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 MB
- 3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河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技术导则20XX年XX月
1总则1.0.1为积极推进发展建设,根据国家和XX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精神,可持续利用和科学保护规划水资源。依据现行国家和XX关于水资源规划和利用以及水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结合XX本地特点,制定《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技术导则》。1.0.2本技术导则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符合特征的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技术导则,研究对水资源调度、水环境生态修复以及河道修复技术体系,推进XX岛域生态城镇的规划与建设。1.0.3本导则立足于XX岛域“1环2库29竖27闸,集合引水、供水、排水、蓄水、灌溉、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型河湖水系“的水环境系统特点。强调在综合分析时间、空间、水质、水量等要素的基础上利用成熟可靠的技术体系对XX岛域内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多角度出发开展对XX河道整治乃至整体水环境修复改善的工作。1.0.4本导则适用于XX地区不同功能区域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环境恢复,以及区域内项目开发、行业发展中用水额度分配方式以及污废水处理及排放控制标准的选择。1.0.5采用本导则时应因地制宜。由于XX地区各功能区规划方向和发展定位不同,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采用具有地区特色、符合传统的生态风险低的技术。1.0.6应用本技术导则时,应按国家有关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律法规执行,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
2术语2.0.1水资源调度为兴利除害,综合利用水资源,合理运用水工程和水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径流进行重新分配,以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2.0.2水资源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水情遥测、闸门控制、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的统一调度管理系统。这套系统不仅仅起到常规水文、水质监测的作用,还可以接受多个实时监测点的即时信息,及时准确掌握水量变化的情况,并按照地区用水排水需求,结合来水等基本信息做出有效决策,通过合理控制泵站、闸门等设备实现水资源的联合调度,达到水资源合理有效的调配和利用。2.0.3河道最小需水流量是保证河道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要求和河道内生态与环境用水要求的,关系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特征流量。河道最小需水流量的确定原则为:不超过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满足河段河道内外的生产、生活、生态与环境用水的最小需求。2.0.4防洪调度水库防洪调度就是在确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防洪库容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减免洪水灾害,正确处理好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充分发挥水库的经济效益。河道的防洪调度由于水位变化起落比较迅速,一般通过设置防洪标准(警戒水位)来控制。并因地制宜地采用恰当的工程措施,以削减洪峰流量,或者加大河流的输水运沙能力。2.0.5供水调度供水调度是水资源调度中最常用的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模式有以需定供和以供定需两种。主要以公共用水、城市用水、灌溉用水等为目的。2.0.6环境调度主要分为生态调度和水质调度,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持河道基本流量和改善河道水质。2.0.7饮用水源区指满足公共供水的集中式水源地。2.0.8工业用水区指满足城镇工业用水需要的水域。2.0.9农业用水区指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要的水域。2.0.10渔业用水区2
指具有鱼、虾、蟹、贝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回游通道功能的水域和集中养殖渔业的域。2.0.11景观娱乐用水区指以满足环境用水、景观用水、生态用水等需要为目的的水域。2.0.12排污控制区指集中接纳生活、生产污废水的区域,接纳的污废水对水环境无重大不利影响的水域。一般选择稀释能力较强,其水文生态特性适宜于作排污区的水域。原则上,本区水体不设排污控制区。2.0.13水环境生态修复指使受损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自然状况,强调在不断减少水域污染源的前提下,采用生态方法净化水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还原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恢复水体在区域或流域的结构功能。2.0.14地面生物处理把污染物防止在地面建造的处理设施内进行生物处理,主要有地面堆肥和泥浆生物反应器等。2.0.15原位生物修复在基本不破坏原有土壤结构和自然环境的条件下,把污染物在原地进行生物修复。2.0.16河道整治按照河道演变规律,采取各种治理措施改善河道边界条件和水流流态以适应人类各项需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2.0.17顺直型河段河槽平面形态顺直,边滩和深漕交错分布的河段。2.0.18弯曲型河段中水河槽由正反相间的弯曲段和介乎其间的过渡段联接而成的平面呈蛇曲形的河段。2.0.19分汊型河段中水河槽分成汊道,各汊道交替消长的河段。2.0.20游荡型河段中水河槽宽浅多变、沙洲众多、水流散乱、主流线经常摆动的河段。2
3基本规定3.1.1项目的实施和规划中不得对地表水环境进行不合理开发,必须减少大规模高强度的对地貌、河流、湖泊的改造。重大项目必须实行环境评估和后评估制度,确保提高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3.1.3采用本技术导则来指导项目工程建设时,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应通过城市规划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项目工程必须严格贯彻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标准。3.1.4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XX环境保护与城市生态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以及《XX岛域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并满足相关的环境保护指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必须严格履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管理程序。3.1.5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中涉及到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修复、河道整治的部分宜切实参考《XX岛域总体规划》中关于主岛不同功能分区规划功能的描述,应按照不同功能区域的生态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工程设计和技术选择。3.1.6水资源调度与河道管理,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原则,应充分发挥XX内河的防洪、航运、供水、灌溉、旅游等综合功能。3.1.7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技术导则主要由水资源调度技术体系、岛域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以及河道综合整治技术体系三大部分组成。整个技术体系具体要求又分为保证项目、一般项目和创新项目。凡不满足保证项目中的任一条款,相关规划和工程设计必须做出相应修改。3.1.8XX地区的水量分配与调度,应首先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与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注意维持环岛运河的合理水位和流量,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3.1.9具体实施河流修复工程时,宜突出重点,把河流按照优先顺序划分为不同的河段,将修复内容按照重要程度优先排序。3.1.10河道整治设计应以河道特性和河床演变分析为基础。对多沙河流或冲淤变化较大的河流,必须进行河道特性和河床演变分析。4
4水资源调度技术体系4.1建设项目水资源配置管理体系保证项目4.1.1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必须满足《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相关要求。4.1.2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节水灌溉工程应按《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规定执行。4.1.3相关规划和专项工作中涉及到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影响评价宜分区进行,具体分区级别和范围应按《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相关规定执行。4.1.4区域性水资源调度应符合相关许可总量指标以及丰水期、枯水期水量实时调度指令。4.1.5区域性水资源调度应符合《XX水务规划》中关于引淡排咸部分的相关规定,同时应符合汛前消落期、汛后蓄水期和枯水运用期的水量调度运用计划。一般项目4.1.6工程与规划应充分考虑XX岛域水资源分布特征、综合分析水资源与人口组合特征和水资源与耕地组合特征。4.1.7项目建设在空间规划上应按照XX地区水功能区划的范围体系,符合各功能区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4.1.8工程项目应合理制定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创新项目4.1.9工程项目能够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应力争实现闭路循环工艺,达到较高的节水减污标准。4.1.10工程项目建设的用水计划和取水计划应满足为XX岛发展“留足自然生态环境涵养空间”的基本原则。4.1.11区域性水量分配计划应促进XX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4.2建设项目水资源调度管理体系4
保证项目4.2.1建设项目必须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相关规定。4.2.2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必须满足《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Z322-2005)相关规定。4.2.3应结合XX地区总体用水计划,进行合理规划,保证项目工程需水量能够符合计划供给量。4.2.4工程项目中涉及到水资源调度规划的部分必须以确保防汛排涝安全为原则,以不损害XX地区水环境质量为前提。4.2.5水资源调度规划应合理利用自然潮差产生的相对水能来改善内河不利的水动力条件。一般项目4.2.6规划项目隶属于地区水资源调度经济补偿体制范围内,应采取不同类型的补偿方式。4.2.7建设项目及规划在正常调度和应急调度情形下宜建立良好预警和应变机制。创新项目4.2.8水资源调配工程项目宜具备一套先进、可靠、快速、提供决策支持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4.3水资源调度4
保证项目4.3.1水资源调度工程必须满足国家相关的流域内调水规划要求,应符合《太湖流域防洪规划—XX部分》和《XX水资源规划纲要》的相关规定。4.3.2应结合XX当地水务规划建立由防洪调度(水库和河道防洪)、供水调度和环境调度立体水资源调度体系。4.3.3水库防洪调度应确保水库整体工程的安全,同时应按照部门制定的防洪调度图进行调度。4.3.4河道防洪措施应因地制宜,通过设置科学防洪标准结合相关工程措施来达到行洪的目的。4.3.5供水调度应在部门调水计划的基础上,用水方针以城市生活和工农业供水为主,保证河道的通航能力次之。4.3.6水资源调度项目应符合定岛域引清调度规划,完成区域内以及跨区域的引清调度计划。一般项目4.3.7水资源调度技术规划在分析区应体现平原河网区产汇流特性,系统分析区域水资源动态。4.3.8引清调水计划满足在保证防汛安全,生产、生活用水,航运及重要区域水环境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潮汐动力和清水来源。4.3.9应完成调水区和受水区水资源状况的实时计算,以及调水线路的水资源状况。创新项目4.3.10宜采用水资源调度模拟演示系统,实现水资源调度的可视化、人机互动、并利用ArcGIS辅助决策功能提高管理效率。4.3.11宜建立以调水线路为轴的、以水资源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实时分析系统,满足水资源调度时效性的特点。4
5岛域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体系5.1岛域水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保证项目5.1.1岛域水环境质量调查选取的采样、测量和分析方法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5.1.2地表水水环境质量应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分类,地下水水环境质量分类应参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5.1.3水环境质量的评价应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水域功能类别、水期等因素综合评价。5.1.4应开展岛域水环境污染调查,合理分析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成因,对岛域水环境主要污染源的种类和定位准确判定。5.1.5应合理评估超采地下水、调水或大规模建设水源地保护工程等措施对岛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一般项目5.1.6水环境调查中污染源资料应结合受纳水域的水文、水质特点统一分析。5.1.7应在水生生物和河流底质方面调查开展程度涉及到常见及特殊污染物以及水环境健康特征指示生物。5.1.8宜开展研究XX岛域水系变化与水环境质量改变之间的联系,分析水利工程引起的水系变化影响水环境质量的程度。创新项目5.1.9水环境调查评价宜结合相关水文水质模型,特别是适合冲积平原感潮河网地区的二维、三维水文水质模型。5.1.10宜利用生态动力学模型指导工程实践,以及运用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多状态变量、多维水环境模型。4
5.2岛域水环境生态修复保证项目5.2.1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应在有效控制外源污染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可以配合传统水体整治工作协同进行。5.2.2生态修复工程应根据岛域水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物质控制方法的组合。5.2.3在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工程应选择技术可靠、成本节约控制藻类和植物的技术。5.2.4修复技术必须注重河流结构和河流水力稳定性设计,调查和分析河流设计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5.2.5应用生态控制技术时必须对污染水环境进行水体生态调查,以减少生态风险。一般项目5.2.6自然生物修复技术应制定详细的计划方案并进行现场活性微生物的鉴定、监测污染物降解速率和污染带迁移等研究。5.2.7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应严格安排收割、清除计划,并采取沼气发电、堆肥等方式利用收割和清除的水生植物。5.2.8生物修复工程宜采取集净化水体和景观功能为一体的成熟配套技术。创新项目5.2.9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应选取搭配去除污染高效率、受季节气候变化影响较小的植物物种,提高低温季节植物修复效率。5.2.10农村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项目宜从不断修补、改进和模仿以前的水环境生态链出发。5.2.11应提出合理利用仿生植物净化技术的方案。4
6河道综合整治技术体系6.1河床整治保证项目6.1.1水工程建设应符合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管理的有关规定,向有关XX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6.1.2整治工程要应符合《水道观测规范》(SL257—2000)规定的河床观测结果作为基本原型材料。6.1.3不应选择河床隔离和覆盖技术来解决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问题。6.1.4应定期维护和管理河床整治工程,并建立整治工程科学监测体系。6.1.5应在分析造床流量、河床地质组成、河段地形条件等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河床整治方式。6.1.6整治工程应根据历年实测资料,统计河段水沙特性值,分析水沙特性分析河床演变。一般项目6.1.7河床整治采用的技术必须与整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目标一致,要结合对象河道在相关规划中社会和生态功能的排序以及整个岛域水系不同水功能区的划分来决定。6.1.8宜将整治工程定位于恢复自然弯曲型河道,与城市生态旅游建设相结合。创新项目6.1.9岛域河道清淤工程宜采取生态疏浚的方式,避免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且疏浚工程完工后应定期展开水生生物调查活动。6.1.10应采取有利于河流形态多样性的修复的工程技术,工程措施中不应对河道自然形状上的人为干扰。4
6.2护岸工程保证项目6.2.1河流的护岸工程应以观测施工对象河岸侵蚀类型的判定为基础。6.2.2坡式防护工程的稳定设计应符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相关规定。6.2.3具体护岸工程形式的选择以及河道整治措施应以实测对象河道类型为依据。6.2.4护岸工程的实施宜综合考虑工程自身可能给河流带来的水文变化。6.2.5护岸形式的选择必须满足力学上的稳定性,确保为河流岸坡提供足够的力学强度,减少常流量和高流量下河流水文运动带来的岸坡侵蚀。6.2.6护岸工程在岸坡铺设角度的选择上应进行相关的力学试验,同时结合对象河段的自身水文特性。一般项目6.2.7宜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护岸方式。6.2.8项目建设中主要河道护坡形式的选择宜考虑集防汛、旅游、景观功能为一体的护坡形式。6.2.9护岸工程竣工后,应有长期的合理的生态监测计划。创新项目6.2.10护岸工程在植被种类的选择和宽度设计上应因地制宜,选取XX当地特色植物。6.2.11宜开展不同生态护坡形式联合施工的模式,多样性和观赏性统一。4
7条文说明1总则1.0.1-1.0.2主要描述技术导则制定的政策背景与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本技术导则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0.3结合XX特有水环境体系阐述本导则的开展工作的内容和意义。1.0.4根据《XX岛域总体规划》XX岛域的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将XX建设成为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品牌,以闻名娱乐度假为主导,以发达的清洁生产为支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有长江口地域特点的XX生态发展模式新型示范地区,成为XX国际大都市的综合型生态岛区,西太平洋沿岸的海上花园,连接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大通道的北翼纽带。主岛规划功能按级别依次分为:森林花园岛、生态社区岛、旅游度假岛和科技研创岛。其中森林花园岛是立岛基础,生态社区岛是区域特质、旅游度假岛是产业方向,而科技研创岛作为岛屿发展追求的最高层次。1.0.5本条文在1.0.4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技术导则应该和XX岛域法阵相结合,突出生态岛特色。1.0.6本条文规定:应用本技术导则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4
3基本规定3.1.1-3.1.4本导则指导的建设项目、整治工程应满足国家规划标准结合水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执行。3.1.5强调建设项目和整治技术工程水资源调度与河道管理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能够发挥XX内河河网体系良好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功能。3.1.6描述XX岛域水资源调度的基本原则与规定。3.1.7本条文规定了水环境修复工程的分级展开和要求。条文规定:“具体实施河流修复工程时,需要突出重点,把河流按照优先顺序划分为不同的河段,将修复内容按照重要程度优先排序。”3.1.8河道整治设计应以河道特性和河床演变分析为基础。对多沙河流或冲淤变化较大的河流,本条规定“应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河流冲淤计算和河工模型试验等手段进行深入的河道特性和河床演变分析”。3.1.9本条文是关于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和结构。24
4水资源调度技术体系4.1建设项目水资源配置管理体系保证项目4.1.1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根据流域水利规划和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要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中关于灌溉、排水、防洪、灌排水质标准等设计标准,同时满足输配水以及排水系统工程的相关设计规定。4.1.2条文的目的是相关节水灌溉工程应符合《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中对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水量、以及在渠道防渗工程、输水管道工程、喷灌工程、地面灌溉工程上等工程技术措施上的具体要求,以保证项目技术的规范性和科学性。4.1.3相关规划和专项工作中涉及到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影响评价应分区进行,具体分区级别和范围按照《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相关规定。4.1.4XX地区的水量调度,应当依据经批准XX当地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以及长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量实时调度指令进行,并服从相关部门调度指挥和监督管理。属于典型平原河口冲积岛的XX地区,其岛内水资源质量、数量上受长江来水和东海海水影响很大。单水中含有的盐分在不同的时期相差很多,部分河流水质有着不同季节淡、咸水之分。所有任何项目和水工程在处理水量调度时应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如积极了解XX水务局每月份的闸门开放时间表和引水调水期。4.1.5该条文是在4.1.4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工程项目应配合XX地区水务关于“引淡排咸”规划的实施。根据XX水务规划中关于引淡排涝的规定一般项目4.1.6条文的意思是应在充分了解XX地区水资源分布的特点以及是否存在与当地人口、产业发展规模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基础上进行取水工程与用水规划的实施工作。通过上述步骤,找出影响和制约今后岛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应保证此类规划和项目的建设工作能够和岛域水资源配置和水资源优化相关工作方向上的一致性。4.1.7按照XX岛域发展规划,按照不同的地理位置,结合地区优势条件,不同功能区在共创生态岛的框架下发展侧重点不同。建设项目在空间规划上应结合XX地区不同的水功能区划层次,扬长避短。4.1.8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和区域水资源条件,合理选用用水指标,分析评价区域用水水平,为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提供依据。24
创新项目4.1.9减少耗水量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有限的水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利用。尤其是水的重复利用。部分工程项目,如工业企业废水量大、面广且成分、种类复杂。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产业区生态发展模式,实现废水减量化和资源化。4.1.10项目科学合理的用水规划和取水规划应建立在完善的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基础上。水资源供需分析的目的是摸清现状条件下分析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水资源供需结构、利用效率和工程布局的合理性,提出水资源供需分析中的供水满足程度、余缺水量、缺水程度、缺水性质与原因及其缺水影响、水环境状况等指标。在平原水网地区水资源供需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4.1.11条文的解释是XX地区的水量分配与调度,应当首先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与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注意维持环岛运河的合理水位和流量,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4.2建设项目水资源调度管理体系保证项目4.2.1建设项目的取水规模、用途、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等有关规范进行论证。4.2.2本条文的意思是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应进行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用水和取水合理性分析;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和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以及整个建设项目取水和退税影响论证。4.2.3一般来说,对于地区性水资源调度分配基本框架如下,主要分为以需定供和以供定需两种模式。1、以需定供的模式:水资源保护利用评价岛域水环境生态需水量预测国民经济发展需水量预测水资源综合评价可供水量分析需水量预测供需平衡分析确定水资源调度方案24
2、以供定需模式:可供水量分析水资源综合评价水资源保护利用评价岛域生产需水,生活需水岛域生态需水量预测水资源调度方案生活、生产、生态配置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配置量小于需求相应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调整实施需求满足配置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战略。当规划或在建的项目工程用水量大于供水量时,研究制定控制项目工程的工程与非工程调整措施。使得项目用水量得到满足。4.2.4防涝防汛计划是关系到整个XX地区水资源可利用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常年内河岸坡侵蚀的影响,XX地区大部分河道流量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河流平时流量不能满足其生态需水量。在没有一定输水排沙能力的保证下,一旦发生洪水等灾情,整个流域内的生活生产将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水环境质量也是影响水资源可利用能力的重要因素。4.2.5本条文在4.2.4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调度技术和规划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属于典型河口平原冲积岛的XX地区,区域内河网已基本成体系。但是水动力不足是水资源调度中面临的严峻问题,那么合理地利用潮差相对水能,就能充分发挥内河成体系的这一优势。再配合主要河流上闸门调度,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改善XX岛域内河长期以来水动力不足的不利条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效促进水体的良性循环。一般项目4.2.6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只要获得取水许可,就享有水权。各水权之间的权力是平等的。水利部关于《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办法》对于解决农业水资源被无偿挤占提供了依据。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第13条规定,当取水许可申请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申请取水许可人应当提交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他文件,当取水人的正常取水行为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时,一方面取水人的行为是按照取水许可进行的,是合理的,不存在违法性;另一方面,第三人的权益受到损害,需要补偿。通过现有水利工程对干旱期和水资源突发事故进行调水调度,第三方(水利工程)的权益受到损害,理应进行补偿。干旱期或重大突发性事故备用水源的水资源调度,对于已有水利工程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24
另外,做为备用水源的水资源需要进行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补偿水资源价值的损耗,如对发电和农业灌溉的影响;支付一定保护费用,如对备用水源的水质要求高,而需支付对水源地保护的经济补偿。4.2.7本条文从以下角度理解:建设项目应灵活应变不同情况下下的水资源调度方案。正常调度时①确定河段预警流量,加强干旱缺水期水资源预报。②进入缺水期水资源调度状态后,沿河城市人民政府、各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服从省人民政府的用水调度。③市、州政府应防止辖区内的水污染,确保用水安全和出境水水质达标。④水文水环境监测部门应加强水位、流量、水质监测并发布相关信息。⑤水利部门根据河道流量、水质监测指标、水体纳污能力情况,提出污染物限制排放量;环保部门应实施限产减排,控制污染物排放。⑥广大用水户特别是用水大户应自觉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⑦各水库、电站原则上必须保证其下泄流量不小于上游来水流量或不小于设计最小下泄流量,同时做好随时为下游开闸补水的准备。⑧根据各河段缺水、各用户需水以及导致缺水主导因素等具体情况,采取灵活调度措施。应急调度时:①突发水污染事故应及时截断污染源,防止水体的进一步污染。②根据水量和水质所致缺水情况,及时启动城市备用水源,确保城市用水安全。③对城镇生活用水实行限时限量和分片轮流供水,投入临时性送水设备,以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对非重要产业实行限供或停供。④合理调度水利工程蓄水水源,加大上游水利工程下泄流量,以维护河道水体功能。创新项目4.2.8XX岛域广阔、水工建筑众多,且区域内河网密度高,斗渠密集分布。灌溉区管理对象多且复杂,用水设备和设施服务功能多样。应科学管理和有效调度整个XX水资源系统,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以及整个XX生态环境,宜建设水资源调度管理信息系统。4.3水资源调度保证项目4.3.1符合国家制定的流域防洪规划是水资源调度工程的前提条件,对于XX岛域水资源系统,应以降低洪涝灾害为主要目标。4.3.2将岛域内水资源调度归入整个水务规划中是基本的要求。水资源调度应具有几个最基本的属性:l)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包括水量和水质;2)为需要进行各类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主要是水闸、泵站等水工设施;3)24
实现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重新配置,包括区域性和季节性。从调度类型上,目前主要根据调度目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供水调度(公共用水、城市用水、灌溉用水等目的)、防洪调度(河道行洪、区域排涝、城市排水等目的)、水库调度(以发电为主要目的)、航运调度(维持河道一定的水深)、水沙调度(维持河势动态平衡)、生态调度(改善生态环境、维持河道基本流量)、水质调度(改善河道水质)等。前四类均是以水量增减为调度目标,而后三类则通过水量的调节来解决泥沙、生态环境和水质问题。防洪调度在日常的工作中,关系到民生民计,处于各类调度的优先地位。4.3.3本条文意在规定岛域防洪调度规划的重要性和前提条件。水库的防洪调度,一般与水库的兴利调度(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相结合,其核心是“水库泄用水规则”。问因此水库防洪调度就是在确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防洪库容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减免洪水灾害,正确处理好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充分发挥水库的经济效益。水库的防洪调度一般采用防洪调度图进行调度,它由水库在汛期各个时刻的蓄水指示线组成,反映汛期不同时段为拦蓄洪水必须留出的库容。4.3.4本条文的理论基础是:河道的防洪调度由于水位变化起落比较迅速,一般通过设置防洪标准(警戒水位)来控制。并因地制宜地采用恰当的工程措施,以削减洪峰流量,或者加大河床的过水能力,保证安全度讯。其措施包括筑堤、疏浚、分洪、滞洪和蓄洪等措施,利用河网整体效益来降低整个水系统的面临的高潮位。4.3.5通过水资源调度来协调水资源系统供水和需水之间的平衡。其中,供水调度是水资源调度中最常用的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调水工程的目的大多是以城市生活和工农业供水为主,即供水为主,当然许多工程还具有通航和水力发电等功能,但其调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水资源数量的问题。此外,建议在预测XX区域天然来水量和水库调节情况,同时考虑河道输沙用水的要求,确定全年度可供水量。制定年度水量分配计划。另外水资源调度技术中也应包括地下水资源的调度和分配,不能单一强调对地表水的利用。4.3.6引清调度应当作为XX地区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引清调度是指在保证防汛安全,生产、生活用水,航运及重要区域水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外河潮汐动力和清水资源,通过水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调度,使河网内主要河道水体定向、有序流动,加快水体更新速度,改善内河水质的一种水资源调度方式。引清调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现有水利工程或拟建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行方式,发挥水利工程兴利避害的综合功能和综合效益,达到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改善河道水质,实现水生态、水环境和水景观的修复、改善和保护,以确保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般项目4.3.7岛域水资源调度项目能够结合平原河网区产汇流特性提出了对水资源动态多模型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区域水资源动态。按规定分析各河段汇流量以及降雨产流过程。4.3.8本条文意思是在保证防汛安全,生产、生活用水,航运及重要区域水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潮汐动力和清水来源,利用水闸工程设施进行引清调水,使岛域24
内河河网主要河道水体定向、有序流动,加快水体更新速度,改善内河水质。4.3.9本条文可以从如下角度理解:远距离调水需要投入大量的社会资源,水资源管理者必须充分考虑受水区、调水区及调水线路的水资源状况,然后制定调水方案并付诸实施。创新项目4.3.10宏观领域内的调度计划配合可视化技术有利于信息的表示和表达。ArcGIS不仅仅可以提供强大的辅助决策功能,还可以提供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之间的快速查询和显示。同时ArcGIS的缓冲区技术运用在水资源管理分配方面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判断洪灾受损区域、查找洪灾范围内受灾居民、城镇的信息以及根据预先判断出洪灾范围及时疏散灾区群众、洪水分流方案的确定、洪灾区域附近救灾物资的合理调配等方面。4.3.11根据水资源调度时效性实时特点,决定了对调水系统的水资源状况分析必须具有实时性,以调水线路为轴的、以水资源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实时分析系统应成为管理者分析决策的技术支持平台。这能体现在XX水资源信息化控制领域的突破。5岛域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体系5.1岛域水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保证项目5.1.1水文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①水文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土壤含量、下渗等);②流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质、水系、分水线、土壤、植被等);③河道情况(河宽、水深、弯道、建筑物等);④人类活动(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工农业用水等)以及水旱灾情,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另外洪水调查,主要是查清历史洪水的痕迹、发生的日期和情况以及河道情况、估算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发生的频率等。调查评价综合整治区域内主要干流以及内河涌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找出主要污染物及其时空变化特征,阐明目前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水质预测和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以及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布点、监测频率应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地下水水质监测要定期进行,检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5.1.2本条文的意思岛域内水环境质量评价要分别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评价要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关规定,结合水域功能的分类。检测分析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的标准限值。同时,地下水水环境质量应参照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按照地下水质量类型划分类别。24
5.1.3本条文的是在前一条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水环境质量评价中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对象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不同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地下水环境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和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5.1.4结合XX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项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占相应污染物环境容量的比重综合分析岛域水环境污染状况。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已从陆地蔓延到近海水域,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单一污染发展到复合性污染,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已经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同时存在的局面。同时对于XX地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生活污水,面对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和越来越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再加上河网系统中的某些河段淤积严重,水体自净功能严重下降,部分代表性河段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岛域水污染从传统的点源污染模式向面源乃至流域性的污染问题。了解水体污染产生的来源及其作用机理,这是水体污染修复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只有外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末端治理技术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才能见效。5.1.5应避免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并引发水生态和水灾害问题。由于水污染程度的加剧,导致区域水质性缺水,引发水资源短缺。同时,严重的水污染还会导致水体中和周围地区动植物大量死亡,使水域的生态物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并产生一系列的水生态问题。另外,如果当地的水体污染问题严重而且治理难度较大或者成本太高,就可能转而超采地下水、采取调水或大规模建设水源地保护工程等措施,这些水利工程建设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一般项目5.1.6本条文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在水环境调查中污染物在水体的自净情况。水体自净指的是受污染的水体由于自然的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降低,最后恢复到污染以前状态的过程.这种自然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物理作用包括可沉性固体逐渐下沉,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稀释混合,浓度逐渐降低。化学作用包括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等。生物作用主要指水体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它在水体自净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污染物排入江河或其它水域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受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等,使水体可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超过某一界限时,将造成水体的永久性污染,这一界限称为水体的自净容量或水环境容量。5.1.7对于XX岛域水环境的底质调查和水环境健康指示生物调查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水环境质量状态。对湖泊、水库以及河流底质的调查。底泥中的重金属(及砷)污染程度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进行评价。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可按照相关规定中指定的沉积物标准进行评价。水生生物方面主要调查生物种类有:24
①浮游动植物;②藻类;③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等信息。5.1.8XX岛域水系中的一些水利工程多侧重于航运、防洪排涝等方面的需要,本条文旨在建设项目或大型修复工程能够从现有岛域水环境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出发,研究水利工程引起的水系变化所产生区域性的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创新项目5.1.9本条文旨在运用模型结合岛域河网体系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价来指导水环境生态修复工作。在给定的水文和污染负荷条件下,利用水质模型可以进行水质预测,计算水域允许纳污量,并以此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以及如何削减污染源的优化分配计划。二维和三维水质模型可以分析岛域河网局部河段范围的水质情况、以及排污口分布以及面源污染物分布情况,模拟河段污染带以及预测污染带的发展。5.1.10生态动力学模型能够大大提高水环境调查结构分析的决策指导性。通过水动力学来描述水环境中发生的空间变化。将鱼、底栖生物、浮游动植物、生物碎屑、沉淀有机物、无机悬浮物等种类繁多的指标因子融入到不同集合中,共同受模型的调控。水模型与GIS方法的联用技术也日趋成熟。5.2岛域水环境生态修复保证项目5.2.1本条文指水环境修复项目必须以有效控制岛域水环境外源污染为修复的前提,这包括点源和面源的污染。针对XX地区水环境的特点,生活污水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整个岛域水环境的主要外源污染。加大对养殖业以及氮磷控制的力度是有效防治水环境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应保证整个水环境治理思路沿着国际社会提倡的路线:“减源—控污—截留—修复”。强调水环境生态系统的修复逐渐成为受污水体治理的主导思路。传统污染水体整治工作如驳岸景观、河床硬化、综合调水及引流冲污等方法可以和水环境生态修复措施相互结合。5.2.2生态修复工程应根据岛域水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物质控制方法的组合。对于外源性污染物有以下控制方法:1.流域内污废水的集中:处理实现流域内污废水的达标排放,从根本上截断外部输入源,相对于点源来讲,非点源污染不仅量大而且较难控制,可以通过控制氮肥施用量,平衡氮、磷、钾的比例,有机肥还田,发展“微生物菌肥”和农业农田灌溉节水等方式加以控制。2.恢复和重建滨岸带生态系统:如在河边建立一定范围的湿地保护带,利用河岸带截污吸收作用控制来自陆域污染负荷。2.24
对于内源污染物控制方法有:稀释、冲刷、底泥疏浚、水利调度等工程性措施,还有投加化学药剂的方法。此外生物法中的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和人工湿地也是控制污染效果很好的措施5.2.3根据修复技术选择的原则,任何技术都需要考虑的因素是:①技术的有效性;②水环境被修复的程度;③投资和成本关系,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的有效性和成本比较。对于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项目,控制藻类和植物技术的必须的。这主要包括机械清除技术,利用生态原理的生态链控制技术。如利用食物链原理,增加一些噬藻类微型动物或是鱼类;定期消除收割水生植物等。5.2.4在河流水环境修复工程中,河流结构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由于没有认真分析河流结构的前提下盲目地人为干预现在的河流,后果是不可预知的。改变甚至丧失河流的结构不仅仅意味着工程的失败,更可能导致比污染更加严重的损失。例如河道冲刷的加剧或者河流淤积的严重,岸边严重侵蚀甚至坍塌,河流生态基础结构的永久性破坏,生物栖息地、生境的大规模丧失等。从把握流域特征出发判定河流是否处在“平衡”的状态,调查河流当前存在不稳定状态的原因,确定河流设计中不稳定因素,河流稳定性需要在排放量上下评估,对评价流量和洪峰流量进行评估。5.2.5生态控制技术是利用水生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将永久生物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技术可以避免化学药剂法带来的高成本和副作用,同时生态控制效果持续时间较长。为了避免引入新的危险物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应在技术应用前进行周密的水体生态调查。一般项目5.2.6本文的规定既可以保证修复程度和效率,又是降低修复技术本身存在的生态风险的一种方式。5.2.7采用植物生态修复水环境的方法,及时清除和收割不必要的水生植物可以避免对水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收割后的植物必须收集起来以免腐败分解再次污染水体。积极研究对水生植物的生态利用,主要利用途径有产沼气、堆肥作为土壤调节剂或肥料添加剂等。5.2.8本条文的意思是选取像生物浮岛技术的植物修复技术,通过不同植物在种类和比例上的配合,达到净化水体和美化景观双重功能。创新项目5.2.9本条文的提出是以较为流行的人工湿地技术为参照的。人工湿地系统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能力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措施,是指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基质,并栽种经过选择的水生、湿生植物,组成类似于自然湿地状态的工程化湿地系统。人工湿地根据湿地中的主要植物形式分为浮生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基质、植物、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人工湿地是一种低成本、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方法。5.2.1024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形态结构,如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的空间格局,种群的时间变化,以及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等。形态结构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外加土壤、大气中非生物成分以及消费者、分解者的形态结构。其二为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的功能单位,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它们与环境之间发生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于农村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由于其自身水体主要受到生活污废水的污染,而非典型的工业污染。在废水特征上可生化性指标较高。生活废水和养殖废水可被生物降解、再资源化利用程度高。加之水环境人为干扰强度较低,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较少。因地制宜,采取生态修复的方法是不断修补、改进和模仿以前的生态链。5.2.11仿生植物净化技术以重建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为基础,用具有很强弹性、韧性和柔性的材料仿照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沉水植物轮藻设计而成。仿生植物以河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在填料丝表面经过生物的自然富集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该技术在有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同时还具有如下特点:不影响河流的航运和泄洪等功能;不破坏河流生态系统;适合河流复杂多变的水流条件;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化学与生物稳定性强,不溶出有害物质;价格便宜,便于安装。6河道综合整治技术体系6.1河床整治保证项目6.1.1本条文是指河道整治工程应符合国家《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水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会对江河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产生一定影响。江河流域规划是水资源治理、开发、利用、保护的总体部署,现实中,不遵守规划、“跑马圈水”、无序开发水资源、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水工程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综合效益的发挥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应按照《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来规范各类在江河、湖泊上新建、扩建以及改建并调整原有功能的水工程。6.1.224
水道观测及测量是掌握河流湖泊水库及近海演变过程与规律和应用于水利开发与江湖整治的基本原型资料,可在河床稳定期和河床变化期进行实测。前者数据具有一定可比性,后者数据可大致了解年际变化情况,也可了解不同水位下河床水库底部情况。6.1.3本条文从如下角度理解,因为河流是动态的,采用被动处理的河床隔离技术阻碍底泥和水中物质交换,本身就是对河流系统的一种破坏。加之河流可能因为突发洪水,加剧河床冲刷,如果将隔离物质冲走;被冲走的物质可能会在河流下游厌氧段淤积,有毒有害物质会被重新释放。所以说,在河流系统中,选择河床隔离方法应慎重。6.1.4定期维护修理对于河流工程的正常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维护内容通常包括:①定期取样检测水文水质的变化;②维护岸边植被,进行定期的收割或整理;③定期清理河床淤积,避免过度淤积。6.1.5应根据造床流量、河床地质组成,河段的地形条件和河流上模范河段实测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整治河段的河相关系,河相关系主要是指河段的中水河槽纵横断面形态,在进行河道整治时,都应加以控制。6.1.6应根据历年实测资料,统计河段水沙特性值,分析水沙特性。主要分析内容为:1、统计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年输沙量。2、径流量、输沙量、流量、含沙量年际变化。3、径流量、输沙量年内分配和集中程度。4、流量、含沙量和颗粒级配的年内变化。5、流量和含沙量、洪峰和沙峰的对应关系。6、推移质输沙率的年际、年内变化。一般项目6.1.7针对对象河道功能实现的不同排序,选择相应的整治技术。如该河道所属河段在防洪、通航的功能要求较高,则在选择和河床整治技术时应注意对河道结构稳定性的保护,对在河床基质稳定性不够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应措施稳定河床,提高河床的横向稳定性指标。6.1.8为满足生物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在河道建设中,基本保持现有河道走向。河道岸线顺应河势,因河制宜,尽可能保持原有河道的蜿蜒曲折走向,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应达到生态河道建设的“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目标,促进城市生态旅游建设。创新项目6.1.9本条文规定生态疏浚作为一种新兴的河道疏浚方式,优点是比传统射流式疏浚方法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要小。6.1.10河流形态多样性的修复是国内外河流修复的研究热点,形态的多样性意味着河流提供多样化的生境组合,维持了河流生态的生物多样性,附和XX岛域生态特色。24
6.2护岸工程保证项目6.2.1判定河流岸坡发生侵蚀的机理,其中按照河流冲刷侵蚀模式又分为四种类型:局部冲刷、河道收缩冲刷、跌落冲刷侵蚀和射流冲刷(和冲刷角度、流量、压力有关)。本条文建议在选择合适的护岸工程之前要把侵蚀点发生侵蚀的机理研究清楚。6.2.2其中包括护岸稳定性计算,护岸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交叉连接方式规定以及护岸管理设计等。6.2.3河段的河型按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四类。这四种类型预示着河流流量所处的不同状态。应依据河段的平面形态来选择具体的河道整治措施。6.2.4本条文是针对不同的护岸形式会对河流本身水流流动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比如选择粗糙系数大的护岸形式在河流正常行洪时有积极作用,但又可能因此带来河流主河道的过度冲刷。所以应综合判断可能带来的潜在水文影响。6.2.5护岸工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河流岸坡一定的力学强度和抗水流剪切能力。6.2.6河流自身流速、流量、断面形状、河床基质类型等初始条件对护岸形式的选择和布置有很大的影响。部分工程设计数据要在实验室里通过水文模拟的形式推算出。一般项目6.2.7柔性的生态护岸形式与传统硬质护岸形式相比,在保证了基本的力学强度的基础上,更具有生态学上的意义。生态护岸形式使得河流和陆地间物质交换更加自由,同时生态护岸还具有观赏价值。6.2.8河道护坡形式可以按照对象河段功能的集合进行选择,多种功能集合一体的生态护坡形式可以体现河流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双重功能。。6.2.9一份有效的长期的监测计划不仅仅可以考核工程自身目标的完成情况,还可以对比体现出工程前后河流状态的变化创新项目6.2.10本条文是在6.2.7的基础上提出对于XX岛域生态护坡建设应充分体现XX当地的生态特色和生态价值的要求。对于当地物种的选取大大丰富了流域内植物种子基因库。6.2.11不同类型生态护坡的组合可以发挥整体效益,不同层次的植被以及其他河道整治措施使得河流环境多样性大大增加。24
8生态城镇建设成套技术与部品体系8.1WRMS水资源监控调度管理系统WRMS水资源监控调度管理系统是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快速有效的手段,及时准确掌握水质、水量的变化,合理控制闸门,实现水资源联合调度,达到水资源合理调配和防灾减灾的目的;同时对水质变化和突发性污染提出警报,为有关部门采取防止污染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8.2人工湿地-泳动床组合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结合XX地区特点,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来建设和管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泳动床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容积负荷高、生物浓度高与污泥产量低等特点。8.3生态石笼小挡墙护岸技术生态石笼小挡墙护岸技术技术原型为格宾和雷诺护垫,是著名的意大利水利土木公司Maccaferri发明的,也是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的生态护岸形式之一。结合XX地区特色,选用客土土壤结合本地植物物种的材料搭配,是集河岸保护、生态修复、本地物种恢复、多样景观多功能为一体的护岸工程。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有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XX三岛规划中生态岛定位的内涵与要求。24
9部品体系说明9.1WRMS水资源监控调度管理系统技术说明WRMS水资源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由水情自动监测子系统、墒情自动监测子系统、水质自动监测子系统,闸门监测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间功能相互独立。同时在共有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又可以实现界面和数据的统一。其中水情遥测系统主要完成雨量、水位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接收、处理和存储。而墒情监测系统是合理调度和分配农业灌溉水量的重要依据。此外闸门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弧型闸门、平板闸门和快速闸门等闸门的现场控制、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的集散式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最新的嵌入式web视频监控技术,视频编码格式可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带宽情况选用Mjpeg、Mpeg2、Mpeg4编码方式。前整套系统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下属南瑞水情水调环境监测分公司研制。针对XX地区水资源面临咸水入侵的风险,可以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常用水质参数,当用水危机产生时具备本地控制和远程控制的报警功能。此外XX地区现有成型的人工河网结构也有利于整套水情管理系统的架构和管理。9.2人工湿地-泳动床组合处理技术说明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2)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针对XX岛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特征,可以采取处理效果较好的生态弹性纤维(人工水草)和底泥陶作为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基质。人工水草是采用生态纤维组成的弹性填料,弹性填料由弹性丝、中心件和中心绳组成,其中弹性丝用于粘附生物膜,中心件用于固定弹性丝,中心绳用于串接填料丝。为保持填料在水中悬浮,填料顶端设置塑料浮子等,依靠其在水中产生的浮力将填料拉紧。针对XX水体有机质含量高的特点,采取日本NET株式会社研发的高有机质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较强处理效率的高速泳动床技术与设备。文献资料表明泳动床污水处理系统启动周期短,借助泳动床的生物膜泳动效果和反应器特殊结构创造的水力循环条件能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整套处理装置不仅仅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能力,而且污泥产量要比传统好氧工艺减少很多。24
9.3生态石笼小挡墙护岸技术说明传统的河道护岸结构在满足河道岸坡抗冲刷、岸坡稳定等安全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将水域与陆域范围内的生态链隔断,对河道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随着XX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生活品质、周边环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河道护岸结构型式已经不能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生态石笼挡墙护岸技术源自在欧洲有着广泛应用的格宾和雷诺护垫技术。常见的格宾和雷诺护垫在不同形状的河道上应用情形如下图所示:24
图1、格宾和雷诺护垫在不同形状的河道上应用传统护坡相比,该护坡形式与河水物质交换如图2所示:图2、格宾和雷诺护垫在不同形状的河道上应用24
使用雷诺护垫来保护河岸,修葺运河时,通常根据河岸土壤基质的不同(力学性能的不同)来选择坡度比。理论依据1、主要依据:u《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u《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u水利部《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u《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u《长江片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u《XX河道管理条例》u《XX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u《XX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24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堤防设计施工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水资源评价导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节水灌溉技术规范》《XX水务规划—引淡排涝部分》《水功能区划技术导则》《河道整治规划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2、采用的国家标准u《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_T14848-199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3、参考文献《水资源保护论文选编》(第一辑)水利部水资源司《水资源保护与规划理论与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部品体系说明参考资料1、“建设科技专项”XX岛水资源保障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研究报告(课题编号:05DZ12009)同济大学2、张岩,王永胜,白玉华等.泳动床/好氧颗粒污泥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07,28(10).3、盛军,李波,郭亚童.罗泾护厂河工程生态石笼的设计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3):193-196.2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筑系统门窗技术导则
- 小城镇规划《技术导则》
-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 供热计量技术导则
- 重庆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 三峡库区榨菜废水污染治理技术导则
- 湖南电力公司输变电环保纠纷处理技术导则
- 0510建筑系统门窗技术导则(草稿)
- 兰州新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土地平整技术导则(试行)(交大20160902版本)
- 青岛城桥梁检测技术导则
- 汽轮机叶片焊接修复技术导则
- 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 hyt118-2010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分区和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 sl 544-2011 水利工程设备制造监理技术导则
- 《环评 技术导则模拟题》(六)
- 荣勋生态挡墙设计和施工技术导则
- 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