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 MB
- 3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GB/T18337.3-2001前言为使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分类经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指导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和成效,特制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系列标准。本系列标准共分为《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生态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规定》、《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方法》五个部分本标准是其中的第三项标准,主要规定了生态公益林营造、经营、林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公益林建设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负责解释。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加富、刘红、王恩玲、唐小平、钱能志、樊喜斌、杜纪山、赵雨森、郑小贤、薛建辉、林书宁、罗中康、张同伟、赵博生、周洁敏、程小玲。.www.bzxzk.com.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Non-commercialforestconstruction-Technicalregulation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公益林营造、经营、林地配套设施建设及生态公益林建设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建设。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772-1999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GB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15162-1994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3-199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781-1995森林抚育规程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GB/T16621-1996母树林营建技术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LYJ104-1988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J127-1991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1000-1991容器育苗技术LY/T1186-1996飞机播种治沙技术要求3总则3门为规范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提高建设质量和成效,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林业分类经营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程。12建设措施或森林经营活动必须有利于增强森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13按不同区域特点、不同功能要求,分别建设区域和建设类型确定生态公益林建设模式和技术指标。3.4生态公益林营造要因地制宜,封山(沙)育林(草)、飞播造林(草)、人工造林(草)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相结合,营造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外来树种,适地适树适种源。禁止使用带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I5生态公益林经营按照自然规律,按特殊、重点和一般三个建设与保护等级确定经营管理制度、优化国家质f技术监怪局2001一03-14批准2001一05一01实施.www.bzxzk.com.
GB/T18337.3-2001森林结构和安排经营管护活动,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36生态公益林利用以不影响其发挥森林主导功能为前提,以限制性综合利用和非林非木资源利用为主,有利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生态公益林营造4.1防护林营造4.1.1水土保持林4.1.1.1树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固土力强,具有穿人深层土壤根系,能以根莫和压条繁殖以及甸甸茎保护土壤,耐瘾薄、抗干早,可增加土坡养分、恢复土壤肥力,能形成疏松柔软、具有较大容水量和透水性死地被凋落物的树种。详见附录A表A1和附录B、附录Co4.1门.2营造方式以封山(沙)育林(草)为主,结合飞播造林(草)。当封山与飞播难以恢复林草植被或必须新造林(草)才能满足建设需要时,进行人工造林(种草)。退化草场、水土流失和风蚀严重,或乔灌树种难以成活,但地面有草类残留根茬与种子,当地的水热条件能满足自然恢复植被需要的地区应实行封坡(沙)育草。4.1.1.3营造模式4门.1.3门模式设计采用混交造林模式。a)混交类型优先选用以下混交类型: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深根系树种与浅根系树种混交;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保留、诱导能与更新树种共生的幼树形成人天混交林。b)混交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带状混交:适用于大多数立地条件的乔灌混交、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块状(局部)混交:适用于树种间竞争性较强,或地形破碎、不同立地条件镶嵌分布的地段;株间混交;适用于疮薄土地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在乔木间栽植具有保土、保水的灌草,或在灌草中稀疏栽植耐干旱、疮薄的乔木。c)混交比例混交比在30%以上。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混交比应大些,并以灌木树种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灌木树种、草本的比重4.1.1.3.2模式配置以小班为单位配置造林模式地形破碎的山地提倡采用局部造林法,形成人工林与天然林块状镶嵌的混交林分4.1.1.4种苗播种造林执行GB7908的规定;飞播造林(草)执行GB/T15162和LY/T1186的规定;裸根苗执行GB6000的规定;.www.bzxzk.com.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GB/T18337.3-2001容器苗执行LY100。的规定;检验林木种子质盈执行GB2772的规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苗木类型和树种,以及有条件或需特殊处理的种子、苗木另行规定。4.1门.5营造技术封山(沙)育林技术要求执行GB/T15163的规定;飞播造林(草)技术要求执行GB/T15162和LY/T1186的规定;人工造林整地、造林密度在满足下列要求的同时,具体执行GB/T15776的规定。4.1.15.1整地禁止采用全面整地方法。具体视立地、树种等情况确定是否整地或适宜的局部整地方式,一般采用:a)鱼鳞坑整地适用于陡坡、沟头或沟坡造林。鱼鳞坑为半月形坑穴,外高内低,长径0.8-1.5m,短径0.5-1.0m,埂高0.2^-0.3m。坡面上坑与坑排列成三角形,以利蓄水保土。b)水平沟或竹节沟整地适于土层浅薄的丘陵、沟壑山地。沿等高线布设,品字形或三角形配置。沟长4^-6m,沟底宽0.2-0.4m,沟口宽0.51.0m,深。4-0.6m。沟内留档,档距2m。种植点设在沟埂内坡的中部。c)反坡梯田适于地形破碎程度小、坡面平整的造林地。田面向内倾斜3^-15。反坡;宽1-3m,长度不限,每隔一定距离修筑土埂,预防水流汇集;横向比降保持在1%以内。d)两次整地适宜于降雨量稀少、土层薄、半风化母质的山地。在上年的干早季节,先整成一个浅坑,等到浅坑内积存了雨水,使土壤和半风化母质变松软时,再进行第二次整地达到要求深度。4.1.1.5.2造林密度根据建设类型区、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水土保持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不同造林树种的适宜造林密度参见附录D,原则上: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地区可比北方水热条件较差地区大些;同一地区立地条件较好地段可比立地条件较差地段大些;灌木树种比乔木树种大些;针叶树种比阔叶树种大些。4.1.2水源涵养林4门.2.1树种选择选择树体高大、冠幅大,林内枯枝落叶丰富和枯落物易于分解,具有深根系、根最多和根域广;长寿、生长稳定且抗性强的树种。详见附录A表A2和附录B,附录C,4.1.2.2营造方式同水土保持林。4.1.2.3营造模式以营造混交且垂直郁闭好的复层群落结构模式为主。混交类型、方式和混交比基本同水土保持林,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增加阔叶树的比例。4.1.2.4种苗同水土保持林。4.1.2.5营造技术封山(沙)育林的技术要求执行GB/T15163的规定;飞播造林(草)的技术要求执行GB/T15162和LY/T1186的规定;人工造林的整地与造林密度在满足下列要求的同时,具体执行GB/T15776的规定。.www.bzxzk.com.
GB/T18337.3-20014.1.2.51整地严禁采用全面整地。具体视立地、树种等情况确定是否整地或适宜的局部整地方式,一般采用:a)穴状整地一般在降水量集中、洪水危害较重、河川上游的水源区,以及融雪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分水岭和山体上部地段采用穴状整地。穴的口径50^60cm,深度30cm。在多草地带,整地规格可适当大些b)带状整地沿等高线进行,每隔一定距离应保留。.5^1.0m自然植被带。华北石质山区一般采用水平沟法;西北黄土高原区采用反坡梯田法;南方低山丘陵区采用水平阶法、竹节沟法等。4.1.2.5.2造林密度根据建设类型区、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水源涵养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不同造林树种的适宜造林密度参见附录D,4.1.3防风固沙林4门3.1树种选择树种选择抗干旱、抗风、抗寒、耐沙压、耐瘩薄的树种,海岸线上选择耐水浸、耐盐碱、抗风、耐早树种;同时,能改良土壤,有效提供燃料、饲料、木料、肥料,耐平茬、热能高、耐啃食、适口性好的树种。不同生态公益林建设区防风固沙林的适宜造林乔木树种见附录A表A3,适宜造灌草种见附录B,适宜播种乔灌草种见附录C4.1.32营造方式封山(沙)育林(草)、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种草相结合。内陆风沙区一般分为干旱草原风沙区、干草原一荒漠草原区和干早荒淇区三种类型。千旱草原区应加大封沙育灌(草)、飞播造林(草)的比重,荒漠区以宜林(草)荒沙人工造林(草)为主,封育和飞播结合沿海风沙区一般分为沙滩沙丘、盐碱滩地、农用地和丘陵山地四种类型,前三种类型以人工造林为主,后一种类型以封山(沙)育林为主4.1,3.3营造模式4.1.3.3.1内陆风沙区防风造林固沙模式a)生态经济圈在半干旱草原区,选择地下水位高、沙化危害小、近期易于治理、开发潜力大、交通较便利的丘间低地或沙丘起伏较小的平缓沙地,实行水、草、林、机、粮(料)等配套措施,综合治理开发沙区。b)绿洲农田林网在绿洲内部农区,为改善绿洲内部小气候条件,结合田、路、渠配置完善的农田防护林网。c)退耕还林还草对风沙危害严重的沙质旱作耕地退耕后造灌草或农经作物与草带间隔耕作。d)生物沙障固沙在半干早地区低缓流动沙丘,以及平缓起伏的流动沙地上,选用萌萦性强的灌木树种进行高密度扦插造林,形成活体沙障固沙。e)流动沙丘造林固沙在流沙风口地带,为堵塞风口、阻滞沙源曹造固沙林,并就地取材,设置防风栅栏,栽高立式、低立式或半隐蔽式机械沙障,或铺粘土和石块压沙等工程防护措施。{)防风阻沙林带在绿洲农田与灌草固沙带之间,为消减风沙流动速度,阻挡沙丘沉降剩余沙粒,栽植乔灌结合、多树种混交的防风林带。B)沙漠沙源封育灌草固沙带在沙漠边缘,为防止风蚀、就地起沙和减少地表风速,截留风沙流,采用封育措施,建立宽阔的抗风.www.bzxzk.com.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GB/T18337.3-2001沙、耐干旱、耐沙埋的灌草类生物固沙带。4.1.3.3.2沿海风沙区防风造林固岸模式在沿海风沙危害区,实行田、路、河、渠、堤、林配套,带、网、片相结合,建设以沿海基干林带为主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a)海岸防护林带沿沙质、泥质海岸线,为防止海风长驱直人并阻隔流沙移动,以及保护农耕区,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结合农田防护林建设营建防护林网。b)海岸沙地造林沿沙质海岸线,选择耐水浸、耐沙压、耐府薄的固沙树种,采取人工造林方式营造防护林带。c)海岸盐碱地造林沿盐碱质海岸线,选择耐水浸、耐盐碱、耐瘾薄的乔灌树种,采取人工造林方式营造防护林带。d)红树防风固岸林在热带和南亚热带的陆海交界处,包括河口水域、滩涂的各个潮带及潮上带的部分宜林陆域,以消浪、促淤、造陆和护堤为主要目的,采取封滩育林与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方式营造红树林。4.1.3.4营造技术封山(沙)育林(草)执行GB/T15163的规定;飞播造林治沙执行GB/T15162和LY/T1186的规定;小面积人工治沙造林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4.1.3.4.1生物治沙技术a)生态经济圈以住户或居民点为核心,,分圈(层)构建具有不同生态、生产作用的功能区,由核心区和保护区构成,在营建防护林带防治草场沙化、治理流沙的基础上,恢复和建设草场植被,发展农牧业生产。治理面积一般3.3-7.7hm",按以下程式:—机械围栏:生态经济圈外围采用机械围栏,桩距3m,用横向或网格状刺线封闭;—沿机械围栏,四周边界乔灌结合营造防护林,外围种植灌木,一般选择带刺树种,3一5年后替代机械围栏,区内实行封育、栽植灌木、种植牧草;—核心区内修建房舍、棚圈、水井等;—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建设饲料基地。b)绿洲农田林网详见农田牧场防护林。c)退耕还林还草风蚀严重的轮歇沙丘地,进行人工造灌植草;风蚀严重的平地,实行农作物和草带间隔耕作,农作物宽10^20m。草带宽1^-2m。农作物横主风向种植,秋收后留茬10^20cm高度,防止冬春土壤风蚀,留茬直至翌年春翻耕播种时止;覆沙梁早地,实行封育或人工造灌种草。d)生物沙障固沙树种选择:选用萌萦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沙生灌木。沙障规格:以4mX4m为宜。沙丘顶部可适当缩小,较高丘顶可不设。设置方法:扦插造林。10月中下旬,就近选取枝干木质化程度较好的灌木枝条作插条,随采随造。划好网格线,挖栽植沟深60^80cm,插条株距5^10cm,直立于栽植沟内,湿沙回填一半时踩实一次,填满湿土后再踩实一次,最后培5^10cm湿沙。地上部分留20^-30cm,其余剪去,形成疏透度。.2-0.3的矮立式紧密结构沙障。沙地固定后网格内可再行营造其他乔灌草植物。e)流动沙丘造林固沙—丘间低地造林.www.bzxzk.com.
ca/T18337.3-2001造林场地:选择沙丘背风坡的丘间,留出一定间隔(春季造林离沙丘3-4m,秋季造林离沙丘7-10m)后种植乔灌草,次年在沙丘前移的退沙畔再造林草,连续3-4次,将沙丘拉平。造林密度:以维持沙地水分平衡为准。干早荒漠地区,无灌溉条件、地下水又不能为树木根系利用时,要稀植,株距可稍小,行距则要宽,并横对主风向成行种植(一般3000株/hm2);半千旱草原地区,沙地水分尚好,灌木固沙宜密株距、宽行距,以后在灌木行间营造乔木树种,乔木不宜过密。造林季节:植苗或插条造林以春季为主,解冻早的沙丘地先造,丘间地后造,或将苗木冷窖存贮,延长造林时间或在秋季土壤封冻前10天左右定植后随即用沙全株覆盖,次年春季扒掉覆沙。栽植技术:深栽、实埋、少露苗,根系深埋到湿沙层,剥离表层干沙,阔叶乔木树要修剪枝叶,可能时灌水。萌发力强的灌木可插条栽植,枝条紧贴地面或外露不超过3^-5cm,带根苗木不宜深栽。--一沙丘固沙造林设置沙障(详见工程治沙技术)。造林场地:选择迎风坡中下部造林,丘顶让风蚀不断削平沙丘。造林密度:横对主风方向,成行栽植固沙植物,宽行窄株,丛植,株距1^1.5m,行距2-4m,栽植方法对高不足7m、水分条件好的沙丘,在迎风坡基部犁耕促进风蚀,使沙丘矮化后造林草。或采用固定一部分流动沙丘,让另一部分沙丘继续流动的方法.选择奇数排(或偶数排)作为需要固定的沙丘,设立沙障或造林迅速固定沙丘流动,对其余沙丘,不加固定措施,使其迅速移动,直至沙丘移动到被固定的位置,扩大平坦丘间低地,再行造林或开辟农田、果园。具体栽植方法同丘间低地造林。f)防风阻沙林带造林场地:绿洲外围与沙漠、戈壁、风蚀地相毗连的地带,实行片林、块状和带状错综分布,以紧靠绿洲的沙丘丘间低地、风蚀地、平缓沙地造林为主。先在绿洲的周边造林,逐渐向外扩展加宽。沙丘地段,先在丘间低地造林,前挡后拉,以丘间团块状林木分隔包围沙丘,随着沙丘前移和丘顶被风力削平,在退沙畔再行造林,扩大丘间林地,形成较为稠密的防风阻沙林带。林带配置:实行乔灌草、行间混交,越接近外缘灌木比重越太,形成紧密结构。在大面积流沙侵人的前沿地区,林带宽200^-1000m;流沙迫近绿洲,前沿沙丘排列整齐地区,贴近沙丘边缘造林,林带宽50^100m;绿洲与沙丘接壤地区为固定、半固定沙丘,林带宽30^-50m;绿洲与沙丘源毗连地带,缓平沙地或风蚀地,林带宽10^-20m,不超过30-40m.栽植方法:同丘间低地造林技术。9)沙漠沙源封沙育灌草固沙带封育场地:沙漠化严重、对绿洲生存构成威胁的最外层地段实行封育灌草固沙。封育规模:根据绿洲迎风侧沙源状况和残留物质、风力强度、绿洲规模、绿洲水源和植被破坏程度,确定封沙育草带的宽度与规模。沙源广(流动沙丘高大,连绵分布),残留植物少,植被覆盖度低(<10%),封育面积要大,封育带宽1000m以上;沙丘低矮,残留植物硬盖度较高(>10写),封育宽度可为5001000m封育方法:严禁滥垦、滥樵、滥牧、滥挖,实行全面封禁。当植被盖度达到30%以上后,可实行半封,利用强度控制在天然草场能良性循环范围。在春季或雨季可进行人工撒播沙生灌草种,促进植物繁衍;条件许可或立地条件较好地域,采用飞机播种;有条件地段可以利用绿洲灌溉,改善封沙育灌草环境4门.3.4.2工程治沙技术在生物治沙难以满足治理要求时,结合采用各种机械工程手段进行工程治沙或称机械治沙a)草方格沙障-一场地选择在风口或除主风外尚有较强侧风的沙区,用麦秸秆、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人沙层内,直立于沙地上,呈方格状半隐蔽式沙障-一方格规格.www.bzxzk.com.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GB/T18337.3-2001以1mXlm为宜。在地势不平坦的沙丘坡面上确定沙障间距,要根据沙障高度和沙丘坡度按式(1)计算:D二Hctga,.·····、·······二⋯(1)式中:D—沙障的障间距离;H—沙障高度;a—沙面坡度。—设置方法在迎风坡横对主风方向(主带)直线平铺麦秸或稻草,用铁锹在草中部压人沙内约15cm,地上露出15-20cm,草厚5-6cm,再向草带塑沙加固草带。主带完成后,与主带垂直铺设竖带,竖带草的厚度可稍薄,要与主带衔接好,需要固定落沙坡时,从顶部依次向下作业,先做竖带,再做主带。b)高立式沙障—场地选择在固沙带前沿设置高立式沙障,阻拦前移的流沙,使之积在其附近,达到切断沙源、抑制沙丘前移和防止沙埋危害的目的。一般在沙源丰富的地区或草方格沙障的外缘,阻截流沙,作为保护草方格沙障的屏障,还用于流沙危害的农田、渠道、交通线等地段。高立式沙障一般设在沙丘顶部,而不在沙丘下风处。—沙障结构高立式沙障按空隙程度分为三种结构类型,以小空隙度((0.25-0.35)的疏透结构为宜。1)紧密型,迎风侧积沙范围一般为其高度的2-3倍,背风侧为4-5倍;2)空隙度0.25左右,迎风侧积沙不多,背风侧为7-8倍;3)空隙度为0.5,迎风侧积沙很少,背风侧为12^14倍。沙障阻沙量按式(2)计算:V=4.5H"sina·······,.···········⋯⋯(2)式中:V—阻沙量;14-障高;a—沙障设置方向与主风方向的夹角。—设置方法因沙障拦沙后会造成堆积,要与保护对象留有适当的距离。高立式沙障一般用芦苇、滋木枝条、玉米和高粱秸秆等编成笆块,钉在木桩上,制成防沙栅栏。埋人沙层的深度以牢固为准,一般50cm,外露1m高度最为合适还可设置粘土沙障、卵石平铺沙石、泥埂沙丘筑土墙等,防止流沙侵袭。在沙丘密集、沙源丰富的地段,可设置多排高立式沙障。在沙丘迎风坡上设里沙障的间距,要使下一列沙障的顶端与上一列的基部等高。建立防沙栅栏阻拦流沙,可采取逐渐提拔沙康的办法,使沙子越积越高,形成高大人工沙堤。c)引水拉沙利用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源,自流引水或机械抽水,以水力冲拉沙丘。建设内容包括引水拉沙和造田。—引水工程设计1)根据地形地势查清水源,计算水量。尽量选择水I比较充足的河流、水库、湖泊作为水源;水源不足的地方应筑坝蓄水;亦可考虑机械抽取地下水。2)田块规划。一般选择冲沙水源的河流、水库、湖泊下游或渠道附近,地形开阔,田块高程应低于水源高程,拉沙距离不宜太远。一一引水设施1)引水渠道。引水渠道上接水源,下连蓄水池。拉沙时输水,造田时引水,造田后成为固定性渠道。机械引水拉沙,少挖或不挖引水渠道。.www.bzxzk.com.
GB/T18337.3-20012)蓄水池。临时性的蓄水设施,可引用沙湾或人工围埂蓄水,主要是抬高水位增加落差。平地造田,水量又充足,可直接引水或抽水拉沙,不必围筑蓄水池。3)冲沙壕。冲沙壕比降要大,水流通畅。在冲拉沙丘中,冲沙壕埂要经常向被拉沙丘靠拢,起逼水、聚水作用,保持或加大水流的冲力。4)围埂。拦截冲沙壕拉下来的泥沙和排下来的水源,使沙湾洼地淤填抬高成田块,在拉沙造田后变为田埂。5)排水口。高于田面,低于围埂,起控制高差、拦蓄浑水、沉淀泥沙和排除清水的作用。排水口要用柴草等保护,以防冲蚀。—引水拉沙作业根据沙丘形态、水量、沙丘与水位的高差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拉沙方法。1)抓沙顶。引水渠水位高于或平于沙丘顶部时采用。将冲沙壕直接穿过沙丘顶部冲沙,水壕不断向左右展开,自上而下,由高到低,逐层拉平沙丘。2)漩沙腰。水渠水位只能引到沙丘腰部时采用。利用水力逐步向沙丘深腹淘漩,形成曲线拉沙,齐腰拉平,必要时需人工铲沙配合。3)劈沙畔。一般在沙丘高大、渠道水位低、水无法引至沙丘顶部或腰部“抓、漩”时采用。在沙丘坡脚开一道冲沙壕,人工用柴梢控制水流方向,由外向内,逐步劈沙人水,将整个沙丘连根拉平。水量大时可筑两条冲沙壕,两边夹攻,加快拉沙速度。4)野马分鬃。在水渠水位略低于或相等于大型新月型沙丘或沙丘链顶部时采用。引水至沙丘邻近水源的一端,先偏一侧开壕冲挖,放水人壕拉去一块,接着偏向沙丘另一侧,挖一段冲沙壕再挖去一块。由远而近,左右连续冲挖,拉平沙丘5)麻雀战。在拉沙造田收尾工程中采用,消除残留沙堆。高大沙丘初步拉平后,在每个小沙堆旁安排1-2人,分别引水冲拉沙堆,拉出平坦沙地。若地面还有较大坡度,可在坡面最低处挡起土墙,顺坡开壕,深0.7^1.0m,壕间距6-8cm,从坡面最高处两侧往壕里戳沙,直至平整。4.1.3.4.3沿海风沙区防风造林固岸技术a)海岸防护林带--一林带方向与结构垂直于主害风方向设置,也可与附近农区的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林带的方向一致。海防林带应采用疏透结构,对保护果树、橡胶等种植园为主的防护林网(带),可采用紧密结构。—林带宽度海岸基干林带宽度视沿海地区地形和风沙危害程度而定。一般农田区林带宽度50M左右;在沙岸地段,从海水涨潮的最高限,向岸上延伸200m范围;在泥岸地段,从海滩能植树的地方起,向陆地延伸100m;低湿地或盐碱地林带宽度200m;其他地段50^-100m—带距及网格面积采用窄林带小网格,以利于抗强台风,一般主带距150m,副带距250^-400m,每个网格面积4-8hm"ab)海岸沙地造林—随整地随造林,北方沙地造林可先挖坑,加速周围土壤脱盐过程;-一适当深栽,合理密植;—风口处设置立式草沙障;—粗沙地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固定沙地,进行客土施肥.改善立地。c)海岸盐碱地造林-一修建排水的主干河道,挖沟起垄,抬高地面形成台地;.www.bzxzk.com.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GB/T18337.3-2001-—种植绿肥或耐盐碱植物,改良土壤;—对台田深翻细耙,细致整地;—选择耐盐碱树种营造混交林,并合理密植,尽快郁闭硕盖地面;—采用植苗造林,植苗不宜过深,植后不要在苗周堆土,以减轻盐分对幼苗危害。d)红树防风固岸林—封育与造林相结合。通过封育促进天然林的自然繁衍能力,同时对大片林隙和海岸外侧泥滩以人工造林为主。—根据滩涂高低、盐度与基质类型等选择不同的树种,沙质海滩以白骨壤、木榄为主;高盐度地区以秋茄、白骨壤等为主;淤泥深厚地带以无瓣海桑、海桑、红海榄、桐花树等为主;近陆地带以半红树林树种海漆等为主。—采集发育好的胎生苗进行带状造林,合理密植。一般1mXlm或0.5mX0.5m;无瓣海桑、海桑、红海榄、桐花树等一般1.5mx1.5m,4门.4农田牧场防护林4.1.4.1树种选择选择根深、树冠较窄,不易风倒、风折;速生尤其高生长快、干直兼有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耐水湿、耐盐碱等能力;与防护对象协调共生关系好,不能与作物、牧草等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生的树种。不同生态公益林建设类型区的农田牧场防护林适宜造林乔木树种见附录A表A4、表A5,4.1.4.2营造方式采用人工造林方式,牧区造林应尽量保留原有植被。4.1.4.3营造模式按照田、林、渠、路、坡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使农田、牧场能得到有机结合的林网保护。并以农牧林网为主体,有机地结合村镇及“四旁”绿化等,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综合防护林体系。营造模式主要有:4.1-4.3.1农田林网a)林带结构根据外部形态和内部树种配置与树冠结构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类型,其使用范围见表1。表1不同林带结构特点与使用范围表类型主要特点使用范围由带幅较宽,行数较多,造林密度较大的乔灌木树用作果园、种植园防护林,或保护某些重要建筑物紧密结构种组成。透光度<0.3,透风系数<0.3和工程设施,以及阻止流沙侵袭等由行数较少,带幅较窄的乔瀚木树种组成。灌木只疏透结构在林带外侧或内外两侧配置一行。透光度。.3~广泛用于平原农区和风沙区农地的防护0.4,透风系数0.3^0.5行少带幅窄,一般由乔木组成。透光度。.4^0.6,透用于一般风害区或风害不大的坡土耕地,或风速不通风结构风系数>0.5大的湘溉区和风影响较小的水网区b)林带方向在有显著主害风和盛行风地区,采取主林带为长边的长方形网格,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风偏角的变化不得超过450;无主害风的地区,林网网格可采取正方形。c)林带间距与网格面积根据土壤条件、害风状况、林带结构、林带高度及有效防护距离确定林带间距与网格面积。一般主林.www.bzxzk.com.
GB/"r18337.3-2001带间距为防护林树种成熟林木平均树高15.20倍,林带由2-4行树木组成,风害小的地区间距可大些,风害大的地区间距可适当小些。副林带间距可适当大些,由1.2行树木组成。林网的网格面积一般15-2ohml,最大不应超过30hm",严重风沙危害区控制在15hm“以下。4.1.4.3.2农林间作(林粮间作)农林间作要有利于同一土地上林木与农作物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同时,提高农区林木筱盖率和生态效益。a)以林为主类型:在土壤条件较差、自然灾害较重的中低产地区采用,如风沙、盐碱地区;b)以粮为主类型:在土壤条件较好、自然灾害一般的地区采用;C)林粮并重类型:在土壤条件较差、自然灾害也较明显的地区采用。4.1.4.33护村林围绕农区村边空地及荒地、荒滩,结合农区用材和村镇绿化建设片林或围村林带。在改善村镇生态条件、绿化美化环境的前提下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营造技术措施。4门.4.3.4草牧场防护林带在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和天然草场内,根据草场植被群落特征、放牧牲畜种类、载畜量、畜群结构和生态经济圈围建等划分放牧小区,并与水、草、林、基、料相结合,营造草牧场防护林带。林带配合灌溉水渠、耕作道路或小区边界进行布设,采用疏透结构;林网由主副林带组成。主林带不必拘泥于与主害风垂直,可依地势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坡度大于s0后原则上沿等高线布设;副林带原则上与主林带垂直。由于有草本植被覆盖,林带间距可比早地农田防护林大些,一般主林带间距为防护林树种成熟林木平均树高的2030倍,副林带是主林带间距的2倍。4.1.4.35牧区基点防护林结合牧区饮水点(井、泉)、畜群点、畜舍、棚圈、居民点等基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畜群防护林、畜舍棚圈防护林、居民点绿化林、疏林草地(树伞)、饲料型防护林、燃料型防护林或绿篱等,形成多功能的生态经济圈。4.1.4.4营造技术具体执行G1到T15776的规定不同生态公益林建设区的农田防护林适宜造林乔木树种见附录A表A4,牧场防护林适宜造林乔木树种见附录A表A5,适造灌草种见附录B,适播乔灌草种见附录C,4.1.5护路护岸林4门.5.1树种选择4.1.5门.飞道路防护林选择干形端直、树冠较大、枝叶茂密,根系固土作用强;生长健壮,高生长和直径生长快;耐修剪,抗性强,对烟尘、废气有较强的耐性与抗性,对不良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强,防噪声、防风沙、防雪效果好;树木寿命长,能长期稳定地发挥防护效益;树形美观,有观赏价值和美化作用的树种。4.1.5门.2堤岸防护林选择深根系、根系发达,固持土墩、抗蚀防崩能力强;耐水湿水淹,树冠与枝叶的减浪能力强;耐盐碱,防土壤次生盐溃化和培肥改土能力强的树种。不同生态公益林建设区的护路、护岸林的适宜造林乔木树种见附录A表A6,4.1.5.2营造方式护路护岸林根据地理条件、植物生长条件和建设模式等因素选择营造方式。在山区、植被较好且有自然生长条件的沙区,以及较宽阔的地区以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结合,在保留天然植被的基础上,靠近路墓处人工种植数行乔灌林带;其他地方一般采用人工造林种草的方式。呜.飞.5.3营造模式4.1.5.3.1道路防护林.www.bzxzk.com.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GB/T18337.3--2001在区划范围内的道路防护林应与范围外的自然植被或景观保持和谐与一致,形成完美的绿色通道严重风沙区的护路林带外侧要设置沙障。营造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高路基绿化绿化乔木应栽植在路基以外的平地上,林带内侧的边行与路基坡脚的距离应根据有无人行道或人行道路面宽窄而定。路堤的坡面上,按等高线栽植护坡灌草一般为疏透结构或通风结构林带,在风蚀严重或风沙较大地区可配置紧密结构林带,采用一定数量的常绿树种,并在林带两侧各配置1-2行灌木。干旱草原地带采用多带式防护林体系,带宽20m左右,带距15m左右,带间育草,林带外缘留一定宽度育草固沙。半荒漠地带由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和风沙育草带等五带组成,上风方向300m左右,下风方向200m左右。b)挖方线路绿化挖方深度在2m以内时,坡顶可栽植灌木,外侧再栽植乔木;深度大于2m时,在坡顶与道路成平行方向挖排水沟,于沟外侧1-2m处先栽植1-2行灌木,再配置乔木林带。挖方边坡上,生物护坡与工程护坡相结合,生物护坡宜种植草皮和灌木相结合。c)平坦线路绿化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以外栽植乔灌林带,林带行数根据需要而定。可采用保留天然植被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方式,在内侧栽植1-2行林带,带外以天然植被为主一般为通风结构林带,在风蚀严重或风沙较大地区应配置紧密结构林带,并在林带两侧各配置1-2行灌木d)半挖半填线路绿化通过山区、丘坡或河流沟坡的线路,应在坡面上沿等高线栽植成行乔灌木,并注重保留天然植被,以扩大绿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新开坡面除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外,应根据土壤、地质和气候状况选择适当灌木草种,进行植被护坡。道路交叉处、急转弯处、桥涵附近,以及高速公路两侧都不宜配置影响视线的高大乔木及高大灌木道路交叉路口、高等级公路分车带内可用花坛、低矮绿篱、花灌木或人工草皮等进行绿化美化4.1.5.3.2堤岸防护林a)固岸护堤林大型干渠、河川堤坝分堤脚、堤坡、坡顶几部分营建生物固岸护堤体系。堤脚因接近水面,应栽植耐水湿、耐盐碱的乔灌树种;堤坡栽植固土护坡能力强的灌草树种;堤顶道路两侧栽植护路林带无人工堤坝和固定河床的地段,应结合水源涵养林建设在山坡脚部营造固岸林带,宽度根据河流、湖库水体的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等级确定,注意与泄洪线路统筹安排。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结合。b)拦沙林在水库上游河流和水沟口的滩地上,为拦截淤留来自河流和水沟的泥沙,营造多带式紧密结构并能耐水湿的乔灌木混交林。c)防浪林在河、湖、库岸下部靠近水面处,栽植草带,常水位线以上营造灌木林带,以及耐水湿水淹、树冠枝条抵御风浪能力较强的乔木林带,以减缓大风大浪对堤岸的冲刷。d)生物排水林库坝下游和其他低湿地区,选择抗盐或耐水湿的乔灌木树种,进行垄式或台阶式整地营造片林。实行生物排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4.1.5.4营造技术人工造林执行GB/T15776的规定,封山育林执行GB/T15163的规定。.www.bzxzk.com.
GB/T18337.3-20014.2特用林营造特种用途林因主导功能差异大,其营造方式、模式与技术要求按照特种用途需要具体确定,执行和参照相关技术标准。不同生态公益林建设区域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的适宜造林乔木树种见附录A表A7、表A8,各区域适宜营造的灌木与草种见附录B,各区域适于飞播造林的乔灌草种见附录Co5生态公益林经营5.1生态公益林管护所有生态公益林均应加强管护,普遍护林。同时,加强对生态公益林地的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与病虫鼠害防治5门门森林管护森林管护分为封禁管护、重点管护和一般管护三个等级。封禁管护主要适用于特殊保护地区的生态公益林,重点管护适用于重点保护地区的生态公益林,以及一般保护地区的幼、中龄林和林下天然更新较好的林分;其他生态公益林采用一般管护。森林管护的主要任务是以封山(沙)护林措施为主,进行综合性经营管理,以及预防、及时发现和阻止森林火灾与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发展,防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超载过牧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发生。5.1门.1划分管护责任9根据生态公益林分布特点、明显地物界和潜在受危害程度,按一定面积划定生态公益林综合管护责任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与生产经营管理及产权单位、个体承包者按综合管护责任区签订生态公益林综合管护合同,落实管护任务与权、责、利,明确产权,落实管护人员、措施及管护资金、国家补偿政策等5.1.1.2封禁管护对特殊保护地区的生态公益林实行全面封禁管护,由地方政府确定封禁区,在现地划界、定期公布。对封禁区采取以下措施:5.1门.2.1设置围栏:在牲畜活动频繁地区,采用刺丝、石料垒墙、开沟挖壕等方法设置机械围栏,或栽植有刺乔、灌木设置生物围栏,进行围封。必要时在山口、沟口及交通要塞设卡,加强管护力度。5.1门.2.2设置标志:在封禁区的周边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河流交叉点、主要交通路口等树立永久性标牌,立牌公示。5,1.1.2.3人工巡护:根据封护面积及人、畜危害程度,设专职或兼职护林员进行巡护,必要时可在沟口及林区要道设卡。5.1.13重点管护对重点保护区或需要重点管护的一般保护区的生态公益林采用局部或定期封禁的措施进行管护。在封禁期内管护措施同特殊保护区,其他时间同一般保护区5.1门.4一般管护对一般保护区的生态公益林进行普遍护林,按照管护责任合同进行经营管理,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5.1.2林地管理5.1.2门特殊保护和重点保护的生态公益林严禁转让和用作其他用途,禁止在林地内放牧、开垦、开矿、采石、筑坟、挖沙取土,以及修建房屋(护林用房除外)、道路(作业路、防火线除外)等基础设施。5.飞.2.2一般保护的生态公益林原则上不应用作其他用途,经批准征占用时应按法律规定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51.3野生动植物保护5门.31禁止在特殊保护地区内狩猎和进行野生经济植物的采集,重点保护地区的狩猎、采集活动必I]6.www.bzxzk.com.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Gs/T18337.3-2001须经过严格审批。5.1.3.2允许在一般保护地区内凭狩猎许可证对非保护动物进行狩猎和捕捉,但应对禁猎期和猎捕量进行限制。5.1.4森林防火及病虫鼠害防治以综合管护区界线结合行政区划界线开设防火线或栽植防火林带形成防火阻隔网络;修建了望台;健全森林防火组织;建立专职或兼职防火队伍;配备和充实防火设施,严防森林火灾做好病虫鼠害监测、预测预报,建立专职或兼职防治队伍,配备防治设施、设备,及早发现、综合防治,及时防治森林病虫鼠害。5.1.5气象灾害预防搞好气候资源区划与利用,做好森林植物物候观测,准确及时预报森林火险等级及发布,配备观测预报设施,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52生态公益林抚育特殊保护地区的生态公益林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抚育活动;重点保护地区的生态公益林抚育必须进行限制;一般保护地区的生态公益林可以进行必要的森林抚育活动。生态公益林抚育以不破坏原生植物群落结构为前提,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林木生长势,促进森林生长发育,诱导形成复层群落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5.2门林分抚育5.2门.1抚育林分条件5.2.1.11防护林目的树种多、有培育前途,并且抚育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防护林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列为抚育对象。—郁闭度。.8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被受光困难;—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病腐木已达10%的林分。5.2门,1.2特用林有培育前途,抚育不会造成特种功能降低,并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林分应列为抚育对象。—林分密度大,竞争激烈,分化明显,影响人们审美和休闲游憩需求的林分;—林木生长发育已不符合特定主导功能的林分;—遭到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自然灾害,病腐木达5%的林分。5.2.12抚育方法5.2门.2.1定株抚育对幼龄林在出现营养空间竞争前进行定株抚育。按不同生态公益林的要求分2-3次调整树种结构,进行合理定株。伐除非目的树种和过密幼树,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形成的幼龄林必须进行定株抚育。5.2.1.2.2生态疏伐对坡度小于250、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兼有生产用材的防护林采用生态疏伐法(或综合疏伐法)。先将彼此有密切联系的林木划分成若干植生组(树群);然后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直接受光的要求在每组内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草本、灌木与藤蔓。一次疏伐强度为总株数的150o-20Yo,伐后郁闭度应保留在0.6-0.7。未进行过透光伐的飞播林,首次疏伐每公顷保留3500株以上或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7-0.8,天然次生林生态疏伐强度用单位面积立木株数作为控制指标。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保留株数可适当小些,反之则大些。适宜保留密度执行附录E(标准的附录)。5.2.1.2.3卫生伐.www.bzxzk.com.
GB/T18337.3-2001坡度大于250的防护林原则上只进行卫生伐,伐除受害林木。5.2.1.2.4景观疏伐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则进行景观伐,改造或塑造新的景观,创造自然景观的异质性,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旅游和观赏价值。5.2.2林带抚育5.2.2.1抚育对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林带列为抚育对象:5.2-2-1.1农93.牧场防护林带一一林带密度大,竞争激烈,林带郁闭出现挤压现象;—林带结构不符合防护要求的;一一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自然灾害,但受害木少于20%的。5.2.2.1.2护路护岸林带一一杂草、灌木、藤蔓等明显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一密度大、竞争激烈、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的;一一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的;—林相残破、景观效应差的;-一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自然灾害,但病腐木少于20%的。5.2.2.2抚育方法5.2.2.2.1以耕代抚在林粮间作区对农作物精耕细作的同时,对林木进行除草、松土、施肥等,促进林木生长。5.2-2.2,2间伐在不影响林带结构和防护效益的前提下,按去劣留优、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的原则对林带进行抚育间伐a)株间间伐主要适用于路、渠和农田三边隙地的单行或双行林带。b)行间间伐主要适用于一般风沙区的三行以上的宽林带,成行伐除密度过大的树行。c)隔行或隔株间伐适用于初植密度偏大的宽林带,每隔一行去一行或在保留行内隔一株去一株。伐后宽林带郁闭度控制在。.6^0.7;林带疏透度约。.4,并保持原有的林带结构。对郁闭的中龄林与近熟林带禁止实行强度间伐。5.2-2-2.3修枝林带间伐时配合进行人工修枝。通过合理修枝调整林带疏透度、促进林木生长、提高防护效益。幼龄林阶段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1/3,中龄林阶段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2,修枝后林带疏透度不大于0.405.2.2.2.4卫生伐伐除受害林木。53低效公益林改造特殊保护地区和重点保护地区的低效林不允许进行改造;一般保护地区的低效林可以进行改造低效林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态公益林的复层郁闭水平,增加林下植被盖度,诱导形成层次结构完整、功能多样的森林群落,减轻水土流失,提高其涵养水源能力和功能特性,增强森林的主导功能5.31低效公益林类型根据不同形成原因或影响因素将生态公益林的低效林分为原生型和经营型两种主要类型。.www.bzxzk.com.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GB/T18337.3-20015.3.1.1原生型低效林在自然状态下,由于林地条件较差和生长环境恶劣等因素,致使林木生长不良而自然形成的低效森林。包括高山矮曲林和灌丛、热带稀树草原、荒漠植被、草甸植被等。原生型低效公益林一般不进行改造口5.31.2经营型低效林由于经人为干扰或经营管理不当而形成的低效森林,分为以下四种类型:5.31.2.1林相残破型:因过度过频采伐或干扰导致地带性顶级群落或原始林逆向演替的天然次生稀疏林,或经营管理粗放而形成的残破林;5.31.2.2林相老化型:因不适地适树或种质低劣,造林树种或保留的目的树种选择不当而形成的小老树林;5.3.1.2.3结构简单型:因经营管理不科学形成的单层、单一树种,生态公益性能低下的低效林;5.3.1.2.4自然灾害型:因病虫鼠害、火灾等自然灾害危害形成的病残林5.3.2低效林分改造5.32.1林分改造条件5.3-2.1,防护林一般保护区内,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程度小,因人为干扰或经营管理不当而形成的经营型低效林,具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以进行改造:a)林木分布不均,林隙多,郁闭度不到。.3;b)年近中龄而仍未郁闭,林下植被钮盖度<0.4;c)单层纯林尤其是单一针叶树种的纯林,林下植被覆盖度<0.2,土壤结构差,枯枝落叶层厚度<1cm;d)病虫鼠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病腐木超过20%e5.3.2.1.2特用林根据二级林种的不同功能和特性确定具体的改造对象。5.3.2.2改造技术5.32.2门补植改造主要适用于林相残破的稀疏、残破林,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不同的补植方式。—均匀补植:用于林隙面积较小,且分布相对均匀的低效林。在林分中清理造林环境,割除影响整地和幼苗生长的灌丛杂物,进行穴状整地,整地规格根据造林树种和苗木类型确定,补植密度视林隙天然更新频度确定。一般天然林中补植10002000株/Am",人工林中补植15002000株//hm"。改造后形成人工与天然镶嵌分布的混交群落。一一局部补植:用于林隙面积较大、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利用边缘效应原理,选择适宜树种在林隙内人工栽植阔叶树或针叶树形成不同规格的效应岛。岛的大小。.5-1.0hm",初植密度依造林树种而异。造林后及时进行除草松土等幼苗管护,每年1-3次,连续3-5年。改造后形成原有林分与人工栽植“阔叶岛”或“针叶岛”呈岛状镶嵌分布的复合群落结构5.3.2.2.2效应带改造主要适用于林相残破的天然次生林和结构简单型的针叶纯林。根据生态演替规律和生态位原理,在低效林内开拓效应带。效应带走向在坡度较大、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区,应与等高线平行。效应带与保留带等宽,带宽(B)见式((3):a/2+hXctgO161北部>81>49人工>121红松、云杉、柏木、紫杉、铁杉一天然>121南部>81>59{人工>101天然>141北部>76>39人工>161落叶松、冷杉、樟子松、黑松天然>121南部>76>49人工>61133.www.bzxzk.com.
GB/T18337.3-2001表Fl(完)同龄林异龄林树种(组)地区起源防护成熟龄大径木蓄积比采伐胸径年写Cnl天然>81北部>76>39人工>61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高山松天然>61南部>76>49人工>51北部人工>31>71>37杨、按、株、泡桐、木麻黄、枫杨南部人工>26>71>47天然>81北部>71>37人工>61桦、榆、木荷、枫香天然>71南部>71>47人工>51不分天然>121栋(柞)、拷、极、水曲柳、胡桃揪、黄菠萝>81>47南北人工>71杉木、柳杉、水杉南部人工>36毛竹南部人工>10注1南部是指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北部是指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地区以及新疆、祁连山林区和西南高山云、冷杉林区2大径木是指胸径大于25cm的林木。3表中未列出的树种由各省区市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自行确定134.www.bzxzk.com.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Gs/T18337.3-2001附录G(标准的附录)防护林带主要树种更新采伐年龄表G1最低采伐年龄最低采伐年岭树种(组)年一树种(组’年泡桐15--20}毛白杨25-35枫杨15^-20一白‘25-35速生杨类1520一25-30木麻黄35-5010^20一刺槐20-30140-50苦棣20-25一50-7025-35早柳10-25一35^45奥椿20^-30}按类25-30{,松、赤松、‘子松·落叶松50-80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取下限各立地条件差的地段取上限。13苏.www.bzxzk.co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GBT15163-2004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pdf
- 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pdf
- GBT15783-1995 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pdf
- GBT16911-1997 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pdf
- GBT17270-1998 石英砂(粉)厂防尘技术规程.pdf
- GBT17397-1998 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pdf
- GBT17398-2013 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pdf
- GBT17494-1998 马传染性贫血病间接ELISA技术规程.pdf
- GBT17824.5-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商品肉猪生产技术规程.pdf
- GBT19368-2003 草坪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
- GBT19369-2003 草皮生产技术规程.pdf
- GBT19535.1-2004 城市绿地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城市绿地草坪建植技术规程.pdf
- GBT19535.2-2004 城市绿地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 第2部分 城市绿地草坪管理技术规程.pdf
- GBT19566-2004 旱地糖料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 GBT19664-2005 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pdf
- GBT20268-2006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pdf
- GBT20381-2006 材种出材率表编制技术规程.pdf
- GBT20416-200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