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50 KB
  • 31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培训课件.ppt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二○一○年八月张进德 讲解内容:第一部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第二部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案例 第一部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则5工作程序6矿山地质环境调查7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8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编制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及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闭坑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中引用了其他标准的条款,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可以根据列出的规范标准,查阅相关的内容。 术语和定义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总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要坚持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在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等基础上编制,并符合相关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采矿活动的影响区。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建筑用砂石粘土、油气、煤层气、地热、矿泉水等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小的矿山,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可参照附录I执行。 工作程序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编写和图件编绘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范围应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2、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主。3、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参见附录J4、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精度。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0,有重大影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1、评估范围: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分析确定。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评估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3、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矿山地质灾害、矿区地下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情况。影响程度分级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严重地质灾害规模大,发生的可能性大影响到城市、乡镇、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各类保护区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受威胁人数大于100人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产生导水通道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大幅下降,或呈疏干状态,地表水体漏失严重不同含水层(组)串通水质恶化影响集中水源地供水,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困难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占用破坏基本农田占用破坏耕地大于2hm2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大于4hm2占用破坏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大于20hm2较严重地质灾害规模中等,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影响到村庄、居民聚居区、一般交通线和较重要工程设施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受威胁人数10~100人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地下水呈半疏干状态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漏失较严重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重占用破坏耕地小于等于2hm2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2—4hm2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20hm2较轻地质灾害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小影响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小于等于2hm2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小于等于10hm2 4、现状评估应在资料收集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影响作出评估,影响程度评估分级按附录E执行。分析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时间、表现特征、分布、诱发因素、危害对象与危害程度;分析与相邻矿山采矿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情况。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含水层破坏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5、预测评估应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采矿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评估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参照附录E执行。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分析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预测评估由采矿活动导致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地下水水质变化、含水层破坏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或破坏的类型、规模和程度。 6、评估方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可采用工程类比法、层次分析法、加权比较法、相关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7、评估精度要求:一级评估以定量为主,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二级评估以定量与定性结合,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三级评估以定性为主,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同一区域内,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级别不一致的,按照重级别优先的原则确定,见附录F。各防冶区可根据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的差异,进一步细分为亚区。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严重较严重较轻严重重点区重点区重点区较严重重点区次重点区次重点区较轻重点区次重点区一般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矿山地质环境预防措施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a)地面塌陷、地裂缝的预防措施b)滑坡、崩塌的预防措施c)泥石流的预防措施含水层破坏预防措施a)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废水、固废淋滤液污染地下水;b)揭穿含水层的井巷工程,应采取止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串层污染;c)采取帷幕注浆隔水、灌浆堵漏、防渗墙等工程措施,最大限度的阻止地下水进入矿坑,减少矿坑排水量,保护地下水资源。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预防措施。a)优化开采方案尽量避免或少占用破坏耕地;b)合理堆放固体废弃物,选用合适的综合利用技术,加大综合利用量,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c)边开采边治理,及时恢复植被;d)采取围栏、警示牌、避让、加固等措施保护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地面塌陷治理,应根据地面塌陷的类型、规模、发展变化趋势、危害大小等特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地裂缝治理,应根据地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土石填充并夯实、灌浆、防渗处理等措施。崩塌、滑坡治理,主要采用清理废土石和危岩以恢复场地;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桩、支挡、排水、截水等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泥石流治理,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潜在的泥石流隐患治理可采用疏导、切断或固化泥石流物源,消除引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含水层破坏治理,可采用回灌、修补含水层、置换等措施;造成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困难的,应采取措施解决替代水源。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可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或者挂网客土喷播等工程措施,以修复景观;平原区可采用清理废石(渣)、采坑(塌陷坑)回填、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工程措施进行地形地貌景观重建。 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监测内容包括矿山建设及采矿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主要环境要素。监测方法主要有:a)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监测,可采用遥感、GPS、全站仪、伸缩性钻孔桩、钻孔深部应变仪、人工观测等方法监测;b)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监测,按照《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执行;c)含水层破坏的监测,主要是定期测量井孔地下水位高程、埋深,矿坑排水量,泉水溢出量,地下水水质,调查地下水降落漏斗及疏干范围,可采用人工测量和自动监测仪测量等方法监测;d)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监测,可采用人工现场量测、遥感解译等方法进行监测。 第二部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案例 前言一、任务的由来二、方案编制的依据三、方案的适用年限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二、地形地貌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四、水文地质条件五、工程地质条件六、矿体(层)地质特征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级别二、现状评估三、预测评估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一、分区原则及方法二、分区评述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一)总体部署(二)年度实施计划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二)含水层破坏防治(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一、工程量估算二、经费估算三、进度安排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一、保障措施二、效益分析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主要附图: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