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00 KB
  • 42页

通信设备工程验收规范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YD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5035-2005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送审稿)SpecificationsofEngineeringAcceptanceforTrunkedCommunicationEquipmentsInstalling200×-××-××发布2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35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送审稿)SpecificationsofEngineeringAcceptanceforTrunkedCommunicationEquipmentsInstallingYD/T5035-2005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施行日期:200×年××月××日××××出版社2005北京35 信息产业部关于发布《集群通信工程设计规范》通知35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信息产业部信部规函【2004】508号“关于安排《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修订和制定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标准YD5034-1997《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修订的。本规范是集群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本规范在原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集群有关安装工程验收内容,并对原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了修改。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修订、监督和管理。本规范具体条文规定的解释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负责。在规范的使用过程中,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互助路1号,邮编:450007),以供修订时参考。原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原邮电部设计院)修订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刘吉克35 目次1总则12设备安装前的检查22.1机房及环境22.2器材23天线铁塔的检验43.1一般规定43.2拉线式铁塔43.3自立式铁塔44天线及天馈线的检验54.1天线54.2天、馈线系统54.3同轴避雷器64.4合路器与分路器65机架与电缆走道的检验75.1机架75.2电缆走道76信号线及电源线的检验86.1信号线的布放86.2汇流条86.3电源线86.4信号线避雷器及电源避雷器97设备通电检查108天馈线系统的检验118.1天线方位的调整与接收场强118.2天馈线系统驻波比和衰减118.3天线共用器119单机验收1335 9.1基站发射机139.2基站接收机139.3网络管理终端149.4系统控制器149.5无线调度台发射机149.6无线调度台接收机1510通道验收1610.1话路通道1610.2覆盖区边缘的无线可通率与同频道干扰保护比1610.3控制信道1611接地电阻及避雷器验收1712验收1812.1验收技术文件1812.2验收内容18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22附录B800MHz大中容量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指标23B.1发射机23B.2发射机23B.3系统控制器24B.4音频24B.5调度台发射机24B.6调度台接收机25B.7天线25B.8分路器25B.9合路器25B.10馈线电缆(7/8英寸)26B.11天馈保护器26附录C800MHz中小容量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指标27C.1发射机2735 C.2基站功放ARX90027C.3接收机27C.4电源28C.5发射合路器28C.6接收机耦合器28C.7天线29C.8馈线电缆(7/8英寸)29C.9调度台发射机29C.10调度台接收机30C.11塔顶放大器30附录D馈线电缆衰减技术指标31条文说明331总则352设备安装前的检查353天线铁塔的检验354天线及天馈线的检验355机架与电缆走道的检验366信号线及电源线的检验368天馈线系统的检验3635 1总则1.0.1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集群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适用于集群通信新建和改建工程。1.0.2本规范适用于800MHz集群通信工程的施工验收。150MHz,450MHz频段小容量集群通信系统的验收可参照执行。1.0.3凡本规范未列入的安装规格应按照设计规定办理。1.0.4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项目和指标要求,可依据该项目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执行。1.0.5集群设备的安装及所采用的器材规格程式均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1.0.6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有关质量检查的规定,加强质量检查工作。建设单位驻工地代表应加强工地的技术监督工作,并接受施工监理工程师的指导。1.0.7竣工验收工作应执行部颁《邮电基本建设工程验收办法》的规定,验收项目内容和方法应按本规范办理。1.0.8施工单位所制定的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35 2设备安装前的检查2.1机房及环境2.1.1在设备安装开工前,必须对机房的建筑和环境条件及有关问题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1与机房有关的土建竣工,机房装修完毕,地面、墙面充分干燥,房间门锁齐全。室内湿度在40%~80%RH范围内;2预留孔洞、预埋体和地槽的数量、尺寸、位置符合安装工艺设计要求。2.1.2铺设活动地板的机房,地板板块铺设坚固,地板支柱接地良好,防静电措施符合说明书要求。2.1.3供集群用的电话线路安装到位。2.1.4防雷接地装置已完工,接地引入线和预留接地端子应有标志。2.1.5电源引至机房内,动力电与照明电分别引线,同时具有过载自动跳闸保护装置。2.1.6铁塔基础符合安装铁塔的要求。2.1.7安装天线的构件及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天线四周除塔身外应无阻挡物。天线与塔身应按设计要求保持一定距离。2.1.8机房的辅助设备应安装完毕。2.2器材2.2.1施工前对运到工地的设备及材料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设备包装损坏或外观有问题,应对损坏程度做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确有问题时应与相关单位联系解决。2.2.2按设计要求核对同轴电缆的数量,并检查有无外观变形或损伤。2.2.3对多路发射耦合器应进行有无变形与碰撞的外观检查。35 2.3安全2.3.1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机房内外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2.3.2机房内宜安装烟雾及温度报警系统。2.3.3楼板预留孔洞应配有安全盖板。35 3天线铁塔的检验3.1一般规定3.1.1铁塔防雷标志、漆色标志、航标灯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3.1.2天线铁塔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3.2拉线式铁塔3.2.1铁塔的拉线地锚应符合下列规定:1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得超过5cm;2地锚出土点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cm,拉距偏差不得超过10cm;3埋设式地锚回土分层夯实,地锚柄自然顺直。3.2.2基础支座钢板应按设计标高安装,调整好水平,并应在钢板下灌注水泥。3.2.3球绞支座上下两个接触面在安装前应涂黄油。3.2.4构件连接法兰盘的接触面不得有油漆,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3.2.5连接螺栓应全部拧紧。调节拉线使铁塔满足设计规定的垂直度。3.3自立式铁塔3.3.1铁塔在安装前应进行试装。孔位偏差≤2mm。3.3.2塔靴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3.3铁塔全部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规定的标准检验一次垂直度。所有连接螺栓应拧紧,做好防松措施。35 4天线及天馈线的检验4.1天线4.1.1天线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1.2天线的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紧固螺母应上紧上齐,螺栓、螺母应涂黄油,天线与铁架间的加固U型卡子或夹板螺栓应上双母。4.1.3天线应按规定接地,且必须在避雷器的保护范围内。4.1.4天线阵的原配馈线不得修剪。4.1.5所有管状辐射振子必须完全插入支撑杆中。4.1.6所有垂直管子底部必须有泄漏小孔。4.1.7同一平面安装的收发两副天线水平距离应大于10倍的波长。同一垂直面安装的两副天线水平距离应大于4倍的波长。4.2天、馈线系统4.2.1同轴电缆上塔前应预先检查同轴电缆是否有短路或芯线断开的故障。4.2.2同轴电缆头与同轴电缆芯线的焊接应光滑无虚焊,不松动。4.2.3同轴电缆转弯的曲率半径应符合相应型号同轴电缆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4.2.4同轴电缆的走向及安装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4.2.5同轴电缆出入机房时,洞口处必须按设计要求加固和采取防水措施。4.2.6同轴电缆引入机房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在上下两端将外皮接地。安装接地卡时不得使电缆变形。4.2.7同轴电缆头与天线,同轴电缆头与同轴电缆、同轴避雷器与同轴电缆的连接应牢固,接触良好,外护套与电缆头应做防水处理。同轴电缆安装完毕,应检查同轴电缆是否有短路或芯线断开的故障。4.2.835 室外电缆接头、跳线接头与天线、同轴避雷器、塔顶放大器之间连接后应做防水处理。4.3同轴避雷器4.3.1避雷器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同轴避雷器应安装在同轴电缆进机房入口处,避雷器外壳接地点应就近在机房外测与接地系统连接。4.3.2各接地点应做防腐处理。4.4合路器与分路器4.4.1合路器与分路器的安装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4.4.2不得修剪合路器原配电缆长度。4.4.3遇到系统改造时,两个分路器之间的连接电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4.4分路器空余端要求接上相应的终端负载。35 5机架与电缆走道的检验5.1机架5.1.1机架的安装排列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架位置如有变更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5.1.2机架安装完毕,整列机面应在一个平面上,机架垂直偏差度不得>3mm。5.1.3机架加固方式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各种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5.2电缆走道5.2.1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50mm。5.2.2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2mm,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不得>3mm。5.2.3电缆走道穿过楼板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保护框。5.2.4电缆应有序地绑扎在走道上。35 6信号线及电源线的检验6.1信号线的布放6.1.1布放的信号线应平直,无扭曲打结,转弯处应自然圆滑,符合设计要求。6.1.2屏蔽线外层应与接地体连接可靠。6.1.3芯线应无损伤,焊点光滑、均匀,无漏焊、虚焊、错焊。6.1.4系统控制器到信道机的电缆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6.1.5信号线与高频馈线应分开布放。6.2汇流条6.2.1汇流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汇流条平直、端正、无明显锤痕;2转弯直接头用鸭脖弯搭接,接头处磨平,搭接长度为宽度的1.3倍,鸭脖弯为汇流条厚度的2.3倍。6.2.2汇流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路由及位置符合设计要求;2支流与槽道边相垂直,安装端正牢固;3汇流条在支铁上的位置,“负”在上,“正”在下,排列整齐、平行,水平误差每米不得>3mm。6.2.3汇流条的端头应超出机架,伸出支铁100mm,正、负端应对齐。6.3电源线6.3.1电源线应与信号线、射频电缆分开排列在槽道两侧,路由符合设计要求。35 6.3.2电源线转弯时的弯度应均匀圆滑一致,曲率半径应不小于电源线外径的10倍。6.3.3截面在10mm2以下的单股电力电缆,应打接头圈连接。6.3.4电源线应采用整段线料,中间不得接头。电源线的捆扎应排列整齐、美观、不交叉,扎线分布均匀、松紧适当,不得损坏电力线外皮。6.3.5电源线布放在槽道内时可不捆扎,但不得交叉或溢出槽道。在进出槽道部位应捆扎固定。6.3.6电源线布妥以后,其芯线间和芯线与地的绝缘电阻不得<1MΩ。6.4信号线避雷器及电源避雷器6.4.1信号线避雷器及电源避雷器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6.4.2避雷器接地线应就近与地线连接。35 7设备通电检查7.0.1机房内的温度、电源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温度:10℃~50℃2相对湿度:40%~80%RH;3交流电源:220±10%V(50Hz)直流电源:13.6±10%V7.0.2加上电源,用万用表检查电压高低,应符合上述要求。7.0.3逐一开启每个机箱的电源开关,如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刻关机,进行检查。7.0.4如有保险丝烧坏或发现元件冒烟,应更换同型号的元件,不得过大或过小,若连续两次烧坏保险,应检查出故障后方可开机。35 8天馈线系统的检验8.1天线方位的调整与接收场强8.1.1天线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及产品技术条件指标。8.1.2定向天线的方位及俯仰角应符合设计要求。8.1.3天线在同塔架设时应满足水平与垂直隔离度的要求。8.1.4接收场强实测值应符合覆盖区设计指标要求。8.2天馈线系统驻波比和衰减8.2.1天馈线驻波比在工作频段内≤1.5。8.2.2单条馈线驻波比在工作频段内≤1.15。8.2.3衰减值按馈线长度和部件计算的总衰减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馈线电缆衰减值可参考附录D。8.2.4800MHz集群系统中严禁使用VHF连接器和VHF电缆。8.3天线共用器8.3.1发射合路器:1隔离度:≥60dB(信道间隔500kHz);2反向传输损耗:≥50dB;3驻波比:≤1.5。8.3.2接受分路器(带放大器)1总增益应符合工程实际需要;2端口之间隔离度:≥35dB;3驻波比:≤1.5;4噪声系数:3.5dB~4.5dB。35 8.3.3双工器a)双工器的额定功率应承受发射机输出功率的要求;b)双工器的插入损耗:<0.5dB;c)频率间隔应满足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最小频率间隔;d)收发隔离度应符合GB/T9410-1988《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的要求。35 9单机验收9.1基站发射机9.1.1基站发射机射频输出功率应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9.1.2发射频率容差:±2×10-6(-25℃~+55℃)。9.1.3调制最大频偏:±5kHz。9.1.4发射带宽:16kHz。9.1.5杂散发射:≤2.5μW(发射功率25W);≤-70dB(发射功率≥25W)。9.1.6发信互调:≤-70dB。9.1.7邻道辐射:≤-70dB。9.1.8调制交流声和噪声:≤-45dB。9.1.9谐波失真:≤7%。9.1.10音频响应:1dB~―3dB(6dB/倍频程预加重,相对1020Hz的幅度变化范围)。9.2基站接收机9.2.1基站接收机接收灵敏度:≤0.35μV(12dB信纳比),双工灵敏度恶化:≤3dB。9.2.2频率容差:±2×10-6(-25℃~+55℃)。9.2.3邻道选择性:≥70dB。9.2.4寄生杂散抑制:≥70dB。9.2.5抗互调干扰响应:≥70dB。9.2.6抗阻塞抑制:≥35 90dB(在标称频率两旁1MHz~10MHZ,-1MHz~-10MHz范围内)。9.2.7接受机传导杂散辐射:≤2μW。9.2.8谐波失真:≤7%(300Hz~3000Hz)。9.2.9音频响应:1dB~-3dB(6dB/倍频程去加重,相对1020Hz的幅度变化范围,在300Hz~3400Hz范围内)。9.3网络管理终端9.3.1网络管理终端的功能应满足产品说明书中所规定的技术性能。9.3.2网络管理终端到信道机控制电缆的衰减应满足设备指标的要求。9.4系统控制器9.4.1根据人机命令手册,对人机命令进行测试,应满足信令的产生、编码、解码、检测和各种控制及系统功能。9.4.2数字信令时钟频率容差:1×10-6。9.5无线调度台发射机9.5.1无线调度台发射机射频输出功率等级:10W,25W(车载台、固定台、无线调度台);1W,2W,3W(手持机)。9.5.2发射频率容差:±3×10-6(-25℃~+55℃)。9.5.3调制交流声和噪声:≤-40dB。9.5.4杂散发射:≤2.5μW(手持机);≤-70dB(车载台、无线调度台、固定台)。9.5.5邻频辐射:≤2.5μW(手持机);≤-65dB(车载台、无线调度台、固定台)。9.5.6谐波失真:≤7%(300Hz~3000Hz范围内);35 9.5.7音频响应:1dB~-3dB(6dB/倍频程预加重)。9.5.8发射机启动时间:20ms。9.6无线调度台接收机9.6.1调度台接收机灵敏度:≤0.35μV(12dB信纳比)。9.6.2频率容差:±3×10-6(-25℃~+55℃)。9.6.3邻道选择性:≥70dB(车载台、无线调度台、固定台);≥60dB(手持机)。9.6.4寄生杂散抑制:≥70dB(车载台、无线调度台、固定台);≥60dB(手持机)。9.6.5抗互调干扰响应:≥70dB(车载台、无线调度台、固定台);≥60dB(手持机)。9.6.6抗阻塞抑制:≥90dB(在标称频率两旁1MHz~10MHz,-1MHz~-10MHz范围内)。9.6.7谐波失真:≤7%(300~3000Hz范围内)。9.6.8音频响应:1dB~-3dB(6dB/倍频程预加重)。35 10通道验收10.1话路通道10.1.1无线用户与调度台通话时,调度网的音频带内信噪比≥20dB。10.1.2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通话时,移动用户到控制中心音频输出端的带内信噪比≥29dB。10.1.3移动用户与控制中心音频输出端之间的传输损耗≤4.5dB。10.1.4市话网无线用户终端与本地网端局之间传输损耗≤7dB。10.1.5发射机到接收机的音频端口间隔离度必须>30dB。10.1.6音频响应-0.2dB~+0.5dB(相对于1020Hz的幅度变化范围,在300Hz~3400Hz范围内)。。10.2覆盖区边缘的无线可通率与同频道干扰保护比10.2.1对于市区、近郊区以及高密度用户区,无线可通率应不低于90%;对于农村、山区以及低密度用户区,无线可通率应不得<50%。10.2.2调度网内同频干扰保护比≥8dB。10.3控制信道10.3.1系统控制器与基站连接的测试:1送往发射机的信令和音频信号的电平应满足产品标准的规定。2各有线输出端口的串音损耗应>50dB。35 11接地电阻及避雷器验收11.0.1当基站设在高大建筑物内,共用建筑物内基础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值可以不单独规定,仅需符合建筑物自身的接地电阻值。11.0.2单设通信基站时,接地电阻宜≤10Ω。11.0.3各类避雷器参数应符合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规范》的规定。35 12验收12.1验收技术文件12.1.1在集群电话安装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技术文件,其中一份在竣工验收会签后还给施工单位。12.1.2竣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装工程量总表;2工程说明;3测试记录;4竣工图纸;5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6工程变更单;7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8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9开工报告;10停(复)工报告;11验收证书;12其他。12.1.3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规格形式一致。12.2验收内容12.2.1工程验收的内容按表12.2.1所列项目进行:35 表12.2.1验收内容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1天线(1)安装位置;(2)加固方式及牢固程度;(3)天线的防雷接地。2馈线(1)馈线的走向路由;(2)加固方式;(3)馈线弯曲率;(4)同轴电缆与天线及机架的连接;(5)避雷器与接地。3机架与电缆走道(1)安装位置;(2)机面排列及水平垂直程度;(3)加固方式,各种螺丝必须拧紧;(4)标志完整齐全,油漆不得脱落;(5)电缆走道安装位置正确;(6)过墙孔、楼板孔及槽道安装工艺符合要求4信号线及电源线(1)路由走向;(2)转弯半径及布线;(3)电缆端头处理及焊接质量;(4)汇流条路由、安装工艺、漆色;(5)电力线路由、位置、导线及熔丝的规格;(6)直流电源线的接头;(7)直流馈电线的绝缘电阻;(8)电源系统的接地;(9)信号线与电源避雷器的安装工艺;(10)避雷器的接地。5机架通电测试(1)电源电压;(2)各类连线35 续表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6天馈线系统(1)天馈线安装工艺;(2)天馈线防雷接地;(3)接受场强测试;(4)天馈线驻波比测试;(5)馈线衰减测试;(6)发射合路器;(7)接受分路器。7发射机(1)发射机输出功率测试;(2)发射频率容差测试;(3)调制频偏测试;(4)发射带宽测试;(5)杂散发射测试;(6)发信互调测试;(7)邻频辐射测试;(8)调制交流声和噪声测试;(9)谐波失真测试;(10)音频响应测试。8接收机(1)接收机灵敏度测试;(2)频率容差测试;(3)邻频道选择测试;(4)寄生杂散抑制测试;(5)互调干扰测试;(6)阻塞抑制测试;(7)传导杂散辐射测试;(8)谐波失真测试;(9)音频响应测试。9控制系统对人机命令进行测试,控制系统应完成信令的产生、编码、检测和各种功能的运行35 续表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10通道特征(1)调度网内音频信噪比测试;(2)移动用户到控制中心输出端带内信噪比测试;(3)移动用户与控制中心音频输出端之间传输损耗测试;(4)终端至本地端局之间传输损耗测试;(5)可通率;(6)同频保护比测试;(7)控制信道功能测试;11接地电阻与避雷器(1)接地电阻测试;(2)避雷器测试;35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A.0.1对执行本规范条文用词的严格程度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A.0.1.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A.0.1.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A.0.1.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A.0.2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该······执行或符合······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要求或规定”。35 附录B800MHz大中容量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指标B.1发射机B.1.1射频输出功率:35W,75W或150W;B.1.2输出阻抗:50Ω;B.1.3工作方式:连续;B.1.4频率稳定度:±2×10-6(-30℃~+60℃);B.1.5频偏:±5kHz(在1000Hz处);B.1.6音频灵敏度:-20dBm~11dBm;B.1.7调频交流声和噪声:-50dB。B.1.8音频失真:<2%(在1000Hz处)B.1.9音频效应:±3dB(6dB/倍频预加重)。B.2发射机B.2.1接收机灵敏度:0.35μV(12dB信纳比);B.2.2射频输入阻抗:50Ω;B.2.3频率稳定度:±2×10-6(-30℃~+60℃);B.2.4交调(EIA):-85dB;B.2.5寄生抑制:-100dB;B.2.6选择性(EAI信纳比):-90dB;B.2.7调制接收(EIA):±8kHz;B.2.8音频失真:3%(在1000Hz处)。35 B.3系统控制器B.3.1工作温度:-30℃~+60℃;B.3.2与信道机连接电缆的最大允许长度:30m;B.3.3与外围设备系统管理终端接口:RS232。B.4音频B.4.1集群信道发射机输入/MBX输出设置点:-10±2dBm(600Ω±10%);B.4.2集群信道发射机输出/MBX输入设置点:-10±2dBm(600Ω±10%);B.4.3交换接口到端口隔离:>50dB(300Hz~3000Hz);B.4.4发射机到接收机隔离(4线):>30dB(300Hz~3000Hz);B.4.5电平变化(发射线路):>30dB(300Hz~3000Hz);B.4.6信噪比(发射电路):>30dB(参考点:发射端-10dBm1000Hz单音);B.4.7交流声和信噪比(发射线路):>35dB(参考点:发射端-10dBm1000Hz单音);B.4.8音频响应:±3dB(300Hz~3000Hz)。B.5调度台发射机B.5.1射频功率输出:10W,20W(双工);B.5.2输出阻抗:50Ω;B.5.3频率稳定度:±2.5×10-6(-30℃~+60℃);B.5.4调频交流声或噪声(EDA):40dBB.5.5音频失真:5%(1000HzEIA);B.5.6音频响应:+1dB~-3dB(倍频程预加重)。35 B.6调度台接收机B.6.1接受机灵敏度:0.3μV(EIASINAD);B.6.2输入阻抗:50Ω;B.6.3交调(EIASINAD):-68dB;B.6.4杂波及镜像抑制:-70dB;B.6.5互调抑制(EIASINAD):-68dB;B.6.6音频灵敏度:±2.5×10-6(-30℃~+60℃)[B.6.7音频失真:<5%(满功率输出)。B.7天线B.7.1增益:10dB(全向天线);B.7.2极化:垂直极化;B.7.3驻波比:≤1.5;B.7.4最大输入功率:500W。B.8分路器B.8.1频段:806MHz~1000MHz;B.8.2带宽:15MHz;B.8.3噪声系数:5.7dB;B.8.4三阶互调点:34dB;B.8.5放大器增益:14dB(塔顶放大器),19.5dB(基地站分路器)。B.9合路器35 B.9.1频段:850MHz~869MHz;B.9.2插入损耗:4.8dB(信道间隔250kHz),3.7dB(信道间隔500kHz);B.9.3隔离度:78dB(信道间隔250kHz),87dB(信道间隔500kHz);B.9.4最大功率输入:125W/每信道;B.9.5最大输入驻波比:≤1.3。B.10馈线电缆(7/8英寸)B.10.1衰减:1.2dB/30m(850MHz);B.10.2平均功率定额:1.4kW(850MHz);B.10.3介质:低密度泡沫。B.11天馈保护器B.11.1频段:806MHz~890MHz;B.11.2最大功率:700W;B.11.3最大浪涌电流:10000A;B.11.4典型损耗:0.1dB;B.11.5能量耐量:10UJ;B.11.6典型驻波比:≤1.2。35 附录C800MHz中小容量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指标C.1发射机C.1.1射频输出功率:400mW;C.1.2音频失真:3%;C.1.3音频信噪比:-45dB;C.1.4杂散波和谐波抑制:-60dB;C.1.5频率稳定度:±1.5×10-6。C.2基站功放ARX900C.2.1功率:25W,90W,150W;C.2.2工作温度:-20℃~+50℃;C.2.3输入功率:400mW;C.2.4输入阻抗:50Ω;C.2.5输出阻抗:50Ω:C.2.6杂散辐射:-80dB。C.3接收机C.3.1接受灵敏度:0.35μV;C.3.2选择性:70dB;C.3.3互调抑制:70dB;C.3.4杂散抑制:70dB;C.3.5镜像抑制:80dB:35 C.3.6调制标准带宽:±7kHz;C.3.7音频输出:2.5W;C.3.8频率稳定度:±1.5×10-6。C.4电源C.4.1输出功率;13.6VDC50A峰值;C.4.2交流输入:170V~250VAC。C.5发射合路器C.5.1类型:5路、10路、20路;C.5.2带宽:50MHz;C.5.3隔离度:40dB;C.5.4最大每信道插入损耗:1.7dB(0.5MHz信道间隔),3.2dB(0.25MHz信道间隔);C.5.5每信道最大输入功率:150W;C.5.6从天线端最大可允许反射功率:150W:C.5.7最小信道间隔:250kHz;C.5.8工作温度:-30℃~+60℃;C.5.9最大驻波比:1.25。C.6接收机耦合器C.6.1类型:8路、12路、24路;C.6.2带宽:15MHz;C.6.3噪声系数:4.5dB;C.6.4三阶截止点:+34dB;35 C.6.5系统增益:10dB;C.6.6电源:50Hz220VAC。C.7天线C.7.1增益:10dB;C.7.2带宽:35MHz;C.7.3最大输出功率:500W;C.7.4雷电防护:直接接地;C.7.5极化方式:垂直极化。C.8馈线电缆(7/8英寸)C.8.1阻抗:50Ω;C.8.2最小弯曲半径:245mm;C.8.3损耗:3.9dB(1000MHz)/100m;C.8.4平均功率:1.9kW;C.8.5驻波比:1.13;C.8.6介质:空气绝缘。C.9调度台发射机C.9.1射频输出功率:12W;C.9.2调制方式:16KOF;C.9.3调制失真:3%;C.9.4调频交流声和噪声:40dB;C.9.5谐波和杂波辐射:60dB;C.9.6频率稳定度:±2.5×10-6。35 C.10调度台接收机C.10.1接收机灵敏度:12dB信纳比:0.35μV,20dB信纳比:0.50μV;C.10.2邻频选择性:65dB;C.10.3互调抑制:65dB;C.10.4杂波抑制:65dB;C.10.5频率稳定度:±2.5×10-6;C.10.6调制带宽:±7kHz;C.10.7镜像抑制:一中频:70dB,二中频:60dB。C.11塔顶放大器C.11.1增益:14dB~26dB;C.11.2工作温度:-40℃~+70℃;C.11.3用途:为了平衡上下行信号,对要求单区通信距离远的台站,应加塔顶放大器。35 附录D馈线电缆衰减技术指标国产馈线电缆衰减值见表D.1,D.2。表D.1馈线衰减值电缆型号衰减值(dB/m)测试频率(MHz)衰减值(dB/m)测试频率(MHz)衰减值(dB/m)测试频率(MHz)SYV-50-7-10.1452000.214000.3800SYV-50-9-10.122000.174000.24800SDV-50-7-30.0682000.14000.14800SDV-50-9-30.0512000.0754000.12800表D.2馈线衰减值电缆型号衰减值(dB/m)测试频率(MHz)衰减值(dB/m)测试频率(MHz)衰减值(dB/m)测试频率(MHz)1/2英寸泡沫3.001744.664007.529607/8英寸泡沫1.631742.574004.209601-1/4英寸泡沫1.271741.904003.109601-5/2英寸泡沫0.9981741.584002.639607/8英寸空气1.14884.079601-5/8英寸空气0.636882.259602-1/4英寸空气0.519881.899601/4英寸超柔软7.9117412.140019.39601/2英寸超柔软4.581747.1540011.596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送审稿)SpecificationsofEngineeringAcceptanceforTrunkedCommunicationEquipmentsInstallingYD/T5035-2005条文说明35 目  次1总则2设备安装前的检查3天线铁塔的检验4天线及天馈线的检验5机架与电缆走道的检验6信号线及电源线的检验8天馈线系统的检验35 1总则1.0.2现有的国标、部标技术要求及体制规定仅适合于800MHz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但从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和业务种类划分来讲,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是由若干用户群(部门或单位)动态地共用一组无线频道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国内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存在着450MHz,150MHz的组网形式或将150MHz,450MHz,800MHz各种频段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联成一个网络方式。另外国内外厂家集群设备也有频段的产品,为此本“规范”对于使用范围予以放宽。1.0.7强调了竣工验收工作应执行《邮电基本建设工程验收办法》的规定及内容。2设备安装前的检查该章主要规定了在安装施工前对机房环境、器材检验和安全的要求,并针对施工中易忽略的隐患,将施工现场防火及防雷接地问题专项列出。3天线铁塔的检验有关铁塔的架设,参照了YDJ-33-84《微波接力通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并考虑了集群通信天线系统的特殊性,制定了能满足安装集群移动通信天线用的铁塔施工要求。4天线及天馈线的检验4.1.4不能从一副天线或天线阵上的馈线上修剪任何电缆(即使看起来它是多余的),因为从传输角度出发,这段电缆可能是一个严格的长度。4.1.5主要是为防止刮风震动而带来的金属疲劳。35 4.4.2该条说明见4.1.4条。5机架与电缆走道的检验该章主要对机架的开箱,机架及电缆走道的安装提出了施工要求。6信号线及电源线的检验6.2.12汇流条的搭接长度,主要是接触牢固可靠,而鸭脖弯的厚度,主要是金属连接强度问题。6.3.1电源线与信号线、射频电缆分开排列在走道的两侧,一是避免干扰,二是防止混线短路时造成信号线及射频电缆带电损坏设备。6.3.2该条主要是防止电源线弯曲时,扭伤绝缘介质,造成绝缘度下降或短路。6.4.2主要是避免避雷器接地线过长的情况。8天馈线系统的检验8.1.4主要考虑不同频率、不同位置的天线,在同塔架设时存在的相互干扰问题。8.2.3由于国产馈线的衰减系数太大,一般工程上常用进口的同轴电缆。如果国产馈线的电缆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应首选国产电缆。8.3.24噪声系数当然越小越好,一般应在3.5dB~4.8dB之间选择。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