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00 KB
  • 19页

河南道路拓宽及隧道工程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郑州市**路拓宽改造及地下隧道工程,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是与郑州市火车站西出站口紧密相连的南北向城市快速路。本工程南起航海路,北至建设路,沿线分别与新莆南路、赵庄街、潘张街、淮河东路、保全街、永安街、陇海路、幸福路、康复前街、康复后街、中原路相交,全线长3866.47m,包括隧道、地道、桥梁、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等工程。我公司为第Ⅴ标段(3+097~3+843.683,长746.683米),包括雨污水、压力管、道路、隧道主体。其中隧道及引坡段光栅段基坑支护采用“排桩-内支撑”联合支护,U型槽段采用“排桩-锚索”联合支护。本标段主隧道长75米,光栅过渡段42米,引坡U型槽段长98m,挡墙段长98m;共计313米。支护桩3+097-3+312(215米),支护桩直径分别为700、800mm,支护桩长17.45米、15米、9米,数量390根。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主体箱涵部分约10.45m,U型槽段开挖深度小于3-9m,主隧道基坑开挖宽度约30m。1.2周边环境本工程场地狭长,开挖范围内遍布管线,有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通讯等管线,也有事关国家安全的国防光缆、通讯光缆,且管线布置无规律。工程基坑呈狭长状,沿原有城市道路设置,基坑两侧不仅排列着数量众多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状态结构、高度、基础形式、距离基坑距离各不相同。管线中,污、雨水管线可能接纳着上游一定汇水区域的水量,给水管线也可能担负着对下游区域的供给,其他管线也将支持着一定区域的服务或供给,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将在靠近基坑边坡的地面和坑下进行行走,作业或停留,施工作业区,材料堆场也将在这里布设;行人,车辆也将在临近基坑的地面上通行和停放。基坑开挖时如果发生过大变形或破坏管线,很可能导致地下管线原有的、临时的或改迁的管线损坏或渗漏,甚至可能由此而引发重大次生事故。这些管线的损坏很可能影响一定区域内城市功能,带来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给排水管线渗漏还有可能造成基坑坍塌。保护基坑周边管线是本工程的一个重点,同时也应保护距离基坑较近的建筑物的安全。19 1.3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探75.0m深度内地层按地质时代、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划分为11个工程地质单元,从上到下分别描述如下:第(1)层杂填土(Q4ml):层底埋深0.80~3.80m,层底高程98.05~104.66m,层厚0.80~3.80m。表层主要为柏油鲁米那、灰土垫层和人工堆填土,其下含少量砖块、灰土等建筑垃圾。第(2)层粉土(Q3ml):层底埋深2.00~6.20m,层底高程95.54~102.32m,层厚0.50~4.90m。地层呈黄褐色,稍湿,中密-密实。含少量蜗牛壳碎片和黑色腐殖质斑点。第(3)层粉土(Q3al):层底埋深3.70~9.50m,层底高程93.25~99.28m,层厚0.90~5.80m。地层呈褐黄色、灰黄色,稍湿,密实,局部有砂感,含蜗牛壳碎片和钙质结核,粒径一般5-20mm,局部含量大。第(4)层粉土(Q3al):层底埋深6.00~14.00m,层底高程88.55~97.32m,层厚0.50~8.80m。地层呈褐黄色,稍湿,密实。含少量蜗牛壳碎片,见少量钙质结核,粒径一般10mm左右。第(5)层粉砂、粉土(Q3al):层底埋深8.80~17.00m,层底高程85.21~94.52m,层厚1.70~7.00m。地层呈褐黄色,稍湿,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碎片。分选性较差。局部夹粉砂,湿,密实,含少量蜗牛壳碎片及钙质结核。第(6)层粉土夹粉质黏土(Q3al):层底埋深14.20~27.00m,层底高程75.26~89.12m,层厚1.80~12.50m。地层呈褐黄色,稍湿,密实。含少量蜗牛壳碎片和较多粒径10~30mm的钙质结核。本层局部发育有(6)-1亚层钙质结核层,含大量钙质结核,呈散块状或半胶结状,岩心呈块状或短柱状,厚度分布不均,呈透镜体状产出,局部钙质胶结似基岩,钻进困难。局部夹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第(7)层粉质黏土(Q2al):层底埋深19.60~37.10m,层底高程65.16~82.29m,层厚15.00~3.50m。地层呈棕红色、棕黄色,可塑。含少量黑色铁锰质斑点和少量直径5~30mm的钙质结核。局部发育有(7)-1亚层钙质结核层,坚硬,岩心呈短柱状、柱状,钻进困难。第(8)层粉质黏土夹粉土(Q2al):层底埋深26.80~45.20m,层底高程57.06~75.09m,层厚4.00~15.00m。地层呈黄褐色,可塑。含少量黑色铁锰质斑点和少量直径5~30mm的钙质结核。局部夹粉土,黄褐色,湿,密实。局部发育有(8)-1亚层钙质结核层,坚硬,岩心呈短柱状、柱状,钻进困难。本层局部夹粉土,褐黄色,密实,湿。19 第(9)层粉质黏土(Q2al):层底埋深41.80~58.00m,层底高程44.08~60.48m,层厚3.30~17.00m。地层呈褐黄色、棕黄色,可塑-硬塑。含少量黑色铁锰质斑点和少量直径5~30mm的钙质结核。局部钙质结核含量较多,并发育有(9)-1亚层钙质结核层,坚硬,岩心呈短柱状、柱状,钻进困难。第(10)层粉质黏土(Q2al):层底埋深53.00~66.00m,层底高程36.26~49.39m,层厚8.00~16.20m。地层呈浅黄色、棕黄色,湿,可塑-硬塑。含大量黑色铁锰氧化物,和较多粒径10~30mm的钙质结核,富集成层,局部钙质胶结似基岩,钻进较困难。第(11)层细砂(Q2al):此地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穿,最大揭露深度为16.0m。地层呈褐黄色,密实,饱和。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本层局部含卵石,粒径1-4cm不等,钻进困难。局部夹粉质黏土。1.4工程水文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1.8m~15.7m(高程89.0m左右),据调查近五年最高水位埋深约10.0m。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勘探75.0m深度内的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空隙潜水。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潜水以开采排泄为主,蒸发排泄次之。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水质分析报告显示,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1.5不良地质本工程在勘探点位置未发现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在人行地道附近有地下防空洞,施工时应注意,未发现暗滨、古墓、古河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但对本工程不利的因素主要为地下分布有较多的市政、通讯、电力等管线(道)等,且分布无规律,施工时应注意其影响。第二章编制依据及说明2.1编制依据(1)郑州市京广路拓宽改造及地下隧道工程(航海路~建设路)施工图设计(工程号2008-167-CQ);(2)郑州市京广路拓宽改造及地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9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200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J46-88(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10)建设方提供的图纸及现场实地踏勘情况;2.2编制原则1)严格遵照施工图纸要求施工;2)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具有实际可操作性;3)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采用先进、成熟、有效的施工工艺;4)采用先进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信息反馈指导施工,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质量控制;5)严格执行郑州市有关文明工地的标准,做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2.3编制范围郑州市京广路拓宽改造及地下隧道工程从桩号3+097至3+410,长度313米的土方开挖工作。第三章基坑水处理本工程基坑的水处理主要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处理分述如下:3.1基坑排水方案1、基坑坑内排水本工程隧道部分基坑开挖深度大部分为10.45m,主隧道宽约30m,汇水面积较大,应注意排水。对于基坑内部的排水,因本工程地势北高南低,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从中原路口处向北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间距60-80m,尺寸为长500mm、宽500mm、深1200mm,排水沟尺寸为宽250mm,深300mm。集水坑配备抽水设备,实时进行排水,遇到降雨时,增加排水泵数量,使其能够满足基坑排水需求。2、地表排水为防止坑外地表水汇入基坑,在坑顶设置240×300的砖砌挡水墙,沿基坑顶部全长设置。19 因隧道施工原有排水管线可能被切断,而地表水及雨污水仍会向该地区汇集,为排除该区域的地表水及雨污水,在施工前通过顶管施工,将老污水管道改道接入市政管网,对于施工场地内排水,沿基坑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250mm,深300mm,沟壁用水泥砂浆粉刷,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于个别低洼处,积水无法排出的,采取设深1000m,宽500m,长500m集水坑,用污水泵抽水的办法排出积水;保证有效的将本地区地表水及雨污水顺利排出。3.2基坑降水方案勘察报告提供的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1.8~15.7m左右(高程89.0m左右),据调查近五年最高水位埋深约10.0m。根据地下水埋设情况,本标段不需要降水。第四章基坑土方开挖4.1土方开挖特点1)本工程土方工程量大、工期紧,工作面狭窄,场地小;2)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是本工程的重点;3)防水是本工程的难点,本工程围护结构采用的是围护桩加锚索及桩间网喷混凝土。如果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有渗、漏水现象,采用堵、引、排的措施相结合,将较小处渗水进行封堵,将较大处渗水利用在桩间网喷混凝土内预埋管的形式集中引出,再一次性封死,并对管的位置进行标注,如后期还存在渗漏现象,可对封管位置二次进行封堵。4.2施工准备工作1)在隧道主体围护结构支护桩、桩顶冠梁施工完成。2)土方开挖范围内各种管线均探明,能改迁部分施工完毕,不能改迁的要有保护措施,应急预案中材料及人员到位。3)护坡支护方案已批准,支护单位人员材料到位。4)做好基坑中线水平控制点的设置及复测工作。5)布设好各种监测点,并记录初始读数。6)做好各种技术、安全交底。4.3土方开挖计划工期、施工机械配备和劳动力组织第一施工区自桩号3+097至桩号3+232,基坑开挖计划在2010年5月20日开始进行,基坑土方约3.5万方土,按照开挖土方1600m3/天进行计算,第一施工区土方开挖计划30天完成,即到2010年6月20日开挖完成。19 第二施工区自桩号3+232至桩号3+312,土方开挖计划在2010年6月20日开始进行,基坑土方约1万方,按照开挖土方1600m3/天进行计算,第二施工区土方开挖计划7天完成,即到2010年6月28日开挖完成。土方开挖的同时进行锚索及土钉墙施工、防水层的施工、主体结构的施工。本工程投入大挖掘机5台;小挖掘机3台;自卸汽车30辆;污水泵4台;清水泵6台;发电机2台;夜间照明用大灯4盏;碘钨灯20盏等。基坑开挖劳动力组织:管理人员10人;技术员1人;质检员2人;施工员6人;安全员2人;挖掘机司机10人;土方外运司机40人;电工4人;杂工30人。4.4土方开挖部署1、本工程基坑开挖采用明挖法,开挖过程中始终坚持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开挖、随挖随支护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基坑开挖面上围护结构的无支护暴露时间及变形。(1)土方开挖和护坡施工速度应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允许的变形限度来控制。(2)基坑开挖施工为明挖段施工中一个最重要的工序,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区分段、随挖随护”的施工原则。2、确定开挖施工段、层数和顺序纵向施工段划分:基坑沿纵向按施工缝划分为10个施工段。南侧第一个施工缝为第一施工段,其余依次向北类推。基坑竖向施工段划分:基坑沿竖向划分为三层,第一层深度从冠梁顶向下挖土3.3m即锚索下500mm,第二层自第一层向下3.5m,第三层挖土至设计标高。土方开挖总体施工顺序,考虑到土方运输,车辆从南端无法通过,基坑整体施工顺序:自桩号2+172自南而北施工。出土车辆向北从建设路外运。土方开挖顺序见附图。4.5土方开挖主要施工方法基坑开挖采取: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的开挖方案,以机械挖土为主,人工修挖为辅。1、挖第一层土,根据作业面及开挖深度,以方便施工、节省资源为原则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及挖掘机行走路线。开挖时先由两台反铲挖掘机在基坑侧壁附近开挖土方为土钉和锚索的施工尽早提供工作面,然后再开挖基坑中央土方。可用2台挖掘机分别挖两侧支护桩边的土,自卸汽车在中间运土;先挖部分底部宽为5m,按1:1放坡,待挖完第一施工段后,即可开挖中间土方。19 2、第二、三层土方开挖,采用开挖放坡坡度1:7,自卸汽车直接下至作业面装土,汽车行走道路视土质情况可采用砖渣铺垫,修成临时道路。3、在开挖至基底300mm时,用汽车吊将小挖掘机垂直吊至地面,余土由人工清底,小挖掘机配合,开挖至设计标高,严防超挖。为确保基坑稳定,开挖至基底后,迅速施工垫层。边坡采用人工修坡,护坡桩体周围300mm范围内采用人工清理土方,然后用挖掘机带走。以免机械碰撞护坡桩造成不利影响。4.6基坑开挖技术要点1、土方开挖过程中及时封堵围护结构上的渗漏点,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2、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基坑纵向放坡不得大于安全坡度,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钢丝网水泥喷浆等坡面保护措施,严防纵向滑坡。3、基坑开挖后及时设置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分区开挖至基坑底标高立即进行基底检查,在1天内完成封底垫层施工。4、机械开挖的同时辅以人工配合,特别是基底以上30cm的土层采用人工开挖,以减少超挖、保持坑底土体的原状结构。5、加强基坑稳定的观察和监控量测工作,以便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并通过监测反馈及时调整开挖程序。基坑开挖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坑底高程+10,-20每段基坑或长50米5用水准仪2纵横轴线52用经纬仪,纵横向各侧3基坑尺寸不小于设计4用尺量,每边各计一点44.7确保基坑稳定的措施1、根据工序的特殊性,规范施工操作规程,严格按要求施工。根据施工场地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现行技术标准、地质资料做好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通过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认识到: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是整个基坑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基坑开挖应严格按照“时空效应”19 理论,采用分区、分层、分段挖土,并遵循“开挖支护、随挖随支、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2、围护结构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紧跟支护的进展,对围护结构变形和地层移动进行监测,根据监测资料及维护结构变形警标,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控制变形。第五章地下管线处理方案结合各个管线单位提供的图纸及现场交底,首先对已知的管线进行人工开挖至管道处,摸清其走向,并在现场做好标记。对于一些未知管线,采取人工挖探沟的方法进行排查,具体做法是:在开挖区域内,挖横向间距15M,纵向间距15M的“十”字形探沟,沟深1.2M,宽0.8M,对探出的管道,应查清其走向、用途及所属单位,做好标记,并详细标在图纸上。本标段范围管线处理措施主要有四种,其一国防光缆及网通光缆距冠梁较近,进行悬吊保护;其二为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管线的正常功能,进行架立保护;其三为在施工过程中,将既有管线迁移或临时废弃,施工完成后回迁;其四是将影响主体结构的管线永久改移或合并。改移、悬吊、架立的方案还须经其管理单位批准。5.1悬吊网通光缆及国防光缆距离西侧冠梁较近,在土方开挖施工阶段,预先开挖沟槽使其暴露出来,使用钢丝绳将其悬吊,在冠梁上钻孔埋设钢筋对钢丝绳进行固定,间距五米。如图所示:5.2架立对于现状影响土方施工,设计迁移而尚未迁移管线,为不影响土方施工,可采取使用槽钢临时架立的措施,支撑槽钢间距6米,待管线迁移后可将槽钢拆除,如图所示:19 架立方式一19 架立方式二5.3临时改迁现状京广路自来水计划临时改迁,由管线所属单位郑州自来水公司进行改迁,在此不做赘述。5.4永久改迁本施工段污水管道已施工完毕,已将现状污水引入规划污水管道内,具体施工方案已得到监理审批,在此不做赘述。19 第六章基坑施工安全应急措施6.1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框图:应急领导组长于春洋副组长(现场):薛长平副组长(方案):陈天山现场技术支持及监测组胡燕飞安全检查督导组岳强抢险机械调配组李云喜突击抢险组王洪志应急资金保障组马若飞后勤保障及协调组魏媛媛应急物资供应组张秀梅组织机构图具体职责:组长:负责基坑安全抢险和事后恢复生产等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基坑抢险现场指挥工作副组长:负责抢险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组织技术人员做好各方面的数据采集、分析并反馈指导现场工作抢险指挥办公室:设在经理办公室外部主要联系电话:火警:119急救:120主要工作: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按照编制好的应急抢险预案上报给抢险领导组长,并按照事故大小逐级上报事故,负责联系医疗、保险、交通、公安等请求支援的单位,负责对事故文件处理的上传下达等。负责抢险期间的所有参与人员的饮食起居等后勤保障工作。19 6.2安全等级划分本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10m,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为一级。6.3应急材料准备应急人、材、机配置A.人力:所有均为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抢险人员,共50人。组成二个抢险队:突击队、作业队。一旦有基坑失稳事故,二个队立即组队出击抢险。B.机具设备及应急抢险材料:¢600T=16mm的钢管550m;45b工字钢320m。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1自卸汽车15T52挖掘机PC-12033汽车吊25T24污水泵7.5kw205油压千斤顶套26注浆泵套27钢管48mm300m8铁锹30把9编织袋3000个10圆木(或方木)150150m11旋喷注浆机械套112水泥20t13砂石料300m314电线500m6.4具体应急措施1、涌水、涌砂、桩间渗漏、管涌以及基底隆起1)现象描述19 由于工程部位的土层中含有饱和的低塑性细砂、粉砂及粉土等,当土体发生扰动时,就会发生流砂。当发生流砂时,基坑周围的土随水流出,流出多少砂,四周就会有多少砂补过来,无法清除,这样周围地表由于土粒的流失发生大面积的下沉,造成灾害,并且由于坑底土体的破坏,造成围护结构的附加沉降。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改变了基坑内外的土体的原有的应力状态,增加了土体的软塑性,同时,由于基坑外侧施工便道上重型车辆的震动和压力作用,使基坑外侧的土体发生沉降的同时,发生基坑底部的隆起,此外基坑内承压水头的具体标高若与地勘资料显示不符,易造成承压水头过高,基坑内部土体进行卸载后,土层厚度不够,可能造成承压水的覆土压力不够,从而发生基坑底部的隆起。基坑底部的隆起会造成支撑系统中临时立柱的上抬,导致支撑系统的破坏。2)处理措施(1)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拐角等薄弱部位设专人监视,若出现少量渗漏,及时处理,先堵漏后开挖,防止渗漏点扩大。(2)通过及时反馈的监测信息严格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防止变形过大,遇薄弱环节错位开裂,出现渗水通道时,及时处理。(3)在基坑开挖出现渗漏时,根据渗漏的不同情况,当渗漏量不大时,可采用基坑内墙间注浆,采用水玻璃和水泥浆的双液注桨的方法。(4)当渗漏较为严重,甚至出现大量涌水时,采用地质钻进、双液注浆机进行围护墙背后注浆,以提高围护墙间土体的抗渗能力。同时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墙间流砂事故。(5)如果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有渗、漏水现象,采用堵、引、排的措施相结合,将较小处渗水进行封堵,将较大处渗水利用在墙内预埋管的形式集中引出,待主体防水、结构施工完成后再一次性封死,并对预留管的位置进行标注,如后期还存在渗漏现象,可对封管位置二次进行封堵。(6)当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底部出现流沙、隆起等事故现象时,采用注浆法进行加固处理。当基坑底部出现流砂、隆起、渗水事故时,采用高压旋喷桩对事故部位进行处理,为了加快注浆部位浆液的硬化速度,可在浆液中加入适量的水玻璃进行双液注浆。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土体的抗渗能力,降低土体的空隙压力,增加土体强度,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能。(7)当基坑内发生管涌时,采取坑外降水和坑内注浆的方法。利用坑外设降水井,把坑内外水头降低,减少地下水动水压力,这是治理管涌的根源,同时基坑内采取反压措施确保基坑内水头压力降低。2、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整体的失稳直至断裂破坏1)现象描述19 (1)由于在隧道基坑围护桩外侧有施工便道及居民楼,受长时间行驶机动车辆的影响,使支护结构两侧的土体受力不均,外侧土体压力大于内侧的土体压力,造成顶部发生较大的位移,从而使支护结构出现向基坑内的滑动或倾覆,如图所示。同时,由于本工程范围内的地层结构主要为黄河的冲积平原,地质条件非常脆弱,在基坑支护结构部位,当支护结构外侧有较大的土压力时,发生“踢脚”变形现象,使墙身后仰。(2)围护失稳、围护桩变形过大在主体结构的开挖过程中,因周围的水压、土压引起围护桩变形等原因引起支护失稳、桩变形过大现象。如发生桩身变形过大现象,首先暂停施工,加强对桩身的变形监测,超出警界,及时预警,分析变形原因,并根据实际桩身变形情况调整支护方法,减慢开挖速度或调整开挖方法。如围护失稳,先进行人员、机械的及时撤离,对失稳处进行加密监测,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支护方案,直至桩身恢复到变形限值,方可重新施工。2)处理措施(1)当发现有以上分析的事故发生时,现场立即停止施工作业,根据事故的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2)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支护,支护要连续进行,紧密跟进,不可留下护坡空白处。(3)施工时严格控制锚索及土钉的竖向标高及横向位置。(4)主体结构施工时,应继续对护坡的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基坑周围产生过大的地表沉降1)现象描述基坑的开挖改变了土体中原有的应力状态,使土体产生了沉降,尽管这种沉降不一定会造成支护结构的破坏,但会引起基坑周围的建筑物的破坏,因此也属于开挖工程中的一项危害性事故现象。由于基坑内外的土质较软,在基坑开挖时对土体的扰动,会使土体发生扰动破坏,改变土体的性状,致使周围建筑物发生裂缝等现象。2)处理措施(1)由于地表压力造成基坑周围变形过大时,暂停开挖施工的进行。(2)禁止重型设备通过,同时查明变形原因,根据情况采取下步方案。(3)发现异常,应增加19 地面沉降监测频率,24小时观察基坑动态,以监测信息决定是否继续向下开挖或开挖多少。(4)加强对地表的监测频次,对可能引发的其他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处理。(5)由于基坑开挖出现基坑附近的建(构)筑物变形时,在建(构)筑物下部采取多道注浆的加固方法,对建筑物进行保护性的处理措施。第七章基坑施工安全保证措施7.1开挖安全保证措施(1)在基坑四周及基坑内设置完善通畅的排水系统,保证雨季施工时地表水及时抽排。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内设排水沟和集水坑,及时将基坑内积水排出坑外,并引入地面排水系统,保证土方开挖在无水状态下进行。(2)重型机械严禁在基坑周围5m范围内行走,基坑周围10m范围严禁堆放过重物品、杂物和其他散件,防止基坑受压,确保施工人员行走安全,严禁杂物滚落伤害坑内作业人员。(3)开挖时,按既定的监测方案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通过及时反馈的监测信息严格控制围护结构变位在允许范围内,防止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接缝等薄弱环节错位开裂,出现渗水通道。(4)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接缝等薄弱部位设专人监视,若出现少量渗漏,及时处理,先堵漏后开挖,防止渗漏点扩大。(5)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执行。(6)凡进入现场的各类特种建筑机械设备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对未通过检验合格的设备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7)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8)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可让人瞭望的安全地点,并应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当基坑开挖较深时,应设上、下二名指挥。(9)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应远离钢丝绳。(10)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19 (11)在距基坑边缘1.2~1.5米处应设置护栏或架设护网,栏杆不低于1.2米,并要稳固可靠。进入基坑施工的人员上下通行要由斜道或扶梯上下,不准攀登模板、脚手架、或绳索上下。(12)护坡必须在开挖到设计位置后立即施工。(13)设专人对围护结构变形、位移,进行观测、监控,以便采取措施,确保结构和人员安全。(14)提、放吊斗时,上下要有统一信号,有专人指挥,下部人员要避在安全处,吊斗或抓斗上粘有泥块需铲除时,要将抓斗或吊斗放在地上清除,严禁将抓斗吊空铲泥;(15)夜间施工要有充足的照明,尤其是基坑内的照明覆盖应不存在暗角。遇有暴雨、大风、地面下沉等情况时,应停止施工。7.2交通行车安全保证措施(1)车辆驾驶员持证驾驶,由车辆调度对驾驶人员建立档案,进行管理。(2)车辆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管理条例,郑州市内外行车规则和各项安全行车规定,服从车辆调度的安排和交通民警的指挥。(3)认真执行出发前、行驶中、收车后的三检制度,保证主要安全装置齐全完备,加强对车辆的保养,保持车况良好。(4)行车过程中预防前车紧急刹车、岔道、急转弯处突然来车,行人横穿马路、雨后路滑等。(5)超车选择路段,提前鸣号(夜晚用灯光信号),不见前车让道不超越,转弯时减速鸣号。(6)车辆起步、会车、让车、倒车、停车时慢行,通过道叉路口、窄路、弯路时慢行,雨天、雾天、夜间行车慢行。(7)驾驶员不将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人驾驶,不驾驶与驾驶证车型不符合的车辆,饮酒后严禁驾驶车辆。(8)做好施工场地和弃土场的照明,弃土时专人指挥卸土。7.3施工机械的安全措施(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操作,不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建立档案,专人管理。19 (2)操作人员按照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3)驾驶室或操作室保持整洁、杜绝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不让机械带病运转或负荷运转。(4)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夜间设专人看管。(5)用手柄启动的机械注意手柄倒转伤人,向机械加油时要严禁烟火。(6)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7)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站在可让作业人员看到的安全地点,并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8)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9)多台挖掘机在同一作业面机械开挖,挖掘机间距应大于10m;多台挖掘机在不同台阶同时开挖,应验算边坡稳定,上下台阶挖掘机前后应相距30m以上,挖掘机离下部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造成翻车事故。(10)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挖掘机工作回旋半径范围内部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挖掘机、装载机卸土,应待整机停稳后进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装土时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11)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12)挖掘机行走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如在架空输电线一侧工作时,在110∽220kv电压时,垂直安全距离为2.5m;水平安全距离为4∽6m;(13)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7.4文明施工措施(1)配备6名专职保通员,保证交通顺畅、安全。(2)配备6名清洁工,不间断清扫路面,保证路面清洁。(3)工地各出入口设有保卫室,加强对人员的出入管理;19 (4)加强施工队伍的全面管理,坚持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严禁接受“三无人员”。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佩戴公司统一制作的个人身份标卡。标卡上有个人照片、姓名、职务等。(5)做好建设工地现场安全保卫工作,落实防盗、防火措施。(6)“六牌一图”与安全标牌:(7)、生活区食堂炉灶应采用液化气、煤气和电,不得使用木料和竹片等,减少烟尘污染。(8)、现场不准熔化沥青,杜绝废气和烟尘污染。(9)、现场主出入口处设有洗车台位,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10)、土方外运车辆的装土应低于槽帮10cm并用苫布等覆盖,严防落土掉碴扬尘污染环境。(11)、在离现场较近的住宅楼侧面采用尼龙彩条布封闭,减少施工粉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第八章基坑监测8.1、监控测量的目的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后面地层产生剪应力增量,土体产生剪切变形,围护结构向基坑方向变形。围护结构设置支护后,基坑变形受到限制,当基坑继续开挖时,主动土压力增加,围护结构继续移动,因此,深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与之有关的稳定和环境影响也是动态过程。8.2、监测项目结合工程特点及现有技术装备,本工程监测项目如下:1、围护桩沉降监测①、基准点设置在距围护结构边缘、基坑开挖深度5倍以外且小于50m的稳定处。②、沉降观测点除了埋设在支护结构的转角处外,沿围护桩每隔5m布置一点。测点用φ12mm以上的钝头短钢筋,在浇筑支护结构混凝土时埋设,露出表面5~10mm。若预埋测点数量不足或遭破坏时,用冲击钻钻孔补点或用射钉枪(φ8以上)补点。③、因工地条件限制,一些观测点不能做到前后视距相等,用I角不大于±10″的水准仪观测。19 ④、首次观测时,按同一水准线路同时观测两次,每个测点的两次高程之差不超过±1.0mm,取中数为初始值。⑤、观测频率为:基坑开挖期间开挖区附近的测点每天2次,变化较大或有突变时,加密观测次数。混凝土底板浇筑一周后减为每周1~2次。2、水平位移观测①、水平位移主要使用经纬仪及带有读数的觇牌进行观测。量测中配合使用的还有带圆水准器的T型尺和钢卷尺。仪器上的光学对中器、水准器定期检查,发现误差,及时校正。②、水平位移量测的基准点的埋设方法同前述。③、支护结构上的测点利用沉降观测点,在测点端面锯十字刻痕。观测同一条边所用的测点尽量埋设在同一直线上,以便观测。每次量测时对其基准点和测点进行检查,保证测量数据稳定可靠。④、水平位移的观测采用视准线法。⑤、观测频率:每天观测2次。3、监测人员组成本次基坑监测由业主委托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进行,我公司进行现场配合。根据监测数据实时指导基坑开挖工作。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