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12页

DB21T 2781-2017 花布灯蛾防治技术规程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020.01B16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781—2017花布灯蛾防治技术规程2017-04-27发布2017-05-27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1/T2781—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鞍山市林业局、鞍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鞍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艳梅、岳杰、郭红文、陈天林、宁玲、唐洪滨、杜芳芝、冯树刚、赵明亮1 DB21/T2781—2017花布灯蛾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花布灯蛾虫情调查、防治方法。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花布灯蛾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0395.1—2009农林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GB10395.6—200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6部分:植物保护机械GB12475—2006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LY/T1915—2010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DB21/T2597—2016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DB21/T2590—2016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本文件。花布灯蛾Camptolomainteriorata(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花布灯蛾属(Camptoloma),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省,为害栎树和栗树的芽叶,对柞蚕养殖有影响,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4虫情调查4.1调查时间秋季柞树落叶后至春季树木萌芽前调查虫苞数量。4.2发生程度划分指标发生程度划分为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三个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B4.3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2 DB21/T2781—2017柞树和栗树林,重点是柞蚕场柞树纯林和重要风景林。4.4调查方法4.4.1踏查在应施调查林分内,参照DB21/T2597—2016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设计踏查线路,逐株观察样株上有无虫苞,将踏查结果填入附录C。4.4.2标准地调查4.4.2.1标准地设置。2对踏查达到发生统计起点标准的林业有害生物地块设立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在0.2hm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100株。4.4.2.2标准地设置数量人工林标准地累计面积原则上不应少于有害生物寄主面积的3‰;天然林不少于0.2‰。4.4.2.3调查方法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法选取标准树30株,调查统计样株树冠投影范围内的树干根部周围越冬幼虫虫苞数,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4.4.3发生面积统计将标准地调查结果汇总填入附录E。5防治方法5.1人工防治人工采集幼虫越冬期所形成的虫苞。5.2物理防治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5.3化学防治5.3.1毒绳防治在花布灯蛾幼虫上树的前10天,在树干胸高部位设置毒笔、毒环、毒绳等防治,具体技术按DB21/T2590-2016执行。5.3.2喷雾防治幼虫在树上取食期,喷洒仿生制剂和植物源杀虫剂防治,具体技术按DB21/T2590-2016执行。5.3.3烟剂防治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分也可施放苦参·烟碱烟剂。防治作业中,应按GB12475、NY/T1276的规定,做好安全防护。3 DB21/T2781—20175.4飞防在幼虫危害期,大面积发生可以采取飞机喷洒苦参碱防治。5.5防治效果调查5.5.1调查内容调查发生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虫态和林分因子等。计算虫口减退率,用虫口减退率表示防治效果。5.5.2调查时间防治效果产生的末期检查一次。5.5.3检查方法防治前,每个防治区设1-2块标准地进行调查,采用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法抽取30株样株详查,将结果填入附录F。防治后按防治前调查方法调查,将结果填入附录G。5.5.4计算公式有虫株率(%)=(调查有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口密度-防治后虫口密度)/防治前虫口密度×100有虫株率降低率(%)=(防治前有虫株率-防治后有虫株率)/防治前有虫株率×1004 DB21/T2781—2017附录A(资料性附录)花布灯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A.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mm,翅展28~38mm。体橙黄色,前翅黄色,翅上有6条黑线,自后角区域略成放射状向前缘伸出,近翅基的两条呈“V”形,其外侧的一条位于中室,较短;在外缘的后半部,有朱红色的斑纹2组,每组分出2支伸向基;靠后角沿外缘处有方形小黑斑3个。后翅为橙黄色。密厚的粉红色绒毛分布于雌蛾腹端。卵:淡黄色,圆形略扁,卵粒排列整齐,呈块状,粉红色绒毛覆盖于卵块表面。幼虫:体长30~35mm。头部黑色,前胸背板呈黑褐色,被黄白色细线分成4片。胸、腹部呈灰黄色,各节生有数根白色长毛,有深褐色纵线13条,臀板及腹足基部均为黑褐色。蛹:略呈纺锤形,茶褐色,长约10mm,腹部末一节有一圈齿状突起。茧深黄色。A.2生物学物性该虫在辽宁1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群集在树干或枝丫处结虫苞潜伏苞内越冬。翌年3中旬至4月下旬,所有幼虫全部上树,咬食萌发的芽苞,在芽苞上咬1~2个孔,钻入芽内蛀食,严重影响柞树开花抽叶。当柞树嫩叶盛发时,幼虫取食嫩叶。6月初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在树根部枯枝落叶下作茧化蛹。6月末,蛹羽化为成虫。这段时间是灯诱花布灯蛾最佳的时机。7月初,成虫开始交配产卵。7月中下旬,大部分雌虫产卵完毕,卵块产在树下部1.5~3米的叶片上,卵块上覆盖雌蛾脱下的粉红色绒毛。这段时间是收购卵块、防治的最佳时机。8月初,幼虫开始出现。幼虫孵化时,从卵底咬破卵壳爬出,群集在卵块周围,然后在卵块下面吐丝结成灰白色的虫苞,幼虫潜伏于虫苞内,此时幼虫在清晨及黄昏时取食叶片,进食后回到卵块下。10月初气温下降时,虫群离开叶背迁移到树干或大枝丫处作新虫苞。10月中下旬,幼虫下树开始越冬。5 DB21/T2781—2017附录B(资料性附录)花布灯蛾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发生程度调查虫态统计单位备注轻中重幼虫虫苞/株(x)0.10.8统计说明:1、发生程度是指林业有害生物(病、虫、鼠)在林间自然状况下实际发生或预测发生的数量多少,分为轻、中、重度发生三个等级。2、发生程度的划分将轻度发生的统计起点提高了,在林分内有虫,但能自然调控,不能造成灾害的不做为发生面积统计。3、危害程度是指林业有害生物实际或预测可能对林木造成危害的大小,分为轻、中、重度危害三个等级。4、危害程度的划分也就是成灾程度的界定。凡达到中度危害以上的面积称为成灾面积。成灾面积每年在秋季防治工作结束后调查一次。统计本地区全年的成灾面积。6 DB21/T2781—2017附录C(资料性附录)花布灯蛾线路踏查记录表2踏查块编号:踏查块面积(hm):林班/小班: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林龄组:对花布灯蛾危害的寄主树木在相应的序号中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调查株有虫株有虫株数(株)数(株)率(%)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7 DB21/T2781—2017附录D(资料性附录)花布灯蛾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调查单位:调查地点标准地编号树种组成2林班/小班小班面积(hm)2代表面积(hm)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cm)林龄(a)海拔(m)坡度坡向害虫数量害虫数量害虫数量标准株号标准株号标准株号(虫苞/株)(虫苞/株)(虫苞/株)111212122231323414245152561626717278182891929102030合计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8 DB21/T2781—2017附录E(资料性附录)花布灯蛾标准地调查汇总表调查单位:发生程度发生面积2(hm)标准地号备注平均虫口密度有虫株率未发生轻中重(虫苞/株)(%)合计汇总人:汇总日期:年月日9 DB21/T2781—2017附录F(资料性附录)花布灯蛾防治前调查表调查地点:标准树号虫口数量(头)标准树号虫口数量(头)116217318419520621722823924102511261227132814291530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虫口总数(头)虫口密度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10 DB21/T2781—2017附录G(资料性附录)花布灯蛾防治检查验收调查表施工单位:调查地点:防治面积:防治前虫口密度(头):防治前有虫株率(%):防治措施:防治时间:年月日标准树号虫口数量(头)标准树号虫口数量(头)116217318419520621722823924102511261227132814291530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虫口总数(头)虫口密度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有虫株率降低率%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