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3 KB
  • 9页

墓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建议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墓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建议  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以忠孝为礼仪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大多数的农村人口逐渐转向城镇。生老病死问题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墓园作为城市的附属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关键词:墓地景观;设计原则;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36-0214-02  本文对于如何消除传统墓园给人的阴森、不详。结合中国的殡葬文化,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园化墓园、生态化墓园、环保型墓园、资源型墓园的设计方法。  明确定位  墓园的定位是指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角色问题。其定位,一般根据城市整体层面的墓园布局并结合现有的内容进行整合。墓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性质等,都对墓园的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其所属类型来看,有盈利性的、纪念性的、公益性的墓园等。 墓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建议  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以忠孝为礼仪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大多数的农村人口逐渐转向城镇。生老病死问题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墓园作为城市的附属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关键词:墓地景观;设计原则;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36-0214-02  本文对于如何消除传统墓园给人的阴森、不详。结合中国的殡葬文化,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园化墓园、生态化墓园、环保型墓园、资源型墓园的设计方法。  明确定位  墓园的定位是指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角色问题。其定位,一般根据城市整体层面的墓园布局并结合现有的内容进行整合。墓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性质等,都对墓园的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其所属类型来看,有盈利性的、纪念性的、公益性的墓园等。   要准确的给出墓园的定位,就不能拘泥于墓园本身特点就事论事,还需要应用“系统论”方法,从更宏观的、整体的层面上来研究确定公园的特色。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从城市综合性墓园的外部情况与内部情况两方面来作分析。在外部资源分析中,着重对文化资源、游人资源、服务业资源、土地利用状况、外围交通资源等作出了解和分析。在基地内部环境资源中,对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现有活动资源等进行分析与总结。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突出特色因为整个园区是背山面水,南面平地挨着水库,地势也很平坦,北边为山坡地。所以在规划中利用南面平地的优势,修建了一条以环形道路贯穿在墓地之中,墓地坡向汇集在基地中心面向南面的水面,如祥凤翱翔于水面。在相应岸边的四周结合园区堆一些微坡地形,增强景观层次。  生态规划原则  城市园林墓园的生态规划首先是对城市周围的荒山荒坡进行生态勘测和评价,根据城市的出生率、死亡率,科学的确定墓园的位置、面积和发展速度。并保证人人平等。在墓园的建设方面,主要是处理好荒山荒坡的绿化与殡葬的关系,大力发展占地最小,绿化面积最高的殡葬形式,使人口死亡后骨灰能很快的进入化学循环,并科学的选择绿化树种,使荒山荒坡尽快恢复生机。在墓园的规划与建设方面,总之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与城市的发展规划要同步。  尊重民族文化的原则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风水文化一直影响着殡葬的改革,如今风水文化重新流行于海内外,并成为许多人殡葬活动中不科学的指导思想,陈传康先生甚至提出“风水现代化”观念。但是,风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中一些合理内核被部分风水师们弄得荒诞不稽。所以在发扬风水文化思想时,坚持其合理的文化,并正确引导当代殡葬观念的改革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1、进一步推行火葬,城市区域逐步提倡并推行树葬。   在推行火葬的同时,很多地方开始提倡树葬。火葬首先由于干净卫生、占地面积小、费用低、环境后患小等有点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因此火葬在全国推行范围非常广,已打下坚实的文化和物质观念基础。风水文化的核心观点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种观念从古至今一直深刻的反映在“入土为安”以及老子的“返朴归真的理念中。在那些受风水思想影响极深的中国群众之中,他们强调老了必须有人养,死了必须有地方安置,对死者的纪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话题。而生与死也成为人类永远的主题思想。因此,风水文化观念要求那些孝顺的生者能为死去的亲人的遗体及骨灰能找到一块能够好好安息的“风水宝地”,希望死者安息,尽一片孝道,同时希望这快宝地能给自己带来福气。就因为风水文化的这些思想也给提唱树葬打下了坚定的文化基础。在那些思想文化较高的城市里,大力提倡树葬、建立生态园林墓园这一殡葬形式。“树葬”就是在墓园区,生者为死者种植一棵树,将死者的骨灰直接葬入树下的泥土中。树前留一墓碑或者编号留作纪念。这样骨灰直接入土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又成为树木的营养成分,真正做到“入土为安”,因此树葬和风水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相结合,符合广大中国民众的习俗,值得提倡。而骨灰复归泥土,既符合生态循环,又符合风水文化中“若阴、阳之气,则循环无方,聚散相求,细蕴相揉,益相兼相制屈伸无方,则运行不息”的循环理论和“世代轮回”观念。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树葬既绿化了荒山又不会造成环境后患,又利于土地的循环使用。同时,我国每年又将近900万人死亡,如果我们全部提倡树葬,每年将会植树900万棵,而这些树也会被那些植树的生者和园林管理人员的呵护,成活率很高,这样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绿化建设。另外,树葬也又利于破除迷信,提倡节约的新风气,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大的意义。   2、通过风水文化中“拆成”原理,将荒山进行人工生态建设,使人死后能很快进入生物循环,为创造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我国殡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风水文化中对墓穴的选择通常是要有山有水,而且土壤地形通气排水都好,这样环境通常被认为是“风水宝地”,而很多地方不满足这些要求的地理环境,古人就使用风水术中的“拆成”法。既根据地理环境将一些不好的环境通过适当的组织和改造,并适当的布置,使其变为人们所需的宝地。因此,在环境建设方面,将难以利用的荒地秃岭利用风水术中的“拆成”法,原来生态恶劣,绿化少,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通过现代化的建造技术,人工的将其建设成环境良好的墓园,甚至可人为的构筑成符合死者生前“与天地合一、入土为安”以及生者所信仰的“祖先有灵、灵魂不死”心理要求,如“青龙、卧虎、朱雀、玄武”等结构这样既保护环境,又解决了城市土地紧缺的问题。  公园化原则  现代化的墓园要摆脱那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要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公园式气氛。陵园公园化的核心是把陵园建设成一个大公园,通过艺术化的规划、墓葬的多样化区分、漠北的合理放置、园林道路的曲折、绿化的修饰、园林小品的合理结合,建一座公园式陵园。为祭奠亲人们创造休息、冥想的场所。  阴事阳做的原则  当人们一进入墓园时,首先看到是草坪、鲜花、湖泊、和一些与墓园很协调的建筑、园林小品等等,而不是一排排墓碑。耳边则传来的是悠扬的轻音乐,天上飞的白鸽,水中游的鱼,完全给人一种心理上的轻松感,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心理压抑感。  注重陵园建筑的地方性和时代性原则  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重新构造,这样既体现了现代民居中的自然、朴实的风习,同时使墓园建筑具有现代感。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首先考虑到来客扫墓、祭祀的时候,在布局、绿化、人员流动和车辆流动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实施封闭式的管理,在墓园内部配有电脑管理系统,永久的保存先人的一切资料,这样在后者祭拜时可以在视听馆内看到先人的一切资料,以此怀念。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墓园的建设与房地产开发是不同的。她是以“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行。这样可保证墓园的可持续发展,做一块,卖一块。首先地理位置相对普通的地方进行开发,慢慢形成区域形状的大规模,再将一些地理优势大的地方进行开发,这样就避免了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会有更高的经济回报。  以点带面引导环保葬   环保葬并不再是就一个土葬,而是有很多形式并存的。植树藏、室内葬、艺术葬、鲜花葬、居家葬、壁葬、塔葬、墓穴葬、海葬、空葬等都是主张绿色、自然的回归,给活着的后人一种生存空间。其实就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墓葬形式,同样也是在一定方面引导了绿色景观空间和游闲放松空间的形成。这种方法与火葬比起来不需要处理烟方面的环保问题,但同时这种新的方式也是对人类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的新挑战。在能否推光方面还得需要时间的考验。所谓的环保葬,就是在现代技术下,将装死者用的棺材使用农业作物秸杆材料做成,这样外观既富丽大方又实惠,同时在地底下可以天然降解成大自然的物质,而地面植树作为纪念。这样也绿化了自然。绿色环保葬和传统的殡葬形式相比有很多的优势,如完全的是归属了自然,而且在环境方面也大幅度的改善,人在死后,将其埋在指定的绿化地带,地面上植树不能立坟,以树代替坟来祭祀。严禁用水泥修建坟墓。要立石碑,这样更美善了土地与生态之间的建设关系。照这样发展下去,我国的生态环境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而这个环保棺材在埋到地底下后分解出的物质是有机物,这样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肥力。在生态学观点中,土壤是所有自然界中的生物栖息和葬身之处,在它们生命运动中排出的排泄物和死亡后的残体,最后都溶进了大自然,分解成了营养的有机物质。自然界的这些循环给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命的延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环保棺材的推广也为自然界的循环做出了贡献,并且为我国节约了很多良好的木材,那么也减少了对大自然森林的破坏,从而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环保葬主要是以人为本,“入土为安”的观念也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从科学的角度看,“入土为安”它符合了生态中物质循环的科学规律。环保葬主要是让死者真正享受到“入土为安”的权利,让死者能做到对大自然最后的一份奉献。随着社会的进步,综合素质的提升,人们都能意识到,如其花很多钱去建造一个豪华的墓室。还不如花这么多钱去建造一座环保性质的园林墓园。政府应该大力引导和鼓励群众在墓园内大面积植树造林,种植花草。根据地理形式,适当的规划园林。或者建造经济实用形园林,建造成果园、花园、苗园等等经济性作物。随着这些园林的推广和实用,改善了环境和气候,也会造福后人。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在保持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日常基本需要和物质文化需要。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以及是国家高度重视,所以在大力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循环实用、大力发展森林和城乡的生态建设。  优化传统殡葬形式  社会的发展,墓葬形式也在社会的变化中慢慢形成诸多的形式。火葬慢慢开始代替了土葬,而火葬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不是近段时间才兴起的。早在唐代时期,因为佛教的影响,火葬就被迅速推广,因为火葬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而且一直被人们所推广。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火葬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火葬造成环境污染,在火葬过程成浪费一些可燃性资源,而这些资源的使用并不是为了解决人类获取新的物质生产而消耗,也不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状况而消耗,而是处理尸体的消耗。它利用电力或者可燃性材料将尸体焚化,除了保留很少一部分的骨灰。  [1]张一兵.景观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 XX年,ISBN:9787305045080.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XX年.  [3][美]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陈建业,赵寅译者.园林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年.  [4]胡志翔.世界文化名人图志.山东画报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