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7 MB
- 10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_TU986密级公开UDC712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为例作者姓名:胡小风指导教师:马军山教授专业学位名称:风景园林专业硕士领域名称:园林与景观设计研究方向:所在学院: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1月19日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1月
ZhejiangAgriculture&ForestryUniversityMasterDegreeThesisStudyonSightseeingAgriculturalvillage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takingSanlinVillageinYuYueTown,DeqingCounty,ZhejiangprovinceforexampleCandidate:HuXiaofengSupervisor:MaJunshan,ProfessorSpecialty:LandscapeArchitectureDateofSubmission:January19,2018ZhejiangA&FUniversityLin’an,Zhejiangprovince,P.R.ChinaJanuary,2018
摘要摘要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概念的提出,具有生产性景观特色的村庄作为能够满足大众旅游需求的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发展如火如荼,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少村庄主题缺失、特色匮乏,出现千村一面的情况。本研究着眼于此,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整体规划和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在确定观光农业型村庄的范围是除生产性景观以外的其他村庄景观、生产性景观是村庄背景的前提下,认为其研究具有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挥农旅开发的价值、探索特色村庄的打造模式及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具有旅游潜力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结合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关系的研究,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进展,在乡村相关的地域文化符号学、社区营造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得出观光农业型村庄的规划定位离不开“产业+文化+”的的模式,提出了两个该类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即乡村整体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的统一、互动性景观的打造。以德清三林为例,分析村庄的整体规划,阐述了其乡村文化景观的营建、深入了解各类景观载体的设计,包括建筑立面改造、村庄公共空间景观打造、田园空间景观设计、庭院景观设计、道路景观设计、旅游项目设置六个方面。文章根据对应的问题,通过对三林村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的学习,首先确定“产业+文化+”的规划模式,认为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整体规划需要依托观光农业的背景,对接村庄产业规划、旅游规划来整体考虑,在景观设计中,从上述六个景观载体上论述如何结合乡村文化打造乡土景观;从设计和施工、景观效果和功能、景观设计和旅游项目不同角度阐述三林村可以借鉴的互动性景观打造方式。以其通过实例的分析和问题解决体系的构架,为探索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关键词: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乡土景观;互动性;三林村I
ABSTRACTABSTRACTWithfurtherdevelopmentofbeautifulcountrysideconstruction,“ruralcomplex”wasproposed--acomprehensivedevelopmentmodewhichintegratedmodernagriculture,leisuretourismandpastoralcommunity.Thus,countrysidesandvillagesfeaturingproductivelandscapeswereinfullswingtodolandscapeplanningsoastosatisfytravelers’demands.However,somecountrysidesinthisprocesswerelackinginthemes,losingtheirlocalcharacteristicsandbeinginsamestylejustlikeotherthousandsofvillages.Inthiscontext,theauthorstudiedthemasterplanandlandscapedesignofsightseeingagriculturalcountrysides.Firstofall,theauthorunderstoodthatsightseeingagriculturalcountrysideswereonesexceptvillagesofproductivelandscapesbutonthebackgroundofproductivelandscapes.Andtheauthorthoughtthatthestudyofsightseeingagriculturalcountrysideswasofsignificanceinpromotingthebeautifulcountrysideconstructionandplayingarolein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tourism.It’salsoimportantindevelopingmodesofspecialcountrysidesandplanninglandscapemodeforvillagesrelyingonagriculturalproductionyethavingtourismpotential.Thenthispaper,basedontherelationsbetweenruraltourismandsightseeingagriculture,analyzedthetheorydevelopmentofrurallandscapeplanhomeandabroadandraisedtwoissuesneededtobenoticeinsuchlandscapeplanningundertheguidanceofregionalculturalsemiotics,principlesofcommunitybuilding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ory.Thetwoissuesweretheintegrationofruralmasterplanandvernacularlandscapeeffect,andconstructionofintercativelandscape.Inthefollowingpart,theauthorbasedonSanlinVillageofDeqingCounty,madeaanalysisonitsmasterplan,elaboratedtheconstructionoftheruralcultruallandscapeanddesignsoflandscapecarriers,includingarchitecturalfaçaderenovation,landscapeplanforpublicplace,rurallandscapedesign,courtyardlandscapedesign,roadlandscapedesignandtourismprojectsarrangement.Inlightoftherevelantissues,theauthorproposed“Industry+Culture+”modeafteranalyzingonthelandscapeplananddesignofSanlinVillageandstudyingonrelatedpapersanddocumants.Theauthorconsideredthatthemasterplanofsightseeingagriculturalcountrysideshouldintegrateindustryplanningandtourismplanning.Inlandscapedesign,theauthorillustratedhowtointegrateruralculturetobuildvernacularlandscapesfromtheabovesixlandscapecarriers.Fromthedesignandconstruction,landscapeeffectandfunction,landscapedesignandtourismprojects,theinteractivelandscapeII
ABSTRACTconstructionwasprovedtomeritreferenceforSanlinVillage.Intheend,theauthorhopedthatsuchcasestudiesandissuesettlementsystemarebeneficialforthestudyonlandscapeplanofsightseeingagriculturalcountryside.Keywords:SightseeingAgricultur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VernacularLandscape;SanLinvillageIII
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V1绪论.........................................................................................................................................11.1选题背景......................................................................................................................11.1.1相关政策解读...........................................................................................................11.1.2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11.1.3乡村特色品牌打造的要求......................................................................................21.2研究目的与意义.............................................................................................................21.2.1研究的目的...............................................................................................................21.2.2研究的意义...............................................................................................................21.3研究内容...........................................................................................................................31.3.1梳理和总结相关理论成果......................................................................................31.3.2针对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面临问题进行分析....................................31.3.3实例分析...................................................................................................................31.3.4针对提出的问题分析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31.4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41.4.1研究的方法...............................................................................................................41.4.2研究的技术路线.......................................................................................................51.5本章小结...........................................................................................................................52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62.1观光农业型乡村相关研究及相关理论.........................................................................62.1.1观光农业的概念.......................................................................................................62.1.2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的概念范畴..........................................................................72.1.3村庄景观...................................................................................................................82.1.4文章对于村庄景观范围的划分..............................................................................92.2观光农业及其对应旅游业研究进展...........................................................................102.2.1国外研究进展.........................................................................................................102.2.2国内研究进展.........................................................................................................122.3国内外村庄景观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132.3.1国外关于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14IV
目录2.3.2国内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研究进展........................................................................152.4观光农业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162.4.1地域文化符号与景观.............................................................................................162.4.2社区营造的理念.....................................................................................................172.4.3可持续发展理论.....................................................................................................172.5本章小结.........................................................................................................................173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193.1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基本要素分析..........................................................193.1.1规划设计内容.........................................................................................................193.1.2服务对象.................................................................................................................193.1.3景观特质.................................................................................................................203.2观光农业型乡村景观规划的影响因素.......................................................................203.2.1生产性景观.............................................................................................................203.2.2自然地理因素.........................................................................................................203.2.3经济发展状况.........................................................................................................213.2.4交通条件.................................................................................................................213.2.5乡土文化.................................................................................................................213.3观光农业型村庄基本特征............................................................................................223.3.1农业生产的规模性.................................................................................................223.3.2短途旅游的便达性.................................................................................................223.3.3注重游客的参与性.................................................................................................223.3.4农业景观的地域性.................................................................................................223.3.5村庄环境与观光农业的配套性............................................................................223.4观光农业型村庄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所存在的显著问题..........................................223.4.1乡村整体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的统一...............................................................233.4.2互动性景观打造.....................................................................................................233.5本章小结.........................................................................................................................244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254.1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概况........................................................................................254.2三林村农业概况............................................................................................................324.3三林村观光农业旅游条件............................................................................................334.3.1区位..........................................................................................................................334.3.2旅游资源.................................................................................................................35V
目录5三林村村庄规划...................................................................................................................375.1.农业产业规划................................................................................................................375.2乡村旅游规划.................................................................................................................385..3三林村整体规划...........................................................................................................38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416.1建筑景观设计.................................................................................................................416.2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486.2.1万鸟园景观设计.....................................................................................................486.2.2孝贤公园景观设计.................................................................................................536.3田园空间景观营造........................................................................................................566.4庭院空间的文化形象赋予............................................................................................576.5道路景观设计.................................................................................................................596.5.1道路系统规划.........................................................................................................596.5.2旅游线路规划.........................................................................................................596.5.3三林村部分道路设计实况....................................................................................596.5.4路口标志设计.........................................................................................................636.6旅游项目设计.................................................................................................................646.6.1大禹生态农庄设计.................................................................................................656.6.2万鸟园厂房改造设计.............................................................................................667三林村项目的解读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697.1乡村整体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统一...........................................................................697.1.1规划层面.................................................................................................................697.1.2景观层面..................................................................................................................727.2互动性景观打造............................................................................................................827.2.1互动对象的确定.....................................................................................................827.2.2互动性景观营造的内容.............................................................................................838展望........................................................................................................................................85参考文献...................................................................................................................................86附录:图表索引.......................................................................................................................90个人简介...................................................................................................................................94致谢............................................................................................................................................95VI
1绪论1绪论1.1选题背景1.1.1相关政策解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同年7月1日,财政部决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奖补方式在全国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1]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想,实现改革有三大问题亟需解决;一,加快农村土地制改革的步伐,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转让,为规模性的、具有创意的、生产性景观的出现提供了便利;二,家庭农场的联合,促进农旅服务个体的发展;三,积极推进农民专业[2]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十余个省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大都允许除合作社以外的其他市场主体(如企业)加入,从而有可能发展出家庭农场和大户搞经营、合作社搞服务、企业做市场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提升农村旅游吸引力。始终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促进产业融合,要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充分挖掘农业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体验、休闲、养生等第三产业,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多维化、多功[3]能化、高附加值化,以三产带动二产和一产,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全面发展。景观价值与乡土文化和旅游业结合,将是改革的一大模式。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4]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5]性模式。1.1.2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乡村旅游开始兴起。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2004年,为了推动全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评选,选出了203个农村旅游示范点,2005年,又进行了1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第二次评选,选出了156个农村旅游示范点。截止2010年共评选出359个农村旅游示范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综合体”的战略构架,是对农业产业改革、农村文化挖掘、农民自主创业、农旅行业发展架构了具有科学性的模式,农旅综合体是[6]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手段。1.1.3乡村特色品牌打造的要求2017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7]镇。特色小镇虽不是村庄的概念,但是两个概念的范围有重合的地方,那就是也要求村庄发展具有特色;美丽乡村升级版在建设,要求突出产业特色,发挥城乡联动作用,打造乡村品牌;乡村活化运营中也提到发掘乡土文化,确定村庄主题,设计IP衍生产品,建设互动景观。对于观光农业型村庄,其规模化的生产性农、林、渔、牧业自然背景已然是村庄特色品牌,在这个特色基础上去建设村庄,打造别具一格的景观,既是对乡村品牌的强调、地域文化的宣传、人文景观的传承,也是迎合市场需求、丰富村庄运营渠道、顺应乡村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的目的笔者将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在分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村庄景观等概念下,对其景观元素充分挖掘,设计手法进行实践探讨,以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为例,对项目进行解读分析,试验性提出观光农业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所存在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期对此类村庄景观建设中带来一些思考。1.2.2研究的意义(1)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利用规模化的观光农业,依托生产性的美丽经济,建设特色村庄。(2)农旅开发的价值对村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不论村庄是观光农业背景,还是传统文化加持,又或是特色村庄打造,都对具有旅游价值的、适宜市场开发的乡村景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
1绪论(3)特色村庄的打造模式景观作为村庄特色的载体之一,也是乡土文化的表现形式,人文景观更是地域特色在时间的沉淀下所形成的特定品牌,本课题的提出,就是靶向研究具有生产性景观这个特色的村庄内部景观特点,从而强化观光农业型村庄概念,实现特色村庄打造。(4)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具有旅游潜力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的探索就美丽乡村的角度而言,美丽乡村发展历经了提升村建设、示范村建设、精品村建设,从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到美丽经济,以及浙江地区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都是在探索乡村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对接旅游开发,景观作为村庄的一部分,其研究也是乡村发展的要求。1.3研究内容1.3.1梳理和总结相关理论成果结合国内外观光农业型村庄建设的相关文献,实践案例,归纳总结出其景观规划的手法和特色之处。对生产性景观进行解读,对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进行区分,掌握观光农业型村庄当前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和原则,结合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和内容,从而进行基本理论体系的梳理和总结。1.3.2针对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面临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景观、观光农业型村庄等概念的了解与学习,结合笔者在实际案例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提出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两个问题,即乡村整体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的统一和互动性景观的打造。1.3.3实例分析以“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为例,分析村庄的现状,包括建筑、文化、风貌、气候等,结合村庄产业,了解其发展旅游的优势,介绍村庄的规划、建筑景观、庭院景观的文化形象赋予、道路景观以及旅游项目的打造。1.3.4针对提出的问题分析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对三林的旅游规划、产业规划、整体规划以及各类景观设计的阐述、旅游项目的打造,对应的的分析乡村整体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互动性景观打造的要点。3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1.4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1.4.1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案例分析法。(1)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网络学术文献和图书馆书籍查阅两种方式,对国内及国外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景观等相关方向的内容进行搜集与查阅,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提炼、整合、科学引用,力求学术的科学及真实性。(2)归纳总结法通过征询相关学科专家和现场调查具有生产性景观背景村庄村的民意见,并结合搜集的文献资料,分析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特质、研究面临问题,建立此类景观规划设计的架构方向。(3)案例分析法结合“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将研究提出的问题分角度去阐述三林村景观规划,实践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其该类景观规划设计的对应问题解决策略。4
1绪论1.4.2研究的技术路线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规划实践相关概念解析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关系浙江德清禹越三林村研究范围界定理观光农业村庄基本特征提论出乡村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统一型村庄景影响因素研问互动性景观打造观分析景观分析究题相关概念解析整体规划建筑立面改造乡村景观国内发展状况公共空间设计乡村景观分类田园空间道路景观旅游项目解决问题乡村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统一互动性景观打造规划层面互动对象的确定景观层面互动景观的内容1.5本章小结本章由选题背景出发,从相关政策解读、农旅发展态势、乡村特色品牌打造的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美丽乡村发展如火如荼、田园综合体呼之欲出的情况下、为了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融合,适应乡村农业产业结构性改革,研究具有观光背景的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确定以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为例,对项目进行解读分析,试验性提出观光农业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乡村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统一和互动性景观打造的理论体系,以其完成对具有旅游潜力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的探索。5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2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2.1观光农业型乡村相关研究及相关理论2.1.1观光农业的概念观光农业(sightseeingagriculture)的“观光”,最早出现在《周易》中的卦象,“观国之光,利用宾与王”,通俗的解释为多了解时事,易为国家公仆,与今意相去甚远。“观光”分广、狭义之分,狭义“观光”是观赏、游览之义;广义上的“观光”则有观赏、娱乐、休闲、休憩、健身、科考等一切旅游形式,“观光农业”与“旅游农业”对等。国内外资料中类似定义还有“观光休闲农业”、“观赏农业”、“观偿农业”、“旅游生态农业”、“体验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从内容上来讲,以上提法都是同一范围,只是在功能侧重方面有所不同。观光农业目前没有比较公认的定义,笔者通过总结,将国内外的相关专家、学者的阐述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认为观光农业是人工痕迹严重的农业艺术。刘达华认为“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产品生产、艺术加工及其价值和游客动手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8]在其他风景名胜地体验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农业艺术。”第二类便是将“观光农业”与“旅游农业”对等的说法。王仰麟认为“观光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之间的交叉型新兴产业,对常规农业而言,它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对现代旅游业而言,观光农业则是旅游活动向农业领域的拓展,从而开辟了新的旅游市场和领域[9]。”第三类则是认为“观光农业”是具有规模化生产性景观的、能够产生旅游效应的现代新兴农业。范子文认为“观光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行、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换句话说,观光休闲农业就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为一体,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提供休憩服务、调剂[10]性劳动和新鲜食物享用等融为一体的新兴农业。”刘军萍认为“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是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是对传6
2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11]统农业的改造和提高,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形式。”卢云婷认为“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中凡是能给游客以奇、异、趣、土、偿、购等吸引力,并拥有参与、习计、科考、休闲、健身、求知等旅游功能的农业都属于观光农业范畴。简而言之,观光农业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而开辟可吸引游人前来观、偿、娱、劳、育、购的农业。它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利用农村空间和农业生产活动为特色,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经过改造[12]提高,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向第三产业延伸。”第四种观点认为观光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侧重于旅游业。陈传康认为“观光农业是界于旅游业和农业之间的而偏重于旅游业的一种新兴产业,它应该包含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即以农业为媒体的旅游资源层面,[13]接待服务设施层面,以及体现农业价值的农副产品销售层面。”上诉四种观点表述不一,但是对观光农业的定义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都是具有一定规模化的生产性农业,农业的的类型可以是农、林、渔、牧一种或几种;(2)农业的规模化效果能够在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吸引旅游,能够达到休闲观光的目的;(3)旅游业与农业是互补的,必须在保障农业生产的条件下去开发旅游业,促使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与渗透;而旅游业,是农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旅游产业领域的扩展;(4)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升,也是传统农业的产销渠道的调整和丰富,更是乡村文化二次包装的保护与推广;(5)体验性农事活动、参与性项目设置是观光农业型村庄的一大特色。2.1.2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的概念范畴在研究观光农业的概念时,最易与之相提并论的便是休闲农业,故本文对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概念范畴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说明。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一样,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最早给出定义的是台湾农业主管机构在2000年发布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中,定义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14]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民之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各家有各言。台湾徐明章认为,休闲农业在发展之初并无具体内涵及定义,凡在农业初级生产过程中,带入一些非农业活动,不论其属商业、教育或者其他性质,只要提供休闲活[15]动的,都属于休闲农业。7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郑建雄认为休闲农业主要是结合农村和农业等有形资源和背后隐含的休闲观光、[16]教育体验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无形资源所形成的一种新兴休闲服务业产业。林梓聊将休闲农业定义为:是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景观、生态、农村设施、农村空间、农特产品及文化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村和农业休闲旅游的功能,[17]增进国人对于农村和农业田园生活的体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资料裁定休闲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集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旅游、度假、游乐等功能。其形式包括了观光农园、市民公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休闲农场、森林旅游、农村留学、民宿农庄、民俗旅游等规模较大、对服务对象有较大吸引力的主要九[18]种。《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休闲产业发展》一书中把休闲农业的概念定义为: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与开发设计,为旅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19]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休闲农业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可以说,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乐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通过分析其各种定义,发现两者指的是同一农业形态。但其实两者的概念范畴属于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观光农业属于休闲农业。(1)从“从休闲”和“观光”的差异上来说。从两个词的的含义上来讲,“休闲”要比“观光”的含义广的多,观光是休闲的一种简单形式,例如上面所说的农村留学、农庄住宿等形式。(2)从两者体现的生活方式上来讲。“观光”多为对事物的“走马观花”,简单的欣赏,以观光的事物为核心。而休闲的内涵要丰富的多,休闲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而且休闲体验了一种生活方式和心态,是以自己为核心的。(3)从两者都是服务旅游业的角度来说。“休闲农业”的旅游业的内容更加丰富,体验的项目更多,包括了长短途旅游,养老产业等。“观光农业”所对应的旅游更偏短途,家庭出游,以观赏为主,不包含养老产业。(4)从两者对应的载体来说。“休闲农业”载体可以是城郊公园、城市公园、乡村,“观光农业”的载体更多是生产性的田园。2.1.3村庄景观“景观”(Landscape),包含了以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为形象信息的客观世界的[20]“景”和观察者产生的主观感受和联想的“观”。17世纪的景观指自然、人文及8
2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其衍生而成的整体景象的总称。村庄景观是结合乡村地区范围内社会、经济、自然、[21]人文等多种要素的综合表现。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5大价值属性的景观综合体,村庄景观应该有一下几点特征:(1)村庄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内涵和形态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有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是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且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2)村庄景观区别于城市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良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农[22]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性景观、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景观的融合。(3)村庄景观应当建立在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的乡村环境之上。可持续发展的村庄景观,应当具备生态与功能双重属性的同时,融合人文美、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并最终能将其延续和发展。2.1.4文章对于村庄景观范围的划分本文通过文献的阅读,总结景观和乡村景观的概念的特征,从景观类型、景观单元、景观要素给村庄景观做了划分体系;景观类型景观单元景观要素山川、湖泊、河流、天然森林景观村庄自然景观天然水域景观森林、草地、岩石、景观天然草地景观荒漠地等地域山川景观物质要素:建筑、道特色景观特质路、广场、水系、植构成物、生产工具、服饰、要素人文景观生活性景观农田、果园、菜园、生态性景观防护林、沟渠、农业人文性景观非物质要素:生活生产性景观方式、民风民俗、文化文艺、宗教信仰、技术经验、社会组织等图2.1乡村景观地域特色构成要素划分体系Figure2.1Thecharacteristicsofrurallandscaperegionaldivisionsystemelements9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按照本文给出的村庄景观地域特色构成要素的划分体系,根据景观类型来分,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本文研究的是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所以,观光农业是背景,研究的对象是村庄景观,也就是在人文景观的范畴内;根据笔者按照景观特质给人文景观的的分类,村庄景观是除了“生产性景观”以外的“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人文性景观”,此处的“生态性景观”和“生活性景观”和田园景观中的“生产性景观”不存在交集,是村落景观的一部分。2.2观光农业及其对应旅游业研究进展2.2.1国外研究进展[23]Derek认为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村貌的重要组成部分。[24][25]Macdonald和Jolliffe研究了文化的传承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的重要意义。Akpinar等认为乡村旅游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替代性活动,有助于改善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和[26]经济的发展。Mcgehee总结了观光农业是实现农业多样化、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经[27][28][28]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Keith、Mcgehee、George从生态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农业旅游有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等提供了可行的保护途径,有利于增加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早在19是世纪初,旅游开发者究注意到农业的观光旅游价值,观光农业资源的开发究开始被重视,农业的旅游热潮也在全世界的范围兴起。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具有旅游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29]光旅游逐渐成为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1)欧洲[30]国外对观光农业园的研究起源19世纪初的欧洲。19世纪30年代,欧洲就开始农业旅游推广,至今也是世纪上观光农业最发达地区之一。1982年,欧洲15个国家在芬兰举行了关于农业旅游的会议,探讨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观点。德国的观光农业以市民农园的形式为载体。1919年,德国制定市民农园法,为了使得市民在拥挤的城市居住区力得到充足的供养,开始建立市民农园体制。德国政[31]府为市民提供荒丘,即居民自己小菜园,实现时蔬自给自足。现在德国市民农园的目的由生产转向农事体验与休闲,也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模式为50户承包2公顷的城郊或都市的市民农园,每人约100平方,用作花草、果蔬种植,或经营家庭布艺,所获作物不得出售,以得田园之乐。在假日游客通过租赁田块参与到农园的种植管理中,而平时又有专人照看的,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游客的体验需求,也[32]增加了农场主的利润。19世纪末,没有专门的观光农业园,只是农民在收取少量[33]食宿费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条件对城市居民进行简单接待。目前已逾80万人承租10
2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市民农园,其产品产值达全国农业农产值的三分之一。德国的市民农园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和为居民提供休闲、观光、体验、娱乐提供空间的生活功能都存在很大意[34]义,也是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时兴的认筹农业应该说也是市民农业的发展。意大利在1865年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为城市居民提供窗口去了解农村文化。目前,农业旅游在意大利意大利旅游产业发展为一支生力军,也称为“绿色[34]假期”。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八九十年代发展成熟起来。意大利的农业旅游和现代化的都市、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新型的生态的生态农业融合在一起,对农村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多种多样,经营者增加了一系列具有文化教育和娱乐休闲功能的设施,使乡村[36]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生态教育农业园”。英国由于进入工业化的时代较早,强大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英国是世界上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中最为代表的是英国庭院,英国乡村庭院是贵族才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英国造园家柯伯比力提·布朗追求自然美的“风景庭院”风格,将[37]花草、果蔬、坡地、山川等自然要素作为庭院要素。英国地广人稀,乡村表现静谧、平淡、稳重,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有机耕作计划、农村经济多样化等发挥乡村休闲农业。(2)美国美国的观光农业主要是观光农场和市民农园两种形式。美国注重农业景观的保护,所以,这种专业人员的关注点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更加有利于观光农业的发展。观光农场除了生产常规的农产作物,还为游客提供休闲活动,如农产品展销会、乡村音乐会、骑牛大赛等一系列乡村活动。类似活动的举办,一方面是劳动力的快速集合,帮助生产,另一方面也是对乡村文化的体验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市民农园则是采取农场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将风险分散弱化,由居民和农园主共同承担生产成本和风险,同时家庭旅游教育场地得到稳定的输出。农场主提供优质的作物,社区居民作为销售渠道,这种方式很好的规避了风险。(3)亚洲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提出发展都市农业的观点,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型城市局部地区设置都市农业,以达到“绿”和“食”的功能。“食”功能便是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为市民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绿”功能便是发挥生态效益,增加都市农业景观、提供避灾场所,维持生态平衡等。按照资源类型和经营形态可分为市民农园、银发族农园、农业公园、民宿农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六种形式。日本国土面积较小,对观光农业的分类和功能定位比较细致,进而发展旅游服务业,追究多产[38]高效。11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新加坡地少人多,为了对土地进行综合高效的开发,引入高科技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建设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现国内已超过10个农业科技园,科学合理安排作物耕种,艺术设计花卉展览、名贵果蔬养殖,还有一些互动活动的开展。养鱼池由纵横的“水道”组成,“水道”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有循环水处理设施。菜地则是[39]栽培池形式,计算机控制养分,实验室化种植作物。[40]20世纪80年代之后观光农业进入到度假阶段。马来西亚农业部于1986年投资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农业公园。占地1295公顷,周围是热带雨林,园内有水稻园、可可园、动物园、鸟类园、水产园、蘑菇园及展览中心,为农产品展销中心和农耕方式展示课堂。由于规划合理、资源丰富、规模宏大,成为世界级观光农业园,每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进入到20世纪中后期,国际上大兴和平发展之风,各国把注意力转向自身的经[41]济发展国外的观光农业也随之大规模的发展起来。2.2.2国内研究进展我国的观光农业发展较晚,农业长期作为国家倚重的经济基础,不能也不敢在农业上做出太多的尝试,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意识更加薄弱。随着工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复苏,新农村建设的显著成果,观光农业的发展条件日益成熟。2.2.2.1台湾我国的观光农业发展最早、最有效果的是台湾地区。台湾休闲农业的形式有: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市民农园、假日花市、观光渔场,农民公园、教育农园、森林游乐区、屋顶农业等。相对成熟的台湾观光农业展现了以下几大特点,值得学习:(1)极具乡土特色的休闲农业台湾休闲观光农业为了展现其最大的竞争优势,树立特征鲜明的品牌,设立的项目都极具乡土特色,如萤火虫养殖项目,就是将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好证明。(2)参与体验性十足的项目设计台湾十分注重自治,讲究全民参与,在观光农业的建设过程中也是用社区营造的思想来设置项目,注重自下而上的互动参与,这也是乡村旅游跟风景名胜区旅游对于游客来说最大的区别所在了。(3)良好观光环境的管理台湾观光农业地都是需经过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和旅游规划师合作科学规划设计,使得产地在不失农业特色的前提下由具有景观美学价值。而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均有明确条文进行指导,村民成立管理机构,保持整体环境的良性呈现。(4)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实现经济效益的综合增长观光农业不仅能使得农业的生态效益层面得到经济效益的转化,也能通过旅游消12
2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费带动农村通讯、交通、加工、餐饮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在发展农业经营多元化的基础下,丰富乡村特色,衍生村庄产品,将村庄文化推到大众面前,也是经济效益的一个层面。2.2.2.2大陆在80年代后期,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各地开始纷纷效仿,观光农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北京观光农业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已初具规模,呈现出类型多元化、功能系列化的特征,目前北京的观光农业主要形式有: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的观光农园、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休闲度假农业区、以互动采摘为主的观光采摘园。武汉的观光农业源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作为单位的疗养、培训基地。90年代后期兴建了一批具有会议、度假功能的度假村和休闲别墅。2000以后,以接待休闲度假旅游者为主要对象的各类度假村、休闲山庄和休闲农舍得到长足的发展。2002年以来,在郊区相继建成了木兰天池景区、地球村欢乐世界、九峰野生动物园,极大地带动了本市近郊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郊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逐渐建成以骨干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以休闲农舍、休闲山庄、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建立了点、线、面结合的观光农业体系,初步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42]农业观光布局体系。作为一项跳出传统农业及传统旅游业的新兴产业,观光农业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旅游化、旅游业农业化,农业与旅游业相互渗透、促进和补充,既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有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既是实现高效农业,生态[43]农业和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又是拓展旅游业发展广度和深度的极佳选择。[44]Mcgehee认为经济利益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外在动机,社会和文化价值是其发展的内在动机。农业正常或者高效生产均是观光农业的前提,在保障基本农事经营的基础上设置活动,观光农业让城市居民参与到农事活动中,体验乡村生活、了解农村文化,达到休闲、娱乐、体验、观光甚至养老的作用,这是各国都在进行的农业第一产业向旅游第三产业延伸的趋势,也是农业结构改革、旅游业产品丰富的整体动态。那么对观光农业的研究就是无可厚非,对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的探索便是情理之中。2.3国内外村庄景观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本文研究的是乡村景观除了生产性景观以外的村庄景观,但是抛开生产性景观背景来分析村庄景观的研究进展是不全面的,同时,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村庄定位很大部分是考虑旅游发展,景观也是为此服务的,所以文章在总结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是以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的。13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2.3.1国外关于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国外开展村庄景观规划较早的主要是欧美一些国家,农业生产景观是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村庄景观是以生产景观为背景来近年来西方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发生很大改变,成为乡村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导致乡村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3个方面:农业耕作的强化或废弃、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组成与结构的改变、地[45][46]方性保护政策的作用。KellyR在阐述欧洲乡村景观时指出居住在乡村地域的人们的邻里、农场、林地、河流、建筑都和地方人民休戚相关,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地方性特点的多样性和细节,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和记忆正是欧洲景观丰富性和独特性的根本。所在如Sylvain与Gerald利用1968-1997的土地利用航片对加拿大魁北[47]克南部地区的乡村景观变化进行了分析。在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乡村景观变化研究之[48]后,LipskyZ认为土地利用数据仅能提供景观大尺度的变化,不能够清晰地阐述乡村景观演变,反而是微观结构的空间排列、形状、质量和连通性,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细微作用才是乡村景观演变中的重要因素。乡村景观的研究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乡村景观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邻国日韩等亚洲国家的乡村景观发展也步入正轨,对我国的乡村景观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乡村经历了土地整理,景观规划实践和农村更新规划三个阶段,实施《土地整治法》,结合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扩大农场规模,改善农业生产[49]条件,为乡村景观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到了20世纪70年代,传统的乡村土地格局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多种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与环境保护法》应用而生,以其通过相关法规的的监督、约束,达到乡村环境、景观和经济相互协调发展。德国在推行“农村更新规划”的过程中,依照法规,奉行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乡村土地、营造空间格局、[50]实施景观保护,结合生态、文化、旅游,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乡村景观建设理论。荷兰为了更加有效地多重利用土地而调整农业,所以其乡村景观规划首要前提是集约土地。那么其乡村景观规划就从为农业生产等经济因素服务过度到高效利用土地与景观品质、生态进程的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中心上来。荷兰在三十年内相继出台三个法规,逐渐扶正乡村景观规划的为,最后明确规定景观规划必须作为土地规划整理的一个部分;70年代,乡村规划的整体思想逐渐形成,进行大尺度生态关系研究,注意结合从土地使用类型、生态便利设施和景观的形式设计中找出乡村景观规划的新方法。随后又出现了“空间概念”和“生态网络系统”等思想来探索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法[51]。美国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面,最初是通过乡村环境规划实现的,即建立一个经[52]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社区。美国景观环境规划之父Olmsted14
2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认为景观规划不仅要提供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也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同时研究也注意到景观规划面临着文化景观发展带来的挑战[53]。美国的福曼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空间理论的景观空间规划模式和景观规划原则,这种强调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可持续理念的深入应用,美国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乡村景观更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保障。在美国新泽西州东北部,Peter和Jmaes[54]对土地所有者对保护开敞空间的态度进行调查,发现都市化区域的土地所有者对其并不重视,相对而言乡村土地所有者的态度比较积极。总而言之,今年西方乡村景观研究呈现三大特点:重视生态环境研究、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景观进行阐述、关注景观中人的行为。今年来西方乡村景观研究的方范畴从国家政策到农户行为,从社会结构到性别差异,内容包罗万象,并有不断扩大之意,研究涉及面虽广,但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有些内容是否属于乡村景观的研究范畴还有待商榷,这和目前国内外对景观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关。2.3.2国内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研究进展我国的乡村景观一直跟乡村旅游挂钩,而乡村旅游是在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在2000年前乡村旅游发展比较缓慢,在皖南的西递、宏村在2000年相继的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陈逸飞油画《故乡的回忆》的大热以及2001年APEC会议在江南水乡周庄的召开,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乡村景观也得以得到关注。(1)国内乡村景观的分类乡村景观的分类最早是按照土地类型来分,随着国外先进思想的传入,分类的依据也就更加多元。以北京白家坉村景观为例,提出了“景观区——景观类——景观单元——景观要素”四类的方式。也有学者将西南传统乡村景观分为固定性景观因素,半固定性特征因素和非固定特征因素三种。较为接受的是肖杜宁、钟林生提出的按照景观形成过程中受人类影响强度大小,分为自然景观(原始景观和轻度认为活动干扰[55]的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自然景观和人工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还有依据景观特征、功能、形态等因素,将乡村景观分为聚落、农田、山体、道路、水体等。本文在“乡村地域特色景观构成要素”中用到了后两种方法。(2)乡村聚落景观的研究本文研究是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是特定背景下的聚落村庄,所以研究国内乡村聚落景观规划的内容是有必要的。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景观的核心部分,也是乡村景观的热点部分,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90年代以前,乡村聚落研究以位置、形态、功能、布局、演变、规划六个角度出发;90年代以后,则研究分布规律、空间结构和特征等方面,从地形地15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56]貌、气候、民俗风情、发展历史等角度阐释乡村聚落的形成。近几年,随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引入,李建东配合景观分析方法,将乡村聚落分为斑块、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等五个景观指数,然后从乡村聚落景观规模、用地、分离度、形态四个方面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得出聚落周边景[57]观环境所受的干扰度和破坏度。(3)村庄文化景观的研究村庄文化景观是乡村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是自然环境景观的人文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即通过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将自然景观的外在属性融入乡村历史文化[58]而形成的非物质文化特性。刘之浩、金其铭认为文化景观是乡村景观地区地理特征和人类作用于自然烦人各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长期以来进行的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情况。并通过定量、定性的相关指标,分析了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演变。在实际操作项目中,编制乡村文化景观名录、构建乡村景观设计体系,发挥乡村景观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展现其文化性、地域性、多[59]样性、复合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等特征。也有学者认为文化景观由农居建筑、街道、古树名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服饰、农耕方式、农作物种类、土地利用效率等类型组成或者将其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2.4观光农业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2.4.1地域文化符号与景观1991年,詹姆斯、科内在《注解景观》中指出,把作为文本的景观和作为场地[60]的景观相结合。1992年,约翰、亨特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指出“景观是可以[61]进行阅读的,对于景观的符号性表达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等理论。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文中指出精神场所的概念。他认为拥有记忆的场所以及场所中的要素是不可被取代的,他们是过去和现在的融合。过去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目前时代的需要,将决定未来发展。场所的变迁不可避免,[62]而回应的方式就是创造性的再诠释。乡村景观设计要立足地域特色,着力挖掘乡土景观要素并将“乡土”的理解贯穿在景观作品中。西尔万、佛利波教授的设计理念是“对一个地区的设计与改造不应当脱离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要只重视对其重塑,而是要尊重本地区呈现出的或潜在的自然环境元素”。存在于乡村地域的传统文化景观有利于维持乡村多样性和可持续发[63]展的景观体系,使乡村景观具有更好的可识别性。16
2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2.4.2社区营造的理念社区(Community)的来源于拉丁文,代表了具有相同特质的东西和紧密的社会关系,定义为通过一定的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来的具有共同目标的人群组[64]合。社区规划要求各政府机构和商业、非公益组织、地方居民合作协调,从而共同[65]制定有效地区发展计划的过程,其目标在于社区参与和合作精神。社区的基本要素概括为:一是通过一定地域内共同聚集的人群,二是基于社区中的每个人的生活行为[66]而产生的一种互相影响的互动关系,那么传统的乡村便是很好的社区单位。社区营造从字面上包括对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及配套设施等硬件和传承社区文化[67]和精神内涵的软件经营两个方面,文化层面与空间层面,以及对社区未来的创造。根据社区的自身优势,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公共事物,使社区产生共识、提高凝聚力,培养社区的自主能力,不仅建立了属于各地方社区文化特色,也在生活空间上得到进一步美化,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经济同时发展,进而促进社区发展。那么社区营造营造的要点就是居民的自理和参与,共同营造,对于乡村景观建设,按照景观服务对象不同,可有两层借鉴意义。一,对于乡村居民,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村民参与整个景观规划的过程,建设适合和属于村民的景观,使得景观载体不脱离村庄本身;对于游客,就是要求景观规划项目的可参与性,让游客充分体验乡村文化,这样景观所表达的文化特质才能得到传播,景观本身也就是得到发展,也是下文提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两个过程。2.4.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早由生态学家提出,旨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68]平衡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强调。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第一个层面体现为以永续利用为原则,寻找人与自然环境、乡村特色风光和谐相,力求可持续的乡村景观。第二个层面,也是乡建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优秀乡村文化或者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是“绿水青山”,“创新”是“金山银山”。2.5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观光农业的概念,虽然观光农业有不同的定义,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观光农业均具有一定规模化的、其规模的农业效果在一定的人工干预下能达到休闲观光目的、旅游业与农业还是互补的、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体验性农事活动是其一大特色的五个特点。17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再分析了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区别,得出了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总结了村庄景观的三点特征,给出了本文研究的研究景观范畴,文章研究的是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所以,观光农业是背景,研究的本体是村庄景观,也就是在人文景观的范畴内;根据笔者按照景观特质给人文景观的的分类,村庄景观是除了“生产性景观”以外的“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人文性景观”。又研究了观光农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认为农业正常或者高效生产均是观光农业的前提,在保障基本农事经营的基础上设置活动,观光农业让城市居民参与到农事活动中,体验乡村生活、了解农村文化,达到休闲、娱乐、体验、观光甚至养老的作用,这是各国都在进行的农业第一产业向旅游第三产业延伸的趋势,也是农业结构改革、旅游业产品丰富的整体动态。那么对观光农业的研究就是无可厚非,对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的探索便是情理之中。结合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乡村景观的分类、乡村聚落景观的研究、乡村文化景观的研究。最后通过文献阅读,介绍了与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三个理论,分别是地域文化与符号理论,认为存在于乡村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景观有利于维持乡村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景观体系,使乡村景观具有更好的可识别性;社区营造理念,认为从景观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村参与和景观效果与文化游客体验两个方面来指导村庄建设是一种可靠方式;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景观效果和效益永续利用是原则,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是使命。18
3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3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3.1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基本要素分析3.1.1规划设计内容观光农业型村庄规划设计内容应该是根据地理条件、地域特征、生产特点来决定的,本文总结了不同资源条件下的村庄规划类型,以及涉及的的可能规划设计内容、发展项目等;表3.1不同资源条件下的观光农业型村庄规划发展方式Table3.1Planninganddevelopmentmodeofsightseeingagriculturevillageunderdifferentgeographicalconditions不同地理主要规划类型规划设计内容发展项目地势平坦,农业产业性农业综合园区、果蔬、花蔬菜生产加工、水果生产加发展水平较高卉生产基地、园艺场等工、花卉生产加工等地形变化多、山珍奇动植物观赏、梯田景势起伏、自然景观赏游览型田园观光、农业公园等观、大地景观、观赏林区、观优越珍稀水产观赏馆、编造工艺观赏等有湖泊、水体、森林等自然资休闲体验型休闲渔牧场、农作游乐垂钓、捕捞、狩猎、农事活源、农村特色鲜园、农村生活体验园等动、农村民俗、农村民宿等明农业发展水平高科技农业生产加工、现代高,基础设施良科技型高效农业园、农业科技观农业生产展示、农业科普等好光园以上规划设计内容只是粗略按照地理自然条件给乡村做出示范规划,在实际操作项目中应根据乡村文化、场地限制条件、旅游发展潜力、各地消费能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合理的、科学的对具体乡村做出适合乡村发展的村庄规化,以期将乡村品牌打响,做到生产保障经济、旅游发展经济、文化强化经济。3.1.2服务对象根据上文的分析,不难得出,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服务对象有两种,第一种是乡村居民,第二类是城市游客。对象是乡村居民,那么在景观设计过程应当注意景观19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使用性和亲和性,要使得景观能够融入乡村生活,能够投入生产使用。当服务对象是城市游客时主要任务是确定客源市场的特点以及潜在的市场规模,根据城市游客的年龄、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等,研究游客的逗留目的、地理来源、社会经济水平、游客的嗜好等确定乡村旅游开发的市场;从季节因素和周边旅游资源的水平来评估村庄旅游的消费能力、根据消费能力发展景观或旅游设施,如民宿等。3.1.3景观特质根据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功能可以将景观分为四类,分别是生产性景观、人文性、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根据前文的说明,本论文将生产景观作为村庄背景,不予研究,那么其景观特质便有了观赏功能例如村类市民公园、观景台等一类的景观;体验功能如农业采摘园、水车等景观;生活功能如水边埠头、村内公共空间景观。根据以上功能的界定和研究范畴的确定,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便有了观赏、体验、生活三种特质。3.2观光农业型乡村景观规划的影响因素3.2.1生产性景观将观光农业作为乡村背景,开发旅游业,促进村庄经济,首要条件便是旅游资源。本文研究的便是具有规模化生产性景观的乡村,所以生产性景观便是其特资源。生产性景观按照景观主导的功能分类,可以将生产性景观分为以下几类;生产功能景观。指的是能够直接生产农副产品的功能性景观,能够提供农产品或者供加工的原材料等。除了这些农产品以外,还应包括产出农产品的耕地、林地、苗圃、鱼塘等。这类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性和随着季节变化而呈现出的不同景观效果。生产服务设施景观。生产性景观有生产功能,生产过程需要提供产地与设施,供生产和生产所需的休息、操作等场地。以及生产产地周边的沟渠、水利设施、田间阡陌、埠头等设施性场地、丰富了产地,同时也是自然机理的载体,极具观赏性。生态保护功能景观。乡村地区的河流水、包括果林在内的人工及天然林地等都是乡村生产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等生态保育功能。3.2.2自然地理因素考虑农业观光首先注意旅游优势,其选址应尽量选择城郊与山水相连的地段,将观光农业型村庄与周围山水资源联合打造,共同消费,丰富旅游选择,交叉旅游线路,有利于对乡村品牌的打造,也是对旅游条件相对不够成熟的村庄进行推广,是实现全域美、景点片区化发展的一种措施。20
3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3.2.3经济发展状况对于村庄的景观建设,需要匹配村庄经济发展状况,应该遵循合理、合适的经济投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条件。所以,这类村庄一般需要达到已经的经济水平,农业产业结构比较稳定,政府扶持力度较大,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较高。3.2.4交通条件观光农业型村庄作为旅游业的一种,需考虑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一个具有优势的观光农业型村庄应该是近城郊型的,同时各种交通工具应当具备,尤其是自驾线路比较方便,让游人和旅客都能以较为便捷的交通手段到达目的地。同时,村庄内部道路也需完善,包括引导游客合理,停车场地明确,观赏道路清晰。3.2.5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其实就是村庄标志与品牌,生产性景观也是乡村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乡土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其形成包涵了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人口与民族等因素。形成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是作为品牌是需要特色的,例如江西婺源的油菜、浙江北部地区的渔业养殖、安徽池州石台的傩戏,都是乡土文化的载体,也是具有特色的乡村品牌。图3.1乡村文化形成因素图解Figure3.1Figureofformingfactorofruralculture图3.2江西婺源油菜花景观图3.3浙北地区鱼田景观图3.4安徽池州傩戏表演Figure3.2RapeflowerlandscapeFigure3.3YuTianlandscapeFigure3.4AnhuiChizhouNuoinJiangxi,WuyuaninNorthernZhejiangoperaperformance21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3.3观光农业型村庄基本特征3.3.1农业生产的规模性观光农业型村庄应当具有规模性的生产性景观,这是这类村庄的背景,也是发展村庄旅游、规划景观的前提。那么就要求在地域上具有一定的幅度,能够作为乡村经济主体或者规模上能够代表乡村特色。3.3.2短途旅游的便达性在了解观光与休闲农业的区别后,从两者的从属关系来看,观光农业型村庄的农旅对应应该是短途旅游,休闲农业可包含长期旅游和养老行业。短途旅游便要求交通的便达性,包括了最主要交通方式自驾游线路的畅达短途、公共交通的选择方便、班次涵盖时间段广的特征。3.3.3注重游客的参与性通过上文的学习,观光农业也有学者称为观偿农业或体验农业,在旅游过程中让游客参与农事劳作、学习传统技法、体验乡村文化,是观光农业旅游的一大特点。这便要求在旅游项目上设置参与性较强的项目、景观上设计能够体验乡村地域特色的景观节点,让游客从观、触、闻、听等多个方面感受乡村生活。3.3.4农业景观的地域性农业景观的地域性包括两方面,第一是自然山川环境的特征,例如福建地区梯田景观、江南水乡的桑基鱼塘景观,第二个层面是农业种植的地域特征,如福建山区的茶园、江南水乡的鱼虾养殖、安吉山区的竹海景观。3.3.5村庄环境与观光农业的配套性本文研究的是村庄景观,村庄的类型分类根据不同标准有很多。村庄景观的设计不论哪个类型都是需要结合场地本身的文化来指导,观光农业是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在景观中呈现出来,例如村庄开始以捕鱼为生后转变为养殖的部分浙北水乡村庄,每户二楼栏杆上均会悬挂蓑衣辟邪祈福,便是观光农业在村庄里面的体现。另一反面,结合观光农业对旅游的配套,包括了活动的展开,项目的设计,游客的接待等。3.4观光农业型村庄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所存在的显著问题自2003年浙江提出“千村整治,万村示范”工程以来,中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富民与美村同步,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22
3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同步,特色乡村培育与农家乐发展同步,乡村旅游与村庄文化建设同步,精品线建设与美丽庭院建设同步,丰富乡村建设手段,美化乡村面貌。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规划设计阶段的不合实际、施工建设过程的施工水平底下、景观效果的后期放任自流等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造成村庄景观与乡村环境脱离、千村一面、景观工程使用率底下等现象,使得村庄景观规划效果大打折扣。对于观光农业型村庄来说,如何将村庄产业对接到乡村整体规划之中,配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对接旅游规划,将村庄特色品牌强化,丰富旅游产品,确定核心产业链,借助周边旅游资源,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实现一、三产业的融合是规划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至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景观效果的宜地性等等问题均需解决。笔者根据文献的阅读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在观光农业和乡村景观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结合本身参与的村庄项目建设,在导师的指导下,探索性的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3.4.1乡村整体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的统一成千上万来自城市的规划师、设计师带着他们描绘的“美丽蓝图”奔向无数的乡村,成千上万个城市边缘和远郊的传统村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可能给五千年的中国乡村大地的生态和乡土遗产景观带来不可逆的“破坏性建设”。首先是以建设新农村名义进行的拦河筑坝、河道渠化、硬化以及不慎重的市政基础建设等对乡村原有生态的破坏;或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形成“表象化、简单化、片面化、局部化”的倾向严重;又或者追求城市景观效果,在乡村建造脱离乡村环境的景观载体,造成了成本和资源上的浪费、乡村形象的损害;还有一部分设计为了展现乡土文化,在材料和主题上的粗糙选择,让乡村景观效果大打折扣,也是对乡村文化的伤害和对乡村形象的打击。那么如何确切的给村庄景观定下发展主题、如何结合乡村文化来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或者说如何在旅游背景下追求大格局的景观形象与乡土景观效果的统一是所有乡村景观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3.4.2互动性景观打造观光农业带动的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体验活动的设计,在景观层面就是互动性景观的打造,在乡村的公共景观中,应当根据受众的实际需求,是景观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受众来看,村庄景观的受众应该是村民和游客,对于村民来说,互动性景观的应注重日常生活的使用功能,不能流于形式,例如很多乡村景观都会为了展示乡土性,构架一些水车,然而在器械化层度如此发达的新农村,这种景观构建无异于画蛇添足,只能用作观赏实在可惜。对于游客来说,乡村旅游最大的吸引点便是能够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那么在旅游配套活动中,定然会设计这样的项目,那23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么相应的景观设施便会配套,例如捕鱼、收稻活动,便会配置相应的场地和休息空间。所以,在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对应受众,设计规划互动性景观,让乡村文化在不同感官上得到体验,让乡村环境在景观打造过程中得到美化,让乡村生活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更加便利,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3.5本章小结本章首先总结了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特征,即农业生产的规模性、短途旅游的便达性、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农业景观的地域性和村庄景观与观光农业的配套性五点。从生产性景观、地理自然因素、经济发展状况、交通条件、乡土文化几个方面阐述该类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按照景观主导的功能,将生产性景观分为了生产功能景观、生产服务设施景观和生态保护景观。总结了不同地理条件下的乡村规划类型,以及涉及的的可能规划内容、发展项目等,确定了村民和游客两种景观服务对象。根据作者对于前期资料的整理和导师的引导,提出了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答首先注意两个个问题:如何做到乡村整体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的统一、互动性景观如何打造,笔者认为如何确切的给村庄景观定下发展主题、如何结合乡村文化来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或者说如何在旅游背景下追求大格局的景观形象与乡土景观效果的统一是所有乡村景观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在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对应受众,设计规划互动性景观,让乡村文化在不同感官上得到体验,让乡村环境在景观打造过程中得到美化,让乡村生活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更加便利,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村庄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能够给旅游带来吸引力、服务游客、提升经济效益、增加爆点的作用村庄景观的长效发挥景观效果,持续带来文化传承或者经济效益,达到自身造血、良性运行是村庄景观在旅游观光中的持续运营亟需思考的问题。24
4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4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4.1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概况(1)地理位置德清县,取名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为浙江省湖州市辖,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县治武康镇,全县辖9镇、2个乡。境内有风景名胜莫干山、下渚湖、新市古镇、法国山居裸心谷等。2013年德清县入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德清素有"名山之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的美誉。图4.1杭州在三林都市圈的位置图4.2三林村的区位Figure4.1ThepositionofHangzhouinSanlinFigure4.2TheLocationofSanlinmetropoliscircle三林村位于德清县东部禹越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总人口3886人。以鱼虾养殖为主要产业,其中鱼田占总耕地面积的50%、桑地占总耕地面积的15%。结合“三改一拆”,优化人居环境,积极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创建省级森林村庄,重视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落实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建设生态公墓任务,荣获省级文明村。三林位杭州二绕内,属于杭州大都市圈。(2)村庄聚落分布三林村14个聚落呈小块均匀地分布在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块间距约1110米,平均每个聚落面积约86亩,最大的聚落人口589人,最小的聚落人口136人,平均人口297人。25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4.3三林村14个自然村庄分布图Figure4.3TheDistributionmapof14naturalvillagesinSanlinVillage表4.1三林村各个自然村人口及耕地面积Table4.1PopulationandcultivatedlandareaofeachnaturalvillageinSanlinVillage自然村名称总户数(户)劳动力总数总人口(人)耕地面积(亩)冷会圩71194589478白龙潭106291435714圣堂村74189283522庙西106283421781湾里45124185387草桥56144215416卞家里72180267543蔡家角75172301322红旗兜59129227236庙后村388915815926
4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钟家舍81203359457南村54130229272罗家墩2877136163钟塔84202350381合计9502407415558411950年时属三来乡,1956年两乡合并为高桥乡。1958年,禹越并入,成立高桥人民公社。1982年改为油车人民公社,1994年改为高桥镇,2004年与徐家庄镇合并为禹越镇。三林村南片与高桥集镇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北片除了与高桥关联外,也与新市、新安等有关联,至今,村庄还有许多古桥、古庙、古道等。三林村现有户籍人口4155人,下设3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50户,现有劳动力总数2107人,总耕地面积5841亩,人均1.5亩。村庄内部存在居住人数少于户籍人口,男性人口少于女性,老人和小孩居多的现实情况。(3)气候条件三林村村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温暧湿润,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7℃。春季短,日暖夜冷;夏季长,经梅雨伏天,梅雨季节暴雨常临。秋季短。冬季长,寒冷而干燥,强冷空气带来的寒潮会有严重冰冻和大风大雪天气。(4)人文历史三林村以孝贤文化立村。三林村所在地千年之前就有村落存在,明末村民卞怀英官至兵部尚书,一门中有六人任朝廷命官。至今,村内任有尚书遗迹可寻。三林村人文故事很多,如“三个良人”,相传三林村在古代经常有土匪作乱,祸害百姓,村庄内有三个十分要好的年轻人,意义相投,血气方刚,与来犯土匪殊死搏斗,终获全胜,匪类至此不敢作伥,三人便结拜相交,终生守护三林村,三林村为纪念三人,记村名为“三良村”,后或方言流传、或记载有误,称为“三林村”,今日还有“三良庙”可考。也有“吴大汉”、“姚状元”、“孙梦林”等,这些故事讲述不同年代村民事迹,虽难考证,但是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有些已化为纪念地,如“三良庙”,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27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4.4三林村90年代水乡风貌记忆图Figure4.4Memoriesof90swatervillageinSanlinVillage三林村村庄内部桥梁遍布,老桥尚有功能,水乡风貌尽览无余,据调查,现存老桥十余座,见表格4.2。表4.2三林村部分老桥调查表Table4.2SanLinVillageBridgeSurvey桥名简介照片东庙桥位于三来草桥村旁,因桥旁有座东庙而得名老虎桥位于三来红旗兜,始建南宋,民国13年重建28
4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木鱼桥位于三来村朱家坝22.2×1.6m,建于晚清聚福桥位于三来朱家坝,求“五福”中“广聚财源”之意草桥位于三来草桥村,长21×1.64m建于清初东大港桥三林林东侧,进出运河,通商、贸易的要道永安桥位于三来圣堂村,庇护过桥者永远平安之意表中老桥虽有些破败不堪,形式简陋,但是作为乡村交通媒介,还是无碍功能,鉴于桥梁的乡土材料的使用和历经年代的印记,还是能够体现出水乡风貌的。(5)建筑风貌三林村由于经历了几次村庄集聚,加上村民的自建行为,居民风格相对杂乱,并没有典型特征;同时由于建设年代不同,规划多次,分布情况较为复杂,村庄建筑肌理也不是很明显,大致能看出建筑分布是逐水而居,但是在后期规划的新村规划依据则是按照接近主干道交通的原则来规划的(图4.5)。根据建筑质量、外观和大概的建造年份,可以将三林村的建筑大概分为三类。29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4.5三林村三类建筑分布图Figure4.5ThreetypesofbuildingdistributionmapofSanlinVillage①一类建筑,建筑主体结构完好,为村集体规划集聚新村,约占总量的41%。建筑格局、功能符合现在乡村生活要求,设施完善,人均空间较大,多为三层建构。建筑结构、色彩、材料、形式已趋现代化,脱离水乡风情,布局村庄特色(图4.6)。图4.6三林村一类建筑现状图Figure4.6Sanlinvillagethefirstclassbuildingstatusmap30
4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②二类建筑,建筑主体结构大致完好,一般是村民自建房屋,约占总量的52%。建筑格局、功能符合水乡生活要求,利用率较高,多为两层建筑,墙体有所老化,具有一定的水乡风貌(图4.7)。图4.7三林村二类建筑现状图Figure4.7SanlinvillagetheSecondclassbuildingstatusmap③三类建筑,建筑主体结构较差,多为早期建造,约占总量的7%。传统水乡形式,部分已破败不堪,基本上不做居住使用,多为生产辅助或者空置(图4.8)。图4.8三林村三类建筑现状图Figure4.8SanlinvillagetheThirdclassbuildingstatusmap(6)植被特征三林村平原绿化基础良好,围绕村庄沿着道路、河流都有成片成带乔木林分布。森林覆盖率达到6%,是省级森林村庄。三林村植被丰富,零星的有松、杉、柏等常绿和落叶乔木,主要有的樟树、杨树、桑树等。表4.3三林村主要植被Table4.3MainvegetationofSanlinVillage种类名称林木类银杏、望春、楠木、香樟、柿树、马尾松、杉木、柏树、苦丁、横杨、香椿、黄檀、茶树、冬青、苦楠、石栎、麻栎、天丝、泡桐、柳杉、梧桐、三角枫、31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合欢、杜鹃、紫荆、木胡、白栎、樱桃、梅、山核桃等70余个品种草类葛藤叶、野桑叶、野芋头、老鸹草、猪母藤、茅草、毛杆、竹节草、罗汉草、野绿豆、长毛草、牛舌头、臭荞麦等30余品种野菜类荠莱、马兰头、寒桨、野荞麦、苦叶菜、水芹菜、石衣、香桩等10余个品种生产类桑树、柿、挑、梨、牡仲、桔、枣以及各类江南瓜蔬4.2三林村农业概况三林村属禹越镇管辖,总人口3886人,土地总面积8700亩,总耕地面积5649亩,占65%。其中,鱼田4403亩,占50%;桑地1291亩,占15%;建设用地1500亩,占17%。河港1021亩,占12%。生态林530亩,占6%。图4.9三林村社会经济现状图Figure4.9SocialandeconomicstatusmapofSanlinVillage32
4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图4.10三林村用地现状饼状图Figure4.10PiechartofthepresentsituationofSanlinvillageland三林村平原绿化基础良好,占德清县森林村庄绿化面积约530亩,占6%。田园连成片、鱼塘密布,旱地以种植桑树为主。部分旱地种植蔬菜瓜果,耕地总面积约5649亩,占64%。三林村水系发达,河流成网状分布,荡连成串、村庄沿河分布。三林村在体现田园水乡特征的基础上,又具有自己的个性:鱼塘密布、万鸟竞翔,河道总面积约1021亩,占11%。由调查和以上数据及图标表明三林村是典型的浙北水乡环境,村内主要是以水产养殖为主,主要养殖黑鱼、青虾、四大家鱼为主,部分特色养殖。并借助天然气候,养殖蚕桑,桑天面积约占总体土地面积的15%,村内有禹越最大规模的蚕丝被生产工厂——千思家纺工厂,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整套体系。除养殖和蚕桑生产业以外,还有水稻和棉花种植,以及部分葡萄、琵琶果园,规模较大,连接成片,具有发展生产性景观的条件。事实上,早在此前,三林村就特别注重村庄产业。依托良好的村庄环境和临杭区位优势,近年来,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大禹生态农业园和样样红花卉世界两个项目落地。此外,村里还将原先的废弃工厂改建成为创业园,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还吸引了来自杭州、福建等地的6家创业公司入驻,涉及民宿、餐饮、培训等不同行业,也为村庄持续发展带来了活力。4.3三林村观光农业旅游条件4.3.1区位(1)地理区位33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接轨大上海:德清与上海关系密切,三林村与上海高速公路距离143公里,车程1.5小时。融入杭州大都市圈:三林村已进入第二绕城高速,进入杭州近郊旅游圈的条件已具备。图4.11三林村在长三角都市圈的位置Figure4.11ThepositionofSanlinvillageinthemetropolitanareaofYangtzeRiverDelta(2)旅游区位三林村肩负建设德清东部新水乡门户的光荣使命,是新市古镇、百亩漾两大景区的共同门户,是夏冬、三林、高桥禹越北片三村的领头羊。图4.12三林村新市古镇和百亩漾区位关系图4.13禹越北部三村的区位关系图Figure4.12TheLocationofSanLinVillage,Figure4.13ThelocationrelationoftheXinshiandBaiMuYangvillagesinthenorthofYuYue34
4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三林村为满足区域圈层发展,将作为杭州都市圈近郊湿地农业旅游目的地,德清东部水乡全域美丽先行区,新市古镇、百亩漾两大旅游区的门户景观节点来打造,同时三林村位于德清县“十线十镇十景”的“鱼米蚕香精品线”上,是鱼米蚕香小镇之一。图4.14三林村位于“鱼米蚕香精品线”上Figure4.14Sanlinvillageislocatedinthe"Lakesilkwormincensefineline"4.3.2旅游资源三林村作为典型的浙北水乡,其村庄主要资源可归纳为三类。(1)湿地资源,以河港为轴的水系、森林、鸟类资源湿地生物:以鹭鸟为代表的龟、鱼、蛙湿地生物和苇草圩代表的湿地植物组成的生物资源。湿地农业:以桑基鱼塘为体系的水乡湿地农业资源。湿地森林:沿村庄、河流道路分布总面积约530亩。(2)蚕乡资源,以水乡生产生活为载体的传统建筑、民风民俗、孝贤传统、名村名人等资源。蚕香文化:历史文化丰厚,现保存老桥8座,传统民居约100幢,老埠头约150个,古树近100株,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3)名村资源,以善治为发源的一系列社会认可,由认可而转化成的社会资源。孝贤新景:自1990年起三林的孝贤文化已远近闻名,每年评十佳标兵,已建孝35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贤公园。名村资源:三林村是省级卫生村、绿化村,湖州市民主治理先进典型。本次又列入精致小村创建,名村资源比较丰富。与一般农业不同,湿地农业是在河湖、塘田上经营的农业,与自然关系更密切,与自然湿地不同,农业湿地与乡村生活更接近。白鹭的栖息需要环境、食物、安全的多种条件,白鹭的集中栖息是环境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优质人居的报喜鸟。孝贤文化是三林水乡文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孝,三林村更好学、更长寿、更愉悦,这些具有水乡特色的乡村资源在生产性景观背景下,促使农旅项目的落地和乡村景观建设的进程得到加速。36
5三林村村庄规划5三林村规划5.1.农业产业规划对接德清有关规划,结合基地自然环境条件及产业发展现实,三林村农业产业纳入新禹现代农业综合区中,定位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对接杭州、德清有关规划三、村庄产业发展布局定位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其一产应按照南果、中渔、北荷、东桑进行布局。即白龙潭周边主要布局四季采摘水果园。村委周边主要布局观光渔田。S13高速公路以北主要布局莲藕+泥鳅种养结合型湿地农业。三林大道沿线东段两侧主要布局桑园。这些一产区块应按照旅游规划,结合观光发展。其二产主要在三林大道东段的村级工业园区内,规划“千思家纺”为观光工厂,优化外部景观环境,内部增设蚕丝系列产品体验工坊和产品展销馆游憩内容。散布于各自然村的家纺、缫丝手工作坊也可有计划地开放,作为家庭蚕桑业旅游、购物体验地。其三产相对薄弱,仅有的一些商店主要分布于高桥集镇和部分自然村,鼓励农户或外部投资者在靠近景区的自然村发展特色民宿、餐饮、电商等旅游服务业项目(图5.1)。图5.1三林村村庄规划产业布局图Figure5.1Villageindustriallayoutplan37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5.2乡村旅游规划对接杭州、德清有关规划,三林村旅游应努力接轨杭州环城游憩带,并做好新市古镇、百亩漾景区门户节点文章。努力成为禹越镇北片四村乡村休闲游的核心区。旅游要素布局总体目标按AAA级旅游景区要求设置。为此,首先做好S13三林互通区、新禹线三林村段广告宣传工作。进一步打开村入口区空间界面,加强旅游引导、交通服务工作。优化三林大道两侧景观。在村核心区布设游客集散中心,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急救站、星级厕所、停车场、购物点、景区介绍牌、活动广场、旅游车站、游船码头、客栈、餐饮等项目。在茅林自然村布设游客服务点,包括游客服务站、星级厕所、停车场、购物点、景区介绍牌、活动广场、旅游车站游船码头、客栈、餐饮等项目,优化加油站环境。先建设河港游线2.5公里和骑行绿道3.5公里沿线基础设施、环境景观、旅游接待设施等项目(图5.2)。图5.2旅游要素布局图Figure5.2Layoutoftouristelements5..3三林村整体规划(1)根据产业规划与游规划的分析,三林村整体规划以产业结构的纵向深化与38
5三林村村庄规划横向丰富为主,极大增加产业类型的自由度,力图建立起一个能有长期稳定、长效发挥、产品丰富的现代生态循环农旅示范基地,并将整个村庄作为一个景区打造,定位为精致田园,白鹭水乡(图5.3)。精致田园的概念是从产业布局及要求提出来,三林村根据产业布局分九区,为荷田新粮、五谷杂粮、稻麦主粮、荷塘养鱼、精品丝绵、花港观鱼、果园品鱼、精致桑园、精彩蚕乡;分鱼、粮、果、丝四类,均是三林乃至德清中东部农户主要经济来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白鹭水乡则是从三林村的资源出发,结合水乡特色,主打鹭鸟品牌。这种产业加文化的定位方式也是区别传统的产业定位或者乡土文化定位,能够直观的表达村庄特色与发展方向。图5.3三林村精品示范村规划平面图Figure5.3Sanlinvillagequalitydemonstrationvillageplanningplan(2)产业规划的特点39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花港观鱼、果园品鱼、荷塘养鱼的分区规划包含了渔产的观、品、养三种实现效益的方式,改变单一的养殖模式,丰富渔产结构,复杂层次,稳定收益;花—鱼、果—鱼、荷—鱼三种养殖结构配合的方式的规划,提供了村民除了桑基鱼塘这种互作养殖方式以外的、渔业养殖与其他作物配合种植的以旅游互动为目的的养殖方式的方向,也是为德清中东部水乡的渔产养殖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分为了稻麦主粮、荷田新粮、五谷杂粮三个区,以稻麦作为主粮,大面积种植,保证基本农田的利用;开发新粮,在三林村规划以莲藕养殖为经济作物的片区,鼓励支持发展莲藕周边产品,协助扶持家庭加工作坊的产生。配合种植五谷杂粮,丰富经济作物的种类,稳固化种植结构体系,也能够一定层度上避免天灾人祸的损失。同时五谷杂粮分区的规划也是积极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和更加科学的食物组成。德清水乡常见的种桑养蚕缫丝,在本次规划中分为三区,精彩蚕乡、精致桑园、精品丝绵。规划上引导村民摒弃以前粗狂的种植与蚕丝自作方式,追上工艺上的精致、种植方式的精细,同时将桑田种植作为景观来打造,增加收益途径、建设美丽田园,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三林作为禹越镇的门户村庄、示范村庄,力图带动周边村发展。规划上建设一条从南部与夏东村斜街的骑行道盘通九大分区,向东连接高桥村,村庄内部更有两条水路游线,实现片区式联合发展,努力营造全域美的氛围,为周边村庄的发展提供可考察的示范案例。40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6.1建筑景观设计鉴于对村庄风貌改善的过程控制,和对建设资金前期规划以及景观效果的把握,在充分考量了村庄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模拟了旅游发展线路,决定首先改造景观效果良好、自然资源优越、乡村特色资源突出的万鸟园周边67户建筑。乡村其他建筑的景观营造选择修缮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破旧建筑,刷白主干道三类建筑。所以,文章将主要介绍白龙潭万鸟园周边67户的建筑立面改造。万鸟园周边建筑民居聚水而居,格局紧凑,风格平庸,特色匮乏,属于三林村二类建筑。以白墙为主,较少有墙线,正面一般有杂色瓷砖贴面,屋顶有平屋顶和坡屋顶,一般是红或青色琉璃瓦、小青瓦(图6.1)。图6.1万鸟园周边建筑风貌Figure6.1Aroundthebirdparksurroundingarchitecturalfeatures三林林建筑景观设计的时候将67(图6.2)户建筑分为四个标段,分别是西北角的一标段,6户(图6.5);东北角的二标段,15户(6.6);东侧三标段,11户;东南侧四标段,25户,每户建筑立面均做了详细设计。41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6.2建筑立面设计布局图Figure6.2Buildingfacadedesign(1)风格与材料的选择①为体现水乡的特色,形成乡土记忆,首先是对67户建筑的屋檐和窗檐进行统一的设计。坡面均是小青瓦,构架用200mm的杉木,屋檐的坡度与建筑屋顶坡度一致(图6.3),窗檐材料与屋檐统一,尺寸虽窗户尺度进行相应调整(图6.4)。小青瓦桑木图6.3屋檐侧立图图6.4窗檐侧立图Figure6.3TheSideelevationFigure6.4TheSideelevationdiagramofeavesdiagramofwindoweaves42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②建筑立面材料建筑立面在材料上均是乡土材料居多,考虑与村庄环境的融合,颜色上也是选择灰色和白色为主,也是符合村庄建筑本身色彩,同时与万鸟园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呼应,不会过分突出。屋顶:喷乳胶漆,青灰色:C80M55Y25K45,小青瓦墙面涂料:白色:C0M0Y0K0,中灰色:C0M0Y0K50墙线涂料:灰黑色:C0M0Y0K90,深灰色:C0YM0Y0K70,灰黑色:C0M0Y0K90栏杆,格栅:桑木屋檐:小青瓦,灰黑色涂料C0M0Y0K90。其他还有小青砖贴面、耐候钢等。(2)若干具体建筑立面设计①一标段一号建筑与五号建筑分别为一标段东西两侧水边步行道建筑,均是假三层的二类建筑,一号是四间深,五号是两间深。建筑墙面整体均是白色涂料,屋顶是小青瓦,建构良好。有居住使用情况。建筑前侧是万鸟园的“茅林寻鹭”景点,有数棵冠幅较大的香樟,大树掩映,生态环境可人。图6.5一标段房屋编号图6.6二标段房屋编号Figure6.5ThenumberofhousesFigure6.6Thenumberofhousesinthefirstbidsectioninthesecondbidsection设计时在一号和五号外侧设计水乡剪影构架,桑木格栅搭配,一号做鱼形镂空,五号做鹭鸟形镂空,丰富立面(图6.7/8)同时鱼鸟相呼应,桑木结构相统一,也与万鸟园环境线协调。43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6.7一号建筑西侧立面构架Figure6.7ThefacadeframeonthewestsideofBuildingNo.1图6.8五号建筑东侧立面构架Figure6.8ThefacadeframeontheeastsideofBuildingNo.5具体一号建筑正面墙体用小青砖贴面,屋顶小青瓦保持不变,用青灰色乳胶漆加深颜色,檐口涂成灰色,下沿口附白求变化,木门上面加披檐(图6.9)。侧面便是加构架加入,同时勾勒墙面,使得建设轮廓更加清晰(图6.10)。图6.9一号建筑正立面图Figure6.9TheelevationofBuildingNo.144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图6.10一号建筑西侧立面图Figure6.10TheelevationonthewestsideofbuildingNo.1②二标段二标段共有15户建筑,房屋情况大郅一一致,位于东北角,也是万鸟园角落地带,园区建设了一条水上栈道与建筑门前。一号建筑建筑是二类建筑,假三层,两间深。改造首先是屋顶檐口灰黑色,搭配檐口深灰色,突出层次,门墙风格统一,门上加窗檐,墙角加墙线,西侧加构架,构架与墙体有一定具体,满足通道功能(图6.11)。其构架形式与一标段相识,均是建筑剪影,改换灰黑色方钢,格栅也是方钢,搭配小青瓦造型,另用红色钢板书“万鸟翔集”,点明主题(图6.12/13)。图6.11一号建筑正立面图Figure6.11TheelevationofBuildingNo.145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6.12一号建筑西侧立面图Figure6.12TheelevationonthewestsideofbuildingNo.1图6.13一号建筑西面构架立面图Figure6.13ThefacadeframeonthewestsideofBuildingNo.112号建筑是二层平屋顶,位于桥边,是村庄主要通道景观,视野良好。改造过程注意整体的标志树立和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前排建筑墙面用小青砖贴面,包括檐口、披檐、墙线做法与其他建筑无异(图)。利用建筑的南面与西面墙面的交汇形式,竖钢板鹭鸟飞翔造型与墙上,形成立体小空间,同时将乡土物件石磨、水槽等加入其中,点缀绿化,活化空间(图6.14/15)。图6.1412号建筑南立面图Figure6.14TheelevationonthesouthsideofbuildingNo.1246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图6.1512号建筑西立面图Figure6.15TheelevationonthewestsideofbuildingNo.12③四标段多为厂房,基本是二类建筑,多为坡屋顶,开间较多,共25户(图6.16/17)在万鸟园南侧景点入口附近。图6.16四标段建筑编号图6.17建筑现状图Figure6.16ThenumberofhousesintheFigur6.17ThestatusquoofArchitecturesecondbidsection厂房建筑由于体量较大,所以应更加注重整体,注意建筑的美感和整体色调的搭配。2号建筑在设计时正立面统一形式,檐口、木门窗统一,不做过多变化,侧立面(图6.18),侧立面统一为白色,注重建筑的轮廓线,设计了更加简洁的立面桑木构架,打破中分的格局(图6.19)。图6.182号建筑正立面图Figure6.18TheelevationofBuildingNo.247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6.192号建筑西侧立面图Figure6.19TheelevationonthewestsideofbuildingNo.2三林村建筑众多,篇幅有限,不可枚举,但是其建筑立面改造均是用了相似的材料,形式上寻求统一,又追求变化,尤其是立面构架的设计,基本上用了建筑剪影和环境资源中的鱼鸟形象,在材料上和造型上做变化;色彩上,均运用的是暗色系,与周边精密的乡村环境相契合,与鹭鸟翔集的热闹场面想对比,形成水天一色、村庄一体的自然环境。在材料上粗糙,工艺上求精,也形成对比。使得建筑风貌符合乡村环境的同时又具时代特征。6.2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乡村公共空间内容包涵的很多,包括了乡村公园、田园空间、民居间的闲置空间、街头绿地等,内容繁多,本文结合三林村村建设的景观实际情况,本文将介绍三林村的孝贤公园和万鸟园两个公园以及具有具有乡村特色的田园空间景观营造。6.2.1万鸟园景观设计万鸟园位于三林村东北部与村内水域白龙潭相通的一片养殖水面,约占15万平,东北侧有村民居住,水域周边存在大量高大香樟、构树等冠幅较大、果实丰富的树种,水域中有村民投放四大家鱼,野生条件养殖,并不投放人工饲料,只供村民垂钓。在这样具有完美栖息地的水域,吸引了大量鹭鸟来此生息,夏日傍晚,万鸟归巢,点白灵动,蔚为壮观(图6.20),故本次设计命名为万鸟园。图6.20万鸟园现状图Figure6.20WanBirdParklivephotos48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园中鹭鸟有白鹭、灰鹭两种为主,白鹭昼出夜伏,灰鹭昼伏夜出,两种鹭鸟在空间上达到共生。鹭鸟以德清中东部主营经济鱼虾养殖的鱼田为活动场所,也以万鸟园的鱼虾作为一定的食物来源,同时鹭鸟的粪便排到水域中,给予家鱼有机饲料,整个生态系统得到循环,才得以万鸟归巢能够成为一幅持久的风景。6.2.1.1设计思路万鸟园(图6.21)设计以生态—保护—互动为主要设计原则,维持生态稳定是前提,保护鸟类栖息是目的,人鸟互动为目标。全园分为三部分,从南面的“南村秋波”入口开始,向右经过“九曲鹭影桥”至“晴岚飞鸟”景点称为“鸟迹”线路;向左经过“庙后晒秋”、“鹭影清波”、“茶坊”至“茅林寻鹭”称为“鸟痕”线路;鸟园北部从“茅林寻鹭”、“白鹭汀”至“钟舍晚眺”称为“与鸟”线路。图6.21万鸟园总平图Figure6.21MasterplanoftenthousandbirdsGarden“鸟迹”线路按照鹭鸟的成长阶段设计景点与内容,“南村秋波”开始,地块设计一个横放的倒刺龙形式的构筑物(图6.22),高度为2.2—2.5m,顶部用耐候钢做出十种鹭鸟活动的形态,倒刺龙构筑物南北方向放置,引导视线关注水面,周围广场用地雕标示牌等介绍万鸟园的鸟类;沿栈道按距离设计不同年龄段的鸟类小品穿插整条49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路线,例如,在栈道开始阶段设计了七种具有冰裂纹的石磨盘,冰裂的程度从小到大放置,代表鸟蛋孵化的21天历程;在石磨盘放置完后,在“九曲鹭影桥”上设计不同年龄鹭鸟的介绍,通过桥的观察口(图6.23),观察树中鸟窝、幼鸟等状况;至最后的“晴岚飞鸟”景点,主要设置了一个竖置倒刺龙形式的观鸟平台(图6.26),整个线路到此得到点睛。“鸟迹”前段景观均由人工打造,安排鹭鸟的生长轨迹,到观鸟台,由虚变实、由静变动。图6.22“南村秋波”景点倒刺龙效果图图6.23“九曲鹭影桥”节点效果图Figure6.22"VillageAkinami"attractionsrenderingsFigure6.23TheshadowHeronbridge“鸟痕”路线也是从“南村秋波”景点开始,解构鸟的形体,作为元素设计到整条线路中。有鸟爪形状的“庙后晒秋”(图6.28)景点、鸟头形状的“鹭影清波”景点、鸟蛋形状构筑物的“茅林寻鹭”景点。沿线路的地雕、标示、解说均是讲解鹭鸟的器官、内部结构的内容,与右侧的“鸟迹”路线相对,前者讲个体,后者讲种群;前者显小,后者展大,形成对比。“与鸟”线路的设计,有三层含义,“人与鸟”,设计人与鸟互动的景观,“茅林寻鹭”(图6.29)景点设计了三个鸟蛋型的、与周围三课大香樟结合的树屋,让让与自然接触更加紧密;“生态与鸟”,设计时最大程度的保护好原有树种,同时设计的构筑物都是具有仿生效果,不至于惊吓到鹭鸟。施工时,选择在夏日的早九晚四,错开鸟类栖息的时间。在靠近水岸的地方,用水乡簖簾遮挡暴露的木栈道,避免人鸟直接接触。“鸟周边与鸟”,将线路设计在靠近居民居住的地方,村庄出资改造了三栋民房做民宿,包装三林村的丝绵产品,开发鹭鸟品牌,发挥连带效应。6.2.1.2空间上的主题设计三林村万鸟园的设计不仅在设计思路上保护生态、发展旅游、利用乡土资源,在小的空间上组织上,也是非常注意与乡村环境和鹭鸟主题想呼应的。例如万鸟园晴岚飞鸟景点的设计,在东侧广场的构图就是按照相邻建筑的轮廓来组织空间。广场的形状就是按照建筑剪影变化而来,使得景观与村庄本身发生了关系(图6.24)。50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图6.24晴岚飞鸟景点小广场的空间组织原理Figure6.24Spaceorganizationofsmallsquareofsunnybirdscenicspot同时,广场中的空间组织首先是中间供村民休息停留的茅草亭,尺度较大,显得粗管,两边分别连接园路,茅草亭抬高80cm,两边分别有盲道设计,不仅仅是考虑交通,更是丰富场地小空间,增加趣味性。广场南部有青石板和卵石铺设的溪流广场,以卵石为溪,轮廓也是借鉴溪流形式;广场上有青石板切割的鱼形地雕,有大有小,纷纷沿着园路相观鸟台方向消失,场地中有略微抬高的石磨作为汀步,连接到主要园路上。整个空间以引导为主,组织交通,场地与村庄有联系,园路与鱼鸟发生关系,在空间上达到了较好的与村庄环境相融合的效果(图6.25)。51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6.25与村庄环境融合的小广场空间Figure6.25Smallsquarespaceintegratedwithvillageenvironment6.2.1.3生态保护做法万鸟园的设计是在保护鸟类生活的前提下开发该处水面的旅游资源和打造乡村生活的科普教育的公共空间。在设计中簖簾的遮挡应用、鸟蛋树屋的设计、构筑物的仿生设计、施工阶段的时间控制都是最小程度的减少对改地块的破坏。6.2.1.4乡土文化的展示乡村设计中,最容易出现的为了迎合乡村氛围,设计风格、材料严重低劣化,企图用乡土的材料做出适合乡村的景观,往往适得其反,只会更土。在万鸟园设计与施工的原则是乡土元素艺术化,乡土材料工艺化。首先是艺术化的创意,图6.26/27分别是由倒刺龙艺术化的。图6.26“晴岚飞鸟”观鸟平台效果图及材图6.27“南村秋波”景点倒刺龙效果图及材料Figure6.26EffectchartandmaterialofbirdFigure6/27EffectchartandmaterialofwatchingplatforminsunnyskybirdsAkinamiVillage“南村秋波”景点构筑物和“晴岚飞鸟”景点的观鸟平台。同样的原型,艺术处理后既拥有乡土元素,同时不失格局。图6.28/29分别是以鸟爪和鸟蛋为原型设计的“庙后晒秋”观景平台和“茅林寻鹭”景点的树屋。上面四个景点的设计都是乡村或52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者场地的原型,利用乡土的捕鱼工具倒刺龙和场地元素鹭鸟进行仿生或者解构处理,使得各个景点都有文化的注入及展示的内容,让科普教育的初衷得到体现;材料上也都是防腐木和工字钢为主,颜色统一为木色,在施工阶段强调工艺,主色调更是在现场多次调试,更加的与周围环境融合。图6.28“庙后晒秋”景点鸟爪构筑物及材料图图6.29“茅林寻鹭”鸟蛋构筑物及材料Figure6.28ThestructureandmaterialsFigure6.29ThestructureandmaterialsofbirdclawinMiaohoushaiqiuofegginscenicMaolinxunlu还有乡土物件的直接展示,包括了瓦罐花钵的点缀,石磨汀步的使用等(图6.30)。图6.30乡土材料的直接展示Figure6.30Directdisplayoflocalmaterials6.2.2孝贤公园景观设计孝贤公园分两部分,由孝贤公园和尚书广场组成(图6.31),对应村庄宣传的“尚书遗风,孝贤三林”的口号二命名。位于禹越大道路口,是三林村村委附属公园,也是三林新村的附属公园,公园旁有篮球场、老人照料中心、乡村大舞台、公厕等公共设施,可以说是三林村的中心公园。孝贤公园景观设计应该是旧公园改造工程,它的设计思路完全是为了解决村民对原来公园使用后提出整改意见后,综合基地条件所改造的,所以很具有改造意义。53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首先需要满足是对公园内景观亭的村民意见,村民由于认识的问题,认为原来景观亭的翘角过于尖锐,冲到民居,作为村口的一个标志建筑,有碍风水。图6.31孝贤公园、尚书广场平面图Figure6.31TheplanofXiaoYinParkandShangShuSquare所以在设计中首先满足村民意愿,保持景观亭主体不变,缓和角度,同时改变原来的暗黑色为朱红色,提亮色彩,吸引村民驻足。结合村庄文化,在亭子中设计照片展示台,配合村庄每年进行的孝贤标兵评比活动,将标兵家庭事迹陈列到展示台上,让景观与生活、文化结合(图6.32)。图6.32孝贤公园景观亭图6.33孝贤公园景观桥Figure6.32ThelandscapepavilionofFigure6.33ThelandscapebridgeofXiaoXianParkXiaoXianPark54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又解决公园比较荒凉的现状,修葺原来的水中的木质栈道,增加停留空间(图6.33)。整理园路,在靠近的老人照料中心和篮球场的北侧增加了三条园路进入园内(图6.34),修剪杂草,保留园内已经成型的柳树。园内水面较小,深度较潜,又是死水,水藻较多,水体质量不好,水生动物难以生存,恶性循环,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丰富水体边岸,挖掘小的水体增加水面面积,同时利用块石驳岸护坡,保护水土,种植菖蒲等净水植物改善水体环境(6.35)。图6.34孝贤公园园路增设图6.35孝贤公园水体净化Figure6.34ParkRoadadditiontoXiaoXianParkFigure6.35WaterpurificationinXiaoXianPark考虑到中心公园的形象功能,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很注重公园的入口空间,以及加入公园的互动效应。在入口处设计了边对立的景墙,高度在80cm,强调入口空间,为缓和过硬的线条,在景墙与入口之间设计对立的矮墙花坛,种植草花,同时种植对立的栾树,在在竖向丰富空间(图6.36)。入口进入为了增加景观序列的层次性,在偏左侧起小的地形,利用村庄入口拆掉的牌坊石料,在地形上增加景观柱,青砖贴面,跟入口景观相呼应(图6.37)。图6.36孝贤公园入口景观图6.37孝贤公园小地形设计Figure6.36EntrancelandscapeofFigure6.37SmallterraindesignofXiaoXianParkXiaoXianPark55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6.3田园空间景观营造田园景观与生产性景观是不同的,是辅助田园生活和生产的景观,这类景观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村民,文章对三林村的典型田园景观做一定的介绍。首先是对田园环境与整体环境的融合,如图6.38所示,改造的内容是为避免村庄直接暴露。图6.38田园空间的改造1Figure6.38Thetransformationofruralspace1露在乡村中,同时为了阳光的直接照射,种植高大水杉,掩映村庄,同时点缀彩叶树于田园中,陪稻草人小品等,建造公园式菜地。中村内有许多零散菜地,经洁化、美化、功能化后变成系列化蔬菜公园,既是生产用地,也是生态环境优化空间和邻里交往空间,还可以进行科普、游学等活动(图6.39)。图6.39田园空间改造图Figure6.39Thetransformationofruralspace256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6.4庭院空间的文化形象赋予乡村庭景观的设计由于村庄环境的复杂和建设资金的有限,加上村民的认知问题,想要固定的庭院模式和每家每户的设计基本上不可能,三林村在庭院空间的设计上,为了结合孝贤的孝贤文化和宣传乡村文化,将庭院空间的设计主要放在庭院空间的文化形象赋予上面。三林村将庭院空间按照功能分为了九个部分(图6.40),结合孝贤文化的孝、悌、敬、诚、善、恭、礼、谦、宽九个方面,称为九礼。图6.40庭院空间的九个部分Figure6.40Ninepartsofthecourtyardspace(1)门头:门第之礼门第有门户、门楣、门望之义,广义门第观念为等级关系。今取门头入口形象之义,更多以拱手作揖形象呈现,招远朋、亲近邻、接白鬓、护稚童,尊敬四方,现“孝”之前提,敬。门头作为一般庭院景观序列的开始,要求整体整洁,风格与建筑统一,起到建筑标志的作用。(2)围墙:院墙之礼或矮墙,或栅栏,或铺砖隔之;院墙围一方成一舍,合一隅为一家,辅以形、赋57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其文,一户一院,廿尺之间,相敬如宾,家和人兴,是为孝贤文化“入则孝”。围墙作为形成庭院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设计上要求整体有一定的统一风格,三林村对于村庄围墙的改造基本上刷白,绘制墙绘,而且不不建议使用高围墙,一般用乡土材料的造型矮墙,以方便庭院内外的互动。(3)花园:花园之礼门户前厅,若掘地几方,若花钵几个,若错植几处,若散落几枝;闲情雅致,植芳草,喻美人,古人以芳草美人代君子,香远益清,是为君子之大“善”。花园是主人对于雅致生活追求的一种载体,花卉品种的选择也因主人的喜好而不同,有花钵、卵石、矮墙等组成元素。(4)菜地:园地之礼院墙之下,围地几隆,砖石作其缘,躬耕其中,植四季鲜蔬,食五谷粗粮,农耕不丢,铁锄不弃。以身教晚辈,无论富贵,勤耕隆地,不论贫贱,“谦”逊正身。庭院的菜地功能一般是为空间较大的庭院而预留,要求规划区域,种植四植时蔬,作为家庭食用。(5)杂物:屋落之礼房前屋后,角落之处,堆放闲时杂物,或柴火,或农具,或仓储,但凡院户,不论角落,皆井然有序,有方有圆。教之,人前人后如一,为孝之“诚”。杂物空间的规划要求庭院空间的整体干净整洁,日常使用工具有专门的区域存放,井然有序。(6)洗漱:家净之礼门户左右,抬地几平,寸砖围其边,活水流之;浣衣物、洁厨卫、净家务,洗漱有道,洁净有方。父母正其身,孩童学其法,是为“礼”之风俗、习惯洗漱空间是家庭日常清洗的空间,一般是用统一的水池和排水系统。(7)晒谷:迎宾之礼院落中庭,铺地几方,享烈日、展丰收、晒陈谷;闲来候宾朋、往来呼亲友;乞丐不撵,拾荒不嫌,若非盗者,皆展孝贤,“恭”敬待之。庭院空间不仅是家庭的交往空间,也是邻里之间的互动场所。(8)活动:常居之礼推门入院,芳草袭窦,左右一处,或方桌、矮几、竹塌,或小凳、木桩、条石;凡大小事,凡里外人,清茶一壶、叩指以礼,严于律己,宽于待人(9)小径:和睦之礼砖其中、草植旁,通左右睦邻,接东西来客。侧身礼让担者、老者、幼者、行车、畜生,迎面皆微笑,来去均作揖。和睦邻里,孝“悌”四方。58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小径指的是建筑之间的三级道路或者公共空间,要求路面整洁,交通便达,有一定的乡村特色,例如万鸟园一标段1号建筑与5号建筑旁道路的设计,墙上有主题墙绘,有通道标志和一定的引导功能。6.5道路景观设计6.5.1道路系统规划除确保现有三林大道、徐新公路畅通、安全、景观良好外,尽量利用现有村道扩建联通成环村慢行绿道,各级道路沿线标配标志标识、观光游憩平台、行道树、安全设施等项目,利用沿线自然村做驿站,配置餐饮、民宿、购物、体验点。其余车道、游步道按景区、社区规划要求配设。图6.41三林村道路广场布局图Figure6.41ThelayoutSanlinVillageRoadsquare59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考虑到道路的使用情况和所有权,道路规划的时候将练杭高速和乡道新禹线及两者连接的线路规划为一级道路,因为不属于三林财产,所以不必做考虑(图6.42)。二级道路是连接新禹线的三林大道和各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道路规格有两种,一种是东西走向的是三林大道,6m宽,水泥路面,如图所示,是三林村的主要景观大道;另一种就是除了三林达到以外的各个连接自然村的水泥路(图6.42),宽4m,因功能和等级相似,统称为二级道路。图6.42三林村二级道路坡面图Figure6.42ThesecondlevelroadslopemapofSanlinVillage三级道路是各个自然村中间道路和田园之间的小路,道路宽度不一,形式也多样,包括各级园路和生产中的泥土、公共空间的小路等。绿道是三林林利用各级道路和重新铺设的村庄慢行系统从村入口出发,经过村委,沿着三林大道,经徐新公路,达到万鸟园,环绕一周,最后回到村委,共3.5公里(图6.43/44)。图6.43三林村绿道坡面图图6.44三林村路口绿道Figure6.43ThethirdlevelroadslopeFigure56.44TheGreenRoadofSanlinVillage6.5.2旅游线路规划按AAA级旅游景区进行软硬件配套和旅游组织,包括:①做好客源和项目定位。主体市场为杭州亲子游游客和上海中老年团队游客,配套景点有大禹生态农庄、白龙潭、万鸟园、千思园、孝贤里等。争取市场全国美丽乡60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村观摩、培训游客。配套景点为全域。机会市场为上海、苏南商务、科普游学游客。配套景点有万鸟园、渔田等。②推荐游览线路和交通方式。主推2.5公里的水上游和3.5公里的绿道游。前者主要有摇橹船、自划船,后者主要有自行车和牛车。③进行旅游推广和游客接待。旅游推广上主要通过旅行社、自媒体、良好口碑开展,每年要举行一次以上大型节庆活动和多次小型活动,提升旅游人气。做好从村入口—游客中心—景区景点的标识引导、交通连接、服务配套工作。④做好内部旅游管理。村里要有得力的旅游管理机构,与村内外有关机构、经营实体、村民有良好协调关系,有平日和应急。图6.45禹越镇北部三村骑行规划图图6.46三林村骑行规划图Figure645ThethreenorthernvillageridingFigure6.46TourplanofSanlinVillageplanYuYueZhen三林村考虑到村庄地理区位的优越性,作为禹越北部三村发展的领头羊,为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实现区域式发展,规划了禹越镇北部三林的骑行道路(图6.45),路线连接三村,利用百亩漾自然风光。同时在村庄内部借助的绿道和村庄道路状况良好的路段,串联村庄节点,实现游行环通(图6.46)。6.5.3三林村部分道路设计实况①村庄道路道路由于对称重要求不高,,所以村庄主干道一般是水泥路面;村庄内部道路为了按就地取材的原则,确定最佳的路面材料;加强道路景观的装饰性,突出景观的适地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在设计汀步时尤其要注意尺度的把握,各级间的距离符合人性行为习惯,形成自然、舒适的步行系统(图6.47)。61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6.47三林村部分路面材料Figure6.47SomepavementmaterialsinSanlinVillage②三林就部分路段也做了景观改造,文中选取三林大道、村庄庄内部道路和部分鱼塘道路进行介绍。三林大道是三林村的景观轴线,规划提升沿线绿化景观质量,改换两侧的渔田围栏,增设鱼米蚕乡文化小品,沿线广告有组织展示(图6.48)。图6.48三林大道景观改造对比图Figure6.48ComparisonoflandscaperenovationofSanlinAvenue在保持原有鱼塘生产功能基础上,增设观景平台,利用村庄废弃建筑材料铺设路面,改善游线质量,增植景观树木,增设导游牌和休息设施,成为三生结合的休闲渔田(图6.49)。图6.49鱼塘道路景观改造对比图Figure6.49ComparisonoflandscapereconstructionoffishpondRoad62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生产道路是村庄主要肌理也是旅游发展的只要线路,在景观改造中,首先整理路面,保障交通功能,整理杂草,种植乔木形成景观道,增加标识牌,适当增设休息空间(图6.50)。图6.50三林林道路景改造对比图Figure6.50ComparisonofroadlandscapereconstructioninSanlinforest6.5.4路口标志设计三林村的入口在三林大道与新禹大道交叉口,道路入口宽度有十米左右,原来入口形象是老式牌楼,与村庄风貌不符,也应结构上的问题影响村庄交通,不利车辆的进出。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设计了负责村庄特色的具有现代美感的入口形象(图6.51)。图6.51三林村入口形象正立面图Figure6.51TheentrancefacadeimageofSanlinVillage63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6.52三林村入口形象背立面图Figure6.52TheentrancebackelevationimageofSanlinVillage入口形象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是三堵房屋轮廓剪影,前、后两堵堵长9m,高4.5m,中间,长5m,高5.4m,均是小青砖材质,轮廓颜色一百一慌,在路口较为显眼。前面一堵左侧写用耐候钢浮雕“三林村”,右侧阴刻三林村地图轮廓(图6.52)。右侧形象是建筑轮廓变形,也是三堵,前、后墙体3m长,高10m,小青砖收边,白色涂料上色,黑色涂料书“尚书遗风,孝贤三林”,后面一堵背面写“三林村欢迎您再来”;中间一堵是下窄上宽,高11.5m,白色收边,小青砖打底,与前面一堵统一材料和元素(图6.53)。图6.53三林村入口形象现状图Figure6.53TheentrancePresentsituationimageofSanlinVillage6.6旅游项目设计农旅的游客目的就是为了体验乡村文化、产业乡活动,包括农家乐餐饮、瓜果采摘、农事体验、民俗活动的开展等,三林村结合场地条件和乡土资源,进行了大禹农庄的开发和万鸟园厂房众创空间的打造。64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6.6.1大禹生态农庄设计大禹农庄位于三林村村委南侧,由三林大道隔开,占地约10公顷,主要种植果蔬琵琶、葡萄、樱桃、梨以及家常蔬菜等。设计中整理线路,有三条支路连接三林大道,打通三条东西走向的园区内部道路。主要游览线路按照唐宋元明清顺序布置,由售票点的起始,为唐,经过科普长廊,到达宋,长廊由宽3.2m高3.5m的葡萄廊架,通道内两边设置科普廊,有园区内各种植物的作物的解释说明。宋元段是园区内部中间横向道路,在路上放置鼓。到达西侧尽头是野餐家园,20m×50m占地,灶头16六个,能够同时容纳100人聚餐,然后北转到水域为明。图6.54三林村大禹农庄平面布置图Figure6.54ThelayoutofDaYuFarminSanLin全园活动布置较多,适合亲子互动、家庭出游。靠近三林大道的有龙舟竞技、足球场,在枇杷园路开设枇杷植物迷宫,梨园中本身种梨,底层养殖家禽,开展梨园迷离动物园。中间部分有野餐家园、户外拓展、蔬菜区和蔬菜采摘区。南侧活动项目有野餐家园、李子区真人CS、真心小农场、完美剧场、骑行跑道、太空沙多米诺、瓜果采摘区(图6.54)。笔者在现场走访调查中发现园区基本上按照规划的项目布置,出龙舟竞技除外,该区域被私人承包,改造为乡村婚纱摄影基地,分古装和现代两种环境打造(图5.55)。65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6.55三林婚纱摄影基地Figure6.55TheweddingphotographybaseofSanLin6.6.2万鸟园厂房改造设计万鸟园厂房改造项目位于万鸟西南角、南村秋波景点西侧,原来是一个零件加工厂,现在基本上不做生产使用,只有部分村民当做小作坊来使用,占地约1.2公顷,有四种类型(图5.57)。编号1是一层建筑,建构破败,3.5m高左右,编号2是一层建筑,现在还做生产作用,高6m左右,编号3建筑是原来宿舍,一层,四间,高3.5m左右,编号4建筑是原来村委,结构完整,两层平顶(图6.56/57)。图6.56万鸟园厂房四类建筑平面图Figure6.56Fourtypesofbuildingfloorplan66
6三林村村庄景观设计1234图6.57万鸟园厂房建筑现状图Figure6.57Presentsituationoffactorybuilding厂房改造中,将编号1拆除,在原来位置上重新建造民宿客房,共12栋,西北角设计管理房,西侧设计国道,与北侧园区连接,南侧作为会客厅。编号2厂房建构不变,主要设计为众创空间存在,有会议室、美术馆、互动工坊,中间做阳光房,有楼梯上来,可以观光万鸟园景观。编号3是原来员工宿舍,现改为管理库房和接待吧台,建构不变。编号4建筑改为餐饮中心,二楼作为会议室。中间场地原来是杂草丛生,现改造为小公园,有水池、廊架景观灯设施。东侧与万鸟园水域衔接,用木制平台填平场地,做户外咖啡用(图6.58/59)。图6.58万鸟园厂房平面图Figure6.58Theplanoffactorybuilding67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图6.59万鸟园厂房改造鸟瞰效果图Figure6.59Theaerialviewoffactorybuilding68
7三林村项目的解读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7三林村项目的解读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7.1乡村整体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统一7.1.1规划层面村庄定位一个综合性的命题,是村庄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区域发展的要求。以观光农业为背景的村庄,需要对接村庄产业、旅游和整体规划来考虑。(1)产业规划村庄主导产业是村庄经济的经济支柱,作为观光农业型村庄,主导产业有必然有两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也就是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在规划中第一要保证农业生产,不能在破坏生产的前提下去发展村庄;第二是旅游产业规划需要考虑,为产业延伸做好指导工作;第三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统一规划,农业是基础,旅游业是互补,同时规划,才能将农业的价值开发到最大化。规划眼光必须高于村庄本身,应该从区域的角度去对村庄进行合理的定位,实现区域联合发展,片区旅游资源共享互利,村庄借力周边的大格局视角。唯有格局大,才不会出现“千村一面”的尴尬处境,真正做到“一村一品”的特色村庄规划。①产业定位村庄产业定位的因素很多,区域交通、历史沿革、特色种植、村庄风貌等都是村庄产业定位的依据。笔者通过文献的阅读,结合旅游项目的配套,总结了几种观光农业型村村庄可以存在的村庄定位,其模式应该具备“农业观光+”的结构,也就是观光农业是产业的一部分,其他产业均是旅游产业的配套产业(表7.1);表7.1不同村庄定位下的村庄旅游项目开发Table7.1Villagetourismprojectdevelopmentunderdifferentvillagepositioning序号产业类型适合村庄、适宜开展项目1旅游小镇型适合:自然风光卓越,人文景观独特的村庄项目:古居故居、民宿农家、民族村落、山水开发等项目2开心农产型适合:自然条件良好,瓜果蔬菜种植业发达,区位条件优越的村庄项目:农耕体验、农产品销售、农家乐体验、瓜果采摘等3特色餐饮服适合:区位条件良好,具有特色餐饮、风味小吃、农家有机食品的务型村庄项目:农家乐餐饮、小吃街、农家野炊等活动4农产品加工适合:有农业园区为依托或有一定加工基础的区域型项目:农业科技园、观光工厂、教育基地等项目69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5休闲养老型适合:风景优美、环境优越、污染少、医疗设备完善或者周边有良好医疗水平的医院项目:老年大学、书画社、医疗中心、养老院等项目6休闲度假型适合:风景优美、交通便利项目:乡村酒店、度假村开发等7文化体验型适合:有特色文化的区域项目:乡村游学、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诉等8商贸服务型适合:城乡结合区域村庄项目:物流仓储、餐饮服务、产品加工、房屋租赁等9互联网+适合:广泛项目:电商销售、农产品销售、仓储物流等②产业策划农业生产是原始经济模式,对原始经济模式策划,确立村庄的产业发展策略,分析村庄产业特征,了解市场需求,确定村庄主导产业,明确动向。结合村庄特色,紧扣产业+文化的模式,制定村庄在区域范围内的“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那么具体的村庄产业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种:1)核心企业带动型核心企业带动型一直是我国村庄发展的主要模式,实践也证明这种模式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将生产、加工、销售做到了一体化,给农民带来了增收,规避了很多风险。作为观光农业型乡村,其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必将是其核心企业,那么将农业生产的项目策划,便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农业生产内容的额策划,即农林渔牧这些生产内容的农作策划和农业产品加工、销售、二次销售和开发的策划。2)农业合作社模式合作社组织带动模式是以专业型的经济合作组织为媒介,带动农户从事生产、加工,最后由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其形式还是由最基本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演化而[69]来,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市场决定模式和规模以及产品。3)市场带动型市场带动型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宏观调控下建立区域内的农业市场,引导农民合理的进行根据市场需求去进行农业种植和产品开发,极大的规避了风险,切实保护了农[70]民的利益。③村庄产业布局规划村庄产业布局根据村庄要素分为农业产业布局和村庄产业布局。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是立足于村庄的生产性农业,支持高效农业开发,实现农业区域式联合发展。根据农业分类,也有四种模式;70
7三林村项目的解读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农业模式,立足于基本农田,引导土地流转,加强片区规模,引入经济合作团体,实现区域规模性农业发展;林业模式,将设施农业种植与林业结合,打造农业采摘,瓜果农场等;牧业模式,将畜牧业与产品加工和休闲旅游结合,发展服务产业。养殖[71]业模式,养殖业主要是农户对产品选择和技术条件的支持,开发特色养殖渠道。村庄产业布局是利用村庄公共财产,包括土地、房屋、资源和村庄内部废弃土地、房屋,闲置财产等发展村庄产业活动。包括民宿、家庭农场、养老中心、活动中心、照料所等产业。(2)旅游规划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宿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72]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具有乡土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高效益型、低风险性以及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性等特点。观光农业也称农业旅游业,所以村庄产业规划必然存在农业和旅游业的规划,这是村庄特点所决定的。村庄旅游规划发展对策是村庄旅游构建思路,必须落实到以下几点;①突出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乡村旅游旅游产品的升级发展,重点发展乡村品牌形象。整体品牌形象的确立,有助于乡村旅游业爆点的出现,形成较大的规模,延伸产业链。例如浙江的“环杭州湾运河——水乡——古镇乡村旅游带”,“临安美丽乡村精品线——一廊十景——太湖源精品线设计——钱王故里”等设计均是在大区域品牌下发展乡村品牌,利用整体资源带来的效益,建造特色村庄。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做好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型村庄的规划主题定位是“产业+”的模式,那么村庄特色文化必然是“产业+文化”的一种规划选择。使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起来,为游客提供具有乡村风情的游玩体验。对村庄的风俗节庆活动进行包装,开发利用到旅游项目之中,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如河北农村地区的12大碗,是乡村地区红白喜事为宴请左亲右朋而准备的宴规格,有12道菜肴组成,菜品鲜有不同,但不管主家富有与否,均是12道,份量十足,河北地区农家乐便推出宴会项目,吸引游客。浙江湖州洛社钢琴小镇,有能力生产整套钢琴的企业有60多家,每年生产6万多台,占全国总量的1/8,是名副其实的钢琴之乡。洛社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明确乡村定位,开发旅游项目,挖掘文化与产业,建设特色小镇。③立足乡土,打造精品活动项目在乡村建设过程,由于定位和乡村特色凝练的不够准确,不仅是乡村风貌“千村71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一面”,旅游项目也是雷同性很高。目前乡村旅游的项目主要以农家乐、渔家乐、民俗村落、采摘、垂钓等形式。精品项目的缺失、体验项目的科普教育作用基本没有,[73]造成了乡村二次旅游吸引力的匮乏。精品项目的打造必须是具有不可复制的过程或场地条件限制较高的类型;同时,体验项目的科普和教育工作应该是首位的。福建三明市的天下第一古村培田古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龙屋想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村庄引进游学团队,在村庄内利用闲置的房屋,开办培田乡村大学,宣传农业和村落知识,定期进行交流,与游客探讨村落保护与发展;开展乡村游学项目,吸引周边城市亲子来体验村落风情和传统文化;培养和挖掘村庄贤人,退村庄历史、文化、建筑等进行宣讲等等。这样的运营团队的引入,扎根村庄、挖掘资源,打造精品项目,结合乡村去运营,才是乡村旅游规划中需要借鉴的。7.1.2景观层面乡村产业规划要求定位乡村主导产业,旅游规划要求根据村庄特色、利用乡土文化设置旅游项目。对于观光农业型村庄的规划定位离不开“产业+文化+”的的模式,景观作为规划和设计的载体,应当体现乡土性,来符合乡村规划主题,那么如何在景观中融入乡土文化便是景观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7.1.2.1乡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1)源于乡土而又延伸乡土根据前文的了解,我们知道,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的服务对象有两类,村民和游客。对村民来讲景观工程更多的是使用功能和美化功能;对游客来说,景观是体验乡土文化功能为主。而且,乡村景观的背景是农村环境,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的背景是生产性景观。所以在村庄景观规划设计中,不论是设计理念、设计风格,还是设计材料到设计的手法,又或者是景观故事的叙述都应该是来自村庄的乡土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借鉴乡土,才能为景观打上村庄的烙印,这也是村庄品牌打造的要求所致。当然,乡土特色的景观不能是乡土材料的堆砌、乡土故事的直白叙述、乡土形式的直接利用,而是精神内核在在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在形式上应该是符合现代审美、表现上具有时代特征,也就是文化的延伸与发扬。(2)环境整体协调①大环境的统一大环境的统一主要依托生产性景观背景和景观环境的统一。景观与生产性景观的主要体现在景观的布置与生产性景观观光路线的协调、景观体量与村庄建筑体量的统一,整体色彩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景观功能布局与村庄生活环境的统一等。包括材料、色彩、肌理、形态等形成的秩序,是形成乡土氛围的基础。72
7三林村项目的解读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②小环境的特质小环境的特质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注意区域景观的不同体验。体验包括多方面的,观、触、闻、使用等体验,是在景观项目上的变化和空间秩序上的变化,以及空间感受上的变化等等(3)审美原则①形式美原则秩序美与变化美的统一。秩序美所呈现的规律性和共同性是传统形式上的美。在乡村景观村包括景观材料的统一、建筑形式的相似、空间布局的对称,空间变化的节[74]奏等。变化美则是在统一中求点缀,突破规律的节奏,表现为无序混乱。例如在围墙中各种窗户的穿插,在围墙形式整体统一的情况下寻求点缀。②和谐美原则和谐美则体现在多个方面,景观工程选址的因地制宜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施工过程的生态处理,不破坏场地小生态环境;以及控制景观效果,与村庄的自然肌理,[75]村落建筑风格风格统一等。③实用美原则村庄景观的打造由于村庄整体场地相对一般景观场地较大,然而乡村建设的资金相对场地来说很有限,所以对于景观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布置,在有观赏效果的基础上,应当充分考虑其实用效果。譬如,一般城市花圃的景观形式就不适合乡村景观,或者在花卉品种选择上,也有以乡土花卉为主,可以带有生产功能。7.1.2.1建筑景观(1)建筑材料的乡土文化乡土建筑材料存在于乡村的日常生活和传统物件之中,乡土材料的应用会为景观的形象增添归属感和地域特色,这种归属感和地域特色来源与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自然[76]属性和文化属性。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由于业主(村民)的集体性造成了设计对象的复杂性,以及一般建设项目由政府出资,也造成了村庄建筑景观设计中一般只是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建筑立面的材料选择和形式便是最好的乡土文化的表达。①传统建筑材料的乡土性传统的建筑材料是某一区域居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在自然的干扰下选择的适应气候和生活习惯的材料。所以传统的建筑材料的色彩、肌理、质感能够很好的表达出当地的建筑个性和历史文化。乡土材料通过色彩影响人们的视觉体验,材料的肌理影响人们的触觉体验,材料的质感则从心理上给人以细腻、现代或古朴的感受。乡土材料由于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使得其能够称为乡土记忆的载体,能够作为地方特色而表73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77]达出村庄情感(图7.1)。色彩视觉乡土建筑材料肌理触觉乡土记忆、建筑特色质感心理图7.1乡土建筑材料的乡土记忆表达Figure7.1Localmemoryexpressionofvernacularbuildingmaterials在村庄建筑材料上,需要表现其色彩、肌理和质感中所蕴含的文化属性,让建筑的立面表达当地传统记忆,促进建筑与村庄环境的有机统一,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下去。②现在材料的乡土展示在对村庄建筑景观的材料选择当中,本土材料的选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受到环境的变化,年代的经历,乡土材料在不同时代应该是最适合建筑形式和审美的,或者说,不同时代的材料应当具有不同历史烙印、文化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内容的。那么在材料选择上就不能固执的选择乡土材料。那么就需要具有批判精神的利用乡土材料,选择性的利用现代材料来迎合乡村环境,展现乡土气息。(2)建筑形态的乡土文化①建筑形态的原型展现建筑“原型”是指在人类的每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类型都会形成一种特定的风格,而这种记忆中的风格片段就是这种建筑的最特别也最为普遍的一种“原型”信[78]息。如在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他认为人们对自然物体的模仿而形成建筑,如树木相交形成的遮蔽、山洞等。在村庄建筑设计中,由于村庄的包容性和讲究建筑的实用性,在房屋改造或者民宿建造中,一般寻求区域内建筑特色原型来指导建筑的[79]设计。建筑原型的展现主要分两步首先是分析对象,获取人们对历史和地域建筑中的抽象形式。然后对这种类型进行转译,即建构赋形,将这种类型与实际的建筑场景结合还原。原型的抽象形式获取:一般是综合区域内自然环境特点、文化特征以及宗教文化等,抽取建筑元素找到,最公元素模型,通过元素抽象建筑形式。譬如三林村建筑形式由于历经多次建造,风格不同意,但是能够根据江南水乡特色,将其抽象为村、院、墙、琉璃瓦、素、外墙线等。建筑赋形:在找到建筑的抽象形象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艺术化处理,结合场地特74
7三林村项目的解读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80]征、使用功能等条件对建筑进行设计。艺术手法就包括附加、切挖、重复、组合等手法,然后对建筑本身使用拉伸、错位、断裂、曲折等手段、例如三林村在万鸟园厂房改造项目中,对原有厂房部分保持原有主题沉重构架,通过切挖、附、拉伸加等手法,拆除原有屋顶,将入门厂房改造为具有露天观鸟台的游客中心。将后面破败厂房全部拆除,建造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民宿,建筑立面的修饰具有鹭鸟形象,将乡土资源融入建筑元素中。②建筑细节的处理建筑细节是指建筑中存在的基本构件、局部空间或界面等。如建筑中的屋檐形式、建筑立面形式、门的形式、开窗形式、墙脚处理等。这些都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对于构建建筑的形式,展现建筑的文化,表达建筑的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建筑细节的处理有以下几点内容;抽象概念:提取某一乡土文化元素,对其进行简化和抽象处理,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形象的重新树立或者原有概念的强调,将其作为具有村庄特色的标志元素或者形象。例如三林村在设计中,着重强调江南水乡建筑的细节,三林村入口,便是由江南水乡剪影形式的标志,水乡的翘角白墙和灰砖在标志上得到强调,以及万鸟园周边建筑立面用灰色墙线强调建筑轮廓。元素的重组:通过提取多种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细节元素,对其进行一定方式的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建筑语言。每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存在,如同被提取的语言词汇一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重组的方式有多种,如叠加、相交、相连,甚至是包容等。片段的借用:建筑的片段其自身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将具有特殊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建筑片断在新的建筑细节设计中加以保留和借用,使新的建筑表达出一定的历史延伸性。类型的转变:将原有的建筑形式上的乡土元素进行异化、转型,形成新的建筑语言。(3)建筑技术乡土特征①建筑形式或者材料的选择本身就是展现建筑是艺术品,作为艺术品自然具有人文属性,这个属性就包含了建筑技术的人文属性,也就是技术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技术的人文属性主要受到各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尤其是生活方式的影响。如在四川的民居建筑中,由于地区地震多发地带,建筑的技术要求相当之高,对于材料的选择也是慎重。在偏远地域山区当中,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对于牲畜养殖格外重视,建筑也就形成了一层往往是猪圈、二楼以上生活起居的格局。不同的自然环境建造了千变万化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②建筑技术的传统文化传承。作为观光农业型村庄,由于旅游产业的进入,带75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来了不同地方的人流,则建筑设计部应只有居住、美观等功能,还应具有教育功能,那么在景观建筑中,注重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游客的体验需求、立足于传统技术,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建设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景观建筑是乡土传承的重要使命。例如三林村万鸟园的倒刺龙形象的观景平台,就是乡土形象的现代技术展示的景观建筑的最好佐证。7.1.2.2公共空间的乡土景观营造公共空间是村民日常生活交流的活动场所,其功能无外乎交流、休闲、消磨以及举办一些村内的公共活动,是乡村生活的大舞台。作为日常集体生活的空间,是很好的展示乡村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村庄特色的重要空间,也是村民茶余饭后的一个精神空间,是游客逗留的的主要空间。(1)空间尺度的把控现代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把比例和人体的尺度合在一起,并提出了一种独特[81]的“模度”体系,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往往都是以自身为比例参照的。而人们对一定的环境在生理以及心理上的感知就是空间尺度。分为三个方面:人们自身与所处的环境中实体之间的比例,实体在环境中所围合形成的空间比例以及实体与空间环境所形成的关系。空间尺度的变化会给人带来心理或生理上的变化。高楼大厦之间会给人压迫感,大地草原会给人开阔感,就是不同尺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日本的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芦原义信曾通过改变建筑的高度(H)和街道的宽度(D)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了人在不同的比例关系下的心理感受。在对空间尺度的设计中具有十分参考意义。如图7.2,当D/H<1时,空间会给人一种向内的压迫感;而当这D/H趋近于1的时候,这种空间给人的感受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向内聚集感,但不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当D/H为2的时候,仍旧会产生向心感的空间,但不会让人感觉离散和排斥;当D/H的比值为3的时候,则会让人产生离散和空旷感;如[82]果这个比值继续变大,那么就会给人一种冷漠和空旷的心理感受。图7.2不同的空间尺度给人的感受Figure7.2Differentspacescaletothefeelingsofpeople76
7三林村项目的解读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村庄公共空间一般是公园、广场建筑之间的场地,对于这些场地的空间营造,应当遵循亲切为主,认真听取村民意见。例如三林村的孝贤广场中,在入口处,充分考虑到入口景墙的高度和开口大小,以及两个景墙之间的距离,在施工阶段在现场确定,为了就是不会在入口处造成拥挤感和紧迫感。还有对于公园内已存在的八角亭,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解决不必要的矛盾,即翘角过大,很冲,与民居相克的意见作为公园设计的一个部分,改变角度,这种角度的改变也是对使用者心理不适起到缓和作用,而且将亭子颜色调整为暗红色,废除之前的黑色。园亭的改造,在工程上虽然没有必要,也浪费了资源,但是鉴于乡村群体的复杂性和其受教育程度的相对低下而导致村民包容性不够的不争现实,这种改造对于村庄建设的推进和解决部分矛盾是很效果也是很有必要的。(2)与乡村环境的的协调①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村庄内公共空间的往往由于单位面积的的投入有限,所以在规模和质量上不能够与城市景观的质量和体量相比拟,所以,就需要利用村庄的自然风光为公共空间增添光彩。观光农业型村庄就需很好的利用生产性景观和村庄自然的风貌,一是切合规划主题,展示产业,二是生产性景观是天然的背景和村庄特色文化之一,更具有利用意义的是生产性景观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状态,这样对于公共空间的空间感和颜色上的体验都是在不同的。对于三林村来说,万鸟园借助白龙潭水域万只鹭鸟栖息的场景打造开放式的公园,就是对乡村资源的利用。②色彩的协调色彩是空间内重要的组成部分,能直接影响到环境中的氛围,色彩作为语言,传递出不同的信息。自然环境中的色彩由植被、山体、水流、天空等等决定。公共空间的色彩语言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加上场地内的铺装颜色、景观建筑色彩、周围建筑色彩等决定。不同的色彩会体现出不同地域居民的性格特征和环境特征。我国乡村的地域辽阔,地表地貌复杂多变,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整体色彩环境。在浙江地带乡土建筑的营造中,人们历来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体现了人们色彩朴素的价值观,白墙,绿树,灰(黑、青)瓦是浙江地区常见色彩搭配。墙面涂刷白色涂料或者直接裸露土的原色(浅黄、红褐色)作为墙面的色彩,再配以窗框的深褐色和其它的构建(墨绿色、黑色)等构成常见的乡土色谱。所以公共空间的色彩吸取应当不脱离浙江乡土建筑的颜色体系,或者颜色选择相近的色彩体系。三林村的孝贤公园入口的景墙就是选择了灰色系的小青砖,一是村庄建筑以小青砖居多,二是为了与公园内的水体颜色相接近,三是孝贤公园靠近村委,为了体现村委相对较为严肃的77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氛围。(3)乡土物件的的文化表达乡土物件是村庄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器物,随着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有些器物已被淘汰,有些虽存在当使用率不高。但是不妨碍乡土物件所表达的场景记忆和文化记忆。在景观中加入乡土物件或者乡土物件抽象出来的景观一方面是乡土文化的直接展示,另一方面是也是这些乡土物件的重新使用,赋予其观赏功能,兼具了教育功能。文章调查了部分乡村物件,对其带有的场景记忆功能给出一定的解释(表)。表7.2乡土物件的场景记忆Table7.2Theawakeningoflocalobjectstolifememory乡土物件场景记忆场景类型瓦罐存粮、腌菜生活场景打稻机收割、打稻、扬谷生产场景木船撑船、捕鱼、赶集交通方式竹匾劈竹、抽篾、编织工艺制作石磨碾米、磨粉饮食方式倒刺龙捕鱼、虾生活场景公共空间或者说乡村景观中的乡土物件的应用不能是简单的陈列展示,应该是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来实现的;①直接展示将要表达的主体或常被人们忽略的部分,以最引人注目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在景观节点和主要道路等地方展示乡土物件,强化其特征,能够有效的达到宣传和对场景点题的作用。按在形式美的和意境美的原则,将乡土物件两三或者组合的方式直接展示在游客和村民面前,是对乡土物件最直观的利用。②重构重构是指将对象的部分内容进行替换,然后重新构成新的内在秩序,或者说重构就是艺术构成设计当中的打乱组合。重构的设计目标不是要创造新的符号,而是要保留原有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意义。③功能置换很多乡土物件在今天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其功能的效率性可能已经被被淘汰,通过功能置换,重新赋予新的作用是对乡土物件的二次创新。例如很常见的瓦罐作花盆、石磨变汀步、木桩成坐凳、木船养花卉等。7.1.2.3庭院空间的文化体现《玉篇》中:“庭者,堂前阶也”;“院者,周坦也”。庭院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庭院一般是指建筑前后与围墙或其它形式所围合成的空78
7三林村项目的解读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间。形式上让庭院的空间了双重属性高,开放和封闭。美丽乡村发展中,在由于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大,程度也不断加深,庭院作为村民每天都会用到的伪公共空间,其规范化设计,对庭院内部空间赋予新的含义势在必行。常见的庭院类型主要有四面围合式、三面围合式、二面围合式和单面平台式,其中单面围合是指由地形所形成的平台空间(图7.3)。图7.3庭院的不同空间形式Figure7.3Differentcourtyardspaceform①庭院的文化传承中国传统园林中,庭院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不论是建筑、庭院的阴阳相合理念,还是古典园林庭院中“一池三山”的鼎力思想,都是在小小的庭院中体现主人的情感和境界,庭院是家庭和邻里的精神场所。其休息、聚会、通道、劳作等功能决定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不同地域庭院的文化表达载体是不同的,譬如植物,北方常植槐树,槐树树干魁梧有力中,展现生命坚强,在庭院中表达家族兴盛。南方常植桂花,区谐音吉祥折桂之美意,枇杷则是被人们称为“备四时之气”的佳果。庭院之中常有汲水井,一是方面吃水,二来也是求得家族如水流源远流长之意。三林村在明确村庄孝贤立村的思想后,创意性的在村庄庭院建设中给出指导意见,不强求形式,庭院分为九个部分,分别对应孝、悌、敬、诚、善、恭、礼、谦、宽九礼,赋予庭院村庄文化特色。②庭院空间的营造手法并置:并置是指在庭院的空间的建筑、墙体、门边界三要素并置组合,也就是元素是在同一时空存在的,平行叙述。作为庭院来讲,主要元素就是并置存在的,譬如中国古典园林中庭院必有门,不论门的形式材料还是大小的差异,院门是并置存在的。这种并置元素的存在其实对于庭院空间划分是其决定作用的,门将庭院分为内外空间、屏风将庭院空间再次分割,同时门和屏风也是不同景观序列的开始。元素置换:元素置换的对象往往是对庭院基本要素的改变,例如庭院围墙是庭院空间组成的不可或缺元素,那么那么不同围墙材料和形式的改变往往会达到不同空间效果和景观层次。四面实墙庭院营造的空间相对私密也较安全,将围墙开窗镂空,庭院将会变得通透。改变镂窗的形式,就会庭院的活跃层度。79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穿插要素:要素的穿插是一种元素通过穿插、延伸到另外一种元素当中去。例如,围墙的乡土材料穿插,乡村景墙很多时候回加入瓦罐等乡土元素,来增加村落气息,也是对村庄历史文化的展示。7.1.2.4村庄道路的设计村庄道路不同于城市,不仅具备最基本的穿流性交通功能,还具备服务生产活动、方便邻里交往、连接基地场所、提供游憩空间的驻留性交通功能。(1)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系统构成了乡村的基本骨架和肌理,串联各个自然村庄,结合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旅游需求,在村庄道路规划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路网,还应考虑乡村经济条件,做到结构清晰、经济安全的要求。①道路等级划分乡村道路等级一般分为三级:主干道、次干道和之路。主干道一般会是国道、省道、乡道或者与之相连接的道路。起码是双向车道,宽度应根据交流流向确定,同时考虑会车道、公交站牌、路灯、临时停车场等道路设施。次干道主要连接各个自然村落以及生产用道,满足生产车辆的进出方便,加强村庄内部联系。支路为自然村内部联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村巷道路,要求路面硬质化,满足步行出行。②旅游线路规划观光农业型村庄由于旅游产业的存在,在村庄道路规划的时候应当考虑旅游线路的安排,一般是串联村内生产性景观和旅游景点、村内餐饮住宿等。(2)村庄入口设计村庄入口空间是乡村景观的重要节点,入口空间的营造对乡村形象的树立、整体风貌的展现、旅游资源的导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功能交通功能:入口空间空间首先应当满足交通功能,根据村庄的位置,应当做好人流与车流交汇与疏通的作用。那么就要考虑到村庄的日常车辆大小和高度以及流量,相应的设计村庄入口的开口大小和是否需要围合式的开口。三林村就是考虑到三林原来村庄入口是围合的牌楼形式,一是有碍于大型车辆的出入,妨碍生产;二是牌楼形式已经与现代江南水乡的整体乡村环境不符,脱离了年代,故将其重新拆除,运用了设计感较强的相对现代的入口形式。标志功能:村庄入口有对村庄界限划分的标志功能,是村庄路线组织和游线展开以及空间序列开始的标志。组织恰如其分的入口空间常能带动游人进入角色,引起兴奋、期待、好奇等情绪。三林村的入口就开始借助对立的入口景墙,作为村庄景观空间的开始,同时也是村庄游线的开始。80
7三林村项目的解读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文化功能:村庄入口空间是一个村乡土文化的展示和广告宣传的重要地点。三林村入口的形式首先是江南水乡建筑的抽象和具化,说明水乡风格,浮雕“尚书遗风,孝贤三林”介绍三林村的孝贤文化。②设计原则选址合理,安全科学。村庄入口作为乡村主要的交通汇流点,应当注意入口的选址安全,考虑与主要干道的交接,与居民点一定的距离,平坦开阔,与周围景色想协调。空间有序,收方自如。入口景观作为乡村景观序列的起始点,应当是尺度适宜,与村庄环境连接紧密,做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因地制宜,基地取材:乡村景观的乡土气息展现最主要的就是乡土材料的使用,乡土材料是乡村地区长期以来生活生产选择的结果,具有乡土记忆。主题突出,造型新颖:乡村入口可以说是村庄的名片,加上由于路口停留时间较短,那么就需要在相对极小的区域建造辨识度极高的乡村形象,在造型上和材料上需要相当考量。(3)道路景观设计①道路景观设计的路面设计是一大重点。路面材料需具有防滑、耐磨、经济等特征,还需有视觉效果。鉴于村庄的包容性较低,应该使用常用材料,以及乡土材料的使用,例如磨盘汀步,条石路面等。②道路绿化乡村道路绿化一般不存在绿化带的部分,基本都是考虑两侧绿化,使用乡土树种,改善换进环境质量,起到遮阳避暑,美化村庄的作用。坚持适地适树,不破坏生态环境,减少对名贵树种的种植,乔、灌、草相结合,色叶树搭配的方式。乡村道路绿化由于管理不如城市道路细致,尽量较少地被草花的自然种植,否则很容易杂草丛生,影响道路美观。适当种植花境,营造野趣的乡村风貌,花境尽量有围栏围合。主干道绿化应按照城市道路绿化标准配置植物,次干道在道路宽度紧张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高达乔木种植,以免生产工具进出遇阻,耽误生产,这也是对道路植物景观的保护。在景观节点上,做透景、框景等艺术化植物配置,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③公共设施交通标志、路灯、导游牌及绿化带护栏、景观小品、垃圾桶、座椅等。在满足各个设施功能的情况下,结合乡土文化,发挥景观效果。这些公共设施的设计能够起到契合主题、增加趣味的作用。乡村交通由于存在线路的相对短途但又复杂情况,各种小品和指示牌等设置会给游客指引交通和引人入胜的作用,但是由于对于村民来讲,81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村庄道路是相当熟悉、和游客来讲是相当陌生的存在,而游客使用又有限,所以,公共设施布置便要求数量相对少,但是信息必须完整清晰,标志牌尺度相对较大,易发现等特点,形式上要符合村庄生活,当有符合现代审美。7.2互动性景观打造互动性景观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形式与空间的巧妙处理,将人的被动式欣赏变成主观的能动参与,使人积极充分地参与到园林景观与环境中去,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景观参与,并且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互动性景观的打造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课题,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例来作证,本文仅就在三林村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的学习来浅谈互动景观打造的几个要点。7.2.1互动对象的确定(1)人与景观的互动①村民与景观的互动乡村景观最直接的使用者是乡村村民,所以互动对象首先应村民。对于村民来讲,互动性景观的含义有三点;第一,广义层面上的讲景观与乡村资源有了关系便是互动。乡村资源的所有者是村民,那么与乡村资源与景观发生关系,便是与村民有了互动,互动的含义便是景观与村庄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村庄品牌有了联系。作为观光农业型村庄,利用其生产农业景观背景,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村庄,发展旅游,直接惠利村民,帮助村庄建设特色品牌,便是互动性景观。在三林村庄便是利用其养殖业和蚕桑业和孝贤文化以及鹭鸟背景,确定“精致田园,白鹭水乡”的村庄主题,利用白龙潭的鹭鸟资源建设万鸟园,打造村民公园,同时建造民宿,打造众创空间,同时利用乡村生产性资源,建设农庄,开展项目,便是村民与景观互动的第一层含义。第二,村民作为村庄的主人,需要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发挥主人公意识,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参与村庄的规划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在设计阶段,出言献策,提出问题,参与筹备,争取设计出满意度最高的作品。三林村孝贤公园的景观亭改造就是在村民的提一下进行的,上文已提过,不在赘述。在施工阶段,村民积极参与,一方面是薪酬回报,二来是作为村庄主人,施工过程积极性和责任感是其他施工团队无法具有的。三林村的万鸟园部分施工工作,便是由村民施工队完成。第三便是狭义上的景观互动。村庄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应当尽量满足村民的使用功能。例如水车不仅是乡土物件的摆放,能够达到车水功能,帮助生产,便是村民所希望看到的。82
7三林村项目的解读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②游客与景观的互动乡村旅游与一般旅游的最大区别就是对游客对乡土文化的体验需求。那么景观设计过程便要求两方面,一是景观的互动,二是旅游项目的互动。景观互动例如上文的水车,不能是单单的构架,游客若能自己体验踩水车汲水的乐趣,就会得到乡村旅游的满足。景观项目的互动例如三林村大禹农庄里面的果蔬采摘和亲子活动。(2)人与人的互动游客对乡土文化的体验,包括了风俗习惯、饮食习惯,人与人的互动便是最好的体验方式,包括农家乐体验、民宿体验等等。7.2.2互动性景观营造的内容(1)民俗文化村庄景观建设需设置互动及共享平台,传统文化的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历史角色需要在村庄建设展现出来;另一角度,民俗活动又在不断翻新,刻上潮流的记号,从而又影响着我们的设计。大众的文化体验需求和渴望互动得到感知和体悟是民俗文化在乡村景观中能够存在的重要原因。民俗广场、农业公园、农事博物馆、农家乐、采摘园、、小吃街等不同项目因地制宜的的设计使得人与景观互动的同时,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潜移默化的进行着。(2)行为需求景观的的决策者始终是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来影响景观,所以在设计中就要以人为本,弄清楚人在景观中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人在景观中的行为想法即心理需求,而且并不受场地制约。人们的早起锻炼、遛狗,野钓等具体行为和随之带来的身心舒适、心情舒畅扥抽象行为均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得到满足,这要是设计的依据之一。行为需求的满足,是互动性景观设计功能实现的保证。如河道、悬崖景点一般需设置栏杆,陡坡较大需设计台阶、缓坡等,一般场所需导览系统等就是为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在观光农业型村庄需满足人们接触自然、体验村庄文化的行为需求、例如万鸟园科普的设计,民宿体验项目设计等。(3)感观体验感官体验性景观形象设计是通过感官体验激发人们情感、思维、行动的综合互动,其实质就是人与景观的互动。现代审美情趣及人性的需求促使了互动性设计的出现。①视觉通过材料、颜色以及尺度、肌理的设计,满足视觉审美的景观效果。三林村万鸟园周边建筑色彩的统一,整体的刷白,搭配灰色的墙线,加上水体的浅绿,整个画面宁静和谐,夜晚万鸟回归,翠绿香樟下鹭鸟点白斑驳灵动,感觉生命的跳跃。83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②触觉触觉在人们了解景观抽象形象后更加主观的感受景观,能够加深人体内外与景观的双重互动。例如很多卵石道路的铺设,很容易吸引游客脱鞋感受足底的自然按摩。③听觉声音会提供很多信息,能够影响场地的氛围。很多的钟声很给人带来庄严安静肃穆的氛围,城市广场的具有活力的音乐会刺激人兴奋。在三林村的孝贤公园设计了夜晚的轻音乐播放系统,让劳作一天的人们来此放松,万鸟园入口进店本没有喷泉,后考虑到场地位置的相对偏远,没有生气,加入喷泉,水花激荡的声音会和鹭鸟鸣叫融为一体,让景观融入环境,使得场地更加和谐。(4)互相项目景观打造中最直接的设计就是互动项目的设计,也是最能体验乡村文化的手段。三林村在项目设计上有大禹农庄的设计、采摘园设置,万鸟园观鸟项目设计等一系列互动项目。乡村旅游项目互动性打造应该首先考虑考虑文化互动,例如大禹农庄的科普展示,万鸟园的鹭鸟观察,第二考虑人与景观互动,包括亲子互动、家庭互动。村民互动等等;再考虑城乡互动,例如厂房设计,就是打造众创空间、吸引城市投资及人才。84
8展望8展望本论文通过笔者对文献和自身参与项目实践经验提出关于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护设计的两个问题,即乡村整体规划与乡土景观的统一和互动性景观打造,继而借助德清三林村实例,对于整体规划和景观进行和分析,一定程度上的构架了对应两个问题的景观规划设计体系,是对三林个例最好的升华,能够知指导类似乡村在类似问题上进行建设。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以及时代下两个问题所呈现的景观上面的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还需考察以及论证。同时三林村也是非常小的个例,其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式手段不能作为理论依据的来源,所以存在一定的以点概面的情况。对于观光农业型村庄的建设,还需广大乡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8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韩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今年将启动[J].农村农业农民月刊,2013(6):7-7.[2]祝卫东,陈春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二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J].农村工作通讯,2016(4):12-14.[3]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4]赵建华.农业多元价值导向下郑州城郊宜农社区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5]高尚.浅论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的重大意义[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19):94-94.[6]王缉思,张美丽,朱文全,等.田园综合体:打造中国乡村新形象[J].农家书屋,2017(6):58-59.[7]卢贵敏.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综合施策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J].中国财政,2017(15):20-23.[8]冯珊珊.论道特色小镇PPP基金商业回报[J].首席财务官,2017(7):52-55.[9]刘达华.略论旅游农业[J].特区经济,1989(6):28-28.[10]曹瑞.浅析娄底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2013(6):56-60.[11]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J].世界农业,1998(1):25-26.[12]刘军萍,郭焕成.观光农业发展之研究[C]//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03.[13]柏振忠,张叶晶,李亮.湖北武陵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理论月刊,2013(8):168-171.[14]张晓龙.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相关阐述[J].旅游纵览月刊,2016(8).[15]郑健雄.台湾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C]//观光农业与休闲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2008.[16]徐明,熊哲,孙咏华.国际休闲农业组织研究及其对中国农业旅游国际化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0(10):16-17.[17]曾芳芳,朱朝枝.圆:一种解读休闲农业开发理念的文化视角[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313-316.[18]李江梅,王海霞.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延伸[J].农村科技,2010(9):116-116.[19]刘荣章,翁伯琦,曾玉荣,等.休闲农业新理论及其在闽北的应用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4):5-8.[20]郑健雄,郭焕成,陈田.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休闲产业发展[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21]中国园林.《欧洲风景公约》:关于"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J].中国园林,2007,23(11):10-15.[22]陆宇.论述乡村景观保护及设计[J].新农村:黑龙江,2017(9):181-181.[23]DEREKH.Ruraltourismmanagement:sustainableoptionsconference[J].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2000,2(4):295-299.86
参考文献[24]MACDONALDR,JOLLIFFEL.Culturalruraltourism:evidencefromCanada[J].AnnalsofTourismResearchJournal,2003,30(2):307-322.[25]AKPINARN,TALAYI,CEYLANC.Ruralwomenandagritourisminthecontextofsustainableruraldevelopment:acasestudyfromTurkey[J].Environment,DevelopmentandSustainability,2004,6(4):473-486.[26]MCGEHEENG.Anagritourismsystemsmodel:aWeberianperspective[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07,15(2):111-124.[27]KEITHD,RILLAE,GEORGEH.Obstaclesintheagritourismregulatoryprocess:perspectivesofoperatorsandofficialsintenCaliforniacounties[J].AICIssuesBrief,2003,(22):1-6.[28]LOBORE,GOLDMANGE,JOLLYDA.AgritourismbenefitsagricultureinSanDiegoCounty[J].California-Agriculture,1999,53(6):20-24.[29]郑永辉.日本的“观光农业”[J].农村.农业:农民,1996(2):41-41.[30]ANNE-METTEH.Agriculturaldiversificationintotourism:evidenceofaEuropeancommunitydevelopmentprogram[J].Tourismmanagement,1996,3:103-111.[31]耿红莉.德国市民农园发展概况及对北京的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30(6):9-13.[32]JOHNSONandD.Gale.Agricultureandthewealthofnations.AmericanEconomicReview[J].TourismManagement,1997,87:[33]RICHARDS.Ruraltourismandthechallengeoftourismdiversification:theeaseofCyprus[J].TourismManagement,2002,6:233-244.[34]范子文.德国的市民农园[J].世界农业,1998(7):49-50.[35]奚婷.意大利绿色农业游[J].中国乡镇企业,2013(2):83-84.[36]彼得罗,瓦伦蒂诺,兰伟杰,胡敏.意大利文化和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3):10-13.[37]郑慧.聆听大自然的呻吟——浅析《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自然观[J].安徽文学月刊,2009(4):155-156.[38]唐向红.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视角:aperspectiveofJapan[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39]成日至.新加坡兴建农业科技公园[J].新农村,1999(12):23-23.[40]OPDAMP.Metapopulationtheoryandhabitatfragmentation:areviewofholarctic-breedingbirdstudies[J].LandscapeEcology,5,2;93-106.[41]EDWARDB.Environmentplanningfor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7,14,1:108--135.87
参考文献[42]余美珠,袁书琪.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及开发对策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2-67.[43]毕洪文.我国旅游观光农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J].北方园艺,2006(1):61-62.[44]MCGEHEENG,KIMK.MotivationforAgric-TourismEntrepreneurship[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04,43(2):161-170.[45]ISABELLEPOUDEVIGNE,SABINEVANROOIJ.Dynamicsofrurallandscapeanddrivingfactors:acasestudiontheseinevalley,Normandy,France[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1997,38(2),93-103.[46]KELLYR,MACINNESL,THACKRAYD.TheCulturalLandscape:PlanningforaSustainablePartnershipBetweenPeopleandPlace[M].London:ICOMOS-UK,2001.[47]SYLVAINPAQUETTE,GERALDOMON.TrendsinrurallandscapeandsociodemographicrecompositioninsouthernQuebee(Canada)[J].LandscapeandPlanning,2001,55(5):215-238.[48]LIPSKYZ.Thechangingfaceofczechruralandscape[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1995,31(1):39-45.[49]郭巍,侯晓蕾.从土地整理到综合规划荷兰乡村景观整治规划及其启示[J].风景园林,2016(9):115-120.[50]杨尊尊.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于杨凌小韦河流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51]张晋石.荷兰土地整理与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6,22(5):66-71.[52]王云才.中国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3.[53]张赞.乡村景观的视觉生态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54]PERERJ.Parks.JamesP.Schorr.SustainingopenspacebenefitsintheNortheast:AnEvaluationoftheConservationreserveprogram[J].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1997,(32):85-94.[55]ZHONGLINSHENG,XIAODUNING,钟林生.Ecotourismanditsplanningandmanagement,areview生态旅游及其规划与管理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0,20(5):841-848.[56]韩非,蔡建明.我国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演变与重建[J].地理研究,2011,30(7):1271-1284.[57]于淼,边振兴,李建东.RS与GIS支持下的桓仁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4):106-114.[58]张赞.乡村景观的视觉生态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59]刘之浩,金其铭.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演化[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4):120-123.88
参考文献[60]汪辉,洪辉铭.詹姆斯·科纳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与实践解析[J].林业工程学报,2013,27(1):120-124.[61]亨特.环境景观识别设计:都市・游乐・平面艺术[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2]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20(4):30-33.[63]董璐.乡村景观吸引力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64]聂兰生,宋昆.交往与社区营造:未来城市社区结构形式探讨[J].城市开发,1997(9):7-9.[65]AUDITSCOTLAND.CommunityPlanning:AnInitialReview[Z].Edinburgh:AuditScotland,2006.[66]张军.基于社会化条件下的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戏剧之家:理论版,2011(3):86-86.[67]徐晓霞.城市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5.[68]胡兆量.关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J].地理教学,1999(4):1-3.[69]陈晖涛.“合作社+农户”: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想模式[J].理论观察,2009(3):97-99.[70]胡若哲,邢庆春.政府在发展市场农业中的作用──河南省扶沟县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调查[J].农村经营管理,1994(6):35-36.[71]杜彦坤,栗华田,李明.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融资模式创新分析[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11):21-26.[72]张一博.浅析乡村旅游营销[J].现代企业,2007(11):58-59.[73]陈丽凤.基于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74]杨冰心.建筑网格设计与秩序美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75]马宗保,马晓琴.人居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西北少数民族聚落生态文化浅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127-131.[76]唐祖辉.新农村景观的乡土特色表达策略研究——以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为例[D].浙江农林大学,2013.[77]周润.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当代本土建筑的材料表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78]于一凡.城市空间情感与记忆:城市空间的文化形态[J].城市建筑,2011(8):6-7.[79]王贵祥.建筑理论、建筑史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读新版中译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有感[J].建筑师,2013(5):101-108.[80]王斌斌.建筑设计中的抽象艺术评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81]王晖.勒·柯布西耶的模度理论研究[J].建筑师,2003(1):87-92.[82]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89
附录附录:图表索引图目录第二章图2.1乡村景观地域特色构成要素划分体系(图片来源:笔者自绘)........................9第三章图3.1乡村文化形成因素图解(图片来源:笔者自绘)...............................................21图3.2江西婺源油菜花景观(图片来源:http://map.baidu.com/)............................21图3.3浙北地区鱼田景观(图片来源:http://map.baidu.com/)..................................21图3.4安徽池州傩戏表演((图片来源:http://map.baidu.com/).............................21第四章图4.1杭州在三林都市圈的位置(图片来源:笔者自绘)............................................25图4.2三林村的区位(笔者自绘)(图片来源:笔者自绘)........................................25图4.3三林村14个自然村庄分布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26图4.4三林村90年代水乡风貌记忆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28图4.5三林村三类建筑分布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0图4.6三林村一类建筑现状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0图4.7三林村二类建筑现状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1图4.8三林村三类建筑现状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1图4.9三林村社会经济现状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2图4.10三林村用地现状饼状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3图4.11三林村在长三角都市圈的位置(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4图4.12三林村新市古镇和百亩漾区位关系(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4图4.13禹越北部三村的区位关系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4图4.14三林村位于“鱼米蚕香精品线”上(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5第五章图5.1三林村村庄规划产业布局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7图5.2旅游要素布局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8图5.3三林村精品示范村规划平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990
附录第六章图6.1万鸟园周边建筑风貌(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1图6.2建筑立面设计布局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2图6.3屋檐侧立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3图6.4窗檐侧立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2图6.5一标段房屋编号(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4图6.6二标段房屋编号(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3图6.7一号建筑西侧立面构架(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4图6.8五号建筑东侧立面构架(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4图6.9一号建筑正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4图6.10一号建筑西侧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5图6.11一号建筑正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5图6.12一号建筑西侧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6图6.13一号建筑西面构架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6图6.1412号建筑南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6图6.1512号建筑西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7图6.16四标段建筑编号(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8图6.17建筑现状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7图6.182号建筑正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7图6.192号建筑西侧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8图6.20万鸟园现状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8图6.21万鸟园总平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49图6.22“南村秋波”景点倒刺龙效果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1图6.23“九曲鹭影桥”节点效果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0图6.24晴岚飞鸟景点小广场的空间组织原理(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1图6.25与村庄环境融合的小广场空间(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2图6.26“晴岚飞鸟”观鸟平台效果图及材(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3图6.27“南村秋波”景点倒刺龙效果图及材料(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2图6.28“庙后晒秋”景点鸟爪构筑物及材料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4图6.29“茅林寻鹭”鸟蛋构筑物及材料(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3图6.30乡土材料的直接展示(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3图6.31孝贤公园、尚书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4图6.32孝贤公园景观亭(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591
附录图6.33孝贤公园景观桥(图片来源:笔者自摄)..........................................................54图6.34孝贤公园园路增设(图片来源:笔者自摄)......................................................56图6.35孝贤公园水体净化(图片来源:笔者自摄)......................................................55图6.36孝贤公园入口景观(图片来源:笔者自摄)......................................................56图6.37孝贤公园小地形设计(图片来源:笔者自摄)..................................................55图6.38田园空间的改造1(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6图6.39田园空间改造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6图6.40庭院空间的九个部分(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7图6.41三林村道路广场布局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7图6.42三林村二级道路坡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8图6.43三林村绿道坡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8图6.44三林村路口绿道(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8图6.45禹越镇北部三村骑行规划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9图6.46三林村骑行规划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9图6.47三林村部分路面材料(图片来源:笔者自摄)..................................................62图6.48三林大道景观改造对比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62图6.49鱼塘道路景观改造对比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62图6.50三林林道路景改造对比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63图6.51三林村入口形象正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63图6.52三林村入口形象背立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64图6.53三林村入口形象现状图(图片来源:笔者自摄)..............................................64图6.54三林村大禹农庄平面布置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65图6.55三林婚纱摄影基地(图片来源:笔者自摄)......................................................66图6.56万鸟园厂房四类建筑平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66图6.57万鸟园厂房建筑现状图(图片来源:笔者自摄)..............................................67图6.58万鸟园厂房平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67图6.59万鸟园厂房改造鸟瞰效果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68第七章图7.1乡土建筑材料的乡土记忆表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74图7.2同的空间尺度给人的感受(图片来源:笔者自绘)............................................76图7.3庭院的不同空间形式(图片来源:笔者自绘)....................................................7992
附录表目录第三章表3.1不同地理条件下的观光农业型村庄规划发展方式(图片来源:笔者自绘).19第四章表4.1三林村各个自然村人口及耕地面积(图片来源:笔者自绘)..........................26表4.2三林村部分老桥调查表(图片来源:笔者自绘)...............................................28表4.3三林村主要植被(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1第七章表7.1不同村庄定位下的村庄旅游项目开发(图片来源:笔者自绘)......................69表7.2乡土物件的场景记忆(图片来源:笔者自绘)...................................................7893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胡小风,男,1992年生,安徽人。本科就读于合肥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5年9月在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攻读风景园林专硕硕士学位,导师马军山教授。研究生学习期间参与了例如《德清县“美丽乡村”升级版战略规划》《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方案》、《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精致小村建设方案》、《德清县禹越镇夏东村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方案》、《德清县禹越镇高桥村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方案》、《德清县禹越镇木桥头村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方案》、《德清县禹越镇东港村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方案》、《德清县钟管镇曲溪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方案》、《浙江省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红旗村农业园设计方案》等乡村景观规划综合项目中负责重要工作,并且以饱满的工作量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发表论文:胡小风,陈雨声,胡涛,马军山.德清美丽乡村师范村建设[J].山东林业科技,201894
致谢致谢在论文即将完成之时,喜悦之余心中充满了不舍,转眼间我即将离开陪伴我研究生两年半成长的母校,在此想对那些曾经给予我诸多教诲、关心和帮助的老师、同学和亲人们表示感谢。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马军山老师,论文从选题到修改再到定稿都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老师开阔的思维、高瞻远瞩的学术见解总能让我在遇到瓶颈时重拾方向。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侮人不倦的教育品格以及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使我受益终身。借此机会,向我的导师表达我深深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论文工作的深入开展离不开师兄师姐的细心协助,衷心感谢肖云飞、郭竹林、吴王锁师兄和骆珎熹、许佳凤、汪卉学姐,祝你们在景观设计的道路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感谢实习张召平、同事金泓桦在图纸和制作和现场调研工作上的支持,希望学业有成、事业飞腾。感谢同门胡涛、陈雨生、王瑾、陈丽丽、徐青、徐梦颖六位在学习和生活以及在论文的构思方面提供的帮助。尤其是一起工作的一年,朝面暮见,互相协助,希望未来安好。感谢汉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提供我实习平台与参加诸多实践项目的机会。感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的各位老师在我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对我的诸多指导并给予我珍贵的学习机会与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谢他们给予我一如既往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回报他们的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源动力。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致以最真诚的谢意!胡小风二零一七年十一月浙江·临安·浙江农林大学9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原创】浙江黄岩永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 某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文本
-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整理
- 同济大学605景观规设计原理806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考研内
- 基于农村乡土景观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文化要素体现
- 探析商业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 新农村背景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专类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金义都市核心区块月季主题公园为例
- 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七社新农村绿色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最终版
- 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原则与发展趋势论文
-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
- 广西雷公岭矿山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 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原则与发展趋势
- 浅谈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