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50 KB
  • 43页

建筑施工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毕业论文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筑施工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毕业论文目录1前言11.1课题的背景11.2课题的意义11.3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状况21.4本文的主要内容32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概述42.1风险的定义、特征及分类42.2风险管理的定义、产生和发展52.3建筑施工实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62.4风险管理模型系统建立的过程和方法72.4.1风险识别与预测82.4.2风险评估与分析112.4.3风险处置133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识别163.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163.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方法173.2.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子系统风险管理模型173.2.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危险源)识别具体方法193.2.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结果193.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危险源)203.3.1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203.3.2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214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分析及评价224.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224.1.1人的不安全因素224.1.2物的不安全因素224.1.3具体风险分析224.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24II 4.2.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244.2.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LEC评价法244.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建立274.3.1风险的表示方法274.3.2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合成284.3.3风险等级的确定285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305.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305.1.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305.1.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305.1.3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控制315.2.建筑施工风险防范措施325.2.1建筑施工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325.2.2建筑施工的风险防范研究325.2.3建筑施工风险防范面临的困难335.2.4建筑施工风险防范措施345.3施工现场的防范措施355.3.1安全管理机构355.3.1.1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机构355.3.1.2班组安全管理355.3.1.3安全检查355.3.2安全教育365.3.3劳动防护365.3.3.1对洞口的安全防护365.3.3.2临边处的安全防护375.3.4现场管理375.3.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75.3.6安全技术管理386结论39参考文献40II 1前言1.1课题的背景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已在全国全面推行,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建筑工程项目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所处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其所面临的风险也与日剧增。由于建筑施工活动高空、交叉作业多,施工过程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等客观因素,以及我国建筑业目前竞争过度激烈,施工企业利润水平较低,安全投入不足,建筑工人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维权意识较差等原因,安全事故频发,对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都产生了严重的隐患。减少事故发生,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一直是建筑业的一件大事,开展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建筑行业的必然要求。风险管理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作为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项目,就必须成功地管理项目的各种风险。施工安全风险,作为项目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对所进行的建筑施工中安全风险分析清楚,并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本文以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危险源理论作为基础,根据风险管理的程序,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建筑施工是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具有建筑产品的多样性,施工的流动性、综合性、作业条件的多重性,劳动强度的繁重性和施工现场设施的临时性的特点,致使建筑施工中潜在着比一般行为更大的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在施工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善,对各种安全风险认识的不足而引发各种重大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这此事故的产生必然导致以下重大损失:人员、财产的损失;建筑生产中断,生产效率降低,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事故的发生亦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坏企业的声誉,影响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施工安全的风险管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瓶颈”,需要引起重视。1.2课题的意义随着建筑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筑施工建设已经由过去的财政拨款转变为银行贷款,施工项目建设逐渐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开展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就会在一定程度存在。而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风险管防范才刚刚起步依然比较年轻,41 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对建筑施工中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显得十分重要与关键。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既可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进行风险分析与控制,又可加强对施工建设面临风险的再认识,掌握建筑施工各个阶段的利弊,了解风险的影响制约程度,尽量减少和控制风险。还有利于建筑施工单位把握机遇、瞄准时机,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防范。此外,进行风险防范管理,还可以促使建筑施工人员分析、研究风险管理的数据资料,不断积累经验,以便加强和改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断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能力。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以事故至因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施工中潜在的方式显现的对安全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并讨论致使施工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的成因机制,构建企业施工安全的风险管理系统。1.3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状况风险管理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的战后重建过程中。在这期间,欧美兴建了大批的能源、水利水电、煤炭等,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复杂以及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在成本、质量、进度管理等方面要面对很多风险因素,于是风险管理的概念就应运而生。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相关学者,主要研究了业主与承包商在合同中的风险责任问题。20世纪80年代,伴随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的发展,风险管理的研究领域扩展到建筑施工的立项决策、工程保险、地质及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分担、费用超支风险、工期延误中的责任问题、技术风险、结构设计风险分析等。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是针对某一风险进行单一的分析,研究方法主要以概率论为基础。这一时期对风险的起源也有所探索,但整体来说缺乏系统性和普遍适用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风险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随着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施工的风险对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这几年中,对建筑施工风险的研究异常活跃,在对建筑施工风险继续深入研究的同时,有的学者已经开始对风险管理进行归类、总结并提出系统的风险管理概念。我国对建筑施工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风险”一词最早由周士富提出,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研究的开始。此后,有关学者和专家对风险分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理论体系还停留在郭教授最初提出的体系基础上。近几年,我国才开始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研究工作,有的学者著书详细介绍欧美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促进了国内对风险管理的关注。也有学者对承包风险和投资风险进行了研究,在引进和推广工程保险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针对我国国情的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研究,是以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等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风险及可行性研究为契机发展起来的。由国家科委主持的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41 三峡工程重点科学技术研究”中,安排了三峡工程的风险研究。从1987年-1996年,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三峡工程研究”课题组承担了三峡工程风险研究,在国内首先对大型建筑工程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国内工程有很多大型建筑工程中已经成功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并带来良好的效益。总体来讲,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研究还处于一个学习和探讨的阶段,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建筑施工风险管理体系尚无定论,各种适合我国建筑企业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探索、补充和完善中。1.4本文的主要内容本研究课题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以便能更好地对施工项目的安全进行管理。由于现行的施工安全管理是对每一个安全隐约进行平行的管理,对于安全危险并没有风险高低的区分,以至于经验不足,项目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在存在有高风险的安全隐约的清查与处理上。这往往就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对人命与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前言。主要讲述了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状况。第二章分别从风险的定义、特征及分类、风险管理的定义、产生和发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实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及风险管理模型系统建立的过程和方法等几方面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三章为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识别,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总结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即危险源,建立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子系统的风险管理模型,提出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危险源)的识别方法,并根据工程类型、施工阶段和危险源分布范围,逐项识别出了建筑施工工地常见的危险源。第四章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总结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基本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LEC评价法,最后建立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第五章论述了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控制的原则、基本方法、重大危险源的防治及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第六章为结论41 2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概述2.1风险的定义、特征及分类简单地说,风险(RISK)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f(P,C),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C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后果。风险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通常要全面理解风险的含义,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风险是与人们的行为相联系的,这种行为概括个人的行为,也包括群体或组织的行为。不与行为联系的风险只是一种危险。而行为受决策左右,因此风险与人们的决策有关;第二,客观条件的变化是风险的重要成因,尽管人们无力控制客观状态,却可以认识并掌握客现状态变化的规律性,对相关的客现状态作出科学的预测,这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第三,风险是指可能的后果与个体发生负偏离,负偏离是多种多样的,且重要程度不同,而在复杂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好”与“坏”有时很难截然分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第四,尽管风险强调负偏离,但实际中肯定也存在正偏离。由于正偏离是人们的渴求,属于风险收益的范畴,因此在风险管理中也应予以重视,以它激励人们勇于承担风险,获得风险收益。4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风险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实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第二,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第三,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尤其是大型项目中,由于风险因素众多,风险的可变性更加明显。第四,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大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因素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大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风险进行不同的分类。其目的在于理论上便于研究,实务上便于根据不同类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按风险的潜在损失形态可将风险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按风险事故的后果可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将风险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按风险波及的范围可将风险分为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按损失产生的原因可将风险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按风险作用的对象可将风险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按风险能否处理可将风险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2.2风险管理的定义、产生和发展所谓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要正确理解上述定义,就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经济单位,即个人、家庭、企业或政府单位。由此可知,风险管理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大;第二,风险管理是由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处置等环节组成的,是通过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等过程,通过综合、合理地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实现其目标的;第三,风险管理以选择最佳的管理技术为中心,要体现成本效益的关系;第四,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第五,人们通常所说的风险管理是狭义的风险管理,即专指企业风险管理。人们在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从总体上看,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带有某些规律性。因此,人们只能把风险缩减到最小的程度,而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这就要求社会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主动地认识风险,积极管理风险,有效地控制风险,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程度,以保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的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风险管理问题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问题逐渐得到了理论探讨和一些大企业的初步实践,但风险管理问题真正在美国工商企业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得到推广则始于50年代。196341 年,美国出版的《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门独立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美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协会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拥有3500多家大型工商企业为会员。风险管理协会的建立和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表明风险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的备个领域。美国的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RIMS)和美国风险与保险协会(ARIS)是美国最重要的两个风险管理协会。1978年日本风险管理协会(JRMS)成立。英国建立有工商企业风险管理与保险协会(AIRMIC)。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70年代中期,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均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美国还设立了ARM(AssociateinRiskManagement)证书,授予通过风险管理资格考试者。协会的活动为风险管理在工商企业界的推广、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和人才培养诸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促进了全球性风险管理运动的发展。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云集纽约的各国专家学者,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运动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2.3建筑施工实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世界项目管理大会把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作为大会的四大主题之一,以及各种期刊上有关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的不断增加,都表明人们已极为重视对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在实践上,现已涌现出不少新一代面向项目的企业——项目型公司,国外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所谓风险管理公司。但涉及具体的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风险管理内容不是很多。近20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使许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明显得到缓解,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在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中,有一个环节往往被忽视或不重视,这就是风险管理。目前项目风险管理还只侧重于项目后期,在项目前期之所以没有进行风险管理,一方面是由于国家项目管理程序中没有风险分析这部分,另一方面就是业主不重视,没有意识到风险分析能使可行性研究更深入,可以克服片面性,有利于项目科学决策。工程项目从立项到运营都存在着风险,对项目全过程实行风险管理,可为项目创造平静、稳定的工作环境。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近2041 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风险管理主要涉及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可靠性工程问题、采矿、设备维护与更新、自动仪表可靠性分析、金融和经济决策等领域,而应用到项目管理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迄今为止,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风险的研究,如“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投资项目中汇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而缺乏对项目风险的系统研究。而作为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项目,就必须成功地管理项目风险,即应研究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要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对现代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迫切需求加强风险管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风险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及其在西方工业国家的成功应用吸引了许多项目组进行自身风险管理。一方面,风险管理以对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估和科学分析为基础,为管理人员运用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对风险进行全面、合理地处置提供了可能性,是现代管理风险的一种科学而直接的方法;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克服了那种传统的以保险为单一手段处置风险的局限性,综合利用各种控制风险的措施,并使处理风险的方法日益完善,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多的项目组自觉地争相采用风险管理方法。第二,保险的局限性要求各项目组加强自身风险管理。首先,保险业只承办纯粹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损失的保险,而且只承办其责任项下的业务,其它损失不属理赔范围,保险人均不赔偿;其次,保险业务的扩展不能与生产的发展完全同步,保险条款难以全面反映新的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再次,各项目组负责保险的管理人员更了解本行业的内外环境,可能比保险人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处理方案;最后,保险单中的许多条款都给项目组不利的条件。因此,各项目组不能完全依靠保险解决风险问题,必须实行自身内部的风险管理。第三,风险管理是各项目组的内在要求。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从而使各种风险因素及风险发生的可能大大增加,并且扩大了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规模,这就对各项目组所负担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使风险管理的各种手段倍受青睐。近些年,我国有些科研人员对风险分析理论作过一些探讨,但未对风险管理作深入研究,特别未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未作深入探讨和研究。2.4风险管理模型系统建立的过程和方法整个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闭环系统,随着风险处置计划的实施,风险会出现许多变化,这些变化的信息可及时反馈,风险预测和识别者就能及时地对新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从而调整风险处置计划并实施新的风险处置计划,这样循环往复,保持风险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就能达到风险管理的预期目的。41 风险识别风险监控风险量化应对计划图2.1风险管理过程表2.1风险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风险管理步骤所使用的工具、方法风险识别头脑风暴法、面谈、Delphi法、核对表、SWOT技术风险量化风险因子计算、PERT估计、决策树分析、风险模拟风险应对计划制定回避、转移、缓和、接受风险监控核对表、定期项目评估、挣值分析2.4.1风险识别与预测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项目风险预测与识别要回答以下问题:项目中有哪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会引起什么风险?这些风险的严重程度如何?简单地说,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就是要找出风险之所在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后果作出定性的估计。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是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一步,但常被人们忽视,以致夸大或缩小了项目中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从而使对项目风险的评估、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1 ①风险识别:识别风险首先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解,构成风险结构层次图,然后运用反向思维把不利因素找出来,从反向角度来论证,最后,通过对项目进行后评估不断积累经验,加强风险识别的准确性,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识别应根据风险分类,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风险识别的过程分三个步骤: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建立风险清单;进行风险分类。进行风险别识时,风险管理者不仅要辩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要确认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因素才可以视做风险。将识别出的风险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风险清单。建立的风险清单必须客观、全面,尤其是不能遗漏主要风险。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可使风险管理者更彻底地了解风险,管理风险时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为下一步评估风险做好准备。风险分类见表2.2。表2.2风险分类表风险分类依据具体风险按照造成后果纯风险、投机风险按照分布情况国别风险、行业风险按照控制程度不可避免的风险、可转移的风险、有利可图的投机风险按照是否可管理可管理的风险、不可管理的风险按照影响范围局部风险、总体风险按照导致风险的原因自然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其他风险②风险估测:把风险定义为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见风险的大小与出现不利结果的概率大小成反比。但仅以实际结果的概率大小来衡量决策风险大小是不够科学的,实际上决策的风险大小,还与它的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密集程度有很大关系。一般可以用标准离差和变异系数来描述概率分布的密集程度,项目风险估测也就是先计算出某一指标的期望值,然后再计算其标准离差和变异系数,具体计算如下:E=式中:E-损益期望值; Ei与第i种情况相联系的损益指标值;Pi-第i种情况发生的概率。CV=б/E式中:CV-变异系数。变异系数越大,该方案的相对风险就越大;б-标准差。标准差越小,概率分布就越密集,有关方案的风险性越小。41 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德尔菲方法(DelphiMethod)、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情景分析法(ScenariosAnalysis)等。德尔菲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它起源于本世纪40年代末期,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RandCorporation)首先使用,很快就在世界上盛行起来,现在此法的应用已遍及经济、社会、工程技术等各领域。用德尔菲方法进行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的过程是由项目风险小组选定与该项目有关的领域和专家,并与这些适当数量的专家建立直接的函询联系,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加以综合整理,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这样反复经过四至五轮,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作为最后预测和识别的根据。在运用此法时,要求在选定的专家之间相互匿名,对各正反应进行统计处理并带有反馈地征询几轮意见,经过数轮征询后,专家们的意见相对收敛,趋向一致。我国在70年代引入此法,已有不少项目组采用,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所谓头脑风暴法,就是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和识别方法。此法是由美国人奥斯本于1939年首创的,从50年代起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头脑风暴法一般是在一个专家小组内进行人以“宏观智能结构”为基础,通过专家会议,发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这就要求主持专家会议的人在会议开始时的发言应能激起专家们的思维“灵感”,促使专家们感到急需回答会议提出的问题,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从而诱发专家们产生“思维共振”,以达到互相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获取更多的未来信息,使预测和识别的结果更准确。我国70年代末开始引人头脑风暴法,很快就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采用,按照头脑风暴法来组织专家预测和识别会议。情景分析法是由美国SHELL公司的科研人员PierrWark于1972年提出的。它是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系统分析,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然后用类似于撰写电影剧本的手法,对系统发展态势作出自始至终的情景和画面的描述。当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往往要考虑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这种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就可用情景分析法来预测和识别其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情景分析法对以下情况是特别有用的:提醒决策者注意某种措施或政策可能引起的风险或危机性的后果;建议需要进行监视的风险范围;研究某些关键性因素对未来过程的影响;提醒人们注意某种技术的发展会给人们带来哪些风险。情景分析法是一种适用于对可变因素较多的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的系统技术,它在假定关键影响因素有可能发生的基础上,构造出多重情景,提出多种未来的可能结果,以使采取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情景分析法从7041 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共产生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如目标展开法、空隙填补法、未来分析法等,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在对一些大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时都陆续采用了情景分析法,因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目前此法在我国的具体应用还不多见。关于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的理论和方法,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还需人们进一步研究。2.4.2风险评估与分析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就是在前期预测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问题的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风险评估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辩识出并经分类的风险据其权重大小予以排队,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估的对象是项目的所有风险。在该模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进行风险评估。经过风险评估,该模型将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Ⅰ级严重风险0。1≤权重≤1Ⅱ级一般风险0。01≤权重≤0。1Ⅲ级轻微风险0≤权重≤0。01对于以上不同等级的风险,业主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尤其是对于被评估为Ⅰ级的严重风险,应进一步分析,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被评估为Ⅱ级的一般风险,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被评估为Ⅲ级的轻微风险,给予一般管理即可。为了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尤其是Ⅰ级风险,尚需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决策树分析、影响图技术、模糊数学法、CIM模型等)和定性分析(包括幕景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41 两种方法。上述几种风险分析方法各自都有优、缺点。因此,风险分析方法必须与使用这种方法的模型和环境相适应,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的风险分析。因此具体分析某一风险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风险分析是协助风险管理者管理风险的一种工具,它并不能代替风险管理者的判断,所以,风险管理者还应辨证地看待风险分析的结果。风险分析就是以风险估测的三个参数为基础,对具体的项目评价模式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使之能反映风险因素的过程。项目前期工作,即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评价模式为计算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风险分析也就是在这些评价指标中加入风险因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包括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不等于风险分析。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在事先只知道所采取行动的所有可能后果,而不知道它们出现的可能性,或者两者均不知道,只能对两者做些粗略的估计。不确定性是难以计量的。风险是指给行为主体带来失败、损失后果的可能性以及每种后果出现可能性的大小。风险是有概率可以计量的。通常在可行报告中只对投资及效益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只能告知某种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并不能告知这种影响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对各因素发生某种变动的概率,事先能够客观地或主观地给出,就可以借助风险分析帮助决策。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的方法很多,如MonteCarlo模拟法,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gram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s),主观概率法(SubjectivProbabilityMethod),效用理论(UtilityTheory),灰色系统理论(GreySystemTheory)故障树分析法FTA(FaultTreeAnalysis)外推法(Extrapolation),模糊分析方法(FezzyAnalysis),影响图分析法(InfluenceDiagram)等。事故树分析法(FTA)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维森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我国于1976年开始进行介绍和研究这种方法,并随之应用于许多项目中,取得了不少成果。FTA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范围和发展前途的分析方法。故障树是由一些节点及它们间的连线所组成的,每个节点表示某一具体事件,而连线则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FTA是一种演译的逻辑分析方法,遵循从结果找原因的原则,分析项目风险及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在前期预测和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沿着风险产生的路径,求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能提供各种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案。FTA具有应用广泛、逻辑性强、形象化等特点,其分析结果具有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41 图2.1FAT安全风险识别过程外推法(Extrapolation)是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可分为前推、后推和旁推三种类型。前谁就是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数据推断出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如果历史数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就可据此直接对风险作出周期性的评估和分析,如果从历史记录中看不出明显的周期性,就可用一曲线或分布函数来拟合这些数据再进行外推,此外还得注意历史数据的不完整性和主观性。后推是在手头没有历史数据可供使用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和不可重复性,所以在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时常用后推法。后推是把未知的想象的事件及后果与一已知事件与后果联系起来,把未来风险事件归结到有数据可查的造成这一风险事件的初始事件上,从而对风险作出评估和分析。旁推法就是利用类似项目的数据进行外推,用某一项目的历史记录对新的类似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当然这还得充分考虑新环境的各种变化。这三种外推法在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中都得到了广泛的采用。用模糊分析法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主要是采用模糊子集及模糊数的有关理论对如何确定关键风险因素和关键风险作了探讨,并系统地讨论了风险因素影响风险的各种形式。用影响图分析法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的工作可参看文献。至于其它的方法,如组合概率法等。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是处置风险的前提,是制订和实施风险处置计划的科学根据,因此一定要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作出尽量准确的定量估计,但由于历史资料的不完整、项目的复杂性、环境的多变性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都会使人们在评估和分析项目风险时出现一些偏差,如何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判断以便缩小这一偏差,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4.3风险处置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析,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项目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项目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对项目进行风险处置就是制订并实施风险处置计划。41 风险处理就是根据风险估测以及风险分析的结果,为了避免或减小风险而对项目风险采取的措施,一般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对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的风险要避免,即风险避免;对损失小、概率大的风险,可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量,即风险降低;对损失大、概率小的风险,可通过保险或合同条款将责任转移,即风险转移;对损失小、概率小的风险,可采取积极手段来控制,即风险自留。风险处置的方法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嫁。对不同的风险可不同的处置方法,对一个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处理。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大,或一旦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太大时,主动放弃该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当:⑴某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都相当高;⑵应用其他风险管理方法的成本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时。风险管理者可以考虑采取此种风险处置方法。如,风险管理者认为在某地区修建水电站,会有电量供大于求的风险,那么项目管理者可以放弃该项目。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之前,必须对风险损失有正确的估量。风险回避是在考虑到某项目的风险及其所致损失都很大时,主动放弃或终止该项目以避免与该项目相联系的风险及其所致损失的一种处置风险的方式,它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处置技术。它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将风险因素完全消除,从而完全消除了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而其它风险处置技术,则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在对某项目进行风险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后,如发现实施此项目将面临巨大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项目组无法承受的重大损失,而且风险经理又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风险和损失大小,保险公司也认为该项目风险太大而拒绝承保,这时就应放弃或终止该项目的实施,以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更大损失。风险回避虽可彻底消除实施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可能产生的恐惧心理,但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置方法,因为同时也失去了实施项目可能带来的收益。采用这种风险处置方法最好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否则等项目实施时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种风险处置方法,一方面使项目管理者回避了风险,避免了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项目管理者失去了可能从风险中获取赢利的机会。如果经常采取这种消极方法,就会失去生存、竞争能力,就会被淘汰。所以,如果项目管理者既想生存发展又想回避风险,就得采用下面的风险控制方法。风险控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小损失幅度而采取的风险处置技术。为了控制工程项目的风险,美国学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根据风险因素的特性,采取一定措施使其发生的概率降至接近于零从而预防风险因素的产生;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防止已存在的风险因素释放能量;改善风险因素的空间分布从而限制其释放能量的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把风险因素与可能遭受损害的人、财、物隔离;借助人为设置的物质障碍将风险因素与人、财、物隔离;改变风险因素的基本性质;加强风险部门的防护能力;做好救护受损人、物的准备。这些措施有的可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达到,此外,还应有征对性地对实施项目的人员进行风险教育以增强其风险意识,还应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以控制因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风险控制是实施任何项目都应采用的风险处置方法,应认真研究。41 风险自留是由项目组自行准备基金以承担风险损失的风险处置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有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之分。主动自留是指在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风险的性质及其后果,风险管理者认为主动承担某些风险比其它处置方式更好,于是筹措资金将这些风险自留。被动自留则是指未能准确识别和评估风险及损失后果的情况下,被迫采取自身承担后果的风险处置方式。被动自留是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的处置方式,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使项目组遭受重大损失。有选择地对部分风险采取自留方式,有利于项目组获利更多,但自留哪些风险,是风险管理者应认真研究的问题,如自留风险不当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该方法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⑴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⑵预计某一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项目管理者本身可以安全承担;⑶当采用其他的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造成的损失;⑷缺乏风险管理的技术知识,以至于自身愿意承担风险损失;⑸当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风险控制方法均不可行时。可以看出,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控制那些风险损失较小、能够承担的风险。风险转嫁是指项目组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的风险处置方式。风险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保险风险转移和非保险风险转移。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保险机构,是最重要的风险转嫁方式。保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在风险管理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可以参考有关论著。非保险型转嫁方式是指项目组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通过合同的形式转嫁给另一方,是通过保险以外的其他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其主要形式有租赁合同、保证合同、委托合同、分包合同等。通过转嫁方式处置风险,风险本身并没有减少,只是风险承担者发生了变化。采取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必须让风险承受者得到一定的好处,并且对于准备转移出去的风险,尽量让最有能力的承受者分担。否则,也许会给项目管理者带来一些意外损失。在制订风险处置计划时一定要针对项目中不同风险的转点分别采用这四种风险处置方式,而且应尽可能准确合理地采用风险控制方式,因为它是一种最积极、有效的处置方式,它不仅能保证项目组减少由于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而且能使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减少损失。在实施风险处置计划时应随时将变化了的情况反馈给风险管理人员,以便能及时地结合新的情况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并调整风险处置计划,使之能适应新的情况,尽量减少风险所致损失。目前,处置项目风险的技术仍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41 3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识别3.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建筑施工活动的复杂专业特性和不安全因素的客观现实,加之有关方利益驱使或安全意识淡薄等,造成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客观存在。根据有关资料反映,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占全国工伤事故的第二、三位。特别是在人口居住活动密集的市区、城中村施工,一旦发生坍(倒)塌、火灾、爆炸等事故,其涉及往往不仅是施工场所,也包括周围已有建筑、城市运营生命线设施(如供水、电力、燃气、通讯等)的使用安全和居民人身安全等重大公共公众利益;危害极大,乃至影响城市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建设管理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笔者试图从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设施、机械和物质及其影响范围考虑,以组织的(宏观)为主和技术的(微观)相结合方法,对建设施工有关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根据工程项目和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系统、有序地识别危险源范围,划分不同的作业和活动类型,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和分布。①工地地理位置、水文和地质条件、气象条件、资源和交通条件、工地外环境条件、自然灾害条件等。②工程总平面和功能分区(如施工区、辅助生产区、办公管理区、生活区等)的布局,易燃易爆、有害物料及设施的布置,有害源的布置,施工生产流程线的布置,建筑物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的留置,运输及道路布置等。③工程临时建筑、生活临时建筑、办公临时建筑、强度、采光、通风、防火、防风、防雨、防雷、防汛,建筑设备的防漏、防触电等。④汽油、柴油、酒精、油漆、丙酮、氧气、乙炔、水泥、粉煤灰,X或τ射线,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粉尘性等有害物料。⑤施工机械、起重机械、电气设备、运输车辆、人货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⑥油库、危险化学品仓库、乙炔站、氧气站、锅炉房、配电站等。地基处理、基础、结构、装饰、设备安装等工程。41 ⑦地下、高空、起重、运输、带电、明火、粉尘、噪声、辐射等作业。急救、防暑降温、防冻防寒、生活卫生等设施。⑧孔洞盖板、安全防护栏、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识等。3.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方法对潜在危险的识别是整个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没能对其进行正确识别,会导致无效评价。一旦潜在危险被识别出来,与之相关的起动事件(InitiatingEvent)类型就更容易显现。是对潜在危险进行评价,是把起动事件和触发条件进行一一对应的过程,包括物理性质和操作实践两部分。一个或多个转化条件会引起起动事件,从而导致人们不希望发生事件(物理破坏或其他事故)的发生。这个过程把潜在危险转化成了人们不希望发生事件。3.2.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子系统风险管理模型为了更为细致地阐明起动事件如何在某元素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质发生偏差时的引发机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采用所谓的“子系统风险管理模型”,模型流程如图3.1所示:41 图3.1子系统风险管理模型这里引用了“子系统”和“不希望发生事件”两个概念。所谓子系统是指建造的永久性工程设施或在施工、维护和拆卸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的相对独立的部分。所有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可以分成两类,即物理事件和操作事件。前者指一定程度的物理破坏,比如某个子系统的一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腐蚀引起的破坏;后者指会导致伤亡或接近伤亡的事件,这时子系统的任何部分均无物理破坏,比如建筑工人被移动的物体撞伤或是从高处跌落。显然,通过列出一个子系统各要素的重要性质和可能产生的偏差来识别会导致起动事件的原因后,对它们采取控制措施,就可以防止潜在危险的转化。总的说来,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和评价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完成,其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标准:①对潜在危险的正确识别。②全面识别组成子系统的各要素(即内部要素,比如对于脚手架子系统,要素包括连接件、钢管等)以及与之发生作用的要素(即外部要素,如土壤)。③正确对每个要素的相关性质进行描述。41 ④确定性质偏差范围,要将安全影响因素考虑在内。3.2.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危险源)识别具体方法①询问、交谈: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②现场观察: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③事故树分析法:可针对各类事故进行分析,并按事故树分析要求展开和绘图,获取危险源资料。④安全检查表法: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或制度与规程,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并据此获取危险源资料。⑤针对不同目的和应用范围,还可以采取施工流程分析法、查询分析事故法等方法辨识危险源。3.2.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结果根据工程类型、施工阶段和危险源分布范围,逐项识别危险源的存在:是否存在造成事故的来源,包括是否有重要能量、有害物存在,是否有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什么人、物会受到伤害或损害;伤(损)害将如何发生;伤(损)害后果程度如何;判断类型、作业或部门。建筑工地常见的危险源参见表3.1。表3.1危险源辨识序号危险类别危险源危险来源分布情况何人或何物可能受伤害伤害将如何发生伤害结果1高处坠落楼面孔洞无盖板多层建筑结构施工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坠落重伤死亡2高处坠落高处作业未挂安全带结构吊装吊装工焊工作业人员坠落重伤死亡3高处坠落脚手排架与墙体未按规定连接建筑物外墙施工脚手架上作业人员脚手机架倒塌、作业人员坠落多人伤亡,财物损失4火灾焊接作业下方有易燃物预制构件吊装焊接作业区设备、材料火星引燃可燃物火灾伤亡、财产损失5火灾油库无消防器材工地油库油库及相关人员油料遇火燃烧火灾伤亡、财产损失41 6火灾乙炔钢瓶泄露现场气割作业作业人员及现场设施乙炔泄露遇火燃烧火灾伤亡、财产损失7触电电源线老化破损现场电器设施作业人员人员接触电线触电死亡8触电配电箱门未关未锁现场配电盘非电工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电器触电死亡9触电手持电动工具绝缘不良手持电动工具使用作业人员使用不合格电动工具触电死亡10机械伤害提升架限位器失灵建筑施工提升架提升机运行吊笼冲顶后坠落财产损失、人员伤亡11机械伤害戴手套操作车床工地机修间操作人员手被车床绞入重伤12机械伤害钢丝绳磨损、超期使用现场起重作业作业人员、机械钢丝绳断裂伤亡、财产损失3.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危险源)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即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初步可分为: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两类,其意外危害发生后,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重大物质损失。3.3.1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局限于存在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对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一个施工项目是一个重大危险源;对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来看,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包含若干个危险源。①存在于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施工装置运行过程和物质的重大危险源: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等)、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意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41 ②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重大危险源。③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3.3.2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及可能危害周围社区的活动,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对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从可能危害社区的重要角度来看,一个施工项目应当确定为一个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监控。①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坍陷、爆炸与火灾等意外。②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③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造成外脚手架、失稳等坠落物体(件)打击人员等意外。④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发生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意外。41 4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分析及评价4.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大致由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组成,有时几种因素相互交叉产生,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通过调查和分析,认为企业安全风险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认识不到位,安全管理松懈构成风险;②安全责任制不到位,考核淡化构成风险;③总包监督不到位,以包代管构成风险;④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落后的生产技术构成风险;⑤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知识缺乏构成风险;⑥工程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直接构成企业管理风险。安全风险直观的表现是事故,事故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未及时遏制时突然发生,追溯事故成因,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4.1.1人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如身体素质差异、身体状态(疲劳、疾病)、技能高低、管理好坏等。4.1.2物的不安全因素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当能量意外释放,可能引发事故,这种可能称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4.1.3具体风险分析根据对建筑生产中的固有危险分析,建筑生产风险来源归结为: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和成品材料条件五大方面,这五大方面代表了建筑生产的固有风险。但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发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41 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但它同时也对生产系统产生极大的风险。人系统的混乱度如身体的差异、技能的高低、管理的好坏等都对生产系统产生影响,从而使生产系统产生紊乱,造成事故。因此,我们在建立建筑风险防御系统时还必须考虑人员风险系统。这样,我们把建筑生产风险系统最终归纳为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材料因素和人员因素这六大方面。1、高处作业。现代建筑其高度越来越高,深基础使用也较为普遍,施工难度大、强度高,施工人员长年累月在相对的高处露天作业常常会发生坠落和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因此,对高处作业操作人员来说,必须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娴熟的高处作业技能且要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而目前我们现场的作业人员在这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大量的农民工,他们缺乏高处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安全意识较差,其人员素质跟不上现代化建筑施工的要求。从建筑伤亡统计数据来看,高处坠落事故在各类事故中居首位。2、地质条件。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目前,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负荷的增大,基础的深度也越来越深;由于地质条件和市区环境的限制,深基础、人工成孔桩使用也较为普遍。在施工过程中,基础周边的土层由于受到地面各种工程设施的干扰,地表水、下水道漏水的侵蚀,以及自然气候、环境等的影响,使原状土受到扰动,稳定性遭到破坏,这一切为基础施工过程中诱发坍塌事故创造了条件。3、环境条件。建筑施工是在露天进行的,同时又是不断流动的,受制于自然环境和现场条件的影响。一年四季气候的高低变化、刮风下雨等对施工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常常由此出现如中暑、窒息、滑倒、受寒等现象而造成坠落、触电等各种施工事故。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发展,表层土被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各种化学物质和工业垃圾对土层结构的破坏,除了降低土体的强度外,还产生各种有毒的气体,潜伏在污泥和土体里,等等造成地下施工人员突然中毒、窒息等现象。4、机械设备。建筑项目由于其规模、类型的不同,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品种也繁多,如起重机、挖掘机、电梯、动力传动装置和加工机械等,而这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场地、施工条件和专业技术的限制,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机械事故而造成人员伤亡。5、成品材料。建筑工程所使用的预制构件、成品、半成品较多,如屋架、预制柱、钢筋等,这些体形笨重,几何形状各异的材料在运输、吊装、堆放上都有特殊的困难,因而常常出现失稳、坠落、翻滚、撞击等危险。641 、人员因素。建筑生产是一种多专业、多工种的群体作业。建筑生产固有的风险性和环境的多变性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现场安全保护意识有较高的要求,操作人员对专业施工熟练程度、身体素质的好坏和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建筑生产的安全性。4.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和承受程度的评价,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在风险评价中,常按照导致事故的可能性或频繁强度,确定其可能性等级,并按照导致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确定其严重性等级,然后综合可能性与严重性两种评价,得出风险程度的等级。4.2.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对于建筑施工类,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3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①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②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工地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起重机械、电气设备设施、吊装作业、明火作业、危险化学品等)。③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根据D=L×E×C公式,得出风险影响等级D。D值越大,说明风险越大,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前第三章中的表3。2举例说明了建筑工地常见的危险源按LEC法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④故障树分析法(FTA)(或称事故树分析法)。以故障、事故、事件为起点,作为顶上事件,然后按照逻辑关系,分析其可能产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状态。4.2.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LEC评价法①评价员工在某种具有潜在的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方法,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数,然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危险性即用下式表示:危险性=LEC其中: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危险严重度。三个主要因素的评分方法如下表:41 表4.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数(L)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10完全可能,会被预料到6相当可能3不经常,但可能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0。2极不可能0。1实际上不可能表4.2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的分数值(E)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1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6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0。5非常罕见的暴露表4.3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分数值可能结果100灾难许多人死亡40非常严重数人死亡15严重重残或死亡,严重职业病或死亡7重大暂时性重伤或轻残或造成一般职业病3一般轻微的可恢复性的伤害或轻微疾病症状1引人注目不利基本的卫生健康、②将收集的信息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分,将所得分数填入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表中,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得出危险性。并按表四所列的分值确定风险程度。41 表4.4危险分数值分数值危险程度>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可能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被接受③由管理者代表及相关部门人员,根据风险程度分级确定出重大安全卫生风险,制定出重大风险汇总表,并以此作为确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指标的主要依据。表4.5危险源风险评估序号危险类别危险源危险来源分布情况何人或何物可能受伤害伤害将如何发生伤害结果风险评估风险级别采取措施LECD1高处坠落楼面孔洞无盖板多层建筑结构施工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坠落重伤死亡6315270Ⅱ立即整改2高处坠落高处作业未挂安全带结构吊装吊装工焊工作业人员坠落重伤死亡6615540Ⅰ停止作业3高处坠落脚手排架与墙体未按规定连接建筑物外墙施工脚手架上作业人员脚手机架倒塌、作业人员坠落多人伤亡,财物损失6640140Ⅰ停止作业4火灾焊接作业下方有易燃物预制构件吊装焊接作业区设备、材料火星引燃可燃物火灾伤亡、财产损失637126Ⅲ限期整改5火灾油库无消防器材工地油库油库及相关人员油料遇火燃烧火灾伤亡、财产损失3140120Ⅲ限期整改41 6火灾乙炔钢瓶泄露现场气割作业作业人员及现场设施乙炔泄露遇火燃烧火灾伤亡、财产损失6315270Ⅱ立即整改7触电电源线老化破损现场电器设施作业人员人员接触电线触电死亡3315270Ⅱ立即整改8触电配电箱门未关未锁现场配电盘非电工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电器触电死亡3315135Ⅲ限期整改9触电手持电动工具绝缘不良手持电动工具使用作业人员使用不合格电动工具触电死亡6615540Ⅰ停止作业10机械伤害提升架限位器失灵建筑施工提升架提升机运行吊笼冲顶后坠落财产损失、人员伤亡6615540Ⅰ停止作业11机械伤害戴手套操作车床工地机修间操作人员手被车床绞入重伤6615540Ⅰ停止作业12机械伤害钢丝绳磨损、超期使用现场起重作业作业人员、机械钢丝绳断裂伤亡、财产损失6615540Ⅰ停止作业4.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建立4.3.1风险的表示方法①绝对风险的表示方法:1)用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损失这两个指标来表示绝对风险。这种表示方法可以给人直观的、深刻的印象。2)用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损失的乘积指标来表示绝对风险。目的是表达和对比的方便。②相对风险的表示方法:1)用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价结果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作为表示相对风险的两个指标。2)把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合成一个指标来表示相对风险。目的是为了表达、对比和危险等级划分的方便。通过对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的评价得出风险的相对值;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由于评价结果只是与实际的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具体形式一般是不可知的,那么当把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合成一个指标时,就面临一个如何合成的问题,是把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相乘,还是相加,或者采用其他方法。下面讨论这个问题。41 4.3.2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合成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合成结果是风险的相对值,指的是发生事故的相对危险性的大小,而不是绝对危险性的大小。①合成原则:1)合成结果不一定是越接近绝对值越好,而是其变化越能反映绝对值的变化越好,即绝对值和相对值的相关性越强越好。2)因为风险评价的结果与客观实际情况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所以合成受误差(评价方法误差、数据误差)的影响越小越好。3)为了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处理和风险等级的划分,合成结果越平稳越好,不要出现异常的大或异常的小。4)由于合成时存在事故发生可能性与后果严重程度的权值分配问题,所以要求权值分配越容易掌握越好。②乘法合成。由于下式成立:绝对风险=事故发生机率×事故损失。该乘积可以解释是评价对象在一段时期内最可能的因发生事故而造成的损失的大小。所以首先想到的合成方法就是乘法合成,即:相对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价结果×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然而在这里,乘法合成却不是一个好的合成方法,原因如下:首先,由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相对值并不是一个概率值,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相对值也不一定是事故损失的大小,只能说它们分别从两个方面反映风险的大小,这时仍然把他们相乘起来,显然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也失去了理论上的依据。乘法合成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权重分配的问题。③加法合成。加法合成也是一种容易想到的方法,如下式所示(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已经进行了权值分配处理):相对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价结果十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评价结果。加法合成的相对风险与绝对风险明显地也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加法合成和乘法合成相比有以下的优点:1)加法合成受误差的影响要比乘法合成小得多;2)加法合成的结果平稳的多,一般不会出现大小异常的现象;3)加法合成可以方便地给不同的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④合成方法的选择。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把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价结果和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合成为一个综合的反映事故危险性的相对风险指标,采用相加的方法比相乘的方法好,即相对风险等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价结果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的加权之和。4.3.3风险等级的确定41 通过风险评价,得到能够反映评价对象发生事故危险性大小的相对风险值,为了明确地表征这种风险程度,需要确定风险程度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把评价所得的风险的相对值与风险等级对应起来,这样才能明确区分评价结果多大时是相对安全的,多大时是比较危险的。分级方法和标准一般结合评价方法和分级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要尽量贴近地反映评价对象实际的安全状况或危险程度。一个评价对象可能划分若干个评价单元,例如,评价某一隧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性,以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划分评价单元,假设该隧道有甲、乙两个工作面,划分为甲、乙两个评价单元,对甲的评价结果为A甲,对乙的评价结果为A乙,那么,如何根据A甲和A乙确定整个隧道的风险等级呢?一般有以下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用A甲和A乙相加的和确定整个隧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风险等级。这种方法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还有一种方法是,对评价对象的各评价单元分别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先得出各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然后用其中等级最高的一个作为整个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这种方法反映不出单元越多、风险相应增大的情况,但它没有第一种方法在评价单元多少上存在的局限性,所以这种方法可以作为第一种方法的补充。根据以上分析,如果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第一种方法为主,以第二种方法为辅,将可以解决根据多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确定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的问题。方法如下:①把所有评价单元的风险评价值相加,得出整个评价对象的相对风险评价值,用第一种方法,依照相应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出评价对象的第一个风险等级;②对各评价单元,分别用第二种方法,依照相应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出各自的风险等级,然后取其中等级最高的,作为评价对象的第二个风险等级;③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得出的评价对象的两个风险等级,取其中等级较高一个的作为评价对象的最终的风险等级。41 5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处理方法与风险管理的处理方法相同,均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作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而言,除了采取以建筑工程一切险及职工(或雇员)人身伤害事故险等的工程保险方式的风险转移外,风险控制是最重要的了。因此本章仅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进行深入研究。5.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5.1.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①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②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③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5.1.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一般方法有:①确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②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③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④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⑤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⑥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⑦发现事故苗头、隐患,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41 5.1.3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控制①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建设施工安全地方(城市)政府规章、制度体系,出台配套的和全社会、主要专业门类齐全的实施细则,依法管理安全生产。②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有效开展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③应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建设,目前市、区两级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设置薄弱、人员配备不足、无专项开办经费。这些都反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队伍开展工作的实际困境。④制订和完善城市建设安全技术政策:一方面应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保证施工设备及安全措施费为不竟价费用、专项费用;另一方面应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采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建设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风险。例如: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在城市街区的工程深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降水、隧道凿进的施工技术方案审查应考虑周围和地面已有建筑、设施的安全,不但要考虑支挡和支撑结构安全,还要采用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旋喷桩或冻结技术等)。又如过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⑤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⑥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对可能影响社区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址(地段)、建设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办法、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工作)。⑦采用先进电子监控技术和监测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现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及部位监控。⑧建立城市建设施工安全(政府的)和项目施工安全(企业的)联动应急救援预案和运行机制。⑨制订和实施对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评价)制度。促使企业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长效机制。41 5.2建筑施工风险防范措施5.2.1建筑施工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随着建筑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筑施工建设已经由过去的财政拨款转变为银行贷款,施工项目建设逐渐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开展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就会在一定程度存在。而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风险管防范理才刚刚起步依然比较年轻,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对建筑施工中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显得十分重要与关键。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既可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进行风险分析与控制,又可加强对施工建设面临风险的再认识,掌握建筑施工各个阶段的利弊,了解风险的影响制约程度,尽量减少和控制风险。还有利于建筑施工单位把握机遇、瞄准时机,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防范。此外,进行风险防范管理,还可以促使建筑施工人员分析、研究风险管理的数据资料,不断积累经验,以便加强和改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断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能力。5.2.2建筑施工的风险防范研究(一)切实转变风险防范观念由于受过去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建筑施工中风险防范的思想不够转变,意识不够强烈,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中风险防范的需要。因此,切实转变风险防范意识观念,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风险防范观念,强化风险防范管理意识,抓好风险防范管理与教育,明确工作职责与目标,认真落实责任,抓好贯彻落实,着力把风险防范管理贯彻到整个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此外,要善于发现、分析、研究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并积极地应对。(二)健全风险防范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完善建筑施工风险防范管理体制机制,是新形势下开展建筑施工风险防范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对于切实提高建筑施工单位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抵御、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的能力。由于很多风险具有隐蔽、不确定和不稳定等特征,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对各种风险的判断与鉴别能力,并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研究解决。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促进建筑施工中的风险防范稳步推进,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三)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水平防范水平不高,41 是影响和制约建筑施工中风险防范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而提高风险防范管理水平的途径很多,需要我们在建筑施工实际过程中,要善于分析不同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可以通过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防范管理体制、加大防范力度、强化监督监管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中风险防范的水平。要善于分析研究和敢于正视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防范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国际惯例和自身实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尽量把风险拒之门外。5.2.3建筑施工风险防范面临的困难(一)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受到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上建筑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筑施工中的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建筑施工项目的稳步推进。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够,造成建筑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对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推进风险防范过程中,敷衍应付,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而且风险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上风险防范管理的方式方法严重滞后,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风险防范管理的需要。(二)防范机制不够健全防范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统一、科学、合理与规范,必然引起建筑施工风险防范管理比较混乱,基本处于无序状态。防范机制的不坚强,也带来了建筑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职责不够明确,工作不够积极主动,有推诿扯皮现象。(三)风险防范水平不高当前,建筑施工风险防范的水平不够高,是影响建筑施工风险防范的主要困难之一。导致建筑施工风险防范水平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中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落后,风险防范与控制技能知识和水平不高是主要的原因。(四)不良竞争依然存在不良竞争的存在,是引起建筑施工中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坚决遏制不良竞争行为。我们知道,建筑施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样,就必然存在着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采取各种不良的竞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建筑施工中风险发生的几率。41 5.2.4建筑施工风险防范措施(一)抓好安全教育思想是安全风险防范的关键,应使各施工单位最高管理人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否坚持安全第一,关键取决于施工单位管理层的领导和工程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能否把安全作为各项工作之前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应该明确提出把安全作为管理层和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主体行为及职责做出明确要求。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资金足额投人,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努力为建筑工人创建良好的作业环境。凡是背离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都要对其进行责任追究。(二)明确管理体制与职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那么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首先,要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工人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再者,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三)优化施工技术首先是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建筑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裕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要按照既安全可靠又节省的原则,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辩证统一地进行分析,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其次是提高可靠性,提高建筑物、建筑设备和附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具体有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材料、维修保养和定期更换等。同时要加强安全监控,即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控制某些技术参数,使其达不到危险的程度,从而避免事故。(四)41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从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到施工现场的安全员,都要自觉地培育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一是把自己做的每一项工作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和解决。二是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的工作技能。要加强内部培训,逐步解决安全责任人员对规范、标准不了解、不熟悉、不理解的问题;要进行案例分析,从事故中真正吸取教训,面对目前市场运作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在有针对性解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安全生产责任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教育,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的工作技能。(五)实行工程安全保险措施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风险发生频率高,危害特别严重的客观情况,施工企业在做好防范与应急措施的基础上,还通过保险来分散和转移风险。施工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工程保险来分散安全风险。常见的如建筑丁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通过投保,工程项目可以说增加了一道“防火墙”,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巾的安全风险。5.3施工现场的防范措施5.3.1安全管理机构5.3.1.1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机构对施工现场来说,工程项目部是施工一线的安全管理机构,项目经理为安全管理的一把手和第一责任人,要依据现场的特点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施工员以及各工种班组的领班组成,并可根据施工规模的大小,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安全员。建立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安全值日制度,24小时分班作业,保证每班都有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执勤,以及时解决和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问题,并定时或随机的进行巡回检查。项目经理要亲自主持每周一次的安全生产例会,在会上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5.3.1.2班组安全管理班组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础,每个班组都要设立兼职的安全员,协助班组长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班组要坚持执行班前班后岗位检查和安全值日制度,同时做好班组的安全记录。5.3.1.3安全检查41 进行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监督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纠正施工人员违章作业,以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的重点是施工现场中易发生事故的主要环节、部位、工艺情况等。安全检查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和季节的特点查思想、查制度、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安全培训教育、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的使用和事故伤亡的处理等,并要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检查的具体项目可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设部标准JGJ59-99)里规定的具体项目进行,如果因采用新工艺、新方法而缺乏安全检查标准时,可由项目部具体制定。安全检查的流程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分为五种检查方式),发现事故隐患,要求施工部门或班组限期整改,然后进行复查,如果复查合格,则进行销项,否则,仍然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5.3.2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面向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施工的各个阶段。通过安全教育使所有人员建立安全意识,掌握本岗位的技术技能;知晓与本岗位有关的重大安全风险;了解违章操作的后果。安全教育可分为两方面:安全思想教育,即对全体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纪律的教育,并结合本企业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讲解;安全技术教育,即指对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工人进行本专业、本工种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措施的教育。5.3.3劳动防护在劳动条件不能从设备上加以改善的时候,劳动防护用品在预防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综合措施中,仍然是主要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从用途上划分为16类,主要包括防尘、防毒、防噪音、防高温热辐射、防机械外伤、防坠落、防寒、防电等。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应当设立专人来管理,及时的向施工人员发放性能符合要求的、清洁有效的防护用品,并对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细心保养。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防护时,不仅仅要求施工人员拥有安全防护用品,还要求他们正确的使用这些用品,同时要在事故的易发、多发地点布设安全防护设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安全网的使用。5.3.3.1对洞口的安全防护41 预留洞口、通道口、电梯井口、接料平台口、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洞口必须挂设醒目标志、示警标志;严禁擅自移动、拆除洞口安全防护设施和标志;及时修好损坏的洞口安全防护设施;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所有出入口,必须搭设板棚或网席棚。5.3.3.2临边处的安全防护在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调料台的外侧边等设置1米高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在基坑周边,没有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跳平台周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设置护栏,并要加挂安全立网。横杆长度大于2米时须加设栏杆柱,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5.3.4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内部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引发事故,需使用连续围挡将现场围起,对现场实施封闭管理,在门口设立门卫,建立门卫检查制度,严禁不带工作证的人员进入。对施工地面需要进行硬化处理,在施工场地内布置排水设施,防止泥浆、污水和废水外流,严防阻塞下水道,保持排水的通畅,在场地内进行绿化布置,改善施工环境。现场材料的堆放要按照总平面布局图进行,保证材料堆放整齐,对材料进行名称、品种的分类并挂牌明示,要做到工完场清,对易燃易爆的物品分类存放。施工现场要设立临时消防通道,配备消防器材,并做到布局合理;对有可能造成火灾事件的工种进行作业时要严把用火证发放关,在用火前,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器具;施工材料的存放使用要符合防火要求等。施工现场进行防火的重点是对料具仓库、焊接明火作业、食堂宿舍和电气机械设备等,同时要注意季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5.3.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1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重点是构造一个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做什么;由谁来做;何时、何地、如何做;应使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等,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要求项目部依据有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的法律法规文件以及各类安全标准制定除适合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到照章办事、依制度办事,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在施工现场,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安全管理的目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和职责,并将安全生产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建立并严格实施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确保安全劳动防护用品资金、安全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资金的落实;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各个层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制定各层次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日常、定期、专项、季节性检查的时间和具体要求;明确对隐患整改、复查的要求,并做相应的安全检查记录;建立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和事故档案,落实“四不放过”,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小组。5.3.6安全技术管理本文中的安全技术管理主要集中在脚手架、施工用电、起重吊装、施工机具塔吊、物料提升机和外用电梯、基坑和模板工程七个方面,主要是由于这七项涵盖了诱发事故大部分的因素。实际上,除了上述七项外,安全技术管理还包括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放水工程、油漆工程、拆除工程等工程和一般工种、特殊作业、高处作业等工种的技术管理。国家、部门和行业对上述的各项工程、作业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技术规范,对它们的管理主要是依据已制定的技术规范进行。例如对脚手架工程就可以依照《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2002]230号)、《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并参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安全技术管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所有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都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对大型特殊工程要编列单项安全技术方案;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筑工程和脚手架工程等也要编列单项工程安全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针对季节性施工的特点也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要具体明确,主要针对分部分项工程中可能对施工人员带来危险的因素来编写;在分包商进场时,要求总承包商对分包商进行安全总交底等。41 6结论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十分复杂,但运用风险管理方法,采用全面的危险源辨识、正确的风险评价、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系统、动态、深刻地认识和控制各种隐患,降低风险。从而实现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有以下结论:(1)论文以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危险源理论作为基础,根据风险管理的程序,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为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识别,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总结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即危险源,建立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子系统的风险管理模型。(2)提出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危险源)的识别方法,并根据工程类型、施工阶段和危险源分布范围,逐项识别出了建筑施工工地常见的危险源。(3)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阐述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基本评价方法。使用LEC评价法,建立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4)论述了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控制的原则、基本方法、重大危险源的防治及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5)提出了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要求。以事故致因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施工中有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及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的成因机制,构建企业施工安全的风险管理系统。施工安全风险,作为项目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对所进行的建筑施工中安全风险分析清楚,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41 参考文献[1]孙维珉,于瀚滨.关于企业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难点和对策[J].建筑安全,2005,20(1):15-16[2]丁传波,关柯,李恩辕.施工企业安全评价研究[J].建筑技术,2004,35(3):214-215[3]建设部工程质量与行业发展司.全国建筑施工安全形势分析报告[J].建筑安全,2005,20(4):8-13[4]魏安能.建立建筑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构想[J].建筑安全,2005,20(3):37-39[5]苏振民.建筑施工安全状态的识别[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3),15-18[6]杨振宏,郭进平,张遵毅.安全预评价系统中灰关联因素的辨识[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3):78-81[7]牛更奇,王小妹,李献功.安全评价中危险辨识的地位、存在问题和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6):57-60[8]王毅,曹庆贵,程卫民.安全综合评价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改进方法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8):75-78[9]袁大祥,严四海.论动态安全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5):38-41[10]卜全民.安全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3[11]卢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9):46-51[12]吴小刚,李洵,张土乔等.建筑工程安全的风险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8):55-59[13]金维兴,姚宽一,谢晓红.中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力研究[J].建筑经济,2003(9):16-2041 致 谢由于这篇毕业论文是在假期里面完成的,所以首先要感谢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叶老师对我的莫大帮助。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有诸多疑问和不明白的地方都是由他为我指导化解,平时看起来很和善的他在毕业论文的要求中也是一丝不苟,态度严谨。其次要感谢帮助我完成论文的两位同学以及帮我四处寻找资料和参考文献的老妈。这次完成论文的道路是比较艰难的,但是正是因为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论文,给人以莫大的成就感和鼓舞。最后,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亲人。谢谢你们。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