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00 KB
- 3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山东农业大学成教学院动物生物化学复习大纲一、课程目标《动物生物化学》是为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本科开设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性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1、清楚认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基础和基本特征。2、掌握动物机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生物膜的组成、结构与物质运输的方式,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认识蛋白质、核酸和生物膜在动物机体中的作用。3、清楚认识和掌握机体的中间代谢过程,包括生物催化剂-酶、主要营养物质糖、脂类、蛋白质(氨基酸)和核苷酸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利用;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的细胞调节机制等。4、掌握遗传大分子核酸的功能,即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机制;简要了解核酸的一些基本技术。5、适当了解动物机体主要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化学组成与功能。二、重点难点、复习内容及习题模拟(各章节重要性用*表示,*越多代表越重要)第1章绪论(*)重点难点1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主要内容*2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考核要求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主要内容;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产与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复习内容1.1生物化学的概念*1.2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任务1.2.1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1.2.2生物化学和动物生产与健康1.3生物化学与动物生产及动物健康的关系*习题模拟1、生物化学的定义、分类。2、生物化学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部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第2章生命的化学特征(***)重点难点1生物大分子与化学键2生物能量学
考核要求了解生命有机体的与无机界的区别,认识其基本化学特征;理解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能量学的概念;掌握生物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及其作用;了解水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复习内容2.1生命物质中的元素***元素组成及其特征2.2生物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4种非共价键2.3生物大分子**核苷酸、氨基酸、葡糖糖是构建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构件2.4生物能量学ATP、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移*2.5水*水在生命中的作用习题模拟1、生物大分子的主要非共价作用力及其在维持生物大分子结构稳定中的重要性。2、ATP在生命有机体能量传递、贮存和利用中的作用?第3章蛋白质(***)重点难点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氨基酸和肽的结构、分类)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考核要求了解蛋白质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和分类;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氨基酸的重要性质)、基本结构单位和结构层次;蛋白质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合实验)复习内容3.1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2蛋白质分类*3.3蛋白质的化学组成***3.3.1元素组成3.3.2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分类、两性性和等电点等性质)3.4蛋白质的化学结构***肽的概念、肽键的形成与性质肽链与肽单位一级结构及其测定3.5蛋白质的高级结构***高级结构---构象(二面角,非共价键)二级结构及其种类(α-螺旋,β-折叠,β和γ-转角,无规卷曲)
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四级结构和超级结构3.6多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结构的种族差异和分子进化蛋白质变性与复性蛋白质的变构作用与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3.7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习题模拟1、存在于蛋白质内的20种氨基酸在结构上共同点、分类。2、氨基酸的等电点和意义。3、肽键、肽链、氨基酸残基概念4、蛋白质的一、二、三和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区别。5、变构和变性的概念。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呈S形的生理意义。名词:超二级结构、结构域、肽单位、两面角、蛋白质构象、亚基、分子伴侣、免疫印迹第4章核酸(***)重点难点1核酸的分子组成(戊糖、碱基、核苷和核苷酸)2DNA的分子结构,特别是双螺旋结构的由来和特点3RNA的种类和分子结构考核要求掌握DNA和RNA的化学组成;理解DNA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理解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了解核酸的一些理化性质及其应用。复习内容4.1核酸的化学组成**4.2DNA分子的结构***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缩写DNA的双螺旋模型和高级结构4.3RNA分子的结构**tRNA的二、三级结构4.4DNA的一些性质**分子大小、紫外吸收、核酸的变性与复性、分子杂交习题模拟1、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分布及生物学作用。2、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3、tRNA的分子组成、结构特点与功能。4、核酸的变性和杂交。名词:磷酸二酯键分子杂交探针碱基配对核小体
第五章糖类*重点难点1单糖的结构和性质(重点是葡萄糖的结构、功能和性质)2双糖的结构和还原性3多糖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和生理功能考核要求了解糖的分类、构象以及糖类的生理功能;理解重要同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和主要性质;掌握重要单糖、双糖的结构和性质。复习内容5.1单糖**5.2低聚糖(寡糖)*5.3多糖*5.4复合糖习题模拟1、糖的主要理化性质。2、糖原的组成和结构。3、多糖的种类及功能。4、蛋白中糖和蛋白质结合的两种类型。第6章生物膜与物质运输(***)重点难点1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点2物质的跨膜运输: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和大分子的跨膜转运考核要求了解动物细胞的生物化学形态;掌握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理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和机理。重点掌握膜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复习内容6.1动物细胞形态的生物化学**6.2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包括膜脂、膜蛋白和膜糖,强调膜成分的双亲特点6.3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的流动性及影响因素,膜脂与膜蛋白的关系,膜的不对称性6.4物质的跨膜运输***小分子和离子的过膜运输(包括简单扩散、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其次介绍大分子物质的过膜转运(包括内吞、外排和分泌蛋白的过膜转运)习题模拟1、构成生物膜的化学成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流动镶嵌学说的要点。3、生物膜物质转运的方式。
4、Na+/K+泵及其生理功能。第二部分动物机体的中间代谢第7章生物催化剂——酶(***)重点难点1酶的组成和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2酶促反应动力学: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3酶活性的调节方式与机制考核要求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酶的命名、分类、活性测定及在生产中的作用。掌握酶的特点、酶的化学本质和分子结构,酶的作用机理以及酶反应的动力学因素,酶活性的调控机理。复习内容7.1酶的一般概念***酶的概念、命名、分类、酶活性和比活力的概念;重点介绍酶的特点7.2酶的化学组成**酶的化学本质(单体酶、寡聚酶与多酶复合体等);结合酶及其辅因子的作用;维生素与辅酶7.3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集团,酶原的激活等概念7.4酶的作用机理***反应活化能,过渡态与中间产物学说(锁钥学说、诱导切合学说等),酶催化机理简介7.5酶反应的动力学***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以及激活剂和抑制剂,重点是米氏动力学、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7.6酶活性调节**反馈控制、同工酶,重点介绍变构调节和酶的共价修饰调节7.7酶的分类与命名*7.8酶的实际应用***习题模拟名词:酶原、多酶复合体、同工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变构酶、酶的共价化学修饰1、酶的概念及其特点。2、酶活性及其测定方法。3、酶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机理。4、米氏方程式和米氏常数、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特性。5、酶活性的调节方式。6、举例说明酶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第8章糖代谢(**)重点难点
1糖的分解代谢(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过程和生理意义2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用的主要过程和生理意义3各糖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与调节考核要求了解糖代谢的概况,血糖的意义。掌握糖代谢中的基本概念、糖的分解代谢和糖原异生的过程及糖原合成途径的基本过程。掌握糖在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其相互联系与调节,理解其生理意义。了解主要单糖和双糖的代谢。复习内容8.1概述**代谢的概念(包括中间代谢、代谢途径),简要介绍糖代谢的概况及血糖及其调节8.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主要结合酶活性的调节介绍酶活性的放大机制---肾上腺素对肌糖原分解的调节8.3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及意义**三羧酸(TCA)循环及生理意义***8.4葡萄糖异生作用**8.5磷酸戊糖途径*8.6一些重要双糖与单糖的代谢8.7糖代谢各途径的联系与调节习题模拟名词:糖原、糖酵解、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羧酸循环、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1、糖的生理功能。2、糖原合成及分解的过程。糖原分解代谢的两种机制。3、葡萄糖有氧分解的生理意义。4、糖异生作用及其生理意义。第9章生物氧化(*)重点难点1.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和方式2.生物氧化中水和CO2的生成方式3.呼吸链的组成与呼吸链传递体排列4.ATP的生成和机理考核要求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呼吸链和能量代谢。掌握通过电子呼吸链生成水的基本过程以及ATP的产生、贮存和利用的机理;了解其他氧化体系的意义。复习内容9.1氧化还原酶类*非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加氧酶与SOD)9.2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9.3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呼吸链、呼吸链的组成、类型及传递电子的方式9.4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高能键、高能磷酸键的概念;ATP的生成,重点介绍氧化磷酸化作用(ATP的生成数目与部位);胞液中NADH的氧化(两种穿梭机制);一般了解化学渗透学说习题模拟1、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区别。2、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3、化学渗透学说的要点。4、ATP生成的两种方式。名词:铁硫中心、辅酶、呼吸链、氧化磷酸化、P/O比值第10章脂代谢(*)重点难点1脂类的分类及生理功能2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动员、β-氧化、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甘油代谢)3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4类脂的代谢(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5脂类在体内运转的概况考核要求了解脂类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和在体内转运的大致方式。掌握脂肪分解和合成的基本途径与调节机理;掌握类脂代谢(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及功能。复习内容10.1脂类及其生理功能*10.2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动员,甘油的分解,Knoop实验以及β-氧化的提出,奇数脂酸、偶数脂酸、不饱和脂酸的氧化,酮体的生成、利用及其生理意义。10.3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酸合成方式与酶系,脂肪酸合成途径与β-氧化的比较,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酸,甘油三酯的合成方式10.4脂肪代谢的调控10.5类脂的代谢*类脂的概念和分类,磷脂的分解与合成,胆固醇的合成及其在体内的转变10.6脂类在体内运转的概况脂蛋白分类、结构及其功能习题模拟1、脂肪的动员,动物体内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2、酮体的产生和利用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3、脂肪酸分解和合成途径的主要区别。
4、血浆脂蛋白的种类、来源、化学组成特点及主要生理功能。5、磷脂的分类和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名词:β-氧化,脂肪的动员,血脂,血浆脂蛋白,必需脂肪酸第11章含氮小分子的代谢(*)重点难点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脱氨基作用和脱羧作用)2氨的代谢(来源、转运和去向)3氨基酸的合成代谢(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4个别氨基酸的代谢(含硫和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5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考核要求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氮平衡的意义和在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去路。掌握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途径及其代谢终产物的生成。对个别氨基酸代谢有一般的了解。掌握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认识含氮小分子之间的联系。复习内容11.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营养作用,氮平衡,生理价值和互补作用11.2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氨基酸在体内的来源和去路,脱氨和脱羧,重点为脱氨作用12.3氨的代谢*重点为尿素循环,其次为谷氨酰胺代谢等12.4α-酮酸的代谢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氨基化,生糖、生酮与氧化分解11.5个别氨基酸代谢主要介绍芳香族氨基酸、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与转变,一碳基团和肌酸的合成11.6核苷酸代谢包括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合成和分解习题模拟1、动物体内脱氨基作用的几种主要形式及其意义。2、动物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3、尿素循环的四个步骤。4、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核苷酸合成的“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途径。名词:必需氨基酸,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第12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重点难点1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2物质代谢的调节,包括细胞、激素和整体水平的调节。
考核要求了解代谢的基本特点和目的。掌握糖、脂、蛋白质及核苷酸等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代谢调节的方式和原理;重点掌握细胞信号传递的方式、受体类型和若干过膜信号传递系统的特点及机理复习内容12.1物质代谢的基本目的*12.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和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之间的关系(交汇点、相互转变和相互影响)12.3动物代谢调节的一般原理实质、基本方式和分类12.4代谢调节信号的细胞传导机制*激素的作用与受体,受体的分类、一般结构及功能,受体作用的调节,信号传导系统习题模拟1、物质代谢的特点。2、糖、脂和氨基酸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3、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几种类型。第三部分遗传信息分子----核酸的功能第13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重点难点1DNA的生物合成的一般特点与复制过程2复制的酶类和各自的功能3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4基因突变及DNA的损伤与修复考核要求通过DNA的合成,掌握参与复制的酶系和蛋白因子(真核和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复制过程及生物学意义,了解与复制相关的DNA的损伤和修复现象,以及一种特殊的DNA合成形式----反转录;了解端粒酶的性质与作用复习内容13.1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和蛋白因子13.2DNA的复制过程***实验依据和半保留复制的意义,复制的半保留性,复制的起始、延长和终止。13.3其他类型的复制方式13.4反转录合成DNA**13.5DNA的损伤和修复**概念及意义,损伤的原因和修复的机理习题模拟1、DNA复制的基本特点。2、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所需的物质及其作用。
3、DNA的复制的主要阶段,复制的半保留性、子链合成的半不连续性。4、DNA复制可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后代的机制。5、逆转录的基本反应过程。名词:半保留复制、拓扑异构酶、端粒、反转录第14章RNA的转录(***)重点难点1RNA聚合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启动子的结构特征3RNA的转录过程4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重点是真核m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考核要求掌握原核RNA聚合酶的结构、功能及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了解转录的特点、过程及生物学意义,掌握转录后的加工成熟,并比较真核和原核生物的异同点复习内容14.1转录的特点***14.2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转录与复制的比较,RNA聚合酶,转录的不对称性和转录过程,原核生物RNA转录后的加工14.3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真核生物RNA转录后的加工14.4催化活性RNA---核酶及其功能***核酶的由来,概念和意义习题模拟1、转录与复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原核细胞转录的基本过程。3、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种类和特性。4、真核生物转录基本过程。5、核酶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第15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重点难点1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中三种成分RNA的结构及其作用2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般过程,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异同3肽链合成后的加工和运输方式考核要求掌握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了解其他酶与蛋白因子的相互作用、翻译的过程,特别是翻译的起始阶段及生物学意义,掌握蛋白质合成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肽链合成后的定向输送与加工,信号肽以及信号肽的识别和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复习内容
15.1蛋白质翻译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信使RNA与遗传密码,tRNA的结构与氨基酸的活化,核糖体RNA与核糖核蛋白体15.2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氨基酸的活化、翻译的起始、延长和终止。15.3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特点*15.4多肽链翻译后的加工15.5蛋白质的转位分泌蛋白的靶向运输----信号肽学说习题模拟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有何异同。2、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的主要方式。3、比较复制、转录与翻译。第16章基因表达的调节(*)重点难点1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和结构2原核生物乳糖操纵子和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及其调节机制3真核生物基因的特点,基因调控的特点4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结构特点考核要求掌握基因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原理;了解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特点及分子基础。复习内容16.1基因与基因组*基因,基因组,基因组学等的概念16.2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操纵子学说,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16.3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特点,调控序列,调控蛋白及其特征性基序习题模拟1、乳糖操纵子的调节机制。2、真核基因组结构有何特点,基因表达不同水平的调节特点。第17章核酸技术(*)重点难点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2基因操作主要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考核要求
理解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了解DNA重组技术所用的工具酶及载体和宿主系统;掌握核酸分子杂交、PCR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基因操作的其他技术复习内容17.1DNA重组技术*DNA克隆,工具酶,DNA重组技术基本技术路线17.2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印迹技术,PCR和DNA序列分析17.3核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核酸技术在动物生产和动物医学上的应用习题模拟1、DNA克隆的基本过程。2、目前获得目的基因的主要途径或来源。3、印迹技术的定义、类别及应用。4、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第四部分动物组织机能的生物化学第18章水、无机盐代谢与酸碱平衡(*)重点难点1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2体液的概念、组成和交流3体液的酸碱平衡及调节考核要求理解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分布和组成特点;了解体液中钙、磷等微量元素的重要调节作用;掌握体液的缓冲体系及肺和肾对体液的酸碱平衡作用。掌握体液的酸碱平衡及调节复习内容18.1体液18.2水的代谢*18.3钠、钾和氯的代谢18.4体液的酸碱平衡*18.5钙和无机磷代谢18.6镁和铁的代谢18.7畜禽体内的微量元素习题模拟1、水的生理作用。2、体液的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和机理。第19章血液化学(*)重点难点1血液化学成分及各自的功能2血浆蛋白质、免疫球蛋白、红细胞的代谢
考核要求了解血液的化学组成;了解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功能;掌握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功能。了解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胆红素的生成过程。复习内容19.1血液化学成分*19.2血浆蛋白质*重点是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血浆蛋白质的代谢及同疾病的关系。19.3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19.4红细胞及其代谢*红细胞的化学组成和代谢。血红蛋白的性质和功能及分解代谢。习题模拟1、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胆色素的分解代谢过程。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第20章一些组织和器官的代谢(*)重点难点1肝脏生化(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和排泄功能)2肌肉生化(肌肉的化学结构与收缩的生化机制)3神经组织生化(大脑的一般代谢及中枢神经组织的代谢特点)4结缔组织的结构组成与功能考核要求掌握肝脏在物质代谢、胆色素代谢中的作用;了解肌肉收缩的机制;了解神经组织的化学组成和代谢特点,结缔组织的组成等。了解神经递质的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复习内容20.1肝脏生化*肝脏的结构特点、化学组成,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生物转化作用及排泄功能。20.2肌肉生化20.3神经组织生化20.4结缔组织生化习题模拟1、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2、肝脏特有的几条代谢途径。三、考核方式及要求本门课程的考核采取闭卷或开卷形式,重视考试命题的重要性和高质量,提倡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和考试方式。四、参考教材邹思湘主编“动物生物化学”第4版,2005,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习题要点说明:该习题集根据成教学院要求进行筛选,用于动物生物化学考试复习,所含试题基本囊括考试重点,但出题形式略有变化。(一)核酸的化学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2、DNA的一级结构3、DNA的二级结构4、核酸的变性5、增色效应6、Tm值二、填空题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中,并与结合形成染色体;原核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2、在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一个形状为的双链DNA;在染色体外存在的、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是。3、DNA的中文全称是,RNA的中文全称是;DNA中的戊糖是,RNA中的戊糖是。4、细胞质中的RNA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及,其中文全称分别是、及。5、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其由、和3种分子组成。6、构成RNA和DNA的核酸不完全相同,RNA含有,DNA中相应的核苷酸是。7、DNA中相邻的两个核苷酸通过键相连,此键是由一个核苷酸分子的与相邻的核苷酸分子的相连形成。8、GATCAA这段序列的互补序列为。9、1953年,和提出了DNA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三、单项选择题1.在天然存在的核苷中,糖苷键都呈构型。A.α-B.β-C.γ-D.δ-2.Watson-Crick提出的DNA右手双螺旋结构属于哪一型:A.AB.BC.CD.Z3.tRNA3′端的序列为:A.-ACCB.-CACC.-ACAD.-CCA4.下列关于R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的结构象DNA一样简单、有规则B.绝大多数RNA是单链分子,少数病毒RNA是双链C.RNA的结构象蛋白质那样复杂而独特D.各种RNA分子均存在局部双链区5.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A.胞核DNAB.线粒体DNAC.tRNAD.mRNA6. 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下述改变:A.对260nm紫外吸收减少B.溶液粘度下降C.磷酸二酯键断裂D.形成游离核苷酸7.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高可导致双链DNA的Tm较高:A.A+GB.C+TC.A+TD.G+C8.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结构中,m7G与多核苷酸链通过三个磷酸基相连,连接位点是:A.2′,5′B.3′,5′C.5′,5′D.3′,3′四、问答题1.简述DNA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2.简述tRNA的二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是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2、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3、DNA的二级结构是指构成DNA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链间氢键卷曲而成的构象,其结构形式是右手双螺旋结构。4、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DNA分子中的碱基堆积力和氢键被破坏,空间结构受到影响,并引起DNA分子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核酸的变性。5、DNA变性时,双链发生解离,共轭双键更充分暴露,在260nm处对紫外光的吸收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可用于判断天然DNA是否发生变性。6、通常把核酸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解链温度(Tm),又称熔点、融点或熔融温度。二、填空题1、细胞核,组蛋白,类核区2、环形,质粒3、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β-D-脱氧核糖,β-D-核糖4、rRNA、tRNA、mRNA,核糖体RNA、转运RNA、信使RNA5、核苷酸,碱基,戊糖,磷酸6、尿嘧啶(U,UMP),脱氧胸腺嘧啶(T,dTMP)7、3′,5′-磷酸二酯,3′-羟基,5′-磷酸8、TTGATC9、沃森,克里克三、选择题1.B2.B3.D4.A5.C6.B7.B8.D9.C四、简答题1.DNA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双螺旋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构成,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链的走向为3′→5′;两条链绕同一中心轴一圈一圈上升,呈右手双螺旋。(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的骨架位于螺旋外侧,而碱基位于螺旋内侧。(3)两条链间A与T或C与G配对形成碱基对平面,碱基对平面与螺旋的虚拟中心轴垂直。(4)双螺旋每旋转一圈上升的垂直高度为3.4nm(即34Å),需要10个碱基对,螺旋直径是2.0nm。(5)双螺旋表面有两条深浅不同的凹沟,分别称为大沟和小沟。2.已知的tRNA都呈现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基本特征如下:(1)氨基酸臂,由7bp组成,3′末端有-CCA-OH结构,与氨基酸在此缩合成氨基酰-tRNA,起到转运氨基酸的作用;(2)二氢尿嘧啶环(DHU、I环或D环),由8~12个核苷酸组成,以含有5,6-二氢尿嘧啶为特征;(3)反密码环,其环中部的三个碱基可与mRNA的三联体密码子互补配对,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可把正确的氨基酸引入合成位点;(4)额外环,也叫可变环,通常由3~21个核苷酸组成;(5)TψC环,由7个核苷酸组成环,和tRNA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等电点2、蛋白质一级结构3、蛋白质二级结构4、α-螺旋5、蛋白质三级结构6、蛋白质四级结构7、蛋白质超二级结构8、蛋白质结构域9、肽单位10、二面角二、填空题1、元素分析表明,所有蛋白质都含四种主要元素,各种蛋白质的含量比较恒定,平均值约为,因此可通过测定的含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这种方法称,是蛋白质定量的经典方法之一。2、蛋白质的基本构件分子是20种常见的,除
是α-亚氨基酸外,其余均为。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带有芳香性的有、和,它们在波长有明显的光吸收,利用此性质可以方便、快速地测定这三种氨基酸的含量。4、根据侧链R基团的极性以及带电荷性质,可以将20种常见蛋白质氨基酸分成、、、四类。5、常见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并能溶解于稀酸或稀碱中,但一般不能溶解于,故通常用把氨基酸从其溶液中沉淀析出。6、当溶液的pH>pI时,蛋白质带电荷,在直流电场中,向极移动;当溶液的pH=pI时,其溶解度,利用这一特性可以从各种氨基酸的混合物溶液中分离制备某种氨基酸。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A.天冬氨酸B.谷氨酸C.蛋氨酸D.丙氨酸2.蛋白质吸收紫外线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碱性氨基酸的含量B.肽链中的肽键C.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D.含硫氨基酸的含量3.蛋白质多肽链的局部主链形成的α-螺旋主要靠哪种化学键来维持:A.疏水键B.配位键C.氢键D.二硫键4.下列哪种蛋白质结构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超二级结构D.三级结构5.某混合溶液中的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别是4.8、5.4、6.6、7.5,在下列哪种缓冲液中电泳才可以使上述所有蛋白质泳向阳极:A.8.0B.7.0C.6.0D.4.06.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主要取决于:A.氨基酸残基的序列B.α-螺旋的数量C.肽链中的肽键D.肽链中的二硫键位置7.下列关于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都有四级结构B.蛋白质四级结构的稳定性由共价键维系C.蛋白质只有具备四级结构才具有生物学活性D.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各亚基间靠非共价键聚合8.对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进行分析:A.只有一个游离的α-羧基和一个游离的α-氨基。B.只有游离的α-羧基,没有游离的α-氨基。C.只有游离的α-氨基,没有游离的α-羧基。D.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离的α-羧基和α-氨基。9.蛋白质多肽链具有的方向性是:A.从3′端到5′端B.从5′端到3′端C.从C端到N端D.从N端到C端10.煤气中毒的原因是:A.肌红蛋白与CO2结合导致机体缺氧B.肌红蛋白与CO结合导致机体缺氧C.血红蛋白与CO结合导致机体缺氧D.血红蛋白与CO2结合导致机体缺氧点(pI)是5.97。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所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2.解释血红蛋白的“S形”氧合曲线及其意义。3.试论蛋白质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在某pH的溶液中,若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两性离子,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就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2、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从N末端到C末端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3、蛋白质多肽链局部主链原子依靠氢键而形成的有规则的局部空间构象,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四种构象单元。4、多肽链主链围绕同一中心轴螺旋式上升,形成螺旋结构。特征如下:3.6个氨基酸残基旋转一圈,上升的垂直距离0.54nm;相邻的螺旋之间形成链内氢键;R基侧链位于α-螺旋的外侧。5、指单条肽链蛋白质的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情况,既包括主链原子、也包括侧链原子,三级结构是蛋白质发挥功能所必需的。6、指含两条或多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间通过非共价键彼此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特定的三维结构。7、蛋白质超二级结构是指在二级结构基础上,某些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常常在三维折叠中相互靠近,彼此作用,在局部区域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结构聚合体。8、指对于较大的球状蛋白分子,它的一条长的多肽链往往在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形成若干个空间上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近似球状的紧密实体。9、组成肽键的C、O、N、H四个原子与两个相邻的Cα原子倾向于共平面,形成所谓多肽链主链的酰胺平面,也称肽平面。因肽平面是多肽链主链的重复单位,故肽平面又被称为肽单位。10、多肽链主链上的Cα原子位于相邻两个肽平面的连接处,Cα-N和Cα-C均为单键,可自由旋转。其中一个肽平面可以围绕Cα-C单键旋转,其旋转角度称Ψ(Psi);另一个肽平面可以围绕Cα-N单键旋转,其旋转角度称Φ(Phi)。由于Φ和Ψ这两个转角决定了相邻两个肽平面在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因此,习惯上将这两个转角称为二面角。二、填空题1、碳、氢、氧、氮,氮,16%,氮,凯氏定氮法2、氨基酸,脯氨酸,L-α-氨基酸3、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280nm4、非极性氨基酸,不带电荷极性氨基酸,带正电荷极性氨基酸,带负电荷极性氨基酸5、有机溶剂,乙醇6、负,阳,最小三、单项选择题1.C2.C3.C4.D5.A6.A7.D8.D9.D10.C四、问答题1.①论述蛋白质的催化、代谢调节、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运动、防御与进攻、营养与贮存、保护与支持等生物学功能。②综上所述,蛋白质几乎参与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在错综复杂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生命活动所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2.血红蛋白分子构象中,四个亚基之间是通过8个盐键相连接、结合紧密;当第一个亚基与氧结合时,需要破坏其间的盐键;当第一个亚基与O2结合以后,该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并进一步促使邻近的亚基构象改变,结果导致其他亚基与O2结合能力大大增强。当第四个亚基与O2结合后,整个分子的构象由紧密型变成了松弛型,这是一种正协同作用。所以,血红蛋白氧合曲线肌呈“S形”。血红蛋白的S型氧结合曲线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在肺部因氧分压高,去氧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接近饱和;在肌肉中氧分压低,氧合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相比能释放更多的氧,以满足肌肉运动和代谢对氧的需求。3.蛋白质结构决定其功能,蛋白质功能是其结构的体现,二者存在紧密的关系。(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①通过对细胞色素c与胰岛素等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比较分析,发现同功能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同,且亲缘关系愈远,差异愈大。但是,同功能蛋白质有一些守恒残基,这是具有相同生物学功能的基础。②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细微变化,也可引起蛋白质功能的明显改变,甚至引起疾病,如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③某些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局部断裂会引起这些蛋白质功能的改变,比如各种无活性的蛋白质前体切除部分肽段能够变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①通过对核糖核酸酶的变性与复性实验分析,发现蛋白质空间发生变化会导致蛋白质功能的丧失。②通过对血红蛋白的氧合曲线分析,发现某些小分子能够影响某些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功能。(三)酶一、名词解释1、结合酶2、单体酶3、多酶复合体4、酶的活性中心5、酶的必需基团6、邻近效应7、酸碱催化8、酶活力单位9、比活力10、不可逆抑制作用11、可逆抑制作用二、填空题1、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六类 、 、 、 、 和 。 2、酶对底物和反应类型的选择性,称为酶的;可分为、和三种类型。3、全酶中酶蛋白的作用是决定酶的 ,而辅助因子的作用是 。 4、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酶的活性中心包括 和 两个功能部位,其中前者负责,决定酶的专一性;后者的作用是 ,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6、与酶催化的高效率有关的因素有 、 、 、 和 等。7、国际上通用的酶活力单位有两种,分别为和 。8、温度对酶活力影响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 ,另一方面 。9、pH值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 和 。10、动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一般为,植物的最适温度一般为。11、核酶的催化特点有 、 、 和 。12、机体内,常见的酶活性的调节方式有 、 和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平衡点B.催化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C.催化反应过程中,酶能够和底物结合形成中间复合物D.酶是由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在体外不具有活性2.蛋白酶是一种:A.水解酶B.合成酶C.裂解酶D.酶的蛋白质部分3.下列叙述哪一种是正确的:*@2?=`3 A.所有的辅酶都包含维生素组分B.所有的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D9^:-o}k C.所有的B族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SOXup D.只有B族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w#q 4.酶的活性中心是指:I0C{t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E0,Q}}? 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D.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IU^{}=8X5.酶的非竟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点是:A.Km值增大,Vamx不变B.Km值与Vamx值均增大C.Km值不变,Vamx减小D.Km值与Vamx均减小6.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9)pLJ:sA.不可逆抑制作用 B.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t1s5D.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3vxMfw
7.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剂可以使:vrgcvn%YH A.Vmax减小,Km减小 B.Vmax增加,Km增加 :LsHm~Cg C.Vmax不变,Km增加 D.Vmax不变,Km减小 trl 8.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位点通常在酶的哪一种氨基酸残基上:A.天冬氨酸 B.脯氨酸 C.赖氨酸:PD.丝氨酸 9.下列关于Km的叙述,错误的是:A.Km值愈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大 B.Km值大小与酶所催化的底物种类有关C.Km值大小与酶的浓度有关 D.对于同一底物,不同的酶有不同的Km值四、问答题1.什么是酶?酶促反应有何特点?2.怎样证明酶是蛋白质?#)%S%6J 3.简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4.何谓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二者有何异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酶分子中除蛋白质部分外,还含有对热稳定的非蛋白质的有机小分子或金属离子,这类酶统称为结合酶,也称为全酶。2、只有一条多肽链,分子质量一般为13,000~35,000,如核糖核酸酶、胰蛋白酶、羧肽酶等。3、由几个功能相关的酶彼此嵌合而形成的复合体,分子质量一般在几百万以上,其作用是保证反应速度和反应方向。4、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有关的部位,活性中心也称活性部位。5、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必需基团包括酶活性中心的有关氨基酸残基和维持酶分子空间构象所必需的氨基酸残基,多数必需基团位于酶的活性中心,少数位于活性中心以外。6、邻近效应是指由于酶与底物的亲和能力较高,所以当酶存在时,底物可集中到酶分子表面,从而提高了底物分子的局部浓度、反应基团互相靠近,使得结合在酶分子表面的底物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反应,从而提高了反应速度。7、化学反应中,通过瞬时反应向反应物提供质子或从反应物接受质子以稳定过渡态,加速反应进行的机制,叫酸碱催化。8、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需的酶量。酶活性的大小可用酶活力单位来表示。9、酶的比活力也称为比活性,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10、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解除抑制,这类抑制剂称为不可逆抑制剂,这种抑制作用称为不可逆抑制作用。11、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结合,用超滤、透析等物理方法能够解除抑制,这类抑制剂称为可逆抑制剂,这种抑制作用称为可逆抑制作用。二、填空题1、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2、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3、专一性和高效率,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4、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5、结合部位,催化部位,与底物结合,催化反应发生zs 6、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张力”和“变形”,活性中心低介电区域,共价催化,酸碱催化7、国际单位,Kat单位8、温度升高可使反应速度加快,温度太高会使酶蛋白变性而失活9、影响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影响酶分子的解离状态,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10、35℃~40℃,50℃~60℃11、底物种类少,催化反应类型简单,催化效率低,具有多种活性12、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反馈抑制调节三、单项选择题1.D2.A3.C4.D5.C6.B7.C8.D9.C四、问答题_+~c*E1.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多数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核酸(RNA或DNA)分子。特点:(1)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3)催化条件温和;(4)具有不稳定性,许多物理或化学因素都会引起酶活性的降低或丧失;(5)酶的催化活性和酶含量受多种因素的调控。2.(1)酶能被酸、碱及蛋白酶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2)酶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颜色反应,如双缩脲反应;(3)一切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同样可以使酶变性失活;(4)酶同样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大分子性质,如不能通过半透膜、可以电泳等;(5)酶同其他蛋白质一样是两性电解质,并有一定的等电点。i5zyUHixR 3.(1)酶浓度:在一定条件下,随着酶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度成正比增加。(2)底物浓度:在底物浓度很低时,两者呈正比关系,表现为一级反应;当底物浓度较高时,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反应速度缓慢升高,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极限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表现为零级反应。(3)温度:在低温范围,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当温度达到某一特定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在高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反而降低。(4)pH值:在低于最适pH的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反应速度增大;在高于最适pH的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反应速度降低。(5)抑制剂:抑制剂可使酶活力降低或完全丧失,可以将抑制作用分为不可逆抑制和可逆抑制两类。(6)激活剂:能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提高。4.竞争性抑制剂是指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极为相似,可和底物竞争与酶的结合,当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就妨碍了底物与酶的结合,减少了酶的作用机会,因而降低了酶的活性。非竞争性抑制剂是指抑制剂和底物可同时结合在酶的不同部位上,即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不妨碍酶再与底物结合,但形成的ESI三元复合物不能释放产物,使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二者的区别:(1)竞争性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类似(但也有不类似的);增加底物浓度可解除抑制;动力学结果是使Km升高;Vmax不变。(2)非竞争性抑制的结构与底物无关;增加底物浓度不能解除抑制;动力学结果是使Vmax减小;Km值不变。(四)糖代谢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作用2、血糖3、糖酵解途径4、糖的有氧氧化5、磷酸戊糖途径二、填空题1、糖酵解途径的反应全部在细胞的中进行,该途径也被称为途径。2、糖酵解的终产物是,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分解可净生成分子ATP。3、可以把糖酵解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和。4、1937年,德国科学家发现了三羧酸循环过程,这个循环反应又称为。5、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是,它的活性受、和等抑制。6、一次三羧酸循环可有次脱氢过程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7、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2个阶段,分别称为不可逆的和可逆的。8、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贮存形式,在体内,可以存在于和。9、糖原合成过程在中进行,需要和供能。10、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和。三、单项选择题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丙酮酸B.乙醇C.乳酸D.CO22.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以下哪个是错误的:A.是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的最终途径B.受ATP/ADP值的调节C.NADH可抑制柠檬酸合酶D.途径产生的NADH氧化需要线粒体穿梭系统3.糖原合酶催化的反应是:A.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B.葡萄糖-1-磷酸→UDP-GC.UDP-G+糖原n→糖原(n+1)+UDPD.糖原n→糖原(n-1)+G-1-P4.在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磷酸解的化学键是:A.α-1,6-糖苷键B.β-1,6-糖苷键C.α-1,4-糖苷键D.β-1,4-糖苷键5.糖原合酶催化生成的化学键是:A.α-1,6-糖苷键B.β-1,6-糖苷键C.α-1,4-糖苷键D.β-1,4-糖苷键6.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是因为肌肉中缺乏:A.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B.缺乏磷酸化酶C.缺乏脱支酶D.缺乏已糖激酶7.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A.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C.甲状腺素D.胰岛素8.动物糖异生的主要反应部位是A.肝脏B.骨骼肌C.心脏D.肾脏四、问答题1.糖类物质的生理功能有哪些?2.何谓三羧酸循环?它有何生理意义?3.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4.为什么说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请说说肌糖原是如何转变为血糖的?5.请指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为什么说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重要器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是指以非糖有机物作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过程,这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单糖合成途径。非糖物质包括乳酸、甘油、丙酸以及生糖氨基酸(如丙氨酸)等,进行糖异生的主要部位是动物肝脏。2、血液中所含的糖,除微量的半乳糖、果糖及其磷酸酯外,几乎全部是葡萄糖及少量葡萄糖磷酸酯。一般来说,血糖主要指血液中的葡萄糖。3、糖酵解是指在胞液中、无氧条件下(红细胞中有氧、无氧均可)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并产生ATP的过程,又称糖的无氧分解或EMP途径。4、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5、在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中,以葡萄糖-6-磷酸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CO2、无机磷酸和NADPH,因为磷酸戊糖是该途径的中间代谢物,所以称为磷酸戊糖途径,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6、肌肉细胞内的乳酸扩散到血液并随着血流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通过葡萄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又回到血液供应肌肉和脑对葡萄糖的需要,该过程称为乳酸循环或Cori循环。二、填空题1、胞液,EMP2、乳酸,23、葡萄糖的磷酸化,六碳糖的裂解,丙酮酸的生成,乳酸的生成4、柠檬酸循环5、柠檬酸合成酶,ATP,NADH,琥珀酰CoA6、4,1
7、氧化阶段,非氧化阶段,8、糖原,肝脏,肌肉9、胞质,ATP,UTP10、乳酸,甘油,氨基酸三、单项选择题1.C2.D3.C4.C5.C6.A7.D8.A四、问答题1.(1)糖是动物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2)糖是合成生物体内重要代谢物质的碳架和前体;(3)糖是动物体内的重要结构物质,如糖蛋白和糖脂是组成生物膜的成分;(4)糖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功能物质,如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在线粒体中,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而将乙酰CoA彻底氧化生成H2O和CO2,并释放能量。这个循环反应称为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生理学意义:(1)糖的有氧分解是产生动物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3)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他有机物质代谢的联系枢纽。3.(1)中间产物核糖-5-磷酸是动物体内合成多种物质的重要原料;(2)产生的NADPH(还原力)参与多种代谢反应;(3)磷酸戊糖途径与糖的有氧分解及糖的无氧分解相互联系;(4)通过转酮基和转醛基反应,使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庚糖互相转化。4.(1)肌肉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2)肌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6-磷酸后,经糖酵解途径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循环到肝脏,以乳酸为原料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并释放入血补充血糖。5.(1)血糖的来源有糖异生,食物糖的吸收和肝糖原分解;(2)血糖的去路有氧化分解,合成肌糖原、肝糖原、脂肪、非必需氨基酸及其他(如核糖等)物质;(3)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①调节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②饥饿时,通过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五) 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2、呼吸链3、底物水平磷酸化4、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在真核生物中,生物氧化在进行;在原核生物中,生物氧化在进行。2、体内重要的两条呼吸链分别是和。3、呼吸链中有两种成分未参与形成复合体,其一是非蛋白质组分,其二是不与线粒体内膜紧密结合的蛋白质。4、ATP的生成方式有两种,分别称为和,并且后者是主要的。5、氧化还原电位越负,力越强,氧化还原电位越正,力越强。6、P/O比值是指。7、ATP合酶由和二部分组成。三、单项选择题:1.肌肉中的主要贮能物质是:A.ATPB.ADPC.磷酸肌酸D.丙酮酸2.细胞色素aa3除含有铁以外,还含有:A.锌B.锰C.铜D.镁3.细胞色素传递电子的顺序是:A.c→c1→b→aa3B.c1→b→c→aa3C.b→c→c1→aa3D.b→c1→c→aa34.呼吸链存在于:A.过氧化物酶体B.线粒体外膜C.线粒体内膜D.微粒体5.呼吸链中不具备质子泵功能的是:A.复合体ⅠB.复合体ⅡC.复合体ⅢD.复合体Ⅳ6.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产生几分子ATP:A.3B.8C.12.5D.14
7.能加快氧化磷酸化的物质是:A.ATPB.ADPC.GTPD.UTP四、问答题1.生物氧化与体外物质氧化有何异同?2.氰化物为什么能引起细胞窒息死亡?其解救机理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广义上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一切代谢物的氧化分解;狭义上是指营养物质(如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消耗氧气、生成CO2和H2O、同时产生能量的过程。2、呼吸链是指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的一个由多种脱氢酶以及氢和电子传递体组成的氧化还原系统。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底物脱下的氢(可以表示为H++e)通过一系列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的顺次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并释放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氧,所以称之为呼吸链。3、底物在脱氢、脱水或原子重排等反应过程中形成高能键,高能键断裂释放的能量可促使ATP生成,这种生成ATP的方式被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4、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逐步传递,最后交给激活的氧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并促使ATP生成;此过程中的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偶联进行,这种生成ATP的方式被称为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线粒体内膜,质膜2、NADH呼吸链,FADH2呼吸链3、CoQ,细胞色素c4、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5、还原,氧化6、底物在进行生物氧化时,每消耗1mo1氧原子生成ATP的摩尔数。7、F0,F1三、单项选择题1.C2.C3.D4.C5.B6.C7.B四、问答题1.相同点: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以及释放的总能量是相同的。不同点: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常温、常压、近中性pH及有水的环境)中、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能量逐步释放、且部分能量以ATP形式储存;有机酸脱羧产生CO2;底物脱下的氢经吸链传递生成H2O。体外氧化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剧烈的反应;能量爆发式释放、且释放的能量以光和热形式散发于环境中;CO2和H2O是由物质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2.因为氰化物中的CN-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有很强的亲和力(与Fe3+以配位键结合),即使氰化物浓度很低也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其失去传递电子给氧的功能,结果呼吸链中断,细胞因窒息而死亡。(六)脂类代谢一、名词解释1、脂类2、必需脂肪酸3、脂肪动员4、血脂二、填空题1、 是动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1分子 与3分子 酯化而成的。2、必需脂肪酸是动物合成_________、 和__________的必需成分。3、脂肪动员是将脂肪细胞中的脂肪水解成________和_______释放入血,运输到其它组织器官氧化利用。4、脂肪酸除了有β-氧化方式外,还可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________对于清除海面石油污染很重要。5、机体合成脂肪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__和________,主要原料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6、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_和_______。7、常用的两种血浆脂蛋白分类方法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8、血浆脂蛋白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前两者位于表面,后两者位于其内部。9、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胆固醇生物合成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进行,关键酶是_____________。11、_________是机体胆固醇的“清扫机”,其血浆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反相关。三、单项选择题1.β-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A.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 B.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D.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2.线粒体基质中脂酰CoA脱氢酶的辅酶是:A.FADB.NADP+C.NAD+D.GSSG3.脂肪酸合成需要的NADPH+H+主要来源于:A.TCA B.EMP C.磷酸戊糖途径 D.以上都不是4.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A.食入脂肪过多B.食入过量糖类食品C.肝内脂肪合成过多D.肝内脂肪分解障碍5.关于脂肪酸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胞液中进行B.基本原料是乙酰CoA和NADPH+H+C.关键酶是乙酰CoA羧化酶D.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碳链延长需乙酰CoA直接提供乙酰基6.动物体内,催化脂肪酸脱饱和的酶存在于:A.线粒体B.内质网C.胞液D.微粒体 7.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A.葡萄糖B.酮体C.胆固醇D.草酰乙酸8.与载脂蛋白相连的血浆脂质不包括:A.磷脂B.胆固醇C.甘油三酯D.游离脂肪酸9.胆固醇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高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四、简答题1.简述脂类的生理功能。2.为什么人摄入过多的糖容易长胖?3.什么是血脂,简述血脂的主要来源。4.简述载脂蛋白的生理功能。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脂类是动物体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共同特点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动物体内分布广泛,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脂类可以分为脂肪及类脂两大类。2、动物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必须从食物或饲料中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3、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其它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叫脂肪动员。4、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它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指标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二、填空题
1、脂肪,甘油,脂肪酸2、磷脂,胆固醇,血浆脂蛋白3、游离脂肪酸,甘油4、α-氧化,ω-氧化,ω-氧化5、脂肪组织,肝脏,α-磷酸甘油,脂酰CoA6、乙酰CoA7、电泳法,超速离心法8、磷脂,载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9、乙酰CoA,NADPH10、胞液及内质网,HMGCoA还原酶11、HDL三、单项选择题1.B2.A3.C4.D5.D6.B7.B8.D9.D四、问答题1.(1)脂肪是动物机体用以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2)脂肪可以为内脏提供物理保护;(3)脂肪能防止热量散失,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4)磷脂、糖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膜系统的主要成分;(5)类脂还能转变为多种生理活性分子;(6)脂类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1)合成脂肪的原料是脂酰CoA和α-磷酸甘油;(2)脂酰CoA是脂肪酸的活性形式,α-磷酸甘油是甘油的活性形式;(3)而体内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为乙酰CoA和NDAPH,乙酰CoA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NDAPH主要来自于葡萄糖磷酸戊糖分解途径;(4)α-磷酸甘油也可由葡萄糖提供,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α-磷酸甘油。所以说:当机体摄入过多糖时,糖能够转变为脂肪,导致人发胖。3.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游离脂肪酸等。磷脂主要有卵磷脂,约占70%,神经鞘磷脂,约占20%,脑磷脂,约占10%。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外源性,即从饲料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二是内源性,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血脂的含量随动物的生理状态不同而改变,与动物的饲养状况、品种等相关。4.①与脂质的亲和作用而使脂质溶于水性介质中。②运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③作为脂蛋白外壳的结构成分,与脂蛋白外生物信息相关联。④以配体的形式作为脂蛋白与特异受体的连接物。载脂蛋白结合到受体上是细胞摄取脂蛋白的第一步。例如ApoB100能被LDL受体识别,ApoE不仅能被LDL受体识别,还能被CM残粒受体识别。⑤激活某些与血浆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类。(七)含氮小分子物质的代谢一、名词解释1、必需氨基酸2、氮平衡3、氧化脱氨基作用4、转氨基作用5、联合脱氨基作用二、填空题1、氨基酸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有和。2、体内运输氨的主要氨基酸是和。3、参与尿素合成的氨基酸有、和谷氨酸,这些氨基酸可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人类、灵长类的动物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由于后者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在体内积累,可引起症。5、无论是嘌呤核苷酸还是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其中一条是主要的,称为途径;另一条是次要的,称为途径。三、单项选择题1.正在生长的、妊娠和恢复期动物常保持:
A.氮平衡B.氮的总平衡C.氮的正平衡D.氮的负平衡2.动物体内氨基酸脱氨的主要形式是:A.氧化脱氨基作用B.转氨基作用C.联合脱氨基作用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3.在骨骼肌和心肌中,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是:A.转氨基-嘌呤核苷酸循环B.非氧化脱氨基作用C.转氨基-氧化脱氨基作用D.转氨基作用4.尿素循环的限速酶是;A.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B.精氨琥珀酸合成酶C.氨甲酰基转移酶D.精氨琥珀酸裂解酶5.甲基的直接供体是:A.甲硫氨酸B.S-酰苷甲硫氨酸C.甘氨酸D.苏氨酸6.人体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特征性终产物是:A.NH3B.CO2C.黄嘌呤D.尿酸7.嘧啶环中的第一位N原子来源于:A.游离的氨B.谷氨酸C.谷氨酰胺的酰胺基D.天冬氨酸8.下列哪种氨基酸为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共同原料:A.谷氨酸B.甘氨酸C.天冬氨酸D.丙氨酸9.核苷酸合成过程主要在以下哪个部位进行:A.肝脏的线粒体B.骨骼肌的线粒体C.肝脏的胞液D.心脏的胞液10.痛风症是因为血中某种物质在关节、软组织处沉淀,其成分为:A.尿酸B.尿素C.次黄嘌呤D.黄嘌呤四、问答题1、简述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2、简述肝脏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过程。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必须由日粮提供的一类氨基酸。2、氮平衡是指摄入的日粮中含氮量与排泄物(粪和尿)中含氮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分为氮的正平衡、氮的负平衡和氮的总平衡。3、α-氨基酸经酶催化脱氢,形成α-亚氨基酸,后者再经加水脱氨,生成α-酮酸和氨的过程。4、在转氨酶催化下,一种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上,结果原来的氨基酸转变为相应的α-酮酸,而原来的α-酮酸则形成相应的氨基酸,此过程称为转氨基作用。5、联合脱氨基作用是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或嘌呤核苷酸循环偶联进行的脱氨基过程,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方式。二、填空题1、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2、谷氨酰胺,丙氨酸3、精氨酸,天冬氨酸4、尿酸,痛风5、从头合成,补救合成三、单项选择题1.C2.C3.A4.B5.C6.B7.D8.D9.C10.C11.A四、问答题1.来源:(1)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2)其他含氮化合物,如胺类、嘌呤和嘧啶分解也能生成少量氨;(3)在消化道细菌作用下,部分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发生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可被消化道吸收。去路:(1)合成无毒的尿素,这是哺乳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最终从尿中排出体外
;(2)通过脱氨基作用的逆反应,重新合成氨基酸;(3)参与合成嘌呤、嘧啶等其他重要含氮化合物;(4)氨可以在动物体内形成无毒的谷氨酰胺,这是运输氨和贮存氨的方式;(5)谷氨酰胺在肾脏分解生成NH4+,以胺盐的形式直接排除体外。2.在肝脏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转氨基-谷氨酸氧化作用联合脱氨基。包括两部反应:(1)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催化下,某一种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氨基酸;(2)L-谷氨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在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中间产物是一种亚氨基酸。(八)核酸的合成(DNA和RNA合成)一、名词解释1、复制2、转录3、启动子4、RNA聚合酶5、逆转录6、DNA损伤二、填空题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除了聚合酶活性外,还兼有和两种外切核酸酶活性。2、DNA损伤的暗修复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和。3、在DNA复制过程中,合成的子链DNA的延伸方向是;引物的合成是从DNA模板的位点开始的。4、转录过程中,把能够作为模板进行转录的一条链称为;另一条链称为。5、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都分为三个阶段:、和。6、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另一种是。7、真核生物mRNA的初始转录产物称为,mRNA初始转录产物的加工过程包括、、和等方面。8、原核生物转录终止方式有两种,分别为和。9、保证DNA复制忠实性的因素、、和。三、单项选择题1.DNA连接酶在DNA复制中的作用是:A.校正作用 B.合成引物 C.连接DNA链 D.切除引物2.下列哪一种不是DNA生物合成所需要的酶:A.拓扑异构酶 B.DNA指导的RNA聚合酶 C.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D.连接酶3.下面哪些因素可防止DNA上的一个点突变表现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上: A.DNA的修复作用 B.密码的简并性 C.校正tRNA的作用 D.以上都正确4.一个线性双链DNA分子经过连续5代复制后,原始DNA占总DNA的比例是:A.25% B.12.5% C.7.25% D.3.125%5.与DNA修复过程缺陷有关的疾病是:A.着色性干皮病 B.黄疸 C.痛风症 D.苯酮酸尿症6.转录延长过程中,RNA聚合酶沿着模板链移动的方向和RNA链的合成方向分别为:A.3′→5′;3′→5′B.3′→5′;5′→3′C.5′→3′;3′→5′D.5′→3′;5′→3′7.关于DNA指导的RNA合成,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只有在DNA存在时,RNA聚合酶才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生成B.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需要引物C.RNA链的合成是从5′→3′D.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股DNA链作为模板8.启动子是下面哪个物质的结合部位:A.调节基因编码的产物B.RNA聚合酶C.诱导物D.辅阻遏物四、问答题1.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2.简述DNA复制时所需的主要酶类及其功能。
3.简述转录过程和复制过程的不同点。4.简述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的不同点。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分别以亲代DNA的双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双股DNA分子的过程。2、转录是指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3、启动子是指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一段DNA序列,位于结构基因的上游,一般含有10个左右的保守核苷酸。4、RNA聚合酶也称依赖DNA的RNA聚合酶,以DNA单链为模板,催化四种dNTP聚合生成RNA分子。5、逆转录是指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cDNA的过程。6、DNA损伤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也称为突变。二、填空题1、3′→5′,5′→3′2、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3、5′→3′,启动子4、模板链,编码链5、转录起始,RNA链的延伸,转录终止6、全酶,核心酶7、hnRNA,5′端加帽子,3′端加polyA尾巴,mRNA剪接,甲基化修饰。8、非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 ,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 9、碱基互补配对,半保留复制,DNA聚合酶I的校对作用,引物的切除三、单项选择题1.C2.B3.D4.D5.A6.B7.B四、问答题1.(1)在复制时,首先打开亲代DNA分子的双螺旋,然后以每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酶促合成与模板DNA链完全互补的新链,在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中,一条来自亲代DNA分子,另一条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叫做半保留复制。(2)DNA分子由方向相反的两条链组成,一条为3′→5′,另一条为5′→3′;但目前所有已知的DNA聚合酶都只能催化DNA链沿5′→3′方向合成;所以延伸方向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同的一条DNA新链可以被连续合成,叫作前导链;而另一条新链的延伸方向与复制叉的前进方向正好相反,不能被连续合成,只能先不连续地生成一些片段,然后由DNA连接酶将这些冈崎片段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为一条完整的DNA链,这种过程被称为半不连续复制。2.(1)DNA聚合酶:催化核苷酸之间生成磷酸二酯键,也具有一定的校正功能;(2)拓扑异构酶:催化DNA超螺旋解开,使之变为双螺旋;(3)解旋酶:解开DNA双链,使之变为单链;(4)单链结合蛋白:和单链DNA结合,使之变为能够作为复制模板的稳定单链;(5)引物酶:以解旋后的单链DNA为模板,催化合成一小段带有3′-OH的RNA;(6)DNA连接酶:催化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缺口处游离的3′末端-OH与5′末端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3.(1)复制时两条DNA链均为模板,转录时一条DNA链均为模板;(2)复制时dNTP为底物,转录时NTP为底物;(3)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连接酶等,转录时仅需要RNA聚合酶;(4)复制产物为子产物代双链DNA,转录产物为mRNA、tRNA、rRNA;(5)复制时A=T、G≡C配对,转录时A=U、G≡C、T=A配对;(6)复制时需要一小段RNA为引物,转录时不需引物。4.真核生物的转录在很多方面与原核生物不同,具有某些特殊规律,主要包括:(1)转录单位一般为单基因(单顺反子),而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多为多基因(多顺反子);(2)真核生物的三种成熟的RNA分别由三种不同的RNA聚合酶催化合成;
(3)在转录的起始阶段,RNA聚合酶必须在特定的转录因子的参与下才能起始转录;(4)组织或时间特异表达的基因转录常与增强子有关,增强子是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的远程调控元件,具有增强转录效率的作用;(5)转录调节方式以正调节为主,调节蛋白的种类是转录因子或调节转录因子活性的蛋白因子。(九)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名词解释1、翻译2、密码子3、同义密码子4、SD序列5、信号肽二、填空题1、细胞内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从_____端到_____端,而阅读mRNA的方向是从____端到____端。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通常以作为起始密码子,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作为终止密码子。3、原核细胞内起始氨酰-tRNA为;真核细胞内起始氨酰-tRNA为。4、多个核糖体连接于一个mRNA形成的复合物称为。5、肽基转移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是催化和。6、核糖体亚基上的协助识别起始密码子。7、肽链延伸包括进位、和三个步骤周而复始的进行。三、单项选择题1、密码GGC的对应反密码子是:A.GCCB.CCGC.CCCD.CGC2、mRNA中的筒并现象是指:A.一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B.一种以上密码子体现一种氨基酸C.一种密码子不体现任何氨基酸D.一种密码子既体现氨基酸,又是启动信号3、某一种tRNA的反密码子是5′-UGA-3′,它识别的密码子序列是:A.GCUB、ACUC、UCGD.UCA4、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肽链延伸的方向是:A.C端到N端B.从N端到C端C.C端和N端同时进行D.可同时由mRNA的3′端与5′端方向进行5、寡核苷酸pACGGUAC能抑制翻译过程,其mRNA上结合序列是:A.pACGGUACB.pUUCCUCUC.pGUACCGUD.pUGCCAUG6、为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肽链延伸提供能量的是:A.ATPB.CTPC.GTPD.UTP7、一个N端氨基酸为丙氨酸的20肽,其开放阅读框架至少应由多少核苷酸残基组成:()A.60B.63C.66D.69四、问答题1.请说明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2.简要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特点。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以mRNA为模板,以各种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2、mRNA分子上从5′→3′方向,相邻三个核苷酸为一组,代表多肽链上的某一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或终止信号,这些三联体统称为遗传密码,其中单个的三联体亦称为密码子。3、除色氨酸和甲硫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均有2个或更多个三联体为其编码,这种编码同一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
4、在原核生物mRNA起始密码子前约10个核苷酸处,存在一段富含嘌呤碱基的核苷酸序列(4~9bp),可与小亚基16SrRNA3′端富含嘧啶的短序列互补结合,这段序列被称为SD序列。5、信号肽是新合成蛋白质的N末端的一段特异序列,含有较多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可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特异结合,引导新生蛋白质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最终被分泌到胞外。二、填空题1、N,C,5′,3′2、AUG,UAA,UAG,UGA3、fMet-tRNA,Met-tRNA4、多核糖体5、肽键的形成,肽链从tRNA上分离出来6、小亚基,16SRNA7、转肽,移位三、单项选择题1.A2.B3.D4.B5.C6.C7.C四、问答题1.(1)在蛋白质的合成中,mRNA携带遗传信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在核糖体上指导蛋白质合成。(2)tRNA的3′端有-CCA结构,可与氨基酸结合生成相应的氨酰-tRNA,到达核糖体后由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使其所携带的氨基酸正确参入蛋白质合成。(3)rRNA和多种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其上有结合mRNA、tRNA及氨基酸的结合位点。2.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与原核生物基本相同,只是过程更加复杂一些,其特点如下:(1)真核生物核糖体更大更复杂,分子量为80S,小亚基40S、大亚基60S。(2)真核细胞的起始氨基酸也是甲硫氨酸(蛋氨酸),但不需要进行甲酰化。(3)真核细胞的mRNA无SD序列,但其5′端有“帽子”结构,该结构可促进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及蛋白质合成起始复合物的形成。(4)真核细胞mRNA是单顺反子,即一种RNA只能翻译产生一种蛋白质。(5)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与mRNA的转录过程不同时进行。(6)真核生物的翻译过程需要更多的蛋白因子参与。有13种起始因子、2种延长因子和1种终止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