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1 MB
- 4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糯扎渡直流受端配套交流工程(二期)(佛山段)(西江大跨越段)批准:日期:部门(技术/安全/质量)审核:日期:项目部审核:日期:编制:日期:
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22.1工程简述...........................................................................................................................22.2本工程基础型式...............................................................................................................22.3地质及地貌状况...............................................................................................................32.4自然环境...........................................................................................................................32.5交通情况...........................................................................................................................33施工安排及进度计划...................................................................................................................43.1施工安排...........................................................................................................................43.2进度计划...........................................................................................................................43.3管理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43.4施工总平面布置...............................................................................................................74施工准备.......................................................................................................................................84.1施工准备...........................................................................................................................84.2资源配置计划...................................................................................................................84.3施工说明及要求.............................................................................................................105施工方法.....................................................................................................................................165.1普通基础施工方法.........................................................................................................165.2其它基础型式工艺流程.................................................................................................275.3其它基础型式施工方法.................................................................................................286质量管理.....................................................................................................................................296.1质量管理方针及目标.....................................................................................................296.2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297安全管理.....................................................................................................................................307.1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307.2安全管理标准.................................................................................................................307.3安全管理措施.................................................................................................................317.4应急预案.........................................................................................................................31
8环境保护.....................................................................................................................................328.1环境保护目标.................................................................................................................328.2环境保护管理标准.........................................................................................................328.3环境保护管理措施.........................................................................................................32附图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34附表1基础配置表........................................................................................................................35
1编制依据(1)《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33—2012)(2)《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评定标准》(2006年版)(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GB50204-2002)(6)《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8)(8)《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9)(9)《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10)《输电线路施工机具设计、试验基本要求》(DL/T875—2004)(1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409—1991)(1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2004)(13)《(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14)《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第1册:输电线路》(15)《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第1部分:输电线路》(2012年版)(16)本工程相关设计图纸(17)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18)本公司三体系文件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页
2工程概况2.1工程简述糯扎渡直流受端配套交流工程(二期)(佛山段)(西江大跨越段)含西江大跨越和B1~B21塔(a)西江大跨越长约1.739km,采用耐-直-直-耐形式,跨越档993m,新建混压四回路直线跨越塔2基,混压四回路耐张塔2基。另需拆除原220kV南桥线#41(含)~#44(含)大跨越段线路,长约1.5km;原220kV南雁线#35(含)~#38(含)大跨越线路,长约1.5km。(b)自K4塔起,经B1至B21塔止,另含B12~V1、B17~Q2,全长7.629km,含500kV+220kV四回路3.958km,500kV+220kV三回路1.986km,500kV双回路0.901km,220kV单回路0.784km。另需调整V1~南雁线#52、Q2~南桥线#28弧垂,总长为1.414km;还需拆除原220kV南雁线#38(不含)~#48(含)段线路(含铁塔),长约3.2km;原220kV南桥线#29(不含)~#41(不含)段线路(含铁塔),长约4.8km。工程计划2013年1月20日开工,2013年11月30日竣工,总工期315天。工程建设相关单位见下表2-1表2-1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相关单位单位名称备注建设单位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设计单位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广东创成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广东威恒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2.2本工程基础型式本工程设计基础型式共有2种:人工挖孔桩基础和灌注桩基础。具体见下表。表2-2基础形式分布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分布情况(桩号)K2、K3、K4、B1、B2、B3、B4、4人工挖孔桩基础基17B7、B8、B9、B10、B11、B12、B13、B14、B15、V1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页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分布情况(桩号)K1、B5、B16、B17、B18、B19、5灌注桩基础基11B20、B21、Q1、Q22.3地质及地貌状况糯扎渡直流受端配套交流工程(二期)(佛山段)(西江大跨越段)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途径顺德区(龙江镇),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补充报告,本工程线路所经区域大地构造形成于新生代初期,经历了喜马拉雅运动,沉积了巨厚的海陆交互相第三系和第四系,同时还喷发堆积了多期基性火山岩,新构造运动以下降为主,区域区未见有活动断层,相对稳定,不影响线路路径方案的成立。线路沿线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承压水。根据水质取样分析,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这可通过提高基础混凝土等级来处理。2.4自然环境本标段经过江门市蓬江区、佛山市顺德区,线路沿线主要以丘陵、泥沼为主,有部分山地地形。山地、丘陵植被多为桉树、杂树为主,泥沼地带以鱼塘、水田为主。沿线地形比例见表2-4:表2-4地形划分表地形区段丘陵泥沼山地大跨越段75%25%0地形比例B1~B2150%32%18%2.5交通情况本线路交通条件尚可。本标段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势较平稳、相对高差不大,距公路、大路比较远,人抬运输不方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3页
3施工安排及进度计划3.1施工安排本分部工程由复测、分坑、土石方及基础施工等部分组成,其中复测、分坑由1个施工班组负责施工;土石方及基础施工投入4个土建施工队,进行平行流水作业。3.2进度计划本工程计划于2013年1月20日开工,2013年11月30日竣工,总日历工期315天。其中基础分部工程(含基础中间验收)从2013年2月18日至2013年7月23日,工期156天。3.3管理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4页
3.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刘厚力项目副经理:李敬民项目总工:黄武威施工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管理部档案信息部综合部部长:胡伟部长:梁维明部长:李孟部长:邹凯部长:王骁测量一队土建一队土建二队土建三队土建四队材料站队长队长队长队长队长站长图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5页
3.3.2管理职责表3-1组织机构岗位职责一览表序号职务岗位职责(1)根据施工单位的法人代表授权,代表施工单位对工程实施施工项目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项目管理决策的制定者,也是工程施工重大决策的执行者。(2)在管理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准,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接受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领导,接受企业管理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检查与监督。(3)根据施工单位法人代表授权的范围、时间和内容,对施工项目自开工准备至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全面管理。(4)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与企业管理层、施工作业层、各协作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等的协调,解决项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1项目经理(5)经授权组建项目经理部,选聘管理人员,确定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确保项目经理部高效运作。(6)主持项目经理部工作,组织制定施工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7)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对现场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8)建立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机构及体系,并监督其有效运行。(9)主持或参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大管理事项,包括开工仪式、重要会议、安全大检查、重要部位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竣工结算、施工总结等。(10)负责组织处理项目的管理收尾和合同收尾工作。(1)全面负责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协助项目经理抓好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工作。(2)主持项目经理部对施工图的审查,参加本工程的施工图纸会审。(3)主持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工程质量保证大纲、安全保证大纲、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措施等。2项目总工(4)组织项目经理部的工程技术交底、设计变更交底、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5)在技术上对工程部、工程技术人员、质检员的工作进行指导。(6)负责技术方面与建设、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的联系。(7)参加工程关键部位验收和竣工验收。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6页
序号职务岗位职责(1)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进度、生产调度等具体管理工作。施工技术(2)负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的实施。3部长(3)负责编制工程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4)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1)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2)负责编制质量保证大纲、质量保证手册、工程创优策划书。质量管理4(3)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参加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评定。部长(4)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的质量监督工作。(5)负责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分析、报告、统计等工作。(1)负责工程安全管理工作。(2)编制安全保证大纲,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3)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活动日活动,安全管理5指导兼职安全员的安全工作。部长(4)负责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监督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5)负责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分析、报告、统计等工作档案信息(1)负责项目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6部长(2)负责技术标准、施工图纸、技术资料、施工记录等的管理。(1)负责工程概预算、结算、财务、合同管理等工作。(2)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检验、运输、保管、标识等工作,以及甲供材料、设备的交接、验收、保管等工作。7综合部长(3)负责施工机具管理以及计量器具周期检验等工作。(4)负责施工现场人事保卫、后勤服务、关系协调、会务接待等工作。(5)负责施工现场的宣传报道,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设文明工地。(1)实行队长负责制,全面管理施工队的工作,并对项目经理负责。(2)对所负责的施工任务负全责,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平面布置,进行8施工队长工器具、材料准备,严格执行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合理组织、安排、带领人员施工。(3)施工队长是所负责施工段的安全、质量、进度第一责任人。3.4施工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7页
4施工准备4.1施工准备4.1.1施工技术准备(1)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提交审图意见。(2)编制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等。(3)本分部工程开工资料必须按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报审。(4)所有上报的技术资料必须按建设单位要求的格式及数量报送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的技术文件是施工技术交底的依据,在个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必须按有关要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4.1.2材料准备(1)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进度,按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和承包方提供材料分别编制设备材料的需求计划。(2)对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供应的塔材须按施工单位的有关规定进行接收与保管的准备工作,如卸车、运输、存贮场地、保管等,对于运输到现场材料站的塔材如有塔材缺陷、损坏,须及时通知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共同制定处理办法。(3)为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所有原材料(砂、石、水泥、钢筋、焊条等)的检验必须由监理见证送检。(4)应提前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以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要。配合比按试配及试验合格的数据执行,如采用商品混凝土也要对其检验,也应取得合格数据,并上报监理单位审批。4.1.3通讯准备项目经理部通过电话、传真机与建设单位、监理、设计、设备厂家、公司本部及各施工队联系,并接通互联网,按规定安装有关的工程管理系统。4.2资源配置计划4.2.1劳动力配置表4-1劳动力配置计划序号工种人数计划开始进场时间备注1安全员12013.3.10根据青赔交付情况2测量工12013.3.10及施工进度适时调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8页
3特种机械工22013.3.10整施工力量投入(本4焊工32013.3.10计划表按一个班组5电工22013.3.10要求配置)6其他(杂工)102013.3.104.2.2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计划施工设备计划2013年03月01日前开始进场,基础施工时施工队配备足够的施工工具和备用设施,以满足机械设施损坏后能及时修复或更换,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保证施工进度。本工程施工时各施工队配备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下表。表4-2人工挖孔桩基础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计划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GPS中海达DZ-9台12全站仪DTM-350台13钢卷尺30m把14钢卷尺5m把15塔尺5m副16花杆5m副17发电机50kW台28搅拌机轻型自落式台29震捣器电动台210电焊机台111钢模板标准型和异型套212钢管φ48*6m根25用于搭设浇筑平台13岩石风钻机台1岩石基础选用14地脚螺栓固定器各种规格套若干现场加工15模板固定角铁副40□150mm×150mm16试块盒组2×150mm17水泵台218塌落度筒个119串筒或溜槽套220手推车辆621镐把5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9页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22铁锹把10表4-3灌注桩基础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计划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GPS中海达DZ-9台12全站仪DTM-350台13钢卷尺30m把14钢卷尺5m把15塔尺5m副16花杆5m副17发电机50kW台28电焊机台29导向管6m根4按孔深来考虑10泥浆泵台2311吊斗1.5m个2312漏斗1.5m个213手推车辆6□150mm×150mm15试块盒组3×150mm16塌落度筒个117护筒套若干根据工程桩径选用4.3施工说明及要求4.3.1本工程一般说明(1)本工程的地质条件一般,多数塔位位于高山,部分位于丘陵、鱼塘、花场、果园及农庄内,不允许基础占地面积过大,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各塔位基础型号、尺寸见全线基础配置表(详见附表1基础配置表)。(2)本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标号:挖孔桩、钻孔灌注桩桩身采用C25,承台、立柱部分采用C25,基础垫层采用C10,基础保护帽采用C10。基础主筋为Ⅱ级钢筋,焊条E50型;基础其它钢筋为Ⅰ级钢筋,焊条为E43型。(3)本工程的杆塔号顺序是由±800kV江门换流站至500kV顺德变电站为杆塔号递增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0页
方向,并以此方向区分线路的前后左右,铁塔塔腿编号如下图所示。大号侧(顺德变电站)小号侧(江门换流站)图4-1杆塔方向示意图(4)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转角塔的中心不位移,应严格按照《基础配置表》中的要求施工。B.转角、终端塔浇注时,应按《基础配置表》要求,保证各桩顶高差值以及单桩的基面高差值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杆塔组立后有足够的预偏。C.本工程的铁塔基础根开均按《基础配置表》执行。施工时各队技术员要注意参照塔型和《基础半根开及地脚螺栓一览表》核对基础半根开。4.3.2本工程设计相关说明(1)本工程的杆塔位设计高程是指塔脚板的高程,为方便施工,以“相对中心桩高差值”来表示,其含义是指塔脚板相对杆塔位中心桩地面的高差值。若塔脚板低于中心桩地面,则“相对中心桩高差值”为“-”;反之,则为“+”(如塔位中心桩在水塘底、基础主柱要加高等情况,此时塔脚板高于塔位中心桩的天然地面);若塔脚板与杆塔位中心桩地面同高,则“相对中心桩高差值”为“0”,一般不予注记。(2)施工基面:基础的施工基面是用来计算基础埋深的起算面,基面数值以相对塔位测量中心桩的高差来确定,施工基面较中心桩高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在施工中应尽量保留中心桩或根据中心桩的位置定出作为施工及质量检查的辅助桩。(3)关于桩深问题的解释:灌注桩基础施工图只给出了基本桩长数据,末给出桩底到达土层的情况,施工时可根据桩埋深值查本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相应的地质孔得到。当发现桩进入的土层与《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提供的地质情况不符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以便及时得到解决。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1页
(4)关于立柱安装爬梯:对基础主柱露出地面超过1米的基础需设置预埋爬梯,爬梯按结构总说明图纸施工,爬梯钢筋外露部分需热热浸镀锌。基础爬梯安装方向见下图所示。线路方向爬梯中心桩图4-2基础爬梯安装示意图(5)关于塔脚保护帽的施工:直线塔经验收合格后可随即浇筑保护帽,耐张塔在架线后浇筑保护帽,保护帽所使用的砼标号为C10。要求保护帽四周覆盖塔脚底板及地脚螺栓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80mm,保护帽底面做成包着地脚螺栓周围的圆形,侧面垂直地面,顶面做成斜率为15﹪的伞形。同一杆塔的各腿保护帽尺寸应一致。4.3.3桩基础埋设声测管要求桩基超声波透射法声测管埋设要求见下图所示。图4-3声测管埋设要求(1)钢管连接处用螺纹套管连接,管子接头不应漏浆。(2)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保证灌注时无漏浆。(3)声测管可焊接或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保证成桩后声测管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埋设声测管时不应影响主筋的均匀分布。(4)声测管下端应放至桩底,管口应高出桩顶100mm以上,同一根桩管口宜在同一高度。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2页
(5)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呈对称形状布置。4.3.4铁塔预偏为保证铁塔架线后不向受力侧倾斜,转角塔和终端塔的基础须有一定的预偏值,转角塔内角侧受压基础比外角侧受拔基础顶面标高高出△h值,终端塔线路侧基础比构架侧基础顶面标高高出△h值,施工时应按该值计算出基础斜面,使四个基础顶均在同一斜面上。各腿杆塔号转角度腿号备注高差(mm)Ⅰ0Ⅱ0K1左33度47分Ⅲ98Ⅳ98Ⅰ98Ⅱ87K4右29度49分Ⅲ0Ⅳ0Ⅰ118Ⅱ116B2左56度50分Ⅲ0Ⅳ0Ⅰ0Ⅱ0B4左13度26分Ⅲ58Ⅳ63Ⅰ0Ⅱ0B6左64度54分Ⅲ120Ⅳ120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3页
杆塔号转角度腿号各腿备注Ⅰ95Ⅱ94B8右48度17分Ⅲ0Ⅳ0Ⅰ0Ⅱ0B10左44度05分Ⅲ73Ⅳ71Ⅰ0Ⅱ0B14左16度49分Ⅲ58Ⅳ58Ⅰ0Ⅱ0B16左46度15分Ⅲ104Ⅳ104Ⅰ0Ⅱ0B20左06度08分Ⅲ61Ⅳ61Ⅰ0Ⅱ0B21左07度35分Ⅲ51Ⅳ51Ⅰ0Ⅱ0V1左29度43分Ⅲ52Ⅳ52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4页
各腿杆塔号转角度腿号备注高差(mm)Ⅰ18Ⅱ18GQ1右00度52分Ⅲ0Ⅳ0Ⅰ33Ⅱ33GQ2右22度08分Ⅲ0Ⅳ0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5页
5施工方法5.1普通基础施工方法普通基础(含阶梯式基础、版式柔性基础、等截面斜柱基础、变截面斜柱基础、插入式基础等)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5-1所示。图5-1普通基础工艺流程图5.1.1线路复测(1)线路复测的任务是核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与现场是否相符、设计标桩是否丢失或移动,为基础施工工作好准备,也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创造条件。(2)路径复测的主要项目有: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转角杆塔中心桩复测、档距和标高的复测、核实被交叉跨越的位置和标高是否与杆塔平断面图所标注的相符、复测有危险影响的断面点(包括风偏)是否符合设计规程要求和丢桩补测。(3)线路复测的操作程序A.路径复测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提供的路径图、平断面图、杆塔明细表、基础图、基础地形图、基础配置表、基础根开表及项目部提供的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熟悉沿线交通、地形情况。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6页
B.拟定复测顺序,做好人员分工,准备线路复测资料、复测所需工具及记录文具。路径复测工作必须由测量工主持,由技术员、质检员和送电工配合工作。仪器观测与测量记录须分别由两人完成,并做到当天作业当天检查核对。C.使用测量仪器前,检查校正仪器工具。按正确的线路复测方法对所复测内容(杆塔位置、档距、高程、转角、补桩、主要跨越和风偏等)进行复测。D.现场标定直线、转角及补辅助桩。对设计需移动的桩位按设计要求进行移动、钉桩和标定,保留原桩位(原桩位为后续工序中标高的依据),并反复对移动长度及记录,分坑必须在复测结束后进行,不得边复测边分坑。E.整理测量结果,线路复测的原始记录和正式记录(或电子版),上报项目部。(4)路径复测的主要工程量见下表表5-1复测工程量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自然直线段个282其中耐张段个163线路长度公里9.3684转角桩(耐张塔)个175直线塔个116杆(塔)位基28复测28个7线档个278被跨越电力线路处2310kV9被跨越低压线路处2010被跨越通信线处1111被跨通航河流处312被跨公路(含普通大路)处1613成片的杂树林处多处偏于大号侧14地形凸起点处多处偏于大号侧(5)线路路径复测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见下表表5-2线路路径复测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表序检查(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号1转角桩角度1’30”经纬仪复测2档距1%LGPS/经纬仪复测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7页
3被跨越物高程0.5mGPS/经纬仪检查4杆(塔)位高程0.5mGPS/经纬仪检查5地形凸起点高程0.5mGPS/经纬仪检查6直线桩横线路偏移50mmGPS/经纬仪定线、钢尺量偏7被跨越物与邻近杆(塔)位距离1%L’GPS/用经纬仪塔尺复测地形凸起点、风偏危险点与邻近杆(塔)81%l’GPS/用经纬仪塔尺复测位距离注:1.L-为档距,L’-为被跨越物或地形凸起点、风偏危险点与邻近杆(塔)位水平距离。2.地形凸起点:是指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5.1.2塔位分坑(1)直线塔基础分坑直线桩复测方法可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测定中心桩位是否正确,采用正倒镜测定中心桩的位置偏移,横线路方向要控制在50mm以内,否则须用正倒镜法予以修正,直线方向用“两点间定线方法”校核。由于线路主要跨越有果树、杂树、棚、砖瓦房等,故给测量过程中的透视带来障碍,建议采用高脚架或采用三角形、矩形法,但要严格控制精度。如下图所示,a为基础半根开(基础地脚螺栓中心至线行中线或横担中线的距离),b为坑口边长,O为铁塔的中心,分坑前应先分别算出如下尺寸:基础半对角,坑口近点,坑口远点。图5-2正方形直线塔基础分坑示意图分坑时在中心点O安平经纬仪,并前视相邻杆塔位中心桩,将水平度归零,然后将仪器转到45°定出B、D两辅助桩,继续转到135°定出A、C两辅助桩。自O点沿OD方向分别量水平距离L1、L2定出1点和2点。将2b长的皮尺两端固定于1、2点,用手钩住皮尺中部D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8页
处向外拉直角即得出3点,再折向另一侧得出4点,1至4点的连线为坑口的位置。同样根据计算结果对另外的三个腿进行分坑。长方形直线塔基础分坑可参照以上方法计算有关尺寸。(2)转角塔基础分坑如下图所示转角塔基础分坑布置:分坑时将经纬仪安放中心桩O处,按照(180°-a)/2打分角桩定出角分线,将角分线归零,正反转45度打出对角桩分坑,尺寸计算如同直线基础分坑一样。图5-3转角塔基础分坑示意图(3)高低腿基础分坑a.根据基础各个基础基面与中心桩的相对高差、半根开等,计算各个半对角线线长。如下图所示,以D坑为例:已知D坑半根开为a、基面与中心桩的相对高差为HB0,桩径为d。图5-4高低腿基础分坑示意图b.当地形较平坦时,在中心桩0处安平经纬仪,对准线路方向,将底盘固定。水平旋转45°,使望远镜对准对角线方向,在坑口外侧钉水平桩P2,在水平桩P2与中心桩O间量取半对角线长定出孔位。其他三个坑可用同样方法放样。c.当地形高差较大时,可根据中心桩施工基面与基坑地面间的高低差,把水平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19页
距离换算成斜距进行基坑放样。已知B坑的半对角线线长为LB01,B坑地面与桩位基面的高低差为HB0,由此可计算出D坑的半对角线斜距22LBOHLBO1HBO,然后,以LBOH定出基坑中心,再以d/2值确定基坑的孔位。d.当中心桩施工基面与基坑间不能通视时.用经纬仪进行分段定点丈量,用半对角线线长或半对角线斜距进行丈量放样。5.1.3土石方开挖(1)铁塔基础的坑深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基准计算,若设计无施工基面要求时,应以杆塔中心桩顶面为基准。基坑开挖前,应核对设计有无降低施工基面规定;若有,须先降基,再开挖;降基后,若中心桩被铲掉,应补钉中心桩。(2)基坑开挖时,应保护好杆塔中心桩和复测时所钉的辅助桩,如设计中心桩需挖掉时,应保护好补钉中心桩的辅助桩。(3)对于坑底不等高的转角塔、终端塔基础的基坑,挖坑时应认真核对方位,防止挖错。(4)易积水的杆塔位,应在基坑的外围修筑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造成坑壁坍塌。(5)挖坑时如发现基坑土质与原设计不符,或者坑内发现天然溶洞、古墓、管道等,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研究处理。(6)对于土质边坡或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在开挖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坡脚护面保护措施,以确保边坡稳定。(7)开挖土石方时,宜从上到下,依次进行,挖填土宜求平衡,尽量分散处理弃土,如必须在坡顶或山腰大量弃土时,应进行坡体稳定验算。(8)铁塔基础坑深的允许偏差为:+100mm、-50mm;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岩石基础坑深不应小于设计深度。(9)铁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100mm以上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当铁塔基础坑超深采用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时,每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夯实后的耐压力不应低于原状土,当无法达到时,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上述所提的铺石灌浆为石的粒径宜为10~30mm,浆的标号为C10级混凝土。(10)开挖前,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将杆位基面及附近的浮土等杂物清理干净。(11)人工开挖基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土坑底面积超过2m2时,可由二人同时挖掘,但不得面对面操作。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0页
(12)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壤变化;如果发现土壤湿度增大,或者土质松散时,应采取措施,或加大坡度或坑壁加以支撑。(13)一般土坑开挖的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坡度大小见下表。土壤分类砂土、砾土、淤泥砂质粘土粘土、黄土坚土岩石安全坡度系数0.750.50.30.150(14)坑底必须铲平,中间不得有凹凸不平现象,坑的四角宜呈直角,坑口和坑底宣呈等腰梯形。(15)在基坑上方的松土应离坑口边不小于1m。5.1.4钢筋加工及安装(1)钢筋购置必须符合有关采购程序,运往现场后进行检验试验,并符合相关要求。(2)钢筋的加工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筋不得使用。(3)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规定: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如下图5-5所示。图5-5(4)钢筋的焊接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经考试合格的焊工试焊,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施焊。(5)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直焊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5毫米的钢筋和轻骨料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0毫米的I级钢筋及直径大于25毫米的I级钢筋,均应采用焊接接头。(6)接头以搭接方式为主,双面焊缝,焊接长度为5d,当采用单面焊接时,其焊接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1页
度必须达到10d以上。采用直焊方式,不要弯焊。(7)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的区段范围内(不小于500毫米),一根钢筋不得有二个接头,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受拉区不宜超过25%;受压区不宜超过50%。(8)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9)钢筋的坑内绑扎:对于大开挖式基础,因为钢筋多,布置密,体积大,必须在坑内绑扎。坑内绑扎顺序由下向上,底层钢筋可用100×100×40mm的C20混凝土预制垫块支起,垫块之间的距离为1m,每面同一条线上的垫块最少不小于4块,垫块应绑牢。坑内绑扎钢筋时,在基坑底部,按图纸要求排列布置钢筋,钢筋网应均匀布置。(10)在基坑底部,按几何中心线画出立柱位置尺寸,并应有明显的标志。绑扎一定要固定牢靠,避免在浇注混凝上时钢筋移动造成立柱轴线位移。(11)钢筋的绑扎前应先熟悉基础施工图,核对钢筋配料是否正确,可采用#20铁丝绑牢。(12)板式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13)箍筋末端应向基础内,其弯钩叠合处应位于柱角主筋处,且沿主筋方向交错布置。箍筋的转角与钢筋的交接点均应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和钢筋的相交点可成梅花形交错绑扎。(14)柱中竖向钢筋(主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与模板成90°。(15)钢筋绑扎成形后,要反复核查,配制的钢筋的类别、根数、直径和间距应符合图纸规范及设计。(16)钢筋绑扎的质量要求为: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笼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5.1.5模板安装及要求(1)模板安装前应对其尺寸进行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变形、裂缝等,合格后方准拼装。(2)拼装的模板必须与设计的基础尺寸相符,拼装连接须牢固,如果阶梯式基础的底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2页
板用土壁代模板,坑壁应修平,底板宽度不应有负误差,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对局部容易掉块的坑壁,应抹浆保护。(3)清除坑内浮土,检查坑深及坑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支模。(4)模板和钢筋的安装通常是交叉进行,在清查模板的同时应按设计图纸检查钢筋及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和质量。(5)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用的测量控制点或控制桩。(6)模板就位后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基础分阶梯时,每一阶台的模板都应作一次调整,对中→找正→操平。(7)整基模板安装后,可用井字线测量根开、对角线等,经综合调整、直至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为止。(8)模板经调整并检查符合要求后,应立即安装固定模板的支撑。(9)支撑方法,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模板长度而定,土质坚硬时,应在模板四侧用方木或圆木(60×60mm或Ø60~80mm)作成斜支撑杆;土质松软或模板较长时,除增加斜支撑之外,在阶台上连接加固角钢。(10)对于木模板的支撑可使用钢管支撑或圆木支撑,模板支撑必须牢固可靠。(11)台阶与台阶之间或立柱与下部台阶之间,可用支架或抬架连接,以保证上一台阶或立柱的稳定。(12)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木模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8mm的板材。(13)模板合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的连接肋木用50×50mm,肋木之间距离一般为500~700mm。(14)模板安装后应仔细检查各部件是否牢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下沉等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5.1.6地脚螺栓安装(1)安装前必须检查地脚螺栓的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2)工程上一般使用的地脚螺栓采用组合式,在现场组装地脚螺栓时,应注意每根螺栓的高度一致,地脚螺栓的根开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并注意不要变形。(3)重量较轻的地脚螺栓安装时,可用地脚螺栓板将其固定组成一组,待浇制至一定高度以后再放地脚螺栓进行调校。(4)重量较大的地脚螺栓安装时,应在扎筋前先组装好地脚螺栓,并用地脚螺栓板固定好,调校好其高度及本身螺栓的根开,拧紧螺栓,将其吊起以后再进行钢筋绑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3页
(5)地脚螺栓安装尺寸调校好以后,应固定并注意在施工过程中不要碰撞,以免影响安装尺寸,基础浇制过程中及浇制完以后,都应注意复核地脚螺栓的安装尺寸。(6)对于转角塔、终端塔的受压腿和受拉腿,地脚螺栓规格可能不相同,必须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准安装。5.1.7混凝土浇制(1)在基坑上方搭设工作平台,以抬木(或抬架)作为承力横梁,再搭小横杆,顶面用木板或钢板铺设平整,木板或钢板两端必须搭在受力的抬木或横杆上,不得悬空。(2)混凝土材料用量必须按配合比在现场称量。(3)机械搅拌的加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合理方法是在上料斗中先装石子,再装水泥及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上料斗提升进料的同时陆续加水。采用这种方式砂子压住水泥,上料时水泥不致飞扬,水泥及砂又不致粘住斗底。上料时,水泥及砂先进入鼓筒形成水泥砂浆,缩短了裹石子的过程,搅拌时间为自全部材料装人搅拌筒中起算不小于90秒。(4)搅拌机使用完毕或中途停机时间较长,必须在旋转中用清水冲洗滚桶,然后再停机。(5)混凝土下料时先从立柱中心开始,逐渐延伸至四周,应避免将钢筋向一侧挤压变形。(6)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一般不超过2m;如超过2m的,为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应设置串筒或溜槽。(7)下雨天不宜露天搅拌和浇灌混凝土;如果浇灌,必须及时覆盖,防止雨水冲刷和增大水灰比。(8)灌筑前首先对模板、钢筋的安装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钢筋是隐蔽工程,其检查结果应作好记录,应将模板或基槽内的积水、垃圾和钢筋上的油污、泥土清理干净,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亦应予以堵塞,不用模板进行混凝土浇制时,必须有防止泥土渗入混凝土的措施。(9)基础灌筑深度在2m以内时,混凝土可用铁锹往模板内浇灌,也可以将混凝土由搅拌板直接倒入坑槽内;但应保证混凝土能充满模板内边角。在浇完底盘开始浇主柱前,应先在主柱底部填以50~100mm与灌筑的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当继续往上灌筑时,应特别注意检查主柱与底盘接缝处是否有漏浆现象。如发现漏浆,应立即停止灌筑;将漏桨堵塞后再行浇灌。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4页
(10)对层间结合处,主柱四角边缘等不易捣实的拐角处,必须用扁头捣固扦插几回。如果砂浆少,可适当增补砂浆,主柱与上层阶台之间容易出现蜂窝、狗洞,主要是漏浆造成,为此,必须加强捣固,在主柱模板外侧压一层牛皮纸且用砂料压紧,防止漏浆。(11)在混凝土浇灌及振捣过程中,密切注意模板及支撑木是否变形、下沉、移动及漏浆等现象,发现后应立即处理。(12)混凝土基础的每个腿,应连续进行浇灌,如中途必须停顿时,应不超过水泥初凝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两小时)。对于一般开挖基础均应一次浇制完成,不准留施工缝。(13)一般采用机械插入式振捣方法,使用时一般垂直插入,并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0~100mm,促使上下层相互结合。(14)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拨”,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的混凝土振实,与下面的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等现象;慢拨可防止振动棒抽出时形成空洞。(15)振动棒各插点的间距应该均匀,不要忽远忽近,一般间距不要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所谓有效作用半径是指捣棒中心到所振动范围的距离,作用半径通常为300~400mm。(16)振动棒的移动方式有方格式与交错式两种,交错式重叠、搭接较多,振捣密实。(17)基础灌筑完毕后,拆去地脚螺栓丝扣的保护套,再一次检查地螺栓的根开和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主柱中心的偏移,检查基础根开及对角线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超出允许误差的,应在混凝土初凝前调整合格并在周围灌浆。(18)为了实现基础一次成形,整基基础混凝土浇灌完成应及时抹面,可在尚有水泥浆的基础面上撒少许水泥用灰批抹光,抹面时间为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前,用经纬仪对基础顶面进行检测并操平,对转角塔,所操平在基础面应为斜平面。(19)基础浇制完成后,工具应集中,拌板应清洗干净,为下基基础浇制作好准备;清理多余的散落在支模及支撑上的浆石,以免造成拆模的困难,减少模板的损坏。(20)坍落度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及以上,其数值不得大于配合比设计的规定值,并严格控制水灰比。(21)配合比材料用量每班日或每基基础应检查两次,其偏差应控制在上述施工措施规定的范围内。(22)试块制作根据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A.试块应在现场从浇筑中的混凝土取样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基本相同。B.石块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转角、耐张、终端、换位塔及直线转角塔基础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5页
每基应取一组;一般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队每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单基或连续浇筑混凝土量超过100m³时亦应取一组;按大跨越设计的直线塔基础及拉线基础,每腿应取一组,但当混凝土量不超过同工程中大转角或者终端塔基础时,则应每基取一组;当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当需要作其他强度鉴定时,外加试块的组数由各工程自定。(23)试块规格统一为150mm×150mm×150mm,应现场制作,现场养护,并注明工程名称、杆塔号、混凝土强度、制作日期。5.1.8基础养护、拆模(1)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忽视养护,将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降低混凝土标号,影响使用甚至不能使用。(2)养护时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袋或泥土和淋水,使基础表面经常保持湿润。(3)当气温高于+5°C时,基础应经常淋水养护,次数应保持混凝土基础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4)养护工作应在浇完后十二小时内开始进行(炎热和干燥有风天气为三小时)。(5)养护初期,水泥反应较快,需水也多,所以要特别注意在灌筑以后几天的养护工作;浇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润湿状态为宜,养护所用的水与浇制水相同。(6)基础混凝土拆模经监理人员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回填土。(7)当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浇制完后约48小时),可进行基础拆模工作,拆模应自上而下,拆模后要对基础进行认真检查并做好施工记录。对于等截面斜柱基础(插入式基础)的拆模时间,按设计要求执行。为避免主柱受自重作用发生变形,基础回填时应先回填基础内侧再回填基础外侧。拆模前应通知监理代表和项目部质检员到现场检查鉴定,做出合格、不合格或修补的决定。(8)拆模后基础各项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棱角应不受损坏,表面应光滑,无麻面、蜂窝、露筋等现象。5.1.9回填土(1)6.10.1基础安装经质量检查符合设计规定及质量标准后方准回填土,回填土前应经监理代表或项目部专职质检员检查。(2)6.10.2基坑的回填,应分层夯实,夯实后的耐压力不应低于原状土;对不宜夯实的水饱和粘性土,回填时可不夯,但应分层填实,密度要求同样为70%及以上。(3)6.10.3其他不宜夯实的大孔性土、砂、淤泥等,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二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6页
次回填,至架线时的耐压力不应低于原状土。(4)6.10.4凡是要夯实的土壤,在夯实过程中应有次序地沿四周均匀夯实,避免基础移动和倾斜。土中可按比例掺碎石,但树根杂草宜清除。(5)6.10.5对于各类基坑,回填土之前都应排除坑内积水。(6)6.10.6对于等截面斜柱基础(插入式基础),要求基础回填时应先回填基础内侧再回填基础外侧。(7)6.10.7所有需要回填的杆塔基础坑,在其地平面以上应筑有自然坡度的防沉层,并要求上部面积和周边不小于坑口;对于一般土壤防沉层应高出地面300mm;对于冻土及不易夯实的土壤防沉层应高出地面500mm;工程竣工移交时,回填土应不低于地面。(8)6.10.8基础回填土完毕,基础周围场地应平整,如基础位于山坡上,应在基础坑之外离底板边至1m以外的山坡上方侧开挖排水沟,避免基础附近积水。5.2其它基础型式工艺流程5.2.1人工挖孔桩基础图5-7人工挖孔桩基础工艺流程图5.2.2灌注桩基础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7页
图5-8灌注桩基础工艺流程图5.3其它基础型式施工方法其它基础型式施工方法详见《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第1部分:输电线路(2012版)》(人工挖孔桩基础SDXL-ZW-03、灌注桩基础SDXL-ZW-04)。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8页
6质量管理6.1质量管理方针及目标6.1.1质量管理方针优质服务、创造一流。6.1.2质量目标(1)分部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2)工程建设期间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3)实现工程质量“零缺陷移交”。6.2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6.2.1质量控制措施详见《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第1部分:输电线路(2012版)》人工挖孔桩基础SDXL-ZW-03、灌注桩基础SDXL-ZW-04。6.2.2质量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按《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和《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第1部分:输电工程》中的检验标准及检查方法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1-B.1—表1-B.11规定执行。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29页
7安全管理7.1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7.1.1安全管理方针以人为本、遵守法规、科学管理、持续改进。7.1.2安全管理目标(1)杜绝发生人身死亡事故、重伤事故;(2)杜绝发生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3)杜绝发生火灾事故;(4)杜绝发生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5)杜绝发生环境污染;(6)杜绝发生垮(坍)塌事故;(7)杜绝发生员工集体食物中毒事故;(8)不发生由于施工导致的电网事故;(9)不发生其他性质恶劣、不良社会影响的事故。7.2安全管理标准表7-1主要安全管理标准一览表序号标准名称编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9)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4)4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CSG/MS0403-2005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2004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0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工程建设员工安全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30页
施工行为规范手册7.3安全管理措施7.3.1安全风险辨析及预控(1)施工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风险分析表。(2)按《指南》与本分部工程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工负责人签发。(3)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4)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10天,超过10天须重新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7.4应急预案项目部要参照公司的应急预案,结合本工程特点,编制本工程的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部成立应急工作机构。应急工作机构主任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施工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管理部、档案信息部、综合部负责人担任。(2)按照“平战结合、专业搭配、装备专业”的原则,建立“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应急队伍。(3)应急物资按照“合理储备、信息共享、统一调配”的原则管理,购置、储备的应急物资能保障应急抢险工作需要。(4)在工程项目范围内,发生突发事件时,项目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和处置,由应急指挥机构及管理部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5)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培训。(6)项目部依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组织演练,演练后,要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应急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修订完善应急预案。(7)要建立完善的“三预体系”(预防、预报、预警)。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31页
8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目标8.1.1影响环境的因素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以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程序》,通过采用多因素评分法对本工程的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本工程的重要环境因素。表8-1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序号环境因素存在工序现有管理措施1建筑工程施工产生的粉尘建筑工程施工洒水除尘2废弃的水泥、砂、碎石和混凝土渣建筑工程施工外运掩埋3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排放施工全过程加强保养,合理使用,减少排放4施工机具产生的噪声和振动施工全过程加强保养,合理使用,减少影响5施工机具油污施工全过程过滤回收,减少排放6生活垃圾排放施工全过程分类处理,减少排放8.1.2环境保护目标减少污染、排放达标。8.2环境保护管理标准表8-2主要环境保护管理标准一览表序号标准名称编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77号(1997)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39号(2011)8.3环境保护管理措施项目部要按照公司的环境管理制度,结合本工程特点,编制本工程的环保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项目部环保管理组织机构的人员。(2)对本工程施工可能出现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与公司当年版的《环境因素一览表》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32页
对照),若存在新的环境因素,要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形成本工程的《环境因素一览表》。(3)制订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的管理和实施措施。其中包括纸张等办公用品、水、电、现场生活用燃油(燃气)、工程施工中各种线材、管材、电线、电缆、消耗性材料、燃气油等。(4)明确规定液体和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存放点和分类贮存地点,并明显标识,贮存点应考虑防扬散、防止流失和不影响健康的措施。(5)明确规定本工程液体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和责任人。(6)按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设立应急组织机构,成立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和设备,并做好培训和演练。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33页
附图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34页
附表1基础配置表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35页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36页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第37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打桩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酒店门厅部位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独立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作业)
- 锚杆桩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风电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施工合同_0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实用手册
- A阵列厂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速学宝典(II)
-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A)
-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第三四讲
- 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 条形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3581)
- 厦门某工程管桩基础工程施工承包合同_secret
- 一般桥梁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 地下室基础工程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