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69 KB
- 3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浙江省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浙江省环境保护厅V
目录前言11适用范围2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33.1交接断面33.2饮用水源地33.3自动监测系统33.4自动监测站33.5市县环境监测站33.6五参数34自动监测站点、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34.1监测站点34.1.1选址基本原则34.1.2水质代表性34.1.3建站条件44.1.4采水条件44.2监测项目54.3监测频次55自动监测系统55.1站房单元55.1.1设计依据55.1.2技术要求55.2采水单元65.2.1基本要求65.2.2技术要求65.2.3设备及材料要求65.2.4其他要求6V
5.3配水单元75.3.1基本要求75.3.2技术要求75.4水质分析单元75.4.1基本要求75.4.2技术要求85.4.3项目选择85.4.4性能指标85.5断面流量测定单元85.5.1基本要求85.5.2技术要求95.6辅助单元95.6.1应急采样95.6.2防雷95.6.3视频监控105.6.4其他105.7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105.7.1基本要求105.7.2系统控制105.7.3数据采集与存储115.8现场监控和数据传输单元115.8.1现场监控单元功能115.8.2数据传输单元技术115.8.3数据传输安全性115.9中心站系统125.9.1中心站计算机125.9.2数据库125.9.3远程控制和通讯125.9.4数据管理和报表输出125.9.5安全管理125.9.6数据的导入导出及备份126系统验收12V
6.1基本条件126.2单机测试136.3试运行考核136.4验收报告147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47.1基本要求147.2管理制度147.3基本操作157.4定期巡查157.4.1日巡视157.4.2周巡查157.5定期校准157.6标准溶液核查167.7比对实验167.8流量比测168数据管理与审核168.1日常数据管理168.2异常数据的判定与处理178.2.1异常数据的判别178.2.2异常数据的处理178.3有效数据统计和计算178.4数据审核189系统维护199.1自动监测站维护199.1.1现场巡检199.1.2中心控制室(站)维护199.2检查维护要求199.3停机维护199.4系统检修199.4.1保养检修199.4.2故障检修20附录A自动监测站点的确定21V
附录B部分水质自动监测项目的性能指标24附录C比对实验方法26附录D比对实验允许误差表27附录E水质自动站定期维护要求28V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和保护办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保护地表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环境管理,制定本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规范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制订。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本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浙江省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及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验收、运行和维护单位对地表水环境进行自动监测的活动。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6920-86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7479-87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11892-89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11913-89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GB11893-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3193-91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96-1999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HJ/T96-2003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7-2003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8-2003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9-2003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0-2003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1-2003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2-2003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3-2003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4-2003总有机碳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JGJ91-93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JGJ/T16-92民用电气设计规范30
SL337-2006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ISO11348-3水质测定——水样对于发光细菌的抑制效应测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交接断面是指两行政区交接的河段上设置的监测断面,包括省界、市界、县界交接断面等。3.2饮用水源地是指提供城镇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地表水源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3.3自动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系统由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市县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站和传输网络组成。3.4自动监测站简称自动站,是由站房单元、采水单元、配水单元、水质分析单元、断面流量测定单元、辅助单元、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现场监控和数据传输单元等组成。浙江省内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站主要包括地表水交接断面自动监测站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3.5市县环境监测站简称监测站,负责运行和维护自动站的市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主要从事水质自动监测站日常运行、维护、数据管理与审核、监测报告上报等工作。3.6五参数是指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和浊度。4自动监测站点、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4.1监测站点4.1.1选址基本原则自动监测站点位置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水质代表性、建站条件、采水条件等因素。选址基本原则如下:a)水质的代表性;b)站址的便利性和建站的经济性;c)采水的可行性;d)监测的长期性;e)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的经济性。自动监测站点的确定程序,参见附录A。4.1.2水质代表性a)一般要求根据监测目的和断面功能,确定水质代表性,监测的结果能代表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监测断面一般选择在水质分布均匀,流速稳定的平直河段上;必要时应在选定点位前进行拟选点位取样分析和流速测定。监测断面距上游支流汇合处或排污口的距离不少于1千米,30
尽可能选择在原有的常规监测断面上,以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b)功能断面要求根据环境管理需要,自动站按其功能不同设置在交接断面、饮用水源地和入海口断面。各功能断面设置时应遵循不同的要求,以保证监测断面的水质具有代表性。①交接断面自动站交接断面应选择在两行政区交界线下游第一个市、县、镇的上游。断面至交界线之间不应有排污口,能客观地反映上游地区流入下游地区的水质状况。若交界线下游不具备建站条件时,亦可选择在上游靠近交界线的断面,且在监测断面至交界线之间没有排污口。②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站为评价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水质预警而设置的自动站。其监测断面应尽可能靠近饮用水源取水口附近。③入海口自动站入海口断面位置应尽可能设置在靠近河流入海洋,且基本不受潮汐的影响处;断面应在靠近入海口的市镇的下游,不应设置在市镇的上游;入海口断面若受海洋潮汐影响时,需要保证水中的氯离子的浓度符合仪器的要求,否则不具备建站条件。4.1.3建站条件监测站点岸边的地理地质条件应适合建站,具备土地、水电、通讯等基础条件:a)站房用地应符合建设项目用地相关政策;b)有可靠的电力保证且电压稳定;c)具有自来水或其他方式供应的合格用水,水质符合生活用水要求;d)能敷设光纤传输数据,且通讯线路质量符合数据传输要求;e)断面常年有水,具有比较稳定的水深和河流宽度;断面不受城市、农村、水利等建设的影响,保证系统长期运行;f)自动站周围环境条件安全、可靠,便于监测站日常运行和维护。4.1.4采水条件为了尽可能减少采水口局限性对水质自动监测结果的影响,保证采水设施的安全和维护的方便,采水口位置应满足以下条件:a)采水口水质与该断面平均水质的误差不得大于10%,在不影响航道运行的前提下采水点尽量靠近主航道;b)采水口位置一般应设在河流凸岸(冲刷岸),不能设在河流(湖库)的漫滩处,避开湍流和容易造成淤积的部位,丰、枯水期离河岸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c)河流采水口保证水力交换良好,不能设在死水区、缓流区、回流区;d)采水口距站房不超过100米,枯水期不超过150米,且便于铺设管线及保温设施;e)采水点设在水下0.5~1米范围内,但应防止河底淤泥对采水水质的影响;f)采水点最大流速应低于3米/秒,有利于采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30
4.2监测项目根据环境管理需要、监测目的、水质污染状况和仪器的适用性能,选择自动监测项目。a)地表水自动监测的基本参数包括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或总有机碳)、氨氮、总磷及总氮,入海、入湖库河流及湖水质监测增加叶绿素a。根据当地的污染特征,还可选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氟化物、生物毒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等项目。b)根据监测目的,选择增加项目,如水位、流量和流向等。c)根据仪器的适用性能选定。成熟可靠的监测仪器是选择监测项目的基本条件,仪器不成熟或其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当地水质条件的项目不应作为自动监测项目。d)对受水质条件限制,只能应用总有机碳、紫外吸收法等仪器监测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或化学需氧量的自动站,换算系数可按如下方法计算:对比实验应提供不少于20对的数据,一般可采用1天1对数据的方法,根据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计算其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良好时,可以采用通过转换系数来表征另一种方法的监测结果。4.3监测频次监测频次可根据监测仪器对每个样品的分析周期来确定,最低监测频次应满足环境管理和水质分析的需要。在污染事故阶段或水质有明显变化期间可设置较高的监测频率。在以上条件允许时,充分考虑水质自动站运行的经济性和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监测频次通常设置为每4小时监测一次(即每天6组监测数据),当发现水质状况明显变化或发生污染事故期间,应将监测频率调整为每小时一次。能连续监测的项目(如五参数)可实时采集数据。5自动监测系统5.1站房单元站房单元包括站房和外部保障条件。站房一般应为永久性建筑,面积80-120m2为宜,由仪器间、辅助间和实验间组成。外部保障条件是指引入清洁水,通电、通讯和开通道路,平整、绿化和固化站房所辖范围的土地。仪器间使用面积以满足仪器设备安装及保证操作人员方便地操作和维修仪器设备为原则,一般不小于40m2。辅助间和实验间的使用面积以操作和管理人员实际所需确定。5.1.1设计依据站房建筑设计参照GB50096-1999、JGJ91-93、GB50011-2001、GB50015-2003、JGJT16-92、GB50016-2006、GB50343-2004中的相应要求。5.1.2技术要求a)站房周围应该有雨水疏通渠道,具备防雨、防虫、防尘、防电磁波干扰的相应措施;b)充分考虑洪水对监测站房的影响,站房地面标高能够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c)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对站房进行抗震设计;站房安装防雷设施,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符合防雷规范要求;d)室内净空高度以方便仪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维修为准,一般不低于2.7米;30
e)室内配备来电自启空调设备、除湿设备;仪器间的室内温度一般应当保持在5-30℃,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下,同时避免阳光直射仪器;g)仪器间室内地面铺设防水、防滑地面砖,并在所需位置设置地漏;h)实验间设有实验工作台,备有上下水、洗手池等;i)站房供电电源使用380伏交流电、三相四线制、频率50赫兹,电源容量要按照站房全部用电设备实际用量的1.5倍计算,配置专用动力配电箱。5.2采水单元5.2.1基本要求采水单元的功能是在任何情况下确保将采水点的水样引至站房仪器间内,并满足配水单元和水质分析仪器的需要。采水单元一般包括采水构筑物、采水泵、采水管道、清洗配套装置和保温配套装置。5.2.2技术要求a)采用潜水泵或自吸泵,双管路设计,一用一备。在控制系统中设置自动诊断泵故障及自动切换泵功能;b)采水单元设计采用连续或间歇可调节工作方式;除非特殊需要,一般采用间歇工作方式;c)采水单元不能明显影响样品监测项目的测试结果。排水点须设在样品水的采水点下游10米以上的位置;d)采水单元应当具备较长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确保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捕获率达到相关要求;e)采水单元需要设计并制作必要的保温、防冻、防压、防淤、防撞、防盗措施,并对采水设备和设施进行必要的固定;f)采水单元设置采水单元清洗和防藻功能。但是,应防止使用化学清洗时对环境造成污染;g)采水单元能够在停电时自我保护,再次通电时自动恢复。5.2.3设备及材料要求a)在采水泵的选型上应确保扬程、流量满足配水单元的要求;b)选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较长,泵体材质坚固耐用,可以适用在多种水体中的采水泵;c)采水管路的材质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以避免污染所采样品;d)采水管路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承受内压和外载荷,且使用年限长,性能可靠,施工方便。5.2.4其他要求a)保温减少环境温度对水样的影响。一般应根据保温层材料、保护层材料以及不同的条件和要求,选择不同的保温结构。通常选择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易于维修,外表面30
整洁美观,材料、厚度、外保护层相对经济的保温结构。用于水质自动站应特别考虑保温材料的防水问题;b)防压对于埋地的采水管道,硬管可直埋,但软管则应加装硬质保护套管;直埋采水管道或套管的管顶埋深,或复土深度,在有地面车辆载荷时应大于0.7米,一般情况也应不小于0.3米。c)防淤、防藻确保采水管道敷设平滑并具有一定坡向,尽可能减少弯头数量,避免管道内部存水。在计算采水水量和采水管道管径时应考虑水样在管道内部的流速,防止对管壁形成冲刷作用,可以达到防淤、防藻的效果。在系统设计时,还应考虑设置反冲洗装置,并采用一定的化学清洗功能,以防止淤泥以及藻类的形成和生长,必要时宜增加一些机械辅助清洗功能。但应注意防止化学清洗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5.3配水单元5.3.1基本要求配水单元是将采水单元采集到的样品根据所有分析仪器和设备的用水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分配到各个分析单元和相应设备,并采取必要的清洗、保障措施以确保系统长周期运转。配水单元一般分为流量和压力调节、预处理及系统清洗三个部分。5.3.2技术要求a)常规五参数的传感器应安装在水质预处理前,应避免水流流速对溶解氧测定和对浊度测定的影响。b)流量和压力调节配水单元应当能够通过对流量和压力的调配,满足所选用仪器和设备对样品水流量和压力的具体要求。c)预处理①配水单元应尽可能满足标准分析方法中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②为了减少泥沙的影响,可设立沉淀池以减少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沉淀池中不应存在死水部分,应具有良好的水力交换,水力停留时间应小于10分钟。③配水单元可以在不违背标准分析方法的情况下根据不同仪器采取恰当的过滤措施。d)系统清洗配水单元应当具备比较方便的自动或人工清洗条件和除藻功能。该功能应当能够遍及全部系统管路和相关设备,但不能损害仪器和设备,不能对分析结果构成影响。5.4水质分析单元5.4.1基本要求水质分析单元是自动监测站的核心部分,由满足各监测项目要求的自动分析仪器及辅助设备组成。辅助设备包括:过滤器、自动进样装置、自动清洗装置、冷却水循环装置、清洁水制备装置等。根据仪器运行的要求,选配或加装所需的辅助设备。30
仪器类型的选择原则为仪器测定范围满足水质分析要求,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仪器结构合理,性能稳定;运行成本合理,维护量少,维护成本低;二次污染少。5.4.2技术要求a)原理要求检测方法符合GB3838-2002中所列的方法或其他等效分析方法。b)基本功能l显示方式:LCD数字显示或其他现场显示方式l输出:4~20mAl电源开/关控制功能l基本参数储存功能l自动清洗与标定功能l状态值查询功能l故障自动报警及故障诊断功能l异常值自动报警功能l断电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上电后仪器的运行参数设置不变)l可自动连续或间歇式检测,可根据需要设定监测频次l抗电磁干扰(EMC)能力l密封防护箱体及防潮功能l双向数据传输功能等5.4.3项目选择参见4.2。5.4.4性能指标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总有机碳水质自动分析仪的性能指标分别参照HJ/T96、HJ/T97、HJ/T98、HJ/T99、HJ/T100、HJ/T101、HJ/T102、HJ/T103和HJ/T104。其他尚没有标准规定的水质自动监测仪器性能指标,参照相关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的实验室分析方法执行,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部分水质自动监测项目的性能指标,参见附录B。5.5断面流量测定单元5.5.1基本要求断面流量测定单元是实现水质水量实时监控和同步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声学多普勒原理测流应满足SL337-2006的要求。流量测定一般选用固定式声学多普勒测流仪,其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两种。由于垂直式安装工作量大、难维护,浙江省内选用水平式声学多普勒测流仪。在此基础上,应根据所测断面的河宽、水深、流速和含沙量等情况选用合适的测硫仪。30
仪器安装位置合理,性能稳定,指标流速与断面流速相关关系良好、稳定;日常流量比测方便,维护成本低。传感器表面没有凹槽、花边、裂痕或者蜕皮等;I/O连接头和I/O电缆接触良好;信号线、电源线的连接处必须严密防水。5.5.2技术要求a)推荐频率断面宽度从十几米至数百米不等。根据断面实际宽度结合测流仪的实际有效测量范围,选择不同频率的测流仪:①断面宽度在40米以下,选择频率为1~1.2MHz的测流仪;②断面宽度在40-160米,选择频率为500~600kHz的测流仪;③断面宽度在160米以上,选择频率为150~300kHz的测流仪。b)安装地点仪器必须安装在河流中的硬体上,如栈桥、河岸或其它固定建筑物侧壁上。硬体的结构必须坚固,稳定,没有沉降或长时间不会移位。硬体对河流通航无影响,且不受风浪潮涌影响。为避免仪器被漂浮物撞击,应设置防撞杆。为保证率定后测流结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应保护河床大断面不受人为破坏,使河床大断面基本不变。当水位及断面形状发生明显变化时,必须重新进行率定。c)定位为方便设备的安装维护,仪器的安装基座设计考虑可升降,避免水下作业。仪器的安装高度尽量满足以下基本原则:①使其大致位于历年断面平均水位的60%处;②安装位置在历史最枯水位之下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传感器表面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会导致传感器表面产生裂痕;③高于河底的淤积层,避免仪器被掩埋。d)防雷和数据传输测流仪安装在野外并浸泡在水中,易被雷击,因此,要求防雷措施完善,确保仪器安全。数据传输电缆须从测流仪安装位置铺设到水站系统工控机位置,要求传输稳定。5.6辅助单元5.6.1应急采样系统配备自动采样器,可实现突发事件自动采样,定时采样等多种方式采样。采样器应具有设置、显示、控制信号输出、信号采集和数据存储功能;具有设定、校对、时间显示功能;具有远程启动、远程设置和手动控制功能;具有定时、时间等比例、流量等比例、液位等比例和远程控制等采样模式;不具有流量计量功能的应配备与流量计连接的接口;采样瓶为惰性材质制成;具有保存采样记录、故障信息和样品保存温度超标报警信息等功能;具有空气反吹、自动清洗功能。5.6.2防雷防雷单元需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防雷须根据水系统所在位置的气象、30
土壤等因素进行设计,防雷设施建设完成后需经过当地防雷主管部门检测、验收。系统配置全面的防雷措施,其中站房防雷由基建单位完成,防雷器和通讯线路防雷器采用优质防雷模块,有效防止雷击对系统造成的损坏。5.6.3视频监控视频监控主要用于监视监测仪器的工作状态、人员的进出情况、取水口和水面情况。在每个站位配置三台摄像机和一套视频传输处理设备,一台安装在取水口,监视取水口及水面情况;一台安装在设备间,监视仪器工作情况;一台安装在站房出入口,监视站房安全及人员的进出情况。同时,视频应该能远程传输,在远程控制中心通过视频控制解码器将数字视频信号还原成模拟视频号,再在大屏及监视器上显示,这样工作人员可以看到一个大画面、多彩色、高亮度、高分辨率的视频图像,方便监控。5.6.4其他a)配置UPS不间断电源,其功率至少能完成系统一次分析流程;b)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空气压缩系统。5.7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水质自动监测子站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具有系统控制、数据采集与存储以及远程通信功能。5.7.1基本要求a)对采水、配水、管路清洗等单元以及仪器的校准和同步启动等工作模式进行自动控制,并对故障或异常事件进行处理。b)对仪器的分析结果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c)与仪器间通信推荐采用基于RS485的现场总线方式,并采用开放的通信协议。d)数据采集与传输应完整、准确、可靠,采集值与仪器测量值误差不大于仪器量程的1%。5.7.2系统控制a)可现场或远程对系统设置连续或间歇的运行模式。b)控制系统应能对仪器进行一些基本功能的控制,如待机控制、工作模式控制、校准控制、清洗控制,停水保护等。c)应在满足现场控制点的基础上具有10%以上的备用控制点,以备日后控制单元的修改和升级。d)断电、断水或设备故障时的安全保护性操作。e)具备自动启动和自动恢复功能。f)断电后可继续工作时间≥12小时。30
5.7.3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应同时具备数据存储能力,可作为现场数据传输的备用设备,在现场监控和数据传输单元无法正常工作时,应能保证历史数据的正常传输。a)具备16通道以上模拟量采集功能,并具有可扩展性。b)数据采集精度:≥16bit,采集频率:≥1Hz。c)断电后能自动保护历史数据和参数设置。d)数据储存量:≥400组。5.8现场监控和数据传输单元现场监控和数据传输单元推荐采用低功耗、高稳定性的嵌入式软硬件设计,该单元主要实现现场运行状态的监控,现场运行参数的设置,历史数据和系统运行日志的存储,与中心端通信支持《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数据传输协议v2.0》。5.8.1现场监控单元功能a)监控现场各设备状态,并以图形化的界面显示其运行状态,同时能够对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的参数进行设置。b)可按通信协议要求定时主动上传历史数据、报警信息等。c)能够接受中心站的远程访问,实现远程状态监控和参数设置。d)可记录现场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以运行日志的形式保存,应能保存1个月以上的日志信息。e)可对现场各参数分别设置报警上下限,具备数据超标自动报警功能,并能够保存1个月以上的报警信息,同时应能够将报警信息及时上传至中心站。f)数据的存储容量:能够保存2年以上的历史数据。g)停电保护和后备:系统必须能够在断电时保存系统参数和历史数据,在来电时自动恢复系统。推荐配置相应的后备电源系统,保证系统断电后通讯部分仍维持运行12小时,完成异常事件的上传和远程数据下载。h)具备对通信链路的自动诊断功能,一旦通信链路不畅,能够及时自动恢复通信链路。5.8.2数据传输单元技术数据传输单元与中心站的通信根据子站情况可采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a)远程通信能够支持有线通讯,可扩展支持无线方式的通讯。b)远程数据传输须采用具有校验功能的通讯协议,能够及时纠正传输错误的数据包。推荐采用国际标准协议。c)具有网络功能,能够通过网络路由器实现与局域网或广域网的连接。5.8.3数据传输安全性为保证水质自动监测站与中心站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采用专网光纤传输数据。30
5.9中心站系统5.9.1中心站计算机a)中心站具备专用的、满足中心站软件工作要求的计算机。b)中心站计算机应具备防病毒和防火墙等防护,保证数据安全。c)应配置传真机、打印机、UPS不间断电源。5.9.2数据库a)开放的标准关系数据库,应具有足够的数据库容量和网络共享功能,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快速的检索。b)便于维护、备份和数据库应用开发。系统软件应具有原始数据的保护功能,防止人为修改原始数据。5.9.3远程控制和通讯a)能够支持与子站相对应的通信方式,并支持相应的通信协议。b)能够自动接收并存储子站上传的历史数据、报警信息和工作日志等。c)具有图形方式对远程子站进行运行状态显示和参数设置(运行模式,安全参数和超标报警等。d)能够对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发生的异常信息进行记录存储。5.9.4数据管理和报表输出a)下载后的数据可通过中心站软件进行各子站任意时间段的图形显示和缩放,趋势图比较和报警数据分析,并根据预先的设定,将超标和无效数据予以特殊标记。b)异常数据的自动剔除,超标数据的列表,有效数据的统计等功能。c)报表统计和图形曲线分析,自动形成并打印;能根据有效数据自动生成日报、周报、月报,该报表应至少包括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值水质类别等数据。d)能判断水质类别和各指标超标情况;能根据用户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可以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对比。5.9.5安全管理a)具有安全登录和权限管理功能,防止非授权的使用。b)具备对用户修改设置和数据等操作的记录功能。5.9.6数据的导入导出及备份所有历史数据可转换通用的数据文件格式保存,并能够满足中心站数据库系统对本数据的备份、共享及数据传递等操作。6系统验收6.1基本条件自动监测系统申请验收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30
a)仪器设备及零配件按合同清单核查无误,外观无损;b)完成单机测试,单机测试结果的相关技术指标要求;c)完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联机调试;d)完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连续试运行考核;e)建立完整的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档案(应有完整的检测记录);f)完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验收报告。6.2单机测试a)进行pH分析仪的重复性、漂移、响应时间检查,具体方法可参见HJ/T96-2003;b)进行电导率、溶解氧、氨氮分析仪的重复性误差、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响应时间检查,具体方法可参见HJ/T97-2003、HJ/T99-2003和HJ/T101-2003;c)进行浊度分析仪的重复性误差、零点漂移、量程漂移、线性误差检查,具体方法可参见HJ/T98-2003;d)进行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的重复性误差、零点漂移、量程漂移、葡萄糖试验检查,具体方法可参见HJ/T100-2003;e)进行总氮、总磷分析仪的重复性误差、零点漂移、量程漂移、直线性检查,具体方法可参见HJ/T102-2003和HJ/T103-2003;f)进行总有机碳分析仪的重复性误差、零点漂移、量程漂移、直线性、响应时间检查,具体方法可参见HJ/T104-2003。6.3试运行考核单机测试中的各台仪器符合技术指标的要求,然后完成系统联机,开始试运行考核。试运行考核的技术要求如下:a)安装调试完毕后,仪器设备连续试运行至少2个月;b)在试运行考核期间,进行比对实验,要求如下:①取样频次:连续10天,每天到现场采集1个水样,提供10对比对实验数据;②取样位置:原则上,比对实验应与自动监测仪器采用相同的水样。取样位置与自动监测仪器的取样位置尽量保持一致。③实验方法见附录C;④各监测项目允许误差见附录D。c)在试运行期间,要保证足够的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在试运行考核结束时,系统有效数据获取率不能小于90%,计算公式如下:有效数据获取率(%)=(有效运行时数÷运行考核总时数)×100%有效运行时数=运行考核总时数-无效数据时数有效运行时数为系统所有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时其监测数据有效的时数总和。仪器设备预30
热、停电、校准和公共通讯线路故障等引起的无效数据时数不计入运行考核总时数和无效数据时数中。6.4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子站设置情况(包括:子站位置、取水深度、子站周围情况和执行规范说明);b)系统配置、仪器型号、编号、生产厂家说明;c)系统仪器设备开箱检验情况(包括:合同仪器设备清单、到货装箱清单和开箱检验清单);d)仪器设备安装调试情况(包括: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仪器设备通电试验结果、单机测试结果和现场记录、联机调试结果和现场记录);e)子站仪器设备运行考核情况(包括:运行考核结果、运行考核期间仪器设备现场记录等);f)子站和监控中心控制软件运行情况(包括:合同要求提供的软件功能、软件测试和运行结果及记录等);g)子站与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情况;h)系统仪器设备故障情况和故障次数统计;i)有效数据获取率。7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7.1基本要求a)自动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应纳入各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体系;b)建立完善的自动站运行管理制度;c)自动站运行维护人员持证上岗考核;d)在日常监视与维护的基础上,定期进行水质自动监测仪器测试、标准溶液核查和实验室分析比对实验,定期或根据水情不定期地进行测流仪流量比测;e)监测站应对上报的数据负责,对自动监测数据进行三级审核。如果自动监测仪器运行出现故障或监测数据质量不符合要求应采用手工监测,并将数据上报。7.2管理制度a)建立自动站运行管理办法;b)建立自动站运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c)建立自动站基本建设档案、仪器设备档案、运行和质量控制档案;d)建立自动站仪器操作规程;e)建立岗位培训及考核制度。30
7.3基本操作a)系统启动前的检查、开机操作步骤及仪器校准测量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b)按操作规程的要求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检测系统的关键部件的维护、清洗和标定。按照操作规范规定的周期更换试剂、泵管、电极等备品备件和各类易损部件,关键部件不能超期使用。更换各类易损部件或清洗后应重新标定仪器。c)试剂更换周期一般不超过两个星期,校准使用液不得超过一个月。更换试剂后必须进行仪器校准,仪器有特别要求的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执行。应注意试剂的生产厂、日期、纯度和保质期。自动监测仪器使用的实验水、试剂和标准溶液须达到HJ/T91-2002中质量保证要求。d)认真做好仪器设备日常运行记录。7.4定期巡查7.4.1日巡视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对站点进行远程管理。a)根据仪器分析数据判断仪器运行情况,检验测流仪是否正常;b)根据管路压力判断水泵运行情况;c)根据电源电压、站房温度、湿度数据判断仪器间的情况;d)如发现数据持续异常,应立即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必要时立即采集实际水样进行人工分析:发现或判断仪器出现问题或故障时应及时维修和排除;对不能解决的重大故障应及时向系统维护部门和上级单位报告,同时应做好手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应急补救措施。7.4.2周巡查a)每周巡查自动站1~2次;查看分析仪器及辅助设备运行状态和主要技术参数,判断运行是否正常;检查子站电路系统、通讯线路是否正常;检查采水系统、配水系统是否正常等。b)按系统运行要求对预处理装置进行清洗,检查并清洗电极、泵管、反应瓶等关键部件。c)检查试剂、标准液和实验用水存量是否有效;更换使用到期的耗材和备件;进行必要的仪器校准等;排除事故隐患,保证水站正常运行。d)查看河流水位,如水位过低,测流仪露出水面,应关闭测流仪电源,并用布将仪器包裹起来,以免仪器被阳光照射、损坏传感器;查看断面变化,定期测量断面形状,并修改软件中的水位面积关系表和设备安装高程。7.5定期校准仪器运行期间必须严格按照HJ/T96-2003~HJ/T104-2003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日常校验。如果仪器长时间停机,一般在24小时以上,应根据仪器说明书要求关闭仪器和进样阀,关闭电源;再次运行时仪器须重新清洗管路并校准。如果仪器更30
换电极、泵管等或更换不同批号的试剂,必须重新校准。7.6标准溶液核查使用有生产资质的单位出售的标准样品(或按国家规定方法配制的标准溶液),每月对自动监测仪器进行一次核查,必要时由上下游监测站联合进行。按要求稀释标准样品,然后让样品从自动仪器采样管进入仪器进行监测,记录监测结果。pH绝对误差控制在±0.2pH以内,其他项目相对误差控制±10%以内,否则需要对仪器重新校准,同时要认真做好核查结果及校准结果记录。对监测数据实施质量控制,可使用盲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考核,以保证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7.7比对实验每月对在线分析仪器进行一次比对实验,比较自动监测仪器监测结果与国际标准分析方法监测结果的误差;比对实验必要时由上下游联合监测,如有争议由上级监测站进行仲裁。原则上,比对实验应与自动监测仪器采用相同的水样。取样位置与自动监测仪器的取样位置尽量保持一致。比对实验方法应采用现行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析方法,参见附录C。若实验仪器需要过滤或沉淀水样,则比对实验水样用相同材料过滤或沉淀。实验室分析与自动监测仪器的测定结果应如实记录并保存。实验室和自动监测仪器分析值允许误差见附录D。如果比对实验误差超出允许误差,需要对自动监测仪重新校准或进行必要的维护和调整。7.8流量比测利用走航式多普勒测流仪对自动站固定式测流仪进行流量比测。a)收集不同水位级的流速关系率定资料,分析各种情况下的相关关系,并选取最优的流速回归方程推算流量。b)断面河床变动明显,须及时做好大断面校测,保证水位面积关系函数的可靠性。c)定期对流速回归方程进行校测,校测结果宜用统计检验法进行检验,如有显著性差异,应重新率定相关关系。8数据管理与审核8.1日常数据管理a)自动站数据传输线路专线专用,严禁挪做它用。b)定期备份自动站监测的原始数据并每年进行存档。c)自动站监测数据报出应按报表要求进行统计和填写,执行三级审核。d)当仪器监测出现峰值时应认真判断,不是异常值而是水质变化时应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必要时应到现场采样手工监测。30
8.2异常数据的判定与处理8.2.1异常数据的判别a)零值、负值、小于最低检出限值、超量程值、校准不通过时测量值应视为无效数据。b)连续相同数据判定:仪器监测值连续4次为同一值(包括最低检测限和满量程)时,检查仪器及系统的运行状况,若不正常时,判定为无效数据;c)最低最高值框定判定:对于高于最高值或低于最低值的,检查仪器及系统的运行状况,若不正常时,判定为无效数据。d)离群数据判定:按以下步骤:①取要判定的目标值的前后18个有效监测值;②计算18个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③若目标值和平均值之差大于2.691倍标准差的,判定为离群,需检查仪器及系统的运行状况,若不正常时,判定为无效数据。e)标准溶液核查不合格时,若±10%<误差≤±15%时,该项目前24小时的数据视为无效;若±15%<误差≤±20%时,该项目前48小时的数据视为无效;若误差>±20%时,该项目到上次合格的质控样核查之间的数据均视为无效。f)比对实验误差超过允许误差时,若±20%<误差≤±30%时,该项目前3天的数据视为无效;若±30%<误差≤±50%时,该项目前7天的数据视为无效;若误差>±50%时,该项目当月数据为无效,直接采用联合比对实验数据。g)已知仪器或系统运行不正常,或电极、泵管等耗材需要更换,仪器的测定结果与国标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时,监测值视为异常数据。h)当数据采集系统发出异常数据警告,在确认仪器正常时,警告值不作为异常数据处理。8.2.2异常数据的处理a)有效数据审核不对自动监测原始数据进行修改、删除,只能对认为无效的数据做无效标记,不将其纳入统计。b)水站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取水等原因导致日均值无效或停机时,应采取人工监测进行补测。日均值连续无效的第三天人工补测1次;长时间故障的,每周人工补测2次。补测项目为pH、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及其他自动监测项目。c)仪器连续发生可疑值并无法及时确定系统或仪器是否运行正常时,应及时采取上下游联合人工监测。当比对结果证实为异常数据时,应以人工监测数据参与计算,否则仍以仪器监测值参与计算。d)当仪器监测出现峰值并证实不属于异常数据时,应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水质变化情况。8.3有效数据统计和计算a)运行统计时段30
自动监测站在断流、洪水、雷电、停电、仪器校准、标准溶液核查的时段不计入考核,不纳入运行统计总时数,其他时段均应纳入总时数。b)数据统计与计算除异常值或无效数据外,所有采集数据均应参加计算。周、月、年均值统计中,自动监测数据无法达到有效数据个数要求时以人工补测数据代替。每个人工补测数据代替3天日均值进入统计。①日均值日均值的数据采集时段为0:00~24:00。水站正常运行时,至少每间隔4个小时监测1次,每天至少应采集5组有效数据。应采用对水质进行了至少20小时/日监测的有效数据计算日均值。除pH外的各项指标日均值采用算术平均值;pH的均值按氢离子活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计算公式为:pHavg=-lg{(10^(-pH1)+10^(-pH2)+10^(-pH3)+……+10^(-pHn))÷n}。②周均值周均值的数据采集时段为周一~周日。应采用至少5个有效日均值数据进行周均值的统计和计算。计算方法同日均值。③月均值应采用至少25个有效日均值进行月均值的统计和计算。④年均值应采用至少300个有效日均值进行年均值的统计和计算。8.4数据审核各监测站报出的自动监测数据与报告,均需经过三级审核,并由授权签字人签发,才能视为正式有效的监测数据与报告。a)一级审核为自动站监测人员随时对仪器监测的数据进行检查和审核,发现异常值时应对仪器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若确定为仪器故障时,对异常数据做标志,并及时排除仪器规章;b)二级审核为自动站技术负责人(或室主任)对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对一级审核提出的异常数据进行复核;c)三级审核为站长对上报上级监测站的数据进行审核。由下游监测站填写提出经过有效性审核后的数据与报告,需经上游监测站盖章确认。上下游监测站对月均值或有效性审核数据不能达成一致的,各自书面说明理由,交由共同上一级监测站仲裁。30
9系统维护9.1自动监测站维护9.1.1现场巡检对自动监测站应定期进行巡检,现场检查自动站各部分的运转情况,并记录巡检情况。每次对监测子站巡检时应包括:a)检查自动监测站的接地线路是否可靠,排水排气装置工作是否正常,各管路是否漏液体及试剂消耗情况。b)检查采样和排液管路是否有漏液或堵塞现象,各分析仪器采样是否正常。c)检查监测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状态参数是否正常。d)检查供电、过程温度、搅拌电机、传感器、电极以及工作时序等是否正常,检查有无漏液,管路里是否有气泡等。e)在经常出现强风暴雨的地区,子站房周围的杂草和积水应及时清除。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站房是否有漏雨现象,站房外围的其他设施是否有损坏或被水淹,如遇到以上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9.1.2中心控制室(站)维护中心控制室(站)每日的检查工作应包括:a)控制中心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确保计算机系统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b)确保在用计算机系统及备份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的正常运行。c)定时对系统软件、水质监测软件、查杀毒进行升级更新。9.2检查维护要求水质自动站各单元检查维护要求参见附录E。9.3停机维护短时间停机,一般关机即可,再次运行时需重新校准。长时间(超过24h)停机,仪器需关闭进样阀、总电源,并用蒸馏水对仪器内部的管路系统和传感器清洗,测量室排空。测量电极,应取下并将电极头入保护液中存放,再次运行时需重新校准。9.4系统检修9.4.1保养检修根据系统运行的环境状况,在规定的时间对系统正在运行的仪器设备进行预防故障发生的检修。在有备份仪器的保障条件时,应用备份仪器将监测子站中正在运行的监测分析仪器设备替换下来,送往实验室进行保养检修,如没有备份仪器保障条件时,可到现场进行保养检修。保养检修计划应根据系统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和设备使用手册的要求制定。a)自动监测站的监测仪器设备每年至少进行1次保养检修。b)按厂家提供的使用和维修手册规定的要求,根据使用寿命,更换监测仪器中的灯源、电极、蠕动泵、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c)对仪器电路各测试点进行测试与调整;30
d)对仪器进行液路检漏和压力检查;对光路、液路、电路板和各种接头及插座等进行检查和清洁处理。e)对仪器的输出零点和满量程进行检查和校准,并检查仪器的输出线性。f)在每次全面保养检修完成后,或更换了仪器中的灯源、电极、蠕动泵、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后,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多点校准和检查,并记录检修及标定和校准情况。g)对完成保养检修的仪器,在确认仪器运行考核通过后,仪器方可投入使用。9.4.2故障检修故障检修是指对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针对性检查和维修。故障检修应做到:a)应根据所使用的仪器结构特点和厂商提供的维修手册的要求,制定常见故障的判断和检修的方法及程序。b)对于在现场能够诊断明确,并且可由简单更换备件解决的问题,如电磁阀控制失灵、泵管破裂、液路堵塞和灯源老化等问题,可在现场进行检修。c)对于其他不易诊断和检修的故障,应将发生故障的仪器或配件送实验室进行检查和维修。若有备份仪器,则在现场用备份仪器替代发生故障的仪器。d)在每次故障检修完成后,应根据检修内容和更换部件情况,对仪器进行校准。对于普通易损件的维修(如更换泵管、散热风扇、液路接头或接插件等)只做零/跨校准。对于关键部件的维修(如对运动的机械部件、光学部件、检测部件和信号处理部件的维修),应按仪器使用手册的要求进行线性检查、校准,并详细记录检修及检查、校准情况。30
附录A自动监测站点的确定为确保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能满足站点选址基本原则,能长期、稳定、有效的运行,首先在自动监测站点位的选择上执行以下程序。(1)环境管理部门根据管理的需要提出自动监测站点的断面性质、监测目的和对监测数据的基本需求。(2)监测站根据监测目的,初步拟定建设自动站的点位方案,每个自动站提出2~3个备选方案,拟建点位原则上是从原有监测点位中优选。(3)评价预选点位的历史监测数据,分析原监测断面的水质是否符合监测目的和监测断面的水质代表性,(4)监测站按照自动监测站位的选择要求,如实填写附表(拟建自动监测站点申报表)报上下游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此基础上,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认定,并将考察结果报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30
附表拟建自动监测站点申报表点位名称 监测站名称 水系名称 联系人 电话 点位位置点位位置市区(县)乡村点位坐标东经:北纬:点位说明(照片另附页) 水文情况河流流量平均流量 最小流量 最大流量 水流流向 水位平均水位 最高水位 最低水位 50年一遇水位 气候气温年平均温度:年最低温度:年最高温度:水质情况pH平均:范围:高锰酸盐指数平均:范围:浊度平均:范围:氨氮平均:范围:溶解氧平均:范围:总氮平均:范围:电导率平均:范围:总磷平均:范围:平均:范围:平均:范围:基础条件交通情况距监测站:公里。路况:通讯条件数据通讯测试结果(无线/有线):其他水电条件供水情况 供电情况 土地现状 土建基础 30
采水情况代表性情况 采水处水深平均水深:最低水深:最高水深:与站房距离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坡度 取水方式 建设费用估算征地面积 费用 土建面积 费用 装修费用 水电、通讯 其它 合计(万元) 上游县(市、区)环保局意见:(盖章)下游县(市、区)环保局意见:(盖章)设区市环保局意见:(盖章)30
附录B部分水质自动监测项目的性能指标B.1水温1、量程范围:0℃~+50℃;2、准确度:±0.5℃;3、重现性:±0.1℃以内。B.2生物毒性自动分析仪1、原理:采用国际上通用发光菌作为检测生物技术指标,符合ISO11348标准;2、发光菌可检测化学毒性物:≥5000种;3、仪器检测技术:双路对照检测技术,可与参考水样对比;4、定期自检:系统能定期自动用标样校验,确认仪器工作正常;5、检测精度:纯水:≤±3%;实际水样:≤±5%;6、纯水检测光损失:<±2%;7、20mg/LZn2+光损失:>20%;8、工作温度:1~30℃;9、增加冷却系统,使设备可以工作在30~40℃;10、检测生物培养时间:5~30min;11、检测周期:<60min;12、维护周期:≥7天。B.3叶绿素a自动分析仪1、原理:荧光法;2、测量范围:0~400μg/L叶绿素a和0~100%荧光度;3、准确度:±5%(荧光度);4、分辨率:0.1μg/L叶绿素,或0.1%荧光度。B.4挥发性有机物(VOC)自动监测仪1、原理: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2、针对水中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如苯系物,卤代烃等)能够达到1ppb的检出限并有很高的分析精度;3、具有基本校准和用户校准功能;4、仪器性能稳定,能实现对水体VOCs连续自动监测;5、工作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20~95%;6、水过滤器:根据不同样品选配不同过滤器;7、有自动清洗器,可以选装水样加热和制冷装置;8、满足通用数据交换协议,可在需要时通过数据交换协议获取数据;9、为了保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内各仪器的同步运行,VOCs仪器需要具备能够接受启30
动信号的功能;10、检测周期:<60min;11、维护周期:≥7天;12、技术上配合现水站集成商进行配水系统、系统控制、数据采集和传输等方面的系统升级改造。30
附录C比对实验方法监测项目比对实验方法pH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6920-86)、现场监测溶解氧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GB11913-89)、现场监测电导率电导率仪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p110~112)、现场监测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11892-89)氨氮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总有机碳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GB13193-91)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总氮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30
附录D比对实验允许误差表监测项目比对误差pH允许误差±0.2电导率允许误差±10%溶解氧允许误差±0.6mg/L氨氮实验室值≤0.5mg/L>0.5mg/L允许误差±0.1mg/L±20%总氮实验室值≤0.5mg/L>0.5mg/L允许误差±0.1mg/L±20%高锰酸盐指数实验室值≤4mg/L>4mg/L允许误差±0.8mg/L±20%总有机碳实验室值≤5mg/L>5mg/L允许误差用质控样考核±20%总磷实验室值≤0.1mg/L>0.1mg/L允许误差±0.02mg/L±20%30
附录E水质自动站定期维护要求E.1采水单元采水单元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内容见表E-1。表E-1采水单元的检查维护维护对象检查维护内容采水浮筒检查浮筒固定情况。自吸泵①检查自吸泵储水罐中是否有水;②检查电机后面风叶,检查转动是否灵活、均匀、无异物,以免影响电机散热,烧毁电机。自吸泵或潜水泵①如自动站采用单泵运行,则每月通过系统操作更换使用水泵;②检查潜水泵线缆连接情况;检查自吸泵泵体清洁、内部风叶运转及水量情况。自吸泵清洗采水头。过滤网清洗。潜水泵清洗泵体、吊桶。取水管路(主要为河道中)①检查是否出现打折现象,是否畅通(通过配水管路上的压力表可以判断潜水泵吸水时流量、流速的变化情况);②清理管路周边杂物,在泥沙含量大或藻类密集的水体断面应视情况进行人工清洗。水泵聘请专业人员维护维修或更换取水泵。E.2配水单元应定期对配水单元进行检查维护,其检查维护对象及内容见表E-2。表E-2配水单元检查维护内容维护对象检查维护内容气泵和清水增压泵检查气泵和清水增压泵工作状况。各水泵通过管道的压力变送器检查各水泵是否能达到原设计供水量、供水压力等。仪器采样适配器,包括过滤头、水杯和进样管等清洗。配水管路①检查是否有滴漏现象;②根据样品污染情况进行清洗。各电动球阀开关2~3次配水管路中的所有手动球阀(注意:必须在不影响系统的运行的前提下,或者关闭系统),清除阀内杂物,防止损坏阀体,防止堵塞,并清洗阀体。E.3检测单元E.3.1建立根据各种仪器的操作与维护手册制定的日常维护规程。检测单元部分由于环境管理的要求不同,测试项目和仪器种类不同,其检查、维护程序不同,各自动监测站可根据本站配置的分析仪器类型,建立相应的检查维护办法,并按照该办法严格执行。应保持仪器内、外部的清洁,做好现场试剂瓶的防尘30
防污染工作。各仪器试剂的使用一般不要超过15天,校准使用液不得超过30天,仪器有特别要求的应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处理,试剂更换后必须进行校准。E.3.2测试仪器检查维护办法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水温测定仪定期清洗探头,每周至少一次。2)pH测量仪定期清洗及活化电极,每周至少一次。每月至少用标准溶液对仪器标定1次。参比电极应及时添加参比液,保证参比的电位稳定。3)电导率测定仪定期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校准周期每季度至少1次;经常清洗电导池。4)溶解氧测定仪定期清洗电极,每周至少一次;每月至少用标准溶液对仪器标定1次;可拆装的溶解氧电极隔膜和电解液要定期更换。5)浊度仪定期对电极和仪器的测量池应经常清洗;每月至少用标准溶液对仪器标定1次。6)氨氮分析仪定期清洗电极,每周至少一次;仪器标定周期为每周至少1次;氨气敏电极组装时应确保膜的平整,填充液适量;测量仪的水样和试剂进样管路应定期检查、清洗,避免管路堵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氮的消耗),并定期更换泵管。7)高锰酸盐指数监测仪不得随意更改仪器的参数设置值;测量仪的水样和试剂进样管路应定期检查、清洗,避免管路堵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氮的消耗),并定期更换泵管。8)总有机碳分析仪定期对进样管路、反应室等进行清洁维护;及时更换泵管等易损易耗件;注意检查仪器稀释(载气)的流量,确保达到规定值并比较稳定;总有机碳分析仪在工作中存在二氧化碳,应将其排气口接至室外,以减少室内二氧化碳含量,并注意室内的通风,为仪器的正常工作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9)总磷总氮分析仪定期清洗管路和液体计量器、加热分解槽、冷却反应槽、吸收池等部件;定期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参数,发现偏离原设定值,应分析产生偏离的原因;测量仪的水样和试剂进样管路应定期检查、清洗,避免管路堵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氮的消耗),并定期更换泵管。E.4数采、传输及控制单元1)检查中心控制室(站)计算机与各监测子站的数据传输情况是否正常;2)每日应对各监测子站至少调取一次数据,检查数据的获取情况,若发现子站数据不能调取,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排除故障;3)中心控制室(站)每次调取数据时,应对各子站计算机的时钟和日历设置进行检查,若发现时钟30
和日历错误应及时调整;4)如系统具有远程控制和诊断功能时,应远程检查各子站仪器的运行状况是否异常。E.5其他辅助设备应定期检查辅助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检查内容见表E-3。表E-3辅助设备检查主要内容维护对象检查维护内容空气压缩机空气过滤器放水,检查气泵和清水增压泵(部分站没有清水增压泵)工作状况,根据其使用情况进行维护。稳压电源定期请专业维修人员维护碳刷式电源内部的碳刷和继电器。防雷设施定期请专业检测人员进行检测维护。除藻设备定期查看除藻剂的存量和除藻效果。3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毕业论文科技论文英文标题制作的技术规范
-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_征求意见稿
-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_1020-2006
- 欧盟铁路机车车辆互联互通技术规范_tsi_ce认证解析
- 电梯技术规范书20120912 - 用户需求书
-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子式三相多功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 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技术规范
- 口腔科门诊技术规范
- 广东电网公司高压开关柜技术规范
-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计算书样本-有剪刀撑
- 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jgj137-2001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 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 jtg h12-2003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 jtj033-9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条文
- 农作物种质资源试管苗库、超低温库设计与建设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