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2.00 KB
  • 9页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3-1-1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45分钟)A级 基础演练1.(2013·南京四校联考)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是(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解析 A、B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因此A、B、D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 C2.(2013·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解析 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 答案 D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解析 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答案 B4.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 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答案 C5.(2012·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牛奶和口服药物(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 A6.(2012·江苏苏北四市第一次调研,11)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 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或淋巴,④是细胞内液,生物体内的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答案 D7.(2012·济南调研)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血糖、CO2、O2及尿素等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细胞属于组织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 D8.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解析 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弱酸盐组成的;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就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而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答案 C9.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⑦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④与①⑥的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①④⑥合称为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_______,共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3)④与⑥相比,⑥中含量很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原因是图中标号[ ]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5)若该图为肝脏组织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则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____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①是淋巴,②是组织细胞,③是毛细血管壁,④是血浆,⑤是红细胞,⑥是组织液,⑦是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含有的蛋白质很少。如若题图为肝脏组织,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肝细胞;若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子过多的滞留于组织液中,将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等。答案 (1) 蛋白质 细胞外液 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 (2)⑤→④→③→⑥→② 6 ② 组织细胞 (3)大分子蛋白质 (4)不会 ④ 缓冲 (5)② 肝细胞 (6)⑥ 组织液 水肿10.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解析 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排泄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题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排泄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答案 (1)呼吸 消化 排泄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NaHCO3 (4)神经—体液—免疫 (5)5B级 智能提升11.(2013·山西省四校联考)下面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对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的平衡都有调节作用B.人在发高烧时,失水多于失盐,这时其渴觉中枢受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减少 C.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D.水分的平衡、无机盐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都与人体皮肤有关解析 下丘脑是水盐、体温和血糖调节的中枢。当人体内失水多于失盐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渴觉中枢兴奋;同时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丢失。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从而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人体皮肤与水分和无机盐的散失都有关,同时人体皮肤内还分布有温度感受器,参与体温调节。答案 B12.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解析 ①与②可以相互渗透,②与③可以相互渗透,可推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正常情况下,血浆中不存在蛋白质水解酶。答案 A13.(2013·合肥二模,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红蛋白、神经递质等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解析 饮水不足,通过调节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属于机体正常的调节过程,而不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A错误;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成分;B错误;内环境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才是稳态,C错误。答案 D14.(2012·东城区综合练习)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0.5h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C.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③和⑤D.若③为骨骼肌细胞,运动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解析 饭后0.5h,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所以①处胰岛素浓度高于⑤处;若③为脑细胞,由于脑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释放CO2,所以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CO2的浓度则相反;若③为骨骼肌细胞,由于运动消耗葡萄糖,所以①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答案 C15.(提升题)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请利用活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活鸡血,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1)方法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设计实验步骤时要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的基本原则,所以首先应该分组、编号(如甲、乙、丙),在取用实验材料和设计步骤的时候要注意等量、等条件,等条件是指除了自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保证单一变量。答案 (1)①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各2mL ②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活鸡血,振荡摇匀,放置5min ③分别取3支试管内混合液各1滴置于3块洁净的载玻片上(编号),做成临时装片 ④用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 (2)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皱缩;蒸馏水中的红细胞破裂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