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50 KB
  • 16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周德庆 期末总结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0.1mm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4、试比较G+和G-细菌细胞壁的异同。成分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胞肽聚糖磷壁酸类脂质蛋白质含量很高(30-95)含量较高(<50)一般无(<2)0 含量很低(5~20)0含量较高(约20)含量较高      5、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复染: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重要性: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其具有分枝状者称为次生菌丝体。4锁状联合:担子菌亚门中多数担子菌的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于菌丝的分隔处形成的一个侧生的喙状结构称锁状联合。生理意义:保证了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每节(每个细胞)都能含有两个异质(遗传型不同)的核,为进行有性生殖,通过核配形成担子打下基础。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的鉴定标准,凡是产生锁状联合的菌丝均可断定为双核。锁状联合也是担子菌亚门的明显特征之一。 简答题1、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菌落    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含水形态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或较干燥    干燥外观形态    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大而突起    小而紧密    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不结合    不结合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菌落颜色   多样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烛色,少数红色或黑色   十分多样  十分多样菌落正反面颜色的差别   相同    相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菌落边缘    一般看不到细胞    可见球状,卵圆状或假丝状细胞    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气味    一般有臭味    多带酒香味    带有泥腥味    往往有霉味原因:因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和生理类型不尽相同,所以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各自的特点。2、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3青霉素只对处于生长繁殖旺盛时期的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处于休止状态的细胞没有抑制作用,请分析这种说法的正误,并说明你的理由。原因: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形成破裂的细胞壁,代谢旺盛的细菌才存在肽聚糖的合成,因此此时有青霉素作用时细胞易死亡。作用机制:青霉素破坏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所以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补充: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1 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结合,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或溶源噬菌体。2 溶原菌:含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溶源性——噬菌体附着或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一道复制。3包涵体:4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1、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①吸附噬菌体尾丝散开,固着于特异性受点上。  ②侵入 尾鞘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到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中,而蛋白质衣壳留在细胞壁外。  ③增殖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注入细胞的核酸操纵宿主细胞代谢机构,以寄主个体及细胞降解物和培养基介质为原料,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并合成蛋白质外壳。  ④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T4噬菌体包括头部、尾部),并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  ⑤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成熟后,脂肪酶和溶菌酶促进宿主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 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2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机制分两步:(1)HPr被PEP激活,(2)糖经磷酸化而进入细胞内。3选择性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如酵母富集培养基中的孟加拉红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对酵母菌无影响,偏酸性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4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能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它种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就称鉴别性培养基。  1试比较细胞膜运输营养物质的四种方式。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因移位特异载体蛋白无慢由浓至稀内外相等无特异性不需要不变    无无竞争性无H2O、CO2、O2甘油、乙醇、少数氨基酸、盐类、代谢抑制剂有快由浓至稀内外相等特异性不需要不变有有竞争性有SO42+、PO43+、糖(真核生物)有快由稀至浓内部浓度高得多特异性需要不变有有竞争性有有快由稀至浓内部浓度高得多特异性需要改变有有竞争性有运送速度溶质运送方向平衡时内外浓度运送分子能量消耗运送前后溶质分子载体饱和效应与溶质类似物运送抑制剂运送对象举例氨基酸、乳糖等糖类、Na+、Ca2+等无机离子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嘌呤、核苷、脂肪酸等2 、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培养基为例,分析其鉴别作用的原理。  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能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它种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就称鉴别性培养基。    EMB作用原理  其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因此试样中的多种肠道细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尤其是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搪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3、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P91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用于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所以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目的明确2营养协调3理化适宜4经济节约1.根据微生物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培养基,2.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与配比。3.注意将培养基的pH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6、试述配制培养基的基本过程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配制培养基的基本过程是:按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种药品,用量太少的药品应配制成溶液后再取一定量加入。将各种药品加水溶解,通常是加所需水量的一半。若配固体培养基,按2%的用量称取琼脂,用水将琼脂浸湿一下,用手挤去琼脂中过多的水分,加入2的溶液中。加热至琼脂全部溶解,并补足所需的全部水量。用1molNaOH和1molHCL调节pH至要求值。用分装器将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中,塞上棉塞并包扎,灭菌后备用。注意事项:配制过程中,在加热熔化琼脂时,要不断搅拌,以防糊底。分装时不要让培养基沾染试管口或瓶口,以防培养过程中容易污染杂菌。同时还应考虑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原材料的经济、易购和来源广泛的原则。 Ashby无氮培养基:(富集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用)甘露醇1%,KH2PO40.25%,MgSO4.7H2O0.02%,NaCL0.02%,CaSO4.2H2O0.01%,CaCO30.05%。试述其碳源氮源能源物质各是什么?CaCO3起什么作用?该培养基的C素来源和能量来源均来自甘露醇。该培养基未提供氮素来源,根据所学知识,只有能固氮的微生物才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该培养基的矿质营养物质包括:Mg2+,K+,Cu2+,Na+,PO43-,SO42-HPO42-,PO43-,CaCO3主要用来作缓冲物质调节培养基的pH值,以保持pH不变。据此我们可推知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自生固氮菌等微生物。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1次生代谢产物: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产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学物。如抗生素,生物碱,信息素等。2ED途径: ED 是少数EMP途径不完整的细菌所特有的利用葡萄糖的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一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可生成两个丙酮酸并净生成一个ATP、一个NADH+H+和一个NADPH+H+。ED途径的特点:a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b存在一特征性酶KDPG醛缩酶c其终产物两分子丙酮酸来历不同,其一由KDPG直接裂解而成,另一则有3-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转化而来d产能效率低。TCA循环特点:a氧虽不直接参与其中反应,但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运转b每分子丙酮酸可产生4个NADH+H+,一个FADH2,一个GTP,总共相当于15个ATP,因此产能效率极高cTCA位于一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枢纽地位,不仅可以为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提供各种碳架原料,而且还与人类的发酵生产密切相关。3发酵:目前泛指任何好氧型或厌氧型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不经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4异型乳酸发酵(HMP):凡葡萄糖经乳酸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称异型乳酸发酵。5生物固氮: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作用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有固氮能力。生物固氮6要素:ATP的供应,还原力及其传递载体,固氮酶,还原底物N2,镁离子,严格的厌氧环境。固氮酶除了催化N2生产NH3外,还具有催化2H++2e----H2反应的氢化酶活性。肽聚糖分成分3个阶段:a在细胞质中合成,合成PARK核苷酸,UDP作为糖载体。B在细胞膜中合成,合成肽聚糖单体,称作细菌萜醇的类脂载体。C在细胞膜外合成,交联作用形成肽聚糖。 青霉素作用于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对肽聚糖已合成好的细菌(处于停滞期)无作用。转肽作用可被青霉素抑制,其作用机制是: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钛尾末端的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举例:a赖氨酸发酵b肌氨酸的生产生物氧化的形式包括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和失去电子3种。生物氧化的过程可分为脱H,递H,受H3个阶段,生物氧化的功能有产能,产还原力,和产小分子中间代谢产物3种。生物氧化的类型包括呼吸,无氧呼吸,发酵3种。底物脱氢4种途径:EMP,HMP,ED,TCA循环。EMP途径的特点和意义:供应ATP形式的能量和NADH2形式的还原力,连接其他三个重要途径的桥梁,为微生物合成提供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通过逆向反应可进行多糖合成。HMP当葡萄糖经一次磷酸化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后,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酶作用下,再次降解为14分子CO2和1分子磷酸戊糖。作用:①供应合成原料;②产还原力;③作为固定CO2的中介;④扩大碳源的利用范围;⑤连接EMP途径。特点: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及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呼吸,又称好氧呼吸,特点是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ATP形式的能量。无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H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物)的生物氧化。特点: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经部分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受氢,并完成氧化磷酸化途径产能反应。碳酸盐呼吸:是一类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呼吸链末端氢受体的无氧呼吸。根据其还原产物不同分为两类;产甲烷菌产生的甲烷的碳酸盐呼吸,其二是产乙酸菌产生乙酸的碳酸盐呼吸。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恒浊器: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借光电控制系统控制培养液流速,以达到菌体密度高,生长速率恒定的连续培养器。2恒化器:通过保持有一种生长限制因子的培养液的流速不变,可使微生物始终处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器。3同步生长:通过获得同步培养物的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都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4连续培养:指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里以后的整个生长期间,微生物能持续地以比较恒定的生长速率常数进行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的生长过程能“不断”地进行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优点:高效、低耗、利于自控、产品质量稳定。缺点 ①菌种易于退化;②容易污染;③营养物的利用率低于分批培养。因此连续时间是有限的5石碳酸系数: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碳酸的稀释度之比。P1791 、什么是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期特点如何? 典型生长曲线: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其群体就会有规律地生长,定时取样测定细胞含量,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划分的依据:单细胞微生物。  (1)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d.合成代谢活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  (2)对数期特点:此时菌体细胞生长的速率常数R最大,分裂快,代时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⑶稳定期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菌体产量达到最高;c.活菌数相对稳定;d.细胞开始贮存贮藏物;e.芽孢在这个时期形成;f.有些微生物在此时形成次生代谢产物。⑷衰亡期特点:a.细胞形态多样;b.出现细胞自溶现象;c.有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d.芽孢在此时释放。    2、延滞期有何特点?如何缩短延滞期?影响延滞长短的因素。 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d.合成代谢活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消除:a.以对数期的菌体作种子菌;b.适当增大接种量:一般采用3%~8%的接种量,根据生产上的具体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1/10。c.培养基的成分:种子培养基尽量接近发酵培养基。影响延滞长短的因素:1接种龄2接种量3培养基成分。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自动地改变外界环境的pH,其中发生pH改变有变酸和变碱两种过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基的pH会逐渐下降。PH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pH会明显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常会明显上升。措施:分为“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前者指根据表面现象而进行直接、及时、快速但不持久的表面化调节,后者指根据内在机制而采用的间接、缓效但可发挥持久作用的调节。治标:1)过酸时:加NaOH等碱液中和2)过碱时:加H2SO4等酸液中和治本:1)过酸时:加适当氮源:加尿素,NaNO3或蛋白质。提高通气量2)过碱时:加适当碳源:加糖,乳酸,醋酸,柠檬酸或油脂。降低通气量4、试述高温灭菌的方法。1、干热灭菌法(1)原理:干热可使细胞膜破坏、蛋白质变性和原生质干燥,并可使各种细胞成分发生氧化变质。(2)应用范围:1)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150~170℃,1~2hr):金属器械、洗净的玻璃器皿。2)火焰灼烧法:接种环、接种针等。2、湿热灭菌:即以100℃ 以上的加压蒸气进行灭菌。(1)相同温度及相同作用时间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湿热空气穿透力强,能破坏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氢键,能加速其变性。(2)种类:1)常压法a.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处理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无芽孢病原菌而又不损害营养与风味的消毒方法。a)低温维持法(LTH):要求62.8℃保持30min;b)高温瞬时法(HTST):要求71.7℃维持至少15s;b.煮沸消毒法:a)适用范围:一般用于饮用水的消毒。b)条件:100℃下数分钟。c.间隙灭菌法:又称丁达尔灭菌法或分段灭菌法。a)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b)条件:80一100℃下蒸煮15—60分钟,三天。2) 加压法:a.常规加压法a)适用范围:适合于一切微生物学实验室、医疗保健机构或发酵工厂中对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物料的灭菌。b)条件:121℃(压力为lkg/cm2),时间维持15—20分钟,也可采用在较低的温度(115℃,即0.7kg/cm2下维持35分钟的方法。b.连续加压灭菌法:在发酵行业里也称“连消法”。a)适用范围:在大规模的发酵工厂中作。培养基灭菌用。主要操作是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连续不断地进行加热、维持和冷却,然后才进入发酵罐。b)条件:在135—140℃下处理5一l5秒钟率的菌体    实验室为主微生物的抗药性:抗药性主要通过遗传途径产生,如基因突变,遗传重组和质粒转移等。产生原因:a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b把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修饰和改变c形成救护途径d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e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名词解释1互生: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其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2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3大肠菌群:指任何可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G-,杆状,无芽孢,兼性厌氧的肠道细菌,典型代表是E.coli。4BOD5:即五日生化需氧量。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五日内所消耗的分子氧的毫克数。1简述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五种常见的关系,并各举一例。互生: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其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相互关系。寄生: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摄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混菌培养:又称混菌发酵或混合发酵指在发酵工业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互补性质的菌种进行混合培养我国卫生部门对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ml水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大肠菌群数每升水不超过3个。 举例1.互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为本来在平板上不能生长的嗜血流感菌提供生长因子,后者在其菌苔周围形成卫星菌落。2.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形成根瘤共生体,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气态氮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豆科植物的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长,同时还为根瘤菌提供保护和稳定的生长条件。3.寄生。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寄生于鳞翅目幼虫而形成的。第九章1类毒素:若用0.3%-0.4%的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称为类毒素。2半抗原:缺乏免疫原性而有免疫反应性的的抗原。3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具有高活性的,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很小。4.抗原:抗原是指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抗原一般应同时具备两个特征:a免疫原性b免疫反应性。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有的属于酶有的属于酶原,有的属于毒蛋白。内毒素:G-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炎症:是机体对病原体的侵入或其他损失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积极的免疫反应。补体:实为一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体和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主要成分是B球蛋白。抗体:是高等动物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有5个特点:a仅有鱼类以上的脊椎动物浆细胞所产生b必须有相应抗原刺激免疫细胞后才能产生c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非共价和可逆的结合d其化学本质是一类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的球蛋白e因抗体是蛋白质,故具抗体功能也可作抗原去刺激异种生物产生相应的抗体,即抗抗体。目前,纯化后的Ig已分五类,其统一名称为IgM,A,D,G,E.典型的Ig分子是由一长一短两对多肽链对称排列而成的一个Y型分子。近对称轴的一对较长的肽链称为重链或H链,外侧一对较短的肽链称为轻链或L链。8.用什么方法可获得大肠杆菌(E.coli)的组氨酸缺陷型?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4个环节。将筛选得到的缺陷型菌株分别涂在不加任何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和加有组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若前者不长后者长出菌落,即为组氨酸缺陷型。  第七章1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2F因子:又称F质粒或性因子,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3溶源转变:当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4Ames实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有效方法。5光复活作用: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就可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此即光复活作用。6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有性生殖但比它更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其过程是:a菌丝联结b形成异核体c核融合d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7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株1什么叫基因重组?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主要形式。P223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称基因重组。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1转化2转导3接合真核:1有性杂交2准性杂交2什么叫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实验室中如何从野生型菌株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请设计一个具体的方案。3简述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和方法P221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4个步骤。S1诱变剂处理;紫外线S2淘汰野生型:1青霉素法2菌丝过滤法S3检出缺陷型:1夹层培养法;先在培养皿的底部到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凝,添加一层混有经诱变剂处理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其上再浇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经培养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用记号笔一一标在皿底。然后,再向培养皿内到一层含有特定生长因子的基本培养基,长出的形态较小的菌株,多数是营养缺陷型菌株。2限量补充培养法3逐个检出法4影印平板法S4鉴定缺陷型:生长谱法:把营养缺陷型细胞制成适当浓度的悬液,取0.1ml与基本培养基混合后,倾注在培养基内,待凝固,表面干燥后,然后再在 培养皿表面加上微量待鉴定缺陷型所需的营养物粉末,如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经培养后,若发现此营养物的表面有生长圈产生,就说明此菌就是该营养物的缺陷型突变株。4简述诱变育种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3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4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调效应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7设计高效筛选方案8创造新型筛选方法。5简述5种生物菌种保藏的方法1冰箱保藏法2石蜡油封藏法3甘油悬液保藏法4冷冻干燥保藏法5液氮保藏法6试述从自然界中进行菌种分离筛选的一般步骤1)采集菌样2)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原理,向所采土样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量的能分解利用该营养物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其在群体中的比例,以便于分离。Eg:通过配制选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数量上减少尽量无关的微生物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选择利用这唯一碳源才能大量正常生长的微生物,而淘汰其它微生物。3)纯种分离:将增殖培养效果显著的优势菌种(混杂生长的微生物)。进—步控制富集培养的选择性条件,采用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等纯化方法获取单菌落纯种分离法:(1)菌落纯:a平板表面涂布法b平板划线分离法c琼脂培养基浇注法。(2)细胞纯:a用分离小室进行单细胞分离b用显微操纵器c用菌丝尖端切割4)性能测定11、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培养体?首先要根据分离对象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若要分离真菌应选用马丁-孟加拉红选择培养基;若要分离细菌应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若要分离放线菌应选用高氏培养基。土样采回来后,用常规的十倍稀释分离法进行稀释分离,若分离细菌,一般稀至10-8,若分离放线菌,一般稀至10-6;若分离真菌,一般稀至10-4。取最后三个稀释度倒平板获得单个菌落。将平板上出现的单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同时镜检菌体的纯度,若不纯,应将培养的单菌落斜面再次进行稀释分离。倒平板获得单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同时镜检菌体的纯度。反复几次直到得到菌体单一的单菌落方可认为是某一微生物的纯培养体。制作菌种稀释液:称取10g甜酒曲压成粉状,放入已灭菌的盛有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溶解。接着用1mL的无菌移液管吸取1mL甜酒曲稀释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摇匀,此为10-2稀释液,以此类推制成10-3, 10-4,10-5,10-6几种稀释度的甜酒曲溶液[2]。涂布:将上述凝固好的培养基平板底部用记号笔分别写好稀释度字样,然后用1mL的无菌移液管分别由10-4,10-5和10-6的试管中吸取稀释液0.1mL对号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各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室温下静置5-10min,使菌液吸附进培养基[3]。划线:在近火焰处,蘸取10-2,10-3的稀释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培养:将上述平板倒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1星期。挑菌落:取出培养基观察单菌落的生长情况。由根霉菌落的特点挑取少许单个菌落的菌丝接到斜面培养基上,放置培养箱中培养1星期。检查其特征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即发现杂菌,则需在斜面上继续挑取菌丝培养,继续纯化,直至获得纯培养。7某药厂生产林可霉素,该厂为了提高产量,请你从微生物遗传变异的角度来为该厂设计获得高产菌株的方案。①诱变得三个环节:a突变的诱发,b突变株的筛选,c突变高产基因的表型②基本步骤出发菌株的选择处理菌悬液的制备诱变处理中间培养分离和筛选诱变育种基本原则: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3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4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7设计高效筛选方案8创造新型筛选方案①出发菌株的选择选择野生型菌株,对诱变处理较敏感,效果好出发菌株选2~3株,在处理比较后,取更适合的出发菌株作继续诱变。②菌悬液的制备制备单细胞和单孢子、活力类似的菌悬液。③诱变处理根据诱变剂特性,结合诱变对象的实际,设计诱变处理方案。④中间培养(稳定性试验)突变表型有一个表现延迟的过程,即细胞内原有酶量的稀释过程(生理延迟),需3代以上的繁殖才能将突变性状表现出来。方法: 处理后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几小时,让细胞繁殖5代,以得到纯的变异细胞。⑤分离和筛选初筛以迅速筛出大量的达到初步要求的分离菌落为目的,以量为主。以变色圈或透明圈的大小将90%的菌落淘汰复筛则是精选,以质为主,也就是以精确度为主。以效价和稳定性选得优秀菌株②操作步骤1.菌液以3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用无菌生理盐水再离心洗涤2.将菌液用无菌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摇匀,细胞数可达108个/ml左右,作为待处理菌悬液。3.分别取梯度105,106,107,108个细胞数/ml菌液4m1于9cm培养皿内,预热紫外灯10min,开启皿盖,无菌磁力搅拌照射10~50s。操作均避免白炽光,在红灯下进行,或用黑纸包住。4.取未照射的菌液和照射菌液各o.5ml进行稀释分离,计数活菌细胞数。5.取照射菌液2ml于液体培养基中(300ml三角瓶内装30ml培养液),120r/min振荡培养4~6h。6.取中间培养液稀释分离、培养。7.挑取菌落进行筛选。8.计算致死率,正突变率,负突变率出发菌株 林可霉素产生菌菌种复壮;狭义;指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生产性能等指标从以衰退的群体中筛选出少量未退化的个体。措施;纯种分离法;1纯种分离法2通过宿主体复壮3淘汰以衰退的个体第十章1试述在菌种鉴定中常用的甲基红(MR)和V.P.试验的原理(1)甲基红试验原理: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可进一步分解,产生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至4.5以下,当加入甲基红试剂则呈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若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物质(如醇、酮、醚、气体和水等),则培养基的酸度仍在pH6.2以上,故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黄色,是为阴性。(2)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中,培养2~4d,于培养基内加入甲基红试剂,立即观察结果。(4)结果:呈现红色为阳性;橘红色为弱阳性;黄色为阴性。(5)应用:主要用于鉴别大肠埃希菌与产气肠杆菌,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此外肠杆菌科中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等为阳性,而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则为阴性。V.P2原理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液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2简述微生物菌株鉴定的主要步骤和微生物的分裂鉴定方法。a获得该种微生物的纯种培养b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c查找权威性的鉴定手册方法:a经典方法:1经典的鉴定指标2微生物的微型,简便,快速或自动化鉴定技术b现代方法:1通过核酸分析鉴定微生物遗传型2细胞化学成分用作鉴定指标3数值分类法第十章分类学的3个具体任务:分类,鉴定,命名。微生物的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元,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物种有着明显差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当做他的具体代表,故此典型菌株就成了该种的模式种。双名法是由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构成。菌株:它表示任何一个由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遗传性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在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间,作为鉴定用的一些主要形状上虽个个相同,但不作为鉴定用的一些小性状却可以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一些生化形状,代谢产物的产量性状等。三域学说:三域指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细菌域。伯杰氏手册,原核生物Ainsworth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纲要,真菌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的4个不同水平:a细胞形态和习性水平b细胞组分水平c蛋白质水平d核酸水平:包括G+Cmol%值测定,核算分子杂交,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菌种鉴定基本步骤:a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b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c查找权威性的菌种鉴定手册。数值分类法:是一种依据数值分析的原理,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对拟分类的微生物对象按大量表型形状的相似性程度进行统计,归类的方法。B.s枯草芽孢杆菌E.c大肠杆菌S.a金黄色葡萄球菌S.c酿酒酵母椭圆变种A.放线菌属S.g灰色链霉菌C.u产朊假丝酵母A.f黄曲霉A.n黑曲霉Ro米根霉名词解释1伴孢晶体 :少数芽包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侧形成一颗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2L型细菌:指在实验室或宿主细胞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3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核生物与真细菌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4菌物界:指和植物界动物界相并列的一类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7包涵体;动植物细胞中的病毒群体,颗粒状。8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殖裂解,而是与宿主DNA结合,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9溶源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10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11生长因子;是一类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须,又无法从简单的碳源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12基团移位;是一种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又需要耗能的运输方式。13选择性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群中劣势菌变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的筛选等领域14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菌落与外形相似它种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15次生代谢产物;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产物作前体,经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学物16ED途径;是少数EMP不完整的细菌所特有的利用葡萄糖的替代途径。17发酵;目前泛指好氧型或厌氧型微生物用来生产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狭义;18异型乳酸发酵;凡葡萄糖经乳酸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酸乙醇,CO2等其他产物的发酵称为异型乳酸发酵。19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作用而还原成氨的过程。只有原核生物才有固氮能力。20石碳酸系数;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碳酸的稀释度之比。21同步生长;通过获得同步培养物的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都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22连续培养;当微生物以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的速度流入新鲜的培养液和通入无菌空气,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面以溢流的方式,以相同的速度不断流出培养物。于是容器内的培养物就可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恒定的生长速率上,于是形成了连续生长,23恒化器;根据培养其内微生物生长密度,借光电控制系统控制培养液流速,以达到菌体密度高,生长速率恒定的连续培养器。24恒浊器;通过保持有一种生长限制因子的培养液的流速不变,使微生物始终处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器。25质粒 ;凡游离于原核生物基因组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子‘26F因子;又称F质粒,性因子,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27营养缺陷型;指通过诱变育种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株。28准性生殖;这是一种类似有性生殖但比有性生殖更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29溶源转变;当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而使其获得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30Ames实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有效方法。31互生;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的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32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33大肠菌群;指任何可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G-,杆状,无芽孢,兼性厌氧的肠道细菌,典型代表是大肠杆菌。34BOD5;即五日生化需氧量。即在20度下,I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五日内所消耗的分子氧的毫克数。35类毒素;用甲醛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36半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37干扰素;是高等动物在病毒或dsRNA等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高活性的具有广谱抗病毒能力特异性糖蛋白。38光复活作用;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会出现明显的死亡率下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