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00 KB
  • 6页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作业一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正常或异常时有何生物学效应?答:(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2、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答:(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等微生物,既可在感染时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微生物,也可人工利用这些抗原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用于人工免疫预防和治疗,或体外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的诊断。(2)动物免疫血清:人工制备的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是由马血清制备,对人而言,既含有特异性抗体可中和毒素,又含有异种动物蛋白引起超敏反应。在应用抗毒素前应做皮试判断有无过敏现象。(3)同种异性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输血和器官移植前应进行血型鉴定或组织配型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4)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如肝癌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AFP(甲胎蛋白),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3、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答: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不同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IgG:血清中含量最高,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还能激活补体,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儿免受感染。IgA:分为单体和双体两种。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双体存在于粘膜表面及分泌物中,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I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作用和调理作用,时作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I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IgE:血清中含量最少,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Ⅰ型超敏反应。6 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答: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等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或靶细胞裂解。(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条件下,补体也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等,为过敏毒素作用。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增强炎症反应,为趋化作用。能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5、简述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答:细胞因子的种类:按其产生细胞的来源分为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两类。按功能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生长因子等生物学活性主要有:抗感染、抗肿瘤。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免疫调节。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集落刺激因子。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作业二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答: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包括骨髓(B细胞成熟场所)和胸腺(T细胞成熟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2、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答: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指抗原递呈细胞(APC)捕获、加工、呈递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启动活化的阶段。(2)6 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细胞受到抗原的选择性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的阶段。(1)效应阶段: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发挥效应的阶段。免疫应答的类型: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正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免疫耐受负免疫应答免疫缺陷2、简述超敏反应的种类和常见疾病答:Ⅰ型(速发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和过      敏性鼻炎。Ⅱ型(细胞毒型):如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Ⅳ型(迟发性)如接触性皮炎和移植排斥反应,针对细胞内寄生菌、真菌和病毒产生的细胞免疫的同时伴随的细胞损伤,成为传染性超敏反应。3、简述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异同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物抗原制剂(疫苗、类毒素)抗体制剂或细胞因子免疫出现时间慢,1-4周快,立即产生免疫力维持时间长,数月至数年短,两周至数周用途主要用于预防(计划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注射注意事项注意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方法、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接种,注意接种后的机体反应和接种禁忌症合理选用免疫制剂作业三6 1、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有哪些,举例说明答:(1)细胞壁:G+细胞壁的磷壁酸可粘附细胞,G-细胞壁的脂多糖是内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热。(2)荚膜:如肺炎球菌依靠荚膜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而在机体内大量繁殖。(3)菌毛:如痢疾杆菌依靠菌毛粘附在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进而侵入细胞内而致病。(4)芽孢:如破伤风杆菌芽胞存在于自然界,若进入伤口可引起破伤风。(5)鞭毛:如霍乱弧菌依靠鞭毛的活泼运动可穿过肠粘膜表面的粘液层到达肠粘膜表面定居,进而产生毒素而致病。2、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内毒素外毒素来源G-菌细胞壁裂解释放G+及少数G-菌分泌成分脂多糖蛋白质理化特性稳定、耐热不稳定、不耐热抗原性弱强甲醛脱毒不反应可反应、制成类毒素毒性作用特点较弱、无特异性强、有组织细胞特异性3、简述并举例致病菌的感染类型及全身感染的类型答:致病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1)隐性感染:如脑膜炎球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甲肝病毒的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获得免疫性。(2)显性感染:根据症状出现的快慢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如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感染慢性感染:如结核杆菌引起的感染根据病变部位又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局部化脓全身感染:毒血症:如白喉杆菌释放外毒素通过血液作用于心肌引起病变菌血症;如伤寒杆菌早期有两次菌血症引发症状败血症:如脑膜炎球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的全身中毒脓毒血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肝脓肿等(3)带菌状态:如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后体内可长期排菌。4、举例说明病毒入侵机体及在体内播散的途径答:侵入机体的途径(1)水平传播   经粘膜侵入:经呼吸道(如流感病毒),经消化道(如甲肝病毒),经泌尿道           (如艾滋病毒),经眼结膜(如腺病毒)6    经皮肤侵入:包括注射、输血(如乙肝病毒),动物咬伤(如狂犬病毒),昆           虫叮咬(如乙脑病毒),经伤口(如人乳头瘤病毒)等(1)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如疱疹病毒体内播散的途径(1)经血液和淋巴液播散:如HIV病毒,HBV病毒等(2)经神经播散:如疱疹病毒,狂犬病毒(3)局部播散:如流感病毒、人乳头瘤病毒作业四1、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主要致病特点答(1)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包括:毒性大肠杆菌:产生肠毒素,引起霍乱样水泻。其他致病大肠杆菌:侵入肠粘膜细胞产生志贺样毒素,引起痢疾样血性腹泻。(2)伤寒杆菌:由消化道侵入,定居肠粘膜下层淋巴组织,通过菌血症方式向全身扩散并释放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菌血症引起的扩散到胆囊的细菌随胆汁再次进入肠壁淋巴组织,引起肠壁溃疡和出血。(3)痢疾杆菌:依靠菌毛吸附并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产生内毒素和志贺菌素(志贺痢疾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脓血便和全身中毒症状。(4)霍乱弧菌:经口感染后,细菌在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生长,产生霍乱肠毒素,促进细胞的分泌功能,引起剧烈的水样腹泻。2、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答(1)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皮肤接触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结核最为常见。(2)核杆菌无内毒素及外毒素,也无侵袭力。致病因素主要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在细胞内缓慢增殖引起细胞损伤及迟发超敏反应。(3)杆菌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属传染性免疫,即体内有结核杆菌时才有特异性的免疫。抗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3、列举5种可经血液传播的病源微生物,它们各引起何种疾病答: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脓毒血症,导致多发性肝脓肿、肾脓肿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经血液传播,可引起病毒性肝炎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可经血液传播给胎儿,引起死胎、流产立克次体:如流行性斑疹伤寒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经血液传播可引梅毒4、简述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的用途和各组指标的临床意义6 答:用途(1)诊断乙肝及判断预后(2)筛选献血人员(3)饮食、保育、饮水管理等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项目(4)判断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意义(1)感染性指标。包括HbsAgHbeAgHBcAb(2)恢复性指标。包括HbsAbHbeAb5、HIV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怎样预防HIV感染答:传播(1)接触病毒污染的血液,包括输血、注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器官移植等。(2)性接触。(3)母婴垂直传播。预防(1)加强宣传,普及预防知识,杜绝吸毒、性乱等。(2)严格管理血液及血制品,检测HIV抗体。(3)进行监测并积极进行疫苗的研制。6、致病性真菌的主要种类有哪些,可引起人类那些部位的感染答(1)浅部真菌:多为多细胞真菌,包括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等。主要引起多种癣症,包括皮肤癣、甲癣、发癣等。(2)深部真菌:多为单细胞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引起抵抗力降低者多部位的感染,如肺炎、脑炎及脑膜炎、肠炎、败血症等。白色念珠菌可引起深部组织感染外,还可引起粘膜感染,如鹅口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