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3页

江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图纸总说明书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说明书一、概述本项目为开平至惠新二级公路设计,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方便地方人民群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也是联系本地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全线采用双向双车道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2米。该段路线全场长5300.951m,全线挖方183094m3,填方51871m3,涵洞2道,全线设有配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二、路线1、平面线形设计本项目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二级公路与地方地形地物的关系,使路线与既有景观协调一致;处理好二级公路与当地农田森林的关系,重视路线的选择不影响当地农业耕作的进行,如农业灌溉排水;将路线景观与防洪统一协调;处理好路线线位与地方城镇的关系,使二级公路的修建能更方便的为当地地方经济服务;处理好公路建设与当地居民居住建筑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拆迁干扰。全线以直线与曲线相结合,顺应地形条件,满足大型规划项目的布局情况;灵活地掌握线形指标,使之既要大于标准的低限值又不能苛求高指标;相邻曲线技术指标讲求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本路段内共设5个交点,平曲线半径分布在500~800之间,曲线均是顺应山坡布设。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设有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80米。全线平曲线最小半径550米,共1处,最大半径800米,共1处。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260米。2、纵断面线形设计本路段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小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本路段最大纵坡3.46%,最小纵坡-0.48%,最小坡长为515.91米。5处竖曲线中:3个为凸形,最小半径760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4500米;2个为凹形,最小半径7900,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3000米。三、路基、路面及排水1、设计依据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设计:《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及设计指导意见。2、路基横断面(1)路基标准横断面整体式路基宽度:采用整体式路基,双向双车道,路基宽度12m。其中:行车道3.75m×2,硬路肩1.50m(含右侧路缘带0.5m)×2,土路肩(混凝土硬化)0.75m×2,无中央分隔带,左侧路缘带0.5m×2,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设2%横坡,土路肩设3%横坡(2)路基设计标高路基设计高为路基中线处路面标高。。(3)路基超高及加宽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轮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对于R>250m的圆曲线,由于其加宽值甚小,可以不加宽。有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各级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为了使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设置了加宽的宽度,需设置加宽缓和段。在加宽缓和段上,路面具有逐渐变化的宽度。加宽过渡的设置根据道路性质和等级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合理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当汽车等速行驶时,其离心力也是变化的。因此,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宜的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超高。新建二级公路设计中主要采用绕外边旋转的方法进行曲线的超高。先将外侧车道绕外边旋转,于次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相应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度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绕边线旋转由于行车道内侧不降低,有利于路基纵向排水,一般新建工程多用此中方法。(4)碎落台和护坡道挖方路段边沟外侧设2.0m宽碎落台,并设置回填种植土槽种植攀岩植物;填方路段设2.0m宽护坡道,护坡道设向外倾2%横坡。3、路基设计(1)填方路基①一般填方路基设计路基填方边坡坡率是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确定。一般路基边坡坡率如下:路基边坡高度小于或等于8.0m时,边坡按1:1.5设计;当边坡高度大于8.0m时,大于8.0m的部分,根据地形变化情况分别采用1:1.75的坡率或采用路肩墙、护脚的形式收缩坡脚。②半填半挖路基设计为了减少半填半挖路基的纵向、横向不均匀沉降,挖方路基部分在路槽下超挖80cm后回填土方,路基纵向超挖处理渐变长度为10m。填方路基部分,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地表开挖反向台阶,台阶宽度2.0m。在填挖交界处,必要时设置横向渗沟,并与挖方路段纵向渗沟相联接。③陡坡路堤设计陡坡路堤设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当地面陡于1:5时,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2m,阶面设向内倾斜4%的横坡,并对路堤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合地形和填土高度,因地制宜设置了路肩挡土墙等支挡防护工程。(2)、挖方路基①一般路堑设计挖方路基的边坡设计是根据地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路堑边坡高度、岩层产状与路线的关系,土石方填挖平衡和该地区其它已建公路挖方边坡坡率及形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挖方路基边坡按以下原则设计:A.边坡设一级或多级平台,各级边坡高度一般为8~10m(土质为8m,石质为10m),对于局部岩石边坡,采用一坡到顶;B.每两级边坡间设2m宽平台,平台内侧设30×30cm的截水沟,外侧设回填种植土槽,进行绿化。C.边坡坡率:土质及全风化岩石地段的路堑边坡为1:0.75~1:l;4、路基防护设计根据路线所经区域的地形、地貌、气象及水文等特点,对路基防护采取了以生态防护为主的边坡防护形式。(1)路基填土高度H<3m时,采用草坪网布被防护,为防止雨水,对土路肩边缘及护坡道的冲刷,草坪网布被在土路肩上铺入土路肩25cm,在护坡道上铺到边沟内侧为止。而对于高等级道路,则采用菱形空心混凝土预制块防护,本段公路采用菱形空心混凝土预制块。(2)路基填土高度H>3m时,采用浆砌片石衬砌拱防护,当3≤H≤4m时,设置单层衬砌拱,当4<H≤6m时,设置双层衬砌拱,拱内铺设草坪网布被为保证路面水或坡面水不冲刷护坡道,相应于衬砌拱拱柱部分的护坡道也做铺砌,并设置20号混凝土预制块至边沟内侧。20号混凝土预制块的规格分为两种,拱柱及护脚采用5cm×30cm×50cm的长方体预制块,拱圈部分采用5cm×30cm×65cm的弧形预制块(圆心角30度,内径125cm,外径130cm),预制块间用7.5号砌浆灌注。(3)路线经过河塘地段时,采用浆砌片石满铺防护,并设置勺形基础,浆砌片石护坡厚30cm,下设10cm砂垫层,基础埋深60cm,底宽80cm,个别小的河塘全部填土。(4)路堑路段边坡为1:0.5,按规范采用浆砌片石防护。 5、路基路面排水路基地表排水可采用边沟、排水沟,各类地段排水沟应高出设计水位0.2m以上。(1)边沟边沟横断面采用梯形,边沟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边沟采用浆砌片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边沟是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平坦地面填方路段的路旁取土坑,常与路基排水设计综合考虑,使之起到边沟的作用。本设计中,在挖方路基和矮路堤处设置边沟,填土高度大于1.5m的高路堤处不需要设置边沟,边沟形式采用梯形边沟。边沟的深度为0.6m,底宽为0.4m。以30cm厚的浆砌片石铺筑,边沟纵坡不小于0.3%,坡长一般不超过300m。边沟内外侧坡度均设为1:1。(2)排水沟其主要用途在于引排水,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以外的积水,均可用排水沟排至桥涵或路基以外的洼地或天然河流。本设计排水沟横断面采用梯形形式,尺寸根据条件确定为:排水沟的深度为0.6m,底宽为0.4m。排水沟纵坡与路线纵坡一致,以30cm厚的浆砌片石铺筑,纵坡不小于0.3%,排水沟内外侧坡度均设为1:1,连续长度通常不大于500m。(3)路面排水设计降雨形成的地面水若不能即使排除,形成的路面水膜会使车轮产生液面滑移,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也容易导致路面面层过早破坏。因此路面排水也显得至关重要。在进行路面排水设计时也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①高级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坡一般应为2%左右,本设计中二级公路路面横坡设置为2%,满足要求。②所有排水设施的设置,除能满足排水要求外,均应满足有利于今后养护维修管理的作业需要。③为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对面层、基层、路基的侵蚀破坏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层间水,通常可将路面排水与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综合考虑。6、取土、弃土设计及水土保持原则本项目路线填挖比较频繁,土石方工程量较大,一般尽量保持填挖方平衡,局部困难路段采取了合理的弃方。为减少弃土和取土对环境和耕地的破坏,本次设计全线所用路基填料以纵向调用为主,减少借方,合理设置取土场和弃土场。对不能利用的废方本着少占良田,尽量减少破坏植被,诱发新的地质病害,不影响路基稳定,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设置弃土场。这些弃土场设置结合沿河居民点的防洪要求寻找较平坦、不易受洪水冲刷的洼地。7、路面设计(1)路面结构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如下:沥青混凝土面层:6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2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20cm石灰稳定碎石底基层:18cm石灰土(2)设计方法路面为沥青混凝土与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模式,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以路表设计弯沉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控制指标,以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上基层、石灰稳定碎石基层、石灰土底基层的容许弯拉应力进行验算。四、涵洞新建涵洞应采用无压力式涵洞,涵洞的孔径根据设计洪水流量、地质。进出水口情况,经水力验算等确定。涵洞位置应符合沿线线形布设要求。出入口处应设置端墙或翼墙,其式样和尺寸应使涵洞具有相应的过水能力和保证涵洞处路堤的稳定。端墙或翼墙与洞身应设缝隔开,缝内填以不透水材料。圆管涵的纵坡不宜大于3%。由于所选路线填挖土高度不大,涵洞采用圆管涵类型,而不宜设置箱涵和板涵。五、设计预算本项目总体设计预算为17655428元,平均每公里33946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