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议农村公共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 (1,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002,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21)【摘〓要】本文探讨了农村公共综合体在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景观规划问题,提出了农村公共综合体的生态景观建设的方案,对具体的景观规划内容和方法进行论述。【关键词】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综合体城市的建设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我时常梦想着我们如何生活、工作和娱乐,90%的公共建筑来自于这些梦想,而专业化的建筑设计仅占10%。对于农村的建设来说,这更是个难题。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农村聚居环境自然生态、农业与生产和生活建筑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分析,探究农村综合体的规划设计的目标和意义,寻求人与景观协调稳定关系及发展的一种新途径。7
(一)农村景观模式规划在农村的景观规划中,除了景观网络,还应包括景观体,景观体可以定义为景观要素的空间组合,这种真实组合可以构成空间生态系统。农村景观至少是一个三维立体景观空间,例如村落形态、农村建筑景观的空间配置、自然天际线韵律的掌握、农村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等等。(二)农村整体景观意象与景观规划所谓的农村景观意象,是指人们在对农村景观的认知过程中,从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根据景观意象的形成来源和过程,将农村景观意象划分为原生景观意象和引致景观意象两大类。原生农村景观意象是通过对农村的亲身感知后获得的景观意象:而引致景观意象是通过一切媒介所获得的景观意象。农村景观意象具有以下特征:1、农村景观意象的个性化;2.农村景观意象的地方性;3.农村景观意象的社会性。(三)农村景观功能与土地利用7
农村景观功能区是乡村景观评价成果的综合反映。农村整体景观规划是在农村景观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景观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景观分析为核心,以景观规划设计技术系统为支撑,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为中心,以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农村景观环境进行规划,确定农村景观的总体特征、格局和发展方向。农村景观规划是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农村的景观类型、价值、人类活动的特征、存在的问题、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方式、问题解决的途径、未来的演变趋势等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归并后,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景观资源基础、人类活动特征、景观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未来景观的发展方向,以及具有共同景观价值一功能特征的景观类型在空间上进行归并,形成景观区域的过程即为景观区划。依据农村景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参照农村可持续景观体系的原则,我们可将农村景观划分为农村景观保护区、景观整治区、景观恢复区和景观建设区四大区域。从这四大景观区域的划分,了解人类活动对景观的不合理利用程度以及景观区域存在的主导矛盾,同时认识到景观区域在农村景观中的价值功能所在。(四)以聚落为核心的景观规划7
以聚落为核心的景观规划,主要包括农村聚落景观意象、性质和功能规划、土地利用景观规划与景观平衡、聚落形态及扩展空间景观规划、聚落规模与功能区规划、聚落体系与农村聚落风貌塑造、农村道路系统与交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绿地系统与生态景观环境建设规划、景观区划与区域景观控制规划、自然景观灾害控制等规划内容。由于农村聚落的大小规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自然景观环境不同,因此规划的需求也就处在不同的规划阶段。现阶段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景观规划的实际内容和技术标准,坚持保护历史风貌优先原则,与自然景观环境相适宜的原则,合理、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原则,因地制宜、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功能突出与协调发展原则,以及改善农村人类聚居环境原则,由此来实现农村聚落景观的高度协调性。(五)农村村落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学、环境学、人类学等理论的支撑下,根据当地环境容量对水、土地、空气、树木植被以及农田进行评估控制村落人口调整其发展规模,在对村落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消耗与恢复之间达到生态平衡,以保证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吸取与借鉴国内外村庄建设的经验与总结,可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7
1、继承传统村落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环境的思维:中华民族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其基本在于重视自然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古人常常通过周密的考察,应用“风水”观,在村落选址、布局和房屋的建造中,把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体,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不轻易破坏自然景观,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这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我国当代的农村建设的整体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村民对村庄建设与管理的积极参与,形成了共同的利益观念,在人们心中形成节制与保护生态资源景观的意识,改善村镇中出现的混乱无序状态,改造村庄环境,恢复自然环境。中国传统生态村落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建造方法,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从文化或是生态的角度而言,对传统生态、可持续的设计方法的吸收与借鉴,不仅可以实现有效的节能,而且对于延续当地文化、习俗和认同感都是不可或缺的。2、吸取国内外景观规划的先进理论与经验,乡村景观规划都是建立在先进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对于村镇的规划通过规划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领域的分析研究,综合考虑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多种因素,对村落的规模、社区类型、村落空间以及交通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人性化的设计。此外,通过结合先进的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理论与经验,重视村落发展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发展生态旅游、景观农业观光等产业,带动村落经济繁荣。利用先进的科学理论,结合我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建立先进、科学的起点,为新农村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六)村落人居环境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农村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措施,农村区域的生活、生产等活动内容,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分析。7
交通体系:在农村地区,交通体系的规划应以人体尺度为标准来进行设计。根据科学依据,村落范围的直径通常不会超过1.5到2km,即每个人都能够在二十分钟内步行从一端到达另一端,或者驾驶汽车在五分钟内到达,通过公共小汽车可以到达稍远地方。村落内的道路系统鼓励以生态、健康的自行车或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解决机动车的污染、噪音以及交通问题,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人行道至少1.5m宽,在活动密集的公共区域应适当加宽。街道设计要结合树木植物,以改善空气(上接第18页)业与学校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在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激励下,企业一般都乐于接受学生实践。3.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7
对于国内的研究,自从2010年6月起,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院林健教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的标准,“卓越计划”对教育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标准的变革,学校工作方案(包括专业领域、培养模式、教师队伍、政策措施及国际化培养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的张安富副校长和国际教育学院的刘兴风也从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做出详细的阐述。但目前我国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政策、法律保障,缺乏专项资金的支持,企业对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不足,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学校的理论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作者简介:邓书辉(1973.05-),男,黑龙江省鸡西人,硕士,副教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