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2.50 KB
  • 25页

普洱市罗非鱼养殖综合技术规范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普洱市罗非鱼养殖综合技术规范2013-01-25发布2013-02-20实施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ICS67.120.30普洱市地方规范B52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号:N124-2013DG5308/T5—201323 DG5308/T5—2013前 言本标准根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份: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编写。本标准由普洱市水产工作站提出。本标准归口单位: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起草单位:普洱市水产工作站、景东县水产工作站、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澜沧县农业局渔业行政执法大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治元、王凌云、罗亚昆、李峰、杨显宏、李万彬。本标准于2013年1月25日首次发布。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23 DG5308/T5—2013普洱市罗非鱼养殖综合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洱市罗非鱼养殖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亲鱼、鱼苗、饲料要求、捕捞与运输、养殖记录、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鱼、罗非鱼质量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普洱市境内的罗非鱼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33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方法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方法GB/T5009.45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8406.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SC/T1006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SC/T1008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SC/T1009稻田养鱼技术要求SC/T1025罗非鱼配合饲料营养标准SC1027尼罗罗非鱼生物学特性SC/T1044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鱼苗、鱼种SC/T1045奥利亚罗非鱼亲鱼SC/T3303冻烤鳗SC/T9001人造冰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3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3 DG5308/T5—20131.1 池塘养殖以人工挖掘或天然池塘为养殖单位对水产经济动物采取的养殖方式。1.2 网箱养殖将池塘密放精养技术运用到环境条件优越的较大水面进行围网养殖而取得高产的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1.3 稻田养鱼在种植水稻的田里开挖鱼沟、鱼凼,饲养鱼类。1.4 鱼沟在养鱼稻田中开挖连通鱼凼的沟道,以利鱼类活动。1.5 鱼凼在稻田中开挖的方形、圆形集鱼深坑(池)。1.6 冬水田秋天水稻收割后,冬天用来蓄水的稻田。1.7 垄稻沟鱼(半旱式)在稻田内开沟起垄,垄上种稻,沟里养鱼。1.8 沟凼式鱼依据稻田形状、面积大小开挖鱼沟,在稻田的角落或中央开挖鱼凼(池),沟、凼里养鱼、田上种稻。1.9 塘田式鱼在稻田的两边挖塘,塘占稻田面积7%,塘内养鱼,田上种稻。2 环境条件2.1 场地的选择2.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养殖场地环境的选择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23 DG5308/T5—20131.1.1 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产地通风向阳,交通方便;网箱设置在背风向阳,水体微流,水深4m以上的水体中。1.2 水质1.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1.2.2 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1.2.3 池水透明度30cm以上。1.3 鱼池要求鱼池要求见表1。表1 鱼池要求鱼池类别面积m2水深m底质要求淤泥厚度cm清池消毒产卵池650~15001~1.5池底平坦,壤土或沙壤土≤10鱼入池前15d左右进行;药物清池按SC/T1008的规定执行鱼种池1000~2000≤20成鱼饲养池3000~100002~31.4 清塘消毒1.4.1 干法清塘消毒法把池塘水排干,每亩施生石灰(化水)80kg~100kg,全塘均匀泼洒。1.4.2 带水清塘消毒法池塘水深保持60cm~80cm,每亩施生石灰100kg~150kg,全塘均匀泼洒。2 亲鱼2.1 来源从持有省级以上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引进亲鱼或苗种。引进的亲鱼或苗种需经专业管理部门鉴定认可。2.2 生物学特性应符合SC1027的规定。2.3 繁殖体重繁殖亲鱼的体重:雌鱼应在0.4kg/尾以上,雄鱼应在0.5kg/尾以上。2.4 亲鱼的放养2.4.1 雌雄鉴别雌鱼腹部的臀鳍前方有3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它们连成一体,统称为泌尿生殖孔。雄鱼的泌尿生殖孔内只有两个开孔,即肛门和泄殖孔。23 DG5308/T5—20131.1.1 性比雌、雄亲鱼的放养比例为5:2~5:3。1.1.2 亲鱼消毒亲鱼放养时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食盐3%~4%浸浴5-10min,或高锰酸钾20mg/L(20℃)浸浴20min~30min,或聚维酮碘1%浸浴5min。1.1.3 放养时间池塘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放养亲鱼。1.1.4 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水面放养600尾~1000尾。1.2 饲养管理1.2.1 巡池观察池水水色和透明度变化,严防缺氧浮头;观察亲鱼活动情况,及时清除病鱼。1.2.2 投饲以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为主,辅以饼粕、糠麸;日投食率为鱼体重的1%~5%。1.3 亲鱼越冬1.3.1 越冬方式普洱市很多地域可自然越冬,但在海拔(1400米)以上地方还是存在越冬风险,要采用设施越冬方式,设施越冬可建在玻璃温房或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室内加温保暖越冬,也可利用热源进行室外流水保温越冬。1.3.2 越冬池越冬池结构为砖砌的水泥池;位置应靠近水源,避风向阳;池的形状以圆形或椭圆形为好;室内越冬池面积以50m2~100m2为宜,池深1.5m;室外越冬池面积3000m2~5000m2,水深1.5m~2.0m;亲鱼入越冬池前,应清理池底污物,并用30mg/L漂白粉溶液泼洒池壁和池底进行消毒处理。1.3.3 越冬时间秋季室处水温降至18℃前鱼入越冬池,春未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鱼方可出越冬池。1.3.4 越冬亲鱼的选择越冬亲鱼应选择体质健壮、体形匀称、无伤无病、体型饱满的个体,规格以体重0.2kg~0.5kg/尾为宜,每立方米放亲鱼1kg~8kg;越冬的鱼种体长按3cm~5cm、6cm~10cm两种规格分类,每立方米水体放鱼种1kg~8kg。1.4 亲鱼越冬期饲养管理1.4.1 越冬鱼消毒按5.4.3执行。23 DG5308/T5—20131.1.1 水质调节水温保持在18℃~22℃,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2℃;每天排污一次,每隔3d~5d清洗鱼池一次,使池水保持溶解氧在3mg/L以上。2 鱼苗2.1 质量要求鱼苗的质量要求应符合SC/T1044.3的规定。2.2 鱼苗培育2.2.1 注水鱼苗投放前5d~7d注水,池水深0.5m,并用1%~2%石灰水消毒,使用原则应符合NY/T394的规定。2.2.2 清塘消毒在鱼苗培育池清除杂草、杂鱼后,排干池水,投放50公斤/亩的生石灰进行消毒,有泉水眼的池塘用茶粕50公斤/亩毒塘,杀死野生杂鱼类,曝晒2-3天后,再放进新水。2.2.3 进水回塘清塘消毒完毕,向池塘放进新水,进水时要用40目的网布过滤水进塘,第一次进水深度控制在80厘米后即停止放水,待放苗一周后,再注入新水20厘米,保持池塘水深1米深度左右培育鱼苗。2.2.4 育肥水质罗非鱼苗幼苗阶段以浮游动植物为饵料,采用肥水池塘放苗,使鱼苗下塘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2.2.5 放苗在已准备好放苗的池塘里,经试水,确定鱼苗能否安全生长后,按10万尾/亩的标准投放罗非鱼苗,投苗时要注意先将装有鱼花的鱼苗袋浮在池塘水面上约30分钟,待鱼苗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一致后,在上风处放苗进塘。2.2.6 培育罗非鱼的培育有繁殖池育苗与分池育苗二种方式。繁殖池育苗就是在亲鱼产卵繁殖后,鱼苗就在原来的繁殖池中进行培育,让亲鱼在繁殖池中继续繁殖鱼苗。第一批繁殖的鱼苗,大约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可以长到3厘米大小,称夏花鱼种,此时可将夏花鱼种捕出,移到成鱼池中进行商品鱼喂养。分池培育法就是将繁殖池中的鱼苗,待长到0.7厘米时捕出,移到专门的鱼苗池中培育,专门培育池面积1—2亩,水深1米。2.3 鱼苗养殖管理鱼苗入池后,每5d划分为一培育阶段。第一阶段喂豆浆,每万尾鱼每天用0.1kg~0.2kg黄豆;第二阶段起,改喂配合饲料,每万尾鱼每天喂0.25kg~0.3kg。以后的每个阶段增加投喂量,增加量为上一阶段的20%~25%。培育期间,每5d~7d注水一次,使池水深在最后培育阶段达1m~1.5m。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5%~8%。越冬鱼出池前一个月,投饲率可以适度增加,投饲次数为每日2次。3 饲料要求23 DG5308/T5—2013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72的规定;配合饲料营养要求应符合SC/T1025的规定。1 捕捞与运输1.1 鱼苗捕捞亲鱼下池后10d~20d即见鱼苗,便开始捞苗;见到池边有集群的鱼苗后,采用三角抄网每天捞取若干次。鱼苗移至鱼种池培育,或将亲鱼转池,留鱼苗于原池中培育成鱼种。1.2 成鱼捕捞1.2.1 起捕1.2.1.1 按鱼体出池要求,确定起捕时间。捕捞前严格按无公害食品有关禁限药和休药期规定执行。当水温降至15℃时,所有罗非鱼均需捕完,特殊情况捕不完,需采取增温保温措施。1.2.1.2 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过冬罗非鱼鱼种经150~180天养殖、当年夏花苗经200天左右养殖,其规格便可以达到500g/尾左右,此时便可起捕销售。1.2.1.3 起捕前做好如下工作:起捕的前一天开始停喂饲料,减少运输途中粪便的排放;把水位降低至80cm~100cm;进行拉网锻炼;防止缺氧浮头。1.3 运输1.3.1 苗种运输1.3.1.1 苗种筛选运输前1 个月严格进行筛选,将规格相当的苗种放在同一池内暂养,操作时尽量防止苗种鳞片脱落、受伤。苗种池内水温保持在22℃左右,并全池泼洒消毒剂,防止病菌感染,强化培育20~30天。1.3.1.2 苗种锻炼 苗种运输前2~3  天,换掉苗种池内较肥的池水,重新注入干净无污染的水。冲水时,罗非鱼苗种因为剧烈活动会排掉体内的一些粪便。同时停喂2~3  天,并每天进行1 次拉网锻炼。用柔软、光滑的网具将池内的苗种尽可能多地网起来,苗种受到挤压刺激,会分泌大量黏液,排出体内粪便,并逐步适应密集的环境。1.3.1.3 工具准备 使用帆布兜纯氧充气运输。装苗的工具为1米×1米×0.8 米的帆布兜,内安装无色透明的筒状塑料薄膜,一头扎紧,制成充氧袋。1.3.1.4 装苗起运输气温稳定在 18℃以上时即可起运,运输用水温度控制在20℃左右。运输包装内苗种的数量根据路程、苗种规格以及装鱼工具的不同等适当调控。1.3.2 成鱼运输1.3.2.1 运输规则罗非鱼耐低氧,运输成活率高。运输用的水干净无污染,经过充分曝气,捕捞的工具需光滑,操作规范,防止弄伤鱼体。23 DG5308/T5—2013运输过程中,应对运输车辆、工具等进行清洗和消毒,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和保鲜活剂,确保鱼产品不受污染。1.1.1.1 运输工具铁皮箱运输:采用充氧气、加冰的方式运输,运输水温在20℃左右,每立方铁皮箱可运输罗非鱼500公斤左右,可长距离运输。塑料桶充气运输:不加冰,适合短距离运输。2 养殖记录整个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必须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附件1的要求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并将养殖记录保存两年以上备查。3 池塘养殖3.1 培育水质采用干法清塘时,清塘后3天开始注水,进水口用80目的纱绢网袋过滤,水深保持80cm~100cm。水质的培育主要采用人工施肥的方式,天气好时每亩施放生物有机肥1.5kg~2kg,经1周左右后池水中能繁殖大量的浮游生物,清塘药物的药性也已消解,鱼种可以下塘,大量的浮游生物可作为鱼种前期的优质饵料。3.2 安装增氧机按每5到8亩左右池塘安装1台3.0kw叶轮式增氧机。3.3 鱼种投放投放鱼种应在清塘后10天左右,清塘药物的药性消失,大量的浮游生物繁殖起来,池塘水温保持在18℃以上进行。投放密度为体长9cm~11cm规格的过冬鱼种3000尾/亩,同时在鱼种投放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点:小心,动作轻快,尽量避免把鱼种弄伤;同一池塘的鱼种规格应整齐,体格健壮,无伤病;在晴天的上午,并在池塘的上风口投放。3.4 注意缓苗鱼种运到目的地后,如果采用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则先把尼龙袋卸下来,置于阴凉处暂放10分钟~15分钟,然后再放在塘水中,并不断人工泼水淋洒,10分钟左右再打开充氧袋,并逐步灌入塘水,当包装用水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把鱼种投放到池塘里;如果采用帆布袋或罐装运输,则先静置10分钟~15分钟,然后采用人工或机械逐步向罐里添加池水,待罐里水温和池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把鱼种卸放到池塘里。3.5 养殖管理3.5.1 投饲饲料用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配合颗粒饲料要求营养全面、新鲜不变质且符合NY5072无公害食品的标准;青饲料要求无残留。在投放鱼种的第二天开始投喂配合饲料,应确定若干投喂点,并在投喂点附近设1~2个饲料台。投喂点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便于投喂,须选在塘边;便于鱼摄食,此点应是塘的相对中点;无杂草树木且向阳。23 DG5308/T5—20131.1.1 投喂方法开始时沿池塘边四周投喂,饲料台及其附近多投喂些,以后每天逐步缩小投喂范围,并向饲料台处移动,一般经5~7天的驯化,便可将鱼群引到投喂点处吃食。在驯化期间,每次投喂前或投喂时采用敲打物体或吹口哨等方式发出特定的响声,让鱼对特定响声产生条件反射,以后当鱼听到特定响声便会集群到投喂点吃食。投喂时采用“慢、快、慢”的方式,即开始时,鱼来的少,投喂慢些、少些,待大部分鱼来时,投喂的快些、多些;到多数鱼吃饱走开时再慢些、少些,每次投喂持续的时间为25min~30min。配合颗粒饲料每天投喂3次,投喂时间分别为每天的8:00~9:00、12:00~13:00和17:00~18:00。在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前1h投喂。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以80%的鱼吃饱,不再集群抢食为原则。一般情况下日投喂量在鱼体重100g/尾以前为鱼体重的4%~6%,100g/尾以后为鱼体重的2%~3%。同时,还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和底质条件、鱼的生理状况等因素灵活调整。青饲料投喂量以投喂后3h内吃完为原则。1.1.2 水质调控鱼苗下塘前期,一般应遵循逐步加注新水的原则,换水不宜太多,以后视水质变化情况,一般每隔15天加换新水10cm~15cm,以保证水质的相对稳定,每隔15~20天,每亩每米水深定期施放生石灰15kg~20kg(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投喂点附近多泼洒些),以调节池水酸碱度,使池水pH值始终保持在7~8.5之间(pH值较高的水体除外)。1.1.3 开机增氧增氧开机应遵循:晴天中午开,鱼生长旺季晴天中午天天开;阴天清早开,鱼浮头要早开;连逢阴雨半夜开。晴天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1.1.4 巡塘每天早晚坚持巡塘两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及进排水口的防逃等情况。1.1.5 喂量变更每隔20天定期检查测量1次鱼的体长、体重等生长情况,并以此推算饲料投喂量。1.1.6 病害防治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主要采取严格控制放养密度、调节养殖水质、投喂营养全面且新鲜的饲料、定期抽样对鱼进行体表及解剖检查等措施预防。一般每隔15~30天预防鱼病一次,按每亩每米20公斤全塘均匀泼洒生石灰一次,或者按1×10-6浓度全塘均匀泼洒强氯精一次。此外,在拉网、运输时应特别小心,避免鱼体鳞片脱落和皮肤损伤,在越冬期间防止鱼体冻伤。2 网箱养殖2.1 水域水质标准水量充足。湖泊、水库透明度应不小于80cm,溶解氧(DO)应在5.5mg/L以上。水深4m以上,PH值7.5~8.5,其它条件符合GB11607。2.2 网箱规格、设置2.2.1 网箱结构2.2.1.1 框架23 DG5308/T5—2013常用楠竹、木材、钢管、塑料管等材料构成。1.1.1.1 箱体由网片按一定尺寸缝合拼接而成,应用最普遍的是聚乙烯网片,主要分为有结节和无结节网片两种,用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一般鱼种箱的网片为2×3线编结,成鱼箱用3×3线编结。箱体体积1m³~4m³,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网目的大小依鱼种规格而定(见表2)。表2网目的大小与鱼种规格的关系网  目(2a cm)鱼种规格(g/尾)0.7>1.81.0>71.5>152.0>303.0>804.0>2501.1.1.2  浮子和沉子浮子用塑料浮子或油桶制成,使网箱框架高出水面10cm~15cm。沉子用元钢或有一定沉降力的材料制成,装配后能使网箱保持固定的形状。1.1.1.3  底部食台尺寸:长宽同网箱底部,四周高15cm~20cm。用聚乙烯或乙纶筛网布制成并与网箱边网缝合,缝合时必须保持网箱的每一网目应呈方形。1.1.2 网箱的设置1.1.2.1 水域选择水面宽阔,水位稳定,背风向阳,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流速度0.05-0.2米/秒,透明度要80厘米以上。水深4米以上的水域,每年能有4~6个月保持水温23℃以上。1.1.2.2 网箱的排列 网箱间应稀疏错开成品字形排列,密度是占总该区域水面的0.3%到0.8%。其中投饵式网箱不高于0.3%。1.2 鱼种放养1.2.1 鱼种消毒按6.1.3执行。1.2.2 鱼种规格体重宜为15g/尾~50g/尾。1.2.3 投放密度按不同规格的鱼种决定投放密度,一般为160尾/m2~240尾/m2。23 DG5308/T5—20131.1 饲养管理饲料以全价人工配合罗非鱼专用颗粒饲料,每天喂2—3次。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和底质条件、鱼的生理状况等因素灵活调整。1.2 网箱养殖鱼病防治1.2.1 鱼病的预防1.2.1.1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鱼苗、鱼种入网前,严格进行消毒。1.2.1.2 采用药液浸洗法常用药物:漂白粉10mg/L、硫酸铜8mg/L、高锰酸钾20mg/L、食盐3%~4%和聚维酮碘等。1.2.1.3 网箱水体的消毒药物使用:悬挂:每个装150g漂白粉,每个网箱通常挂3-6只;浸沤:将中草药扎成小捆,均匀挂在网箱的四边,通过浸出药汁对箱体周围水域进行消毒。1.2.1.4 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g大蒜头或0.47g大蒜素,连续6d,同时加入适量食盐。1.2.1.5 死鱼应及时捞出,进行无害化处理。1.2.1.6 进箱的鱼种在鱼塘中养成50g以上,可有效减少肝胆综合症。1.2.1.7 饲料营养要全面,不喂变质饲料。1.2.1.8 每月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用量为饲料总量的0.1%-0.5%),连喂一周。1.3 网箱养鱼用药注意事项1.3.1 用药浸洗防病治病时,把鱼集中于网箱一角,用彩条布套住箱底,根据水体总量计算出用药量,溶解完药后再泼入箱内浸洗。1.3.2 浸洗时注意观察鱼的反应,如发现鱼有挣扎,应立即拉开彩条布,放鱼回箱。1.3.3 用药拌料投喂时,比平时用料少30%,让鱼吃足够的药量。1.3.4 连续阴雨天暂停外用药。1.3.5 严禁使用违禁药物。2 稻田养鱼2.1 用水和环境条件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洪水不淹、天旱不干、土壤保水力强。水质符合NY5051要求。2.2 养鱼稻田的标准2.2.1 加固、加高田埂稻田插秧前应修补、加固、夯实田埂,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砖、石块支砌或毛竹、水泥板、水泥埂等护坡。使其不渗漏、不垮塌。山区、半山区的田埂应高出稻田平面60cm-80cm,坝区的田埂应高出稻田平面80cm-120cm以上。冬水田的田埂应高出稻田平面120cm以上。田埂截面呈梯形,埂底宽100cm-120cm,顶部宽80cm-100cm。2.2.2 开挖鱼沟、鱼凼2.2.2.1 鱼沟23 DG5308/T5—20131.1.1.1.1 主沟位于稻田中央,宽40cm-60cm,深50cm-80cm,稻田面积在二亩以下,呈“十”字形或“井”字形。面积在二亩以上呈“井”字或“田”“囲”字形。1.1.1.1.2 围沟开在稻田四周,距离田埂50cm-100cm,宽80cm-120cm,深80cm-120cm。1.1.1.1.3 开挖沟的表层泥土用来加高垄面,底层泥土用来加高田埂。1.1.1.2 鱼凼1.1.1.2.1 养鱼稻田的鱼凼面积视稻田面积大小确定,位置紧靠进水口的田角或中间,形状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凼的四壁用砖或石块支砌、水泥埂、水泥板护坡,凼埂高出稻田平面20cm-30cm,并要形成沟沟相通、沟凼相通。1.1.1.2.2 培育鱼种的鱼凼占稻田面积的5%-8%,深度为80cm-120cm;饲养食用鱼的鱼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深度为100cm-150cm。1.1.2 进排水及防逃设施1.1.2.1 进排水口进排水口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田埂上,用砖石砌成或埋设涵管,宽度因田块大小而定,一般为40cm-60cm,在排水口一端田埂上开设1-3个溢洪口,以利控制水位。1.1.2.2 栏鱼栅1.1.2.2.1 用塑料、金属或竹子、纱窗等做成栏鱼栅,其栅距大小根据鱼规格大小而定。全长3.3cm的鱼,网目为0.4cm,栏栅宽度为排水口宽度1.6倍,并高于田埂。1.1.2.2.2 安装栏鱼栅呈“⌒”或“Λ”形,在进水口处凸面朝外,在出水口处,其凸面朝里。入泥深度为20cm-25cm,并在栏鱼栅基部打入排桩夯实加固。1.2 养鱼稻田的水稻栽培1.2.1 水稻种要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杂交一代推广品种。每亩稻田播种2kg—2.5kg;旱育秧播种1kg—1.5kg。1.2.2 养鱼稻田的水稻栽插按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进行。1.3 鱼种放养1.3.1 放养品种以罗非鱼、草鱼、鲤鱼、鲫鱼等草食性及杂食性鱼类为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为辅。1.3.2 放养密度和规格稻田养鱼放养密度和规格应符合表3规定。1.3.3 放养时间和注意事项1.3.3.1 稻田插完秧苗7天后,待秧苗返青后放鱼。1.3.3.2 冬水田投放滤食性鱼类,投放时间在稻谷收割,蓄水后投放。1.3.3.3 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或20×10-5浓度高锰酸钾、或10×10-5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浸泡8-15分钟进行消毒。1.3.3.4 投放鱼种时,注意调节水温,温差±2℃。23 DG5308/T5—2013表3鱼种放养密度单位:尾、千克/亩饲养类型鱼种放养量放养数量(尾)规格重量(千克)稻田培育大规格鱼种15000-200004cm-6cm15-20稻田饲养食用鱼400-60030克-50克20-30冬水田饲养食用鱼1000-150010克-30克20-30注:饲养食用鱼放养密度为草鱼占50%-60%,鲤鲫鱼20%-30%,鲢鳙10%-20%;鲤鱼占60%-80%,草鱼、鲫鱼、鲢鳙鱼占20%-40%;罗非鱼占50%-60%,鲤鱼占20%-30%,鲢鳙鱼占10%-20%。1.1 饲养管理1.1.1 养鱼稻田的水管理1.1.1.1 秧苗返青期:水位淹过厢面5cm—7cm,保证秧苗返青。1.1.1.2 分蘖期:水位淹过厢面3cm—5cm,防治杂草和夏旱,促进分蘖。1.1.1.3 分蘖末期至成熟:稻田水深保持在15cm—30cm,有利于水稻含苞和养护根叶。1.1.1.4 稻谷收获期:稻田水深保持在7cm—10cm,有利于蓄养再生稻和鱼类的觅食活动。1.1.1.5 要定期疏通养鱼稻田鱼沟、鱼凼,清除淤泥,保证水流畅通。1.1.1.6 冬水田养鱼:冬水田蓄水后的水位保持以80cm—120cm以上。1.1.2 防逃经常检查栏鱼栅、田埂有无漏洞,加强雨季早晚巡查,及时排洪捞渣。1.1.3 投饵1.1.3.1 渔用配合饲料应符合NY5072的规定,其它饲料应清洁卫生,未受污染。1.1.3.2 日投喂配合饲料按鱼总重的2%-5%投喂,草食性鱼类按鱼总重的10%-40%投喂。1.1.3.3 投喂方法:选择在鱼沟、鱼凼内投喂,每天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各投喂一次。1.1.4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田,检查鱼群的活动、吃食和水质情况;检查进排水田、拦鱼栅、田埂有无漏洞;检查水稻长势,适时调节稻田水位。1.1.5 施肥1.1.5.1 按SC/T1009的规定执行,做到因田施肥,看苗施肥。1.1.5.2 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如绿肥、厩肥等,有机肥需经发酵腐熟。施基肥一般每亩施厩肥150kg-250kg。1.1.5.3 养鱼稻田施肥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轻施追肥,少量多次;施肥时要全田泼洒,不宜直接施入鱼沟、鱼凼内。1.2 病害防治23 DG5308/T5—20131.1.1 鱼病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鱼种投放入稻田前严格消毒,在鱼病多发季节,每15天采用二溴海因、漂白粉、生石灰等兑水全田泼洒,用量以稻田水深药袋说明书而定,或投喂一个疗程的药饵,如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1.1.2 水稻病害防治1.1.2.1 稻种宜选用抗病(虫)新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防治水稻病虫害,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广谱性农药。具体使用农药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养鱼稻田农药使用要求农药品种药品类型剂型主要防治对象施药量喷施次数次收鱼距最后一次施药时间d有效成分g/(m次.ha)商品药量对水量kg扑虱灵噻嗪酮25%可湿性粉稻飞虱稻叶蝉90~112.5(360~150)g/(次.ha)600~750≤2≥14稻瘟灵杂环类30%乳油稻瘟病360~450(1200~1500)ml(次.ha)900~1125≤2≥30叶枯灵杂环类25%可湿性粉剂水稻白叶枯病112~1500(4500~6000)ml(次.ha)900~1125≤2≥30多菌灵苯并咪唑类50%可湿性粉剂稻瘟病稻纹枯病562.5~750(1500~2250)ml(次.ha)1500≤2≥30井岗霉素生物制剂50%水剂稻纹枯病75~112.5(1500~2250)g/(次.ha)1125~15002不限1.1.2.2 施药方法:施药前,先疏通鱼沟、鱼凼,稻田水加深至10cm以上或将田水缓缓放出,使鱼集中于鱼沟、鱼凼中再施药。粉剂在早晨有露水时喷施,水剂宜在露水干后喷施,使药物均匀的喷洒在稻禾上。2 罗非鱼质量安全要求2.1 鱼感官要求2.1.1 鱼体健康,游动正常,不得有鱼病症状。2.1.2 鱼体具固有体色和光泽;体态匀称,无畸形;鳞片紧密。2.2 鲜鱼感官要求。鲜鱼感官要求见表5。2.3 安全卫生指标 2.3.1 鱼体中甲基汞、无机砷、铅、镉的限量应符合NY5073的规定。2.3.2 土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磺胺类(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己烯雌酚的限量应符合NY5070的规定。2.4 试验方法 23 DG5308/T5—20131.1.1 感官检验在光线充足,无异味环境条件下,在白瓷盘中对样品进行感官检验。1.1.2 无机砷的测定 按GB/T5009.11执行。 1.1.3 铅的测定 按GB/T5009.12执行。 1.1.4 镉的测定 按GB/T5009.15执行。 1.1.5 甲基汞的测定 按GB/T5009.17执行。表5 感官要求项 目感官要求鱼体体态匀称无畸形,鱼体完整,无破肚,肛门紧缩或稍有凸出体表呈鲜鱼固有色泽,鳞片紧密,不易脱落,体表黏液透明,无异昧鳃鳃丝清晰,呈鲜红或暗红色,仅有少量黏液眼球眼球饱满,角膜透明组织肌肉组织致密、有弹性气味体表和鳃丝具淡水鱼特有气味,无异味水煮实验具有鲜淡水鱼固有的香味,口感肌肉组织有弹性,滋味鲜美,气味正常1.1.6 土霉素的测定 按SC/T3303中附录A规定执行。 1.1.7 氯霉素残留的筛选方法按NY5070标准中附录A执行;呋喃唑酮按SC/T3303标准中附录C2的规定执行;磺胺类中的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测定按SC/T3303标准中附录C4的规定执行。13.4.8己烯雌酚的测定 按己烯雌酚残留量的测定按NY5070标准中附录B执行。1.2 检验规则1.2.1 组批:检验批按同一时间、同一来源(同一鱼池或同一养殖场)的同一种鱼归类为同一检验批。1.2.2 抽样 1.2.2.1 试验鱼抽样:按NY5073的规定执行。感官检验可增加样品量。1.2.2.2 试验样品采样:每尾鱼应取可食部分,同一检验批所采的样品绞碎混合均匀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样品总量不得少于200g。13.5.3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由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执行,检验项目为感官。13.5.4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建养殖场的养殖对象;b)养殖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d)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大差异时;e)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一次的周期性检验。13.5.5判定规则 13.5.5.1感官检验的合格率应为90%以上。如感官检验有2项不合要求或已腐败变质,则判为不合格品,不必再进行安全卫生指标的检验。23 DG5308/T5—201313.5.2安全卫生指标中的极限值采用修约值比较法。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要求,所检指标中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允许加倍抽样进行复检一次,以复检为准,仍不合格的,则判该批为不合格品。13.6标志、包装、运输 13.6.1标志:产品标志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单位或销售单位、生产日期。13.6.2包装: 活鱼用帆布桶、活鱼箱、尼龙袋充氧等;鲜鱼采用竹筐、木箱、木桶、塑料箱、塑料桶等。包装容器应坚固、洁净、无毒、无异味,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鲜鱼装筐(桶)应头腹向上,层鱼层冰,加封顶冰。保鲜用冰应符合SC/T9001的规定。13.6.3运输: 活鱼运输宜用活鱼运输车或其他有充氧装置的运输设备。装运活鱼用水的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鲜鱼运输应采取保温保鲜措施,冰鲜鱼鱼品温度应始终维持在O ℃~5℃条件下。运输工具在装鱼货前应清洗、消毒,做到洁净、无毒、无异味,严防运输污染。13.6.4贮存 :活鱼可在洁净、无毒、无异味的水泥池、水族箱等水体中充氧暂养,暂养用水应符合NY5051的规定。鲜鱼存放环境应洁净、无毒、无异味、无污染,符合卫生要求,并有排水设施。贮运过程中应轻放轻运,避免挤压与碰撞,并不得脱冰。23 DG5308/T5—2013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鱼病防治表A.1常见鱼病防治病名发病季节症状防治方法细菌性烂鳃病一般流行于4-11月,尤其以夏季为盛细菌性烂鳃病是柱状黄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发黑,发病初期,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糜烂、鳃丝肿胀。随着病程的发展,鳃盖内表皮腐烂加剧,甚至腐蚀成一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丝末端腐烂,呈“刷把样”。预防:在发病季节,每15天泼洒生石灰1-2次,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5g-20g;治疗:发病时,磺胺嘧啶,一次量为每千克鱼体重100mg-200mg,每天2次,连喂5-7天。罗非鱼链球菌病水温28℃以上容易爆发该病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鱼主要症状是临死时多见已水面打转,眼球突出,眼眶充血、出血,肝脏肿大褪色并有出血斑块,脾脏肿大呈暗黑色,肠腔内充满清亮的黄色黏液。发现病死鱼后,首先停止投喂饲料,一两天后给鱼的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0.2-0.3g,10%氟苯尼考1g,连续服用5-7天。同时用二溴海因0.3g/立方米泼洒。细菌性败血病一般流行于3-11月,高峰期为5-9月,水温9℃-36℃均有流行该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病鱼全身体表严重充血、出血,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条及鱼体两侧充血、出血,以腹部和头部出血最为严重,甚至肌肉也充血、出血,呈红色。病鱼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剖开腹腔可见大量清澈或带血腹水。肝、脾、肾肿大、严重出血,肠道黏膜出血、发红,呈严重肠炎表现。预防:漂白粉,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g-30g,每15天1次;治疗:发病时,氟苯尼考拌料投喂,一次量每千克鱼10mg-25mg,每天2-3次,连用3-5天。细菌性肠炎病流行于4-10月,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该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病鱼离群独游,体色发黑,食欲减退或废绝。肉眼可见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或血脓从肝门流出。剖开腹腔,可见清亮或带血腹水;肠道明显充血、出血、发红,肠壁变薄,弹性降低,肠道内无食物,里面充满大量黄色或谈黄色的黏液。磺胺嘧啶,一次量为每千克鱼体重200mg,每天2-3次,连续5-7天。肝胆综合症全年四季均可发生罗非鱼肝胆综合症发病初期,摄食量明显下降;肝脏略显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肝色逐渐变淡发白或呈土黄色泽,少数病鱼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与肠粘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有的肝脏轻触易碎,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有变白或变墨绿色现象;大部分病鱼腹腔内有腹水,肠道无食,偶有出血症状,无弹性,用手轻轻拉扯极易扯断。预防:对于罗非鱼肝胆综合症应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针对诱发罗非鱼肝胆疾病的诸多因素,合理调整养殖方式、科学投饲及加强日常管理将有利于预防肝胆综合症。治疗:用板黄散4-5g/kg饲料、维生素C3-5g/kg饲料拌料投喂,每日2次,连续投喂7天。23 DG5308/T5—2013A表A.1常见鱼病防治(续)病名发病季节症状防治方法车轮虫病一般流行于4-11月份,水温18℃-26℃时易流行该病病原是车轮虫。车轮虫寄生于罗非鱼的皮肤、鳍和鳃等与水接触的组织表面,主要寄生部位是鳃。感染车轮虫的病鱼,体色发黑,体质瘦弱,游动缓慢,有时可见体表微微发白或淤血。鳃丝黏液分泌多,有局部变白现象。鳃上皮细胞增生,鳃丝肿大或遭受破坏等,大量寄生会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采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浓度为8g每立方水体,浸浴10—20分钟。指环虫病流行于水温20℃-25℃该病病原是指环虫。虫体借助于固着器上的中央大钩和边缘小钩寄生在鳃上,导致鳃黏液分泌异常增多,并出现充血与出现斑。10%甲苯咪唑溶液,一次量为每立方水体0.1g-0.15g,加2000倍水稀释泼洒。连用2次。23 DG5308/T5—2013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产养殖记录表B.1鱼种投放记录日期网箱号(池塘号)投放数量(万尾)规格(尾/kg)总重量(kg)种苗来源及地点是否检疫23 DG5308/T5—2013表B.2基地饲养日志日期天气水温(℃)气温(℃)投食情况饲料品牌投喂重量(kg)鱼种成鱼投饵率(%)投饵量(kg)投饵率(%)投饵量(kg)23 DG5308/T5—2013表B.3基地饲养日志日期天气水温(℃)气温(℃)投食情况饲料品牌投喂重量(kg)鱼种成鱼投饵率(%)投饵量(kg)投饵率(%)投饵量(kg)23 DG5308/T5—2013表B.4基地养鱼用药记录表序号时间箱(池)号用药名称用量/浓度平均体重/总重量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处方处方人施药人员备注23 DG5308/T5—2013表B.5销售记录表销售日期鱼塘号销售地点或企业名称销售产量(吨)销售收入(万元)收购员姓名备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