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 KB
  • 9页

大一生物期末复习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生物复习(二)1、根的初生结构包括哪些?表皮、皮层、维管柱(由外而内)2、叶的组织结构包括哪些?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基本组织3、一朵完整花包括哪些结构?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4、水分和有机物在植物体内是怎么运输?管胞与导管分子运输水分;筛管和筛胞运输有机物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首先通过根部的皮层进入到中柱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与管胞,向上输送,经过叶柄到达叶片。水分进入叶肉细胞后在细胞表面蒸发,通过叶片的气孔逸出。5、什么叫世代交替?孢子体世代与配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这就是植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现象。6、植物的双受精过程是怎样的?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并成为二倍体的合子,合子将来发育成为产生新个体的胚;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极核结合,成为三倍体的受精极核并进一步发育成为胚乳。7、概括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暗反应场所类囊体膜上基质中条件有光光反应、多种酶物质变化水的光解CO2的固定ATP的生成C3的还原NADPH的生成ATP的水解能量变化光能变为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变为稳定的化学能8、动物的4种基本组织及其中的代表类型上皮组织:皮肤、肺、肾小管、消化道、单层上皮、复层上皮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血液、致密结缔组织(纤维状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骼)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9、什么是消化?消化是食物在消化系统中被分解成动物细胞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10、人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舌、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胰腺和肝脏10、概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食物由口腔进入(从整个消化道看,口腔和食道没有吸收功能)经过食道到达胃(胃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酒精),食物从胃进入小肠,在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下,逐渐分解成简单的可吸收的成分。消化作用主要在胃和小肠中进行。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被吸收,到达回肠时,营养物质已基本吸收完毕,只有维生素B12和胆盐在回肠中被吸收。水和营养物通过小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大肠吸收剩余的水和无机盐类并且将无法消化的物质转化成粪便,再经过肛门排出体外。 12、概括各种动物运输系统的特点水管系统: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的运输系统,是动物界中最原始的动物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高等动物用血液循环系统取代了水管系统,营养物质的运输由血液取代了水流,使动物的内环境和外环境相互独立,保持了内环境的稳定。淋巴系统:运送淋巴液返回静脉,是血液循环的一个辅助系统;是单向流动而不形成真正的循环13、人的血液循环系统结构功能: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各部组织肺吸收的O2运输到身体各组织身体各组织代谢产生的CO2运输到肺身体各组织代谢产生的废物运输到肾、皮肤排出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运输到相应的器官1、血液循环的途径:(1)肺循环: 有2个途径,即肺循环和体循环。缺氧血——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 由于循环的流程较短,又称小循环。(2)体循环:含氧血——左心室——大动脉——各动脉——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换)——小静脉——前(上)、后(下)腔静脉——右心房。 由于流程较长,又称大循环。人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动脉将心脏输出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器官,静脉则把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带回心脏,毛细血管是位于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循环的途径可分为体循环与肺循环二部分。14、心脏的结构右心房右心室:三尖瓣(tricuspidvalve):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瓣膜(3片)。左心房:二尖瓣(mitralvalve):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瓣膜(2片)。左心室半月瓣(semilunarvalves):主动脉瓣:是位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三个圆形瓣膜);肺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三个圆形瓣膜)心脏连接的血管:上腔静脉(venacavaanterior):又称前大静脉。在右心房的上方,是来自头部面的静脉。下腔静脉(venacavaposterior):又称后大静脉。在右心房的下方,是来自躯干和四肢的静脉。肺动脉(pulmonaryartery):由右心室发出,通往肺。肺静脉(pulmonaryvein):位于左心房的后壁,4条,通往左心房。主动脉(aorta):又称大动脉,由左心室发出,通往身体各部。 心脏的搏动:15、血管的类型及特点?动脉:1)管壁较厚,管内径较小2)有发达的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有很强的弹性。3)能承受较大的内部压力。静脉:1)管壁较薄,管内径较大。2 )肌肉和结缔组织较小。毛细血管:1)管壁极薄(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通透性。2)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16、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血小板17、血型系统(ABO、Rh)和输血ABO系统1)是最主要的凝集原系统。2)人的红细胞表面带有2种抗原物质,即凝集原,分别用A和B表示。3)在血清中也有相应的2种抗体分子,称凝集素,分别用a和b表示。4)如果把带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放到含有凝集素a的血清中,红细胞很快就会被凝集,进而被溶解。5)同样,把带有凝集原B的红细胞放到含有凝集素b的血清中,红细胞也会发生凝集.输血:O型:不带任何凝集原,可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全能给血者)。AB型:不含任何凝集素,可接受任何血型的血(全能受血者)。A型:可输给A型和AB型的人,可接受O型和A型的血。B型:可输给B型和AB型的人,可接受O型和B型的血。Rh系统:1)在人类红细胞中,除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外,还含有另一类抗原物质,它们统称为Rh因子。2)红细胞中含有Rh因子的人,被称为Rh阳性人。不含Rh因子的人被称Rh阴性人。输血:Rh阴性的人输入Rh阳性血,输入的Rh因子(抗原)就会在体内诱导产生Rh抗体,如果第二次再给这个人输入Rh阳性血,输入的血细胞就会发生凝集。18、概括人的血液循环途径肺循环和体循环。肺循环:缺氧血——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含氧血——左心室——大动脉——各动脉——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换)——小静脉——前(上)、后(下)腔静脉——右心房。19、鳃的结构特点有哪些?1)鳃是皮肤向外延伸而形成的专门用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2)鳃中有毛细血管组成的网状结构。3)鳃可以被覆盖在鳃腔内(内鳃,如鱼、虾、河蚌等),也可以从动物体上突出到水中(外鳃,如蝾螈)。特点:1)表面积很大,有利于气体交换。(2)鳃中的血液和体外的水之间距离很近,一般只隔2层细胞(血管壁细胞和上皮细胞),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3)鳃中血液流动的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逆流交换)。提高了相对运动的速度,从而提高了交换效率。20、肺的结构特点有哪些?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一对海绵状的构造。它由反复分支的支气管和大量肺泡组成。2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哪三个连续环节?1)外呼吸:肺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肺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血液中的氧气被运送到体细胞内,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被排到血液中(血液和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22、什么是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由神经细胞体和从细胞体延伸的突起所组成。23、反射弧及其组成? 机体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整个神经传导的途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由感受器、感觉(传入)神经、中间神经、运动(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24、概括神经冲动导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个电化学的过程。Na+通道打开——大量Na+进入膜内——膜电位差进一步降低——更多Na+通道打开,更多Na+流入膜内——膜电位反转(内正外负)然后K+通道打开——大量K+流出膜外——膜电位反转(内负外正)——K+-Na+泵使K+和Na+恢复到原来的梯度——恢复到静息电位状态当膜电位反转时(内正外负),与相邻的膜之间出现电位差,引起局部电流,电流流动的结果使相邻膜上电位差降低,于是相邻膜上的Na+通道打开。25、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是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从Na+的大量流入,使膜电位差减小、反转,到K+的渗出,使膜电位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这一周期的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26、突触结构组成、类型及特点结构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类型:1)电突触:•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的间隙很小,不足2nm。•冲动可直接通过,速度快。•传导没有方向性。2)化学突触:•突触间隙较大(20~50nm)•冲动不能直接通过,必须有神经递质的参与才能传导冲动。•传导有方向性。27、概括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过程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eg.水螅)两侧对称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eg.涡虫)、链状神经系统(eg.节肢动物:昆虫;环节动物:蚯蚓)】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28、人的神经系统包括哪些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9、脊椎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一灰白色的长条状结构,位于脊柱中央的椎管内,前端与脑的后部(延髓)相连,后端终止于脊柱的末端。功能:传导:周围神经传来的冲动经脊髓传到脑;脑的信息经脊髓传到身体各部。反射:许多反射弧的通道位于脊髓内,如膝跳反射30、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自主神经是分配到内脏器官的周围神经,故又称内脏神经系统。组成: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功能:保持体内稳态平衡。31、什么是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作用。32、激素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按化学性质分类:1、含氮化合物激素:多为蛋白质和肽类物质,容易被消化酶分解,不可口服,应注射。如胰岛素等。2、脂类激素:均为脂质衍生物。容易吸收,可以口服。如性激素等。作用机制:激素能识别它们的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1、脂类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它们的靶细胞受体位于细胞的内部,这类激素的分子一般较小(分子量在300左右),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与细胞质内或细胞核内特定受体分子结合作用于遗传物质,影响基因的活动,引起某些基因转录出一些特异的mRNA,从而发生特异蛋白的合成。2、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肽,该激素的分子一般较大,其靶细胞受体位于细胞膜的表面,这些激素与膜上受体结合后使细胞内产生cAMP(环式腺苷一磷酸分子),由cAMP再刺激或抑制靶细胞中特有的酶,使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这种激素所引起的生理效应。33、概括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种类及功能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垂体、松果体、前列腺、胸腺、性腺。(一)甲状腺(thyroidgland):位于气管的前方和两侧。分泌的激素能调节身体代谢速率。能分泌3种激素:a.甲状腺素(thyroxine),简称T4,提高糖代谢和多种酶的活性。b.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简称T3,作用同上。c.降钙素(calcitonin):降低血液和体液中的钙浓度。(二)甲状旁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在机能和发育上都是相互独立的(无联系)。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parathormone)其作用正好和降钙素相反,它既能抑制肾和肠的排钙能力,又能使骨骼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液中的钙含量提高。如果甲状旁腺机能过强,就会造成血钙含量过高,骨骼也会变得疏松。(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相互拮抗,使血钙含量保持稳定)。(三)胰岛:胰岛是胰脏内的岛状细胞团,散布在胰腺腺泡之间胰岛含有A、B、D和F四种分泌细胞,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m),B细胞分泌胰岛素(insulin),D细胞分泌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等氧化葡萄糖的能力,以及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元和脂肪的能力,降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主要是降低细胞中糖元和脂肪含量,提高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使肝脏中的糖元分解,刺激脂肪水解并转化为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素也参与糖代谢的调节,有抑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四)肾上腺:位于肾脏内侧上端的一对内分泌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都有分泌激素的功能。皮质:分泌的激素很多(已知约50多种),统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可分为3类:①糖皮质激素类(glucocorticoids):作用:a:调节糖代谢(使蛋白质和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在肝脏将氨基酸转化为糖元)。b: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性,解除身体紧张状态,加强免疫功能,抵抗感染的作用(如可得松、皮质酮等)。②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Na+、Cl- 和水的重吸收,抑制对K+的再吸收(如醛固酮、脱氧皮质酮等)。③性激素类:包括雄激素和雌激素,有促进性腺发育和维持第二性征的作用。髓质:可分泌肾上腺素(adrenalin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它们的功能相似,能动员全身一切潜力应付遇到的紧急状态。例如当受到惊吓时,能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代谢率提高等。除肾上腺髓质外,动物的交感神经系统也能产生肾上腺素。(五)垂体(pituitarybody):位于下丘脑底部,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1)腺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有调控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是内分泌系统的中心。主要激素有:①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生长。儿童缺少,则停止生长,形成侏儒。分泌过多,生长失控而成为巨人(但身体各部比例正常)。成人生长激素突增,会引起面部骨骼、指骨、趾骨恢复生长(肢端巨大症)、下颌突出、鼻梁变高等,使身体比例失调。②催乳激素(prolactin,PRL):促进乳腺生长、刺激乳汁分泌。此外,对人体的生长、生殖有调节作用。③黑素细胞激素(melanocyte-stimulatinghormone,MSH):低等脊椎动物(如蛙)中,使黑素细胞中黑色素散开,因而使皮肤变黑。哺乳动物无黑素细胞,这一激素的功能尚不明确。④促激素(tropichormones):是腺垂体分泌的多种激素的总称。作用是控制其他内分泌器官的分泌活动。重要的有:a.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分泌。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肾上腺皮质的分泌。c.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正常发育。(2)神经垂体:主要分泌催产素和加压素(由下丘脑分泌,神经垂体储存)。①催产素(oxytocin):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有利于胎儿分娩;促使乳腺分泌。②加压素(vasospressin):促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收缩,使血压上升;促进肾小管内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分泌不足,尿量剧增。(六)松果体(pinealbody):位于大脑两半球和丘脑的交接处,连接于第三脑室顶部后端的卵形小体。在高等脊椎动物中,能分泌褪黑激素(melatinin),能使色素细胞中的色素颗粒集中,使皮肤颜色减退。在哺乳动物中,还有抑制性腺发育的作用。褪黑激素的分泌与昼夜的光周期变化有关,夜间分泌多,白天分泌少。所以认为松果体可能是动物的计时器,即生物钟所在之处。(七)前列腺(pinealbody):是雄性哺乳动物的一种副性腺,除了分泌液体参与精液的组成外,还分泌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具有扩张气管、抑制胃液分泌、刺激平滑肌收缩、调节血压等功能。前列腺素不仅仅由前列腺产生,多种器官、组织都能产生。前列腺素的靶细胞或靶组织一般就是产生它的组织(不需血液运输),就地产生,就地发挥作用。(八)胸腺(thymus):位于胸骨柄后方。胸腺分泌胸腺素(thymosin),主要功能是增加免疫力,促进胸腺中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细胞免疫)。(九)性腺:性腺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androgen):是睾丸内曲细精管间的间质细胞所分泌的,主要成分是睾丸酮(testosterone)。促进雄性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雄性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促进精子的生成和成熟。雌性激素:雌激素(estrogen)和孕激素(progesterone)2种。雌激素:由卵巢中的卵泡上皮细胞产生,作用是促使雌性生殖器官、乳腺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动物发情等。孕激素:(孕酮),是黄体分泌的。作用使子宫粘膜变厚,为接受受精卵着床作好准备,同时可以抑制卵泡的继续成熟,防止妊娠期排卵发情。此外,孕激素还可以促进乳腺的发育和分泌,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以保证胚胎的生长发育。34、下丘脑调节腺垂体的神经体液学说下丘脑调节腺垂体的神经-体液学说: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体下丘脑的是身体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它通过垂体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35、什么是免疫?有哪些类型?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和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类型:免疫分为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两种。36、人体的免疫器官有哪些?(一)枢免疫器官:a.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来自骨髓的始祖T淋巴细胞在胸腺上皮细胞及其产生的胸腺素和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下,能够分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b.骨髓:骨髓是造血器官,可产生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多种血细胞的发源地,也是人类和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等血细胞可在其内分化成熟。是体液免疫的二次应答的主要场所。若骨髓功能障碍,将严重损伤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二)外周免疫器官:a.淋巴结:淋巴结是淋巴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地方,也是过滤淋巴液的地方,同时还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重要场所。b.脾脏:脾脏是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中B细胞比例较大,约占脾脏中淋巴细胞的55%,T细胞占35%,巨噬细胞占10%。脾脏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它是全身血液的过滤器,可以清除病原体和衰老的红细胞,另外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居住、增殖并进行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c.其他外周淋巴组织:除脾脏和淋巴结外,淋巴细胞还散在或聚集在许多组织内,例如粘膜免疫系统,它们是广泛分布于呼吸及消化系统的粘膜下得淋巴细胞,包括咽部扁桃体,大肠部的盲肠以及肺部等许多器官的粘膜上皮内的淋巴组织。 37、淋巴细胞的类型及区别淋巴细胞主要有两类:1、B淋巴细胞:在鸟类的腔上囊(bursaoffabricius)分化、发育成熟,所以称腔上囊依赖性淋巴细胞(bursadependentlymphocyte),简称B细胞。人和哺乳动物无腔上囊,它们的B细胞是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2、T淋巴细胞:在胸腺(thymusgland)内分化、发育成熟,所以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简称T细胞。T细胞可分3类:胞毒细胞、助T细胞、抑T细胞。区别:B细胞                 T细胞   来源       骨髓                 骨髓   成熟   骨髓       胸腺   寿命   几天至一,二周               可存活几年   血液中     约10~15%                   约80%功能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38、体液免疫的关键是什么?a.产生高效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由抗体消灭抗原。(抗体是体液免疫的基础物质)b.产生记忆细胞,长期存在于血液和淋巴液中,执行“监察”任务,如有相同抗原再次侵入,就会立即发生二次免疫反应。39、什么是抗体游离在血液和淋巴液中的一类特殊的球蛋白。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共分5类,即:IgG、IgM、IgA、IgD、IgE。40、T细胞的类型及功能(1)胞毒T细胞(cytotoxicTcells):作用:消灭抗原。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合成的部分蛋白质穿过细胞膜,与膜上MHC形成复合物。带有相应互补受体的胞毒T细胞活化,分裂、分化出大量胞毒T细胞和记忆细胞。胞毒T细胞结合到靶细胞上,分泌穿孔素(perforin)蛋白,使靶细胞溶解而死亡。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出来后,被B细胞产生的抗体消灭。(2)助T细胞(helperTcells):又称诱导细胞。对各类免疫细胞都有诱导作用,包括体液免疫的B细胞,所以它对两种免疫系统都很重要。它们不直接参与消灭抗原。能识别与MHCII结合的抗原。(巨噬细胞和B 细胞的表面镶嵌有MHCII,能与抗原形成MHCII-抗原复合物)。(1)抑T细胞:作用:当外来的抗原被消灭后,抑T细胞开始活动,抑制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的活动。41、什么是克隆选择学说?当一种抗原侵入人体后,与之互补的淋巴细胞和抗原结合,分裂产生大量相同的淋巴细胞群。这群细胞由于具有同一来源,故称“克隆”,这就是克隆选择学说。42、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一.过敏过敏反应表现:打喷嚏,哮喘,风疹等。过敏源:花粉,地毯灰尘,食物中某些蛋白质,蜜蜂刺蛰。二.自身免疫疾病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综合症、肌无力症等等。三.先天性免疫缺失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综合型免疫缺失症(SCID),因为编码腺嘌呤脱氨酶(ADA)的基因缺陷造成。已开始应用基因治疗。四.爱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失综合症(A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