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120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共三套)

  • 1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蚯蚓的环带靠近它的(  )A.前端B.后端C.中部D.前、后端各一个2.下列不属于爬行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是(  )A.毒蛇能伤人,蛇毒能治病B.鳖甲可以入药C.变色龙能捕捉林木中的害虫D.蟾蜍能捕食农田害虫3.家鸽的气体交换场所是(  )A.气囊B.肺C.气囊和肺D.气管4.哺乳动物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最主要的是(  )A.体表被毛B.用肺呼吸C.心脏四腔D.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5.下列哪类动物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  )A.鸡B.金鱼C.鸵鸟D.蝙蝠6.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红灯停,绿灯行B.望梅止渴C.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强光刺激,瞳孔缩小7.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斑,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  )A.曲霉B.青霉C.酵母菌D.毛霉8.下列真菌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A.青霉B.曲霉C.酵母D.木耳9.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记载保留着,主要原因是(  )A.绿色植物能够分解植物遗体B.细菌分布十分广泛C.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D.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10.引起臂癣和足癣的原因是(  )第120页(共120页) A.冻伤B.不卫生C.真菌寄生D.缺乏维生素11.地衣是藻类与真菌的共生体,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这真菌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消费者与分解者12.下列能够产生抗生素的是(  )A.肺炎双球菌B.甲烷菌C.肝炎病毒D.青霉13.酵母菌分解馒头时产生的能使之膨大松软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一氧化碳D.甲烷14.病毒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蛋白质B.脂类、遗传物质C.蛋白质、遗传物质D.遗传物质、噬菌体15.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  )A.生态环境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1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利用的是(  )A.基因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DNA的多样性D.染色体的多样17.我国物种资源丰富.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珍稀植物的是(  )A.杜鹃B.茉莉C.珙桐D.月季18.为适应陆地相对干燥的环境,昆虫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A.外骨骼B.翅C.气管D.足19.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B.一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C.基因诶与染色体上,控制着生物的性状D.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20.下列属于不遗传变异的是(  )A.人工培育出的转基因西瓜第120页(共120页) B.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C.一对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双眼皮的孩子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棉21.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有关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个体既可表现B的性状,也可表现b的性状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C.染色体上的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D.基因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22.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从而获得新品种.其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A.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B.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C.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D.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23.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卷发与黑发B.棉纤维的长与粗C.玉米的黄粒与圆粒D.豌豆的高茎与矮茎24.把出芽的一小块土豆的块茎植入土中,能长成新马铃薯植株的繁殖方式属于(  )A.无性生殖B.出芽生殖C.有性生殖D.分裂生殖25.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蝗虫的发育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B.苍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青蛙、鳄鱼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D.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成活率第120页(共120页)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50分)26.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  条,  对.(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分别叫做  、  ,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  条,比a、b  .(3)B过程为  .形成的e细胞叫  ,它的染色体数为  对,又恢复到与细胞a,b一样的数量.(4)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此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由此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5)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  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她生的就是女孩.27.中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家庭制作米酒时,先将糯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与米饭混匀后置于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挖一个洞,并且需将酿酒的器皿加盖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采取保温措施,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2~3天即成.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一简单的分析:(1)先将米煮一煮的目的是什么?  .(2)加入酒曲前,需将煮熟的糯米冷却至30℃,这是为什么?  .(3)酿酒过程中,为什么需将器皿密封?  .(4)天气寒冷时,需要保温的目的是  .第120页(共120页) (5)酿好的米酒表面为什么会有一层泡沫?  .28.阅读下面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表格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 下表为我国部分动植物类群已知种数的百分比.类群我国已知种数世界已知种数百分比/%哺乳动物581434213.39鸟类1244873014.25爬行类37663005.97两栖类28440107.08鱼类38621905620.3蕨类植物2200~260010000~1200022裸子植物约240850~94026.7被子植物3000026000010资料二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而在全球,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我国珍稀物种﹣﹣普氏原羚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目前种群数量不超过200只.(1)除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生物类群外,你还知道的生物类群还有有  、  、  、  、  、  、  、  、  .(2)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  .上表中我国几种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是  .(3)资料一的表格表明了“生物多样性”内涵中的  多样性.(4)请你各举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  .(5)《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  、  (至少答出两种).29.如图是兔和狼的牙齿比较图,据图回答:(1)  图是兔的牙齿,判断的依据是  ;  图是狼的牙齿,判断的依据是  ,说明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  .第120页(共120页) (2)请填出各牙齿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30.观察如图,回答问题(1)一块骨骼肌是组织还是器官?  .包括③  、④  两部分.(2)图中肌肉①是  、②是  .(3)屈肘时,肌肉[①]  处于  状态,肌肉[②]  处于  状态.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蚯蚓的环带靠近它的(  )A.前端B.后端C.中部D.前、后端各一个【考点】蚯蚓的特征.【分析】在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颜色较浅、光滑的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解答】解: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前端离环带近.第120页(共120页) 故选:A. 2.下列不属于爬行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是(  )A.毒蛇能伤人,蛇毒能治病B.鳖甲可以入药C.变色龙能捕捉林木中的害虫D.蟾蜍能捕食农田害虫【考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分析】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蛇、鳖等都属于爬行动物.【解答】解:A、蛇属于爬行动物,蛇毒能治病,但毒蛇能咬伤人,正确.B、鳖属于爬行动物,鳖甲可以入中药,正确.C、变色龙又叫避役,属于爬行动物,能捕食昆虫,其中包括危害林木的害虫,正确.D、蟾蜍属于两栖动物,能捕食农田害虫,但它不属于爬行动物,错误.故选:D 3.家鸽的气体交换场所是(  )A.气囊B.肺C.气囊和肺D.气管【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分析】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据此解答.【解答】解:鸟类除具有肺外,还有从肺壁凸出而形成的薄膜气囊,如图所示:第120页(共120页) 家鸽主要的气囊有9个,它们一直伸展到内脏间、肌肉间和骨的空腔中.鸟在休息时,主要靠肋间肌及腹部肌肉的运动,在肺部进行呼吸.当飞翔时,则主要靠胸肌的运动进行呼吸.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这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所以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故选:B 4.哺乳动物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最主要的是(  )A.体表被毛B.用肺呼吸C.心脏四腔D.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考点】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分析】(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解答】解:陆地动物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因此“哺乳动物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最主要的是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第120页(共120页) 故选:D 5.下列哪类动物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  )A.鸡B.金鱼C.鸵鸟D.蝙蝠【考点】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蝙蝠属于哺乳动物,鸡、鸵鸟属于鸟类.而鱼属于鱼类,它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故选:B 6.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红灯停,绿灯行B.望梅止渴C.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强光刺激,瞳孔缩小【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ABC、红灯停,绿灯行、望梅止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都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BC不正确;D、强光刺激,瞳孔缩小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D正确.故选:D. 7.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斑,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  )A.曲霉B.青霉C.酵母菌D.毛霉第120页(共120页) 【考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真菌的形态特征,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个体.形态各异.【解答】解:A、曲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上面生有大量的孢子呈球状,多在发霉的馒头、面包等上出现.故不符合题意.B、青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上面生有大量的孢子呈扫帚状,多在发霉的橘子等上出现.故符合题意.C、酵母菌是椭圆形的单细胞个体,多用做馒头和面包的制作,故不符合题意.D、毛菌成直杆或微弯杆形,不产芽孢,不运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下列真菌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A.青霉B.曲霉C.酵母D.木耳【考点】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分析】各种真菌的细胞结构基本相似,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个体.【解答】解:A、青霉菌属于多细胞的真菌,故不符合题意.B、曲霉菌属于多细胞的真菌,故不符合题意.C、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故符合题意.D、木耳属于多细胞的真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9.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记载保留着,主要原因是(  )A.绿色植物能够分解植物遗体B.细菌分布十分广泛C.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D.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考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据此答题.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记载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 10.引起臂癣和足癣的原因是(  )A.冻伤B.不卫生C.真菌寄生D.缺乏维生素【考点】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分析】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据此答题.【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甲癣、足癣等皮肤病.可见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11.地衣是藻类与真菌的共生体,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这真菌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消费者与分解者【考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真菌与藻类两个方面来切入.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双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生长不良,因此它们都不能独立生活.有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腐生性微生物能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被生产者利用.故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故选:C 12.下列能够产生抗生素的是(  )A.肺炎双球菌B.甲烷菌C.肝炎病毒D.青霉【考点】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分析】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分析解答.【解答】解:A、肺炎双球菌是一种致病菌,能使人患肺炎;故A错误;B、甲烷菌可被用于净化污水,污水和废水中的有机物,故B错误;C、肝炎病毒属于病毒,能够引起人患肝炎,故C错误;D、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故D正确.故选:D 13.酵母菌分解馒头时产生的能使之膨大松软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一氧化碳D.甲烷【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分析】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解答】解: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故选:A 14.病毒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蛋白质B.脂类、遗传物质C.蛋白质、遗传物质D.遗传物质、噬菌体第120页(共120页)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解答】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因此,病毒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遗传物质”.故选:C. 15.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  )A.生态环境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解: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故选:B 1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利用的是(  )A.基因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DNA的多样性D.染色体的多样【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符合题意;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不符合题意;C、DNA的多样性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符合题意;D、染色体的多样也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我国物种资源丰富.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珍稀植物的是(  )A.杜鹃B.茉莉C.珙桐D.月季【考点】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解答时可以从珍稀植物的特点、意义以及分布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每年四、五月间,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属落叶乔木,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珙桐只生活在我国分布于陕西镇坪;湖北神农架、兴山;湖南桑植等地的海拔1250﹣﹣2200米的区域,繁衍不息,世界其它地方都已绝迹.而杜鹃、茉莉、月季各国均有种植.故选:C. 第120页(共120页) 18.为适应陆地相对干燥的环境,昆虫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A.外骨骼B.翅C.气管D.足【考点】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分析】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解答】解: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也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陆地气候相对干燥的环境,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翅主要是飞行,气管是昆虫的呼吸器官,足是蝗虫的运动器官,翅、气管、足都没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故选:A. 19.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B.一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C.基因诶与染色体上,控制着生物的性状D.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分析】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据此解答.【解答】解:A、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A错误.B、一条染色体中有1个DNA分子,B错误.C、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C正确.D、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将变为原来的一半,D错误.故选:C 20.下列属于不遗传变异的是(  )A.人工培育出的转基因西瓜第120页(共120页) B.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C.一对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双眼皮的孩子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棉【考点】生物的变异.【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CD、“人工培育出的转基因西瓜”、“一对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双眼皮的孩子”、“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棉”,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属于不遗传变异的是“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故选:B. 21.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有关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个体既可表现B的性状,也可表现b的性状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C.染色体上的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D.基因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第120页(共120页) 【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是体细胞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解答】解:A、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B),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b),BB或Bb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bb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B,一个是隐性b时,显性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其基因组成为Bb.因此,该个体既可表现B的性状,也可表现b的性状的叙述是不正确的.B、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因此,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的叙述是正确的.C、染色体上的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基因.因此,染色体上的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的叙述是不正确的.D、基因组成是Aa的,虽然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并没有受A(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因此,基因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的叙述是不正确的.故选:B 22.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从而获得新品种.其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A.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B.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C.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D.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考点】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变异在实践上的意义.【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遗传育种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思考解答.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γ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或药物刺激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几乎不可能,这就导致了遗传的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 23.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卷发与黑发B.棉纤维的长与粗C.玉米的黄粒与圆粒D.豌豆的高茎与矮茎【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如番茄果实的红色和黄色、人眼皮的单双等.【解答】解:A、人的卷发与黑发,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B、棉花的长与粗,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棉花的细绒和粗绒,或棉花的长绒和短绒,都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C、玉米的黄粒与圆粒,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D、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故选:D. 24.把出芽的一小块土豆的块茎植入土中,能长成新马铃薯植株的繁殖方式属于(  )A.无性生殖B.出芽生殖C.有性生殖D.分裂生殖【考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把出芽的一小块土豆的块茎植入土中,能长成新马铃薯植株的繁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故选:A 25.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蝗虫的发育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B.苍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青蛙、鳄鱼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D.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成活率【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解答】解:A.蝗虫的发育过称为:受精卵→幼虫→成虫,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正确;B、苍蝇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变态发育,B正确;C、青蛙是两栖动物受精过程、幼体的发育必需在水中进行,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有坚韧的壳保护,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C错误;D、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最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D正确;故选:C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50分)26.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 46条 条, 23 对.第120页(共120页) (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分别叫做 精子 、 卵细胞 ,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 23 条,比a、b 减少一半 .(3)B过程为 受精 .形成的e细胞叫 受精卵 ,它的染色体数为 23 对,又恢复到与细胞a,b一样的数量.(4)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此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由此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23对或46条 ,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5)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她生的就是女孩.【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人的性别遗传.【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解答】解:(1)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a、b为该夫妇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即46条.(2)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生殖细胞c精子、d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比a、b减少一半.第120页(共120页) (3)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B过程是受精,e细胞是受精卵,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即23对.如图所示:(4)由单细胞受精卵到成体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叫做发育,图示中C过程是发育过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因此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其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染色体的数目为23对,即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5)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那么,她生的就是女孩.故答案为:(1)46;23;(2)精子;卵细胞;23条;减少一半;(3)受精;受精卵;23对;(4)父方;母方;23对或46条(5)X. 27.中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家庭制作米酒时,先将糯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与米饭混匀后置于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挖一个洞,并且需将酿酒的器皿加盖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采取保温措施,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2~3天即成.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一简单的分析:(1)先将米煮一煮的目的是什么? 杀死其中的杂菌 .(2)加入酒曲前,需将煮熟的糯米冷却至30℃,这是为什么? 防止温度太高将酵母菌杀死 .第120页(共120页) (3)酿酒过程中,为什么需将器皿密封? 形成缺氧的环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防止杂菌污染 .(4)天气寒冷时,需要保温的目的是 提高温度,满足酵母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提高代谢速度,加速米酒的形成 .(5)酿好的米酒表面为什么会有一层泡沫? 酵母菌生理活动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其体形时散发出来形成的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分析】酿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解答】解:(1)在酿酒时要先将糯米蒸熟,有两个好处,一是熟糯米比生糯米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于发酵,二是蒸熟了可以高温杀菌,避免了其它杂菌的污染.其中主要目的是杀死其他的杂菌.(2)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因此加入酒曲前,需将煮熟的糯米冷却.(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当水积累越来越多后,水的深度没过酵母菌,导致酵母菌处于无氧状态,之后就进行了无氧呼吸.(4)天气寒冷时,需要保温,是因为提高温度,满足酵母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提高代谢速度,加速米酒的形成.(5)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散发出来就会有一层泡沫.故答案为:(1)杀死其中的杂菌.(2)防止温度太高将酵母菌杀死.(3)形成缺氧的环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防止杂菌污染.(4)提高温度,满足酵母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提高代谢速度,加速米酒的形成.(5)酵母菌生理活动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其体形时散发出来形成的. 第120页(共120页) 28.阅读下面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表格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 下表为我国部分动植物类群已知种数的百分比.类群我国已知种数世界已知种数百分比/%哺乳动物581434213.39鸟类1244873014.25爬行类37663005.97两栖类28440107.08鱼类38621905620.3蕨类植物2200~260010000~1200022裸子植物约240850~94026.7被子植物3000026000010资料二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而在全球,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我国珍稀物种﹣﹣普氏原羚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目前种群数量不超过200只.(1)除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生物类群外,你还知道的生物类群还有有 细菌 、 真菌 、 病毒 、 原生动物 、 腔肠动物 、 扁形动物 、 节肢动物 、 藻类 、 苔藓 .(2)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 裸子植物 .上表中我国几种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是 14.96% .(3)资料一的表格表明了“生物多样性”内涵中的 生物种类的 多样性.(4)请你各举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金丝猴 、 银杉 .(5)《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 栖息地被破坏 、 偷猎 (至少答出两种).【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第120页(共120页)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解答】解:(1)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动物包括(无脊椎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有脊椎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植物分为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因此除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生物类群外,生物类群还有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藻类、苔藓(任意几种).(2)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裸子植物占26.7%,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上表中我国几种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13.39+14.25+5.97+7.08+20.3+22+26.7+10)÷8≈14.96.(3)资料一的表格中列举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8种生物类群,因此是表明了“生物多样性”内涵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4)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有: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熊猫、银杉、珙桐、桫椤、望天树(任意一种).(5)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如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偷猎(如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任意两种).故答案为:(1)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藻类;苔藓(任意几种).(2)裸子植物;14.96%(3)生物种类的(4)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熊猫;银杉;珙桐;桫椤;望天树(任意一种);(5)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任意两种) 29.如图是兔和狼的牙齿比较图,据图回答:(1) B 图是兔的牙齿,判断的依据是 没有犬齿 ; A 第120页(共120页) 图是狼的牙齿,判断的依据是 有发达的犬齿 ,说明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 分化 .(2)请填出各牙齿的名称① 门齿 ② 臼齿 ③ 犬齿 ④ 臼齿 .【考点】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图中①门齿②臼齿③犬齿④臼齿.家兔是草食性动物,牙齿与草食性生活相适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解答】解:(1)图B中只有门齿和臼齿,因此图B是兔的牙齿;图A中有门齿、臼齿和发达的犬齿,因此图A是狼的牙齿.两者的区别是有无犬齿,这说明了它们食性不同.(2)各牙齿的名称如图:①门齿、②臼齿、③犬齿、④臼齿.故答案为:(1)B;没有犬齿;A;有发达的犬齿;分化;(2)门齿;臼齿;犬齿;臼齿. 30.观察如图,回答问题(1)一块骨骼肌是组织还是器官? 器官 .包括③ 肌腹 、④ 肌腱 两部分.(2)图中肌肉①是 肱二头肌 、②是 肱三头肌 .(3)屈肘时,肌肉[①] 肱二头肌 处于 收缩 状态,肌肉[②] 肱三头肌 处于 舒张 状态.【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第120页(共120页) 【分析】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④肌腱,③肌腹,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看图结合题意答题..【解答】解:(1)一块骨骼肌包括④肌腱和③肌腹两部分,它具有收缩的特性.属于器官.(2)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答案为:(1)器官;肌腹;肌腱;(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3)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二) 一、第I卷为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出的答案用2B铅笔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1.下列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A.涡虫、鱿鱼B.海蜇、青蛙C.沙蚕、带鱼D.鲤鱼、河蚌2.水螅和涡虫二者的共同特征是(  )A.背腹扁平B.身体辐射对称C.有口无肛门D.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3.关于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相对应的是(  )A.草履虫﹣﹣伸缩泡和收集管B.扬子鳄﹣﹣肺和皮肤C.家鸽的肺和气囊D.蚯蚓的体壁4.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动物行为作了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第120页(共120页)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C.白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5.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动物甲乙丙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125028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甲、丙、乙6.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C.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7.小明在检测教室内的细菌和真菌时,所制作的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请你帮他指出哪是细菌的菌落(  )A.菌落大、呈青绿色B.菌落大、呈黄褐色C.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D.菌落大,呈绒毛状8.如图为几种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  )A.①在结构上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③必须寄生在生物体上才能生存C.①②③④都是单细胞D.②与⑤在分类上属于同一类生物9.如图是一种简易的实物保存方法,与火腿肠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120页(共120页) A.两者利用的都是巴氏消毒法杀菌后密封保存B.两者都属于真空保存食品的方法C.两者与冰箱保存食品的原理是相同的D.两者都是将食品原有的微生物杀死,然后利用不同方法保存10.农民常将玉米和大豆间隔种植在同一块地上,最能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  )A.缓解人均耕地过少的矛盾B.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产量C.利用大豆压制杂草的生长D.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可固氮,有利于提高整体产量11.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②冷却(42~43℃)③热处理(煮沸)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⑤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⑥冷藏或食用.合理的工序步骤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③②⑤④⑥D.③①②⑤④⑥12.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腐烂变质的原因是(  )A.里面没有空气,细菌不能正常生活B.封盖过程中外面的细菌不能进入罐内C.高温处理后,一段时间内抑制了罐内细菌的繁殖D.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绝对没有细菌13.至今仍被生物分类学家们广泛使用的双名法,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创立的(  )A.达尔文B.林奈C.孟德尔D.米勒14.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要进行严格的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其结果是(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会大量增加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将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第120页(共120页)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为了保护(  )A.基因的多样性B.生活方式的多样性C.生物类群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6.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或ddB.红色DdC.红色Dd或ddD.红色和黄色Dd或dd17.对绿色开花植物进行分类时,常把生殖器官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原因是(  )A.形态较小,利于解剖、观察B.与繁殖后代有重要关系C.形态和结构相对固定D.容易被采集,便于比较18.如图是有关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五者之间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B.染色体就是DNAC.DNA位于基因上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9.下列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变异是(  )A.皮肤较白的人长时间野外作业,皮肤变黑B.从太空带回来的小麦种子,种植后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C.大花生种子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的小花生种子D.单眼皮的通过手术变成双眼皮20.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相对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第120页(共120页) ①两栖动物生殖必须在水中进行②两栖动物的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③两栖动物的捕食能力较弱④两栖动物的天敌数量大⑤两栖动物的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④⑤D.①③④21.当军人在行军礼时,相关肌肉的运动情况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22.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B.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C.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D.变异都是可遗传的23.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24.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是单细胞,物种B是多细胞C.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复杂D.物种A是陆生的,物种B是水生的25.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高,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  )A.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变异第120页(共120页) B.抗生素本身质量下降导致细菌产生变异C.抗生素选择了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D.抗药性强的细菌的繁殖能力更强 二、解答题(共50分)26.如图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部分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所代表的物质是  ,植物体利用A的过程叫做  .除了图示的过程可以产生A,兔和鹿也能够通过  产生A物质.可见,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2)C类生物主要是指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27.如图示植物的几种生殖方式,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在图1中,[a]是  ,该繁殖方式成活的关键是  .(2)图2所示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经过此过程形成的后代的特点是  .(3)图3所示的繁殖新植株的方式叫做  ,它与如图中  的生殖方式是一致的.第120页(共120页) 2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生活需要的条件,分别取4个瓶子,均加入等量干酵母(内有活的酵母菌),A瓶加入葡萄糖和水,B瓶加入葡萄糖,C瓶加入水,D瓶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搅拌,A、B、C瓶都密封(如图所示),一起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1)上述实验中有  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水的一组是  ,该组对照实验证明了  .(2)A和D是一组对照实验,一段时间后,A内有酒精味散出,而D没有,说明用酵母菌发酵酿酒必须在  条件下进行.通过这一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3)该实验可知,酵母菌的生活需要的条件是  .29.如图中的甲﹣戊分别表示五种不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示的五种生殖方式都属于  生殖.在图1中,B与C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这类昆虫的发育过程叫做  .图2昆虫比图1昆虫的发育多了一个时期是[  ]  .(2)在图3中,E的呼吸器官是  ,而G的呼吸器官是  .(3)在图4中,遗传物质位于[  ]  ,[3]的作用是  .图5与图4相比更加适于陆地生活的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第120页(共120页) 30.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女孩及其家庭成员其常染色体控制的遗传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人类的遗传病通常是由致病的基因引起的,致病基因有显性的和隐性的,分析图中的信息可知,该致病基因是  的,你判断的依据是  .(2)若用A和a分别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A对a是显性的,则哥哥的基因组成是  ,外祖父的基因组成是  .可见,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隐性遗传病,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会  .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后代该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  .(3)若父亲和母亲再生一个孩子,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  .31.如图是生命进化树,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在分类上,该进化树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  .左侧表示了动物的进化历程,右侧表示了植物的进化历程.如果按照按照有无脊柱进行分类,则左侧中的数字代表的动物可分为  和  两类(用数字表示);如果将右侧的植物分为A、B、C和D、E两类,则最可能的分类依据是  .(2)[10]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目前对此类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进行保护的主要方式  .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  (3)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但生物无论高等还是低等,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这是  的结果.第120页(共120页) 32.如表中,水稻的长穗和短穗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D和d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将水稻进行杂交后,获得的数据如表中所示,请分析回答.杂交组合亲本子代植株表现长穗短穗甲长穗×短穗412株427株乙短穗×短穗211株623株(1)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条.(2)通过  组合的杂交数据可以判断出  是隐性性状,你判断的理由是  .(3)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示出甲组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植株的情况. 第120页(共1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I卷为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出的答案用2B铅笔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1.下列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A.涡虫、鱿鱼B.海蜇、青蛙C.沙蚕、带鱼D.鲤鱼、河蚌【考点】L8:动物的分类.【分析】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解答】解:涡虫、鱿鱼、海蜇、沙蚕、河蚌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青蛙、带鱼、鲤鱼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可见A正确.故选:A 2.水螅和涡虫二者的共同特征是(  )A.背腹扁平B.身体辐射对称C.有口无肛门D.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考点】M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有口无肛门.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解答】解:A、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水螅的身体呈圆筒形,A错误;B、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涡虫的身体左右对称,故B错误;C、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二者都有口无肛门;C正确;D、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涡虫的体壁具有三胚层(三层细胞),故D错误.故选:C.第120页(共120页)  3.关于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相对应的是(  )A.草履虫﹣﹣伸缩泡和收集管B.扬子鳄﹣﹣肺和皮肤C.家鸽的肺和气囊D.蚯蚓的体壁【考点】M9:蚯蚓的特征;ME: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MI: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X8:观察草履虫.【分析】(1)草履虫靠表膜完成呼吸,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食物从口沟进入,体内多余的水和废物由收集管和伸缩泡排出体外.(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阴暗潮湿的土壤中,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3)爬行动物,用肺呼吸.(4)鸟的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起到暂存气体的作用,但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为鸟的呼吸器官;当家鸽飞行时,两翼举起或下垂时,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为双重呼吸.【解答】解:A、草履虫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表膜,伸缩泡和收集管主要是排泄,应该是草履虫﹣﹣表膜而不是草履虫﹣﹣伸缩泡和收集管,错误;B、扬子鳄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皮肤干燥不能进行呼吸,错误;C、家鸽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肺,气囊暂时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错误;D、蚯蚓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体壁内的毛细血管,故蚯蚓气体交换的部位是湿润的体壁,正确;故选:D. 4.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动物行为作了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B.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C.白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第120页(共120页) 【考点】H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解答】解: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因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A正确;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决定的行为.因此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B错误;C、蚂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内部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因此属于社群行为,C错误;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D错误.故选:A. 5.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动物甲乙丙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125028第120页(共120页)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甲、丙、乙【考点】WE: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动物进化水平的关系以及分析能力.【解答】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甲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故选:C 6.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C.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考点】WH: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该实验步骤是四步: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导致实验失败.【解答】解:A、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接种是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B、因为经高温灭菌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C、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第120页(共120页) D、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导致实验失败.该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选:D. 7.小明在检测教室内的细菌和真菌时,所制作的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请你帮他指出哪是细菌的菌落(  )A.菌落大、呈青绿色B.菌落大、呈黄褐色C.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D.菌落大,呈绒毛状【考点】LD:菌落及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解答此题重点理解细菌菌落的特点.【解答】解: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因此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的是细菌菌落.故选:C. 8.如图为几种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  )A.①在结构上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③必须寄生在生物体上才能生存C.①②③④都是单细胞D.②与⑤在分类上属于同一类生物【考点】L9: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分析】分析图例:①是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第120页(共120页) 是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③是病毒,无细胞结构;④是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⑤是青霉,为多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解答】解:A、①是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B、③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生物体上才能生存,B正确;C、③是病毒,无细胞结构.C错误;D、②是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⑤是青霉,为多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可见②与⑤在分类上属于真菌,D正确.故选:C 9.如图是一种简易的实物保存方法,与火腿肠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利用的都是巴氏消毒法杀菌后密封保存B.两者都属于真空保存食品的方法C.两者与冰箱保存食品的原理是相同的D.两者都是将食品原有的微生物杀死,然后利用不同方法保存【考点】O3: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解答】解:如图是一种简易的实物保存方法,该方法先对食物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因此食物中的微生物较少,还能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的需要氧气,因此该方法会抑制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火腿肠是真空包装法,将食品原有的微生物杀死,真空保存,因此如图是一种简易的实物保存方法,与火腿肠相比较,两者都是将食品原有的微生物杀死,然后利用不同方法保存,选项D正确.故选:D. 10.农民常将玉米和大豆间隔种植在同一块地上,最能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120页(共120页) A.缓解人均耕地过少的矛盾B.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产量C.利用大豆压制杂草的生长D.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可固氮,有利于提高整体产量【考点】LH: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分析】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因此把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可以增强土壤的肥效,有利于提高整体产量.【解答】解: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营养,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所以农民常将玉米和大豆间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大豆可固氮,有利于提高整体产量.故选:D. 11.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②冷却(42~43℃)③热处理(煮沸)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⑤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⑥冷藏或食用.合理的工序步骤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③②⑤④⑥D.③①②⑤④⑥【考点】O1: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家庭制作酸奶的过程,分析作答.【解答】解: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先将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再对材料进行煮沸处理,高温可以杀菌,防止杂菌的污染;然后冷却到42~43℃,购买的酸奶中有乳酸菌,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了乳酸菌,使乳酸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乳酸具有特殊的酸味.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 12.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腐烂变质的原因是(  )A.里面没有空气,细菌不能正常生活B.封盖过程中外面的细菌不能进入罐内第120页(共120页) C.高温处理后,一段时间内抑制了罐内细菌的繁殖D.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绝对没有细菌【考点】O3: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分析】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据此解答.【解答】解: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时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罐头食品在封盖前先经过高温高压灭菌,使之成无菌状态,然后再封盖,封盖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不能进入,从而使得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 13.至今仍被生物分类学家们广泛使用的双名法,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创立的(  )A.达尔文B.林奈C.孟德尔D.米勒【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N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分析】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解答】解:A、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B、林奈创立了生物分类的双名法;C、孟德尔创立了遗传规律(自由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D、米勒创立了化学起源说.所以,双名法,是由林奈创立的.故选:B 第120页(共120页) 14.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要进行严格的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其结果是(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会大量增加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将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L3: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解答】解:①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由于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剧增,故①正确;②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没有天敌控制,②错误;③有害生物大量繁殖,数量剧增,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③正确;④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不会被淘汰,④错误.故选:C. 15.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为了保护(  )A.基因的多样性B.生活方式的多样性C.生物类群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考点】L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基因的多样性.故选:A. 16.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或ddB.红色DdC.红色Dd或ddD.红色和黄色Dd或dd【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7G: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分析】番茄的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即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解答】解: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其遗传过程如图所示:第120页(共120页)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黄色番茄所结种子的基因是Dd、dd,而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dd,颜色是黄色.所以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黄色Dd或dd.故选:A. 17.对绿色开花植物进行分类时,常把生殖器官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原因是(  )A.形态较小,利于解剖、观察B.与繁殖后代有重要关系C.形态和结构相对固定D.容易被采集,便于比较【考点】LR:被子植物分类单位和分类方法.【分析】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解答】解: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故C符合题意.故选:C. 18.如图是有关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五者之间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120页(共120页) A.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B.染色体就是DNAC.DNA位于基因上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考点】K5: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的概念、组成、DNA的分子结构特点、基因的概念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A、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因此体细胞内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而生殖细胞内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单存在的.故不符合题意;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因此染色体不是DNA.故不符合题意;C、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因此基因在DNA上,而不是DNA位于基因上.故不符合题意;D、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故符合题意.故选D. 19.下列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变异是(  )A.皮肤较白的人长时间野外作业,皮肤变黑B.从太空带回来的小麦种子,种植后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C.大花生种子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的小花生种子D.单眼皮的通过手术变成双眼皮第120页(共120页) 【考点】KA:生物的变异.【分析】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解答】解:A、由于野外作业而使皮肤由白变黑,这种变异是由于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B、从太空带回来的小麦种子,种植后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遗传的变异.B正确;C、大花生种子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的小花生种子,这种变异是由于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D、通过手术变成的双眼皮,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遗传的变异.D错误.故选:B. 20.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相对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①两栖动物生殖必须在水中进行②两栖动物的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③两栖动物的捕食能力较弱④两栖动物的天敌数量大⑤两栖动物的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④⑤D.①③④【考点】J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环境条件.【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青蛙、蟾蜍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实践证明,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类繁盛;后来气候干燥,水域减少,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者生存.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①两栖动物生殖必须在水中进行,正确②两栖动物的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正确③两栖动物的捕食能力较强,错误④两栖动物的天敌主要是昆虫,错误;⑤两栖动物的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正确.故选:B 21.当军人在行军礼时,相关肌肉的运动情况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考点】GB: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共同完成的.据此答题.【解答】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军人在行军礼时属于屈肘动作,因此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选:C 22.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120页(共120页) A.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B.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C.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D.变异都是可遗传的【考点】KA:生物的变异.【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解答】解: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故A符合题意.故选:A. 23.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考点】NA:生物学史.【分析】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解答】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第120页(共120页)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 24.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是单细胞,物种B是多细胞C.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复杂D.物种A是陆生的,物种B是水生的【考点】N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化石的分布规律,解答时可以从化石的种类和分布方面来切入.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根据化石的分布规律,可知A的结构肯定比B复杂,但是A是否由B进化而来,取决于他们的亲缘关系;复杂的动物、高等的动物不一定是陆生如鲸、海豚等、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 25.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高,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  )A.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变异B.抗生素本身质量下降导致细菌产生变异C.抗生素选择了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D.抗药性强的细菌的繁殖能力更强【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解答】解: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病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病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病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病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导致用抗生素治疗由病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越来越差菌.所以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原因可能是有抗药性基因的细菌能生存并繁殖.第120页(共120页) 故选:C 二、解答题(共50分)26.如图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部分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所代表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 ,植物体利用A的过程叫做 光合作用 .除了图示的过程可以产生A,兔和鹿也能够通过 呼吸作用 产生A物质.可见,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C类生物主要是指 细菌和真菌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考点】55: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分析】如图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部分图示,其中C代表生物圈中的细菌和真菌,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植物和动物.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作用.【解答】解:(1)图中A代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尿素等物质,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其作用是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细菌和真菌;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第120页(共120页) 27.如图示植物的几种生殖方式,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在图1中,[a]是 接穗 ,该繁殖方式成活的关键是 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2)图2所示的生殖方式属于 有性 生殖,经过此过程形成的后代的特点是 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3)图3所示的繁殖新植株的方式叫做 组织培养 ,它与如图中 图1 的生殖方式是一致的.【考点】J7:植物的无性生殖;7I:植物组织培养;J6:植物的有性生殖;J8:植物的扦插或嫁接.【分析】(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成功的关键是确保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3)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4)图1中,a接穗、b砧木,图2中,1花粉、2花粉管、3子房、4卵细胞、5胚珠、6极核,图3中表示组织培养的过程.【解答】解:(1)在图1中,[a]是接穗,该繁殖方式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第120页(共120页) (2)图2所示的生殖方式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因此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因此经过此过程形成的后代的特点是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3)图3所示的繁殖新植株的方式叫做组织培养,组织培养和嫁接都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都属于无性生殖,因此它与如图中图1的生殖方式是一致的.故答案为:(1)接穗;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2)有性;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3)组织培养;图1 2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生活需要的条件,分别取4个瓶子,均加入等量干酵母(内有活的酵母菌),A瓶加入葡萄糖和水,B瓶加入葡萄糖,C瓶加入水,D瓶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搅拌,A、B、C瓶都密封(如图所示),一起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1)上述实验中有 三 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水的一组是 A和B ,该组对照实验证明了 酵母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水 .(2)A和D是一组对照实验,一段时间后,A内有酒精味散出,而D没有,说明用酵母菌发酵酿酒必须在 无氧 条件下进行.通过这一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酵母菌在无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 .(3)该实验可知,酵母菌的生活需要的条件是 水和葡萄糖 .【考点】V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酵母菌发酵现象、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结合题意,分析解答.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1)、(3)上述实验中有三组对照实验,A和B是以水为变量的对照组,说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水;A和C是以葡萄糖为变量的对照组,说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需要葡萄糖;A和D是以氧气为变量的对照组,探究氧气在酵母菌发酵中的作用.由该实验可知,酵母菌的生活需要的条件是水和葡萄糖.(2)酵母菌不含叶绿体,进行腐生生活,它在无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无氧时,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并且释放出较少的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利用这一特点可进行酿酒.有氧时,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较多的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蒸馒头、面包的原理).在上述装置中,最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A,说明用酵母菌发酵酿酒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通过这一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酵母菌在无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故答案为:(1)三;A和B;酵母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水(2)无氧;酵母菌在无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3)水和葡萄糖 29.如图中的甲﹣戊分别表示五种不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示的五种生殖方式都属于 有性 生殖.在图1中,B与C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身体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 ,这类昆虫的发育过程叫做 不完全变态发育 .图2昆虫比图1昆虫的发育多了一个时期是[ c ] 蛹 .(2)在图3中,E的呼吸器官是 鳃 ,而G的呼吸器官是 肺和皮肤 .(3)在图4中,遗传物质位于[ 2 ] 胚盘 ,[3]的作用是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图5与图4相比更加适于陆地生活的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胎生哺乳 .【考点】J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I6:胚胎的发育和营养;J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J4:鸟卵的结构.第120页(共120页) 【分析】(1)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A受精卵→B幼虫→C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2)青蛙的发育经历:D受精卵→E蝌蚪→F幼蛙→G成蛙.(3)图4中1卵壳,4卵白,3卵黄,2胚盘.(4)①胎盘,②脐带,③胎儿.【解答】解:(1)图中5中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所以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图1中蝗虫的发育经历A受精卵→B幼虫→C成虫,B幼虫与C成虫相比,身体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2昆虫的发育经历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比图1蝗虫的发育多了蛹期.(2)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属于变态发育.(3)图4中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2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3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图5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人作为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故答案为:(1)有性;身体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不完全变态发育;c蛹;(2)鳃;肺和皮肤;(3)2胚盘;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胎生哺乳; 30.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女孩及其家庭成员其常染色体控制的遗传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第120页(共120页) (1)人类的遗传病通常是由致病的基因引起的,致病基因有显性的和隐性的,分析图中的信息可知,该致病基因是 隐性 的,你判断的依据是 祖父和祖母均正常,但父亲患病 .(2)若用A和a分别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A对a是显性的,则哥哥的基因组成是 Aa ,外祖父的基因组成是 AA或Aa .可见,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隐性遗传病,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会 增大 .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后代该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 禁止亲近结婚 .(3)若父亲和母亲再生一个孩子,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 50% .【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解答】解:(1)表格中,祖父、祖母正常而父亲患病.表明患病是隐性性状,正常是显性性状.因此”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该致病基因是隐性的,判断的依据是祖父、祖母正常而母亲患病.(2)”若用A和a分别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A对a是显性的“,则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患病的基因型是aa.  患病父亲(aa)遗传给哥哥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哥哥正常是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第120页(共120页) 外祖父正常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可见,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隐形遗传病“,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会增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后代该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3)从图中看出,”若父亲和母亲再生一个孩子“,患该遗传病的几率是50%.故答案为:(1)隐性;祖父和祖母均正常,但父亲患病;(2)Aa;AA或Aa;增大;禁止亲近结婚(3)50%;50%;变异 31.如图是生命进化树,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在分类上,该进化树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 界 .左侧表示了动物的进化历程,右侧表示了植物的进化历程.如果按照按照有无脊柱进行分类,则左侧中的数字代表的动物可分为 1、2、3、4、5 和 6、7、8、9、10 两类(用数字表示);如果将右侧的植物分为A、B、C和D、E两类,则最可能的分类依据是 是否产生种子 .(2)[10]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目前对此类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进行保护的主要方式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 种质库 (3)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但生物无论高等还是低等,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这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第120页(共120页) 【考点】N4: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解答】解:(1)在分类上,生物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植物界和动物界.因此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界.左侧表示了动物的进化历程,右侧表示了植物的进化历程.如果按照按照有无脊柱进行分类,则左侧中的数字代表的动物可分为1、2、3、4、5和6、7、8、9、10两类.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因此往往把花、果实、种子作为最重要的依据.如果将右侧的植物分为A、B、C和D、E两类,则最可能的分类依据是否产生种子.(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目前对此类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进行保护的主要方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但生物无论高等还是低等,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答案为:(1)界;1、2、3、4、5;6、7、8、9、10;是否产生种子(2)建立自然保护区;种质库(3)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自然选择 第120页(共120页) 32.如表中,水稻的长穗和短穗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D和d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将水稻进行杂交后,获得的数据如表中所示,请分析回答.杂交组合亲本子代植株表现长穗短穗甲长穗×短穗412株427株乙短穗×短穗211株623株(1)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 ,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12 条.(2)通过 乙 组合的杂交数据可以判断出 长穗 是隐性性状,你判断的理由是 亲本全是短穗,后代出现长穗的 .(3)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示出甲组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植株的情况.【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1)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解答】解:(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12条.(2)乙组亲本都是短穗,而子一代出现了长穗,表明长穗是隐性性状,短穗是显性性状.因此,通过乙组杂交组合,“可判断出水稻长穗和短穗的显隐关系”,水稻穗长为显性性状的是短穗,是隐性性状,你判断的理由是长穗.判断的理由是:亲本全是短穗,后代出现长穗的性状.(3)“用D表示显性,d表示隐性”,则短穗的基因型是DD或Dd,长穗的基因型是dd.甲组中,亲代短穗(dd)遗传给子代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子代短穗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第120页(共120页) 从图看出,甲组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植株的情况:短穗基因Dd,长穗基因dd.故答案为:(1)DNA和蛋白质;12(2)乙;长穗;亲本全是短穗,后代出现长穗的性状(3)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共35个小题)1.不同地层的生物化石记录表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这个趋势不包括(  )A.由简单到复杂B.由小型到大型C.由水生到陆生D.由低等到高等2.蝗虫的发育过程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少了图中的(  )A.B.C.D.3.竹节虫的身体形态与竹枝十分相似,以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这是(  )A.环境改变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上帝创造的结果D.用进废退的结果第120页(共120页) 4.如图表示青蛙与家鸽的生殖和发育特征,阴影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如(  )A.体内受精B.有性生殖C.变态发育D.卵外有壳5.今年5月,非洲国家安哥拉爆发黄热病疫情,该病由蚊子携带黄热病毒传播.蚊子和黄热病毒分别属于(  )A.传染源、病原体B.传播途径、传染源C.病原体、传染源D.传播途径、病原体6.下列关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理解,错误的是(  )A.有性生殖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B.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C.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变异的特性,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不具有变异的特性D.植物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嫁接成活的原理是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7.人的双眼皮(A)和单眼皮(a)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表示一对双眼皮夫妇发育后代的遗传图解,则这对夫妇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A.25%B.50%C.75%D.100%8.生活中常见一些紧急情况,下列对如图所示的出血情况的判断及急救措施,正确的是(  )A.如果甲处出血,则一定是动脉出血第120页(共120页) B.如果乙处出血,则一定是静脉出血C.如果甲处流血呈鲜红色、喷射状,则需在A位置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其他方法尽快止血D.如果乙处流血呈鲜红色、喷射状,则需在A位置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其他方法尽快止血9.近年来,疫苗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下列对疫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传染源B.接种疫苗不能预防传染病C.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D.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10.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上的B表示显性性状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C.基因组成Bb的个体可表现为基因B或b所控制的性状D.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属于不遗传的变异11.关于下列四种生物的生殖发育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①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B.②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C.③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其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D.④的生殖方式为卵生,生殖过程依次经过求偶、产卵、筑巢、交配、孵卵、育雏几个步骤12.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120页(共120页)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B.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C.隐性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13.如图表示豌豆体细胞中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上,图解正确的是(  )A.B.C.D.14.以下四种动物的生长发育流程图中,表达正确的是(  )A.蜜蜂:受精卵→若虫→成虫B.家鸽:受精卵→卵黄→系带→雏鸽C.青蛙:受精卵→成蛙→幼蛙→蝌蚪D.果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15.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  )A.水蚤的数量B.烟草浸出液的浓度C.水蚤的心率D.环境温度16.如图甲同学是病毒性流感患者,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甲属于传染源B.乙属于易感人群第120页(共120页) C.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D.流感病毒是传播途径17.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需要测定大、小花生果实的长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取样时,从大花生中选取35枚较大的,从小花生中选取35枚较小的B.取样时,从大花生中随即选取35枚,从小花生中随即选取35枚C.测量时,测量花生果实的长轴的长短,长短以米计D.测量时,测量花生果实的长和宽的大小,大小以平方米计18.下列图中所示的四种植物的繁殖方式中,与其它三种生殖方式不同的是(  )A.B.C.D.19.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便直接用实验探究的问题,以便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B.②内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产生氨基酸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里诞生的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生命第120页(共120页) 20.某同卵双生孪生兄弟,一段时间内,哥哥从事室内工作皮肤白皙,弟弟从事野外作业皮肤黝黑.下列关于这对孪生兄弟皮肤变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B.是不遗传的变异,变异单纯由环境因素改变引起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C.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变异由环境改变引起有利于个体生存D.是不遗传的不利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不利于个体生存21.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偏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碟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22.针对传染病,人们不必恐慌,因为人体自身具有抵抗传染病的三道防线,可以对病原体进行免疫.下面四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甲和乙,为非特异性免疫B.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乙和丁,为非特异性免疫C.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丙和丁,为特异性免疫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抗体一旦产生则终生免疫23.人的能卷舌与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假如控制能卷舌的基因为显性基因A,控制不能卷舌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一对夫妇都能卷舌,他们的孩子们也能卷舌,则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A.AAB.AaC.aaD.AA或Aa24.生物进化的确凿证据之一是生物化石.如图甲~丁是不同地层中挖掘的生物化石示意图,则这四种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类群的进化程度为(  )第120页(共120页)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丁>丙>乙>甲25.根据免疫的定义判断,下列属于抗原的是(  )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病患者移植来的他人器官.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6.注射相应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注射的疫苗和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C.抗体、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27.如图为鸟卵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鸟的胚胎发育是从⑤胚盘开始的B.⑥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C.①③④共同组成了鸟的卵细胞D.能为鸟卵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是【3】卵白28.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B.加强体育锻炼C.为儿童注射疫苗D.隔离传染病患者29.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第120页(共120页)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能够逐代积累D.环境对生物变化的选择是不定向的30.如图是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被子植物C.被子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被子植物、蕨类植物31.育种工作者采用宇宙飞船搭载农作物种子或者直接使用射线照射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A.生活环境B.生物性状C.遗传物质D.生活习性32.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B.农药的使用使害虫产生了定向的可遗传的抗药性变异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第120页(共120页)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33.下列各项不属于人体免疫的重要功能的是(  )A.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B.监视血管出血情况,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C.消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D.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34.如表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实验结果,能推断出高茎是显性性状的一组是(  )组别亲代杂交组合子代性状A高茎×高茎全是高茎B矮茎×矮茎全是矮茎C高茎×高茎既有高茎,又有矮茎D高茎×矮茎既有高茎,又有矮茎A.AB.BC.CD.D35.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古今中外,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下列针对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就会背井离乡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B.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特异性免疫C.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传染源D.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36.(7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德自然现象.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中的每个物种才能保持基本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如图甲中①②③④是人体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第120页(共120页) (1)在人体细胞结构中,被称为遗传信息库的是[  ]  .(2)②由③和  构成,男性体细胞中的②可表示为  .(3)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4)以上四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乙图所示的概念图方式呈现:由此判断,②为  ,③为  ;乙图中A表示  .37.(6分)豌豆是人们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也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用实验材料.著名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如图甲~戊是豌豆的生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甲、丁图中,豌豆植株茎的高度以及豌豆籽粒的形状结构特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  ;豌豆植株的茎有高茎也有矮茎、豌豆籽粒的形状有圆粒也有皱粒,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  .第120页(共120页) (2)乙、丙图中,豌豆的花只有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必要的生理过程后才能形成丁图中包含籽粒的豆荚,豌豆的这种繁殖方式经过了精子与卵细胞的两两结合过程,属于  .(3)丙~戊图中,用纯种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豌豆都是圆粒的;子一代种下去后自花传粉,收获的子二代豌豆有圆粒和皱粒两种,其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戊所示.根据子二代的坐标图戊分析.豌豆的圆粒与皱粒中  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都是圆粒,子二代中又出现圆粒这一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若用R表示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子二代中圆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38.(8分)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知识进行了探索,如图所示,请回答:(1)A在生殖发育方面的主要特征是  .(2)通过情况下,图中B用种子繁殖后代,其后代具有的遗传特性是  .(3)图中C的生殖发育方式为  ,请用文字和箭头组成流程图的形式写出其一生的发育过程  .(4)D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的遗传特性是  .(5)图中生物,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的限制、体外受精、不变态发育的是  (填字母).第120页(共120页) (6)图中F的生殖发育方式为  ,请用文字和箭头组成流程图的形式写出其一生的发育过程  .39.(8分)自2015年10月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佳佳和明明适龄夫妇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佳佳孕育二胎待产,为了优生优育,佳佳和明明到专业医院做了遗传病筛查检测.如图甲是佳佳和明明家族成员某常染色体遗传病遗传关系图谱,请回答:(1)分析遗传图谱得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  性遗传病.(2)佳佳父母无病而佳佳有病,而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则该变异所属的变异类型是  .(3)如果用B表示正常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患病的隐性基因,据图可知佳佳爷爷的基因组成是  ,明明外公的基因组成是  .(4)佳佳孕育的即将分娩的第二个孩子为不患该遗传病的男孩儿的概率是  .(5)如图乙是佳佳与明明这对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染色体变化过程示意图,如果用B表示正常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患病的隐性基因,请将乙图用画图的方式补充完整并标注处相应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及组成.第120页(共120页) (6)人的性别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的,佳佳父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已知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佳佳是一色盲患者,则其儿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  .40.(8分)如图甲和乙是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示意图,丙~戊为人体精卵结合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甲、乙两图中,表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判断依据是  .(2)乙细胞形成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3)丙~戊图表示模拟人体精卵结合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如丙图所示.①取两个密闭装置A和B(小管下端透明,只能看到一粒弹珠),A内装白色弹珠20粒,模拟卵细胞;B内装白色与黑色弹珠各10粒,模拟精子;②将装置正立,摇匀;③将装置倒立;④记录下端看到的弹珠颜色组合,如丁、戊图所示;⑤重复步骤2至4,共10次;统计组合出现的次数如表:弹珠颜色组合实验结果记录表第120页(共120页) 组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合计比例白白2635496575白黑8475614535请分析回答:模拟实验中黑色弹珠模拟的是哪种性染色体?  ,模拟实验中采用多粒弹珠并重复实验10次的目的是  .(4)丁、戊图所示“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的胎儿的性别依次是  .(5)在做统计数据分析时,对表格中第六组的数据应该保留还是舍弃?  ,通过模拟实验及其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哪种精子类型与卵细胞相结合其机会是随机的且是均等的,生男生女的比例约为  .(6)人体细胞中巨鼎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已所示:则图中[1]、[4]、[6]的性染色体组成依次为  .41.(8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生活”关注.我们要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行动,预防传染病,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  .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就不会感染艾滋病,下列图1中的情形,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第120页(共120页) (2)疟疾是由于感染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导致的血液传染病,医疗上通常用氯喹治疗疟疾,但疗效越来越不好,原因是长期使用氯喹,会使单细胞寄生虫产生更多的耐药性个体,导致疗效下降,这可以用达尔文的  学说来解释.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从野生的黄花蒿(如图2所示)中提取的青蒿素含量偏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将FPS基因导入黄花蒿获得了青蒿素含量高2﹣3倍的黄花蒿植株,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3)2016年,寨卡病毒开始肆虐,该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传染病,伊蚊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殖发育过程如图3所示.目前医学界并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有效疗法,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不可有丝毫懈怠.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我市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号召大家除“四害”,提倡广大群众“齐动手,清积水”,清理蚊虫滋生场所,以达到预防虫媒传染病的目的.从图3可以看出,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根据资料可知伊蚊属于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中的  ;在预防寨卡病毒病措中,提倡大家“齐动手,清积水”,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象寨卡病毒病这一类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能否通过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且原因是  .第120页(共120页)  第120页(共1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5个小题)1.不同地层的生物化石记录表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这个趋势不包括(  )A.由简单到复杂B.由小型到大型C.由水生到陆生D.由低等到高等【考点】N9: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解答】解:ACD、“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都是生物进化的趋势;B、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由小型到大型”,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所以,“不同地层的生物化石记录表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这个趋势不包括”由小型到大型“.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蝗虫的发育过程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少了图中的(  )A.B.C.第120页(共120页) D.【考点】J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解答】解: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蝗虫的发育过程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少了图中的C蛹期.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3.竹节虫的身体形态与竹枝十分相似,以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这是(  )A.环境改变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上帝创造的结果D.用进废退的结果【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解: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竹节虫的身体形态与竹枝十分相似,以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120页(共120页) 故选:B.【点评】达尔文认为,生物的拟态的形成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环境对生物选择的结果. 4.如图表示青蛙与家鸽的生殖和发育特征,阴影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如(  )A.体内受精B.有性生殖C.变态发育D.卵外有壳【考点】J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J5: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卵生、有性生殖;家鸽属于鸟类,体内受精、卵生、有性生殖.【解答】解:A、家鸽属于鸟类,体内受精;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故A不合题意;B、青蛙和家鸽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故B符合题意;C、青蛙属于变态发育;家鸽没有变态发育过程.故C不合题意;D、家鸽的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保护;而青蛙的卵外没有坚硬的卵壳.故D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状况. 5.今年5月,非洲国家安哥拉爆发黄热病疫情,该病由蚊子携带黄热病毒传播.蚊子和黄热病毒分别属于(  )A.传染源、病原体B.传播途径、传染源C.病原体、传染源D.传播途径、病原体【考点】R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黄热病毒属于黄热病的病原体,蚊子属于传播途径.故选:D【点评】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针对传染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6.下列关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理解,错误的是(  )A.有性生殖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B.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C.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变异的特性,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不具有变异的特性D.植物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嫁接成活的原理是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点】JA: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解答】解:A、有性生殖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正确;B、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正确;C、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容易产生变异,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不容易发生变异,而不是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不具有变异的特性,错误;D、植物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嫁接成活的原理是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7.人的双眼皮(A)和单眼皮(a)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表示一对双眼皮夫妇发育后代的遗传图解,则这对夫妇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第120页(共120页) A.25%B.50%C.75%D.100%【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解答】解:“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表明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假设双眼皮基因为A,单眼皮的基因为a,则双眼皮是基因型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型是aa.父母遗传给单眼皮(aa)孩子是基因一定是a,所以双眼皮父母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从遗传图解看出,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是25%.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第120页(共120页) 8.生活中常见一些紧急情况,下列对如图所示的出血情况的判断及急救措施,正确的是(  )A.如果甲处出血,则一定是动脉出血B.如果乙处出血,则一定是静脉出血C.如果甲处流血呈鲜红色、喷射状,则需在A位置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其他方法尽快止血D.如果乙处流血呈鲜红色、喷射状,则需在A位置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其他方法尽快止血【考点】CF:出血的初步护理.【分析】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出血类型出血特点止血方法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可用止血带或绷带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液较缓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在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颜色红色,血液缓慢渗出可自然止血,也可用创可贴包扎伤口【解答】解:A、如果甲处出血,则不一定是动脉出血,错误;B、如果乙处出血,则不一定是静脉出血,错误;C、如果甲处流血呈鲜红色、喷射状,表明是动脉出血,则需在甲处的近心端用止血带或绷带尽快止血,而不是在A位置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其他方法尽快止血,错误;D、如果乙处流血呈鲜红色、喷射状,表明是动脉出血,则需在A位置(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其他方法尽快止血,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管出血的类型特点以及止血方法. 第120页(共120页) 9.近年来,疫苗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下列对疫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传染源B.接种疫苗不能预防传染病C.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D.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考点】R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E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RB:计划免疫及其意义.【分析】(1)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解答】解: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A错误.B、接种疫苗能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B错误.C、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C错误;D、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0.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上的B表示显性性状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C.基因组成Bb的个体可表现为基因B或b所控制的性状D.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第120页(共120页) 【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解答】解:A、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因此染色体上的B表示显性基因,而不是显性性状,A错误;B、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B来自父方,则b一定来自母方,B正确.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C错误;D、基因b是隐性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B、一个是隐性时b,只有显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b,隐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隐性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B【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1.关于下列四种生物的生殖发育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①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B.②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C.③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其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D.④的生殖方式为卵生,生殖过程依次经过求偶、产卵、筑巢、交配、孵卵、育雏几个步骤【考点】J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J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J5: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第120页(共120页) 【分析】昆虫有两种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不同﹣﹣它是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如蝗虫等.【解答】解:A、①蝗虫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发育方式为经过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错误.B、②家蚕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发育方式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错误.C、③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卵生,其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正确.D、④麻雀的生殖方式为卵生,生殖过程依次经过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步骤,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各种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2.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B.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C.隐性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的是显性性状如双眼皮,有的是隐性性状,如单眼皮;A错误.B、性状的显隐表现取决于亲本传给子代的基因组合,未必出现频率高的就是显性性状,B错误.C、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如父母都是双眼皮Aa,子女可能有单眼皮.因此隐性性状在子一代中也能表现出来,C错误.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如人的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和双眼皮是显性性状,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3.如图表示豌豆体细胞中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上,图解正确的是(  )A.B.C.D.【考点】K6: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第120页(共120页) 【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基本单位.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是体细胞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解答】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种性状的两个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成对染色体上,图示C中的A和a、B和b都分别是一对基因,只有成对的基因才能决定性状.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4.以下四种动物的生长发育流程图中,表达正确的是(  )A.蜜蜂:受精卵→若虫→成虫B.家鸽:受精卵→卵黄→系带→雏鸽C.青蛙:受精卵→成蛙→幼蛙→蝌蚪D.果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考点】J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J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J5: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完全变态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解答】解:A、蜜蜂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B、家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孵化,雏鸽破壳而出,经过育雏发育成成体家鸽.即: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B错误.C、青蛙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C错误.D、果蝇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故选:D.第120页(共120页) 【点评】熟记昆虫、青蛙的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5.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  )A.水蚤的数量B.烟草浸出液的浓度C.水蚤的心率D.环境温度【考点】WK: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浓度.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所要探究的实验探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 16.如图甲同学是病毒性流感患者,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甲属于传染源B.乙属于易感人群C.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D.流感病毒是传播途径【考点】R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第120页(共120页)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解答】解:A、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甲同学是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正确.B、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乙属于易感人群,正确.C、流感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正确.D、流感病毒是病原体,错误.故选:D【点评】知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17.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需要测定大、小花生果实的长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取样时,从大花生中选取35枚较大的,从小花生中选取35枚较小的B.取样时,从大花生中随即选取35枚,从小花生中随即选取35枚C.测量时,测量花生果实的长轴的长短,长短以米计D.测量时,测量花生果实的长和宽的大小,大小以平方米计【考点】WJ: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分析】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抽样检测样品数量越多,总体就越接近真实情况.【解答】解:AB、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随机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A错误,B正确;C、测量时,测量花生果实的长轴的长短,长短以厘米计,C错误;D、测量时,测量花生果实的长和宽的大小,大小以厘米计,D错误;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关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第120页(共120页) 18.下列图中所示的四种植物的繁殖方式中,与其它三种生殖方式不同的是(  )A.B.C.D.【考点】J7:植物的无性生殖.【分析】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而种子长出新植株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解答】解:A、压条属于无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B、扦插属于无性生殖;B不符合题意;C、种子(内有受精卵)长出新植株属于有性生殖,C符合题意;D、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无性生殖是植物常见的生殖方式,可与有性生殖对比理解. 19.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便直接用实验探究的问题,以便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第120页(共120页)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B.②内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产生氨基酸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里诞生的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生命【考点】N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解答】解:米勒的实验如上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③烧瓶内,先将①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③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①内的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②冷凝器的冷却后(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积聚在④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生成了多种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20.某同卵双生孪生兄弟,一段时间内,哥哥从事室内工作皮肤白皙,弟弟从事野外作业皮肤黝黑.下列关于这对孪生兄弟皮肤变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B.是不遗传的变异,变异单纯由环境因素改变引起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C.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变异由环境改变引起有利于个体生存D.是不遗传的不利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不利于个体生存【考点】KA:生物的变异.第120页(共120页) 【分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解答】解:同卵双胞胎,因为来源自同一个受精卵,所以他们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一样,即在遗传上是一模一样的,都从父方和母方那里接受了同样的遗传物质;但是他们的相貌和性格可能受各自成长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环境中工作的同卵孪生兄弟具有不同的体色.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是不遗传的变异,变异单纯由环境因素改变引起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生物的变异原因. 21.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偏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碟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枯叶蝶的体色存在着变异.有的与环境相似,有的与环境差别较大.敌害来临时,体色与环境差别较大的枯叶蝶容易被发现而吃掉,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枯叶蛾腹部黄色,飞行时引人注目,落地却如一片枯叶,不容易被发现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枯叶蝶繁殖的后代,有的体色与环境一致似枯叶,有的与环境还有差别.敌害在来时,又把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枯叶蝶吃掉,而体色似枯叶的枯叶蝶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枯叶蝶似枯叶,不易被天敌发现.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A正确;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B错误;C、枯叶蝶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被吃掉,而体色像枯叶的枯叶蝶活下来,敌害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C正确;D、活下来的枯叶蝶繁殖的后代,有的与环境还有差别,敌害在来时,又把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枯叶蝶吃掉,因此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枯叶蝶似枯叶形成的原因,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2.针对传染病,人们不必恐慌,因为人体自身具有抵抗传染病的三道防线,可以对病原体进行免疫.下面四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甲和乙,为非特异性免疫B.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乙和丁,为非特异性免疫C.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丙和丁,为特异性免疫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抗体一旦产生则终生免疫【考点】RA: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分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图甲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第一道防线.图乙表示体液中溶菌酶能溶解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图丙表示抗体抵抗抗原的侵入;属于第三道防线.图丁表示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A、图中甲属于第一道防线,乙属于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乙和丁,为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C、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丙,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D、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如抵抗麻疹病毒抗体可以在体内存留60年左右;而抵抗感冒病毒的抗体只存留5~7天左右,所以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不一定可终生存在.D错误.故选:B【点评】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作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 23.人的能卷舌与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假如控制能卷舌的基因为显性基因A,控制不能卷舌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一对夫妇都能卷舌,他们的孩子们也能卷舌,则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A.AAB.AaC.aaD.AA或Aa【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解答】解:“假如控制能卷舌的基因为显性基因A,控制不能卷舌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则能卷舌的基因型是AA或Aa,不能卷舌的基因型是aa.因此孩子(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遗传图解如图:第120页(共120页) 、.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4.生物进化的确凿证据之一是生物化石.如图甲~丁是不同地层中挖掘的生物化石示意图,则这四种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类群的进化程度为(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丁>丙>乙>甲【考点】N3: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图中,甲所处的地层最古老,乙其次然后是丙,丁所处的地层距今最近,因此这四种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类群的进化程度为丁>丙>乙>甲.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分布规律.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和生物的进化相一致即平行关系. 25.根据免疫的定义判断,下列属于抗原的是(  )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病患者移植来的他人器官.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考点】R8:抗体和抗原.【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解答】解: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④病患者移植来的他人器官,都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都属于抗原;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不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不属于抗原.因此属于抗原的是: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④病患者移植来的他人器官.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和特点. 第120页(共120页) 26.注射相应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注射的疫苗和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C.抗体、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考点】R8:抗体和抗原;RA: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解答】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注射的疫苗是一种抗原而不是抗体;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抗原抗体的概念. 27.如图为鸟卵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鸟的胚胎发育是从⑤胚盘开始的B.⑥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C.①③④共同组成了鸟的卵细胞D.能为鸟卵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是【3】卵白【考点】J4:鸟卵的结构.第120页(共120页) 【分析】鸟蛋的结构:①卵壳:坚硬,起保护作用;有小孔透气.②系带:起固定卵黄、减震的作用,利于孵化(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③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④卵黄和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⑤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⑥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⑦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解答】解:A、,⑤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A正确.B、⑥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正确.C、鸟产下的整个鸟卵并不是一个卵细胞.鸟的卵细胞是由卵黄膜、卵黄和胚盘三部分组成的,图中④⑤共同组成了鸟的卵细胞.C不正确.D、③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鸟卵的结构和作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 28.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B.加强体育锻炼C.为儿童注射疫苗D.隔离传染病患者【考点】R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解答】解:A、“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是防止通过器具传播病原体,因此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减少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第120页(共120页) C、“为儿童注射疫苗”目的是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隔离传染病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所以,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9.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能够逐代积累D.环境对生物变化的选择是不定向的【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解:A、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故不符合题意.B、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故不符合题意.C、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能够逐代积累,故不符合题意.D、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环境对生物变化的选择是定向的,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自然选择用一句话概括起来,那就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过程,过程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0.如图是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第120页(共120页) A.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被子植物C.被子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考点】N4: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因此,它们在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前三大植物不结种子,通常依靠孢子来繁殖后代,最后一类可通过产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解答】解: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可以确定,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如图:第120页(共120页) 因此,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的进化历程以及植物的分类,即可轻松解答. 31.育种工作者采用宇宙飞船搭载农作物种子或者直接使用射线照射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A.生活环境B.生物性状C.遗传物质D.生活习性【考点】KA:生物的变异.【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γ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或药物刺激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几乎不可能,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C正确.故选:C.【点评】关键点: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可以改变种子里的物质,使之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32.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B.农药的使用使害虫产生了定向的可遗传的抗药性变异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图中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密度又减少.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A正确;B、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B错误;C、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C正确;D、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33.下列各项不属于人体免疫的重要功能的是(  )A.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B.监视血管出血情况,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C.消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D.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考点】R9:人体的免疫功能.【分析】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稳定清洁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解答】解:A、C、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及时清除自身产生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还可以随时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细胞的产生.ACD不符合题意.B、血小板有止血、加速凝血作用.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免疫的功能. 第120页(共120页) 34.如表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实验结果,能推断出高茎是显性性状的一组是(  )组别亲代杂交组合子代性状A高茎×高茎全是高茎B矮茎×矮茎全是矮茎C高茎×高茎既有高茎,又有矮茎D高茎×矮茎既有高茎,又有矮茎A.AB.BC.CD.D【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解答】解:C组亲代杂交组合是高茎Х高茎,子代性状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表明矮茎是隐性性状,高茎是显性性状.因此能推断出高茎是显性性状的一组是C组.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35.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古今中外,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下列针对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就会背井离乡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B.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特异性免疫C.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传染源第120页(共120页) D.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考点】RC:传染病的特点;R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解答】解:A、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会背井离乡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正确.B、接种疫苗后会使人产生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C、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因其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病原体.错误.D、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36.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德自然现象.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中的每个物种才能保持基本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如图甲中①②③④是人体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在人体细胞结构中,被称为遗传信息库的是[ ① ] 细胞核 .(2)②由③和 蛋白质 构成,男性体细胞中的②可表示为 22对+XY .(3)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④ ] 基因 .第120页(共120页) (4)以上四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乙图所示的概念图方式呈现:由此判断,②为 染色体 ,③为 DNA ;乙图中A表示 遗传信息 .【考点】K5: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分析】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性状.图中①是细胞核,②染色体,③DNA,④基因.【解答】解:(1)①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是遗传的控制中心.(2)②是染色体,由③DNA和蛋白质组成.男性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Y.(3)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④基因,基因控制性状.(4)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DNA上储存遗传信息,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性状.可见图中的①是细胞核,②染色体,③DNA,④基因.A是遗传信息.故答案为:(1)①细胞核;(2)蛋白质;22对+XY;(3)④基因;(4)染色体;DNA;遗传信息【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7.豌豆是人们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也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用实验材料.著名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如图甲~戊是豌豆的生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第120页(共120页) (1)甲、丁图中,豌豆植株茎的高度以及豌豆籽粒的形状结构特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 性状 ;豌豆植株的茎有高茎也有矮茎、豌豆籽粒的形状有圆粒也有皱粒,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 相对性状 .(2)乙、丙图中,豌豆的花只有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必要的生理过程后才能形成丁图中包含籽粒的豆荚,豌豆的这种繁殖方式经过了精子与卵细胞的两两结合过程,属于 有性生殖 .(3)丙~戊图中,用纯种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豌豆都是圆粒的;子一代种下去后自花传粉,收获的子二代豌豆有圆粒和皱粒两种,其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戊所示.根据子二代的坐标图戊分析.豌豆的圆粒与皱粒中 圆粒 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都是圆粒,子二代中又出现圆粒这一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遗传 .若用R表示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子二代中圆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RR或Rr .【考点】J6:植物的有性生殖.【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1)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甲、丁图中,豌豆植株茎的高度以及豌豆籽粒的形状结构特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性状,豌豆植株的茎有高茎也有矮茎、豌豆籽粒的形状有圆粒也有皱粒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2)乙、丙图中,豌豆的花只有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必要的生理过程后才能形成丁图中包含籽粒的豆荚,豌豆的这种繁殖方式经过了精子与卵细胞的两两结合过程,属于有性生殖.(3)“根据子二代的坐标图分析”,圆粒的数量是皱粒的3倍,因此“在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这对相对性状中”,圆粒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都是圆粒,子二代中又出现圆粒这一性状”,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遗传.“若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子二代中圆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皱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rr.故答案为:(1)性状;相对性状;(2)有性生殖;(3)圆粒;遗传;RR或Rr【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相对性状的概念. 38.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知识进行了探索,如图所示,请回答:(1)A在生殖发育方面的主要特征是 胎生哺乳 .(2)通过情况下,图中B用种子繁殖后代,其后代具有的遗传特性是 亲代双方 .(3)图中C的生殖发育方式为 完全变态发育 ,请用文字和箭头组成流程图的形式写出其一生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4)D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的遗传特性是 完全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 .(5)图中生物,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的限制、体外受精、不变态发育的是 E 第120页(共120页) (填字母).(6)图中F的生殖发育方式为 不完全变态发育 ,请用文字和箭头组成流程图的形式写出其一生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幼虫→成虫 .【考点】L6: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分析】(1)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3)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4)图中A是大熊猫,B是向日葵,C是蜜蜂,D是扦插,E是鲫鱼,F是蝉,G是青蛙.【解答】解:(1)A大熊猫特有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2)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优点: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它们产生的后代具备了亲代双方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植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为选择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因此向日葵用种子进行繁殖,用种子繁殖的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性.(3)C蜜蜂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4)D扦插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完全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5)E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体外受精,不属变态发育.(6)F蝉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答案为:(1)胎生哺乳;(2)亲代双方;(3)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第120页(共120页) (4)完全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5)E;(6)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9.自2015年10月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佳佳和明明适龄夫妇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佳佳孕育二胎待产,为了优生优育,佳佳和明明到专业医院做了遗传病筛查检测.如图甲是佳佳和明明家族成员某常染色体遗传病遗传关系图谱,请回答:(1)分析遗传图谱得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 隐 性遗传病.(2)佳佳父母无病而佳佳有病,而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则该变异所属的变异类型是 可遗传的变异 .(3)如果用B表示正常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患病的隐性基因,据图可知佳佳爷爷的基因组成是 BB或Bb ,明明外公的基因组成是 Bb .(4)佳佳孕育的即将分娩的第二个孩子为不患该遗传病的男孩儿的概率是 25% .(5)如图乙是佳佳与明明这对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染色体变化过程示意图,如果用B表示正常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患病的隐性基因,请将乙图用画图的方式补充完整并标注处相应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及组成.第120页(共120页) (6)人的性别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的,佳佳父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 ,已知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佳佳是一色盲患者,则其儿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 100% .【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K7:人的性别遗传.【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4)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解答】解:(1)分析遗传图谱得知,该遗传病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第120页(共120页) (2)生物的变异分为两种: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叫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决定的变异叫不遗传的变异.佳佳父母无病而佳佳有病,而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则该变异所属的变异类型是遗传的变异.(3)如果用B表示正常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患病的隐性基因,佳佳爷爷正常,基因组成是BB或Bb.明明母亲患病,基因是bb,明明母亲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外公,一个来自外婆.又因为外公和外婆都正常,所以基因都是Bb.(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都是50%.因此,佳佳的二孩为男孩的概率为50%.佳佳和明明结婚,遗传图解如下:可见佳佳和明明所生孩子是遗传病孩子的可能性是50%.所以佳佳的二孩为遗传病男孩的概率为25%.(5)佳佳患病,基因是bb,明明正常,基因是Bb.第120页(共120页) (6)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就是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人类正常染色体为46条(23对),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X.因此佳佳父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色盲是一种人类常见的伴性遗传病,由位于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而不能来自于父亲.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佳佳是一色盲患者,其儿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100%.故答案为:(1)隐;(2)可遗传变异;(3)BB或Bb;Bb;(4)25%;第120页(共120页) (5)(6)XY;100%.【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0.如图甲和乙是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示意图,丙~戊为人体精卵结合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甲、乙两图中,表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判断依据是 甲图,第23对染色体是XX .(2)乙细胞形成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22条+X或22条+Y .(3)丙~戊图表示模拟人体精卵结合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如丙图所示.①取两个密闭装置A和B(小管下端透明,只能看到一粒弹珠),A内装白色弹珠20粒,模拟卵细胞;B内装白色与黑色弹珠各10粒,模拟精子;②将装置正立,摇匀;③将装置倒立;④记录下端看到的弹珠颜色组合,如丁、戊图所示;⑤重复步骤2至4,共10次;统计组合出现的次数如表:弹珠颜色组合实验结果记录表第120页(共120页) 组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合计比例白白2635496575白黑8475614535请分析回答:模拟实验中黑色弹珠模拟的是哪种性染色体? Y ,模拟实验中采用多粒弹珠并重复实验10次的目的是 减小误差 .(4)丁、戊图所示“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的胎儿的性别依次是 女性、男性 .(5)在做统计数据分析时,对表格中第六组的数据应该保留还是舍弃? 保留 ,通过模拟实验及其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哪种精子类型与卵细胞相结合其机会是随机的且是均等的,生男生女的比例约为 1:1 .(6)人体细胞中巨鼎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已所示:则图中[1]、[4]、[6]的性染色体组成依次为 XY、Y、XX .【考点】K7:人的性别遗传.【分析】(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2)甲图是女性染色体图谱,乙图是男性染色体图谱.第120页(共120页) 【解答】解:(1)甲图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相同,称为XX染色体,因此性别是女性;乙图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性别是男性.所以甲、乙两图中,表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判断依据是甲图,第23对染色体是XX.(2)人的性别遗传图解如图:.从性别遗传图解中看出,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或22条+Y,乙细胞形成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条+X或22条+Y.(3)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B内装白色与黑色弹珠各10粒,模拟精子”,则模拟实验中黑色弹珠模拟的是Y性染色体,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增加实验材料达的数量或重复次数,计算平均值.因此模拟实验中采用多粒弹珠并重复实验10次的目的是减少误差.(4)丁白珠与白珠组合表示性染色体是XX,因此丁图所示“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的胎儿的性别是女性;戊白珠与黑珠组合,表示性染色体是XY,因此戊图所示“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的胎儿的性别男性.(5)因为是随机取得,数据都是合理的,所以在做统计数据分析时,对表格中第六组的数据应该保留,“通过模拟实验及其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哪种精子类型与卵细胞相结合其机会是随机的且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比例约为1:1.(6)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已所示:第120页(共120页) ,  从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图中看出,图中[1]、[4]、[6]的性染色体组成依次为XY、Y、XX.故答案为:(1)甲图,第23对染色体是XX(2)22条+X或22条+Y(3)Y;减少误差(4)女性、男性(5)保留;1:1(6)XY、Y、XX【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染色体的组成、性别遗传过程以及正确识图. 41.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生活”关注.我们要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行动,预防传染病,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 易感人群 .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就不会感染艾滋病,下列图1中的情形,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①② .(2)疟疾是由于感染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导致的血液传染病,医疗上通常用氯喹治疗疟疾,但疗效越来越不好,原因是长期使用氯喹,会使单细胞寄生虫产生更多的耐药性个体,导致疗效下降,这可以用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 第120页(共120页) 学说来解释.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从野生的黄花蒿(如图2所示)中提取的青蒿素含量偏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将FPS基因导入黄花蒿获得了青蒿素含量高2﹣3倍的黄花蒿植株,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2016年,寨卡病毒开始肆虐,该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传染病,伊蚊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殖发育过程如图3所示.目前医学界并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有效疗法,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不可有丝毫懈怠.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我市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号召大家除“四害”,提倡广大群众“齐动手,清积水”,清理蚊虫滋生场所,以达到预防虫媒传染病的目的.从图3可以看出,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完全变态 ;根据资料可知伊蚊属于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中的 传播途径 ;在预防寨卡病毒病措中,提倡大家“齐动手,清积水”,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象寨卡病毒病这一类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能否通过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且原因是 不能,因为抗生素能杀死会抑制某些细菌而对病毒不起作用 .第120页(共120页) 【考点】R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K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R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1)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解答】解:(1)“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易感人群.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就不会感染艾滋病,下列图1中,①握手、②共同进餐、④蚊虫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③共用注射器、⑤不安全性行为,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因此,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①②④.第120页(共120页) (2)“疟疾是由于感染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导致的血液传染病,医疗上通常用氯喹治疗疟疾,但疗效越来越不好,原因是长期使用氯喹,会使单细胞寄生虫产生更多的耐药性个体,导致疗效下降”,这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从野生的黄花蒿(如图2所示)中提取的青蒿素含量偏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将FPS基因导入黄花蒿获得了青蒿素含量高2﹣3倍的黄花蒿植株”,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3)从图3可以看出,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个体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该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传染病”,因此根据资料可知伊蚊属于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传播途径;在预防寨卡病毒病措中,提倡大家“齐动手,清积水”,是为了减少或清除伊蚊,防止寨卡病毒通过伊蚊传播,因此这一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的疾病,对真菌和病毒它不起作用.因此“象寨卡病毒病这一类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通过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因为抗生素能杀死会抑制某些细菌而对病毒不起作用.故答案为:(1)易感人群;①②④(2)自然选择;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3)完全变态;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不能,因为抗生素能杀死会抑制某些细菌而对病毒不起作用【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第120页(共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