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实验一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一、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生物细胞形态多样性,了解各基本组织结构、机能。二、实验器材、药品显微镜、剪刀、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滴管、细胞永久装片、组织永久装片、生理盐水、高锰酸钾、亚甲基蓝。三、实验内容1.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2.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3.酵母菌水装片制作与观察;4.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5.动植物组织永久装片观察四、实验步骤(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显微镜的中部有一弯曲的柄,称镜臂,基部为镜座。右手握紧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保持镜体直立,轻放于实验台上,观察各部分构造。镜座上的短柱叫镜柱。镜臂基部有一方形或圆形的平台,是载物台(或称镜台)。台的中央有一圆孔,可通过光线,载物台上有镜台X-Y驱动器,用以固定和移动玻片标本。圆孔下面,有由一片或几片透镜所组成的聚光器,有集射光线于物体的作用。聚光器附有一组由金属片组成的可变光阑,其侧面伸出一杠杆,可前后移动使光阑开闭。光阑大则光线强,适于观察色深的物体;光阑小则光线弱,适于观察透明(或白色)的物体。在聚光器下有反光镜,可将光线反射到聚光器。内光源显微镜的光源位于镜座靠后方,在镜座右侧有光源按钮,此按钮可前后移动,用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在载物台的圆孔上方,有一附于镜柄上端的圆筒称镜筒,镜筒上端有接目镜(或称目镜),有不同规格,可放大不同的倍数。较长的是低倍,较短的是高倍。镜筒下端有可旋转的圆盘叫旋转器,下面附有2-4个接物镜(或称物镜),以螺旋旋入旋转器内。物镜也有低倍和高倍之分,较短的是低倍,较长的是高倍,放大的倍数镜头上有标记。还有一个物镜是油镜,镜筒上有OIL或OEL字样。转动旋转器可换不同的物镜。在镜臂上有一组大小相套的螺旋,外周大的叫粗调焦器,中央小的叫细调焦器。显微镜总放大倍数是接目镜的放大倍数与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镜臂反对着自己,摆好显微镜。转动粗调焦器,把镜筒向上提起。转动旋转器,使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上的圆孔,二者相距约2CM左右,打开光源按钮,一边移动按钮调节光线,一边对着双筒接目镜观察,呈现一片均匀白色即可。取一组织装片放载物台上,使材料正对圆孔,用X-Y驱动器固定好玻片,转动粗调焦器,使低倍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最短,然后向目镜内边观察边旋转粗调焦器,直至视野内材料清晰为止,此为调焦点,再以可变光阑调节光线的强弱。低倍镜观察完可转高倍镜。首先将要详细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提升镜筒,转动旋转盘,换高倍镜,从侧面观察镜筒与玻片间的距离,使高倍物镜几乎接触玻片为止(大约1MM),再从目镜观察,转动细调焦器,一般旋转半圈至一圈即可出现物像,有的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调好焦,直接转到高倍镜即可。使用高倍物镜时,一定要先从低倍物镜开始。准备详细观察的部分,一定要移到视野中央。在高倍镜下调焦点只能用细调焦器,不能用粗调焦器。光阑要开大。由低倍镜转高倍镜需多练几次。使用油镜时,首先在高倍镜下调准焦点,将要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心,转动旋转器,使油物镜转到一旁,在盖片上视野中央的位置加一滴镜头油(具一定折射率),再将油物镜移回,使其镜头浸入油中,开大光阑,即可看到物像,稍旋细调焦器即可看清物像。用后旋转粗调焦器将物镜和载物台之间距离拉大,然后将油镜移至旁边,用镜头纸沾镜头清洗液轻轻擦试,不宜用二甲苯或相似溶剂擦试,以免破坏镜头中的胶合剂。观察完毕,必须先把物镜转开,然后取出装片。每次实验完毕,都要把高、低倍镜转向前方,不可对着聚光器。要注意经常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如金属部分有灰尘时,一定要用柔软洁净的布擦干净,如镜头有灰时,一定要用特备的镜头纸擦,切勿用手或其他布、纸等擦试,以免损坏镜头。(二)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
滴一滴0.7%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上,用清水漱口,取一根牙签,把粗端浸入0.1%高锰酸钾溶液里消毒后,伸进自己口腔里,在颊部轻刮几下;把牙签头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里搅一搅,滴一滴亚甲基蓝溶液,盖上盖片,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后,移至视野中央,转高倍镜观察。(三)酵母菌水装片制作与观察取1滴酵母菌溶液于载玻片上,滴一滴亚甲基蓝溶液,盖上盖片,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后,移至视野中央,转高倍镜观察。(四)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避开大叶脉,撕取植物下表皮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五)动植物组织永久装片观察选择动植物组织永久装片各2张观察。一、实验作业1.绘制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3-4个,并发送照片1张;2.发送酵母菌水装片照片1张;3.发送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照片1张;4.发送动植物组织永久装片照片各2张。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综合实验一、基础知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丙酮提取。植物色素包括脂溶性的叶绿体色素和水溶性的细胞液色素,前者存在于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如叶绿素。二、目的要求: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性质。三、实验内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性质测定。四、主要器材、药品:台天平、研钵、量筒、烧杯、漏斗、丙酮、碳酸钙、石英砂、分光光度计、分液漏斗、移液管、吸球、试管、氢氧化钾、乙醚、甲醇、盐酸、醋酸铜、新鲜植物叶片。五、实验学时:5学时六、操作步骤1.称取新鲜叶子0.2g,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3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2.叶绿素的荧光现象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用反射光和透射光,观察提取液的颜色有无不同。反射光观察到的溶液颜色,即为叶绿素产生的荧光颜色。3.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取上述色素丙酮捉取液少许,分装在2支试管中,1支试管放在黑暗处(或用黑纸包裹),另1支试管放在强光下(太阳光),经2—3小时后,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何不同?4.铜在叶绿素分子中的替代作用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1滴1滴加入浓盐酸,直至溶液出现褐绿色,此时叶绿素分子已遭破坏,形成去镁叶绿素。然后加醋酸铜晶体1小块,慢慢加热溶液,则又产生鲜亮的绿色。此即表明铜已在叶绿素分子中替代了原来镁的位置。5.黄色素和绿色素的分离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10m1,加到盛有20m1乙醚的分液漏斗中,摇动分液漏斗,并沿漏斗边缘加入30m1蒸馏水,轻轻摇动分液漏斗,静置片刻,溶液即分为两层。色素已全部转入上层乙醚中,弃去下层丙酮和水,再用蒸馏水冲洗乙醚溶液1—2次。然后于色素乙醚溶液中加入5m130%KOH甲醇溶液,用力摇动分液漏斗,静置约10分钟,再加蒸馏水约10m1,摇动后静置分离,则得到黄色素层和绿色素层,分别保存于试管中。6.用分光光度计观察、记录如下溶液的投射比(即不能吸收而透过的光量)并解释、分析
你观察的现象:(1)色素丙酮提取液(2)黄色素乙醚溶液(3)皂化叶绿素甲醇溶液(4)被光破坏的色素丙酮溶液(5)被铜取代了镁的色素溶液。七、实验作业:分析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三螯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螯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甲壳纲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二、实验内容:螯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三、实验材料、药品及用具:螯虾,显微镜,解剖镜,解剖盘,解剖器具。四、实验内容和方法(一)外形: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将标本放在解剖盘中,按下列顺序观察。1.头胸部:由头部与胸部愈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前部中央有一侧扁的额剑,上缘有齿7-9个,下缘有齿3-5个。额剑两侧各有一可自由转动眼柄,其上着生复眼。2.腹部:长而侧扁。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和两侧下垂的侧板。观察体节间如何连接?这种连接对其运动有何作用?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肛门。3.附肢:除第一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螯虾共有19对附肢,即每体节1对,除第一对触角是单枝型外,其余都是双枝型。但随着生位置和作用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结构。(1)头部附肢:共5对。从上往下依次为小触角1对,大触鞭1对,大颚1对,小颚2对。(2)胸部附肢:共8对,依次为颚足3对,步足5对,步足细小,前3对末端钳状,第三对最长,其余末端爪状。试分圻步足的作用。雄虾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一雄孔,雌虾第三对步足内侧各有一雌孔。各足基部有生有羽状鳃,注意其着生位置。(3)腹部附肢:共5对。雄性第一腹肢的内肢变成交接器。第二腹肢内肢内侧具一小型雄性附肢。(4)尾肢1对,与尾节构成尾扇,有何作用?(二)内部结构:1.呼吸器官:用剪刀剪去其右侧鳃盖,即可见鳃,观察其足鳃、关节鳃和肢鳃。分析其作用有何不同?数目如何?然后仔细移去头胸甲,背板,观察肌肉附着于外骨骼内的情况。2.肌肉:为成束横纹肌,往往成对。比较与其它无脊椎动物肌肉的差异。3.循环系统:为开管式,观察心脏与血管。(1)心脏:位于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半透明、多角形肌肉囊。在其背面,前侧面和腹面各有一对心孔。(2)动脉:细而透明。由心脏前行的动脉5条,即1条眼动脉,1对触角动脉,1对肝动脉。由心脏后端发出1条腹上动脉。在胸腹交接处,腹上动脉基部,发出一条弯向胸部腹面的胸直动脉。4.生殖系统:雌雄异体,摘除心脏即可见生殖腺。(1)雄性:精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白色,呈三叶状,前部分离为二叶,后部合并为一叶。每侧精巢发出1条细长的输精管,末端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雄性生殖孔。(2)雌性:卵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性成熟时为淡红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颗粒状,也分三叶,其大小随发育时期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卵巢向两侧腹面发出一对短小的输卵管,其末端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性生殖孔。在第四、五对步足间的腹甲上,有一椭圆形突起,中有一纵行开口,内为受精囊。5.消化系统:生殖腺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团淡黄色腺体,为肝脏,剪去一侧肝脏,可见肠管前接囊状的胃。胃分为体前的壁薄的贲门胃和其后较小、壁略厚的幽门胃。剪开胃壁,观察贲门胃内胃磨及幽门胃内刚毛状结构着生情况,有何功能?用镊子轻轻提起胃,可见贲门胃前腹方连有一短管,即食管,食管前端连于由口器包围的口腔。幽门胃后接中肠。中肠很短,一对肝脏位于其两侧,各以一肝管与之相通。中肠后即为贯穿整个腹部的后肠,以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
6.排泄系统:剪去胃和肝脏,在头部腹面大触角基部外骨骼内方,可见一团扁圆形腺体即触角腺,为成虾排泄器官。生活时绿色,又叫绿腺,浸制标本常为乳白色,它借宽大而壁薄的膀脱伸出的短管,开口于大触角基部腹面的排泄孔。7.神经系统:除保留食管外,将其他内脏器官和肌肉全部除去,小心沿中线剪开胸部底壁,便可见体腹面正中线处有一条白色索状物,邵为其腹神经索二,由两条神经干愈合而成。五、作业:绘虾的螯足图,注名各节名称。实验四血液的综合实验一、基础知识:人体红细胞中有凝集原,血清中有凝集素,相同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不能凝集,而不同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能凝集,从而使红细胞凝集沉淀;根据含有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的不同将血液分成4中类型:有A凝集原、抗A凝集素的A型血、有B凝集原、抗B凝集素的A型血、有A、B凝集原、无凝集素的AB型血、无凝集原和有抗A、抗B凝集素的O型血;将标准抗A血清和标准抗B血清与未知血型的血液混合,只在前者中凝集的是A型,只在后者中凝集的是B型,在两者中都凝集的是AB型,在两者中都不凝集的是0型。人的白细胞有5种:颗粒型的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8%左右),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以下),非颗粒型的大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7%左右)和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左右)。二、实验目的:了解血涂片的制作方法,了解红、白细胞形态、功能,了解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掌握ABO血型的测定原理及方法。三、实验器材、药品、材料:显微镜、采血针、小试管、吸水纸、洁净载片、双凹玻片、牙签、消毒棉签、标准血清A和B、生理盐水、75%酒精、消毒棉球、蒸馏水、瑞氏染液。四、实验内容和方法:(一)人血涂片的制作及观察用75%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指端侧面,待酒精挥发后用消毒的采取针刺破皮肤,深约2-3mm,使血能自然流出。滴一滴血于干净载片上,用另一边缘光滑的载片一侧在血滴上以45度角推一下,涂成一薄而均匀的血层,用瑞氏染液染色3-5分钟后冲去染液,自然干后镜检,观察各种血细胞。(二)ABO血型鉴定1.制备红细胞悬液:指端或耳垂采血1滴,置于盛有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摇匀即成。2.取双凹玻片一块,用蜡笔在两端分别写上A、B字样,用小滴管在两侧凹内分别滴加1滴A型血清和B型血清,再用小滴管在两侧凹内各滴1滴红细胞悬液。3.将玻片轻动数次,或用牙签搅拌,使红细胞悬液与标准血清充分混匀。放置15分钟左右,用肉眼观察有否凝集,判定自己的血型。五、实验作业:绘制自己五种白细胞图,并发送照片。测定自己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