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7.50 KB
  • 34页

2012年 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规范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H-007-2011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entralizedRemoteFeedDCPowerSystem版本号:1.0.02011-11-29实施2011-11-29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1 QB-H-007-2011目录前言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4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建设原则及供电方案24.1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建设原则24.1.1建设远供系统的网元距离和数量原则24.1.2局端电源设备模块配置原则34.1.3远供线路电缆敷设原则34.1.4远供线路设备级联原则34.1.5远供线路升压输出原则34.2集中直流远程供电方案34.2.1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组成34.2.2集中直流远程供电方案34.2.2.1常用供电方案34.2.2.2组合式供电方案45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45.1产品型号45.2环境条件55.2.1温度范围55.2.2相对湿度范围55.2.3大气压力55.2.4冲击与振动55.2.4.1冲击55.2.4.2振动55.3系统结构、防护和外观要求55.3.1设备机械结构要求55.3.2设备柜体防护要求55.3.2.1室内环境55.3.2.2室外环境65.3.3系统外观要求65.3.3.1系统抗震要求65.3.3.2安全保护要求65.3.3.3系统接触电流65.3.3.4材料阻燃性能65.3.3.5静电放电抗扰性65.3.3.6系统电磁兼容性65.4系统防雷与接地要求75.5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75.5.1局端电源设备技术要求75.5.1.1标准配置要求71 QB-H-007-20115.5.1.2电源模块技术要求85.5.1.3监控模块及性能95.5.2电源适配器技术要求115.5.2.1一般要求115.5.2.2环境要求115.5.2.3电气特性要求115.5.2.4绝缘保护要求135.5.2.5绝缘电阻135.5.2.6系统接触电流135.5.2.7系统电磁兼容性136配套要求136.1局端站通信电源系统要求136.2远供线路要求146.2.1远供电缆要求146.2.2断路器的选择与配置146.2.3线路的防雷与接地14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57.1标志157.1.1产品标志157.1.2包装标志157.2包装157.3运输157.4储存157.5产品污染控制168编制历史16附录A测试条件17附录B建议试验用仪表和设备21附录C建设参考方案231 QB-H-007-2011前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公司全业务经营的开展,分布系统已成为了网络覆盖建设的主要方式,光纤拉远技术得以大量应用,网元设备不断向用户侧延伸,用户接入业务的质量保障要求也日益显现。由此对现有的通信电源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电源保障模式需要有所突破。为提高移动网络建设中分布式组网场景(如:城市密集中心无线覆盖、道路沿线拉远覆盖、农村覆盖、室内分布、WLAN及综合接入等)中的电源保障能力,提高电源维护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本标准在原有通信局站划分归类的通信电源电压等级基础上,补充构建280V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模型,特编制此标准。本标准以直流48V电源为基础,直流280V电源作为主要用电形式。本标准的附录A、B为标准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327号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技术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得到浙江鼎联科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李咏、辛鸿斌、张海涛等人,在此表示感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松苗、巩欣、梅震华、陈文环、朱昌松、胡坚、郑发秀。1 QB-H-007-201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直流48V通信电源输入为基础,输出电压范围为225V~380V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的组成、分类、技术要求、适用场景等。本标准还包括了对于直流48V通信电源输入为基础,输出电压范围为225V~380V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以下简称直流远程供电系统)的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和测试依据。本标准适用于在通信基站中以直流48V通信电源输入为基础,采用电力电缆送电的、输出电压范围为225V~380V的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可作为电源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及质量检验的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GB/Tl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GB/T18380.1-200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3]GB/T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4]GB/T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5]GB/T387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局[6]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7]GB/T19520.3-2004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部分:插箱及插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8]YD/T122-1997邮电工业产品铭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9]YD/T638.3-1998通信电源设备型号命名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0]YD/T282-2000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1]YD5079-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2]YDN127-2005电信设备的安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3]YD/T983-1998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6 QB-H-007-2011[14]YD/T1363.3-2005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5]YD5096-2005通信用电源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6]YDN023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7]QB-W-008-2008-48V通信用高频开关组合电源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词语解释局端站作为直流远程供电中心,放置直流48V电源设备的站点。局端电源设备安装于局端站内的集中直流远程供电设备:由监控模块、电源转换模块(DC/DC)、输入、输出配电单元及防雷保护单元等组成的插框式或组合式电源设备。监控模块监控模块是对直流远程供电系统进行参数设置、对工况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的独立工作单元,可根据负载实时状态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保护;监控模块具备通信功能,对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显示,通过通信接口与外部计算机构成集中监控系统。电源适配器安装配置于通信设备前的独立电源转换设备。光电混合缆能够同时传输电能和光信号的复合型线缆。绝缘监测对直流输出与地的绝缘度强度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度破坏。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2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建设原则及供电方案2.1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建设原则2.1.1建设远供系统的网元距离和数量原则当分布式网络末梢设备与局端站距离超出100m且末梢网元数量超过3个时,应采用直流远程供电方案。16 QB-H-007-20111.1.1局端电源设备模块配置原则直流远程局端电源设备供电模块应采用N+1冗余方式配置,远供系统应配置监控模块。1.1.2远供线路电缆敷设原则远供线路的电缆线径不宜超过等效25mm2铜芯电缆的规格,单条供电线路长度不宜超过5km。1.1.3远供线路设备级联原则在每条远供线路中级联的通信网元数量不宜超过5个,单套远供局端电源所供电的通信网元数量不宜超过10个。1.1.4远供线路升压输出原则线路距离大于5km或通信设备总负荷大于2kW时,为降低线路成本及损耗,可将远供电压提升至380V,并在末梢网元侧配置电源适配器。1.2集中直流远程供电方案1.2.1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组成集中直流远程供电方案主要由为通信设备供电的直流电源系统及供电传输线路组成。为通信设备供电的直流电源系统在构成上,由直流48V基础电源系统、局端电源设备(由监控模块、电源转换模块、输入、输出配电单元及防雷保护单元等组成的插框式电源设备)、远端电源适配器等部分组成。1.2.2集中直流远程供电方案4.2.2.1常用供电方案将局端站内已有的直流48V基础通信电源经局端电源设备升压为直流280V后传送至远端,为网络末梢网元供电。16 QB-H-007-2011图4-14.2.2.2组合式供电方案局端站内组合型直流远程供电局端电源设备(基础电源仍选用直流48V为基础,所有电源设备集成在一个机架内)的电力传送至通信设备。图4-21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1.1产品型号系统的型号依据YD/T638.3-1998的规定命名。16 QB-H-007-20111.1环境条件系统的工作环境应无腐蚀性、爆炸性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尘埃,并远离热源。1.1.1温度范围储运温度范围:-40℃~70℃;室内型工作温度范围:-15℃~45℃;室外型工作温度范围:-20℃~55℃(超出范围外要求与制造厂商协商解决)。1.1.2相对湿度范围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5%(40±2℃);储运相对湿度范围:≤95%(40±2℃)。1.1.3大气压力大气压力范围为:70kPa~106kPa(超出范围外要求与制造厂商协商解决)。1.1.4冲击与振动5.2.4.1冲击系统应能够承受峰值加速度为150m/s2,持续时间11ms的冲击。5.2.4.2振动系统应能够承受振动频率为10~55Hz(正弦扫频),振幅为0.35mm的正弦波震动。1.2系统结构、防护和外观要求1.2.1设备机械结构要求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机械结构应符合GB/T19520.3-2004标准的要求;集中直流远程供电设备系统结构应符合GB4943-2001标准中4.1~4.6的安全要求。1.2.2设备柜体防护要求5.3.2.1室内环境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安装于专用机房内,柜体防护等级应达到IP20标准;安装于其他室内公共环境时,柜体防护等级宜达到IP31标准。16 QB-H-007-20115.3.2.2室外环境安装于室外公共环境,柜体防护等级应为IP55(门关闭时)标准。1.1.1系统外观要求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本身制造质量,主电路连接,二次线及电器元件安装等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内直流裸露带电部件,应设置适当的外壳、防护挡板、防护门、增加绝缘包裹等措施,防止在维护和操作过程中意外触及。2.系统直流输入应与直流输出电气隔离。3.系统输出应与地、机架、外壳电气隔离。4.系统应有明确标识标明该系统输出不能接地。5.油漆电镀应牢固、平整、均匀、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6.机架面板等应平整匀称。文字和符号要求清楚、整齐、正确、美观。7.标牌、标志、标记应完整清晰。5.3.3.1系统抗震要求系统的抗震性能指标符合行业YD5096-2005的相关要求。5.3.3.2安全保护要求1.设备及导电零部件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须满足电气设计规范要求。柜内两个带电导体之间、带电导体与裸露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直流电压≤63V,额定工作电流≥63A时,电气间隙≥3mm,爬电距离≥5mm;300<直流电压≤500V,额定工作电流≤63A时,电气间隙≥8mm,爬电距离≥12mm。2.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3.直流电压≤63V,抗电试验电压直流700V;250<直流电压≤500V,抗电试验电压直流2828V,一分钟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5.3.3.3系统接触电流系统接触电流应不大于3.5mA。5.3.3.4材料阻燃性能系统所用的PC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中规定的V-0要求,塑胶导线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T18380.1-2001中规定的要求,其他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中规定的V-1要求。5.3.3.5静电放电抗扰性系统机柜应能保护产品抵御静电的破坏,其保护能力应符合YD/T983-1998第7.3条表9中“静电放电”的要求,应能承受不低于8kV静电电压的冲击。5.3.3.6系统电磁兼容性1.传导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1998中第5.1条的要求。16 QB-H-007-20111.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1998中第5.2条的要求。1.1系统防雷与接地要求1.远供设备的防雷与接地需满足相关国家行业和企业相关标准的规定。2.通信电源设备的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根据通信站点的性质、所处雷电环境制订合理的保护方案,必须确保人员安全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3.局端电源设备的直流输出端口和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口应选用直流电涌保护器,额定通流容量应为8/20μs,20KA。4.局端电源设备的直流输出端口和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口应能承受电压脉冲(10/700μs、5kV)和电流脉冲(8/20μs、20kA)正向和反向各5次的冲击。1.2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1.2.1局端电源设备技术要求5.5.1.1标准配置要求局端电源设备安装须满足19吋标准机架的嵌入式安装要求。标准机框配置要求机框架要求单机框架容量3000W5000W单机框架模数要求单机框架宜配置5个电源模块,机框间可方便的实现在线联机扩容单机框架高度要求宜小于4U模块要求监控模块1个(可实时监控不少于10个电源模块的运行状况)DC/DC模块单机框架配置5个(每个600W)单机框架配置5个(每个1000W)输出防雷模块1个直流总输入分路100A/2P×1路160A/2P×1路直流总输入要求满足50mm2电缆接线直流总输出分路注132A/2P×1路50A/2P×1路直流总输出要求满足35mm2电缆接线设备设计寿命电源系统设计使用寿命满足8年,系统年故障率小于1%注1:输出断路器额定工作电压不低于DC400V。1.局端设备可靠性要求指标单位量值条件备注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万小时局端电源模块7额定输入,满载输出 局端系统7监控模块72.局端电源设备功能要求(1)局端电源设备模块即插即用,具备无损伤热插拔功能。16 QB-H-007-2011(1)局端电源设备模块均流度要求电源模块并联工作,各模块承受的电流能自动平衡,实现均流。其电流不平衡应≤±3%的输出平均电流值。(2)局端电源设备自适应要求局端电源设备中某一模块(如监控模块、电源模块、电涌保护器)工作出现异常时,应不影响局端电源设备的正常供电。(3)局端电源设备开关机过冲幅度开关机引起直流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应不超过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的±1%。(4)局端设备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由启动引起的输入冲击电流应不大于额定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的150%。(5)局端设备软启动时间局端设备软启动时间(从启动至直流输出电压爬升到标称值所用的时间)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一般为5s~20s。(6)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系统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5%。(7)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由于负载的阶跃变化(突变)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后的恢复时间应不大于200μs,其超调量不应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1%。注:恢复时间是指直流输出电压变化量上升至大于稳压精度处开始,恢复至小于等于并不再超过稳压精度处止的这段时间。1.其他要求项目要求音响噪声不大于55dB(A)气味要求不能产生异味和有害健康的气味元器件要求元器件选用质量稳定的名牌厂家的器件,并且对元器件的电应力和温度应力进行适当的降额,对关键器件作防瞬变设计,确保元器件的可靠性。接地要求内部地统一,明显标志,接地端子与机架可靠电气连接5.5.1.2电源模块技术要求1.电源模块配置数量采用N+1冗余配置模式。2.局端电源模块效率(1)负载率50%,局端系统输出电压DC260V~DC320V,局端系统效率≥90%;(2)负载率80%,局端系统输出电压DC260V~DC320V,局端系统效率≥92%。16 QB-H-007-20111.局端电源模块要求(1)模块规格单个电源模块(48VDC/280VDC)功率推荐容量系列为600W、1000W。(2)模块散热采用强迫风冷时,风扇寿命应当≥50000小时。(3)模块输入特性①输入电压范围:DC40V~60V,典型值:54V;②输入欠压保护:DC40V~46V可调,典型值:45V;③输入欠压恢复:DC46V~47V可调,典型值:46.5V;④输入过压保护:DC56.5V~60V可调,典型值:60V;⑤输入过压恢复:DC56.4V~58V可调,典型值:57V;⑥输入电话衡重杂音电压(300~3400Hz):≤2mV;⑦输入宽频杂音电压(3.4kHz~150kHz):≤100mV;输入宽频杂音电压(150kHz~30MHz):≤30mV;⑧输入峰峰值杂音电压(0~20MHz):≤200mV。(4)模块输出特性①输出电压范围:DC225V~380V可调;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在其可调范围内应能通过监控单元实现自动连续可调功能。②稳压精度:≤±1%Vo(输出额定电压);③输出电话衡重杂音电压(300~3400Hz):≤2mV;④输出宽频杂音电压(3.4kHz~150kHz):≤100mV;输入宽频杂音电压(150kHz~30MHz):≤30mV;⑤输出峰峰值杂音电压(0~20MHz):≤200mV。⑥温度系数:相对于28℃环境温度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时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2‰。5.5.1.3监控模块及性能监控模块性能要求:局端电源设备出现故障时,应能通过通信接口将告警信号传送到本局端站的动环监控设备上;同时,当监控模块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局端电源模块的自主均流工作。1.通过独立监控单元,对集中直流远供系统的局端设备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16 QB-H-007-20111.监控单元可以通过RS232或RS485通信端口与上位机通信,同时管理所有电源模块,具有“遥测、遥控、遥信”功能。2.局端设备的独立监控单元面板应带有液晶显示屏,可通过监控单元面板键盘或控制器对系统参数进行配置。3.局端设备出现告警时,监控单元通过通信端口上传告警,所送的告警信号应能区分故障的类别。同时面板指示灯、蜂鸣器同步实现声光告警。(1)独立监控单元应具有下列主要功能:——即插即用,具备无损伤热插拔功能;——实时监视被控设备工作状态;——采集和存储被控设备运行参数;——设置参数的掉电存储功能;——具有告警记录、告警时间和查询功能,存储记录不少于100条,告警记录可随时刷新;告警信息在系统完全无电状况下应能保存,不丢失。——对告警信息及监测数据采用RS-232、RS-485串行接口,协议满足YDN23协议;——按照局(站)监控中心的命令对被控设备进行控制,通信协议应符合YD/T1363.3的要求。——异常消失后,告警能够自动恢复。监控功能遥控系统开/关机,测试遥信局端输入欠压、过压电源模块(开/关机,均/浮充/测试,限流/不限流),故障/正常局端系统短路、过流、过温、漏电流、绝缘监察、风扇故障遥测系统输入电压电源模块输出电压、每个电源模块输出电流系统输出电压、总负载电流(2)系统保护功能下表中的系统保护功能动作时间要求不大于50ms。系统保护功能输入过压保护值可调输入欠压保护值可调输出过压保护≥390VDC可设置,390VDC>Uo≥380VDC,告警;≥390VDC关断系统所有输出,并上报严重告警,重新工作需求人工干预。输出欠压保护最低225VDC值可调输出限流保护时间≤50ms间歇重启,系统默认短路超过5分钟,则关闭输出短路保护系统及线路漏电保护漏电流检测保护I≤30mA注1后台可设置“开启”和“关闭”该功能;“关闭”后只上传告警,系统不保护;“开启”后,上传告警,同时关闭系统。过温保护超出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告警,保护注1:要求对于集中远供电源系统(含线路)运转时的漏电流≤30mA。16 QB-H-007-20111.1.1电源适配器技术要求5.5.2.1一般要求1.单台电源适配器输出功率推荐容量系列为600W、1000W。2.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7万小时。3.直流输出的电源适配器应具备并联扩容能力。4.设备抗干扰能力强,适于安装(挂墙、挂杆)。5.室内条件下安装机体,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2X或IP3X的要求。6.室外及恶劣条件下(如潮湿、粉尘大等),安装机体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55要求。7.电源适配器工作指示(1)绿灯亮,红灯灭,输入正常,输出正常;(2)绿灯灭,红灯亮,输入正常,输出异常;(3)绿灯灭,红灯灭,输入异常,输出异常,或无输入电压;(4)绿灯亮,红灯亮,输入正常,输出正常.指示电路故障。5.5.2.2环境要求1.工作温度:室内型:-15℃~+45℃;室外型:-20℃~+55℃。2.散热方式:宜为自然冷却。3.噪声:≤42dB(A)。5.5.2.3电气特性要求1.输入特性(1)输入电压范围:DC225V~350V可调,典型值:280V;(2)具备正负极防反接保护功能。2.输出特性(1)输出电压范围:DC40~DC56.4V,输出典型值:54V;或输出电压范围:AC220V,稳定精度不大于±3%。(2)输出电流:输入DC280V满载,输出电压DC54V,输出功率600或1000W;或输出电流:输入DC280V满载,输出电压AC220V,输出功率600或1000W。(3)设备效率:负载50%以上,DC280V输入,输出效率≥92%。(4)负载调整率16 QB-H-007-2011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5%。(1)输出纹波及噪音满载,带宽限制0~20MHz,输出纹波及噪音≤400mVp-p。(2)动态响应过冲及开关机过冲幅度由于负载动态响应及开关机引起直流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应不超过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的±2%;由于负载动态响应及开关机引起交流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应不超过交流输出电压整定值的±1.8%。(3)输出上升时间额定负载下,输出电压从10%上升至90%,输出上升时间宜≤1s。(4)开机输出延迟开机输出延迟宜≤3s。(5)动态响应回复时间由于负载的阶跃变化(突变)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后的恢复时间应不大于200μs,其超调量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5%。(6)均流度直流48V输出的适配器并机输出,其电流不均衡度应优于±3%的输出额定电流值。(7)均流母线电压直流48V输出的适配器并机满载输出时,均流母线电压不平衡度应<2V(±0.02V)。1.保护特性异常状态消失,保护消除,设备应能够自动恢复供电。(1)输出过压保护输出U>DC56.4,终止输出。输出U>AC275V,终止输出。(2)输出限流保护额定600W直流54V输出,输出I≥14A,限流保护;额定1000W直流54V输出,当输出I≥23A时,限流保护。额定600W交流220V输出,输出I≥3.5A,限流保护;额定1000W交流220V输出,输出I≥5.7A,限流保护。(3)输出短路保护额定600W直流54V输出,输出I>16.7A,短路保护;额定1000W直流54V输出,输出I>27.8A,短路保护。额定600W交流220V输出,输出I>4.1A,短路保护;额定1000W交流220V输出,输出I>6.8A,短路保护。16 QB-H-007-2011(1)过温保护功能设备应具备过温保护功能。5.5.2.4绝缘保护要求输入对输出,DC2828V一分钟无击穿或飞弧现象;输入对地,DC2828V一分钟无击穿或飞弧现象;输出对地,DC700V一分钟无击穿或飞弧现象。5.5.2.5绝缘电阻在正常大气压力下,相对湿度为90%,试验直流电压2828V时:绝缘电阻输入对输出、输入与大地、输出与大地≥2MΩ。5.5.2.6系统接触电流适配器接触电流≤3.5mA。5.5.2.7系统电磁兼容性1.传导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1998中第5.1条的要求。2.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1998中第5.2条的要求。1配套要求1.1局端站通信电源系统要求局端站在配置基础直流48V通信电源设备时,应根据站点配套的实际情况,适度提高局端站的后备蓄电池组的容量。远端的电源适配器配置应根据通信设备电压等级、功率大小并综合线路长度,优化建设方案,尽量减少电源适配器的配置数量。1.2远供线路要求1.2.1远供电缆要求1.远供线路电缆截面积及单元芯数应满足远供线路远期工程的需求,电缆材质应满足相关通信行业电缆标准。2.远供线路电缆应针对敷设场景的不同,选用适合在架空、埋地、室内、管井中敷设的电力电缆。16 QB-H-007-20111.线路敷设采用传统的电缆和传输光缆各自单独布放的形式;特殊场景下可选用光电混合缆进行线路敷设。2.电缆缆芯材质可选用铜或铝;当使用铝电缆时,必须注意做好铜铝转换处的抗氧化工作,以防止接头处老化造成的线路故障。3.电缆线径规格不宜超过等效25mm2铜芯电缆。4.远供线路室外布放宜选用铠装阻燃电缆,并在两端做好铠装层接地。5.远供线路电缆要求相间电压耐受等级为ZA-RVV-0.6/1KV。6.远供线路电缆输送直流电,应使用双芯电力电缆,外护套颜色宜为橙色或红色;电缆绝缘层颜色:正极—棕色;负极—蓝色。1.1.1断路器的选择与配置1.远程直流供电回路中的各级供电设备间应加装微型直流断路器进行隔离保护。2.远程直流供电回路中的各级供电设备间所加装的微型直流断路器,并应注意上下级之间的搭配,以达到分级保护的效果。3.远程直流供电回路中的各级供电设备间所加装的微型直流断路器,断路器的电压防护等级不低于DC400V;采用双极断路,当切断回路供电时,应同时切断正极和负极回路。4.远程直流供电回路中的末端通信设备负荷小于100W时,应配置微型直流熔断器进行保护。1.1.2线路的防雷与接地1.集中直流远供电源系统线路输出采用全程对地悬浮状态,,线路全程严禁正负极接地。2.远供线路布放线缆的屏蔽层或铠装层两端均需可靠接地;室内部须严格做好保护接地,远端室外部分须严格做好防雷和保护接地。3.线路在出机房或室外敷设至通信设备时应尽量采用埋地方式敷设,埋地距离宜达到50m;当埋地距离不能达到50m时,最短埋地距离不宜小于15m,并应加装电涌保护器。4.架空杆路及架空线缆的钢绞线接地要求依照国家及行业相关低压架空电力线路的规范执行。5.长距离线路输送中每隔100m距离应设置直流高压的警示标牌。6.集中直流远供设备输出线路为全程对地悬浮状态,线路施工及维护时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电压电流的检测。16 QB-H-007-20111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1标志1.1.1产品标志在产品的适当位置必须有标志,其内容应符合有关国标、行标规定:——产品铭牌的内容、外观、性能应符合YD/T122-1997标准的规定;——安全标识应符合GB4943-2001标准中1.7的要求。1.1.2包装标志产品包装上应有标志并符合GB191规定。1.2包装产品包装应防潮、防振,并应符合GB/T3873规定。产品随带文件:1.产品合格证;2.产品说明书;3.装箱清单;4.其他技术资料。1.3运输产品在运输中,应有遮篷,不应有剧烈振动、撞击等。1.4储存产品储存应符合GB/T3873的规定。1.5产品污染控制产品污染控制应符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要求,并按照要求张贴相关标识。16 QB-H-007-20111编制历史版本号更新时间主要内容或重大修改1.0.02011-11-30规定了以直流48V通信电源输入为基础,输出电压范围为225V~380V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的组成、分类、技术要求、适用场景等1.0.0版本;编号:QB-H-007-201116 QB-H-007-2011附录A测试条件若无特殊规定,所有试验及测试应在以下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标准大气压70kPa~106kPaA1局端设备技术参数测试1.局端输入电压图8-1系统试验电路图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用直流电压表测试,调节局端设备输入电压,在本标准范围内远端设备应能够输出满功率;当局端设备输入电压超出范围时,远端设备应无法输出满功率;当局端设备输入电压恢复到本标准范围时,远端设备应自动恢复输出满功率。2.局端输入电流图8-2局端试验电路图试验电路如图8.2所示,当局端处于满功率工作时,用电流表测试局端设备输入电流,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3.局端输入功率试验电路如图8.2所示,当局端处于满功率工作时,用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测试并计算局端设备输入功率,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4.局端输出电压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用直流电压表测试,调整局端设备输出电压,在本标准的范围内,远端设备应能够输出满功率。5.局端输出电流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当局端处于满功率工作时,用电流表测试局端设备输出电流,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局端输出功率30 QB-H-007-2011试验电路如图8.2所示,在本标准中局端设备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内,用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测试并计算局端设备输出功率,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1.局端转换效率试验电路如图8.2所示,用电流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试并计算局端设备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即为局端设备转换效率,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2.局端输出过流点试验电路如图8.2所示,局端设备输出端串接一个分流器和一组大功率的滑线变阻器,调节滑线变阻器,减小阻值,增大功率,用示波器从分流器取样,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3.冗余功能在整个远供系统正常工作时,拔出或插入一个功率模块,系统仍正常工作。4.风扇故障人工干预模块风扇的工作,以确定设备是否具有风扇故障告警;去掉干预,恢复正常。A2远端设备技术参数测试1.远端输入电压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在局端设备输出端和远端设备输入端之间串联一个滑线变阻器,用直流电压表测试,调节滑线变阻器阻值,改变远端设备输入电压,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2.远端输入电流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当远端处于满功率工作时,用电流表测试远端设备输入电流,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3.远端输入功率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当远端处于满功率工作时,用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测试并计算远端设备输入功率,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4.远端输出电压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当远端处于最低输入电压和最高输入电压时,用直流电压表测试远端设备输出电压,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5.远端输出电流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当远端处于满功率工作时,用电流表测试远端设备输出电流,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远端输出功率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在本标准局端设备输入/输出电压、远端设备输入电压范围内,用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测试并计算远端设备输出功率,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7.远端转换效率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当远端处于满载工作的情况下,分别测试远端输入电压、电流,输出电压、电流,并计算远端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即为远端转换效率,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30 QB-H-007-20111.远端输出短路保护当远端设备在满载工作时,将输出正极与负极搭接,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2.远端输出纹波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记忆示波器加在远端设备输出端,观察并记录输出纹波,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3.远端级联单个远端输出电流试验电路如图8.1所示,将两台远端级联输出,当远端处于满功率工作时,用电流表分别测试两台级联远端设备的输出电流,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A3额定绝缘电压在设备不工作时,分别测试局端和远端输入端口对地、输出口对地、输入对输出的耐压强度,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A4系统漏电保护试验电路如图8.1,在图中传输线路上任意一极与地之间接一个空开和一个1kΩ电阻,闭合空开,用记忆示波器记录该电阻电压变化的时间即为漏电的保护时间,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A5系统开路保护试验电路如图8.1,在传输线路的一极上串一个20kΩ的电阻,两极之间接3个100kΩ的电阻,断开传输线路,用记忆示波器记录其中1个100kΩ电阻电压变化的时间即为开路的保护时间,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A6系统短路保护试验电路如图8.1,在传输线路的任意一极上串一个500A的分流器,两极之间用一个空开相连,闭合开关,用记忆示波器记录分流器电压变化的时间即为短路的保护时间,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A7强电入侵保护试验电路如图8.1,将电力线碰触到传输线路任意一极,用记忆示波器记录另一极对地电压变化的时间即为强电入侵保护时间,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A8雷击浪涌防护功能图8-3模拟雷击电路图将模拟雷击发生器高压输出端分别与图8.3中的局端设备直流输出端、远端防雷盒输入端相连,进行雷击试验,试验完成后,检查设备功能是否正常。30 QB-H-007-2011A9告警功能系统保护时,蜂鸣器是否响,相应指示灯是否常亮。A10绝缘试验局端设备输入端对地和远端设备输出端对地分别打1000V高压,局端设备输出端对地和远端设备输入端对地分别打1500V高压,漏电流应不超过4mA。A11环境试验1.高低温工作试验依据GB/T2423.2-2001中“试验B”和GB/T2423.1-2001中“试验A”或者等效方法进行。在高低温条件下能正常启动并正常工作,且实验前、试验后的电特性无明显变化。2.储存条件试验⑴运行方式:远供系统远端设备不工作,按运输的正常装运状态包装,且在装运状态与控制装置一起储存。⑵试验:高低温储存试验方法依据GB/T2423.2-2001中“试验B”和GB/T2423.1-2001中“试验A”进行,要求满足本标准。⑶试验期间测量:试验期间不进行测量。⑷试验之后,拆除远供电源包装,检查零部件损伤痕迹或金属零件锈蚀,且远供系统远端设备应保持原有特性。A12监控功能检验图8.4监控试验电路图试验电路如图8.4所示,用数据线连接监控设备和局端设备的数据端口,启动监控设备的监控程序,调整局端设备输出电压,改变远端设备工作状态,观察监控程序是否显示局端设备输出电压及远端设备工作状态。分别将传输线路开路、短路、与地连接及用电力线碰触,观察监控程序是否有告警信息产生。监控程序应能显示局端设备输出电压,远端设备工作状态及各种告警信息。附录A30 QB-H-007-2011建议试验用仪表和设备(规范性附录)B1单相/三相稳压可调电源额定电压220(380)×(1±30%)V可调。B2单相/三相变频电源频率47.5Hz~52.5Hz可调。B3仪表用单相电源隔离变压器220V/1kVAB4可调节阻性负载应满足被测电压范围及电流范围的5%、25%、50%、75%、100%负载调节。B5仪表用交流电流互感器(或其他交流电流测量装置)量程:不小于2A~1000A精度:0.5级。B6直流电流分流器按本标准直流输出电流系列要求配备各档分流器;精度:0.5级。B7交/直流数字多用电压表交流量程:0V~500V直流量程:0V~200V、0mV~200mV精度:0.2级B8直流数字电压表量程:0V~500V精度:0.2级B9数字存储示波器频率带宽:不低于100MHz精度:0.5级B10模拟示波器频率带宽:20MHzB11高低频杂音计频率带宽:15Hz~30MHz电平误差:±0.2dBB12单相/三相数字功率计具有单相/三相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功率因数的测试功能及谐波分析功能。精度:0.5级B13选频电平表(或频谱分析仪)频率带宽:不低于0.3kHz~30MHzB14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电压:DC500V量程:0MΩ~1000MΩB15绝缘强度测试仪测试电压:AC/DC0V~5000V漏电流量程:0mA~100mA(测试电压为交流时)B16声级计30 QB-H-007-2011量程:0dB~100dB,A计权工作方式。B17恒温、恒湿试验箱(室)温控范围:按不低于本标准要求。温控误差:±1℃容积:应不小于5倍被测样品的体积。B18振动试验台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试验条件。B19防雷性能测试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试验条件。B20接地性能测试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试验条件。B21材料阻燃性能测试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试验条件。B22电磁兼容测试设备(1)传导骚扰限值测试设备应符合YD/T983–1998中5.5.1.1~5.5.1.4要求;(2)辐射骚扰限值测试设备应符合YD/T983–1998中5.5.2.1~5.5.2.4要求;(3)抗静电放电骚扰测试设备应符合YD/T983–1998中7.4.1.2要求。B23对地漏电流测试设备对地漏电流测试设备应满足GB4943–1995中附录D的要求。B24数字微欧计准确度:±(0.2%读数+4个字)或±(0.2%读数+6个字)在32mΩ量程测量电压:大约320mV;量电流:32mΩ,320mΩ量程1A,电源电压:220V50Hz25VA。30 QB-H-007-2011附录A建设参考方案C1网路建设适用性集中直流远程供电系统适于为分布式网络末梢位置分散的小(微)型通信设备提供电力,提高分布式组网方式下的通信设备电源保障能力。直流远程供电方案有利于网络中电源设备的集中建设、集中维护运行,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同时也可提高电源设备的整体使用效率。除非基础配套资源条件达不到远供建设需求,否则不应采用大量加装小(微)型通信电源为网络末梢通信设备供电的建设方式。直流远供系统可用于提高移动网络建设中分布式组网场景(如:城市密集中心无线覆盖、道路沿线覆盖、室内分布、WLAN及综合接入等)的电源保障能力,提高电源设备使用效率,降低成本。直流远供系统也可用于VIP站点或传输节点站双电源保障改造及取代营业厅UPS等,需要提高用电可靠性的场景。C2建设原则当分布式网络末梢设备的供电线路长度超出100m时宜采用远供供电方案。当分布式组网的末梢网元数量超过3个时,应采用直流远程供电方案。为保证远供设备的用电质量,直流远程设备供电模块应采用N+1冗余方式配置,远供系统应配置监控模块。考虑到远供线路敷设的成本因素,远供线路的电缆线径不宜超过等效25mm2铜芯电缆的规格,单条供电线路长度不宜超过5km。为保证远供电源网络的稳定运行,在每条远供线路中级联的通信设备数量不宜超过5个,单套远供局端电源所供电的通信设备数量不宜超过10个。当线路传送距离大于5km或通信设备总负荷大于2kW时,为降低线路成本及损耗,可将远供电压提升至380V,并在通信设备侧配置电源适配器。C3远供电源安装场景通信直流远程供电系统应适应以下三类安装场景:1.室内固定封闭空间:如独立机房、共用机房、物业弱电井道等。2.室内开放式空间:多位于地下室,楼梯间等公共区域。3.室外场景:如铁塔、电杆、较大型建筑物顶、建筑物墙面、其他公共区域或公共场所等。C4远供电源线路线缆施工要求1.远供输电线缆导线截面积及单元芯数须满足远供线路远期工程的需求,电缆导线及外护套材质须满足相关通信行业、电力行业电缆技术标准。2.远供输电线缆应根据敷设场景的不同,选用类型适合在架空、墙壁、管道、各种通道、建筑物竖井、地埋、室内等场景、条件敷设的直流低压电力电缆。3.远供输电线缆导线线径规格选用1.0mm2~25mm2为宜,其线径规格不宜超过等效电阻为25mm2铜芯电缆的技术规格。4.电缆导线介质可选用铜芯或铝芯。由于铝芯材质在等效电阻值及载流量情况下,铝芯电缆质量轻、价格低,且户外场景应用的防盗性大大优于铜芯电缆,建议在户外敷设(尤其是架空敷设)时使用铝芯电缆替代铜芯电缆。5.当使用铝芯电缆时,必须做好导线接续(铝/铝接续)及终端接续(铜/铝接续)的抗氧化工作,以防止接头处氧化造成的线路故障。30 QB-H-007-20111.当远供输电线缆采用室外架空敷设时,与通信线路同钢绞线架挂,应采用非自承式结构。其他适宜的架设场景可选择自承式结构;远供专用铝缆外护套宜选用PVC材料、复合光缆宜选用铝塑复合带PE材料。2.当远供输电线缆采用管道、通道、直埋等防水场景敷设时,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防水型铠装结构电缆,以满足防潮、防水技术要求,确保其直流电气特性指标。3.当远供线路全程采用室内敷设时,须采用阻燃护套电缆,施工时宜外加套PVC管材,以防止鼠害、虫害或其他意外损伤。4.建议谨慎选用性能工艺质量优良的复合光缆进行长距离线路场景应用,以避免工程施工接续和今后增加故障维护抢修难度;一般情况下长距离场景应用宜采用传统的架空敷设方式,和传输光缆各自单独架设或同钢绞线架空敷设。C5直流远程供电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案直流远供系统适用于远端各种低功耗设备、室外型设备及特殊应用场景设备的供电和管理。1.应用场景及适用设备⑴应用场景1.2G/3G的RRU拉远基站2.边际基站3.2G/3G室内分布系统4.高速路、高铁沿线带状覆盖基站5.WLAN网络的接入交换机及AP设备6.小区、楼宇接入网GPON的远端ONU设备7.小区、楼宇室内分布+WLAN+GPON的综合接入设备8.解决各种特殊场景的供电问题,如UPS、蓄电池被盗等⑵适用设备1.2G:GRRU、直放站、干线放大器2.3G:BBU、RRU3.WLAN:交换机、AP设备4.GPON:ONU单元5、其他各种低功耗网络设备2.应用方案⑴移动网络RRU设备的直流远供应用方案适用基站场景:城区室外基站(道路、楼顶等)和郊区室外边际基站(野外站、灯杆站、村通等),采用集中BBU池、RRU拉远的网络组网模式。1)直流远供点对点组网说明:远供电源局端设备与BBU设备同基站、机房安装。远供输电线缆建议:城区基站使用复合光缆,郊区边际基站使用铝芯电缆。考虑远端设备的防雷和电源输入接续问题,远端需配置防雷保护器和电源分配器。30 QB-H-007-20111)直流远供星型组网说明:远供电源局端设备与BBU设备同基站、机房安装。远供输电线缆建议:城区基站使用复合光缆,郊区边际基站使用铝芯电缆。远端RRU建议选用交流220V供电输入的设备机型(支持高压直流输入)。考虑远端设备的防雷和电源输入接续问题,远端需配置防雷保护器和电源分配器。30 QB-H-007-20111)直流远供长距离级联组网(高铁沿线、高速公路沿线、隧道等)说明:高铁、高速路沿线多采用多级RRU串联合并构建超级小区覆盖的方案。选取高铁、高速路沿线的宏基站作为远供电源局端站,分别向上行、下行方向的RRU直流远程供电,根据功率和线缆规格,单方向设计RRU站点级联数量应严格控制,不宜大于8个,BBU、传输设备安装在局端站。高铁沿线RRU、直放站等设备建议选用直流48V受电机型,以降低高压接触网磁场干扰。远供输电线缆建议使用铝芯电缆,与光缆同路由,同杆路、管道敷设。30 QB-H-007-20111)直流远供环形组网说明:远供电源局端设备与BBU设备同基站、机房安装。方案采用双路输出环状供电网络。考虑节省建设成本,远端设备建议采用交流220V供电机型(支持高压直流输入)。考虑远供系统局端设备最大输出功率,结合远端站点的功耗,建议单个环的远端设备不大于8个。⑵接入网设备的直流远供应用方案场景:高层住宅小区、办公楼、大型商场、停车场等大客户综合接入网络,通过远供系统同时给远端WLAN交换机及AP、ONU接入设备供电。1)WLAN网络的直流远供组网说明:30 QB-H-007-2011选取附近的宏基站、接入网机房等作为远供电源局端站。考虑节省建设成本,远端设备建议采用交流220V供电机型(支持高压直流输入)。远供输电线缆可选择铝芯电缆或复合光缆,远端电源分配器到交换机设备宜采用复合光缆。从电源分配器到交换机间线路是室内敷设,交换机端可以考虑不配置防雷保护。AP设备建议采用交换机内置POE供电模块供电。1)GPON网络的直流远供组网说明:住宅小区、高层楼宇、城中村构建网络数据覆盖的方案。选取小区内机房作为远供电源局端站,单方向宜设计ONU站点级联数量2~8个。考虑节省建设成本,ONU设备宜采用交流220V供电机型(支持高压直流输入)。考虑远端设备的防雷和电源输入接续问题,远端需配置防雷保护器和防雷分配器。30 QB-H-007-20111)住宅小区、楼宇的综合业务直流远供组网方案说明:住宅小区、楼宇内新建电源机房,新建组合供电系统,配置直流48V电池组,输出直流48VDC和280VDC两组电源,满足机房内设备供电和本住宅小区、楼宇综合业务远供的需求,同时可作为周边站点设备直流远程供电的局端站;BBU、传输设备安装在室分站址内的新建机房;考虑节省建设成本,远端设备宜采用交流220V供电机型(支持高压直流输入);远供输电线缆建议选择复合光缆或铜芯电缆;从电源分配器到RRU、ONU、交换机间线路是室内敷设,可以考虑不配置防雷保护,但室分外引模式远端RRU需配置防雷保护。30 QB-H-007-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