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运动生物力学在散打步法教学中应用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摘要:以运动和力学的紧密关系为依据,阐述运动生物力学与体育教学原理交融渗透、密不可分。以散打教学为切入点,对散打教学中运用生物力学知识的重要性,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在散打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浅析,得出在散打教学中传授生物力学知识,有助于教师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合理、科学,提高教学质量目的,促进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目的是为体育教学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关键词:生物力学运动散打教学散打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武技,实战中步法的灵活运用对保证充发挥腿的威力,取得实战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忽视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与生理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学生运动性损伤等情况比比皆是。运动生物力学应用于散打教学,不仅有利于对动作的理解和分析,而且可以对动作技术推陈出新。在跆拳教学中,如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知识指导教学,这是我们散打教师和教练探讨的热点。一、散打教学中运用生物力学知识的重要性7
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的同时,必须首先讲解运动技术的物力学特性,教会学生掌握合乎力学原理的技术动作,在掌握合理技术基础上,尽量使每个学生按照其自身特点去改进技术动作。在力的作用,人体和由人所带动的运动器械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数值和方向上变化,要揭示运动发生的原因和变化的情况,就必须研究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力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物体受力的关系。散打教学中,任何技术动作都是在人体自身的外力与内力的整体作用下完成的,运动物力学是体育教学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体育教学与动生物力学原理交融渗透、密不可分。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运动生理学、技能学、生物力学等基础知识都有所了解。而在这些基础性学科中,生物力学将使体育教师对人体运动的原理、影响人体运动的内力外力作用,以及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等有更好的理解,可帮助体育教识别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运动技术讲授运动生力学知识,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克服了在教学中局限于对技术运动外的描述,能够有效分析技术动作的优劣。二、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在散打教学中的应用(一)身体平衡的破坏在散打搏击项群中并非始终要求提高身体稳度保持平衡状态,有时反而需要快速破坏自身或对方身体的平衡。7
1.主动进攻与防守。散打运动中攻防交替变换频繁。然而无论进攻是防守都应体现一个“快”字,即身体或肢体要快速启动。要达到这一目的,运动员必须在有利于自己启动的方向上有意识的减小自身的稳度,以快速破坏平衡而提高启动速度。例如,某运动员在连续进攻中,前一进攻动作完成后如何为后一进攻动作奠定基础,使之便于身体动作加速,为肌肉正常工作创造条件就显得十分重要。防守中也是如此,既要考虑自身的稳度,又要注意为反击创造条件。如果防守时过分增大稳度是不利反击的。一般情况下主动降低自身的稳度,破坏其平衡的方法有:在提身体重心的同时将重心投影点移至支撑面的边缘处,或者改变步态减小支撑面积,或者改变身体的姿势等,已达到降低身体在运动方向的稳定度的目的。7
2.破坏对方的平衡。从力学角度看,双方在技术上的对抗实际上是双方在某一方向的稳定程度对抗。只要一方在某一方向的稳度明显大于对方的稳度,在一定的力矩作用下就能首先使对方失去平衡。根据影响身体平衡的因素我们知道,对方重心的投影点至支撑面边缘最近方向便是他身体平衡最不稳定的方向,若能抓住此时机沿此方向施力,很容易破坏对方身体的平衡。要想沿某一方向破坏对方的平衡,进攻还必须注意调节好自身支撑面的形状和重心投影点的位置,以加强本的再进攻方向的稳度,这样才能达到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破坏他人的衡。(二)身体平衡的主动恢复当运动员身体的平衡受到破坏又不能借稳定力矩恢复初始平衡时,人体还能采用一些措施主动地恢复平衡。1.补偿运动。当运动员身体开始失去平衡而倾斜时,人体的相应环节发生位置的改变,以调整人体姿势,使身体重心的投影点重新回到支撑内,恢复初始平衡。例如人体重心向左偏移时,人体的上肢或躯干主动向右移动以抵消重心的偏移量。2.改变支撑面。当运动员偏平衡位置较远,平衡严重受到破坏时,补偿动作便失去作用。这时人体可以采用改变支撑点,形成新的支撑面的方法重新建立平衡或恢复初始平衡状态。改变支撑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沿着重心偏移方向扩大支撑面,使重心投影点位于新的支撑面,使重心投影点位于新的支撑面;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支撑面的形状,使人体重心投影点重新回到新的支撑面内。(三)重心位置偏前或偏后的实战姿势7
1.重心位置偏前的实战姿势特点。当两脚呈前后站立支撑时,如身体过于前倾,躯干与水平面的夹角偏小,则使身体迁移。此时,前腿各环节受力大于后腿。这种实战姿势是不利于进攻的。因为进攻就要体现一定的效果(动作速度和击打力量),而制约打击效果的直接因素之一是整个身体运动的幅度。因此,只有将身体重心适当后移,才能达到使身体更好迁移的目的,才便于腿的进攻。根据运动中移动重心原则可知,支撑重心的腿,能使身体做奔腾、跳跃动作,还能抬腿移步;非支撑重心的腿(虚腿)则可以做横踢和下劈以及移步动作,但不能是身体腾起、跳跃。由此看来,身体重心在水平面的投影与支撑脚的间距影响着身体的稳定性,虚腿只起辅助作用,进攻则全靠虚腿。从身体迁移的幅度、速度和击打力量考虑,重心都不能过于偏前。2.重心位置偏后的实战姿势特点。当脚步呈前后站立支撑时,如身体过于后倾,则使身体重心偏后。此时后支撑腿各环节的受力大于前腿。这种姿势既有利于提高前腿的进攻速度和力量,又能增大双方的间距使自己免受击打。但由于身体的重量主要右后腿承受,因而不利于快速后退或防守反击。在此状态下,对前腿的反应速度要求较高,一旦要向后退防守时,前腿需快速有力蹬地,推动身体向后运动,免受对手的击打。7
3.重心位置偏低的实战姿势。无论两脚是前后或左右站立,下蹲支撑时两脚间距较大,下肢各关节弯曲度大,都会使身体重心自然降低,因而增大了支撑面,身体的稳定性较好。但此状态下下肢各关节伸肌的负担较重,不利于快速启动和步伐的调整。此外还会造成下肢肌肉的疲劳。因此在实战中不宜长时间的保持这种姿势。4.重心位置偏高的实战姿势。身体自然放松,两脚间距小,两膝弯曲不大,身体重心则偏高。此时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负荷较小,肌肉不宜疲劳,有利于进攻与防守。但不利之处在于动作预兆较大,容易暴露战术意图,且支撑面较小,身体的稳定性较差。三、结论经过几年的训练和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在散打教学中传授生物力学知识,可有助于教师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合理、科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促进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普及不可缺少的有关生物力学知识,比单纯讲技术效果要好,它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本质、掌握合理技术、识别技术动作的优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学习技术和新项目,学会自我保护方法,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们普遍反映,在体育课中讲授生物力学知识使他们既掌握了技术动作的关键,又使所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跑跑、跳跳,而且是大有学问的一门学科。参考文献:[1]李凌云.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武术运动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2.7
[2]李小华、刘光双、周颖.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3).作者简介:崔志勇,男,1982年2月,河南安阳人,助教,本科,硕士,毕业院校武汉体育学院,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工作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