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00 KB
  • 5页

某项目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实例.doc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某项目基础工程施工监理实例一、工程项目概况某项目为在建工程,位于**长江大桥南桥头下方,总建筑面积52809.48㎡。建筑布局:A区设有A1、A2、A3栋,地下车库连通,层高5.6米,A1栋地上22层,A2栋地上4层,A3栋地上28层,A1、A2、A3栋为一体建筑,属一类高层居住建筑。监理进场时土石方平基工作已完成。平场前后地形断面如下图所示。平场前地形示意图平场后地形示意图A区二、工程特点1)本工程是一个高边坡工程,整个建筑场地(长200m×宽140m)是从长江南岸缓坡上开挖出来的。在土建工程监理进场前边坡工程已完成。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岩体位移现象,并伴有响声。2)本工程靠近**长江大桥引桥桥墩和市政箱涵,由于出现了较大的岩体滑移,直接影响到大桥桥墩和附近箱涵的安全。因而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带有局部抢险工程的性质。图13)场地平基后,形成的边坡最大高度约21m。如图1所示。边坡工程不在本工程监理工作范围之内。4)召开了两次专家会,但两次会议的结论相差甚远,甚至相反。5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该场地位于长江南岸,属河谷阶地和河谷侵蚀斜坡地貌。斜坡坡面呈陡坎与缓坡相间的折线形。斜坡坡向320~350度,坡面倾角约25度,局部45度。组成斜坡岩体以厚层状砂岩为主,有泥岩夹层。岩层产状130°∠ 5~7°,呈反向坡。四、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奇异现象1)该工程A区施工单位于3月中旬先开始了A3区域基础坑槽开挖工作。在A3施工过程中,较多桩的桩身岩层发现有不规则裂隙。在4月15日施工时发现A3某区域范围内挖孔桩开挖深度2米后桩身出现裂隙,裂隙角度为30~70度向下发展。裂隙发育明显并有进一步发展趋势。岩层沿层面有滑移现象(当时发现3~4mm位移)。2)4月14日,在土石方施工单位清除A1、A2区域的堆土后,发现该区域消防通道岩壁明显外倾,最严重处已外倾30cm,在岩壁上有多条水平裂隙,最大裂隙有30mm,如图2、图3所示。图2图33)地勘单位经查勘后,认为是裂隙上表层岩石自然滑移,决定将裂隙以上部位的岩层打掉后,再进一步的查看以明确岩层滑移原因。4)2010年5月4日下午5点30分左右,该工程A1栋8轴/Ad轴、8轴/Aa轴、7轴/Ab轴3个条基坑出现岩爆,当时听到犹如放鞭炮的连续的响声。如图4所示。现场出现的情况是:a)8轴/Ad轴条基施工深度60cm左右。水钻钻孔壁出现8mm滑移,缝宽8mm。b)8轴/Aa轴条基正在施工第一层岩石钻孔,出现裂缝并且岩石卡住钻头,钻头取出困难,在施钻过程中岩层在滑移。c)7轴/Ab轴条基刚取出表层土,发现靠山侧出现斜向裂缝,缝宽10cm。5 d)8轴/Aa、Ad轴两条基内无法蓄水,水钻施工用水顺岩缝流走。图4五、监理工作内容由于本工程是基础施工阶段,平场土石方工作已完成,监理现场工作内容相对较少。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除对现场标高、轴线进行控制外,重点对现场的安全进行了跟踪,并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当出现裂缝时,要求施工单位深桩施工暂停,请勘察单位现场踏勘,根据勘察单位意见对该区域上部堆积荷载进行卸载处理;并对部分裂隙采用贴纸条、弹墨线的方法进行观测。2)4月16日由建设单位约请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到现场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决定停止A3区域施工,及时将堆积在场地范围内的石渣清除,由勘察单位对该区域进行补充勘察,再由设计单位根据补勘意见提出处理措施。现场监理跟踪落实。3)4月17日,土石方施工单位开始该部分施工。现该部分已将表层岩石卸载,没有发现有继续外倾的现象。此情况同时也及时的向业主单位做了汇报,并请相关人员查勘了现场。4)发现问题后,要求该区域施工暂停,组织施工人员撤离。5)向业主单位汇报请示后发出监理通知,要求部分区域Aa—Ad轴范围内基础暂停施工。暂停施工期间请施工单位派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观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6)在基坑裂隙处、高切坡岩体上弹墨线,划红油漆记号进行观测,同时作好观测记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六、讨论由于本工程涉及**大桥桥墩及附近市政箱涵的安全,因此建设单位特别重视,分别召开2次专家会,对场地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论证,但两次专家论证得出近乎相反的结论。专家结论1①***5 边坡采取削坡、减载、抗滑桩支挡、格网护坡等抢险措施的方案是可行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议对边坡设计进行复核调整,抗滑桩应增加预应力锚索,以加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控制边坡变形。②基坑开挖发现的裂隙及岩爆对地基整体稳定性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建议在施工中对张开裂隙进行封闭。③沿江边外排桩基应考虑水平荷载,及其对已建箱涵和边坡的影响。④继续加强边坡及周边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并及时反馈信息。专家结论2①按补充勘察报告,采用裂隙面与反倾岩层面组合滑移模式,边坡在自然状态情况稳定系数为1.4,为稳定;在暴雨情况下稳定系数为1.012,为欠稳定。②按安全系数1.15,最不利剖面(2-2)下滑力仅为120KN/m,原设计方案采用抗滑桩及卸载方案均欠合理,完全可利用建筑桩基抗滑,建议设计单位调整设计。③建议施工中对裂隙进行封闭,尽量减少施工进水,并做好场地排水,桩基施工顺序宜从前排开始。④加强施工监测及观察,实施动态设计。设计单位根据上述专家意见对闭合变形区部分建筑桩基钢筋作加强处理,将原C30砼改为C40砼,并将整个地坪层设置结构楼板和地梁。更改设计图还提出嵌岩段以上的桩壁为岩石时,桩孔壁上应做两层油毡夹废机油的应力隔绝处理。七、个人观点笔者认为本工程施工中虽反映出的是地基问题,但实质是边坡问题。1 关于裂隙由于本工程场地是从斜坡上开挖出来的,边坡形态的变化引起应力重分布,并在坡脚处产生应力集中。基坑开挖导致应力释放,同时在岩体中产生裂隙、位移并伴有岩爆响声。因此施工中的裂隙、岩爆等现象是应力释放的正常现象,对场地的稳定性没有影响。2 关于边坡1)本工程边坡岩体类型为Ⅰ类(或Ⅱ类),坡高21米,破坏后果很严重。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3.2.1条的规定,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2)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3.4.2条规定,“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强制性条文)。5 动态设计法是边坡支护设计的基本原则。当地质勘察参数难经准确确定、设计理论和方法带有经验性和类比性时,根据施工中反馈的信息和监控资料完善设计,可以达到如下效果:a)避免勘察结论失误。山区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因受多种因素制约,地质勘察资料准确性的保证率较低,勘察主要结论失误造成边坡工程失败的现象不乏其例。因此规定地质情况复杂的一级边坡在施工开挖中补充“施工勘察”,收集地质资料,查对核实原地质勘察结论,可有效避免结论失误而造成的工程事故。b)设计者掌握施工开挖反映的真实地质特征、边坡变形量、应力测定值等,对原设计作校核和补充,确保工程安全,设计合理。c)边坡变形和应力监测资料是施工速度或排危应急抢险,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依据。3)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专家结论2 ①条“按补充勘察报告,采用裂隙面与反倾岩层面组合滑移模式……”,滑动契体沿着裂隙面与反倾岩层面组合滑移,但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参数(主要是结构面的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Φ)是不能准确获得的。一般情况下,对于一般建筑工程只采用经验值。因为现场原位测试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4)边坡稳定性评价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5.3.1条规定,边坡工程稳定性验算时,对于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其稳定性系数不应小于1.35。专家结论2按安全系数1.15计算。5)桩基设计 本工程地基岩体变形主要以水平移动为主,“更改设计图还提出嵌岩段以上的桩壁为岩石时,桩孔壁上应做两层油毡夹废机油的应力隔绝处理”既不能减小作用于基桩上的应力,也不能改变应力的方向。以上分析论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我们把个人观点与建设单位作了交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