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6.67 KB
  • 17页

DB31 436.1-2009 道路人行道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第1部分:道路人行道设计要求.pdf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DB31/436.1-2009ICS:93.080.10P50备案号:25997-2009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436.1-2009道路人行道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部分:道路人行道设计要求2009-07-09发布2009-10-01实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436.1-2009前言为规范本市道路人行道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加强道路人行道工程的技术管理,为行人提供安全、通畅、舒适的通行条件,结合上海市实际,特制定《道路人行道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道路道路人行道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道路人行道设计要求》,第二部分为《道路人行道施工质量验收要求》(以下简称本标准)。本标准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普陀区市政工程管理署。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文平、徐康武、黄鉴麟、戴根鑫、商国平、张阿林、陈予平、姚颖东、吴玉莲。本标准于2009年10月1日首次发布。www.bzfxw.comIII www.bzfxw.com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436.1-2009道路人行道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部分:道路人行道设计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人行道的设计一般规定和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横断面组成、平纵面处理和铺装结构组合及各结构层设计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本市道路人行道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以及大、中修工程的设计。本市开发区、码头、工厂、铁路站场、机场、居住区等人行道以及步行街、广场、园林步道等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J124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502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www.bzfxw.comCJJ3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69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JGJ5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T415城市道路人行道设施设置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上海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3术语和定义3.1道路人行道道路中用侧石(缘石)、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供行人通行和附设其他设施的部分(以下简称人行道)。3.2人行通道人行道中无横向阻拦、供行人无阻碍连续行走的部分。3.3公共设施带人行道中供设置道路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部分。5 DB31/436.1-20093.4人行道铺装人行道中按结构层次,使用不同材料逐层铺筑形成铺面的部分。3.5无障碍设施人行道中设置缘石坡道和铺装面层中设置盲道的部分。4总则4.1人行道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环保、美观的原则,并适应城市生态发展的需求。设计应保证铺装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铺面层平整度和抗滑性功能要求,合理设置无障碍设施通。4.2人行道设计应结合道路步行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机动车交通之间的空间需求进行,并处理好与其他步行设施、相交道路的关系。4.3人行道设计方案应根据道路性质和功能、通行能力和交通需求,结合用地条件和景观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综合确定。4.4人行道宜等宽、对称地布置在道路车行道的两侧。条件限制时可作非对称布置,特殊情况亦可采用单侧布置。人行道设计应按规定同步设置无障碍设施。4.5沿人行道布置行道树树池、设置公共设施及其他设施等。这些设置不得妨碍行人的正常通行。4.6人行道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www.bzfxw.com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5通行能力5.1可能通行能力在正常情况下,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为2400P/(h·m)。5.2设计通行能力5.2.1根据人行道的性质、功能及对行人的服务要求,以及达到可能通行能力的饱和度,综合确定人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5.2.2人行道设计通行能力按道路在市内所处区域,以及行人是否集中等因素分为四个等级,表1可供参照选用。表1人行道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设计等级适用路段(P/h·m)一1800全市性的交通枢纽,商娱文体场所及市中心区行人集中的人行道二1900大商场(店)、公共文化中心及中心区等行人较多的人行道三2000区域性文化商业中心地带行人多的人行道四2100全市支路、住宅区周围道路的人行道6横断面6.1人行道横断面构成6.1.1人行道横断面一般由人行通道和公共设施带构成。人行道横断面设施组合见表2。公共设施带中各类设施设置均应符合《城市道路人行道设施设置技术要求》(DB/T415)的相关规定。6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436.1-2009表2人行道横断面设施组合人行通道公共设施带结构铺装(包括盲道)侧石行人护栏各类设施其他6.1.2人行道宽度与道路总宽度宜保持合适比例。单侧人行道宽度与道路总宽度之比的推荐值可参照表3选用。表3各类道路单侧人行道宽度与道路总宽度的比值横断面形式道路类别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主干路-1/6~1/101/5~1/10次干路1/4~1/6-1/4~1/8支路1/3~1/6--注1:对人流量较大的道路应选用大值;对文化街、商业街根据需要还可适当加大。注2:人行道单侧宽度取值应与6.2计算值、6.3的规定值比较后,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纥后确定。6.2人行通道宽度6.2.1人行通道宽度按下式计算:w=NN/pww1式中:wp—人行通道宽度(m);NW—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P/h);NW1—1m宽人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h·m)6.2.2新建或扩建人行道工程,人行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4规定。表4人行通道最小宽度www.bzfxw.com人行通道最小宽度(m)项目中心城、新城新市镇各级道路32商业文化中心区、大型商店或53大型公共文化机构集中路段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5-轨道交通站、长途汽车站446.2.3改建人行道工程如受条件限制,人行通道最小宽度可减小,但不应小于1.8m。6.2.4旧路改造或大中修工程可参照6.2.2、6.2.3要求执行。如人行道确实无法拓宽,则人行通道宽度也不得小于原宽度。6.3公共设施带宽度6.3.1侧石(缘石)宽度宜为0.10m~0.15m,按材质有水泥混凝土预制件和天然石材制品等种类。6.3.2行人护栏宽度(含缘石)宜为0.25m~0.5m,按材质有金属构件和复合材料制品等。6.3.3各类设施的设施带宽度(含缘石)宜为1.0m~1.5m,一般沿人行道内侧(靠车行道一侧)布设。布置设施带应符合人行通道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8m的规定。7平纵面7.1平面布置7.1.1人行道平面布置应处理好人行通道和公共设施带的关系,并符合6.2.2、6.2.3、6.2.4和DB/T415的规定。一切高于道面的突出物均应设置在公共设施带内。7 DB31/436.1-20097.1.2人行道应注意与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过街设施及桥梁人行道、梯道的有机衔接;重要交叉口及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附近,应有足够的人流集散步行空间。7.1.3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采用同一平面布置时,必须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在中心区,不宜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7.1.4公共设施带中设置各类设施应满足路段及交叉口交通视距的要求,并符合DB/T415对路口人行道的规定。7.1.5公共设施带中需作带状封闭围砌时,应予分段设置并留出空档,以满足人行道排水及行人临时停驻需求。围砌物最突出之边缘与侧平石交界线的净距,应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行道安全带设计的要求。7.1.6人行道铺装应与道路建筑边线自然衔接并根据实地情况作整体设计考虑。7.2纵坡和高程7.2.1人行道纵坡应与车行道纵坡保持一致。与沿线进出口坡道两侧以斜坡与人行道接顺时,其最大接坡不应大于20%。7.2.2人行道侧石平均高度应为150mm,设置锯齿形街沟时,挑水点处高度为100mm~120mm,落水点处高度为180mm~200mm。7.2.3路段在特殊情形下,人行道与车行道高差作零或负高度处理,须采取安全措施和排水措施。7.2.4人行道与沿线建筑的高台门档相接,应确保人行道与门档的第一阶踏步的步高应小于、等于150mm。7.3横坡7.3.1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人行道铺装www.bzfxw.com的面层设计横坡度应依据面层材质和铺筑法方等因素取定,可参照表5选用。表5人行道铺装的面层设计横坡度面层类型人行道横坡度(%)说明水泥混凝土预制板2在人行道横坡衔接处理困难水泥混凝土预制块1.5~2.0地段,经建设单位同意,局部横现浇水泥混凝土1.5~2.0坡度度可适当增大,但最大不得石材1.0超过4%广场砖1.0~1.57.3.2人行道两边的里弄及单位进出口,其穿越人行道的过道设计为斜坡道时,斜坡宜平缓并与人行道横坡度接近。7.4净空限界7.4.1人行通道净空限界高度应大于、等于2.5m,以避免行人受公共设施空中突出物下沿和行道树分杈的影响。7.4.2人行道上其他道路设施如人行天桥、桥梁的梯道、坡道等部位下方高度小于2.0m的空间时,应设置安全隔档物或采取有效防护、警示措施。8无障碍设施8.1缘石坡道8.1.1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如道路的交叉路口,路段的人行横道处,沿线里弄、单位、居民区的侧立式出入口等处,均应设置缘石坡道。8.1.2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范围内,缘石坡道位置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8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436.1-20098.1.3缘石坡道类型、适宜位置、坡度及宽度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缘石坡道类型、适宜位置及坡度和宽度缘石破道类型适宜位置坡度宽度(m)单面坡缘石坡道支路口、街角和设施带缘石开口处≤1:20≥1.2三面坡缘石坡道≤1:12≥1.2正面主要道路交叉口、路段中人行横道处扇面式缘石坡道≤1:20≥1.5下口转角三面坡缘石坡道≤1:12人行道宽度<3m的交叉口转角处≥2.0上口转角扇面坡缘石坡道≤1:20组合缘石坡道特殊要求路段的人行道处≤1:20≥1.2注:对过街人流量较集中的道路交叉口,宜优先考虑设置转角式缘石坡道,并在纵横两个方向全宽式展开。8.1.4缘石坡道正面坡中缘石外露高度不得大于10mm。8.2盲道8.2.1市区主干路、次干路,市、区商业街、步行街,大型公共建筑周边道路的人行道应设置盲道。8.2.2盲道依其功能和作用分为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盲道宜采用中黄色,或采用与人行道面层主色调相区别的其他颜色。a)行进盲道:呈平行条状形,高出道面5mm,宽度宜为0.30m~0.60m,使盲杖和脚底产生触觉,指引视力残疾人沿人行道纵向安全行走;b)提示盲道:呈圆点形均布,高出道面5mm,宽度应与行进盲道一致,使盲杖和脚底产生触觉,以提醒视力残疾人前方行进条件将发生变化。8.2.3人行道上盲道的位置和走向,应便于视力残疾人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缘石坡道、公交停靠站及沿街建筑物进口坡道。具体设计按照www.bzfxw.com《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有关条文规定执行。8.2.4盲道材料除表面条形和点状凸出物外,其余部分宜与人行道铺装面层的材质、规格保持一致。9排水设施9.1人行道排水9.1.1人行道宜通过横坡设计将路表水导入街沟;当遇特殊情况,人行道铺装与侧石线隔开或低于侧石顶面标高时,应进行人行道排水设计。9.1.2道路沿街屋檐水应以暗管方式通过雨水管连通,然后接入道路雨水排水系统。9.2侧向雨水口9.2.1侧向雨水口应设在道路的汇水点和人行横道的上游,并应避开进出口和缘石坡道及公交站台等位置。9.2.2侧向雨水口盖座应与公共设施设保持一定距离,各类设施设置应避开雨水口盖座位置。10铺装结构10.1结构层次10.1.1人行道铺装设计分土基与铺装二部分。铺装结构自上而下可分为面层、整平层、基层、垫层等。垫层可根据土基和基层材料特点按需设置。10.1.2人行道铺装层结构要求如下:9 DB31/436.1-2009a)面层直接承受行人或车辆(进出口坡)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应坚实、平整、抗滑、耐久。面层分整体铺筑和块料铺砌两类;b)基层主要承受行人或车辆的竖向荷载,并扩散至土基。基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分柔性基层、刚性基层及半刚性基层三类;c)垫层应有利于排水,改善水文条件,防止土壤对上层材料污染;d)整平层起调平或粘结的作用。对于铺砌式面层,在基层与面层之间应设置整平层。10.2结构组合10.2.1人行道主要供行人使用,应根据人行道的定位,面层材料的性能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相应的结构组合。10.2.2人行道铺装常用结构组合如表7所示,可参照选用。表7人行道铺装常用结构组合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石材现浇水泥面层预制板预制块广场砖混凝土整平层☆☆☆☆☆☆柔性基层☆☆☆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透水性水泥稳定碎石垫层粒料☆☆☆☆☆注:表中☆代表与面层适用的结构组合。10.3结构厚度10.3.1人行道应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各结构层厚度。10.3.2人行道铺装结构层的常用厚度及强度www.bzfxw.com要求示于表8,可供参考使用。表8人行道铺装结构层的适宜厚度和强度要求常用厚度项目结构层类型强度要求(mm)现浇水泥混凝土100~150弯拉强度≥4.0MPa水泥混凝土预制板65抗压强度≥30MPa,弯拉强度≥3.5MPa面层水泥混凝土预制块60~80抗压强度≥30MPa,弯拉强度≥3.5MPa石材≥40抗压强度≥80MPa,弯拉强度≥9MPa广场砖≥10破坏强度≥1300N干拌水泥黄砂或黄砂20~40整平层石屑20~40水泥砂浆及水泥净浆20~30柔性基层砂砾或碎石层100~150压碎值≤40%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100~200C20~C30基层水泥稳定碎石100~1507d抗压强度应≥1.5MPa半刚性透水性水泥稳定碎石100~1507d浸水抗压强度≥3MPa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150~2007d抗压强度≥0.5MPa垫层粒料100~150压碎值≤40%10.3.3人行道出入口坡道铺装,一般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预制板、石材和广场砖不宜使用。a)对于以大型载重车辆为主的,如工矿企业出入口坡道铺装,应按照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计算方法确定;b)对于以小型车辆为主的出入口坡道铺装,也可采用表8中的上限值组合。11土基10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436.1-200911.1一般规定11.1.1人行道土基是道路路基的组成部分,应做好基底处理、填料选择、强度要求及排水系统等方面综合设计。11.1.2对于不良土质和湿软土基及不利的施工环境,应采取相应的加强和改善措施。11.2设计要求11.2.1人行道土基应均匀、密实和稳定,土基压实度应大于、等于轻型击实标准90%。11.2.2人行道应充分利用沿线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设计。11.2.3人行道铺装下埋设公用管线,铺装结构层下的覆土深度应不小于表9的规定。表9人行道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管线名称燃气管线给水管线直埋管沟直埋管沟人行道下最小覆土深度(m)0.500.400.700.400.600.6012垫层12.1一般规定12.1.1垫层应根据土基水文状况及基层材料类型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柔性、半刚性基层一般可不设。12.1.2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处于潮湿状态路段的人行道应设置垫层,以确保铺装结构的稳定和安全。12.1.3垫层材料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选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旧料、废渣等循环资源。12.2设计要求www.bzfxw.com12.2.1人行道垫层材料可采用未筛分碎石或13.2mm~19.0mm碎石,以及符合路用性能要求的路面旧料和性能稳定的矿渣颗粒。12.2.2垫层材料最大粒径应小于、等于37.5mm,颗粒质硬无泥,压碎值应小于、等于40%。12.2.3垫层厚度可参照表8规定选用。13基层13.1一般规定13.1.1基层类型应根据面层使用要求及结构组合予以选用13.1.2基层材料应根据土基状况、面层选材、施工条件等因素并参照表7选用。13.2刚性基层13.2.1适用场合a)刚性基层适用于土基软弱、地下管线多、难以充分碾压的地段以及对铺面平整度、抗沉陷要求较高的地段;b)石材或广场砖铺面,应采用刚性基层。13.2.2设计要求a)刚性基层一般采用C20~C30普通水泥混凝土。偶有轻型汽车停车的地段可取上限;b)设计厚度应视铺装结构组合及是否偶有停车状况确定,可参照表8选用。13.3柔性基层13.3.1适用场合a)柔性基层适用于土基状况较好,能进行充分碾压的路段或要求人行道结构透水的路段;11 DB31/436.1-2009b)柔性基层不宜作为石材、广场砖面层的基层。13.3.2设计要求a)人行道柔性基层可采用级配碎石、砂砾混合料和未筛分碎石等;b)砂砾混合料:1)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3mm,宜小于37.5mm,4.75mm以下颗粒应控制在30%~50%范围内;2)砂砾混合料在必要时可掺加轧碎砾石及砂,以调整级配;3)砂砾混合料中砾石压碎值应小于、等于40%。c)未筛分碎石:1)最大粒径不得5大于3mm,宜小于37.5mm,4.75mm以下颗粒应控制在10%~30%范围内;2)未筛分碎石应级配均匀,不应夹杂粘土块、植物根茎等有害物质;3)碎石压碎值应小于、等于40%。d)柔性基层厚度可参照表8规定选用。13.4半刚性基层13.4.1适用场合a)半刚性基层适用于能进行充分碾压并有足够养生时间的人行道;b)半刚性基层不应用作广场砖和石材面层下的基层。13.4.2设计要求a)半刚性基层可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及水泥稳定碎石等。b)为提高铺面和基层的平整度,宜选用最大粒径小于37.5mm的混合料;c)混合料原材料级配、质量要求应符合道路人行道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如有特殊要求,应另行设计并提供质量验收标准;www.bzfxw.comd)半刚性基层厚度可参照表8选用。13.5透水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3.5.1适用场合a)透水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适用于需要保持水土涵养、生态环保要求较高的地段,如步行道、游览区道路、公共绿地内部道路人行道;b)透水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用于地下水位高、路基透水不良的地段时,应设有排水设施。13.5.2设计要求a)透水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具有良好的强度、透水性和稳定性。混合料的总空隙率不应小于20%:b)水泥可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宜选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水泥量及外加剂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c)碎石级配及材质要求,应符合表10规定。d)透水基层必须采用透水面层。透水铺装必须做好内部结构排水设计。避免因排水不良而影响人行道、车行道以及其它构筑物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e)透水基层厚度可参照表8规定选用。表10透水性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及碎石质量要求筛孔尺寸(mm)通过质量百分率(%)26.575~1001950~851635~609.520~354.750~1012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436.1-2009表10(续)筛孔尺寸(mm)通过质量百分率(%)2.360~2.50.0750~2压碎值≤40%碎石针片状≤15%含泥量≤3%14整平层14.1一般规定14.1.1水泥混凝土预制板、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石材及广场砖等面层下应设置整平层。14.1.2整平层用原材料主要为砂、石屑和水泥。整平层可采用砂(石屑)、干拌水泥砂、水泥砂浆、水泥净浆等,根据铺面材料性质选用。14.2设计要求14.2.1砂应采用中粗砂;石屑应采用粒径3mm~6mm,含泥量应<5%;水泥强度等级为32.5~42.5。14.2.2干拌水泥砂及水泥砂浆的水泥与黄砂的质量配合比一般为1:3。14.2.3石材、广场砖铺砌应采用水泥净浆或水泥砂浆整平层,根据施工季节及铺砌条件可按要求添入缓凝剂等外加剂。15面层15.1一般规定15.1.1人行道铺面设计应达到平整、坚实、抗滑、耐磨、经久和美观,并与周边景观相协调。15.1.2常用人行道铺装面层有:水泥混凝土预制板、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现浇水泥混凝土、石材及广场砖等,可按使用要求选用。15.1.3人行道铺砌式面层应视所用材料的不同,在与侧石接边处,接缝宽度不应大于10mm,高出侧石3mm~5mm,以利排水。15.1.4人行道应与相邻地坪或建(构)筑物妥善衔接。沿线建筑紧靠路边区域时,人行道应铺设至建(构)筑物墙角;在建筑退界和未建成区域,应按设计宽度铺设,外侧边缘应设有护边措施。15.1.5铺装面层材料的选择和搭配,除必须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其色泽、形状、外观等因素,以取得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效果。15.1.6各类人行道铺装的适用范围参见表11规定。表11各类人行道铺装的适用范围面层类型适用范围水泥混凝土预制板铺装各类道路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装各类道路广场砖铺装公园、广场等相邻路段石材铺装商业区、游览区、步行街道路等现浇水泥混凝土铺装工矿区道路或停车场,以及不适宜做铺砌式面层的路段15.2设计要求15.2.1水泥混凝土预制板a)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外形标准规格分为490mm×490mm×65mm和490mm×245mm×65mm二种;13 DB31/436.1-2009b)水泥混凝土预制板的弯拉强度应大于3.5MPa,抗压强度应大于30MPa;c)整平层宜采用中粗砂或石屑,嵌缝砂应采用细砂;d)预制板横缝应为通缝,纵缝错块对齐,相邻接缝宽度为10mm。15.2.2水泥混凝土预制块a)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按其结构受力形式可分为连锁型、非连锁型;按其成品颜色可分为本色和彩色;b)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厚度不应小于60mm;有机动车辆通行的出入口,不应小于80mm;c)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质量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路面砖》(JC/T446)的要求。抗压强度应大于、等于30MPa;当预制块边长与厚度比大于、等于5时,其弯拉强度应大于、等于3.5MPa;d)整平层宜采用干拌水泥砂、石屑或砂。嵌缝砂应采用细砂;e)水泥混凝土预制块之间的接缝宽度为3mm。15.2.3现浇水泥混凝土a)现浇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应大于、等于4.0MPa。b)水泥混凝土面层横向缩缝的间距一般为4~6m,切缝宽度3mm~8mm,切缝深度25mm~30mm;胀缝宽度20mm,常温及夏季施工可不设胀缝,冬季施工可每200m设置一道胀缝;c)填缝料可选用常温型或热熔型,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抗嵌入能力强、耐久性好等性能;d)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可参照表8选用。15.2.4石材a)石材面层系指采用天然的、经过加工的半成品铺设的面层,石材质量应符合行业标准《天然花岗岩石建筑板材》(GB/T18601)有关规定;b)石材饱水抗压强度应大于、等于80MPa,饱水弯拉强度应大于、等于9MPa;c)石材铺面应根据使用要求和现场条件对板块尺寸、厚度、形状、色差搭配拼接等进行设计。板块厚度不宜小予40mm。石材接缝应控制在1mm~3mm之间;d)石材面层图形设计时,不同尺寸面板的厚度应相同;在坡道、转角等变换地点,面板形状应顺势转换,自然过渡。e)石材面层应采用刚性基层。根据铺面长度与线型,水泥混凝土基层与石材铺面层上应设置上下贯通的胀缝,胀缝间距宜为40m~80m。在纵、横坡变化处,应设置变形缝;f)在建成区域,石材面层应铺设到固定构筑物边;在未建成区域应按设计宽度铺设,外侧边口应采取护边措施。15.2.5广场砖a)广场砖有多种规格,一般采用约100mm×100mm规格;b)广场砖质量应符合行业标准《陶瓷砖》(GB/T4100)的相应要求;c)广场砖面层应采用刚性基层,并根据施工季节及平面图形布置,在水泥混凝土基层与面层上,在适当位置设置贯通的胀缩缝;d)整平层应采用水泥净浆,厚度为20mm~30mm。广场砖缝隙宽度为10mm,缝隙宜采用1:1水泥砂浆嵌缝,勾缝下凹3mm~5mm;e)广场砖的铺装图案应与沿线建筑物协调。图案中应避免出现小予1/4边长的砖块。16侧石16.1一般规定14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31/436.1-200916.1.1侧石选材和截面尺寸应按道路等级、建设规模、景观环境和使用要求进行设计。16.1.2侧石应具有抗撞击和防侧倾能力。16.2设计要求16.2.1侧石产品技术要求应满足行业标准《混凝土路缘石》(JC899)的有关规定。16.2.2侧石抗折强度应大于、等于4MPa,饱水抗压强度应大于、等于30.0MPa,吸水率应小于、等于7%。16.2.3人行道侧石的基层与道路路面基层共用。基座和侧脚坞塝应使用C20水泥混凝土。相邻侧石间须勾凹缝。进出口坡的侧石基础应予加强。单独的人行道,基础应另行设计。16.2.4直线段应排砌长尺寸侧石,园角处应排砌短尺寸侧石,进水篦块的截面形状应与侧石基本一致。15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2009-DB31/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