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6页

《多媒体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初探》第二阶段总结 第二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多媒体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初探》第二阶段总结第二阶段是主要的课题实施阶段,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三个案例,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现将多媒体与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如下:1、多媒体作为演示工具的教学模式:案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做这个实验要利用显微镜,而显微镜下很难看到整个分裂过程中所有的细胞,实验结果常常模棱两可。在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让学生先看看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结果,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容易达到预期效果,突破重点、难点。操作步骤:多媒体演示→示范操作→学生按照程序操作→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的操作;学生要熟知实验过程,认真观察演示程序,掌握操作要领,进行规范操作。这种实验教学设计模式,是利用多媒体将固有的实验程序呈现给学生,学生按照实验程序,重复已有结论的实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适用的实验还有:“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起与鉴定”等验证性的实验。 优越之处: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最主要模式,对技术要求不高,教师容易把握。运用MicrosoftPoworPoint和Flash来创建和制作幻灯片,可以对动植物形态结构或生理过程的图片、显微或亚显微结构照片等进行编辑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放映,并标示出名称或文字说明、配以简单的动画和声响。它具有直观、形象、立体感强、色彩鲜明、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等特点。实验教学信息采用多媒体形式呈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在突破抽象的生理过程学习、创造真实教学情境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进行生物微观研究与教学时,能利用生物显微演示台,更能发挥多媒体组合教学优势,大大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这种模式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还是由教师进行控制,学生无法真正直接地参与教学交互过程中去。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中,如何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主宰”的地位,如何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等,都存在着其自身的缺陷和困难。这种教学模式还容易引起一些教师进入误区: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大量采用多媒体课件,甚至利用多媒体演示代替教师示范操作,成了典型的“电灌”。而且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也不给予指导,只是利用大屏幕投影仪将实验的有关内容打在上面,实验结束草草了事。这样下去,学生有可能看不到实验的真正过程,实验结果模棱两可。2、多媒体提供背景材料的教学模式:案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实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首先用多媒体播放酶在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根据酶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PH值中所起作用不同,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实验方案,并且集体判断各小组的方案。教师要给与提示,在得出可执行的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利用多媒体投影各小组汇报的实验结果,共同评价。操作步骤:情景设疑→方法指导→实验探究→反馈评价在实验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给学生以提示,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并且提供正确的线索,让学生少走弯路,尽快实现探索目标。同时要求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勤于思考、合作交流、取长补短。这种实验教学设计模式,是利用多媒体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集体讨论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适用的实验还有:“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探究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和高效性”、“植物向性运动”等。优越之处: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根据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成背景资源,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便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究、信息交互,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常用Real0nePlayer,可以将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生命活动规律、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对生物某些信息的利用等拍摄、刻录、复制成影片剪辑并配以解说或音乐在课堂上进行放映,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这种教 学模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主要采用多媒体播放的形式。播放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只是教材编制者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而且,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都是围绕着同一问题探究,没有顾及其它好奇的问题,制约了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得不到足够的提高,个性化发展得不到充分体现。3、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教学模式:案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我们利用Flash来创建和制作课件,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生利用虚拟配子的彩球来发现孟德尔的性状分离比定律。他们选用两种颜色的彩球各10个来代表D、d两种不同配子,分别放在大小、形态相同的甲、乙两桶中,其中一只桶为雌配子、一只桶为雄配子,通过自选或机选得出他们子代的基因型,重复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DD、Dd、dd的数量,计算性状分离比。不到30分钟就可以得出孟德尔的性状分离比定律,而如果用真实的豌豆作实验,最少也需要一个生长周期4个月左右。操作步骤:虚拟实验情景→体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操纵其中的对象,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勤动脑、勤动手、勤观察,从而获得体验或有所发现,达到理解生物原理的目的。这种实验教学设计模式,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广泛应用于用言语难以描述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和观察的环境,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深对生命的生理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理解。适用的实验有:模拟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模拟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虚拟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等。 优越之处:“教学模拟和虚拟”实验教学模式是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种补充真实的实验练习形式,可以弥补实验教学条件的不足,可以避免真实实验操作所带来的各种不便或危险,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对于一些速度太快或太慢,现象不容易观察的实验过程,可以将现象进行模拟适当地放慢或加快,学生能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实验并能进行多次重复观察、操作,直到掌握为止。另外,可用于进行实验室实际操作的前期训练和实验后的复习。学生在真实实验前进行预习,用虚拟和虚拟实验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完成实验,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实验后,学生也可用这种虚拟实验进行复习,可进一步巩固实验内容,使实验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虚拟生物实验,扩大了学习内容的范围,缩短了学习时间,节省了实验场地和材料用具,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不足之处:生物模拟和虚拟实验大部分是非交互式的,即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上了解实验内容、观看动画或视频形式的实验演示过程,但自己不能动手操作,这样学生不能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巩固。因为,在这种实验过程中学生看不到实验过程出现的障碍,也就不能分析、思考和排除,所以实验技能得不到提高;同时实验过程中缺乏师生交流,师生情感交融度降低。另外,切误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替代学生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动手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教师简单地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必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这种教学必然是失败的。 程添凤2006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