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0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途径论文【摘要】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到: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摘要】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到: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本文即从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整合入手,结合近几年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合生物教学模式,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指正。【关键字】整合(integration),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计算机模拟(simulation),开放式教学,自主学习【正文】“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与课程整合(integration)”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多方位刺激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提供了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那么怎么把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起来呢?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上课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再比如,在讲述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讲述第六章第三节《基因的表达时》,播放《“人体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但要注意,短剧播放要短而精,切不可占用太多时间。
2、应用多媒体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轻而易举的突破重难点。如第四章第二节《神经调节》中的“兴奋的传导”这个难点,传统教学手段教师难于讲清,学生难于理解,而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兴奋在“神经元内”“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达到教学目的。第六章第二节《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第一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分开,这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独立分配到两个配子中遗传给后代。学生会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很容易的接受分离定律的实质,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使学过的知识瞬时再现,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但要注意在课堂上避免一味地利用课件,3、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试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真实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用于:3.1、由于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需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模拟予以补充。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带分布是自下而上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而我们在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清。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明原因,并用计算机模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纠正实验中的误差。3.2、中学不可能做出的实验,完全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设备也比较复杂,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传统”
教学利用静态挂图配合教师“生动”讲解来“讲实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印象不深刻。“清华同方教育资源库”提供用计算机模拟美国科学家普宾与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过程是动态的,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是多媒体(既有模拟仪表,也有检测声响效果),有效的模拟了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当然计算机模拟(simulation)是要有限度的,不可一味地追求,过分依赖模拟,生物科学毕竟是以真实的实验、学生自己探索为主,强调“现象教学”的一门实验科学,计算机模拟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4、利用INTER适当开放学习环境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非常快,教给学生简单固定的知识的做法早就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自我学习能力。在知识上的传授上要遵循大纲,在能力培养上不要拘泥于大纲,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开放式”教学:4.1“小环境”开放教学“小环境”开放教学仅仅是教师搜寻,整理,综合有关某课题知识、素材,建立链接,搭建相对封闭的生物教学平台。它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系统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特点是:网络不与外部连接,有效控制学生上网,知识体系完整清晰。条件是教师搭建的教学平台资源必须要丰富,完全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中,教师先把植物的有关向光性一些实例及产生原因,生长素发现,生长素的作用及应用等方面的有关知识系统地揉合在一块,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形成课件,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或是专题网站进行自主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备课,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精心的设计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站或课件供学生使用。当前很多教师的整合教学即属此类。4.2“大环境”开放教学在“小环境”开放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再从网上搜寻整理有关网站,建立链接,利用INTER的开放性搜索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创建一个完全开放的教学环境,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查询、搜索指定的课题再加以必要的实验实践、观察、体验、感知、探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特点是,资源丰富,良莠不齐。条件是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加强引导保证课堂效率。例如第八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把教育网上有关“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其他网站的有关图文资料、音频视频、短剧动画等链接揉合在课件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相应规律,但如果缺乏教师指导,学生就容易根据自己的兴趣,更多的关心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食物链和食物网,而不去关注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内容,以及生物种类、营养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导致课堂效率低下。5、课程复习,高效迅捷在生物复习课中,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和投影技术,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投到大屏幕上或是投到学生计算机的屏幕上,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且便于教师精讲。在复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网络体系,可以使学生在瞬间勾起学生对以前所学大量知识的回忆,省时高效,而且还利于分层教学、自主复习。实际上每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教师把知识网络交给学生以后,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有侧重点地复习或重新学习,有的放矢,新旧结合,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例如,在复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时,由于教学内容多,学生水平不同,教师采用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知识体系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有地重点复习脂类代谢,有的重点复习糖类代谢,有的重点复习蛋白质代谢,所有学生都可根据自己已有水平自主学习。在复习课中,一个较好的课件,既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起到提纲挈领、高效系统复习的作用,又可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起到“新授”、重新学习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每个同学都“有的吃”,“吃的饱”。6、课程评价,反馈调节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给教师提供交互性和智能化很强的人机对话系统。利用这个系统,我们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快速的智能分析,以取代传统的评价手段中相当繁琐重复的工作。6.1、开发即时测试系统。利用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交互性,制作一些可以自我测试的网页,学生可以自我测试,根据系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自我调节学习。6.2、开发网络考试系统。集组题、测试、阅卷、成绩分析等功能的考试系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组卷参数(如试卷标题、总题数、满分值、考察的知识点,平均难度、平均区分度、题型结构),自动组出一份符合要求的试卷,利用网络系统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联机考试。教师依据考试系统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反馈,实现快速准确的教学评价。
综上: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在生物教学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教学革命,它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习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而且可以创建一个信息资源丰富,适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崭新学习舞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参考书目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教育技术通讯3、施良方主编: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师大出版社4、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5、任友群,王旭卿,《教育技术的后现代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3.116、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1.87、李坚:《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中国教育报,2001-11-228、本文有关多媒体材料出自东师理想(东北师范大学)和清华同方教育资源库