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7.00 KB
- 7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青岛市城市道路沥青混合料技术导则(试行)2013-08-15发布实施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青岛市城市道路沥青混合料技术导则(试行)主编单位:青岛市市政工程管理处青岛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青岛冠通市政建设有限公司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青岛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市政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青岛轨道市政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批准部门: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前言随着青岛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我市城市道路建设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愈来愈具有战略意义。为适应青岛市城市道路沥青混合料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青岛市城市道路建设质量,规范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改进传统的路面结构模式,提升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品质和耐久性,在遵循现行国家规范、行业规范、技术规程及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青岛市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特征、气候地质水文特点,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依托大量的相关科研成果及试验资料,并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道路的建设经验,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了《青岛市城市道路沥青混合料技术导则》。本《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原材料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要求、生产运输及施工要求、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要求。本《导则》自2013年08月15日起在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市政道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养护的沥青路面工程中执行。本《导则》由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和解释,由青岛市市政集团技术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地址:青岛市深圳路222号天泰金融广场A座13层,邮政编码:266061)。
主要起草人:李强吕廷军鲁洪强王涛王伟周凤华章继忠王召强赵明炎张海波赵轩刘云龙张兴波由兆升主要审查人:刘建军李典龙陈卫华
目录1总则12编制依据23术语、符号33.1术语33.2符号44基本规定55原材料技术要求65.1一般规定65.2沥青65.3粗集料135.4细集料165.5矿粉185.6纤维稳定剂195.7温拌剂205.8再生剂205.9抗车辙剂206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216.1一般规定216.2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226.3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256.4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要求287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318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要求3567
8.1生产设备358.2质量体系358.3质量控制369沥青混合料的运输与防护3910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碾压施工要求4010.1一般规定4010.2施工准备4010.3混合料的摊铺4510.4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4710.5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层5010.6钢桥面沥青铺装层5110.7隧道沥青路面铺装5211沥青混合料的接缝及开放交通要求5311.1接缝处理5311.2开放交通时间5412不利季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5513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5613.1一般规定5613.2施工前混合料准备5713.3施工前设备准备5713.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5713.5验收标准6313.6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66用词说明6767
1总则1.0.1为提高本市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和品质,统一沥青混合料设计、生产、施工和质量管理,特制订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市政道路的新建、改建、扩建、维修养护的沥青路面工程。1.0.3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施工应结合我市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慎重的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1.0.4本导则配合相关国家规范及技术规程实施,沥青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本导则外,尚需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1.0.5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合理经济地利用地方材料,在城区人口密集区域宜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1.0.6在性能满足本导则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鼓励采用废旧沥青再生、胶粉改性沥青、降噪沥青混合料等符合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的新技术新材料。1.0.7本导则与《青岛市城市道路技术导则》配套使用。67
2编制依据《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F41-2008)《青岛市城市道路技术导则》(2012-08-01)67
3术语、符号3.1术语3.1.1沥青路面:铺筑的沥青面层结构称为沥青路面。3.1.2沥青混合料:矿料与沥青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3.1.3温拌沥青混合料:通过温拌技术和相配套的施工工艺,在较低温度下(较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施工温度下降30~40℃)实现路面施工的沥青混合料,其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满足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3.1.4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指将收集的旧沥青混合料送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按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符合质量标准的沥青混合料。3.1.5改性沥青: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3.1.6动稳定度: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时,变形进入稳定期后每产生1mm轮辙试验行走的次数,以次/mm计。3.1.7当量轴次:按弯沉等效或拉应力等效的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与标准轴载100KN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称为当量轴次。3.1.8累计当量轴次:在设计年限内,考虑车道系数后,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总和。67
3.2符号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沥青玛蹄脂碎石OGFC──排水表面层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核对权威性解释)AM──半开级配沥青碎石HMA──热拌沥青混合料OAC──沥青混合料中的最佳沥青用量MS──马歇尔稳定度VV──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67
4基本规定4.1沥青混合料设计应遵循耐久、经济的原则。4.2沥青混合料采用的各种材料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的规定,新材料新工艺在经实践验证其可行、技术先进、性能满足相关要求后方可采用。4.3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必须贯彻“精心设计、精密组织、精细管理、质量第一”的方针,以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4.4沥青混合料的生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应加强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应严格执行本导则及有关规范标准要求,确保工程质量。4.5交通量宜根据表4.5的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设计时可根据累计当量轴次Ne(万次/车道)或每车道、每日平均大型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辆/(d·车道)],选择一个较高的交通等级作为设计交通等级。表4.5交通等级交通等级BZZ-100KN累计标准轴次Ne(万次/车道)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辆/(d·车道)]轻交通<400<600中等交通400~1200600~1500重交通1200~25001500~3000特重交通>2500>300067
5原材料技术要求5.1一般规定5.1.1沥青混合料使用的各种材料应符合本导则的相关要求,本导则没有涵盖的内容参考相关规范规程。5.1.2沥青混合料使用的材料选择必须经过料源调查,材料质量应符合本导则规定的要求,就近取材。5.1.3沥青混合料各种材料进场时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测,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替代进场检测。沥青和添加剂进场时还须提供厂家自检报告或第三方检测报告。5.1.4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堆放场地应设置防雨棚或其它防雨水覆盖措施。5.2沥青5.2.1沥青品种与标号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及其组成、面层结构与层次、施工工艺等因素,结合青岛气候条件和使用经验确定,并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5.2.1沥青材料的适用范围沥青材料类型适用范围道路石油沥青中交通的表面层、重交通的中下面层以及特重交通的下面层改性沥青特重交通、重交通、交叉口进口道、公交车专用道与停靠站、长大纵坡的沥青路面乳化沥青透层、粘层、稀浆封层、冷拌沥青混合料与表面处置67
改性乳化沥青交通量较大或重要道路的粘层、稀浆封层、桥面铺装的粘层、表面处治、冷拌沥青混合料、微表处等液体石油沥青透层、表面处治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就地冷再生混合料5.2.2道路石油沥青1城镇道路沥青混合料均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质量应满足表5.2.2中指标要求。2除有特殊要求并经充分论证情况以外,不应采用掺配的调和沥青。如确需采用,必须进行试验并满足表5.2.2的要求。表5.2.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等级90号70号50号针入度(25℃,5s,100g)0.1mmA80~10060~8040~60针入度PI-1.5~+1.0软化点(R&B)不小于℃44454960℃动力粘度[2]不小于Pa.s14016020010℃延度不小于cm201515℃延度不小于cm1008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闪点不小于℃245260溶解度不小于%99.5密度(15℃)g/cm³实测记录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576163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201510注:1.表中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67
2.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3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得低于130℃,并不高于170℃。4道路石油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5.2.3改性沥青1城镇道路沥青混合料所用改性沥青宜采用SBSI-D类标准,基质沥青应符合A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质量应符合表5.2.3-1的要求。表5.2.3-1SBSI-D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SBSI-D针入度(25℃),5s,100g0.1mm40~60针入度指数PI/0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软化点TR&B,不小于℃60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闪点,不小于℃230溶解度,不小于%99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1.0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67
延度5℃,不小于cm152OGFC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其中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表5.2.3-2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不小于0.1mm40软化点(TR&B)不小于℃80延度(15℃)不小于cm50闪点不小于℃260薄膜加热试验(TFOT)后的质量变化不大于%0.6粘韧性(25℃)不小于N·m20韧性(25℃)不小于N·m1560℃粘度不小于Pa·s200003当采用其他类型时,应符合相关规范技术要求。4供应商提供改性沥青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测报告。5改性沥青储存罐须具备搅拌装置,使用前改性沥青必须搅拌均匀。5.2.4乳化沥青1城镇道路用乳化沥青的品种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5.2.4-1的规定。表5.2.4-1乳化沥青品种及适用范围分类品种及代号适用范围阳离子乳化沥青PC-1表处及下封层用PC-2透层油及基层养生PC-3黏层油用BC-1稀浆封层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用阴离子乳化沥青PA-1表处及下封层用PA-2透层油及基层养生PA-3黏层油用67
BA-1稀浆封层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用2乳化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5.2.4-2的规定,并根据气温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粘度的乳化沥青。表5.2.4-2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阳离子阴离子喷洒用拌合用喷洒用拌合用PC-1PC-2PC-3BC-1PA-1PA-2PA-3BA-1破乳速度快裂慢裂快裂或中裂慢裂或中裂快裂慢裂快裂或中裂慢裂或中裂离子电荷阳离子(+)阴离子(-)筛上残留物(1.18),不小于%0.10.1粘度恩格拉粘度计E252~101~61~62~302~101~61~62~30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10~258~208~2010~6010~258~208~2010~60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50505550505055溶解度,不小于%97.597.5针入度(25℃)0.1mm50~20050~30045~15050~20050~30045~150延度(15℃),不小于cm4040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2/3——均匀—均匀67
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和试验水泥拌和试验的筛残余%——常温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5d,不大于%1515注:1.P为喷洒型,B为拌和型,C、A分别表示阳离子、阴离子;2.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3.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测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4.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5.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3乳化沥青类型应根据集料品种及使用条件选择。阳离子乳化沥青适用于各种集料品种,阴离子乳化沥青适用于碱性石料。乳化沥青破乳速度、粘度应根据用途与施工方法选择。4制备乳化沥青的基质沥青应符合表5.2.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5乳化沥青应存放在立式罐中,存放时间应根据乳化沥青的常温贮存稳定性一致。贮存期间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5.2.5改性乳化沥青1改性乳化沥青应按表5.2.5-1选用。2改性乳化沥青质量应符合表5.2.5-2的技术要求。表5.2.5-1改性乳化沥青的品种和适用范围品种代号适用范围67
改性乳化沥青喷洒型改性乳化沥青PCR粘层、封层、桥面防水粘结层用拌和用乳化沥青BRC改性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用表5.2.5-2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PCRBCR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慢裂离子电荷—阳离子(+)阴离子(-)筛上剩余量(1.18),不大于%0.10.1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103~30沥青标准粘度C25..3s8~2512~60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60针入度(100g,25℃,5s)0.1mm40~12040~100软化点,不小于℃5053延度(5℃),不小于cm202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97.5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15d,不大于%5567
注:1.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试验,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工程上施工质量检测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2.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3.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天,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1天。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天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4.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可选用1d,但改性乳化沥青最长贮存天数不得超过5d。3制备改性乳化沥青的基质沥青应符合表5.2.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4改性乳化沥青应存放在立式罐中,存放时间应根据改性乳化沥青的常温贮存稳定性一致。贮存期间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5.3粗集料5.3.1城镇道路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宜选用石灰岩或玄武岩碎石,不得使用酸性石料。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应采用玄武岩碎石。5.3.2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5.3.2的要求。工程上不得使用易变质的集料。表5.3.2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上(表)面层其他面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洛杉矶磨耗碎石,不大于%2830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67
吸水率,不大于%2.03.0坚固性,不大于%1212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51218181520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不大于%11软石含量,不大于%35注:1.石料坚固性在第一次进料时必须试验,料源稳定时可不做要求。工程上根据需要进行。2.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不予要求,<0.075含量可放宽到3%。5.3.3粗集料粒径规格应符合表5.3.3的规定。表5.3.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0675635337.531.5S140~7510090~00——0~15—S240~6010090-100—0-15—S330~6010090-100——0-15S425~5010090-100——S520~4010090-100—S615~3010090-100S710~3010090-100S810~2510067
S910~20S1010~15S115~15S125~10S133~10S143~5续表5.3.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013.29.54.752.360.6S140~750~5S240~600-5S330~60—0-5S425~500-15—0-5S520~40—0-15—0-5S615~30——0-15—0-5S710~30———0-150-5S810~2590-100—0-15—0-5S910~2010090-100—0-150-5S1010~1510090-1000-150-5S115~1510090-10040-700-150-567
S125~1010090-1000-150-5S133~1010090-10040-700-200-5S143~510090-1000-150-35.3.4各级道路沥青表面层所用粗集料的磨光值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4的规定。城镇道路沥青路面的表(上)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集料的磨光值应符合相关规范中年降雨量500~1000mm范围的规定。不允许在硬质粗集料中参加较小粒径的磨光值达不到要求的粗集料。表5.3.4石料磨光值(PSV)的技术要求年降雨量(mm)快速路与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00~1000>40>38>365.3.5城镇道路沥青路面使用的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符合表5.3.5中的技术要求。当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粗集料时应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也可采用改性沥青的措施,是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测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测确定。表5.3.5粗集料粘附性技术要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表面层不小于5级67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面层次及其他等级道路各个层次不小于4级5.4细集料5.4.1城镇道路SMA、OGFC以及上面层等沥青混合料不得使用天然砂,应使用机制砂、石屑。其他混合料使用天然砂时用量应不超过集料总量的20%。5.4.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表5.4.2-1和表5.4.2-2的规定。表5.4.2-1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规格规格公称粒径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mm)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8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2表5.4.2-2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60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67
砂当量,不小于(%)%60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5.4.3石屑是采用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5.4.2-1的要求。采石场在生产石屑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机制砂宜采用专用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5.4.4天然砂宜采用中砂、粗砂,规格应符合表5.4.4的要求。表5.4.4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筛孔尺寸(mm)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1.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5.5矿粉67
5.5.1沥青混合料使用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原石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5.5.1的要求。表5.5.1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表观密度,不小于t/m³2.5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围<0.600mm%100<0.150mm%90~100<0.075mm%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5.5.2沥青混合料不允许使用拌和机回收的粉尘,不得使用粉煤灰作为矿粉填料使用。5.6纤维稳定剂5.6.1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宜选用木质纤维素、矿物纤维等。木质纤维素质量表5.6.1的要求。表5.6.1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67
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煤油浸泡,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率(以质量计)不大于%3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5.6.2纤维应在250℃的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使用纤维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身体健康。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能充分分散均匀。5.6.3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易影响环境及造成人体伤害的石棉纤维不宜直接使用。5.6.4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结团。5.6.5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SMA混合料中木质纤维素的使用量不宜低于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0.4%。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不宜超过±5%。5.7温拌剂5.7.1温拌剂可减低沥青加热由固态变为粘稠液体时的温度,提高沥青延展能力,降低沥青粘度。5.7.2温拌剂应能够显著降低混合料拌和及施工温度,在保证混合料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情况下,降温不宜低于30℃。5.7.3供应商应提供温拌剂的质量检测报告。温拌沥青混合料须经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段验证后方可大面积使用。5.8再生剂67
5.8.1城镇道路沥青混合料采用的再生剂应能有效降低老化沥青的旋转粘度及软化点,增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及PI等,使旧沥青的各项指标达到本导则中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5.8.2再生剂要求有适当的粘度、足够的芳香分含量以及较好的抗老性。5.9抗车辙剂5.9.1抗车辙剂应能够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以及粘结力。5.9.2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应严格控制拌合温度、拌合时间和用量。抗车辙剂最佳用量根据设计的动稳定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和试验确定。5.9.3特重交通、公交专用道、公交车站、十字路口和长大纵坡路段应进行路面抗剪验算,宜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车辙剂。67
6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6.1一般规定6.1.1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沥青路面。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的上面层、中面层及下面层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沥青碎石混合料仅适用于过渡层及整平层。其他等级道路的沥青面层上面层宜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6.1.2沥青混合料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划分,分类如表6.1.2。表6.1.2沥青混合料种类混合料类型密级配开级配半开级配公称最大粒径(mm)最大粒径(mm)连续级配间断级配间断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稳定碎石沥青玛蹄脂碎石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排水式沥青碎石基层沥青稳定碎石特粗式-ATB-40--ATPB-40-37.553.0粗粒式-ATB-30--ATPB-30-31.537.5AC-25ATB-25--ATPB-25-26.531.5中粒式AC-20-SMA-20--AM-2019.026.5AC-16-SMA-16OGFC-16-AM-1616.019.0细粒式AC-13-SMA-13OGFC-13-AM-1313.216.0AC-10-SMA-10OGFC-10-AM-109.513.2砂粒式AC-5----AM-54.759.5设计空隙率注(%)3~53~63~418~25>186~1267
注:空隙率可按配合比设计要求适当调整。6.1.3沥青路面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应根据道路等级和结构层功能要求等,结合沥青层厚度,合理地进行选择;同时要便于施工,不容易离析。不同混合料的适宜厚度和适宜层位(表格)。6.1.4沥青路面应具有足够的抗车辙、抗疲劳品质和良好的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声性能等使用功能要求,港湾车站、路口宜采用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根据施工机械、工程造价等情况选择沥青混合料的种类。6.1.5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对热拌热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SMA和OGFC等嵌挤型混合料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以减少离析,便于压实。6.2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6.2.1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规定的设计级配范围。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宜根据道路等级、气候及交通条件按表6.2.1-1选择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混合料,并在表6.2.1-2范围内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通常情况下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不宜超出表6.2.1-2的要求。其他类型的混合料宜直接以表6.2.1-3~表6.2.1-7作为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表6.2.1-1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mm)粗型密级配细型密级配名称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名称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2526.54.75AC-25C<40AC-25F>40AC-20194.75AC-20C<45AC-20F>45AC-16162.36AC-16C<38AC-16F>38AC-1313.22.36AC-13C<40AC-13F>40AC-109.52.36AC-10C<45AC-10F>4567
表6.2.1-2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粒式AC-25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5216-4212-338-245-174-133-7中粒式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AC-1610090-10076-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细粒式AC-13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AC-1010090-10045-7530-5820-4413-329-236-164-8砂粒式AC-510090-10055-7535-5520-4012-287-185-10表6.2.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SMA-1610090-10065-8545-6520-3215-2414-2212-1810-159-148-12细粒式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SMA-1010090-10028-6020-3214-2612-2210-189-168-13表6.2.1-4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OGFC-1610090-10070-9045-7012-3010-226-184-153-123-82-6OGFC-1310090-10060-8012-3010-226-184-153-123-82-6细粒式OGFC-1010090-10050-7010-226-184-153-123-82-667
表6.2.1-5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337.531.526.5191613.29.5特粗式ATB-4010090-10075-9265-8549-7143-6337-5730-50ATB-3010090-10070-9053-7244-6639-6031-51粗粒式ATB-2510090-10060-8048-6842-6232-52续表6.2.1-5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4.752.361.180.60.30.150.075特粗式ATB-4020-4015-3210-258-185-143-102-6ATB-3020-4015-3210-258-185-143-102-6粗粒式ATB-2520-4015-3210-258-185-143-102-6表6.2.1-6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中粒式AM-2010090-10060-8550-7540-6515-40AM-1610090-10060-8545-6818-40细粒式AM-1310090-10050-8020-45AM-1010090-10035-65续表6.2.1-6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AM-205-222-161-120-100-80-5AM-166-253-181-140-100-80-5细粒式AM-138-284-202-160-100-80-6AM-1010-355-222-160-120-90-667
表6.2.1-7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337.531.526.5191613.29.5特粗式ATPB-4010070-10065-9055-8543-7532-7020-6512-50粗粒式ATPB-2510080-10060-10045-9030-8216-70续表6.2.1-7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特粗式ATPB-4012-500-30-30-30-30-30-30-3粗粒式ATPB-2516-700-30-30-30-30-30-30-36.3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6.3.1青岛市处于夏热冬冷湿润区,气候分区指标如下。表6.3.1青岛市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指标气候区名温度(℃)雨量(mm)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雨量2-3-2夏热冬冷湿润20~30-21.5~-9.0500~10006.3.2按照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2-1~6.3.2-4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当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时,应按本导则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测,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各自的试验结果。长大坡度的路段按重载交通路段考虑。67
表6.3.2-1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本表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26.5mm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试验指标单位中轻交通重载交通击实次数(双面)次75试件尺寸mmφ101.6mm×63.5mm空隙率VV深约90mm以内%3~5深约90mm以下%3~6稳定度MS不小于kN8流值FLmm2~4.52~4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26.5191613.29.54.753111212.51314164121313.51415175131414.51516186141515.5161719沥青饱和度VFA(%)55~7065~7570~85注:1.当设计的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VMA最小值。2.对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流值可适当放宽。67
表6.3.2-2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密级配基层(ATB)半开级配面层(AM)排水式开级配磨耗层(OGFC)排水式开级配基层(ATPB)公称最大粒径mm26.5mm等于或大于31.5mm等于或小于26.5mm等于或小于26.5mm所有尺寸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01.6mm×63.5mmφ152.4mm×95.3mmφ101.6mm×63.5mmφ101.6mm×63.5mmφ152.4mm×95.3mm击实次数(双面)次75112505075空隙率VV%3~66~10不小于18不小于18稳定度,不小于kN7.5153.53.5-流值mm1.5~4实测---沥青饱和度VFA%55~7040~70--密级配基层ATB的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设计空隙率(%)ATB-40ATB-30ATB-2541111.51251212.51361313.514表6.3.2-3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使用改性沥青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01.6mm×63.5mm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两面击实50次空隙率VV%3~4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7.0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不大于VCADRC沥青饱和度VFA%75~85稳定度不小于kN6.0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1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不大于1267
或浸水飞散试验注:1.对集料坚硬不易击碎,通行重载交通的路段,也可将击实次数增加为双面75次。2.对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交通路段,设计空隙率允许放宽到4.5%,VMA允许放宽到16.5%(SMA-16)或16%(SMA-20),VFA允许放宽到70%。3.试验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的的关键性筛孔,对SMA-20、SMA-16是指4.75mm,对SMA-13、SMA-10是指2.36mm。4.稳定度难以达到要求时,容许放宽到5.0kN(非改性)或5.5kN(改性),但动稳定度检测必须合格。表6.3.2-4OGFC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01.6mm×63.5mm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两面击实50次空隙率%18~25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kN3.5析漏损失%<0.3肯特堡飞散损失%<206.4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要求6.4.1对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的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及SMA、OGFC混合料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按下列步骤进行各种使用性能检测,不符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并符合表6.4.1-1的要求。表6.4.1-1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动稳定度(次/mm)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800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400SMA混合料,不小于300067
OGFC混合料1500(一般交通路段)、3000(重交通量路段)注:1.在特殊情况下,如钢桥面铺装、重载车特别多或纵坡较大的长距离上坡路段、厂矿专用道路,可酌情提高动稳定度的要求;2.为满足重载车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采取减少最佳沥青用量的技术措施时,可适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荷载进行试验,同时增加试件的碾压成型密度和施工压实度要求;3.车辙试验不得采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试验必须检测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4.如需要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和大于26.5mm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可适当增加试件的厚度,但不宜作为评定合格与否的依据。2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并同时符合表6.4.1-2中的要求。达不到要求时需采取抗剥落措施,调整最佳沥青用量后再次试验。表6.4.1-2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测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8075改性沥青混合料8580SMA混合料80803宜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其中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宜不小于表6.4.1-3的要求。表6.4.1-3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技术要求技术指标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00067
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5004宜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脱模架起进行渗水试验,并符合表6.4.1-4的要求表6.4.1-4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ml/min)技术要求级配类型渗水系数要求(ml/min)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不大于120SMA混合料,不大于80OGFC混合料,不小于实测6.4.2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测,应针对改性目的进行。以提高高温抗车辙性能为主要目的时,低温性能可按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要求执行;以提高低温抗裂性能为主要目的时,高温稳定性可按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要求执行。67
7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7.1一般规定7.1.1城镇道路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按照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C、D的设计方法分别进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SMA、OGFC的配合比设计。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照JTG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第五章的规定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温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参照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的方法进行。7.1.2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标准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7.1.3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各种材料质量应符合本导则有关材料的技术要求。当单一规格集料的某项加工性技术指标不达标,但不同规格的集料按配合比组成的合成集料技术指标能符合要求时,允许使用。7.1.4沥青混合料应进行配合比设计,主要原材料料源发生变化时应进行配合比验证。7.1.5面积较小(不足500平方米)的沥青路面维修养护应采用F型沥青混合料,且油石比增加0.1%~0.2%、出厂温度提高5~10℃。7.2确定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和技术要求7.2.1沥青混合料应按表6.2.1-1及表6.2.1-2~6.2.1-7确定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67
7.2.2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3.2-1及6.3.2-2~6.3.2-4中的规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用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应符合6.3.1气候区及重载交通条件下规定的技术标准,其它等级路可按照中轻交通条件下规定的技术标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3.1-1、6.3.2-1的规定,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7.2.3城镇快速路、主干路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宜选用SMA或按夏热冬冷湿润(2-3-2)气候区重载交通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型,并取较偏高的设计空隙率。7.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要求7.3.1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及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应按本导则要求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集料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OAC,技术指标符合表6.3.2-2的要求。如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时,应按本导则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测,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7.3.2为确保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水平的设计空隙率。7.3.3SMA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9.5mm的SMA混合料,以2.36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的SMA混合料以4.75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必须进行谢伦堡析漏试验及肯特堡飞散试验,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3.2-3的要求。67
7.3.4OGFC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主要指标;配合比设计指标应符合表6.3.2-4的技术标准;必须对设计沥青用量进行析漏试验及肯特堡试验,并对混合料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进行检测。OGFC在使用石粉的同时掺用消石灰、纤维等添加剂。OGFC宜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其指技术标应满足表5.2.3-2的要求。7.3.5在初步确定目标配合比后,应按照6.4章节的要求进行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不符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7.4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要求7.4.1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应按照目标配合比的集料比例上料10~15min后取样检测各热料仓的矿料级配,对热料仓的矿料进行合成级配设计,初步确定矿料配合比。合成级配曲线应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级配曲线相一致。7.4.2对初步确定的矿料配合比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0.3%等3个沥青用量进行室内马歇尔试验,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7.4.3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表6.3.2-1~6.3.2-4技术要求时即可确定标准生产配合比的矿料比例和最佳沥青用量。AC类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mm~0.6mm处出现“驼峰”。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67
7.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生产验证在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试生产并铺筑试验段进一步对配合比进行验证。试验段沥青混合料用量一般不宜少于200吨或长度不小于200米。通过试验段的生产施工进一步对配合比进行验证并最终确定工程用配合比。67
8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要求8.1生产设备8.1.1沥青混合料生产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8.1.2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各种计量装置必须按规定周期检定,且每年不少于一次。8.1.3拌和机必须具有二级除尘装置,拌和机除尘设备完好,符合环保要求。一级除尘部分可直接回收使用,二级除尘部分进入回收粉仓。回收粉仓或二级除尘设备必须设置排放口,能够将回收粉尘放出。二级除尘的回收粉不能用于生产。8.1.4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6个。各种添加剂的投放必须使用设备自动完成,不得采取人工添加的方式。8.1.5间歇式拌和机应配备电脑记录设备,能够记录并逐盘打印材料用量和温度等技术参数。8.1.6拌和机日常维修保养要形成维护记录。8.2质量体系8.2.1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机构。8.2.2生产企业质量标准应符合沥青混合料相关国家行业规范和地方导则规定。8.2.3生产企业应具有满足原材料、沥青混合料常规质量检测的试验室。67
1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作业流程;2配备能够满足进货检测和出厂检测使用要求的各种检测、测量和试验仪器,并按周期进行校验;3制定详细的记录表格,包括各类试验记录、工程档案、原材料进厂及检测台账、沥青混合料检测台账等。8.2.4生产过程形成相关记录。8.3质量控制8.3.1砂石原材料必须按规格、品种分仓贮存,且应具备防雨装置。细集料料仓应设防雨顶棚。料场及场内道路应做硬化处理,厂站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严禁泥土污染集料。沥青按品种、型号分类贮存。纤维等外掺加剂要存放于干燥、防潮的仓库内。8.3.2砂石等原材料进厂应按批次进行检测;沥青进厂每批必检三大指标,每车封样备检。沥青老化试验根据需要进行检测。8.3.3从料堆和皮带运输机随时目测各种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检查冷料仓有无窜仓。8.3.4检查拌和机控制室各项参数的设定值是否与配合比相符,控制屏的显示值与逐盘记录是否一致。8.3.5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生产周期不得少于45s(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改性沥青混合料宜延长湿拌时间3~5s。8.3.6生产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SMA、OGFC)时,矿料、矿粉、沥青、纤维的投放时间应充分错开,投放顺序应为:矿料→纤维→67
沥青→矿粉,间隔时间不宜少于3秒。干拌时间延长5s以上,湿拌时间应延长5s。8.3.7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加热温度、沥青加热温度、混合料生产温度、出厂温度应根据季节天气情况进行相应调整。1夏季炎热气候各原材料加热、生产温度应在表8.3.7-1或8.3.7-2规定的加热范围内取中值,出厂温度不得低于表中要求。2其他季节若遇大风降温,宜视风力情况将生产、出厂温度提高5~10℃,但不得超过最高温度。表8.3.7-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生产工序石油沥青标号A-70A-90沥青加热温度155~165150~160矿料加热温度间歇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3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140~160沥青混合料贮存温度贮存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沥青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190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140表8.3.7-2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生产工序改性沥青品种SBS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65~175集料加热温度190~220改性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改性沥青SMA)160~175(170~18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混合料贮存温度贮存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67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改性沥青SMA)155(160)注: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生产温度较SBSI-D改性沥青高10~20℃。其它聚合物或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的生产温度有试验确定。8.3.8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应根据温拌剂的特性和试验确定合理的生产工艺。。8.3.9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按照AC类混合料控制;生产温度按照表8.3.7-1或8.3.8的要求实施。矿料加热温度、混合料生产温度、出厂温度、贮存温度和废弃温度应符合表8.3.7-1、8.3.7-2、8.3.8的要求。8.3.10具有成品储料仓的设备,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48h,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2h,SMA混合料应在8小时内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8.3.11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外观质量和温度。装车混合料拌和应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团,温度符合导则要求,方可放行,并形成记录。8.3.12当天生产的沥青混合料应在连续生产稳定后取样检测,进行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等,必要时进行车辙等试验。检测结果应符合本导则规定。连续检测相同规格的沥青混合料质量均合格稳定时,可适当减少检测频率。8.3.13沥青混合料的存放时间对体积指标有一定影响,施工质量检测的马歇尔试验以拌和站取样后立即成型的试件为准,但成型温度和试件高度必须符合试验要求。8.3.14一天内生产多种规格沥青混合料时,每次更换生产规格时应清空热料仓。67
9沥青混合料的运输与防护9.1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运料车的运力对应于现场摊铺能力有一定余量。9.2运输车装料前必须清扫干净,并在车厢底、侧板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不能滴漏。隔离剂或防粘剂不得使用柴油类物质。9.3运料车装料时,应多次前后中挪动位置,平衡装料,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混合料高度不应超过车厢高度,防止沥青料撒漏。9.4运料车必须用苫布或篷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9.5在气温低于10℃时,沥青混合料运输宜采用具有保温装置的车辆并用棉被覆盖;小面积维修养护(不足500平方米)应采用具有保温装置的车辆运输沥青混合料并用棉被覆盖。9.6用于覆盖的苫布或棉被应满幅覆盖。9.7运料车进入施工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杂物,否则,应清洗干净后方可进入工程现场。沥青混合料在卸料时温度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已经结成团块以及遭受雨淋的不得铺筑。9.8运料车在施工现场等候时,未得到卸料指令前不得将苫布、篷布或棉被揭开。9.9运料车卸料完成后应及时清除车厢内残留的沥青混合料,并将清除的混合料卸到施工方指定的地点。67
10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碾压施工要求10.1一般规定10.1.1施工中应根据面层厚度和沥青混合料的种类、组成、施工季节,确定铺筑长度及松铺厚度。10.1.2沥青路面不得在雨雪天气、路面潮湿、层间不洁净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时进行施工。10.1.3旧路面整治处理中刨除与铣刨产生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回收,再生利用。10.2施工准备10.2.1透层1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须喷洒透层油,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沥青层。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油不宜省略。气温低于1O℃或大风、雨天不得喷洒透层油。2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乳化沥青作透层油,透层油用量在0.7~1.5L/m2为宜。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应选用慢裂型乳化沥青。3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洒布透层油后,应封闭各种交通。67
4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使用的喷嘴宜根据透层油的种类和粘度选择并保证均匀喷洒,沥青洒布车喷洒不均匀时宜改用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5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布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撒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摊铺机粘起的油皮,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更换透层油稠度或品种。6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随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确保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10.2.2粘层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喷洒粘层油。(1)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2)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3)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2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本导则的要求,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3粘层油品种和用量,应根据下卧层的类型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表10.2.2的要求。当粘层油上铺筑薄层大空隙排水路面时,粘层油的用量宜增加到0.6~1.0L/m²。在沥青层之间兼作封层的粘层油宜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其用量宜不少于1.0L/m²。67
表10.2.2沥青路面粘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下卧层类型液体沥青乳化沥青规格用量(L/m2)规格用量(L/m2)新建沥青层或旧沥青路面AL(R)-3~AL(R)-6AL(M)-3~AL(M)-60.3~0.5PC-3PA-30.3~0.64粘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当采用人工方式喷洒时,必须由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均匀洒布。气温低于l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路面有水或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5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6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10.2.3试验段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路面在施工前应先铺筑试验段,当同一施工单位在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方法、施工季节与其他工程完全相同时,也可利用其他工程的结果,不再铺筑新的试验路段。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通常宜为100~200m,宜选在正线上铺筑。沥青混合料路面试验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1检测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67
2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洒方式和效果。3通过试铺合理选用压实机具及压实方式,确定压实遍数及虚铺厚度。4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5检测试验段的压实度、平整度、渗水系数等技术指标。6试验段铺筑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10.2.4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旧沥青路面或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10.2.5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及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1普通沥青结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表10.2.5-1的规定确定。缺乏粘温曲线数据时,可参照表10.2.5-2的范围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当表中温度不符实际情况时,容许作适当调整。表10.2.5-1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的适宜温度粘度适宜于拌和的沥青结合料粘度适宜于压实的沥青结合料粘度表观粘度(0.17±0.02)Pa·s(0.28±0.03)Pa·s运动粘度(170±20)mm2/s(280±30)mm2/s赛波特粘度(85±10)s(140±15)s67
表10.2.5-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A-70A-90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140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130低温施工15014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0125低温施工14513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7065轮胎压路机8075振动压路机706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50注: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可采用表面接触式温度计测定。当采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时,应进行标定。2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表10.2.5-3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提高10℃~20℃。表10.2.5-3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工序聚合物改性沥青品种SBSI-D摊铺温度(SMA)不低于150(155)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67
开放交通时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3热拌沥青混合料到场之后,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到场温度,并对沥青混合料的到场温度和相应运输车辆的车牌号做好相应的书面记录,对于温度达不到表10.2.5-2和10.2.5-3要求的正常施工温度的沥青混合料不得进场。4SMA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视纤维品种和数量、矿粉用量的不同,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5温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范围按照表10.2.5-4、10.2.5-5控制。10.3混合料的摊铺10.3.1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辅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10.3.2铺筑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m~20m成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mm~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10.3.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10.3.467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5m/min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5~3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10.3.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粘附沥青。铺筑改性沥青或SMA、OGFC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10.3.6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验段试铺试压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并由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10.3.7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10.3.8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不得不由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10.3.9在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分,以及小规模工程不能采用摊铺机铺筑时可用人工摊铺混合料。人工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事先设置挡板。2沥青混合料宜卸在铁板上,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铁锹等工具宜沾防粘结剂或加热使用。3边摊铺边用刮板整平,刮平时应轻重一致,控制次数,严防集料离析。67
4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加快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时,应立即停止摊铺,并对已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苫布保温。5低温施工时,每次卸下的混合料应覆盖苫布保温。10.4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10.4.1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10.4.2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l00mm,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压实层厚度不宜大于120mm,但当采用大功率压路机且经试验证明能达到压实度时允许增大到150mm。10.4.3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压路机组合至少包含一台双钢轮压路机和一台轮胎压路机。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压路机数量应适当增加。10.4.4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表10.4.4的规定。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表10.4.4压路机碾压速度(km/h)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钢筒式压路机1.5~2.532.5~453~4.55轮胎压路机3.5~4.55振动压路机1.5~2.5(静压)3(静压)1.5~2.5(振动)3(振动)2~4(静压)5(静压)67
10.4.5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符合本规范表10.2.5-2的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状况下作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表10.4.5碾压机械选型参考表碾压流程上、中、下面层碾压遍数初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不少于2遍复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复压不少于3遍终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不少于2遍10.4.6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2通常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2~3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3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10.4.7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80m。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267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吨位不足时宜附加重物,使每一个轮胎的压力不小于15kN,冷态时的轮胎充气压力不小于0.55Mpa,轮胎发热后不小于0.6MPa,且各个轮胎的气压大体相同,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3对粗集料为主的较大粒径的混合料,尤其是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小于30mm的薄沥青层不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层厚较大时选用高频率大振幅,以产生较大的激振力,厚度较薄时采用高频率低振幅,以防止集料破碎。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0~2O0mm。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先停止振动。4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宜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宽度,并不应少于200mm。5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10.4.8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10.4.9改性沥青路面的压实应符合以下要求:1SMA及OGFC路面除经试验证明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有良好效果外,不宜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将沥青结合料搓揉挤压上浮。2改性沥青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如发现混合料高温碾压有推拥现象,应复查其级配是否合适。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碾压参照执行。3OGFC宜采用不小于12吨的钢筒式压路机碾压。67
10.4.10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沾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但严禁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成雾状,不得漫流,以防混合料降温过快。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也可少量喷水,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轮胎尽快升温,之后停止洒水。轮胎压路机轮胎外围宜加设围裙保温。10.4.11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10.5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层10.5.1水泥混凝土桥桥面铺筑的沥青铺装层,应满足与混凝土桥面的粘结、防止渗水、抗滑及有较高抵抗振动变形的能力等功能性要求。10.5.2铺装沥青层的下卧层必须符合平整、粗糙、整洁的要求,桥面纵横坡符合要求。10.5.3水泥混凝土桥面板表面应作抛丸、拉毛、凿毛等处理,清除浮浆,除去过高的突出部位。设计文件应对抛丸、喷砂指标进行明确。10.5.4铺设桥面铺装必须确保混凝土完全干燥,严禁在潮湿条件下铺设防水粘结层及摊铺沥青混合料,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遇热变成水汽使防水粘结层产生鼓包。10.5.5水泥混凝土桥桥面宜铺设热SBS改性沥青或橡胶改性沥青预拌碎石作为封层或防水粘结层。10.5.6喷洒沥青或改性沥青类桥面防水粘结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整个铺筑过程直至铺设石屑保护层前严禁包括行人在内的一切交通。67
2不洒粘层油,直接分2~3层喷洒或人工涂刷热沥青、热融或溶剂稀释的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的防水粘结层,必须均匀一致,且达到要求的厚度。3喷洒防水层粘结后应立即撒布一层洁净的尺寸为3mm~5mm的石屑作保护层,并用6~8t轻型压路机以较慢的速度碾压。10.5.8桥面铺装的复压宜采用轮胎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进行,经试验或经验证明不致损坏桥梁结构时,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10.5.9桥面铺装和土石方路基和桥头搭板上的路面应连接平顺,采取措施,预防桥头跳车。10.6钢桥面沥青铺装层10.6.1钢桥面铺装必须具有以下功能性要求:1能与钢板紧密结合成为整体,变形协调一致。2防水性能良好,防止钢桥面生锈。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有较小的温度敏感性,满足使用条件下的高温抗流动变形能力、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表面抗滑的要求。4与钢板粘结良好,具有足够的抗水平剪切重复荷载及蠕变变形的能力。10.6.2钢桥面铺装结构通常由防锈层、防水粘结层、沥青面层等组成。10.6.3涂刷防水层前应对钢板焊缝和吊钩残留物仔细平整,彻底除锈,清扫干燥。67
10.6.4钢桥面铺装的防水粘结层必须紧跟防锈层后涂刷,防水粘结层宜采用高粘度的改性沥青、环氧沥青。当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筑桥面铺装时,可不设防水粘结层。10.6.5钢桥面铺装使用的改性沥青,宜单独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沥青面层可采用聚合物或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混凝土、环氧沥青混凝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SMA等作合理的组合。10.6.6沥青层的压实设备和压实工艺,应通过力学验算并经试验验证,防止钢桥面主体受损。10.6.7铺设过程中必须保持桥面整洁,不得堆放与施工无关的材料、机械、杂物。10.6.8钢桥面铺装宜在无雨少雾季节、干燥状态下施工。10.7隧道沥青路面铺装10.7.1在隧道内铺筑沥青路面时应充分考虑隧道内施工环境与特点,选择适宜的材料与结构。10.7.2施工过程中需确保通风良好,采取防火措施,制订有切实可行的消防和疏散预案。10.7.3各种施工机械应符合隧道净空的要求,选用宽度较窄的摊铺机铺筑,运料车应能完全卸料,具有足够的行车通道。10.7.4隧道沥青路面宜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或采用其他降低烟气排放技术措施的沥青混合料。上面层宜添加阻燃剂。67
11沥青混合料的接缝及开放交通要求11.1接缝处理11.1.1一般规定1沥青路面施工时应尽量减少接缝,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接缝方式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2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l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l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3横向接缝应避开道路交叉口、港湾车站等特殊路段。11.1.2施工要点1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l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2路面施工时应尽量采取全幅摊铺避免产生纵向冷接缝,因路面太宽不宜全幅摊铺时,宜采取摊铺机梯队作业进行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l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367
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茬的方式,但不宜在冷却后采用切割机作纵向切缝。加铺另半幅前应涂洒少量沥青,重叠在已铺层上50~l00mm,再铲走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0~150mm,再跨缝挤紧压实。或者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l50mm左右,然后压实新铺部分。4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应予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阶梯形接缝的台阶经铣刨而成,并洒粘层沥青,搭接长度不宜小于3m。5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当采用切割机制作平接缝时,宜在铺设当天混合料冷却但尚未结硬时进行。刨除或切割不得损伤下层路面。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必须冲洗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茬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6横向接缝的碾压横向接缝是冷料和热料的结合,是施工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施工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横接缝碾压首先用双钢轮压路机横向碾压,压路机应从冷路面上开始逐渐向热路面碾压,第一次伸入新铺混合料层的宽度不超过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碾压为止。(2)实行45度斜压。斜压从中间向两侧依次分开,重叠量要适当(约1/2轮宽)。(3)实施横压。压路机由冷路面逐渐过渡到整机在热路面上横压。11.2开放交通时间沥青面层施工应严格控制开放交通的时机。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沥青混合料适宜开放交通温度不高于50℃。67
12不利季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12.1当施工现场环境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或最低环境气温低于-3℃时,应视为进入冬期施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严禁冬期施工。其它等级道路在施工温度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12.2沥青路面施工不应在雨雪天气进行。施工过程中遇到雨雪天气应采取相关质量保证措施,在保证摊铺温度及压实效果的前提下可继续施工,若无法保证则必须停止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雨雪天气后施工不得在停雨或停雪后立即进行,应在下卧层表面干燥且温度满足要求后方可施工。12.3低温下沥青路面施工时,应根据当日气温适当增加等候车辆数量。12.4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温度按表12.4执行。每天施工开始温度宜采用较高温度的混合料。表12.4沥青混合料低温施工温度(℃)施工工序沥青的种类70号90号SBS改性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5014016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145135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70659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5050注: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可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适当降低20℃左右。67
13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13.1一般规定13.1.1城镇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过程原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出厂沥青混合料质量。13.1.2施工单位应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规定批次对进场沥青混合料进行检测,严格按照本导则及有关施工规范施工,确保道路施工质量。13.1.3监理单位应加强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严格执行见证取送样制度、平行检测制度、旁站监理制度和报监报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13.1.4检测机构应加强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应严格执行本导则及有关规范标准要求,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13.1.5检测机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应如实记录和保存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等技术文件。13.1.6市政道路特殊路段(如长大纵坡、公交专用道、大型交叉路口等)及应用新型沥青混合料、新结构的路段,沥青混合料设计、生产及施工企业在路面设计寿命年限内应进行长期关注,每年观察监测其路面变化情况并形成记录。67
13.2施工前混合料准备13.2.1工程开始前,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应按本导则要求选择满足工程需要的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并对其原材料质量进行抽检,对其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进行验证。13.2.2正式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提报各种原材料检测报告及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设计检测报告,待监理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13.3施工前设备准备13.3.1施工前,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应对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的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检定,确保正常生产。13.3.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确保正常施工。13.3.3施工前,监理单位应对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和施工单位的设备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正常生产和施工。13.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13.4.1沥青面层必须在开工报告得到审批后方可施工。13.4.2生产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应按表13.4.2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检测,其质量应符合本导则技术要求。67
表13.4.2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度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度粗集料外观(石料品种等)随时针片状颗粒含量颗粒组成(筛分)压碎值表观相对密度洛杉矶磨耗值含泥量600t一批次含水量必要时细集料颗粒组成(筛分)表观相对密度含泥量砂当量亚甲蓝值600t一批次棱角性含水量必要时矿粉外观随时表观相对密度粒度范围亲水系数塑性指数加热安定性200t一批次含水量必要时石油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100t一批次含蜡量老化性能必要时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低温延度50t一批次离析试验弹性恢复老化性能必要时67
注:“随时”是指需要经常检查的项目,其检查频度可根据材料来源及质量波动情况确定;“必要时”是指施工各方任何一个部门对其质量发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或是根据需要商定的检查频度。13.4.3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必须按下列步骤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按表13.4.3-1规定的项目和频度检查沥青混合料产品的质量。1从料堆和皮带运输机随时目测各种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检查泥块及超粒径碎石,检查冷料仓有无窜仓。目测混合料拌和是否均匀,有无花白料,油石比是否合格,检查集料和混合料的离析情况。2检查控制室拌和机各项参数的设定值、控制屏的显示值,核对计算机采集和打印记录的数据与显示值是否一致。3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加热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取样抽提、筛分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油石比。抽提筛分应至少检查0.075mm、2.36mm、4.75mm、公称最大粒径及中间粒径等5个筛孔的通过率。4取样成型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空隙率、稳定度、流值等指标。67
表13.4.3-1沥青混合料检测频度和质量要求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测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混合料外观随时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目测拌和温度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逐盘检测符合本导则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混合料出厂温度逐车检测符合本导则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出厂时逐车按T0981人工检测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值符合本导则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矿料级配(筛孔)0.075mm逐盘在线检测±2%(2%)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2.36mm±5%(4%)³4.75mm±6%(5%)0.075mm逐盘检查,每天汇总一次取平均值±1%总量检测£2.36mm±2%³4.75mm±2%0.075mm每台拌和机每天l~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2%(2%)T0725抽提筛分与标准级配比较的差£2.36mm±5%(3%)³4.75mm±6%(4%)沥青用量(油石比)逐盘在线监测±0.3%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逐盘检查,每天汇总一次取平均值±0.1%总量检测每天1~2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0.3%抽提T0722、T0721马歇尔试验:空隙率、稳定度、流值每天1~2次,以4~6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符合本导则规定T0702、T0709浸水马歇尔试验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符合本导则规定T0702、T070967
车辙试验必要时(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符合本导则规定T0719注:1.单点检测是指试验结果以一组试验结果的报告值为一个测点的评价依据,一组试验(如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有多个试样时,报告值的取用按《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执行。2.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必须进行总量检测和抽提筛分的双重检测控制,互相校核,表中括号内的数字是对SMA的要求。油石比抽提试验应事先进行空白试验标定,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度。5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差应符合表13.4.3-2的规定。表13.4.3-2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淮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测评价方法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外观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盯、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目测接缝随时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目测逐条缝检测3-5mmT0931施工温度摊铺温度逐车检测符合本导则规定T0981碾压温度20m一次符合本导则规定插入式温度计实测厚度每一层20m一次符合本导则、设计要求施工时插入法量测松铺厚度及压实厚度压实度每2000m2符合本导则、设计要求T0924、T0922平整度最大间隙随时符合本导则、设计要求T0931上面层连续测定符合本导则、设计要求T0932宽度检测每个断面不小于设计宽度钢卷尺纵断面高程检测每个断面符合设计要求水准仪67
横坡度检测每个断面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要求按±0.3%水准仪13.4.4施工厚度的检测按以下方法执行,并相互校核,当差值较大时通常以总量检测为准。1利用摊铺过程在线控制,即不断地用插尺或其它工具插入摊铺层测量松铺厚度。2利用拌和厂沥青混合料总生产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平均厚度进行总量检测。3当具有地质雷达等无破损检测设备时,可利用其连续检测路面厚度,但其测试精度需经标定认可。4待路面完全冷却后,在钻孔检测压实度的同时测量沥青层的厚度。13.4.5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采取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的方法。1碾压工艺的控制包括压路机的配置(台数、吨位及机型)、排列和碾压方式、压路机与摊铺机的距离、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压路机洒水(雾化)情况、碾压段长度、调头方式等。2在路面完全冷却后,随机选点钻孔取样,如一次钻孔同时有多层沥青层时需用切割机切割,待试件充分干燥后(在第二天之后),分别测定密度。钻孔后应及时将孔中灰浆淘净,吸净余水,待干燥后以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充夯实。为减少钻孔数量,施工、监理、质监各方宜共同进行钻孔检测,以避免重复钻孔。13.4.667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路面进行外观(色泽、油膜厚度、表面空隙)评定,尤其特别注意防止粗细集料的离析和混合料温度不均,造成路面局部渗水严重或压实不足,酿成隐患。如果确实该路段严重离析、渗水,且经2次补充钻孔仍不能达到压实度要求,确属施工质量差的,应予铣刨或局部挖补,返工重铺。13.4.7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用3m直尺检测接缝及与构造物的连接处平整度的检测,正常路段的平整度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13.4.8城镇道路施工的关键工序或重要部位宜拍摄照片或进行录像,作为实态记录及保存资料的一部分。13.5验收标准13.5.1粘层、透层与封层质量检测应符合表13.5.1的规定。表13.5.1粘层、透层与封层质量检测标准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检查数量检查方法主控项目透层、粘层、封层所采用沥青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导则要求按进场品种、批次,同品种、同批次检查不应少于1次查产品出厂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检报告一般项目透层、粘层、封层的宽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值每40m抽检1处用尺量洒布表面封层油层与粒料洒布应均匀,不得有松散、裂缝、油丁、泛油、波浪、花白、漏洒、堆积、污染其它构筑物等现象全数检查观察13.5.267
沥青路面竣工验收时应检查沥青面层的各项质量指标,包括路面的厚度、压实度、平整度、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全线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中线偏位等,且应符合表13.5.2-1和表13.5.2-2的要求。表13.5.2-1沥青混合料面层主控项目检测标淮主控项目技术要求检查数量检查方法沥青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导则要求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沥青(石油沥青每100t为1批,改性沥青每50t为1批)每批次抽检1次。查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并进场复检。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纤维稳定剂等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导则要求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和产品抽样检测方案确定观查、检查进场检测报告。沥青混合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及复验报告;拌合温度、出厂温度应符合本导则要求全数检查查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并进场复检;查测温记录,现场检测温度沥青混合料品质应符合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技术要求每日、每品种检查1~2次现场取样试验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不得小于96%每1000m2测1点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次干路及以下道路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不得小于95%面层厚度每1000m2测1点钻孔或刨挖,67
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5mm用钢尺量弯沉值不得大于设计规定每车道、每20m,测1点弯沉仪检测表13.5.2-2沥青混合料面层一般项目检测标淮项目允许偏差检测频率检测方法范围点数纵断高程(mm)±1520m1用水准仪测量中线偏位(mm)≤20100m1用经纬仪测量平整度(mm)标准差σ值快速路、主干路1.5100m路宽(m)﹤91用测平仪检测,见注19~152次干路、支路2.4﹥153最大间隙次干路、支路520m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取两尺,取最大值9~152﹥153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40m1用钢尺量横坡±0.3%且不反坡20m路宽(m)﹤92用水准仪测量9~154﹥156井框与路面高差(mm)≤5每座1十字法,用直尺、塞尺量取最大值抗滑摩擦系数符合设计要求200m1摆式仪全线连续横向力系数车构造深度符合设计要求200m1砂铺法、激光构造深度仪路表渗水系数普通沥青路面不大于300ml/min200m3T097167
SMA路面不大于200ml/min注:1.测平仪为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标准差σ;无测平仪时可采用3m直尺检测;表中检测频率点数为测线数;2.平整度、抗滑性能也可采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3.底基层表面、下面层应按设计规定用量撒泼透层油、粘层油;4.中面层、底面层仅进行中线偏位、平整度、宽度、横坡的检测;5.改性(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此表进行检测;6.十字法检查井框与路面高差,每座检查井均应检查。十字法检查中,以平行于道路中线,过检查井盖中心的直线做基线,另一条线与基线垂直,构成检查用十字线。7.沥青路面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得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它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13.6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13.6.1工程结束后,施工企业应根据国家竣工文件编制的规定,应形成施工管理与质量检查报告等完整的施工资料档案。13.6.2施工管理与质量检查报告应包括施工管理体制、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目标、试验段铺筑报告、施工前及施工中材料质量检查结果(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检查结果(检验报告)、工程验收质量自检结果(检验报告)、工程质量评价以及原始记录、相册、录像等各种附件。13.6.3施工企业在质保期内,应对施工原因造成损坏的路面进行观测、维修保养等。67
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定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该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或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该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本规定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6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住宅工程质量提升技术导则
-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35315
- 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
- 哈尔滨抗凝冰沥青路面技术导则
- 福建住宅工程质量提升技术导则
- 哈尔滨抗凝冰沥青路面技术导则
- 哈尔滨抗凝冰沥青路面技术导则
-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
- 福建住宅工程质量提升技术导则
-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 电力设备用户监造技术导则
- 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 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 建筑自保温墙体热工性能技术导则
- 架空输电线路直升机巡视技术导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青岛城道路沥青混合料技术导则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_t_197-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