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50 KB
- 10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
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用具
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类的起源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放录象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观看、分析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人类的进化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三、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小组讨论: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人的生殖
第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
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
胚胎的发育过程
教学用具
挂图、写好内容的纸条、胶条、录象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板书设计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第二节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二、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受精卵发育↓胎儿分娩
引言: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么来的?你知道父母生养你的过程吗? 新课:这节课同学们和我一起探讨个体的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请看男女生殖系统结构挂图竞赛黑板上有4幅男女生殖系统结构模式图,讲台上有写好的结构名称及功能的纸条,有胶条,请男女生代表组在最快的时间内把纸条贴到相应的位置。生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认识其结构与功能,但我们知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布的时候,都知道用树叶、兽皮包住露在体外的生殖器官,为此,生殖系统是一个隐秘的器官。请看录象请概括一下录象内容?
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父母生的
回答(略) 认定了新的学习目标 看图、识记结构与功能 按规则活动(活动过程略) 聆听、思考树立正确的伦理观 认真观看 精子怎样进入卵细胞;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发生联系;胎儿的分娩。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思想上有何启发?课后作业:1.阅读P13科学技术社会内容,可继续关注这方面的信息。2.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进行知识总结;谈感受(略) 定期由组长检查
练习巩固一、选择题: 1.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A.卵巢B.子宫C.输卵管D.阴道2.新的生命是从何时开始的A卵细胞和精子B.受精卵C.胚胎D.婴儿出生时3.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养料来源于:() A母体B.胎盘C.精子内的物质D.卵细胞内的黄4.胎儿是指()A受精卵开始到婴儿出生以前的胚胎B.受精卵分裂开始到婴儿出生以前的胚胎C.胚胎发育的第一个月末,到出生以前的胚胎D.胚胎发育的第二个月末,到出生以前的胚胎.5.下列属于生殖细胞的是()①精子②卵细胞③精液④卵巢⑤睾丸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D.②④ 二、判断题:1.受精卵的形成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2.人们常说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是说胎儿必须在母体内怀孕十个月3.子宫是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4.双胞胎就是由两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产生的。5.胎儿的血型与母体可以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血液凝集是因为母体与胎儿的血液不直接相通 参考答案:一、1.B2.B3.D4.D5.C 二、1.√2.×3.×4.×5.√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青春期
第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表演的能力情感态度: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习惯。2.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重点
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难点
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教学用具
1.实物投影仪2.投影片3.年级学生情况4.指导学生排练小品
执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板书设计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青春期寄语第二节青春期一、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身高、体重突增;卵巢、睾丸迅速发育;神经系统、心脏和肺功能明显增强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健康度过青春期课堂小结如果你想一年受益,你就种花;如果你想十年受益,你就种树;如果你想终生受益,你就种理想。
引言:投影展示并真情地朗诵: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入青春期。人来到世界上,要走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把握好每个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怎样才知道自己到了青春期呢?投影展示图片资料并出示讨论题(见课本P14)身体其它方面的变化由老师讲在青春期会有那些疑惑?应该怎么办?演小品;每个小品演后适时请同学讨论解答,教师补充(过程略)同学们的观察、思考、讨论都很好,尤其是表演小品的同学更为出色。青春期会有很多疑惑或诱惑,你怎样把握好青春期呢?我建议同学们要与家长、老师、好朋友及时沟通;
认真倾听并进入新课观察思考小组交流:1.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有差别:一般地说,女孩早于男孩2.图中数据只是某地区的男女平均值,因此会与自己有区别。3通过观察卵巢睾丸发育趋势的曲线图可以发现,随着睾丸卵巢的发育,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依次明显增加,体重也增加,所以,体形也会放发生变化。《小品一》请假(大意是女生向体育老师请假被批准,男生有意见)《小品二》上课走神(大意是男生第一次遗精,女生初潮不知如何应对,致使上课好朋友之间传纸条,影响上课)《小品三》赴约吗?(大意是一女生接到同班一帅气男生的纸条,约她晚上去看电影,去还是不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四节计划生育
第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人口剧增给地球造成的压力,说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有效措施,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调查、探究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重点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认同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认同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用具
准备"世界与人口"栏目的资料;一个人一生大约需要从环境交换多少物质的数据;实物投影仪调查自己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并详细记录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板书设计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第四节计划生育一、一个家庭人口的数量变化二、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
探究晚育的意义、小结
引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带给家庭的是喜悦,可带给社会、生物圈的全是喜悦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象。请同学们展示课前调查的结果:个家庭尚且如此,那么一个国家呢?甚至全球呢?看一个人一生要从外界获取多少物质才能生存?(资料)今天全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我国已超过13亿,这么多的人口需要从外界获取多少物质才能生存?更何况人类的生存还需要其它的条件,生物圈的范围是有限的,这就与人口的过快增长出现了矛盾,怎么解决?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是什么?请看书回答? 请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分析:为什么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能用数学的方法探究晚育的意义吗?指导探究,检查探究的结果。展示图片,请根据图片围绕本节课内容展开想象并表达?
观看录象并思考感受人口急剧膨胀,给社会、生物圈造成的压力。实物投影展示一个家庭自四十年代至今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看资料:按60岁计算:蛋白质:克,糖类:克,脂类:克,水:克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生理上分析(略)四人一小组,参看书P19-20A夫妇及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100年后,A的后代有5代。B夫妇及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100年后,B的后代有4代。假设我国现在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1千万人,第一种情况是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一个孩子,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5千万;第二种情况是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生孩子,也是每人生一个,那么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1千万。少生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习题精选1.下列哪项不属于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A身高突增B性器官迅速发育C身体迅速发胖D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2.男女生处在青春期的年龄约为()A.6、7岁~11、12岁 B.9岁~25岁 C.10岁~20岁 D.18岁~25岁3.月经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什么结构每月一次的出血现象()A.子宫内膜B.阴道内膜C.卵巢D.输卵管内膜
4.女性在月经期必须注意的卫生保健是()A.要做到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适当运动B.要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月经用品要干净、专用C.要注意饮食、不受寒着凉,睡眠休息要足够 D.上述三点都要做到5.人在青春期,使体重增加的因素是()A.骨骼的迅速增长B.肌肉的迅速增长C.其它组织、器官的生长D.上述三点共同起作用 参考答案:1.C2.C3.A4.D5.D典型例题大明和梅梅在班里平时接触得比较多。班里就有同学说"梅梅喜欢大明","大明护着梅梅"什么的。你觉得同学们的话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果你是大明或梅梅,应该怎样对待同学的起哄?如果你是班里的同学,你认为什么样的交往属于男生和女生正常交往的范围,什么样的交往又是不适宜的?【答案】中学时代的友谊是纯洁而珍贵的,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同学情谊是完全正常的。随意歪曲、起哄,不仅玷污了同学们美好的友谊,更反映出自己的无聊和浅薄。同学间交往搞搞恶作剧,开个玩笑是很常见的,但是应该有一定的规范。有些恶作剧或言语,你认为合适,可别人无法接受,就是不适宜的。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
第课时
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重点
1.营养物质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难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用具
1)将学生分成4至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2.(1)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2)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3)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在课堂上表演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一.联系实际,导入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吃过哪些食物?它们都来自哪些生物?生:肉、蛋、奶、白面......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来自植物、肉、奶等来自动物。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进食呢?生: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二.新授1.师: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师:每个同学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把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填入P21资料分析的表格中。生:(学生写出两种食物,查阅教科书第41-42"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填写资料分析中的表格)生:写出的食物有米饭、面、猪肉等。师:指导学生查阅表格。
师:这两种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请同学们讨论。生:这两种食物中都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六类营养物质。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不同。 师: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22页的课文,在书上划出来。也可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划出重点,举出例子,写在书上。师:巡视、指导学生看书和完成讨论,并给予表扬。 2.师: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进行讨论。 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物质的来源。师:食物中含有能量,这一结论是仅仅靠推测得出的吗?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测定呢?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3.请同学们看教材P23页中的插图,你们小组想知道什么呢?生:小组同学通过看插图并讨论后,提出探究的问题。各个小组的探究问题可能不一样。生: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生:花生种子中含有多少能量?生:核桃仁和花生仁含的哪个能量多?师:(让学生明确探究过程中,问题不同,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不同)。生:各小组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能否作出假设。如能,则各小组积极讨论,作出假设。师:巡视、指导,纠错。 师:请将课前准备的实验装置向同学们展示,并说出它的优点。生:(有的用白塑料筒,有的用倒置漏斗,有的用透明的玻璃管,并外套一层铝箔。)师:肯定学生的制作及丰富的想象力。师:请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各自设计的探究方案,并按方案进行操作。生:各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利用谭前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探究。师: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产适当的点拔指导。教师留下15分钟左右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实验和对数据的处理。生: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说出实验结论。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或改进方案中的一些步骤。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和对探究过程的反思。生: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三.习题精选1.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A.①⑧⑥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⑤ 2.下列哪种食物中含糖较高()A.鸡蛋B.豆腐C.肥肉D.馒头3.患佝偻病的儿童主要是由于食物缺乏()A.含钙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C.含铁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4.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A.坏血病B.夜盲症C.脚气病D.佝偻病5.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A.水B.糖类C.蛋白质D.脂肪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二)
第
课时
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
重点
1.营养物质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难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用具
1)将学生分成4至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2.(1)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2)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3)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在课堂上表演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一.复习引入师:上一节课主要了解了营养物质中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食物中还有哪些并不含有能量,但对健康也很重要的物质呢? 生:有,如水......二.新授1.题:为什么水分对我们的生命这么重呢?生:因为水分是人体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生: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角在水中才能运送出动。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产,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师:要保持健康,只多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生:无机盐和维生素。师:完全正确。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赞美,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某种无机盐而营养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就患病了。2.生:(课前挑选了一名学生以角色形式,自说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师:看来这位同学病得不轻。同学们都是"小医生"能帮这位病人下他得了什么病吗?生:缺钙。生:我觉得不对,缺钙只影响骨骼发育,不会影响智力。而且他的脖子也很大,应该是缺碘。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但当医生不能只看病不开药呀!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生:海白菜。海带。生:海中的鱼虾。师:对,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我们内陆地区食海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补充足够的碘,我们吃的盐都是"加碘盐"。师:还有"小患者"愿意上同学们帮助诊断的吗?生:气氛活动,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热烈,查食物成分表 师:(注意引导学生做诊断,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生:(根据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板书,填写表一和表二。师:除同学们说到的一些症状,还有一位同学,经常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大家觉得应鑫补充哪类食物呢?生:我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妈妈让我多吃水果和笋子,这种情况就消失了。生:多吃新鲜蔬菜也可以。
师:为何多吃水果、蔬菜,就能帮助排便呢?生: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师:纤维素除了能帮助排便外,对身体还有许多好处,所以一些科学家将它称为"和七类营养素"。(引导学生看书P28-29)3.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同学表演能力非常强,有的同学自学能力也很好,而有的同学简直就是小辩论家,让老师刮目相看。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同学们觉得自己有哪睦收获呢?生:原来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这么多,这么重要。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的种类吗?生:(回忆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生:我们应该改掉偏食的毛病。生:我觉得我的胆子比以前大了。师:只要大家有收获,我们就成功了。希望大家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后,能自觉地合理饮食,健康快乐地成长。三. 练习巩固6.防止夜盲症的最佳食物是()A.胡萝卜B.动物肝脏C.新鲜蔬菜D.标准面粉 7.牙龈经常出血的人,体内可能缺乏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8.有的幼儿吃了很多钙片,但仍患佝偻病,其主要原因是缺乏()A.维生素BB.维生素DC.维生素AD.维生素C 参考答案 1.C2.D3.A4.B5.C6.B7.C8.B四.作业:设计探究方案,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8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
教学用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言: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
观看、思考
演示实验:将馒头泡在水中,检测馒头水中是否含有麦芽糖。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分组实验
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2、淀粉的消化
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通过演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3、消化的概念
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消化的概念。
启发、诱导
4、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
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5、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读图,找出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
用课件简单讲述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6、总结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倾听
讲授
典型例题 1.血液中没有()A.氨基酸B.脂肪酸C.麦芽糖D.维生素【答案】C。【分析】而麦芽糖则不能被吸收,必需再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所以血液中没有麦芽糖。2.小明患了急性肠胃炎,腹泻严重,这时进行治疗的方案有以下几种,请选择()A.口服葡萄糖B.口服生理盐水C.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答案】C【分析】由于小明患了急性肠胃炎,所以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但由于胃肠功能失调,所以不能口服,应该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来补充体内的水和无机盐。3.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A.唾液、胃液、肠液B,胃液、唾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D,肠液、胰液、唾液【答案】C【分析】植物油的成分是脂肪,该题实际上是考查脂肪的消化。乳化脂肪的消化液是胆汁,只起乳化作用(物理变化,将大分子脂肪变为脂肪微粒),胰液中有胰脂肪酶,肠液中有肠脂肪酶。4.三个试管内有相同量的鲜牛肉,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分别加入不同的消化液,消化最快的一组是()A.胃液、肠液B,胰液、胃液C,胰液、肠液D,唾液、胰液【答案】C【分析】鲜牛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蛋白质的消化,唾液内无蛋白酶,胃液内有胃蛋白酶,但要注意胃液呈酸性,只有胰液和肠液的生存环境相同,而且,胰液中有胰蛋白酶,肠液中有肠肽酶,能将蛋白质完全消化成氨基酸。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1.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A.牙齿咀嚼的缘故B.舌搅拌的缘故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唾B.胃液C胆汁D.肠液04.在消化道中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来自()①唾液腺②胃腺③肝脏④肠腺⑤胰腺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⑤5.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①蛋白质②淀粉③脂类④无机盐⑤纤维素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②①D.②①③
二、判断题1.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2.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3.小肠是食物最主要的消化场所,大肠是营养物质最主要的吸收场所()三、填空题1.肝脏有病的人怕吃油腻食物,这主要是因为分泌不足。3.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种有机物的消化液是4.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的。5.牙齿的咀嚼能将大块食物磨碎成小块,这样有利于消化的主要道理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
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
第9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喜悦。
重点
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难点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食谱
教学用具
搜集关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问题、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结果、牛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什么是营养配餐等资料。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1.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分小组讨论资料后的相关问题。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交流和总结。3.学生分别在组内和班内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资料和信息。4.各小组同学制定适合青春期学生的营养食谱。5.各小组的发言人在全班宣布本小组的营养食谱。教学过程:教师:现在许多学校中午为同学们配送营养午餐,但是一些同学少吃或不吃学校配送的午餐,而吃方便面或是汉堡包,更有部分同学到校外的肯德基、麦当劳去吃洋快餐。这种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对同学们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几个资料。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思考题。 资料:1.汉堡包造就了美国严重超重超肥的一代,美国政府试图将国民脂肪摄入量从40%降至30%,却非常困难。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国青少年大举进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摄入了高脂肪、高糖、高热量,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极少。一旦形成饮食习惯,将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体素质。2.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仅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据介绍,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将1790年至1980年间经济的增长,归功于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而消除碘、维生素A和铁的缺乏,能提高人群平均智商10至15分。3.我国自1985年到1995年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进行了10年动态调查,结果显示7-18岁青少年中,男生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从2.75%升至8.65%,女生从3.38%升至7.18%;与体质密切相关的肺功能、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水平下降。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趋势更加明显。那么,肥胖是营养过剩?不是。肥胖不仅不等于营养过剩,而且是营养缺乏的主要表现。4.
对正在旺盛生长的儿童青少年来说,身高是生长发育中最显而易见、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在通常情况下,身高顺利增长,说明孩子的营养良好,也没有受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干扰。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个民族在遗传营养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中国男女7-18岁青少年身高和日本青少年全国平均身高的比较结果清晰显示,中国青少年整体上身高较日本处于劣势。大体上,7-9岁比日本矮1-3厘米,10-12岁矮3-4.5厘米。青春中期后男、女出现分化,男生的劣势更明显,13-15岁矮3.5-4.5厘米,16-18岁矮2-3厘米;女生13-15岁矮1-1.5厘米;15-18岁差距为0.5-0.6厘米。5.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钙的摄入量仅能达到需要量的一半,我国儿童因缺钙引起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可达40%左右。奶中维生素B2含量丰富,喝一杯可达到每天需要量的23.3%;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E、B1和C,且奶是碱性食品,可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奶的营养价值及生物利用率高,因此,男女老幼都适宜喝牛奶。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人均牛奶摄取量非常高。因消化牛奶的速度比肉、鱼、蛋快,欧美人把牛奶当水喝。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积极改善食物结构,号召天天喝牛奶。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身高比大战前平均增长了10厘米,国际上评价道"一杯牛奶改变了一个民族"。6.营养配餐在国外十分普遍,但在国内却尚未引起人们重视。什么是营养配餐呢?营养配餐:就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既达到均衡膳食。简单讲,就是要求膳食结构多种多样,谷、肉、果、菜无所不备。思考讨论题:1.中国和日本青少年身高差距的原因是什么?2.中国青少年普遍营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3中国和日本目前在饮食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你认为当今青少年学生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什么?5.青少年必需的营养以及合理的营养结构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阐述小组意见。教师:1、请你对目前学生的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2、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告诉大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食品安全。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请你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营养和饮食的知识,作为自己的青春期营养师,制定一个适合你的、合理的营养配餐食谱。学生:小组讨论,制定食谱,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二)
第10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喜悦
重点
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难点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食谱
教学用具
搜集关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问题、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结果、牛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什么是营养配餐等资料。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练习巩固 1.下列属于细菌性中毒的是:()A.吃了有毒蘑菇B.误食了亚硝酸钠C.吃了腐烂的食物D.吃了发芽的马铃薯【答案】C。【分析】细菌性中毒指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容易混淆的是A。吃有毒的蘑茹是真菌性食物中毒,细菌和真菌不是一类物质,亚硝酸是有毒的化学物质,马铃薯的芽是含有有毒成分,它们都是非细菌性食物中毒。2.合理膳食是指()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应该多吃B.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应多吃
C.应以肉类、蔬菜、水果为主D.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答案】D【分析】由于不同的食物中含有营养物质不同,所以一餐的食物,既要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又要注意营养的种类和比例。挑食、偏食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发育。食物一般分为谷类、肉类、蔬菜水果类、奶和奶制品类,谷类含淀粉多一些,肉类含蛋白质和脂肪多些,蔬菜水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多一些,奶和奶制品含脂肪、部分维生素和钙等。3.小明昨天刚参加完学校的运动会,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了庆祝,父母带他到一家饭店饱餐一顿,有虾、有蟹、有小明最爱吃的土豆丝,结果史上小明往厕所跑了7、8趟,父母身体也有不适。请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分析】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分析可能的原因从食物方面找,可能是土豆丝发了芽而引起的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能是吃了被污染了的虾、蟹造成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也有可能是餐具有卫生问题造成的。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1.有些同学只爱吃肉,不爱吃水果和蔬菜,常此以往会造成身体缺乏()A.蛋白质和维生素B.脂肪和无机盐C.维生素和无机盐D.蛋白质和脂肪 2.绿色食品是指()A.绝对没有一点污染的食品B.绿颜色的食品C.产自良好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D.定为AA级的食品 二、填空题1.为保障青少年学生每天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保持身体分健康,一日三餐的合理膳食是:早、中、晚餐摄人的能量应当分别占%、二%和%左右。 2.喷洒过农药的蔬菜和水果在食用前,你的处理方法有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二、填空题:1.3040302.清水浸泡、冲洗、削去外皮等小结:本节课以资料分析为引子,提出合理营养、合理营养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作用与影响、食品安全、青少年营养配餐等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认真而细致的分析了相关问题;最后通过做自己的青春期营养师,运用所学知识和了解的信息,制定合适的、合理的营养配餐食谱,解决了问题。既实现了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建议:教师应事先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站和相关链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并且要求学生对获得的资料在课前就要熟悉,还要会区分哪些是有用信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
第11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二)能力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自编小品《三心二意》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如果你捏鼻子,闭嘴,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憋气,不能呼吸。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气体交换。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呼吸。(板书: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人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首先,我们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板书: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二.新授1.请看书43页图Ⅳ-25,思考: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演示课件:呼吸系统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一个通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2.请学生谈谈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觉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板书:二、呼吸道的作用)3.请阅读44页资料分析,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寻找答案。(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演示图片:气管呈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学生讨论得出: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演示图片:鼻黏膜(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可见,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演示图片:北欧人和赤道人的鼻子。提问:北欧人鼻子的特点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吗?(人类在长期的计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点。)(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演示:气管壁纵切图痰中含大量的病原体,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麻疹、百日咳以及白喉等都可以通过痰来传播。痰干燥后,其中的细菌就会随灰尘漂浮到空气中。结合SARS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功能:气体进出的通道,并对进入体内的空气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4.咽、喉有什么作用?请欣赏小品:三心二意人物:孩子、妈妈妈妈:不要看球了,吃饭了。(端菜放到桌子上)
孩子:哇!土豆丝、纸包鸡翅这些都是我爱吃的。一边吃饭一边看球。手舞足蹈,好球!加油!射门!(沮丧状)真臭!妈妈: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孩子:哇!好球!射门!进!(欢呼,起立、鼓掌)猛烈咳嗽。妈妈:呛着了?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看完小品后,学生讨论:为什么吃饭时不要大声谈笑?学生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因为呼吸时,空气通过咽进入喉,再进入气管。吃饭时,食物通过咽进入食道。演示课件: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示会厌软骨的作用。 演示课件:声带的发音,示喉的作用。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二)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二)能力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练习巩固 1.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是() A.以免污染地面B.痰里含有大量的细菌C.痰里含有大量病菌D.气管内分泌的粘液脏 【答案】C。【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内表面分布的是上皮组织,粘膜上有纤毛,所以称为纤毛上皮。粘膜能分泌粘液,这些粘液能粘着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再通过纤毛的摆动将其推向喉部,而形成痰,所以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因此不能随地吐痰。 2.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洁和温暖,与此功能无关的结构是()A.鼻粘膜能分泌粘液 B.鼻粘膜内有嗅细胞C.鼻腔内有鼻毛 D.鼻腔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B【分析】鼻腔的人口处丛生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鼻粘膜能分泌粘液,且鼻粘液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使鼻腔对吸入的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的作用,可减少不洁空气对呼吸道的肺的刺激,而嗅细胞则与此功能无关。 3.一般来说,鼻涕和痰液的主要成分是()A.唾液腺和气管的分泌物B.肺泡的代谢废物和气管的分泌物
C.唾液腺和鼻腔黏膜的分泌物D呼吸道粘膜的分泌物和它粘住的灰尘细菌【答案】D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C.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下例各项试图论述用鼻呼吸的优点,但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A.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B.鼻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C.鼻毛能阻挡吸人的空气里的尘埃 D.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人的气体 3.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其原因是()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人口 D.环状软骨扩大 4.人在感冒时,呼吸不畅的原因是()A.鼻腔粘膜分泌粘液过多,堵塞了鼻腔B.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 C.气管分泌的痰过多堵塞了呼吸道D.声带发炎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动 5.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A.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缺氧B.温度太高C.氧的浓度太高 D.病毒和细菌太多 6.痰生成的部位是() A.鼻腔黏膜B.喉腔侧壁C.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D.食道黏膜 二、简答题 哮喘是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引起。患病时,由于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边窄,使病人困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C4.B5.A6.C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
第13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二)能力 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重点
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难点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用具
教师:新鲜的猪肺、多媒体课件、模拟隔肌运动的模型。
执笔
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言: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演示猪肺的通气,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板书: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师: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做深呼吸。提问:用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再深深地呼气,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推测胸腔体积的变化: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吸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教师:这样的感觉准确吗?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了变化,还要进行准确的测量。二、新授1.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测量方法:三人一组、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最大值。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达成共识后,请学生示范操作。使学生明确:①测量胸围差的位置:男生胸前是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是软尺要在两肩胛骨下角;女生胸前是使软尺经过乳头上方的第四肋骨处;②测量呼气时胸围和吸气时胸围各两次,并计算出两次两者的差值,即是胸围差。教师:请学生汇报测量结果。下表是某位学生测量结果,此为为例,计算该同学的胸围差。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静
80
80.5
80
尽力深吸气时
90
91
90.5
尽力深呼气时
78
77.4
78.2
学生通过感知和测量,知道吸气时,胸廓扩大了;呼气时,胸廓缩小了,吸气和呼气都与胸廓变化有关。2.教师: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根据你的感受,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教师做曲肘、深肘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3.教师演示肋骨运动的模型。说明所代表的脊柱,肋骨,胸骨,肋间外肌。提醒学生注意胸廓前后径有何变化。提问: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上升,"胸骨"上移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还是缩小了?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还是缩小了?学生观察后回答:"肋间外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缩小了。
4.演示膈运动的模型,说明模型中所代表的胸廓,气管,肺和膈肌。教师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收缩。此时,请同学们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然后,一手放开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舒张。提醒学生观察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提问:当"膈"运动时,"胸廓"的上下径和"肺"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后回答:当"膈肌"收缩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也扩大;当"膈肌"舒张时,"胸廓"上下径缩小,"肺"也回缩。5.通过实验学生得出:①肋骨和膈运动的结果,使胸廓扩大或缩小。②肋骨和膈的运动,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和上下径缩小,这时候胸廓缩小。6.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演示气筒给气球打气的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气筒相当于肺)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7.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
第14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二)能力 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重点
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难点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用具
澄清的石灰水,干净的玻璃管,烧杯,香水,广口瓶。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一.引言: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 二.探究: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1.教师演示喷洒香水的实验,引导学生领会气体交换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2.学生实验、观察:四位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按课本实验的图示吹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4.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5.学生从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6.演示肺泡的结构,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7.学生概括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8.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提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9.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10.教师: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提问: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学生推测: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11.教师: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12.演示动画: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提问: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13.学生回答: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细胞扩散;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扩散。14.提问:为什么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这样的? 学生推测:这是因为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的缘故。 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一.肺内气体交换肺泡-----血液----细胞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二.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三)
第15课时
教学目标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重点
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难点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典型例题 1.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几层细胞()A.一层B.二层C.三层D.四层 【答案】B【分析】肺泡内的气体要进入血液,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壁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所以只要穿过两层细胞,肺内的气体就可以进入血液。2.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因为()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肺泡被血块堵塞C.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态D.婴儿肺的质量大 【答案】C【分析】蜷缩于子宫中的胎儿,胸腔的容积很小,肺内不含有空气而仅有少量的液体,出生后,躯体伸展,胸廓由于扩张,同时吸气肌开始收缩,使胸腔容积增大,肺也被动扩张,空气才入肺,由于产前婴儿未进行呼吸,所以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因此投入水中时下沉,如果是产后死婴,就浮于水面。 3.某人重复三次测定的肺活量及平均值如下各项,他的肺活量是()A.3800亳升B.4100亳升C.3500毫升D.3800毫升(平均值) 【答案】B【分析】肺活量是人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因此应取三次中的最大值为受测者的肺活量值。 4.为了增加肺的通气量,最有效的方法是()A.增加心率B,增加心输出量C,增加呼吸频率D,加深呼吸 【答案】D【分析】肺的通气量是指外界气体进入到肺的含量,呼吸加深,气体进入的多,肺的通气量增加。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1.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内的什么部位被利用?()A.细胞核B.细胞质C.叶绿体D.线粒体
2.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将出现的变化()A.变蓝B.变浑浊C.无变化D.变红3.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A.有利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有利于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D.不利于气体交换4.某人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85cm,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95cm,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是83cm,这个人的胸围差()A.2cmB.8cmC.10cmD.12cm5.肺的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叙述是()A.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肺泡外包着毛细血管网 C.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肺是内脏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器官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大大增加呼吸功能,其根本原因是()A.胸廓扩张的范围加大B.呼吸深度增加C.胸围差加大D.呼吸肌收缩力增加7.呼吸的意义是()A.完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B.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净化血液8.人体内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A.肺泡B.血液C.细胞D.组织液9.肺泡中的气体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要经过几层细跑() A.2层B.3层C.4层D.5层二、简答题:利用下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活动
打篮球
慢跑
坐
睡觉
踢球
游泳
散步
每小时耗氧量(升)
90
120
25
14
115
120
60
在这些活动中,在相同的时间内,哪类活动需要的能量最少?哪类活动需要的能量最多?你的依据是什么?
板书设计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
第16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3.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二)能力1.尝试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资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重点
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难点
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教学用具
自制生物校园网网页、检查多媒体网络教室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引言:2003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造成198人死亡,你们知道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吗?学生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教师:演示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板书: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教师组织学生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学生交流"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1.工厂排放的浓烟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3.燃烧含硫的燃料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5.焚烧工业废弃物6.吸烟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11.路面扬尘12.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13.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14.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三.教师以"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学生交流讨论示例:1、硫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才能向大气排放。2、臭氧层受到氟氯烃,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的破坏。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烃等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对人类正常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要防止臭氧层继续遭到破坏,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洁净能源。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保护湿地等。3、厨房空气里既有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又有煎炒食物时产生的气体和悬浮物(油烟)。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新盖及新装修的居室也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4、吸烟危害健康,同时也污染环境。 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师生讨论交流大气污染的防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组数据有和感想?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板书设计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二)
第17课时
教学目标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1.尝试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
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难点
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教学用具
实验用具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一.探究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1.调查交流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园网,查找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这几种污染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有一个共同之处:影响人的呼吸系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响是长期渐变的,在这两种污染物浓度高的地区,较长时期后会出现某些疾病的高发生率。而氮氧化物的影响却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表现出来,交通高峰时人们如果正好在污染浓度高的要道边及路口,会很快感觉到眼、口、鼻难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大气中的臭氧本来很稀少,而且起到过滤紫外线、保护人类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保护臭氧层"已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但如果地面的臭氧浓度超标,却会迅速而强烈地刺激人体呼吸系统,引起易感人群(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强者)疾病发作,甚至造成死亡。地面的臭氧浓度怎么会超标呢?这是因为氮氧化物在阳光下与其他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而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就形成光化学烟雾。世界第一例光化学烟雾于1952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当时城内人们普遍感到眼睛流泪、口鼻难受、胸闷,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几天内死亡人数就达数百人。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1)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学生课下进行采样。 (3)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采样。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教师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4)表达与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学生分小组汇报:本组要探究的问题,本组的探究计划,本组的探究结果, 演示本组记录表 学生探究部分示例: 1、探究问题:楼层越高尘埃粒子越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1层
20层
2、探究问题:教室内与教室外尘埃粒子数一样多。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室内
室外
3、探究问题:树林中的尘埃粒子数比马路边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树林中
马路边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课后实践活动: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1.调查交流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二.1.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2.表达与交流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18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
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教学用具
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执笔者
胡小艳老师
授课者
导言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是否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呢?生:需要。师:如何推断在人体内存在这样的运输线呢?生:人属于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营养,同时还需要排出废物。如果没有正常的运输,营养物质的进入和废物的排出就不能完成。生:前面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后,只有通过运输系统转运走,送到身体其他部位。生:在学习人体结构层次时,知道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其中的循环系统就是负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
师:很好!同学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形成新认识。在人体内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运输线--循环系统,其中的血液循环担负着人体内主要的物质运输任务。历史上,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还是经历了一定波折的。生:资料介绍,关于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威廉·哈维及血液循环理论。生:人类对血液的认识,原始的血液观:血液即是生命也是死亡。师:人类历史上对血液的认识也是经历了由恐惧、崇拜到现代医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血液的过程。历史上人们在崇拜蕴藏着生命的血液的同时,更惧怕血液中所包含着的"死"的阴影,是由于对血液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问题: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3.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4.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一).血液的组成。(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 生:观察分层的血样,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各组分所处的层次。组成血液的各部分重量(密度)不同,重一些的沉在下面,颜色鲜红,是红细胞,上面的为淡黄色的较为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生:我们看到化验单上有WBC、RBC、PLT等它们是血液中的细胞结构,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和红细胞分层的部位,含量较少 师:其中HGB(课本为Hb)是血红蛋白的英文缩写,其它各项分别代表不同的指标,在诊断不同病变时参考。初中阶段我们不作进一步研究,如感兴趣可以下去查阅相关的医学书籍了解。那么,为什么称血液为流动的组织呢? 生: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生: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 (二)血液各组成成分作用 师:在血液的组成成分中血浆起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运载血细胞,运输里面溶解的各种物质:营养物质和废物。 师:血液的其他组成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你们想否想看一看 师:给出讨论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讨论。 实验: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生:结合提纲展开讨论:如何在镜下分辨血细胞?各类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有何特点?各种血细胞的作用? 师:将显微镜的物象转换到电视屏幕(或出示血细胞图片)。学生代表发表各组观点。 生: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颜色是红色,形状像两面凹的圆饼。还有一些个头比红细胞大些,但形状不是很规则的,数量没有红细胞多,这是白细胞。 生:为什么找不到血小板?血小板太小了,数量也不多,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分辨。
师:对。血液中的各中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都有不同的,依次可以帮助我们在镜下分辨它们。同时也只有它们的形态、数量保持正常,人体才能保证健康,否则,人就会患病。结合提供的相关资料,分析各组手中的血常规化验结果,作出简单诊断,并说明各种组分的作用。(大屏幕出示有关RBC、WBC、HB和PLT的正常参考值和说明)生:各组结合提供的参考,分析、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生:我们拿到的这份化验单,送检人是女性,各项目对应比较,发现红细胞数量偏低,而且血红蛋白含量也低于正常值。我们通过讨论初步认为此人患有贫血。 生:老师,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特点有些象小说里的侠客,"劫富济贫":氧气多的地方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氧气少的地方和氧气分离,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氧气从多的地方运送到少的地方。 师:这个比喻很恰当,这样可帮助我们记忆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特点。 生:我们是同组的,我补充一点,红细胞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的。我前一段时间,被诊断是轻度缺铁性贫血,有时偶尔头晕,医生当时建议我注意加强营养,同时要适当补铁。 师: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有时营养供应不足或不均衡,容易出现发育期的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大家正处在青春期,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身体健康。 生:我们这份单子,白细胞数量比参考值偏高。白细胞是负责吞噬侵入身体的各种病菌的。我们认为这个人身体有炎症或者是患有白血病。 生:我不赞同,白血病是造血机能不正常引起的,不能单纯从白细胞多就下结论。 师:人体中白细胞的种类是比较多的,相关的检测项目也很多,对某种病下结论一般需作许多相关检查,不能单凭一项检测就下结论。我们只是参照常规,作出简单常规推断。 生:血小板数量偏低,容易出现受伤不容易止血的现象。因为血小板可以聚集在伤口处,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师:同学们通过对血常规化验结果的简要分析认识到,血液组成各部分在人体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大家不妨将本节课所认识的有关血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以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出来。 生:归纳图表。 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各自对血液的认识。 生:血液在人体内不仅担负着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吞噬病菌的防御功能以及止血和凝血作用,所以血液对人体的健康和相关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以前我很害怕血,通过今天学习,感觉血液作为人体内的可以流动的组织,分布范围较广,在了解了它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后,感觉也没有太多的神秘。 生:各种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寿命长短还不一样。 师: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血液的认识不断深入,例如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等,这方面同学们应当关注。
板书设计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成分作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教学后记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着血常规化验单展开,结合实验观察,使学生对血液这一既熟悉又神秘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以往的一些疑虑。通过对化验单的分析,令同学感觉到学为所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到欠缺之处,学生对血液从哪里产生的?以及与血液有关的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未能涉及,感到不满足,考虑通过印发一些补充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19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重点
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
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教学用具
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执笔者
胡小艳师
授课者
一.情境导入师: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生:我化验过血,是在手指尖上取血,好象是无名指。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生:我见过在耳垂上取血化验的。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师: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生:疑惑师:同学们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生:这是血管。师: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 二.新授 师:刚才提到化验取血和输液,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部位?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生:身体内的血管粗细不同:手指尖和耳垂里面的血管比较细,手臂上的血管比较粗。师:好,结合下面的事例作进一步推测,我们人体内的血管类型及其特点:中医诊脉时不是把手指放在"青筋"这样的血管,而是放在手腕处(示意位置),这里用肉眼看并没有清晰的血管;输液或抽血时用橡皮筋扎紧针刺部位上方,管内有回血立即松开橡皮筋,并且输液时针总是朝向上臂等等。生:血管的搏动情况不一样,有动脉、静脉之分。生:血管里面的血液流动有方向性,手背上隐约能看见的这些血管(称为"青筋"的)里的血液是从手向肩膀方向流动的。师: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事例和各自的经验,对人体内血管的情况进行了推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 生: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结合进行小组讨论师:请介绍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管的情况,注意血管里面的血流情况。生:有许多细小的血管,有些比较粗。特别细小的是毛细血管,里面的血流速度很慢。师:你是怎样区别毛细血管与周围其它血管的?试着总结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播放微观摄影拍摄的人体内各类血管及血流情况录象)生:可以看到红细胞单个通过,就象它的名称细如毛发。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比较多。毛细血管的血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生:毛细血管具有:管细、壁薄、量多的特点。师:同学观察的很细致,而且归纳的也很好。毛细血管的特点可以再加一点:面广--毛细血管在身体内分布广泛,除指甲、毛发等处外,毛细血管几乎无处不在。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有什么意义?生:毛细血管周围就是人体组织细胞,这样有利于血液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血液里运输着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把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带走。
师:课件展示,发生在毛细血管处的物质交换动画演示。师:与毛细血管两端连接的较为粗大一些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判断依据是什么?(小组简短交流)生:与毛细血管相连的一端是动脉,一端是静脉。来血的一端是动脉,因为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输送过来的血管,另一端是静脉。生:(手持自制的血管模型)还可以根据血管壁的厚薄来区分:我们用报纸卷的纸筒来说明,两个纸筒外观直径一样,其中一个纸筒的层数较多--管壁厚,代表动脉,弹性大;另一个纸筒纸的层数比较少--管壁薄,代表静脉,弹性小。另外我们还用一层纸卷粘合,代表毛细血管。师:这个创意很好,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血管的结构特点。出示动脉、静脉的横切面图(另有其他类似制作,用厚度不同的塑料管及口服液的吸管分别代表动、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也有用橡皮泥搓的厚度不同的管代表的各种血管的等等。)师:还有没有其它的区分方法?生:可以根据动、静脉血管的血液流动速度区分:动脉血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里血流速度慢,和消防水管有些相似,管内水流速度快时,管壁比较硬,管内水流速度慢时,管壁按上去比较软。师:血管内血液流速不同,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不同,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血压。由于心脏向血管供血是间断的,和消防水管略有区别,动脉表现的是搏动明显,相比较静脉搏动较弱,根据搏动情况不同可以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生:明白了,难怪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这里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搏动比较明显。我们手背和手臂上的这些血管,搏动较弱,都是静脉血管。生:一些粗大的动脉血管一般在身体比较深的位置,分布较浅的多是静脉。生:在人体四肢,还可以根据血管中是否有静脉瓣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静脉血管里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动脉则没有。 师:很好,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比较了人体内的各种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请同学们试着设计表格对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总结归纳。 师:在人体内,血液循环需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那么,三种类型血管以及与心脏是怎样的通连关系? 生:(上黑板图示) 师:那么,能否解释输液或抽血时,为什么要在针刺位置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生:输液或输血时选择的是静脉血管,在针刺位置上方用胶皮管捆扎可以阻碍管内血液回流,使血管胀粗,容易辨认。生:选择静脉血管还与这种血管分布较浅、管壁薄、血流速度慢有关。师: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心脏和全身各类血管的连通,形成了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所以管道系统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物质的运输。有没有管道阻塞或流通不畅的情况呢?生:有些人血管硬化,对血液循环会有影响。生:看到有些人,一般老年人多见,小腿部位出现静脉曲张,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师:对于各种由于血管管道不畅引起的各种病变,请你设想,如果治疗需要用人造血管替换局部血管时,用作替换材料的人造血管应满足哪些要求,才能用于临床?
板书设计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的类型1.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2.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
第20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重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用具
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执笔者
胡小艳老师
授课者
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如果在管道系统中把心脏排除在外,只有各种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血液在其中能否正常循环流动?(出示由两组输液管连接成的封闭管道,装入滴有少许红墨水的水) 生:不能流动/能流动。师:演示将封闭的管道平放、竖立,观察液体能否流动。生:不论怎样放置,液体都不能自动地在管道内循环流动。师:如果要想使管内液体流动起来,但又不能改变管道的位置,能否做到?生:用手交替压缩输液管的回血管,管内液体循环流动起来。师:请思考,通过上述过程,联想在人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起什么作用?生:平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心跳更加剧烈。生:心脏通过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推动着血液在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师:对,心脏在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同时也象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从低处流向高处。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迷。(下发观察材料和提纲,通过观察解决相关问题。) 二.新授 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师: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注意按照科学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生: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师:(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对应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生: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师: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是这样的吗?
生:是这样的,如果心脏不跳动了,人也就死亡了。生:不是,我从资料上了解到,人类的心脏也是要休息的,只不过是方式不太一样,它是通过舒张时间相对长于收缩时间来保证休息的。师:是的,心脏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心脏是如何使血液回流心脏再将血液射入血管的?生:我们观察解剖的心脏,看到心脏是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发现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同,左右是完全隔开的。生:我们比较了心脏四个腔室的壁,尽管都是由肌肉组成的,但是厚度差别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生:是这样,老师,我们组观察的心脏没有剖开,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觉不一样,心房的壁感觉要薄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师:(结合人的心脏模型)同样是心脏的壁,但是厚度却不同,同学们试着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作出推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学生小组交换意见)生:肌肉能够收缩提供动力,肌肉越厚,收缩也就约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获得的动力也越大,向前流动越远。心房壁薄,收缩力量小,血液流的距离不远,心室肌肉壁厚,收缩有力,血液流的距离远。血液流动最远的应该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为左心室是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 生:我们分析认为,从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自然位置来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对靠下一些,应该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从心室离开心脏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脏进心房。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推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提出探究的方案。生:(讨论,效果不很理想。)师:能否运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在遇到的困难? 生:根据各类血管的功能,结合刚才的推测,动、静脉与心脏腔室的通连关系应该是: 我们想通过向静脉血管里面灌水,看看是不是从动脉血管流出,如果是从动脉中流出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 师:如何判断与心脏连接的血管是哪类血管呢? 生: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观直径相当的,壁厚,内径小的是动脉血管,壁薄,内径大的是静脉血管。 生:也可以通过已解剖的心脏,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条血管连通,通连关系是"房连静,室连动",然后在没有解剖的心脏对应位置找到相应的动脉和静脉。 师:很好,同学们不但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还善于总结规律。大家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判断并实际操作,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 (学生两组合一组,每组各有一个已解剖的和完好的动物心脏,进行实验) 师:请各组介绍你们实验的结果和认识。 生:我们从与右心房相通的静脉向里面注水,水是从动脉血管流出的,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血液从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血液从动脉流出。 生:我们还注意到,从一侧静脉注入水,水是从与同侧心室相通的动脉中流出的。 师:(边听学生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心脏简单工作示意图)血液是从静脉进入心房,心房血液进入心室,血液又从同侧的心室进入动脉,离开心脏的。各组实验都进行的顺利吧!? 生:顺利,结果是这样的。 生:老师,我们灌了好长时间,不知为什么水总是进不去,流的到处都是?
师:让我们大家帮帮这一组好不好?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上来示范他们是怎样做的。 (该组同学上讲台示范操作) 生:老师他们灌水的那条血管不是静脉血管,是动脉血管。 师:(通过与解剖的心脏比照,同时比较同等粗细的血管的管壁)大家看到,这组同学选择注入水的这条血管的确是动脉血管。那么,为什么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呢? (有部分同学低头搬看本组的实验材料) 生:在动脉血管与心室的连接处有瓣膜,这是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动脉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所以,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 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有这样只能单向开放的瓣膜,这是房室瓣。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会倒流回心房了。 师:这样看来,心脏内的各种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师:(展示课件,心脏收缩舒张的动画演示)位于我们胸腔内的心脏,从它的组成、结构,都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就象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证了血液在管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具体是如何进行的,下一课时学习。
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
第21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重点
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用具
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执笔者
胡小艳老师
授课者
一.设疑导入 师: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 二.新授 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1578---1657),
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各组分头行动,我们看哪个组旅游收获最大,出发!生:(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 师:请我们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旅游见闻"。 生:我来为大家做导游,重温我们刚才的旅途: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师:很好,介绍的很精彩。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我们是一个组的,我补充一点,在毛细血管那里,除了氧出去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一同出去了,进来了不少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起随循环回到了右心房。 师:有没有其他小组,也是从左心室出发的,沿途所见所闻相同吗? 生:差不多。 生:从主动脉分支出来,也可以进入内脏器官,胃、肝、肠等处,或者是经过下肢的毛细血管,然后由下腔静脉也可以回到右心房。 师:同学们试着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 生:先理沿途"主要景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静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条线路途径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师:我们请选择其它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 生: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左心室相比要薄。出了左心室进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同样管壁很薄、管径很细,血流速度很慢,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气体的交换。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这称为肺循环。 生:由我来介绍中间发生的有关"事件":肺作为呼吸的主要器官,大家知道,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空气。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通过肺循环,使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这一小组介绍的条理清楚,目的明确。他们注意到分工合作,介绍各有侧重,很值得其他组借鉴。(课件辅助,动画演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师:大家是否注意到,两条循环路线尽管途径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体循环回到右心房的血液,进入右心室,又进入下一次循环--肺循环,而且此时血液恰好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变成动脉血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又作为体循环的出发点,送去的是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边在黑板绘制血液循环图解,边简要归纳)通过前面同学们不同线路的"旅游介绍",使同学们对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有了一定了解,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路线主要由两条组成: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而且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血液循环的进行保证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不断地将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出来。 生:我有些疑问,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去了,那其他废物怎样排出呢?输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的? 师:同学们能否帮助这位同学,营养从何而来,其他废物又到哪里去了? 生:营养物质就是人们吃饭获得的,应该从消化道吸收的。 生:其他废物、、、、、、 师:关于营养物质的来源解释是正确的,说明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人体的营养,认识较为深刻,并且能够同新知识联系起来,值得称赞。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多个系统构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关于其它废物的去处,同学们试着从下一章寻找答案。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1页给出的数字,通过计算,用数据来说明,拥有一颗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第22课时
教学目标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难点
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教学用具
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
执笔者
胡小艳老师
授课者
一.情境导入 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 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可以减少人员死亡?生:输血 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生:要注意血型、、、、、、
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结合[学案1]展开血型及有关的学习和认识。(呈现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二.新授 生:以小组的形式,参照学案中提供的建议、思考题及相关资料,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 师:结合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看法。 生: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 生: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但是兰德斯坦纳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的,不断完善的,牛顿曾经这样说过:人们看着我高大,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生:我们今天认识的知识、规律,就是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文化,我们应该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生:兰德斯坦纳最初发现血型只有三种,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认识。我们认为前人提出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十分完美的,可能存在着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后人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师:很好,我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既要尊重科学,但又不能迷信科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怀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生:人类在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建立了血液免疫学的基础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现在的10年所取得的成绩,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多。所以,兰德斯坦纳,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名字。 师: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在人类输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输血现已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参看[学案2]完成相关要求。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进行模拟血型鉴定。 师:请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血型鉴定的过程和鉴定结果。 生:我们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同种血清和血液之间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在载玻片两边分别标记A、B,然后对应各滴一滴A标准模拟血清和B标准模拟血清,将被鉴定的模拟血样(张某)分别滴在两滴模拟血清上,看发生反应的情况。结果是标A的一侧出现浑浊,表明发生凝集反应,我们判定模拟血样是B型血。 图示如下: 师:其他同学是否认可这位同学的鉴定方案,鉴定结果是否正确?生:我们组的试剂瓶上标的也是张某,鉴定结果也是B型血。但是我们鉴定过程和他们组不太一样,我们是这样做的:在载玻片标有A、B的两端,同样滴一滴模拟血样,然后在标A的一侧滴加A标准模拟血清,在标B的一侧滴加B标准血清,结果是在滴加A标准血清的一侧出现浑浊,即发生凝集反应,我们判定模拟血样是B型血。 (其他各组分别简要介绍各组的鉴定结果,分别准备有代表四种血液的模拟血样,每种血样均有2-3个组进行鉴定。) 师:根据各组的鉴定结果,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输血治疗时,可以输哪种类型的血? 生:我们鉴定的结果是A型血,通过分析认为输A型或O型 师:输血关系列表归纳下来,大家观察看有什么规律? 生: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若少量输异型血需进行凝血实验。 师:输血可以救治人的生命,那么,血液从何而来?生:献血。 师:你怎样评价无偿献血?持什么观点?献血是否影响身体健康?
生:结合[学案3]内容展开自由讨论 生:从血量来看,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人总血量约有40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全身总血量的1/10--1/20。 生:人体内有部分血液储存在人体的血液"仓库",如肝、脾等器官,当机体活动增强或献血后,"仓库"里的血就会调动到血液循环中来。血量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恢复,不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压。 生:血液和其他有生命的东西一样,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各种人体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衰老的血细胞不断地死亡,由骨髓制造新的细胞来补充,献血后,骨髓造血功能回加强,使血液成份维持相对的恒定。因此,献血无损健康的。 师:适量献血对身体不会有危害,一定程度还有益处。生:我长大成年愿意参加无偿献血,这是很光荣的事情。 师: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愿我们能够献出一份爱,让血脉相通,真情流淌。我们依靠,所以我们生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备课资料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你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学设计: 一、关注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 学生提出的第一类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学生每3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 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认识血液科学发展史。 学习材料:课本(插图及文字内容)、资料卡片 学习建议:阅读课本第76页第一、二自然段,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 资料库(详细内容略) 内容包括:献血史话、最初在人身上输血的尝试、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 [学案2] 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学习材料:教材、资料卡片、模拟"血型鉴定"的器材(模拟血样,模拟A型血清和B型血清,载玻片,吸管),通过实验,使学生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如何利用所提供的背景知识及实验材料,鉴定所提供的模拟血液的血型,制定实验方案,并做实验验证。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思考题。 思考题:1、试着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2、根据你所做的鉴定,如需输血治疗该血型应该输什么血型的血? 3、讨论完成课本77页练习中第三小题。 资料库:(详细内容略) 内容包括:1)ABO血型系统、2)血型鉴定、3)血液的作用 [学案3] 学习目标:概述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量的关系;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习材料;文字报道,宣传品,教材 学习建议: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人体血量与体重的关系,了解失血对人的影响。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无偿献血的内容。参与讨论培养情感,树立观念。 思考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这是什么原因?献血以后应该注意补充哪些营养成分? 2、我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将来等你长大成人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资料库:(详细内容略) 内容包括:1、什么是无偿献血?2、献血有损健康吗?3、城市无偿献血者优惠用血暂行规定
三、理清脉络、构建框架 四、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新闻报道自由讨论,结合在现阶段采供血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此提出解决的措施。教师引导,每个健康的公民都有献血的义务。 五、延伸拓展、关注社会 调查你认识的人中哪些人曾无偿献过血,并向他们了解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调查你所在的城市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来源及储备情况,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如何?探究活动 1.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请补充方框中缺失的内容,并根据情况将方框填充成红色或蓝色(用红色代表动脉血,用蓝色代表静脉血)。 2.心脏灌流实验 取新鲜猪或羊的心脏,对照人体心脏模型,辨认心脏上连接的血管。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分别向这几条血管中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注意:注射器伸入血管后,应将血管口扎紧。此外,为便于观察,肺静脉只留一条,其余扎紧。)注入水的部位
水流出的部位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主动脉
习题精选 1.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B.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C.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 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2.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A.有动脉血变成静脉血B.有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养料增多,废物减少D.养料减少,废物增多 3.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是()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4.左、右心室射出的血是()A.都是动脉血B.都是静脉血C.分别是静脉血、动脉血D.分别是动脉血、静脉血5.肺动脉中血液成分是() A.含氧多,含养料少B.含氧多,含养料也多C.含氧少,含养料多D.含氧少,含养料也少 参考答案: 1.D2.B3.A4.D5.C如何拥有健康的心脏? 只要简单改变一下你的生活方式,就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一、进食对心脏有益的食物选择能降低胆固醇和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如水果(苹果、牛油果、柚子、橙、草莓),蔬菜(花椰菜、胡萝卜、玉米、洋葱),海鲜(蛤、蚝、牡蛎),包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三文鱼和蓝鱼),大豆,坚果和全谷类的面包、食物。 二、减少脂肪的摄入
要想降低胆固醇水平,就要限制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的摄入。人体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主要应该选择低脂的肉类代替牛羊肉等"红肉",如鱼、无皮的鸡肉或火鸡。每周吃数次鱼能使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下降一半。不饮全脂奶转而饮用低脂奶或脱脂奶可减少奶类脂肪的摄入量。或可试饮豆浆,豆类蛋白可以降低胆固醇。 三、调料多样化血压高的人,必须减少钠(盐)的摄入。研究者们认为,即使是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也应该减少钠的摄入。不要进食加工过的食物,因其含有大量的钠;同时在用餐中既要减少用盐量,又不能少到食而无味,你可以加上其它如沙拉、咖喱、胡椒或大蒜等调味品,以使风味多样化。每天吃1-3瓣大蒜,可以降低血压和可能降低胆固醇。 四、增加膳食粗纤维在新鲜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类食物中含量丰富的可溶性纤维可以预防动脉壁斑块的形成。研究表明,每天多进食些水果、蔬菜可以使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减少25%或更多。另一项研究显示,饮食中全谷类食物含量高可以使妇女心脏病死亡风险减少达15%。还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进食燕麦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五、饮用适量红酒适量喝酒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即有益的胆固醇的含量,使血液变得稀薄,减少能引起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血凝块形成的可能。另外,由于红酒富含生物类黄酮,能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从而减少其粘附动脉壁的可能。研究表明,每天喝2杯红酒的人比不喝的人心脏病发作的机会少40%。但是,喝酒千万不能过量,过多的酒精能增加甘油三酯的水平(甘油三酯水平高与冠状动脉疾病和糖尿病有关联)。否则,喝酒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潜在益处。其它富含生物类黄酮的食品还有:红茶、绿茶、洋葱、羽衣甘蓝和苹果。 六、锻炼 预防心脏病最好的药方就是有氧(耐力性)运动。有氧运动能扩张血管,因而能降低高血压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能提高有益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选择一种运动活动你的臀和腿部的大块肌肉(如快步走、骑自行车),努力使你的心率加快到一定程度(即达到靶心率)并坚持至少15-20分钟,每周做这种运动3-4次。像瑜珈一类的柔韧性运动不仅可以帮助你的关节保持灵活而且可以减少紧张激素的产生,从而达到预防心脏病的目的。 七、定期体检65岁以前,你应该至少每隔一年检查一次血压。到了65岁,就至少要每年检查。很多医生也建议,有胆固醇高或有其它心脏病危险因素的人,每年都要查一次胆固醇。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23
课时
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重点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用具
1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3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执笔者
刘素芬老师
授课者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新授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不同。 教师:归纳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成分的不同,对照挂图,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学生: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教师:点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比较原尿(150升)与尿液(15升)量的巨大差别,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并没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它们去哪儿了? 学生:分析得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教师: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和挂图。 学生:对照挂图,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学生:回顾本节前面的知识,描述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师:提出排尿的重要作用和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挂图、模型、实验、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7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第24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2.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3.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重点
1.通过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
2.通过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培养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用具
学生收集关于"农田施用化肥好还是人粪尿好"的资料
执笔者
刘素芬老师
授课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人从生物圈摄取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排到环境中去。列数字:一个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约800千克的粪尿,算一算我国每年有多少人粪尿排到环境中去?如果这些人粪尿直接进入环境,对环境是个巨大的负担。人粪尿对人类真是"一无是处"吗?有没有办法使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见解,得出结论:人粪尿是可以利用的。
二、人粪尿的价值:通过资料分析,学生认识到,人粪尿中除了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成含氮、含磷、含钾等多种无机盐,可作肥料,维持农田的生产能力。因此它不是"一无是处",可以变"废"为宝。但是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化肥,还需要用人粪尿作肥料吗?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以"农田中施用化肥好还是人粪尿好"为论点,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课下准备的资料进行辩论。重点在环境保护、来源方式、价格成本、肥效等方面进行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同化学肥料相比,人粪尿具有污染小、来源广、肥效持久、养分全、成本低等优点。而且我国农民长期经验也证实农家肥在维持农田的生产能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三、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首先应点出为什么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施于农田,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和农作物,近而传播疾病,给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消除人粪尿中的病菌和虫卵,即进行无害化处理。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式这部分尽量避免教师直接讲述,教师可设问,引导学生阅读。如设问题:怎样对人粪尿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有那些?都应用了什么原理?教材上介绍的两种处理方式,利用的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原理,这些处理方式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是将人粪尿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 四、生态厕所: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介绍环保新科技--生态厕所。对于新出现的事物,学生有较大的兴趣,教师调动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比较出生态厕所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厕所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最后,教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对照当地人粪尿的处理和利用情况,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
第25课时
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重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难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用具
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 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 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 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 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 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教师: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类似的变化?让我们先拉上窗帘,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开窗帘和灯,再次观察一下。 学生:我们的瞳孔也在光线暗的时候变大,光线亮的时候变小。 教师: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 学生:晶状体 教师:这是晶状体的侧面图,它的形状和我们熟悉的放大镜很相象。(示放大镜)我们都玩过用放大镜汇聚光线的游戏,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用物理学的实验仪器再重复一下这个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仪器。 教师:我们看到:蜡烛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汇聚到屏幕上呈现了清晰的影像。在我们的眼球里,也发生着同样的现象--物体反射出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物象。但是,在我们的眼球中,在光线到达视网膜之前,不仅经过了晶状体。请同学们观察课本89页的图,寻找出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经过的结构,再想一想,其他结构有形成视觉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虹膜保证了光线只能从瞳孔进入眼球;巩膜保护了眼球;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教师:我们在电视上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故事情节:两个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人摔倒,撞伤了后脑勺,结果就失明了。这个人的眼球一点都没有受伤,为什么丧失了视觉呢? 学生:大脑受伤了,压迫神经了...... 教师:由此可见,仅仅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图像还不够,还必须将图像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7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二)
第26
课时
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重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难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用具
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折射光线能力最大的是哪个结构? 学生:晶状体。 教师:我们都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和放大镜是一样的,现在有两个放大镜,同学们检查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一个厚,一个薄 教师:那么,我们实验一下哪一个放大镜能更快地将光线汇聚起来? 学生:(实验)厚的折光能力强。 教师:让我们再实验一下,用厚放大镜汇聚什么距离的光线成像最清晰,是远距离的?还是近距离的? 学生:(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装置,将蜡烛从远处移到近处)近距离的成像更清晰。 教师:现在换成薄的放大镜实验一下 学生:用薄放大镜的时候,远距离的光源成像更清晰。 教师:我们的晶状体能灵敏地自动调节厚薄。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的时候(比如看书的时候)我们的晶状体就自动调节到比较凸起的样子。(用成像装置演示,将蜡烛移近,并换用厚凸透镜)但如果晶状体调节的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我们看远处物体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演示:将蜡烛移动到远端)。这就是同学们中间很常见的一种眼的折光异常现象。 学生:近视眼。 教师:这种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演示:将屏幕向后移动)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是真性近视。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仔细观察课本上"近视眼的补救措施示意图"解释凹透镜为什么能够矫正近视眼? 学生:凹透镜先使光线散开一些,再经过晶状体的汇聚,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教师:近视眼当然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眼保健操可以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帮助放松晶状体。你会做眼保健操吗?让我们从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的角度,再来学习一遍眼保健操吧。 学生:尝试寻找正确的穴位,做眼保健操。 教师:刚才同学们诉说了近视眼为他们带来的不便,可是如果我们彻底丧失了视觉,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展示一本精美的画册)现在我要请一位志愿者蒙上眼睛。然后我将把这本精美的画册放在我们班里一个同学的桌子上。大家只能用语言引导他,看看他要化多少时间才能拿到这本画册?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师:请志愿者讲述自己的感受,请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师:如果一个人双目失明,他不仅不能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画,生活中也面临很多困难。你在生活里遇见过盲人吗?讨论我们能为盲人做些什么?小组绘制一份宣传《角膜捐献》的宣传海报作为爱心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7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三)
第27课时
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重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难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用具
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 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怎么听见声音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打开录音机,要求一位同学将手放在音箱表面) 学生:当录音机播放声音时,音箱振动。声音越大,振动越厉害。 教师:我们再来振动一下音叉。 学生: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用手终止音叉的振动,声音消失。 教师:可见,声音来自振动。可以产生振动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是一根琴弦,可以是蚊子的翅膀,也可以是我们的声带。声带的振动可以振动空气。我们用手可以很容易感受到。 学生:将手放在口腔前,发出声音,感受空气的振动。 教师:展示耳的模型,请同学们观察,什么结构将空气的振动传递到耳的深处?
学生:鼓膜 教师:空气能振动鼓膜吗?让我们做个实验:用手指将一页书展开,向绷紧的书页吹气 学生:手指感受到纸张的振动,听到低沉的声音。 教师:我们的鼓膜比纸张薄得多,也紧得多。空气中微小的振动就能使鼓膜振动。鼓膜里面还有什么结构? 学生:有听小骨。 教师:观察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描述听小骨和鼓膜、耳蜗的关系。想象一下当鼓膜振动的时候听小骨和耳蜗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听小骨前面紧紧连接鼓膜,后面连接耳蜗。鼓膜振动时,听小骨和耳蜗也会振动。 教师:声波的振动经鼓膜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有对声音敏感的听觉细胞,和视觉细胞一样,这些细胞受到振动后可以把声音的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想一想,耳的那些结构受到损伤可能引发耳聋?又有哪些行为会导致这些损伤?我们如何避免这些损伤呢?请按小组轮流回答,看哪个小组想得最全面。学生:阅读课本94页,回答。 《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学生的经验来设计和组织》 什么是学习?怎样才能学会?这是作为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调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释信息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自主地科学地解释信息,就是说这个知识学生学会了。 那么,什么是成功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教学设计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必须围绕学生的经验来设计和组织。 几乎所有的学习都是以经验为桥梁的。即使是再难的知识,只要能够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立足于学生当前的生活环境,循循善诱,学生都可以理解和接受。反之,脱离自然,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即使你表演得天花乱坠,也不可能指望学生会明白。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课堂设计中没有用课本上提供的"眼睛和照相机"的对比设计问题情境,因为我认为学生对于照相机是不熟悉的。相反,我认为放大镜的聚光作用是每个孩子的游戏内容。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可以将光线聚集清晰。所以,我设计了从放大镜引申出晶状体,再引申出眼球的折光系统的教学顺序。从实践中看,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 在课程中,我也有很多遗憾的感觉:一是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机会和自由探究的机会太少了。因为课时的限制,远视、散光、白内障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没有带领大家讨论。如果能够让有这些知识的同学谈论一下,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经验,将课堂知识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的作用。二是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的问题情境还很值得推敲。这些情境中,仍存在不能成分调动学生兴趣、和学生生活环境结合不紧密的现象。 在课程中有一个细节是我坚持多年的:根据中医理论,带领学生重新学习和认识眼保健操。学生在小学学习的眼保健操,由于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很多人按摩的穴位根本不对,起不到效果,也就丧失了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的兴趣。无论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还是从弘扬中华医学、培养爱国情感出发,带领学生重新学习和认识眼保健操是很必要的。这当然要老师首先自学中医理论才能指导学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28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了解神经元的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重点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
点
2.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用具
1.硬币若干;2.神经系统的挂图或模型;3.神经系统功能的录像;4.不同细胞的图示及神经细胞的模式图。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枚硬币):今天上课以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纸,用笔沿着硬币的外轮廓在纸的不同位置上画10个圆,给这些圆分别标上10个数字。随意写出这些数字,不要按照顺序。然后再拿起硬币,把它放到圆圈上,按照数字次序依次摆放。学生:完成活动。 教师: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这项活动涉及到那些器官? 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手,眼睛、脑等。 教师: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也需要这么多的器官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好像受到统一的指挥,你知道身体内的这个指挥官是什么吗?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我们的身体之所以如此协调,做出许多精细的活动,主要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屏幕显示教材97页中描述的四位患者)如果你是位神经科的医生,这四位患者找你看病,请你为他们诊断一下病情。 学生:(观察屏幕,思考后)老人的一侧肢体不能活动是由脑血栓引起的; 运动员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是由于腰部脊髓受到损伤引起的; 小伙子由于右侧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引起右下肢麻木和疼痛; 妇女失明是由于脑颅内的肿瘤压迫了大脑的原因。 教师:肢体不能运动,问题出在脑部;右下肢麻木、疼痛病因在坐骨神经,你认为脑、神经在身体内起什么作用? 学生: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 教师:脑、神经可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它们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前面的活动你对神经系统还有什么了解? 学生:神经系统可以协调人体的运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神经遍布在全身各处。 教师:脑与四肢和眼睛之间,脑与内脏之间,脊髓和四肢之间都具有神经联系,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展示人体神经系统的挂图,指出各组成部分在身体的位置)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又如何呢?(插播录像) 学生(根据录像):总结神经系统的功能。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如肌肉细胞、血细胞等(屏幕显示不同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细胞。(展示神经细胞模式图)神经细胞和前面几种细胞有那些区别?
学生:细胞体上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 教师:简单介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概念,点出神经元的突起末梢相连接,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而本节内容就是为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如何调节生命活动做准备的。由于本节内容以结构组成和功能为主,课堂上易出现繁琐和沉闷的情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成为本节授课的难点。 案例以活动引线,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各器官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各器官协调一致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配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以会诊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挂图结合录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各组成在人体所处的部位及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讲解,易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关于神经元,通过几种人类细胞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神经元的结构特征,进而归纳出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可谓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课时
教学目标。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3、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4、描述反射弧的结构;5、了解复杂反射建立的过程。
重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反射弧的结构,如何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是难点。
教学用具
1、制作"望梅止渴"的电脑课件;2、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复杂反射建立的图片资料。 3、准备一个纸盒及一些牙签。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言:活动引起学生的思考。
配合老师完成活动:一名学生把手伸进纸盒后,马上大叫一声,把手缩回来。思考:你认为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
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的兴趣。
完成膝跳反射实验,总结反射的定义。
两个同学一组,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
思考:你能归纳出反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反应有什么特征。
组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以问题引导学生在回答思考题的同时总结出反射的定义。
反射的类型: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思考膝跳反射中小腿前伸是不是有意识的行为?列举生活中简单反射的事例,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不同。
膝跳反射受大脑的控制吗?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思考本堂课开头的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同学是不是感觉到疼了才把手缩回来的。阅读教材中反射弧示意图,归纳出反射的组成。尝试说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分析活动中的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进而归纳出反射的组成。
分析一种动物复杂反射的建立,了解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
分析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过程: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单一的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铃声与食物反复多次结合后,只听铃声不喂食物也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认识:复杂反射是不相关的刺激与简单反射多次结合后才建立起来的。
电脑展示: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建立的过程。
对某些语言刺激,能形成复杂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尝试分析"望梅止渴"建立的过程。
电脑展示:望梅止渴。
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
设计方案、改进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鼓励和表扬有创意的设计和可操作的实验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典型例题 1.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完成这一功能的结构是,它包括,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答案】反射,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2.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小狗作算术题;B小朋友作数学题;C眨眼反射;D惊弓之鸟。 【答案】C习题精选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B.反射;C.应激性;D.反应。 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反射活动与反射弧无关;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反射弧和反射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3、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 A.膝盖上位韧带和腓肠肌;B.膝盖下位韧带和腓肠肌; C.膝盖下位韧带和股四头肌;D.膝盖上位韧带和股四头肌。 4、下列反射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A.下落的灰尘引起的眨眼;B.看见酸杏引起唾液分泌; C.婴儿吃奶时的动作;D.针刺上肢引起的缩手。 5、复杂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用相应刺激强化,则复杂反射就会逐渐() A.加强;B.消退;C.先加强后消退;D.先消退后加强。 6、马戏团里的动物在成功表演节目后,训兽员总要喂给它们一些食物,其作用是() A.鼓励动物的出色表演;B.强化已形成的简单反射; C.强化对具体刺激形成的复杂反射;D.强化对抽象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7、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能对抽象的和形成复杂反射,这是因为人类的中有特殊的中枢。 8、用一根头发轻轻触及眼睫毛而引起眨眼动作应属于反射;婴儿闻到牛奶的气味而分泌唾液属于反射;饲养员的哨声引来鸡群觅食应属于反射。 参考答案: 1.B2.D3.C4.B5.B6.C. 7.语言、文字、大脑皮层、语言。
8.简单、复杂、复杂。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四节激素调节
第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1.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2.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以及二者对人体的作用。(二)能力方面:1.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2.通过设计并亲自做对照实验,提高同学们的实验及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伟大成就和科学家用于探索,不为名利的科学精神。2.通过了解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同学们珍爱生命意识。
重点
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能够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难点
归纳、整理阅读材料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奉献精神。
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录像和图片,及有关人体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资料。 2.学生:(1)准备一张小学三年级以前的照片和一张最近的照片。(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资料。(3)由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和亲自做的"甲状腺激素喂蝌蚪"实验,并录像
执笔者
文天娥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区分内、外分泌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生长激素甲状激素胰岛素
认真观察、比较,找出二者最主要的变化,并回答,如身高突增,男生出现胡须,女生乳房明显增大等。可能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回忆自己进入青春期后还有哪些变化。观察内、外分泌腺的结构,小组讨论二者的主要区别。举手回答:外分泌腺有导管,而内分泌腺没有导管。领会老师的阐述。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大屏幕,展示和汇报用甲状腺激素饲料喂蝌蚪的对照实验。观看内分泌系统图,通过光标闪烁,学生找到了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是甲状腺。观察内分泌系统组成图,找出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搞清楚它们各自分泌的激素,并准确地进行连线。大致内容如下: 回答:一位是巨人症患者,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另一位是侏儒症患者,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小组讨论后回答:甲状腺激素能使人和动物的发育提早。观看大屏幕(大脖子病患者),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内容,认为:可能是由于食物中缺碘造成的,所以我们平时要适当吃一些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阅读、讨论后回答:糖尿病就是尿中有糖,表现为多尿、多饮、
同学们,请拿出你们各自准备的两张照片进行观察,说说现在你与小学三年级前相比较发生的主要变化。回答得很好,你们知道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非常正确,你们身体出现的这些大的变化,就是与它们分泌的性激素有直接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激素"这个话题。请看大屏幕(展示内、外分泌腺的结构),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二者的区别。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掌声有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展示和汇报他们做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真大,请问甲状腺激素是哪个器官分泌的?(展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课件)除了甲状腺外,人体内还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它们分泌什么激素?请在图上找出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并把二者进行连线。请问这两个人患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请阅读资料分析1后回答。(大屏幕展示巨人症和侏儒症患者照片)看来生长激素的作用很大。那么甲状腺激素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结合生物兴趣小组的汇报,阅读教材资料分析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人体发育等作用。如分泌异常时,对人的影响很大,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收集到了这方面的资料。请介绍一下。
说得很好,堪称一位实习医生了。哪位"医生"能给大家解释一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分析3,并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讨论。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得出结论珍爱健康
多食、消瘦。应该用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深切地感受到王应睐等我国科学家获得的伟大科研成就和科学家勇于探索,不为名利的科学精神。(多名足球爱好者举手)一名同学说:"我感到面红耳赤、情绪激动、有些紧张、心跳加速等"。(摇头)不太清楚。对照老师的讲解,体会自己这方面的感受。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应合理饮食,积极锻炼身体。从我们获得信息来看,有人为了获得高额利润,竟将动物激素添加到家畜、家禽及鱼类的饲料中。吃了这些含有较多激素的动物肉,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我们应唾弃这种行为,并动员周围的人们一起来抵制它。
阐述得很全面,我们不但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及内容,还应学习他们那种精神。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科学家的故事",谈谈你们的感受。前面探究了激素对人体的调节作用,那么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有什么联系呢?请足球爱好者谈谈点球时的感受。谁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好,老师帮你分析原因: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通过上面这个现象,说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有什么关系?激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你们掌握的信息,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典型例题 1.下列器官内分泌腺和激素关系正确的一组是()【答案】C A.甲状腺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胰腺可分泌胰岛素 C.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D.卵巢可分泌生长激素 2.在某些山区,能见到经过很长时间也不变态的大蝌蚪。根据这一现象判断,这个地区人们易患()【答案】A A.地方性甲状腺肿B.地方性侏儒症 C.地方性呆小症D.地方性"甲亢" 习题精选 1.判断题 (1)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或口服胰岛素来治疗。 (2)胰腺的作用就是分泌含有消化酶的胰液。 (3)食物中缺碘,合成甲状腺素减少,因此甲状腺逐渐萎缩。 (4)分泌物在体外的叫外分泌腺,分泌物在体内的叫内分泌腺。 (5)胰腺既是外分泌腺,也是内分泌腺。 (6)胰岛也就是胰腺。 2.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A.唾液腺、肠腺、垂体 B.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 C.甲状腺、胰岛、卵巢 D.胰腺、皮脂腺、垂体 3.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将引起[]A.肢端肥大症B.巨人症C.呆小症D.侏儒症 4.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尿液里常含有[] A.红细胞B.白细胞C.蛋白质D.葡萄糖 5.下列四组疾病中,因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是[] A.呆小症和地方甲状腺肿B.夜盲症和佝偻病 C.侏儒症和糖尿病D.白化病和色盲症 6.甲亢病人的体温偏高的原因是:甲状腺素[] A.加速物质氧化分解B.促进发育
C.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D.加快生长 7.下列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无关的是[] A.饮食中缺碘B.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C.甲状腺素合成减少D.甲状腺素合成增多 8.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糖元分解,抑制血糖利用 B.促进糖元分解,加速血糖利用 C.促进糖元合成,加速血糖利用 D.抑制糖元合成,抑制血糖利用 9.下面的叙述与呆小症有关的一项是[] A.婴幼儿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B.新陈代谢过于旺盛 C.生殖器官发育正常D.幼儿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10.垂体在内分泌生理中占有枢纽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垂体[] A.由腺细胞构成 B.能分泌生长素 C.能分泌多种促激素D.与大脑有联系 11.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是[] A.甲状腺素中缺碘B.甲状腺中缺碘 C.因缺碘甲状腺不能合成D.因缺碘甲状腺素不能合成 12.在一段时间内,定时给小鼠静脉注射甲状腺激素,小鼠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身体臃肿B.食欲旺盛,身体消瘦 C.身体停止发育D.食欲不振行动迟缓 13.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只能注射而不可口服是由于[] A.口服有副作用B.小肠粘膜细胞不能吸收 C.口服疗效缓慢D.口服后胰岛素将失效 参考答案:1.× × × × √ × 2.C3.B4.D5.C6.A7.D8.C9.A10.D11.D12.A13.D 课外资料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
如何诊断糖尿病糖尿病诊断的唯一手段是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其诊断标准为:(1)空腹血浆葡萄糖≥7.0毫摩尔/升。(2)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毫摩尔/升,或在一天任何时候(不管进食与否)血浆葡萄糖≥11.1毫摩尔/升。如果病人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及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又符合上述标准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病人没有典型症状,需要在随后的任一天复查一次,结果符合上述任一标准,亦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可分为几型?目前,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一、1型糖尿病指的是因自身免疫等原因引起的胰岛素缺乏,易发生酮症,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多见于青少年。这型糖尿病在我国较少见,仅占5%左右。二、2型糖尿病指因胰岛素抵抗(即一定量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原来应有的作用)及胰岛功能减退所致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大多腹部肥胖。此型占我国糖尿病病的90%以上。三、妊娠糖尿病指在妊娠时发生的高血糖,分娩后往往血糖可恢复正常,但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多。以上三型糖尿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四、继发性糖尿病本型糖尿病是指有明确的病因所引起的高血糖。例如有些遗传病、胰腺病、内分泌病等所致的高血糖;一些药物(如强的松)或化学品也可引起高血糖。这些高血糖只要去除病因后血糖可能恢复正常。另外,还有一些近年来明确其病因是细胞基因水平的变异所致者。这些病因虽明确,但不易纠正,只能大致同2型糖尿病一样治疗。继发性糖尿病并不多见,其诊断有的不难,如有明确的胰腺手术史或内分泌病史;有的很难如一些基因变异,检查要有一定条件。糖尿病症状有些什么?糖尿病起病时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有典型症状,或无症状,或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出现的症状,或因诊治其它疾病而发现糖尿病的。1、典型症状是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饭量增加,但是体重减轻。简言之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血糖水平高于肾糖阈,尿中排糖,尿的渗透压提高,尿量增加。尿糖增多,尿量相应增加。每日尿量可达5公斤。由于丢失水分,病人感觉口渴,饮水量增加。饮水增加是为了补充丢失的水分,并不是因为饮水增多才使尿量增加的。吃的食物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但组织细胞不能利用和储存,大部分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病人感觉饥饿,饭量增加,体重仍下降。2、起病时无症状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血糖较高,高血糖是从何时开始的难以确定。3、时常有因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症状,经检查才发现患糖尿病的。例如,病人因视力模糊到眼科,眼底检查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再化验血糖,证实为糖尿病,其时糖尿病早已存在。因贫血、浮肿就诊于内科的病人,经检查发现为糖尿病性肾病,才开始治疗糖尿病。女性病人外阴搔痒求治于妇科,经检查发现糖尿病,其外阴搔痒是尿糖较多所致。病人因恶心、呕吐、腹痛、嗜睡乃至昏迷到急诊室,可能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约有半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时,表现为酮症酸中毒。
4、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复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则高血糖不会持续存在。糖尿病可引发哪些并发症并发症是指由于某种疾病而导致的一些危害。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糖尿病的危害不是多饮、多尿或多食,而是它所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病程较长、控制较差的糖尿病则常伴有各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常见)、各种急性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肺结核、泌尿系感染、真菌性阴道炎、胆囊及胆管炎、胆石症、牙周炎、牙龈溢脓及鼻窦炎等)等。另外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症也是最常见的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只要患者不随意停药,发生急性并发症后能及时到医院看病,治疗及时、正确,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死于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已明显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涉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包括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水肿、蛋白尿、尿毒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心肌梗塞、心绞痛及脑梗塞)、糖尿病足部及皮肤病变(下肢疼痛、间歇跛行、皮肤溃疡、足部坏疽)等。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结果,是造成糖尿病病患者日后致残、致死、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的死因中,慢性并发症占75.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的早晚和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好坏、血脂、血压等有直接关系。患者如果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定期对眼睛、肾脏、神经、心脑血管等方面进行评估,监测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情况则能阻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怎样吃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糖尿病人有益处,然而同时又含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糖又是要限制摄入的,那么,糖尿病人能否吃水果呢?糖尿病并非对水果一概排斥,关键在于水果的种类、量和吃的方法。水果含糖量高低悬殊。西瓜、甜瓜、青梅、椰子乳,含糖量均在5%以下,可资选食。如西瓜的含糖量仅为4%,仅是大米的1/19,与豆腐相似,所以只要不过多食用,是完全可以吃的。含糖量在6~15%的水果有橙、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萝、苹果、甘蔗、橘、柚、梨、荔枝等,吃着就要小心了。至于含量在16%以上的水果,如石榴、香蕉、大枣、红果,则不要食用,尤其是加工制成的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桃干或果脯,则必须禁忌。一些蔬菜可以作为水果食用,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又美味多汁,同时含糖量又少,可供糖尿病人食用。如番茄含糖仅2%,菜瓜、黄瓜含糖量亦为2%,为糖尿病人提供了水果代用品。再者就是水果的量,含糖量低的水果也不要吃得太多,道理很简单,如西瓜的含量为4%,若吃300克,即为12克糖,相当于100克梨;若吃500克,那么就吃进20克糖,相当于100克香蕉,所以量决不可过多。最后是水果的吃法。不要在饭后马上吃,以免使饭后血糖再行升高,而应在两餐之间或睡觉前吃。试探着吃是一个好办法,即在吃水果后2小时测尿糖,若尿糖增加则需减少水果量;若水果减量后尿糖仍然较高,那么需再适当减少主食的量。总之,要将水果作为饮食治疗的一个部分全面考虑,统筹兼顾,达到既补充营养,又控制糖尿病的目的。糖尿病饮食治疗10大黄金法则①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②平衡膳食;③食物选择多样化,谷类是基础;④限制脂肪摄入量;⑤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⑥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食物;⑦高膳食纤维膳食;⑧减少食盐摄入;⑨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⑩多饮水,限制饮酒。糖尿病食谱一般糖尿病食谱一、早餐1、主食:高纤维馒头或饼等高纤维主食2、副食:①煮鸡蛋或荷包蛋一个。②淡豆浆、牛奶或小米粥可任选一种。③凉拌蔬菜。二、午餐1、主食:高纤维大米饭、高纤维馒头、高纤维面条或其它高纤维主食2、副食:①瘦肉、鱼、鸡、鸭可根据情况选择。②清炒蔬菜、凉拌蔬菜、豆制品等。三、晚餐1、主食:①高纤维馒头、高纤维大米饭等高纤维主食。②喜欢喝粥者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小米粥、绿豆粥、红小豆粥等。2、副食:①蔬菜、豆制品等。②鸡、鸭、肉、鱼等可根据个人喜爱情况选择。四、晚上睡觉前喝纯牛奶一杯,约300毫升。五、说明1、每日主食必须吃够,不得少于300克(干品)。2、每日所食蔬菜必须依照"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上指定的品种进行选择,必须吃够500克以上。3、每日所食蔬菜品种和副食要多样化,不要单调。4、食盐不超过6克,食用油用植物油,不超过18克为宜。5、每日主食做到大米、面粉混合食用才有宜健康,即一天二顿大米主食、一顿面主食;或一顿大米主食、二顿面主食。6、中医养生学认为"汗要出透,水要喝够,便要排清,才能长寿",所以说糖尿病人在科学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每天的水要喝够,不要等渴了才暴饮。 瘦肉精的危害
瘦肉精的化学名称是盐酸克仑特罗,商品名叫氨哮素或克喘素,是部分养猪者为了提高猪的瘦肉比例,而给猪喂养大一种饲料添加剂。瘦肉精在猪体内主要蓄积在猪肉和猪内脏中。国家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瘦肉精的危害:人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或猪内脏(肺、肝、肾)后,会出现四肢颤抖、心跳加速、口干多汗、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对甲亢、心动过速、高血压、心血管等病人的危房改造更大。据介绍,含瘦肉精的猪肉颜色特别鲜红,肥肉和瘦肉有明显的分离,脊柱两侧肉略有凹陷,瘦肉纤维比较疏松,要避免买到这类瘦肉。当食用猪肉或猪内脏类食物后出现不适,尽快到医院就诊。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重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
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教学用具
收集资料、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导入: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我们向环境索取食物、衣服、水和其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人类的活动也极大地影响着环境。下面是有关环境破坏的一些资料,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收集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收集资料,每组负责一个选题。收集资料时应注意数据的详实,不能推测。
指导学生分组,提供线索,提醒学生收集环境破坏后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课堂答辩
小组汇报,同学提问,小组给以解答。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讨论引向深入,最好不要替学生解答问题。
主题
森林、环境、人类
黄色的天空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太湖水环境问题汇报
主要内容
1、森林对环境的四大功劳: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生物栖所...还有很多潜在和间接的经济价值。2、对森林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荒漠化等。3、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与现状:森林覆盖率持续恢复,但绝对值低,乱砍滥伐形势仍很严峻。
1、干旱少雨、强风、植被破坏、工地道路扬尘等共同构成了沙尘暴的元凶。2、沙尘暴使空气浑浊,疾病人数增加,影响交通,刮走农田沃土、沙漠化加剧,造成作物减产,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3、对策: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恢复和保护草地资源,保住天然绿洲,与蒙古国合作防治沙尘暴。
1、鸟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消灭虫害、传播种子,观赏娱乐...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2、人们用枪、网、笼子捕鸟卖钱或尝鲜,农药和鼠药毒死了很多鸟、砍伐森林更是使鸟儿无家可归。3、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是保护我们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
1、太湖水污染的原理:富营养化。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及垃圾等固体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方式主要是:藻类增殖、水体缺氧,鱼虾死亡、恶性循环。2、措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人民教育、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作业: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A.水土流失B.气候改变C.生物多样性受损D.以上都可能发生【答案】D2.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那一项是科学的()A.禁止砍伐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答案】B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酸雨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2.通过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3.对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相互交流。
重点
通过酸雨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难点
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药品和用具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及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讨论探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把讨论引向深入。适当进行实验操作的指导。
课堂汇报
宣读设计方案,同学互相评价;展示实验结果。
启发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肯定学生的成果。
课堂讨论
根据资料讨论酸雨的危害;收集资料,讨论我国酸雨污染的状况;收集资料,认识酸雨污染的全球化特点。
启发学生,将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板书设计:
污染物
危害
生物防治
大气污染
化学性污染(烟尘、S02、氮氧化物、CO等)生物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酸雨、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致癌作用、传染病。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水污染
重金属(汞、镉、铅)有害的化学药品(农药)过量的N、P等矿质元素人畜粪便、生活垃圾
生物富集作用富营养化效应传染病
需氧型生物的净化作用
固体废弃物污染
废石、废渣,废弃塑料制品,生活垃圾。
污染环境、传染病
填埋、堆肥、焚化
噪声污染
各类噪声
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疾病、影响心理健康
行政管理、控制技术、文化修养、道德修养
作业:酸雨的形成:1.发电厂可以利用煤、天然气、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A.煤和天然气B.煤C.核能D.三者都可能【答案】B2.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A.沙尘暴B.二氧化硫C.汞、镉等有毒物质D.氟利昂【答案】C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2.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重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难点
调查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用具
1.组织学生从网络、报纸、杂志上收集资料。2.投影片及多媒体。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到社区和有关单位去参观调查
小组分工,每组负责一个选题。事先讨论制定调查计划,分工实施。
全班必须统筹规划,教师应帮助确定小组的调查方案,才能保证全班制定的计划有广泛的覆盖面。
制定计划
根据小组调查的结果,提出环境保护的计划
帮助小组审阅调查报告,提供科学指导和帮助
课堂汇报
小组汇报调查报告和环保计划,其他同学补充,全班制定班机环保公约。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注意计划的可操作性。
号召学生做到:1.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阻绝滴漏现象2.用肥皂洗手,选无磷洗衣粉3.节约用电,随手关灯4.做"公交族",当"自行车英雄",减少家长用车接送5.珍惜纸张,不送贺年卡,回收废纸6.买环保电池,回收废电池7.不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8.回收废塑料9.拒食野生动物10.植树护林,每年参加义务植树11.做环保的旅游者,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12.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13.塑料袋打个结14.到超市购物自己带包装,少用塑料袋作业: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A.长年的水旱灾害B.臭氧层空洞C.人口过度增长D.野生动植物死亡 【答案】C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重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
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收集资料、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教学设计导入: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我们向环境索取食物、衣服、水和其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人类的活动也极大地影响着环境。下面是有关环境破坏的一些资料,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并回答有关问题。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收集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收集资料,每组负责一个选题。收集资料时应注意数据的详实,不能推测。
指导学生分组,提供线索,提醒学生收集环境破坏后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课堂答辩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提问,小组给以解答。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讨论引向深入,最好不要替学生解答问题。
主题
森林、环境、人类
黄色的天空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太湖水环境问题汇报
主要内容
1、森林对环境的四大功劳: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生物栖所...还有很多潜在和间接的经济价值。2、对森林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荒漠化等。3、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与现状:森林覆盖率持续恢复,但绝对值低,乱砍滥伐形势仍很严峻。
1、干旱少雨、强风、植被破坏、工地道路扬尘等共同构成了沙尘暴的元凶。2、沙尘暴使空气浑浊,疾病人数增加,影响交通,刮走农田沃土、沙漠化加剧,造成作物减产,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3、对策: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恢复和保护草地资源,保住天然绿洲,与蒙古国合作防治沙尘暴。
1、鸟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消灭虫害、传播种子,观赏娱乐...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2、人们用枪、网、笼子捕鸟卖钱或尝鲜,农药和鼠药毒死了很多鸟、砍伐森林更是使鸟儿无家可归。
3、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是保护我们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
1、太湖水污染的原理:富营养化。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及垃圾等固体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方式主要是:藻类增殖、水体缺氧,鱼虾死亡、恶性循环。2、措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人民教育、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作业: 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A.水土流失B.气候改变C.生物多样性受损D.以上都可能发生 【答案】D 2.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那一项是科学的() A.禁止砍伐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答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用具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用具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用具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用具
执笔
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班
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用具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目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时间
2006年月日
课题
第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用具
执笔者
李瑛老师
授课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www.shengwu.xueke.cn版权所有--生物教育网生物教育网Page18/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