有通缝,砂浆饱满,填心石不应太碎,或片石立放,杜绝用砂浆填塞;  6)泄水孔分布应符合要求,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墙面平稳,砌缝完好,勾缝平顺,无脱落,沉降缝应垂直,上下贯通。  金州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篇三:挡墙技术规范资料  挡墙技术规范资料  参考一:  一、挡土墙布置   挡土墙的布置在挡土墙设计中是非常的一部分,较常见的是在路基横断面图和墙址纵断面图上进行布置。在布置前,要对路基横断面图进行现场核对,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补测,并测绘墙址处的纵断面图,收集并整理墙址处的地质和水文等资料情况。位置的选定、纵向布置、横向布置以及平面布置等都是挡土墙的布置的内容。  1.墙址  一般在边沟附近设路堑挡土墙,在基础可靠处应考虑设山坡挡土墙。墙体高度应满足设墙后墙顶以上的边坡或土体的稳定的要求。  路肩挡土墙能收缩坡脚可减少填方和占地,比较经济。路肩墙与路堤墙在基础情况相似时,可优先考虑路肩墙,如果基础可靠,堤墙的高度或圬工数量比路肩墙显著降低,应用路堤墙。如有必要应作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挡土墙的位置。  如果沿河路堤需设置挡土墙时,需要结合河流的水文、河道工程以及地质情况来布置,需确保设墙后河道水流顺畅,不会引河道起局部冲刷。  2.纵向布置  纵向布置在墙址纵断面图上进行,布置后绘制挡土墙正面图,如图1所示。  图1-挡土墙纵向布置图(尺寸单位:m)  布置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确定挡土墙的起讫点和墙长,选取较合适的挡土墙与路基,其它结构物的衔接方式要符合要求。   (2)伸缩缝和沉降缝的位置,按地基、地形及墙身断面变化情况进行分段确定。  (3)当布置各段挡土墙的基础时。如果墙址地面有纵坡,挡土墙的基底宜做成小于或等于5%的纵坡。当地基为岩石时,为减少开挖,可沿纵向做成台阶。台阶尺寸随纵坡大小而定,台阶尺寸随纵坡大小而定高宽比不宜大于1:2。  (4)布置泄水孔,注意间隔和尺寸等。还需要在布置图上应注明各特征断面的桩号,和墙顶、基础顶面、基底、冲刷线、冰冻线、常水位或设洪水位的标高等。  3.横向布置  在墙高最大、墙身断面或基础形式有变异处,以及其它必须有桩号的横断面图上进行横向布置。确定墙身断面、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及布置排水设施等,需根据墙型、墙高、地基及填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等设计资料。并绘制挡土墙横断面图。  4.平面布置  对于高、长的沿河挡土墙和曲线挡土墙等,如果比较复杂除了纵、横向布置外,平面也需布置,并绘制平面图,标明挡土墙与路线的平面位置附近地貌和地物,及挡土墙有干扰的建筑物的情况。沿河挡土墙还应绘出河道和水流方向以及其它防护与加固工程等。   除此以外,还应编写简要说明,说明选用挡土墙方案的理由,选用挡土墙结构类型和设计参数的依据,对材料和施工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主要工程数量等。  二、防排水措施  疏干墙后土体和防止地表水下渗后积水是挡土墙防排水的作用。挡土墙防排水能避免墙后积水使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减小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等。  由地面防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挡水土墙的防排水系统,地面防排水主要作用是防止地表水渗人墙后土体或地基。地面防排水措施有:  (1)设置地面排水沟,截引地表水;  (2)防止雨水和地表水下渗,需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表松土,如有需要可设铺砌层。  (3)对于路堑挡土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边沟水渗入基础。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排除墙后积水,通常布置一排或数排泄水孔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如图2所示。  图2-泄水孔及排水层布置图   泄水孔的尺寸按泄水量大小分5cm×l0cm、l0cm×l0cm、15cmX20cm的三种方孔或直径为5~20cm的圆孔。一般2~3m的孔眼间距,干旱地区可增大,多雨地区则可减小。浸水挡土墙应上下交错设置,孔眼间距则为1.0~。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地面30cm(如为路堑挡土墙应高出边沟水位30cm,浸水挡土墙则应高出常水位30cm)。下排泄水孔进水口的底部,应铺设30cm厚夯实的粘土,为防孔道淤塞泄水孔在进水口部分应设置反滤层。如果是干砌挡土墙可不设泄水孔。  若墙后填土的透水性不良或可能发生冻胀,为疏干墙后填土中的水,应在最低一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50cm的高度范围内,填筑不小于30cm厚的砂砾石或无砂混凝土块板或土工织物等渗水性材料作排水层。需要在挡土墙上开孔设置涵洞时,应对挡土墙墙身及基础进行补强和防水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涵洞渗漏及保证填料排水顺畅。  三、沉降缝与伸缩缝  各类挡土墙应根据构造特点,设置满足构件收缩、膨胀及适应不均匀沉降的变形缝。可根据地基地质、水文条件的变化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以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在圆曲线地段,挡土墙可按折线形布置,并在转折处以沉降缝断开。设置伸缩缝是为了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与其它建筑连接处也需设置伸缩缝。一般在沿路线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沉降缝和伸缩缝也可合并设置,岩石地基亦不宜超过20m,如图1所示。   加筋土挡土墙分段长度(沉降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加大。但也不应大于25m。沉降伸缩缝宽2~3cm,自墙顶做到基底。缝内宜采用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者在渗水量大、填料易于流失和冻害严重地区。对于二级公路及二级以下公路也可采用胶泥,沿内、外、顶三侧填塞,填塞深度不宜小于15cm。  在冻害不严重的地区,也可不填塞(即设置空缝),当墙背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干砌挡土墙可不设沉降缝与伸缩缝。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表面还应设置垂直的V形槽(图3),间距不大于l0m,为防止墙身表面出现微小的开裂。沉降伸缩缝可做成企口式,如图4所示。当墙高较低,地基坚固时,可在前后墙面设置为槽口缝,如图5所示。  图3-V型槽图4-企口缝图5-槽口缝  特别应注意V形槽和槽口缝在钢筋构造图3V形槽上的区别,即设V形槽处钢筋不截断,而在设槽口缝处水平钢筋应截断。  四、墙背回填  墙背填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为保证挡土墙正常的使用功能,并使其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   一般应选择透水性强、易排水、抗剪强度大且稳定的填料。墙后应优先选择透水性良好、力学性能稳定、受水的影响较小的砂类土、碎(砾)石类土进行填筑。严禁使用性能极不稳定,胀缩反复交替发生,干燥时体积易收缩,雨季易膨胀的腐殖土、盐渍土、淤泥、白垩土及硅藻土作填料,并且中含有机物、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及生活垃圾不应作填料。  粘性土的压实性和透水性都较差,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冻胀性,很不稳定,不宜作为填料使用。  但从经济和就地取材出发,有时不得不采用粘性土时,为改善粘性土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则可适当掺入块石、碎石,或掺人石灰拌和均匀后形成石灰土,也可分层加入砂性土排水垫层等措施。  当墙背采用透水性不良的填料时,需做到拌和均匀,控制粘土块含量和最佳含水量,还应在墙背设置连续排水层。浸水挡土墙的墙背应全部用水稳性和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  填料采集前应作标准击实试验,提出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及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能指标,据此控制压实厚度。碾压前应进行压实试验,根据碾压机具、填料性质及最佳含水量,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并分层碾压。  施工中亦可根据试验的碾压遍数和实际情况来指导施工。墙后回填在挡土墙的墙体达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挡土墙顶面作成与路肩一致的横坡度,以排除路面水。   墙后必须回填均匀、摊铺平整,填料顶面应按设计要求一般设置2%-3%横坡。墙后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一般应用小于5t的小型压实机械,如蛙式打夯机、内燃打夯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和振动平板夯等碾压,为防止碰坏墙体。且分层厚度不得超过20cm。  设有拉筋的挡土墙填料填筑要满足平整度的要求,需控制填料表面的平整度,凹凸不平的填料表面使拉筋在压路机的作用下会起伏不平,为防凸轮对拉筋的损伤不得使用羊足碾碾压。  参考二:  挡土墙的类型构造和布置  一、类型  挡土墙作用:  具有阻挡墙后土体坍滑、保护与收缩坡脚等功能。  路基工程中:  ①防止路基填土或挖方坡体变形稳定  ②克服地形限制或地物干扰  ③减少土方量或拆迁和占地面积  ④避免填方侵占河床和水流冲刷岸坡(浸水墙)  ⑤整治滑坡等病害(抗滑墙)  按设置位置:路肩墙、路堤墙和路堑墙等  按结构形式与特点:重力式、薄壁式、锚固式、垛式和加筋土式等。  1.重力式  原理:主要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墙后土体的侧向压力。   墙身:干砌、浆砌,缺乏石料时,可用混凝土。  干砌仅适用于地震烈度较低,墙高不高(  特点:断面尺寸较大,结构简单,取材较易,施工简便。  (1)墙背  墙背种类  土压力  适用情况  仰斜  主动土压力小  路堑墙、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  俯斜  土压力大  地面横坡陡峻处的路肩墙或路堤墙,可减小墙高,墙背可做台阶形  凸形折线  下部小、上部略大  上部俯斜,下部仰斜,可减少上部墙身的断面尺寸,多用于路堑墙,也用于路肩墙衡重式  下部小、上部略大  上下墙背间设一衡重台,墙面陡直,适用于地面横坡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墙。借助填土自重和墙重心后移,提高墙体稳定性   用混凝土挡墙时,为减少断面尺寸,可在墙背、墙趾处设少量钢筋,称半重力式,一般适用于低墙。  2.薄壁式  原理:主要依靠底板上的土重来平衡侧向土压力  墙身:钢筋混凝土结构  特点:墙身断面较薄,  通常包括悬臂式、扶壁式和柱板式等。  (1)悬臂式  组成:立壁、趾板(趾部底板)和踵板(踵部底板)三个悬臂部分  原理:利用踵板上的填土重量保持稳定,趾板还可增加抗倾覆能力和减小基底应力,适用场合:地基情况较差的路肩墙。  (2)扶壁式  当墙高超过6m时,侧向土压力作用下,立壁底部的弯矩迅速变大,钢筋、混凝土用量急剧增加,不经济。因此沿悬臂式墙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加设扶壁(肋板),将立壁与底板连接起来。悬臂受弯矩,要配置钢筋。  (3)柱板式  组成:立柱、挡板、底梁、底板(卸荷板)、基座和拉杆拼装而成。   适用场合:支挡土质路堑高边坡或处治边坡坍滑,还用于路堤墙  3.锚固式  组成:由钢筋混凝土墙面部分和锚固构件连接而成。  原理:依靠埋设在稳定岩土层内锚固件的抗拔力,承受从墙面传来的土压力,保持全墙稳定。墙面:预制立柱(肋板)和挡板拼成,也可就地浇注成整体板壁。  挡板断面采用矩形或槽形的直板,也用混凝土拱板。  特点:属轻型结构,材料节省、占地较少,地基要求不高,有利于机械化施工。可分为:锚杆式、锚定板式和桩板式等  (1)锚杆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