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24 KB
- 3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之一滨海盐碱地困难立地本规程所指的困难立地包括滨海盐碱地困难立地、基岩海岛困难立地、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受损山体边坡困难立地,分别以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表述。1范围1.1为规范浙江省盐碱地造林,提高盐碱地造林成活率,改善沿海生态环境,保障国土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实现区域的绿化和美化,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生态省建设进程,特制定本规程。1.2本规范适合浙江省范围,应用于滨海盐碱地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树种选择、结构配置、种植方法、抚育管理技术和质量验收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7871-1987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DB33/177-200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DB33/653-2007林业容器育苗3术语和定义3.1滨海盐碱地:指滨海的沙质或淤泥质海岸立地,土壤含盐量通常大于0.1%,pH7-9。3.2工程改土:采取整地、开沟筑垄、开挖种植穴、铺设盐碱隔离层、回填客土等工程措施进行的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3.3高垅整地:按照行距作垅,垅高要求达到30cm以上。3.4高墩整地:按照种植点配置做馒头形土墩,墩高要求达到50cm以上。3.5磨盘型高墩:按照种植点配置做磨盘型土墩,高墩上部边沿要求高于中间5~10cm左右。3.6化学改土:施入有机肥、风化煤、黄腐酚、沸石、黄铁矿渣,以及土壤盐分拮抗剂、1
螯合剂等土壤酸化剂等化学试剂的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3.7生物改土:种植盐生植物和抗盐生植物、耐盐碱绿肥植物、土壤活化微生物菌肥等生物措施进行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3.8容器苗:指利用各种容器装入培养基质所培育的苗木。3.9返盐:由于晴热少雨而使盐分通过毛细管水流上升而积累于土壤表面的现象。4规划设计4.1指导思想以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改善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增强防护抗灾能力为主要目的,兼顾经济效益、景观效果,实行多林种科学布局,多树种合理配置,带、网、片、点结合,建成适合浙江的绿色生态屏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4.2规划原则4.2.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仿照地带性自然顶级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进行树种配置,使森林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稳定性和效益,营造既满足防风护岸等生态功能要求,又具地方特色,富有节律变化的近自然森林景观。4.2.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气候和土壤类型差别,海风、海雾等限制因素,明确各树种的生态特性和生态适应幅度,依据立地条件和灾害特点选择主要造林树种。4.2.3生态优先,兼顾其它坚持以海岸防护、实现抗灾减灾为目的。同时,在满足主体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群众喜爱、有市场前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4.3规划布局4.3.1从确保生态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功能,进行合理布局。4.3.2从森林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的实际需求出发,力求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既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又有一定的前瞻性。4.4作业设计4.4.1进行盐碱地造林设计之前必须做好土壤盐分的检测工作,按GB/T7871-1987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方法进行测定。4.4.2应在对滨海盐碱地的泥质情况、盐分情况、地下水位情况和作业区气象情况等自2
然地理情况调查研究。4.4.3针对滨海盐碱地的困难立地条件,进行树种选择、翻耕整地、开沟筑垄、造林方法、种植密度、种苗数量、苗木规格、养护管理、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的作业设计,并组织专家论证,通过评审后实施。5树种选择5.1树种选择原则5.1.1坚持适地适树认真科学地分析区域生态特征和主要障碍因子,根据不同的盐碱度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5.1.2坚持多树种混交建立以乔木为主,多树种和乔、灌结合的海岸绿色生态屏障,以利于发挥良好的生态防护功能,保持生态稳定性,增强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稳定生态系统。5.1.3坚持乡土树种和引种驯化相结合滨海盐碱地造林树种少,要注重当地乡土树种资源的选择和优化,保持防护林建设的生态稳定性,同时加强树种的引进和驯化。5.1.4坚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选择适生有特色的景观树种,提高绿化档次、景观功能,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5.1.5有利于土壤改良和培肥针对滨海盐碱地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土壤酶及微生物活动微弱的特点,尽可能多利用一些豆科树种或其他固氮树种以及牧草,以培肥土壤,提高防护林生态功能。5.2滨海盐碱地造林推荐树种见附录1。6土壤改良6.1改良目的在盐碱地造林,树木不易成活成林,因此造林前,应根据测定的土壤盐碱度来确定造林地的土壤改良,以降低盐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土温升高,土壤湿度下降,好气微生物活动增强,养分得到释放,加快盐碱淋溶,实现盐碱地土壤改良的良性循环,能适合绿化植物的生长。6.2改良对象6.2.1在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在0.4%以上的土壤一般应选择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后,进3
行绿化造林。6.2.2在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在0.4%以下的土壤可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直接进行绿化造林。6.3改良时间和方法一般在造林前1-2年应进行深翻、开沟、起垄,尤其是通过开沟排水,能加快盐分的淋溶和排泄;造林时,结合栽植穴微区改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土壤改良一般分为工程改良、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6.4工程改土6.4.1抬土整地通常采用作高垅、做高墩和磨盘型高墩三种抬土整地方法。通过抬土整地表层疏松土壤含盐量当年可下降60%-80%。抬土整地的时间很关键,最好在通过透雨淋洗,表层土壤含盐量大幅度下降后取松表土抬土整地。6.4.2开沟筑垄地下水位在2m左右,地势较高的滨海盐碱地,每隔一定距离(50-100m)开挖1.5-2m深的排水沟进行排水排盐;在地下水位较高(小于1m)、矿化度大、盐碱化较重的地区,通过从林带两侧或单侧取土筑台,使台田地下水位与台面距离大于1.5m、台面宽度10-30m、台田间沟深2m的技术措施进行排水脱盐;通过引进淡水灌溉,采用淡水洗盐,加速盐碱地改良,降低土壤含盐量。排盐沟一般分为干、支两级。干排经环塘河与闸门相通,深约150㎝,间距明沟在200m左右;支排间距约10-20m,深约80-100㎝。6.4.3开挖种植穴一般乔木80cm×80cm×80cm;大灌木60cm×60cm×60cm;小灌木40cm×40cm×40cm。并根据具体情况改变种植穴的大小。6.4.4铺设盐碱隔离层在种植地块全面深翻30cm或在种植穴底,铺设15cm左右的石粒、塘渣、煤渣等盐碱隔离层,再铺一层土工布等物质,土工布上再回填50cm以上厚度的客土,并高出地面用于植树。土工布可用麦草、稻草、麦秆、木屑等材料代替,其铺设厚度为虚铺50cm(压实后为5cm),起到隔离黄心土和石粒、塘渣的作用,以免返盐。6.5化学改土在工程改土基础上,造林时结合微区改土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种植穴内将一定4
量的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CaH2PO4·H2O)、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亚铁(FeSO4)和较大量的有机物质如砻糠、泥炭、木屑、腐叶土及有机垃圾与原土混合用于植树,有利于改善树木根部生长环境,有些元素还可起到活化土壤中的钙质,置换钠离子改碱,提高树木的抗盐性能。6.6生物改土主要采取种植一些盐生植物和抗盐生植物,如耐盐碱的绿肥植物,破坏土壤的积盐和返盐。绿肥的种类以田菁、苜蓿、大麦、决明等为主,在初花时割青深翻在土中,通过绿肥的腐烂,有机物的分解,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同时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树木的生长打好基础。7造林技术7.1造林时间盐碱地造林,春、秋两季皆可,选择适宜的天气并在通过透雨淋洗表层土壤含盐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湿度适宜时及时进行造林。沿海地区春季造林不宜过早,因为早春干冷风比较强劲,空气和土壤比较干燥,尚有冷空气南下。从2月下旬至3月中旬开始造林比较适宜,有些常绿阔叶树种可延期至5月中下旬,都是适宜的季节。大风天气、冷空气来临时不宜造林,以静风的雾天、细雨天、雨前的阴天造林最为适宜。7.2造林密度造林宜适当密植,以减少盐分的上升,亦可提早郁闭,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生物改碱和植物群落生长的效果。一般株行距为1.5×2.0m,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可适当降低密度。7.3结构配置7.3.1营造以乔木为主体,乔灌相结合的混交林为维护人工植被群落的稳定,提高林地生产力,模拟当地天然林群落结构,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和次要伴生树种的空间配置和混交比例,并使用原产地天然灌木和草本植物成分,形成人工森林群落的基本框架。7.3.2混交类型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乔木、亚乔木、灌木混交,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混交,以及与果树经济植物等生态经济型树种混交,保留原生植物与营造树种共生而形成的混交林等混交类型。5
7.3.3混交方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混交方式。采用带状混交、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等混交方式。7.3.4混交比例混交比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造林地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混交的主栽树种比例宜在30%以上,立地条件越差,选择相应抗逆性树种的比例越大,并可适当提高常绿树种的造林比例。7.3.5参考模式见附录2。7.4造林苗木7.4.1选用当地盐碱地培育的苗木,应在早期就受到抗盐性驯化,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应盐碱地生长,同时避免了外地调苗的长途运输,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7.4.2盐碱地造林苗木一般选用地径3-6cm的容器苗或带土球、苗高1.5-2米、抗逆性较强的大苗,速生树种如木麻黄等宜采用一年生容器苗。容器苗执行DB33/653-2007林业容器育苗的规定。7.4.3苗木采用良种壮苗,根系完整,顶梢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危害。同时要求树冠完整,以提早郁闭,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栽植前枝叶的修剪量应当适当加强。7.5造林方法7.5.1平穴浅栽滨海盐碱地降雨量较大,淋溶作用强,脱盐效果显著,一般30cm土层内的含盐量总是较下层为低,故平穴浅栽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方法是造林后的穴面与周围地面相平,栽苗后灌水2-3次,降低苗木周围的盐分,浇水后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7.5.2饱水移植苗木移植时水分呈饱和状态,栽后伤口愈合快,生根早。因此苗木的保水是非常关键的,要做到随起随栽。适当的还可以对苗木作肥水泥浆浸根技术处理,在栽植前,把苗木根部浸入配好的肥水泥浆中1-2d,使苗木吸足肥水,以减少栽植后苗木吸收高矿化水量,减轻易受害期盐害,提高移栽成活率。7.5.3涂环栽植当干旱季节来临,盐分随水分蒸发,聚集地表可直接伤害根茎交界处的组织。为减轻表层盐分对苗木根茎部皮层的腐蚀,用白涂剂在苗木根茎部涂环处理,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6
7.5.4插条造林对萌芽力强,扦插成活率高的树种,可插条造林,插条应采用优良健壮的枝条,插穗长度为20-40cm,直径0.5-1.5cm,插穗2/3入土。扦插造林后,用稻草等覆盖,浇足水。8抚育管理8.1松土、扩穴、施肥与除草除萌每年的5月下旬、9月中旬分别松土扩穴除草一次。结合松土扩穴,5月施氮肥一次,9月施磷、钾肥或复合肥一次。8.2病虫、火灾等防治有专人巡视林地,发现病虫、火灾、人畜破坏等隐患,须及时予以防治(防止)。8.3抗旱在夏季高温少雨时,要做好树木根际的覆草保墒工作,避免干旱死苗,确保造林成效。8.4防盐盐碱地夏季容易返盐,影响苗木成活率和正常生长,可采用林地覆盖(用植物的秸杆)、套种田菁与大麦等绿肥、雨季及时排水、干旱季节及时浇水等方法加以防止或减少盐害。8.5整形修剪新种植的树木为提高成活率及使树形保持完美,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整形。种植后的养护期也需要对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以避免树冠发得过快遭受风害,影响成活率。修剪一般在秋季苗木进入休眠期进行,整形则主要在春季苗木萌发前进行。在树冠发得过快过大的树木,也可在台风等大风来临前作适当修剪,疏去部分枝叶,增加抗风能力。8.6苗木补缺对死亡苗木进行清除,并在原有位置补栽新的植株;对人为破坏的缺空处也应进行补种,使整体的绿化面貌饱满整齐。8.7绑扎、扶正、培土造林规格较大的苗木、风口部位的苗木应用竹竿等材料进行固定绑扎,遇到连续下雨或暴风雨等灾害性天气,应加强巡检。在暴风雨过后全面检查,树木歪斜的要及时扶正培土,重新支撑,剪除伤残枝。在施工养护期间,如发现歪、斜倒苗木,应立7
即扶正、加固、并对植株根部进行培土。8.8苗木防冻有些树种,尤其是当年刚移植的树种,难以禁受严寒冬季,而使植株枯萎,为防止上述冻害发生,在种植上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增加树木抗寒能力;保护根颈和根系,在根颈处堆40~50㎝土,加强抗寒能力;用石灰水对主干涂白,反射阳光,减少树干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降低树体昼夜温差,避免树干冻裂。8.9水分管理8.9.1合理灌溉做到大雨排水,小雨灌水,尤其后者,因为小雨将地表盐分溶至根系层,会引起根细胞水分外渗,死苗现象更为严重。小雨后灌水,水要一次性浇透,才能有效地抑制土壤返盐,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浇水要采用淋灌和喷灌的方式,水量以浇透为度,不沟灌、大水漫灌,灌溉时间在下午3-4点开始,盛夏在傍晚浇水,第二天松土切断毛管水。另外要注意排灌分开,排水系统保持畅通,不用排水渠的水灌溉。8.9.2围埝蓄水苗木定植后须在树的周围做好围埝,用人工浇水和蓄积雨水进行洗盐淋碱。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每单位面积设一蓄水池,用薄膜铺底防渗,蓄积雨水或抽取临近合乎要求的水利水进行进一步的淡化处理。9检查验收9.1根据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做好年度和成林检查验收工作。9.2检查验收结果和工作总结按时上报。9.3基本质量要求:当年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补植后达90%,3~5年后保存率达80%以上。10档案管理10.1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基本情况档案内容主要包括造林地点、规模面积、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N、P、K含量、含盐量、土壤pH等土壤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地下水位情况、植被情况、气候情况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作业设计方案和相关作业图件等。10.2建立生产过程档案。生产过程档案内容主要包括整地方式、树种选择、凿木规格、造林方法、造林时间、造林进度、幼林抚育、苗木生长情况和劳动用工情况等。8
附录1滨海盐碱地造林树种选择与推荐海滨木槿、夹竹桃、紫穗槐、柽柳、旱柳、石楠、弗吉尼亚栎、蜡杨0.4%以上梅、红千层、滨柃白蜡、绒毛白蜡、白蜡树、洋白蜡、女贞、中山杉、东方杉、墨西哥落羽杉、龙柏、桧柏、侧柏、柏木、田菁、紫花苜蓿、国槐、金合欢、刺槐、无花果、构树、桑树、金丝垂柳、苦楝、石榴、无患子、黄连0.2-0.4%木、乌桕、臭椿、椤木石楠、棕榈、白哺鸡竹、凤尾兰、海桐、火棘、抗滨柃、香椿、白榆、银杏、单叶蔓荆、木槿、锦带花、结缕草、高羊盐茅碱黄樟、大叶樟、香樟、普陀樟、舟山新木姜子、湿地松、罗汉松、水能杉、池杉、月季、金焰绣线菊、垂丝海棠、碧桃、樱桃、红楠、红叶力石楠、红叶李、紫叶李、梨、常绿白蜡、日本女贞、小叶女贞、白三叶、紫荆、香花槐、金合欢、金叶瓜子黄杨、大叶黄杨、杨树、金丝0.1-0.2%垂柳、榉树、大叶榉、珊瑚朴、重阳木、算盘子、蓝果树、喜树、北美薄壳山核桃、黄山栾树、青桐、杜仲、全缘冬青、苦槠、蚊母树、栀子、金边六月雪、厚叶石斑木、芙蓉菊、胡颓子、花叶蔓长春花、枇杷、柑桔、丝绵木、枣树、桤木、木芙蓉、紫薇、石榴、柿、醉鱼草、多花黑麦草、麦冬、矮麦冬水紫树、夹竹桃、柽柳、海滨木槿、秋茄、加拿利海枣、垂柳、水松、落羽杉、东方杉、中山杉、杨树、木麻黄、黄连木、乌桕、白蜡、绒耐水淹毛白蜡、洋白腊、墨西哥落羽杉、珊瑚朴、大叶榉、桉树、石榴、龙耐柏、桧柏、紫穗槐、弗吉尼亚栎、滨柃水桤木、光皮桦、柳叶栎、桂花、苦槛蓝、美国紫树、珊瑚树、柳杉、湿中等耐水普陀樟、红楠、舟山新木姜子、椤木石楠、红叶石楠、桃叶石楠、合能淹欢、皂荚、海桐、乌桕、宁波木犀、火棘、日本女贞、香椿、臭椿、力紫薇、冬青、全缘冬青、杨梅、腊杨梅、河桦、美国枫香银杏、香椿、白哺鸡竹、刺槐、厚叶石斑木、枫香、女贞、苦槠、甜不耐水淹槠、石栎、青冈、美丽胡枝子、无花果、木荷、杨桐、柃木、野柿、黄连木、黄山栾树9
木麻黄、秋茄、海滨木槿、柽柳、弗吉尼亚栎、加拿利海枣、乌桕、桉树、东方杉、中山杉、落羽杉、大叶榉、珊瑚朴、龙柏、桧柏、湿地松、水松、柳杉、杨树、夹竹桃、红叶石楠、香樟、白蜡、绒毛白防风型蜡、日本女贞、宁波木犀、厚叶石斑木、珊瑚树、桃叶石楠、柳叶栎、冬青、全缘冬青、普陀樟、红楠、舟山新木姜子、火棘、椤木石楠、黄连木、桤木、光皮桦、臭椿、香椿秋茄、苦槛蓝、柽柳、海滨木槿、紫穗槐、美丽胡枝子、湿地松、普固土改陀樟、红楠、舟山新木姜子、桃叶石楠、白哺鸡竹、合欢、苦槠、甜树土型槠、石栎、青冈、无花果、海桐、木荷、杨桐、柃木、野柿、臭椿、种香椿功杨树、杨梅、银杏、白哺鸡竹、大叶榉、桉树、桤木、光皮桦、落羽能经济型杉、东方杉、中山杉、桃叶石楠、湿地松、珊瑚朴、无花果、枇杷、乌桕、木荷、杨桐、柃木、香椿、石榴、桂花夹竹桃、秋茄、加拿利海枣、红叶石楠、桃叶石楠、椤木石楠、湿地松、水松、银杏、宁波木犀、火棘、凤尾兰、普陀樟、红楠、舟山新木姜子、香樟、海滨木槿、厚叶石斑木、柳杉、乌桕、石榴、黄山栾景观型树、珊瑚树、冬青、全缘冬青、合欢、美国紫树、紫薇、枫香、杨梅、白蜡、绒毛白蜡、日本女贞、桂花、苦槠、甜槠、石栎、青冈、垂柳、柳叶栎、无花果、皂荚、黄连木、海桐、野柿、龙柏、桧柏、腊杨梅、美国枫香潮间带秋茄木麻黄、桉树、、柽柳、海滨木槿、杨树、弗吉尼亚栎、湿地松、东第一道方杉、中山杉、落羽杉、水松、桤木、乌桕、大叶榉、桃叶石楠、美基干林国枫香、美国紫树、厚叶石斑木、加拿利海枣、苦槛蓝、夹竹桃、红带叶石楠、椤木石楠、绒毛白蜡、柳叶栎、紫穗槐、无花果、腊杨梅造落羽杉、东方杉、中山杉、柳杉、湿地松、杨树、桉树、水紫树、木林麻黄、香樟、桤木、枫香、美国枫香、香椿、臭椿、珊瑚朴、黄山栾区农田林树、黄连木、厚叶石斑木、野柿、洋白腊、绒毛白蜡、日本女贞、大位网、乡叶榉、椤木石楠、桃叶石楠、白蜡、冬青、全缘冬青、普陀樟、加拿村绿化利海枣、木荷、乌桕、珊瑚树、宁波木犀、木荷、夹竹桃、柃木、杨桐、海桐、紫薇、桂花、红叶石楠、无花果、滨柃地被植白三叶、麦冬、紫花苜蓿、匍匐剪股颖、狗牙根、铺地柏、扶芳藤、物地锦、亚菊、佛甲草、美女樱、垂盆草、三七景天、美人蕉、绣线菊10
附录2浙江省滨海盐碱地造林典型模式推荐模式类型造林树种株行距林带模式女贞、香樟、舟山新木姜子、法国冬青(作乔状栽培)等常绿乔木,杨树、无患子、重阳木、珊瑚朴、金丝垂柳、紫薇等落叶乔木,蚊母树、防护景观林带2.5×2m行带状混交椤木石楠、夹竹桃、水蜡、火棘、海桐、蜀桧、黄馨、苏带草等灌木和草本杨树、白榆、臭椿、朴树、樟树、柏木、苦楝、女贞、刺槐、乌桕、棕标准海塘护岸护沿海防护林榈等乔木树种,竹类有哺鸡竹、青皮竹等,灌木有黄槿、构杞、柽柳、2×2m带状混交堤林建设田菁等及芦苇4×4m或杨树防护林带杨树、女贞带状混交4×6m行带状混交或木麻黄防护林带木麻黄、湿地松或杉木1×1.3m行间混交马褂木、厚朴、枫香、珊瑚朴、香椿、臭椿、黄山奕树、黄连木、重阳落叶多树种3×3m带状混交木、杜仲、青钱柳、红叶乌桕、无患子、银杏农田防护林杨树、水杉、女贞、珊瑚树、夹竹桃(或金枝垂柳)。杨树、水杉为落带状混交或星常绿与落叶2×3m叶乔木,女贞为常绿乔木,珊瑚树、夹竹桃为常绿灌木状混交常绿多树种舟山新木姜子、乐昌含笑、乐东拟单性木兰、普陀樟、香樟、广玉兰3×3m带状混交城镇园区绿①舟山新木姜子+红楠+杨梅+马褂木+厚朴+枫香+银杏+侧柏;②化香樟+红楠+枇杷+枫香+红叶乌桕+香榧+落羽杉;③广玉兰+乐东针阔混栽3×3m星状混交拟单性木兰+普陀樟+无患子+珊瑚朴+红叶乌桕+薄壳山核桃+湿地松+池杉消浪林红树林秋茄700株/亩片林11
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之二基岩海岛困难立地本规程所指的困难立地包括滨海盐碱地困难立地、基岩海岛困难立地、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受损山体边坡困难立地,分别以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表述。1范围1.1为规范浙江省基岩海岛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提高基岩海岛困难立地造林的成活率,特制定本规程。1.2本规程适用于浙江基岩海岛包括嵊泗列岛、舟山群岛、台州列岛、南麂列岛等岛屿的临海面山坡和背海面山坡的基岩裸露山地,以及内陆临海一面坡的基岩裸露山地的困难立地造林。1.3本规程包括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结构配置、造林方法、抚育管理、检查验收和建立档案等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3/T653—2007林业容器育苗DB33/176-2005林木种子质量等级DB33/177-200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DB33/178-2005林木种子检验规程DB33/179-2005林业育苗技术规程DB33/T379.4-200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12
3.1基岩海岛困难立地:以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及凝灰质砂岩为主的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以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主的侵入岩,以及少量以片岩和片麻岩为主的变质岩构成的岩质性海岛和内陆临海面一面坡,由于经常受台风和暴雨袭击,土壤经久剥蚀,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甚至形成岩体裸露的基岩岛屿,加上平时海风大、海雾浓、大气降水难于形成地下水,与区域立地条件相比,具有明显抑制植物生长诸因素的立地条件。3.2植生袋:用无纺布等材料制作并装有一定数量植物生长基质用来叠置种植坑的袋。3.3关键种:影响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物种3.4种衣剂:用来包衣植物种子使其标准化、商品化和具有成膜特性的药物制剂。3.5节水型苗木营养保水纸袋种植方法:将容器苗装进节水型苗木营养保水纸袋内,一次性浇足水或营养液,并栽入穴内的种植方法。4规划设计4.1造林前要做好规划设计,要在调查研究自然地理条件、分析水、土、肥和光照等各种环境制约因子、自然植被和母岩等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4.2规划要根据生态经营理念,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的总体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规划区立地类型、布局和效益等。4.2设计应针对基岩海岛的岩体暴露程度、岩体小平台情况、岩间裂隙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土层厚度情况,实行分类指导。4.3规划设计内容应包括:背景材料、原则和依据、预期目标、树种选择、结构配置、种植方法、养护技术、苗木规格、种苗数量、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以及相关的造林施工图件。4.4规划设计方案,宜通过专家论证、评审后实施。5造林技术5.1树种选择5.1.1选择的基本原则5.1.1.1以海岛乡土树种为主体。海岛乡土树种在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亦可引进大陆的一些地带性种类。13
5.1.1.2选择抗逆性强的关键种。选用耐干旱、耐瘠薄,又抗海风、海雾的树种,特别要选择适生的关键种,以控制森林植物群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恢复和重建海岛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1.1.3从植被恢复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果出发,注意有利于重建海岛植物群落、再现海岛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恢复海岛自然植被顺向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或阶段种,保护海岛稀有种,避免物种的消失,积极开发利用海岛特有种,同时根据立地情况,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5.1.2推荐选择的种类:5.1.2.1乔木:黄连木、山合欢、黄檀、冬青、全缘冬青、铁冬青、女贞、楝树、榔榆、乌桕、柏木、化香、赤皮青冈、木荷、青冈、紫弹树、舟山新木姜子等。5.1.2.2灌木:柃木、滨柃、蜡子树、野梧桐、栀子、紫穗槐、日本女贞、日本荚蒾、海桐、紫薇、紫荆、南天竹、夹竹桃、绿叶胡枝子、单叶蔓荆、海滨木槿、木槿、刺柏、厚叶石斑木等。5.1.2.3藤本植物:爬山虎、薜荔、络石、扶芳藤、石岩枫、海风藤、风藤等。5.2结构配置5.2.1基岩海岛困难立地宜发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要目的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模式,在树种结构配置上,宜采用乔灌草或藤多树种、多层次的结构配置与混交方式。5.2.2适当密植,特别是在风口、土壤贫瘠的山地上坡。合理的适当密植,不仅使林分提早郁闭,缩短林地裸露时间,早日发挥林分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而且可提高林分的防风效果,以紧密合理的群体结构,免受或减轻风害的影响。5.2.3基岩海岛以少石砾薄土类型(土层厚度≤30cm,石砾含量≤30%)的困难立地,宜营造以乔木树种为主的乔灌结构模式。5.2.4基岩海岛以多石砾薄土类型(土层厚度≤30cm,石砾含量>30%)的困难立地,宜营造以灌木树种为主的乔灌结构模式。5.2.5基岩海岛以裸露岩体为主的困难立地,宜营造以藤本植物为主和乔木、灌木树种为辅的乔灌藤结构模式。5.3造林方法5.3.1采用工程造林,确保造林成活率。提倡薄土生草、以草促灌、以灌护乔的14
造林新思路。5.3.2林地清理:清理林地造林环境时不宜作大面积清除,宜定点清除周围影响幼苗生长的杂物和杂草,保留原生的乔、灌木树种,特别要保留阔叶目的树种。5.3.3挖定植穴:基岩海岛困难立地,本身土壤就十分贫瘠,而且多石砾,多裸岩,采用定点挖穴整地。挖“杯状坑”定植穴,可起蓄水保土、抗旱保苗作用,定植穴规格以(长×宽×深):30cm×30cm×30cm或40cm×40cm×30cm为宜,种植容器苗的坑穴规格可适当减小。5.3.4施入基肥:栽种苗木前,在挖好的定植内施入基肥,有条件的尽量采用熟腐的有机肥,其次是缓释复合肥,并适当回土,覆盖基肥。5.3.5容器苗栽种:提倡容器苗栽种;提倡采用节水型苗木营养保水纸袋种植方法。采用保水纸袋种植,可保水2-3个月,使树苗在雨季到来前,生长在一个水分适宜、营养丰富、适合新根发生和生长的小环境中,减少灌溉,节约用水,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5.3.6倡导直播造林。直播造林是减少水土流失,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造林有效措施之一。提倡采用种衣剂包衣种子的直播造林方法。5.3.7积极推行ABT生根粉、保水剂和植生袋围堰筑坑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5.3.8造林时间:掌握造林时机。秋季至春季造林,约当于11月中旬至翌年4月造林,造林时间选择在雨后阴天或细雨天。5.4材料要求5.4.1苗木规格:一般采用1年生合格容器苗造林,容器苗质量要求按DB33/T653—2007的规定执行。5.4.2直播造林提倡使用种衣剂拌种处理或保水剂拌土播种,可显著提高出苗率及成苗率。6抚育管理6.1基岩海岛困难立地造林后头3年,尤其是前期,恶劣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对幼树的成活率影响很大,此时必须加强抚育管理,每年抚育1-2次。6.2抚育方法以保墒为主,在栽植穴四周适当削草覆穴抗旱,如有病虫害发生应及时防治。6.3适当追肥,有条件的尽量追施有机肥,其次是缓释复合肥,促进早期生长,15
一般3-5年生幼林即可成林。7检查验收7.1造林结束经历一个生长期后,对造林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造林地资料登记在册。7.2在秋季幼树生长期结束时应进行幼林清查,以确定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情况,评定造林质量和拟定经营抚育措施,对成活率过低的局部地段重新造林,造林成活率的调查方法按有关规定执行,可采用标准地(行)方法。7.3标准地(行)的选择要随机抽样,山地的幼林调查要包括不同部位和坡向。幼林补植应根据幼林检查的结果来确定,对于造林成活率低、成活苗分布不均的,要督促做好幼林补植工作。7.4造林质量基本要求。以成活或保存株数来确定造林质量,种植乔木的成活或保存株数要求≥120株/亩;种植乔木和灌木的成活或保存株数(丛数)要求分别达到:乔木≥80株/亩、灌木≥100丛/亩;种植灌木的成活或保存丛数要求≥200丛/亩。8建立档案8.1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和生产过程档案,积累生产经验,为提高基岩海岛困难立地造林技术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8.2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基本情况档案内容主要包括造林地点、造林面积、造林地的母岩、土壤、坡度、坡向和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规划设计方案和相关图件等。8.3建立生产过程档案。生产过程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种苗材料规格、造林时间及其造林进度、苗木养护管理和生长情况记录、劳动用工情况等。16
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之三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本规程所指的困难立地包括滨海盐碱地困难立地、基岩海岛困难立地、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受损山体边坡困难立地,分别以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表述。1范围1.1为规范浙江省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造林,提高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改善粗骨土裸露山地的生态环境,特制定本规程。1.2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片蚀粗骨土裸露山地困难立地的造林,不含基岩海岛困难立地。1.3本规程包括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结构配置、造林方法、抚育管理、检查验收和建立档案等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3/T653—2007林业容器育苗DB33/176-2005林木种子质量等级DB33/177-200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DB33/178-2005林木种子检验规程DB33/179-2005林业育苗技术规程DB33/T379.4-200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17
3.1粗骨土:土体发育极差,浅薄的A层之下即是砾质的松散母质层,通体含砾石的初育土,通常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人为活动频繁的低山丘陵,母质为志留、泥盆纪长石石英砂岩,凝灰岩和砂砾岩等的风化物。3.2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成片山地土壤冲刷严重,成土作用微弱,土壤的粗骨性、薄层性及其发育阶段上的原始性均表现得非常突出,母质层常因成片侵蚀而出露地表,有的甚至基岩裸露,有机质含量低、持水保肥能力差、石砾含量高,并且植被稀少,俗称“癞子山”,与区域立地条件相比,具有明显抑制植物生长诸因素的立地条件。3.3归化种:原来本地没有该种,后来经人工引植并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且能正常生长的植物种。3.4鱼鳞坑:在边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种植坑。4规划设计4.1造林前要做好规划设计,要在调查研究自然地理条件、分析水、土、肥和光照等各种环境制约因子、自然植被和母岩等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4.2规划要根据生态经营理念,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的总体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规划区立地类型、布局和效益等。4.2设计应针对片蚀粗骨土裸露山地的困难立地条件,特别是土层厚度、石砾含量、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N、P、K含量和pH值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具体情况,实行分类指导。4.3规划设计内容应包括:背景材料、原则和依据、预期目标、树种选择、结构配置、种植方法、养护技术、苗木规格、种苗数量、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以及相关的造林施工图件。4.4规划设计方案,宜通过专家论证、评审后实施。5造林技术5.1树种选择5.1.1选择的基本原则5.1.1.1以乡土树种为主,要充分考虑选用树种在粗骨土特殊困难立地条件下的18
生产力和适应性,适当引进外来的归化种进行适地适树造林。5.1.1.2尽可能生产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林种、树种和材种,并预测和顺应未来林产品市场发展方向的生态经济型树种。5.1.1.3从树种的生理、生态和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角度,充分考虑在粗骨土裸露山地特殊困难造林立地条件下的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阶段性,适当注意灌木和草本等先锋植物的发掘利用,以提高植被的整体覆盖率和创造前期自然更新的良好生态基础。5.1.2推荐选择的树种5.1.2.1乔木:青冈、木荷、苦槠、石栎、冬青、铁冬青、香樟、枫香、火炬松、湿地松、柏木、臭椿、楝树、栾树、麻栎、栓皮栎、光皮桦、山合欢、合欢、刺槐、樱花、女贞、蓝果树、石楠等。5.1.2.2灌木:美丽胡枝子、胡枝子、伞房决明、马棘、紫荆、紫薇、紫穗槐、栀子、海棠、火棘、油茶、茶、小蜡等。5.1.2.3经济林果木:山茱萸、板栗、杨梅、枇杷、桃树、梨树、枣树、柿树、石榴等。5.2结构配置5.2.1营造混交林。与纯林比较:混交林能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更好地发挥地力作用;混交林能改善土壤性质,增强土壤肥力,防止地力衰退;混交林对病虫害及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较强。5.2.2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不但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还应当重视所选树种在混交林中能否互利,符合栽培目的,发挥预期的混交效果。5.2.3混交林中的主要树种与伴生的次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要有一定的差异,选择有良好的土壤改良性能和较高经济效益的乔木或灌木。5.2.4混交林的造林技术、抚育技术等与纯林相比较复杂,宜采用成功的混交类型造林。5.2.5在薄土多砾石的粗骨土特殊困难立地条件下,积极倡导实施草、灌、乔的立体配置模式,即薄土生草、以草促灌、以灌护乔的营造策略。提倡美丽胡枝子容器苗在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为株行距1m×1m。5.2.6采用的混交结构模式19
5.2.6.1乔木(木荷、枫香、女贞、栾树等)与灌木(美丽胡枝子、胡枝子、马棘、小蜡、紫穗槐等)混交林。采用株间或行间混交的方式。但灌木与乔木的距离不应小于lm,否则旱季的争水会严重影响乔木树种的生长。5.2.6.2经济林果木混交林。山茱萸×杨梅、板栗×枇杷、柿树×石榴等。以充分利用立地空间,增强林木的抗逆性,采用错位株间或行间混交。5.2.6.3在裸露岩体边种植爬山虎、扶芳藤、络石、金银花、石岩枫等藤蔓植物,提高造林山地的整体植被覆盖率。5.3造林方法5.3.1整地方式5.3.1.1鱼鳞坑整地。对坡度陡、粗骨土裸露的地段采取鱼鳞坑整地,鱼鳞坑规格可视树种特性及山坡具体情况而定。5.3.1.2穴状整地。适宜于坡度较陡、土层瘠薄的山地,穴状规格一般为(长×宽×深):0.6m×0.6m×0.4m和0.8m×0.7m×0.5m等。种植容器苗的坑穴规格可适当减小。5.3.1.3施入基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栽种苗木前,在挖好的定植内施入基肥,尽量采用熟腐的有机肥,其次是缓释复合肥,并适当回土,覆盖基肥。5.3.2容器苗造林。积极提倡容器苗造林,确保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容器苗木要选择已经炼苗、生长健壮、木质化程度高、无失水和机械损伤。栽植时将容器内土坨倒出或将容器底割掉直接植于穴内,填土挤实踏平即可,严防容器底部和容器周围悬空。5.3.3种子直播造林。提倡种子直播造林,直播造林是减少水土流失,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造林有效措施之一。5.3.4积极推行ABT生根粉、保水剂和节水型苗木营养保水纸袋等造林配套措施;尽量采用科学方法、先进技术,倡导工程造林,确保造林成活率。5.3.5造林时间:秋季至春季造林,约当于11月中下旬至翌年4月造林,造林时间选择在雨后阴天或细雨天,以雨期造林为好。5.3.5.1常绿树种:春季植苗造林,一般在树木发芽前完成。5.3.5.2落叶树种:晚秋移植比冬春移植成活率高。5.3.5.3直播造林:早春、雨季进行。20
5.4材料要求5.4.1苗木规格:一般采用1年合格容器苗造林,容器苗质量要求按DB33/T653—2007的规定执行。5.4.2直播造林提倡使用种衣剂拌种处理或保水剂拌土播种,可显著提高出苗率及成苗率。6抚育管理6.1幼林抚育是造林结束后到幼林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管理措施,是巩固造林成果,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6.2幼林抚育的内容主要是除草、松土、施肥、扶正、补植等。6.3抚育幼林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三不伤是: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净是:杂草除净,石块拣净;一培土是把锄松的土壤培到植株根部。6.4抚育时把锄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上,以减少表面水分蒸发,以及增加有机质和抑制杂草的生长。7检查验收7.1造林结束经历一个生长期后,对造林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造林地资料登记在册。7.2在秋季幼树生长期结束时应进行幼林清查,以确定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情况,评定造林质量和拟定经营抚育措施,对成活率过低的地段要重新造林,造林成活率的调查方法按有关规定执行,可采用标准地(行)方法。7.3标准地(行)的选择要随机抽样,山地的幼林调查要包括不同部位和坡向。幼林补植应根据幼林检查的结果来确定,对于造林成活率低、成活苗分布不均的,要督促做好幼林补植工作。7.4造林质量基本要求。以成活或保存株数来确定造林质量,种植乔木的成活或保存株数要求≥120株/亩;种植乔木和灌木的成活或保存株数(丛数)要求分别达到:乔木≥80株/亩、灌木≥100丛/亩;种植灌木的成活或保存丛数要求≥200丛/亩。8建立档案8.1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和生产过程档案,积累生产经验,为提高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造林技术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21
8.2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基本情况档案内容主要包括造林地点、造林面积、造林地的母岩、土壤、坡度、坡向和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规划设计方案和相关图件等。8.3建立生产过程档案。生产过程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种苗等材料规格、造林时间及其造林进度、苗木养护管理和生长情况记录、劳动用工情况等。22
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之四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本规程所指的困难立地包括滨海盐碱地困难立地、基岩海岛困难立地、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受损山体边坡困难立地,分别以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表述。1范围1.1为规范浙江省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造林,提高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改善石灰炭岩裸露山地的生态环境,特制定本规程。1.2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石灰岩山地,并且岩体大多裸露、土层通常瘠薄、植被普遍稀少的困难立地造林。1.3本规程包括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结构配置、造林方法、抚育管理、检查验收和建立档案等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3/T653—2007林业容器育苗DB33/176-2005林木种子质量等级DB33/177-200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DB33/178-2005林木种子检验规程DB33/179-2005林业育苗技术规程DB33/T379.4-200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3.1石灰岩。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产之一。按其沉积地区分为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按其成因分生物沉积、化学沉积和次生三种类型;按矿石中所含成23
分不同可分为硅质石灰岩、粘土质石灰岩和白云质石灰岩三种。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伴有白云石、菱镁矿和其他碳酸盐矿物,还混有其他一些杂质。浙江具有较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包括普通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质灰岩和碳质灰岩),主要分布在浙西北地区,成矿时代从震旦纪至早中三叠世。3.2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由于受母岩的特殊影响,石灰岩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剖面中下部常具石灰性,并受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影响使母岩中绝大部分CaCO3淋溶损失,而残留于土体中的主要成土物质则为母岩中的副成分(铁锰铝及粘土),石灰质、偏碱性、无机养分缺乏及土壤瘠薄或岩石和母质裸露等通常成为抑制树木生长的限制主导因子,与区域立地条件相比,具有明显抑制植物生长诸因素的立地条件。3.3工程造林:把普通的植树造林纳人国家或政府的基本建设计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国家或政府的基本建设程序组织进行的植树造林。4规划设计4.1造林前要做好规划设计,要在调查研究自然地理条件、分析水、土、肥和光照等各种环境制约因子、自然植被和母岩裸露情况等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4.2规划要根据生态经营理念,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的总体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规划区立地类型、布局和效益等。4.2设计应针对石灰岩裸露山地的困难立地条件,特别是土层厚度、石灰岩裸露程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N、P、K含量和pH值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具体情况,实行分类指导。4.3规划设计内容应包括:背景材料、原则和依据、预期目标、树种选择、结构配置、种植方法、养护技术、苗木规格、种苗数量、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以及相关的造林施工图件。4.4规划设计方案,宜通过专家论证、评审后实施。5造林技术5.1树种选择5.1.1选择的基本原则24
5.1.1.1要充分考虑选用树种在该立地条件下的生产力和适应性,尤其注重选择适合石灰岩山地具有较好适应性及稳定性的重要优势树种;适当引进外来、适生的归化种。5.1.1.2尽可能生产符合国民经济需求的林种、树种和材种,并预测和顺应未来林产品市场发展方向的生态经济型树种。5.1.1.3从树种的生理、生态和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角度,要充分考虑在石灰岩裸露山地特殊困难造林立地条件下的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阶段性,适当注意灌木和草本等先锋植物的发掘利用,以提高植被的整体覆盖率和创造前期自然更新的良好生态基础。5.1.2推荐选择的树种5.1.2.1乔木:柏木、侧柏、湿地松、火炬松、南酸枣、香椿、臭椿、楝树、黄连木、栾树、漆树、拐枣、槲栎、朴树、榉树、青檀、核桃、华东椴、栓皮栎、杜仲、银杏、鹅耳枥、构树、秀丽槭、毛红椿、黄檀、刺楸、刺槐、枫香、桂花、合欢、翅荚香槐、樱花、女贞、泡桐等。5.1.2.2灌木:南天竹、美丽胡枝子、胡枝子、马棘、紫穗槐、木芙蓉、皂角、棕榈、紫薇、珊瑚树、夹竹桃、海桐、枸杞、迎春、海棠花、木槿、栀子、茶等。5.1.2.3藤本植物:爬山虎、常春藤、扶芳藤、络石、金银花、石岩枫、香花崖豆藤等。5.1.2.4经济林果木:山核桃、山茱萸、板栗、杨梅、枇杷、桃树、梨树、枣树、柿树、石榴、油桐、桔树、梅树等。5.2结构配置5.2.1利用石灰岩山地的特殊凹坑或小平台地形,随机种植多树种的近自然混交林,以提高对病虫害及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5.2.2对于立地条件较一致的石灰岩山地,营造具有一定规格和要求的混交林,混交林树种的选择应当重视所选树种在混交林中能互惠共存,符合栽培目的,发挥预期的混交效果。5.2.3混交林中的主要树种与伴生的次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要有一定的差异,选择土壤改良性能和较高经济效益的乔木或灌木。5.2.4采用的混交结构模式25
5.2.4.1柏木×湿地松混交林。用行间混交(行间与等高线平行)或窄带状(3行:3行)混交皆可。造林的株行距设计成1-l.5m×2m,每亩栽植的总株数掌握在220-300株。5.2.4.2侧柏×刺槐混交林。此混交林的目的是能形成刺槐在上层作为保护木的复层林。行带混交,即1行刺槐与3-5行侧柏的行带混交。也可用带状混交,即2-3行刺槐与4-6行侧柏混交。5.2.4.3柏木×南酸枣混交林。柏木与南酸枣等一起营造混交林可减轻雪压危害,用行带混交,即1行南酸枣与3-5行柏木的行带混交。5.2.4.4经济林果木混交林。山核桃×茶叶、山核桃×山茱萸、山茱萸×杨梅、板栗×枇杷、柿树×石榴等。以充分利用立地空间,增强林木的抗逆性,采用错位株间或行间混交。5.2.4.5乔木(杜仲、榉树、黄连木、朴树、栾树等)与灌木(美丽胡枝子、胡枝子、马棘、小蜡、紫穗槐、南天竹等)混交林。采用株间或行间混交的方式。但灌木与乔木的距离不应小于lm,否则旱季的争水会严重影响乔木树种的生长。5.2.4.6在裸露的石灰岩体边种植扶芳藤、络石、金银花、石岩枫等藤蔓植物,提高石灰岩裸露山地的整体植被覆盖率。5.3造林方法5.3.1整地方式5.3.1.1整地方式视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等情况确定适宜的局部整地方式,山地禁止采用全面整地方法,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穴状整地和带状整地等。5.3.1.2鱼鳞坑整地。对坡度陡、石灰岩裸露的地段采取鱼鳞坑整地,鱼鳞坑规格视树种特性及山坡具体情况而定。5.3.1.3穴状整地。适宜于坡度较陡、土层瘠薄的山地,穴状规格一般为(长×宽×深):0.6m×0.6m×0.5m和0.8m×0.7m×0.5m等。5.3.1.4带状整地:沿等高线进行,带宽视坡度大小而定,一般0.6-1.0m以上,带与带之间保留自然植被带,山顶和山脚不整地,有利于山地水土保持。5.3.1.5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栽种苗木前,在挖好的定植内施入基肥,尽量采用熟腐的有机肥,其次是缓释复合肥,并适当回土,覆盖基肥。5.3.2容器苗造林。积极提倡容器苗造林,确保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造林的26
成活率和保存率。容器苗木要选择已经炼苗、生长健壮、木质化程度高、无失水和机械损伤。栽植时将容器内土坨倒出或将容器底割掉直接植于穴内,填土挤实踏平即可,严防容器底部和容器周围悬空。5.3.3种子直播造林。提倡种子直播造林,直播造林是减少水土流失,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造林有效措施之一。5.3.4积极推行ABT生根粉、保水剂和节水型苗木营养保水纸袋等造林配套措施;尽量采用科学方法、先进技术,倡导工程造林,确保造林成活率。5.3.5造林时间:秋季至春季造林,约当于11月下旬至翌年4月造林,造林时间选择在雨后阴天或细雨天,以雨期造林为好。5.3.5.1常绿树种:春季植苗造林,一般在树木发芽前完成。5.3.5.2落叶树种:晚秋移植比冬春移植成活率高。5.4材料要求5.4.1苗木规格:一般采用1年合格容器苗造林,容器苗质量要求按DB33/T653—2007的规定执行。5.4.2直播造林提倡使用种衣剂拌种处理或保水剂拌土播种,可显著提高出苗率及成苗率。6抚育管理6.1幼林抚育是造林结束后到幼林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管理措施,是巩固造林成果,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6.2幼林抚育的内容主要是除草、松土、施肥、扶正、补植等。6.3抚育幼林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三不伤是: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净是:杂草除净,石块拣净;一培土是把锄松的土壤培到植株根部。6.4抚育时把锄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上,以减少表面水分蒸发,以及增加有机质和抑制杂草的生长。7检查验收7.1造林结束经历一个生长期后,对造林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造林地资料登记在册。7.2在秋季幼树生长期结束时应进行幼林清查,以判定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情况,评定造林质量和拟定经营抚育措施,对成活率过低的地段要重新造林,造林27
成活率的调查方法按有关规定执行,可采用标准地(行)方法。7.3标准地(行)的选择要随机抽样,山地的幼林调查要包括不同部位和坡向。幼林补植应根据幼林检查的结果来确定,对于造林成活率低、成活苗分布不均的,要督促做好幼林补植工作。7.4造林质量基本要求。以成活或保存株数来确定造林质量,种植乔木的成活或保存株数要求≥120株/亩;种植乔木和灌木的成活或保存株数(丛数)要求分别达到:乔木≥80株/亩、灌木≥100丛/亩;种植灌木的成活或保存丛数要求≥200丛/亩。8建立档案8.1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和生产过程档案,积累生产经验,为提高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造林技术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8.2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基本情况档案内容主要包括造林地点、规模面积、母岩、土壤、坡度、坡向和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规划设计方案和相关图件等。8.3建立生产过程档案。生产过程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种苗材料规格、造林时间及其造林进度、苗木养护管理和生长情况记录、劳动用工情况等。28
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之五受损山体边坡困难立地本规程所指的困难立地包括滨海盐碱地困难立地、基岩海岛困难立地、片蚀粗骨土困难立地、石灰岩裸露山地困难立地、受损山体边坡困难立地,分别以浙江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表述。1范围1.1为规范高速公路、铁路和露采矿山等受损山体边坡困难立地造林,提高受损山体边坡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改善受损山体边坡的生态环境,特制定本规程。1.2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高速公路、铁路边坡和露采矿山边坡等受损山体边坡(包括岩质和泥质边坡)的困难立地造林。1.3本规程包括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结构配置、造林方法、抚育管理、检查验收和建立档案等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3/T653—2007林业容器育苗DB33/176-2005林木种子质量等级DB33/177-200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DB33/178-2005林木种子检验规程DB33/179-2005林业育苗技术规程DB33/T379.4-200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3.1受损山体边坡困难立地:主要是指露天开采矿山和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中爆破性开凿后,使山体受到严重损害而形成裸露的岩质或泥质边坡,由于立地条件29
非常恶劣,特别是岩石边坡,水、土、肥奇缺,在夏季高温季节,坡面温度高达75℃以上,高温干旱,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水分、土壤及其肥力等生存环境条件差,与区域立地条件相比,具有明显抑制植物生长诸因素的立地条件。3.2马道:又称落石台,为便于管理和使边坡稳定采取的边坡平台,其宽度一般为2-4m。3.3挡墙:在边坡脚用于回填压脚而采用石块砌筑的墙体,一般高度1.2-2.0m。3.4森林化:在森林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符合顺向演替并处在某个具有一定数量乔、灌木结构与物种组成的阶段性植被。3.5边坡专用基质型容器苗:一种专门用于受损山体边坡种植的、具有一定大小规格的、基质与容器合为一体的、具有持水保肥功能的容器苗。4规划设计4.1造林前要做好规划设计,要在调查研究自然地理条件、分析水、土、肥和光照等各种环境制约因子、周边自然植被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等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4.2规划要根据生态经营理念,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的总体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规划区立地类型、布局和效益等。4.2设计应在边坡基本稳定基础上,根据边坡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如马道边坡、挡墙内侧回填土边坡等。4.3规划设计内容应包括:背景材料、原则和依据、预期目标、种类选择、基质配制、物种配置、种植方法、养护方法、苗木规格、种苗数量、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以及相关的造林施工图件。4.4规划设计方案,宜通过专家论证、评审后实施。5造林技术5.1树种选择5.1.1树种选择应根据不同区域环境立地条件、边坡类型、边坡高度、阴坡、阳坡和周边环境与景观特点等,结合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兼顾水土保持和景观改造相结合来确定适宜的植物种类。5.1.2选择的基本原则5.1.2.1生态适应性原则:通过对边坡所在区域的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生30
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优先选择乡土植物种类和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归化种作为目标群落的主要植物种。5.1.2.2抗逆性原则:由于岩石坡面立地条件比较恶劣,要求选择具有一定抗旱性、抗寒性、耐瘠薄、耐高温等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5.1.2.3生物多样性原则:坚持以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多层次、多种类的组合,形成稳定的复合型的森林化植物群落。5.1.2.4物种相融性原则:应充分考虑所选物种间的生态特性,遵从种间“互惠共生”原理,以减少生存竞争的矛盾,使人工植物群落内各种群间产生互相补充的整合效应。5.1.2.5景观协调性原则:所选择的植物种类要求与周边的植物群落和谐、相似,在水文效应、护坡固土、生态恢复等功能上与周边植物群落相一致。5.1.2.6经济适用性原则:应选用种子来源充足,发芽力强,容易更新,育苗容易并能大量繁殖的植物种类和自肥力强的豆科固氮植物,减少植物对养护的需求,以期达到减养护或免养护的目的。5.1.3推荐选择的植物种类5.1.3.1乔木:盐肤木、黄连木、枫香、青冈、木荷、紫果槭、冬青、铁冬青、女贞、乌岗栎、栾树、香樟、杜英、湿地松、黄檀、山合欢等。5.1.3.2灌木:美丽胡枝子、胡枝子、伞房决明、映山红、紫穗槐、栀子、马银花、马棘、小蜡、岗松、野桐、火棘、夹竹桃、珊瑚树等。5.1.3.3草本:高羊茅、狗牙根、紫苜蓿、山类芦、类芦、疏花野青矛、野古草、野菊花、相仿苔草、芒等。5.1.3.4藤本:爬山虎、络石、常春藤、常春油麻藤、扶芳藤、香花崖豆藤、金银花、石岩枫、黄馨等。5.2结构配置5.2.1坡顶边坡坡顶边坡位于受损山体坡面上部,与未开凿的山体接镶。主要以营造一挂的藤蔓植物为主,种植株间距1m左右,同时配种枫香等乔木或美丽胡枝子等灌木,构成矿山边坡与山体边坡之间的绿色衔接带,。5.2.2坡面边坡31
5.2.2.1对于坡度大于65度的高陡岩石坡面,由于喷附客土难度较大,不宜采用客土喷播而尽可能利用坡面凹凸不平的微小地形和下部稍缓的特殊地形,采用局部植树法和构筑种植槽法,主要以营造藤本植物为主,配以灌木和小乔木,宜绿则绿、宜裸则裸。5.2.2.2对于坡度小于65度的缓陡岩石坡面,通过混喷植物种子、栽植乔和灌木等方法,按一定比例配置,营造乔、灌、草复合的森林化植物群落结构。其中喷播植物的种子配方应采取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种子一起混播;种子播种量控制2在15-20g/m,其中木本植物种子占总重量的50%左右。5.2.2.3对于泥质坡面,通过人工播种、植苗造林、容器苗造林等方式,采用混交模式,营造以木本植物为主,乔、灌、草复合的森林化植物群落,选择带状、块状、行间、株间等混交方式,其中乔木树各不少于80株/亩。5.2.3马道边坡充分利用马道的平坦地形和回填的深厚客土,采用株间或行间混交模式,营造以乔木和灌木为主,乔、灌、草、藤相结合的复合林带,不仅起到绿化效果,还能发挥阻挡和缓冲边坡可能发生块石或杂物滚落的作用。配置模式:•靠近马道外侧,栽种一排下挂的藤本植物,株间距1m。•内侧栽种1-2行乔木混交树种,株间距1.2-1.5m。•林下栽种灌木或小乔木,株行距控制在1m左右。•地面以播种草本植物为主,抵御雨水对马道表土的冲刷。•靠近马道最内侧,栽种一排上爬的藤本植物,株间距1m。5.2.4坡脚边坡沿下边坡并离坡脚挡墙距离5-10m范围内为坡脚边坡类型(或挡墙内侧回填土边坡)。通过回填种植土,栽植乔、灌木,营造乔、灌、草、藤相结合的绿化林带。既要与上边坡绿化景观相接近,也要与宕底采空区或开发区绿化相协调,是构成过渡型的绿化、美化景观带,同时可以起到预防落石或缓冲落石的作用。配置模式:•靠近坡脚挡墙内侧栽植1行上爬藤本植物,株间距0.5-1m。•近坡脚处种植数行乔、灌木,采用混交方式,株行距控制在1.5m×1.5m左右。32
•地面以播种草本植物为主,抵御雨水对地表的冲刷。•靠近坡脚挡墙外侧种植1行下挂藤本植物,株间距0.5-1m。5.3造林方法5.3.1机械喷播法主要适用于坡度较缓的岩石边坡和各种风化土质边坡。该方法视边坡类型、基质配置和施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厚层基质喷播法和客土吹附喷播法等。5.3.1.1厚层基质喷播适用于坡度在65度以下的岩石边坡,工艺和技术要求:(1)坡面清理:施工前对需施工的坡面必须进行修整,清除坡面杂物,排除坡面的浮石和松动岩块,确保坡面基本平顺和消除落石隐患。对于比较光滑的顺坡,应在坡面上横向开槽,适当增加粗糙度;对于局部反坡,采用植生袋或土袋回填平顺。(2)铺、钉网:采用网孔为5cm×5cm的镀铁丝网。铺网在坡顶须延伸50㎝,开沟并用桩钉固定后回填土或埋入截水沟中。坡顶固定好则自上而下铺设,左右两片网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0㎝;钉网在坡顶及搭接处用主锚钉固定,其中坡顶布置一排,锚钉间距50㎝,坡面铁网搭接处布置一行,间距100㎝。在坡面其余位置的锚钉密度不少于5个/㎡。锚钉长度一般为15-20cm。对于个别不平顺的坡网须增设锚钉,保证铁网贴近坡面,并预留2cm左右空隙,以便基质充填。(3)喷附植生基质:将泥炭土、种植土、植物纤维、保水剂、粘结剂、缓释复合肥等混合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由喷播机械喷射到已固定好的金属网上,喷附顺序自上而下,左右向来回分次进行,厚度要求一般为8㎝左右。建议基质重量百分比配方:泥炭:25%种植土:68%植物纤维:8%保水剂:0.05%粘合剂:0.1%复合肥:1.5%多功能添加剂:3.35%(4)混喷植物种子:将植物种子,伴随植物纤维、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33
缓释肥和着色剂等辅助材料经过机械搅拌混匀后,喷附到植生基质层面上,厚度为2㎝左右,确保均匀一致,做到不多喷,不漏喷。建议植物种子配方:2木本植物:美丽胡枝子2.5(g/m)2马棘:1.8(g/m)2伞房决明:1.0(g/m)2草本植物:高羊茅4.8(g/m)2狗牙根2.2(g/m)2紫花苜蓿3.8(g/m)(5)前期养护:在喷播完成后应立即用遮阳网等覆盖坡面,遮阳网搭接长度不小于10㎝,坡顶和坡底预留长度不少于30㎝,并用竹钉钉入坡面固定牢实,确保植物种子在发芽前不被雨水冲刷,并有利于种子发芽期间土壤湿度的保持和暗发芽条件。前期养护重在浇水,一般晴天每1-2天喷一次水。5.3.1.2客土吹附客土吹附又称液力喷播,适用于泥质边坡,工艺和技术要求:(1)整坡修坡:施工前对需施工的坡面必须进行修整,清除坡面杂物,排除坡面的浮石和松动岩块,确保坡面基本平顺和消除落石隐患。对于局部凹凸不平的边坡,必须整修平顺。(2)混喷植物种子:将植物种子,伴随植物纤维、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缓释肥和着色剂等辅助材料经过机械搅拌混匀后,喷附到经修整的坡面上,厚度3-5㎝,不漏喷。(3)前期养护:在喷播完成后应立即用无纺布遮阳网等覆盖坡面,遮阳网搭接长度不小于10㎝,坡顶和坡底预留长度不少于30㎝,并用竹钉钉入坡面固定牢实,确保植物种子在发芽前不被雨水冲刷,并有利于种子发芽期间土壤湿度的保持和暗发芽条件。前期养护重在浇水,一般晴天每1-2天喷一次水。5.3.2植苗造林法植苗造林方法适用于30度以下的泥质边坡和强风化的缓坡类型以及坡脚、马道等人工回填种植土区域,造林要求符合国家造林技术规范GB/T15776-2006中有关植苗造林方式的技术规范。5.3.3筑坑造林法34
筑坑造林法适用于中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类型以及缓坡地段。根据施工工艺不同可分为人工凿坑法、植生袋围堰造坑法、浆砌块石围栏造坑法等。5.3.3.1人工凿坑法:在强风化岩比较疏松地段或缓坡碎石土堆积坡面可采用此法,凿坑方法采用风镐和铁钎人工开挖。5.3.3.2植生袋围堰造坑法:在坡面中的小平台或局部凹陷处,利用内装营养基质的植生袋围堰,达到形成坑穴的目的,同时在坑内再回填种植土。每个种植坑一般用8-10个植生袋。5.3.3.3浆砌块石围栏造坑法:在人工不易凿挖的缓坡或较浅的凹坑,可利用浆砌块石砌筑鱼鳞坑,坑内回填种植土。5.3.3.4鱼鳞坑的规格要求:种植灌木长0.8m、宽0.6m、深0.5m,种植乔木长21.0m,宽1.0m,深0.6m,造坑密度控制在70坑左右/667m。5.3.3.5植生袋内植生基质和坑内种植土的基本要求:有机质含量≥20%,全氮≥4.0g/kg,全磷1.0≥g/kg,全钾≥10g/kg,pH5.5-7.0。5.3.4人工撒播法各种风化的低缓边坡、土质边坡以及马道、坡脚回填土表层可采用人工撒播植物种子的方式进行绿化造林,播种方法可采用块播、穴播、条播等。技术要求:播种前对造林地进行整地清理,除去枯枝落叶,翻动土壤,深度20-30cm,播种后覆土并浇水湿润,覆土厚度一般0.5-1cm。播种量应根据发芽率、造林密度和播种方法的不同而定。5.4材料要求5.4.1种子5.4.1.1植物种子在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验,提供由国家法定种子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植物种子。5.4.1.2木本植物种子质量不应低于DB33/176-2005中所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5.4.1.3为提高播种造林成效,在播种前根据需要可对林木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拌药等技术处理。5.4.1.4提倡使用种衣剂拌种处理,可显著提高出苗率及成苗率。5.4.2苗木5.4.2.1裸根苗35
必须使用DB33/177-2005规定的Ⅰ、Ⅱ级苗。5.4.2.2容器苗容器育苗技术执行DB33/T653—2007的规定。容器苗苗高、地径达到同类树种、苗龄DB33/177-2005规定的Ⅰ、Ⅱ级苗指标。提倡采用边坡专用基质型容器苗造林。6抚育管理6.1造林完成后,必须定期进行养护,养护内容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补播、补种等,养护期2年。6.2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间应注意浇水,保证基质具有一定的含水量,不应出现基质和种子萌发缺水、幼苗枯死现象。喷水量依土壤性质和蒸发量而定,通常一周二次,干旱时适当增加次数。6.3采用种子喷播方式造林的边坡要覆盖遮阳网,待植物生长高度达4-5㎝左右时,应揭开遮阳网,以免阻止植株生长。6.4一旦发现植物有衰退迹象,应及时追肥,追肥应以复合肥为宜。根据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土壤状况和环境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等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避免盲目施肥。6.5病害的防治视其症状类型和病因,采用合理浇水、科学施肥或喷施杀菌剂等措施积极防治。6.6虫害的防治应根据有害昆虫的种类和地上地下的生活习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6.7对于漏播或遭雨水冲刷而缺乏植物生长的局部地段,应采用人工方法及时予以补播、补种。6.8对于一些较高大的乔木树种,特别是挡墙内侧种植的乔木,为了防止风倒或由于风吹引起摇晃影响成活率,必需采取防护措施,用竹干和木棍等对树干进行支护。7检查验收7.1造林期间,对各项造林工程应随时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造林完成后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检查内容包括坡面浮石清理有否到位、喷附的基质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苗木生长情况和植被覆盖率等。隐蔽类工艺在进入下一道工艺时要预先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36
7.2验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否达到预期目标。其基本要求:喷附的基质无明显冲刷和剥离现象;边坡整体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本本植物盖度在30%以上;种植的树种成活率在80%以上。8建立档案8.1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和生产过程档案,积累生产经验,为提高受损山体边坡困难立地造林技术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8.2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基本情况档案内容主要包括造林地点、规模面积、母岩、坡度、坡向和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规划设计方案和相关图件等。8.3建立生产过程档案。生产过程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种苗材料规格、造林时间及其造林进度、养护管理和生长情况记录、劳动用工情况等。3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合成型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cecs156 2004
-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规程
- db29-176-2007天津市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技术规程[1]
- jgj-t 13-9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
- 工业炉水泥耐火浇注料冬期施工技术规程
- 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规程
-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题库
- 椰子生产技术规程
- 通豆5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 海南省地方标准糖蔗栽培技术规程 -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 上海市河道维修养护技术规程
- [建筑规范]cecs01-1988呋喃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
- [建筑规范]cecs01-2004呋喃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
- [建筑规范]cecs02-88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 [建筑规范]cecs03-8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 [建筑规范]cecs02-200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