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50 KB
  • 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后练习题练习题 备考资料.doc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后练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单个个体肉眼看不到(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试列举吕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杰出贡献?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论;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发明巴氏消毒法;制造了禽霍乱、炭疽、狂犬减毒疫苗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是:1.用试验证明酒、醋的酿造和变质都是由活的微生物引起的。2.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解决了酿酒工业变质问题。还建立了消毒、灭菌学说。3.对鸡霍乱、炭疽、狂犬病等的病原的进行了研究,证明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4.制造了有名的炭疽杆菌和狂犬病疫苗。1881年巴斯德应用高温培养法获得了减毒株,制备了炭疸菌苗。他又将狂犬病毒在兔体内经连续传代获得了减毒株,制备了狂犬疫苗。科赫:1、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创造了细菌的分离培养,从而能获得纯种细菌,为菌苗的制备创造了条件/2、分离出了炭疽杆菌、结核菌等多种病原菌。科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第四,自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项目一细菌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单细胞型微生物。2、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膜的外层,是一层无色透明、折光性强、坚韧而有弹性的膜。3、肽聚糖或黏肽:又称黏肽或糖肽,是细菌细胞壁特有的物质,也是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物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链支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构成的复杂的聚合物。3、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位于外膜的最外层,脂多糖(LPS)由类脂A、核心多糖、侧链多糖构成。4、磷壁酸:又称垣酸,是一种有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多聚物,并带有一些氨基酸或糖。大约有30个或更多的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5、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和细胞浆外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半通透性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载体蛋白、酶)组成。6、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由于化学固定而引起的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细菌。不是细胞的固有结构。7、质粒:是游离在核体以外的小型环状双股DNA分子。质粒基因组约为核体的1%,含细菌生命非必需基因。8、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向细胞壁外围分泌一层黏性物质,包围整个菌体。其主要成分是多糖或多肽。9、鞭毛:是突出于菌体表面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10菌毛:某些菌体(主要为G-菌)上着生有一种较短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纤毛)。11、芽孢:是某些革兰氏阳性菌(芽胞杆菌属、梭菌属),在一定条件下(如营养不足),细胞浓缩脱水,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无代谢活动,不能分裂繁殖)。末形成芽孢的细菌菌体称为繁殖体或营养体。12、细菌L型:在一定条件下(青霉素、溶菌酶等),除去或缺损细菌的细胞壁,但不损害细菌的生命,而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型的细菌称为是L型细菌。13、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在生长中所必需,但自身却不能合成的有机营养物质,如烟酸、胆碱、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等。14、培养基:是根据细菌的营养需求,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15、纯培养:将一个菌落的细菌移植到新鲜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的过程,称为纯培养。长出的细菌群为纯培养物。作用: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及鉴定。16、菌落: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独立的细菌群体。17、菌苔:当多个菌落连接在一起时,即形成菌苔。18、侵袭力---指病原微生物突破动物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其中生长繁殖,并广为扩散的能力。19、凡是能引起动物疾病的细菌,被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20、败血症:当病原菌从局部大量进入血流,并在血流和各个组织器官中生长繁殖产生病理变化的全身传染称为败血症。21、带菌者:病原菌存在于某动物体内,并随时由动物机体散布到自然界,但病原菌对该动物不呈现毒害作用,这种状态叫做带菌现象。而该动物体即为带菌者。22.内毒素:特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23.外毒素:是某些病原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环境中的毒性蛋白质。24.类毒素: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可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之为类毒素。25、条件性病原菌:有一些细菌通常情况下不致病,是共栖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致病。如:大肠杆菌。腐生性病原菌:有一些细菌本身不致病,但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进入机体后呈现毒害作用。如:肉毒梭菌。26、毒力: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Virulence)。毒力是菌株个体的特征,同一种病原菌,因菌株的不同,其毒力大小也不相同。不同菌株,根据毒力大小可分为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一般菌株毒力愈强致病性愈强。27、最小致死量(Minimallethaldose,MLD)能使特定的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28、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29、最小感染量(Minimalinfectiousdose,MID)指病原微生物对试验对象(如实验动物,鸡胚,细胞培养等)发生传染的最小剂量。30、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ousdose,ID50)指病原微生物能对半数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剂量。31、隐性传染:入侵的病原毒力较弱,数量不多,且动物体有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侵入的病原只能进行有限的繁殖,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只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32、显性传染:入侵的病原毒力强,数量多,且动物体的抵抗力不能有效地限制病原繁殖和损害,出现比较严重病理变化,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33、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给予合适的培养条件,定时取样检测活菌数,可以发现它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在细菌群体中表现为曲线的升降变化。如若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便可绘出细菌在人工培养时的“生长曲线”。34、细菌素: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种蛋白性质的抗菌物质。35、感染:感染是指病原菌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值。二、填空题1、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um)。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2、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核体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3、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后者具有传递作用。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5、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多糖、蛋白质构成。6、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聚糖链支架、四胎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7、培养基按其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6种。8、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老期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对数期。9、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7.2-7.4,最适温度为37℃.10、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PH值、适宜的温度、合适的渗透压、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11、微生物各营养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1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无性的二分裂繁殖,即裂殖。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20-30min,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18-20h。13、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运动性。14、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光能自养菌 、化能自养 、光能异养 、化能异养。15、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数量及途径有密切关系。16、细菌的毒力是由侵袭力和毒素决定的。17、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18、类毒素是由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19、传染发生的条件包括毒力与数量、入侵门户、易感动物和外界环境条件。20、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部位和机体的免疫力等有密切关系。21、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可用甲醛处理制备。22、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荚膜等。23、抗毒素可有外毒素或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四.简答题:1、简述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壁  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是贴近细胞膜的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有弹性的膜:①保护菌体,维持菌体形态。②保护细菌耐受低渗环境,可保护菌体在低渗环境中不破裂。③与细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有关。④与细菌的致病性、免疫原性、对药物的敏感性、染色特性有关。 胞浆膜  是位于细胞壁内侧、细胞浆外侧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半通透性薄膜。①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送、交换。细胞膜是一个通透性屏障,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负责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和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2.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组成由聚糖、侧链、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3.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1)与染色有关:G+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厚,脂含量低,酒精不容易透入;G-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2)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G-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的脂类A是其主要毒性成分。(4)与抗原性有关:G-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O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分型。4、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1)荚膜:是细菌的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它因素有抵抗力,同时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其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细菌。(2)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功能主要是运动,具有抗原性,可依此2点对细菌进行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菌毛:普通菌毛:有致病作用,主要是与黏膜细胞粘附,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质粒。芽胞:使细菌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抵抗力;临床上依芽胞的有无作为灭菌.杀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根据芽胞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5、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1)形态鉴定:球形菌.杆菌和螺形菌。(2)结构鉴定:细胞壁,如用革兰氏染色法。(3)特殊结构鉴定:荚膜.芽胞.鞭毛和菌毛。6、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分4个时期:(1)迟缓期:细菌被接种于培养基后,对新的环境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因细菌繁殖极少,故生长曲线平缓稳定,一般为1~4小时。此期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进一步分裂增殖而合成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2)对数期(指数期):此期细菌大量繁殖,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此期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细菌为最好。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3)稳定期:该期细菌总数处于稳定状态,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此期细菌死亡数与增殖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等。细菌芽孢一般在该期形成。(4)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缓慢,死亡细菌数明显增多,与培养时间成正比。此期细菌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细菌形态呈现肿胀或畸形衰亡,甚至自溶。7、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水.碳源.氮缘.无机盐和生长因子。(2)适宜的酸碱度。(3)合适的温度——37℃(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气(依据是否需要氧)。8、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答:热原质:即细菌菌体的脂多糖,污染有这种物质的制剂注入人体或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应,故生产生物制品或制剂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毒素和侵袭性的酶:毒素是病原菌合成的对人体和动物有毒性的物质.也有部分细菌能产生具有侵袭作用的酶,这些物质都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色素:细菌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物质.维生素:细菌合成的维生素除供给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只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9、选择和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10.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1)细菌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首先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其次,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细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2类。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在释放出来,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休克、弥漫血管内凝血(DIC)。(2)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①菌体表面结构:菌毛、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其中,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懂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②侵袭性酶:是指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协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11、简述内外毒素的定义及其主要区别.外毒素内毒素定义主要由G+菌和部分G-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种类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及部分G-菌G-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差、60-80℃30分钟破坏好、160℃2-4小时破坏毒性作用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11、哪些因素构成病原微生物的毒力?构成病原菌毒力的主要因素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主要物质有细菌的酶、荚膜及其他表面结构物质。毒素可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外毒素具亲组织性,选择性地作用与某些组织和器官,引起特殊病变。内毒素对组织细胞选择性不强,不痛格兰阴性细菌的内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12、试述最小致死量和半数致死量的含义。最小致死量(Minimallethaldose,MLD)能使特定的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13、从传染的发生考虑如何防治传染病?36简述革兰染色法的原理、步骤、结果及临床意义.原理:等电点学说,通透性学说,化学学说步骤:初染:结晶紫1min,水洗.媒染:碘液1min,水洗.脱色:95%乙醇0.5min,水洗.复染:稀复红0.5min,水洗,镜检.结果:G+菌染成紫色,G-菌染成红色意义:鉴别细菌,指导临床用药,与致病性有关.项目二病毒一、名词解释病毒: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壳粒: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个至数个多肽。根据壳粒的多少和排列,将病毒衣壳体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及复合对称等类型。刺突:为某些病毒在包膜上的刺状突出结构,如流感病毒的HA和NA两种刺突。刺突具有抗原性并与侵染细胞有关。核衣壳:核酸和壳体合称为核衣壳。包涵体:病毒在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增殖后形成的折光性强的结构。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亚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结构更为简单的传染性颗粒,它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9.噬菌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等细胞型微生物的病毒。10.干扰素:是正常动物细胞在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下产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和繁殖,这种低分子糖蛋白称为干扰素。11.病毒的基因重组:是指相关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了同一细胞后,发生病毒基因核酸片段的互换,而导致病毒变异。二.填空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专性寄生。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状.弹状、和蝌蚪状。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又称为核衣壳。4.病毒是侵害各种生物的分子病原体,现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而亚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5.病毒核酸存在的主要类型ssDNA、daDNA、ssRNA和daRNA四种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3种对称型。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宿主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进入(侵入)和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与释放。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加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三、单选题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D)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E)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E)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C)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D)A核酸和蛋白质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C.核酸D.蛋白质E.糖蛋白6、对病毒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B)。A.以复制方式增殖B.测量单位是umC.只含一种核酸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E.对抗生素不敏感7、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8.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D)A.核酸+包膜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D.核心+衣壳;E.核酸+蛋白质。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9.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体的特征(C)A.非细胞结构;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D.对抗生素不敏感;E.对干扰素敏感。10.对病毒体最正确的叙述是(E)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11.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E)A.磷酸B.蛋白质C.类脂D.肽聚糖E.核酸五、问答题1、简述病毒的特点?1、形体极其微小;2、没有细胞构造;3只含一种核酸;4、复制形式增值;5、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6、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2、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病毒都具有的结构,包括核酸内芯和蛋白衣壳,两者合称衣壳体。在无包膜病毒(裸病毒)衣壳体即为病毒体。病毒的特殊结构是包膜和须触。(1)病毒的核酸内芯:位于病毒体的最内部,是其生命遗传中枢,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的是,它仅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据此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病毒核酸分子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它控制和指导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增殖。(2)蛋白衣壳是包囊或镶嵌在病毒核酸内芯外面的蛋白质结构,由若干个衣壳亚单位即壳粒构成。每个壳粒含有数个多肽。(3)包膜或称囊膜:为包膜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肥厚但较疏松的膜样结构,主要由类脂质和糖蛋白构成。含有包膜结构的病毒称为有包膜病毒。病毒包膜的类脂质是宿主细胞的成分,有些病毒从宿主细胞表面获得,如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病毒;有些病毒源于宿主细胞胞质内膜,如虫媒病毒;有些病毒则来源于宿主细胞核膜,如疱疹病毒。病毒包膜中类脂质使其病毒对脂溶性溶剂具有敏感性,并使其病毒对宿主细胞具有“种”特异性以及特定的侵入部位。病毒包膜的粘蛋白,其中蛋白质由病毒自身合成,而碳水化合物成分源于宿主细胞。包膜的表面为粘蛋白或蛋白质构成的包膜子粒称为刺突,镶嵌于包膜的类脂质中。例如,正粘病毒科病毒包膜上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二种刺突,均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密切相关。(4)须触:病毒的须触是无包膜病毒中的某些病毒表面所特有大头针状结构,例如腺病毒核衣壳20面体12个顶角个长出的细长须触,与该病毒的吸附.侵害其敏感细胞.凝集红细胞及病毒型别分类均有关。3、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增殖方式的不同点主要是:病毒必需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不能自主复制。病毒在敏感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复制。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的代谢系统会按照病毒核酸的指令,以病毒核酸为摸板进行核酸的复制,并转录病毒mRNA,翻译成病毒蛋白质。性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分别构成子代病毒的核心和衣壳,在装配成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复制具有周期性,即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生成释放,称为一个病毒复制周期。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释放。4、试述病毒增殖的一般过程?答:病毒的增殖分为吸附、侵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四个阶段:⑴吸附敏感的宿主细胞是病毒复制的第一步。这过程包含静电吸附及特异性受体吸附两种;⑵动物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脱壳的过程,可发生在胞浆膜、内吞小体及核膜;⑶病毒的生物合成包括mRNA的转录、蛋白质及DNA或RNA的合成等;⑷无囊膜病毒无囊膜的20面体病毒产生的壳粒可自我组装,形成衣壳,进而包装核酸形成核衣壳。有囊膜病毒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有囊膜的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释放,有细胞膜出芽及外吐(胞吐)两种形式。大多数无囊膜的病毒蓄积在胞浆或核内,使细胞完全裂解释放出病毒颗粒。4、认识各种理化因素对病毒的作用,对生产实践有何意义?举例说明。答:(一)温度保存病毒方法:1.快速低温冷冻2.冷冻干燥(二)pH值大多数病毒在pH为6-8保存,pH为5.0以下和9.0以上,多数病毒会被灭活。(三)辐射γ射线和X射线以及非电离辐射紫外线,都对病毒呈现灭活作用(四)超声波和光动力作用(五)脂溶剂乙醚、氯仿、丙酮对有囊膜病毒有灭活作用(六)甘油和抗生素5、何为包涵体?认识它有何意义?是某些病毒感染后,在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形成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特殊“斑块”。意义:包涵体是某些病毒对敏感机体或敏感细胞造成的病理学反应。这种反应有一定的种属特性,由病毒引起的包涵体具有其特定的形态、构造和特性,故可用作鉴定相应病毒的一种手段。6、何为噬菌体?其形态结构的特点是什么?有何用途?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1)形态结构:噬菌体很小,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大小以纳米(nm)为计量单位.噬菌体一般呈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三种形态.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尾部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头部衣壳内存有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核酸即DNA或RNA.尾部有能识别宿主菌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的尾丝(吸附器官),它与噬菌体吸附有关.(2)抗原性: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可抑制相应噬菌体吸附宿主细菌,但对于已吸附的噬菌体或已进入到细菌内的噬菌体则不起作用,噬菌体仍能复制增殖.(3)抵抗力:噬菌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一般经75℃30min或更久才失去活性,对紫外线敏感.应用:(1)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良好实验系统,噬菌体基因数目少,结构简单,培养方便,生长迅速,变异和遗传易于控制和辨认,适于做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2)细菌的鉴定和分型,由于噬菌体的作用具有种和型的特异性,故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上对于追查传染源和判定传播途径都有重要意义.(3)可用于检测标本中未知细菌;某些局部感染可用噬菌体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还可以利用溶原性细菌的诱导现象和抗噬菌体现象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致癌物的检测.8.何为病毒的血凝性?认识它有何意义?许多病毒表面有血凝素,能与鸡、豚鼠、人等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意义:鉴定病毒和测定抗体。9、培养病毒常用什么方法?答:(一)动物的接种法可用该动物的敏感病毒接种,如怀疑伪狂犬病料接种兔子;口蹄疫病料接种乳鼠;猪瘟病毒的猪兔交互免疫实验等。(二)鸡胚的接种法目前常用鸡胚分离的病毒有正黏病毒、副黏病毒、痘病毒等。常用的途径有绒毛尿囊膜、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等。(三)组织培养法原指动物或植物组织小块的体外培养。此名称现已用以泛指体外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培养。组织培养是分离和培养病毒以及进行病毒学试验研究的简便而有效的工具和手段。10、何谓干扰现象?干扰素有哪些生物学特性?答:(一)干扰现象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二)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胞产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和繁殖。11、简述病毒的致病因素和机制,如何预防?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项目三真菌一、名词解释 1、 真菌:是一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真核细胞型微生物。2、菌丝体:菌丝顶端延长,旁侧分支,互相交错成团时,称为菌丝体。3、营养菌丝:具有摄取营养物质功能的菌丝称为营养菌丝。4、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芽,形成菌丝并发育成菌丝体。5、气生菌丝:从基质长出伸向空中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6、酵母菌:单细胞真菌称之为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出芽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为新个体。7.有隔菌丝:是由横隔膜将管状结构的菌丝分隔成一串多细胞样的丝状体。大多数致病性真菌的菌丝为有隔菌丝。8、无隔菌丝:是一种无横隔长管状的单细胞结构,内含多个核。二、填空题 1.根据细胞核的融合与否,真菌的孢子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大类。 2.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种。3.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呈稳定形态。4.霉菌的基本结构由菌丝和孢子构成。常见的霉菌有曲霉、青霉。5.霉菌为单细胞真菌,其结构可分为菌丝和孢子两部分。6.霉菌的菌丝因结构不同而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三、选择题1.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或成分是(E)A.细胞壁;B.细胞核;C.线粒体;D.内质网;E.叶绿素;2.关于真菌孢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A.是真菌的休眠状态;B.抵抗力不如细菌芽胞强;C.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D.大部分真菌既能形成有性孢子,又能形成无性孢子;E.大分生孢子是鉴定半知菌类的重要依据;4.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C)A.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B.抗吞噬;C.进行繁殖;D.引起炎症反应;E.引起变态反应;5.霉菌的培养特性是(A)A形成菌丝和孢子B只形成菌丝C只形成孢子6.关于真菌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C)A.对干燥、阳光和紫外线有较强的抵抗力;B.对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C.耐热,60℃1小时不能被杀死;D.对抗细菌的抗生素均不敏感;E.灰黄霉素、制霉菌素B可抑制真菌生长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7.霉菌菌落的颜色是由(A)决定的A菌丝决定B孢子决定C菌丝和孢子共同决定四、问答题1.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最常用的培养基是沙保琼脂培养基,其成分简单,主要含蛋白胨、葡萄糖。浅部病原性真菌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2~28℃,其生长缓慢,约1~2周才出现典型菌落。深部致病性真菌则在37℃生长最好,生长较快,3~4天即可长出菌落。培养真菌需较高的湿度和氧。真菌的菌落分为三类:(1)酵母型菌落: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形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显微镜下可见有圆形或卵圆形菌,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如隐球菌的菌落。(2)类酵母性菌落:也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外观形状似酵母型菌落,但由菌落向下有假菌丝生长,伸入培养基。假菌丝是单细胞真菌出芽繁殖后,芽管延长不与母细胞脱离而形成。如念珠菌的菌落。(3)丝状菌落: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体构成。部分菌丝向空中生长,另一部分伸入培养基中。真菌容易发生变异,在培养基上传代或培养时间过长,其形态、培养特性及毒力都可以发生变异。2.比较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真菌孢子细菌芽胞对热抵抗力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即死抵抗力强,煮沸产生数目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孢子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形成部位胞内或胞外胞内作用重要的繁殖方式不是繁殖方式,是对营养缺乏的一种反应3.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与细菌有何不同?4.酵母菌和霉菌是何种细胞类型的微生物?他们与细菌有何不同?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1.霉菌是由哪些形态结构组成?2.真菌的繁殖有何特点?孢子在繁殖中起什么作用?项目四其他微生物简答题:1、什么叫螺旋体?比较重要的致病性螺旋体有哪些?螺旋体是一类菌体弯曲呈螺旋状、细长、柔软、能活泼运动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比较重要的致病性螺旋体有密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和蛇形螺旋体属。2、支原体的形态构造特点是什么,其致病性有何特点?3、简述衣原体及立克次氏体主要生物学特性。4、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特点是什么?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项目五消毒与灭菌一.名词解释1.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2.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3.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4.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5.无菌操作: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医疗中的手术.介入治疗等。6.巴氏消毒法: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7.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灭菌的方法,是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灭菌方法。8.化学消毒法:是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的方法。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细胞蛋白结构,破获微生物的酶系统和改变微生物的细胞膜的通透性。2.干热灭菌法包括烧灼法,热空气灭菌法,焚烧法。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乳品和酒类。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灭菌法,流通蒸气消毒法。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减弱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消毒法。9、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龙胆紫。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方可奏效。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浓度和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环境中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消毒剂之间的拮抗。13.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漂白粉和氯。14.生石灰可用于和排泄物和地面的消毒。15.酚类消毒剂包括石炭酸和来苏儿。三.单选题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C)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D)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压力为2.05kg/m2E.通常温度为121.3℃3.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D)A.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间歇灭菌法3.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E.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5.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A)A.间歇灭菌法B.巴氏消毒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紫外线照射法6.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E)A.紫外线照射B.干烤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E.煮沸法9.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E)A.能干扰DNA合成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D.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E.穿透力强10.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E)A.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蛋白凝固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D.破坏细菌细胞膜E.以上均正确11.紫外线杀菌原理是(C)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C.破坏DNA构型D.影响细胞膜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12.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C)A.加热56℃30minB.紫外线照射C.滤菌器过滤D.高压蒸汽灭菌E.巴氏消毒法13.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B)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鞭毛蛋白变性D.菌体DNA变性E.以上都不是17.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A)A.玻璃器皿B.移液器头C.滤菌器D.手术刀.剪E.橡皮手套18.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A.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C.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D.常用于食具消毒E.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19.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D)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E.无菌20.新洁尔灭用于皮肤表面消毒的常用浓度是(B)A.0.01~0.05%B.0.05~0.1%C.1~5%D.10%E.2%四.问答题1.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但应注意例外,酒精在70~75%时杀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2)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碱度有关。不同消毒剂有不同的最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果偏离其最适的酸碱度,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1)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就越高,作用时间就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2)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也经常与血液.痰液和脓液等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原理: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和变性;使细菌核酸降解;使细菌的胞浆膜损伤。类别:(1)煮沸法:煮沸10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需杀死芽孢,应延长时间至1-3小时。可用于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等的消毒。(2)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用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通常10-1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保证杀死芽孢。(1)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能够杀死细菌所有的繁殖体和芽孢,主要用于不耐热的物质,如某些营养培养基的灭菌。(2)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通常压力为1.05kg/cm2,温度为121.3℃,持续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该方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物品的灭菌,如生理盐水.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等。(3)巴氏消毒法:加热61.1-68.8℃30分钟或者71.7℃15-30秒,可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和杂技菌,而不破坏物品的质量。如牛奶和酒类的消毒。3、试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通过与菌体蛋白结合或使蛋白质脱水.导致细菌因蛋白质变性或凝固而死亡.(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通过改变或破坏胞内酶活性基团功能,使酶活性丧失,导致细菌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3)损伤细菌胞膜:通过改变细胞膜结构,干扰其正常功能,使细菌死亡.有的化学消毒剂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菌内容物外流,而细菌外的液体进入细菌,导致细菌破裂.4、试述消毒、防腐、灭菌和无菌的概念及其在兽医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5、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6、简述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实践应用,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要领?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3、当选择化学消毒剂来控制微生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4、过滤除菌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5、举出几类可杀灭微生物的辐射,并说明他们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6、何谓共生、寄生、拮抗?举例说明。共生;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相处时,彼此间互不损害、相互依赖、互得其利的生态关系。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反刍动物与瘤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拮抗:是指两种生物生长在一起时,一种生物产生可抑制它种生物生长发育的某种代谢产物,从而抑制或杀死它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拮抗作用。如青霉菌代谢产生的青霉素,放线菌产生的链霉菌等抗生素,可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繁殖寄生;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获得营养,赖以生存,并对后者呈现有害作用,此现象成为寄生现象。如病原微生物寄生于动植物体引发动植物的疾病,噬菌体寄生于细菌引起细菌菌体裂解等,均属于寄生现象。项目六微生物的生态一、名词解释:1、互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存时可相互受益。2、共生;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相处时,彼此间互不损害、相互依赖、互得其利的生态关系。3、拮抗:是指两种生物生长在一起时,一种生物产生可抑制它种生物生长发育的某种代谢产物,从而抑制或杀死它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拮抗作用。4、寄生;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获得营养,赖以生存,并对后者呈现有害作用,此现象成为寄生现象。5、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6、动物微生态制剂(益生素):动物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的有益微生物,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只含活菌或者包含细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又称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或益生素。7、GF动物:即无菌动物,是指体表体内任何部位均检不出微生物、寄生虫的实验动物。8、SPF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二、问答题:1、简述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气中的分布及其应用。2、为什么把大肠杆菌作为水的污染指标?何谓大肠菌群最近似值?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1)防御外来致病菌:如组成人体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学屏障,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和粘附。正常菌群的酸性代谢产物,造成肠内酸性环境,抑制病原体生长。(2)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吸收。合成有体必需的维生素,如烟酸、生物素、泛酸等。(3)免疫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作为非特异性抗原来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4)抗肿瘤作用:能产生一些酶类代谢产物作用于致癌物质;抑制硝胺的合面或降解硝胺;作为抗原或免疫佐剂,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的特异性免疫功能。4、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正常菌群各成员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出现了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称之为菌群失调症。机制有:(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看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疾病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项目七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填空题1、卡介苗是牛型结核杆菌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机制,可用于预防结核病。2、L型细菌指细胞壁缺陷细菌,培养应选用高渗低琼脂培养基。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和结合。4、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形态和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5、.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质粒。二、选择题1、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必需结构C、质粒不是细菌必需结构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2、H O变异属于( D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形态变异   D、鞭毛变异  E、耐药性变异3、 在细菌之间直接传递DNA是通过(C)A.鞭毛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中介体    E.核糖体;三、问答题1.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1)细菌毒力变异的医学意义:减毒株制备疫苗、从无毒株转变为有毒株制备白喉外毒素和基因工程中,为人类利用和服务。(2)微生物抗原变异的医学意义。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鉴别细菌、探讨细菌的规律。(3)细菌毒力变异的医学意义:减毒株制备疫苗、从无毒株转变为有毒株制备白喉外毒素和基因工程中,为人类利用和服务。(4)微生物抗原变异的医学意义。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鉴别细菌、探讨细菌的规律。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预防的措施是什么?(1)机制:质粒中的耐药基因和细菌的基因突变。(2)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措施: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有效抗菌素,足量、合理、协同使用抗菌药物。3.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1)形态和结构变异:如H-O变异,是细菌从有鞭毛到无鞭毛的突变,例如变形杆菌。(2)菌落变异:如S-R变异,是细菌从光滑型到粗糙型的突变,多发生在肠道杆菌。(3)毒力变异:可表现为毒力的增强或减弱。如卡介苗,是将牛型结核杆菌培养230代,获得的减毒株。(4)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物质敏感的细菌,可变异为对该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株。项目八免疫基础理论及免疫检测技术一、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并清除非自身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学反应。2.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动物生来就有的对某种病原微生物及其有毒产物的不感受性。3.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动物出生后获得的对某种病原微生物及其有毒产物的不感受性。4.被动免疫:依靠已经免疫的其他机体输给机体,被动形成的免疫。5.人工被动免疫:用人工方法直接给机体输入抗体,使机体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6.自动免疫:是动物直接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的作用后,由其本身自动产生的免疫。7.人工自动免疫:动物由于接受了某种疫苗或类毒素等生物制品刺激以后所产生的免疫称为~。8.补体的概念补体是存在于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的具有类似酶原活性的一组蛋白质,具有潜在的免疫活性,当被激活后,可引起细胞膜的损伤,发挥杀伤细菌(G-菌)、病毒(有囊膜病毒)和靶细胞等作用。9.抗原指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10.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11.变态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做出过于强烈或不适当而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类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或超敏反应12.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以及定居、增殖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13.免疫活性细胞: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活化增殖,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免疫细胞,称为免疫活性细胞(ICC)。14.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15.免疫球蛋白(Ig)指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血清)、组织液及其他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16.体液免疫: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17.免疫应答:是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18.感应阶段:即处理和识别抗原阶段。是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APC对抗原吞噬、加工处理、递呈,T、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19.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反应阶段:即增殖与分化阶段。T、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性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1.效应阶段:是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最终清除抗原物质的过程。2.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并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以清除抗原物质的过程。3.变态反应: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作出异常强烈的反应,从而导致组织的严重损伤和机能紊乱的免疫病理反应。4.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迅速发生的以腺体分泌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痉挛等为特点的反应。5.血清学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故称为血清学反应。6.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吸附在载体上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的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称为凝集反应。7.聚苯乙烯经过乳化聚合得到高分子乳胶颗粒,其直径约0.8µm,用作载体,可吸附某些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用以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试验,称为乳胶凝集试验。8.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称之为沉淀试验。9.中和试验是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原的感染性和毒素的毒性,而建立的免疫学试验。10.一、填空题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2.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3.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有4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情况表现为抵抗感染,如水平过高可导致超敏反应,水平过低可导致免疫缺陷.4.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哈德氏腺、黏膜免疫系统等。5.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称为中枢免疫器官,成熟的淋巴细胞定居、对抗原应答的场所称为外周免疫器官。6.中枢免疫器官包括___骨髓___、__胸腺___、__腔上囊__。禽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为腔上囊。7.动物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哺乳动物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禽B细胞在腔上囊成熟。8.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9.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而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10.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Th细胞辅助,将抗原分为TD抗原和TI抗原两类。11.根据Ig重链稳定区抗原性不同,将Ig分为IgM、IgG、IgA、IgD、IgE5类。12.抗原刺激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13.动物机体内,分子量最大的抗体是IgM。14.动物机体内,含量最多的的抗体是IgG。15.粘膜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是分泌型IgA。16.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IgG,含量最低的是IgD。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8.动物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18.补体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外,其它的生物学活性还有溶解细胞、介导调理、清除免疫复合物、炎症反应等。19.Ⅰ型变态反应又称为IgE介导的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又称为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20.IgE主要介导I型超敏反应,IgG和IgM主要介导II、III型超敏反应。22.根据输入的物质和免疫力获得的方式不同,将人工免疫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其中免疫接种应属于人工主动免疫。三、选择题1.免疫的现代概念是(D)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B.机体清除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C.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D.机体在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基础上,排除非己的功能2、哺乳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C)A.胸腺和淋巴结B.骨髓和脾脏C.胸腺和骨髓D.骨髓和皮肤免疫系统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C)A.骨髓B.法氏囊C.胸腺D.淋巴结T细胞区4、哺乳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A.法氏囊B.骨髓C.胸腺D.淋巴结B细胞区5、T细胞和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B)A.骨髓B.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6、免疫活性细胞包括(C)A.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粒细胞,淋巴细胞C.T细胞,B细胞D.T细胞,NK细胞7、关于中枢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B)A.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B.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C.骨髓诱导B细胞分化成熟D.胸腺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8、抗原必须具备的基本特性是(B)分子量大,化学结构复杂B.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C.异种性D.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9、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C)A.多糖B.类脂C.蛋白质D.核酸10、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D)分子量的大小B.化学结构的复杂性C.化学组成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11、关于TD-Ag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B.有B细胞决定簇和T细胞决定簇C.只能引起体液免疫D.不能产生回忆反应12、类毒素(D)A.有毒性B.有免疫原性C.两者都有D.两者都没有13、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完全抗原B.半抗原C.TD抗原D.TI抗原14、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是(B)A.IgGB.IgMC.IgAD.IgE15、新生仔猪通过初乳获得的抗体是(A)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A.IgGB.IgAC.SIgAD.IgM16在粘膜局部抗感染中主要的抗体是(C)A.IgGB.IgMC.SIgAD.IgD17、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的Ig是(D)A.IgMB.IgAC.IgGD.IgE18、介导NK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C)A.IgAB.IgMC.IgGD.IgD19、下列哪项不属于抗体的生物学活性(D)A.调理作用B.识别并结合抗原C.激活补体D.分泌细胞因子20、关于抗体的Fc段的生物学活性,哪项是错误的()A.激活补体B.通过胎盘C.中和外毒素D.调理作用21、无抗体参与的作用是(D)A.ADCCB.调理作用C.中和外毒素D.T细胞活化22、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C.一种浆细胞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D.化学结构为球蛋白26、关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哪项是错误的()A.多细胞来源B.短暂的自限性合成C.短距离局部作用D.多为内分泌产生27、K细胞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A、需补体介导B、需IgG参与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8、Tc细胞杀伤靶细胞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Tc无需与靶细胞接触B.Tc与靶细胞同时受损C.Tc具特异性杀伤作用D.Tc释放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30再次应答的特点是(A)A.产生高亲和力的IgGB.潜伏期延长C.抗原为TI-AgD.维持时间短31.初次应答的特点是(B)A.所需抗原浓度低B.抗体主要为低亲和力IgMC.维持时间长D.潜伏期短32.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正确的是(A)A.接种物为抗原B.免疫力维持时间短C.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D.接种后立即获得免疫力108.关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错误的是(B)A.接种物为抗体B.仅用于治疗疾病C.接种后即获得免疫力D.免疫力维持时间短三、问答题1.免疫的概念、特性和功能?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3.简述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4.新生动物(禽)分别切除胸腺和法氏囊后,对免疫应答和淋巴细胞的影响。5.MHC-I和MHC-II类分子的比较。6.T细胞表面常见的表面标志?7.B细胞表面常见的表面标志?8.什么是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第24页共24页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9.以Mφ为例,简述抗原提呈的过程。10.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是相同的概念吗?为什么?11.免疫球蛋白的酶水解片段?12.抗体的功能?13.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14.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其有何优点?15.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组成?16.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般过程?17.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18.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19.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20.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特性比较。21.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22.简述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23.血清学试验的一般特点?24.琼脂扩散的原理?25.什么是ELISA?简述其原理?第24页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