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 KB
  • 8页

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摘 要:株洲城市色彩规划充分尊重工业文化特质,注重历史基因传承,遵循与自然环境相吻合的原则,不同功能区采用不同基调色系,寻求一种与株洲原型存在有机联系的未来城市色调,进一步提升株洲城市景观形象品质。  关键词:株洲:色彩;规划  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当下中国,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速进程,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迁,但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易带来一定的盲目性,以“快”与“大”为特征的城市建设不断涌现,在城市风貌中的具体表现便是城市色彩秩序性的缺失、地域文脉性的断裂(图1)。正如有人说:“Chino正在变为人们戏说的‘拆那’。在:‘拆那’的同时,中国城市正在向‘干城一面’迅跑。”鉴于以上原因,国内不少大中小城市都已开展了对城市色彩的探索,并相应地提出体现城市风貌的主要基调色系,如长沙的“碧水红域,魅力长沙”:厦门的“大色淡渲,彩墨画意”;温州的“山水意韵,暖色粉彩”等。但是,我国对城市色彩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对其多停留在建筑单体色彩层面,缺乏整体性的色彩引导和有目的性的色彩控制,因此,本文借株洲市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契机,从中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设计的契机,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株洲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景观风貌、提升株洲现代工业文明、增强城市竞争能力、提高人居生活质量,XX年,株洲市在城市建设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其中有“四化”建设――数字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等。株洲市色彩规划是落实“四化”建设、整合城市色彩肌理、改善市容市貌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进行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对城市现状色彩数据进行取样分析,并进行相对精确的测量、标注和表现。但是,一般来讲,人眼区分颜色的数量大概仅150种。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研究,色度学和色序系统便是进行此项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  国际上,并没有一个一致认同并采纳的色彩表示系统,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颜色体系,其中具有影响力的有:CIE标准色度学系统、孟赛尔颜色体系、奥斯特瓦德颜色体系等。  株洲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中所  使用的色彩参照体系为孟赛尔色彩体系。孟赛尔色彩体系对颜色的标定方式简明、直观,因此被广泛运用在色彩表示、工业产品的色彩管理上。   孟赛尔色立体是以色彩的三要素为表现基础的,色相Hue,简称为H;明度VaIue,简称为V:彩度Chroma,简称为c。首先在水平方向上组成色相环,以红(R)、黄(Y)、绿(G1、蓝(B)、紫(P)心理五原色为基础,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红(YR)、黄绿(GY)、蓝绿(BG)、蓝紫(PB)、红紫(RP)成为10个色相,以顺时针方向排列,再将每一个色相分为十等份,以各色相中间的第5号为正色,组成总数为100的色相环。(图2)     城市发展概况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于20世纪50年代因工业而立市,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域。在XX年制定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株洲定位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色彩现状  通过利用数码相机和孟赛尔色卡,对现状色彩信息进行采集(图3)和取样分析。调研内容主要从建筑材料、建筑性质、建筑建成年代、建筑色彩等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总结出现状主辅色谱和点缀色谱(图4)以及分析现状色彩存在的主要问题:1)建筑色彩与建筑功能搭配不协调:部分住宅类建筑中采用了蓝、绿色等纯度较高的冷色系色彩,容易增加景物与人们间的距离感:2)个别建筑用色过于鲜艳(图5):现有建筑上喜用蓝色、绿色甚至金色等高反光率的有色玻璃,易形成“噪色”现象;3)点缀色使用不当:点缀色过于丰富,有时一栋建筑的色彩多达4~5种;4)广告用色混乱无序:与周围环境色不匹配(图6):5)公共交通工具色彩杂乱(图6)。   4 建构株洲城市色彩规划总体研究思路   凯文・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是通过道路、节点、界面、区域、标志物五大系统的感知来形成的,而人类的感觉器官正是透视城市意向的五要素来识别城市特征、认知城市品质、记忆城市属性。此次规划充分尊重株洲工业文化的特质,结合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按照色彩的家族加以整理后,构成较为理想的主辅色谱、点缀色谱和提炼出对当地景观造成“污染”的禁用色谱。   色彩引导的原则  此次规划制定了五项科学理性的指导原则进行城市基调色定位:   整体和谐原则: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建成区环境色彩,以城市更新理论为指导,对城市色彩进行织补式协调处理。将自然美与现代后工业文化美进行结合和渗透,避免色彩纷杂和色彩单一:   阶段性原则:城市色彩存在于城市的发展脉络当中,是城市文化载体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要反映城市发展的各阶段特征:   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原则:服从总规中对于城市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的规定,为城市发展服务,培育城市文明风尚,提升城市品位:    以人为本原则:关注人的色彩心理和色彩体验需求,尊重民俗文化的色彩偏好:   弹性控制原则:城市景观环境的魅力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城市色彩的多样性。城市色彩应具有符合城市主色调的多元变化特征。株洲城市色彩规划在能与株洲城市色彩韵律相协调的基础上,鼓励色彩的创造性运用。    城市主要基调色系的定位  符合城市地域性的基调色系能够使人们加深对所处城市的可意向性和可识别性。株洲城市主辅色彩主要由两方面应用而来:株洲市发展过程中沉积而来的色彩:契合株洲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色彩(图4虚线框色彩)。因此,此次色彩规划定位白天:“青彩株洲”(图8);夜晚:“丹韵株洲”(图9)――株洲白天是进行工业生产的城市,“青彩”谐音“轻彩”,城市主色谱采用橙红(YR)和蓝绿(BG)为色相的“浅灰色系”,局部点缀中等彩度的暖橙红(YR)和蓝绿(BG),以色彩体现株洲市的特质。“丹韵”代表株洲夜晚是充满温情、生活气息的年轻而又有活力的城市。     不同功能区色彩的控制与引导  此次规划分为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两个层次进行。其中重点区域为天元行政中心(图   10)、芦淞商贸区(图11)、大学城(图12)、城市工业区(图13),依据每个区域的个性特征,制定相应的色彩控制参数和营造方向,从概念层面确定符合该区域的屋顶色、墙面色和点缀色用色规范。考虑不同开发期色彩的衔接,避免出现凌乱的色彩域,对于相邻地块不同开发商开发的建设项目,彼此之间的色彩要相互包容,保证各区域间色彩效果的和谐,防止各自为政的局面发生。     街道色彩的控制与引导  在城市“显意向”体验过程中,街道属最刺激人类眼球的元素。“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充满趣味性,那么城市也会很有趣;如果城市街道看上去是很觉闷,那么城市也必定是沉闷的。”――简・雅各布斯。  街道立面色彩应讲求色彩节奏的变化,强调色彩韵律感,避免出现干篇一律的立面色彩,同时也要防止立面色彩效果的凌乱无序,对于分期建设的街道,其立面色彩要考虑前后街道色彩的过度衔接,充分考虑街道色彩营造的重心和色彩设计的源点(图14)。    节点色彩的控制与引导  节点为整个城市或整个街道的窗口,应体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理念。此次规划节点色彩主要从空间边界、远景区域和隐没区域三个基本要素进行控制,注重点、线、面的色彩协调(图15)。     城市非建筑色彩的控制与引导   城市非建筑色彩包括城市家具、夜景灯光等,应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同时又要与城市主基调色系相协调,反映城市景观形象。城市家具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要求,应充分考虑人们的认知习惯、施工材料及加工工艺等;夜景照明能很好的塑造城市“第二外观”,要慎用彩色光,同时也需要对光的用色和景物的照明部位进行严格控制等。    城市色彩管理与实施建议  城市色彩管理程序包括申请、审批和批后监督管理三个主要环节。鉴于以上对株洲城市色彩控制与引导的方法探索,须更好地落实株洲色彩规划体系,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效干预。城市色彩管理应尊重主色彩,综合考虑城市整体景观和公众利益,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伊利・沙里宁  色彩无处不在,它是一座城市的感官标志物:是地方语言的直接表达;是人类眼球体验的第一反射物。显然,构建城市地域性色彩,不仅是城市视觉形态塑造的有意识选择,而且也体现出当地的市民精神。著名的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起因于人类的社会需要,并使这些需要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变得更为强烈。进行城市色彩美的建设,在较长时间内逐步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品质,营造城市魅力,让株洲更繁荣,株洲人民的生活更舒适。   本文提出了从地域文化和视觉审美艺术的维度对城市色彩景观进行设计的理念,为我国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确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管理单位、工程设计和建设单位的有用工具,发挥积极的指导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