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2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刍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摘要】地基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就如双脚之于人,建筑工程中的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近年来,因地基不稳或基础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的建筑物倾斜、沉降甚至倒塌的事件时常见于报端。地基作为建筑的基础,其施工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整体的质量,为了满足我国城市化建设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我国对建筑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引言: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建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常常因为工程施工技术不科学、管理不合理而出现了质量问题。建筑地基作为建筑的基础不仅影响着整体建筑的质量,而且对建筑的使用安全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施工中,对地基基础进行处理时一定要采取必要方法。建筑结构和特点对地基基础处理是有着具体要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和改进,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同时也能让建筑更加的稳定。一、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征1、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第6页共6页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主要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更主要的因素是我国的地理环境状况具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地形包括了世界五大地形;另外还有多种土壤混合的土质特点,包括淤泥土质、冻土、黄土以及杂填土等;我国还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喜马拉雅地震带,所以还经常受到地震的影响;熔岩土质也是我国的地质特点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2、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多发性多发性时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鲜明特点,由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建筑局部甚至整体发生倒塌、开裂等现象的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财产浪费,严重的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近几年,我国建筑倒塌事件的发生比较常见,这些事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设计。3、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困难性第6页共6页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困难性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中其他部位与基础工程之间的事故处理。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属于地下施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处理工作,在施工操作上难度要大大的增加;第二,建筑基础承担了整个建筑的重量,所以在对建筑基础的事故进行修复时,需要考虑对建筑上部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要防止出现其他一系列的连锁危害,所以施工起来非常困难。4、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严重性建筑基础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所以其施工意义非常重要。但是在很多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并不重视,导致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建筑基础存在许多严重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竣工之后,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弥补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超过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所有投入资金。所以在确定建筑基础施工方案之前,建筑公司必须严格的考察当地的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各方面可能会对建筑产生影响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才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二、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第6页共6页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其进行变形观测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并在施工期间及工程完工后根据规程要求进行定期沉降观测,对建筑物的有效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沉降规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建筑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有地下室时,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在施工中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三、建筑地基基础处理存在的缺陷及应对措施第6页共6页
建筑地基基础的处理,现阶段还是存在很多缺陷,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建筑地基缺乏应该有的保护措施。这类问题一般发生在气候变化速度比较快,多发雨水的南方,我国江南以南的地区这类问题比较突出,因为那些地区的雨水充足,且没有规律,一旦频繁下雨,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又不能及时处理地基的积水问题,就会给地基带来很大的损害,地基基础的建设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不注意做好防水措施,建筑工程的地基不能及时排水,地基内部一定会进入大量的水从而导致地基基础无法处理,最终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每当江南地区进入雨季,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就要做好防水措施,及时排水,保证建筑地基不存积水并且表层干净。结束语:于房屋建筑施工而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仅仅是整体工程的一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各个方面要素进行衔接,充分构成一个网状系统,才能保证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保证工程工期的前提下,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精湛的施工工序,以最低的成本投入,建造出稳固的房屋建筑地基,使房屋建筑工程得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参考文献:[1]钟学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80-81[2]杨春梅.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论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3]覃楠.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6:50+67第6页共6页
[4]刘贵庚.探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2,02:115+117.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