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 KB
- 3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年生产10万吨秸秆致密成型生物质燃料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产10万吨秸秆致密成型生物质燃料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31.3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3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52.1项目背景52.2建设必要性13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163.1产品市场供应预测163.2产品市场需求预测173.3产品目标市场分析183.4价格现状与预测183.5市场竞争力分析193.6市场风险19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1
4.1建设规模214.2产品方案22第五章场地选择与建设条件225.1区域情况225.2气象、水文、地质条件235.3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24第六章建设方案256.1建设方案设计原则256.2项目总体规划256.3建筑设计方案276.4生产技术方案286.5给排水方案336.6采暖方案356.7电气设计方案356.8电源、电源设施及电源外部条件376.9供电方案及设备选型376.10车间配电376.11车间照明38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387.1环境条件现状调查387.2设计依据387.3项目执行的环保质量标准38
7.4环境影响分析397.5拟采用的环保措施397.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0第八章节能能源408.1编制依据408.2用能分析408.3节能、节水措施41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29.1职业安全429.2职业卫生429.3职业安全卫生机构人员配置439.4消防43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510.1企业组织及工作制度4510.2人力资源配置46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7第十二章投资预估算、资金筹措4712.1投资估算依据4812.2项目建设总投资49第十三章经济效益评价4913.1评价方法4913.2计算期50
13.3年收入估算5013.4产品生产年总成本估算5013.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5113.6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及投资回收期5113.7不确定性分析5213.8财务总评价52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年产10万吨秸秆致密成型生物质燃料开发项目1.1.2建设地点厂部设在长春市二道工业集中区长吉南线1199号,下设6个加工区域,分别是长春二道区四家子、泉眼镇、九台龙嘉镇、卡伦、长春大南乡。1.1.3建设性质新建1.1.4建设单位概况建设单位:吉林省隆德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若波单位概况:吉林省隆德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生物质锅炉、秸秆纸纤维化机、新型节能环保建筑墙材研发及生产的科技型企业,注册资金600万元,位于长春市二道工业集中区。
公司前身华光生态工程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的探索已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2009年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设备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被列为科技部重大农业星火科技项目,奠定了快速发展的产业基础。公司对秸秆饲料、燃料领域了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经过十多年努力,成功研制出秸秆颗粒配合饲料、秸秆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设备及配套民用生物质炊事采暖两用炉、生物质锅炉系列产品,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系统,对解决农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难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成果获得了国家二十多项专利及多项发明金奖。研究所现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秸秆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开拓者和领跑者。近几年,研究所为了配合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减少秸秆生物质资源的浪费,根据农村住宅建设的实际研发出了新型节能轻体保温外墙体材料,浇注式建筑结构建房可代替传统红砖,使房屋节能65%,轻体环保、抗震,工厂化成房,大大节省建筑工期和成本。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研究所对现代生态农业特别是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做了深入研究,明确了适合北方气候环境实际的发展道路,展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隆德公司在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上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优势,在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研发和节能环保房屋建筑上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拥有顶级的专家团队,始终保持着先进技术水平。研究所以“开发新能源、致富新农村、环保全社会”为经营理念,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锐意进取,以超人胆识创出惊人的业绩,朝着更辉煌的目标奋进。1.1.5技术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北京英博特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试行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国家轻工业部颁布的《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5-92);3、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1.2.2编制原则1、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坚持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为目的,选择先进的工艺路线、合理的设备,确保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的先进性。2、充分利用本项目在吉林省的资源方面的优势,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效益,尽快收回投资。3、在设计及研究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搞好环保、节能、卫生安全及消防等设计。1.3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1.3.1建设内容与规模1、建设内容秸秆致密成型生物质燃料2、建设规模
年产秸秆致密成型生物质燃料10万吨1.3.2产品方案与销售方向1、产品方案秸秆致密成型生物质燃料颗粒2、销售方向本项目产品为生物质燃料,主要销售方向在东北、华北、山东等大中城市及广大农村,市场极为广阔。为此,本项目要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吉林隆德生物能源品牌。1.3.3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36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00万元,建设期利息0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1.3.4主要研究结论通过对本项目建设方案、产品市场情况、建设规模、建设条件、投资及财务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本项目可充分利用吉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秸秆深加工,能有效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前景广阔。本项目原材料充足,可以就地取材,水、电、燃料有保障。本项目建成后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
秸秆致密成型燃料(也称秸秆压缩燃料)是利用机械设备将秸秆粉碎后再压缩制成的块状、棒状或颗粒状燃料。秸秆致密成型燃料即可作为城乡居民生活炊事燃料,又可用作工农业生产燃料,也可经过进一步深加工,用于生产人工木炭和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品。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人类普遍关注的两大焦点。多年来,各国政府为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恶化问题付出了极大努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长期以来,生物质资源在一些地区始终没能得到很好利用,如农作物秸秆无效焚烧现象时有发生,既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环境。我国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就达7亿吨,还有大量的农副产品废弃物,其有效能源达到4.5亿吨标准煤,目前利用率尚不达30%。在当今煤炭石油等矿物质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广泛使用,对解决广大农村能源问题起到重要作用。生物质燃料与矿物质燃料相比具有对环境污染小,易取、廉价、资源丰富、可再生等特点,是一永不枯竭的天然煤矿。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强调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在2006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提出,将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7%提高到2020年的15%,以替代化石能源4亿吨标准煤。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中确定,对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实行补贴,这将为生物质发电带来有利条件,也为生物质燃料市场带来可观的前景。中国的能源现状
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就其绝对量而言,是较为丰富的。1997年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评价:2000米内煤炭资源总量5.57万亿吨,1000米内2.86万亿吨,探明储量(A+B+C)6044亿吨,可采储量1145亿吨。1993年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石油总资源量为940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万亿立米,专家预测可采资源量:石油为130?150亿吨,天然气7?10万亿立米。煤层气:2000米内预算资源量30?35万亿立米。水能蕴藏量为6.76亿千瓦,可开发量为3.79亿千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2/3国土面积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平方厘米,风能资源量估计为2530亿瓦,地热能已探明可采储量4627亿吨标煤。生物能:材薪秸秆为3亿吨标煤,动物粪便等沼气能源为25亿吨;海洋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潮汐能可在开发资源量218亿瓦,波浪能理论资源量129亿瓦,潮流能理论资源量140亿瓦,温差能13.2?14.8千亿瓦。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可采储量而言,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有关专家估计,若按目前的开采水平,我国石油资源和东部的煤炭资源将在2030年耗尽,水力资源的开发也将达到极际。就质量而言,我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按各种燃料的热值计算,在目前的探明储量下,世界能源资源中,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的比例为4:1,而我国则远远落后于这一比值。目前,在世界能源产量中,高质量的液、气体能源所占比例为60.8%,而我国仅为19.1%。
能源生产消费以煤为主。我国的高耗能生产消费结构煤炭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1998年,原煤在一次能源生产中所占比重为74.2%,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为75.6%。根据UNEP和UNEP1995年的世界资源报告,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世界为:液体37.1%,气体23.7%,固体29.2%,一次电能9.9%;发达国家:液体36.7%,气体27.4%,固体24.1%,一次电能11.7%;发展中国家:液体37.3%,气体14.1%,固体43.7%,一次电能3.8%;而中国:液体17.5%,气体1.6%,固体75%,一次电能5.9%。能源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1998年,我国煤炭工业职工总数约占世界煤炭职工人数的52%,二煤炭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21.5%,人均年产煤量仅为200吨,而世界其他采煤国总计的人均年产煤量为1017吨。我国煤矿企业技术装备和开采方法较落后,回采率低下,造成死亡率高和资源严重浪费。全国4600套火电机组中,5万千瓦以下的机组3370台占到73%,其装机总容量仅为4350万千瓦,占总容量的16%。交通运力不足,制约了能源工业发展。我国能源资源储存的西富东贫和消费分布的不均衡性,大大增加了运输压力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大批量、远距离输送格局。多年来,由于运力不足造成了大量的煤炭积压,严重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能源供需形势从长期看依然十分紧张。我国的能源生产经过50年的努力,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能源紧张的矛盾明显缓解。然而与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洁净高效能源,缺口依然很大。如原油产量“九五”前三年增长率为2.38%,而石油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5.47%。据预测,“十五”时期,缺口大于7000万吨。
能耗水平高,能源利用率低下。尽管我国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居世界之末(人均能耗:世界2050.4千克标煤,中国1141.2千克标煤;人均产能:世界2155.7千克标煤,中国1089.2千克标煤),然而,其能耗强度却跃居世界之前列。据有关部门的调查预算,我国能源系统的总效率(开采*加工*运输*利用)仅为9%,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按万美元GDP能耗分析,全球平均为4.2吨标煤/万美元,而我国为15.74吨标煤/万美元,是其3.74倍。据有关人士比较,我国目前的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大多数低收入国家高出5?11倍,工业产品单耗比工业发达国家高出30?90%。如火电标准煤耗,我国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25倍,吨水泥煤耗是国外的1.64倍。我国重点钢铁企业每年白白排放掉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便达60多万吨标准煤,一些低热值燃料的利用率仅为20%左右。目前我国第一产业能耗水平为0.90吨标煤,第二产业为6058吨标煤,第三产业为0.91吨标煤。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能源品质低下,管理落后等是造成能耗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农村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影响越来越大。农村生活用能严重短缺。过度的薪柴开发造成大面积植被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质减少等严重生态问题。据估计,目前全国农村生活用能短缺至少20%;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化学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能耗量急剧增长;乡镇工业能耗直线上升,能源利用率低下。据统计,全国乡镇企业平均单位产值能耗比国营企业高5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算,农村应用机械设备和生活炉灶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仅为16%。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并开始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继续扩大。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烟尘和酸雨危害最大,TSP北方城市超标大于30%的城市占85%以上,SO2北方城市上升,目前已达83毫克/立方米,氮氧化合物在各大城市上升,广州、北京、上海等最严重,酸雨则在华北、西南最严重。目前,在污染环境的各因素中,70%以上的总悬浮颗粒物、90%以上的二氧化硫、60%以上的碳氧化合物、85%以上的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均来自煤炭。
能源开发逐步西移。随着中部地区能源资源的日渐枯竭,开发条件的逐步恶化,近年来,我国能源开发呈现出逐步西移的态势,特别是水能资源开发和油气资源的勘察。基于上述态势,我国在80年代初便制定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的能源开发方针。在80年代中叶,又相应提出以效益为核心的能源开发利用战略和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战略。90年代又进一步将各项方针具体化,如进一步强调了能源发展的总方针,即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这表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正处于一个逐步调整和完善的过度转换时期。今后几十年将是我国工业化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自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高增长周期,表现出日益显著地重化工业特征,近五年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并且超过了60%。由于重化工业阶段的形成机制主要归因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因素,这意味着重化工业时期将持续较长时间,今后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将长期处于高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20年的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不到45%提升到60%左右的水平,即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将增加至少1300万城镇人口。由于当前城镇人口年均消耗能源为农村人口的3.5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均能源消费的增加,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能源需求,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将由2005年的7%提高到2010年的10%和2020年的16%,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3亿标准煤。除水电外,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未来5年和15年内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29%和22%。但是,可再生能源在发展初期由于成本等各方面原因,在与传统能源竞争中有时不明显,所以国家对此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扶持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中国政府采取了政策法规规范、财政补贴支持和发展规划引导等一系列手段。2006年至今,中国制定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及《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实行办法》、《可再生能源产业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5方面的配套法规。可以预期的是,“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将进入一个超常规发展阶段。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两院”院士石元春说,中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农林等有机废弃物年产能潜力为3.82亿吨标准煤,可用于种植能源植物的边际性土地年产能潜力为4.15亿吨。中国科技部官员在论坛上宣布,该部“十一五”期间将投入1.5亿元人民币,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生物质工程”,为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10%的目标迈进了坚实的一步。生物质能利用时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产废弃物、有机垃圾等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为原料,通过生物质转化技术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加以利用。
我国农业废弃物主要是:农作物秸秆,每年产量约7亿吨,可做为能源用途的约3亿吨,约折合1.5亿吨标准煤;工业有机废水和畜禽养殖场废水资源理论上可以生产沼气800亿立方米,相当于5700万吨标准煤;薪炭林和林业及木材加工废物资源相当于3亿标准煤;城市垃圾发电每年可替代1300万吨标准煤;此外,一些油料、含糖或淀粉类作物也可用于制取液体燃料。初步估算,近期每年可以利用的生物质能总量约5亿吨标准煤。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各类农作物纤维资源十分丰富,玉米是我国的最主要农作物,其秸秆产量极其巨大,这些资源长期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近年来生物质能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人们的研究课题,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生产燃料酒精正逐步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玉米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废弃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例如我国玉米秸秆除了少部分被利用外,大部分作为农业废弃物多以燃料烧掉或在田间直接烧掉,其烟雾中含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大气严重污染,同时还带有极大的消防隐患,造成极大污染和浪费,而且这种直接燃烧的方法燃烧效率很低。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大体稳定在280万公顷,玉米产量为2240万吨,按谷草比1:1.2收集系数计算,玉米秸秆为2700万吨,折标准煤1350万吨。长春、四平和松原三市是玉米主产区,年玉米产量为1136.6万吨,占全省玉米总产量的76.1%。年产超过50万吨的县(市)有九台、德惠、前郭、乾安、扶余;年产超过100万吨的有榆树、农安、公主岭、梨树和长岭。1995年以前,60%左右的玉米秸秆被用作生活燃料,20%左右的用做畜牧业的粗饲料,有8%左右用做工业原料,有2%左右用做还田。近几年来,我省为玉米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开展了秸秆气化、秸秆固化、秸秆生物饲料和利用秸秆生产可降解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2.2建设必要性在面临矿产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全世界都在谋求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保护人类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出发,充分有效的利用可再生的巨大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治理的战略意义在于生物质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以及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是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能源消费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的15%,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十一五”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据初步预测,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30亿吨标准煤。加快新能源开发,确保能源的稳定、经济、清洁、安全供应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常规能源短缺,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要因素。我国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大力发展利用生物质能源,有利于减少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对于弥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短缺、增加能源总量、调整能源结构、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保障能源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大量燃用煤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是由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污染,生态环境、大气质量问题突出,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开发利用秸秆致密成型燃料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使农村多余废弃的秸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不仅能够解决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而且能够节约大量常规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7亿吨,如果合理开发利用,可以获得约3.5亿吨标准煤的燃料或3亿吨的饲料。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每到农作物收获季节,都会出现在耕地里焚烧秸秆的现象。这是因为秸秆太多,无法存放,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秸秆不再成为农民唯一的生活燃料。实践证明,秸秆致密成型燃料能有效替代化石能源。开发生产秸秆成型燃料不占用耕地,不影响耕种,产品便于运输和存放。生物质能是人类最古老、最广泛能源之一,长期以来除主要以低效方式直接燃烧使用外,还有大量资源被废弃,资源浪费严重。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认识到开发利用生物质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还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弥补能源资源不足。生物质压块燃料秸秆煤这一能源转换技术的出现,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能散状直接燃烧热效率不足210%,压块燃料则达40%以上,提高了热利用率,节约了资源。生物质压块燃料的利用可以替代部分煤炭、液化气等化石能源,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局面;压块燃料的显著特点是储存、运输方便,有利于产业化生产;再加上生物质压块燃料的环保功效,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回农村环境保护、乡村洁净工程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是有效替代化石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第三,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目前,农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收入增加缓慢。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林业,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与农业、农村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为农村开拓新的产业,有效地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是可再生能源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可以使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能资源转换为产业和产品优势,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致富门路和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发利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有利于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安排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每建一座年产一万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加工厂,就可为农民提供60个就业岗位。如果每年生产一千万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则每年可为农民节省购煤、油、汽、电费用约一亿元。同时,还可带动农村运输业、服务业、机械制造业、炉具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可以改变农村秸秆乱堆、乱放现象,减少腐烂垃圾的产生和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新型绿色的应用,可以在农村倡导一种相信科学、崇尚文明的风气,促进农村“新风尚、新面貌”的形成。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3.1产品市场供应预测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为25.23亿吨,进口煤炭5102万吨。分析人士预计,未来数年内我国煤炭供应形势仍将紧张。五年来,全国煤炭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全国煤炭产量大幅增长。全国原煤产量由2002年的14.15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25.23亿吨,增长了78.3%,年均煤炭产量增长12.26%;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6%和69%。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煤炭工业“十一五”
发展规划》预计,按照保障煤炭有效供给的原则,2010年中国煤炭生产总量将控制在26亿吨,全国煤矿新增生产能力将控制在4.3亿吨,同时,5年内将压缩小煤矿产能3.8亿吨。2006年吉林省计划煤炭产量要达2800万吨,2007年,全省煤炭总产量要达到3001.3万吨,首次突破3000万吨。2008年全省计划煤炭产量3300万吨,争取实现3500万吨。2010年要达到4000万吨,比2005年增长50%,自给率只有60%。3.2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东北地区煤炭市场煤炭年需求总量约为2.55亿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为1.4亿吨、6000万吨和5500万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2008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说,据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超过30亿吨。数据显示,我国原煤产量由2002年的14.15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25.36亿吨,年增长12.38%。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受此影响,煤炭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同时,由于国家限制和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受煤炭资源较少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对煤炭的强劲需求。煤炭价格逐步攀升,并有持续趋势,上下游的共同作用,也进一步带动了煤炭价格的上行并保持平稳。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势头还将继续。由煤炭生产量和煤炭需求量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煤炭生产量还是满足不了煤炭的需求量。以2010年为例,生产量和需求量的差在4亿吨左右,缺口很大,急需一些替代能源来解决。
伴随着中国能源危机警钟的敲响和节能呼声的日益高涨,中国需要以能源集约化利用为前提,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小水电、地热能等清苦俄能源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专家预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和各企业发展的新领域。而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为了保护环境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资源是必然的选择。所以说与化石能源相比,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生物质能是第三个能源,仅次于煤与石油,在全部能源消耗中约占15%,是唯一可运输、可储存的再生能源,既可作为燃料直接利用,又能发电。用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其燃烧成本已降到与煤等同,省去了燃煤增加的环保治理费用。其SO2排放量近似“零”排放。随着城市化向着洁净、生态环保方向的快速发展,对新型洁净能源需求日益增大。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水平较高的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南京等地对新型环保低成本能源需求最为迫切。尤其是近两年开始禁止在室内使用煤炭取暖,近城50公里之内不许烧煤,很多住宅和工厂不得不使用电、气、油作重要热源,成本相当昂贵,这样就迫切的需要大量的像生物质颗粒燃料这样廉价且环保的绿色产品。以大连为例,该市计划对全市的4000个工业锅炉实施改造,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该市一年需要生物质成型燃料约在300万吨以上。我国其他企业的年需求量也是一个不断上涨的大数字。3.3产品目标市场分析针对省内的一些发电厂、工业企业、供暖公司以及农村的广大农民进行销售。
3.4价格现状与预测现在的价格为550元/吨。3.5市场竞争力分析1、竞争力分析该产品属于现在市场还没有正规的生产企业,所以还没有这样的企业与之竞争,但将来正式投产后,效益可观时,难免有些企业跟进,会形成竞争态势,但企业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有强大的科研队伍,有良好的供求关系和市场销售经验,竞争优势明显。2、销售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任何产品将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依据该理论指定的企业各部门在秸秆燃料所经历的各个时期针对竞争对手应才去的营销策略(见下表)。3.6市场风险1、市场风险因素识别通常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市场供求总量的实际与预测值有偏差。二是,项目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实际价格与预测价格的偏差。本项目在市场风险因素识别将此三方面作为第二层次,并以此展开分解出第三层次(详见下表)。2、市场风险程度分析对本项目的主要市场风险程度分析及风险等级确定情况见下表(表2-2):
3、市场风险对策市场风险对策见下表表2-3: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1建设规模本项目的建设规模是经过广泛的资源考察和市场调研,考虑企业的总体实力以及适应性和市场发展趋势而确定的。根据建设规模合理性法则,虽然在经济规模范围内,建设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明显,但是应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来合理的加以确定,使之资源、场地、厂房、库房、生产加工设备及运用、工人及熟练程度、公用工程设施、市场的开发及人们的认知程度、市场的预测结果都能达到协调统一,发挥最大的联动效益,这才是最佳的建设规模。为此,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本项目的建设规模确定为年加工秸秆成型燃料5000吨。4.2产品方案本项目的最终产品方案为秸秆致密成型燃料第五章场地选择与建设条件5.1区域情况5.1.1地理位置
长春市二道区位于长春市东部,是长春市的东大门,东与永吉县相连,南与净月旅游开发区接壤,西临伊通河,北与宽城区、九台市东湖镇相接。全区面积452.0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5.28平方公里。二道区交通十分便捷,区域优势突出。京哈铁路、长双铁路、哈大高速、长吉图高速、长吉南线、北线十几条打的交通干线均通境内。吉林省唯一的陆路口岸??长春铁路供运口岸坐落于辖区内。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紧邻辖区东部,是由机场进入长春市区的首选区域和必经之路。厂部位于长春东部,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秸秆资源充足。5.1.2社会经济环境近几年来,创业意识越来越强,实现了从传统思维的转变,确保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有升级,初步构建了以园区建设为主导,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构架,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5.2气象、水文、地质条件5.2.1气象条件长春市二道区气候介于吉林省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型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冬季较长,春季多风,夏季高温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为-16.3摄氏度,冬季长达6各月,最大积雪度达22厘米,结冰层最大厚度为1.65米??1.8米。春季,大风天气多,最大风速可达30米每秒夏季,东南风盛行,年平均降雨615毫米,夏季降雨量在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摄氏度。秋季温差大,风较小,初霜多在每年九月二十六日前后。2003年无霜期为138天左右。5.2.2水文、地质情况
长春市二道区地表水属第二松花江水系,紧邻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还有双阳河、石头口门水库等,水资源丰富。地下岩层为一套红色的较粗碎霄岩(页岩、泥岩、细砂岩和砂页岩互层),均为不透水层和含水性极微层。底层深厚(500米尚未穿透),岩层致密,倾角很小(5-10),是极佳的天然地壳。5.2.3地震基本强度根据国家地政局《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长春市二道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抗震度基本强度为7度。5.3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5.3.1党委政府大力支持长春市二道区党委和政府对建设项目高度重视,并列为全区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对涉及项目建设的资金信贷、土地流转、税收等全力帮助协调解决,给予优惠政策,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5.3.2先进的技术和创意保证公司从事生物质能的开发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研制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设备及配套炉具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休闲观光农业由省内外著名的农业专家设计,根据吉林省的气候特点和植物特性,选定特优品种,室内室外相结合,确保一年四季景色不断、农产品产出不断、旅游产品不断,不断增强吸引力持续发展力,打造独树一帜的乡村旅游品牌。5.3.3优秀的管理团队本项目由吉林省隆德生物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作。公司拥有一批能源、材料、农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策划等方面专业人士和管理队伍,多年来从事相关产品的研发,并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技术人才储备充分。公司有十几年市场打拼的经验,锻炼了一批能征善战的管理人才队伍,能确保项目的良好运作。
5.3.4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项目的建设地长春市二道区工业集中区位于长春市东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据市中心近三十多分钟车程。这里是吉林省规划的长春东部工业重点区域,紧邻市区,市内公共交通车直达此地,交通、通讯十分便利,水电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位置极佳。在这里发展工业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第六章建设方案6.1建设方案设计原则1.总图和单体设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原则;2.平面设计与工艺流程合理、体现功能原则;3.建设方案经济合理,功能先进;4.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协调的原则;5.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可利用性原则。6.2项目总体规划6.2.1总平面布置6.2.1.1总平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功能分区合理,物流路线清楚,使工艺流程路线最短;2.建筑布局紧凑,管理方便;3.土地利用合理,留有发展余地;4.充分考虑消防通道。6.2.1.2环境设计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2.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外部色彩协调适用。
6.2.2总平面布置方案6.2.2.1总厂平面布置方案厂主要功能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储运、粉碎、烘干、颗粒成型、包装、仓储等主要生产环节。总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建设场地为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0米的矩形,厂办公室1160平方米,车间2017.62平方米,储运库1564.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2.32平方米。本项目主路口由北侧进入厂区,设置双向车道。生产加工车间厂房位于原车间南侧,占地2017.62平方米,新建成品仓库位于厂区东侧偏北,占地1564.7平方米,可存储1500吨颗粒料。致密成型燃料陆天堆场设置在厂区南侧,占地5000平方米。本项目拟在附近秸秆主产区设6个分点,分点主要功能包括秸秆收集储存、粉碎、仓储、运输等主要生产环节。每个分厂占地总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其中车间及库房各150平方米。办公室80平方米。分点平面布置视具体场地情况布置总平面。平面布置内容主要包括秸秆堆场、粉碎车间、仓储库房等。6.2.2.2规划技术指标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2.32平方米【不含各分点】,其中办公室1160平方米,生产车间2017.62平方米,新建成品仓库1564.7平方米。道路与停车场:2200平方米。秸杆堆场:总体42000平方米【每个分点6000平方米】,工厂不设堆场
6.3建筑设计方案6.3.1设计依据1.《工业建筑设计规范》(2000版)2.《建筑地基基础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200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05G515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图集)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6.3.2建筑设计方案本项目总厂生产车间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层数为一层,生产车间内按工艺流程设置粉碎、烘干、颗粒成型、包装四个生产区。总厂产品库为钢结构一层,墙体为砖砌体,屋面采用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上铺彩钢瓦。秸杆堆场为自然地面。本项目分厂生产车间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层数为一层,生产车间内按工艺流程设置粉碎、烘干、包装三个生产区。分厂仓储库房为钢结构一层,墙体为砖砌体,屋面采用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上铺彩钢瓦。秸杆堆场为自然地面。主要建筑特征一览表建筑名称秸秆颗粒燃料生产车间、库房
建筑分类二类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Ⅵ度主要结构形式砖混、钢结构建筑层数一层总建筑面积4802.32平方米【生产厂房2017.62平方米;仓库1564.7平方米;办公宿舍1160平方米。】建筑构造及装修基础毛石墙体车间为节能空心砌块,库房为实心砖地面水泥地面门窗车间双玻塑钢窗,库房单玻塑钢窗,钢木大门内墙面车间刮大白,库房水泥沙浆罩面外墙面车间聚苯乙稀沫塑料板100厚屋面车间钢筋混凝土两道防水保温屋面,库房彩钢瓦6.4生产技术方案6.4.1产品质量标准该产品执行企业标准Q/CBL01-1999。感观指标:项目要求色泽浅棕色组织状态圆柱形滋气味无异味
燃料主要指标项目指标热值3650kcal/kg灰分≤8%水分≤10%密度≥1.0t/m36.4.2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本项目生产技术采用公司的吉林省华光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的秸秆粉碎??干燥??制粒高新技术。该技术解决了湿秸秆粉碎和秸秆造粒阻塞模具两大难题,属国内首创,并获得国家专利,在2008年中国专利博览会上获得金奖。6.4.3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择1、生产方法秸秆经分厂在当地收购、粉碎加工,送至总厂,秸秆粉(含水份高的)经烘干后进行配料混合,然后再造粒、冷却、质检、称重后打包入库。2.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添加剂储料仓图例符号::平带V形输送带;:斗提式提升机秸秆成型燃料是利用玉米秸秆粉碎、干燥、混合造粒,形成直径9mm,长20?80mm的长圆柱颗粒,最后经过冷却、干燥达到安全水分,包装,可进行较长时间贮存。
(1)秸秆粉碎:含水量在30%?50%的玉米秸秆通过刀片式粉碎机进行粉碎,由于采用主轴转速2900转/分,筛底8mm直径的组合刀片式粉碎机,使秸秆被细化成长8?13mm的纤维状秸秆粉。(2)秸秆粉烘干:粉碎后的秸秆粉如与其它干料混合压粒,秸秆粉无需烘干。如果采用单一秸秆粉造粒必须烘干。烘干采用瞬间旋转气流式烘干法。被加热后的热空气在管道内直接与秸秆粉混合,产生热交换。烘干后的秸秆粉含水10?16%。(3)混合:秸秆粉通过卧式钢翅双螺旋混合机进行充分混合,时间为3分钟,使之达到均匀度要求。(4)造粒:混合后的物料通过皮带式输送机送到斗式提升机接料斗,经过斗提式提升机将物料送到造粒机上部的上料机。上料机将物料均匀送到造粒机内。由于采用适于高纤维物料造粒的造料机,制出的颗粒表面光滑,硬度适中。模孔径为8mm,在造粒机内物料与压辊,模板之间产生磨擦,可产生大量热量,使物料升温到110℃左右。使纤维软化,并且灭菌。整个造粒过程不用热蒸汽。(5)冷却:经过10米长的皮带输送机送至冷却干燥机进行冷却、干燥。移动链板带动颗粒移动,下部有进风口,上部设有风机,向外抽出湿空气,经过2-3分钟干燥、冷却完成。(6)称重、装袋、入库3.主要设备选型(1)造粒机:该机是本生产线的关键设备,曾获得国家专利,在国内尚未发现同该机这样将纯秸秆恒温粉碾挤成粒相类似设备。它对干法造粒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的突破,并且在造粒过程中能使物料水份下降4个百分点。该机的试制成功使秸秆深加工变为现实,并使0.115克/立方厘米密度的秸秆高压下聚成1.0-1.15克/立方厘米颗粒,不仅防止微生物尤其霉菌类的侵蚀、变质,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储藏时间。
(2)粉碎机:本机将切段、揉搓、粗粉及细粉有机地结合一体,关键部位零部件采用特种钢材制成,国家专利产品。该机结构紧凑、功能齐全,不仅产量高,且质量有保证,此外采用负压操作使粉尘不外逸。(3)混合机:该机生产连续性强,投料、出料流程顺畅,而且机型美观,机体紧凑,具有混拌均匀、时间短等优点。主要设备一览表【分厂】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烘干机HGJ-2500套12多功能粉碎机FSB-600I台60分散下点3集尘器JHG-500台44秸秆造粒机ZLJ-1000D套405混合机HHJ-800台406输送机SSJ-500台607冷却干燥机LGJ-6000台4储料斗和支架台68空压机Kyj-5.5套29自动包装机Zbj-4000台210化验仪器套111叉车、办公车cc-1t台8设备总价1540万元,车间设备1480万元,库房设备60万元。厂总功率600kw[变压器630kw1台]。
6.4.4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产品消耗指标备注单位数量1秸秆粉吨12辅料公斤03包装袋50Kg/袋个204电Kwh1105燃料吨0.016.4.5全厂运输量表秸秆序号货物名称运输量t/a一运入1105001秸秆、秸秆粉1100002辅料03燃料500二运出1000305秸秆颗粒1000006包装物7燃料灰渣30合计2000306.5给排水方案
6.5.1设计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3版)6.5.2给水1.水源在总厂及分厂区附近建深井泵房一座,打深井一眼,出水量20M3/H,建200m3贮水池一座及给水泵房一座。厂区无生产用水,拟在车间最高处设给水箱,供全厂使用。2.水量预测本项目的生活用水量按照综合用水定额标准计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