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 MB
  • 137页

db35t 1036-2013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规范

  • 1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27.100F20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1036-2013代替DB35/T1036-2010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规范10kVandbelowtechnicalstandardofbusinessexpansionprojectsforelectricpowercustomer2013-2-20发布2013-5-20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036—2013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则......................................................................................................................................................55供电方案编制.......................................................................................................................................55.1供电方案编制的一般原则............................................................................................................65.2供电方案内容...............................................................................................................................65.3重要电力用户和电力负荷分类.....................................................................................................65.4重要电力用户和电力负荷的电源配置..........................................................................................75.5供电电源点确定的一般原则.........................................................................................................85.6供电电压等级确定的原则............................................................................................................85.7低压电力用户用电容量的确定方法.............................................................................................95.810kV电力用户用电容量的确定方法............................................................................................96接入部分............................................................................................................................................106.1一般规定.....................................................................................................................................106.210kV用户接入方式.....................................................................................................................116.30.4kV及以下用户的接入方式....................................................................................................116.4线路走廊.....................................................................................................................................127受电部分............................................................................................................................................147.1一般规定.....................................................................................................................................147.2电气主接线及运行方式的确定...................................................................................................147.3一般技术要求.............................................................................................................................157.4电房选址要求.............................................................................................................................197.5线路走廊.....................................................................................................................................197.6建筑设计要求.............................................................................................................................208设备选型............................................................................................................................................208.1一般规定.....................................................................................................................................208.2配电变压器.................................................................................................................................218.3高压开关柜.................................................................................................................................218.4环网单元.....................................................................................................................................218.510kV电缆分支箱........................................................................................................................228.6低压开关柜.................................................................................................................................228.7低压电缆分支箱.........................................................................................................................238.8电缆线路.....................................................................................................................................23I DB35/T1036—20138.9架空线路.....................................................................................................................................248.10柱上开关...................................................................................................................................248.1110kV户外隔离开关...................................................................................................................258.1210kV跌落式熔断器...................................................................................................................258.13无功补偿装置...........................................................................................................................259工程检验............................................................................................................................................259.1中间检查.....................................................................................................................................259.2交接试验.....................................................................................................................................269.3竣工检验.....................................................................................................................................269.4住宅类工程检验要求..................................................................................................................26附录A(规范性附录)用词说明.........................................................................................................27附录B(规范性附录)福建省重要电力用户重要等级分类................................................................28附录C(资料性附录)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接入方案典型设计图集.................................30附录D(资料性附录)住宅小区受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43附录E(规范性附录)10kV及以下电能计量技术规范.......................................................................56附录F(规范性附录)数据采集终端,开关终端单元(DTU)技术规范............................................88附录G(规范性附录)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业扩工程交接试验合格数值.........................................94附录H(资料性附录)配电站房及线路验收标准...............................................................................98附录I(资料性附录)工程验收资料................................................................................................117II DB35/T1036—2013前言本标准是根据福建省电力用户业扩工程市场开放的要求,对《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规范》DB35/T1036-2010修订而成的。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修订供电方案编制要求、接入部分、受电部分;整合原接入工程、受电工程部分设备选型要求,并补充内容后,新增第8章“设备选型”;增加住宅类工程检验要求;增加附录F、附录H、附录I。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华东监管局福州监管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建国、李功新、郑佩祥、段志刚、谢志林、詹仁俊、陈斌、强伟、李侃、陈宇飞、翁晓春、黄佳宁、张榕、陈淑芝、陈传晟、邵强、沈梓燊、宋派杰、张愫恒、刘向艳、陈皕晟。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DB35/`T1036-2010III DB35/T1036—2013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业扩工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供电方案编制、接入部分、受电部分、设备选型、工程检验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的业扩工程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047.1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GB3906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623环形混凝土电杆GB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不平衡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J14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DL451循环式远动规约DL/T47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566电压失压计时器技术条件1 DB35/T1036—2013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72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842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DL/T825-2002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JGJ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供电营业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令第8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业扩工程businessexpansionprojectsforelectricpowercustomer是指供电企业为满足用户的用电需要,受理用户新装或增容的用电申请,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办理供电与用电不断扩充的有关业务工作,而必须相应进行的输、配电网新建、扩建、改造项目。3.2接入部分poweraccesspart用户受电装置(用户专用配电室的进线柜、计量柜或变压器)的第一个接线柱和杆上变10kV隔离开关电源侧(不包括隔离开关)至电网同一电压等级公用供电设备之间的工程。3.3受电部分powerreceivingpart用户受电装置(用户专用配电室的进线柜、计量柜或变压器)的第一个接线柱和杆上变10kV隔离开关(包括隔离开关)负荷侧的工程。3.4电网公共连接点dubliccouplingpointofthegrid指用户受电装置通过架空线路或电力电缆线路接入电力网的位置。3.5涉网设备implicationequipmentofthenetwork接入部分工程的电气装置和用户第一个受电装置(用户专用配电室的进线柜、计量柜或变压器)。3.6申请容量applicationcapacity2 DB35/T1036—2013用户为满足用电负荷需求向供电企业申请报装的用电容量,是用户在近期或远期用电可能达到的最大视在(或有功)功率数或受电装置(受电变压器、直供高压电机以及低压用户的用电设备)容量的总和。3.7受电容量powerreceivingcapacity对单电源用户,指该电源供电的主变压器容量(含10kV电机容量)。对双重电源用户,同时供电互为备用时,每路的受电容量为断开10kV母联后该路的主变压器容量(含10kV电机容量);一供一备时,每路的受电容量为该路可能供电的最多的主变压器容量(含10kV电机容量)之和。3.8双重电源duplicatesupply一个负荷的电源是由两个电路提供的,这两个电路就安全供电而言被认为是互相独立的。3.9应急电源emergencypower用作应急供电系统组成部分的电源。3.10备用电源standbyelectricalsource当正常电源断电时,由于非安全原因用来维持电气装置或其某些部分所需的电源。3.11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energysources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布置在电力负荷附近,能源利用效率高并与环境兼容,可提供电、热(冷)的发电装置,如微型燃气轮机、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3.12重要电力用户importantpowerusers重要电力用户是指在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中断供电将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较大政治影响、较大经济损失、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用电单位或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供电场所。3.13电能质量powerqualityofelectricenergysupply供应到用户受电端(即产权分界点处)的电能品质的优劣程度。通常以电压允许偏差、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频率允许偏差等指标来衡量。3.14谐波源harmonicsource3 DB35/T1036—2013向公用电网注入谐波电流或在公用电网中产生谐波电压的电气设备。如:电气机车、电弧炉、整流器、逆变器、变频器、相控的调速和调压装置、弧焊机、感应加热设备、气体放电灯以及有磁饱和现象的机电设备等。3.15供电可靠性区域thereliabilityofpowersupplyarea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地区特征分类定义如下:——市中心区:指市区内人口密集以及行政、经济、商业、交通集中的地区。——市区:城市的建成区及规划区。一般指直辖市和地级市以“区”建制命名的地区。其中,直辖市和地级市的远郊区(即由县改区的)仅统计区政府所在地、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范围。——城镇:县(包括县级市)的城区及工业、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地区;直辖市(由县改区的)的工业、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地区。——农村:城市行政区内除市中心区、市区和城镇以外的其他地区。对于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内的村庄、大片农田、山区、水域等农业负荷,仍按“农村”范围统计。3.16隐蔽工程concealedwork是指被建筑物、构筑物遮掩的工程,具体是指地基、电气管线、供水管线等需要覆盖、掩盖的工程。3.17住宅共用设施设备thepublicfacilitiesofresidence指住宅小区或单幢住宅内,建设费已分摊进住宅销售价格的公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线路、照明、锅炉、暖气线路、煤气线路、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3.18电能计量装置electricenergymeteringdevice为计量电能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包括电能表、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计量屏、柜、箱等。3.19用户变电所customersubstation指由用户负责运行维护的,安装有分配电能作用的高低压配电设备及其配套建筑物(构筑物),统称用户变电所。3.20配电站房station指由供电企业负责运行维护的,安装有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设备及其配套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开闭所、配电站、环网站、配电室、箱式变电站等。3.214 DB35/T1036—2013开闭所MVswitchingstation也称开关站,作为变电站10kV母线的延伸,能实现区域内10kV电能开闭和负荷再分配,具备2路进线,6路及以上出线,10kV母线采用单母分段结构,所内可设配电变压器向就地用户供电,一般按户内方式建设。3.22配电站distributionstation站内有10kV穿越功率,根据需要可配置1路~5路分支出线的户内10kV配电设施,且站内设有配电变压器及低压配电设备向用户供电。3.23环网站ringmainunit采用环网供电结线方式,具备3路~5路进出线的10kV户内外配电设施,站内有穿越功率,不设配电变压器。3.24配电室distributionroom作为10kV户内终端配电点,室内无穿越功率,设置配电变压器向就地到户供电。3.25箱式变cabinet/pad-mounteddistributionsubstation指10kV开关、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开关、计量等共同安装于一个封闭箱体内的户外配电设施;根据不同结构形式分为美式箱变(10kV开关、配电变压器为一体化)和欧式箱变(10kV开关、配电变压器为组装式)。根据环网功能分为环网和终端两种箱式变,环网箱式变等同于配电站,终端箱式变等同于配电室。3.26低压电缆分支箱cablebranchbox可实现低压电缆线路的负荷分配,分为户内型或户外型箱式配电设施。4总则4.1本标准对具体用词进行特别说明,具体要求见附录A。4.2业扩工程的建设应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应与电力网的运行现状、规划建设相结合,与城乡建设发展相结合,与经济发展和配电网现状相结合,建设标准应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宜适度超前。4.3业扩工程的配电设备选型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单项业扩工程中应尽量避免同类设备多种型号混用。4.4用户的自备应急电源、非电性质的应急措施、谐波治理措施应与供用电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同步管理。5 DB35/T1036—20134.5用户的冲击负荷、波动负荷、非对称负荷对供电质量产生影响或对安全运行构成干扰和妨碍时,必须依据GB12326或GB/T15543规定的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消除。4.6重要电力用户应根据需要在地面一层预留外部0.4kV应急供电电源的接口,保证应急供电。5供电方案编制5.1供电方案编制的一般原则编制电力用户业扩工程供电方案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供电方在编制电力用户供电方案时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并根据用户用电性质、用电容量、用电需求、用电负荷重要程度、用户非线性负荷设备种类、用户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电网规划、当地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与用户协商后确定。5.2供电方案内容供电方案内容包括:用户基本信息,供电容量,供电方式,负荷分级,供电电源位置,出线方式,供电线路敷设,供电回路数、走径、跨越,电能计量方式,运行方式,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电能信息采集装置,重要负荷,应急电源配置,调度通信及自动化,非线性负荷治理,产权分界,出资界面,有效期等内容。5.3重要电力用户和电力负荷分类5.3.1重要电力用户分类5.3.1.1根据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和中断供电危害程度,重要电力用户分为特级重要电力用户、一级重要电力用户、二级重要电力用户和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详细分类见附录B。5.3.1.2特级重要用户,是指在管理国家事务中具有特别重要作用,中断供电将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电力用户。5.3.1.3一级重要用户,是指中断供电将可能产生下列后果之一的:a)直接引发人身伤亡的;b)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c)发生中毒、爆炸或火灾的;d)造成重大政治影响的;e)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f)造成较大范围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5.3.1.4二级重要用户,是指中断供电将可能产生下列后果之一的:a)造成较大环境污染的;b)造成较大政治影响的;c)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d)造成一定范围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5.3.1.5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是指需要临时特殊供电保障的电力用户。5.3.1.6除重要电力用户以外的其它用户,统称为普通电力用户。5.3.2电力负荷分类5.3.2.1电力负荷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上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划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5.3.2.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一级负荷:6 DB35/T1036—2013a)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b)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c)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d)建筑高度为100m或三十五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航空障碍照明、走道照明、值班照明、安防系统、电子信息设备机房、客梯、排污泵、生活水泵;e)建筑高度为50m-100m且十九层至三十四层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航空障碍照明、走道照明、值班照明、安防系统、客梯、排污泵、生活水泵。5.3.2.3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设备损坏或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5.3.2.4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二级负荷:a)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b)中断供电将影响较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c)住宅小区内二级负荷主要有:十层至十八层的二类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走道照明、值班照明、安防系统、客梯、排污泵、生活水泵。5.3.2.5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5.4重要电力用户和电力负荷的电源配置5.4.1各级重要电力用户的电源配置5.4.1.1特级重要电力用户具备三路电源(公共电网)供电条件,其中的两路电源应当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当任何两路电源发生故障时,第三路电源能保证独立正常供电。5.4.1.2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具备两路电源(公共电网)供电条件,两路电源应当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能保证独立正常供电。5.4.1.3二级重要电力用户具备双回路(公共电网)供电条件,供电电源可以来自同一个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段。5.4.1.4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按照供电负荷重要性,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通过临时架线等方式具备双回路或两路(公共电网)供电条件;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可以通过租用应急发电车(机)等方式,配置自备应急电源。5.4.1.5重要电力用户应配置自备应急电源,并加强安全使用管理。5.4.1.6普通电力用户电源以电力负荷级别进行配置。5.4.2各级电力负荷的电源配置5.4.2.1一级负荷的供电除由双重电源供电外,应增设用户自备应急电源,并采取措施确保一级负荷供电。5.4.2.2一级负荷的双重电源应能实现自动切换,切换时间应满足一级负荷允许中断供电的要求。5.4.2.3二级负荷的供电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可含用户自备电源),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5.4.2.4具有一级负荷的住宅小区配电站房原则上应采用10kV双重电源(公共电网)供电,提供双重电源的电网公共连接点的电源应来自不同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如确因走廊建设或电网规划原因无法同步完成10kV双重电源建设的,可采取单电源建设的过渡措施,并同步建设自备电源。5.4.2.5住宅小区中的一、二级负荷,除正常供电电源之外还应配备自备发电机等保安电源,并和小区的电源有可靠的连锁,保安电源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管理。5.4.2.6三级负荷可采用单电源供电。7 DB35/T1036—20135.5供电电源点确定的一般原则5.5.1电源点应具备足够的供电能力,能提供合格的电能质量,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在选择电源点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确保电网和用户端受电装置的安全运行。5.5.2对多个可选的电源点,可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5.3根据用户的负荷性质和用电需求,确定电源点的回路数和种类。5.5.4根据城市地形、地貌和城市道路规划要求,就近选择电源点,由规划部门审批路径时同时确定电缆或架空方式供电。电源路径应短捷顺直,减少与道路交叉,避免近电远供、迂回供电。5.5.5用户受电变压器或住宅小区总容量在600kVA及以下时,可就近接入电网公共连接点。5.5.6用户受电变压器或住宅小区总容量在600kVA~5000kVA(含5000kVA)之间时,应接入电缆干线、开闭所、环网站等电网公共连接点。农村地区和非缆化城网可根据当地电网情况,T接架空电网公共连接点。5.5.7用户受电变压器总容量在5000kVA以上的,应综合考虑客户申请容量、用电设备总容量,并结合生产特性兼顾主要用电设备同时率、同时系数等因素,并根据当地电网情况,经论证后确定是否接入变电站出线间隔或接入电网其它公共连接点。5.5.8住宅小区受电工程的接入系统部分应根据当地城市规划或配网规划选用电缆或架空方式供电,对于根据规划需采用电缆方式供电而暂时因客观原因无法采用电缆方式供电的,也应按电缆方式设计并预留接入点,同时采取临时接入方案。5.6供电电压等级确定的原则5.6.1总则对用户供电电压,应根据用电容量、用电设备特性、供电距离、供电线路的回路数、当地公共电网现状、通道等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发展规划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6.2220V/380V电压等级5.6.2.1用户单相用电设备总容量在12kW及以下时可采用低压220V供电。5.6.2.2用户用电设备总容量在100kW及以下或用户受电容量需用变压器在50kVA及以下者,可采用低压三相四线制供电,特殊情况也可采用10kV供电。5.6.2.3用电负荷密度较高的地区,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低压供电的技术经济性明显优于10kV供电时,低压供电的容量可适当提高。5.6.2.4住宅小区中住宅楼、商业服务网点、独立供电的车库及杂物间等由小区公用变供电,在末端采用一户一表集中表箱供电。5.6.2.5对于地下室照明、抽水、电梯、公共景观及消防等住宅共用设施设备由小区公用变供电,计量装置宜设于独立配电室内。5.6.2.6住宅小区内同一用电性质、集中用电,用电总量在250kW以下的应结合配电室设计、建设,加大配电室变压器的容量,由配电室低压供电,用电总量测算标准应不低于5.7.1.1的要求。25.6.2.7住宅小区内同一用电性质、集中用电,用电总量在250kW及以上的、商业面积2000mm及以上,建设单位应自留这部分用电设施用地,不纳入小区配电室用地范畴内,由小区内配电室高压供电,其中用电总量测算标准应不低于5.7.1.1的要求。5.6.310kV电压等级5.6.3.1用户受电变压器总容量在50kVA~10MVA时(含10MVA),宜采用10kV供电,无35kV电压等级地区,10kV供电容量可扩大至15MVA。8 DB35/T1036—20135.6.3.2用户申请容量超过15MVA,应综合考虑客户申请容量、用电设备总容量,并结合生产特性兼顾主要用电设备同时率、同时系数等因素,并根据当地电网情况,经论证后确定采用110kV电压等级供电或采用10kV多回路供电,10kV电压等级供电容量不应超过40MVA。5.6.4非线性负荷用户对非线性负荷用户(特别是电弧炉项目、化工整流项目、电气化铁路、地铁等用户)应根据接入系统设计评审意见确定供电电压等级。5.6.5临时供电基建施工、市政建设、抗旱打井、防汛排涝、抢险救灾、集会演出等非永久性用电,可实施临时供电。具体供电电压等级取决于用电容量和当地的供电条件。5.7低压电力用户用电容量的确定方法5.7.1住宅小区内低压电力用户5.7.1.1用电容量按以下原则确定:222a)建筑面积60m及以下的住宅,基本配置容量每户4kW;建筑面积60m以上、100m及以下的住22宅,基本配置容量每户6kW;建筑面积100m以上、140m及以下的住宅,基本配置容量每户8kW;222建筑面积140m以上的住宅,每增加40m,增配2kW;住宅小区公建设施原则按40W/m配置;b)别墅、低密度联排高档住宅可按实际需要确定用电容量,但不应低于1)中的标准;c)住宅小区内配套办公场所可按实际需要容量确定用电容量,实际需要不明确时,可采用负荷密2度法计算,负荷密度取值(60~100)W/m,需要系数取0.7~0.8;d)住宅区内商场、店面、会所等可按实际需要容量确定用电容量,实际需要不明确时,可采用负2荷密度法计算,负荷密度取值(100~120)W/m,需要系数取0.85~0.9;e)计算低压总负荷时,不应考虑消防负荷。但当消防用电的计算有功功率大于火灾时可能同时切除的一般电力、照明负荷的计算有功功率时,计算负荷应按未切除的一般电力、照明负荷加上消防负荷计算低压总的设备容量。5.7.1.2住宅各级负荷计算,宜采用需要系数法,需要系数可根据接在同一相电源上的户数选取,需要系数推荐值见表1。表1需要系数推荐值同一相户数361014182225101200以上需要系数10.730.580.470.440.420.40.350.30注1:住宅内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按0.9计算;注2:变压器容量根据负荷测算结果配置,并考虑一定的配变负载率,负载率一般取0.8。5.7.2非住宅低压电力用户非住宅小区低压电力用户用电容量即为该户接装在电能计量装置内的所有需用设备计算容量(kW)的总和。5.810kV电力用户用电容量的确定方法5.8.1一般规定9 DB35/T1036—20135.8.1.1用户办理申请用电手续时,应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该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总体规划,依照本期、近期(1~5年)、远期(5年以上)等各期的用电容量确定该工程建设项目总用电容量。5.8.1.2在总体供电方案的框架下,按照用户申请的本期和近期用电(申请)容量确定接入部分的供电方案。供电方案中所确定供电电源点的建设和接入工程,应一次性建设,并留有远期用户用电发展的余地。5.8.1.3用户受电工程可按工程建设进度分期建设。5.8.210kV电力用户的用电容量10kV电力用户的用电容量即为该户接装在与10kV供电系统直接联系的所有变压器、高压电机等用电设备容量的总和。5.8.3电力用户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确定5.8.3.1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应根据用户重要性程度、用电性质、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5.8.3.2住宅小区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较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内的公用变压器应遵循小容量、多布点、靠近负荷中心的原则进行配置,小区配电站房内变压器容量和台数,应按实际需要设置。当终期容量在630kVA及以上时,宜设两台或两台以上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的单台容量选择最大不应超过630kVA,干式变压器的单台容量选择不超过800kVA,单个配电站房变压器台数不超过4台。5.8.3.3非住宅小区变压器台数的确定:a)应满足用电负荷对可靠性的要求。对于重要电力用户或有一级负荷的用户,应选择两台或多台变压器供电;b)对季节性负荷或昼夜负荷变化较大的用户,宜采用经济的运行方式,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选择两台或多台变压器供电。5.8.3.4非住宅小区变压器容量的确定:a)装单台变压器时,其额定容量SN应能满足全部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SC,考虑负荷发展应留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并考虑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即SN≥(1.15~1.4)SC;b)装有两台及以上变压器时,当断开一台,其余变压器的容量应满足全部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的用电;c)变电所中单台变压器(低压为0.4kV)的容量不宜大于1250kVA。当用电设备容量较大、负荷集中且运行合理时,可选用较大容量的变压器;d)柱上油浸式变压器的单台容量不应超过400kVA。预装式箱式变单台容量不应超过800kVA。6接入部分6.1一般规定6.1.1受电工程接入部分的设计,应以经供电方与用户协商确定的供电方案为依据,并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6.1.2受电工程接入部分建设应符合当地配电网规划要求,建设时可结合周边供电区域的负荷预测,在用户建筑物内设置公用配电站房。6.1.3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或用电负荷较大的用户及繁华地区、街道狭窄地区原则上应按城市规划要求采用电缆线路接入。10 DB35/T1036—20136.1.4杆(塔)的选型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杆(塔)的设计应考虑到配网发展的分支线和配电变压器的T接,并有利于带电作业。6.1.5架空线路的接入,装设分界开关或刀闸的电杆一般应设置在电网公共连接点,杆(塔)的设计施工及与各类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DL/T5220—2005规定。6.1.6电缆管沟的修建,应按终期规模一次建设。电力电缆不得采用架空敷设。6.1.7架空线路的10kV双重电源、三电源用户,其供电电源不宜取自同杆架设的双回路、三回路。6.1.8住宅小区的lOkV外部供电线路应根据当地城市规划或配网规划选用电缆或架空方式供电。对于根据规划需采用电缆方式供电而暂时因客观原因无法采用电缆方式供电的,也应按电缆方式设计并预留接入点,同时采取临时接入方案。电缆通道预留管数依据供电方案进行确定。6.1.9配电站房、专用变电所的电缆通道应严格分开。电力电缆沿沟敷设时,高低压电缆管沟可以同沟同井敷设,电力电缆采用穿管敷设时,应采用φ150管材。电缆路径应有明确的标示。6.1.10电缆敷设应根据通讯需求预埋电力通讯管道,通讯管道原则上埋在靠近建筑物侧的最上面。公变出线与表下线路通道、强电与其它弱电的电缆通道均应严格分开。6.1.11分布式电源可就近接入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要考虑系统短路电流水平、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配置继电保护装置,确保电能质量、人身和设备安全。6.210kV用户接入方式6.2.1电缆进线方式:a)对变压器容量为80kVA~5000kVA(含5000kVA)的用户变电所,若采用电缆线路接入方式,应接入开闭所的10kV开关柜或配电站、环网站的10kV环网柜等电网公共连接点;b)对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以上的用户变电所,原则上应接入变电站的10kV开关柜。6.2.2架空进线方式:a)对变压器容量为80kVA以上、630kVA以下的用户变电所,若采用架空线路接入方式,应在接入点装设过电流闭锁型带接地保护负荷开关(简称柱上分界负荷开关)。b)对变压器容量为630kVA及以上的用户变电所,应在接入点装设过电流闭锁型带接地保护断路器(简称柱上分界断路器)。c)接入方式典型设计方案图见附录C。6.2.3通过电力系统变电站10kV专线间隔接入的用户,其接入间隔的建设标准应符合该变电站的建设要求,间隔设置原则上应采用与变电站现有设备相同型号、相同厂家产品,各元件应按系统短路容量进行校验。6.30.4kV及以下用户的接入方式6.3.10.4kV及以下用户的接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a)通过10kV配电站房的低压出线断路器,采用电缆接入;b)通过低压电缆分支箱出线断路器或熔断器采用电缆接入;c)通过低压架空线,采用架空或电缆方式接入。d)接入方式典型设计方案图见附录C。6.3.20.4kV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50m。经核算能确保满足居民用电电压质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低压供电半径。只有经计算负荷满载时最末端用户的电压降、以及负荷轻载时最近端用户的电压偏差均符合国家标准时,低压供电半径才可适当延长。住宅小区内的负荷,为公共服务设施供电的低压线路不应与为住宅供电的低压线路共用一路。6.3.3低压电缆分支箱的设置和接入应符合下列规定:a)装设在用电负荷中心的位置;11 DB35/T1036—2013b)住宅楼采用经低压电缆分支箱向集中表箱放射式供电的接入方式;c)分支箱内应预留1~2个备用间隔;d)通过电缆接入时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采取管、沟敷设方式,不宜直埋。进住宅单元时应设转角手井。穿越道路时应采取加固等保护措施,敷设应避免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6.3.4采用架空接入的接户线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采用低压交联聚乙烯铜芯绝缘导线;b)第一支持物离地面高度不高于4m,不低于3m,在主要街道不应低于3.5m,在特殊情况下最低不应低于2.5m,否则应采取加高措施;c)接户线不宜由变压器构架两侧顺线路的方向直接引出。6.4线路走廊6.4.1架空线路6.4.1.1架空线路路径的选择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6.4.1.2配电线路的路径,应与城镇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协调,线路杆(塔)位置应与城镇环境美化相适应。6.4.1.3配电线路路径和杆位的选择在地质情况稳定、不易遭受雷击及台风袭击的地方,且应避开低洼地、易冲刷地带和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其他地段。6.4.1.4乡镇地区配电线路路径应与道路、河道、灌渠相协调,不占或少占农田。6.4.1.5配电线路应避开储存易燃、易爆物的仓库区区域,配电线路与有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和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6.4.1.610kV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规格化。6.4.1.7新建线路应使用绝缘导线,并在适当位置装设接地环,变电站出线2km必须全绝缘化。6.4.1.8绝缘导线线路应配套采取防止雷击断线的措施,绝缘水平按15kV考虑。在易遭雷击或大档距跨越的局部线路可采用钢芯铝绞线,当采用钢芯铝绞线时,绝缘水平按20kV考虑。6.4.1.9无建筑物屏蔽的10kV绝缘线路在多雷地区应逐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雷击断线,具体措施包括:安装带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或防雷金具等。6.4.1.1010kV架空绝缘线路除接地环外,宜对柱上变压器、柱上开关、避雷器和电缆终端的接线端子、导线线夹等进行绝缘封闭,逐步实现线路的全绝缘化。6.4.1.1110kV架空线路一般选用12m或15m钢筋混凝土电杆。低压线路一般采用不低于12m的水泥电杆。路边电杆不宜采用预应力型混凝土电杆,防止车撞脆断。6.4.1.1210kV架空线路宜采用节能型铝合金线夹。导线承力接续宜采用对接液压型接续管,导线非承力接续宜采用液压型导线接续线夹或其他连接可靠线夹,设备连接宜采用液压型接线端子。6.4.1.13供配电设施应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以简化设计、施工方案,缩短建设周期,方便运行维护,降低运行维护成本。6.4.1.14各地区在开展设计标准化的同时,应结合实际,开展差异化设计,以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恶劣运行环境的影响:a)对主干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等重要设施的跨越应采用独立耐张段;b)通过覆冰地区的重要线路应采取防冰措施;c)沿海、盐雾地区应采用耐腐蚀导、地线,土壤腐蚀严重地区应采用铜质材料接地网。6.4.1.15架空线路的设计(线间距离、排列方式等)、施工(杆上配电设备的安装)要为实施配电网的的不停电作业创造条件。26.4.1.16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JKYJ系列交联聚乙烯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得小于10mm。12 DB35/T1036—20136.4.2电缆线路6.4.2.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b)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c)应便于敷设、维护;d)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6.4.2.2电缆线路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应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且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认可。小区内的高压电缆走廊应考虑与临近道路或住宅小区等建筑之间的连接电缆走廊。6.4.2.3电缆敷设路径应综合考虑路径长度、施工、运行和维修方便等因素,统筹兼顾,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6.4.2.4电缆引出地面应穿套敷设,不得裸露。电缆进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堵,管子应密封。6.4.2.5供敷设电缆用的土建设施宜按电网远景规划并预留适当裕度一次建成。6.4.2.6供敷设电缆用的地下设施或直埋敷设的电缆不应平行设于其他管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6.4.2.7电缆沟、工井支架必须采用热镀锌。电缆沟、工井的沟壁、盖板及其材质构成,应满足可能承受荷载和适合环境耐久的要求。可开启的沟盖板单块重量不宜超过50kg。6.4.2.8电缆埋管应采用电力专用排管,管顶应与其他地下管线应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埋置深度应不小于0.5m,排管之间需填细沙水夯实,电缆保护管必须是内壁光滑无毛刺,每隔50~60m设立工作井,电缆中间接头应设接头井,井盖采用防盗盖板,并有明显的电力标志。6.4.2.9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布置热力管道,严禁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穿越。6.4.2.10电缆与电缆、管道、道路、构筑物等之间的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GB50217的规定。6.4.2.11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以及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6.4.2.12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采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采用直埋;b)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c)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内,不得采用直埋。6.4.2.13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护的电缆,以及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b)地下电缆通过构筑物、建筑物、广场的区段,以及电缆敷设在规划中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采用穿管;c)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时,可采用穿管。6.4.2.14下列场所宜采用浅槽敷设方式:a)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b)通道中电力电缆数量较少,且在不经常有载重车通过的户外配电装置等场所。6.4.2.15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化学腐蚀液体或高温熔化金属溢流的场所,或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不得采用电缆沟;b)经常有工业水溢流、可燃粉尘弥漫的厂房内,不应采用电缆沟;13 DB35/T1036—2013c)在厂区、建筑物内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但不需要采用隧道,城镇人行道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同时不属于上述情况时,宜采用电缆沟;d)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用埋砂敷设的电缆沟。6.4.2.16电缆隧道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多,电缆沟不足以容纳时应采用隧道;b)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且位于有腐蚀性液体或经常有地面水流溢的场所,以及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采用隧道;c)受城镇地下通道条件限制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下,与较多电缆沿同一路径有非高温的水、气和通讯电缆管线共同配置时,可在公用性隧道中敷设电缆。6.4.2.17在地下室水平敷设电缆时,应使用防火阻燃型电缆桥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应小于40%;桥架距离地面的高度通道处应不低于2.5m。6.4.2.18垂直走向的电缆,宜沿墙、柱敷设;当数量较多时,应采用竖井。6.4.2.19强电井应独立设置。当电表箱表前主干线须进入电缆强电井时,强电井应每层设置防火防水封堵。强电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符合防火规范。强电井设置在电梯前室或公共走道位置的,应增设防水门坎,高300mm,以防止公共场所打扫或冲洗地坪时,有水溢入井内,造成漏电事故,分户门应安装门锁。竖井大小除满足布线间隔及电表箱、分支箱布置所必须尺寸外,竖井净深应不小于600mm,设备箱体前应留有不小于800mm的操作、维护距离,并保证箱门能在不小于90°的范围内自由开启和关闭。禁止不相关的管道在强电井内通过(电表箱、分支箱具体尺寸参照典型设计标准尺寸)。6.4.2.20电缆数量较多的控制室、继电保护室等处,宜在其下部设置电缆夹层。电缆数量较少时,也可采用有活动盖板的电缆层。6.4.2.21通过河流、水库的电缆,无条件利用桥梁、堤坝敷设时,可采取水下敷设。6.4.2.22为了便于日常管理,电缆拐弯处、中间接头处宜设置相应的电子标识器或其它标识。6.4.2.23各种电缆敷设方式的建设标准应符合GB50217的规定。6.4.2.24供敷设电缆用的土建设施应按GB50217的规定做好防火措施。7受电部分7.1一般规定7.1.1受电工程受电部分设计,应以供电方与用户协商确定的供电方案为依据,并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7.1.2为防止在电网停电时用户自备电源向电网倒送电,用户端应配备自动或手动转换开关,实现自备电源和电网之间的闭锁和互投。7.1.3受电变压器容量在315kVA及以上的永久性用电用户一般采用高供高量方式;受电变压器容量在315kVA以下的电力用户可采用高供低量方式。7.2电气主接线及运行方式的确定7.2.1基本原则确定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原则:a)根据进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b)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c)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条件下,宜减少电压等级和简化接线。14 DB35/T1036—20137.2.2用户电气主接线7.2.2.1用户电气主接线的主要形式有:桥形接线、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线路变压器组。7.2.2.2具有10kV双重电源供电的一级负荷用户,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当用电容量在500kVA及以下时,10kV可采用单母线接线,0.4kV侧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7.2.2.3具有两回线路10kV供电的二级负荷用户,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或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当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0.4kV侧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7.2.2.4单回线路供电的三级负荷用户,其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或线路变压器组接线。7.2.2.5有功率穿越的配电站房10kV开关柜不应设备自投;10kV双重电源用户专用电房和供高层住宅使用的配电室,可在10kV侧设备自投。7.2.2.6当住宅小区内配备自备发电机,一、二级负荷宜在低压侧装设备自投。7.2.3重要用户运行方式7.2.3.1特级重要用户可采用两路运行、一路热备用运行方式。7.2.3.2一级重要用户可采用以下运行方式:a)两回及以上进线同时运行互为备用。b)一回进线主供、另一回路热备用。7.2.3.3二级重要用户可采用以下运行方式:a)两回及以上进线同时运行。b)一回进线主供、另一回路冷备用。7.2.3.4不允许出现10kV侧合环运行的方式。7.2.3.5运行方式应服从供电企业电力调度安排。7.2.3.6住宅小区受电工程典型设计方案见附录D。7.3一般技术要求7.3.1电能质量7.3.1.1非线性负荷设备的主要种类:a)换流和整流装置,包括电气化铁路、电车整流装置、动力蓄电池用的充电设备等;b)冶金部门的轧钢机、感应炉和电弧炉;c)电解槽和电解化工设备;d)大容量电弧焊机;e)变频装置;f)其他大容量冲击设备的非线性负荷。7.3.1.2非线性负荷的大用户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非线性负荷设备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评估报告(其中大容量非线性用户,须提供省级及以上专业机构出具的电能质量评估报告),其他电压等级由当地电力部门自行负责确认。7.3.1.3用户负荷注入公用电网连接点的谐波电压限值及谐波电流允许值应符合GB/T14549的限值。7.3.1.4用户的冲击性负荷产生的电压波动允许值,应符合GB12326的限值。7.3.1.5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运、同步达标”的原则,在供电方案中,明确要求用户应采取治理污染电能质量措施并应达到国家标准。7.3.2无功补偿15 DB35/T1036—20137.3.2.1无功电力应分层分区、就地平衡,100kVA及以上10kV供电的电力用户,在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5:其他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趸购转售电企业,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0;农业用电用功率因素不宜低于0.85。7.3.2.2无功补偿装置一般设置在变压器低压侧,采用成套装置。7.3.2.3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控制装置应以电压为约束条件,根据无功功率(或无功电流)进行分组自动投切,无投切振荡,无补偿呆区,防止在低谷负荷时向系统倒送无功。7.3.2.4电容器的安装容量,应根据用户的自然功率因数计算后确定。当不具备设计计算条件时,按照变压器容量的20%~30%确定。7.3.2.510kV侧每段母线的电容器装置不宜装设在同一电容器室内。7.3.2.60.4kV~10kV电容器应装设抑制谐波或涌流的装置。高压电容器组宜根据预期的涌流采取相应的限流措施。低压电容器组宜加大投切容量且采用专用投切器件。在受谐波量较大的用电设备影响的线路上装设电容器组时,宜串联电抗器。7.3.2.7低功率因数的配电室、箱式变压器和杆上变压器应在低压侧集中安装可自动投切的电容补偿,变压器低压侧按照配变容量的20%~30%安装。7.3.2.8在三相不平衡的居民住宅及其它场所,宜采用分相补偿或混合补偿方式。当采用混合补偿时,分相补偿容量不小于总补偿容量的30%。7.3.2.90.4kV电容器装置采用半导体开关电器、复合开关电器,或采用干式智能电容器,具有过零自动投切功能的分相补偿或混合补偿方式,并应符合DL/T842的规定。7.3.3继电保护7.3.3.1继电保护设置的基本原则:a)用户变电所(含用户自建移交供电部门维护的变电所,下同)中的电力设备和线路,应装设反应短路故障和异常运行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电源侧进线保护配置应满足电网各级保护配合要求;b)用户变电所中的电力设备和线路的继电保护应有主保护、后备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必要时可增设辅助保护;c)10kV断路器柜宜采用数字型继电保护装置,其电子元器件、组建及整机应符合国家标准、部颁标注及行业标准,具有可靠性、互换性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7.3.3.2保护方式配置要求如下:a)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置应符合GB/T50062、GB/T14285的规定。b)10kV进线装设速断或延时速断﹑过电流保护。对小电阻接地系统,宜装设零序方向保护。7.3.3.3主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容量在400kVA及以上车间内油浸变压器和800kVA及以上油浸变压器,均应装设瓦斯保护。其余非电量保护按照变压器厂家要求配置。b)干式变压器应采用温度保护。c)电压在10kV及以下、容量在100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采用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分别做为变压器主保护和后备保护。d)在同一配电站房内加装高压开关柜,宜采用原有同一型号的微机保护装置。7.3.4电能计量7.3.4.1电能计量点电能计量点应设置在供电设施与受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如产权分界处不适宜装设计量装置的,对专线供电的10kV用户,可在供电变压器出口装表计量;对公用线路供电的10kV用户,可在用户受电装置16 DB35/T1036—2013的0.4kV侧计量。当电能计量装置不安装在产权分界处时,线路损耗须由产权所有者负担;当电能计量装置不安装在产权分界处且供电方式由高供高量改成高供低量时,线路与变压器损耗的有功与无功电量均须由产权所有者负担。在计算用户基本电费(按最大需量计收时)、电度电费及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时,应将上述损耗电量计算在内。7.3.4.2电能计量方式电能计量方式如下:a)低压单相供电的用户,负荷电流为60A及以下时,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宜采用直接接入式;负荷电流为60A以上时,宜采用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低压三相供电的用户,负荷电流为40A及以下时,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宜采用直接接入式;负荷电流为40A以上时,宜采用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b)10kV供电的用户,宜在高压侧计量。但对10kV供电的永久性用电受电变压器容量在315kVA以下(不含315kVA)或临时用电受电变压器容量在500kVA以下(不含500kVA),10kV侧计量确有困难的,可在低压侧计量,即采用高供低量方式;c)有两路及以上线路分别来自不同供电点或有多个受电点的用户,应分别装设电能计量装置;d)用户一个受电点内不同电价类别的用电,应分别装设计费电能计量装置。但在用户受电点内难以按电价类别分别装设用电计量装置时,经批准可装设总的用电计量装置,然后按其不同电价类别的用电设备容量的比例或实际可能的用电量,确定不同电价类别用电量的比例或定量进行计算,分别计价;e)送、受电量的地方电网和有自备电厂的用户,应在并网点上装设送、受电电能计量装置。7.3.4.3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接入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采用三相三线接线方式,其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应采用四线连接;接入中性点非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采用三相四线接线方式,其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应采用六线连接。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设计及技术要求见附录E。7.3.4.4居民用电集中装表电能计量箱7.3.4.4.1居民住宅用电宜采用一户一表计量方式。7.3.4.4.2多层表箱宜集中安装在1层至2层的电表间、楼道间或竖井内,高层住宅宜3层集中装表。楼道间或竖井内装表空间应根据当地供电部门对计量表箱、低压电缆分支箱、电缆进出线桥架的安装要求及集中表位数量,尺寸应参照电能计量箱典型设计方案图D9-D14的要求设计,在表箱前必须预留不小于800mm的操作维护距离,表箱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范围内自由开启和关闭,严禁表箱安装在电缆桥架上。7.3.4.4.3单户住宅(含别墅)用电,应采用单户表箱。表箱宜安装在户外,便于抄表和维护,应具有防雨和防阳光直射计量表计等防护措施,以减少表计的故障发生,延长表计的使用年限。7.3.4.4.4导线保护管应进入表箱内,保护导线不受损坏。7.3.4.4.5表箱之间供电电源,可通过加装低压电缆分支箱方式连接,不允许在表箱之间串接。7.3.4.4.6其它的技术要求见附录E。7.3.5用电信息采集终端7.3.5.1专变受电设施应装设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设备,且必须满足应控负荷及控制轮次或监视负荷的需要。17 DB35/T1036—20137.3.5.2综合配电箱和住宅小区内配电站房的低压柜,应根据线损管理的要求在电气低压侧安装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有关关口计量技术要求。7.3.5.3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安装规范的要求见附录F。7.3.6用户应急电源7.3.6.1应急电源配置原则依据《供电营业规则》的规定,用户需要备用、应急电源时,供电企业应按其负荷重要性、用电容量和供电的可能性,与用户协商确定。用户重要负荷的应急电源,可由供电企业提供,也可由用户自备。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急电源应由用户自备:a)在电力系统瓦解或不可抗力造成供电中断时,仍需保证供电的;b)用户自备电源比从电力系统供给更为经济合理的;c)重要电力用户应配置自备应急电源;d)一级负荷的用户应增设自备应急电源,二级负荷的在市电没有提供应急电源的情况下用户应配置自备应急电源。e)供电企业向有重要负荷的用户提供的应急电源,应符合独立电源的条件。有重要负荷的用户在取得供电企业供给的应急电源的同时,还应有非电性质的保安措施,以满足安全的需要。7.3.6.2自备应急电源配置7.3.6.2.1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的一般原则为: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容量标准必须达到重要负荷的120%;自备应急电源启动时间应满足安全要求;自备应急电源与电网电源之间应装设可靠的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防止倒送电。7.3.6.2.2自备应急电源的种类包括: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UPS不间断供应电源、蓄电池、干电池和其它新型自备应急电源技术(设备)。7.3.6.2.3自备应急电源的选择,当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15s以上的供电,可选用快速自启动的发电机组;当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毫秒级的供电,可选用蓄电池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蓄电池机械贮能电机型不间断供电装置或柴油机不间断供电装置。7.3.6.2.4自备应急电源工作的时间应按用户生产技术上要求的停车时间考虑。当与自动启动的发电机组配合使用时,不宜少于10分钟。7.3.6.3自动投入装置7.3.6.3.1应急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应具有保护动作及手动分闸闭锁的功能。7.3.6.3.210kV侧进线断路器处,不宜装设自动投入装置。7.3.6.3.30.4kV侧,采用具有故障闭锁的“自投不自复”﹑“手投手复”的切换方式,不采用“自投自复”的切换方式。7.3.6.3.4一级负荷用户,宜在变压器低压侧的分段开关处,装设自动投入装置。其它负荷性质用户,不宜装设自动投入装置。7.3.6.4通信和调度7.3.6.4.110kV及以下供电、用电容量不足8000kVA且有调度关系的用户,可利用电能量采集系统采集用户端的电流、电压及负荷等相关信息,配置专用通讯市话与调度部门进行联络。7.3.6.4.2其他用户应配置专用通讯市话与当地供电公司进行联络。7.3.6.4.3需要实行电力调度管理的用户:a)受电电压在10kV及以上的专线供电用户;18 DB35/T1036—2013b)有多电源供电、受电装置的容量较大且内部接线复杂的用户;c)有两回路及以上线路供电,并有并路倒闸操作的用户;d)有自备电厂并网的用户;e)重要用户或对供电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户等。7.4电房选址要求7.4.1省市机关、防灾救灾、电力调度、交通指挥、电信枢纽、广播、电视、气象、金融、计算机信息、医疗等重要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的设计,要确保在城市超设防标准情况下的应急防涝排涝能力;其变配电所用房、备用发电机房应设置在地面一层及一层以上(取20年一遇的内涝水位与主体建筑物的设计基准大者)。7.4.2开闭所、配电站(室)、环网站等10kV公共网络干线节点设备应设置在地面一层及一层以上(取20年一遇的内涝水位与主体建筑物的设计基准大者)便于线路进出的地方,并结合配网规划及用户管综规划安排。7.4.3高层建筑变配电用房、备用发电机房条件许可情况下,也应尽量设置在地面一层或一层以上。7.4.4一般建筑物地下室的变配电所、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不得设置在地下二层以下。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7.4.5当配电站房位于地下一层时,配电站房所在平面应高于地下一层的正常标高,电缆进出口应按终期进出线规模进行防水封堵,配站房门应根据防火等级采用乙级以上的防火门,门宽和高应考虑设备运输需要,配站房前应考虑设备二次搬运通道,配站房位置不应设在卫生间、浴室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和上述场所相贴邻。7.4.6配电站房做好防水、排水及防潮措施,集水坑应配置潜污泵,并考虑一用一备,配电房梁下净高宜达到3.9m。7.4.7低洼地带设置在地面以上的供配电设施,设备基础应考虑抬高措施,同时采取可靠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淹没供配电设施。7.4.8住宅小区内的供配电设施选址和设计应满足噪音等环保方面要求,变压器室建设在主体建筑内时不应设置在居民住宅正下方,应与居民住宅相隔一层高,若无法满足要求,变压器室内应有有效降噪消声措施。并经过环保验收达标方可正式投运。a)住宅小区内无商业网点及其它公用设施的,永久性供电设施按下列规范设置:22b)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在13000m及以下的,应留有配电室位置,配电室的建筑面积为60m~290m。22c)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在13000m~25000m的,应留有小区配电室位置,配电室的建筑面积为2290m~130m。22d)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在25000m~40000m的,应留开闭所兼配电室位置,开闭所兼配电室的22建筑面积为130m~160m。22e)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在40000m以上的,应留一座开闭所位置,开闭所的建筑面积60m~902m,配电室的座数和建筑面积按本条(b)至(d)项规定确定。7.5线路走廊7.5.1为避免电缆的迂回,避免占用主干电缆通道,小区内的高压电缆走廊应考虑与临近道路或住宅小区等建筑之间的直接电缆走廊,设置2个方向及以上的通道。7.5.2高低压电缆走廊应根据规划及最终电缆数量确定建设规模,一次建成。7.5.3电缆管道与其他管线的间距需满足相关规程要求。19 DB35/T1036—20137.5.4高层住宅楼内的低压电缆、低压预分支电缆或母线槽应在电气竖井内敷设,电气竖井应专用并分层隔离。7.5.5电缆的敷设方式可采用电缆沟、电缆排管或桥架等方式,并设置必要的手孔或工井,同时还应按规定设置必要的标识桩。7.5.6电缆排管不应设在住宅楼下方。7.5.7穿越住宅小区车辆道路、停车场等区域,应采用抗压力保护管。其它区域应采用非金属保护管,上部敷设水泥盖板。7.5.8电缆中间接头处应设置中间井。7.5.9在集中敷设地区应视现场实际情况多敷设实际使用管数20%(最低不少于2孔)的保护管,作为事故备用孔。7.5.10电缆排管建设时应同时考虑通信光缆的通道要求。7.5.11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电缆井的两端,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及起止地点。7.5.12电缆路径上应设立明显标志,采用多种形式的标志标明下有电缆管道,标志应与小区环境协调。7.6建筑设计要求7.6.1环境要求7.6.1.1独立设置的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其外观造型、建筑风格、建筑细节、建筑色彩和其外立面主要材质应与周围环境统一协调,融入整体环境中。7.6.1.2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的进出电缆管线应隐蔽设置。7.6.2照明要求7.6.2.1照明电源电压采用220V低压电源。7.6.2.2配电室内设备的正上方,不应布置灯具和明敷线路。操作走廊的灯具距地面高度应大于3.0m。7.6.2.3每个站(室)配置一套事故照明装置。7.6.3其他要求设置在超高层建筑中上部的配电室,应充分考虑相应电气设备的水平、垂直运输通道及对楼面荷载的要求。8设备选型8.1一般规定8.1.1配电网设备选型和配置应根据地区规划、经济发展和运行环境等要求,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差异化选配。按各地区对于可靠性的不同需求,市中心区入网设备应选用技术性能先进、经济性合理、可靠耐用、少维护的电气设备,市区、城镇入网设备应选用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厂家生产的技术性能先进、经济性合理、可靠耐用、维护周期长的电气设备。一类高层建筑、位于地下室的配电站房设备选型参照市中心区的选型要求。8.1.2配电网设备选型和配置应遵循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符合标准规范,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采用技术成熟、少维护或免维护、节能环保的通用设备。8.1.3配电网设备选型和配置应利于改造实现目标网架,提高抵御自然、外力灾害的能力,宜便于应急电源接入并与环境相协调。20 DB35/T1036—20138.1.4配电网设备选型和配置应适应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要求,在配电自动化规划和实施区域内,应同步建设配电自动化设施。8.1.5一般电力用户设备选型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重要电力用户设备选型应高于行业标准的要求。8.2配电变压器8.2.1柱上变压器、独立建筑配电室内的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变压器宜选用11型及以上系列低损耗油浸全密封变压器。8.2.2柱上变压器宜设于低压负荷中心,三相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400kVA,单相变压器容量最大不超过100kVA。8.2.3楼内配电室宜选用10型及以上系列低损耗干式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大于800kVA,应采取减振、降噪、屏蔽等措施,并满足防火、防水、防小动物等要求。干式变压器应配备温控器和风机。8.2.4当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保护变压器时,干式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应大于1000kVA;油浸式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大于630kVA。8.2.5乡镇、农村等非噪声敏感供电区域,对于平均负载率低、轻(空)载运行时间长的用电负荷,应优先采用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供电。8.2.6配电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宜采用D,yn11。8.2.7偏僻区域变压器等配电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8.2.8市中心区有环保噪声要求的可选用非燃油变压器。8.3高压开关柜8.3.1开闭所和配电站(室)高压开关柜宜选用移开式开关柜(内配真空断路器、真空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8.3.2安装在开闭所内的移开式开关柜配真空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具备手动和电动操作功能,配置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并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接口要求;站用变柜宜选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弹簧操作机构,具备手动和电动操作功能。8.3.3安装在配电站(室)的移开式开关柜宜配真空断路器或真空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变压器单元保护宜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出线间隔接入变压器容量超过1250kVA时宜配置断路器及继电保护。开关柜配置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并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接口要求。8.3.4潮湿场所的移开式开关柜断路器及负荷开关应采用固封技术,真空灭弧室采用APG注射固封工艺,组合电器采用直接拔插方式更换熔断器,熔断器更换迅速、便捷。8.3.5开关柜体应安装带电显示器、二次核相装置。处于高潮湿场所的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及环网站可选用爬电比距较大的元件、在室内配置去湿机或空调机。8.3.6开关柜应设置压力释放通道,通道的喷口不应正对人行通道。8.3.7开关柜的观察窗应使用机械强度与外壳相当的内有接地屏蔽网的钢化玻璃遮板。8.3.8配置的互感器应采用干式绝缘,技术性能应满足相关规程要求。8.3.9电压互感器等柜内设备必须经隔离断口与母线相连,严禁与母线直接连接。8.3.10重要用户和开闭所应配置直流电源系统,直流储能设备的容量不宜小于36Ah;断路器的操作电源应与配置的直流电源系统的输出电压一致。其它用户高压开关柜可配置直流电源系统或交流系统加上不间断电源UPS的方式。8.4环网单元21 DB35/T1036—20138.4.1环网单元宜采用SF6、真空开关或固体绝缘负荷开关,户外环网单元、地下室等潮湿场所应选用满足环境要求的小型化全绝缘、全封闭的SF6共气箱型和固体绝缘环网柜,户内可采用间隔型或共气箱型。8.4.2开关类型可根据需求选用,环网宜采用负荷开关,馈出可采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变压器单元保护宜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出线间隔接入变压器容量超过1250kVA时宜配置断路器及继电保护。8.4.3环网负荷开关柜宜选用额定电流630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不宜小于20kA,额定峰值耐受电流不宜小于50kA。8.4.4断路器柜宜选用额定电流630A,额定开断电流不宜小于20kA,短时耐受电流不宜小于20kA,额定峰值耐受电流不宜小于50kA。8.4.5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单元宜选用额定电流125A,熔断器额定开断电流不小于31.5kA,转移电流应符合相关标准。8.4.6SF6气体绝缘的环网单元每个独立的SF6气室配有气体压力指示,可具备低气压分合闸闭锁功能。8.4.7SF6气体的年泄漏率低于1‰,要求做到30年免维护。8.4.8实施配电自动化的环网单元应具备手动和电动操作功能,操作直流电源为24V或48V,设单独PT单元,直流系统的储能容量不小于24Ah,进出线柜装设3只电流互感器。8.4.9安装在由10kV电缆单环网或单射线接入的用户产权分界点处的环网单元,宜具有自动隔离用户内部相间及接地故障的功能。8.4.10环网单元应具有“五防”功能。8.4.11环网单元处于高潮湿场所时,宜加大元件的爬电比距,在箱内加装温湿度自动控制器,应用全绝缘、全封闭、防凝露等技术。8.4.12应配置带电显示器(带二次核相孔、按回路配置),应能满足验电、试验、核相的要求。母线及馈出配备带电显示器、接地和短路故障指示器、带电闭锁接地装置。8.4.13环网单元应设计有压力释放通道,能够防止故障引发内部电弧造成箱外人员伤害。8.4.14电房自然通风不完善,潮湿的电房宜采用固体绝缘负荷开关、断路器柜。固体绝缘件采用环氧树脂材料时,宜采用APG自动压力凝胶工艺制造。结构设计上应满足正常使用条件和限制隔室内部电弧影响的要求,应有防止人为造成内部故障的措施并设有泄压通道。8.510kV电缆分支箱8.5.1分支箱内部结构宜为预制插接型(带开关型按环网单元选配),用于非主干回路的分支线路,采用全绝缘、全封闭、全屏蔽可触摸式结构,以及采取防凝露、防内部故障电弧外泄等措施。8.5.2分支箱进线回路宜额定电流不小于630A,馈出回路不宜大于3回、额定电流不小于200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不小于16kA。8.6低压开关柜8.6.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应具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CCC”证书,并且证书在有效期内。8.6.2低压开关设备宜选用分立元件拼装式产品。开关设备型式可采用抽出式、固定式或固定插拨式,防护等级不低于GB4208中IP31规定。8.6.3低压进线总开关、分段开关的额定电流在630A及以上时,宜采用框架式空气断路器,并具有微处理器的电子式控制器,低压出线开关可采用塑壳断路器。8.6.4在三相不平衡的负荷,低压补偿柜宜采用分相补偿或混合补偿方式。当采用混合补偿时,分相补偿容量不小于总补偿容量的30%。22 DB35/T1036—20138.6.5在高可靠性的场所,低压开关柜宜选用母线区、设备区和电缆区互相隔离的插拔式固定开关柜或抽出式开关柜,防护等级不低于IP31。低压抽出式开关柜的框架应优先采用敷铝锌钢板,钢板厚度不小于2.0mm。各种大小抽出单元的机械联锁机构应符合标准,有明显的工作、试验、抽出、隔离等位置。相同规格的抽屉具有良好的互换性。8.6.6配电站房内的开关同时应具备下列功能:a)低压开关应有瞬时脱扣、短延时脱扣、长延时脱扣三段保护,宜采用分励脱扣器,不宜设置失压脱扣。b)在规划及实施配电自动化区域,采用带通讯功能的智能型低压开关。c)高可靠区、大型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和用户重要变电所低压开关柜应选用智能断路器和数显仪表。智能断路器具有微处理器的电子式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在线整定,具有中文人机界面,能测量电流、电压等参数,具备“四遥”功能。8.7低压电缆分支箱8.7.1低压电缆分支箱结构宜采用元件模块拼装、框架组装结构,母线及馈出均绝缘封闭。8.7.2低压电缆分支箱宜采用刀熔开关或断路器,具备电缆下进线和侧进线的功能。8.7.3作为干线敷设的低压电缆分支箱,进线壳架宜选用额定电流400A、主母排宜选用额定电流630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不小于10kA。8.7.4低压电缆分支箱馈出回路数不宜超过6路,壳架宜选用额定电流250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不小于10kA、熔断器极限分断能力不小于30kA。8.7.5所选置的低压电气元件必须通过国家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认证。8.7.6低压电缆分支箱可采用不锈钢、片状特种纤维增强聚脂材料(SMC)外壳,并具备防贴粘防涂写的功能。在盐蚀严重的区域,宜采用SMC外壳。8.8电缆线路8.8.110kV电压等级应选用三芯统包型交联绝缘铜芯电力电缆。8.8.2根据使用环境可采用防水外护套、阻燃型,电缆线路的土建设施如不能有效保护电缆时,应选用铠装电缆。8.8.3单芯电缆的金属护套应满足线路单相接地的通流容量。8.8.4三相统包电缆的金属电力电缆载流量的计算和选取应结合敷设环境统筹考虑,应考虑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管材热阻系数、不同土壤热阻系数及多根电缆并行敷设时等各种载流量校正系数来综合计算。8.8.5除根据不同的供电负荷和电压损失进行选择后,还应综合考虑温升、热稳定、安全和经济运行等因素。8.8.6为便于电缆网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抢修,电缆截面选择应规范、统一,力求简化并满足规划、设22222计要求。10kV主干线电缆推荐采用400mm、300mm、240mm,分支线路电缆截面推荐采用150mm、95mm,2临时线路电缆截面不宜小于50mm。8.8.7敷设进入室内的低压电缆宜选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阻燃型电缆。222228.8.80.4kV低压电缆及单元接户线、住宅进户线截面推荐采用240mm、150mm、120mm、95mm、50mm、2235mm、25mm。228.8.9配电站房0.4kV出线电缆截面不应小于35mm,分支箱出线电缆截面不应小于25mm(只有单户2可以采用16mm)。8.8.1010kV冷缩式电缆附件要求如下:a)导体运行温度:长期运行温度90℃;短路时温度250℃,持续时间不超过5s。23 DB35/T1036—2013b)电缆附件应力锥部件应通过一定的过盈量来保证附件与电缆的界面有足够的握紧压力,防止沿界面放电。c)绝缘部分和应力控制部件一体注橡成型,两者之间无间隙。附件应具有优良的弹性密封防潮性能。d)电缆中间接头应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电缆中间接头安装时,应采取多层密封,必须独立设置线芯绝缘密封、内护套密封和护套密封。e)冷缩中间接头的扩张率应不小于100%,保证持久的径向压力、安全的密封性能、防水性能。8.9架空线路28.9.1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规格化。城市10kV架空线路主干线导线截面宜为150mm~222240mm,分支线截面不宜小于70mm。乡村10kV架空线路主干线导线截面不宜小于95mm。8.9.2市区、林区、人群密集区域宜采用中压架空绝缘线路,采用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时,线路档距不宜超过50m。山区或大档距线路一般采用钢芯铝绞线。8.9.3混凝土电杆表面的永久性标志宜含生产厂家、埋深标志、开裂检验荷载、杆长、梢径及生产年份等。繁华市区受条件所限,转角杆、耐张杆可选用钢管杆,山区交通不便处可采用窄基铁塔。8.9.4对于绝缘线路的柱上开关、柱上隔离开关、避雷器、柱上变压器的高低压接线端子及绝缘导线接续线夹应采用绝缘引线、绝缘罩等进行绝缘封闭。8.9.5架空线路故障指示器应采用绝缘浇注型式,外壳应标注明显可见的生产年份,故障动作后自动延时复位。28.9.6市区、经济发达城镇地区的低压架空线路主干线导线截面不宜小于120mm,其他地区应大于2270mm,分支线截面不宜小于35mm。8.9.7农村供电区域一般采用柱上变台,选用材质坚固环保交流配电箱,具有防雷、剩余电流保护、过流保护、计量、无功补偿及防窃电的功能,低压馈线一般为2~4路,所选置的低压电气元件均应通过国家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认证。8.10柱上开关8.10.110kV架空线路柱上分段及联络开关宜选用SF6或真空开关,采用负荷开关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不小于16kA,采用断路器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不小于16kA。8.10.2变电站馈线断路器保护不到的农田或山区10kV架空长线路的中末端适当位置选用重合器保护,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不小于16kA。8.10.310kV架空线路故障多发支线可安装自动隔离相间及接地故障的开关,对10kV架空线路用户宜在产权分界点处安装用于自动隔离用户内部相间及接地故障的开关。8.10.4柱上隔离开关额定电流宜选用400A、630A,导体材质为铜T2,触头应镀银处理。8.10.5跌落式熔断器可根据柱上变压器容量及安装地点选用额定电流100A或2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6.3k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12.5kA,触头应镀银处理,电源侧接线端子应便于带电作业安装、拆卸引线。8.10.6结构应优先采用金属封闭的箱式,箱体采用不锈钢板,采用熔接氩弧焊接或激光焊接,并进行防锈处理,保证寿命达20年以上。8.10.7应有明显的、易观察的分、合闸位置指示器,且带有动作计数器。8.10.8操动机构宜采用免维护。操动机构应能够进行电动或手动储能合闸、分闸操作。操动机构应具有防跳跃装置。8.10.9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应正确无误,具有耐湿热性能试验和抗干扰能力。8.10.10分界负荷开关本体的两侧各配置电压互感器。8.10.11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应正确无误,具有耐湿热性能试验和抗干扰能力。24 DB35/T1036—20138.1110kV户外隔离开关8.11.1每组隔离开关应为三相式,由三个独立的单相组成。隔离开关的全部绝缘子均应是高质量的实芯支柱绝缘子。8.11.2本体及其所配的螺栓,螺母及垫片全部采用热镀锌工艺或不锈钢材料。转动部位采用密封处理,以确保润滑系统不受灰尘污染。8.11.3主接线端子板与线夹间接触表面的金属层应相同。如采用不同金属接触,为防止电化腐蚀,应采取金属复层或其他措施。8.11.4与电缆头或导线连接的端子截面除应满足额定电流外,连同支持绝缘子均应能承受隔离开关的峰值耐受电流和短时耐受电流。8.1210kV跌落式熔断器8.12.1熔断器上部接线端子采取螺栓固定,螺母可旋转型式,推退带动压线板,具备带电作业拆接引线条件。8.12.2熔断器的结构必须保证安装后,熔管与铅垂线夹角为15°~30°,熔丝器动作后应自动跌落到正常位置。熔丝应防止电流的热冲击、震动及老化等。8.12.3断体承受不小于60N的净拉力;当熔体采用低熔点合金时,应采取防止热延伸的措施。8.12.4采用向下排气结构,避免游离气体对线路造成威胁。8.12.5避雷器8.12.610kV架空线路柱上变压器、柱上开关、电缆头等设备及无负荷线路末端的防雷保护选用配电型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8.12.7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环网站、箱式变等选用电站型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8.12.8多雷地区无建筑物屏蔽的10kV绝缘线路应逐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雷击断线,安装带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或防雷金具等。8.12.9无建筑物屏蔽地区,馈出低压架空线路的柱上变压器、配电室、箱式变电站等设备的低压侧(含配电箱)应配置低压避雷器。8.12.10避雷器复合外套宜采用绝缘无纬带滚胶缠绕阀饼制成芯棒,涂覆偶联剂,整体模压硅橡胶一次硫化成形工艺。8.13无功补偿装置8.13.1一般采取配电变压器配置低压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容量应根据配电变压器容量和负荷性质,通过计算确定。8.13.2配电变压器低压无功补偿与运行数据采集应采用一体化装置。8.13.3供电距离较远、功率因数较低的10kV架空线路上可适当安装10kV并联补偿电容器,宜采用分相自动投切方式。10kV架空线路补偿点以一处为宜,宜不超过两处,安装容量需依据局部电网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和无功基荷两部分确定。8.13.4在三相不平衡的居民住宅及其它场所,宜采用分相补偿或混合补偿方式。当采用混合补偿时,分相补偿容量不小于总补偿容量的30%。8.13.5市中心区宜采用电容器本体与控制器一体化的干式智能电容器,具有过零自动投切功能的分相补偿或混合补偿方式,并应符合DL/T842的规定。9工程检验9.1中间检查25 DB35/T1036—20139.1.1为保障电网及用户的安全,在用户业扩工程建设过程中,用户应会同供电企业开展中间检查。9.1.2中间检查项目应根据审查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电杆与铁塔基坑、电缆管沟、电缆头的制作、电缆中间头的制作、接地装置的埋设、暗敷管线、配电站房土建工程等隐蔽工程。9.1.3供电企业应在业扩工程施工之前,将中间检查内容告知用户,并与用户协商确定中间检查的环节。用户应在隐蔽工程掩埋或封闭前5个工作日内向供电企业提出中间检查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9.1.4中间检查如发现不符合规定或者工程设施存在故障隐患的,供电企业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用户,并指导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用户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改正后,及时组织复检,直至合格。9.2交接试验9.2.1用户业扩工程在送电之前应当开展交接试验,并经试验合格方可送电。9.2.2用户业扩工程送电前需做的交接试验项目: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及高压熔断器、10kV开关柜、配电自动化终端及配套通信设施、套管、电力电缆线路、电容器、避雷器、母线、二次回路、1kV及以下的配电装置和电力布线、1kV以上的架空电力线路、接地装置。9.2.3用户业扩工程交接试验项目的合格参考值见附录G。9.2.410kV电气设备和布线系统及继电保护系统的交接试验,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50150的规定。9.3竣工检验9.3.1为保障电网及用户的安全,用户应在业扩工程完工后向供电企业提交竣工报告及有关资料申请竣工检验。9.3.2供电企业对用户业扩工程进行竣工检验的文件和资料一般包括:工程竣工图及说明、电气试验及保护整定调试记录、安全用具的试验报告、隐蔽工程的施工及试验记录、运行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值班人员名单及资格、供电企业认为其他必要的资料和记录。9.3.3供电企业对用户接入工程、受电工程的竣工检验应当符合GB50016、GB50045、GB50150、GB50169、GB50168、GB50171、GB50172、GB50173、GBJ147、GBJ148、GBJ149、JGJ16等的要求。9.3.4竣工检验不合格或者工程设施存在故障隐患的,供电企业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用户,并指导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用户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改正后,及时组织复检,直至合格。9.4住宅类工程检验要求9.4.1为了保障电网及用户的安全,对住宅类配电工程,必须执行监理制度,配电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会同专业部门开展中间检查和竣工检验。9.4.2住宅类工程和非住宅类工程的接入公网部分遵照以下条款执行,非住宅类工程受电部分参照执行:a)工程检验标准依据经审核通过的施工图纸、相关设备的施工及检验规范,运行、检修规程及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等,为了便于工程检验现场工作的开展,配电站房及线路验收标准具体施工要求见附录H。b)建设单位在新建住宅工程完工后向供电企业提交竣工报告及有关资料申请竣工检验。资料应完整,验收标准及内容见附录I。26 DB35/T1036—2013AA附录A(规范性附录)用词说明A.1.1用词严格程度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一般采用“必须”;反面词一般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一般采用“应”;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一般采用“宜”或“一般”;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宜”。——表示一般情况下均应这样做,但硬性规定这样做有困难时,采用“应尽量”。——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A.1.2标准引用用词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它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按……执行”或“符合……要求”。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它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参照……”。27 DB35/T1036—2013BB附录B(规范性附录)福建省重要电力用户重要等级分类福建省重要电力用户重要等级分类表见表B.1。表B.1福建省重要电力用户重要等级分类表序号用户分类规模等级或负荷用途重要等级省委、省政府特级党政机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1其他省级党政机关一级委等)办公场所地市级党政机关二级2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机关)省级二级国家及省级一级3电力调度中心市、县级二级库容在1亿方以上的一级4重要水利大坝库容在1000万方-1亿方的二级5重要的防汛防洪闸门、排涝站二级6供水省、市二级7地震监测指挥、预报中心国家级、省级一级国家级、省级一级8气象监测指挥、预报中心市级二级国家级、省级一级9防汛、防灾等监测指挥、预报中心市、县级二级国家级一级10信息中心、证交中心省、市级二级省级一级11金融中心市级二级12消防(含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省级二级13交通指挥中心省级二级省级一级14公安监控、指挥中心市级二级15机场一级轨道交通枢纽、铁路枢纽站、铁路调度中一级16心、主干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支线牵引站二级国家级特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枢纽通讯(传输)中17省级一级心市、县级二级18新闻发布中心中央驻闽机构、省级二级重要监狱一级19监狱一般监狱二级表B.1(续)福建省重要电力用户重要等级分类表28 DB35/T1036—2013序号用户分类规模等级或负荷用途重要等级20旅游饭店五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二级21会堂、国宾馆、国际会议中心省级二级重要科研院所、带有涉及公共安全重要实22带有重要实验室用电二级验室的高校或电力用户三级甲等一级23医院二级及以上带有手术抢救重症监护等涉及生二级命安全的用电负荷。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煤矿六万吨以上二级25非煤矿山井下非煤矿山、有淹没危险的露天采矿场二级26石油以客户申请为依据27冶金以客户申请为依据28化工(含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大型I、II类石化企业以客户申请为依据29港口码头大型以客户申请为依据30外国驻闽使领馆以客户申请为依据31剧场、电影院、体育场馆大型剧场、电影院、体育场馆以客户申请为依据32商场、超市大型商场及超市以客户申请为依据国防、军队、军工、人防、特殊交通隧道33以客户申请为依据及涉及国家保密等单位或机构注:国防、军队、军工、人防、特殊交通隧道及涉及国家保密等单位或机构因直接涉及国家安全,且带有军事机密,因此建议依据用户申报认定重要等级。29 DB35/T1036—2013CC附录C(资料性附录)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接入方案典型设计图集C.110kV接入方案10kV及以下电力业扩用户电源接入电网的典型设计示例见图C.1~C.5(双电源,多电源可根据现场和网络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接入电网)。图C.1电缆网直接接入图C.2电缆网环网接入30 DB35/T1036—2013图C.3电缆网环网开断接入图C.4架空网直接接入图C.5架空电缆混网接入C.20.4kV接入方案31 DB35/T1036—2013见图C.6~C.8。图C.6低压用户由电缆网接入图C.7低压用户由架空网接入图C.8低压用户由平行线接入C.310kV接入部分电缆敷设断面典型设计图例见图C.9~C.13。32 DB35/T1036—2013图C.9市政道路管综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C.10人行道电力6根管标准断面图33 DB35/T1036—2013图C.11人行道电力9根管标准断面图图C.12电力工井标准平面图34 DB35/T1036—2013图C.13电力工井标准断面图C.4电缆标志桩、标志块、警示带典型设计图例见图C.14~C.17。图C.14电力标示块35 DB35/T1036—2013电建力福95598图C.15电力标志桩电建力福95598图C.16电力直埋保护板36 DB35/T1036—2013电建力福95598电请缆勿通挖道掘电建力福95598电请缆勿通挖道掘电建力福95598电请缆勿通挖道掘图C.17电力路径警示带C.510kV、0.4kV接入部分架空杆塔典型设计图例电杆构造应符合GB396、GB4623的要求。钢筋混凝土电杆的强度计算,应采用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普通钢筋混凝土的电杆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小于1.7;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小于21.8。底、卡盘根据设计需要选择。拉线根据导线截面选取导线截面在95mm及以下可采用GJ-50拉线,2导线截面在95mm以上可采用GJ-70拉线。典型设计图例见图C.18~C.24。37 DB35/T1036—2013图C.1810kV直线杆(带分界开关)架空接入安装示意图图C.1910kV直线杆(带分界开关)架空接入安装示意图38 DB35/T1036—201316安装于来电侧图C.2010kV转角杆(带分界开关)电缆接入安装示意图安装于来电侧图C.2110kV转角杆(带分界开关)架空接入安装示意图39 DB35/T1036—2013保护管图C.2210kV电缆头杆安装示意图安装于来电侧图C.2310kV终端杆(带分界开关)电缆接入安装示意图40 DB35/T1036—2013安装于来电侧图C.2410kV直线分支杆(带分界开关)架空接入安装示意图C.60.4kV电缆分支箱典型设计图例典型设计图例见图C.25。41 DB35/T1036—2013图C.250.4kV电缆分支箱典型设计图42 DB35/T1036—2013DD附录D(资料性附录)住宅小区受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D.1配电站房典型设计见图D.1~D.7。43 DB35/T1036—2013图D.1配电站房典型设计图D.2配电站房典型设计44 DB35/T1036—2013避雷器17/4545 DB35/T1036—2013图D.3配电站房典型设计图D.4配电站房典型设计46 DB35/T1036—2013图D.5配电站房典型设计47 DB35/T1036—2013图D.6配电站房典型设计48 DB35/T1036—2013图D.7配电站房典型设计49 DB35/T1036—2013D.2电能计量箱典型设计方案D.2.1见图D.8~D.14。D.2.2电能计量箱分为三相表箱和单相表箱,三相表箱净深应≥150mm、三相带互感器表箱净深应≥200mm、单相表箱净深应≥130mm。低压供电且负荷电流为60A以下的三相电表可以集中装表,表位不宜超过8位;低压供电的单相电表可以集中装表,单相表箱表数不超过18位,表箱超过18表位时,箱体内计量及出线开关单元应采用组合拼装方式进行扩展,表位的排列应满足抄表需要。图D.8电能计量典型设计图例50 DB35/T1036—20132403701212户号:户号:30034600户号:户号:210700图D.9电能计量箱的外形尺寸51 DB35/T1036—2013图D.10电能计量箱的外形尺寸52 DB35/T1036—2013图D.11电能计量箱的外形尺寸53 DB35/T1036—2013图D.12电能计量箱的外形尺寸图D.13电能计量箱的外形尺寸54 DB35/T1036—2013带CT三相计量箱外形尺寸图图D.14电能计量箱的外形尺寸55 DB35/T1036—2013EE附录E(规范性附录)10kV及以下电能计量技术规范E.1整体式电能计量柜E.1.1选型原则凡容量在100kVA及以上永久性用电的用户应采用计量柜方式。容量在315kVA及以上永久性用电用户应采用高压计量柜,容量在100kVA~315kVA宜采用低压计量柜。注:永久性用电客户不推荐采用箱式变供电。E.1.2柜体E.1.2.1外形尺寸各类电能计量柜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应与配套使用的高压、低压开关柜协调一致。E.1.2.2基本结构E.1.2.2.1柜体基本结构为框架型式。至少具备电能表、计量专用互感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单元,低压计量柜可设置出线开关单元。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单元也可设置在进线柜等其它柜上,且应满足封闭要求。E.1.2.2.2采集终端单元与其它单元之间必须相互隔离。采集终端单元应预留天线引出位置。E.1.2.2.3计量用电能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失压计时仪、信号端子等,应装设在可封闭的单元内。E.1.2.2.4柜内电能表单元净深在220mm~400mm之间。E.1.2.3密封计量柜体的顶部、左右侧及中间隔层(或底部)应紧固、密封,可防止从外部对其进行拆卸(推荐铁板焊接方式或内螺丝固定方式),进出线部位应密封(推荐绝缘套管或加装绝缘板方式),其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4X;安装在特殊环境(如易燃易爆场所)的计量柜,其防护措施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应满足GB50058的要求。低压计量柜出线单元间与其它单元间的间隙应满足IP30要求且无窃电隐患。E.1.2.4柜门计量柜的前后门宜采用内嵌式设计,铰链宜安装在门内侧。门应在不小于90°的范围内自由开闭。门在开闭过程中,箱内设备不应受到冲击、损坏及碰伤。柜门在关闭并施加铅封状态下,其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4X的要求,且应能有效防止被拆卸。每扇柜门均应设置两对铅封柱,并有柜门锁紧装置。E.1.2.5仪表安装位置56 DB35/T1036—2013电能表宜装在800~1800mm的高度(表水平中心线距地面尺寸),两只三相电能表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80mm;电能表与试验接线盒之间垂直间距不应小于80mm、试验接线盒与周围壳体结构件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60mm。E.1.2.6观察窗观察窗应为无色透明的防爆材料,正面不得看到安装螺丝及螺孔,应能有效防止从外部拆卸观察窗。电能表观察窗尺寸应能满足清晰地观察到电能表、失压计时仪、试验接线盒及接线部分的需要。低压计量柜后门应开观察窗,其尺寸应能满足观察互感器的铭牌及二次接线。E.1.2.7标志和标识E.1.2.7.1警示标志计量柜前面板应有设备铭牌和电气一次主接线图,并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标志长150mm,宽100mm,统一规范样式如下:字体:华文楷体、字号二号、加粗;行距:固定值40磅(见图E.1)。敬告用电客户:伪造或擅自开启封印属窃电行为图E.1计量柜前面板的警示标志图E.1.2.7.2柜体铭牌E.1.2.7.2.1铭牌内容至少具有:产品名称、型号、出厂日期、编号、制造厂名和注册商标。E.1.2.7.2.2标志和标识牌应设置在计量柜的醒目位置,安装应牢固、可靠。E.1.2.7.2.3采用铆钉方式固定标志和标识牌时,铆钉开孔位置应远离电能表、试验接线盒和互感器的位置,避免导致窃电隐患。E.1.3柜内主要设备E.1.3.1电能表采用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招标的电能表产品。电能表等级配置应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见表E.1)要求:表E.1电能表等级配置要求装置分类电能表等级Ⅰ0.2SⅡ0.5SⅢ0.5SⅣ1.0或2.0E.1.3.2计量用互感器57 DB35/T1036—2013E.1.3.2.1计量用互感器二次回路不得接入与电能计量无关的设备。E.1.3.2.2电压互感器应选用0.2级,宜选用电磁式低磁密型,额定二次负荷可选为实际二次负荷的1.5~2.0倍,额定二次负荷功率因数应与实际负载匹配。E.1.3.2.3电流互感器应选用0.2S级。电流互感器仪表保安系数应为FS5或FS10。额定二次负荷可选为实际二次负荷的1.5~2.0倍,额定二次负荷功率因数应与实际负载匹配。E.1.3.2.4互感器二次接线端子应具备铅封罩。铭牌、极性标志应清晰易于辨认,并能有效防止被拆换。低压电流互感器铅封位置和铭牌位置应在同侧。E.1.3.3失压计时仪E.1.3.3.1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应装设具有失压报警信号输出端子的失压计时仪,且信号应引至信号端子排。E.1.3.3.2当电能表的失压计时功能满足DL/T566的要求时,可用电能表替代失压计时仪。E.1.3.4试验接线盒E.1.3.4.1试验接线盒螺丝、短接片应采用铜质镀镍材料,底座应采用优质绝缘阻燃材料(灼热丝试验温度960±10℃;推荐胶木材料),盒盖应采用透明材料。E.1.3.4.2试验接线盒应安装在电能表正下方。试验接线盒靠近电能表侧的接线端子应与电能表连接,另一侧端子与互感器等连接。试验接线盒上接至电能表的电流出线应错开一个孔位。E.1.3.4.3三相三线电能表应采用三相两电流元件试验接线盒,三相四线电能表应采用三相三电流元件试验接线盒。E.1.3.4.4试验接线盒安装固定后,应具备防止试验接线盒被拆卸的铅封条件。E.1.3.4.5试验接线盒的技术性能应满足DL/T825-2002附录D的有关要求。E.1.4一次接线E.1.4.1高压计量柜接线E.1.4.1.1高压引入线原则上采用电缆进线的方式。当采用非电缆进线方式时,裸露部分必须进行绝缘密封处理。E.1.4.1.2计量柜进出线原则上不设置在同一侧,优先采用下进上出或上进下出方案,进出线与柜体交接部分应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密封。当进出线同在柜体上方或下方时,进出线应进行绝缘密封。E.1.4.1.3高压计量柜中电压互感器应安装在靠近电源侧,电流互感器应安装在电压互感器之后。E.1.4.2低压计量柜接线E.1.4.2.1计量柜原则上设在第一柜,当第一柜为进线柜时,进线柜的封闭原则与计量柜相同,视同于计量柜管理。E.1.4.2.2计量柜相线和中性线进线必须先引入计量柜可封闭的部分(推荐采用内部抱箍方式密封),进出线采用弯形穿线管敷设,弯形穿线管引入计量柜内的长度应不小于20mm,并可靠固定。E.1.4.2.3变压器低压桩头接线必须采用措施进行有效封闭。变压器低压侧安装避雷器的也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封闭。E.1.4.2.4变压器低压侧与计量柜间的电气连接不得有裸露部分,不得有分支接线和加装隔离开关。低压出线到计量柜宜采用铠装电缆连接,若采用母线槽连接时,母线槽防护等级应在IP41以上,并采取专用封闭措施。E.1.4.2.5计量柜出线侧应设有可供用户操作的有明显断开点的装置,宜采用能观察到明显断开点的开关。58 DB35/T1036—2013E.1.4.2.6非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原则上不应安装在计量小室内。E.1.5二次接线E.1.5.1计量回路E.1.5.1.1基本要求计量二次回路不得接入与电能计量无关的设备。E.1.5.1.2电流回路E.1.5.1.2.1高压计量柜电流二次回路应采用二相四线或三相六线的接线方式,低压计量柜电流二次回路应采用三相六线的接线方式。E.1.5.1.2.2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线应直接接至试验接线盒,电流互感器极性端所对应的二次电流线应直接接入试验接线盒对应电流相别的第一个接线端子,中间不得有任何辅助接点、接头或连接端子,经试验接线盒后再接至电能表。E.1.5.1.2.3高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只允许有一处可靠接地。低压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接地。E.1.5.1.3电压回路E.1.5.1.3.1三台单相电压互感器二次按YN-yn接线方式时,中性点应一点接地。两台电压互感器按V-v接线方式时,其二次侧B相应一点接地。E.1.5.1.3.235kV及以下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应安装熔断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应不装设隔离开关辅助接点和熔断器。E.1.5.1.3.3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表,其电压引入线应接在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源侧,并在电源侧母线上另行引出,禁止在母线连接螺丝处引出。E.1.5.1.4二次回路导线E.1.5.1.4.1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应采用绝缘耐压不低于500V的单芯铜质绝缘导线。导线的线中间不应有接头(移开式计量柜电压二次回路采用航空插头转接的除外)。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导线截面积应222不小于4mm,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2.5mm。控制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1.5mm,信2号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0.5mm。E.1.5.1.4.2电压二次回路U、V、W各相导线应分别采用黄、绿、红色线,中性线应采用黑色线,接地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E.1.5.1.4.3电流互感器极性端至试验接线盒之间的二次回路U、V、W各相导线应分别采用黄、绿、红色线,非极性端至试验接线盒之间的二次回路U、V、W各相导线应分别采用黄黑、绿黑、红黑双色线,接地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其余二次回路U、V、W各相导线可分别采用黄、绿、红色线,中性线应采用黑色线。E.1.5.1.5二次回路标识电压、电流互感器至接线盒之间的二次回路导线均应加装与图纸相符的端子编号,导线排列应按正相序(即黄、绿、红色线为自左向右)排列。E.1.5.2信号端子接线盒E.1.5.2.1计量小室内应装设信号端子接线盒,高压计量柜应具有20个信号端子,低压计量柜应具有16个信号端子。信号端子接线盒接入方式按图E.2~E.5四种接法的规定执行。59 DB35/T1036—2013E.1.5.2.2电能表RS485、脉冲等弱电信号线均应采用五类网线或信号专用线接入,网线与端子连接的部分,应采取铜鼻子过渡,铜鼻子应为无缝式结构并采用机械冷压紧固,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紧固。E.1.6其它E.1.6.1计量柜及柜内所选用的电工元件应具备“CCC”认证证书。E.1.6.2计量柜原则上不装设电压表或电流表。60 DB35/T1036—2013正正正正反反反反RR失失电向向向向向向向向SS压压有无有无有无前前后后有无表44接接备备功功功功功功门门门门功功88点点用用脉脉脉脉脉脉禁禁禁禁脉脉55信信冲冲冲冲冲冲冲冲AB号号--++++--信号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线盒正正正正反反反反RR失失向向向向向向向向SS压压有有无无12前前后后有有无无终12V44接接备备功功功功V门门门门功功功功端+88点点用用脉脉脉脉-禁禁禁禁脉脉脉脉55信信冲冲冲冲冲冲冲冲AB号号+-+-+-+-蓝蓝棕棕橙橙绿绿蓝蓝棕棕橙橙绿绿蓝蓝白白白白白白白白白注:电能表具备RS485双接口时,备用端子19和20分别接第二路RS485A和RS485B。图E.2电能表有功、无功脉冲独立输出或继电器输出时接线图(发射极输出)(高压1-20端子)(低压1-16端子)61 DB35/T1036—2013正正反反RR失失向向向向公SS压压电有无前前后后有无共44接接备备表功功门门门门功功E88点点用用脉脉禁禁禁禁脉脉端55信信冲冲冲冲AB号号++++信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接线盒正正正正反反反反RR失失向向向向向向向向SS压压有有无无前前后后有有无无终12V12V44接接备备功功功功门门门门功功功功端+-88点点用用脉脉脉脉禁禁禁禁脉脉脉脉55信信冲冲冲冲冲冲冲冲AB号号+-+-+-+-蓝蓝棕棕橙橙绿绿蓝蓝棕棕橙橙绿绿蓝蓝白白白白白白白白白注1:智能电能表脉冲输出端“有功校表高”接第2端子“正向有功脉冲+”,“无功校表高”接第4端子“正向无功脉冲+”,脉冲输出端“公共地”接第6端子“公共E端”;注2:电能表具备双RS485接口时,备用端子19和20分别接第二路RS485A和RS485B。图E.3电能表有功、无功脉冲共E输出时接线图(高压1-20端子)(低压1-16端子)62 DB35/T1036—2013正正正正反反反反RR失失向向向向向向向向电SS压压有有无无前前后后有有无无表44接接备备功功功功门门门门功功功功88点点用用脉脉脉脉禁禁禁禁脉脉脉脉55信信冲冲冲冲冲冲冲冲AB号号+-+-+-+-信号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线盒正正正正反反反反RR失失向向向向向向向向SS压压有有无无前前后后有有无无终12V12V44接接备备功功功功门门门门功功功功端+-88点点用用脉脉脉脉禁禁禁禁脉脉脉脉55信信冲冲冲冲冲冲冲冲AB号号+-+-+-+-蓝蓝棕棕橙橙绿绿蓝蓝棕棕橙橙绿绿蓝蓝白白白白白白白白白注:电能表具备RS485双接口时,备用端子19和20分别接第二路RS485A和RS485B。图E.4终端脉冲输入为有源时的信号端子接线图63 DB35/T1036—2013正正反反脉RR失失电向向向向冲SS压压有无前前后后有无表C44接接备备功功门门门门功功公88点点用用脉脉禁禁禁禁脉脉共55信信冲冲冲冲端AB号号----信号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线盒正正正正反反反反RR失失向向向向向向向向SS压压有有无无12前前后后有有无无终12V44接接备备功功功功V门门门门功功功功端+88点点用用脉脉脉脉-禁禁禁禁脉脉脉脉55信信冲冲冲冲冲冲冲冲AB号号+-+-+-+-蓝蓝棕棕橙橙绿绿蓝蓝棕棕橙橙绿绿蓝蓝白白白白白白白白白注:电能表具备RS485双接口时,备用端子19和20分别接第二路RS485A和RS485B。图E.5电能表有功、无功脉冲共C输出时(高压1-20端子)(低压1-16端子)64 DB35/T1036—2013E.1.6.3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手车式的计量柜,互感器、电能表等计量器具应安装同一手车中;35kV电压等级的手推车式计量柜由于结构原因可允许电压二次回路有中间转接头,其转接处应可靠连接。若采用航空插头进行转接,则每条电压线应至少有二个接点并联使用。E.1.6.4使用低压穿芯式电流互感器,其一次应穿芯单匝。E.1.6.5当计量柜安装在可能发生凝露的场所时,柜内应采取防潮措施。E.1.6.6采用由计量互感器柜和计量仪表柜组合构成的计量柜时,两者之间用铠装电缆相联。计量互感器柜和计量仪表柜均应视为计量柜。E.1.6.7计量柜的整体防爆、泄压及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3906的要求。E.1.6.8计量柜应设有接地端子,并可靠接地。E.1.6.9安装在变电站内的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互感器宜配置计量专用互感器或具有二次计量专用绕组的互感器。E.1.6.10专用电能计量柜与进线开关柜应有防止误操作的闭锁装置。整体式电能计量柜应设置防止误操作安全联锁装置。E.1.6.11安装在开闭所或配电站内的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按照本标准执行。E.1.6.12计量柜改造可参照本标准执行。E.2低压动力电能计量箱E.2.1箱体E.2.1.1结构E.2.1.1.1整体结构应采用框架型式,净深≥150mm。E.2.1.1.2箱内应至少具备进线单元、计量单元及出线开关单元,各单元之间必须相互隔离。公变下的三相用户表箱推荐预留用电信息采集设备安装位置,则应单独增设采集终端单元。采集终端单元应预留天线安装位置。E.2.1.1.3进线单元与计量单元间、计量单元与出线开关单元间的隔板上均应留有电缆走线孔洞。E.2.1.1.4挂式箱体应具有足够机械强度,且至少具备四个安装挂耳。E.2.1.1.5进线应采用弯形穿线管敷设,其穿线管插入进线单元内不小于20mm并能可靠固定。箱体外壳的出线孔洞应采用敲落孔形式。E.2.1.1.6户外型计量箱应符合以下特殊要求:a)计量箱应设有雨遮,雨遮顶部应能防止积水,且超出箱体表面的尺寸应≥80mm。b)计量箱箱门、进出线应有防雨措施。c)计量箱箱体应开有排湿孔,孔内侧应设置不锈钢防护网,且孔的开设不应导致窃电隐患。E.2.1.1.7安装费控电能表的电能计量箱,其结构应满足相关费控功能需要。E.2.1.2密封E.2.1.2.1箱体的顶部、底部、左右侧及中间隔层应密封,防止从外部对其进行拆卸(推荐铁板焊接方式或内螺丝固定方式)。户外型箱体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34D的要求。户内型箱体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30的要求。施加铅封后,箱门、面板及观察窗应不能被拆卸。注:使用在特殊安装在特殊环境(如易燃易爆场所)的计量柜,其防护措施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应满足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E.2.1.2.2箱门与门边框间的缝隙应≤2mm。E.2.1.2.3计量单元与进线单元及出线开关单元间应设有电缆走线孔洞。穿线后各单元间的间隙应满足IP30要求且无窃电隐患。65 DB35/T1036—2013注:孔洞的开设位置应确保无窃电隐患。E.2.1.2.4进线单元、计量单元门的把手应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冲压后形成的孔洞必须从内部焊接铁板予以封堵。E.2.1.3箱门E.2.1.3.1基本要求各单元应设置独立的门,门应在不小于90°的范围内自由开启和关闭。门在开闭过程中,箱内设备不应受到冲击、损坏及碰伤。E.2.1.3.2进线单元门的上下位置应设置铅封柱各1对。门应采取内嵌式设计,铰链应安装在门内侧。E.2.1.3.3计量单元门的上下位置应设置铅封柱各1对,门应采用内嵌式设计,铰链应安装在门内侧。E.2.1.3.4出线开关单元门应装有把手方便用户开启,户外型计量箱应采取适当的固定方式防止箱门被盗,内部出线开关应安装防护罩壳(操作手柄外露),防护罩壳应可加锁。E.2.1.4门锁1)计量箱各箱门的开启应由钥匙控制,进线单元、计量单元和采集终端单元箱门加锁后,加锁处(或锁上)应可施加铅封,且具有锁孔保护措施。门锁采用联动机构,加锁后至少应使门的上下两处通过联动方式扣紧门。注:进线单元和计量单元推荐采用A/B型电磁锁,计量单元配A锁、进线单元配B锁,B钥匙只能打开B锁(进线单元),A钥匙可同时打开A、B电磁锁(电能表、进线单元)E.2.1.5电能表、互感器、试验接线盒(经互感器接入式)安装位置E.2.1.5.1当安装2只及以上电能表时,两只三相电能表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80mm;电能表与试验接线盒之间垂直间距不应小于80mm、试验接线盒与周围壳体结构件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60mm。E.2.1.5.2在电能表安装位置上应设置高度可调节的垫板或专用挂表架,应有足够的强度。E.2.1.5.3试验接线盒与电能表的垂直间距应≥60mm,与下方构件的间距应≥60mm,与其它周围构件的间距应≥60mm。试验接线盒的技术性能应满足DL/T825-2002附录D的有关要求。E.2.1.6观察窗E.2.1.6.1观察窗应选用防静电、无色透明防爆材料,其尺寸应能满足清晰地观察到电能表、试验接线盒的需要。观察窗采用中高分子聚碳酸酯材料,其厚度应不小于2.5mm。E.2.1.6.2观察窗玻璃严禁采用橡胶圈或外部螺丝紧固方式,玻璃应安装在箱门框里侧,正面不得看到安装螺丝及螺孔。E.2.1.6.3安装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的,应在表位对应观察窗位置开有70mm(高)×10mm(宽)的插卡槽;安装内置负荷开关的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的,应在表位对应观察窗位置开有直径为15mm圆形复位按钮孔。槽(孔)周边应平整光滑,户外型的槽(孔)还应具备防雨措施。66 DB35/T1036—2013E.2.1.7标志和标识E.2.1.7.1进线单元门下方应有牢固而清晰的铭牌标志。铭牌尺寸:长130mm,宽65mm,其内容至少包括:厂名(商标)名称、型号、额定电压;制造日期;出厂编号。在进线单元醒目位置注明“严禁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E.2.1.7.2面板上应有牢固而清晰的安全用电标志(见图E.6)。尺寸:长70mm,宽100mm。图E.6安全用电标志E.2.1.7.3面板上醒目位置应有牢固而清晰的警示标志(见图E.7)。尺寸:长100mm,宽60mm;字体:华文楷体、字号二号、加粗;行距:固定值40磅。敬告用电客户:伪造或擅自开启封印属窃电行为。图E.7警示标志E.2.1.7.4观察窗下方应有户号牌(见图C.8)。尺寸:长90mm,宽35mm。67 DB35/T1036—2013户号:门牌:表箱编号:隶属配变:图E.8户号牌E.2.1.7.5箱面板内侧应有电气一次接线图。箱体内各电气设备、接线头均应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进行标识。E.2.1.7.6出线开关上应有与户号相对应的标识。E.2.1.7.7采用铆钉方式固定标志和标识牌时,铆钉开孔位置应远离电能表、试验接线盒和互感器。E.2.1.8材质与工艺E.2.1.8.1箱体材质为不锈钢(宜采用3041Cr18Ni9-低碳)、冷轧钢、镀锌板或铝合金(宜采用2A12),板材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厚度应≥1.5mm。户外型计量箱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或中高分子聚碳酸酯(PC)注塑成型的非金属材质。E.2.1.8.2箱体及各部件(含所有的配套螺丝、螺杆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铬的材料)的防锈性能应能满足GB7251.3相关条款要求,箱体其它方面性能应满足GB7251.1和GB7251.3的相关要求。E.2.1.8.3箱体及各部件边缘及开孔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的毛刺及裂口,焊接点(缝)应均匀、光洁、牢固。箱体应进行喷涂处理,且涂层、标志应应长期不褪色、不剥脱。E.2.1.8.4箱体各平面对角线偏差应≤3mm。箱体表面平整度偏差应≤2mm。E.2.1.8.5箱内接线端子排接线端子应选用铜质材料。E.2.1.8.6箱体使用寿命≥20年。E.2.2箱内主要设备E.2.2.1计量箱及箱内所选用的电工元件应具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CCC”质量认证证书。E.2.2.2进线单元应设置隔离开关,容量的配置应高于用户立约容量一个等级。E.2.2.3出线开关单元应设置三极形式的负荷开关,宜采用能观察到明显断开点的开关。E.2.2.4计量箱配置的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应不低于0.2S级,其额定二次负荷应与实际负载相适应。电流互感器应安装在进线单元内。E.2.2.5计量用电流互感器铭牌、极性标志应清晰易于辨认,并能有效防止被拆换。E.2.2.6计量用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端子处应具有可实施铅封的防护罩,铅封位置和铭牌位置应在同侧。E.2.2.7计量单元中装设的16个信号端子接线盒,接线方式见图E.2~E.5四种接法。E.2.3接线方式E.2.3.1所有孔洞应有防止刮伤导线的绝缘密封圈,且应有防止导线绝缘层破坏的措施。E.2.3.2穿芯式电流互感器一次宜采用过渡铜排接线方式,铜排尺寸应与计费容量匹配且应有相别标识。68 DB35/T1036—2013E.2.3.3使用低压穿芯式电流互感器时,一次接线方式应采用单匝穿芯方式。E.2.3.4导线排列应按正相序(即黄、绿、红色线为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排列。E.2.3.5电流二次回路应采用三相六线的接线方式,接线应直接至试验接线盒,电流互感器极性端所对应的二次电流线应直接接入试验接线盒对应相别的第一个接线端子,中间不得有任何辅助接点、接头或连接端子,为减少雷击损坏电能计量装置事故,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应不接地。E.2.3.6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电能表,其电压应直接从设置在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源侧的专用接入点接入,电能表电压应与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源同时投切。电压接线应直接接至试验接线盒,再接至电能表,中间不得有任何辅助接点、接头、连接端子或熔断器等。E.2.3.7试验接线盒靠近电能表侧的接线端子应与电能表连接,另一侧端子与互感器等连接;电流进、出线应错开一个孔位。E.2.3.8电源中性线(N线)必须先接入计量单元,单元中应设置中性线专用接线端子。E.2.4导线E.2.4.1电源相线、中性线(N线)截面应满足(见表E.2)要求。表E.2电源相线、中性线(N线)导线截面2额定电流(A)铜芯电缆截面积(mm)40~5010631680~1002512535160~18050200702E.2.4.2电流二次回路应使用单股铜质导线,截面应≥4mm,电压回路应使用单股铜质导线,截面22应≥2.5mm,多雷区应采用屏蔽线。控制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1.5mm,信号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2于0.5mm。E.2.4.3U、V、W各相导线分别采用黄、绿、红色线;N线采用黑色线;接地线为黄绿相间色线。E.2.4.4电流互感器非极性端至试验接线盒之间的二次回路u、v、w各相导线应分别采用黄黑、绿黑、红黑双色线。E.2.4.5电能表的RS485、脉冲等弱电信号线应采用五类网线或信号专用线。网线与端子连接的部分,应采取铜鼻子过渡,铜鼻子应为无缝式结构并采用机械冷压紧固,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紧固。E.2.4.6直通式电能表电源进出线采用多芯线时,导线与端子连接的部分应采取铜鼻子过渡,铜鼻子应为无缝式结构并采用机械冷压紧固,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紧固。E.2.5安全E.2.5.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E.2.5.2介电强度能承受工频电压2500V,历时5s,无穿或闪烁现象。E.2.5.3接地(金属计量箱)要求如下:d)箱体必须焊有不小于M10的接地铜螺栓,并有明显的接地标识。箱内接地端子排应通过导线与接地螺栓有效相连,各单元箱门应通过导线与箱体有效相连。2e)接地端子排截面积应≥20mm×4mm。端子排接线孔距:当接地导线截面积≤10mm时,孔距2应≥10mm;当接地导线截面积>10mm时,孔距应≥15mm。导线应采用挤压或双钉形式固2定。箱体总接地线的截面积应≥16mm,并与接地端子铜排可靠连接。E.2.5.4阻燃应符合以下要求:f)固定载流部件:灼热丝试验温度(960土10)℃;69 DB35/T1036—2013g)嵌入墙内安装部件:灼热丝试验温度(850土10)℃;h)其它部件:灼热丝试验温度(650土10)℃。E.2.6出厂资料电能计量箱出厂时至少应提供下列资料:i)产品合格证;j)产品使用说明书;k)产品电气原理图、设备接线图;l)元器件明细表。E.2.7安装E.2.7.1安装前应确认箱体、观察窗、面板涂层等完好无损,箱体整体结构无变形。E.2.7.2箱体安装应垂直、牢固。E.2.7.3电能表应垂直安装,倾斜度不能超过1°。E.2.7.4安装后应对出线孔洞间隙实施封堵。进线部位应密封,遗留间隙应满足IP30要求。E.2.7.5计量箱应可靠接地。E.2.7.6户外型计量箱箱体下沿离地高度≥1800mm,户内型计量箱箱体下沿离地高度≥1500mm。E.2.7.7互感器二次侧接线位置应便于检查及试验。E.3居民照明集中装表电能计量箱技术规范E.3.1箱体E.3.1.1结构E.3.1.1.1箱体结构应采用框架型式。三相照明集中表箱电能表安装位置净深应≥150mm,单相照明集中表箱电能表安装位置净深应≥130mm。E.3.1.1.2箱内应至少具备进线单元、计量单元及出线开关单元,各单元之间必须相互隔离。E.3.1.1.3三相电源相线各相独立进出计量单元的,计量单元与其它单元间的隔板应采用无磁性材料。E.3.1.1.4箱体安装结构可采用挂式或嵌入式。挂式箱体应具有足够机械强度,且至少具备四个安装挂耳。挂耳厚度应大于箱体主材厚度的1.5倍。E.3.1.1.5当超过18表位时,箱体内计量及出线开关单元宜采用组合拼装方式进行扩展。表位的排列应满足抄表需要。E.3.1.1.6计量箱应能满足各种电源进线方式。采用电缆进线时,应在箱内进线单元可靠固定电缆及电缆接头。采用导线进线时,应采用穿管敷设,其穿线管插入进线单元内不小于20mm并能可靠固定。箱体外壳的出线孔洞应采用敲落孔形式。E.3.1.1.7户外型计量箱特殊要求:m)计量箱应设有雨遮,雨遮顶部应能防止积水,且超出箱体表面的尺寸应≥80mm。n)箱门、进出线应有防雨措施。o)箱体应开有排湿孔,金属表箱孔内侧应设置不锈钢防护网,且孔的开设不应导致窃电隐患。p)表箱推荐预留用电信息采集设备安装位置;安装费控电能表的计量箱,其结构应满足相关费控功能需要。E.3.1.2密封70 DB35/T1036—2013E.3.1.2.1箱体的顶部、底部、左右侧及中间隔层应密封,防止从外部对其进行拆卸(推荐铁板焊接方式或内螺丝固定方式)。户外型箱体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34的要求;户内型箱体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30的要求。特殊环境(如易燃易爆场所)下的,防护措施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应满足GB50058的要求。施加铅封后,箱门、面板及观察窗应不能被拆卸。E.3.1.2.2箱门与门边框间的缝隙应≤2mm。E.3.1.2.3计量单元与进线单元及出线开关单元间应设有电缆走线孔洞。穿线后各单元间的间隙应满足IP30要求且无窃电隐患。注:孔洞的开设位置应确保无窃电隐患。E.3.1.2.4进线单元、计量单元门的把手应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冲压后形成的孔洞必须从内部焊接铁板予以封堵。E.3.1.3箱门E.3.1.3.1基本要求各单元应设置独立的门。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范围内自由开启和关闭,且在开闭过程中箱内设备不应受到冲击、损坏及碰伤。E.3.1.3.2进线单元E.3.1.3.2.1门的上下位置应设置铅封柱各1对。E.3.1.3.2.2门应有冲压成型的孔洞,用于操作进线开关,门与进线开关间间隙的防护等级应满足IP30要求。E.3.1.3.2.3进线开关操作机构处应安装防护罩壳,防护罩壳应可加锁。容量的配置应高于用户立约容量一个等级。E.3.1.3.3计量单元E.3.1.3.3.1门的上下位置应设置铅封柱各1对。双扇门结构的,其中一扇内侧上下位置应有固定装置。E.3.1.3.3.2单扇门宽度应≤800mm。E.3.1.3.3.3金属表箱的门上应有每个表位对应的观察窗。E.3.1.3.4出线开关单元出线开关单元门可方便开启且应采取适当的固定方式防止箱门被盗;内部出线开关应安装防护罩壳(操作手柄外露),防护罩壳应可加锁。E.3.1.4门锁计量箱各箱门的开启应由钥匙控制,进线单元、计量单元箱门加锁后,加锁处(或锁上)应可施加铅封,且具有锁孔保护措施。门锁采用联动机构,加锁后至少应使门的上下两处通过联动方式扣紧门。注:进线单元和计量单元的锁推荐采用A/B型电磁锁,计量单元配A锁、进线单元配B锁,B钥匙只能打开B锁(进线单元),A钥匙可同时打开A、B电磁锁(电能表、进线单元)。E.3.1.5电能表安装位置相邻单相电能表,垂直中心距应不小于250mm,水平中心距应不小于150mm或侧面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0mm;电能表外侧距箱壁不小于60mm。在电能表安装位置上可设置高度可调节的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71 DB35/T1036—2013E.3.1.6观察窗E.3.1.6.1观察窗应选用防静电、无色透明防爆材料,其尺寸应能满足清晰地观察到电能表显示部分及铭牌的需要。观察窗采用中高分子聚碳酸酯材料,其厚度应不小于2.5mm。E.3.1.6.2观察窗严禁采用橡胶圈或外部螺丝紧固方式,应安装在箱门框里侧,正面不得看到安装螺丝及螺孔。E.3.1.6.3安装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的,应在表位对应观察窗位置开有70mm(高)×10mm(宽)的插卡槽;安装内置负荷开关的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的,应在表位对应观察窗位置开有直径为15mm圆形复位按钮孔。槽(孔)周边应平整光滑,户外型的槽(孔)还应具备防雨措施。E.3.1.7标志和标识E.3.1.7.1进线单元门下方应有牢固而清晰的铭牌标志。尺寸:长130mm,宽65mm,其内容至少包括:厂名(商标)、设备名称、型号、额定电压;制造日期;表箱编号、隶属配变E.3.1.7.2箱面板上应有牢固且清晰的安全用电标志(见图E.6)。尺寸:长70mm,宽100mm。E.3.1.7.3箱面板上醒目位置应有牢固且清晰的警示标志(见图E.7)。尺寸:长100mm,宽60mm;字体:华文楷体、字号二号、加粗;行距:固定值40磅。E.3.1.7.4观察窗下方应有(户、门)号牌(见图E.9)。尺寸:长90mm,宽35mm。户号门牌图E.9(户、门)号牌E.3.1.7.5箱面板内侧应有电气一次接线图。箱体内各电气设备、接线头均应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进行标识。E.3.1.7.6出线开关上应有与电能表相对应的标识。E.3.1.7.7分户进线隔离开关上应有与电能表对应的标识。E.3.1.7.8采用铆钉方式固定标志和标识牌时,铆钉开孔位置应远离电能表,避免导致窃电隐患。E.3.1.8材质与工艺E.3.1.8.1箱体材质为不锈钢(宜采用3041Cr18Ni9-低碳)、冷轧钢、镀锌板或铝合金(宜采用2A12),板材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厚度应≥1.5mm。户外型计量箱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或中高分子聚碳酸酯(PC)注塑成型的非金属材质。E.3.1.8.2箱体各部分(含所有的配套螺丝、螺杆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铬的材料)的防锈性能应能满足GB7251.3相关条款要求,箱体其它方面性能应满足GB7251.1和GB7251.3的相关要求。E.3.1.8.3箱体及各部件边缘及开孔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的毛刺及裂口,各焊接点(缝)应均匀、光洁、牢固。箱体表面涂层、标志应长期不褪色、不剥脱。E.3.1.8.4箱体各平面对角线偏差应≤3mm。箱体表面平整度偏差应≤2mm。E.3.1.8.5箱内接线端子排接线端子应选用铜质材料。E.3.1.8.6箱体使用寿命≥20年。E.3.2箱内主要设备E.3.2.1计量箱及箱内所选用的电工元件应具备“CCC”质量认证证书。72 DB35/T1036—2013E.3.2.2进线单元应设置总负荷开关,开关应采用三极形式,宜采用能观察到明显断开点的开关。E.3.2.3在进线单元内设置对应到户的分户进线隔离开关(宜采用拉闸时具备明显断开点且有防意外合闸机构的隔离开关)。E.3.2.4出线开关单元应采用双极开关。宜采用能观察到明显断开点的开关。E.3.3接线方式E.3.3.1所有孔洞应有防止刮伤导线的绝缘密封圈,且应有防止导线绝缘层破坏的措施。E.3.3.2单相电能表宜采用“两进两出”接线方式(见图E.10)。E.3.3.3当表位达12个及以上时,进线开关出线处宜采用相线汇流接线端子铜排,其尺寸不应小于150mm×30mm×4mm。每只电能表相线进线均应分别接至汇流接线端子铜排处。E.3.3.4电能表N线必须先接入计量单元中的N线汇流接线端子排,每只电能表的N线进线均应分别接至汇流接线端子铜排处,铜排尺寸不应小于200mm×30mm×4mm。E.3.3.5三相电源相线宜按U、V、W相分排布置、分相捆扎。图E.10电能表“两进两出”接线方式示意图E.3.4导线E.3.4.1进线开关进线截面应满足(见表E.3)要求。表E.3进线开关进线截面2额定电流(A)铜芯电缆截面积(mm)40~5010631680~1002512535160~1805020070225~25095300~3151204001852E.3.4.2分户导线载流量应根据容量进行选择。农村采用绝缘铜线的,电能表进、出线不低于4mm;22采用绝缘铝线的,电能表进、出线不低于6mm;城市应采用绝缘铜线,电能表进、出线不低于10mm。E.3.4.3U、V、W各相导线分别采用黄、绿、红色线;N线采用黑色线;接地线为黄绿相间色线。E.3.4.4当采用多芯线时,导线与端子连接的部分,应采取铜鼻子过渡,铜鼻子应为无缝式结构并采用机械冷压紧固,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紧固。73 DB35/T1036—2013E.3.4.5箱内布线应连接可靠,绝缘良好,整齐美观。22E.3.4.6控制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1.5mm,信号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0.5mm。E.3.5安全E.3.5.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E.3.5.2介电强度:能承受工频电压2500V,历时5S,无击穿或闪烁现象。E.3.5.3接地(金属计量箱)应符合以下要求:q)箱体必须焊有不小于M10的接地铜螺栓,并有明显的接地标识。箱内接地端子排应通过导线与接地螺栓有效相连,各单元箱门应通过导线与箱体有效相连。2r)接地端子排截面积应≥20mm×4mm。端子排接线孔距:当接地导线截面积≤10mm时,孔距2应≥10mm;当接地导线截面积>10mm时,孔距应≥15mm。导线应采用挤压或双钉形式固定。2s)箱体总接地线的截面积应≥16mm,并与接地端子铜排可靠连接。E.3.5.4阻燃应符合以下要求:t)固定载流部件:灼热丝试验温度(960土10)℃;u)嵌入墙内安装部件:灼热丝试验温度(850土10)℃;v)其它部件:灼热丝试验温度(650土10)℃。E.3.5.5出线开关容量应与用户计费容量相匹配。E.3.6出厂资料电能计量箱出厂时至少应提供下列资料:w)产品合格证;x)产品使用说明书;y)产品电气原理图、设备接线图;z)元器件明细表。E.3.7安装E.3.7.1安装前应确认箱体、观察窗、面板涂层等完好无损,箱体整体结构无变形。E.3.7.2箱体安装应垂直、牢固。E.3.7.3电能表应垂直安装,倾斜度不得超过1°。E.3.7.4安装后应对进出线孔洞间隙实施封堵。进出线部位应密封(推荐采用内部抱箍方式密封),遗留间隙应满足IP30要求。E.3.7.5计量箱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有关规定。E.3.7.6箱体最高观察窗中心线距安装处地面不高于1800mm。墙面安装时,整体组合计量箱下沿距安装处地面不宜低于800mm。安装在地下建筑(如车库、人防工程等)时,不宜低于1000mm。E.4单相零散居民电能计量箱E.4.1金属箱体E.4.1.1结构E.4.1.1.1箱体采用全封闭金属材料框架型式结构。高不小于420mm,宽不小于175mm,净深不小于130mm。E.4.1.1.2箱内应至少具备进线单元、计量单元及出线开关单元,各单元之间必须相互隔离。E.4.1.1.3进线单元与计量单元间、计量单元与出线开关单元间的隔板上均应留有电缆走线孔洞。74 DB35/T1036—2013E.4.1.1.4进线单元应留有满足安装隔离开关的位置。E.4.1.1.5出线开关单元应留有满足安装双极形式的负荷开关的位置。E.4.1.1.6户外型计量箱应能防止积水。E.4.1.1.7挂式箱体应具有足够机械强度,且至少具备四个安装挂耳。E.4.1.1.8户外型计量箱箱门、进出线应有防雨措施。E.4.1.1.9户外型箱体应开有排湿孔,且孔的开设不应导致窃电隐患。E.4.1.1.10安装费控电能表的电能计量箱,其结构应满足相关费控功能需要。E.4.1.2密封E.4.1.2.1箱体的顶部、底部、左右侧及中间隔层应密封,防止从外部对其进行拆卸(推荐铁板焊接方式或内螺丝固定方式)。户外型箱体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34D的要求。户内型箱体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30的要求。特殊环境(如易燃易爆场所)下的,防护措施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应满足GB50058的要求。施加铅封后,箱门、面板及观察窗应不能被拆卸。E.4.1.2.2箱门与门边框间的缝隙应≤2mm。E.4.1.2.3穿线后各单元间的间隙应满足IP30要求且无窃电隐患。E.4.1.3箱门E.4.1.3.1基本要求各单元应设置独立的门,门应在不小于90°的范围内自由开启和关闭。门在开闭过程中,箱内设备不应受到冲击、损坏及碰伤。箱门应有足够强度。E.4.1.3.2进线单元E.4.1.3.2.1门的上下位置应设置铅封柱各1对。E.4.1.3.2.2箱面板与箱内设备之间的垂直距离应≥12mm。E.4.1.3.2.3门应采取内嵌式设计,铰链应安装在门内侧。E.4.1.3.3计量单元E.4.1.3.3.1门的上下位置应设置铅封柱各1对。E.4.1.3.3.2门应采用内嵌式设计,铰链应安装在门内侧。E.4.1.3.4出线开关单元门应装有把手,应采取适当的固定方式防止箱门被盗。内部出线开关应安装防护罩壳(操作手柄外露),防护罩壳应可加锁。E.4.1.4电能表安装位置计量单元具有高度可调节的垫板,垫板应有足够的强度。且具有满足安装各种类型单相电能表的安装孔(位)。E.4.1.5观察窗E.4.1.5.1观察窗应选用防静电、无色透明防爆材料,其尺寸应能满足清晰地观察到电能表、接线盒盖铅封、接线等整体情况的需要。观察窗采用中高分子聚碳酸酯材料,其厚度应不小于2.5mm。E.4.1.5.2观察窗玻璃严禁采用橡胶圈或外部螺丝紧固方式,应安装在箱门框里侧,正面不得看到安装螺丝及螺孔。75 DB35/T1036—2013E.4.1.5.3安装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的,应在表位对应观察窗位置开有70mm(高)×10mm(宽)的插卡槽;安装内置负荷开关的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的,应在表位对应观察窗位置开有直径为15mm圆形复位按钮孔。槽(孔)周边应平整光滑,户外型的槽(孔)还应具备防雨措施。E.4.1.6门锁E.4.1.6.1户外型计量箱各箱门的开启应由钥匙控制,进线单元、计量单元的锁应可施加铅封,且具有锁孔保护措施。注:进线单元和计量单元的锁推荐采用A/B型电磁锁,计量单元配A锁、进线单元配B锁,B钥匙只能打开B锁(进线单元),A钥匙可同时打开A、B电磁锁(电能表、进线单元)。E.4.1.6.2户内型计量箱各箱门可不加锁,但应采取相应的箱门固定措施,且在进线单元、计量单元箱门中间增设铅封柱1对。E.4.1.7材质与工艺E.4.1.7.1箱体材质为不锈钢(宜采用3041Cr18Ni9-低碳)、冷轧钢、镀锌板或铝合金(宜采用2A12),板材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厚度应≥1.5mm。户外型计量箱宜采用不锈钢材料。E.4.1.7.2箱体各部分的防锈性能应能满足GB7251.3相关条款要求,箱体其它方面性能应满足GB7251.1和GB7251.3的相关要求。E.4.1.7.3箱体及各部件边缘及开孔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的毛刺及裂口,焊接点(缝)应均匀、光洁、牢固。箱体应进行喷涂处理,且涂层、标志应长期不褪色、不剥脱。E.4.1.7.4箱体使用寿命≥20年。E.4.2非金属箱体E.4.2.1结构E.4.2.1.1箱体采用全封闭框架型式结构。箱体尺寸高不小于420mm,宽不小于175mm,净深不小于130mm。E.4.2.1.2箱内应至少具备进线单元、计量单元及出线开关单元,各单元之间必须相互隔离。E.4.2.1.3进线单元与计量单元间、计量单元与出线开关单元间的隔板上均应留有电缆走线孔洞。E.4.2.1.4进线单元应留有满足安装隔离开关的位置。E.4.2.1.5出线开关单元应留有满足安装双极形式的负荷开关的位置。E.4.2.1.6户外型计量箱应能防止积水。E.4.2.1.7挂式箱体应具有足够机械强度,且至少具备四个安装挂耳。E.4.2.1.8户外型计量箱箱门、进出线应有防雨措施。E.4.2.1.9户外型箱体应开有排湿孔,孔的开设不应导致窃电隐患。E.4.2.1.10安装费控电能表的电能计量箱,其结构应满足相关费控功能需要。E.4.2.2密封E.4.2.2.1户外型箱体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34D的要求。户内型箱体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30的要求。特殊环境(如易燃易爆场所)下的,防护措施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应满足GB50058的要求。施加铅封后,箱门、面板及观察窗应不能被拆卸。E.4.2.2.2箱门与门边框间的缝隙应≤2mm。E.4.2.2.3穿线后各单元间的间隙应满足IP30要求,且无窃电隐患。E.4.2.3箱门(罩)E.4.2.3.1基本要求76 DB35/T1036—2013各单元应设置独立的门(罩),门(罩)在开闭过程中,箱内设备不应受到冲击、损坏及碰伤。箱门(罩)应有足够强度。E.4.2.3.2进线单元单元门上应有可供加封的铅封柱眼。E.4.2.3.3计量单元单元门上应有可供加封的铅封柱眼。E.4.2.3.4出线开关单元门应方便用户开启。内部出线开关应安装防护罩壳(操作手柄外露),防护罩壳应可加锁。E.4.2.4电能表安装位置计量单元内可设置高度可调节的垫板,垫板应有足够的强度。且具有满足安装各种类型单相电能表的安装孔(位)。E.4.2.5观察窗E.4.2.5.1观察窗应选用防静电、无色透明防爆材料,其尺寸应能满足清晰地观察到电能表、接线等整体情况的需要。观察窗采用中高分子聚碳酸酯材料,其厚度应不小于2.5mm。E.4.2.5.2观察窗严禁采用橡胶圈或外部螺丝紧固方式,应安装在里侧,正面不得看到安装螺丝及螺孔。E.4.2.5.3安装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的,应在表位对应观察窗位置开有70mm(高)×10mm(宽)的插卡槽;安装内置负荷开关的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的,应在表位对应观察窗位置开有直径为15mm圆形复位按钮孔。槽(孔)周边应平整光滑,户外型的槽(孔)还应具备防雨措施。E.4.2.6材质与工艺E.4.2.6.1箱体材料选用新型环保、可回收再生,具有抗紫外线、高强度、阻燃、耐老化、耐化学腐蚀、绝缘等性能的非金属材料工程塑料中高分子聚碳酸酯(PC)注塑成型。E.4.2.6.2所有的配套螺丝、螺杆均采用不锈钢或镀铬件。E.4.2.6.3计量箱外观应符合(见表E.4)规定。E.4.2.6.4箱体使用寿命≥20年。表E.4计量箱外观要求序号项目规定1平整度无明显凹凸现象2漏涂不允许3料柱痕不应有明显料柱痕4气痕不应有明显气痕5光泽斑不应有明显的光泽斑6色差颜色应基本一致,每批产品应无明显的色差E.4.3箱内主要设备E.4.3.1计量箱及箱内所选用的电工元件应具备“CCC”认证证书。77 DB35/T1036—2013E.4.3.2进线单元应设置隔离开关(宜采用拉闸时具备明显断开点且有防意外合闸机构的隔离开关),容量的配置应高于用户立约容量一个等级。E.4.3.3出线开关单元应设置二极形式的空气开关或负荷开关,宜采用能观察到明显断开点的开关。注:开关外置费控智能表应使用可通过电能表跳闸信号进行控制的专用微型断路器。E.4.4接线方式E.4.4.1应采用两进两出的接线方式。E.4.4.2所有孔洞应有防止刮伤导线的绝缘密封圈(非金属计量箱所有孔洞应无毛刺),且必须安装牢固、完好。E.4.5导线22采用线径不小于10mm铜质绝缘导线。控制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1.5mm,信号回路导线截面应2不小于0.5mm。E.4.6安全E.4.6.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E.4.6.2介电强度:能承受工频电压2500V,历时5s,无击穿或闪烁现象。E.4.6.3接地(金属计量箱)应符合以下要求:aa)箱体必须焊有不小于M10的接地铜螺栓,并有明显的接地标识。箱内接地端子排应通过导线与接ab)地螺栓有效相连,各单元箱门应通过导线与箱体有效相连。2ac)箱体总接地线的截面积应≥16mm,并与接地端子可靠连接。E.4.6.4阻燃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ad)固定载流部件:灼热丝试验温度(960土10)℃;ae)嵌入墙内安装部件:灼热丝试验温度(850土10)℃;af)其它部件:灼热丝试验温度(650土10)℃。E.4.7出厂资料电能计量箱出厂时至少应提供下列资料:ag)产品合格证;ah)产品使用说明书;ai)产品电气原理图、设备接线图;aj)元器件明细表。E.4.8安装E.4.8.1安装前应确认箱体、观察窗、面板涂层等完好无损,箱体整体结构无变形。E.4.8.2箱体安装应垂直、牢固。E.4.8.3电能表应垂直安装,倾斜度不能超过1°。E.4.8.4安装后应对进出线孔洞间隙实施封堵。进线部位应密封(推荐采用内部抱箍方式密封),遗留间隙应满足IP30要求。E.4.8.5计量箱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有关规定。(仅限金属计量箱)E.4.8.6计量箱箱体下沿离地高度≥1400mm,箱体观察窗中心线距安装处地面应≤1800mm。E.4.9标识78 DB35/T1036—2013E.4.9.1计量箱上应有牢固而清晰铭牌标志,其内容至少应包括:型号、额定电压、厂名(商标)、设备名称、制造日期、出厂编号。E.4.9.2在进线单元的正面应有牢固而清晰安全用电标志(见图E.6)。E.4.9.3计量箱正面应有牢固且清晰的警示标志(见图E.7)。面板上醒目位置应有牢固而清晰的警示标志。尺寸:长100mm,宽60mm;字体:华文楷体、字号二号、加粗;行距:固定值40磅。E.4.9.4计量箱的醒目位置应设有(户、门)号牌标识(见图E.11)。尺寸:长90mm,宽35mm。E.4.9.5若采用铆钉方式固定标志和标识牌时,铆钉开孔位置应远离电能表,避免导致窃电隐患。户号:门牌:表箱编号:隶属配变:图E.11户、门号牌标识E.5专变采集终端安装规范E.5.1终端安装位置E.5.1.1新建、改(扩)建用户的计量柜(箱)应具备终端小室(或隔仓),终端小室应可独立铅封。E.5.1.2将终端、终端接线端子排、试验接线盒、外置交流采样装置安装在终端小室或其它可封闭的小室内。E.5.1.3当无终端小室或其它可封闭的小室可用于安装时,可将终端安装在配电室内便于维护及查询操作的位置。E.5.1.4230MHz终端,可在下方加装一个扩展接线箱,将连接终端的接线先接至扩展接线箱,再从扩展接线箱接至终端。E.5.1.5公网终端及有外置交流采样装置时,应加装终端箱,将终端、外置交流采样装置、终端接线端子排及试验接线盒安装在终端箱内。E.5.1.6扩展接线箱及终端箱应可铅封。E.5.1.7分体式终端的终端本体、交流采样装置、终端接线端子排及试验接线盒的安装位置选择参照(E.5.1.2~E.5.1.4.),230MHz扩展信道箱的安装应满足馈线衰耗指标要求且场所应可封闭管理,并保证电台工作电源可靠;公网终端使用的通信分机应安装在不易被破坏的遮蔽场所。E.5.1.8在保证安全维护需要的前提下,若终端安装在配电柜后面或侧面的墙壁上,配电柜与安装位置应有确保安全的隔离措施(如配电柜相应位置配置有门,则应可封闭且加锁),否则终端原则上不应安装在配电柜后面或侧面的墙壁上。E.5.1.9对带控制的终端,应提供外接音响告警接口,当用户需要将告警信号引出时,由用户自行负责,供电单位应提供技术支持。E.5.1.10终端安装位置还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79 DB35/T1036—2013ak)终端安装处离高压带电或可能带电部分的距离,须满足安全施工维护要求;al)终端应尽可能安装在通风干燥、无强磁场和无腐蚀性气体的地方;am)终端的安装处应尽量使交流采样装置接线、与电能表的连接线及控制接线较短;an)终端安装处便于馈线走线、维护,且距天线处尽量近;ao)终端安装处下端宜有电缆沟,便于走线。E.5.1.11特殊情况的终端安装参见E.6。E.5.2终端与电能表的接口E.5.2.1电能表应具备RS485和脉冲接口。E.5.2.2电能计量柜(箱)计量小室中须加装信号端子接线盒(低压计量柜应使用16位,高压计量柜应使用20位),信号端子盒接线图见图E.2~E.5四种接法。E.5.2.3RS-485、脉冲及门禁信号应从终端接至终端接线端子排,再从终端接线端子排接至信号端子接线盒。终端接线端子排至信号端子接线盒的引线应采用带屏蔽的信号线。其中正向有功脉冲、正向无功脉冲、12V直流电源、RS-485共用一根屏蔽线,前后门禁、反向有功脉冲、反向无功脉冲共用一根屏蔽线,为防止屏蔽线接头处铜芯折断,各引线接头应有保护措施,如在接头处加铜鼻子。屏蔽线的屏蔽层应有良好接地。E.5.2.4不同脉冲输出类型电能表,其脉冲信号接线方式见图E.2~E.5四种接法。E.5.2.5终端小室或扩展接线箱内应安装终端接线端子排。终端接线端子排的接线方式见图E.12、E.13。80 DB35/T1036—2013至终端报警输出1报警输出至终端报警输出2报警输出至终端电源+3电源+至终端电源-4电源-至终端遥控15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1至终端遥控16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1至终端遥控27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2至终端遥控28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2至终端遥控39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3至终端遥控310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3至终端遥控411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4至终端遥控412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4至终端遥信113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1至终端遥信114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1至终端遥信215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2至终端遥信216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2至终端遥信317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3至终端遥信318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3至终端遥信419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4至终端遥信420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4正向有功脉冲+21正向有功脉冲-22正向无功脉冲+23正向无功脉冲-2412V+2512V-26RS485A27RS485B28前门禁29前门禁30后门禁31后门禁32反向有功脉冲+33反向有功脉冲-34反向无功脉冲+35反向无功脉冲-36注:1至12号端子应可分断,同时5和6、7和8、9和10、11和12号端子之间应可短接,终端接线端子排上或临近位置应注明各路开关的跳闸方式(加压或失压)。图E.12终端接线端子排的接线方式至终端报警输出1报警输出81 DB35/T1036—2013至终端报警输出2报警输出至终端遥控13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1至终端遥控14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1至终端遥控25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2至终端遥控26至开关柜端子排遥控2至终端遥信17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1至终端遥信18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1至终端遥信29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2至终端遥信210至开关柜端子排遥信2正向有功脉冲+11正向有功脉冲-12正向无功脉冲+13正向无功脉冲-14RS485A15RS485B16门禁17门禁18注:1至6号端子应可分断,同时3和4、5和6端子之间应可短接,终端接线端子排上或临近位置应注明各路开关的跳闸方式(加压或失压)。图E.13终端接线端子排的接线方式E.5.3带模拟量采集功能终端的接入E.5.3.1新建用户受电装置应具备交流模拟量采集专用的互感器二次绕组。交流模拟量采集回路应接入交流模拟量采集专用的互感器二次绕组。运行中用户不具备上述接入条件时,方可接入计量柜的电能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测量绕组二次回路中。终端交流采样回路不得接入电能计量用二次回路中。注:交流模拟量采集专用的互感器二次绕组特指:采集专用互感器的二次绕组或其他非电能计量用互感器(如进线柜或避雷器柜、馈线柜、联络柜的电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E.5.3.2带模拟量采集功能终端的二次回路,应从电压互感器或母线(高供低量)、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端子处接线至试验接线盒,再从试验接线盒接至终端或交流采样装置。E.5.3.3二次回路导线应采用单股绝缘铜质线或铠装电缆,导线的线中间不应有接头,其电流导线22截面积应不小于4mm,电压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2.5mm。电压回路U、V、W各相导线应分别采用黄、绿、红色线,中性线应采用黑色线,接地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E.5.3.4电流互感器至试验接线盒、试验接线盒至终端之间的U、V、W各相极性端导线应分别采用黄、绿、红色线,非极性端导线应分别采用黄黑、绿黑、红黑双色线,接地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其余二次回路U、V、W各相导线可分别采用黄、绿、红色线,中性线应采用黑色线。E.5.3.5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端子至试验接线盒之间的二次回路导线均应加装与图纸相符的端子编号(采用规范套标),接线端导线排列应按正相序(即黄、绿、红色线为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排列。E.5.3.6高供高量的电流二次回路应采用二相四线接线方式,高供低量的电流二次回路应采用三相六线的接线方式。E.5.4终端交流电源的接入82 DB35/T1036—2013E.5.4.1当用户的高压回路带电时,终端应有工作电源。终端电源的取电,对高供低量的用户推荐取自低压进线开关上端或低压进线。E.5.4.2230MHz终端电源的取电,对高供高量用户推荐取自进线柜的中间变压器。E.5.4.3终端所控制的开关应在终端电源之后。E.5.4.4230MHz终端交流电源的接入方式(见表E.5),施工时应根据以上原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表E.5230MHz终端交流电源的接入原则配电情况运行情况取电源处1.从高压进线端的中间变压器取。单电源单变压2.从进线柜高压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上取。器3.取在变压器低压总开(或低压总出线端刀闸)上端。1.从高压进线端的中间变压器取。单电源双变压主备2.从进线柜高压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上取。器运行3.取在低压联络开关上或在主备倒换操作时不会停电的回路上或参照备注加装接触器。1.从高压进线端的中间变压器取。单电源双变压并行2.从进线柜高压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上取。器运行3.取在变压器低压总开(或低压总出线端刀闸)上端。1.取在变压器低压总开(或低压总出线端刀闸)上端。双电源单变压2.若从高压进线端的中间变压器或高压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上取,器其参考方案见备注。1.取在低压联络开关上或在主备倒换操作时不会停电的回路上。双电源双变压主备2.若从高压进线端的中间变压器或高压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上取,器运行其参考方案备注。1.取在变压器低压总开(或低压总出线端刀闸)上端。双电源双变压并行2.若从高压进线端的中间变压器或高压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上取,器运行其参考方案备注。注:对于有双回路电源切换情况的,也可采用加装跳闸接触器方式来满足终端电源的要求,可将跳闸接触器的电源接在双电源的不常用回路上,接触器常开接点接双电源不常用回路电源的相线上,接触器常闭接点接双电源常用回路电源相线上,接触器中心接点接终端的电源相线接入端,中性线公用。E.5.5终端控制的开关应不影响自备电源供电。E.5.6负荷控制E.5.6.1可控负荷及控制轮次按相关规定执行。E.5.6.2被控开关应有可电动跳闸的操作机构和遥信开关位置的接点。E.5.6.3开关安装位置应可封闭且能加锁,否则须采取安全隔离措施。2E.5.6.4遥控、遥信回路宜采用KVV2×1.5mm护套线。不同轮次的遥控、遥信回路应分别独立,不得共用一根多芯控制电缆。E.5.7门禁报警83 DB35/T1036—20132计量柜(箱)前、后门均应装设门禁报警装置。门禁信号线采用二芯0.5mm导线。多个门禁开关同时使用时,推荐以常闭方式串联后接至信号端子排。E.5.8引线封闭E.5.8.1RS485线应全程封闭,脉冲、门禁、电源、遥信和遥控等引线应采取保护措施(如加装套管),防止非授权人触动。如果交流采样线采用铠装电缆可不必加套管,但当交流采样回路接至电能计量用互感器二次回路时,其电缆两端的接线端应全程封闭,若交流采样回路接至非电能计量用互感器也应尽可能封闭。E.5.8.2强电与弱电引线应分别套管。脉冲、RS-485及遥信输入线应尽量远离交流电源相线及其他干扰源,在与其它强电电源相线平行时,应保持60mm以上的间距。E.5.8.3脉冲、RS-485、电源、遥信和遥控等引线的两端均应加装与图纸相符的端子编号。每组出柜的引线及电缆应挂牌标识。引线应绑扎整齐,规范。注:如果是同一柜内的不同隔仓且易于核对线路走向的,可不挂牌。E.5.9终端箱E.5.9.1箱体材质为不锈钢(宜采用3041Cr18Ni9-低碳)、冷轧钢、镀锌板或铝合金(宜采用2A12),板材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厚度应≥1.5mm。户外型终端箱采用不锈钢材料或中高分子聚碳酸酯(PC)注塑成型的非金属材质。注:安装地点确不具备接地条件或容易锈蚀环境,可采用具有抗紫外线、高强度、阻燃、耐老化、耐化学腐蚀、绝缘等性能的新型环保中高分子聚碳酸酯(PC)注塑成型的非金属材质计量箱。E.5.9.2终端箱前面板应有玻璃观察窗或操作口,应满足观察终端的显示信息或利用红外设备与终端通信的要求。观察窗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mm的无色透明玻璃,并能有效防止从外部进行拆卸。E.5.9.3终端箱内部设计应便于终端、试验接线盒及终端接线端子排等设备的安装接线,并有固定走线的措施。E.5.9.4终端箱通风孔应设置在箱体的上部或两侧。当进线孔置于箱体下部时,应与漏水孔有足够的过水距离。E.5.9.5终端箱侧面应有天馈线引出孔。箱体应有供吸盘天线吸附固定的防锈金属部位。引出孔部位应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E.5.9.6户内式终端箱其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30的要求。户外式终端箱必须装设防雨檐,箱体顶盖的倾斜度不小3°,其整体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1。终端箱外壳上应有接地端子,并有明显的接地标志。E.5.9.7终端箱应配箱锁并能加封印。E.5.9.8终端箱上应加装安全标识牌警示标志(推荐采用铆钉固定警示标牌),面板上应有牢固而清晰的安全用电标志见图E.6。尺寸:长70mm,宽100mm。E.5.9.9面板上醒目位置应有牢固而清晰的警示标志见图E.7。尺寸:长100mm,宽60mm;字体:华文楷体、字号二号、加粗;行距:固定值40磅。E.5.10扩展接线箱E.5.10.1扩展接线箱的外壳材料等的要求同终端箱。E.5.10.2扩展接线箱的外壳上应有接地端子,并有明显的接地标志。E.5.10.3扩展接线箱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0。当扩展接线箱与终端配套使用时,扩展接线箱的外壳防护等级可适当下降,但扩展接线箱与终端作为整体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0。E.5.10.4扩展接线箱应铅封。E.5.11终端天馈线安装84 DB35/T1036—2013E.5.11.1230MHz终端天线的安装E.5.11.1.1安装在尖铁塔顶部侧面时,定向天线与塔体距离应不小于800mm,当安装在塔身侧面时,定向天线与塔体距离应不小于1500mm。E.5.11.1.2在水平地面上安装天线时,天线龙骨处离安装平面高度不得低于2m,为便于操作,天线支架高度应不大于2.5m。E.5.11.1.3天线应通过固定夹与支撑杆相连,松动固定夹可以调整天线方向;固定支撑杆材料采用直径30mm及以上热镀锌管。E.5.11.1.4对于安装在墙壁上的天线,当固定面不低于天线时,注意应该使天线支撑杆离固定面有300mm~800mm的距离;宜使用角钢制作支架。与墙体的固定必须稳定、牢固。沿墙天线架,固定天线的轴离墙最小距离(见表E.6)。表E.6天线固定轴与墙体最小距离天线与墙体夹角(а)天线固定轴与墙体距离(mm)а<30°80030°≤а<60°500а≥60°300E.5.11.1.5固定在楼顶或平台上的天线架,应制作固定盘,固定盘厚度不小于5mm。固定盘与支撑架焊接在一起,并使用加强筋。天线架通过M10及以上膨胀螺钉与建筑物相连。建筑物的固定面建议预浇水泥台,避免引起房屋的渗漏。E.5.11.1.6定向天线的振子必须保持与地面垂直,倾斜度为小于5°,定向天线与远程信源(全向天线)的方向参照电测建议,偏离度应小于10°。E.5.11.1.7天线所对方向应避开近距离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阻挡。E.5.11.2230MHz终端馈线安装E.5.11.2.1馈线应固定整齐且牢固,但不能损伤馈线,外墙垂直或水平布放的馈线,每隔1500mm应采用馈线卡子固定在走线架或紧固于墙面的膨胀螺钉上,屋顶水平布放的馈线,应装设走线架并每隔1500mm采用馈线卡子固定或采用套管加以保护。E.5.11.2.2馈线途经的地方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防止人为误伤馈线。馈线应从侧面进配电房,墙孔应外低内高,并留有回水弯,以防雨水入屋。E.5.11.2.3馈线、天线和同轴避雷器的连接要旋紧,密封处理,所有接头拧紧后应先用热缩套管再用自粘胶带缠绕防水,外加PVC胶带缠绕防止自粘胶带老化,胶带缠绕范围要求将整个接头完全缠绕在内,并在两端留有不少于10mm的余量,缠绕方向应该由下而上。如果天线的短馈缆上有防水橡皮套时,不要把它缠绕在内,应该缠绕后,再把橡皮套拉下来,罩住缠绕过的地方。防止接头松动和进水。馈线弯曲和扭转角度应符合馈线指标要求。E.5.11.2.4馈线在铁塔上或房顶上由水平变成垂直走向时,应对套管做防磨处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别固定,以避免馈线受自身重力影响产生形变。E.5.11.2.5不能以房屋的防雷接地条作为固定馈线的支架。E.5.11.2.6采用分体式终端时,终端与通信分机间的信号传输线应满足信号传输要求。信号传输线从高楼楼顶向下布线时宜采用室内布线,且每间隔2000mm~3000mm处应用扎带选择可靠固定点捆绑固定。E.5.11.3公网终端天线安装E.5.11.3.1公网终端安装时,应视安装地点的网络覆盖情况,尽量选择接收信号强度高的安装点。E.5.11.3.2终端天线按信号情况选择内置天线、外置吸盘天线、高增益天线、RS-485通信延长线。85 DB35/T1036—2013E.5.11.3.3外置吸盘天线引出时,宜就近固定在终端箱体或配电柜体上,并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不应影响其它设备操作。E.5.11.3.4高增益天线和RS-485通信分机原则安装在遮蔽场所,否则应加装防护设施,不得安装在建筑物户外制高点。高增益天线的馈线和485通信延长线应可靠牢固安装,其馈线和延长线安装参照(C.5.11.2)230MHz终端天线的安装要求。E.5.11.4终端及天馈线防雷接地要求E.5.11.4.1终端天馈线的防雷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E.5.11.4.2终端、外置交流采样装置、扩展接线箱、终端箱应有良好的接地保护。E.5.11.4.3应确保天线在周围建筑物或避雷针45°保护区范围内。E.5.11.4.4避雷针可采用固定夹具牢靠的固定于支撑杆上,或与支撑杆合为一体,针杆向上伸出长度不小于1.2m。E.5.11.4.5支撑杆、支架及避雷针应装设可靠接地线,接地线规格应不小于以下数值:直径8mm热镀锌圆钢或40mm×4mm热镀锌扁铁或25mm2铜芯线。如电气连接可靠,天线支架、支撑杆与避雷针可使用同一根接地线。采用固定夹具固定的避雷针应单独接地。E.5.11.4.6接地线应就近焊接到避雷环网。如终端安装现场室内、外无接地体,即使附近有高大建筑物保护,也应制定符合要求的接地方式,以满足天馈线按规定采取接地措施。E.5.11.4.7铁塔及避雷装置应具有良好的接地性能,接地电阻应小于5Ω,对年雷暴日小于20天的地区,接地电阻可小于10Ω。所有防雷接地焊接点应作防腐、防锈处理。E.5.11.4.8同轴电缆馈线与终端设备连接处应装设馈线避雷器,馈线避雷器接地端子应就近引接到配电室的接地母线上,接地线截面参照馈线避雷器安装说明,并应满足电力通信设备防雷接地规2程要求,一般为截面不小于25mm的多股铜芯导线。E.5.12其他要求各单位应根据本规定细化具体安装工艺要求。现场安装时应有终端安装整体布局图、原理接线图、施工接线图等图纸,安装结束后应提供竣工图。E.6特殊情况的终端安装方案E.6.1计量装置在变电站或开闭所内E.6.1.1将终端及交流采样装置安装在用户侧。当终端与计量装置距离满足RS-485、脉冲信号传输要求时,可将终端RS-485、脉冲引线引至电能表。E.6.1.2当距离不满足RS485、脉冲信号传输要求时,可在变电站或开闭所侧安装不具备控制功能的采集终端,用于电能表数据采集。如该户需要实施负荷控制,可利用交流采样装置采集的负荷、电量数据作为负荷控制时功率、电量定值设置的依据。考虑到用户侧交采装置与变电站或开闭所的电能表用电数据存在误差,利用交采装置数据进行负荷控制时,应综合考虑线损、表计及互感器误差因素,使功率、电量定值略高于电能表采集的功率与电量信息。E.6.1.3该类用户在选择终端时应综合考虑现场情况及相关管理规定,选取适合的230MHz终端、公网终端或以太网终端等终端类型。E.6.1.4若原有电能量采集等系统已实现对变电站或开闭所内用户电能表的数据采集,满足对用户的负荷监视及电量远抄等需要,可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实现功能应用需求,不再安装采集终端。E.6.2杆上计量用户终端安装E.6.2.1计量装置在杆上,并具有配电室86 DB35/T1036—2013E.6.2.1.1原则上应将终端安装在用户配电室内,将满足距离要求的计量装置的RS-485、脉冲、门禁引线至终端。E.6.2.1.2若计量装置与配电室距离较远,可采用在杆上加装终端箱,将终端安装在终端箱内。如需进行负荷控制,将控制、遥信线引至配电房接入相应控制轮次开关的控制接点。控制、遥信线选型及安装要求参考(E.5.6~E.5.8),导线截面选择应充分考虑长距离衰耗的要求。E.6.2.1.3若无法按照(E.6.2.1.1-E.6.2.1.2)点安装终端的,可参照E.6.1.2方案安装终端,实施负荷监控。E.6.2.2计量装置在杆上,且无配电室的用户E.6.2.2.1对于控制开关位于杆上的用户,当具备自动控制接点引出条件时,原则上应接入控制。终端安装可采用在杆上加装终端箱的方案。在安装时应注意设备的牢固固定,防止设备掉落,并满足安规的有关规定,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E.6.2.2.2终端箱安装遵照(E.5专变采集终端安装规范)中相关规定。E.6.3箱变用户终端安装解决方案E.6.3.1若箱变中有适合终端安装的位置,可将终端按照室内式安装原则安装在箱变内。若无适合的位置,可在箱变外侧或周围合适位置加装终端箱,终端箱安装同E.6.2.2.2。E.6.3.2终端或终端箱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远离变压器高压侧,以保证安全及终端设备可靠工作。E.6.3.3若交采、控制、遥信、电能表信号线及天馈线等相关接线需按照(E.5.6~E.5.8)规定从箱变穿孔引线时,应确保不降低箱变的安全防护及防水性能。87 DB35/T1036—2013FF附录F(规范性附录)数据采集终端,开关终端单元(DTU)技术规范F.1环境条件F.1.1安装地点户内、户外。F.1.2环境温度、湿度见表F.1。表F.1环境温度、湿度要求温度湿度级别范围最大变化率相对湿度%最大绝对湿度℃℃/ming/m3C3(3K7)-40~+701.05~10035F.1.3大气压力70~106Kpa。F.1.4接地电阻接地电阻<4Ω。F.1.5外壳防护等级户内设备防护等级不低于GB/4208规定的IP43级要求,独立安装于户外的终端设备不低于IP54级。F.1.6其他要求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存在,无剧烈振动冲击源。F.2主要技术指标F.2.1交流采样F.2.1.1采样相数:三相;F.2.1.2计算方法:两表/三表;F.2.1.3测量精度:U、I、f:0.5%;F.2.1.4P、Q:1%;F.2.1.5线性范围:电压0~220V/0~100V;F.2.1.6电流:0~5A/0~1A;F.2.1.7过载能力:短期过量交流输入电流施加标称值的2000%,持续时间小于1S,系统工作正常;F.2.1.8输入功耗:交流电压<0.5VA/相,交流电流<0.5VA/相。88 DB35/T1036—2013F.2.2直流采样F.2.2.1可测量蓄电池电压,及其它传感器输入;F.2.2.2标准输入:电压±60V;F.2.2.3测量精度:0.5%。F.2.3遥信遥脉F.2.3.1分辨率:2ms;F.2.3.2遥信路数:每路开关提供4个遥信,每台装置提供至少8路扩展遥信;F.2.3.3遥脉路数:4。F.2.4遥控输出F.2.4.1输出组数:4路、6路、8路、12路、16路分合[根据相应型号配置];F.2.4.2接点容量:AC220V/10A,DC24V/10A,DC48V/10A。F.2.5绝缘耐压满足DL/T478的要求。F.2.6电气干扰、机械安全符合DL/T721有关规定。F.2.7通信F.2.7.1RS232、RS485:600~9600bits/s信息上传;F.2.7.2CAN:100Kbits/s信息收集;F.2.7.3以太网:10M信息上传;F.2.7.4支持IEC103规约、MODBUS规约,实现与保护单元的通信功能。F.2.8远动规约循环式远动规约应符合电力行业标准DL/T451,推荐采用DL/T634.5101、DL/T634.5104、DNP3.0,并能与已有主站、子站规约主动向上兼容。推荐使用IEC104以太网通信规约。F.2.9设置功能和安全防护F.2.9.1时钟设置,接收上级的校时命令;F.2.9.2参数设置,可设置电流、电压整定值等各种组态参数,能远方修改和设置定值、时限值,并可随时查看各类参数情况;终端信息点表的出厂设置参见附录3。F.2.9.3支持就地和远程更新升级终端设备的程序;F.2.9.4支持WEB方式的人机配置界面,可远程或者本地PC接入进行开关运行信息查询及参数配置;F.2.9.5终端应支持安全防护功能,支持基于非对称密钥技术的单向认证功能,能够鉴别主站的数字签名,对来源于主站系统的控制命令和参数设置指令采取安全鉴别和数据完整性验证措施,以防范冒充主站对终端进行攻击,恶意操作电气设备,能支持基于交互式安全认证功能。应在终端设备上配置启动和停止远程命令执行的硬压板和软压板。终端设备应具有防窃、防火、防破坏等物理安全防护措施。F.2.10功能要求见表F.2。89 DB35/T1036—2013表F.2功能要求站所终端(DTU)功能基本功能选配功能1)开关位置√2)终端状态√3)开关储能、操作电源√状态4)SF6开关压力信号√量5)通信状态√数据6)保护动作信号和异常信号√采集7)蓄电池欠压告警√1)中压电流√2)中压电压√模拟3)中压有功功率√量4)中压无功功率√5)功率因数√1)开关分合闸√2)保护投停√控制功能3)重合闸投停√4)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投停√1)上级通信√2)下级通信√数据传输3)校时√4)其他终端信息转发√5)电能量转发√1)当地参数设置√2)远程参数设置√维护功能3)远程诊断√4)配套调试软件具备当地独立监控功√能1)馈线故障检测及故障事件记录√2)设备自诊断√3)程序自恢复√4)终端用后备电源及自动投入√其他功能5)事件顺序记录√6)当地显示√7)保护及单/多次重合闸√8)备用电源自动投入√9)终端、开关蓄电池自动维护√F.2.11电源要求90 DB35/T1036—2013F.2.11.1交流电源电压(输入)为单相220V,允许偏差-20%~+20%。F.2.11.2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允许偏差±5%。F.2.11.3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10%。F.2.11.4双交流输入,自动切换,可提供直流电压输出供通信等设备使用。F.2.11.5直流电源电压(输出)DC24V/DC48V,允许偏差-20%~+15%。F.2.11.6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小于5%。F.2.11.7蓄电池应配备自充/放电模块,总容量应满足在交流失电或电源不符合要求时,维持供电时间不少于12小时,支持10次以上的分/合闸操作。F.2.12可靠性指标装置的快速瞬变干扰试验、高频干扰试验、浪涌试验、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等应满足DL/T721-2000规定中的4级要求;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小于50000小时。F.3设计、材料、元件及结构要求F.3.1硬件F.3.1.1终端单元应采用模块/插件式设计,由系统电源模块、主控模块、通信模块、接口模块等独立模块组成,便于今后升级和更换。F.3.1.2终端基本配置包括主控模块、两遥(遥信、遥测)或三遥(遥信、遥测、遥控)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接口模块等,各模块可灵活配置,且模块的更换不影响一次设备的运行。F.3.1.3设备面板上应能直观的显示开关的位置、故障信息和运行信息。F.3.1.4设备面板上设有操作开关,能对各个间隔进行分、合闸控制。F.3.1.5为了防止误操作,应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在DTU的控制回路上配备“就地/远方”选择开关与遥控保护压板。环网柜DTU本体与连接电缆需具备防插错设计。F.3.1.6在设计产品时,除应满足3.10要求外,还应考虑到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产品操作面板应采用中文标识。F.3.2软件F.3.2.1软件编制一般按功能划分做到标准化、模块化、便于功能的扩充。“三遥”信息表有标准格式,配置的开关单元数可以分成几档,配置1-3种标准格式,无需每个项目提供“三遥”信息表,便于运行维护。F.3.2.2对现场的信息参数宜编制独立的参数模块,便于在运行中修改。F.3.2.3配置诊断软件,并通过当地串口配置参数信息。F.3.2.4对采用以太网传输方式的终端,必须配置诊断软件,具备远程通过Web登陆界面召测、配置参数,故障信息和保护定值信息,并实现远程修改定值参数等功能。F.3.2.5软件人机对话应采用中文界面。软件须具备独立监控和就地、远程升级程序版本等功能。F.3.3结构尺寸要求F.3.3.1设备结构设计应紧凑、小巧,外壳封闭,能防尘、防雨、耐腐蚀,无光污染,户内(开闭所)终端设备防护等级不低于GB4208-2008规定的IP43级要求,独立安装于户外(环网柜)的终端设备不低于IP54级。F.3.3.2配电终端应有良好的接地处理,内部设备接地线先汇总至接地铜排再引至箱体接地,箱体外需配备不锈钢接地端子(不可涂漆),以便接至所安装场所的接地网。91 DB35/T1036—2013F.3.3.3设备箱体采用户内立柜安装时,前门应有观察窗或采用玻璃门,便于观察柜内装置状态;户外终端设备(环网柜内)要求采用工业级不锈钢机箱,钢板厚度不小于1.5mm;箱体颜色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喷涂。F.3.3.4箱体上面应有蚀刻不锈钢铭牌,厚度0.8mm,标示内容包含名称、型号、装置电源、操作电源、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产品编号、制造日期及制造厂名等。F.3.3.5箱(柜)体下方预留各种测量控制线缆的进线空间,各种控制电缆使用端子排或带定位销的防误航空插头接入;提供通用交流电源插座,供调试设备(如便携电脑)使用。能提供开关模拟头备件产品,满足DTU(FTU)断开控制电缆情况下能插上模拟头,实现模拟遥控开关分、合闸功能。F.3.3.6终端内电池放置的空间结构设计灵活,便于电池的安装、拆卸及容量扩充;电池的结构要求维护更换方便,不需要工具即可拆卸。F.3.3.7箱体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预留光纤配线架和通信设备安装位置,预留尺寸分别不低于450mm*200mm*160mm(宽*深*高)和50mm*150mm*150mm(宽*深*高),或根据用户现场实际情况定制。F.3.3.8实现两遥功能的主控单元能够通过扩展插件或模块实现遥控功能,遥控功能扩展不需要更改终端结构;实现两遥功能的主控单元能够方便扩展电池,以实现遥控功能所需要的后备电池容量;扩展电池不需要更改终端结构。F.3.3.9设备的结构尺寸及安装尺寸应符合GB3047.1的要求。F.3.3.10终端尺寸详见表I.3。表F.3终端尺寸要求站所终端类别参考尺寸(宽*深*高,单位mm)备注壁挂(4路)DTU600*300*1000壁挂(6路)DTU600*300*1000壁挂(8路)DTU600*300*1000*2可两个4路终端并列壁挂(12路)DTU600*300*1000*2可两个6路终端并列户内立柜(8/12/16路)DTU800*600*2260F.3.3.11机柜尺寸或根据用户现场实际情况定制。F.4试验F.4.1总则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两种。F.4.2出厂检验每套设备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以下项目进行成品检验,检验指标必须符合DL/T721要求:ap)绝缘电阻;aq)绝缘强度;ar)连续通电;as)功能检验;at)性能测试;au)外观检验。F.4.3型式试验92 DB35/T1036—2013F.4.3.1产品必须按有关规定适时进行型式试验,检验各项目全部符合技术要求。F.4.3.2检验项目与顺序如下:av)外观检验;aw)绝缘电阻;ax)绝缘强度;ay)功能检验;az)性能测试;ba)通电试验;bb)电源影响;bc)低温;bd)高温;be)湿热;bf)抗高频干扰;bg)快速瞬变脉冲群;bh)浪涌干扰;bi)静电放电;bj)磁场影响;bk)冲击耐压;bl)机械性能。93 DB35/T1036—2013GG附录G(规范性附录)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业扩工程交接试验合格数值G.1变压器G.1.1绕组的直流电阻要求G.1.1.11600kVA以上的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一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G.1.1.2216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一般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G.1.2绕组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要求不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70%。G.1.3工频交流耐压试验要求G.1.3.1油浸式变压器:10kV侧耐压值为30kV,0.4kV侧耐压值为4kV,耐压时间为1min;G.1.3.2干式变压器:10kV侧耐压值为24kV,0.4kV侧耐压值为2.6kV,耐压时间为1min。G.1.4绕组所有分接的电压比要求额定分接电压比允许偏差为±0.5%,其它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1/10以内,但不得超过±1%G.1.5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要求与铭牌标志相符。G.1.6干式变压器穿芯螺栓的绝缘电阻要求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0MΩ。G.2电流互感器G.2.1一次绕组的直流电阻要求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10%。当不确定时,应提高施加的测量电流,测量电流(直流值)一般不宜超过额定电流(方均根值)的50%。G.2.2测定绕组的绝缘电阻要求二次绕组之间及地的绝缘电阻>500MΩ。G.2.3交流耐压试验要求G.2.3.1一次绕组(10kV等级)的耐压值为38kV,耐压时间为1min;G.2.3.2二次绕组的耐压值为2kV,耐压时间为1min。94 DB35/T1036—2013G.3电压互感器G.3.1一次、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要求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10%。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15%。G.3.2测定绕组的绝缘电阻要求二次绕组之间及地的绝缘电阻>500MΩ。G.3.3交流耐压试验要求(视电压互感器类型而执行)G.3.3.1一次绕组(10kV等级)的耐压值为38kV,耐压时间为1min;G.3.3.2二次绕组的耐压值为2kV,耐压时间为1min。G.3.4电压比要求与铭牌标志相符。G.3.5空载电流要求在额定电压下,空载电流与出厂数值比较无明显差别。G.4真空断路器G.4.1导电回路电阻要求应符合制造厂规定。G.4.2绝缘电阻要求G.4.2.1整体绝缘电阻按制造厂规定或自行规定;G.4.2.2断口和有机物制成的绝缘拉杆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kV等级)1200MΩ。G.4.3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交流耐压试验要求耐压值为2kV,耐压时间为1min。G.4.4交流耐压试验要求耐压值为42kV,与其它设备一起耐压时按就低原则执行,耐压时间为1min。G.4.5真空泡真空度检查要求用断口耐压(耐压值为42kV)替代,无异常现象。G.4.6断路器的合闸时间、分闸时间,分、合闸的同期性,合闸的弹跳时间要求应符合制造厂规定。G.4.7操作机构合闸接触器和分、合闸电磁铁的最低动作电压要求95 DB35/T1036—2013G.4.7.1合闸脱扣器在额定电压的80%—110%范围内应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30%时,不应动作;分闸脱扣器在额定电压的65%—110%(直流)或80%—110%(交流)范围内应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30%时,不应动作;G.4.7.2进口设备按照制造厂规定。G.4.8分、合闸线圈、储能电机线圈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测量要求:G.4.8.1绝缘电阻交接时不应低于2MΩ;G.4.8.2直流电阻应符合制造厂规定。G.5隔离开关G.5.1支持绝缘子及绝缘拉杆的绝缘电阻。G.5.2导电回路电阻应符合制造厂规定。G.5.3交流耐压试验要求:耐压值为42kV,与其它设备一起耐压时按就低原则执行,耐压时间为1min。G.6电力电缆G.6.1电缆主绝缘的绝缘电阻G.6.2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要求每千米绝缘电阻值不低于0.5MΩ。G.6.3电缆内衬层绝缘电阻要求每千米绝缘电阻值不低于0.5MΩ。G.6.4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G.6.5电缆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要求:30—300Hz谐振耐压试验值(10kV等级)为2Uo,耐压时间为1min。G.7电容器G.7.1极对壳绝缘电阻要求:不低于2000MΩ。G.7.2测量电容值要求:bm)电容值偏差不超过额定值的-5%~+10%范围;bn)电容值不应小于出厂值的95%。G.7.3极对壳耐压试验要求:试验电压按出厂值的75%。G.7.4凸肚、渗漏油检查要求:发现凸肚、渗漏油停止使用。G.8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8.1测量绝缘电阻要求: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000MΩ。G.8.2直流1mA电压(U1mA)及0.75U1mA泄漏电流要求: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0uA。G.9母线G.9.1绝缘电阻要求:不应低于1MΩ/kV。G.9.2交流耐压试验要求:10kV母线耐压值为38kV,0.4kV母线耐压值为1000V,耐压时间为1min。96 DB35/T1036—2013G.101kV及以下的配电装置G.10.1绝缘电阻要求:不应低于0.5MΩ。G.10.2交流耐压试验要求:耐压值为1000V,耐压时间为1min。G.11二次回路部分G.11.1绝缘电阻要求:1)直流小母线控制盘的电压小母线,在断开所有其它并联支路时不应小于MΩ;2)二次回路的每一支路和断路器大修、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电源回路不小于1MΩ;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允许降到0.5MΩ。G.11.2交流耐压试验要求:耐压值为1000V,耐压时间为1min。G.11.3仪器仪表调试合格。G.11.4定值校验合格。G.12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使用同一接装置的所有这类电力设备,当总容量达到或超过100kVA时,其按地电阻不宜大于4Ω。如总容量小于100kVA时,则接地电阻允许大于4Ω,但不超过10Ω。97 DB35/T1036—2013HH附录H(资料性附录)配电站房及线路验收标准表H.1配电站房及线路验收标准一土建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1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基础1.1.1建筑主(1)现场检查建筑主体位置符合图纸设计、(1)室内标高不得低于所处地理位置居民楼一体规划审批、标高、检修通道应符合配电土建楼的室内标高,室内外地坪高差应大于0.35m。设计要求。户外时基础应高出路面0.2m,基础应采用整体浇(2)电力设施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筑,内外做防水处理。位于负一层时设备基础应级,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框架、抗抬高0.3m以上。震墙高度确定,并按规范要求执行。地面及(2)室内应留有检修通道及设备运输通道,并楼面的承载力应满足电气设备动、静荷载的保证通道畅通,满足最大体积电气设备的运输要要求。求。(3)地面平整,墙体、顶面无开裂、无渗漏。(3)建筑物应满足防风雪、防汛、防火、防小动物、通风良好(四防一通)的要求。1.1.2门、窗(1)门窗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应有两个以上的安装(2)门窗应满足防火防盗的要求。出入口,设备进出的大门为双开门,高应大于(3)门窗框应可靠接地,且接地点不少于22.4m,宽应大于2.1m。点。(2)门窗扇应向外开启,相邻房间门的开启方(4)外开大门上应标示警示警告标识,门上向应由高压向低压开启。或一侧外墙上标示站室名称。(3)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的10kV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高窗;低压配电室应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并配纱窗,窗户下沿距室外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m,窗户外侧应装有防盗栅栏;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4)装有自然通风的百叶窗,百叶窗覆盖面应大于2:1,内侧应装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不锈钢菱形网,网孔不大于5mm。(5)所有门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所有窗户、门如采用玻璃时,应使用双层中空玻璃。(6)若为门窗检修,在拆除旧门窗过程中应注意与带电体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旧门窗(整体或局部)拆除后、未修复前,应防止闲杂人员、小动物进入。1.1.3管沟预(1)所有预埋件均按设计埋设并符合要求。(1)预埋件应采用有效的焊接固定。预埋件焊埋(2)电缆沟排水良好,盖板齐全、平整。接完成后,应进行焊渣清理,并检查焊缝质量。(3)所有电缆沟的出(入)口处,应预埋电(2)预埋件外露部分及镀锌材料的焊接部分应缆管。及时做好防腐措施。(4)电缆敷设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封堵。98 DB35/T1036—20131.1.4防雷接(1)在各个支架和设备位置处,应将接地支(1)接地引上线应涂以不同的标识,便于接线地线引出地面。所有电气设备底脚螺丝、构架、人员区分主接地网和避雷网。电缆支架和预埋铁件等均应可靠接地。各设(2)支架及支架预埋件焊接要求同管沟预埋。备接地引出线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2)接地引线应按规定涂以标识。(3)接地线引出建筑物内的外墙处应设置接地标志。室内接地线距地面高度不小于0.3m,距墙面距离不小于10mm。接地引上线与设备连接点应不少于2个。1.1.5防水、(1)屋顶应采取完善的防水措施,电缆进入(1)屋顶宜为坡顶,防水级别为2级,墙体无防潮地下应设置过渡井(沟)(或采取有效的防水渗漏,防水试验合格。屋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措施)并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1/50,并有组织排水,屋面不宜设置女儿墙。(2)墙面、屋顶粉刷完毕,屋顶无漏水,门(2)当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设置在地下层窗及玻璃安装完好。时,宜设置除湿机,设置集水井,井内设两台潜(3)电缆施工检修完毕应及时加以封堵。水泵,其中一台为备用。(3)设计为无屋檐的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应加装防雨罩。1.1.6消防(1)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1)手提式灭火器安装,在开关站、配电室入应低于二级。口处显眼位置,应定点放置,并挂标示牌。(2)室内宜装有火灾报警装置。(2)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与建筑物外电缆(3)应配备国家消防标准要求中规定的相应沟的预留洞口,应采取安装防火隔板等必要的防数量的灭火设备。火隔离措施。1.1.7通风(1)通风一般采用自然通风,通风应完全满(1)室内装有六氟化硫(SF6)设备,应设置双排足设备散热的要求,同时应安装事故排风装风口。低位应加装强制通风装置,风机中心距室置。内地坪400mm。(2)通风机外形应与开闭所、配电站、配电(2)风机的吸入口、应加装保护网或其他安全室的环境相协调,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噪装置,保护网孔为5mm×5mm。音不大于45dB。通风机停止运行时,其朝外(3)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位于地下层时,一面的百叶窗可自动关闭。其专用通风管道应采用阻燃材料。环境污秽地区(3)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内宜配置符合应加装空气过滤器。暖通要求的空调,户外机应设置防盗装置。(4)通风设施等通道应采取防止雨、雪及小动物进入室内的措施。1.1.8室内照(1)电气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光源,安装牢(1)照明灯具不应设置在配电装置的正上方。明固,亮度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2)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动力照明总开关(2)在室内配电装置室及室内主要通道等应设置双电源切换装置。处,应设置供电时间不小于0.5小时的应急(3)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为24小照明。时,所用照明灯具均应开启,每2小时记录运行(3)灯具、配电箱全部安装完毕,应通电试状态,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运行。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是否相对应,电器元件是否正常。99 DB35/T1036—20131.1.9安全设(1)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应配备专用安(1)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出入口应加装防施全工器具柜,存放备品备件、安全工具以及小动物挡板,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运行维护物品等。(2)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窗应加装防小动(2)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室内应预留报物不锈钢网,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警装置接口,发生盗窃、火灾、SF6含量超标等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1.2配电设备(箱式变压器、环网单元、电缆分支箱)基础1.2.1测量定按设计图纸校核现场地形,确定设备基础中基础底板应按照设计的尺寸和坑深,考虑不同土位心桩。质的边坡与操作宽度,对基坑进行地面放样(一般用白粉划线,并沿白粉线挖深约100~150mm)。1.2.2基础开挖1.2.2.1基坑开(1)检查设备基础坑(1)按设计施工要求,先降低基面后,再进行挖a.中心桩、控制桩是否完好。基坑的开挖,对于降基量较小的,可与基坑开挖b.基坑坑口的几何尺寸。同时完成。c.核对地表土质、水情,并判断地下水位状(2)每开挖1m左右即应检查边坡的斜度,随时态和相关管线走向。纠正偏差。(2)基坑一般宜采用人工分层分段均匀开(3)开挖时,应尽量做到坑底平整。基坑挖好挖。后,应及时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3)开挖时,根据不同的土质适当放边坡。行,应预留150~300mm的土层,在铺石灌浆时或基础施工前再进行开挖。1.2.2.2深度控(1)设备基础坑深应以设计施工基面为基实际坑深偏差超深100mm以上时,按以下方法处制准。理:(2)设备基坑深度允许偏差为+100mm~(1)现浇基础坑,其超深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50mm;同一基坑深度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处理。并进行基础操平。(2)基坑底面应平整、夯实。(3)岩石基坑不允许有负误差。1.2.3基础砌筑1.2.3.1基坑处(1)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现场验收。(1)施工中应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疏干坑底。理(2)地基处理应对基础持力层进行检查。(2)砼垫层在基坑验收后立即灌注。1.2.3.2基础砌(1)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施工。(1)砖砌筑时应做好吊垂直工作。筑(2)砖、钢筋、水泥、掺和料应符合设计要(2)砖砌体时,对砌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求,有出厂合格证书。对烧结普通砖使其含水率达10%~15%;对灰砂(3)基础砌筑前应复测,确定方向后按设计砖、粉煤灰砖使其含水率达5%~8%。要求进行砌筑。(3)拆模养护时,非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4)井口圈梁按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绑扎。到1.2MPa且构件不缺棱掉角,方可拆除模板。(5)圈梁模板应用托架稳固、模板应平直,(4)混凝土外露表面不应脱水,普通混凝土养支撑合理、稳固,便于拆卸。护时间不少于7天。(5)抹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5℃的气温下施工时,应有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100 DB35/T1036—20131.2.3.3铁件预(1)按设计施工图纸确定轴线与预埋件(1)箱、柜基础预留铁件水平误差<1mm/m,埋相对位置。全长水平误差<5mm。(2)检查无误后,先预埋锚固钢筋,再(2)箱、柜基础预留铁件不直度误差<焊上固定槽钢框。1mm/m、全长不直度误差<5mm。(3)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对预埋件轴(3)箱、柜基础预留铁件(型钢)位置误差线位置、标高、平整度进行定位、校核,将及不平行度全长<5mm,切口应无卷边、毛刺。误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4)焊口应饱满,无虚焊现象。电缆固定支架高低偏差不大于5mm,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1.2.4防腐及验收防腐处1)涂漆前应将焊接药皮去除干净,漆层涂刷(1)预埋铁件及支架刷防锈漆,涂刷均匀,无理均匀。漏点。(2)位于湿热、盐雾以及有化学腐蚀地区时,(2)对电缆固定支架焊接处进行面漆补刷。应根据设计作特殊的防腐处理。1.2.5基础验收基础验(1)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齐全无误。(1)分支箱的基础应用不小于150mm高的混凝收(2)土建工程基本施工土浇固底座,分支箱底座露出地面150mm,分支完毕,标高、尺寸、结构及预埋件焊件强度箱应垂直于地面。均符合设计要求。(2)箱变、环网单元基础高出地面一般为300~(3)基础验收时,应对设备基础进行水平测500mm,电缆井深度应大于1000mm,基础两侧可量验收,并对埋入基础的电缆导管的进、出埋设防小动物的通风窗。线预留孔及相关预埋件进行检查。(4)电缆从基础下进入电气设备时应有足够的弯曲半径,能够垂直进入。1.3杆塔基础1.3.1混凝土(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1)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杆基坑(2)电杆基础坑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电杆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埋设深度在设计未作规定时,按表所列数值:(2)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m)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杆长891011(3)电杆基础坑深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0mm、埋深1.51.61.71.8−50mm。杆长12131518(4)双杆两底盘中心的根开误差不应超过30mm;埋深1.922.32.6两杆坑深度高差不应超过20mm。~35)遇有土质松软、流沙、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3)基坑底使用底盘时,坑底表面应保持水时,应采取加固杆基措施(如加卡盘、人字拉线平,底盘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底或浇筑混凝土基础等)盘的圆槽面应与电杆中心线垂直,找正后应(6)采用扒杆立杆,电杆坑留有滑坡时,滑坡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底盘安装允许偏差,长度不应小于坑深,滑坡回填土时应夯实,并留应使电杆组立后满足电杆允许偏差规定。有防沉土台。(4)基坑回填土时,土块应打碎,基坑每回(7)回填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培填500mm应夯实一次;回填土后的电杆基坑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沥青路面或砌有水泥宜设置防沉土层。花砖的路面不留防沉土台。101 DB35/T1036—20131.3.2钢杆基(1)钢杆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设计要(1)现浇基础几何尺寸准确,棱角顺直,回填础求。土分层夯实并留有防沉层。(2)钢杆基础浇筑应采用现浇基础或灌注桩(2)灌注桩基础宜使用商品混凝土,桩基检测基础,在沿海滩涂和软土地区,可采用高强报告内容详尽。度预应力混凝土液压管桩基础。(3)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3)基础中心与线路中心线重合,深度及坑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底宽度符合设计数值。(4)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对(4)按规定取样做试块,基础表面平整,无普通硅酸盐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蜂窝、麻面。水养护,不得少于7天;有添加剂的混凝土养护(5)基础浇注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当基础强不得少于14天。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才可立杆塔、架线。(5)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1.3.3拉线盘拉线柱的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1)埋设拉线盘的拉线坑应有滑坡(马道),回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填土应有防沉土台。(1)采用坠线的,不应小于拉线柱长的1/6。(2)拉线坑的深度可按受力大小决定,一般深(2)采用无坠线的,应按其受力情况确定。为1.2~1.5m。1.3.4卡盘基(1)安装位置、方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深度允许偏差为±50mm。础(2)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分的土壤分层回填夯(2)当设计无要求时,其上平面距地表面不应实。小于500mm。(3)与电杆连接部分应紧密。1.4电缆基础1.4.1电缆(1)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施工。(1)电缆沟、井开挖时,密切注意地下管线、沟、井(2)开挖应严格按挖沟断面分级开挖,沟体构筑物分布情况。开挖应连续开挖,挖土完成后应对基层土进(2)如出现沟底持力层达不到设计要求,采取行夯实处理。换土处理。(3)浇捣混凝土垫层时,首先绑扎钢筋,然(3)拆模养护时,非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后浇捣混凝土。到1.2MPa且构件不缺棱掉角,方可拆除模板。(4)电缆沟、井砌筑前应复测,确定方向后(4)混凝土外露表面不应脱水,普通混凝土养按设计要求进行砌筑。护时间不少于7天。(5)压顶梁浇筑时,制安模板时应托架牢固、(5)抹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模板平直、支撑合理、稳固及拆卸方便。低于5℃的气温下施工时,应有保证质量的有效(6)抹灰前检查预埋件安装位置正确,与墙措施。体连接牢固。(6)土方回填时宜采用人工回填,采用石灰粉(7)铺设盖板时,应调整构件位置,使其缝或粗砂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应大于300mm。宽均匀。102 DB35/T1036—20131.4.2电缆排(1)土方开挖完成后按现场土质的坚实情况(1)管沟填碎石、石粉或粗砂垫层应控制好高管进行必要的沟底夯实处理及沟底整平。度,并压实填平。(2)浇筑的混凝土板基础应平直,浇灌过程(2)管应保持平直,管与管之前应有20mm的间中用平板振动器振捣。距。(3)在底层应先砌砖,根据设计要求用砖包(3)施工中应防止水泥、砂石进入管内,管应底层电缆管,再砌第二层,如此类推,逐层排列整齐,并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施工施工。完毕应用管盖盖住两端管。(4)管道敷设时应保证管道直顺,接口无错位。管与管之间的管驳采用热熔或插接,导管器试通合格。1.4.3非开挖(1)按照设计图纸,提前做好勘测工作,并(1)入钻点宜设在行人车辆稀少且具有足够空电缆管做好标记。间摆放设备处,出钻点则宜设置在能够摆放管道(2)应选取正确合理的入钻头和出钻点。材、方便拖管的另一端。(3)导向孔施工应按设计的钻孔轨迹进行导(2)热熔对接时,管材两端面刨平,用加热板向施工,并做好导向孔施工的记录。加热,使塑管端面熔化,完成管道连接。二接地装置施工检修工艺规范2.1接地沟(1)根据主接地网的设计图纸对主接地网敷接地沟宜按场地或分区域进行开挖。开挖设位置、网格大小进行放线。(2)接地沟深度应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开挖。2.2垂直接(1)按照设计或规范的要求长度进行垂直接镀锌角钢作为垂直接地体时,其切割面,在埋设地体加地体的加工。前需应采用水柏油或环氧富锌漆等进行防腐处工(2)垂直接地体的下端部切割为45~60°理。角。2.3垂直接(1)按照设计图纸的位置安装垂直接地体。垂直接地体未埋入接地沟之前应在垂直接地体地体安(2)垂直接地体上端的埋入深度应满足设计上焊接一段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宜预制成弧装或规范要求。形或直角形。(3)安装结束后在上端敲击部位采用防腐处理。103 DB35/T1036—20132.4主接地(1)接地体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1)搭接长度和焊接方式应符合以下规定:网敷计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a.扁钢-扁钢: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设、焊(3)主接地网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个棱边焊接)。接一般采用焊接,焊接应牢固、无虚焊。对于b.圆钢-圆钢: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接触部位接地材料为有色金属宜采用螺栓搭接。两边焊接)。(2)钢接地体的搭接应使用搭接焊。c.扁钢-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接(3)裸铜绞线与铜排及铜棒接地体的焊接应触部位两边焊接)。采用热熔焊方法。d.在“十”字搭接处,应采取弥补搭接面不足的(4)建筑物内的接地网应采用暗敷的方式,措施以满足上述要求。根据设计要求留有接地端子。(2)热熔焊具体要求:a.对应焊接点的模具规格应正确完好,焊接点导体和焊接模具清洁。b.大接头焊接应预热模具,模具内热熔剂填充密实。c.接头内导体应熔透。d.铜焊接头表面光滑、无气泡,应用钢丝刷清除焊渣并涂刷防腐清漆。2.5预埋铁应用镀锌层完好的扁钢进行接地,焊接应牢预埋铁件应无断开点,通常应与主接地网有不少件接地固可靠,无虚焊,搭接长度、截面应符合规于3个独立的接地点。连接范规定。2.6隐蔽工(1)接地网的某一区域施工结束后,应及时(1)回填土内不得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程验收进行回填土工作。(2)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及接地(2)在接地沟回填土前应经过验收,合格后(3)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沟土回方可进行回填工作。填(3)记录工作完成情况和隐蔽工程签证。2.7设备接(1)引上接地体与设备连接采用螺栓搭接,(1)设备接地的高度一致,朝向应尽可能一致。地安装搭接面要求紧密,不得留有缝隙。(2)集中接地的引上线应做一定的标识,区别(2)设备接地测量、预制应能使引上接地体于主接地引上线。横平竖直、工艺美观。(3)高压配电间门的绞链处应采用软铜线进行(3)要求两点接地的设备,两根引上接地体加强接地,保证接地的良好。应与不同网格的接地网或接地干线相连。(4)电缆沟内支架焊接固定在通长扁钢上。(4)每个电气设备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引(5)箱变、环网单元、分支箱等主设备外壳应下线与接地网相连,不得在一个接地引上线两点接地。上串接几个电气设备。(5)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2.8接地(1)接地体黄绿漆的间隔宽度一致,顺序一明敷接地在长度超过20m时,可不全部进行接地标识致。标识。(2)明敷接地垂直段离地面1.5m范围内采用黄绿漆标识。三电缆支架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04 DB35/T1036—20133.1支架安(1)电缆支架规格、尺寸及各层间的距离应(1)支架材料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误差装遵循设计及规范要求。所安装电缆支架沟土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建项目验收合格。(2)焊口应饱满,无虚焊现象。支架同一档在(2)电缆支架安装前应进行放样定位。电缆同一水平面内,高低偏差不大于5mm。支架应焊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托架支吊架的接牢固,无显著变形。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3)各支架的同层横挡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3)电缆支架应安装固定在电缆沟墙壁的已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托架支吊架沿桥架走向预埋固定件上。左右的偏差不应大于10mm。(4)电缆支架按设计要求进行接地焊接,所(4)电缆支架横梁末端50mm处应斜向上倾角有支架焊接牢靠,焊接处防腐符合规范要求。10°。(5)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附表规定。但层间净距不应小于两倍电缆外径加10mm。四10kV电缆施工检修工艺规范4.1施工前(1)根据施工设计图纸选择的电缆路径,沿做好电缆盘,电缆盖板,敷设机具,挖掘机械等现场检路径勘查,查明电缆线路路径上临近地下管主要材料的摆放位置,设置临时施工围栏。查线,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2)施工前对各盘电缆进行验收,检查电缆有无机械损伤,封端是否良好。(3)电缆敷设前,应进行通管,检查电缆管内无积水,无杂物堵塞。(4)施工前应进行绝缘预校验,护层绝缘试验。10kV电(1)电缆及附件的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等(1)电缆的端部应有可靠的防潮措施。4.2缆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2)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单(2)机械牵引时,牵引端应采用专用的拉线芯为直径的20倍;三芯为直径的1倍。网套或牵引头,牵引强度不得大于规范要求,(3)机械敷设时,铜芯电缆允许牵引强度牵引应在牵引端设置防捻器,中间应使用电缆放头部时为70N/mm2,铝芯电缆为40N/mm2;钢线滑车。丝网套牵引铅护套电缆时为10N/mm2,铝护套电(3)电缆在拐弯处的最小弯曲半径应满足设缆为40N/mm2,塑料护套为7N/mm2计或规范要求。。(4)电缆头制作前,应将用于牵引部分的电缆切除。(5)电缆终端和接头处应留有一定的备用长度,电缆中间接头应放置在电缆井或检查井内。(6)在电缆终端头、接头、拐弯处、竖井口等地方,应挂电缆标牌。(7)电缆敷设后,电缆头应悬空放置,并应及时制作电缆终端。(8)单芯电缆钢管敷设应三相同时穿入一个管径。4.310kV电缆头制作105 DB35/T1036—20134.3.110kV电(1)严格按照电缆附件的制作要求制作电缆(1)应根据电缆终端和电缆的固定方式,确定缆终端终端。电缆终端的制作位置。制作(2)热缩的电缆终端安装时应先安装应力(2)电缆终端安装时应避开潮湿的天气,且尽管,再安装外部绝缘护管和雨裙,安装位置可能缩短绝缘暴露的时间。如在安装过程中遇雨及雨裙间间距应满足规定要求。雾等潮湿天气应及时停止作业,并做好可靠的防(3)三芯电缆的电缆终端采用分支手套,分潮措施。支手套应尽可能向电缆终端根部拉近,三相(3)绝缘层的切断面与电缆的轴向夹角约45°过渡应自然、弧度一致,分支手套、延长护角。管及电缆终端等应与电缆接触紧密接触。(4)多段护套搭接时,上部的绝缘管应套在下(4)应采用相应颜色的胶布进行相位标识。部绝缘管的外部,搭接长度符合要求(无特别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mm)。(5)应确认相序一致。(6)若为原运行中老旧、破损电缆终端头头需重新制作,电缆终端头制作完毕应对该回电缆进行耐压试验。4.3.210kV电(1)剥除外护套时应按照附件说明书尺寸,(1)电缆安装时做好防潮措施。缆中间外护套断口以下100mm部分用砂纸打毛并清(2)锯铠装时,其圆周锯痕深度应<2/3。接头制洗干净,在电缆线芯分叉处将线芯校直、定(3)剥除内护套时,在剥除内护套处用刀子横作位。向切一环形痕,深度不超过内护套厚度的一半。(2)根据制作说明书尺寸,剥除铜屏蔽层和(4)根据说明书依次套入管材,顺序不得颠倒,外半导电层。所有管材端口应用塑料薄膜封口。(3)热缩应力控制管应以微弱火焰均匀环绕(5)清洁绝缘时,应由线芯绝缘端部向半导电加热,使其收缩。应力控制管方向进行。(4)压接连接管,压接磨具应与连接管外径(6)加热管材时应从中间向两端均匀、缓慢环尺寸一致,压接后去除连接管表面棱角和毛绕进行,把管内气体全部排除。刺,清洁绝缘与连接管。(7)内绝缘管及屏蔽管两端绕包密封防水胶带,(5)在连接管上绕包半导电带,两端与内半应拉升200%,绕包应圆整紧密,两边搭接外半导电屏蔽层应紧密搭接。导电层和内外绝缘管及屏蔽管不得少于30mm。(6)固定铜屏蔽网应与电缆铜屏蔽层可靠搭(8)铜屏蔽网焊接每处不少于两个焊点,焊点接。面积不少于10mm2。(7)冷缩中间接头安装区域涂抹一层薄硅(9)冷缩中间接头的绕包防水胶带应将防水胶脂,将中间接头管移至中心部位,其一端应带拉伸至原来宽度3/4,半重叠绕包,完成后,与记号持平,抽出撑条时应沿逆时针方向进双手用力挤压所包胶带,使其紧密贴附。行,速度缓慢均匀。(9)若为原运行中老旧、破损电缆中间接头需(8)冷缩中间接头的绕包防水带,应覆盖接重新制作,在旧电缆中间接头解体或电缆开断头两端的电缆内护套,搭接电缆外护套不少前,应与电缆走向图纸核对相符,并使用专用仪于150mm。器(如感应法)确认证实电缆无电后,用接地的(9)热缩中间接头待电缆冷却后方可移动电带绝缘柄的铁钉钉入电缆芯后方可工作。电缆中缆,冷缩中间接头放置30min后方可进行电间头制作完毕应对该回电缆进行耐压试验。缆接头搬移工作。106 DB35/T1036—20134.410kV电(1)固定点应设在应力锥下和三芯电缆的电(1)搭接后不得使搭接处设备端子和电缆受力。缆固定(2)铠装层和屏蔽均应采取两端接地的方式;缆终端下部等部位。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接地点设在互感(2)电缆终端搭接和固定必要时加装过渡器远离接线端子侧。排,搭接面应符合规范要求。(3)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及电缆终端、(3)各相终端固定处应加装符合规范要求的电缆中间接头处应挂标识牌。衬垫。(4)沿支架桥架敷设电缆在其首端、末端、分(4)电缆固定后应悬挂电缆标识牌,标识牌支处应挂标识牌。尺寸规格统一。五低压电缆施工检修工艺规范5.1施工前(1)根据施工设计图纸选择的电缆路径,沿做好电缆盘,电缆盖板,敷设机具,挖掘机械等现场检路径勘查,查明电缆线路路径上临近地下管主要材料的摆放位置,设置临时施工围栏。查线,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2)施工前对各盘电缆进行验收,检查电缆有无机械损伤,封端是否良好。(3)电缆敷设前,应进行通管,检查电缆管内无积水,无杂物堵塞。(4)电缆敷设前选用1kV摇表进行测量,绝缘电阻应大于10MΩ。(5)电缆头制作时,应检查电缆外观是否完好,检查电缆附件是否配套,工器具是否齐备,检查电缆是否受潮,用兆欧表检查电缆的主绝缘和内护套绝缘,绝缘应符合有关规定。5.2低压电(1)电缆敷设时应注意电缆弯曲半径应符合(1)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缆敷设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附表要求,电缆在沟内敷设应有适量余度。(2)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时应穿管,管内径不(2)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3)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电力电缆固定(3)户外电缆就位时穿入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大间距应为0.6m。(4)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4)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间的净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附表所列数距不应小于35mm,但在线槽内敷设时除外。值。(5)1kV以下电力及控制电缆与1kV及以上电(5)电缆敷设后应进行绝缘摇测。1kV以下力电缆一般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应小于150mm。阻应不低于10MΩ,电缆摇测完毕后,应将芯线分别对地放电。107 DB35/T1036—20135.3低压电(1)严格按照电缆附件的制作要求制作电缆(1)应根据电缆终端和电缆的固定方式,确定缆终端电缆头的制作位置。制作终端。(2)电缆终端安装时应避开潮湿的天气,且尽(2)电缆终端采用分支手套,分支手套应尽可能缩短绝缘暴露的时间。如在安装过程中遇雨可能向电缆头根部拉近,过渡应自然、弧度雾等潮湿天气应及时停止作业,并做好可靠的防一致,分支手套、延长护管及电缆终端等应潮措施。与电缆接触紧密接触。(3)地线的焊接部位用钢锉处理。(3)选用浇铸式接线鼻子,应采用压接钳进(4)应确认相序一致。行压接,压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铜线鼻子应镀锡。(4)将芯线插入接线鼻子内,用压线钳压紧接线鼻子,压接应在两模以上。(5)应采用相应颜色的胶布进行相位标识。5.4低压电(1)各相终端固定处应加装符合规范要求的(1)搭接后不得使搭接处设备端子和电缆受力。缆固定(2)铠装层应采取两端接地的方式。衬垫。(3)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及电缆终端、(2)户外引入设备接线箱的电缆应有保护和电缆中间接头处应挂标识牌。固定措施,采用与电缆相同规格的固定夹具。(4)沿支架桥架敷设电缆在其首端、末端、分(3)电缆固定后应悬挂电缆标识牌,标识牌支处应挂标识牌。尺寸规格统一。六二次电缆接线施工检修工艺规范6.1二次电(1)材料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1)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缆就位(2)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2)电缆绑扎应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械损伤,无明显皱折和扭曲现象。橡套及塑受机械应力。料电缆外皮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3)电缆绑扎应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3)电缆布置宽度应适应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方向一致。排的连接。6.2二次电电缆终端制作时缠绕应密实牢固。单层布置的电缆终端高度应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终端缆终端高度宜一致,或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制作高度应统一。6.3芯线整(1)在电缆头制作结束后,接线前应进行芯(1)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将每根芯线理布置线的整理工作。拉直。(2)网格式接线方式,适用于全部单股硬线(2)每根电缆的芯线宜单独成束绑扎。的形式,电缆芯线扎带绑扎应间距一致、适中。(3)整体绑扎接线方式,适用于以单股硬线为主,底部电缆进线宽阔形式,线束的绑扎应间距一致、横平竖直,在分线束引出位置和线束的拐弯处应有绑扎措施。(4)槽板接线方式,适用于以多股软线为主形式,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线槽,接入端子。6.4二次电在电缆头制作和芯线整理后,应按照电缆的要求高低一致、间距一致、尺寸一致,保证标识缆固定接线顺序再次进行固定,然后挂设标识牌。牌挂设整齐牢固。108 DB35/T1036—2013七电缆防火封堵施工检修工艺规范7.1电缆沟(1)电缆通过电缆沟进入保护室、开关室等(1)对于阻燃电缆在电缆沟每隔80~100m设置防火墙建筑物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隔断。一个隔断,对于非阻燃宜每隔60m设置一个隔断,(2)防火墙两侧应采用10mm以上厚度的防一般设置在临近电缆沟交叉处。火隔板封隔,中间应采用无机堵料、防火包(2)防火墙上部的电缆盖上应涂刷明显标记。或耐火砖堆砌。(3)防火墙应采用热镀锌角钢作支架进行固定。(4)防火墙内的所有缝隙均应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包裹。(5)防火墙顶部应加盖防火隔板,底部应留有两个排水孔洞。7.2竖井封(1)托架和防火隔板的选用和托架的密度应(1)有机堵料封堵应严密牢固,无漏光、漏风堵裂缝和脱漏现象,表面光洁平整。确保整体有足够的强度,能作为人行通道。(2)无机堵料封堵表面光洁、无粉化、硬化、(2)电缆竖井处的防火封堵应采用角钢或槽开裂等缺陷。钢托架进行加固。(3)孔隙口及电缆周围应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4)防火隔板上应浇铸无机堵料,无机堵料浇筑后在其顶部应使用有机堵料将每根电缆分隔包裹。7.3盘柜封(1)防火包堆砌采用交叉堆砌方式,且密实有机堵料封堵应严密牢固,无漏光、漏风裂缝和堵牢固,不透光,外观整齐。脱漏现象,表面光洁平整。(2)在预留孔洞上部应采用钢板或防火隔板进行加固,孔洞过大时应采用槽钢或角钢进行加固,将孔洞缩小后方可加装防火隔板。(3)在孔洞、盘柜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的防火隔板,在孔隙口及电缆周围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7.4电缆保电缆管口留孔处、缺口及缝隙处均应采用有(1)随着管径增加,堵料嵌入管子的深度和露护管封机堵料严密封堵。出的管口的厚度也相应增加。堵(2)对于开孔较大的二次接线盒应加装防火隔板进行隔离封堵。(3)有机堵料封堵应严密牢固,无漏光、漏风裂缝和脱漏现象,表面光洁平整。7.5端子(1)端子箱、二次接线盒进线孔洞口应采用有机堵料封堵应严密牢固,无漏光、漏风裂缝和箱、二脱漏现象,表面光洁平整。次接线防火包进行封堵,电缆周围应采用有机堵料盒封堵进行包裹。(2)端子箱底部以10mm防火隔板进行封隔。109 DB35/T1036—20137.6防火包(1)施工前应清除电缆表面灰尘、油污。(1)水平敷设的电缆应沿电缆走向进行均匀涂带或涂(2)防火包带或涂料的安装位置一般在防火刷,垂直敷设的电缆宜自上而下涂刷。料墙两端和电力电缆接头两侧的2~3m长区(2)防火涂料表面光洁、厚度均匀。段。(3)防火包带应采用单根绕包的方式,多根小截面的控制电缆可采取多根绕包的方式,两段的缝隙用有机堵料封堵严密。八配电变压器施工检修工艺规范8.1室内变压器8.1.1施工前(1)变压器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安装干式变压器时,室内相对湿度宜保持在70现场检齐全。%以下。查(2)本体及附件外观检查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好。(3)油箱封闭良好,无漏油、渗油现象,油标处油面正常。(4)瓦斯继电器合格证齐全,无渗漏,方向标示清晰准确。(5)带有防护罩的干式变压器,防护罩与变压器的距离应符合标准的规定。(6)土建标高、尺寸、结构及预埋件焊件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8.1.2变压器(1)变压器二次搬运应由专业起重人员作(1)变压器搬运时,应注意保护瓷套管,使其二次搬业,电气安装人员配合。不受损伤。运及安(2)干式变压器在运输途中,应采取防潮措(2)变压器在搬运或装卸前,应核对高低压侧装施。方向。(3)变压器吊装时,索具应检查合格,钢丝(3)当利用机械牵引变压器时,牵引的着力点绳应挂在油箱的吊钩上,上盘的吊环仅作吊应在设备重心以下,运输角度不得超过15°。芯用,不得用此吊环吊装整台变压器。(4)变压器就位时,应注意其方位和距墙尺寸(4)干式变压器安装、维修最小环境距离应应与图纸相符,允许误差为±25mm,图纸无标注符合设计要求。时,纵向按轨道定位,横向距离不得小于800mm,(5)变压器的安装应采取防震、降噪措施。距门不得小于1000mm。(5)装有瓦斯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瓦斯继电器汽流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110 DB35/T1036—20138.1.3附件安(1)防潮呼吸器安装前,应检查硅胶是否失(1)安装瓦斯继电器的事故喷油管时,应注意装事故排油时不致危及其它电器设备;喷油管口应效。换为割划有“十”字线的玻璃。(2)油浸变压器一次元件应安装在变压器顶(2)干式变压器的电阻温度计导线应加以适当盖上的温度计套筒内,并加适量变压器油;的附加电阻校验调试后方可使用。二次仪表挂在变压器一侧的预留板上。(3)干式变压器软管不得有压扁或死弯,弯曲(3)干式变压器一次元件应按说明书位置安半径不得小于50mm,富余部分应盘圈并固定在温装,二次仪表安装在便于观测的变压器护网度计附近。栏上。(4)瓦斯继电器应水平安装,观察窗应装在便于检查的一侧,箭头方向应指向油枕,与连通管的连接应密封良好。截油阀应位于油枕和瓦斯继电器之间。(5)防潮呼吸器安装时,应将呼吸器盖子上的橡皮垫去掉,并在下方隔离器具中装适量变压器油。(6)温度计应直接安装在变压器上盖的预留孔内,并在孔内加适量变压器油。(7)干式变压器的电阻温度计,一次元件应预埋在变压器内,二次仪表应安装在值班室或操作台上。8.1.4绝缘护(1)具有良好的性能,绝缘强度不小于(1)安装时扣件应正确到位,相色与变压器相罩安装20kV/mm,疏水性强、耐老化。位一致。(2)扣接结构应便于检修。(2)绝缘护罩允许拆装重复使用。8.1.5变压器(1)变压器的一、二次联线、地线、控制管(1)变压器一、二次引线的施工,不应使变压联线线均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器的套管直接承受应力。准》(GB50300—2002)相应规定。(2)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回路中,靠近变压器(2)变压器工作零线与中性点接地线,应分处,宜做一个可拆卸的连接点。别敷设。(3)工作零线宜用绝缘导线。(4)油浸变压器附件的控制导线,应采用具有耐油性能的绝缘导线。靠近箱壁的导线,应采用金属软管保护,并排列整齐,接线盒应密封良好。(5)裸露带电部分宜进行绝缘处理。8.2箱式变压器111 DB35/T1036—20138.2.1施工前(1)变压器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箱变基础高出地面一般为300~500mm,电缆井深现场检齐全。度应大于1000mm。查(2)本体及附件外观检查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好。(3)油箱封闭良好,无漏油、渗油现象,油标处油面正常。(4)土建标高、尺寸、结构及预埋件焊件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8.2.2箱变安(1)高、低压电缆通过高、低压室的底封板(1)应采用专用吊具底部起吊。装接入。(2)箱变底座槽钢上的两个主接地端子、变压(2)电缆与穿管之间的缝隙应密封防水。器中性点及外壳、避雷器下桩头等均应分别直接(3)所在接地应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在基础接地。四角打接地桩,然后连成一体。(3)低压成套配电柜相间和相对地间的绝缘电(4)箱变基础宜设通风孔。阻值应大于0.5MΩ;交流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应为(5)箱式变电站交接试验应合格。1kV,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MΩ时,可采用2500V(6)高压开关熔断器等与变压器组合在同一兆欧表替代,试验持续时间间隔1min,无击穿个密闭油箱内的箱式变电气所,试验按产品闪络现象。提供的技术文件要求执行。九低压封闭母线施工检修工艺规范9.1支架制(1)根据施工现场结构类型,支架应采用角(1)支架的加工制作按选好的型号,测量好的作和安钢或槽钢制作。应采用“一”字型、“L”字尺寸断料制作,断料严禁气焊切割。装型、“U”字型、“T”字型等四种型式。(2)支架上钻孔应用台钻或手电钻钻孔,不得(2)膨胀螺栓固定支架不少于两条。一个吊用气焊割孔。架应用两根吊杆,固定牢固。(3)封闭插接母线的拐弯处以及与箱(盘)连(3)母线支架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处应加支架。(4)支架及支架预埋件焊接处作防腐处理。(4)安装时应采取防止噪声的有效措施。9.2低压封(1)封闭母线应按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规定(1)水平敷设距地高度不应小于2.2m。闭母线(2)母线槽的端头应装封闭罩,并可靠接地。安装进行组装,组装前应对每段进行绝缘电阻的(3)母线与设备联接宜采用软联接。母线紧固测定,测量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应配套供应标准件,用力矩扳手紧固。(2)母线槽沿墙水平安装,安装高度应符合(4)母线槽悬挂吊装。吊杆直径应与母线槽重设计要求,母线应可靠固定在支架上。量相适应,螺母应能调节。十环网单元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0.1施工前(1)环网单元规格、型号符合设计图纸要求(1)活动部件动作灵活、可靠,传动装置动作现场检正确,现场试操作3次。查和规定。(2)基础槽钢水平误差<1mm/m,全长水平误差(2)外观应无机械损伤、变形和外观脱落,<5mm;柜体槽钢不直度误差<1mm/m,全长不直附件齐全。度误差<5mm,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5mm。(3)气室气压应在允许范围内(气压检测装(3)环网单元基础高出地面一般为300~500mm,置显示正常)。电缆井深度应大于1000mm。(4)基础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应符合设计要求。112 DB35/T1036—201310.2环网单(1)环网单元与基础应固定可靠。(1)应采用专用吊具底部起吊。元安装(2)环网单元箱内配电设备均应采用扁钢与(2)柜体应满足垂直度<1.5mm/m;相邻两柜顶接地装置相连,每处设备的连接点应不少于部水平误差<2mm,成列柜顶部<5mm;相邻两柜2处,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边盘面误差<1mm,成列柜面小于5mm,柜间接组成,其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缝<2mm。(3)进入环网单元的三芯电缆用电缆卡箍固(3)平行排列的柜体安装应以联络母线桥两侧定在高压套管的正下方。柜体为准,保证两面柜就位正确,其左右偏差<(4)电缆从基础下进入环网单元时应有足够2mm,其他柜依次安装。的弯曲半径,能够垂直进入。(4)电缆接线端子压接时,线端子平面方向应(5)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绝缘试验、工频耐压与母线套管铜平面平行。试验、主回路电阻测量及接地电阻测量。(5)电缆各相线芯应垂直对称,离套管垂直距离应不小于750mm。(6)门内侧应标出主回路的线路图一次接线图,注明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各类指示标识显示正常。(7)门开启角度应大于90°,并设定位装置,门应有密封措施。(8)若为环网单元检修,在拆除原环网单元进出线电缆头时应采取措施保护电缆头,防止电缆头受潮进水;并做好相色标志,防止相序接线错误,送电后应采取一次或二次核对相序。十一电缆分支箱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1.1施工前(1)电缆分支箱规格、型号符合设计图纸要电缆分支箱基础高出地面应大于150mm,电缆井现场检求和规定。深度应大于1000mm。查(2)外观应无机械损伤、变形和外观脱落,附件齐全。(3)基础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应符合设计要求。11.2电缆分(1)电缆分支箱与基础应固定可靠。(1)电缆接线端子压接时,线端子平面方向应支箱安(2)进入电缆分支箱的三芯电缆用电缆卡箍与母线套管铜平面平行。装固定在高压套管的正下方。(2)电缆各相线芯应垂直对称,离套管垂直距(3)电缆从基础下进入电缆分支箱时应有足离应不小于750mm。够的弯曲半径,能够垂直进入。(3)若为分支箱检修,在拆除原分支箱进出线(4)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绝缘试验、工频耐压电缆头时应采取措施保护电缆头,防止电缆头受试验、主回路电阻测量及接地电阻测量。潮进水;并做好相色标志,防止相序接线错误,送电后应采取一次或二次核对相序。十二开关柜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13 DB35/T1036—201312.1施工前(1)开关柜规格、型号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1)活动部件动作灵活、可靠,传动装置动作现场检正确,现场试操作3次。查规定。(2)基础槽钢水平误差<1mm/m,全长水平误差(2)外观应无机械损伤、变形和外观脱落,<5mm;柜体槽钢不直度误差<1mm/m,全长不直附件齐全。度误差<5mm,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5mm。(3)气室气压应在允许范围内(气压检测装(3)手车上导电触头与静触头应对中、无卡涩,置显示正常)。接触良好。(4)基础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应符合设计要求。12.2开关柜(1)开关柜与基础应固定可靠。(1)柜体应满足垂直度<1.5mm/m;相邻两柜顶安装(2)开关柜箱内配电设备均应采用扁钢与接部水平误差<2mm,成列柜顶部<5mm;相邻两柜地装置相连,每处设备的连接点应不少于2边盘面误差<1mm,成列柜面小于5mm,柜间接处。缝<2mm。(3)进入开关柜的三芯电缆用电缆卡箍固定(2)平行排列的柜体安装应以联络母线桥两侧在高压套管的正下方。柜体为准,保证两面柜就位正确,其左右偏差<(4)电缆从基础下进入开关柜时应有足够的2mm,其他柜依次安装。弯曲半径,能够垂直进入。(3)电缆接线端子压接时,线端子平面方向应(5)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绝缘试验、工频耐压与母线套管铜平面平行。试验、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试验、主回路电阻(4)电缆各相线芯应垂直对称,离套管垂直距测量及接地电阻测量。离应不小于750mm。(6)柜体、互感器外壳、底座应可靠接地,(5)门内侧应标出主回路的线路图一次接线图,装有电器可开启屏门的接地用4mm²软铜导线注明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各类指示标识显示正可靠接地,备用CT二次短路接地。常。(7)二次接线可靠,绝缘良好,接触良好、(6)手车推拉应轻便不摆动,手车轨道灵活、可靠。无卡阻,手动操作机构动作灵活、可靠。(7)柜内带电部分对地距离一次回路大于125mm,二次回路大于8mm。十三屏柜(端子箱)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3.1施工前(1)屏柜(端子箱)规格、型号符合设计图现场检纸要求和规定。查(2)外观应无机械损伤、变形和外观脱落,附件齐全。(3)基础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应符合设计要求。13.2屏柜(1)屏柜(端子箱)与基础应固定可靠。(1)柜内带电部分对地距离大于8mm。(端子(2)柜体应可靠接地。(2)二次联接应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箱)安(3)屏柜(端子箱)内各空开、熔断器位置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装正确,所有内部接线、电器元件紧固。扎。(4)二次接线可靠,绝缘良好,接触良好、可靠。十四配网自动化装置施工检修工艺规范14.1变压器监测计量终端114 DB35/T1036—201314.1.1施工前(1)配网变压器监测计量终端规格、型号符控制电缆应选用铠装屏蔽电缆、PVC管等,控制、现场检合设计图纸要求和规定。信号、电压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1.5mm,电流回查(2)外观应无机械损伤、变形和外观脱落,路导线截面不小于2.5mm2。附件齐全。14.1.2箱体安(1)监测计量终端安装形式有柜体内、挂壁(1)壁挂式终端的箱体安装采用膨胀螺栓固定装在墙体上,高度宜在1.2到1.6m之间,且安装式、户外式等三种形式,箱(柜)内各部件垂直、牢固;角铁安装时,应保持水平,水应固定牢固。平误差小于等于2mm。(2)电源极性应正确、接线应牢固。(2)户外式终端的箱体安装于水泥杆上,距离(3)箱体应密封良好,满足防水、防潮、防地面高度宜在2.2到2.5m之间,并且不影响低尘等要求。压刀闸开关的操作。(4)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箱体与高压带(3)采取必要的绝缘措施,防止蓄电池等交直电设备的距离应满足安全要求。流电源设备短路。(4)电源线经过空开,严防短路。14.1.3电流互(1)电流互感器安装在变压器的低压侧,二(1)做CT极性试验,确保三相CT极性一致。感器安次接线端子应装在维护侧,安装应牢固可靠。(2)CT安装完毕,应量取回路电阻,确保无开装(2)卡式CT应安装紧密,且固定牢靠。路和寄生回路存在。(3)CT二次连片和短接片应正确、紧固。(3)电流互感器的铁心与其他导磁体间不应构(4)CT保护接地应牢固。成闭合回路。14.1.4系统调(1)电流回路无开路、电压回路无短路,且(1)测试装置失电后自启动功能正常。试保证相序正确。(2)功率因数符合实际。(2)与主站通信正常,远程监测结果、计量计费数据与现场一致,运动信号传输正确。14.2户内开关(环网)配电自动化终端14.2.1施工前(1)户内开关(环网)配电自动化终端规格、(1)控制电缆应选用铠装屏蔽电缆、PVC管等,现场检型号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规定。控制、信号、电压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1.5mm2,查(2)外观应无机械损伤、变形和外观脱落,电流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2.5mm2。附件齐全。(2)确认通信正常,核对“三遥”信号正确。14.2.2终端安(1)终端按安装形式有分壁挂式和柜式。采(1)壁挂式终端安装时,箱体采用膨胀螺栓直装用壁挂式安装时,墙体应牢靠、无腐蚀或渗接固定在墙体上,且安装垂直、牢固;角铁应保漏等情况;采用柜式安装时,型钢基础应稳持水平,水平误差不大于2mm;安装高度应符合固、接地良好;箱(柜)内各部件应固定牢设计要求。固。(2)柜式终端安装时,根据设计确定柜的位置;(2)箱体和终端设备接地应良好,应配置接柜体采用螺栓固定,且紧固螺栓完好、齐全,表地铜排,内部设备的接地须汇总至接地铜排面采用镀锌处理;柜体安装垂直度偏差应小于并连接到接地网上。1.5mm/m。(3)如有PT设备,保护接地应牢固(3)采取绝缘措施,防止蓄电池等交直流电源设备短路。(4)严格检查PT二次接线,防止短路。115 DB35/T1036—201314.2.3电流互(1)电流互感器安装在负荷柜电缆出线侧,(1)做CT极性试验,确保三相CT极性一致。感器安宜采用扎带固定在电缆上。(2)CT安装完毕,应量取回路电阻,确保无开装(2)电流互感器应安装牢固、接线紧固。路和寄生回路存在。(3)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极性应正确接线,(3)保护二次绕组和测量绕组应通过试验分开,负极端应可靠接地,严禁开路。严防接错。(4)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线应正确引至开关(环网)柜端子排,并连接牢固。(5)卡式CT应安装紧密,且固定牢靠。(6)CT二次连片和短接片应正确、紧固。(7)CT保护接地应牢固。14.2.4电动操(1)电动操作回路接线应正确引至开关(环(1)穿线时防止控制线磨损接地。作机构(2)电机卡固牢靠,防止部件振动。安装网)柜端子排,并连接牢固。(3)预留备用辅助触点。(2)安装后,操作机构对开关分合闸动作应正确。(3)安装后,应试验远方/就地把手、分合闸按钮回路正确。(4)辅助触点接线应正确引至开关(环网)柜端子排,并连接牢固。14.2.5故障指(1)故障指示器接线应正确引至开关(环网)安装位置应便于观测。示器安装柜端子排,并连接牢固。(2)卡环应牢固。(3)安装后,应检查其显示正确。14.2.6终端调(1)遥测量调试:对电流、电压等模拟量,(1)遥控测试应先预置再执行。试用模拟设备分别加入设计额定值的1/2、额(2)进行二次回路绝缘测试,绝缘电阻应满足定值、1.倍额定值,检查调度主站显示值与要求,防止线路破损有接地现象。现场一致。(2)遥信量调试:现场模拟触发信号,检查调度主站显示信号与现场一致。(3)遥控调试:模拟遥控操作,检查开关分合闸正确。(4)各压板对应间隔正确。(5)测试电源系统切换等功能正确、完备。116 DB35/T1036—2013II附录I(资料性附录)工程验收资料工程验收资料见表I.1~I.5。表I.1监理施工记录资料清单责任部门时限要求资料提供阶段1施工合同文件及委托监理合同2勘察设计文件3监理规划4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单位开工前开工前5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6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会议纪要7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8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及工程暂停令9测量核验资料10工程进度计划11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12检查试验资料13工程变更资料监理单位中间检验中间检验14隐蔽工程检验资料15工程计量单和工程款支付证书16监理工程师通知单17监理工作联系单18报验申请表19会议纪要20来往函件21监理日记22监理月报23质量缺陷与事故的处理文件监理单位投产前竣工检验24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检验资料25索赔文件资料26竣工结算审核意见书27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评估报告等专题报告28监理工作总结。117 DB35/T1036—2013表I.2竣工资料的收集清单信息分类项目收集内容责任单位时限要求资料提供阶段设备双重名称生产厂家设备型号出厂编号设备到货物前生产日期投运日期设备技设备主要参数竣工检验术台账设备铭牌设备到货物前外观照片设备到货物前设备订货技术协议设备到货物前产品说明书设备到货物前安装维护使用手册设备到货物前投运前信产品合格证施工单位设备到货物前息质保书设备到货物前土建施工记录设备安装记录设备调试记录安装检隐蔽工程图片记录中间检验中间检验验记录质监(监理)报告分级检验报告竣工检验报告试验报出厂试验报告投产前告交接试验报告投产前主接线图投产前图纸工程竣工图投产前通道情况交叉跨越情况竣工检验设备外观设备震动与声响(噪音)巡视运行单位投产前运行信息设备空载损耗、电阻等情况设备表计指示位置指示设备测温情况操作维设备试停送电操作投产前例行试验报告投产前抽查试验检修试诊断试验报告投产前试验单位竣工检验信息验报告专业化巡检记录投产前检修报告投产前表I.3配电电缆检验标准118 DB35/T1036—2013检验结果检验项目存在问题整改意见整改情况(√或×)一、电缆相关资料电缆竣工资料填报:包括生产厂家、电缆型号、电缆接头型号、电缆变动后准确电缆长度是否正确、是否与现场、设计相符、是否已盖电缆竣工章特殊结构图(用户桥架、隧道、人井、排管)是否与现场、设计相符电缆线路平面图、电缆沿线敷设图及断面图是否与现场、设计相符,两条及以上电缆在断面图上要标注出电缆的起讫点是否有提供电缆试验报告单二、电缆标志桩直埋电缆在直线敷设部分,直线间隔30m处埋设电缆标志桩,在接头和转角处也均应埋设电缆标志桩。电缆标志桩内应有钢筋,尺寸为200x200x600mm,所用的标号不小于100#混凝土。电缆标志桩露出的表面应嵌有“直线走向”、“中间接头”、“转角”的图样及带有“ל”(闪电)符号,并涂有红漆。三、电缆终端头电缆终端头处应用抱箍固定。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环网站、分支箱内电缆头是否安装故障指示器电缆户外终端头的高压刀闸(跌落熔丝)引下线应剥皮20mm,以便挂接地线户外电缆终端头鼻子连接、相色标志、相间距离、循线与设备的间距及接地线连接是否符合要求新敷设的变电站至杆塔的电缆相序是否已核对正确新敷设的变电站至杆塔的电缆相色标示是否符合要求电缆上杆(墙)抱箍、上杆保护管固定良好。电缆终端头是否已挂铭牌,铭牌上内容应至少体现线路名称、用户名称、电缆规格、型号、长度、回路、用途及起迄点、电缆头型号、电缆接头型号、电缆接头编号,施工单119 DB35/T1036—2013位(班组)、施工日期进入开闭所、配电站、配电室、变电站、环网柜内的电缆弯曲半径是否足够柜内电缆抱箍固定良好四、中间接头并列电缆的中间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且不小于0.5m的净距电缆中间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2~3m长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电缆中间接头是否已挂铭牌,铭牌上内容应至少体现线路名称、用户名称、电缆规格、型号、长度、回路、用途及起迄点、电缆头型号、电缆接头型号、电缆接头编号,施工单位(班组)、施工日期中间接头位与邻近电缆净距,不得小于0.25m。五、桥架电缆是否有提供桥架电缆路径走势图是否有提供桥架电缆路径断面图,两条及以上的要分别标注出馈线的起讫点桥架电缆的上盖是否盖紧桥架电缆每一个分接处应挂铭牌桥架电缆支吊架全长应有良好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能大于4Ω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能敷设在同一层电缆桥架内当钢制电缆桥架直线段长度超过30m,铝合金电缆桥架超过15m时,或当电缆桥架经过建筑伸缩(沉降)缝时应留有20~30mm补偿余量,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在选择电缆桥架的弯通或引上、引下装置时,应注意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电缆桥架由室外较高处引到室内时,电缆桥架应先向下倾斜,然后水平引到室内电缆桥架及其支吊架和引入或引出金属电缆导管,必须进行保护接地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吊架全长不应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接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导线或编织铜线最小允许截面应不小于4mm2。120 DB35/T1036—2013桥架分接处应采用转角板桥架螺丝至少应采用Φ12敷设电缆时,在各种弯头处应加导板,防止电缆敷设时外皮损伤桥架的直角转弯处应设置支吊架桥架的宽度应使敷设在电缆桥架内的电缆间距不得小于35mm六、电缆分支箱电缆分支箱门上应贴有“当心触电”安全标识牌。分支箱其它侧面视需要贴“当心触电”安全标识牌新投入的电缆分支箱是否有提供各项参数及试验报告单电缆分支箱门上应贴有设备属性铭牌,设备属性铭牌上应标明:型号、额定电压、容量、重量、体积、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及厂家等电缆分支箱各站均应设置站名牌、电气主接线模拟图板电缆分支箱站名牌、模拟图板及其双重编号应按最终审核通过并与现场实际一致的竣工图纸制作电缆分支箱站名牌规格:14×60cm,不锈钢制作;站名应装设在柜正面显眼处电缆分支箱模拟接线图板规格:60×40cm,不锈钢边框,白底红线红字,开关能体现分、合状态;图板应装设在右门背面电缆分支箱内电缆是否已装设铭牌,铭牌上内容应至少体现线路名称、用户名称、电缆规格、型号、长度、回路、用途及起迄点、电缆头型号、电缆接头型号、电缆接头编号,施工单位(班组)、施工日期电缆分支箱配电柜双重编号为红色不干胶,字体为粗圆,中文字为3×2cm,数字为3×1.5cm电缆分支箱的基础表面应铺瓷砖电缆分支箱的地面(操作平台)应铺防滑瓷地砖、水磨石或水泥地打平,水泥应为C20标号电缆分支箱接地外露部分应涂刷黄绿相间的标志电缆分支箱应设置两点以上接地,测量处应121 DB35/T1036—2013使用螺栓连接,并做成拱形,便于打开测量电缆分支箱明敷接地线应涂以用15~100mm宽度相等的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电缆分支箱明敷处接地线不宜做在操作平台正面,防止操作人操作时绊倒分支箱基础底座应无裂缝七、动力箱动力箱接地电阻不能大于4Ω动力箱编号动力箱内电缆是否已装设铭牌,铭牌上内容应至少体现线路名称、用户名称、电缆规格、型号、长度、回路、用途及起迄点、电缆头型号、电缆接头型号、电缆接头编号,施工单位(班组)、施工日期动力箱底座填沙,回填沙子不低于接近基础底座20cm八、计量箱计量箱是否已装设铭牌,铭牌上内容应至少体现线路名称、用户名称、电缆规格、型号、长度、回路、用途及起迄点、电缆头型号、电缆接头型号、电缆接头编号,施工单位(班组)、施工日期计量箱编号九、电缆铭牌标准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铭牌变电站内电缆沟出口、电缆穿管敷设管口及每一个电缆工井内电缆均应装设铭牌铭牌上内容应至少体现线路名称、用户名称、电缆规格、型号、长度、回路、用途及起迄点、电缆头型号、电缆接头型号、电缆接头编号,施工单位(班组)、施工日期铭牌悬挂在电缆头终端头下端明显位置铭牌塑料喷墨铭牌,使用塑料扎线绑扎铭牌上字体应用打印机,采用宋体,字号四号字,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十、防火墙防火隔墙应采用PFB型电缆防火包122 DB35/T1036—2013“防火封堵”为红底白字,字体采用宋体,字号应以清晰醒目为原则十一、电缆工井电缆工井的人孔井盖应采用树脂或钢纤维材料井盖表面均应铸有“供电”字样及“ל”(闪电)符号,并标明制造商电缆工井型号、规格、质量等根据设计要求电缆工井的间距一般为50至100m之间电缆渗水井是否按照设计施工电缆工井内电缆是否已装设铭牌,铭牌上内容应至少体现线路名称、用户名称、电缆规格、型号、长度、回路、用途及起迄点、电缆头型号、电缆接头型号、电缆接头编号,施工单位(班组)、施工日期电缆工井有无积水,工井盖是否符合要求施工完毕后,电缆工井的模板应拆除十二、电缆管沟排管敷设和电缆沟敷设的电缆使用的管位或支架位置是否按设计排列新增加的电缆预埋管管口是否封堵排管敷设和电缆沟敷设的电缆所使用的管位或支架位置与竣工图所标注的位置是否相符十三、穿管敷设同一通道的电缆数量较多,应用排管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100mm。每管宜只穿1根电缆穿管管孔端口应予封堵十四、电缆沟电缆沟支架的材料大于35x35x5mm的角钢,并有镀锌处理电缆沟支架间应有25x4mm扁钢或Φ13mm圆钢接地,并涂以防锈漆电缆敷设最小弯曲半径是否符合要求电缆沟支架的制作、固定及支架的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电缆沟出线口的电缆是否已装设铭牌,铭牌123 DB35/T1036—2013上内容应至少体现线路名称、用户名称、电缆规格、型号、长度、回路、用途及起迄点、电缆头型号、电缆接头型号、电缆接头编号,施工单位(班组)、施工日期电缆沟有无积水,沟盖板是否完整电缆沟支架是否完整牢固,接地是否可靠十五、电缆盖板电缆盖板是否有破损电缆盖板应有拉手,底部应用角铁固定十六、电缆保护盖板电缆保护盖板厚度为50mm,宽度200mm,长度为1000mm,所用的标号不小于100#混凝土直埋电缆应盖上混凝土保护盖板,电缆保护盖板内应有钢筋电缆保护盖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外侧以外各50mm电缆保护盖板应完整,无破损检验人:整改负责人: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表I.4配电线路检验标准检验结果检验项目存在问题整改意见整改情况(√或×)一、图纸、技术资料、试验报告、检验变动单1、图纸、资料是否齐全A、有无完整、正确、与现场相符的电气接线图B、有无完整、正确、与现场相符的设备参数图C、其他设计及设计变更图纸是否齐全D、有关杆位及拉线协议、有关路径文件是否齐全2、试验报告是否完整(包括继电保护、绝缘耐压)3、变动单是否完整(一式四份)4、主要设备的技术说明、出厂试验及合格证是否齐全二、器材检验1、裸导线不应有松股、交叉、拆叠及破损等缺陷,绝缘导线无变形和损坏;导线型号、规格正确;导线无锈蚀。2、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良好,无锈蚀3、金具应热镀锌,无锈蚀4、瓷绝缘子的绝缘等级与设计相符,无裂纹、斑点等缺陷,瓷件安装时应清除表面污垢、附着物等。124 DB35/T1036—20135、钢筋混凝土电杆不应露筋、跑浆等现象,不应纵向裂纹,横向裂纹不应超过0.2mm、长度不应超过1/3周长,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地/1000。三、电杆、铁塔基坑及组立1、直线杆杆位位移顺线路方向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5%,垂直线路方向不应超过50mm;转角杆杆位位移不应超过50mm。2、双杆基础的根开误差不应超过30mm,杆深高差不应超过20mm。3、电杆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规定。4、电杆埋设后,回填土应夯实,应有防沉土台,其培设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沥青路面、水泥地面或砌有水泥花砖的路面不应有防沉土台,应恢复原状。5、电杆立好后,应符合规定:①直线杆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电杆的倾斜不应使杆梢的位移大于半个杆梢。②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③终端杆应向拉线侧预偏,紧线后不应向拉线反方向倾斜,向拉线侧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6、双杆组立后,应正直;双杆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迈步不应超过30mm;两杆高低差不应超过20mm。7、铁塔基础应有保护倒角,防止塔材浸水腐蚀。8、钢圈连接钢筋混凝土电杆,焊接应符合规定,钢圈应除锈、涂刷防锈漆。9、钢圈连接钢筋混凝土电杆的分段弯曲度及整杆弯曲度均不得超过对应长度的2/1000。10、电杆起立前顶端应封堵良好。11、线路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单横担应装于受电侧,90度转角及采用单横担时,应装于拉线侧。12、横担安装应平整,端部上下倾斜不应超过20mm,左右扭斜不应超过20mm。13、带叉梁的双杆组立后,杆身及叉梁均不应有鼓胀现象。14、导线为水平排列时上层横担距杆顶距离不宜小于20mm。15、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规定。16、同杆架设的双回路或多回路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应满足规程规定。即不应小于:1~10kV与1~10kV同杆架设线路横担的最小垂直距离为800mm(直线杆)、500mm(分支或转角杆);1~10kV与10kV以下同杆架设线路横担的最小垂直距离为1200mm(直线杆)、125 DB35/T1036—20131000mm(分支或转角杆);1kV以下与10kV以下同杆架设线路横担的最小垂直距离为600mm(直线杆)、900mm(分支或转角杆)。17、线路杆号应清晰、准确,编写杆号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四、拉线及导线安装1、拉线安装应符合规程规定。2、导线不应有磨伤、断股、扭、弯等现象。3、同一档距,同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得超过一个。绝缘导线不应有接头,跨越公路、铁路等不应有接头。4、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5、观察驰度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驰度的±5%;导线紧好后,同档内各项导线驰度力求一致,水平排列的导线驰度相差不应大于50mm。6、导线的固定应牢固、可靠且应符合规程规定。7、不同导线的连接应有可靠的过渡设备,如安普线夹、穿刺线夹等;不同金属导线,原则上使用可靠的过渡设备,采用绑扎连接时,绑扎长度应符合规程规定。8、1~10kV线路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300mm;1kV以下配电线路、不应小于150mm。1~10kV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1~10kV引下线与1kV以下线路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9、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10、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驰度时,1~10kV线路应大于3m,1kV以下线路应大于2.5m。11、导线与建筑物的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1~10kV线路应大于1.5m,1kV以下线路应大于1.0m。12、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12、导线与弱电线路交叉跨越的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13、导线与铁路、公路、河流等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14、导线与各种架空电力线路交叉跨越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15、线路沿线的障碍物、应砍伐的树及树枝应清除完毕。16、绝缘导线的架设施工应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执行四、电杆上的电器设备126 DB35/T1036—20131、杆上变压器、台的安装应符合规定:①安装牢固、水平倾斜不应大于根开的1/100;②一、二次引线应排列整齐、绑扎牢固;③变压器安装后,套管表面应光洁,不应有裂纹、破损等现象,套管压线螺栓等部件应齐全且安装牢固,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④变压器外壳接地应可靠,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2、杆上避雷器安装应符合规定:①瓷件良好,安装牢固、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相间距离不小于350mm;②引下线应短而直、连接紧密,铜绝缘线截面不应小于25平方mm2;③与电气部分连接,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加应力;④引下线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3、杆上隔离开关安装应符合规定:①瓷件良好,安装牢固;②操作机构动作灵活;③隔离刀刃合闸时应接触紧密,分闸时应有足够的空气间隙;④与引线的连接应紧密可靠;⑤隔离刀闸分闸时应使静触头带电,变电站、配电站房送出的电缆出线杆除外。4、跌落式熔断器安装应符合规定:①各部分零件完整、安装牢固;②转轴光滑灵活、铸件不应有裂纹、沙眼;③瓷件良好,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④熔断器安装牢固、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为15~30度;⑤动作灵活可靠、接触紧密,和熔管时上触头应有一定的压缩行程;⑥上下引线应压紧、与线路导线的连接应紧密可靠。5、杆上真空开关等断路器的安装应符合规定:①安装牢固、水平倾斜不应大于托架的1/100;②引线应排列整齐、绑扎牢固;③瓷件良好、外壳干净,不应有漏油现象;④动作正确可靠,分、合闸指示正确;⑤外壳接地应可靠,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五、接户线1、接户线安装后,在最大驰度情况下,对路面中心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规程规定:①通车车道为6m;②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胡同(巷等)为3.5m;③进户点的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m。2、接户线的线间距离,在设计未作规定时,不应小于规程规定:自电杆引下者为200mm;沿墙敷设者为150mm。3、接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分的距离不应小于规程规定。4、接户线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距离不应小于规程规定:在弱电线路上方时垂直距离600mm;在弱电线路下方时垂直距离300mm。5、接户线不宜跨越建筑物,如必须跨越建筑物时,在最大驰度情况下,对与建筑物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127 DB35/T1036—20136、接户线不应从1~10kV引下线间穿过,接户线不应跨铁路。7、两个不同电源的接户线不宜同杆架设。8、不同金属、不同规格的接户线不应在档距内连接;跨越通车道的接户线不应有接头;绝缘导线的接头必须用绝缘胶带包扎。9、接户线~表箱应穿电缆保护管,保护管子应固定牢固;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和扭结;管内导线(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子总截面的40%;管子应有防水弯,底部弯头应有滴水孔。四、变压器1、本体及所有的附件应无缺陷,水平倾斜不大于根开的1/1002、变压器及母排上无遗留杂物,一、二次引线排列整齐。3、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应可靠,接地电阻符合要求。4、分接头位置应符合运行要求5、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呼吸孔道通畅。六、其他检验人:整改负责人: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表I.5配电站、房竣工检验标准检验结果检验项目存在问题整改意见整改情况(√或×)一、图纸、技术资料、试验报告、变动单及电缆竣工1、图纸、资料是否齐全A、有无完整、正确、与现场相符的电气接线图B、有无完整、正确、与现场相符的设备参数图(订货图)C、有无完整、正确、与现场相符的二次图纸D、其他设计及设计变更图纸是否齐全E、有关房屋使用证书、移交协议、有关批准文件是否齐全2、试验报告是否完整(包括继电保护、绝缘耐压及电缆试验)3、变动单是否完整(一式四份)4、主要设备的技术说明、出厂试验及合格证是否齐全5、高、低压电缆竣工报告(或变动)是否齐全二、高、低压盘柜1、接地可靠、漆层完好、整洁柜内无杂物2、手车或抽屉开关柜操作灵活、机械闭锁可靠128 DB35/T1036—20133、柜内加热、防潮装置齐全4、盘、柜及电缆管道安装后应做好封堵5、盘、柜有统一、醒目的编号6、刀闸合闸时应接触良好,三相刀片同时插入,不同期不得大于5mm7、高压相间距离不小于125mm8、断路器(负荷开关)与其操作机构的联动正常,无卡阻,分、合闸指示正确;辅助开关动作应准确可靠,接点无电弧烧损9、熔管无裂纹、变形,与钳口接触紧密,撞针指示朝向正确10、盘、柜仪表外观完好无破损11、检查一次、二次接线是否牢靠,是否按图施工12、操作工具齐全13、低压柜后盖开启方便,可靠(不可用螺栓固定)14、高压柜间应有隔离板15、美式箱变未安装的电缆插头应装绝缘帽三、避雷器、电熔器、互感器及直流屏1、避雷器外部应完整无缺损,封口处密封良好,引线牢固2、避雷器接地良好、可靠3、电容器组的布置与接线应正确4、电容器外壳无凹凸或滲漏,引出端子连接牢固、垫圈、螺母齐全5、电容器外壳及构架的接地应可靠6、互感器有机绝缘物无裂纹,安装整齐,同一组互感器的极性方向应一致7、蓄电池组外观完好,绝缘良好,绝缘电阻不小于0.5兆欧8、双电源切换接触器完好9、蓄电池布线排列整齐,极性标志应清晰、正确10、蓄电池外壳无凹凸或滲漏现象,引线端子连接牢靠四、变压器1、本体、温控器、风机及所有的附件应无缺陷,轮子的制动装置应牢固2、变压器及母排上无遗留杂物,各部位连接牢固可靠3、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应可靠4、风机贴纸在送电前撕除,二次线安装布线牢固可靠,闭锁正确5、变压器外罩应设观查孔129 DB35/T1036—20136、变压器分接头(根据网络电压)设在第1档(10500)7、变压器门应有闭锁电源8、变压器应安装防震垫降低噪音处理(未实施)五、土建部分,照明及消防设施1、配电室应设防火门并向外开启,大门使用门栓挂锁,标准化内容已将半栏门改为档鼠板(塑钢板制作牢固),高度为40cm,所有门关上后门缝隙不大于0.5cm,三角警示牌齐全2、窗户应加装不锈钢网(1.5¢0.8X0.8格式)窗及防盗窗,门窗应紧密不留缝隙3、配电室的内墙表面应刷白,地面铺防滑钢砖或用水泥抹面压光4、配电室屋顶及各面墙壁不应有渗水。配电室防汛、排水符合设计要求,配电室卫生整洁5、接地外露部分标志应齐全,两点以上接地并有断开口,在站内设备靠墙四周制作接地网并靠设备较近处焊接制作弓形接地点(长20cm、间距宽8cm),测量处用螺栓连接,(接地电阻配电室不大于4欧,动力箱不大于10欧)6、室内照明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上方不应布置灯具和明线敷设,电源需从站内引接各小开关标示明确7、配电室、变压器室配备足够的应急灯(上墙1.6m高)、灭火器(装入专用灭火箱)8、动力箱、表箱应做重复接地,电缆沟填沙、警示标志齐全9、电缆盖板完整无破损松动(铁板盖板底部应有角铁固定)10、配电室通风应良好,若不符要求须加装带温控低噪音轴流风机(DZF或DFZ)-15-4B-180W11、绝缘垫按要求铺设(低压绿色,高压及变压器红色)12、站名、图板、双重编号等按送电单所附电气图制作13、站外水源按现场要求安装14、站内无管道等可能渗水装置。如有,则应采取防渗措施(凹形不锈钢引水槽)15、配电室宽度超过7m时应设两扇门16、配电室应不留任何孔洞(包括电缆进柜后孔洞),所有孔洞均应用水泥或橡皮泥封堵密17、站房设置在地下室应配置除湿机并配置温控、失压复位器及排水设施18、按标准化施工19、站房设置在地下室地面竖井应用水试验渗漏130 DB35/T1036—201320、低压负荷测试仪需提供信息表21、对于配电室在住宅楼下的应提供用户与项目中心所签协议书(承诺书),内容有如今后运行中发生噪音或顶板过热造成纠纷,由开发商全权负责。22、配电站房内锁闭是否有解除,应能形成环网。六、自动化部份:1、光端机安装牢固、可靠,接入的终端设备或环网标示清楚2、光缆熔接的终端设备(终端盒、配线箱、接续盒)型号符合设计型号、尺寸、容量。3、光缆熔接的终端设备(终端盒、配线箱、接续盒)至DTU或通信管理机的光纤尾纤有穿保护管,有固定。4、光缆有标示牌,标示明确,清楚(包括型号、起点、终点、长度、芯数等)。5、产品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试验报告、工程竣工图(包括通光纤网络图、通信原理图、光纤路径图、端子排图)等资料齐全。6、光缆敷设路径是否与图纸相符,直埋光缆的地面是否有标记,上杆和穿电缆沟、管道是否有保护管。7、光缆在杆塔,工井等地方是否有挂电缆牌。8、DTU、FTU有交直流电源输入,熔丝完好,交直流电源接线电缆有标示牌9、配电自动化终端DTU、电流互感器接地可靠、外观清洁,无污痕、设备安装牢靠,无松动。10、配电自动化终端DTU要有醒目的标示牌。11、“三遥”接线要正确,接插牢固。12、控制电缆外观要完好无损,无明显皱折和扭曲现象。13、控制电缆要有标示牌,标示明确,清楚(包括型号、起点、终点、芯数等)。14、蓄电池各连接部位接触良好,无松动、腐蚀现象。15、光纤、控制电缆进出线孔洞封堵严密。检验人:整改负责人: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