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77 KB
  • 10页

著译者规范手册(未含国标)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著译者规范手册 目录一、基本要求................................................................................................................11.按时齐、清、定交稿......................................................................................12.对著作稿的要求..............................................................................................23.对图书著作权的要求......................................................................................3二、编写要求................................................................................................................41.运用名称应注意事项......................................................................................42.名词术语的统一..............................................................................................43.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54.标点符号的用法..............................................................................................55.对注释、引文的要求......................................................................................56.插图..................................................................................................................67.表格..................................................................................................................68.公式..................................................................................................................79.文稿..................................................................................................................710.参考文献........................................................................................................7三、几个重要附件........................................................................................................8附录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8附录2标点符号用法.........................................................................................8附录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8 一、基本要求1.按时齐、清、定交稿著译者应根据与出版社签订的图书出版合同,按时将符合质量要求的书稿交到出版社。如稿件不符合要求,出版社有权拒收或退改。交出版社的书稿应做到齐、清、定。合作作品必须有专人负责全稿的整理和校订,以便做到前后内容连贯,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统一,全书风格和体例力求一致。“齐”是指有关文稿的全部内容要一次交齐,包括扉页、内容简介、前言、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插图等。其他附件,如光盘、附书等也一并交齐。“清”是指稿件誊写要清楚。每个字、字母以及标点符号等均应辨认无误。现在,文中的稿件大部分是用计算机录入,需要注意的是外文符号录入的正确性,包括文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应区分清楚,公式、数字及其书写格式等均符合要求。“定”是指著译者在交稿时,稿件的内容、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编排形式等均臻于正确完善。交稿后除非出版社提出修改意见,著译者不再作大的增删、修改(但如交稿后科学上有重大发现和证明,原稿必须修改,或译的原书已有修订版者除外)。注:一般内容不多的修订版图书,作者要直接在原书上修改;而修改内容较多的改版图书,现多在最终出版的电子稿上修改,并标红。补充资料要附上电子版。2.对著作稿的要求著作稿应包括文前部分(书名页、内容简介、序、前言、目录)、正文、文后部分(参考文献、附录、索引等),有些书稿可省略附录、索引等。(1)书名页(扉页)书名页上一般应列出书名(含副书名)、著译者名和出版社名,并注明著、编著、编、主编、译等。①书名包括丛书名、书名(含副书名)、卷(册)、版次等。多卷本的卷次和版次用阿位伯数字表示。②著译者姓名合作作品姓名顺序按合同约定列出,人名间空一格,不加标点符号。翻译稿列出原著者姓名和国籍,以及译者。原著者姓应译成中文,保留其本名和父名的缩写字头。日本国作者姓名应采取对应的中文汉字简化字,如无对应的简化字时采用日文汉字。翻译稿作者国籍加方括号,放在作者姓名前。③出版社名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全称。(2)内容简介内容简介主要供读者了解本书的内容梗概、主要特点和读者对象,以便读者选购。应恰如其分、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一般字数为200~400字。(3)前言或序编著稿一般应有前言或自序,用以说明该书的编写目的、中心内容、特点、编写方法、适用范围、著作者分工和致谢等需要说明的事项,教材最好能补充课时和使用方法等。约请他人写的序言,标题用“序”,放在作者前言或自序之前。修订再版书应有再版序、再版说明或再版前言,用以说明本书初版以来的一些情况、修订原因及修订内容等。1 翻译稿除翻译的原序外,可以有译者序或译者的话,用以说明翻译本书的目的、原书的版次、译者分工等。前言或序的字数一般以1000字左右为宜。(4)目录一般图书只列出章、节、目的标题,列到哪个层次视具体情况决定,一般采用二级,最多为三级。各级标题必须与正文中的完全一致。翻译书稿的目录一般参照原书。附录、参考文献、索引等都应编入目录。(5)正文正文是书稿的主体部分,包括文字稿和图稿。①书稿内容应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有政治性错误,不得泄露国家机密。翻译稿要注意原著中有无政治性问题或错误观点,若有应予删节,并在交稿前或交稿时向出版社说明。②书稿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不得有技术性、常识性错误。所采用的资料、数据应准确无误,引用标准、规范等应为最新版。书稿语句力求精炼简洁、逻辑性强,合乎汉语语法,通顺易懂,文中简化汉字、标点符号、数字、外文字母、名词术语、人名、地名、量和单位、插图、插表等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做到规范化、标准化。③编著稿要做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读者对象明确。④翻译稿应正确表达原意,注意译文的通顺,要符合中文语法习惯。若原著内容有个别的技术性错误或其他问题,译者可加注说明;明显笔误或排校错误,可自行改正,而不必加注,但要在原著上用铅笔注明。⑤书稿应按著译者与出版社双方已商定的读者对象、编写大纲及字数等要求编写。若变更,须事先与出版社协商,征得同意后方可。⑥层次不宜过多,要有一定的编排系统和统一格式。(6)附录可提供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但正文未具体讲述的复杂计算公式的详尽推导、证明,以及有关数据、曲线或其他辅助资料(如文件、图表及参考性资料等)。附录应设标题,且与正文相呼应。编写格式以及图、表、公式等要求与正文相同。(7)参考文献编著稿正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作者阅读或引用过的有关文献。一般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全书统一编号,或按篇、章编号。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划详见国家标准(附录3)。(8)索引索引是以书中某些词语为线索,标出这些词语相关内容的位置(页码)。3.对图书著作权的要求为了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作者一定要注意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否则,由作者承担全部责任。在作者引用他人著作内容时,最好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叙述,不得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他人作品。如要直接引用,应征得原著作权人的同意,并在正文或参考文献中予以明确说明。作者要特别注意他人独创性的观点、数据、图表、照片等资料的引用是否获得授权,以免侵权。2 两人以上合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不得侵犯合作作品的整体著作权。3 二、编写要求1.运用名称应注意事项(1)同一名称在书稿同中出现不只一次者,要注意防止前后不统一的现象。(2)要注意名称的变动。人的职务、地名等经常有变动,因此运用资料时要特别注意。(3)运用职务要分别场合,并注意排列次序。(4)凡外国国名及其简称,重要的或常见的地名、人名、党派、政府机构、报刊等译名均应以新华社的译名为准。应注意区分国家或地区,台、港、澳以及我国不予承认的国家。在稿件中,应按国家规定处理。关于台、港、澳的提法,按照1995年1月15日印发的《中央外宣办办公室关于涉台港澳宣传报道中的几个提法的意见》执行。(5)运用军事术语和工程术语时,要准确理解它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相类似、相关联的军事术语和工程术语,一定要区别清楚,避免用错。使人难懂的术语能不用的最好不用,如确有必要用,最好加注说明。(6)有些名词是规定不用的或已陈旧过时不用的应注意避免。如:“满清”应改为“清朝”;“蒙族”应改为“蒙古族”(“蒙文”的叫法还是可以的);“礼拜”是宗教用语,一般指时间不用“礼拜”,应该用“星期”;有些名词虽然还可以用,但必须加上引号“”,如“文化大革命”、“大跃进”等。(7)各种名称在书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尽量用全名,如果名字太长需要在标题上或文内用简称,那也要按照一般习惯用法写,不要随意生造。(8)有些简称在某个地区或单位很流行,但不是一般读者所熟悉的也不要用,否则读者弄不清。2.名词术语的统一(1)物理量的名称应采用国际《量和单位》规定的名称。国际尚未规定的,以各有关行业规范为准。有关行业规范也未规定的,可按惯称或自拟一种较为确切的名称,并应在全稿中前后一致。(2)国内外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地图上的地名为准。(3)科学技术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有关学科的规范名词。该委员会尚未审定的,以各有关行业规范为准。有关行业规范也未规定,可按惯称或自拟一种较为确切的名称,并应在全稿中前后一致。翻译稿中一些不常见的由译者自创的译名,宜在第一次出现处加注原文。(4)外国人名的译法应与审定的名词一致,尚未审定的可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译法。不很有名或不常见的外国人名的音译可参考有关文种的译音表,也可考虑使用原文(限于英、德、法、俄几种主要文种,而且只适于读者对象为大专文化层次的书稿)。日本人名应按日本常用汉字写出,不宜音译。4 3.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书稿中的数字用法,应遵照国家标准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详见附录1)(古籍书稿须按旧习使用的例外)。现就书稿中使用数字时,是用汉字还是用阿拉伯数字的问题说明如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场合:(1)非叙述性文字(如统计表)中不带量词的纯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48,‐25,26.5,63%~68%,1:50.(2)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例如:68kg,45m,0.59A。(3)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20世纪90年代,公元7年,2014年3月20日,14时18分50秒,不要使用1980年代。4.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刊中的标点符号,应按照国标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详见附录2)使用。现针对书稿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标点符号里经常出现较多问题的“引号”详细介绍。(1)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2)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①“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②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3)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用标示。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4)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5)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5.对注释、引文的要求(1)注释:原稿中的引文注释,有一本书内的格式一定要统一。一般要求写成脚注(即把注文放在加注处那一页稿纸的下端),而不用随文注(夹在正文中的注。使用中个别情况可作个例处理)或集中注(即把全章的注集中在章末,或把全书的注集中在书稿末。但如遇书稿中注文条目较多且字句较长的情况时,可酌情采用集中注)。脚注应注明出处(作者、书名、版次、卷次、页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如: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5.)(2)引文:书稿中引用经典著作、中央文件或中央领导同志的言论,必须认真核对原文(包括标点符号),并注明原文出处。引用翻译的经典著作,如国内有最新标准译本,请按照最新标准译本核对,在书稿中注明译文出处。如:列宁全集[M].中文2版.X卷.北京:5 人民出版社,1990:15.6.插图插图必须与内容密切联系,可有可无的图不要,作者在交稿前必须认真核对原稿。图位应紧跟在正文后面,不得超越正文提前出现(即先见文后见图),并与正文相呼应,正文中应加“如图1‐1所示”、“如1‐1(a)所示”的引见文字。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按章用阿拉伯数字编列(图3‐5×××),图序、图题写在图位下方居中,图注写在图题下方居中,如图1‐1所示,图名末尾不加标点。若一个插图中含有几个分图,则分图序号按(a)、(b)编号,写在分图下方。图位图1-1×××××(末尾不加标点)插图不宜太大,图形细节也不宜绘得过于繁琐。最大的图稿一般勿超过270mm*380mm,最小的图不应小于50mm*60mm。一般要求作者提交线条匀称、光滑、图形质量好的矢量图。在可能的情况下,图字应尽量少些,如图字太多,则可考虑以图注方式写在正文稿上。同一本书内的插图风格、体例要一致;图中的名词术语、字母、符号等要与正文一致。一个图号内有几个并列图时,各图的画法和大小比例也应一致。插图用照片图时,照片应当清晰,反差明显。并注意肖像权和版权问题。图序与图题之间、表序与表题之间空一字,居中写。图、表序号,每章(或篇)独立起讫,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中间加半字线(或圆点),前一数字代表章(或篇)号,后一数字代表图、表序号。图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在图题下方书写。注序后加一字线,然后写注文。各注文间用分号,文尾不用句号。引用已经出版的印刷品中的插图,一般应从原著上扫描后(分辨率要达到300dpi),插入到书稿文档中,若引用外文图片,还需要将图中所有外文译成中文。来自互联网上的插图,应当注意版权和图片本身的清晰度,通常教材印刷中的插图分辨率要求为300dpi,来自网络上小于500*500像素的图片,建议不要采用。计算机中的拷屏图尽可能借用抓图软件抓取,直接粘贴进Word文档中,不要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中处理、合成或添加文字,以免破坏原有清晰度(以往教材中较常出现这种情况)。7.表格表头的设计要求简明扼要,尽量不用或少用斜线。表中尽量不要横隔线和竖线边框。表中文字每段最后一句不要句号,计量单位尽量集中于表头项目内。如全表为一个统一的单位,可注于表题后面。如果表格需要转页,转页部颁不必写表号和表名,但要重复书写表头,并在表头右上方写明“续表”。表格中相邻参数的数值或文字内容相同时应完整写出,不得使用“同上”、“同左”或其他省略的符号或文字。6 表格中某些栏没有内容填写时,以短横线表示。表序式表题是图序式图题。表注的注序用阿拉伯数字阳码(如①)编号,分别标在注处的右上角和注文的前面,以资呼应。注文紧接表下,左起空两个字的位置开始写,注末加句号。8.公式公式居中书写,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公式,可用标点符号隔开。给公式编号时,一般按篇、章编号。公式序号写在公式右侧行末,并加圆括号。解释公式中的符号用“式中”二字,须另起一行顶格写,后空一格开始写说明文字。外文符号与解释文字间用二字线,且上下行的二字线要对齐,每行末尾加分号,最后一行加句号。9.文稿作者交付电子文稿应付一份打印稿,出版社收稿以打印稿为准。10.参考文献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参照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详见附录3)。例如:A.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B.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7 三、几个重要附件附录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出版物上数字用法.pdf附录2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用法.pdf附录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国标.pd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