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0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城乡一体化理念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1引言1.1问题的提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大致经历五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城乡关系融通阶段(1949年-1957年)。这一时期,城镇化呈现城乡通开,流而不滞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了我国城乡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阶段:大农村促小城市发展阶段(1958年~1978年。这个阶段,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以农产品剪刀差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同时压低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建设资金,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第三阶段:城市与农村顺次改革,共同发展阶段(1978年~1991年)。这个时期,基本上是通过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束缚多年的城乡生产力,城乡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发展。第四阶段:城镇化速度加快,城乡差别逐渐加剧(1992年-2009年)。1992年以后,一方面我国政府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为国家根本大法,使农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得到了稳固;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市发展的动力[7]。该时期,资本、技术和人员更快向城市集中,城市发展迅速,但是,客观上也造成农业生产效率增长缓慢,农村幵始被边缘化,城乡发展逐渐失衡。这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快速拉大,并在2009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值。第五阶段:城乡一体化进入新的时期(2010年至今)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更为迫切。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根据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新农村,改变一些地方村容村貌差的状况;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健康地推进新农村建设⑴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此外,一号文件正式将村庄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文件中的17条特别强调加强村庄规划以及人居环境治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户籍人口数量高达9.4亿,占总人口的72%。因此在我国,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而农村是最大的社区,同时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农业、农民、农村的三农问题历来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中,除了管理民主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都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村容整洁、村容村貌代表新农村的形象。乡村景观不仅涵盖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还包括乡村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也包括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等社会人文因素。村容整洁正是在这种综合性的景观要素中不断地孕育、演变、发展而成的。所以,通过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创造出优美并且富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景观,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业和农村中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乡村和谐、促进城乡和谐的根本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16]。可以说,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在农村的实现形式。在农村地区,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内涵相通。只有实现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才能达到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2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2.1相关概念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论述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要经历三个辩证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城市诞生于乡村,乡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该阶段城乡相互依存;第二阶段: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发展的进程,该阶段城乡分离、对立;第三阶段:随着城市化新的发展时期,将逐步进入城市和乡村的融合时期,即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这是关于城乡一体化概念的最早提出[61]。关于城乡一体化,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芒福德(Ledash;乡村磁铁(TOAG)构想,他认为: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我国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产生于上个世纪。改革幵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城乡之间的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开始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引起重视。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大量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空间景观、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因此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侧重不同。社会学和人类学界较多地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打破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之间相互分割的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流动、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并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到消灭城乡之间基本的差别,使得城市、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大多从经济发展规律与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筹划城乡经济布局,加强城乡之间经济交流与协作,促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协调发展,以达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的学者仅从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出发,将城乡一体化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侧重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进行统一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城乡物质和精神等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一般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将城乡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促进自然生态过程顺畅进行,使得城乡健康、协调发展。现在普遍釆用的是2000年部军、刘晓晶提出的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市和乡村成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的各自优势和作用,促进城乡之间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组合,在空间上互为环境、生态协调、环境优美,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本研究采用的也正是此定义。3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景观规划..........42-563.1基于城乡一体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42-433.2基于城乡一体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43-443.3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44-463.4规划设计定位..........46-473.4.1定位依据..........46-473.4.2定位方法..........473.5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47-553.6本章小结..........55-564案例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南陈路..........56-854.1项目背景..........564.2规划设计范围..........56
4.3规划设计内容..........564.4现状分析..........56-594.5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59-604.6规划设计总体布局..........60-634.7各类景观规划设计..........63-844.8本章小结..........84-855结论..........85-875.1构建了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景观规..........855.2提出基于三生理念的乡村景观..........855.3提炼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85-865.4指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景观进行.........865.5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研究可供.........86-87结论本文通过理论和案例研究,提出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应与城市景观具有良好的结合。主要体现在:(1)乡村景观中的植被和水系应该和城市景观中的植被和水系相连接,形成完善的景观体系与景观格局,保证各种生态过程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畅通;(2)乡村景观中的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要结合城市人群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体现休闲农业的价值。
本论文的案例研究为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南陈路及七个村庄的规划设计。在案例研究中,将南陈路和石家营村、毛家营村、姚店村等七个村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整体布局为一带七园模式。其中一带指的是南陈路景观带;七园指的是毛家营村、石家营村、姚店村等七个村庄,各个村庄根据本身特点,规划设计形成特色景观。在案例研究中,对乡村景观的分类釆用基于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理念的划分方法,即分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和生产性景观。基于城乡一体化,分别对案例中的生态性景观体系、生活性景观体系和生产性景观体系进行了区域整体规划设计。在生态性景观体系的规划设计中,主要体现的是城乡植被和水系的连接,以及整体生态性景观的格局;生活性景观体系的规划设计中,主要体现的是乡村景观的特色性及景观体系的整体布局;生产性景观体系的规划设计中,主要体现的是农田整体风貌的营造和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希望本论文中的案例研究能对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南陈路及七个村庄的景观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推动顺义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本案例也可作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其他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参考和借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现代城市医院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 昌黎县东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 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论文
- 农林学论文: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浅析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1)(1)的论文
- 现代化住宅景观规划设计
- 常州煤灰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学士毕业论文.doc
-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研究
-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本科学位论文.doc
- 某地双廊镇度假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 地域文化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之理论概述
- 寒地边境都市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 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_以朝阳市小塘镇果业观光示范园区为例.kdh
-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资质申请表
- 三元论-卡尔·斯坦尼兹在北大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的演讲
- 景观规划设计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