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论文摘要:探讨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实现亚硝酸型生物脱氮的途径,并结合典型工艺讨论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着重研究的方向。关键词:亚硝酸型硝化生物脱氮氨氮亚硝酸硝酸硝化反硝化0引言生活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中都含有一定的氮,特别是某些工业废水,如煤加压气化废水、焦化废水、氮肥废水等。大量的氮排入水体后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由于常规活性污泥法是以除碳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同化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量很少,通常只有10%~13%。因此,对生活污水和含氮的工业废水,采用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处理.freelol的能量,亚硝酸菌从中获取5%~14%能量;氧化NO2--N→NO3--N释放能量为64.5~87.5kJ/mol,硝酸菌可利用其中5%~10%,硝酸菌氧化NO2-的量必须达到亚硝酸菌氧化NH3-N量的4~5倍,因而在稳态下,一般不会有HNO2积累,氨会被氧化成硝酸;④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是两类独立细菌,但在开放体系中,这两类菌普遍存在,并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因此难以单独存在;⑤氨氧化为亚硝酸的速率较亚硝酸氧化为硝酸速率快,在NH3-N→NO3--N中,亚硝酸的形成是限速步骤,所以通常硝化产物为硝酸,亚硝酸浓度很低。实际上从氮的微生物转化过程来看,氨被氧化成硝酸是由两类独立的细菌催化完成的两个不同反应,应该可以分开。这两类细菌的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反硝化菌,无论是NO2--N还是NO3--N均可以作为最终受氢体,因而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可以通过NH3-N→NO2--N→N2这样的途径完成。所谓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HNO2阶段而终止,随后进行反硝化。亚硝酸菌世代周期比硝酸菌世代周期短,泥龄也短,控制在亚硝酸型阶段易提高微生物浓度和硝化反应速度,缩短硝化反应时间,从而可以减小反应器容积,节省基建投资。另一方面,从亚硝酸菌的生物氧化反应可以看到,控制在亚硝酸型阶段可节省氧化NO2--N为NO3--N的氧量1]。此外,从反硝化的角度来看,从NO3--N还原到N2比从NO2--N还原到N2需要的氢供体多[1]。因此,亚硝酸型生物脱氮的技术与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在NH3-N→NO2--N→
NO3--N的一连串的硝化反应中,限制因子是亚硝化单胞菌属增长速度,而且为了维持亚硝酸型的硝化方式所需要的pH值范围大致是7.8~8.8。在这一范围内,亚硝化单胞菌属的增长速度较维持硝酸化方式所必须的pH值6.8~7.8范围内的增长速度大。为完成硝化作用所需要的极限污泥负荷范围也大。(2)对流入硝化反应器的NH3-N进行生物氧化时,把NH3-N氧化到NO2--N为止,较氧化成NO3-N为止更能节省能源。(3)亚硝酸型脱氮方式中,在脱氮反应初期便存在着来自NO2--N的阻碍作用的一段停滞期,但尽管包括这个停滞期在内,NO2--N的还原速度仍然较NO3--N的还原速度大。(4)在亚硝酸型脱氮方式中,作为脱氮菌所必须的氢供体,即有机碳源的需要量较硝酸型脱氮减少50%左右。2实现亚硝酸型生物脱氮的途径控制硝化停止在HNO2阶段是实现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关键,硝化反应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两种硝化细菌的控制,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在生理机制及动力学特征上存在固有的差异,导致某些影响因素对其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硝化形式。由此可以看到,实现亚硝酸型生物脱氮的途径就是控制那些能对硝酸菌和亚硝酸菌两种不同的硝化细菌产生不同影响作用的微生物生命活动影响因素。2.1控制温度生物硝化反应在4~45℃内均可进行,适宜温度为20~30℃,一般低于15℃硝化速率降低。12~14℃下活性污泥中硝酸菌活性受到严重的抑制,出现HNO2积累。15~30℃范围内,硝化过程形成的亚硝酸可完全被氧化成硝酸。温度超过30℃后又出现HNO2积累。因此,控制硝化阶段温度在低温或较高温度时,硝化产物主要是亚硝酸。2.2控制溶解氧浓度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均是绝对好氧菌,在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当膜的厚度和污泥颗粒的尺度较大时,形成对氧扩散梯度。一般认为至少应使溶解氧浓度在0.5mg/L以上时才能很好地进行硝化作用,否则硝化作用会受到抑制。降低硝化阶段溶解氧浓度对氨氧化影响不大,笔者在采用低氧、好氧曝气接触氧化三级生物法处理煤加压气化废水研究中,在低氧曝气池中,氨的氧化率达85%以上;降低溶解氧浓度,对亚硝酸进一步氧化成硝酸有明显的阻碍,并产生亚硝酸积累。2.3控制pH值pH是亚硝酸硝化的一个决定因素,最近研究表明,当pH值为7.4~8.3时,亚硝酸盐积累速率达到很高;NO2--N生成速度在pH值8.0附近达到最大;而NO3--N生成速度在
pH值7.0附近达到最大。所以在混合体系中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最适宜pH值分别为8和7附近。利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最适宜pH值的不同,控制混合液中pH值就能控制硝化类型及硝化产物。试验表明,pH值>7.4时亚硝酸盐氮所占比率高于90%,亚硝酸型硝化要求pH值必须控制在7.4~8.3之间[2]。2.4控制NH3浓度与氮负荷废水中氨随pH值不同分别以分子态和离子态形式存在。分子态游离氨(FA)对硝化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化杆菌属比亚硝化单胞菌属更易受到FA的抑制,0.6mg/L的FA几乎就可以全部抑制硝酸菌的活性,从而使HNO2氧化受阻,出现HNO2积累。只有当FA达到5mg/L以上才会对亚硝酸菌活性产生影响,当达到40mg/L,才会严重抑制亚硝酸的形成。所以,当废水中NH3浓度较高,pH值偏于碱性时,易形成亚硝酸型硝化,在相反的条件下,则形成硝酸型硝化的倾向很大。另外氨氮负荷过高时,在系统进行初期有利于繁殖较快的亚硝酸菌增长,使亚硝酸产生量大于氧化量而出现积累。2.5控制泥龄泥龄是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平均停留时间,也反映了曝气池中污泥全部更新一次需要的时间。由于亚硝酸菌的世代周期比硝酸菌世代周期短,在悬浮处理系统中,若泥龄介于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最小停留时间之间时,系统中硝酸菌会逐渐被冲洗掉,使亚硝酸菌成为系统优势硝化菌,形成亚硝酸型硝化。3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典型工艺3.1SHARON工艺SHARON工艺是由荷兰Delft技术大学开发的脱氮新工艺[3]。其基本原理是将氨氧化控制在亚硝化阶段,然后进行反硝化。用SHARON工艺来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系统中污泥消化上清液和垃圾滤出液等高氨废水,可使硝化系统中亚硝酸积累达100%。该工艺的核心是应用了硝酸菌和亚硝酸菌的不同生长速率,即在高温(30~35℃)下,亚硝酸菌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硝酸菌的生长速率,亚硝酸菌的最小停留时间小于硝酸菌这一固有特性控制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使其介于硝酸菌和亚硝酸菌最小停留时间之间,从而使亚硝酸菌具有较高的浓度而硝酸菌被自然淘汰,从而维持了稳定的亚硝酸积累。在SHARON工艺中,温度和pH值受到严格控制。利用此专利工艺的两座废水生物脱氮处理厂已在荷兰建成,并证明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可行性。3.2OLAND工艺
OLAND工艺是由比利时Gent微生物生态实验室开发。该工艺的技术关键是控制溶解氧浓度,使硝化过程仅进行到NH3-N氧化为NO2--N阶段。溶解氧浓度是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低溶解氧下亚硝酸菌增殖速率加快,补偿了由于低氧所造成的代谢活动下降,使得整个硝化阶段中氨氧化未受到明显影响。低氧下亚硝酸大量积累是由于亚硝酸菌对溶解氧的亲合力较硝酸菌强。亚硝酸菌氧饱和常数一般为0.2~0.4mg/L,硝酸菌的为1.2~1.5mg/L。OLAND工艺就是利用这两类菌动力学特性的差异,实现了淘汰硝酸菌,使亚硝酸大量积累。4结语氮污染对水体危害的严重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发达国家很早就在污水处理中考虑了除氮功能。我国由于经济原因,起步较晚,在1998年实施的污水排放标准中,对氮的排放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由于具有降低能耗、节省碳源、减少污泥生成量、反应器容积小及占地面积省等优点,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的核心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酸阶段,随后进行反硝化。通常利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动力学特性固有差异,采用控制温度、溶解氧浓度、pH值、氨负荷及泥龄等对两类菌生长产生不同影响的微生物生命影响因素来实现。从上述两个工艺来看,实现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是可行的。但是由于废水的复杂性和污染物质的多样性,以及各个控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等原因,作者认为以后仍然需要着重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SHARON工艺主要用来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系统中污泥硝化上清液和垃圾滤出液等废水,由于这些废水本身温度较高,属高氨高温水。但对于大量的城市污水来说,一般属于低温低氨污水,要使大量水升温、保温在30~35℃难以实现。因此,对低温低氨的城市污水如何实现亚硝酸型硝化值得进一步的研究。(2)OLAND工艺是在低氧浓度下实现维持亚硝酸积累,但是对悬浮系统低氧下活性污泥易解体和发生丝状膨胀。因此低氧对活性污泥的沉降性、污泥膨胀、以及对除氮以外的其它污染物质去除效果的影响等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3)虽然很多因素会导致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积累,但目前对此现象的理论的解释还不充分。各种控制因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温度、pH值、DO、氨浓度等的变化都会引起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增长速度的变化,进而引起其最小停留时间的改变。因此,根据各种废水的水质特点寻找其主要控制因素,或者如何综合考虑各种控制因素,综合控制硝化过程,使亚硝酸的积累能长久稳定地维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