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00 KB
  • 26页

400ka电解工艺技术规程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工艺技术规程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文件编号:版本/版次:A/01分发号:编制:审核:批准:年8月30日发布年8月31日实施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修改登记表序号修订日期实施日期修订记录摘要修改章节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前言为规范电解生产工艺,保证电解槽正常稳定生产,特制定本工艺技术规程。本规程由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提出。本规程由生产技术部归口。本规程由生产技术部组织修订。本规程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审核。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目录1、400kA电解槽工艺技术标准42、400kA电解槽新开槽工艺技术标准53、400kA电解槽焙烧启动技术规程74、出铝作业技术规程125、换极作业技术规程136、阳极效应作业技术规程157、抬母线作业技术规程168、电解测量作业技术规程179、打捞碳渣作业技术规程2310、大面整形作业技术规程2411、停槽作业技术规程25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1、400kA电解槽工艺技术标准1.1目的为规范电解生产工艺,保证电解槽工艺技术条件稳定的合理保持,特制定本工艺技术标准。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工艺技术管理。1.3内容主要技术条件1.3.1电流强度400kA(+500、-200A)1.3.2设定电压:4.00~4.05V1.3.3电解温度940~965℃1.3.4铝水平25~27cm1.3.5电解质水平16~20cm1.3.6分子比2.3~2.51.3.7极距4~5cm1.3.8氧化铝浓度1.5~3.5%1.3.9氟化钙浓度2~5%1.3.10氟化镁浓度<1%(二次焙烧槽除外)1.3.11效应系数≤0.1次/槽·日1.3.12极上保温料厚度15~18cm1.3.1316h阳极标准电流分布0.8~2.0mv,卡具压降<10mv1.3.14炉底压降230~370mv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2、400kA电解槽新开槽工艺技术标准2.1目的为规范电解新开槽生产工艺,保证电解槽工艺技术条件的合理保持,确保电解槽长期安全平稳生产,特制定本工艺技术标准。2.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新开槽工艺技术管理。2.3内容2.3.1启动初期电压保持情况:启动后5天内平均电压保持4.30—4.60V;启动后5—10天内平均电压保持4.20—4.30V;启动后10—20天内平均电压保持4.15—4.20V;启动后20—30天内平均电压保持4.10—4.20V;启动30天后平均电压保持4.07—4.15V;启动第二、三个月内保持4.05—4.10V;启动90天后按正常来保持。2.3.2启动初期保持情况:启动后5—10天内铝水平保持19—20cm;启动后10—30天内铝水平保持20—22cm;启动后第二个月内铝水平保持21—23cm;启动后第三个月内铝水平保持22—24cm;启动90天后铝水平保持25—27cm。2.3.3启动初期电解质保持情况:启动后10天内28—40cm;启动后10—20天内24—30cm;启动后20—30天内18—22cm;启动第二个月内保持18—22cm;启动第三个月内保持17—21cm;启动90天后按正常来保持。2.3.4启动初期分子比保持情况:启动第一个月内不低于2.8;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启动第二个月内保持2.7—2.8;启动第三个月内保持2.6—2.7;启动90天后按正常来保持。2.3.5电解质温度保持:启动后第一周保持970~990℃;一个月内保持970~980℃;第二个月保持960~970℃;最终目标温度940~965℃。2.3.6启动初期AE控制:启动后10天内控制在0.5次/槽·日以下;启动后10—20天内控制0.4在次/槽·日以下;启动后20—30天内控制在0.3次/槽·日以下;启动后30—45天内控制在0.2次/槽·日以下;启动第二个月后控制在0.1次/槽·日以下。2.3.7原铝质量启动初期保持情况:单槽启动后45天原铝质量达到99.70铝。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3、400kA电解槽焙烧启动技术规程3.1目的为了确保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电解槽顺利焙烧启动,提高电解槽焙烧启动质量,特制订400kA电解槽焙烧启动技术规程。3.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焙烧启动作业管理。3.3.内容3.3.1装炉、铺焦、挂极3.3.1.1装炉3.3.1.1.1在阳极四周的槽膛处紧贴阳极底掌边沿铺2~3cm厚冰晶石,然后在“人造伸腿“上铺上1t氟化钙;3.3.1.1.2装完1t纯碱后,再盖铺高分子比冰晶石至满槽,要求阳极组上表面覆盖15~17cm厚,但不能完全埋住阳极钢爪;3.3.1.1.3装料时严禁装入氧化铝料,装料后不准再升降大母线,不准随意紧阳极卡具;3.3.1.1.4安装热电偶套管在电解槽正中心中缝与电解槽两端头A1和B1、A12和B12、A24和B24两阳极组间的电解槽中缝,A、B面相应位置各放置一个热电偶套管,套管下口焊接封死,热电偶套管顺中缝斜插放置,不可与阳极接触。套管内放置热电偶,以便掌握焙烧过程中温度上升情况。3.3.1.2铺焦粒3.3.1.2.1将一台槽所用全部焦粒筛选成1~5mm后混合均匀,并对其检测,检测的比电阻≯290欧姆时方能进行铺焦,铺焦前先用压缩空气将炉底吹扫干净,然后在炉底均匀铺上20mm厚的焦粒,角部焦粒与石墨碎混合的比例为9:1,对焦粒筛选后与石墨碎混合均匀,并对其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铺焦;3.3.1.2.2准备好预焙槽阳极组、清净阳极底掌,清除槽内杂质。将阳极大母线调整到距最低限位50mm处;3.3.1.3安装阳极铺好第四组阳极下的焦粒后开始安装阳极,选用的阳极导杆组要求导杆垂直,阳极尺寸规整,磷生铁饱满,阳极底掌平整,不得有水平裂纹,安装阳极时,要稳、准,让阳极靠自重压在焦粒表面。导杆与阳极水平母线保持1.5~2mm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间距,且不得接触卡具挂钩,阳极安装好之后,沿阳极母线下沿在导杆上用粉笔画线,确定安装高度,全槽阳极安装完后挂上小盒夹具,不扭紧,呈自由状态,小盒夹具安放有困难的,暂时不挂。3.3.2软连接器、分流器的安装、拆除3.3.2.1安装软连接器:将软连接与阳极导杆和阳极母线压接紧,安装前应预先对阳极母线、铝导杆、软连接的压接面进行磨光处理,确保软连接的导电性能良好,防止因软连接的导电性能存在差异而出现阳极电流分布不均匀的现象;3.3.2.2分流装置的安装装炉完毕后,用分流器和卡具将焙烧槽的阳极母线与下一台槽各立柱母线联接,联接前用钢丝刷和砂纸将联接部位磨光檫亮;3.3.2.3分流器的维护与拆除3.3.2.3.1分流器的维护送电后,要经常巡视分流器,检查是否有局部过热或发红现象,接触是否良好,有情况及时处理;3.3.2.3.2分流器的拆除槽电压降至至3.5V以下时,可视情况逐步拆除分流器,拆除顺序为先角部后中间,以拆除后电压不超过3.7V为标准,如拆除过程中电压上升过高,应立即停止拆除。3.3.3焙烧过程中测量及异常处理3.3.3.1阳极电流分布每隔2h测一次,温度每隔4h测一次,通电48h后,阴极钢棒电流分布、炉底钢板、钢窗温度每班测量一次。焙烧期间,若相邻多组阳极出现电流分布不均,可调整分流器。单组阳极钢爪发红,温度过高时,可按严重程度依次采取风吹冷却、扒料散热、松动软连接等处理措施;3.3.3.2通电初期,当班职工要加强巡视,检查阳极情况,槽电压变化情况,分流器工作情况,有问题立即处理;3.3.3.3焙烧过程中,现场巡视人员要密切注意阴极钢棒状况,如发现温度测量值过高,立即风吹降温,并向现场负责人汇报。3.3.4全电流焙烧与抬阳极工作3.3.4.1分流器拆除后,电解槽焙烧进入全电流焙烧过程,电解厂房做好人员分工,及时测量各种数据。如发现钢爪发红、钢棒发热、电压摆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情况严重时及时汇报;3.3.4.2启动当天零点班交班之前将所有小盒卡具安装到位并拧紧,然后拆除软连接并清理现场,控制电压不高于2.5V,电压过高时应复紧小合卡具,同时沿阳极母线下沿在导杆上用粉笔画线,并测量导杆上抬高度,测量完成后擦除装炉前划定的旧线;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3.3.4.3当电压降至1.9~2.0V时,如果继续下降,当班人员上报现场负责人,说明电解槽的全面情况。由现场负责人核实,可考虑提前启动;3.3.4.4极上保温料的管理:通电24小时后,局部开始熔化,物料化开的地方,要及时的补充冰晶石,做好保温工作。3.3.5电解槽启动过程管理3.3.5.1启动前的检测、检查工作及启动条件;3.3.5.2测量电解槽的温度,中缝液体电解质达到20cm以上;槽四周电解质开始熔化,电解槽达到启动条件;3.3.5.3检查供料装置、提升机构、槽控机是否良好,槽上空气软管及接头用石棉布保护,防止高温烘烤;3.3.5.4参加启动人员到位;3.3.5.5启动用工具及物料准备好;3.3.5.6将短路口立柱周围包裹石棉板,以防绝缘板烧损。经检查,确认具备条件后方可进行启动作业。3.3.6启动过程3.3.6.1采用湿法无效应启动:用真空抬包从已启动后的电解槽内抽取电解质液,向启动槽灌注液体电解质,灌足12t左右液体电解质,灌电解质时,现场指挥授权专人抬阳极,电压保持8v左右,逐渐熔化物料;及时作好添加冰晶石工作,保证固态冰晶石与液态电解质直接接触;3.3.6.2启动过程中要及时测量阳极电流分布,发现电流分布大于5.0mv及时处理;3.3.6.3第一次抬阳极后要及时复紧阳极卡具;3.3.6.4待装炉料完全熔化,碳渣分离较好时,及时清理炭渣,启动3.5天内,电解质应保持在35~40cm,如不足,应添加冰晶石;3.3.6.5启动过程中由启动负责人安排电解槽发生短效应,电压在15V以上,效应时间控制在10~20min,效应处理时应把握的原则是利用效应化开装炉料(用钢钎探查),同时清理阳极底掌附着的炭粒(用效应棒)效应熄灭时应考虑多下些氧化铝,多点同时熄灭。效应熄灭后开始氧化铝加料。3.3.7灌铝操作3.3.7.1启动完毕24h,向槽内灌入26t铝液,灌铝后电压保持5~6v;3.3.7.2取电解质试样、铝试样化验分析,待自然结壳后封好壳面,加保温料(结壳后方可添加保温料),盖好槽罩;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3.3.7.3灌铝后如来效应,效应电压保持25V左右,效应电压低于20V时必须抬至20V以上,不高于30V严禁降电压。效应时间控制在8分钟,效应后捞净碳渣。3.3.8附流程图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焙烧启动内部条件确认具备通电条件焙烧启动外部条件确认电解槽筑炉、安装后通过通过铺焦、挂极软连接、分流器安装焙烧装炉通电通电确认无异常安排整改400kA电解槽焙烧启动流程图异常处理灌铝拆分流片、软连接启动施工单位整改未通过未通过施工单位整改有异常异常处理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4、出铝作业技术规程4.1目的为了确保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电解槽均衡出铝,特制订此技术规程。4.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 4.3内容 4.3.1每台槽每天出铝1次。 4.3.2将出铝端出铝口打成直径在25cm左右的洞口。4.3.3指挥天车调整吸出管,使吸出管端头离开槽底大约5cm左右。4.3.4单包出铝误差-30~+50kg、,单槽出铝误差±20kg。 4.4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准有压铝现象发生,由于特殊情况引起压铝时,允许每台槽一天出铝两次,但两次间隔必须大于8h,两次出铝总量不得超过5000kg。 4.5作业记录作业完毕后,填写好出铝作业记录及交接班记录等,记录明确出铝槽号及吸出量,对存在的问题记录清楚。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5、换极作业技术规程5.1目的为了确保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电解槽平稳生产,特制订此技术规程。5.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有限公司400kA预焙电解槽换极作业。5.3内容5.3.1换极周期为28天。5.3.2每台槽按换极周期表进行阳极更换,每次更换1组(两块)阳极。5.3.3每台槽24h内换极组数不能超过两组,特殊情况时,换两组极的时间间隔必须在8h以上。5.3.4准备好换极工具(3把大钩、1把炉前耙、1把锥子、1根钢钎、1把三齿耙、1根两水平测定棒、1把钢尺、1把兜尺、1把扫把、1把毛刷、2块短路口保护板),把换极工具车推到槽前。5.3.5开口开缝多功能天车工在作业长的指挥下,操作天车打壳装置,打开即将更换阳极组四周的结壳,在打开边部结壳时,要靠槽边部离槽沿压铁10cm的位置打开壳面,处理相应老壳,但不允许打到压铁上,在打极间缝时。。5.3.6人工兜尺或激光定位残极、新极高度按照2cm划线,将残极原线下返2cm给新极划线。5.3.7收边整形人工将扒到槽边部的结壳碎块和准备好的破碎块(粒度在5cm以下)覆盖边部端头,使其保持自然斜度。再用碎块堵好两极间的缝并将残极侧部用碎块覆盖好,侧部覆盖时禁止用大块,然后用多功能天车加极上保温料15~18cm(角部极保温料厚度18~20cm),用铁锹将极上保温料整平,并收出新极边部散热带6~8cm,收拾相邻4块残极的大面整形并处理老壳,待中缝结壳后,由下个班加料人员先用粒度5cm以下破碎块填满至新极上表面高度,再添加粉料至新极保温料上表面平齐。密封程度达到程度。5.3.8由作业长负责检查、测量所换阳极导杆与母线接触面,卡具压降<10mv。5.3.9换极半小时内巡视电解槽电压,使其保持在槽控机调整范围内,超过槽控机可调范围,要及时人工调整。5.4作业记录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换极作业结束后,认真填写换极记录,记录换极槽号、极号,及炉底、临极状况等,异常情况记录清楚。6、阳极效应作业技术规程6.1目的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为了确保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电解槽平稳生产,合理控制效应,特制订此技术规程。6.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电解槽阳极效应管理、阳极效应熄灭作业。6.3效应控制标准 效应系数:小于0.1次/槽•日;效应时间:≤3分钟;效应标准:闪烁效应≤90s(包括90s);90~300s(包括300s)为可控效应;300~600s(包括600s)为长效应;大于600s为难灭效应。6.4内容6.4.1阳极效应发生时,槽电压上升至8V以上。6.4.2阳极效应发生时,开始计时。6.4.3如果效应电压超过30V,则应适当降一些电压,以免将电解槽绝缘击穿。6.4.4尽量缩短熄灭效应的时间,禁止出现超过7min以上的长效应。6.4.5半小时之内及时巡视槽电压,槽电压超出槽控机可调范围及时进行手动调整。6.5作业记录熄灭效应后认真填写作业记录,写明效应发生时间、效应状况及异常情况等。7、抬母线作业技术规程7.1目的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为了确保电解二分厂400kA电解槽及时、安全转接,确保电解槽平稳高效运行,特制订抬母线技术规程。7.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抬母线作业。7.3内容7.3.1抬母线周期为15~18天。7.3.2确认压缩空气压力达到提升要求(不小于0.6Mpa)。7.3.3为保证天车固定吊正常,在固定吊下降过程中,分别试单动、联动、升、降各动作;各动作正常后,将提升机吊起200mm后,联动下降钩头过程中停止,检查固定吊抱闸有无下滑,此过程需连续测试两次以上,固定吊无下滑,开始起吊母线转接框架,若固定吊下滑,立即停止作业,通知检修直至正常后方可作业。7.3.4将母线转接框架缓缓吊至离电解槽上部结构30cm处,连接好风管。7.3.5确认阳极卡具松开,无滑极,槽电压不超过4.5V。7.3.6操作槽控箱,将抬母线钮打到“抬母线”上,此时指示灯亮,认真观察槽电压,如果槽电压超过4.5V,立即停止转接作业,若出现电压迅速上升,立即向槽内插入效应棒,以最快速度紧固卡具,待电压降至3.95~4.5V,检查后方可恢复转接作业。7.3.7抬母线完毕后,自左至右按逆时针方向依次迅速拧紧48组阳极卡具。7.4作业记录抬母线后认真填写作业记录,写明提升作业的发生时间、操作状况及异常情况等。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8、电解测量作业技术规程8.1目的为了确保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电解槽平稳生产,通过计测为电解槽的控制提供准确的依据,特制订此技术规程。8.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电解槽各项测量作业。8.3内容8.3.1炉底电压降测量标准8.3.1.1工器具使用工具:数字式毫伏表、铜测量棒、铁测量棒、10m铜导线、记录本。检查工具,仪表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校验期内。8.3.1.2技术规程8.3.1.2.1用连接好的数字毫伏表的测量棒(铁棒)从出铝口插入铝液,并与炉底良好接触,负极棒(铜棒)与阴极钢棒端头相接触;8.3.1.2.2待数字表数字稳定后,读取数据并记录(测A、B大面);8.3.1.2.3烟道端测量方法与出铝端方法相同。8.3.1.3作业记录作业完毕后认真填写炉底压降测量记录表,写明各点测量数据、平均值。8.3.2电解质温度测量标准8.3.2.1工器具使用工具:热电偶、数字式测温仪、记录本。测量之前检查工具,仪表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校验期内,并确认槽号。8.3.2.2技术规程8.3.2.2.1将热电偶以45º~60º角斜插入电解质中,深度保持8~12cm左右,注意热电偶不能与铝液、阳极接触;8.3.2.2.230~50秒后,待温度表上数据稳定后从温度表上直接读取所测数据,抽出热电偶,关闭仪表;8.3.2.2.3做好记录,槽号、温度及测量日期。8.3.2.3常见问题及处理若测量时热电偶插入5分钟后温度在900℃以下或温度达到1000℃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以上,应停止测量,检查热电偶和测温仪是否正常,检查无误后方可继续测量。8.3.2.4作业记录作业完毕认真填写电解温度测量记录表。8.3.3铝水、电解质高度测量标准8.3.3.1工器具使用工具:135º测定棒、水平尺、钢板尺。8.3.3.2技术规程8.3.3.2.1将水平尺放在135º测定棒上,把测定棒缓慢插入出铝口,测定棒底部与阴极充分接触,使测定棒保持水平;8.3.3.2.2大约6~8秒钟后,把测定棒迅速取出放置于水平地面,使测定棒上的水平尺保持水平;8.3.3.2.3然后迅速用钢板尺测量测定棒上铝液与电解质分界的垂直高度和电解质高度,即铝液、电解质高度,并做好记录。8.3.3.3常见问题及处理8.3.3.3.1测量槽发生效应时应暂停测量;8.3.3.3.2出铝、换极时应暂停测量;8.3.3.3.3槽电压异常时应暂停测量;8.3.3.3.4阳极自动升降时应暂停测量;8.3.3.3.5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一点测定、多点测定,一点测定为日常测定,多点测定是为了全面掌握炉底情况和全槽铝水高度。8.3.4阳极电流分布测量标准8.3.4.1工器具使用工具:数字式毫伏表、测量叉、记录本。测量之前检查工具,仪表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校验期内,并确认槽号。8.3.4.2操作规程8.3.4.2.1将测量叉的正极端朝所测极铝导杆上部,然后正极和负极与铝导杆完全接触;8.3.4.2.2以0.1mv为单位从毫伏表中读取数值;8.3.4.2.3测完后记录好数据。8.3.4.3常见问题及处理8.3.4.3.1被测量槽发生效应时应暂停测量;8.3.4.3.2对地电压异常时应暂停测量;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8.3.4.3.3电流异常时应暂停测量;8.3.4.3.4出铝、换极、抬母线作业时应暂停测量。8.3.4.4作业记录作业完毕后认真填写阳极电流分布测量记录表。8.3.5阴极电流分布测量标准8.3.5.1工器具使用工具:操炉工具、测量棒(铜棒)两根、数字毫伏表1块、导线10m及记录本。测量之前检查工具,仪表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校验期内,并确认槽号。8.3.5.2操作规程8.3.5.2.1将正极测量棒与阴极钢棒和阴极软带母线焊接处紧密接触。将负极测量棒与阴极大母线和阴极软带母线焊接处紧密接触;8.3.5.2.2以0.1mv为单位读取数值并记录。8.3.5.3常见问题及处理8.3.5.3.1被测量槽发生效应时应暂停测量;8.3.5.3.2对地电压异常时应暂停测量;8.3.5.3.3电流异常时应暂停测量;8.3.5.3.4出铝、换极、抬母线作业时应暂停测量。8.3.5.4作业记录作业完毕认真填写阴极电流测量记录表。8.3.6极距测量标准8.3.6.1工器具使用工具:极距测量钎子、钢板尺、记录本。8.3.6.2技术规程8.3.6.2.1把预热过干燥的极距测定钎子慢慢插入出铝口,极距钎子的最前端放在阳极底掌下面(不能放在新装极下面),稳定1分钟后抽出,这时极距钎子最前方的垂直部位有铝液与电解质分界线。用钢板尺测分界线到钎子前方的垂直部位顶端的距离即该槽的极距;8.3.6.2.2做好记录,并记录此时的槽电压。8.3.6.3作业记录作业完毕后认真填写极距测量记录表。8.3.7阴极钢棒温度测量标准8.3.7.1工器具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使用工具:数字测温仪,表面热电偶(或红外线测温仪)、记录本。测量之前检查工具,仪表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校验期内,并确认槽号。8.3.7.2技术规程8.3.7.2.1若使用数字测温仪测量,则将数字测温仪与表面热电偶连接好,将表面热电偶的触头对准所测的阴极钢棒,大约2~3分钟,待数字测温仪显示最高温度时,读取并记录;8.3.7.2.2若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则将测温仪开关打开,红外光线对准所测阴极钢棒,测温仪与钢棒保持1m左右距离,待测温仪显示最高温度时,读取并记录。8.3.7.3作业记录作业完毕认真填写阴极钢棒温度测量记录表。8.3.8炉底隆起测量标准8.3.8.1工器具使用工具:炉底隆起测量棒,直角测量杆,水平器,钢板尺。8.3.8.2技术规程8.3.8.2.1将预热过的测量棒前端从阳极之间的缝隙伸入炉底隆起部位,在水平端放上水平器使之保持水平,然后用直角尺触及槽沿测量处到测量棒之间的垂直距离(X),并记录数据和测量位置;8.3.8.2.2取出测量棒,以同样方式放置在水平面上,量出测量棒的水平高度(Y),并记录;8.3.8.2.3炉底隆起高度H=X+Z-Y。注:Z表示炉底平面到槽沿板的距离。8.3.8.3作业记录作业完毕认真填写炉底隆起测量记录表。8.3.9炉帮形状测量标准8.3.9.1工器具使用工具:炉膛测定棒、水平尺,钢板尺。8.3.9.2技术规程8.3.9.2.1炉帮厚度测定1)将炉膛测定棒插入电解质液面下,使其末端钩住炉帮最薄处;2)将水平仪放置在测定棒的水平端保持水平;3)将钢板尺垂直立于槽壳外壁,紧靠在槽沿板上并与测定棒垂直相交;4)在相交处读取测定棒和直尺上的读数并做好记录: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炉帮厚度=测定棒读数;测定点距炉底高度=直尺读数+Z-测定棒高度;Z—炉底到槽沿板的垂直距离。8.3.9.2.2炉帮高度测定1)炉帮高度需要测定距炉壁30cm和60cm处两点;2)将直尺垂直立于槽壳外壁并紧靠在槽沿板上;3)将高度测定棒插入电解质中并向槽内延伸到距离槽壳30cm处并与直尺垂直相交;4)将水平器放置在测定棒的水平端并保持水平;5)在相交处读取直尺上的读数并做好记录。以同样方式测定距槽壳60cm处的资料:炉帮中部高度=Z-测定棒高度;Z—炉底到槽沿板的垂直距离。8.3.9.2.3伸腿长度的测定1)将长度测定棒插入电解质中,使其末端钩住伸腿末端;2)将水平尺放在测定棒的水平端并保持水平;3)将直尺垂直立于槽壳外壁,紧靠在槽沿板上并与测定棒垂直相交;4)从相交处读取测定棒和直尺上的读数并做好记录:炉帮长度=测定棒读数;测定点高度=直尺读数+Z-测定棒高度;Z—炉底到槽沿板的垂直距离。8.3.9.3常见问题及处理8.3.9.3.1停电、降电流时应暂停测量;8.3.9.3.2效应发生时应暂停测量。8.3.9.4作业记录作业完毕认真填写炉帮形状测量记录表。8.3.11取电解质试样标准8.3.11.1使用工具取样勺,试样模,试样盒。8.3.11.2技术规程8.3.11.2.1打开出铝口,捞净碳渣,使电解质清凉洁净;8.3.11.2.2用勺在极下舀取液体电解质;8.3.11.2.3将电解质倒入试样模,自然冷却,试料大小要合适(满足化验分析为准);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8.3.11.2.4把冷却好的电解质试样放入编有槽号的试样盒内;8.3.11.2.5全部结束后,送化验室分析。8.3.11.3常见问题及处理在出铝端加冰晶石,氧化铝等引起电解质成分发生显著变化物料时暂停取样。8.3.11.4作业记录作业完毕认真填写送样单。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9、打捞碳渣作业技术9.1目的为了确保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电解槽平稳生产,及时打捞碳渣,降低电解槽的初晶温度,特制订此技术规程。9.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打捞碳渣作业。9.3内容9.3.1用多齿耙将洞口的结壳块勾出,并置于洞口两侧壳面上。9.3.2用漏铲从洞口伸入至中缝(或边缝)里面,顺着电解质表面由里向外反复扒,使碳渣聚集于出铝口表面,然后用漏铲捞出置于渣箱内。9.3.3打捞碳渣时注意尽量减少电解质带出量。9.3.4碳渣打捞好的标准为:电解质表面干净、清凉无碳渣。9.4作业记录作业完毕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本,写明打捞槽号、部位等。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10、大面整形作业技术规程10.1目的为了确保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电解槽平稳生产,保持电解槽热平衡,特制订此技术规程。10.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大面整形作业。10.3内容3.1目测检查大面保温料厚度是否符合15~18cm(角极保温料高度18—20cm)的要求,视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减少,并将料面整平。3.2对边部散热带没有达到规定的6~8cm宽度要求的,将散热带清出(角极保温料需要覆盖压铁加强保温的除外)。10.4作业记录作业完毕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本,写明整理槽号、部位等。25 工艺技术规程HHXY-GY-13-201211、停槽作业技术规程11.1目的为了确保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电解槽在停槽作业中有章可循,特制订此技术规程。1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有限公司电解二分厂4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停槽作业。11.3内容11.3.1计划停槽时,停槽前两天,停止更换阳极。11.3.2短路口操作时间不超过8分钟。11.3.3升阳极至上限位,使48组阳极完全脱离壳面,人工取出剩下的所有电解质和铝液。11.3.4停槽后,测量短路口绝缘,不合格的及时处理,测量短路口压降,超过15mV要进行处理。11.4作业记录作业完毕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停槽作业记录等,写明停槽作业时间、槽号、吸出铝量、短路口电压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