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50 KB
  • 65页

城镇自来水厂运行维护质量及安全技术规程_图文

  • 6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次1总则12水质监测12.1一般规定12.2原水22.3净化水22.4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22.5检验方法32.6在线监测42.7净水药剂及原材料42.8质量控制63供水设备设施运行、维护、质量控制63.1一般规定63.2取水口83.3原水输水管线93.4预处理(1)自然预沉、沉沙池、活性炭技术113.5预处理(2)生物预处理133.6预处理(3)高锰酸钾氧化预处理153.7混凝173.8混合、絮凝193.9沉淀(1)平流式沉淀池213.10沉淀(2)斜管、斜板沉淀池233.11沉淀(3)气浮池243.12澄清池(1)机械加速澄清池263.13澄清池(2)脉冲澄清池293.14澄清池(3)水力循环澄清池313.15滤池(1)普通快滤池、V型滤池343.16滤池(2)活性炭滤池393.17消毒423.18清水池483.19污泥处理系统503.20地下水处理系统533.20厂级调度574安全584.1安全保障584.2制水生产工艺安全594.3水质安全保障594.4氯气、氨气、氧气及臭氧使用安全604.5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使用安全624.6电气安全6364 1总则1.1为加强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城镇供水厂水质管理、工艺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建立标准化的运营机制,确保安全、稳定、优质、低耗供水,特制定本规程。1.2本规程适用于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城镇供水厂。1.3城镇供水厂的运行、维护、质量控制及安全,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2水质监测2.1一般规定2.1.1城镇供水厂(公司)设立水质化验室,配备与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并负责检验原水、净化工序出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2.1.2城镇供水厂选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水质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和《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的要求。2.1.3经净化后的出厂水水质必须能使管网水达到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64 2.2原水2.2.1城镇供水厂(公司)必须按照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并结合本地区的原水水质特点对进厂原水进行水质监测。当原水水质发生异常变化时,应根据需要增加监测项目和频次。2.2.2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城镇供水厂(公司)宜在取水口附近或水源保护区内建立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原水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项目可根据当地原水特性和条件选择。未建立原水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的供水厂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划定原水水质监测段,在监测段内应设置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点。2.2.3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供水厂(公司)应在汇水区域或井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水源井、补压井(或全部井)作为原水水质监测点。2.3净化水2.3.1城镇供水厂(公司)应在每一个净化工序设置水质检测点。当生产需要、工艺调整或者水质异常变化,可酌情增加工序水质检测点。2.4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2.4.1城镇供水厂(公司)开展的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表2.4.1的规定。表2.4.1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水样检验项目检验频率水源水地表水、地下水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CODMn、氨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①每日不少于一次地表水国标(GB3838)中规定的水质检验基本项目、补充项目及特定项目②每月不少于一次地下水国标(GB/T14848)中规定的所有水质检验项目每月不少于一次浑浊度及特定项目③每一至二小时一次64 沉淀、过滤等各净化工序出厂水浑浊度、余氯、pH在线检测或每小时一至二次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①、CODMn、每日不少于一次国标(GB5749)规定的表1、表2全部项目和表3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④每月不少于一次国标(GB5749)规定的全部项目⑤以地表水为水源:每半年检验一次以地下水为水源:每年检验一次管网水色度、嗅和味、浑浊度、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CODMn(管网末梢水)每月不少于两次管网末梢水国标(GB5749)规定的表1、表2全部项目和表3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④每月不少于一次注:表中①②③④⑤详见本条条文说明2.4.2城镇供水厂水质检验工作可由水厂化验室单独完成或与其所属单位的中心化验室共同承担完成。2.4.3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可在表2.4.1的基础上根据条件和需要酌情增加。2.4.4对于部分检验频率低、所需仪器昂贵、检验成本较高的水质指标,无条件开展检验的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关项目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2.5检验方法2.5.1检验方法依次为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2.5.2尚无标准方法的,可采用其它非标方法,但应经过方法确认。2.6在线监测2.6.1城镇供水厂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浑浊度、余氯、pH等水质在线监测仪表,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配置其它水质在线仪表。64 2.6.2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应及时传递到控制中心进行监控和处理。2.6.3在线仪表数据不能传递到控制中心的水厂,其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查看、记录并反馈在线仪表数据。2.6.4在线仪器设备要有专人定期进行校准及维护。当仪表读数波动较大时,应增加校对次数。2.7净水药剂及原材料2.7.1城镇供水厂在选用各类涉水产品(净水原材料、输配水设备、防护材料、水处理材料)时,应选用具有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企业的产品,并执行索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及化验报告)及验收制度。2.7.2城镇供水厂采用的水化学处理剂、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在首次使用前应分别按照《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GB/T17218)和《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进行卫生安全评价,评价合格方可投入使用。2.7.3每批净水原材料在新进厂和久存后投入使用前必须按照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抽检;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2.7.4主要净水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7.4的规定。表2.7.4净水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原材料种类原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标准聚合氯化铝氧化铝的质量分数、盐基度、密度、水不溶物的质量分数、pH、氨态氮的质量分数、砷的质量分数、铅的质量分数、镉的质量分数、汞的质量分数、六价铬的质量分数《水处理剂聚氯化铝》GB1589264 混凝剂、絮凝剂硫酸铝氧化铝的质量分数、pH值、不溶物的质量分数、铁的质量分数、铅的质量分数、砷的质量分数、汞的质量分数、铬(六价)的质量分数、镉的质量分数《水处理剂硫酸铝》HG2227硫酸铝钾硫酸铝钾含量、重金属(以Pb计)含量、铁含量、砷含量、水不溶物含量、水分《工业硫酸铝钾》HG/T2565氯化铁氯化铁的质量分数、氯化亚铁的质量分数、不溶物的质量分数、游离酸(以HCl计)的质量分数、砷的质量分数、铅的质量分数、汞的质量分数、铬(六价)的质量分数、镉的质量分数《水处理剂氯化铁》GB4482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二氧化钛的质量分数、水不溶物的质量分数、游离酸(以H2SO4计)的质量分数、砷的质量分数、铅的质量分数《水处理剂硫酸亚铁》GB10531聚合硫酸铁密度、全铁的质量分数、还原性物质(以Fe2+计)的质量分数、盐基度、不溶物的质量分数、pH、砷的质量分数、铅的质量分数、汞的质量分数、铬(六价)的质量分数、镉的质量分数《水处理剂聚合硫酸铁》GB14591聚丙烯酰胺(PAM)外观、固含量、丙烯酰胺单体含量、溶解时间、筛余物《水处理剂聚丙烯酰胺》GB17514氧化剂、消毒剂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含量、镉含量、铬含量、汞含量、流动性、粒度《工业高锰酸钾》GB/T1608二氧化氯二氧化氯(ClO2)的质量分数、密度、pH值、砷的质量分数、铅的质量分数《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GB/T20783漂白粉有效氯、水分、总氯量与有效氯之差、热稳定系数《漂白粉》HG/T2496过滤(吸附)材料无烟煤滤料、石英砂滤料、高密度矿石滤料、砾石承托料、高密度矿石承托料破碎率、磨损率、密度、含泥量、密度小于2g/cm3的轻物质含量(石英砂滤料)、灼烧减量(石英砂滤料)、盐酸可溶率、筛分、明显扁平、细长颗粒含量(承托料)、密度大于1.8g/cm3的重物质含量(无烟煤滤料)、含硅物质(石英砂滤料)《水处理用滤料》CJ/T43木质活性碳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力、强度、表观密度、粒度、水分、pH值、灰分《木质净水用活性碳》GB/T13803.2煤质颗粒活性炭外观、孔容积、比表面积、漂浮率、pH值、苯酚吸附值、水分、强度、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灰分、装填密度、粒度《净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GB/T7701.4    2.8质量控制2.8.164 城镇供水厂应建立健全包括水质、净水原材料、实验室质控在内的质量控制体系。2.8.2对水质可实行运行生产单位、职能部门两级管理,班组、水厂化验室和中心化验室三级检验。2.8.3各级化验室应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与管理,并贯穿于监测活动的全过程。2.8.4中心化验室应进行计量资质认证。2.8.5实验室所用的计量分析仪器必须定期进行计量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计量分析仪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2.8.6凡承担城镇供水厂水质检验工作、报告数据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3供水设备设施运行、维护、质量控制3.1一般规定3.1.1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符合自己生产工艺特点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维护规程和安全规程,作为生产依据。3.1.2应保证供水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和企业自己制定的水质管理标准。制水系统及其构筑物一般不得超设计负荷运行。特殊情况超负荷运行时,应以保证出水水质符合控制标准。3.1.3应保证连续地向城市供水管网供水,水量满足生产生活需要。3.1.4应保证供水管网末梢压力不低于0.14Mpa,同时还应服从城市规划对供水压力的要求。64 3.1.5生产工艺、设施和设备运行应整体上符合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要求。3.1.6应建立供水设施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大修理三级维护检修制度。3.1.6.1日常保养:检查设备设施运行状况,保持设备和环境卫生清洁,对设备传动部件按规定进行润滑。3.1.6.2定期维护: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巡查,对异常情况及时检修或安排计划检修。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强制性的检修,宜列入年度计划。3.1.6.3大修理(恢复性修理):有计划地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及对重要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使设施恢复到良好的技术状态。3.1.7主要生产工序必须进行参数检测和动态控制,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3.1.7.1净水各工序的水质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2章的规定。根据工序质量检测点的需要,可对浊度、余氯、氨氮、pH值、碱度等主要水质项目和水位、压力等主要运行参数配置在线连续测定仪,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工序质量控制。对检测仪表应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3.1.7.2进厂原水和出厂水流量必须计量,制水工艺过程根据需要配置流量计。流量计应按其等级要求,定期进行校准。3.1.7.3净水药剂必须计量投加,制水工艺系统优先选择计量泵便于进行自动控制,根据计量泵或计量装置的特性定期进行校准,保证处理效果。3.1.7.4制水生产过程的电量消耗,宜按工序分别装表进行计量。定期对电表其进行检测,保证计量准确。3.1.7.564 必须对制水生产中的主要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其运行中的动态技术参数,制定和实施点检制度,并对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控制。3.2取水口3.2.1运行管理3.2.1.1地表水取水口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国家规定的防护地带内上游1000m至下游100m段(有潮汐的河道可适当扩大),定期进行巡视。2)汛期应组织专业人员了解上游汛情,检查取水口构筑物的完好情况,防止洪水危害和污染。3)冬季结冰的取水口,应有防结冰措施及解冻时防冰凌冲撞措施。3.2.1.2取水口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水口应设有格栅,并定时检查,有杂物时及时进行清理。清除格栅污物时,应有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2)藻类、杂草较多的地区应保证格栅前后的水位差不超过0.3m。3)取水口上游至下游适当地段应装设明显的标志牌,在有船只来往的河道,还应在取水口上装设信号灯。3.2.2维护保养3.2.2.1日常保养1)格栅、格网、旋转滤网等,应由专人清除垃圾,并保持场地清洁。2)应检查传动部件、阀门运行情况,按规定加注润滑油,调整阀门填料,并擦拭干净。64 3)应检查液位仪是否正常。3.2.2.2定期维护1)对格栅、格网、旋转滤网、阀门及其附属设备,应每季检查一次;长期开或长期关的阀门每季应开关一次,并进行保养。2)对进水口的构件、格网、格栅、旋转滤网、莲蓬头、平台、护桩、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应每年检修一次,清通垃圾、修补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油漆锈蚀铁件。3)对进水口河床深度,应每年至少锤测一次,并作好记录。根据锤测结果及时进行疏浚。3.2.2.1大修理1)进水口及其附属设备应每三年大修一次,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及重要部件的修复或更换。2)土建和机械大修理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3原水输水管线3.3.1运行管理3.3.1.1压力式、自流式的输水管道,每次通水时均应先检查所有排气阀、闸阀、蝶阀、泄水阀、排泥阀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3.3.1.2输水管线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专人并佩戴证章定期进行全线巡视,严禁在管线上圈、压、埋、占;沿线不应有跑、冒、外溢现象。发现危及城市输水管道的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64 2)压力式输水管线应在规定的压力范围内运行,沿途管线可根据实际情况装设压力检测设施进行监测。3)原水输送过程中不得受到污染,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3.3.1.3对低处装有排泥阀的管线,应定期排放积泥。其排放频率应依据当地原水的含泥量而定,宜为每年一至二次。3.3.2维护保养3.3.2.1日常保养1)应进行沿线巡视,消除影响输水安全的因素。2)应检查、处理管线的各项附属设施有无失灵、漏水现象,井盖有无损坏、丢失等。3.3.2.2定期维护1)应每季对管线附属设施巡视检修一次,保持完好。2)应每年对管线钢制外露部分进行油漆。3)输水明渠应定期检查运行、水生物、积泥和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3.3.2.3大修理1)管道和管桥严重腐蚀、漏水时,必须更换新管,其更新管段的外防腐及内衬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较长距离的更新管段还应按规定试压合格。2)输水明渠大量漏水,必须排空检修,更换或检修内壁防护层、伸缩缝等。64 3.3.3质量控制3.3.3.1钢管外防腐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包布涂层不折皱、不空鼓、不漏包、表面平整、涂膜饱满。2)焊缝填、嵌结实平整。3)焊缝通过拍片抽检。4)厚度达到设计要求。3.3.3.2金属管水泥砂浆衬里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砂浆配比:水泥(标号425#以上)与砂的重量比为1:1-1:2,坍落度60-80mm。2)水泥砂浆衬里厚度及允许公差符合现行的《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的规定,但衬里缝大于0.6mm时应处理。3)表面平整度可用300mm直尺平行管线测定,衬里表面和直尺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6mm。4)表面粗糙度,以手感光滑无砂粒感为合格。3.4预处理(1)自然预沉、沉沙池、活性炭技术3.4.1运行管理3.4.1.1自然预沉1)正常水位控制应保证经济运行。2)高寒地区在冰冻期间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水位控制标准和防凌措施。64 3)根据原水水质、预沉池的容积及沉淀情况确定适宜的挖泥频率。3.4.1.2沉砂池应设挖泥、排砂设施。根据地区和季节的不同,可调整排砂、挖泥的频率,运行中的排砂宜为8-24小时一次,挖泥宜为每年一至二次。3.4.2维护保养3.4.3质量控制3.4.3.1高浊度水预沉淀,当原水浊度较高时,预沉淀应使浊度降到常规工艺可接受的标准。3.4.3.2结合水源PH值和生产混凝剂种类或去除目标污染物时,通过实验调整水源PH值,使混凝剂药效或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达到最佳值。3.4.3.3粉状活性炭采用粉状活性炭技术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出水要求,严格控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投加点和投加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投加点:应考虑粉末活性炭与其它药剂相互抵消和协同作用的影响,合理确定粉末活性炭的投加位置。由于粉末活性炭对氯等氧化剂的吸附有极强的优先选择性,粉末活性炭的投加点应与氯等氧化剂的投加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投加点的设置还应保证足够的吸附时间。2)投加方式:必须有防粉尘爆炸措施。干式投加时,以粉末活性炭在水中快速均匀分散开,减少结团,提高粉末利用率为原则。湿式投加一般要有专用设备,先配成浆状,搅拌均匀后再投加。3)64 投加量:根据原水水质进行搅拌试验做出的等温曲线为依据,合理确定投加量。3.5预处理(2)生物预处理3.5.1运行管理3.5.1.1生物预处理池(颗粒填料)进水浊度不宜高于40NTU。3.5.1.2生物预处理池出水溶解氧应在2.0mg/l以上。曝气量根据原水水质(主要根据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氨氮的含量)和进水溶解氧的含量而定,气水比为0.5-1.5:1。3.5.1.3生物预处理池初期挂膜时水力负荷减半。以氨氮去除率大于50%、CODMn去除率大于5%为挂膜成功的标志。3.5.1.4生物预处理池需观察水体中填料的状态。填料流化正常,填料堆积没有加剧;水流稳定,出水均匀,没有短流及水流阻塞等情况发生。反冲洗时没有短流及水流阻塞等情况发生,布水均匀。3.5.1.5运行时应对原水水质及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测试项目应包括水温、DO、NH4+-N、NO2-N等,并对填料生物相进行观察分析。3.5.1.6反冲洗周期不宜过短,冲洗前的水头损失控制在1-1.5米,过滤周期为5-10天。3.5.1.7反冲洗强度根据所选填料确定,一般为10-20l/(s·m2)。反冲洗时间参照普通快滤池的反冲洗规定,如果是颗粒填料,膨胀率控制在10%-20%。3.5.2维护保养3.5.2.1日常保养64 1)每日检查进出水阀门、排泥阀门及排泥设施运行情况,检查易松动易损部件,减少阀门的滴、漏情况。2)每日检查曝气设施、反冲洗设施、电器仪表及附属设施的运行状况,做好设备、环境的清洁工作和传动部件的润滑保养工作。3.5.2.2定期维护1)应每月对阀门、曝气设施、冲洗设备、池体建筑及附属设施、电气仪表及附属设备等检修一次,并及时排除各类故障。2)应定期对生物滤池性能进行检测,测定生物预处理池填料的生物量。3)应每年对阀门、冲洗设备、曝气设施、电气仪表及附属设备等解体检修一次或部分更换;暴露铁件油漆一次。3.5.2.3大修理1)每五年对滤池、土建构筑物、机械等进行检修一次。2)生物预处理池大检修应包括以下项目:A对滤池曝气设施进行全面检修,考察曝气设施的曝气性能,防止曝气不均匀性,并对损坏设施进行检修或更换。B检查填料生物承载能力、填料物理性能,并适当更换填料。C检修或更换集水和配水设施。D检修或更换控制阀门、管道及附属设施。3.5.3质量控制3.5.3.1生物预处理技术应根据水源、水质、水温变化,依据设计要求,64 控制水力停留时间、运行水位,冲洗周期、气水比、生化水力负荷和排泥周期等工艺参数。3.5.3.2大修质量控制A生物填料性能、填充率及填料的承载设施符合工艺设计要求。B配水系统要求配水均匀,配水阻力损失符合设计要求。C曝气设备完好,布气设施连接完好,接触部位连接紧密,曝气气泡符合设计要求;鼓风机按照设备有关修理规定进行。D生物预处理排泥设施符合相关设计规范和要求。3.6预处理(3)高锰酸钾氧化预处理3.6.1.运行管理3.6.1.1所有与高锰酸钾氧化剂接触的材料必须耐氧化腐蚀。3.6.1.2高锰酸钾宜投加在混凝剂投加点前,接触时间不低于3min。3.6.1.3高锰酸钾投加量一般控制在0.5-2.5mg/l。实际投加量通过标准烧杯搅拌实验及锰含量合格。3.6.1.4高锰酸钾配制浓度为1-5%,采用计量投加与待处理水混合。配制好的高锰酸钾溶液不宜长期保存。3.6.2维护保养3.6.2.1日常保养1)每日检查高锰酸盐配制池、储存池及附属的搅拌设施运行状况,并进行相应的维护保养。2)检查高锰酸盐混合处理设施运行状况,并进行相应的维护保养。64 3)每日检查投加管路上各种阀门及仪表的运行状况,并相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和保养工作。3.6.2.2定期维护1)每1-2年对高锰酸盐溶解稀释设施放空清洗一次,并进行相应的检修。2)每月对稀释搅拌设施、静态混合设施进行检修一次。3)每月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设备维护手册要求对投加管路及法兰连接、阀门、仪器仪表进行检查或校验一次。4)每月对相应的电气、仪表设施、场地进行清灰一次。3.6.2.3大修理1)应每5年将高锰酸盐配制、投加相关的阀门解体,更换易损部件,对溶解配制池进行全面检修,并重新进行防腐处理。2)每1-2年对投加管路、管路混合设施进行解体检修一次。3)对提升、计量泵及附属设施应每年解体检修一次,更换易损部件、润滑脂。4)对系统中的暴露的铁件每年进行刷油漆一次。3.6.3质量控制3.6.3.1预氧化技术包括预氯化、高锰酸盐预氧化和预臭氧化。其投加量应根据水源水质和试验结果确定药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和投加点。同时要定期监测消毒副产物的影响,对于副产物有超标现象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3.6.3.264 高锰酸盐预氧化时,应根据原水特点和出水要求适量投加,避免过量投加造成出水色度、锰指标的超标。3.6.3.3采用臭氧预氧化时,前臭氧量不宜过大,应结合当地原水水质通过试验确定投加量。3.7混凝3.7.1运行管理3.7.1.1混凝剂配制1)固体混凝剂的配制:固体混凝剂溶解时应在溶液池内经机械或空气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稀释,严格控制溶液的配比。药液配好后,继续搅拌15分钟,并静置30分钟以上方能使用。溶液池需有备用,药剂的质量浓度宜控制在5%~20%范围内。2)液体混凝剂的配制:原液可直接投加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投加。3.7.1.2混凝剂投加1)混凝剂宜按流量比例自动投加,控制模式可根据各水厂条件自行决定。2)重力式投加,应在加药管的始端装设压力水吹扫装置。3)吸入与重力相结合式投加(泵前式投加),应符合下列规定:A泵前加药,药管宜装在泵体吸口前0.5m处左右。B高位罐的药液进入转子流量计前,应安装恒压设施。4)压力式投加(加药泵、计量泵),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手动方式,应根据絮凝、沉淀效果及时调节。B定期清洗泵前过滤器和加药泵或计量泵。64 C更换药液前,必须清洗泵体和管道。5)各种形式的投加工艺,均应配置计量器具。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检定。6)当需要投加助凝剂时,应根据试验确定投加量和投加点。3.7.2维护保养3.7.2.1日常保养1)应每日检查投药设施运行是否正常,储存、配制、传输设备有否堵塞、泄漏。2)应每日检查设备的润滑、加注和计量是否正常,并应进行清洁保养及场地清扫。3.7.2.2定期维护每年检查储存、配制、传输和加注计量设备一次,做好清洗、修漏、防腐和附属机械设备解体检修工作,钢制栏杆、平台、管道应按色标进行油漆。3.7.2.3大修理1)仓库构筑物(屋面、内外墙壁、地坪、门窗、内外池壁等),应每5年大修一次,质量应符合建筑工程有关标准的规定。2)储存设备应重做防腐处理。3.7.3质量控制3.7.3.1净水药剂的投加量,一般应以当日原水进行的混凝搅拌试验推荐值为参考数据进行投加。并依据其混凝效果进一步调整,确定合理的加注率。3.7.3.264 投加净水药剂的浓度,应按制水生产工艺、药剂种类和计量装置的需要进行配置,计量投加。3.7.3.3净水药剂的投加点,应根据不同药剂的特点和对混合强度的要求及其在制水工艺中的作用,调整适宜的投加点。混凝剂应加在混合的最佳处,有机高分子净水剂一般加在混合工序之后,絮凝工序的始端。3.8混合、絮凝3.8.1运行管理3.8.1.1混合1)混合方式可采用水泵混合、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和机械混合。2)混合宜控制好GT值,当采用机械混合时,GT值在水厂搅拌试验指导基础下确定。3)高浊度水预处理采用高分子絮凝剂时,混合不宜过分急剧。4)混合设施与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距离越近越好,尽可能采用直接连接方式,最长时间不宜超过2分钟。3.8.1.2絮凝1)絮凝方式: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网格絮凝池。2)初次运行隔板、折板絮凝池时进水速度不宜过大,防止隔板、折板倒塌、变形。3)定时监测絮凝池出口絮凝效果,应做到絮凝后水体中的颗粒与水分离度大,絮体大小均匀,絮体大而密实。4)絮凝池宜在GT值设计范围内运行。64 5)定期监测积泥情况,避免絮粒在絮凝池中沉淀。如难以避免时,应采取相应排泥措施。3.8.2维护保养3.8.2.1日常保养机械混合装置应每日检查电机、变速箱、搅拌装置运行状况,加注润滑油,做好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工作。3.8.2.2定期维护1)机械电气,应每月检修一次。2)混合池、絮凝池、机械、电气,应每年解体检修或更换部件,隔板、网格、静态混合器应每年检查一次。3)金属部件应每年油漆一次。3.8.2.3大修理混合设施(包括机械传动设备)应1-3年进行检修或更换,大修后质量应分别符合机电和建筑工程有关标准的规定。3.8.3质量控制3.8.3.1混合工序1)混合强度应满足投加的净水药剂快速均匀扩散到水中。2)利用进水泵进行混合的工艺,药剂投加点不得设在水泵的吸水管路上,防止因带入气体而影响水泵及其后序的工作质量。3.8.3.2絮凝工序64 1)应按设计要求和实际生产水量,通过调整絮凝工序设施、设备运行数量控制进出口流速、运行水位、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2)对絮凝效果进行控制,可采用对加药混合的水样做烧杯实验和对絮凝池出口形成的絮体通过观察其形态和与水体的分离度来判断絮凝效果,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3)应定期排除絮凝池的积泥。3.9沉淀(1)平流式沉淀池3.9.1运行管理3.9.1.1平流式沉淀池必须严格控制运行水位,防止沉淀池出水淹没出水槽现象产生。3.9.1.2平流式沉淀池必须做好排泥工作,采用排泥车排泥时,排泥周期根据原水浊度和排泥水浊度确定。采用其他形式排泥的,可依具体情况确定。3.9.1.3平流式沉淀池的出口应设质量控制点,浊度指标一般宜控制在5NTU以下。3.9.1.4平流式沉淀池的停止和启用操作应尽可能减少滤前水的浊度的波动。3.9.1.5藻类繁殖旺盛时期,应采取投氯或其他有效除藻措施,防止滤池阻塞,提高混凝效果。3.9.2维护保养3.9.2.1日常保养1)每日检查进、出水阀门,排泥阀,排泥机械运行状况,并加注润滑油,进行相应保养。64 2)检查排泥机械电源,传动部件、抽吸机械等的运行状况,并进行相应保养。3.9.2.2定期维护1)无机械排泥设施的平流沉淀池,应人工清洗,每年不少于两次;有机械排泥设施的,应每年安排人工清洗一次。2)排泥机械、电气,每月检修一次。3)排泥机械、阀门,每年解体检修或更换部件,每年排空一次,对混凝土池底、池壁,每年检查修补一次,金属部件每年油漆一次。3.9.2.3大修理沉淀池、排泥机械应3-5年进行检修或更换。3.9.3质量控制3.9.3.1应严格控制运行水位,根据原水水质情况控制连续排泥时间和排泥周期。3.9.3.2应定期停池清理池中死区积泥。3.9.3.3严格控制出水水质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3.10沉淀(2)斜管、斜板沉淀池3.10.1运行管理3.10.1.1必须做好排泥工作,保持排泥阀的完好、灵活,排泥管道的畅通。排泥周期根据原水浊度和排泥水浊度确定。3.10.1.2启用斜管(板)时,初始的上升流速应缓慢,防止斜管(板)漂起。64 3.10.1.3斜管(板)表面及斜管管内沉积产生的絮体泥渣应定期进行清洗。3.10.1.4斜管、斜板沉淀池的出口应设质量控制点,浊度指标一般宜控制在5NTU以下。3.10.2维护保养3.10.2.1日常保养1)每日检查进、出水阀门,排泥阀,排泥机械运行状况并进行保养,加注润滑油。2)检查机械、电气装置,并进行相应保养。3.10.2.2定期维护1)每月对机械、电气检修一次,对斜管(板每三个月或半年)冲洗清通一次。2)排泥机械、阀门,每年解体检修或更换部件,每年排空一次,检查斜管(板)、支托架、池底、池壁等,并进行检修、油漆等。3.10.2.3大修理1)斜管(板)沉淀池3-5年应进行检修,支承框架、斜管(板)局部更换。2)大修理施工允许偏差符合表6.7.1的规定。表6.7.1沉淀池大修施工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允许偏差L泥斗斜面的平整度±32出水堰口高程混凝土±5钢制±23出水堰堰口水平度±2/L4轨道混凝土基础(高程)±55轨道正面、侧面的直顺度L/1500且不大于26轨道轴线位置<57轨道高程±264 8轨道接头间缝宽±0.59轨基螺栓对轨道中心线距离±2注:L为出水堰堰口长度。3.10.3质量控制3.10.3.1应严格控制运行水位。对于沉淀池根据原水水质情况控制连续排泥时间和排泥周期。3.10.3.2应定期停池清理池中死区积泥。3.10.3.3严格控制沉淀出水水质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3.11沉淀(3)气浮池3.11.1运行管理3.11.1.1气浮池宜连续运行。3.11.1.2气浮池宜采用刮渣机排渣。刮渣机的行车速度不宜大于5m/min。3.11.1.3气浮池底部应定期排泥。3.11.2维护保养3.11.2.1日常保养1)压力容器系统:每日检查压力容器罐压力是否在设计位置,泵和空压机是否运行正常,压力容器系统阀门、管道接口密封状况,机械传动部件定时加油保养;2)气浮池:每日检查刮泥机运行是否正常,释放器运行状况,电机温度等3)每日检查气浮系统阀门、接口密封状况,同时注意环境卫生,64 3.11.2.2定期维护1)每1~3年放空清洗一次2)刮泥机每年检查维修一次,传动部件每年检查加油维护一次;3)底部排泥系统每年检查维修一次,检查排气管道是否松动,排泥孔是否堵塞等;4)压力容器罐每年检查一次,释放器每半年检查一次,空压机系统每半年加油维修保养一次;5)气浮池系统所涉及使用的仪器仪表类参照相应的仪器仪表维护要求进行定期维护保养;3.11.2.3大修理1)每3年将气浮池放空,对气浮池构筑物、刮泥设备、底部排泥系统进行全面维护;2)每3~5年进行压力容器罐进行解体维修;3)与气浮系统相关的设备、仪器等的大维修项目参考相关维护规定。3.11.3质量控制3.11.3.1应严格控制运行水位,应根据浮渣厚度和出水水质确定清渣时间和周期。3.11.3.2应定期停池清理池中死区积泥。3.11.3.3严格气浮出水水质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64 3.12澄清池(1)机械加速澄清池3.12.1运行管理3.12.1.1机械加速澄清池宜连续运行。3.12.1.2机械加速澄清池初始运行应符合以下规定:1)运行水量为正常水量的50%~70%。2)投药量应为正常运行投药量的1-2倍。3)原水浊度偏低时,在投药的同时可投加石灰或粘土;或在空池进水前通过排泥管把相邻运行的澄清池内的泥浆压入空池内,然后再进原水。4)第二反应室沉降比达8%以上和澄清池出水基本达标后,方可减少加药量,增加水量。5)增加水量应间歇进行,间隔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次增加水量应为正常水量的10%-15%,直至达到设计能力。6)搅拌强度和回流提升量应逐步增加到正常值。3.12.1.3短时间停用后重新投运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短时间停运期间,搅拌叶轮应继续低速运行,防止泥渣下沉。2)重新投运期间,搅拌叶轮应继续低速运行,防止打碎矾花。3)初始运行时水量应不大于正常水量的70%。4)初始运行时,宜用较大的搅拌速度以加大泥渣回流量,以增加第二反应室的泥浆浓度。5)初始运行时应适当增加加药量。6)64 当第二反应室内泥浆沉降比达到8%以上后,可调节水量至正常值,并减少加药量至正常值。3.12.1.4机械加速澄清池在正常运行期间至少每2小时测定第二反应室泥浆沉降比值。3.12.1.5当第二反应室内泥浆沉降比达到或超过20%时,应及时快速排泥。并使沉降比值控制在10%~15%。3.12.1.6机械加速澄清池不宜超负荷运行。3.12.1.7机械加速澄清池的出口应设质量控制点,浊度指标一般宜控制在5NTU以下。3.12.2维护保养3.12.2.1日常保养1)机械搅拌装置、刮泥机:每日检查电机、变速箱温度、油位及运行状况,加注规定牌号的润滑油,做好环境和设备的卫生清洁工作。2)每日检查进水阀门、排泥阀。3.12.2.2定期维护1)机械电气应每月检查一次。2)加装斜管的每3个月或半年冲洗斜管一次。3)金属部件每年检查敲铲油漆一次。4)澄清池每年放空清泥、疏通管道一次。5)变速箱每年解体清洗,更换润滑油一次。6)传动部件每年检修一次。7)64 加装斜管的,每年放空检查斜管(板)托架、池底及池壁并进行检修、敲刮油漆。3.12.2.3大修理1)搅拌设备、刮泥机械易损部件3-5年进行检修更换。2)加装斜管(板)的5-7年应进行检修,支承框架、斜管(板)局部更换。3)斜管(板)5-7年需更换。4)大修理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表3.12.2澄清池大修施工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允许偏差l集水槽堰口钢筋混凝土±5高程钢制±22集水槽孔眼水平度±23稳流管和配水管的位置和高程±104进水管、集水槽堰口高度±25反应室、导流室和分流室隔墙高程±53.12.3质量控制3.12.3.1应严格控制运行水位,应根据泥渣的沉降比控制回流量、排泥和排泥时间。3.12.3.2应定期停池清理池中死区积泥。3.12.3.3严格控制沉淀、澄清出水水质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3.13澄清池(2)脉冲澄清池3.13.1运行管理3.13.1.1脉冲澄清池宜连续运行。3.13.1.2脉冲澄清池初始运行时应符合以下规定:64 1)初始运行时水量为正常水量的50%左右。2)投药量应为正常投药量的1-2倍。3)原水浊度偏低时在投药的同时可投加石灰或黏土;或者在空池进水前,通过底阀把相邻运行澄清池的泥渣压入空池然后再进原水。4)调节好充放比,初运行时一般冲放比调节到2:1左右为宜。5)为悬浮层泥浆沉降比达到10%以上,出水浊度基本达标后,逐步增加水量,每次增水间隔不少于30分钟,增水量不大于正常水量的20%。6)当出水浊度基本达标后,方可逐步减少加药量,直至到正常值。7)当出水浊度基本达标后,适当提高冲放比至正常值。3.13.1.3短时间停运后重新投运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打开底阀,先排除少量底泥。2)初始运行时水量应不大于正常水量的70%。3)初始运行时,冲放比宜较小,一般调节到2:1。4)宜适当增加投药量,一般为正常投药量的1.5倍。5)当出水浊度达标后,逐步增加水量至正常值。6)当出水浊度达标后,逐步减少投药量至正常值。3.13.1.4脉冲澄清池在正常运行期间,应定时快速排泥。或在浓缩室设泥位计,根据浓缩室泥位适时快速排泥。3.13.1.5应适时调节冲放比。冬季水温低,宜用较小冲放比。3.13.1.6脉冲澄清池不宜超负荷运行。3.13.1.7脉冲澄清池的出口应设质量控制点,浊度指标一般宜控制在5NTU以下。64 3.13.2维护保养3.13.2.1日常保1)每日检查进出水阀门。2)清除池面垃圾,集水孔孔口垃圾。3)清扫澄清池走道,保持整洁。4)检查脉冲发生器支架钟罩等。5)采用真空虹吸式的,应检查其机械工作是否正常。3.13.2.2定期维护1)加装斜管(板)的,每3个月或半年清洗一次。2)金属部件每年敲铲油漆一次。3)澄清池每年放空清泥一次,并疏通所有管道。4)稳流板损坏的,应更换。5)每年检修进出水阀门一次。6)机电设备,参照机械加速澄清池相关项目进行。3.13.2.3大修理1)脉冲发生器(包括真空虹吸式、钟罩式、浮筒式)每5-7年部分检修或更换。2)稳流板每5-7年部分检修或更换。3)加装斜管(板)的,5-7年应进行检修,支承框架、斜管(板)局部更换。4)大修理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2.2条的规定。64 3.13.3质量控制参照3.12.3条。3.14澄清池(3)水力循环澄清池3.14.1运行管理3.14.1.1水力循环澄清池宜连续运行。3.14.1.2水力循环澄清池初始运行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初始运行时水量为正常水量的50%~70%。2)投药量应为正常投加量的2-3倍。3)原水浊度偏低(低于200NTU)时可投加石灰或粘土;或者在空池进水前通过底阀把相邻运行的池子中的泥浆压入空池,然后再进水。4)初始运行前,要调节好喷嘴和喉管的距离。5)当澄清池开始出水后,观察出水水质。如果水质不好,应排放掉,不让其进入滤池。6)当澄清池出水后应测第二反应室泥水的沉降比,当沉降比达到8%以上时方可逐步减少投药量并逐渐增加进水量。3.14.1.3水力循环澄清池正常运行时,水量应稳定在设计范围内以保持喉管下部喇叭口处的真空度,保证适量污泥回流。3.14.1.4水力循环澄清池正常运行时,应2小时测定一次第一反应室出口处的沉降比。3.14.1.5当第一反应室出口处沉降比达到20%以上时,应及时快速排泥。64 3.14.1.6短时间停运后重新投运时,应先开启底阀排除少量积泥。3.14.1.7短时停运后重新投运时,应适当增加投药量,进水量控制在正常水量70%,待出水质正常后逐步增加到正常水量,同时减少投药量至正常投加量。3.14.1.8初始启用前,应打开底阀先排出少量泥渣,初始水量不应大于正常水量的2/3。3.14.1.9泥渣层恢复后方可调整水量至正常值。3.14.1.10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出口应设质量控制点,浊度指标一般宜控制在5NTU以下。3.14.2维护保养3.14.2.1日常保养1)每日检查进出水阀门。2)清除池面垃圾,集水孔孔口垃圾。3)清扫澄清池走道,保持整洁。4)检查脉冲发生器支架钟罩等。5)采用真空虹吸式的,应检查其机械工作是否正常。3.14.1.2定期维护1)加装斜管(板)的,每3个月或半年清洗一次。2)金属部件每年敲铲油漆一次。3)澄清池每年放空清泥一次,并疏通所有管道。4)稳流板损坏的,应更换。64 5)每年检修进出水阀门一次。6)机电设备,参照机械加速澄清池相关项目进行。3.14.1.3大修理1)脉冲发生器(包括真空虹吸式、钟罩式、浮筒式)每5-7年部分检修或更换。2)稳流板每5-7年部分检修或更换。3)加装斜管(板)的,5-7年应进行检修,支承框架、斜管(板)局部更换。4)大修理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2.2条的规定。3.14.2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及大修理项目,参照机械加速脉冲澄清池相关内容进行。3.14.3质量控制参照3.12.3条。3.15滤池(1)普通快滤池、V型滤池3.15.1运行管理3.15.1.1普通快滤池应符合下列规定1)冲洗滤池前,在水位降至距砂层200mm左右时,应关闭出水阀。开启冲洗阀(一般在l/4)时,应待气泡全部释放完毕,方可将冲洗阀逐渐开至最大。2)滤池单水冲洗强度宜为12-1564 1/s.m2。采用双层滤料时,单水冲洗强度宜为14-161/s.m2。3)有表层冲洗的滤池表层冲洗和反冲洗间隔一致。4)冲洗滤池时,排水槽、排水管道应畅通,不应有壅水现象。5)冲洗滤池时,冲洗水阀门应逐渐开大,高位水箱不得放空。6)滤池冲洗时的滤料膨胀率宜为30%~50%。7)用泵直接冲洗滤池时水泵盘根不得漏气。8)冲洗结束时,排水的浊度不宜大于10NTU。9)滤池进水浊度宜控制在5NTU以下。10)滤池运行中,滤床的淹没水深不得小于1.5米。11)平均滤速宜控制在10m/h以下。采用双层滤料时,平均滤速宜控制在12m/h以下。滤速需保持稳定,不宜产生较大波动。12)滤池均应在过滤后设置质量控制点,滤后水浊度应小于设定目标值。设有初滤水排放设施的滤池,在滤池冲洗结束重新进入过滤过程后,清水阀不能先开启,应先进行初滤水排放,待滤池初滤水浊度符合企业标准时,才能结束初滤水排放和开启清水阀。13)滤池水头损失达1.5-2.0米或滤后水浊度大于设定目标值或运行时间超过48小时时,应进行冲洗。14)滤池新装滤料后,应在含氯量30mg/l以上的水中浸泡24小时消毒,经检验滤后水合格后,冲洗两次以上方能投入使用。15)滤池初用或冲洗后上水时,池中的水位不得低于排水槽,严禁暴露砂层。64 16)应每年做一次20%总面积的滤池滤层抽样检查,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记录归档。采用双层滤料时,砂层含泥量不应大于1%,煤层含泥量不应大于3%17)定期观察反冲洗时是否有气泡,全年滤料跑失率不应大于10%。18)滤池停役一周以上,应将滤池放空,恢复时必须进行反冲洗后才能重新启用。3.15.1.2V型滤池(气水冲洗滤池)应符合下列规定1)滤池采用均质石英砂滤料,有效粒径宜为0.9-1.3mm,不均匀系数宜为K80=1.4-1.6,滤层厚度宜为1.0-1.3米,V型滤池滤速宜为12m/h以下。2)当水头损失达到2.0-2.5m或滤后水浊度大于1NTU或运行时间超过72小时时,滤池应进行反冲洗。3)反冲洗时需将水位降到排水槽顶后进行。滤池采用气-气水-水冲洗方式进行反冲洗,同时用滤前水进行表面扫洗。气冲强度宜为13-171/s.m2,历时2-4分钟;气水冲时气冲强度宜为13-171/s.m2,水冲强度为2-31/s.m2,历时3-4分钟,最后水冲洗强度宜为4-61/s.m2,历时3-4分钟,滤前水表面扫洗,强度宜为2-31/s.m2。4)运行时滤层上水深一般大于1.2米。5)滤池进水浊度宜控制在1-5NTU。滤后应设置质量控制点,滤后水浊度应小于设定目标值。设有初滤水排放设施的滤池,在滤池冲洗结束重新进入过滤过程后,清水阀不能先开启,应先进行初滤水排放,待滤池初滤水浊度符合企业标准时,才能结束初滤水排放和开启清水阀。6)滤池停役一周以上,恢复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消毒、反冲洗后才能重新启用。64 7)滤池新装滤料后,应在含氯量30mg/l以上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消毒,经检验滤后水合格后,冲洗两次以上方能投入使用。8)滤池初用或冲洗后上水时,严禁暴露砂层。9)应每年做一次20%总面积的滤池滤层抽样检查,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记录归档。3.15.2维护保养3.15.2.1日常保养每日检查滤池、阀门、冲洗设备(水冲、气水冲洗、表面冲洗)、电气仪表及附属设备(空压机系统等)的运行状况,并做好设备、环境的清洁工作和传动部件的润滑保养工作。3.15.2.2定期维护1)应每月对阀门、冲洗设备、电气仪表及附属设备等检修一次,并及时排除各类故障。2)每季测量一次砂层厚度,砂层厚度下降10%时,必须补砂(一年内最多一次)。3)应每年对阀门、冲洗设备、电气仪表及附属设备等解体检修一次或部分更换;铁件油漆一次。3.15.2.3大修理1)滤池、土建构筑物、机械,不应超过5年进行大修一次;考虑的原则为:A滤层含泥量超过3%。64 B滤池冲洗不均匀,大量漏砂。C过滤性能差,滤后水浊度长期超标。D结构损坏等。2)滤池大修内容应包括下列各项:A检查滤料、承托层,按情况更换。B检查、更换集水滤管、滤砖、滤板、滤头、尼龙网等(根据损坏情况决定)。C控制阀门、管道和附属设施的恢复性检修。D土建构筑物的恢复性检修。E行车及传动机械解体检修或部分更新。F钢制排水槽刷漆调整。G清水渠检查,清洗池壁、池底。3)滤池大修理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滤池壁与砂层接触面的部位凿毛。B滤池排水槽高程偏差小于±3mm。C滤池排水槽水平度偏差小于±2mm。D集水滤管或滤砖、滤头、滤板安装应平整、完好,固定牢固。E配水系统铺填滤料及承托层前,进行冲洗以检查接头紧密状态及孔口、喷嘴的均匀性,孔眼畅通率应大于95%。F滤料及承托层应按级配分层铺填,每层应平整,厚度偏差不得大于lOmm。G滤料经冲洗后,表层抽样检验,不均匀系数应符合设计的工艺要求。H64 滤料全部铺设后应进行整体验收,经过冲洗后的滤料应平整,并无裂缝和与池壁分离的现象。I新铺滤料洗净后还须对滤池消毒,反冲洗,然后试运行,待滤后水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K冲洗水泵、空压机、鼓风机等附属设施及电气仪表设备的检修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3.15.3质量控制3.15.3.1应按生产实际情况,依据设计要求,控制滤池滤速、运行水位、冲洗周期、冲洗时间、冲洗强度等工艺参数。3.14.3.2严格控制滤后水质,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一般滤后水浊度应优于出厂水浊度标准。3.15.3.3应定期对滤池滤床、承托层进行相关技术参数的测定。如:滤料层厚度、承托层平整度、滤床冲洗膨胀率、滤料级配、滤料含泥量等。并对测定参数进行分析,对测定的技术参数严重偏离设计要求的应对滤池进行维修以保证滤池的运行效果。3.15.3.4滤池冲洗后,应采取措施控制投入运行时滤池的初滤水浊度。3.16滤池(2)活性炭滤池3.16.1运行管理3.16.1.1冲洗活性炭滤池前,在水位降至距滤料表层200mm左右时,应关闭出水阀。有气冲过程的活性炭滤池还应确保冲洗总管(渠)上的放气阀处于关闭状态。64 3.16.1.2有气冲过程的活性炭滤池必须先进行气冲洗,待气冲停止后才能进行水冲。气冲洗强度宜为15-17l/s.m2。3.16.1.3没有气冲过程的活性炭滤池水冲洗强度宜为12-17l/s.m2,有气冲过程的活性炭滤池水冲洗强度宜为6-12l/s.m2。3.16.1.4具有生物作用的活性炭滤池冲洗水一般宜采用活性炭滤池的滤后水作为冲洗水源。3.16.1.5冲洗活性炭滤池时,排水阀门应处于全开状态,且排水槽、排水管道应畅通,不应有壅水现象。3.16.1.6用高位水箱供冲洗水时,高位水箱不得放空。3.16.1.7活性炭滤池冲洗时的滤料膨胀率应控制在设计确定的范围内。3.16.1.8用泵直接冲洗活性炭滤池时水泵盘根不得漏气。3.16.1.9活性炭滤池运行中,滤床上部的淹没水深不得小于设计确定的设定值。3.16.1.10活性炭滤池空床停留时间宜控制在10min以上。3.16.1.11活性炭滤池滤后水浊度必须符合企业标准。设有初滤水排放设施的滤池,在活性炭滤池冲洗结束重新进入过滤过程后,清水阀不能先开启,应先进行初滤水排放,待活性炭滤池初滤水浊度符合企业标准时,才能结束初滤水排放和开启清水阀。3.16.1.12活性炭滤池水损失达到1-1.5米或滤后水浊度大于企业标准时,或冲洗周期大于5-7天时,即应进行冲洗。3.16.1.13活性炭滤池初用或冲洗后进水时,池中的水位不得低于排水槽,严禁滤料暴露在空气中。64 3.16.1.14活性炭滤池新装滤料宜选用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活性炭的技术性能应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设计规定的要求。新装滤料应冲洗后才能投入运行。3.16.1.15应每年做一次20%总面积的滤池滤层抽样检查。吸附活性炭滤池活性炭碘值不应小于600mg/g或亚甲兰值不应小于85mg/g,并应记录归档。3.16.1.16全年的滤料损失率不应大于10%。3.16.1.17当吸附活性炭滤池活性炭碘值小于600mg/g或亚甲兰值小于85mg/g,或者滤池出水水质达不到预定目标污染物并影响到出厂水合格率时,应进行滤料补充、再生或更换。3.16.2维护保养3.16.2.1日常保养每日检查滤池、阀门、冲洗设备(水冲、气水冲洗、表面冲洗)、电气仪表及附属设备(空压机系统等)的运行状况.并做好设备、环境的清洁工作和传动部件的润滑保养工作。3.16.2.2定期维护1)应每月对阀门、冲洗设备、电气仪表及附属设备等检修一次,并及时排除各类故障。2)应每年对阀门、冲洗设备、电气仪表及附属设备等解体检修一次或部分更换;铁件油漆一次。3.16.2.3大修理1)滤池、土建构筑物、机械,不应超过5年进行大修一次。64 2)滤池大修内容应包括下列各项:A检查滤料、承托层,按情况更换。B检查、更换集水滤管、滤砖、滤板、滤头、尼龙网等(根据损坏情况决定)。C控制阀门、管道和附属设施的恢复性检修。D土建构筑物的恢复性检修。E清水渠检查,清洗池壁、池底。3)滤池大修理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滤池壁与滤料层接触面的部位凿毛。B滤料及承托层应按级配分层铺填,每层应平整。C滤料经冲洗后,表层抽样检验,不均匀系数应符合设计的工艺要求。D滤料全部铺设后应进行整体验收,经过冲洗后的滤料应平整,并无裂缝和与池壁分离的现象。E活性炭滤料的装填或卸出宜采水力方式进行,水和滤料的体积比宜大于4:1。输送管道的转弯半径宜大于5倍的管径,且每格滤池一次装卸的时间不宜大于24小时。F新铺滤料前需对滤池清洗、消毒,新铺滤料后需进行反冲洗,然后试运行,待滤后水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G冲洗水泵、空压机、鼓风机等附属设施及电气仪表设备的维护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64 3.16.3质量控制3.16.3.1生物活性炭的反冲洗不宜采用含氯水,宜采用专用冲洗水池或水箱。3.16.3.2活性炭滤池进水,应严格控制浊度小于1NTU。3.17.3.3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依据设计要求控制活性炭滤池滤速、接触时间、反冲洗强度等工艺参数。3.16.3.4活性炭失效的评价指标不能仅依据活性炭性能指标降低程度,而应同时依据处理后水质能否稳定达到规定的水质目标为依据。3.16.3.5活性炭经评价失效后,需再生处理或更换。3.17消毒3.17.1运行管理3.17.1.1一般原则:1)消毒剂可选用液氯、氯胺、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小水量时也可使用漂白粉。2)加氯应在耗氯量试验指导下确定氯胺形式消毒还是游离氯形式消毒。采用氯胺形式消毒时接触时间不小于2小时;采用游离氯形式消毒时接触时间应大于30分钟。3)加氯自动控制可根据各厂条件自行决定。4)当水厂供水范围较大或输配距离较大时,出厂水余氯宜以化合氯(氯胺)为好,以维持管网中的余氯,但出厂水氨氮值仍应符合水质标准。64 5)消毒必须设置消毒效果控制点,各控制点每小时检测一次或自动监测,余氯量要达到控制点设定值。6)消毒剂加注管应保证一定的入水深度,防止消毒剂外溢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3.17.1.2采用液氯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液氯的气化应根据水厂实际用氯量情况选用合适、安全的气化方式。2)电热蒸发器工作时(将氯瓶中的液态氯注入到蒸发器内使其气化),水(油)箱内的温度应控制在安全范围。蒸发器维护按产品维护手册要求执行。3)采用真空式加氯机和水射器装置时,水射器的水压应大于0.3Mpa。4)加氯的所有设备、管道必须用防氯气腐蚀的材料。5)加氯设备(包括加氯系统和仪器仪表等)应按该设备的操作手册(规程)进行操作。3.17.1.3采用次氯酸钠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选择能保证质量及供货量的供应商。2)次氯酸钠的运输应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担。3)次氯酸钠宜储存在地下的设施中并加盖。当采用地面以上的设施储存时,必须有良好的遮阳设施,高温季节需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4)储存设施应配置可靠的液位显示装置。5)次氯酸钠储存量一般控制5~7天的用量。6)投加次氯酸钠的所有设备、管道必须采用耐次氯酸钠腐蚀的材料。7)采用高位罐加转子流量计时,高位罐的药液进入转子流量计前,应配装恒压装置。定期对转子流量计计量管清洗。64 8)采用压力投加时,应定期清洗加药泵或计量泵。9)次氯酸钠加注时应配置计量器具,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检定。10)应每天测定次氯酸钠的含氯浓度,作为调节加注量的依据。3.17.1.4采用二氧化氯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二氧化氯消毒系统应采用包括原料调制供应、二氧化氯发生、投加的成套设备,并必须有相应有效的各种安全设施。2)二氧化氯与水应充分混合,有效接触时间不少于30min。3)制备二氧化氯的原材料氯酸钠、亚氯酸钠和盐酸、氯气等严禁相互接触,必须分别贮存在分类的库房内,贮放槽需设置隔离墙。盐酸库房内应设置酸泄漏的收集槽。氯酸钠及亚氯酸钠库房室内应备有快速冲洗设施。4)二氧化氯制备、贮备、投加设备及管道、管配件必须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其操作台、操作梯及地面均应有耐腐蚀的表层处理。其设备间内应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施,并应配备二氧化氯泄漏的检测仪和报警设施及稀释泄漏溶液的快速水冲洗设施。设备间应与贮存库房毗邻。5)二氧化氯储存量一般控制5~7天的用量。6)二氧化氯消毒系统应防毒、防火、防爆。3.17.1.5泄氯吸收装置应符合如下规定:1)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保持在12%以上,并保证溶液不结晶结块。2)用氯化亚铁进行还原的溶液中应有足够的铁件。3)吸收系统采用探测、报警、吸收液泵、风机联动的应先启动吸收液泵再启动风机。64 4)风机风量要满足气体循环次数8-12次/小时。5)泄氯报警仪设定值应在0.1ppm。6)泄氯报警仪探头应保持整洁、灵敏。7)泄氯吸收装置应每周联动一次。3.17.2维护保养3.17.2.1次氯酸钠加注设备的维护保养:1)日常保养A应每日检查储存输送管道、阀门是否泄漏,并检修、清洁。B应每日检查加注系统设备是否正常并检修。C应每日检查相关计量仪器、电气设备是否正常并清洁检修。2)定期保养、大修理A加注设备应每年解体检修一次,更换磨损部件、润滑脂、密封件。B次氯酸钠输送管道阀门应每年检修一次。C相关的电气设备应每年清灰一次。D相关的计量设备应每年校验一次。E暴露的支架铁件每年敲铲重做防腐。F库房、加注室墙面、门窗、地坪每三年清洗检修一次。3.17.2.2二氧化氯设备的维护保养:1)日常保养A每日检查二氧化氯发生设备是否运行正常;B每日检查二氧化氯投加设备和计量设备运行状态,稳定情况;64 C每日检查二氧化氯原料储备库房情况,看是否有异常;D每日检查管道、接口等的密封情况,并注意环境卫生。2)定期维护A每年对二氧化氯再生设备进行维护检修一次;B二氧化氯投加和剂量设备定期维护参考液氯投加和计量设备维护;C每年对二氧化氯投加管路进行检修维护。3)大修理A每3年对二氧化氯发生装置进行解体维护一次B每1~3年对二氧化氯管路进行检修维护,必要时进行全面更换C二氧化氯投加和计量装置的大维修项目参考液氯的投加和计量装置的大维修项目规定。3.17.2.3泄氯吸收装置维护保养:1)日常保养A应每日检查吸收液(碱、氯化亚铁)提升泵、储液箱及管道是否泄漏并清洁检修。B应每日检查吸收装置电气电路是否正常并做好清洁工作。2)定期保养A应定期用次氯酸钠钙片测试吸收装置系统有效性。B每年测定一次吸收液有效成分浓度:用碱液中和吸收的,氢氧化钠浓度宜在12%以上,不出现结晶块;用氯化亚铁反复吸收的,储液箱内应有足够的固体铁质还原剂。3)大修理64 A提升泵应每年解体检修一次,更换易损部件、润滑脂。B风机(包括电机)的轴承更换润滑脂,清洁敲铲油漆一次。C系统中暴露的铁件应每年敲铲油漆一次。D吸收装置所在房间或遮阳棚应每三年检修一次。3.17.3质量控制3.17.3.1化学法消毒剂的投加量应以消毒试验推荐值为参考数据进行投加。并依据处理水量、水的pH值、水温和接触时间等参数调整投加量。3.17.3.2一般氯气消毒,可采用一点加氯法或多点加氯法。并应严格控制游离氯与水体的接触时间大于30分钟。严禁将液氯向水体中直接投加。并必须具备安全可靠启动有效的氯气吸收或中和的设施。3.17.3.3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时,应将有效氯在水体中的浓度作为消毒的控制指标,有效氯与水体的接触时间应大于30分钟。3.17.3.4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时,一般在使用现场制备,应严格控制制备原料的稀释浓度,制备车间禁用火种、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施。同时应对水中二氧化氯含量建立快速、灵敏、适合现场操作的检测方法。实现对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有效控制。3.17.3.5出厂前加氨的工艺系统,应严格控制氯、氨的投加比为3~4:1。并应具备安全可靠启动有效的氨气吸收的设施。64 3.18清水池3.18.1运行管理3.18.1.1水位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水池必须装设液位仪,宜采用在线式液位仪连续检测。2)严禁超上限或下限水位运行。3.18.1.2卫生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水池顶不得堆放污染水质的物品和杂物。2)清水池顶种植植物时,严禁施放各种肥料。3)检测孔、通气孔和人孔应有防护措施,以防污染水质。4)清水池应定期排空清洗,清洗完毕经消毒合格后,方能蓄水。3.18.1.3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水池的排空、溢流等管道严禁直接与下水道连通。2)汛期应保证清水池四周的排水畅通,防止污水倒流和渗漏。3.18.2维护保养3.18.2.1日常保养应定时对液位仪等进行检查,清扫场地。3.18.2.2定期维护1)每1-2年清洗一次。2)清洗时先将清水池水位降至下限运行水位后再进行清洗,清洗用水应排至下水道。64 3)在清洗水池恢复运行前,应进行消毒处理。4)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清水池设计中未考虑排空抗浮的,清洗前必须采取降低清水池四周地下水位的措施,防止清水池清洗过程中的浮起。5)应每月对阀门检修一次,每季对长期开和长期关的阀门操作一次,液位仪检修一次。6)液位仪应根据其规定的校验周期进行,机械传动水位计宜每年进行校对和检修一次。7)l-2年对水池内壁、池底、池顶、通气孔、液位仪、伸缩缝等检修一次,并应解体检修阀门,油漆铁件一次。3.18.2.3大修理1)应每5年将阀门解体,更换易损部件,对池底、池顶、池壁伸缩缝进行全面检修。2)清水池大修后,必须进行满水试验,渗水量应按设计水位下浸润的池壁和池底总面积计算,钢筋混凝土清水池不得超过2l/m2.d,砖石砌体水池不得超过3l/m2.d。在满水试验时,地上部分应进行外观检查,发生漏水、渗水时,必须修补。3.18.3质量控制3.18.3.1根据设计和生产实际的要求,应严格控制清水池的水位。严禁超上、下限(最高、最低水位)运行。应装有在线连续检测水位计和固定式水尺。3.18.3.264 当送水量低于最高设计负荷时,清水池应在24小时内有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运行过程,以防止池内滞留区存水时间过长。3.18.3.3清水池的通气孔、检修人孔,均应有卫生和安全防护措施。3.18.3.4应定期对清水池进行清洗,地下水池排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抗浮采取相应的措施。3.19污泥处理系统3.19.1运行管理3.19.1.1浓缩池(含预浓缩池)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浓缩池的刮泥机和排泥泵或排泥阀必须保持完好状态,排泥管道畅通。排泥频率或持续时间应按浓缩池排泥浓度来控制,一般控制在2%-10%。预浓缩池则按1%左右浓度控制。2)设有斜管(板)的浓缩池,初始进水速度或上升流速应缓慢。3)浓缩池正常停运重新启动前,应保证池底积泥浓度不能过高,一般不应超过10%。4)设有斜管(板)的浓缩池应定期清洗斜管(板)表面及内部沉积产生的絮体泥渣。5)浓缩池上清液中的悬浮固体含量不应大于预定的目标值。当达不到预定目标值时,应适当增加投药量或增加排泥频率。6)浓缩池长期停役时,应将浓缩池放空。3.19.1.2污泥脱水设备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种形式脱水设备(离心、板框和带式)的基本运行程序应按设备制造商的操作手册来执行。64 2)脱水设备运行之前应确保设备本身及其上下游设施和辅助设施的状态处于正常状态,包括污泥平衡池、脱水设备、污泥输送泵及污泥切割机、干泥输水设备以及加药设备。3)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脱水设备运行过程中进泥浓度、出泥含固率、加药量、加药浓度及分离水的含固率,以及各种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并作好记录。4)当脱水设备结束一个工作周期停止运行后,应对可能溅落到设备周围场地和设备上面的污泥进行清洗。在脱水设备停运间隔超过24小时情况下,应对脱水设备与泥接触的部件、输泥管路,以及加药管线和设备进行清洗。5)当脱水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包括加药、进泥和出泥设备)长时间处于停运状态时,应按设备制造商操作手册上所规定的要求,对必须清洗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进行彻底清洗。3.19.2维护保养3.19.2.1日常保养1)每日检查进、出水阀门、排泥阀、排泥泵以及排泥机械运行状况并进行保养,加注润滑油。2)检查机械、电气装置,并进行相应保养。3.19.2.2定期维护1)每日对机械、电气检修一次。2)设有斜管(板)的浓缩池,每月对斜管(板)冲洗清通一次。64 3)排泥机械、阀门及泵,每年解体检修或更换部件,每年排空一次,检查斜管(板)、支托架、池底、池壁等,并进行检修、油漆等。3.19.2.3浓缩池(含预浓缩池)大修理项目、内容、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3-5年应进行大修理,支承框架、斜管(板)局部更换。2)大修理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9.2.3条的规定表3.19.2.3浓缩池(含预浓缩池)大修理施工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池底找坡平整度±32出水堰高程混凝土±5钢制±23出水堰堰口水平度±2/L注:L为出水堰堰口长度。3.19.2.4污泥脱水设备日常保养项目、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日检查脱水机、进泥设备、加药设备以及出泥设备的运行状况。2)应按设备制造商维护手册的要求定期对脱水设备、进泥设备、出泥设备以及加药设备进行检修一次,对长期开或关的阀门操作一次。3)定期维护工作宜委托制造商进行。3.19.2.5污泥脱水设备大修理项目、内容、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脱水设备、进泥设备、出泥设备以及加药设备大修理周期、项目、内容及质量应符合设备制造商维护手册上的规定。2)脱水设备大修理工作宜委托制造商进行。3.19.3质量控制3.19.3.1经浓缩、脱水后的污泥干固率应≥22%。3.19.3.264 洗池水经沉淀后上清液和污泥浓缩上清液回用时,其沉淀、浓缩过程加注的有机絮凝剂为阴离子聚合物方可回用。回用的水质经与原水掺混后符合三类水体的标准。3.19.3.3污泥脱水后的脱水液禁止回用,当排入下水道时应符合排放标准,脱水液中残留有机絮凝剂不应对下水道造成影响。3.20地下水处理系统3.20.1运行管理3.20.1.1取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水水源地应根据所在地区状况,确定卫生防护地带;2)取水设施应设置取样和观测点;3.20.1.2水源井必须每天对水源井进行巡视检查,包括水质、电压、声音、振动等。3.20.1.3水源井应设置测量水位的装置,水位观测管宜加设防护装置;水源井动、静水位测定每月宜进行两次。3.20.1.4取水设施取水量一般不得超过允许开采量。3.20.1.5原水输水管线应符合本规程3.3.1条的规定。3.20.1.6清水池的运行,应符合本规程3.18.1条的规定。3.20.2维护保养3.20.2.1水源井静水位测试应停泵0.5小时以后进行,动水位测试应在水泵启动0.5小时以后进行3.20.2.2水源井达到下述条件之一应及时进行修理:64 1)滤管堵塞,出水量明显减少;2)管井淤积达5米以上;3)单井流量少于上次洗井流量30%以上;4)过滤器损坏,滤料溢入井内。3.20.2.3水源井达到下述条件之一应报废:1)水源受到污染,水质恶化,不符合有关规定标准,且难以治理;2)出水量少,无开采价值;3)滤料大量进入井管、井管断裂,难以修复;4)受地理环境限制等其他不能保证安全供水的水源井。3.20.2.4原水输水管线维护标准应符合本规程3.3.2条的规定。3.20.2.5投药、消毒设施维护标准应符合本规程3.7.2条及本规程3.17.2条的相关规定。3.20.2.6清水池维护标准应符合本规程3.18.2条的规定。3.20.3质量控制3.20.3.1取水构筑物应布置长期观测设施,监测地下水开采动态。长期观测网、长期观测孔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20.3.2地下水水源水质监测,应按GB/T14848有关规定执行。3.20.3.3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源地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分布。3.20.3.464 在单井或井群保护区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不得修建渗水坑,不得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3.20.3.5地下水水质应符合GB/T14848的要求。若限于条件限制需加以利用时,针对超标的水质项目,应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对于超标的水质项目,应每日检测原水和处理后的水。3.20.3.6地下水净水处理设施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操作规范运行。对于设计好的处理工艺,必须设计单位提供运行操作规范。3.20.3.7地下水处理采用的氧化剂、消毒剂、吸附剂、阻垢剂、滤料等所有涉水产品不应对水质产生污染。3.20.3.8地下水铁锰去除工艺质量控制程序1)自然氧化法除铁锰: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曝气量,运行效果好坏与水中的有机物、碱度、还原性物质、水温有关。一般采用较细的滤料、较厚的滤层和较低的滤速。2)接触氧化除铁锰: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曝气量,一般可在滤速较高的条件下运行。3)氧化法直接过滤除铁锰:A氧化剂投加量直接关系到处理效果,因为水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实际需要量要高于理论值,具体投加量需要进行实验室试验。B液氯、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要考虑消毒副产物和剩余氯量,避免出厂水余氯太大,影响用户使用。C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需控制投加量,避免过量投加造成出水色度、锰指标的超标。64 D臭氧作为氧化剂,需考虑氧化后水中余臭氧问题。1)滤池的运行管理符合本规程3.15.1、3.16.1的规定3.20.3.9地下水石灰软化工艺质量控制程序:1)水的pH值和药剂投加量是该技术的关键。通常通过烧杯试验、模型试验进行确定。2)投加石灰后,出厂水的pH值会较高,出厂水应进行酸中和。3.20.3.10地下水膜处理工艺质量控制程序1)为了防止膜污染,采用超滤膜、微滤、砂滤作为纳滤设备的前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铁锰、粘泥等,降低膜污染。2)膜系统停止运行时,不能使膜变干,必须对膜进行定期清洗,防止微生物的繁殖。3)纳滤膜处理过程中出现以下的情况,应进行冲洗。A当进水水质一定,处理水电导率增加明显时;B高压泵压力增加8%—10%以上,才能保证膜通量不变时;C进水量一定的情况下,膜装置的进出口压差明显增加时。3.20.3.11地下水氟处理工艺质量控制程序1)絮凝沉淀法工艺:氟离子絮凝沉淀法常用的絮凝剂为铝盐。硫酸铝除氟混凝最佳pH为6.4~7.2,投加量大(100~300mg/L)。聚铝絮凝沉淀的pH范围为5~8,使用铝盐混凝剂除氟,要定期检测出水中溶解铝。2)吸附过滤工艺:用于除氟的常用吸附剂主要有活性氧化铝、斜发沸石、活性氧化镁、磷酸三钙、骨炭、活性炭。不同吸附剂,对氟的吸附容量也不同。64 3.20.3.12消毒工序质量标准应符合本规程3.17.3条的规定。3.20.3.13清水池工序质量标准应符合本规程3.18.3条的规定。3.20厂级调度3.20.1统一调度制水系统水量,保持水量平衡。3.20.2统一调度制水系统各种阀门,掌控运行状态。3.20.3采集、分配、储存各工艺设施运行数据,主要有:水质、水量、水压、水位等参数。3.20.4对工艺设施进行检修时,负责执行停水、生产运行调度方案。3.20.5参与各种设备大修后投入生产时的验收。3.20.6参与制水系统中出现的重大设备、水质和运行事故的分析处理。4安全4.1安全保障4.1.1城镇供水厂必须制定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水厂应当尽快预警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4.1.2一般水厂应具备临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各种药剂的应急设备与设施。4.1.3当原水遭受严重污染,水厂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经处理后出厂水仍达不到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微生物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严重超标时,水厂必须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4.1.464 当发生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尤其是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事故时,检验人员应立即利用快速检验手段鉴别、鉴定污染物的种类,给出定量或半定量的检验结果。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污染程度和可能污染的范围,并及时上报水务、卫生、环保等政府有关部门。4.1.5对于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当我国颁布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使用国内外其它先进的分析方法。4.1.6城镇供水厂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或检修施工之前,必须制定水质保障措施;4.1.7用于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或者旧设备、旧管网改造后,必须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1.8城镇供水厂的制水生产工艺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应保证连续安全供水的要求,关键设备应有一定的备用量。设备易损件应有足够量的备品备件。4.2制水生产工艺安全4.2.1制水生产工艺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应保证连续安全供水的要求,关键设备应有一定的备用量。设备易损件应有足够量的备品备件。4.2.2制水生产工艺应保证出厂水水质的安全,并符合下列规定。4.2.2.1供水厂应根据各自的水源流域内可能的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水源污染时期的水处理技术予案和生产指挥预案。4.2.2.2一般水厂均应具备临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各种药剂的应急设备与设施。4.2.2.3供水厂应针对突发事件,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大面积传染病流行期可能给水厂生产带来的影响,制定安全生产预案。64 4.2.2.4为保证制水生产过程的安全,对于有害气体、压力容器、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及各专业的安全要求。4.3水质安全保障4.3.1城镇供水厂应建立完善水质预警系统,制定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水厂应按预案尽快上报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4.3.2当发生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尤其是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事故时,检验人员必须携带必要的检验仪器及安全防护装备尽快赶赴现场,立即利用快速检验手段鉴别、鉴定污染物的种类,给出定量或半定量的检验结果。现场无法鉴定或测定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分析。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污染程度和可能污染的范围,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水质有关情况。4.3.3在水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期间,城镇供水厂必须加大水质检测频率,并根据需要增加检验项目。4.3.4对于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当我国颁布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使用国内外其它先进的分析方法。4.3.5城镇供水厂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或检修施工之前,必须制定水质保障措施;用于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或者旧设备、旧管网改造后,必须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3.6城镇供水厂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其管理的供水设施定期巡查和维修保养。64 4.3.7城镇供水厂直接从事制水和水质检验的人员,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并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持证上岗。4.4氯气、氨气、氧气及臭氧使用安全4.4.1供水厂应按照所使用的气体(氯气、氨气、氧气及臭氧)类别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和事故处理报告制度以及操作、检修的企业标准。同时还应制订气体投加车间的安全防护制度。4.4.2供水厂在使用和运输上述四种气体前,应到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办理相关许可证件。4.4.3供水厂为确保安全,必须使用专用高压气体钢瓶。钢瓶或气体蒸发器的使用管理,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劳锅字(1989)12号〕要求。4.4.4氯气、氨气和氧气钢瓶的运输宜由生产单位或专业运输单位承担。4.4.5氯、氨气和氧气钢瓶的进出库应作登记,内容包括进出库日期、钢瓶编号、充装量、钢瓶重量和验收人姓名等。外观出现以下情况:气瓶明显变形、针形阀阀芯变形、防震圈不全、无针形阀防护罩应拒绝入库。4.4.6氯、氨气和氧气钢瓶的使用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气体库内钢瓶应该挂上在用、已用和待用三种标志,并分区放置。钢瓶应妥善固定,防止滚动和撞击,待用氯瓶堆放不得超过两层。4.4.7投入使用的卧置氯瓶,其两个主阀间的连线应垂直于地面。4.4.8应经常对氯、氨气和氧气钢瓶阀门、气体输送管道系统阀门、法兰以及接头等部位进行检查,防止气体泄露。4.4.964 使用氯气的供水厂应按照《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配备有防护和抢修器材。使用其它气体也应配备相应的防护和抢修器材。4.4.10投加氯、氨、臭氧的车间应安装有气体泄漏报警装置,该装置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4.4.11供水厂的加氯车间应安装和其加氯量相配套的泄氯吸收装置,并定期检查吸收液的有效性,及机电设备的完好性。加氨间应安装有水雾喷淋和其它装置,用于氨气泄漏时的吸收和稀释。4.4.12供水厂的氧气以及臭氧车间应安装通风设备,一旦发生氧气以及臭氧发生泄漏事故,应确保通风设备立即开启。4.4.13为确保在泄漏事故发生时安全关闭氧气及臭氧设备,紧急断电开关应安装在氧气及臭氧车间内生产人员易于接近的地方。4.4.14供水厂所有氧气以及臭氧输送投加管坑严禁与液氯、液氨、混凝剂等投加管坑相通,严禁油脂及易燃物漏入管坑内。4.4.15供水厂的气体投加生产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同时应定期组织操作和抢修人员进行应急情况演练,以检验人员和设备对气体泄漏事件的处置能力。4.4.16为保护人身安全,供水厂的氧化气体投加车间应配备有急救医药用品和设施。4.4.17供水厂氯气使用的其它安全工作,均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氯气安全规程》(GB11948)的规定。64 4.5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使用安全4.5.1供水厂应严格按照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对稳定性ClO2、生产原料中的氧化剂、酸和次氯酸钠溶液等,选择避光、通风、阴凉的地方分别存放。4.5.2对稳定性ClO2及其生产原料、次氯酸钠溶液等,在运输时应轻取轻放,避免雨淋、高温和撞击。这些化学危险品宜由专业运输单位承运。4.5.3应定期对ClO2生产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反应器、气路系统、吸收系统的气密性,防止ClO2气体的逸出,生产环境保持通风完好。4.5.4对现场发生的ClO2设备,应严格按ClO2生产的工艺要求,配制原料的浓度,调节原料进料比,控制好进料速度,做到规范操作。4.6.5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操作人员能够应付突发事故的发生,如:药液溅到皮肤及衣物上,ClO2、次氯酸钠溶液泄漏等。4.6电气安全4.6.1供水厂电气工作人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中第1.5条的规定。4.6.2变电站、配电室应建立岗位责任、交接班、巡回检查、倒停闸操作、安全用具管理和事故报告等规章制度。并应做好运行、交接、传事、设备缺陷故障、维护检修以及操作票、工作票等各项原始记录。4.6.3变电所、配电室应具备电气线路平面图、布置图、隐蔽工程竣工图以及一、二次系统接线图等有关技术图纸。64 4.6.4变电所、配电室安全用具必须配备齐全,并保证安全可靠地使用;试验周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附录E、附录F的规定。4.6.5变电所、配电室应设置符合一次线路系统状况的操作模拟板(模拟图或微机防误装置、微机监控装置)。4.6.6值班人员应定时进行高压设备的巡视检查;在巡视检查中应遵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第2.2条的各项规定。4.6.7倒闸操作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第2.3条的规定。4.6.8高压设备全部或部分停电检修时,必须遵守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第3节的有关规定。4.6.9高压设备全部或部分停电检修时,必须按要求在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等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后,方可进行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4节的有关规定。4.6.10供水厂高压设备和架空线路不得带电作业。低压设备带电工作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须经主管电气负责人批准,同时设专人监护。4.6.1164 架空线路进行检修时,供水厂变电所、配电室中的操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5节的有关(DL408-91)规定;检修人员必须按本规程8.2.8和8.2.9的有关规定,在完成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后,方可进行工作;遇有五级以上大风以及大雨、雷电等情况,应停止作业。4.6.12在继电保护、仪表等二次回路上的操作,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0(DL408-91)节的有关规定。4.6.13电气设备进行各项试验,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第11节的有关规定。4.6.14电力电缆的维护检修或新电力电缆的敷设,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第12节的有关规定。4.6.15临时用电或施工用电,必须符合现行行业《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3-1997)的有关规定。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