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5页

试论生物单科高考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试论生物单科高考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李其柱(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222006)摘要本文结合实例论述了生物单科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并联系实际论述了生物单科高考备考的主要策略。关键词高考命题特点备考策略生物学科在全国各地以单科、理科综合、大综合等不同的形式列入高考方案中。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于2003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标准》和《标准》教材实验将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展开。高中生物教育事业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方案全面实施和高中生物新课程方案实验即将展开的大背景下,研究生物高考的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对指导现阶段高三生物教学与复习,指导学生提高备考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生物单科高考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作一简要论述。1生物单科高考的命题特点1.1逐步由重视知识考查到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高考命题由“以知识立意”为主,正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近年的高考考试说明、2004年的高考考试大纲、近年的高考试题都体现了这一点。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B.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C.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本题的答案为D。学生如果缺乏对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物代谢知识的整合与分析应用能力,将很难回答此类试题。1.2单科高考仍以考查学生的主干知识为主,试题的覆盖面较广如,2003年江苏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高考范围教材内容所占比例(%)范围一(必修)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2.076.7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11.3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28.7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8.0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2.7第六章遗传和变异18.0第八章生物与环境6.0范围二(选修)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免疫8.023.3第二章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4.0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2.7第四章细胞与细胞工程5.3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3.3说明:属于2003年高考考试说明中范围三的内容划分在相应的章中。1.3高考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中关于能力的五方面要求都会得到充分体现1.3.1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如,(20035 年上海高考题)北方冬季常绿植物体内矿质养料的运输减弱或近于停止,主要原因是()A.吸收作用减弱B.蒸腾作用减弱C.光合作用减弱D.呼吸作用减弱本题答案为B。要求学生应用基本的的生物概念、原理解释北方冬季常绿植物体内矿质养料的运输减弱或近于停止的现象。1.3.2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已知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末期C.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D.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本题答案为:A。本题考查学生识别有比分裂与减数分裂图的能力。1.3.3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如,(2003年江苏高考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一种遗传病,此病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某女士的母亲患有此病,如果该女士结婚生育,下列预测正确的是()A.如果生男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B.如果生女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C.不管生男生女,孩子都会携带致病基因D.必须经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本题答案为:C。考查遗传病与优生生育的问题。1.3.4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定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如,2003年全国高考42题,是一道探究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的实验设计题。请学生依据题图所给的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和用品等,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探究实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回答案问题。此题要探究小鼠在低于适宜温度25℃的环境,如10℃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的强弱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学生仔细阅读、分析题目所给条件和题目所列出的步骤一的叙述,应比较容易回答出步骤二和步骤三,回答时要注意有关夹子的开闭,注射器推入的氧气量,冰袋、秒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记录等。在表述结果的预测和结论时要将3种预测和结论都表述出来,并要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应是消耗一定量的氧,如5毫升,所用的时间,10℃条件下少于25℃条件下,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会加强。因为小鼠是恒温动物,在10℃比25℃条件下维持体温所消耗的能量多。1.3.5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要特别关注生物学科前沿的知识,包括特别轰动、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如克隆、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航天育种、HIV、SARS、禽流感病毒的研究等。如,2003上海高考题中有一道考查艾滋病病毒(HIV)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综合题,要求学生回答出RNA病毒的特点,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等。1.4《标准》的基本理念会在未来的高考命题中得到适度体现5 《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未来的生物高考一定会适度体现上述《标准》的理念和特点。如,(2004年连云港市高三调研题)SARS病毒能引起非典型肺炎。医生在治疗实践中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痊愈后,其血清可用于治疗其他非典病人。下图中甲、乙、丙等研究正在进行。请回答:                      用激素等治疗健康人A非典病人A   治愈的A                       抽取     分离提纯、合成或生产SARS病毒丙研究     血清    甲研究    物质X  灭活或减毒培养          注射   乙研究       非典病人B 其他辅助治疗治愈的B   非典病人D          接种     动物实验   健康人C  健康人C   健康人C    治愈的D⑴治愈的A的血清中因为含有,所以可以用于治疗非典病人B。甲研究中合成或生产的物质X是,可以用   的方法人工合成,或用  的方法生产。⑵乙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制造出。图中使健康人C获得抵抗非典能力的过程,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⑶图中丙研究是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SARS病毒的异同,主要开展不同国家和地区SARS病毒的     比较研究,从而为是研制一种还是研制多种   提供决策依据。本题答案:(1)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SARS病毒抗体,化学,基因工程。(2)SARS病毒疫苗,免疫预防或计划免疫。(3)RNA组成,疫苗。2生物单科高考备考策略2.1夯实“三基”,重视基础的策略虽然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但由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需以“三基”为载体,因此夯实“三基”,重视基础是生物高考备考的根本策略。“三基”是指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基本概念清楚、基础知识系统完整、基本技能扎实熟练,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2.1.1基本概念的备考要指导学生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相似、相对、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的它们进行的场所、需要的条件、过程、实质、意义、速率、影响速率的因素等多方面进行比较。03年全国高考35题,让学生观察分析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回答问题,就需要学生弄清光合速率(包括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含义,以及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2.1.2基础知识的备考要指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5 如,复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内容时,要指导学生整合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酶的特性等内容,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有机联系、使相关知识融会贯通。2.1.3基本技能的备考要训练学生基本的观察、实验与探究技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一方面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本实验,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设计,与课本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相关的探究实验等。如,03年全国高考33题,用表解的形式表述了课本实验,只是将实验中的有机溶剂进行了更换,结果学生本题的得分率偏低。这充分说明备考时很有必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2.2培养能力,突出能力训练的策略由于近年的高考越来越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可以说,培养能力,突出能力训练是高考备考的“致胜策略”。实施这一策略时要做到:2.2.1加强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生物学知识包括知识本身和发现知识的过程。知识发现过程,是备考时不容忽视的。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如,“基因突变”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设计:“发现性状变化的问题→探讨性状变化的原因→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特性→探究基因的变化→讨论基因的变化结果和意义”。2.2.2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首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指导学生从生命活动的规律中发现问题(如,生物体的各种生化反应为什么能顺利进行?酶的作用为什么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可以指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实验中发现问题(如,农作物桔秆焚烧会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实现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可以指导学生从知识网络的联结处提出问题(如,被子植物花的结构、传粉、受精、子房的发育与遗传和变异有什么联系?)。2.2.3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中,有许多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学生仅熟悉教材远远不够。备考时必需紧密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材中免疫的知识可联系器官移植的实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可联系农业生产的实际,细胞分裂的知识可联系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实际,病毒的知识可联系艾滋病、SARS、禽流感的特点、传染途径、预防措施等。2.2.4重视实验分析和设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目前高考非常重视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实验设计等的考核。如,03年全国高考42题,学生得分率仅26%,是近年高考实验设计类试题中得分率较低的题。学生的答题情况还显示,学生对实验图解的理解能力、实验结果的预测能力、最可能结果的分析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生物实验备考时,除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外,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程序,重视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形成实验设计能力。2.2.5培养和训练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5 近年的生物高考题中出现了许多背景知识题或新情境材料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具备较强的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备考时可先要求学生归纳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总结教材的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弄清各种图表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含义,总结辨析图表的一般方法;再要求学生注意从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上收集相关的生物学信息,总结信息中包含的生物学原理、研究思想方法在生产、生活、科研三个方面的应用等。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不仅有利于学生解答高考中的背景知识题或新情景材料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解答高考试卷中的其他试题。2.2.6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由于高考备考的时间紧,任务重,因此,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可以指导学生弄清备考中相关习题涉及的知识点,思考通过知识点的扩展能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弄清题中各种图表和其他表述中隐含的生物学含义,思考用什么专业术语或概念原理组织答案最恰当;思考题干和题支怎样改造可以形成变式题组等。指导学生这样去备考,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如,针对03年高考试题,可设计许多变式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参见本人撰写的《2003年高考生物新课程卷选择题解析与变式训练》和《2003年高考生物新课程卷非选择题解析与变式训练》(见《中学生物教学》03年第9、10期)。2.2.7关注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高考提出关注热点的要求是倡导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同时还要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能够从课本之外获取一些生物学信息。备考时要注意高考考查的热点不一定是普通媒体报道的热点。要指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热点领域的知识或动态。2.3优化课堂,追求课堂高效率的策略优化课堂可以提高高考备考实效。课堂优化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高考备考的成败。而且夯实“三基”,重视基础的策略和培养能力,突出能力训练的策略都必需通过优化的课堂加以实施。优化课堂要从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法学法、优化教学与复习模式、优化教学评价导向、优化训练习题等方面综合考虑。如,优化课堂目标,要明确教学与复习的内容在《生物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大纲》中的学习要求,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根据高考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备考;优化教学与复习模式,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落实课堂教学案一体化;优化训练习题,要精选近年与该部分教学内容相关的高考试题,同时适当设计一些变式题等,使平时备考的内容实现与高考的接轨。在实施上述高考备考策略时,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学习,不断学习和分析高考改革的新要求、新举措,学习生物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成果等。还要设法增强学生备考的自信心,指导学生注意高考前的心理调适,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高考的挑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