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00 KB
- 2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1 总 则1.0.1为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预计会因温度和收缩引起混凝土体积变形而产生有害裂缝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1.0.3本规范不适用于碾压混凝土和水工大体积混土工程施工。1.0.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术语2.1.1 大体积混凝土 massconcrete 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体积大于1000m3,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工程,都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2.1.2 跳仓施工法 alternativebayconstructionmethod在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2.1.3 温度裂缝 temperaturecracking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收缩作用,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所产生的裂缝。2.1.4 永久变形缝 deformationseam将建筑物(构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永久留置的预留缝。2.1.5 竖向施工缝 verticalconstructionseam因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当混凝土浇筑停顿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事先确定而留置在适当位置的垂直方向的预留缝。2.1.6 水平施工缝 horizontalconstructionseam因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当混凝土浇筑停顿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事先确定而留置在适当位置的水平方向的预留缝。2.1.7 温度应力 thermalstress当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应力。2.1.8 收缩应力 shrinkagestress当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应力。2.1.9 温升峰值 thepeakvalueofrisingtemperature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温升达到最高温度时的值。2.1.10 里表温差 temperaturedifferenceofcenterandsurface混凝土浇筑体中心与混凝土浇筑体表层温度之差。2.1.11 降温速率 thedescendingspeedoftemperature处于散热条件下,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到达温升峰值后,单位时间内温度下降的幅度。2.1.12 入模温度 thetemperatureofmixtureplacingtomold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入模时的温度。2.1.13 贯穿性裂缝 transversecrack
贯穿混凝土全截面厚度的裂缝。2.1.14 绝热温升 adiabatictemperaturerise假定混凝土处于绝热状态,混凝土内部某一时刻温升值。2.2符号2.2.1 温度及材料性能——混凝土导温系数(m2/h);C——混凝土比热(kJ/kg.℃); Cx——外约束介质(地基或老混凝土)的水平变形刚度(N/mm3)E0——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E(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弹性模量(N/mm2);Ei(t)——第i计算区段,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ftk(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Kb,K1,K2——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传热系数修正值;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kJ/kg);Q0——水泥水化热总量(kJ/kg);Qτ——龄期τ时的累积水化热(kJ/kg);Rs——保温层总热阻(m2.h.℃/kg);Tb——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Tb(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表层温度(℃)Tbm(t)、Tdm(t)———混凝土浇筑体达到最高温度Tmax时,其块体上、下表面的温度(℃);Tmax——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Tmax(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Tq——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的大气平均温度(℃);T(t)——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Ty(t)——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Tw(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预计的稳定温度或最终稳定温度(℃)ΔT1(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ΔT2(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块体在降温过程中的综合降温差(℃);ΔT1max(t)——混凝土浇筑后可能出现的最大里表温差(℃);ΔT1i(t)——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混凝土浇筑块体里表温度的增量(℃);ΔT2i(t)——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内,混凝土浇筑块体综合降温差的增量(℃);t——混凝土的龄期(d);βμ——固体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kJ/m.h.℃〕;βs——保温材料总放热系数〔kJ/m.h.℃〕;λ0—混凝土的导热系数〔kJ/m.h.℃〕;λi—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kJ/m.h.℃〕;2.2.2 数量几何参数H——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该厚度为浇筑体实际厚度与保温层换算混凝土虚拟厚度之和(mm);h——混凝土的实际厚度(mm);h′——混凝土的虚拟厚度(m);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
N——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Qma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3/h);S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Tt——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h);V——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容量(m3);W——每m3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3);α1——配管条件系数;δ——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厚度(m);δi——第i层保温材料厚度(m);2.2.3 计算参数及其它H(τ,t)——在龄期为τ时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松弛系数;K——防裂安全系数k——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k1、k2——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M1、M2……M11——混凝土收缩变形不同条件影响修正系数;Ri(t)——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外约束的约束系数;n——常数,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等因素不同而异;——水力半径的倒数(m-1);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β——混凝土中掺合料对弹性模量的修正系数;β1、β2——混凝土中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修正系数;ρ——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g/m3);——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值的相对变形值;εy(t)——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λ——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系数;λ1、λ2——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抗拉强度调整系数;σx(t)——龄期为t时,因综合降温差,在外约束条件下产生的拉应力(MPa);σz(t)——龄期为t时,因混凝土浇筑块体里表温差产生自约束拉应力的累计值(MPa);η——作业效率;τzmax——最大自约束应力(MPa);3 基本规定3.0.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3.0.2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设计与施工单位应密切配合。3.0.3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设计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在C25~C40的范围内,并可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的后期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工程交工验收及混凝土设计的依据;2、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造要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开展的构造钢筋;3、当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4、设计中应尽可能考虑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5、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3.0.4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根据需要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温控的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下,温控指标宜不大于下列数值: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绝热温升值最大值为45℃; 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30℃; 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为2.0℃/d。3.0.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如高温、寒潮等)。必要时,应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冬期施工时,尚应遵守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 4.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4.1 一般规定4.1.1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在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结构构件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绝热温升值的原则。4.1.2 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还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设备参数;以保证入模混凝土硬化后符合设计要求。4.2 材料4.2.1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用水泥应符合下列国家标准 (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2)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要求;2.应优先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7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3.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C3A)含量不应大于8%;4、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罐温度不应大于60℃。4.2.2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4.2.3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质量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1.细骨料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应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当含泥量超标时,应在搅拌前进行水洗,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非碱活性的粗骨料;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4.2.4作为改善性能和降低混凝土硬化过程水泥水化热的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和高炉粒化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4.2.5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4.2.6外加剂的选择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通过水泥适应性和实际效果实验确定;2.必须考虑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
3.慎用含有膨胀性能的外加剂;4.对耐久性要求较高和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4.2.7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不得使用海水和污水。4.3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4.3.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JGJ55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确定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后期强度时,可以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设计依据;2.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应低于160±20mm;对强度等级在C25~C40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30~450kg/m3;3.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90kg/m3;4.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耐久性要求确定;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两种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50%;5.水胶比不宜大于0.55;6.砂率宜为38~45%;7.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4.4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及运输4.4.1混凝土的制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优先选用商品化的预拌混凝土,其质量除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并满足施工工艺对坍落度损失、入模坍落度、入模温度等的技术要求;2.在混凝土制备前,除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外,必要时应进行如水化热、收缩、泌水量、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3.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场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4.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应对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5.当冬期施工期间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应对骨料及拌合用水采取加热保温措施。4.4.2对于多厂家提供预拌混凝土的工程,应符合原材料、配合比、材料计量等级相同,制备工艺和质量检验水平基本相同的原则。4.4.3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优先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车应具有防风、防晒、防雨和防寒设施,运输过程中搅拌罐保持3~6转/分钟的慢速转动,以保证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均匀性和不离析。4.4.4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罐内的积水排尽;4.4.5运输所需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运输车数量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的方法计算;4.4.6搅拌运输车单程运送时间,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0的规定,当气温小于25℃时持续时间应不大于120分钟;当气温大于25℃时,运输持续时间应小于90分钟。4.4.7当搅拌运输过程中需补充外加剂或调整拌合物质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补掺外加剂时,掺入后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掺量和搅拌时间应事先通过实验确定;2.当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因坍落度损失不满足要求时,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80秒;3.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
4.4.8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通过快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和物的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应改做它用。 5混凝土施工5.1一般规定5.1.1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可参照附录B“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施工阶段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的计算方法”进行;2施工阶段主要抗裂构造措施和温控指标的确定;3原材料优选、供应计划和配合比设计;4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5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6混凝土浇筑程序和施工进度计划;7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其中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参照附录C的方法计算;8主要应急保障措施;9特殊部位和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措施。5.1.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采用分层连续施工法或推移式连续施工法。5.1.3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的设置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浇筑能力以方便结构钢筋的绑扎、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5.1.4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变形缝,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后浇带或跳仓方法分块施工,其中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跳仓方法分块施工时,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天,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5.1.5超深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类的施工,当设计无规定时,宜按叠合构件分二次施工,以减少高大支架系统的搭拆和超重施工荷载对下层结构的潜在危害。5.1.6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规定合理的工期,应避免在极端不利气候条件下组织施工。5.2施工技术准备5.2.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施工组织严密高效,施工人员职责明确,施工设备性能可靠,各种保障和应急措施周全。5.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认真进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订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5.2.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在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5.2.4施工现场设施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时完成,场区内道路坚实平坦,必要时,应与市政、交管等部门协调,制订场外交通临时疏导方案。5.2.5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当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路供电或自备电源等措施。5.2.6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其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宜不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5.2.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用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5.2.8 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设,标定调试正常,保温用材料齐备,并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
5.2.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5.3模板工程5.3.1 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5.3.2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模板宜采用保温性能优良的模板,支架宜采用钢制支撑系统,其质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5.3.3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或拆除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5.3.4 后浇带或跳仓方法留置的竖向施工缝宜用快易收口网进行支挡,也可用钢板网、铁丝网或小木板拼接支模;后浇带的垂直支架系统宜与其它部位分开,形成独立的支架系统。5.3.5 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当混凝土结构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时,不得拆除支架系统;当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本规范规定的温控要求确定。5.3.6 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适当延迟拆模时间,拆模后,应采取预防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措施。5.4 混凝土浇筑5.4.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如图5.4.1所示,图中的数字为浇筑先后次序),不得随意留施工缝,并符合下列规定:图5.4.1 混凝土浇筑工艺a-分层连续浇注;b-推移式连续浇筑1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2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3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4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保证振捣的时间和位置,防止漏振、过振和欠振。5.4.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3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5.4.3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并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5.4.5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混凝土找平后应用机械或木抹子抹压一遍;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抹压,可临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必要时在混凝土终凝前1~2h再进行多次抹压,随压随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实并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养护。5.5混凝土养护5.5.1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方法,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操作并做好测试记录;2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
3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天。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差小于30℃时,可全部拆除。4保湿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5.5.2 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覆盖层的增减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和实测情况确定。5.5.3 在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检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调整保温养护措施。5.5.4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类的结构,应加强进行保温养护,侧模、底模的保温构造应在支模设计时综合考虑。5.5.5 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对标高位于±0.000以下的结构,应及时回填土;±0.000以上的结构应及时加以覆盖和装饰,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5.6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5.6.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酷热、低温、大风或者雨雪天气时,必须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5.6.2 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宜采用风冷、加冰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同时,在现场采取遮盖、洒水等降温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炎热天气下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与保温材料进行覆盖保湿保温养护,避免模板和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5.6.3 低温天气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合、加热骨料等措施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低温天气下的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进行保湿保温养护。5.6.4 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风速,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风干。5.6.5 雨雪天不宜浇筑混凝土,当必须施工时,宜搭设雨篷或者分段搭设雨篷,加快浇筑速度,尽快完成混凝土施工,并将浇筑区所积雨水及时排走,对已浇混凝土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采用不透水材料遮盖作业面并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在结构合理部位支挡形成施工缝,尽快停止混凝土浇筑。6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6.0.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每昼夜可不少于24次;以后可按每昼夜6-8次进行测试,入模温度进行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6.0.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最大应变、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经理论计算基本可以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规律的可以将测点沿最不利位置布置;3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传感器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7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6.0.3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25℃环境下);2测试范围:-30~150℃;3绝缘电阻大于500MΩ6.0.4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测试误差应不大于1.0με;2测试范围:-1000~1000με;3绝缘电阻大于500MΩ;6.0.5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6.0.6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6.0.7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应变测试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零应力测点。附录A 混凝土泵输出量和所需搅拌运输车数量的计算方法A.1混凝土泵输出量的计算 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可根据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配管情况和作业效率,按下式计算: (A.1)式中: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Qma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3/h); α—配管条件系数。可取0.8~0.9; η—作业效率。根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供料的间断时间、拆装混凝土输出管和布料停歇等情况,可取0.5~0.7。A.2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搅拌运输车数量的计算 当混凝土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可按下式计算: (A.2)式中:N—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 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V—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容量(m3); S—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 Tt—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h)。 附录B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施工阶段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的计算方法
B.1混凝土的绝热温升B.1.1水泥的水化热 (B.1.1-1)式中:Qτ——在龄期τ天时的累积水化热(kJ/kg); Q0——水泥水化热总量(kJ/kg); τ——龄期(d); n——常数,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等因素不同而异。为便于计算可将上式改写为: (B.1.1-2) 根据水泥水化热“直接法”试验测试结果,以龄期τ为横坐标,τ/Qτ为纵坐标画图,可得到一条直线,此直线的斜率为1/Q0,即可求出水泥水化热总量Q0。其值亦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B.1.1-3)B.1.2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通常Q值是在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用量确定后根据实际配合比通过试验得出。当无试验数据时,可考虑根据下述公式进行计算:Q=kQ0 (B.1.2) 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kJ/kg); k——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其值取法参见表B.1.2。 表B.1.2 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 掺量*010%20%30%40%粉煤灰(k1)10.960.950.930.82矿渣粉(k2)110.930.920.84*注:表中掺量为掺合料占总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当现场采用粉煤灰与矿粉双掺时,k值按照下式计算:k= k1+k2-1k1——粉煤灰掺量对应系数k2——矿粉掺量对应系数B.1.3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可按下式计算: (B.1.3) 式中: T(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绝热温升(℃); W——每m3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3); C——混凝土的比热,一般为0.92~1.0〔kJ/(kg.℃)〕; ρ——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400~2500(kg/m3); 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0.3~0.5(d-1); t——混凝土龄期(d)。B.2混凝土收缩变形值的当量温度B.2.1混凝土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可按下式计算: (B.2.1)式中:—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 ——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取3.24×10-4; M1、M2、…M11——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可按表B.2.1取用。B.2.2混凝土收缩相对变形值的当量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B.2.2)式中:——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度;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表B.2.1 混凝土收缩变形不同条件影响修正系数 水泥品种M1水泥细度(m2/kg)M2水胶比M3胶浆量(%)M4养护时间(天)M5环境相对湿度(%)M6矿渣水泥1.253001.00.30.85201.011.11251.25低热水泥1.104001.130.41.0251.221.11301.18普通水泥1.05001.350.51.21301.4531.09401.1火山灰水泥1.06001.680.61.42351.7541.07501.0抗硫酸盐水泥0.78————402.151.04600.88——----452.5571700.77------503.03100.96800.7--------14~1800.93900.54 续表B.2.1M7M8减水剂M9粉煤灰掺量(%)M10矿粉掺量(%)M1100.540.001.00无101010.10.760.050.85有1.3200.86201.010.210.100.76--300.89301.020.31.030.150.68--400.90401.050.41.20.200.61------0.51.310.250.55------0.61.4--------0.71.43--------注:——水力半径的倒数,为构件截面周长(L)与截面积(F)之比,(m-1);EsFs/EcFc——配筋率,Es、Ec——钢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Fs、Fc——钢筋、混凝土的截面积(mm2);粉煤灰(矿渣粉)掺量——指粉煤灰(矿渣粉)掺合料重量占胶凝材料总重的百分数。
B.3混凝土的弹性模量B.3.1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B.3.1-1)式中:——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一般近似取标准条件下养护28d的弹性模量,可按表B.3.1-1取用;β——掺合料修正系数,该系数取值应以现场试验数据为准,在施工准备阶段和现场无试验数据时,可参考下述方法进行计算β=β1·β2 (B.3.1-2)β1——粉煤灰掺量对应系数,取值参见表B.3.1-2; β2——矿粉掺量对应系数,取值参见表B.3.1-2; φ——系数,应根据所用混凝土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近似地取φ=0.09。表B.3.1-1 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龄期为28天时的弹性模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C252.80×104C303.0×104C353.15×104C403.25×104表B.3.1-2 不同掺量掺合料弹性模量调整系数掺量020%30%40%粉煤灰(β1)10.990.980.96矿渣粉(β2)11.021.031.04 B.4温升估算浇筑体内部温度场计算可采用有限单元法或一维差分法。B.4.1有限单元法有限单元法可使用成熟的商用有限元计算程序或自编的经过验证的有限元程序。B.4.2一维差分法采用一维差分法,可将混凝土沿厚度分许多有限段Δx,时间分许多有限段Δt。相邻三点的编号为n-1、n、n+1,在第k时间里,三点的温度Tn-1,k、Tn,k及Tn+1,k,经过Δt时间后,中间点的温度Tn,k+1,可按差分式求得: (B.4.2-1)式中为混凝土导温系数,取0.0035m2/h。浇筑第一层时取相应位置温度为初始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为混凝土初始温度,当达到混凝土上表面时,可假定上表面边界温度为大气温度。混凝土内部热源在t1和t2时刻之间散热所产生的温差: (B.4.2-2)在混凝土与相应位置接触面上的散热温升可取ΔT/2。B.5温差计算B.5.1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可按下式计算: (B.5.1)式中:——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 ——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可通过温度场计算或实测求得(℃); ——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表层温度,可通过温度场计算或实测求得(℃);
B.5.2混凝土浇筑体的综合降温差可按下式计算: (B.5.2)式中:——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在降温过程中的综合降温(℃); ——在混凝土龄期为t内,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可通过温度场计算或实测求得(℃); ——混凝土浇筑体达到最高温度Tmax时,其块体上、下表层的温度(℃); ——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 ——混凝土浇筑体预计的稳定温度或最终稳定温度,(可取计算龄期t时的日平均温度或当地年平均温度)(℃)。B.6温度应力计算B.6.1自约束拉应力的计算可按下式计算 (B.6.1-1)式中:——龄期为t时,因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产生自约束拉应力的累计值(MPa); ——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的增量(℃)。可按下式计算 (B.6.1-2) j——为第i计算区段步长(d); ——第i计算区段,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 H(τ,t)——在龄期为τ时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天)的松弛系数,可按表B.6.1取值。 表B.6.1 混凝土的松弛系数表 τ=2天τ=5天τ=10天τ=20天tH(τ,t)tH(τ,t)tH(τ,t)tH(τ,t)22.252.52.75345102030∞10.4260.3420.3040.2780.2250.1990.1870.1860.1860.18655.255.55.75678102030∞10.5100.4430.4100.3830.2960.2620.2280.2150.2080.2001010.2510.510.75111214182030∞10.5510.4990.4760.4570.3920.3060.2510.2380.2140.2102020.2520.520.75212225304050∞10.5920.5490.5340.5210.4730.3670.3010.2530.2520.251在施工准备阶段,最大自约束应力也可按下式计算: (B.6.1-3)式中:——最大自约束应力(MPa); ——混凝土浇筑后可能出现的最大里表温差(℃); ——与最大里表温差相对应龄期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 H(τ,t)——在龄期为τ时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天)的松弛系数,可按表B.6.1取值。B.6.2外约束拉应力可按下式计算:
(B.6.2-1)式中:——龄期为t时,因综合降温差,在外约束条件下产生的拉应力(MPa); ——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内,混凝土浇筑体综合降温差的增量(℃),可按下式计算: (B.6.2-2) μ——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 ——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外约束的约束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B.6.2-3)式中: (B.6.2-4) L——混凝土浇筑体的长度(mm); H——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该厚度为块体实际厚度与保温层换算混凝土虚拟厚度之和(mm); Cx——外约束介质的水平变形刚度(N/mm3),一般可按下表取值: 表B.6.2 不同外约束介质下Cx取值(10-2N/mm3) 外约束介质软粘土砂质粘土硬粘土风化岩、低标号素混凝土C10级以上配筋混凝土Cx1~33~66~1060~100100~150B.7控制温度裂缝的条件混凝土抗拉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B.7-1)式中:ftk(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 f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 γ——系数,应根据所用混凝土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近似地取γ=0.3; (B.7-2) (B.7-3)式中:K——防裂安全系数,取K=1.15。λ——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系数,λ=λ1·λ2,取值参见表B.7-1 表B.7-1 不同掺量掺合料抗拉强度调整系数 掺量020%30%40%粉煤灰(λ1)11.030.970.92矿渣粉(λ2)11.131.091.10表B.7-2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 符号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C30C35C40ftk1.782.012.202.39 附录C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的计算方法C.1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厚度的计算 (C.1) 式中:δ—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厚度(m);λ0—混凝土的导热系数〔kJ/m.h.℃〕;
λi—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kJ/m.h.℃〕; Tb—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 Tq—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浇筑后3-5天)的大气平均温度(℃); Tmax—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 h—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厚度(m); 计算时可取 Tb-Tq=15℃~20℃ Tmax-Tb=20℃~25℃ Kb—传热系数修正值,取1.3~2.3,见表(C.1) 传热系数修正值Kb 表C.1保温层种类K1K2由易透风材料组成,但在混凝土面层上再铺一层不透风材料2.02.3在易透风保温材料上铺一层不易透风材料1.61.9在易透风保温材料上下各铺一层不易透风材料1.31.5由不易透风的材料组成(如:油布、帆布、棉麻毡、胶合板)1.31.5注:1. K1值为风速≤4m/s情况; 2. K2值为风速>4m/s情况。C.2 保温层相当于混凝土虚拟厚度的计算C.2.1多种保温材料组成的保温层总热阻(考虑最外层与空气间的热阻)可按式(C.2.1)计算: (C.2.1)式中:RS—保温层总热阻(m2.h.℃/kJ); δi—第i层保温材料厚度(m); λi—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kJ/m.h.℃〕; —固体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kJ/m2.h.℃〕,可按表(C.2.1)取值。固体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 表C.2.1风速(m/s)风速(m/s)光滑表面粗糙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表面018.442221.03505.090.036096.60190.528.646031.32246.0103.1257110.86221.035.713438.59897.0115.9223124.74612.049.346452.94298.0128.4261138.29543.063.021267.49599.0140.5955151.55214.076.612482.132510.0152.5139164.9341C.2.2混凝土表面向保温介质放热的总放热系数(不考虑保温层的热容量),可按式(C.2.2)计算: (C.2.2)式中:βs—总放热系数〔kJ/m2.h.℃〕; Rs—意义同前。C.2.3保温层相当于混凝土的虚拟厚度,可按式(C.2.3)计算: (C.2.3) 式中:h'—混凝土的虚拟厚度(m); βs—总放热系数〔kJ/m.h.℃〕; λ0—混凝土的导热系数〔kJ/m.h.℃〕。
按保温层相当于混凝土的虚拟厚度,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计算,验证保温层厚度是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1总则1.0.1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剧烈变化,在此条件下,混凝土浇筑体早期塑性收缩和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增大,使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温度—收缩应力剧烈变化;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体或构件发生裂缝的现象并不罕见。如何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使结构、构件的整体性、承载力、耐久性及影响正常使用的裂缝发生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建构筑物的设计强度等级的提高,水泥等胶凝材料细度的提高,各种外加剂的掺入,用水量的减少,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水泥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或由于混凝土干燥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应力的变化引起混凝土体积变形而产生裂缝的防控问题更为突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三十余年的时间里,随着现浇混凝土和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高,大流动度、预拌混凝土的广泛使用,在冶金、电力(包括核电)、民用高层及超高建筑物基础、设备基础、上部结构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我们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工程经验与教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的技术措施和方法。采取了以保温保湿养护为主体,抗放兼施为主导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新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设计、设计构造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选择、混凝土后期强度利用、混凝土材料选择、配比的设计、制备、运输、施工,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以及在混凝土浇筑硬化过程中浇筑体内温度及温度应力的监测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等技术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成功完成了大量大型冶金设备基础,大型火力、发电设备基础和上部超大、超厚构件的核电基础及安全壳、高层超高的建筑物的基础、超高烟囱基础、大型文化体育场馆、航站楼、超长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5000m3高炉基础,百万千瓦发电机组、锅炉基础等,一次浇筑混凝土量在10000m3以上,成功的控制现场混凝土裂缝出现和发展的过程,确保了工程质量。1991年冶金工程部建筑研究总院编制了行业标准《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4—91。该行业标准在执行的十多年中,为国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发展,冶金、电力、石化,超大型生产设备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也越来越多,国家行业标准YBJ224—91在适用的范围和深度上不能满足当前在工业民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需要。为使今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以防为主(保温养护为主体)抗放兼施为使主要的温控施工新技术推广应用。我们在总结大量试验研究、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组织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编制了本规范。1.0.2 该条对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作了规定。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是根据冶金、电力、核电、石化、机械、交通和大型民用建筑等建设工程施工经验,对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厚大块体结构的最小厚度和体积作了的规定(见2.1.2)。同时,考虑目前许多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结构虽然其结构的厚度和分块体积并不大,但由于其在施工和结构设计中忽略了温控和抗裂措施,使得这类结构在施工阶段和使用中出现裂缝,影响了结构的使用和耐久性。因此,把需要温控和采取抗裂措施的这类混凝土结构称为是有大体积混凝土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本规范也适用于这类混凝土结构的工程施工。
1.0.3 本规范不适用水工和碾压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原因是:1、水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大多用低热水泥或大坝水泥;而本规范所指大体积混凝土大多用普通硅酸盐水泥。2、与本规范所指的大体积混凝土相比,碾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坍落度都比较低,且大多数是素混凝土。1.0.4 该条规定了本规范与其它规范、标准的关系。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属于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一部分,但由于其具有水泥水化热引起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特殊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之外,尚应遵守与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进行施工和工程验收。 2术语、符号本章列出了本规范条文中所涉及的主要术语、符号以及其含义。3基本规定3.0.1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时,除应满足普通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可施工性能外,还应控制有害裂缝的产生。为此,施工单位应预先制定好满足上述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应进行技术交底,切实贯彻执行。3.0.2 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只有好的设计而没有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不能解决问题;而当设计考虑不周时,给施工带来了困难。因此,只有设计与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在结构的防裂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温控等方面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对结构设计和优化温控和防裂措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3.0.3 本条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特点,提出了对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结构配筋等的具体要求1 根据现有资料统计,一般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在C25~C40的范围内比较适宜。从冶金、电力、核电、石化等行业的资料体现,许多工程已经或可以考虑利用60天或90天混凝土强度作为评定工程交工验收及设计的依据。这是一种有科学依据、工程实践,并可节能、降耗,有效减少有害裂缝产生的技术措施。2 本条提出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结构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造要求外,还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具体办法(整体浇筑,分层浇筑或跳仓浇筑)配置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和收缩而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构造钢筋。3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考虑岩石地基对它的约束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滑动层构造可采用一毡二油或一毡一油(夏季),以达到尽量减少约束的目的。4 该条中所指的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是指:模板、地基、桩基和已有混凝土等外部约束。3.0.4 本条确定了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方案阶段应做的验算分析工作,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在浇筑前应进行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的验算分析。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温控指标(温升峰值、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拌制、运输过程及混凝土养护的降温和保温措施,温度监测方法等),以防止或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3.0.5 本条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了解掌握气候变化,并尽量避开恶劣气候的影响。如大雨、大雪等天气,若无良好的防雨雪措施,就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高温天气如不采取遮阳降温措施,骨料的高温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出罐温度和入模温度。而在寒冷季节施工,给大体积混凝土会增加保温保湿养护措施的费用,并给温控带来困难。所以应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的气象情况,避开恶劣气候的影响十分重要。4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
4.1.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特性主要是指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方法不同,要求不同,地域环境不同,体积的大小不同等因素导致其施工工艺各具特性。但就其拌合物的特性而言应满足良好的流动性,不泌水,合理的凝结时间以及坍落度损失小等基本要求;4.2.1为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降低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达到降低温度应力和保温养护费用的目的,本条文根据目前国内水泥水化热的统计数据,多个大型重点工程的成功经验,以及美国《大体积混凝土》ACI207.1R-96中的相关规定,将原标准《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4-91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所用水泥其7天水化热应小于250kJ/kg”修订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所用水泥其7天水化热应小于270kJ/kg”同时规定了其水泥中的铝酸三钙(C3A)含量小于8%。 当使用了7天水化热大于270kJ/kg或抗渗要求高的混凝土,其水泥中的铝酸三钙(C3A)含量高于8%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温控施工的要求及抗渗能力要采取适当措施调整。4.2.2本条文规定了大体积混凝土所使用的骨料应采用非活性骨料,但如使用了无法判定是否是碱活性骨料或有碱活性的骨料时,应采用GB175等水泥标准规定的低碱水泥,并按照下表控制混凝土的碱含量;也可采用抑制碱骨料反应的其他措施。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反应类型环境条件混凝土最大碱含量(按Na2O当量计)/(kg/m3)一般工程环境重要工程环境特殊工程环境碱硅酸盐反应干燥环境不限制不限制3.0潮湿环境3.53.02.0含碱环境3.0用非活性骨料4.2.3 对于含有膨胀性能的外加剂由于其膨胀的时间、膨胀量的大小和产生膨胀的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和养护时难以控制,加之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产生的温升有可能造成超过部分品种膨胀剂的限制使用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建议慎用含有膨胀性能的外加剂。4.2.4 对于粉煤灰掺量的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但是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会降低,虽然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对降低水化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和其损失的抗拉强度相比后者仍是主要因素。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所采用的外加剂对于硬化混凝土的收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采用的外加剂其收缩值应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必须加以控制。4.3.1 本条文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及建设周期一般较长的特点,在保证混凝土有足够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规定了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采用60天或90天的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提高掺合料的用量,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温升。同时可以使浇注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小,降温速度控制的难度降低,并进一步降低养护费用。4.4.1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按夏季或高温季节施工时不大于30℃,冬季施工时大于5℃进行控制。
5混凝土施工5.1 一般规定5.1.1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和工程实践经验对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组织设计规定了九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有关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还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的规定。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可参照本规范附录B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有条件时,宜按有限单元法或其他方法进行更加细致地计算分析。关于保温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本规范在附录C中给出了计算方法。它是根据热交换原理,假定混凝土的中心温度向混凝土表面的散热量,等于混凝土表面保温材料应补充的发热量,并把保温层厚度虚拟成混凝土的厚度进行计算。但应指出的是现场应根据实测温度进行及时调整。5.1.2 分层连续施工法是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本条文规定了应优先采用。分层连续施工一是便于振捣,混凝土一次需要量也较少,易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二是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有利,三是可确保结构的整体性。5.1.3 对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分层施工,并规定了水平施工缝设置的一般要求。已有的试验资料和工程经验表明,设置水平施工缝施工能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值。当在表层和中间部位设置间距较密、直径较小的抗裂钢筋网片后,可有效地避免或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或开展。5.1.4 对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或跳仓方法分块施工,并规定了设置的一般要求。这样可放松约束程度,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但应指出的是跳仓分缝处的应力一般较大,应通过计算确定配筋量和加强构造处理。5.1.5 对超深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类的施工,由于自重大,单位荷载大,若采用整体施工有困难或可能对下部结构产生损害,可利用第一次施工形成的结构承受二次施工时的荷载。5.1.6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而导致混凝土发生有害裂缝的现象并不罕见,为了控制混凝土浇筑体的内部温度需要采取技术措施和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应科学选择施工时间,不能过分强调抢工期,也应避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组织赶工,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5.2 施工技术准备5.2.1本条文规定了施工技术准备工作的总体目标。5.2.2图纸会审工作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一项重要的技术准备工作,应结合实际工程和自身实力、管理水平,制定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施工期间的综合抗裂措施。5.2.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上道工序如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件等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5.2.4~5.2.5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对道路、水、电、专用施工设备等的需要,并加强现场指挥和调度,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装运时间,控制合理的入模温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5.2.6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当采用多家供应商供料时,应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配合比,宜派专人负责协调和质量监督,确保质量可靠。一般情况下连续供应能力不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当确需在施工现场添加料时,应派专人负责,并按批准的方案严格操作,有条件时应定制专门的工具或容器计量下料,严禁任意加水和添加外加剂。5.2.7
~5.2.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尽可能增加装备投入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效,进入现场的设备包括测温监控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调试,以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施工中宜指定专人负责维护管理。5.2.9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施工在许多方面不同,更应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和岗前培训工作,落实技术交底、明确岗位、责任到人,遵守交接班制度。5.3 模板工程5.3.1~5.3.3规定了模板和支架系统在设计、安装、拆卸时应满足的要求。目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主要采用的模板有钢模和木模或胶合板及钢支撑体系。当采用钢模时因其对保温不利,应根据保温养护的需要再增加保温措施;当采用木模或胶合板时,可将其直接作为保温材料考虑。已有的试验资料和工程经验表明设置必要的滑动层或缓冲层,可减少基层、模板和支架系统对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变形约束,有利于对裂缝的控制。5.3.4本条文规定了采用后浇带或跳仓方法施工时施工缝支挡和垂直支撑体系的要求。5.3.5~5.3.6 规定了拆模时间的要求和应采用的措施,国内外的工程实践证明,早期因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过早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较低,会形成很陡的温度梯度,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极易形成裂缝。因此有条件时应延后拆模时间,延缓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驰效应,增加对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时间。5.4 混凝土浇筑5.4.1本条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摊铺厚度、间隔时间、浇筑和振捣作了一般性规定。对于工程量较大、浇筑面积也大、一次连续浇筑层厚度不大(一般不超过3m),且浇筑能力有限的混凝土工程,宜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而分层连续浇筑便于振捣,易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同时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有利。另外,条文对摊铺厚度和连续分层浇筑的层面间隔时间做了规定,防止因间隔时间过长产生“冷缝”。层间的间隔时间是以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准的。关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国际上是以贯入阻力法测定,以贯入阻力值为3.5MPa时为混凝土的初凝,所以应经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可见《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当层面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应按施工缝处理。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即在混凝土浇筑后即将初凝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再次振捣,可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微裂缝和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5.4.2 本条对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的处理作了一般规定。5.4.3 本条主要是从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连续施工的要求以及尽量控制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对混凝土的拌制及运输做出的一般规定。5.4.4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易受到干扰,甚至移位和变形,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大体积混凝土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胶比一般比较大,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质量,为此,本条文规定了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5.4.5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在混凝土初凝前或混凝土预沉后在表面采用二次抹压处理工艺,可控制混凝土表面细小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并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可有效避免水分过快散失出现干缩裂缝。必要时,可在混凝土表层配置抗裂钢筋网片。5.5 混凝土养护5.5.1根据已往的施工经验,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采用强制或不均匀的冷却降温措施不仅成本相对较高,管理不善易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贯穿裂缝,这类方法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较少采用,故本条推荐了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中已广泛使用且效果明显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
尤其保温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从而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外温差值,降低混凝土浇筑体的自约束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温度和防风条件,使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养护,故本条文对保温养护措施所应满足的条件作了规定。就是说施工人员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来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5.5.2具有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用于混凝土的保温养护中。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可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温性能好而又便宜的材料用作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中,条文中列举了施工中常见的而且又比较便宜的材料。5.5.3现场实测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监测数据指导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不出现过大的温度应力,从而控制裂缝的产生。5.5.4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类的结构,由于在高空中组织施工条件相对地面或地下较差,应加强进行保温构造设计和养护工作。必要时,封闭加热施工,以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5.5.5从已往的施工经验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若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易因收缩产生微裂缝,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故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5.6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5.6.1~5.6.5 规定了在酷热、低温、大风、雨雪等特殊气侯条件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为了控制混凝土不出现有害裂缝,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应遵守的技术措施。 6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6.0.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在监测数据指导下进行,及时调整技术措施,监测系统宜具有实时在线和自动记录功能。考虑到部分地区实现该系统功能有一定困难,亦可采取手动方式测量,但考虑到测试数据代表性,数据采集频度应满足本条规定。6.0.2多数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具有对称轴线,如实际工程不对称,可根据经验及理论计算结果选择有代表性温度测试位置,并视情况在块体中心、变截面处及预计会产生较大应力的位置布置应变传感器。6.0.7零应力测点的布置及数量应根据应变测点的布置综合考虑,其值用于普通应变测试值的修正。附录B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施工阶段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的计算方法B.1混凝土的绝热温升B.1.2国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常都有水泥水化热试验结果,一般难以实现对加掺和料的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进行测定。根据试验结果,虽然添加掺和料后3天和7天水化热下降明显,但最终水化热下降程度并没有以往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样明显。故本规范建议对添加完掺和料之后的胶凝材料进行水化热测定,如无该试验结果,可参考本条中计算方法进行估算。B.1.3考虑到胶凝材料水化热因掺入掺和料有一定程度降低,将原公式中水泥水化热改为胶凝材料水化热,相关水泥用量改为胶凝材料用量。B.2混凝土收缩变形值的当量温度B.2.1删去旧版本规范中提及目前已很少使用的工法。考虑到目前外加剂、粉煤灰和矿粉的大量使用,根据试验结果,增加了外加剂、粉煤灰掺量和矿粉掺量修正系数。 表中(及下文)粉煤灰和矿粉掺量修正系数统一试验条件为:Ⅱ
级粉煤灰;S95级磨细矿渣粉,细度450m2/kg;不掺或掺入YJ-2混凝土泵送剂(掺量0.4%)、UNF-5高效减水剂(奈系,掺量0.75%)中之一。B.7控制温度裂缝的条件B.7表中数据为不同混凝土龄期试验数据平均值。在混凝土处于不同龄期时,粉煤灰和矿粉掺量对抗拉强度影响效果不尽相同,各龄期试验数据可参见下表。龄期3d7d28d60d平均值粉煤灰(λ1)20%0.921.031.031.131.0330%0.840.911.001.120.9740%0.800.860.961.070.92矿渣粉(λ2)20%1.081.101.161.171.1330%0.991.061.151.161.0940%1.021.101.111.191.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家标准《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资料
-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心脏手术技术规范(2012年度版)
-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
-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
- 电子多功能电度表技术规范书
-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危重
- zigbee终端技术规范
- 建设地基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副本)
- 基于发布部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通知
- 湖北省城镇土地定级更新技术规范
- 中国联通oss-移动综合网管系统与移动资源管理系统间接口技术规范_摘要
-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呼叫中心技术规范研究
- 室内分布系统及直放站建设技术规范
- 斗轮堆取料及技术规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