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50 KB
- 1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填方路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段路基以填方及挖方形式通过,线路中心最大填高6.87m,最大挖深5.09m。最大边坡高度为7.24m,最大堑坡高度为7.78m。地层:表层为粗圆砾土,灰褐色,中密,局部表层为粉质粘土;混合岩,全风化~弱风化,块状构造。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49m。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Ⅵ度)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核对填料类别、分布,进行填料复查和试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严禁用于填筑。2.2将填筑范围内的树木砍伐并将挖除树根、草根或移植至业主方指定地点废弃;将地面结构物于以拆除。将填筑范围内的所有植被、垃圾、杂物和原地面顶部20CM草皮和表土进行砍伐和清除运走,符合图纸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所有清出的杂物均堆放在路基范围以外不妨碍施工的设计指定位置备用或废弃。一堆放稳定,不干扰交通和污染环境、整齐美观为原则。2.3调查填筑范围内鱼塘、泉眼、水井、水渠、管路、文物、道路、地下水位、原地面软弱状况等情况,当与设计不符且遇不利回填情况须特殊处理时,并及时向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报告,以及时指定处理方案。三、施工方案路基填筑包括: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其中含过渡段填筑。基床表层厚度为40cm,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基床以下路堤为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 3.1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A、B组填料填筑施工工艺。 3.1.1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3.1.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阶段A排水沟施工 沿地界线挖出排水沟,排除原地面积水,形成临时排水系统,达到永临结合。 B基底处理人工配合推土机、挖掘机将原地面杂草、树根及表层软土等清理干净,并清土至设计高程,将弃土用自卸车运送至指定弃碴场;再用推土机将原地面从线路中心至两侧按4%的横坡进行整平、压路机静压,并在路基两侧挖出排水沟。 C根据设计及《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清表静压之后按要求进行基底触探试验,地基应满足Ps≥1.8Mpa或[σ]≥0.2Mpa。 D地面横坡大于1:5时,原地面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高度略大于铺层厚度。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在原地面挖台阶后填筑路堤。 E对基底土进行晾晒或加水处理,待含水量达到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填前碾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2)施工阶段 A网格法分层填筑
首先测出下承层标高,依据设计资料精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采用插标杆或打桩标识:直线地段每20m钉出一个桩,曲线地段每10m一个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在场地中划出5m×6m方格网,并用白灰洒出网格,人工堆设层厚控制土墩,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方格范围内的卸土车数,以便现场领工员指挥车辆进行按顺序倾倒填料,根据现场地形由低向高分层进行填筑。 B摊铺平整 为保证每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路基边线以标杆为准,每隔15米钉摊铺层厚桩,在桩上用红油漆标出松铺厚度,以便进行厚度检查核实;中间部位厚度用土墩控制,并用钢钎测量。根据工艺试验结果,确定基床以下路堤及基床底层B组填料碎石类土填筑摊铺厚度为35cm。先用推土机沿路堤纵向由两侧向中间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由中间向两侧纵向平整2~4遍,静压一遍后再采用水准测量指导平地机精平作业,人工配合低垫高铲,清除多余填料。 填料在摊铺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颗粒骨料集中现象,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工程中,辅以以人工配合,对大颗粒骨料集中地方进行二次拌和或撒细颗粒以确保所摊铺的填料均匀填料摊铺平整,在沉降观测桩1m范围内路基采用人工填筑整平。每一层填筑形成4%的横向排水坡,按设计要求控制线路纵坡。 C洒水或晾晒 当B组填料含水量不能满足要求时,须在路基上采用翻晒或洒水补水等措施调整填料含水量,使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之内。 D碾压夯实 碾压过程中,应保护好沉降板(杆)不受机械损坏,沉降板周围1m范围内采用人工填筑压实。3.2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3.2.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为保证基床表层施工质量,每一填筑区段不少于200m,并严格按“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其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如下:3.2.2施工方法(1)根据设计精确测放的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示:直线地段每10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5m一个桩,并在桩间挂线标示出填料分层摊铺厚度。 (2)级配碎石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在级配料拌合站集中进行拌制,拌合料需拌制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试验室的配合比成果进行拌制。 (3)级配碎石运输:汽车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拌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篷布覆盖;将级配碎石生产厂拌和好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用自卸汽车快速运输至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 (4)采用摊铺机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摊铺厚度摊铺,曲线超高段将超高均匀分摊到每层上,但每层厚度不宜超过25cm,且应保证每层的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摊铺前根据测量标线调整好摊铺机左右的控制高度。 (5)摊铺时,在摊铺机后面配备人员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和均匀;对于细集料“窝”,应添加粗集料并拌和均匀。摊铺时为保证基床表层边缘碾压密实,满足要求的压实度,其两侧应各加宽50cm摊铺。 (6)整形后,当表面尚处于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时,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用平地机摊铺的地段,应用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暴露的潜在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和整形。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7)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碾压遍数根据试验参数确定。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采用慢速,以后几遍逐渐加快,但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8)横向接缝处填料应翻挖并与新铺的填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应避免工作缝。 (9)表面修整养护。局部表面不平整,要洒水补平并补压,使其外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已施工的基床表层禁止任何车辆通行,防止表层扰动破坏。完工后,应覆盖或洒水养护不少于7d。
3.3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 为保证路基的纵向刚度均匀性变化,在轨道基础竖向刚度出现突变的路基与桥台、路基与涵洞、路基与路堑、路基与隧道等分界处均设置了相应的过渡结构。 3.3.1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 3.3.2施工方法 (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级配碎石采用分层填筑,每层铺设厚度为35cm,压实后为30cm,即压实前是压实后的1.17倍。碾压遍数根据试验参数确定。桥台后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应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在锥体与桥台之间,自基底开始,高度至桥台顶面、基础襟边上面及四面台身与锥体、路基基础部分均设置厚度10cm空心砖隔离层,应与锥体填筑同步进行。 (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方法与要求同桥台过渡段施工,且每压实层路拱坡面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面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路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基床以下部分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1:5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其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并在堑堤过渡分界处路堑侧基床表层以下横向排水砂沟内设置直径为100mm软式排水管。 (4)路堑与隧道过渡段 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处,在路堑基床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入5%水泥厚度渐变过渡的型式。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厚度从仰拱厚度渐变到基床表层厚度0.4m。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需换填A、B组土范围内,严格按静压、弱振、强振、静压收面、静压的施工顺序按网格法进行填筑。 地基处理完成检测合格后,填筑掺入5%水泥的级配碎石,施工方法、工艺与基床表层掺入水泥级配碎石填筑相同。 四.路基填筑检测方法 填筑过程中,要加强标高、中线至边线的宽度、纵横坡坡度、平整度等外观质量指标的控制;压实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效果检测,一是进行外观质量指标的检测,对断面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横坡、边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铁道部颁布的《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相关标准;二是进行试验检测。下面,将着重阐述试验检测方法。4.1检测项目 路基压实质量应同时满足密度指标和刚度指标的规定。密度指标是指压实系数K和空隙率n两项指标,刚度指标是指地基系数K30、变形模量Ev2(Ev2/Ev1)、动态变形模量Evd三项指标,其检测结果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相关标准。4.2检测方法4.2.1地基系数K30试验 (1)检测仪器 本试验采用仪器包括:刚性承压板、千斤顶、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基准支架和反力装置。 (2)现场检测
A场地测试面应进行平整,并使用毛刷扫去表面松土。当测试面处于斜坡上时,应将承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 安装加载装置和测量装置 根据测试要求合理选择测点位置。 B平整试验场地:应注意保持试验主体的原始状态,特别要避免松动大颗粒的碎石或石块;将承载板放置于测试地面上,应使承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必要时可铺设一薄层干燥砂(2~3mm)。安装时不得对测点表面进行压实。 C放置承压板:利用承载板上水准泡或水平尺来调整承载板水平。将反力装置承载部位安置于承载板上方,并加以制动。承载板外侧边缘与反力装置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将千斤顶放在承载板的中心位置,使千斤顶保持垂直,用加长杆和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铰座与反力装置承载部位紧贴,组装时应保持千斤顶垂直不出现倾斜。 D安置测桥。测桥支撑座应设置在距离荷载板外侧边缘及反力装置支撑点1m以外,测表的安放必须相互对称,并且应与荷载板中心保持等距离。 E加载试验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s,稳定后卸除荷载,读取百分表读数作为下沉量的初始读数或将百分表调零。以0.04MPa的增量逐级加载,每增加一级荷载,当1min的沉降量不大于该级荷载产生的沉降量的1%时,读取荷载强度和下沉量读数,然后增加下一级荷载。当总下沉量超过规定的基准值(1.25mm),或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或达到地基的屈服点,试验即可终止。 F试验点下的下挖工作:当试验过程出现异常时(如荷载板严重倾斜,荷载板过度下沉),应将试验点下挖相当于荷载板直径的深度,重新进行试验。如遇到石块,或不太密实或含水很多或含水很少的土时,均应在试验记录中注明。 (3)资料处理 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并按照相关公式计算出地基系数。 (4)误差校正:由被测土体表面状态影响,所出现的随机误差可通过作图或K30ADTUST程序进行校正。 4.2.2静态变形模量Ev2试验 (1)检测仪器 变形模量Ev2测试仪器应包括承载板、反力装置、加载装置、荷载量测装置及沉降量测装置。辅助工具包括:铁锹、钢板尺、毛刷、刮铲、水平尺、干燥中砂等。 (2)现场检测
场地测试面应进行平整,并使用毛刷扫去表面松土。当测试面处于斜坡上时,应将荷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 测试仪器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将承载板放置于测试点上,使承载板与地面完全接触,必要时可铺设一薄层干燥砂2~3mm或石膏腻子。同时利用承载板上水准泡或水准仪来调整承载板水平。当用石膏腻子做垫层时,应在承载板底面上抹一层油膜,然后将承载板安放在石膏层上,左右转动承载板并轻轻击打顶面。使其与地面完全接触,被挤出的石膏应在凝固前清除,直至石膏凝固以后方可进行测试。 B将反力装置承载部位安置于承载板上方,并加以制动。承载板外侧边缘与反力装置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75m。 C将千斤顶放在承载板的中心位置,使千斤顶保持垂直。用加长杆和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铰座与反力装置承载部位紧贴。 D安置测桥时应将沉降量测装置的触点自由地放入承载板上测量孔的中心位置,沉降量测表必须与测试面垂直。测桥支承座与反力装置支撑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25m。 E试验过程中测桥和反力装置不得晃动。 F沉降量测装置应有遮阳挡风设施。 预加载时,应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s,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沉降量测表读数调零。 载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变形模量Ev2试验第一次加载应分为6级,并以大致相等的荷载增量(0.08MPa)逐级加载,达到最大荷载为0.5MPa或沉降量达到5mm时所对应的应力后,再进行卸载。 B承载板卸载应按最大荷载的50%、25%、0三级进行。 C卸载后,按照第一次加载的操作步骤,并保持与第一次加载时各级相同的荷载进行第二次加载,直至第一次所加最大荷载的倒数第二级。 D每级加载或卸载过程必须在1min内完成。 E加载或卸载时,每级荷载的保持时间为2min,在该过程中荷载应保持恒定。 F试验中若施加了比预定荷载大的荷载时,应保持该荷载,并将其记录在试验记录表格中,加以注明。 程中出现承载板严重倾斜,以至水准泡上的气泡不能与圆圈标志重合或承载板过度下沉及量测数据出现异常等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另选点进行试验,并在试验记录表中注明。
(3)资料处理: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应力-沉降量曲线,应力-沉降量曲线上应用箭头标明受力方向。 4.2.3动态变形模量Evd试验 (1)检测仪器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器由加载装置、荷载板和沉陷测定仪三部分组成。 (2)现场检测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A测试面必须用工具或者通过荷载板的转动、推移来整平。如果还达不到要求的平整度,那么也可用少量的细砂或中砂补平。 B必须检查导向杆的垂直度和测试面的倾斜度不大于50。 C必须严格检查仪器标明的落距。 测试步骤 A将荷载板轻轻放置在准备好的测试面上,安装上导向杆并保持其垂直。 B将落锤提升至脱钩装置的临界点位置,然后让落锤自由落下,在阻尼装置上产生冲击力后再将弹回的落锤抓住。 C以上述的方式首先进行一次冲击(即预冲击),目的是消除在结果上可能产生的塑性变形的影响,并可使荷载板下得到精确的平整面。 D按上述的方式进行三次测试冲击。测试时可通过脚踩固定来避免荷载板的移动和跳跃。 E测试时,应记录每个测点的工程名称、检测部位、检测时间、土的种类、含水率以及相关的参数。 测试结果按平板压力公式Evd=22.5/S计算。 4.2.4孔隙率。 孔隙率检测有两种方法:灌水法试验和灌砂法试验。 (1)灌水法 检测仪器 本试验采用仪器设备包括:储水筒、台秤、塑料薄膜袋(由聚氯乙烯薄膜制成)、水准尺、钢卷尺、铁锹、盛土容器等。 现场检测
A将选定试验坑位置处的地面铲平,其面积略大于试验坑直径150mm,按试坑直径划出坑口轮廓线,在轮廓线内下挖至要求深度200mm处,边挖边将挖出的土放入盛土容器内,称土的质量,然后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B试坑挖好后,将大于试坑容积的塑料薄膜袋沿坑底、坑壁紧密相贴,到地面后翻开袋口,袋口周围用重物压牢固定。 C记录储水筒内初始水位高度,打开储水筒的注水管,让水缓缓流入坑内塑料薄膜内。当袋内水面上升到接近坑口地面时将水流调小,待水面与坑口地面齐平时立即关闭注水管,持续3~5min,记录储水筒内水位的高度。如袋内出现水面下降时,应另取塑料薄膜重做试验。 (2)灌沙法 检测仪器包括:密度测定器(包括容砂瓶、灌砂漏斗和底盘)、天平、土样筛、标准砂、小铁锹、小铁铲、盛土容器等。 现场检测 A称土的质量,然后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方法同灌水法1)。 B向容砂瓶内灌满标准砂,关阀门,称灌满标准砂的密度测定器的总质量。 C将密度测定器倒置于挖好的坑口上,打开阀门,使密度测定器内的标准砂流入坑内,当密度测定器内标准砂停止流动时关闭阀门。称密度测定器和剩余标准砂的质量,并计算灌满试坑所用标准砂的质量。五.路基填筑冬雨季施工冬季施工昼夜平均气温在0℃以下且连续15天时,或气温虽未达到上述程度,但当路堤中掺填冻土时,均应按冬季施工办理。5.1.准备工作5.1.1工程量较大的路基工程,应事先编制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集中力量,分段完成,不宜全段铺开。5.1.2冬季施工的路堤,其基底应在冻结前处理。处理方法除按本章第二节规定外,还应清除冰雪,疏干积水,坑洼处用与基底同类的未冻土填筑压实。并应随即掩盖以防冻结。冬季施工的路堤,其基底应在冻结前处理。处理方法除按本章第二节规定外,还应清除冰雪,疏干积水,坑洼处用与基底同类的未冻土填筑压实。并应随即掩盖以防冻结。
5.1.3.在冬季施工地段,应将中桩、边桩、护桩处,作出明显标志,以防被雪掩埋难找。对运输机械和施工道路均要采取防滑措施,保证运输安全。5.1.4.对施工人员应进行冬季施工教育确保质量和安全。5.2.填料选择5.2.1.应选用级配良好的渗水土壤作填料。如确有困难不得不使用非渗水土时,其含水量应低于塑限,并采取加大压实功能措施。5.2.2.基床、边坡在1m以内,桥涵缺口、桥头锥体及位于河床上的路堤,均不得使用冻土填筑。5.2.3.路堤中部掺用冻土填筑时,冻土块不宜大于15cm,体积含量不宜大于30%;冻土块应均匀散布在填层内,冻块之间应有3~5cm的间隙,以便填充未冻的松散土壤。5.3.冬季施工措施5.3.1.掺有冻土的路堤,其预留沉落量,应根据填料种类和冻土含量情况酌予增加;预留沉落高度可按堤高的2~4%适当取选。5.3.2.冬季施工的路基面及边坡修整工作,宜在解冻后进行。5.3.3.积雪对土层有保温防冻作用,不宜过早清除,只应在临动工前清除,采用施工一段,清除一段的方法。5.3.4.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已铺土层未压实前不得中断施工。应保证开挖、运填的周转时间小于土的冻结时间。5.3.5.对取土场、路堑和路堤的外露土层,用松土或草袋覆盖。5.3.6.分层填筑铺土厚度应按一般规定减薄20~25%,并不得铺成斜层。5.3.7.施工中遇大雪或其它原因不得不中途停工时,应整平填层及边坡面并加掩盖;继续施工前,应将表面冰雪清除。雨季施工雨季施工主要是排水和防水的妥善处理问题,施工前应编好实施性施工设计,据以施工,以保质量和安全。5.4.施工准备根据施工调查资料,了解施工地区的雨季情况,如历年雨季起讫时间,降雨天数,日降雨量的最大、最小和平均数,上游水库、水坝有无漫水或决口的可能;沿线地质、水文方面有无坍滑、落石及水害等情况。雨季施工地段,应先完成涵洞,并做好防水、防洪、排水工作。5.5.填筑路堤注意事项
5.5.1.严禁在中雨或连绵雨天填筑非渗水土的路堤各部填层。5.5.2.雨季施工的每一压实层面均应作成2~3%的横坡排水。路堤边坡应随时保持平整,留凹坑。收工前,必须将铺填的松土压实完毕。5.5.3.雨季填筑路堤,应根据使用机具的性能和数量,合理组织几个工点或几个工作面轮流作业,紧凑衔接,快速施工,不宜全面铺开。5.6开挖路堑注意事项5.6.1.除石质坚硬稳定无坍塌危险者外,其它路堑必须坚持自上而下,按设计边坡层层下挖的原则。并根据土质情况核对设计边坡,如不适宜,应及时改变,使边坡在雨水冲刷过程中,仍能保持稳定。5.6.2.在爆破作业中,受雨水影响的主要是炮眼浸水,炸药受潮后易发生瞎炮。因此,应尽量将炮眼钻成水平方向或与水平向下倾斜的方向。如炮眼内存地表水,在装药前将积水擦净即可,如为地下水,应采取防水措施。5.6.3.施工场地应加强排水工作,同时挖好天沟、边沟和截水沟,防止雨水流入路堑。在安排施工时,应采取集中力量分段突击的方法,快速施工,不宜全面铺开。5.7.机械施工注意事项5.7.1.当粘土地面含水量已接近或超过塑限时,严禁运输机械在此地面上行驶,以免增加施工排水、晒干的困难。如已成为泥泞土,可用推土机推到场地的一侧,使地面露出较干的土层,以便机械继续施工。5.7.2.在机械施工较平坦的工作面内,一般地面上的松土,雨后容易造成地面泥泞,应限制人员及机械在上面行驶。但在山坡地表面,表土润湿深度不大,雨后施工尚无多大影响,可在附近两、三个工点交替施工,或在一个工点二、三个工作面轮换作业,以减小雨后施工的操作困难六.质量保证措施6.1填料和确定使用部位;填挖交界处的处理基本消除差异沉降;提高粗粒土填筑和填石路基的压实标准;合理控制特殊土的施工状态。6.2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和试验计划,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路基施工严格按照先实验,后铺开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6.3原地面进行处理和填前碾压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6.4基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务必做好急需的排水系统,以保证施工质量。
6.5质路堑施工采用自上而下开挖,人工配合刷坡,严禁采用爆破法开挖。6.6路堑的边坡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坡度施工。若边坡实际土质与设计勘探的地质资料不符,特别是土质较设计松散时,及时向设计和现场监理工程师提出修改意见,批准后实施;为防止开挖边坡损伤,石质路堑采用浅孔光面爆破技术开挖。6.7填料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土方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土石混填松铺厚度不大于40cm,石方松铺厚度不大于50cm;6.8填筑的过程中,使用含水量快速测定仪随时检查填料的含水量。若填土的含水量不符合要求时,要进行洒水或晾晒处理,使其达到经压实实验确定的范围内,再用平地机摊平,压路机碾压。6.9石方压实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严格控制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确保压实质量,分层填筑完成后随时检查密实度,下一层路基压实达不到规范要求不得进行下一层填筑。6.10施工到上路堤顶面宜采用重型振动压实机械进行振动压实,以提高路基的压实度。6.11坡深挖石质路堑地段爆破,边坡处预留一定宽度,采用浅孔、密布、控制装药量等措施,确保边坡爆破质量。6.12、涵背必须采用渗水性好的砂砾石填筑,分层松铺厚度不大于15cm,采用小型压实机压实,压实度不得小于95%。6.13填料的结合部要设一定距离的缓坡分层夯实,杜绝进行垂直衔接。七.安全保证措施7.1施工现场及临时工程安全措施7.1.1施工现场的布置要有利生产,方便职工生活,并结合当地环境的特点;房屋的布置要满足防火、防雷电、防洪水等安全要求,严禁将住房等临时设施布置在受洪水、台风等不良影响地段。7.1.2施工现场内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防火、防洪及防雷击等安全设施完备,且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及时修理。7.1.3施工现场内各种材料分类码放整齐稳固,临时不用的材料,加设防护设施。现场废旧物品及时清理,以保持现场的整洁有序。7.1.4施工便道高出原地面,两侧设置排水沟渠,并按有关规定设置行车标志,以保证行车安全。7.1.5运输道路平整、畅通,排水设施良好,特殊、危险地段设醒目的标志,夜间设有照明设施。
7.1.6工地施工用水和饮用水在施工前对水质进行化验鉴定,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防护措施,饮用水要经过净化,达到现行卫生部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7.1.7工地合理布置排水沟,不得妨碍工地内的交通。7.1.8在施工现场专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Z-S接零保护系统,电气设备的外壳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不得在同一供电系统中有的接地,有的接零。7.1.9施工现场所有用电线路架设统一规划,电线按标准架设,不得将电线捆在钢筋、脚手架上,架设高度必须满足离地4.5m以上要求;露天设置的闸刀开关装在专用配电箱里,用电设备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锁、一保护,并标识警示标志,电工人员定期检查,不得用铁丝或其它金属丝替代保险丝,确保用电安全。7.2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7.2.1车辆驾驶员和各类机械操作员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对驾驶员、机械操作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7.2.2严禁酒后驾驶车辆和操作机械,车辆严禁超载、超高、超速驾驶,禁止使用带病车辆、机械和超负荷运转。7.2.3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集中停放,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7.2.4指挥机械作业的人员,指挥信号必须准确,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蛮干作业。7.2.5起重作业应严格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7.2.6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在运行中禁止工作人员跨越钢丝绳,用钢丝绳起吊、拖拉重物时,现场人员应远离钢丝绳。7.2.7设专人对机械设备、各种车辆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八.施工环境保护措施8.1防止施工粉尘的环境污染8.1.1水泥、粉煤灰、石灰等粉状拌合添加料在加压或使用中严禁泄漏;8.1.2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敞蓬车,车厢两侧和尾部配备挡板,控制物料的堆高不超过挡板,并用干净的雨布覆盖。8.2防止扰民与污染
8.2.1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受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热线电话。8.2.2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8.2.3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8.2.4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8.2.5加强噪声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区的影响。8.3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8.3.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得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如情况特殊,需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8.3.2施工活动中严格按合同要求采取设置截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方开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绕城快速干道路基施工方案
-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
- 区间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初稿.doc
- 北同蒲应县至原平新建取直线路基施工组织毕业设计正文.doc
- 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 区间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初稿.doc
- 北同蒲应县至原平新建取直线路基施工组织毕业设计正文.doc
- 毕业设计---新建工程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 挖方路基施工方法
- 大学毕业设计---金港市政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doc
- 冲击碾压法在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 沙漠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工法
- 两水车站站场路基施工组织设计100425
- 云桂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 石灰土路基施工技术交底
- 路基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 路基施工技术交底书
- 兰新高铁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40论文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