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7页

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 积极打造环保生态型养殖模式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积极打造环保生态型养殖模式近年来,养殖业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除了疫病与市场风险外,排污和环保的压力日趋成为养殖业面临的新难题,特别是随着规模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恶臭、粪便及污水等的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河流的污染源,特别是饮用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逐渐成为环境保护、人畜饮水安全以及养殖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一直困扰各级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其中,臭气扰民问题投诉较多。以“秸秆为原料、菌剂为关键、零排放为核心”的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后,在全国各地得以迅速推广。甘肃省于2006年首次引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目前,全省已发展到2000多户,发酵床推广使用面积150万m²以上,存栏猪70万头,年饲养量达200万头,分布在全省各地。1生物发酵床技术养猪的优越性这种全新的环保养猪技术,实现了养猪无污染、无臭气、零排放的目标,彻底解决了规模养猪场以及农村养殖户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生产方式上为全省养猪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1.1养猪达到了零排放无污染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有机垫料中特定的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粪尿排泄物。这样不需要对猪的排泄物等每天进行人工清扫,基本达到了养猪零排放无污染的目的。1.2猪舍环境明显改善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光照充裕、气侯干燥,由于气候原因,再加上养殖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设备投入需大量资金等,养殖场环境一直难以得到改善。进入猪舍,臭气扑鼻,蚊蝇乱飞,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养猪场环境很差,而且导致环境污染,威胁工作人员及周围环境群众健康。新型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完全改变了上述的情况,在不使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使猪回归到“土生土长”的自然环境,动物福利得到保障。在舒适的猪床上自由活动,昔日猪舍里的臭味、蚊蝇被消除了。1.3节省饲料用生物发酵床技术养猪,猪与圈底垫料的菌体蛋白中的有益微生物菌剂密切接触,并且部分有益微生物菌被食入,补充了部分饲料中的不足成分,大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得到充分利用,如纳豆菌和酵母菌进入猪的肠道后产生的代谢物质,它既具有抗生物质功能,又可以促进猪肠道中乳酸菌、双歧杆菌的大量繁殖,起到夺氧、占位作用,可耗去肠道内的氧气,给乳酵菌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改善了猪的肠道功能,提高了猪的抗病能力,还可以分解出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酶等,从而提高肠道对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料肉比,节约了饲料成本。甘肃省安定区宁远镇红土村养猪户张斌,2007年推广该项技术,建设120m²的生物发酵床猪舍,平均一头育肥猪从40天断奶到毛重90㎏出栏,共耗料260㎏,料肉比达到2.88:1,较以前的3.2:1降低了0.32,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据测算,一般较传统养猪可以节省饲料10%左右。 1.4节约用水以定西市为例,干旱缺水是限制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传统养猪是一项耗水量很大的项目,养猪用水80%用于冲洗圈舍和粪便。存栏5000头规模的定西绿源养殖有限公司的养猪场,日消耗水量在25~30m³,2008年,该公司将育肥猪舍全部改造为生物发酵床猪舍,由于生物发酵床养猪产生的粪便不再用水冲洗,日消耗水量减少5~6m³,较传统养猪下降了80%左右,仅此一项,1天降低费用100元左右,这对水资源十分匮乏的甘肃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5减少劳动用工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养殖发展速度较快,养殖场用工相应增加,用工费用成了养殖企业不小的一笔开支。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引入推广后,由于猪舍不再冲洗,再配套自动饮水和半自动供料系统,劳动用工大幅度降低。定西绿源养殖有限公司在2008年前,养猪场正常用工12人,现在仅用工仅6人,一幢500头的育肥猪舍,有1个人就够了,用工量是原来的50%左右,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1.6实现了健康养殖 据调查,安定区鲁家沟镇养猪户姚某2008年开始用生物发酵床养猪,当年11月份,正值天寒地冻,两窝仔猪断奶后,他根据以往的经验,备好了治疗仔猪腹泻和感冒等方面的药物,但由于生物发酵床上表面温度与猪体温差别不大,猪舍温度变化不大,20多头猪仅有一头有轻微感冒症状外,其余均没有发病,一直到次年出栏。由于猪饲养在垫料上,环境舒适,自然习性恢复,生长发育健康,基本无病原菌传播,很少发病和用药,猪体干净,毛色洁白,皮肤红润,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由于猪饲养在垫料上,显得十分舒适,猪活动量较大,几乎没有猪病发生,不用抗生、抗菌类药物,从而实现了健康养殖,提高了猪肉品质,生产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1.7农作物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甘肃省各地养殖户在生物发酵床的制作过程中,将当地大量的玉米秸秆按一定比例加入垫料中,使当地的废弃的玉米秸秆得到利用。据测算,在生物发酵床中,从开始启用到三年垫料废弃,每立方米垫料可用玉米秸秆80~120kg,垫料废弃后,又可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或草地,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又创出了一条路子。2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困难尽管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由于其具备上述优点在各地得以引入和推广,但是在生产中和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推广普及和群众的增收致富。2.1受垫料原料制约目前,甘肃省只是在少数地方的个别养殖场引进了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普及和推广.但是,制作生物发酵床垫料,要有隋性较好的锯末、稻壳等原料作为基质,且需求量较大,但我省大部分地区稻壳只能从外地调进,用玉米秸杆只能部分替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该项目技术的推广。 2.2猪舍建设不规范由于生物发酵床的特殊性,要有充足的光照才能确保发酵,调查中发现,有些场户是利用原来的旧猪舍或旧场棚经过简单改造而成,改造后的发酵床猪舍门窗往往较少且很小。冬季采光不足,影响到发酵床的正常发酵,炎热夏季造成舍内通风及降温效果不好,当外界气温达到30℃以上后,舍内比较闷热,影响使用效果。2.3技术服务滞后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项新型的技术,在圈舍设计、垫料配制、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规程等方面技术还不尽成熟。目前,在生物发酵床这项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仅限于一些制作菌种的企业在推销菌种的同时,指导养殖场户制作发酵床并开展生产,大部分养殖场户很难掌握发酵床养猪的具体技术,还没有专业的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或龙头企业的带动,政府部门有待加大支持力度,群众认识有待不断提高,配套技术服务有待紧跟其后。3发展对策与建议在目前全国上下大力提倡环保养殖、生态养殖的背景下,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因其独具的特殊性,在生态环境脆弱、气候较为寒冷、作物秸秆相对丰富的甘肃省,推广此项技术意义更为重大。为了尽快将此项技术全面推广,使其在环保养殖、生态养殖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3.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养殖技术,破解了过去长期困扰人们的畜禽粪便处理难、疫病较多和效益低下的难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扶持和奖励政策,对生物发酵床养猪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扶持,解决养殖户起步和生产中资金紧张的困难,使发酵床养猪这一新技术得以长期坚持和推广下去,不断发展和壮大。3.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扩大技术应用面在目前环境脆弱、环保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要发展养殖业,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发达地区鉴于此,将如何探索环保养殖、生态养殖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提上了议事日程,欠发达地区更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在加大研发的基础上,更要加大推广力度,以加快推广速度,使此项技术全面开花。发酵床养殖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建议有关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板报以及集会等,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群众应用生物发酵床养殖的积极性,让发酵床技术能在广大养殖户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真正为群众增收致富发挥作用。3.3加大科研力度目前,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仅限于制菌企业研发,政府的科研技术介入较少。截止目前,此项技术不论是对菌种的要求,还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还没有形成较有权威的规范和行业标准,因此,要加大此项技术的推广,加大研发力度,出台相应的标准和规程势在必行。3.4重视品牌培育 生物发酵床养殖因其独特的功效,生产的畜产品更接近自然或原生态,在发酵床条件下生产的猪肉,肉色深红、纹理清晰、肉质安全、质量放心。各地在推广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品牌意识,以此为突破口,培育优势产品,进而培育优势产业,实现优质优价,以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效益。3.5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或龙头企业的带动,特别是一项新技术的推广,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强势参与,才能加快推广速度,要使生物发酵床养猪业成为带动养殖业环保、生态发展的载体,在整个参与的各行业中,技术服务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只有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政府+科技+龙头+基地+农户”的技术服务体系模式,建立起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或培育龙头企业,才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