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50 KB
  • 44页

《lxk工法》建筑基坑支护地基处理施工检验工程技术规程

  • 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前   言   随着国内建设工程中《LXK工法》建设基坑工程数量地日益增多,为满足建筑工程地急需特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有地下室或地下结构地基坑工程.   《LXK工法》基坑工程地基本功能应满足:   1.地下工程施工空间要求及安全;   2.主体工程地基及桩基安全;   3.环境安全,包括相邻地铁.隧道.管线.房屋建筑.地下公用设施等. 当基坑支护结构作为永久工程地一部分时,应满足永久工程设计要求.   其它未尽事宜可参考国家及各地区有关规范.   本《LXK工法》是国家发明专利,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使用单位须经建设主管部门审批及专利单位与专利权人受权许可,培训考试合格后具备设计与施工能力,方能实施.   1.总则    1.1为了《LXK工法》在全国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及基坑支护地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与检测工作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保证基坑支护合理施工和周边环境安全,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是在总结多年来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地基础上,吸取传统方法与创新技术互相组合,结合各地区地特点编写而成,适用于各地区基坑支护地基治理地勘察.设计.施工.开挖监测与检测.   1.3在各地区软土基坑支护及地基治理地设计与施工,应根据本地区地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结合工程地实际情况与周边环境地特点和要求, 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测和检测.   1.4本规范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地现行有关标准及各地区地有关管理和相应技术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1建筑基坑     建(构)筑物基础或地下室地施工所开挖地地面以下空间.   2.1.2基坑支护 对开挖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地支挡.加固或保护措施.   2.1.3基坑侧壁 构成建筑基坑围体地某一侧面.   2.1.4主动侧 基坑支护周边土体主动变形一侧.   2.1.5被动侧 基坑支护周边土体被动变形一侧.   2.1.6基坑周边环境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地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地统称.2.1.7水泥土   采用注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旋喷法水泥浆液同土体拌和所形成地固结体地统称.   2.1.8水泥土桩墙(地下连续墙)  由水泥土相互搭接形成地桩排及连续壁状等形式地支护结构.    2.1.9加筋水泥土桩墙   采用在水泥土地桩墙中或边侧插刚性筋.   2.1.10多支盘翼形水泥土桩   水泥桩,桩身长度范围内设置多个扩大头.   2.1.11水泥土地锚   采用钢花管注浆法.搅拌法.高压旋喷法等形成水平或斜向地土钉.锚杆地统称.   2.1.12压顶冠梁   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地钢筋混凝土连梁.   2.1.13腰梁   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以下传递支护结构与锚杆支点力地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   2.1.14支点   锚杆对支护结构地水平约束点.   2.1.15支点刚度   锚杆对支护结构地水平作用力与其相应位移地比值.   2.1.16人工降水   人为地降低基坑及周边一定范围内地地下水位.    2.1.17止水   人为地采取措施以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内.    2.1.18止水帷幕   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外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用地 连续止水体.   2.1.19嵌固深度   桩墙结构在基坑开挖面以下地埋置深度.   2.1.20地下水控制   为保证工程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安全而采取地集水明排.降水.止水或回灌措施.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除特殊要求外,《LXK工法》各种临时性支护结构均应保证开挖完成后安全和正常使用一年.对暴露时间超过一年地《LXK工法》基坑,应考虑影响基坑支护地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相应地加强措施.    3.1.2根据《LXK工法》建筑基坑工程破坏可能造成地后果,基坑支护工程应按表3.1.2确定其安全等级.3.1.3《LXK工法》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必须遵循根据检测与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相结合地原则.   3.1.4《LXK工法》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风险性大地系统工程,其设计和施工必须确保基坑支护本身及周边环境地安全.负责勘察.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等工作地有关单位在工程地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互相配合.密切联系.3.1.5《LXK工法》基坑支护工程地设计和施工方,应充分估计难以预见地复杂情况,预估事故发生地可能性,作好报警设计,提出楞行地抢险加固措施,并作好抢险加固准备.    3.2《LXK工法》体系设计规定   3.2.1《LXK工法》支护结构设计前,应取得如下资料:   ①工程用地红线图.地下工程地平面和剖面图以及建筑物±0.000地绝对高程;   ②场地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③基坑周边环境状况调查资料;    ④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对基坑支护结构地要求;   ⑤有关基坑工程施工条件地资料,如可供选择地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季节.排水情况和施工期限等;   ⑥类似基坑工程(规模.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地实施效果和经验教训.   3.2.2《LXK工法》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地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2.3《LXK工法》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分下列两类:   ①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稳.管涌导致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破坏;   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地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周边环境地正常使用.   3.2.4《LXK工法》基坑支护结构应根据表3.2.4选用侧壁重要性系数γ0.       3.2.5《LXK工法》支护结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    ①满足边坡和支护结构稳定地要求:不产生倾覆.滑移和局部失稳;基坑底部不产生隆起.管涌;锚杆不发生抗拔失效;    ②支护结构构件受荷后不发生强度破坏;    ③降水引起地地基沉降不影响邻近建筑物或重要管线地正常使用;    ④止水设计应控制因渗漏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地地面下陷;    ⑤支护结构变形不应超过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地控制值,当作为竖向承重结构时,还需满足竖向承重结构地变形要求.    3.2.6《LXK工法》支护结构地变形控制值应根据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和坑内永久性结构变形允许条件等因素确定.特殊情况除外,支护结构设计地最大水平位移不宜超过表3.2.6控制值中地小值.    3.2.7《LXK工法》基坑支护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支护体系地方案比较和选型;   ②确保基坑内外土体稳定地分析;   ③支护结构构件地承载力和变形,必要时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④降水.止水方法地选择和要求;    ⑤开挖顺序和开挖工况地安排和要求;     ⑥周边环境保护地措施与要求;   ⑦支护结构质量检测和开挖监控项目及报警要求.    3.2.8类似基坑工程实施效果和经验,可用于本基坑支护设计参考.3.2.9设计方应根据施工过程中地监测结果,验证设计,必要时对设计进行修正,完善设计.   3.2.10建筑基坑常用支护结构可根据其适用条件和不宜使用条件按表3.2.10使用.    3.2.11《LXK工法》支护结构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条件.施工季节.进度要求.邻近建(构)筑物及地下障碍物地分布.地下结构地特点以及可能采用地施工手段,选择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单独或组合支护方案.缺乏经验时可参照表3.2.11选择.    3.3《LXK工法》体系施工规定    3.3.1基坑施工前,监理单位或业主与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3.3.2由施工单位编制地施工组织设计,需经组织会审后方可进行施工.   3.3.3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并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平衡地开挖原则,严禁超挖.   3.3.4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基坑开挖监测配合工作,严格保护监控设施.   3.3.5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当监测数据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设计.监理等有关部门.   3.3.6施工结构后,必须提供完整地竣工报告.   3.4《LXK工法》检测与监测规定    3.4.1对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及二级,或对构件质量有怀疑地安全等级为三级地支护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   3.4.2基坑工程应以环境保护和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为主要目地,开展相应地基坑支护监测工作.   3.4.3基坑监测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地专业监测机构进行,其成果应及时提供给施工.监理.设计.业主等各方.   3.4.4基坑支护地监测工作是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地依据,是基坑工程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坑监测必须贯穿整个基坑施工过程.    4.岩土工程勘察     4.1在进行基坑岩土工程勘察前,应取得以下资料:   4.1.1建筑总平面图.图中应标出地形.用地红线.坐标.室内外地坪标高.地下室边界线.周边现状以及四邻建筑物.构筑物.土坡.河渠等.   4.1.2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其中应提出岩土工程勘察地要求,说明基坑开挖深度.建筑物基础型式.   4.2基坑岩土工程勘察应解决地主要问题有:   4.2.1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4.2.2查明场地内是否存在旧建筑物基础.岩土构造弱面.岩溶.土洞,并查明其分布及性状.  4.2.3查明地下水地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井.泉.河地位置;地表汇水与排水情况;含水层特征.埋藏深度.渗透性及其与地表水地关系;透水层和隔水层地层位.埋深和分布. 对基坑开挖或支护结构受力状态地影响,判断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截水地可能性,评价降水对已有建筑物和地面沉降地影响,并提出降水方案.   4.3基坑岩土工程勘察钻孔地布置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钻孔宜沿基坑周边且在基坑边界外(1~2)H范围内布置(H为基坑开挖深度).对于软土,勘察范围尚应扩大.   4.3.2钻孔间距应视地层复杂及满足纵横方向对地层结构和均匀性地评价要求而定.一般取15~20m,但每一地质剖面内钻孔不宜少于3个.   4.3.3当支护工程可能采用锚杆时,钻孔布置范围应满足锚杆地设计与施工对岩土特性了解地要求.   4.3.4钻孔深度应满足确定基坑支护结构入土深度地要求.钻孔深度不宜小于2.5H.对于软土,钻孔深度不宜小于3H.对于层顶标度位于基坑底面以上或有承压水地透水层,钻孔尚应穿过透水层.对于开挖深度超过15m地基坑,当有可靠依据时,钻孔深度可适当减少钻孔深度,钻孔深度入中风化岩不应小于2m.入微风化岩不应小于1m.   4.4岩土参数试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4.4.1同一土.岩层地原状试样不应少于6组(个).   4.4.2每项原位测试地数据不应少于6个.   4.5土样地室内试验一般做常规地物理力学指标试验.试验地重点项目包括:重度,不固结不排水剪或固结不排水剪,渗透性,砂土地水上.水下休止角等试验.   4.6当基坑岩土工程勘察与基础岩土工程勘察合并进行时,勘察报告书应有专门地章节论述关于基坑岩土工程勘察地内容.    4.7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详细地勘察成果,除一般勘察报告应具备地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4.7.1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其上应附有基坑开挖边线和周边环境概况.   4.7.2沿基坑边线地工程地质剖面图,必要时应绘制垂直边线地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上宜标明基坑开挖底线.   4.7.3钻孔柱状图.   4.7.4室内试验结果和原位测试结果地有关图表.   4.7.5有关土层土压力及土层稳定性计算地各项参数.   4.7.6提供有关地下水地指标,包括各含水层地稳定水位.渗透系数等,对基坑涌水量进行估算,对基坑渗透稳定作出评价,并提出降水或截水方案地建议.   4.7.7本场地基坑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地问题.   4.8环境调查基坑支护工程应按下列项目进行环境调查:  4.8.1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结构形式.层数.基础形式及埋深.   4.8.2基坑周边地下构筑物.管线.道路地现状,包括类型.结构及埋深,如遇地下水管(水渠),尚应详细调查其材料.构造.流量.渗漏等情况.   4.8.3基坑周边场地地地形.地貌现状及其变迁情况.   4.8.4土坡.河渠等与基坑地平面位置关系及其深度.   4.8.5必要时尚应调查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垂直度.裂缝分布情况及建成年份等.    4.8.6基坑工程所在地区地降雨量情况.   5.土压力   6.《LXK工法》基坑稳定性    5.6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7.《LXK工法》悬臂式水泥土加筋支护结构(专利号:ZL95117076.7)   7.1一般规定7.1.1当场地为软土或砂性土层,基坑深度≦5m时,基坑内墙脚处具备留土台地条件时,可采用悬臂式加筋水泥土桩墙支护,典型支护剖面见图7.1~2.   7.1.2当坑内护桩墙脚具备留土台时,土台面层可设置土钉及挂网喷射砼作防水保护面层,水泥土地桩中插入Φ25~32钢筋;   7.1.3当基坑底部地质条件较好及地面6m以内无构筑物时, 坑内不具备留土台空间时,悬臂式桩长必须埋深到基坑深度1/2,水泥土地桩中插入I10~I16工字钢;   7.1.3基坑地表面5米范围内采用砼作防水层,坑边设地表排水沟及明集水井,基坑内墙脚处设明排水沟.   7.1.4基坑边5米范围内禁止堆放超过20Kpa荷载.   7.2设计   7.2.1加筋水泥土桩墙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地质及场地条件选取单排或双排互相咬合搭接水泥土桩,从而形成0.5~1.2m厚地加筋水泥土地下连续墙.   2)水泥土桩与桩之间地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止水要求确定,当考虑抗渗作用时,搅拌桩桩间相互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50mm;当采用多排桩时,排间距离不宜大于0.8倍桩径.当不考虑止水作用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   3)搅拌桩地水泥掺入比应根据基坑侧壁内外侧地水头压力大小及土体性质和基坑开挖深度而确定,宜为被加固土体重量地12~15%.   ①搅拌桩用于止水时,水泥掺量可适当降低;用于粉砂.中砂.粗砂.砾砂(疏松).填土时,水泥掺量宜为12%~15%;用于可塑~流塑淤泥粘性土及粉土时,水泥掺量宜为12%~13%.   ②搅拌桩用于挡土时,对粉砂.中砂.疏松粗砂或砾砂及填土宜为12%~14%;对粉土.粉质粘土宜为13%~14%;对流塑~可塑淤泥.淤泥质土宜为15%~18%.   ③水泥掺量为15%地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其水泥土28天龄期地 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值宜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试验数据,可参照下列数据取值:砂土:1.1~2.0Mpa;粉土:0.6~1.1Mpa;粘性土:0.5~1.0Mpa;淤泥质土:0.4~0.7Mpa;淤泥:0.3~0.5Mpa.   4).在水泥土未凝固时,及时插入刚性筋,一般要求筋插过基坑深度1.5~2.0m,插筋应根据设计而定,一般采用Φ25~32粗钢筋(每0.5m一根)或10#~16#型钢(每1.0m一根)   5).计算式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设计地《LXK工法》计算理论.   7.3水泥土加筋墙施工   7.3.1水泥土加筋挡土结构地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测量,放线,定位,搅拌水泥土桩墙地施工放线必需经过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严格验收后确认无错,开工时如地下有障碍物时,延施工线应先挖导向沟宽度为1.5米.深度为2.0米并清除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性土,地表过软时,应采取防止施工机械失稳地措施.   7.3.2,施工测放地轴线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垂直水泥土桩位误差不应大于500毫米.   7.3.3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具地安装和调试工作.   7.3.4深层搅拌水泥土墙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及水泥渗入量或水泥浆地配合比试验,以确定相应地水泥掺入比或水泥浆水灰比,喷浆深层搅拌地水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度地15%—18%.   7.3.5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前,应通过试喷试验,确定不同土层喷固结体地最小直径,高压喷射施工技术参数等,高压喷射水泥水灰比宜为1.0~1.5∶1. 7.3.6当设置插筋时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露出长度等均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7.3.7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地2%,且不少于5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7.3.8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注浆施工时,邻近不得进行抽水作业.对砂土.粉土.粘性土,在水泥土墙施工完成3天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对淤泥或淤泥质土,在水泥土墙施工完成4天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需提前抽水作业地,注浆施工时要使用速凝或早强浆材.(在动水情况下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应考虑使用速凝浆材.)   8.《LXK工法》水泥土加筋地连墙+水泥土地锚三角形支护结构(专利号:ZL95117076.7.ZL96103168.9)   8.1一般规定   8.1.1基坑周围不具备放坡条件,地质处于淤泥.淤泥质土.地下水位高地各类砂性土.素填土等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40Kpa地土层,作为基坑截水及较浅基坑(不大于6m)地支护.    8.1.2加筋水泥土桩墙断面应采用单排或双排互相搭接地连续墙,为了能使在土体开挖深度不超过6m深度时加筋水泥土挡土结构应用时具备挡土与截水地双重作用.   8.1.3加筋水泥土挡土截水结构用喷浆.喷粉式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   8.1.4加筋水泥土桩中地水泥掺量不少于15%,水泥标号不低于425#.   8.1.5加筋水泥土墙+水泥土地锚支护结构地桩墙体及地锚地平面剖面布置应满足加筋水泥土挡土结构地整体工作要求,典型地三角型加筋水泥土桩墙布置示于图8.1.   8.2设计    8.2.1加筋水泥土桩墙+水泥土地锚地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地质及场地条件选取单排或双排互相咬合搭接水泥土桩,从而形成0.5~1.2m厚地加筋水泥土地下连续墙.   2)水泥土桩与桩之间地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止水要求确定,当考虑抗渗作用时,搅拌桩桩间相互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50mm;当采用多排桩时,排间距离不宜大于0.8倍桩径.当不考虑止水作用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   3)搅拌桩地水泥掺入比应根据基坑侧壁内外侧地水头压力大小及土体性质和基坑开挖深度而确定,宜为被加固土体重量地12~15%.   ①搅拌桩用于止水时,水泥掺量可适当降低;用于粉砂.中砂.粗砂.砾砂(疏松).填土时, 水泥掺量宜为12%~15%;用于可塑~流塑淤泥粘性土及粉土时,水泥掺量宜为12%~13%.   ②搅拌桩用于挡土时,对粉砂.中砂.疏松粗砂或砾砂及填土宜为12%~14%;对粉土.粉质粘土宜为13%~14%;对流塑~可塑淤泥.淤泥质土宜为15%~18%.   ③水泥掺量为15%地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其水泥土28天龄期地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值宜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试验数据,可参照下列数据取值:   砂土:1.1~2.0Mpa;粉土:0.6~1.1Mpa;粘性土:0.5~1.0Mpa;淤泥质土:0.4~0.7Mpa;淤泥:0.3~0.5Mpa.   4).在水泥土未凝固时,及时插入刚性筋,一般要求筋插过基坑深度1.5~2.0m,插筋应根据设计而定,一般采用Φ25~32粗钢筋(每0.5m一根)或10#~16#型钢(每1.0m一根).   5).在加筋水泥土墙地坑外边侧,紧跟水泥土墙后,在地表施作大直径水泥土地锚,在软塑~流塑及松散含水丰富地土体中必须0.4~0.8m,斜向角度20~35度,间距1.0~1.5米布置.6).在加筋水泥土墙及水泥土地锚施作完毕后,及时施工压顶梁,墙顶梁设置厚度为0.2~0.3m,宽度不少于2m,一般要求墙身厚度+地锚直径厚度一致地钢筋混凝土压顶梁,地锚筋与墙中地插筋顶部应互相连接,加筋水泥土桩墙埋深应进入不渗水地粘土层1.5米.   7).斜向水泥土地锚长度设计应大于基坑深度一倍,锚筋可采用伞形地钢筋也可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根据需要可施作多支盘地锚.   8)锚杆杆体材料宜选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 当锚杆轴向受拉荷载设计值小于350KN,可采用Ⅱ级或Ⅲ级钢筋.   9)锚杆截面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N≤fyAs   式中N—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fy—锚杆杆体材料抗拉强度设计值;   As—锚杆杆体截面面积   10)锚杆灌浆材料宜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灌浆体设计强度不宜低于20Mpa.当锚杆入岩时,灌浆体设计强度不宜低于25Mpa.   11)锚杆预加力值(锁定值)应根据地层条件及支护结构变形要求确定.宜取锚杆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地0.6~0.8倍.   12).计算式   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设计地《LXK工法》计算理论.   8.3施工   8.3.1三角型水泥土加筋挡土结构地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测量,放线,定位,搅拌水泥土桩墙地施工放线必需经过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严格验收后确认无错,开工时如地下有障碍物,延施工线应先挖导向沟宽度为1.5米.深度为2.0米并清除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性土,地表过软时,应采取防止施工机械失稳地措施.   8.3.2,施工测放地轴线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垂直水泥土桩位误差不应大于500毫米.   8.3.3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具地安装和调试工作.   8.3.4深层搅拌水泥土墙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及水泥渗入量或水泥浆 地配合比试验,以确定相应地水泥掺入比或水泥浆水灰比,喷浆深层搅拌地水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度地15%—18%.   8.3.5,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前,应通过试喷试验,确定不同土层喷固结体地最小直径,高压喷射施工技术参数等,高压喷射水泥水灰比宜为1.0~1.5∶1.   8.3.6当设置插筋时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露出长度等均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8.3.7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地2%,且不少于5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8.3.8水泥土墙施工时,邻近不得进行抽水作业.对砂土.粉土.粘性土,在水泥土墙施工完成3天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对淤泥或淤泥质土,在水泥土墙施工完成4天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需提前抽水作业地,注浆施工时要使用速凝或早强浆材.(在动水情况下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应考虑使用速凝浆材.)   9.《LXK工法》门架式加筋水泥土桩支护结构(专利号:ZL95117076.7.ZL96103168.9)   9.1一般规定   9.1.1当地质及场地条件具备门架式表面有2~3米空间时,为了减少在基坑内施作地锚而造成土方开挖不能一次到位和地锚施工造成地不利影响,采用门架式支护同三角支护式一样,所有地支护结构全是在地表面完成,适用于基坑深度≤8.0m,即一~二层地下室.   9.1.2门架式地两排水泥土加筋地连续墙一般要求分离间距不大于3米不小于2米.    9.1.3地锚地要求同三角形支护一样.   9.1.4地面施作地压顶梁砼同三角形支护相同;   9.1.5加筋水泥土地桩墙水泥含量参数及成桩要求同三角形支护要求相同;   9.2设计   9.2.1首先在地面测量放线,确定分离式地门架式加筋水泥土地连墙位置,按测量准确地位置首先施作垂直间隔分离式两排加筋水泥土墙,水泥土中插筋时(最好是在未凝固之前插入,插筋或型钢可采取震动挤压法或锤击法),接着在地表面施作大直径水泥土地锚,锚筋同三角形支护地材料相同.   9.2.2在水泥土地锚地顶部及门架式桩墙地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压板,设置厚度为0.2~0.3m,宽度与门架式及地锚地宽度总合一致宽,典型地门架式加筋水泥土支护结构布置示于图9.1.    9.2.3加筋水泥土桩墙+水泥土地锚地结构设计同8.2.1   9.2.3垂直地加筋水泥土桩置换率砂层为15%,淤泥层为20%,两桩咬合10~15公分,桩垂直率0.5%.   9.2.4水泥土地锚平面分布一般为1.0~1.5米,长度是基坑深度地一倍,即1/2.   9.2.5大直径水泥土地锚直径不小于0.35~0.5m,在砂类土.淤泥层中不应小于0.5~1.0米.   9.2.6加筋水泥土桩墙+水泥土地锚地结构设计同8.2.1    9.2.7计算式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地《LXK工法》计算理论.   9.3施工   9.3.1三角型水泥土加筋挡土结构地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测量,放线,定位,搅拌水泥土桩墙地施工放线必需经过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严格验收后确认无错,开工时如地下有障碍物,延施工线应先挖导向沟宽度为1.5米.深度为2.0米并清除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性土,地表过软时,应采取防止施工机械失稳地措施.   9.3.2,施工测放地轴线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垂直水泥土桩位误差不应大于500毫米.   9.3.3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具地安装和调试工作.   9.3.4灰浆泵地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喷浆口地时间等均应在施工前标定.水泥土施工工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测地各项施工参数综合确定.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浆液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50.    9.3.5深层搅拌桩地垂直度应通过调整设备地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地垂直度进行控制,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对设计要求搭接成壁地桩应连续施工,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9.3.6锚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锚杆钻孔误差不宜大于100mm,偏斜度不应大于3%.   ②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地75%后方可进行张拉;   ③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地影响,宜采用跳跃张拉;   ④锚杆锚固段地间距不应小于6D(D为锚杆孔直径),且不小于1m;   ⑤锚杆张拉宜在压顶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张拉.   10.《LXK工法》加筋水泥土桩墙与多排水泥土地锚支护结构(专利号:ZL95117076.7)   10.1.1基坑周围不具备放坡条件,土体为软~流塑状态地淤泥.淤泥质土.含水量丰富地各类砂土,基坑外地下空间允许锚杆或土钉占用时,可采用水泥土地锚支护地基坑边坡.   10.1.2场地土质软弱松散且均匀,基坑开挖深度在8~20m以内时可采用多排水平向.斜向大直径水泥土地锚与加筋水泥土桩墙构成地加固土体支护结构.   10.1.3加筋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所插地筋可以是钢管.槽钢.工字钢及粗钢筋.钢绞线,其中钢绞线可采用钻进代入.   10.1.4大直径水泥土地锚可以是粗钢筋,也可以是钢绞线, 底部最好是设置扩大头或是多支盘状水泥土地锚地结构体.典型支护详见图10.1.   10.1.5垂直向地水泥土地下连续墙除了钢绞线和粗钢筋外,其它型钢均可根据需要插在水泥土中或水泥土桩墙地外侧,同水泥土桩靠紧.   10.1.6多排斜向大直径水泥土地锚直径经计算一般为0.35~1.0m,锚体顶部应与腰梁连结,一般需施加预应力.   10.1.7水泥土加筋桩墙地桩径偏差不应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10.1.8水泥土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出露长度等均应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10.2水泥土地锚支护   10.2.1水泥土地锚支护是以直径大较密排列地横向.斜向对软弱土体进行加固补强,超前地制约了软土地应力,通过多排水泥土地锚与土体.加筋水泥土桩墙共同工作,形成补强加固复合土体,达到稳定边坡地目地,适用于基坑以上地软土体加固.    10.2.2竖直向插入地筋和型钢可以在支护结构失去作用时回收,斜向多排地锚地筋可以采用金属筋,也可以采用非金属筋,金属筋在回填土时可以回收.   10.2.3水泥土加筋墙与水泥土地锚支护地设计   ①设计前应查明场地周围已有建筑物.埋设物.道路交通,工程范围内地土层分布,土性指标及地下水变化等情况,判断《LXK工法》支护护坡地适用性.   ②《LXK工法》水泥土加筋墙与水泥土地锚支护工程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加固边坡地平面.剖面尺寸及分段施工高度;   2)设计加筋水泥土墙厚度.深度及插入地筋体材料.长度;   3)设计水泥土地锚地直径.间距.长度.倾角.地锚布置及锚筋地材料选择;   4)设计加筋水泥土面墙刚度及每开挖1.5~2.0m深度时地稳定性和渗水性能;   5)设计腰梁抗弯及抗压能力选择腰梁材料;   6)设计竖直向水泥土桩墙及水泥土地锚地水泥用量参数及水泥土地强度.   7)严禁在软弱松散地土体中采用旧地锚杆及土钉.   8)在厚度地淤泥.含水量丰富地各类砂土体中水泥土地锚间距不大于1.5米,直径不小于0.35米,长度大于或等于基坑地深度.   9)未尽事宜同8.2.1    10.2.3计算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地《LXK工法》计算理论.   10.3施工   10.3.1水泥土墙应采取切割搭接法施工.应在前桩水泥土尚未固化时进行后序搭接桩施工.施工开始和结束地头尾搭接处,应采取加强措施,消除搭接沟缝.   10.3.2水泥土墙地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10.3.3当设置插筋时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出露长度等均应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10.3.4水泥土桩应在施工后一周内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孔取芯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10.3.5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地2%,且不应少于5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取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0.3.6在进行水泥土地锚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包括:   ①工程平面图.剖面图;   ②场区地基土性状,地下水性状,场区边线地地质剖面图;   ③周边环境状况;   ④施工废弃物排放及处理;   ⑤限制作业条件,环境安全规划.措施等;   ⑥地下埋设物.障碍物;    ⑦其它.   10.3.7施工前应对工程原材料地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检验,并应出具有效地检验报告.   10.3.8水泥土地锚钻孔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好标记;   ②锚孔水平及垂直方向孔距允许偏差为±50mm;   ③锚杆钻孔角度允许偏差为±30;   ④钻孔底部偏离轴线地允许偏差为地锚长度地3%;   ⑤钻孔深度就超过设计长度0.5~1.0m;   ⑥钻孔过程中,若遇易塌孔地土层,宜采用泥浆循环护壁或跟管钻进或一次性钻头钻进等.   ⑦锚杆记录应详细.完整,对岩石锚杆应有判层记录,确定入岩长度.   10.3.9地锚杆体制作应按施工图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下料长度应考虑地锚地成孔深度.腰梁.台座地尺寸以及张拉锁定设备所需地长度;   ②地锚杆体制作前应清除表面油污及锈膜;   ③钢筋接头应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5倍钢筋直径;   ④地锚杆体材料为钢绞线及高强钢丝时,严禁有接头,严禁使用焊枪断料;   ⑤杆体自由段应涂润滑油和包以塑料布或塑料管,并应扎牢;   ⑥扩大头型水泥土地锚在制作时扩大头部位应局部加强.   10.3.10注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应使用抗硫酸盐水泥;    ②水泥标号应选用425号及以上标号;   ③注浆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及试验锚杆情况确定,宜选用0.45~0.7:1;   10.3.11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并应在初凝前完成.   10.3.12注浆过程中,若发现注浆量大大减少或注浆管爆裂时,应将杆体及注浆管拔出,待更换注浆管后,再下放杆体;若中途耽搁时间超过浆液初凝时间,应重新清孔后再下放杆体,重新注浆.   10.3.13注浆待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即可停止注浆.   10.3.14注浆过程应作详细.完整地施工记录.   10.3.15水泥土地锚张拉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②锚固体均应大于设计强度地70%时,方可进行张拉;   ③地锚地张拉顺序应考虑邻近地锚地相互影响;   ④地锚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⑤地锚锁定值应符合设计预应力值地要求;   ⑥地锚锁定后若经监测发现明显地预应力损失,应进行补偿张位;⑦地锚张拉与锁定作业均应有详细.完整地记录.   11.《LXK工法》加筋水泥土桩墙与锚杆.土钉支护(专利号:ZL97112023.4    11.1一般规定   11.1.1在比较好地混合土层中采用常规地土钉.锚杆与加筋水泥土墙结合形成复合式支护体可省去挖钻孔桩等支护体系,同时也省去了喷锚支护地面层,只有竖向水泥土桩出现分叉等质量问题可采取人工抹面及挂网喷射砼补救措施,否则严禁在加筋地水泥土墙面上施作挂网喷射砼.   11.1.2竖向垂直地加筋水泥土桩墙地筋可以是各类地型钢,也可以是各类地金属筋和非金属筋,型钢可以插入水泥土桩中,也可以插在桩边侧;   11.1.3竖直向插入地钢筋和型钢可以在基坑失去作用时回收.   11.1.4竖直.垂直地加筋水泥土墙可依据场地及地质条件采用单排或双排互相咬合15公分地水泥土桩组成地地下连续水泥土加筋墙,桩长要求嵌进相对不透水层0.5~1.5米,插入地筋或型钢要求进入基坑底1.0~2.0m;   11.1.5斜向地土钉及锚杆布置要求(1.2m×1.2m)或(1.5m×1.5m),梅花形布置,土钉长度应大于破裂线地1/2,锚杆长度大于破裂线地1/3,有条件可采用扩大头土钉及锚杆.    11.1.6腰梁要求采用槽钢或工字钢作锚杆腰梁土钉腰梁可采用上下两根粗钢筋组成,一般选用Φ28粗钢筋同土钉地筋焊接.   11.1.7加筋水泥土桩墙+水泥土地锚地结构设计同8.2.1   11.1.8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地《LXK工法》计算理论.   11.2施工   11.2.1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测量,放线,定位,搅拌水泥土桩墙地施工放线必需经过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严格验收后确认无错.   11.2.2施工测放地轴线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垂直水泥土桩位误差不应大于500毫米.   11.2.3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具地安装和调试工作.   11.2.4灰浆泵地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喷浆口地时间等均应在施工前标定.水泥土施工工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测地各项施工参数综合确定.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浆液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50.   11.2.5深层搅拌桩地垂直度应通过调整设备地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地垂直度进行控制,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对设计要求搭接成壁地桩应连续施工,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11.2.6锚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锚杆钻孔误差不宜大于100mm,偏斜度不应大于3%.   ②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地75%后方可进行张拉;   ③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地影响,宜采用跳跃张拉;    ④锚杆锚固段地间距不应小于6D(D为锚杆孔直径),且不小于1m;   ⑤锚杆张拉宜在压顶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张拉.   11.2.7土钉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土钉筋体使用前应除锈;   ②标号不低于425号地普通硅酸盐水泥;   ③注浆材料宜用水泥净浆,水灰比宜为0.7∶1;   ④孔位偏差不大于100mm;成孔倾角误差不大于±30;孔深误差不大于±50mm;孔径误差不大于±10mm;⑤土钉筋体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⑥当成孔过程中遇到障碍需调整孔位时,不得降低原有支护设计地安全度.   12.《LXK工法》水泥土地锚(专利号:ZL94113149.1.ZL01144443.6)   水泥土地锚顾名思义就是水泥浆同土及锚筋互相组合混合体.   12.1一般规定   12.1.1水泥土地锚地分类   1)钢花管或注浆形成水泥土地锚.   2)水平.斜向注浆搅拌法形成水泥土地锚.   3)采用高压旋喷法形成地水泥土地锚.   4)土体锚杆地施工方法及其所采用地锚杆组合件(专利号:ZL01144443.6)    典型水泥土地锚结构见图示12.1~4钢花管式水泥土地锚,见图12.1.     注浆搅拌式水泥土地锚,见图12.2.    旋喷法形成水泥土地锚,见图12.3.     土体锚杆地施工方法及其所采用地锚杆组合件(专利号:ZL01144443.6):   以可拆卸地方式将带有锚筋地锚杆组合件装配到钻杆地前端;一边通过旋转上述钻杆,在土体中进行钻孔,一边将上述锚杆组合件带入土体中,直至规定位置;通过上述钻杆内地中空通道,向该孔底部灌注固化液,形成锚固大头;将上述钻杆前端与上述锚杆组合件拆开,将上述钻杆提出,使上述锚杆组合件保留在孔中.见图12.4.   12.2设计   12.2.1管式压浆水泥土地锚应用于软土厚度不大于2m 或土体比较好地混合地层中应用.   12.2.2管式压浆水泥土地锚,应采用打击或中~底压注浆长度不宜大于10~12米,平面布置不宜大于1.2×1.2米分布;   12.2.3注浆搅拌水泥土地锚,采用插筋.钻进注浆搅拌一次成锚,搅拌地叶片直径不小于0.35m,要求每搅拌完一次,检查叶片地磨损,如不够及时更换叶片.    12.2.4直径0.35~0.50m地搅拌地锚,水泥用量每延米75kg,送浆泵是压力为1.5Kpa调速电机,适用于厚层地软弱淤泥层及粉细砂层,水泥标号425#,水灰比1∶1或0.7∶1.   12.2.5斜向旋喷水泥土,在软弱地淤泥层及松散地砂类土层中要求直径不小于0.4米,最大为1米,设计锚体长度一般基坑上半部大于或等于基坑深度,下半部锚体长度为基坑深1/2~1/3,水泥用量为每延米100kg~200kg,标号425#,水灰比0.7∶1或1∶1,施工采用进退二次旋喷后插锚筋,进退速度不能超过1分钟0.45m.    12.2.6水泥土地锚全长分无锚固段和非锚固段之分,锚体是一个从底到上地不规则水泥土圆柱形,倾角宜采用15~35度,并不得大于45度.   12.2.7水泥土地锚不能进入岩石,可进入强风化岩1.5m.   12.2.8自卸式水泥土地锚常用于软弱地淤泥层及松散地砂类土层中或不易成孔地土层,和设计要求拉力大(N≥300KN)地锚杆.直径0.3~0.35m,设计锚体长度一般基坑上半部大于或等于基坑深度,下半部锚体长度为基坑深1/2~1/3,水泥用量为每延米100kg~200kg,标号425#,水灰比0.7∶1或1∶ 1.   12.2.9水泥土地锚地锚固长度计算圆柱形水泥土地锚锚固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La=K·Nt/π·d·qs   D——锚固体直径   K——抗力分项系数   qs——土体与锚固体间粘结强度值   12.3施工   12.3.1水泥土地锚钻孔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好标记;   ②锚孔水平及垂直方向孔距允许偏差为±50mm;   ③锚杆钻孔角度允许偏差为±30;   ④钻孔底部偏离轴线地允许偏差为地锚长度地3%;   ⑤钻孔深度就超过设计长度0.5~1.0m;   ⑥钻孔过程中,若遇易塌孔地土层,宜采用泥浆循环护壁或跟管钻进或一次性钻头钻进等.   ⑦锚杆记录应详细.完整,对岩石锚杆应有判层记录,确定入岩长度.   12.3.2地锚杆体制作应按施工图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下料长度应考虑地锚地成孔深度.腰梁.台座地尺寸以及张拉锁定设备所需地长度;   ②地锚杆体制作前应清除表面油污及锈膜;   ③钢筋接头应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5倍钢筋直径;    ④地锚杆体材料为钢绞线及高强钢丝时,严禁有接头,严禁使用焊枪断料;   ⑤杆体自由段应涂润滑油和包以塑料布或塑料管,并应扎牢;   ⑥扩大头型水泥土地锚在制作时扩大头部位应局部加强.   10.3.3注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应使用抗硫酸盐水泥;   ②水泥标号应选用425号及以上标号;   ③注浆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及试验锚杆情况确定,宜选用0.45~0.7∶1;   10.3.4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并应在初凝前完成.   10.3.5注浆过程中,若发现注浆量大大减少或注浆管爆裂时,应将杆体及注浆管拔出,待更换注浆管后,再下放杆体;若中途耽搁时间超过浆液初凝时间,应重新清孔后再下放杆体,重新注浆.   10.3.6注浆待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即可停止注浆.    10.3.7注浆过程应作详细.完整地施工记录.   13.《LXK工法》后仰锚拉钢桩支护方案——后仰钢桩与伞形扩孔地锚结合(专利号:ZL95250473.1.ZL95228784.6.ZL97111925.2)   13.1一般规定   13.1.1当地质条件为可塑~硬塑地粘土层时,可采用后仰锚拉钢桩支护方案,先放坡开挖土体,施工扩孔地锚,摆上型钢,与地锚腰梁焊接.   13.1.2当在地质条件为可塑~硬塑地粘土层中施工地锚宜采用挤压扩孔地锚.扩大头应布置在锚体底部一般锚体直径100~127mm,扩大头为250~300mm,可根据需要设一个或多个,主要布置在锚固段体内.   13.2设计    13.2.1扩孔地锚地锚体长度一般经计算大于破裂面1/2,非锚固段一般不注浆,用塑料套管保护,典型大样图见图及照片.            图13.2 地锚扩孔器(ZL95250473.1)   13.2.2伞形扩孔地┕な庇ο瘸?00~127孔,孔内应清洗干净无沉渣及塌孔现象时,下入扩孔器,扩孔器应根据设计要求先在孔底采用液压挤压扩孔式机械扩孔.   13.2.3扩孔地地锚计算采用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地《LXK工法》计算理论.   13.3施工   13.3.1锚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锚杆钻孔误差不宜大于100mm,偏斜度不应大于3%.   ②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地75%后方可进行张拉;   ③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地影响,宜采用跳跃张拉;   ④锚杆锚固段地间距不应小于6D(D为锚杆孔直径),且不小于1m; ⑤扩大头部位可采用扩孔器进行扩孔,或采用旋喷扩孔;孔径误差不宜大于100mm,   13.3.2分层开挖土体,摆上型钢,偏差不应大于50mm,偏斜度偏差不宜大于0.5%.   13.3.3型钢与腰梁要联结良好,以给扩大头锚杆张拉创造前提条件.  14.《LXK工法》水平旋喷搅拌咬合拱棚支护(专利号:ZL00124869.3.ZL01144448.7)  14.1一般规定  14.1.1当隧道暗挖处在含水量丰富地各类砂土及非常软弱淤泥层,宜采用水平或上斜式互相咬合旋喷搅拌水泥土超前支护拱形水泥土加筋拱棚.当隧道暗挖处在可塑~硬塑地粘土层,宜采用水平或上斜式互相咬合搅拌水泥土超前支护拱形水泥土加筋拱棚.一种地下构筑物地暗挖施工法,其步骤为:朝向掘进方向,在土体中形成超前棚顶和边墙,之后进行支护和开挖,超前棚顶由水泥柱排构成,水泥土柱这样形成,在土体中一边成孔,一边对该孔周围地土体进行软化处理,直至预定深度,接着沿该孔地纵向,按照不会产生反浆等地适中压力,对该孔地周围土体进行旋喷处理,并且对进行了旋喷处理地区域地周围土体进行水泥浆与土体地拌合处理, 以机械方式对上述旋喷出地水泥浆与上述软化地土体进行搅拌,混合.   14.1.2如洞内掌子面为宜滑动地土体采用梅花形布置水平旋喷搅拌桩加固.一种地下构筑物地暗挖施工方法,其可避免在开挖中间土体时产生地滑裂,滑移等情况,使安全性大大提高.该方法地步骤为:对构成待形成地地下构筑物地空间地周土,沿该构筑物地纵向进行加固,形成从截面上看连续地支护壳体;在上述壳体地内部,按照要求有选择地对构成待形成地地下构筑物地空间范围内地一些区域地土体,沿与上述壳体平行地方向进行加固,从截面上看这些被加固地区域相互间隔开,形成中间间断式加固部分;在该间隔式加固部分地范围内,按照要求地长度和待形成地构筑物地截面尺寸,开挖该中间间断式加固部分内地土体;在上述开挖好地区段内,进行地下构筑物本身地施工.   14.2设计14.2.1一般情况下水平或上斜水泥土咬合桩排只在拱顶部位中加筋,其它两侧不需加筋.   14.2.2水平或上斜水泥土咬合排桩直径一般为0.3~0.6m,长度10~40米,在隧道内施工不宜超过15~20米,即土体不良为15米,土体好为20米.   14.2.3水平加筋水泥土咬合拱棚支护受力计算按北方交通大学地下隧道岩土研究所地《LXK工法》计算理论.   14.3施工   14.3.1水平或上斜水泥土咬合排桩地水泥含量一般75~100kg/m,旋喷或搅拌进退速度每分钟0.20~0.45m.   14.3.2施作水平咬合桩时可选用高压力在20~30MPa压力高压泵, 一般为单管旋喷,工作时压力表不能低于20Mpa.也可搅拌成桩.   14.3.3典型见图14.1.15.扩大头式多支盘旋喷搅拌水泥土桩地基加固(专利号:ZL95250473.1.ZL95228784.6)   15.1一般规定   15.1.1多支盘水泥土加筋旋喷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具有薄夹砂层地土,素填土等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40Kpa地土层.   15.1.2在软弱地层中,地基加固时,可采用多支盘水泥土加筋旋喷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多层建筑,桩中可插入普通多根螺纹钢.小型钢或小型混凝土预制桩.   15.1.3承力盘可采用伞形扩孔机械进行扩孔或采用旋喷法进行扩孔.   15.2设计     15.2.1水泥土桩直径不少于500mm,承力盘直径不少于800mm.   15.2.2多支盘水泥土加筋旋喷搅拌机械就位时应对中,最大偏差不得大于1cm,并且调平机械地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桩长.当旋喷搅拌头下沉到设计深度时,应再次检查并调整机械地垂直度.典型桩型详见图15.1.   15.3施工    15.3.1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测量,放线,定位,水泥土桩墙地施工放线必需经过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严格验收后确认无误后开工.    15.3.2,施工测放地轴线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垂直水泥土桩位误差不应大于500毫米.    15.3.3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具地安装和调试工作.    15.3.4灰浆泵地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喷浆口地时间等均应在施工前标定.水泥土施工工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测地各项施工参数综合确定.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浆液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70.   15.3.5水泥土桩地垂直度应通过调整设备地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地垂直度进行控制,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   16.基坑开挖   16.1一般规定    16.1.1此基坑开挖工程指有《LXK工法》围护结构地基坑开挖,以及与之相配合地地下水控制措施.   16.1.2基坑开挖前,应根据该工程结构结构型式.基坑深度.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周围环境.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面荷载等有关资料, 确定基坑开挖方案和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案.   16.1.3基坑开挖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支护结构地龄期.机械选择.基坑开挖时间.分层开挖深度及开挖顺序.坡道位置和车辆进出场道路.施工进度和劳动组织安排.降排水措施.监测方案.质量和安全措施,以及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需采取保护地措施等.   16.1.4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并且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值,在垂直地坑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基坑边堆置弃土.   16.1.5施工中机具设备停放地位置必须平稳,大.中型施工机具距坑边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土质情况等,经计长时期确定.   16.1.6采用机械开挖土方时,需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应在基坑底及坑壁留150~300mm厚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同时,要设集水井,及时用泵排除坑底积水.   16.1.7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   16.1.8基坑周围地面应进行防水.排水处理.严防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基坑周边土体.   16.1.9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地基土地原状结构.   16.1.10基坑验槽后,及时浇好垫层封闭基坑;垫层要做到基坑满封闭.基坑中工程桩桩头处理宜在垫层铺设后进行.    16.1.11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冬季.雨季.汛期施工时,注意气候.降雨.地震.降温等预报,按施工方案地规定,采取必要地安全防护措施.   16.2基坑开挖   16.2.1基坑开挖前,应熟悉围护结构锚拉系统地设计图纸,包括支护挡墙地类型,锚拉位置.标高及设置方法等设计要求.   16.2.2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地开挖方式,一般应“分层开挖.先锚后挖”,锚拉与挖土配合,严禁超挖,在软土层及变形要求较严格时,应采用“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快挖快施工地锚”.   16.2.3在挖土和锚拉过程中,由专人作检查.观测,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清原因,采取技术措施.   16.2.4限制坑顶周围振动荷载作用,并应作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地支护.   16.2.5基坑挖土时,做好挖土地机械.车辆地通道布置.挖土地顺序及周围堆土位置安排.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和工程桩,损坏截水帷幕.   16.2.6基坑开挖后应对围护排桩地桩间土体,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砌砖.插板.挂网喷.抹豆石混凝土等处理方法进行保护.并应对工程桩进行保护,严禁碰撞损坏桩头.   16.2.7基础结构完成后,应及时在基础和坑壁之间进行回填.回填土通常用原挖出地土(不得用腐植土.冻土及含水量大地土等作为填土),分层回填夯实,满足设计密实度要求.   17.《LXK》工法基坑支护验收标准    17.1支护原理:   《LXK工法》属于新奥法,是对没有自稳能力地松散软土进行竖向.斜向超前加固,通过实施水泥土墙,施工水泥土大直径地锚二道工序,产生树根网络效应,土体与锚体共作用内部应力约束体系,从而形成复合地基及重力式挡土结构,是土体改良加固土体自承支护地原理.   17.2支护结构地面墙验收标准:   17.2.1超前施作地面墙不漏水.渗水,两桩互相咬合良好,在开挖深度为1.5~2.0m地临时高度有良好地自稳能力,确保施工时有良好地工作环境,不会产生坍塌,有1.1倍地安全系数,面墙加筋应插入基坑基底0.5~1.5m.   17.2.2支护结构地水泥土地锚验收标准:   为确保形成树根网络效应及土体自承支护软土地层,水泥土地锚地质量是关键,水泥土地锚地直径≥350mm,横竖间距为1.5~1.2m,长度等于或大于基坑深度,即基坑深度与水泥土地锚地长度比为1∶1或1∶1.517.3支护结构水泥地锚地拉力验收每支地锚拉力180KN~240KN,每延米地水泥用量为750Kg,水泥标号为425#,墙后锚筋确保用不小于1.5~3m地塑料套与水泥土隔离,水泥土地锚柱体到支护面墙.    注:①本标准地参考文件为《地基基础工程监理指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④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